脱水读 >  天涯 >  台湾风云 >  声援比基尼登山客,龙应台:台湾山海未解严,不是皿煮的大山大海(转载)

声援比基尼登山客,龙应台:台湾山海未解严,不是皿煮的大山大海(转载)

楼主:sdghleif  时间:2019-01-25 19:30:19


楼主:sdghleif  时间:2019-01-25 19:30:19
比基尼登山客吳季芸罹難,作家龍應台今在臉書上說,吳季芸的精神,深深震動她,只可惜台灣因為早期政治戒嚴,高山有山禁,海洋有海禁,山和海卻未隨政治解嚴做貨真價實的解嚴,認為政府對登山近水的限制該重新檢討。

龍應台說,她在德國時,看到自己孩子和其他孩子一樣,4歲就加入社區的足球隊,開始踢球。她這個慣性思維認為「保護就是愛」的亞洲母親最大的震撼就是:即使下雨,四歲的孩子照樣在泥濘草地上跑步;即使下雪,4歲的孩子照樣在冰冷雨雪中踢球。這些讓她滿心感恩:接觸大自然嚴苛、冷酷、傲悍的一面,人的體魄才得以強健,心靈才得以真正地自由奔放。

她說,吳季芸冰霜僵凍的遺體終於下山了,吳季芸的精神,深深震動她:是多麼強大的對心靈自由的追求,使得她一年有一百多天往山的巔峰走去?是多麼宏大的氣魄,支持著一個女子獨自背著背包走進山林最艱難、最孤獨的深處?

龍應台說,穿比基尼又怎樣?她就是脫光了衣服,讓你看見山的巔峰、雲的內裡,又怎樣?巔峰上的她只是用她的方式凸顯了你自己身體的慵惰、視野的短淺、心靈的桎梏罷了。

「在華人世界裡,台灣人以政治的解嚴自豪,但是非常不自覺:我們的視野和心靈距離解嚴很遠。」龍應台感嘆,台灣有世界級的多元山岳,有世界級的美麗海洋,但大部分台灣人不知道的是:因為政治的戒嚴,高山有山禁,海洋有海禁,而政治解嚴了之後,山和海,並沒有跟著政治開放做貨真價實的解嚴。

她說,幾十年來,制定政策的政府害怕災難引來責難,所以禁區畫得越大越容易管理,即使限制人民的行動自由可能違反憲法。而慣性思維侷限於「保護就是愛」的社會大眾,不認為封山禁水有什麼不好,「反正我不會去」,「冒險犯難」是「少數人」的「自私」偏好,不值得支持。

龍應台說,惰性政府和慣性大眾雙重夾殺之下,台灣的山,台灣的海,其實完全不是民主開放社會的大山大海。針對登山、針對近水的種種限制,多如牛毛,層層卡關,迫使愛山愛海的人民鋌而「違法」。也因為禁制思維主導,保護、保險、救援的系統無法完整建立。

她說,台灣有山岳,沒有山岳文化。台灣有海洋,沒有海洋文化。更糟糕的是,社會對這個現象沒有自覺。然而吳季芸在聲光充斥、虛擬流行的時代裡堅毅不止地鍛鍊體魄——這不是一個現代社會本來就該教育下一代的「體育」嗎?她無懼冰霜雪雨,冒險犯難——這不是一個開放社會本來就該傳授孩子的「智育」嗎?她承受孤獨,千山萬水毅然獨行——這不是一個文化成熟社會本來就該教育下一代的修身「德育」嗎?

她說,這怯懦的、懶惰的、心靈閉塞的社會,對吳季芸此刻穿過高山、越過深谷步步回家的遺體,應該感覺的是不忍和慚愧吧。重要的是:我們能不能夠大膽想像一個體魄強健、視野開闊、勇於冒險犯難、真正擁抱山海的台灣。
楼主:sdghleif  时间:2019-01-25 19:30:19


楼主:sdghleif  时间:2019-01-25 19:30:19
尋獲墜崖比基尼女登山客 消防局:她已無生命跡象

有「比基尼登山客」之稱的36歲吳姓女山友11日「爬黑山」獨攀挑戰「馬博橫斷」,卻在盆駒山附近發生墜谷意外,南投縣消防局昨起接連派遣搜救隊挺進馳援,但今天中午12時10分事故點座標接觸到吳,但明顯失去生命徵象。

據調查,該名吳姓女山友熱愛登山,與友人打賭輸後,自此攻頂後會換上比基尼拍照留念,結合高山景致拍下不少照片,4年內挑戰百岳穿了97件比基尼,且樂於對外分享,因此被稱為「比基尼登山客」,在登山界小有名氣。

唯吳日前挑戰「馬博拉斯橫斷縱走」,11日從東埔入山,經八通關、盆駒山、無雙社後,原訂24日從郡大林道下山,未料在盆駒山附近意外墜谷,19日透過友人對外求援,當地消防隊因此請派遣地面搜救隊,申請空勤直升機待援。

但南投縣消防局表示,今天第一梯搜救人員在上午10時前後抵達吳受困座標點附近,但因因GPS有約100公尺誤差範圍,3人搜救隊在區域內地毯式搜索,今天中午12時10分接觸到吳,但已失去生命徵象,目前則研議運輸下山方式。
楼主:sdghleif  时间:2019-01-25 19:30:19
@ty_心灵访客 2019-01-23 15:05:56
教育界总有老师向孩子推荐龙应台的书,这个怎么回事?我儿子小学、初中老师都让读,个人感觉龙应台天然的仰视白皮,教育界不重视是要毒害下一代吗?
-----------------------------
龙应台的文章对于那些小清新们还是很有吸引力的,尤其是对那些还没有进入社会的人来说。有篇文章写在当初龙应台在港大演讲时的《我的祖国》事件后,就是龙应台以前的追随者写的,她也许就代表了某群人的看法,就是随着一个人的成长对于龙应台文章的态度是会发生变化的。。。

