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水读 >  天涯 >  煮酒论史 >  连载:后三国风云

连载:后三国风云

楼主:赵王2000  时间:2021-02-17 10:50:41
此处着墨太难,等明日吧。
楼主:赵王2000  时间:2021-02-17 10:50:41
南北朝时的三国时代――后三国风云33

飞扬跋扈的尔朱荣

前来给元子攸添乱的正是葛荣。

河北之地虽富饶,但已经连年灾荒,根本经不起葛荣的数十万之众日夜折腾。掏空了河北的葛荣军队又闹起了粮荒,于是葛荣开始派兵南下,攻打邺城,号称百万。河北重镇邺城危在旦夕,而有些葛荣的游兵已到达汲郡,离洛阳只有数百里之遥。

面对葛荣的侵入,元子攸的内心应该是喜忧参半。忧的是自己立足未稳,而葛荣便来捣乱,且其军队众多,一旦攻破邺城趁势南下,将会锐不可挡,洛阳也难以自存;喜的是,可以趁此机会让尔朱荣出兵征讨葛荣,引起两虎争斗,自己坐收渔翁之利。于是元子攸下令以大将军尔朱荣为左军,上党王元天穆为前军,司徒杨椿为右军,司空穆绍为后军亲自征讨葛荣叛军。

元子攸这样的安排是深有用心的,让尔朱荣和元天穆跑在最前面当炮灰,而自己慢慢拖在后面培养亲信,壮大实力。在与对手实力悬殊的情况下,利用双方共同的敌人来拖垮自己的对手,然后趁乱偷偷摸摸地提升自身实力,最后在双方的巅峰对决中轻松将对方击败,这是何等精明的一招――古今中外的政治高手对此招皆用得随心所欲,此招在我国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民族战争中更是被我党运用得炉火纯青、登峰造极。

可是元子攸的算盘落空了,倒不是他的计策不够高明,也不是他的对手尔朱荣过于狡猾,看出了这个陷阱而拥兵不出――尔朱荣竟然主动立即率领骑兵上路了,而且真正地做到了马不停蹄:为了赶速度,竟然每位骑兵都配备了两匹马赶路。真正的原因在于尔朱荣太强大了,他尽管一不小心钻入了元子攸精心设计的网,但这头猛兽却又轻易地把这张网撕破。

当元天穆的部队还在朝歌以南慢慢晃悠,当杨椿、穆绍还磨磨蹭蹭地在洛阳举行军前演习,号称百万之众的葛荣已经坐上了被押往洛阳的囚车,而单独击败他的尔朱荣竟只有七千之众。

这本是一场寡众悬殊、胜负早定的战争,数十万之众(至少二十万)对决七千余人,二十个打一个,傻子都能看出葛荣必胜无疑,可结果为什么会出现惊天的逆转呢?

葛荣的部队以六镇降户为主,经历多次兵火的锤炼,已经接连击败过元融、元深等北魏王朝的主力部队,算是久经沙场,且人数巨多,号称百万。但他的军队有个致命的弱点,成员鱼龙混杂,胡汉相交,良莠不齐;而且整个部队又是拖家带口,军纪极为涣散,一旦取胜,他的部队便会一拥而上,到处抢掠;可一旦落败,便会四处奔散,各自逃命。这样的军纪去旅游都可能会闹成一团糟,在战争的关键时刻更会埋下重重危机。

而他的对手尔朱荣看似只有区区的七千人,但全是能征善战的契胡战士,且纪律极为严明,能替尔朱荣誓死拼搏。而且尔朱荣的部队全是骑兵,而骑兵在辽阔的河北平原上具有很强的机动性和杀伤力,面对葛荣的步兵在行动上可以做到游刃有余。但无论如何,就算葛荣的数十万军队站着不动,任尔朱荣的手下宰割,那么至少也是二十比一,这样也够契胡战士喝一壶的。

