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水读 >  天涯 >  煮酒论史 >  千古修行公案——吕祖度黄龙修道诗偈与几种有关传奇版本真真假假。

千古修行公案——吕祖度黄龙修道诗偈与几种有关传奇版本真真假假。

楼主:彭涟2012  时间:2021-02-13 21:36:43
黄龙子参禅打坐多年,不得成就,吕祖指点而有大悟。
? ?吕祖曰:
?  念佛虔诚便是丹。念珠百八转循环。念成舍利超生死。念结菩提了圣凡。念意不随流水去。念心常伴白云闲。念开妙窍通灵慧。念偈今留与汝参。此偈是吕祖乩示。则释道两教。何尝有二乎。大抵念佛三昧。不涉地位。不落阶梯。一超直入如来实相法门。所谓销我亿劫颠倒想。不历僧祇获法身也。 ?源出《吕祖全书》和《 ?新纂续藏经 No. 1202 净土绀珠  清 德真辑?》
?
? ?(纯阳祖师说)念佛求往生二种毛病:

? ?此是最圆通最直捷法门。必先静气。一丝不挂。实力遵行。自有好处。然有二种大病。而间断不在此数。第一是我要念佛。厌人多言。厌事多纷。未及一串二串。嗔心大动。无论念之不效。即使有益。亦不过为冥中官吏。不升净土。何也。嗔因所至也。此最大忌。最易犯。经云。一念嗔心。能焚七宝。岂不利害。此一嗔字。不知误了多少人。添了许多病。肝气旺炽。相火奔腾。小则生狂昧昏乱之症。大则丧其本来有。如纸入红炉。灰扬顷刻矣。安能入佛国清凉法地乎。第二是念佛有求。求而不应。或生后言。佛虽不咎。其罪报难逭。凡人念佛。满五十日。三尸怒嫉。必生魔障。乃至六月。然后三尸服。而善神至。佑汝持佛。怒汝谤佛。况念佛原在大段上做功夫。若求财得财。求子得子。即使灵验不过得财得子而已。与净土全不关涉矣。不知汝一意行持。久久获效。自然财来子得。不必汝求也。命中所有。不念佛亦有。所以膏粱纨裤无意修行。而命中所无。念佛自有。所以老宿名僧半生富贵也。勉之。源出《大藏经》


? ?佛教建构的黄龙故事是一个地道的宗教神话,该神话利用参禅的方式把道教真人吕洞宾改造成了佛教禅宗的法嗣,其攻击性是非常明显的。南宋时期佛教的灯录、史籍《联灯会要》、《嘉泰普灯录》、《五灯会元》和《佛祖统纪》对这个故事均有详细的记载,《嘉泰普灯录》卷二十四“广化圣贤”还依据这一故事将吕洞宾列为佛门弟子。如《五灯会元》卷二十二指出:
吕岩真人,字洞宾,京川人也。唐末,三举不第。偶于长安酒肆遇钟离权,授以延命术,自尔人莫之究。尝游庐山归宗,书钟楼壁曰:“一日清闲自在身,六神和合报平安。丹田有宝休寻道,对镜无心莫问禅。”未几,道经黄龙山,睹紫云成盖,疑有异人,乃入谒。值龙击鼓升堂。龙见,意必吕公也,欲诱而进,厉声曰:“座傍有窃法者。”吕毅然出问:“一粒粟中藏世界,半升铛内煮山川。”且道:“此意如何?”龙指曰:“这守尸鬼。”吕曰:“争奈囊有长生不死药。”龙曰:“饶经八百劫,终是落空茫。”吕薄讶,飞剑胁之,剑不能入,遂再拜求指归。龙诘曰:“‘半升铛内煮山川’即不问,如何是‘一粒粟中藏世界’?”吕于言下顿契,作偈曰:“弃却瓢囊摵碎琴,如今不恋汞中金。自从一见黄龙后,始觉从前错用心。” ③
这一宗教神话在社会上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戏剧如《飞剑斩黄龙》、《万仙录》,话本如《吕洞宾飞剑斩黄龙》都搬演宣讲了这个故事。《飞剑斩黄龙》,《宝文堂书目》“乐府”类著录,剧本已佚。我们从元人薛昂夫散曲[中吕·朝天曲]和陶宗仪《南村辍耕录》卷十六“陶氏二谱”的记载可以推知此剧当属佛教系统。《万仙录》为传奇,剧本已佚。《曲海总目提要》指出该剧汇演吕洞宾故事,其中一段叙及吕洞宾飞剑斩黄龙:“尝过杭州参黄龙禅师,酬对不契,夜半飞剑入禅室中,剑被黄龙收摄,卓地不动。洞宾百计取剑,终不能得,乃拜服,愿归佛法。” ④ 冯梦龙《醒世恒言》卷二十二所收的《吕洞宾飞剑斩黄龙》应该是反映佛教宗旨的宋代说话作品,理由有四:书中提到的三处地名为宋代建制;书中提到的诗词均为元代以前的作品,如《讽谏》为白居易所作,《满庭芳》为苏东坡所作,“铁牛耕地种金钱”一诗见于宋德方依据宋代旧本刊刻而成的《吕祖浑成集》中;书中对答机锋为宋代禅僧所特有,语言特色也符合宋代规则,这和宋元时代说参请这一说话形式是非常吻合的;最重要的是吕洞宾在参禅和斗法中均败于黄龙禅师。