龙应台在我心中:从偶像到尴尬

曾几何时,你是我的偶像。

哦,大概是小学五年级,你走进了课外书,一篇《美丽的权利》,道出了女生爱美的权利与对错误观念的鞭挞。虽然我还不完全看得懂,但你的名字,已经在我心中种下。感觉你的名字很大气,很特别,似乎充满能量。

中学的时候,你成为了《语文读本》的座上宾,我开始知道,你来自台湾,爱对事物谈看法。继而知道了你的《野火集》,“野火吹不尽,春风吹又生”,这个书名,带着叛逆与勇敢,再次让我心中升起小小的向往。大概,文化人,就是这么自信与张扬。

然后,我上大学了,便有了《亲爱的安德烈》。《读者》、《青年文摘》上常有对你的褒奖,你成为了教育方面的行家。虽然知道很多观点,并不适合与实用,却也有点羡慕安德烈,有这样一位尊重他、给他自由的妈妈。

后来,便是频繁看到的《目送》,如果那时有微信,一定是要刷屏的,一篇短文,透出了亲情的重量。与港台同学交流,发现常有人说最喜欢的作家就是你,大概,你代表的是先进的方向。

毕业了,时光真快,我忙于工作,对你关注的少了。西单图书大厦,依然有你的书码堆的书架。

偶然读起你的文章,猛然发现,文笔并不厚重,底蕴并不深沉,大陆和你同等水平的作家比比皆是。当然,这并不妨碍,你仍是广有影响的作家,并且曾经闯入过我们的成长。

依稀知道,你成为了台湾的“文化部长”,文人当官,官当大了,应更能坚守正确的方向,既然热爱国文,更应成为两岸团结与走向统一的桥梁。

再一次你闯入我的视野,是你2015年在北大的演讲。你说,“我不在乎大国崛起,我只在乎小民尊严”,“你这大国怎么对待你的弱势与少数,你怎么包容意见不同的异议分子,这才是我在乎的”,“谁又在乎血浓于水?至少我不那么在乎”,这些论调,一石激起千层浪。

我骤然发现,你内心的这团野火,似乎并不那么善良。这些奇怪的逻辑,有意对立了国家与人民,解构了民族的梦想,瓦解了两岸的亲情,亮出了别有用心的锋芒。

大陆把你捧得那么高,你却张口就批得这么狠,没有中国人的认同,谁会请你走上这样的讲堂?没有血浓于水的同胞情,是谁让你在海峡的对岸声名大噪?莫非除了满足你那空虚狭隘的“文明尺度”,我们一切的努力,都只是虚妄?你是有意扰乱大陆青年人的思想,还是想让无知成为你前进的荧光?

你莫非忘了,历来中国伟大的文学家,从屈原到鲁迅,哪个离开了家国的忧思与爱国的主张!背叛了国家意识,你是否有资格成为中国的“作家”?

这些年,我不再天真,大陆也不再把台湾的名人都当个宝。冷静下来,发现你的很多倾向,并不那么友好。你的双脚,没有扎根在人民的土地上,你的双手,触碰了媒体和权力,却总在回避一个民族进步的真实力量。

看过了“太阳花学运”,见证了甚嚣尘上的台独,我发现,逆流之中,你如此欠缺担当。

这些年,看到了利比亚、埃及、叙利亚的悲剧和惨状,看到了苏联解体后俄罗斯复兴的艰难与顽强,一篇网文《没有祖国,你什么都不是》道出了多少国人的心声,让我久久难忘。

你在我的心中,成为了浮云。或许你依然充满能量,但那是负能量。



没想到,又一次看到你的消息,是在几天前,这次你来到了港大。“启蒙歌”的问法怪怪的,不知是否又藏着什么主张。而全场唱起《我的祖国》,让我和多少国人看视频都热血沸腾,让你忍不住哈哈大笑,貌似爽朗。

爽朗的背后,谁都能看出,你真的很尴尬。尴尬在,现场的回答与你预设的恰恰相反;尴尬在,《我的祖国》打了曾说“我不在乎大国崛起”的你的脸;尴尬在,意见领袖没法领导现场;尴尬在,你不曾想到,在“自由”的香港你竟然还会听到这样的歌唱。

人们歌唱,因为大国崛起让每个人荣光;人们歌唱,因为血浓于水让隔阂远去、让亲情疗伤;人们歌唱,因为谁都知道祖国好了自己才会更好;人们歌唱,因为远离心脏的土壤更需要红色经典的普照;人们歌唱,因为知识分子更应讲常识,大学更应守正道;人们歌唱,因为没有比爱国更确切的启蒙,没有比让祖国强大更大的愿望。

或许第一次,你发现自己如此寂寞,如此被动,如此失望。你早该寂寞,早该被动,早该失望,看看你自己的主张,是否对得起读者,对得起民众,对得起中国文人的节操。

直到今天,我并不否认,你的一些散文,写得很好。我并不否认,你曾经代表我少年时的某种向往。可是,今天,你不再是偶像,你的名字叫尴尬。

有一种声音,叫《歌唱祖国》。有一种必然,叫台湾回家。(作者:徐安琪)
楼主:sdghleif  时间:2019-01-25 19:30:19





楼主:sdghleif

字数:3317

帖子分类:台湾风云

发表时间:2019-01-23 22:12:27

更新时间:2019-01-25 19:30:19

评论数:119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下载地址:TXT下载

 

推荐帖子

热门帖子

随机帖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