然而尔朱荣却是北魏末年最耀眼的军事天才, 他创造了中国战争史上一个以少胜多的奇迹,在将星云集的南北朝时代留下了灿烂的光辉。他不仅轻松地击垮了葛荣的数十万之众,而且还非常稳妥地安排了战后事宜,让时人叹服不已。他此次的行动如同一个绝顶的击剑高手,拔剑、出击、击杀、收剑,一气呵成,千年之下依然让人心醉神迷。

楼主:赵王2000  时间:2021-02-17 10:50:41


作者:左琴 回复日期:2007-7-6 7:47:39

------------------------------
左琴兄日夜关照我的这块小田地,辛苦了。写得一些不妥的地方,烦请兄多多指点。



作者:路灯嘿嘿 回复日期:2007-7-5 23:33:25
我对历史很感兴趣,------------------------------
要掌握魏晋南北朝的脉络,可以看看赫连勃勃大王的《华丽血时代》,写得很吸引人;我的《后三国》时间较短,所以会对人物、事件挖掘深一些。



楼主:赵王2000  时间:2021-02-17 10:50:41
南北朝时的三国时代――后三国风云34

飞扬跋扈的尔朱荣

那么,现在让我在这千年之后来重新勾勒尔朱荣这位绝顶高手那极为漂亮的一招一式吧。

葛荣仗着人多,针对尔朱荣的骑兵,摆开了一个类似畚箕的阵形,让自己的手下提着绊马索,潮水般地向尔朱荣的骑兵涌去,想利用人数优势把敌人手团团围住。此方法近似于包饺子,针对性很强,算是高明之举。如以擂台为喻,葛荣的部队像是一个高大威猛的俄国大力士,力气大,但行动不变;而尔朱荣的骑兵便如同精瘦灵活的中国拳师,力气小,却极为灵活。所以葛荣选择了力拼的方法,先利用身体的优势把自己的对手一步步逼到擂台的角落之中,一旦可以正面接触,那便胜券在握。

然而葛荣却极为不幸,因为他的对手是百年不出的天才,他一眼看穿了葛荣的计策,而且更可怕的是他比葛荣更知道葛荣的命门所在。尔朱荣非常了解敌我悬殊的局面,在战前便让每位军士在马侧各置军棒一枚,并下令与敌人交战时只能用棒,不能用刀。难道尔朱荣疯了吗,用刀砍不是能杀掉更多的敌人吗?而且这马棒赶猪赶羊也许还凑合,面对这些凶神恶煞的六镇叛军能顶用吗?

其实这正是尔朱荣的天才之处。他知道敌人的人数太多了,如果用刀,虽暂时能杀伤甚重,但就算葛荣的几十万军队站着不动,任人砍杀,自己的手下也会累得半死。如果自己的手下杀伐过猛,必然会激起对方的斗志,而一旦他们上下一心,自己必败无疑。但对方有一个致命之处,便是军纪很差,很多人跟着造反只是为了讨口饭吃,并不是为了到战场上送命。那么对付他们最好的武器便是军棒,靠着骑兵强大的冲击力先将他们的队列冲散,再用木棒击打(用木棒击打不会引起对方的拼命抵抗),导致胆小者四处逃散,既而引起整个部队的溃乱,然后趁乱一举擒拿贼首葛荣,这才是惟一取胜的方法。

尔朱荣的高明不在此一处,他还使用了诈兵之计。在山谷里埋伏了少数兵马,数百人为一处,在那里搞得尘土飞扬、人声鼎沸,造成一种千军万马奔腾的假象,以此动摇葛荣部队的军心:老大不是说只来了一万多敌人嘛,怎么现在漫山遍野都是啊?