宋太宗时林太古所著《龙虎还丹诀颂》中有一首诗:“常究《阴符》、《道德经》,此来堪重吕先生(注云:吕先生名洞宾,盖近代得道也)。养药未论三载火,炼丹直指半升铛(注云:吕先生诗云:一粒粟中藏世界,半升铛内煮山川)。” ⑤ 后一注释中的那两句诗被用作吕洞宾向黄龙参问的机锋,甚至被《仙苑遗事》记录下来,成了南宋释志磐《佛祖统纪》的资料来源。
黄龙故事的核心内容可以归结为性命之争,这一争衡反映了唐宋内丹道兴起后佛道思想界的又一次冲突与融汇,体现了佛道二教终极追求上的矛盾:禅宗以精神解脱为终极目的,道教以肉体、精神双重解脱为终极目的。
黄龙战败吕洞宾的理论武器是佛教的万法皆空理论以及建立在这一理论基础上的禅宗心性论。黄龙禅师指斥前来参禅的吕洞宾是“守尸鬼”,并以“饶经八百劫,终是落空茫”来否定吕洞宾依峙的“长生不死药”,体现了禅宗心性论对道教长生不死肉体飞升观念的否定。在话本中,作者甚至让钟离权来向徒弟吕洞宾阐述万法皆空一切终归寂灭的道理:“自从混沌初分以来,一小劫,该十二万九千二百年,世上混一,圣贤皆尽;一大数,二十五万九千二百年,儒教已尽;阿修劫,三十八万八千八百年,俺道门已尽;襄劫,七十七万七千七百年,释教已尽。此是劫数。” 11 钟离权的这种劫数论是对长生不死论的一种讽刺,是从佛教立场为道教追求设定的宗教悖论。
?
根据《五灯会元》卷八、《传灯玉英集》卷十二 26 、《景德传灯录》卷二十三、《联灯会要》卷二十五、《指月录》卷二十一等文献记载,黄龙诲机为禅宗青原系第七代弟子著名禅师怀州彦禅师法嗣,乃晚唐五代著名禅师,声闻朝廷,宗风大盛。这些记载中有两条材料和吕洞宾飞剑斩黄龙密切相关。其一,诲机于天祐年间(天祐年号只使用了一年,即904年,次年唐亡)住持黄龙山,这和《佛祖统纪》谓吕洞宾于天祐元年参访黄龙的记载相吻合;其二,吕洞宾参问黄龙的话头(“一粒粟中藏世界,半升铛内煮山川”)和黄龙弟子参问黄龙的话头极为相似(问:“毛吞巨海,芥纳须弥,不是学人本分事。如何是学人本分事?”师曰:“封了合盘市里揭”)。
吕洞宾参问黄龙禅师以及黄龙弟子参问黄龙的公案都属于晚唐五代分灯禅时代的话语系统。笔者在翻检禅宗灯录和语录时发现了大量类似的公案,如《景德传灯录》卷七“归宗智常”条 27 、《景德传灯录》卷二十四“龙济绍修”条 28 、《景德传灯录》卷二十二“温门满”条 29 、《祖堂集》卷十五“归宗”条均有类似的参禅场景。《祖堂集》卷十五“归宗”条指出:
有李万卷,白侍郎相引,礼谒大师。李万卷问师:“教中有言:‘须弥纳芥子,芥子纳须弥。’须弥纳芥子,时人不疑;芥子纳须弥,莫成妄语?”师却问:“于国家何艺出身?”抗声对云:“和尚岂不知弟子万卷出身?”师云:“公因何诳敕?”公云:“云何诳敕?”师曰:“公四大身若子长大,万卷何处安著?”李公言下礼谢,而事师焉。 30
芥子为极小之物,须弥为印度神话传说中世界中央的高山,因其高大又称“山王”。教门典籍中芥子纳须弥的比喻比比皆是,用以说明佛教万法归一诸法皆空的宗教哲理。从上述宗门典籍的记载可知,禅宗祖师大量使用了这个比喻来使弟子参悟佛理。关于这则话头的最佳机锋便是岑和尚的《须弥纳芥子颂》:“须弥本非有,芥子元未空。将空纳非有,何处不相容?”31 由于吕洞宾不懂佛教万法皆空之理,所以面对黄龙禅师“‘半升铛内煮山川’即不问,如何是‘一粒粟中藏世界’”的诘问,最后才“言下顿契”。
黄龙惠南(1002—1069)为北宋中期人,他开创的黄龙派鼎盛于两宋,“越来越从无字禅走向有字禅,从讲哲理走向讲机锋”32 ,他的弟子惠洪打出了“文字禅”的旗号。与此同时,禅师们醉心于“颂古”,收集前代乃至当代禅门大德之语录,崇尚语句之修辞。圆悟克勤(?—1135)编撰《碧岩集》,天下靡然风从,禅宗不立文字的宗旨丧失殆尽。在崇尚文字的禅门风尚的导引下,禅门公案越来越多地采用了诗歌的形式,诗歌的语汇和技巧也越来越异彩纷呈。
话本《吕洞宾飞剑斩黄龙》中的主人公为黄龙惠南这一事实,实际上昭示着话本中的禅宗话语系统发生了新的变化,分灯禅时代那则公案被佛教徒修改加工,使吕洞宾与黄龙之间的机锋以诗歌的形式出现:
黄龙:老僧今年胆大,黄龙山下扎寨。
袖中扬起金锤,打破三千世界。
吕岩:贫道从来胆大,专会偷营劫寨。
夺了袖中金锤,留下三千世界。
吕岩:铁牛耕地种金钱,石刻儿童把线穿。
一粒粟中藏世界,半升铛内煮山川。
白头老子眉垂地,碧眼胡僧手指天。
休道此玄玄未尽,此玄玄内更无玄。
黄龙:自有红炉种玉钱,比先毫发不曾穿。
一粒能化三千界,大海还须纳百川。
六月炉头喷猛火,三冬水底纳凉天。
谁知此禅其妙用,此禅禅内又生禅。 33
从以上引录之机锋可知,佛教徒不仅把原来那则公案中的句子都嵌进了诗歌中,而且还创造了许多诗句。这样的争斗与其说是在辩论佛道之理,毋宁说是在展示各自的辩论技巧,体现了文字禅的话语特色。