从战前两位剑客拔剑的架势来看,我们似乎已预感到有道寒光将往葛荣颈上飞去。然而拔剑的架势还只算纸上谈兵,只有出击时的瞬间才能决定生死。

面对葛荣张开的巨网,尔朱荣只派了部分军队正面迎敌,自己则率领着主力部队绕到了敌军的后侧面,发动突然袭击。这样,尔朱荣完全避免了与葛荣力搏的窘境,使葛荣准备好的绊马索毫无用武之地。而葛荣的部队还傻乎乎地拿着长绳一直向前,一下子调不过头来,陷入了尔朱荣的里外夹击之中。而尔朱荣更是身自陷阵,号令严明,手下战士见主帅如此舍命,更是奋力拼杀。尔朱荣完成了优美的出击动作。

结果如其所料,葛荣的数十万之众经过尔朱荣的里外夹击,立即大溃,而葛荣也在阵上被生擒。尔朱荣几乎是兵不血刃地完成了击杀动作。

楼主:赵王2000  时间:2021-02-17 10:50:41
作者:张三120 回复日期:2007-7-6 11:08:17
弱弱得一点建议:战斗过程再写详细一点会更好。
------------------------
你的意见很好,但其实我也是这么写得啊!

我之所以剑走偏锋,要写这被湮没的五十年,就是我觉得这里的一些战斗很精彩,这里的人也很好玩,所以我要把他们挖掘出来。你放心,每一场重要的战斗,我都会浓墨重彩的。

如果对照《资治通鉴》和《北史》、《魏书》的相关语段去读,我这一段写尔朱荣和葛荣的战斗其实还是很下功夫的,起码把尔朱荣当时的战斗思路很深入地挖掘了出来。(自己赞一个)

张三兄如觉得讨论一些具体问题有难度的话,以后可以在一些写作的观感上给我多提意见,就像这次一样。先谢了。

楼主:赵王2000  时间:2021-02-17 10:50:41
南北朝时的三国时代――后三国风云35

飞扬跋扈的尔朱荣

击杀完毕,可以歇口气了吧?然而击杀并不是最后的,也不是最难的动作,如何收剑入鞘才真正地关系到这次对决的成败。没想到对手已被击倒,战斗已经结束,而最棘手的难题此刻才真正来临。

如何安置数量庞大的战俘对于战胜方的主帅而言,可能比打战更让人头疼。活生生的几十万人啊,如果处置不当,满盘皆输啊。那个被生俘的葛荣可能都在窃笑:小样,把我打赢了又如何,看你怎么伺候好我这手下的几十万弟兄?

尔朱荣可能会想:难道效仿河阴之役,杀光他们,可几十万头猪杀起来都很累,何况是活蹦乱跳的人呢;向白起、项羽同志学习,活埋他们,但这么个巨坑得挖到什么时候啊?如果把他们按战俘处理,立即四处分割,肯定也会引起他们的疑惧,再加上敌我虚实已明,到时一有风吹草动,有人一喧闹,自己这几千人肯定要被踩成肉饼?

可是天才的尔朱荣又想出了妙计――化军为民,化整为零。六镇的人不都是拖家带口的嘛,现在让他们各自亲友团聚,四处奔散。如此一来,原来严密的军事组织完全土崩瓦解,六镇的部队就会变成毫无战斗力的游兵散勇,到时便可以随意安排了。

尔朱荣的军令一下,果然葛荣的部队又乱成一锅粥了,各自呼朋唤友,寻父觅子,结成一家人欢天喜地地逃散开了。而完成化整为零工作的尔朱荣,早已在百里之外的各个关口安排精兵把守,等这一批批游兵散勇陆续到来,又将他们随其所求重新编制安排;同时又选取一些原来的精兵强将充任小头目,把这几十万人安排得妥妥当当,无一哗变。尔朱荣特意把安置战俘的空间拉开,将这几十万人的危险能量在巨大的空间稀释掉,然后便可以轻松处置,实在是高明。

至此尔朱荣的击剑动作全部完成,几近完美。

面对一个在战前布置有诸葛亮之智,临阵之时有关张之勇,战后安排又有曹操之谋的敌手,葛荣虽有数十万之众,但焉能不败!?他只能输得心服口服。

虽然此时北魏的关中、山东还有万俟丑奴、邢杲等很多叛军,但他们实在引不起尔朱荣打仗的兴趣,不值得自己动手――这些人就留给儿辈们去征讨吧!相对而言,山里的老虎更能引起他的兴趣,所以尔朱荣得了一大堆封赏后,又欢天喜地地返回晋阳打猎去了!

跟着他后面的还有那可怜的二十万六镇降户,在葛荣的带领下,他们又再一次窝囊地打了败仗,又被强迫地迁徙到了山西。这一次他们的命运更为悲惨,几乎沦落成契胡武士的部曲,受尽侮辱。其中军队里有一个叫宇文泰的年轻人,他受到了尔朱荣的赏识,被提拔当了个军队的小头目,当然此时还不到他登上舞台的时候。

呆在洛阳的元子攸,知道这一切后除了目瞪口呆外,剩下惟一能做的便是给尔朱荣加官进爵。葛荣这张破网的质量实在太差,竟然被尔朱荣轻易撕开了,太对不起自己的良苦用心了,留着何用?所以葛荣一到洛阳,便被元子攸撕得粉碎――斩首示众。

刚刚击败了葛荣,立足未稳的元子攸又迎来了第二个更可怕的敌手。

楼主:赵王2000  时间:2021-02-17 10:50:41


作者:豆朵儿 回复日期:2007-7-6 19:45:25
报名加入粉丝团!

-----------------------------经你这么一提醒,我这才发现自己已经取得了如此高的丰功伟绩;所以,从今天起,我将不再过为建设和谐社会主义日夜添砖加瓦的勤苦日子,我要到糜烂的资本主义世界去享受劈柴喂马的幸福生活。

在天堂我们谋面的机会少了,那就在天涯常常聚首吧。

楼主:赵王2000  时间:2021-02-17 10:50:41
刘海戏金蟾 :兄弟哦,缘分呢,知己啊,你的话完全说到我的心坎里去了。我举的是例子,你上升到的可是理论。啥也不闲扯了,以后多教我诲我吧。

韦睿:陈庆之马上要登场了。―――――哥们,你太强了,我想写什么你都知道!下个标题的确就是“千军万马避白袍,千古一将陈庆之”,这个人物能否写得精彩关系到整本书的成败,我会放慢一些速度。

ggkl :兄弟,你太强了,同是看书的人,你为什么能比读得这么深入呢?与你相比,我太惭愧了。这两个问题你的猜测可能都有一定道理,但就算弄清楚了,不知道你能解决什么。
1.元询死的时候还是个小孩,他死的时候离六镇起义已经有好多好多年了,这些人把他抬出来好像用处不大吧?
2.宇文肱在我看来就是个很普通的人,力气大一些,号召力强一些,没有那么大的政治作为。让他送命的唐河之战也很普通,只算是一次很小的战斗而已。宇文泰能起家完全是靠自己的能力,跟他爹没有任何关系。杨坚把宇文家族一脉杀光,这很正常,篡权的人几乎都是这么做的。

楼上的几位字母兄弟我就不一一感谢了。

楼主:赵王2000  时间:2021-02-17 10:50:41
作者:ggkl 回复日期:2007-7-6 23:03:41
做学问一定要有文化底蕴.小孩?北魏历代皇帝惊人的早熟.
-------------------------
南北朝时的三国时代――后三国风云24

当你升入初中,刚开始对青春有着朦胧的情感冲动时,这时的他已要完全进入成人的世界,夜夜辛劳,忙着为帝国培育继承人。

再稍大一些,你最多的压力不过是中考,而他面临的整个帝国却是烽火四起,他要为拯救这个疮痍满目的江山而绞尽脑汁、殚精竭虑。


北魏的皇帝早不早熟,这我还是知道的,上一段我已经写得很明白了。说元恂是小孩,一指他的年龄,第二指政治影响力。北魏六镇起义的时候,皇帝都换过好几茬了,谁还会傻乎乎地用他的影响力。