吕祖飞剑斩黄龙的故事,不该信小说 ,佛教南宋孝宗年间(1183年)禅宗《联灯会要》是最早记录这个故事的元凶之一!但据南宋度宗年间(1201-1204年)的《嘉泰普灯录》记载,也是这个故事的最早记录作品之一进行了纠错:“近有黄冠谓吕公见黄龙,初无是说,乃释辈欲神其禅宗耳...”。《嘉泰普灯录》是最早记载吕祖见黄龙的书之一,一语道破天机的说明佛教徒禅宗自己伪造该事件,意欲神话自己教门的情况!当然,道教徒也在想利用这件事做到所谓三教合一或者性命双修思想 。

死于北宋徽宗(1121年)张商英的《护法论》、南宋理综年间《五灯会录》(1252年)、南宋理宗《佛祖统考》(1258年)、明宪宗《释氏源流》(1486年)、明万历《指月录》(1595年)也分别记载此事。
另据日本临济宗《本如实性禅师景川和尚语录》(1758年);日本享保十一年(1726)《佛光国师语录》、死于1388年日本嘉庆春屋妙葩《智觉普明国师语录》都有吕洞宾参黄龙的的典故从这么多中外资料来看,吕洞宾参黄龙的典故,自始至终都是佛教禅宗一手导演的神话故事,目的性很明确就是要借神仙的手来抬高佛教禅师的本领。?