―――――――――――――――――――――――――
宇文肱是武川有影响的下级军官,奇怪的是他的立场,在代北攻击拔陵部下,可迁徙河北却投奔鲜于,而且他很可能充当地方流民领袖的角色.唐河之战发生背景是他带兵与鲜于会师时被政府军伏击.后来贺拔岳被杀,年长的寇洛坚决让位于远在夏州的黑獭.恐怕不仅仅是个人才干吧?他们的宗派主义是很强的,有些近乎结义兄弟.
――――――――――――――――――――――――――――――――――――――
宇文肱改变一下立场,不是什么特别复杂的事:在代北攻击卫可孤,是他们家还有点地位,有点保家卫国的意思;在河北投奔鲜于修礼,是肚子饿,六镇之人都备受压迫(看看定州长史崔楷的例子),这才造反。高欢也是投奔三主。
寇洛让位于宇文泰,的确是个人才干不行,他本身与宇文肱又无深交,再怎么结义(这是你说的),会把江山拱手让出?

做细、做深,虽然是真学问,但也容易把学问做死,钻入牛角尖。我个人以为,老兄的视野若再放大一些,不要只关注宇文肱这样的人物,那肯定会牛得一塌糊涂。至少我现在已钦佩不已了。

这问题我已经不敢再讨论了,以后别的不妥之处烦请指点。请兄多关注我的帖子,真心感谢。

楼主:赵王2000  时间:2021-02-17 10:50:41
开火兄写得好,佩服!
楼主:赵王2000  时间:2021-02-17 10:50:41
作者:yangtzs 回复日期:2007-7-7 21:06:23
哥们,发啊,等太久了
------------------------
老兄,你先去休息吧,今天要是发的话也要等到深夜了。陈庆之我想把它写出彩一点,所以得多花点功夫。你的热情真是这炎炎夏日的一杯凉茶啊,再次感谢。
楼主:赵王2000  时间:2021-02-17 10:50:41

南北朝时的三国时代――后三国风云36

千兵万马避白袍,千古一将陈庆之

这次来抢位子的人跟元子攸一样,身上也流着拓跋族高贵的狼血――他便是北海王元灏,跟元子攸是堂兄弟。他的父亲北海王元详是孝文帝的亲兄弟,只是比较贪残荒淫,名声不太好,害得当时连元灏在铸金人的海选时没有被尔朱荣看上。元灏本被胡太后派去防守葛荣的叛军,但转瞬之间都城发生了河阴之难。看着这江山落到了尔朱氏手中,元灏觉得呆在国内太不安全了,索性便出了国――跑到南方的梁朝去了。

南方的梁武帝萧衍上了年纪,非常好客,好久好肉伺候元灏。可元灏是个很有理想的中年,可不想单纯地拿着梁朝的绿卡,当个无所事事的“魏侨”终老一生。看着自己的堂兄弟元子攸在洛阳这皇帝当得像模像样,他也动了阿桂公一样的心思:同是一个爷爷出来的,这皇帝他当得,我就当不得。于是在梁朝镀好金的元灏决定要当一个成功的海归――回国夺取帝位,但却苦于没有资金、人力启动这个巨大的风险项目。

好在元灏天生拥有一流的演技,于是在跟梁武帝萧衍会面的时候他便痛哭流涕,慷慨陈词(跟我们现在的一些年轻人游说风险资金投入一样),说要恢复祖宗江山,以后对梁朝称臣纳贡。这甜言蜜语哄得萧老板也“老夫聊发少年狂”,竟然答应帮他立项,参加此次风险投资。但做生意的南方人都很精明,萧老板也不例外,深知这个项目的难度:上次元法僧白白送来徐州,结果被自己的儿子萧综又重新给送了回去,还害得自己损兵折将;曹义宗围攻荆州三年,到此时依然不下。索虏(南朝对北魏的蔑称)这个世仇看似满目疮痍,但依然死而不僵啊;自己手下又缺少能将,一旦战端开启,后果难料啊。

可人一上年纪,再怎么吃斋念佛,再怎么思前想后,再怎么精打细算,都挡不住内心的贪欲。萧衍虽然明知道此项目风险巨大,几无胜算,但依然经不起北魏江山的诱惑,几经思虑后,最后决定答应派兵护送元灏回洛阳。年老者忌之在得,这一次的冲动倒没有给萧衍引来大祸,而下一次的贪念却让他几十年的江山毁于一旦。

但梁武帝留了一手,他投入的军队数字几乎要让元灏晕倒:七千。七千人能干嘛,就算是这次去旅游,大家游山玩水,掉掉队,开开小差,这几千里下来,到达洛阳时也只怕剩下够一个仪仗队的数目了。更何况这次可是去争抢皇位啊,路上到处是车匪路霸,估计走到半路就被杀得就只剩下自己一个光杆司令了。碰上这么个老奸巨猾的投资人也真是晦气,不过聊胜于无,碰碰运气吧!