楼主:彭涟2012  时间:2021-02-13 21:36:43
陈撄宁在《扬善半月刊》专门撰文《吕祖参黄龙事考证》提出了十七个疑问对此公案予以反驳。?
惜上述几种意见均未留意公案本身的破绽,辩驳中缺乏足够的依据,但其中的某些观点值得参考。今有南怀瑾先生在《禅海蠡测》一书中提出了他的看法:“说者有谓此则公案,疑为后人所诬。以吕祖之贤,岂必待黄龙方能见道乎?殊不知大道平易,愚者不及,智者过之。吕之工用见地,已臻玄境,唯此向上一路,待黄龙一指方破,盖亦时节因缘,触此机境耳。未见黄龙时,正此一著子,见亦见得,明亦明得,用亦用得,只是不能放舍。待黄龙点破而大休大歇去,方见本具之性,不因工夫修证而有增减取舍于其间也,容复何疑!”这肯定了公案的内容,认为正是黄龙为吕指出了“向上一路”,使其工用大休大歇而得见本性。存疑的是此前吕是否已见性,还是只有工夫而已?丹家们显然不会赞同这个意见,他们会指出吕洞宾此时的金丹成就已是“性”、“命”相合的结果,怎会倒退回初期“见性”的层次?这段评论可取之处在于“大休大歇”和“向上一路”的说法,倒是与内丹的“还虚合道”别有对应。?
因此故事疑点较多,本文拟从内丹学角度来辨析公案内在的逻辑,或许可另辟蹊径。下面就吕与黄龙的对答机锋逐层分剖:?
先说说吕洞宾提出的主要观点“一粒粟中藏世界,半升铛内煮山川”。现录吕诗全文如下:“铁牛耕地种金钱,石刻儿童把贯穿。一粒粟中藏世界,半升铛内煮山川。白头老子眉垂地,碧眼胡儿手指天。若向此中玄会得,此玄玄后更无玄。”(自《浑成集》,公案中的诗句应取自此诗)吕在诗中认为“一粒粟中藏世界,半升铛内煮山川”是佛(碧眼胡儿)、道(白头老子)所共同证得的境界。此“粟”同于“黍”,指的是内丹修炼所成的“黍米玄珠”即“金丹”,需要说明的是这个“黍米”不同于内丹“小周天”阶段每日所得一粒的“黍米”。参看另一位道教“神仙人物”张三丰在《玄机直讲》中对此“灵明黍米宝珠”的说明,可以明了它的功用,并为“藏世界”作注脚。张三丰说:“此灵明宝珠(黍米宝珠),于虚空之中,包含万象,潜藏万有,发生万物,都是这个”;“半升铛”指“土釜”,即黄庭。在这“半升铛”内,乾坤交媾、性命相合,它是“明珠结胎”的内鼎神室,为阳神圣胎凝结温养之所在。混然子《还真集》云:“擎天柱地半升铛,龙虎擒来一处烹。武炼十回文火炼,丹成九转步蓬瀛。”这烹炼的过程正是“煮山川”的写照。?
“一粒粟中藏世界,半升铛内煮山川”显现的是金丹包藏万象,融聚万有,会和阴阳,摄受大千世界的气象。前半句讲的是境界,后半句说的是过程。虽然侧重于说功用,主旨却在呈境现体,以此来作印证。如果听者是会家子,此时应已知对方已证○实相,此境界并非道教独有,佛教亦然。此○除了能“藏世界”,尚有体用一如的后着,即“一粒化三千”。若想往上提点,便会醍醐灌顶以破他对此○相的执泥,粉碎虚空而入化境。如此,答者才能为师,才有资格接引后学。公案中接下来冒出的一句“这守尸鬼”破的却是身执,与破体执无关。这表明答者根本不知道来言的真实含义,而胡乱以对道教“长生不老”一贯讥讽的“守尸鬼”来应对。对答之间既无任何关联,更无“向上一路”的提撕,显然牛头不对马嘴,看者也是一片茫然,这恐非具足德行的黄龙禅师之原话。?
尤为可疑的是,就如事先设好的一个局,吕乖乖地顺着此意接道:“争奈囊有长生不死药。”看似以长生不死来驳“守尸鬼”之斥,而实际上正好落入圈套坐实了此批评。吕洞宾对“长生不死”的真实看法究竟如何?他在《敲爻歌》中道:“只修性,不修命,此是修行第一病。只修祖性不修丹,万劫阴灵难入圣。达命宗,迷祖性,恰似鉴容无宝镜。寿同天地一愚夫,权握家财无主柄。”作者批评了对性、命的偏修,而将长生不死、寿同天地而不修性者称作“无主柄”的“愚夫”。在钟吕内丹道中,对于修行目标明确规定了五个阶次,称作“五等仙”。所谓长生不死者,称为“地仙”,在“五等仙”中排列第三。“地仙”需用功不已,继续修炼,才能功满忘形而身外有身,成为“神仙”。然后进一步传道人间,积功累德成就“天仙”。因此,吕在黄龙所说“饶经八百劫,终是落空茫”之后,应不会“薄讶”继而恼羞成怒飞剑胁之,反倒会赞同他的观点,并劝诫修行者性命必须双修。?
所以,故事中的“飞剑胁之”就显得荒唐可笑了。因一言不合便飞剑杀人,此事即使常人也不为,更何况修道者?若果真如此,便不是正道而应称为“魔道”了。吕洞宾在《江州望江亭自记》中曾指出: “世多称吾能飞剑戮人者,吾闻之笑曰:‘慈悲者佛也。仙犹佛也,安有取人命乎?’吾固有剑,盖异于彼。一断贪嗔,二断爱欲,三断烦恼,此其三剑也。”此“三剑”之说,反映了内丹道修炼心性的基本立场。对比丹道修炼的磊落胸襟,不能不对公案所塑造满是“嗔心”的吕洞宾形象产生怀疑,并对公案作者的动机提出质问。?
由此看来,似乎这则公案的上述内容都难成立。那么,最后的偈子是吕祖所作还是别人妄造??
历代真正的修道者都以生死为重而不以门户为障,道士与禅师之间的参访切磋、相互指点均是常事。从吕洞宾的不少诗作中,可以看出其深受佛教尤其是禅宗的影响,并努力学习和借鉴吸收。表现在丹道思想中,“佛道双融”是其特色之一。吕交游广阔,曾参访过黄龙禅师并留下过诗偈。《吕祖全书》有诗如下:“弃却瓢囊碎琴,大丹非独水中金,自从一见黄龙后,嘱咐凡流着意寻”,这比较符合吕祖本意。“瓢囊”和“琴”隐喻丹田和脉道,“水中金”即内丹之药物“真铅”,指代“命”。诗中指出大丹并非独独由修命而得,此诗表明吕曾从黄龙禅师处获得心性的点拨。“嘱咐凡流着意寻”之句提醒行者要成就大丹,还须从自性上下功夫,这不离其“性命双修”的宗旨。但灯录中“始觉从前错用心”这个一百八十度的转变,推翻了其一贯主张,否定了丹道“性命双修”的原则立场,放弃了道教“修命”这一最基本的特色,无疑是自毁其基。如果“始觉从前错用心”是真,那么吕洞宾果如灯录中所言成为禅宗法嗣就不足为怪了。?
行文至此,大致可以形成以下看法:历史上或确有吕洞宾参访黄龙禅师之事。但由于某些人因为宗教门户之见,有目的地将此事的过程及相关诗偈加以改写,添造了一些情节和内容,这便是我们目前所看到的“吕洞宾飞剑斩黄龙”版本了。虽然这故事本身经不起推敲,但因其流布而造成的不良影响,以及由此而抹去的一段佛道交流佳话,不能不说是历史留给我们的一个遗憾。?