但梁武帝派的风险资金管理员又再次让元灏昏倒――直阁将军陈庆之。虽然在北魏时听说这位兄弟打过一些胜仗,但只是传闻而已。而且这位所谓的将军居然马都不大会骑,力气小得连箭射得都扎不牢靶子,比一般的书生还不如。啊,你说他下棋的水平还不错,年轻时经常半夜三更被叫到萧衍那里对弈。上帝啊,这次又不是回老家参加两国围棋邀请赛,而是去争夺皇位,那可是血流成河的国家大事,岂是下棋这样的小事。萧衍,你真是欺我堂堂北魏无人啊!元灏彻底丧气了。

无奈中,元灏还是和陈庆之上路了,他觉得自己的前途一片渺茫。陈庆之七千手下全是一袭白袍,渲染出了白衣胜雪的意境,可那刺眼的白色在元灏那里更有点举行丧事的味道。

带着七千人,路上奔袭几千里地,而且要打垮数十倍的敌军,最后还得攻下固若金汤的都城,这应该是这几千来最异想天开的军事策略吧!即便是当时气吞万里如虎的刘裕闻此也会觉得不可思议的,而这位近似文弱的将军却把这异想天开变成了活生生的历史。千百年后我们中国那颗最红最红的红太阳每读到这位白袍将军的传记时依然激动不已,充满深情地写上批注 “再读此传,为之神往”。

让你我跟随这位白袍将军一起踏上这次神话般的军事之旅,前去享受那种纵横无敌的刺激吧。

楼主:赵王2000  时间:2021-02-17 10:50:41
明天我也要跟陈庆之一样,长途奔袭一回。星期一晚上再更新。各位的回复到星期一再回,见谅。
楼主:赵王2000  时间:2021-02-17 10:50:41
谢谢楼上各位,具体回复待晚上。今晚先将陈庆之的部分内容发上。
楼主:赵王2000  时间:2021-02-17 10:50:41

南北朝时的三国时代――后三国风云37

千兵万马避白袍,千古一将陈庆之

陈庆之率领七千甲士从南方出发了。那是公元529年的深秋,天蓝得直让人感动得想跪下来,金黄的落叶在秋风中四处飘零,七千甲士的白袍在这碧蓝和金黄中显得是多么壮美。这本是大雁南飞的日子,而南方的壮士却选择了北上的征途。

可惜这壮美的景象只是我在千年之后的勾勒,当时的陈庆之其实是无心去欣赏这蓝天、黄叶、白袍的壮景,涌上他心头的最多的应是悲凉。主上已达六十六岁的高龄,早无壮年时的英明睿智。年老昏庸的他贪于一时之得,听信元灏蛊惑,竟然出此怪招,置自己和手下弟兄于绝境之中。对主上而言,这只是一次战略试探,若是成功,便可以大军继拔,夺取北魏江山;若是失败,这七千人也只是灰飞烟灭的数字而已。但陈庆之,你能一切不顾嘛,这可与自己多年生死与共的兄弟,活生生的血肉之躯啊!