楼主:彭涟2012  时间:2021-02-13 21:36:43
?白玉蟾祖师《平江鶴會升堂 ?》?
? 祝香問答罷,師乃云:問話且止,問亦無窮,答亦無盡。一問一答,復有何益?縱有懸河之辯,曾何擬議其炫微,使皆飛屑之辭,亦莫髣髴其要妙。諸人還知 麼?混沌未判之初,氣象何殊?今日父母未生以前,一生參學畢,粵自兩周之季,始自三教之與。孔氏則三乘四蹄,老氏則三洞四輔。若夫孔氏之教,惟一字之誠而 已。釋氏之教,惟一字之定而已。老氏則清靜而已。所謂是人能常清靜,天地悉皆歸。其在孔氏者,豈不見云吾嘗終日不食,終夜不寢,終日如愚,三月不違仁,善 養吾浩然之氣,念玆在玆,則其庶乎屢空也。必矣!夫為道學者,如何致君堯舜上,再使風俗淳?其在釋氏者,豈不見云二六時中,常光現前,壁立萬仞,如鷄抱 卵,常使暖氣不絕,綿綿密密,無令間斷。則所謂臨崖澈手,便肯承當,絕後再甦,欺君不得也。必矣!夫為禪學者,如何臨濟入門便喝?有理不在高聲。德山入門 便棒,打草只要蛇驚。其在老氏者,豈不見云洞曉陰陽,深達造化,追二氣於黃道,會三性於元宮,攅簇五行,合和四象,龍吟虎嘯,夫唱婦隨,玉鼎湯煎,金爐火 熾,節候既周,脫胎神化。功成名遂,身外有身也。必矣!夫為仙學者,如何牽將白虎歸家養,產箇明珠似月圓。必竟三教是同是別?不知說箇何年事?直至而今笑 不休。?
? 師復云:日月如梭,光陰如箭,柳線牽將春色去,荷錢買得夏風來。隨朝開櫻筍之厨,釋氏結蠟人之制,十洲三島盡雲筒月筑之流,四海五湖俱雨笠煙簑之客,無限塵中,散聖幾多;物外高仙,凡聖同居。隱顯莫測,叙謝不錄。 ? 結座云?
? 皇宋嘉定十四年,秀葽紀月情和天,湖山已還武林債,風月復結姑蘇綠。姑蘇其月十有四,四眾共結純陽會,純陽真人此日生,漂灘舊有仙游記。我聞唐代呂純 腸,師是鍾離字雲房,親傳金液還丹訣,得道之時游荊襄。世人還識純陽



?


否?鶴頸龜腮身弊垢。或時磨鏡市中行,或時賣墨街頭走,或稱姓田或姓回,江口京口歸去 來。曾擔兩甕過廬阜,復吹雙笛行天台,青帽紅袍長爛飲,袖有青蛇威凜凜。洪都度得西山施,書川度得東林沈,朝游百粵暮三昊,形神聚散俄有無。荼中傳授郭上 竈,酒裹點化何仙姑,或衣白欄或紙襖,一剑橫空幾番倒。大笑歸從投子山,片言勘破黃龍老,太平寺裹舊題詩,三入岳陽知不知。黃昏武夷拂衣去,午夜君山翫月 歸,醉倒狂歌歌則舞,一局暮錢幾今古。清風明月黃鶴樓,白蘋紅寥湓江浦,當年飲罷一刀圭,誰信無中養就兒。空存畢法十八訣,未肯輕輕說與伊。舊曾三舉嗟不 第,自言父是呂諫議,囊中瑞約無藥銀,天外徜佯乘劍氣,先生劍法無人傳,千變萬化常忽然。天將間生生靈異,四月純陽卦屬乾,取將坎畫歸離腹,化作純乾陽氣 足。故能御氣化飛龍,所至度人留異躅。平江此會異諸方,獨是今年復異常,往歲會時常镎蠁,雲端仙鶴日翱翔,玆命野人陞此座,未免從頭為說破。要須會得純陽心,始堪學得純陽道。道可道,如何學?撮土為香未是真,知音自有張天覺。?

无我子《吕祖全书》辑录《吕祖志》所载吕洞宾事迹后,又作了“补遗”三十二条,其中一条便是“参谒黄龙”:
吕祖至武昌黄龙山,值诲机禅师升座,祖登擂鼓台听讲。师诘座下何人,祖曰:“云水道人。”师曰:“云尽水干何如?”祖曰:“旱杀和尚。”师曰:“黄龙出现。”祖曰:“飞剑斩之。”师大笑曰:“咄!固不可以口舌争也。”遂与指明大道,祖因呈偈曰:“弃却瓢囊摵碎琴,大丹非独水中金。自从一见黄龙后,嘱咐凡流着意寻。”遂拜礼辞去。⑧
此条“飞剑斩之”下有小注,云:“世因此语,作为传奇,有飞剑斩黄龙之事,昔柳真人曾辩此事,谓答机锋,信然。”据此可知,无我子根据柳真人的考辩而演绎“飞剑斩黄龙”,其目的是为了消除传奇的影响。?