陈庆之此时的心境应该比当年易水悲歌的荆轲还要沉重。荆轲刺秦只要在秦廷完成最后一击即可,无论成败,早怀必死之心,因为毕竟只是两条人命;而陈庆之先得闯过重重包围,才能完成最后一击,而且还得顾虑重重,考虑手下七千弟兄的安危。

从悲凉中慢慢回过味的陈庆之知道事已至此,且军令如山,只能积极应对了。他明白,虽此次名义上是护卫北海王回国争夺王位,但北魏朝廷刚刚击败了葛荣叛军,慢慢从河阴之难中恢复元气,元子攸也已经人心所向,立足已稳,所以在难度上已与入侵不差上下。

且自己虽多次与北魏的军队交战,有过数次以少胜多的光辉战绩――比如在涡阳之战中以两百人夜袭北魏征南将军常山王元昭的数万前锋部队,使北魏破胆――但此次情况与以前已经截然不同。以前的战斗都是在边境发生,若是战败,可立即退回境内自守,且双方的主力军队基本上是势均力敌的,而自己也只是一员偏将,只需独挡一面即可;而此次,不仅成败得失要自己要完全负责,还要孤军深入几千里,面对数十倍于自己的敌人,最后还得攻占固若金汤的洛阳。且北人擅马,南人擅舟,而以后所有的战斗都要在一望无际的北方平原展开,这更是自己的致命之处啊!

楼主:赵王2000  时间:2021-02-17 10:50:41
南北朝时的三国时代――后三国风云38

千兵万马避白袍,千古一将陈庆之

就在陈庆之思虑万千、向北缓缓挺进的时候,北魏的豫州刺史邓献割地投降南朝,这为陈庆之的北伐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跳板,可以直接插入北魏的腹地。但在行军的途中,两个不利的消息又依次传来。第一个不利的消息是来自己方的:兵围北魏荆州三年之久的曹义宗将军竟然顷刻被费穆击溃,并被生俘押往洛阳。这对北伐军队的士气无疑是雪上加霜。

另一个不利的消息来自敌方:听闻元灏被护送返朝,北魏朝廷虽认为元灏孤弱,但依然极为重视,派遣了济阴王元晖业率领丘大千众将官进屯梁国(现河南商丘附近),挡住了北伐部队向洛阳挺进的道路。屯守梁国的军众虽不是能征善战之士, 但达到七万之众,而且还有两万精锐的羽林军向粱国一带增援。由于近几次在与梁军的对战中,北魏都占了上风――彭城短时夺回,荆州一夜解围――所以觉得此次对付元灏,数倍之众已绰绰有余。由此也可以看出,北魏军队虽在关中、河北之地的战争中消耗巨大,精锐尽失,但毕竟人口众多,士兵的补给完全不成问题。

西线惨败,前方的敌军又是重兵压近,而此时的陈庆之已从铚城慢慢接近梁城,毫无退路了。如果一旦北魏再有主力部队增援,那就全无胜算,此次使命也就基本结束。就在陈庆之绝望的时候,传来了北魏上党王天穆率领京城的主力部队前去征讨山东的邢杲叛军的消息。

邢杲叛军都来自河北,因受到葛荣六镇叛乱的兵火侵扰,流入山东一带;后受到当地土民欺压,而北魏朝廷又安抚不妥,怒而揭竿而起,击败过北魏征讨的李叔仁军队,且有愈演愈烈之势。相对于元灏的北返,北魏朝廷觉得邢杲的潜在危险更大,所以决定由元天穆先镇压邢杲后再回击元灏。从常识而言,北魏此次的军事部署完全正确,先由粱国的军队固守一段时间,再和元天穆里外合击,那时的元灏完全是瓮中之鳖了。

但可惜一些常识在天才面前往往会被颠覆成最愚蠢的想法,陈庆之便是这样颠覆常识的天才。北魏主力部队的东征让他太欣喜若狂了,因为这次远征来回起码要两个月的时间,这样的机会简直是千载难逢!而此时的陈庆之对自己的战术和战略上也有了较为完备的想法。

北魏军队虽多,但基本分散各地,所以具体的战术上应采取一鼓作气的闪电战,唯有急攻快打,才能各个击破,使其不能互援。但整体上要采取恩威并施的战略,先用快攻使敌军胆寒,再用元灏的号召力诱其降服,这样既能减少自己军队的伤亡,又能为军队增加人员补给,唯有如此精打细算,最后才能挺到洛阳。