有本寺首座向前焚香:“上告二位尊师,今日三月三日,扬州琼花正开,见作贺花之会。仰望二师赴会观花,岂不妙哉!”黄龙曰:“吾与先生同往。”黄龙入室,瞑目端坐,入定而去。先生朗然,不辞大众,在此玩戏。良久之间,黄龙定中归回。有首座问曰:“琼花之会若何?”黄龙曰:“好会!好会!”首座曰:“有带来琼花否?”黄龙曰:“一物不染,空色是空。”吕公笑曰:“如何带的?”先生曰:“去来无碍,不落空色,道即是空。汝虽言好会,未见会中物色。”先生就于九阳巾中拈出琼花一朵,袖中取出酸馅四枚。众僧一见,踊跃礼拜,谢先生妙术。黄龙曰:“吾与先生同玩之时,我入折花一枝,不能举手。吾空晓百艺,实不晓折花之术。愿礼先生为师,请传妙诀。”先生曰:“吾见汝名利且重,未有大圣,吾故来度汝。汝出神者,阴神也。阴神只能见人,人不能见汝。汝只能赴会,不能带物。止能受气,不能食用。汝乃是阴灵之鬼,乃鬼家之活计也。吾出神者,乃是阳神也。吾易能见人,人易能见吾。吾亦能赴会,又能食用。吾乃聚则成形,散则成风,神通变化,不可测也。”

楼主:彭涟2012  时间:2021-02-13 21:36:43
南怀瑾《续道藏》并扩充易编而成为吕祖志。在宋元时代禅宗的记载,又有洞宾遇黄龙禅师的公案,言之凿凿,信佛者,皆奉此认为洞宾为同路人,信道者,则否认禅宗语录,认为妄诬,要皆无伤吕纯阳旷代名仙的事迹。而本传中亦言及禅宗马祖曾在洞宾儿时,许为异常人物,可见当时道、佛互涉,与吕纯阳后来创立融通道、佛的新道教,早已有其所本,又如据吕纯阳在江州望江亭的自记云:

吾京川人,唐末三举进士不第,因游江湖间,遇钟离子,受延命之术。寻又遇苦竹真君,传日月交拜之法。久之,适终南山,再见钟离子,得金液大丹之功。年五十,道始成。世多称吾能飞剑戮人者,吾闻之笑曰:慈悲者佛也。仙犹佛尔,安有取人命乎?吾固有剑,盖异于彼。一断贪瞋,二断爱欲,三断烦恼,此其三剑也。吾成道以来,所度者何仙姑、郭上灶二人,吾尝谓世人奉吾真,何若行吾行。既行吾行,又行吾法,不必见吾,自成大道。不然,日与吾游何益哉!

按:据此自记的内容,吕纯阳平常多作佛家语,其为融合道、佛宗旨方法而创新兴的道教,不待言而可知。又如吕纯阳之自著《丹诀百字铭》,融通道、佛修炼方法的精要,更为透彻,如云:

养气忘言守,降心为不为。动静知宗祖,无事更寻谁?真常须应物,应物要不迷。不迷性自住,性住气自回。气回丹自结,壶中配坎离。阴阳生返复,普化一声雷。白云朝顶上,甘露洒须弥。自饮长生酒,逍遥谁得知?坐听无弦曲,明通造化机。都来二十句,端的上天梯。

晚唐时期,新兴道教的吕纯阳真人,影响后来千余年而至于现代的道教,既深刻而又普遍,风国内外崇信道教的人,未有不尊敬祀奉吕祖为真正神仙,名山大泽之间,纯阳真人的祠庙,随处可见,每与佛寺浮图,山光水色,互争千古。善男信女,香花明烛,朝拜吕祖的胜迹,也到处皆是。柳宗元称韩退之为“匹夫而为百世师,一言足为天下法。”如援引其语,作为道教神仙吕纯阳的评价,亦有殊途同归的感觉,其为人中之雄,当无愧色。??
总之,吕纯阳新兴道教的宗旨与传统,是以直接上承东汉时代正统道家魏伯阳的丹法为道统,大有摆脱道教的宗教形式而别具风格。若从纯粹的道家立场而言,以其比拟佛教禅宗的大师,如百丈、马祖、黄檗、临济师徒,并无逊色。由秦汉以来,迄于晚唐的道教,一向皆在鱼龙混杂、支离破碎的状态中。白吕纯阳以后,正统道家与道教,忽然别有一番面目。因此产生宋、元以后,道教各宗的道派与丹法,犹如禅宗在晚唐以后,兴起五家宗派的盛况,实在皆由吕纯阳新兴道教而开始。

虚云和尚 禅师:
? ? 宗门(指禅宗)下源远流长,天神归依,龙虎归降,八仙会上的吕洞宾,别号纯阳,京川人,唐末三举不第,无心归家,偶于长安酒肆,遇锺离权,授以延命之术。洞宾依法修行,后来乃飞腾自在,云游天下。一日至庐山海会寺,在钟楼壁上书四句偈云:“一日清闲自在身,六神和合报平安;丹田有宝休问道,对境无心莫问禅!”未几道经黄龙山,睹紫云成盖,疑有异人,乃入谒。
? ? 值黄龙击鼓升座,吕遂随众入堂听法。黄龙曰:“今日有人窃法,老僧不说!”洞宾出而礼拜。问曰:“请问和尚:如何是一粒粟中藏世界,半升铛内煮山川?”黄龙骂曰:“这守尸鬼!”洞宾曰:“争奈囊中自有长生不死药。”
? ? 黄龙曰:“饶经八万劫,未免落空亡。”
? ? 洞宾忘了“对境无心莫问禅”的功夫,大发瞋心,飞剑斩黄龙。黄龙以手一指,其剑落地,不能取得。洞宾礼拜悔过,请问佛法。
? ? 黄龙曰:“半升铛内煮山川,即不问,如何是一粒粟中藏世界?”
? ? 洞宾于言下顿契玄旨,乃述偈忏曰:
? ? ?“弃却瓢囊击碎琴,从今不恋汞中金,自从一见黄龙后,始觉当年错用心!”
? ? 此是仙人归依三宝,求入伽蓝为护法的一例。道教在洞宾之手亦大兴起来,为北五祖;紫阳真人,又是阅祖英集,而明心地的南五祖;故此道教亦是为佛教宗门(指禅宗)所续启。
? ? 孔子之道传至孟子失传,直至宋朝周濂溪先生从宗门发明心地,程子、张子、朱子等,皆从事佛法,故宗门(指禅宗)有助儒道一切之机,现在很多人把宗门(指禅宗)这一法轻视,甚至加以毁谤,这真是造无间业。你我今天有此良缘,遇期胜因,要生大欢喜,发大誓愿,人人做到龙天归依,使正法永昌,切莫视为儿戏,好好精进用功!


《扬州观琼花??》有本寺首座向前焚香:“上告二位尊师,今日三月三日,扬州琼花正开,见作贺花之会。仰望二师赴会观花,岂不妙哉!”黄龙曰:“吾与先生同往。”黄龙入室,瞑目端坐,入定而去。先生朗然,不辞大众,在此玩戏。良久之间,黄龙定中归回。有首座问曰:“琼花之会若何?”黄龙曰:“好会!好会!”首座曰:“有带来琼花否?”黄龙曰:“一物不染,空色是空。”吕公笑曰:“如何带的?”先生曰:“去来无碍,不落空色,道即是空。汝虽言好会,未见会中物色。”先生就于九阳巾中拈出琼花一朵,袖中取出酸馅四枚。众僧一见,踊跃礼拜,谢先生妙术。黄龙曰:“吾与先生同玩之时,我入折花一枝,不能举手。吾空晓百艺,实不晓折花之术。愿礼先生为师,请传妙诀。”先生曰:“吾见汝名利且重,未有大圣,吾故来度汝。汝出神者,阴神也。阴神只能见人,人不能见汝。汝只能赴会,不能带物。止能受气,不能食用。汝乃是阴灵之鬼,乃鬼家之活计也。吾出神者,乃是阳神也。吾易能见人,人易能见吾。吾亦能赴会,又能食用。吾乃聚则成形,散则成风,神通变化,不可测也。

楼主:彭涟2012

字数:10278

帖子分类:煮酒论史

发表时间:2014-02-20 19:19:00

更新时间:2021-02-13 21:36:43

评论数:6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下载地址:TXT下载

 

推荐帖子

热门帖子

随机帖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