战术已定,战略已明,机会又千载难逢,于是陈庆之立即向梁国的丘大千发动了攻击。北魏的丘大千曾是陈庆之的手下败将,在那次彭城战役中被陈庆之一击即溃。但这次丘大千却底气十足,因为他手下的弟兄可有七万之众,是陈庆之的十倍。更让他有恃无恐的是,他的顶头上司济阴王元晖业正率领两万羽林精兵日夜赶来。

丘大千的阵营布置得像个水果摊,竟然建了九个小城,里三层、外三层地拱卫粱国城。陈庆之的白袍战士英勇无敌,一天之内一气攻下三城。丘大千一看阵势不对,马上认清了形式:不管元子攸还是元灏,都是他们元家人当皇帝,自己这么卖命干嘛?于是赶紧请降。

七万人在七千人的围攻下竟一日解甲,此时的元灏不得对这位文弱的战将也刮目相看。他对自己的前途有了很大的期待,进入梁国城后,登坛燔燎,正式宣布即位皇帝,并改元孝基。

楼主:赵王2000  时间:2021-02-17 10:50:41
谢谢楼上各位兄弟关注。只恐胡文乱众生,生怕情多累美人。所以这一段时间要精耕细作一点,所以慢了一些。见谅!!!!!!!
楼主:赵王2000  时间:2021-02-17 10:50:41

作者:zhz2006 回复日期:2007-7-8 0:21:36

为什么不分析一下梁武帝萧衍做出这个决定的心理呢? 他当时的动机又是什么呢?他是想让这七千人去送死呢,还是预料到必胜呢?

陈庆之当时又有何举动,有没有进行战略规划啊?
―――――――――――――――――――――――――――――――――――――――
谢谢这位字母兄弟的提醒,我写的会有疏漏,但这两个问题基本都提到了。


作者:虎威将军 回复日期:2007-7-9 0:38:34

顺便问一句:我可以把楼主的帖子转发到我学校的BBS上吗?

――――――――――――――
好的。

作者:狼心独怆 回复日期:2007-7-9 14:05:25

赵王应先介绍一下陈庆之在「入洛」行动之前的事迹,事实上那时的陈庆之已经打过多次胜仗,经常以少胜多,北魏军队闻之丧胆,所以赵王说元灏见统帅是陈庆之而心下不悦,这等猜测恐怕欠妥。
―――――――――――――――――――――――――――――――――――――
这位仁兄说的极好!,我当时只想突出喜剧效果,于是就这么写了。
但当时,我也考虑到了陈庆之入洛前基本都属于偏将,没有独立打过仗,又长得文弱,虽元灏打过一些仗,但好像没有在南方跟梁军接触过,所以对陈庆之的失望也是可能的,因为此次的任务太艰巨了。当然最主要的还是军队的数量让元灏绝望。相对而言,可能还是仁兄说得接近史实一些。

其余各位兄弟不一一回复了,感谢,感谢!!!!

楼主:赵王2000  时间:2021-02-17 10:50:41



作者:赫连勃勃大王 回复日期:2007-7-9 17:26:33

―――――――――――――――――――――――――――――――――――――
大王承包的是北大荒,纵横几千里,上下几千年一网打尽,大开大合,供养的是全国人民的口粮;我种的是门前的自留地,刀耕火种,能把这半亩地(几十年)摞清便谢天谢地了,只为邻里四座茶余饭后有点小菜尝尝,所以怎能望大王项背啊!?(此话虽谦虚,却的确出自真心。)

赵王本是我给自己儿子取的名,可他现在还没影,所以自己先抢着用了,与历史典故无关。仁兄觉得此书名恶俗,这也无妨,到时总是会有人给它涂脂抹粉,改掉它本来面目的。

楼主:赵王2000  时间:2021-02-17 10:50:41
implove天天关注,感动啊!

楼主:赵王2000

字数:590254

帖子分类:煮酒论史

发表时间:2007-06-11 22:09:00

更新时间:2021-02-17 10:50:41

评论数:9059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下载地址:TXT下载

 

推荐帖子

热门帖子

随机帖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