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水读 >  天涯 >  闲闲书话 >  一个酷爱文史的工科男的生活与感悟记录

一个酷爱文史的工科男的生活与感悟记录

楼主:北水巷  时间:2021-03-14 11:56:03
一直想开个贴,记录自己作为一个酷爱文史的工科男的生活与感悟,促使我产生此想法的原因有两个:

一、首先说第一个原因。我是一个工科男,但天生非常喜欢阅读文史类的书籍,是一头扎进去可以关在书房整天不出门的那种喜欢。有时读了一本好书或一篇好文章,常常令我心潮澎湃,激动不已,但我很少把当时的想法写成文字,更不会和身边的人进行分享交流,因为怕别人说我不务正业??。其实更主要的原因,是有限的社交圈很难找到同频道的人。因此,我想借天涯这个平台,不间断地记录我读过的书和思考,希望在茫茫人海中能找到志趣相同的朋友进行交流,以让我憋屈的精神世界得到一丝慰藉。

二、其次,常言道:“人生如白驹过隙”。生活中的很多点点滴滴犹如过眼云烟,所思所感稍纵即逝,几天之后便再难追忆。但不管留下的是幸福和快乐,还是痛苦和悲伤,都是生命的一部分。现在回想起来,以前经历的很多事情,我只依稀记得少数零星的生活片段,大部分细节都已模糊远去,更不用说当时的想法和感受,常常让我产生人生是如此苍白空洞的悲凉之感。因此,我想用文字或图片的形式记录生活的珍贵瞬间,作为我曾经来过这个世界的印记。或许在我耄耋之年某个阳光明媚的午后,这些记录能帮助我想起我曾经认真地、努力地按照自己的想法生活过。

从以上两个原因可以看出,这个贴在某种程度上说是一个树洞贴。或许有人认为这两个原因都不够接地气,甚至有点虚无缥缈,但这的确是我此时此刻真实的想法。可以想见,该贴的内容应该是一些生活或思考的碎片化描述,大家可能会觉得很无聊,但也不排除可能会有一些大家认为有价值或有趣的东西。

今天开个头,希望后面能持之以恒地更新。
楼主:北水巷  时间:2021-03-14 11:56:03
最近一直在读温骏轩的《地缘看世界》系列文章,从天涯煮酒追到微信公众号,温大侠写了十一年(还在继续中,扬言要写三十年),截止目前近千万字,而我竟然在几个月时间里几乎全部看完了,有些章节还不止看了一遍。

该系列文章致力于从地缘角度分析古今中外政治、战争、文化和宗教的来龙去脉,从东方的春秋战国,写到西方的希腊罗马,从东方的儒释道,写到西方的基督伊斯兰,从陆上大帝国写到开启近代新纪元的大航海。尤其难能可贵的是,作者绘制了一幅幅高清历史地图,以令人信服的理由,阐述了历史上存在过的众多帝国和文明的兴起、发展和衰亡的过程、原因和规律,并为21世纪中国崛起之路提出了自己以史为鉴的地缘蓝图和设想。正如作者所说的,他以前看历史书,留下了很多疑团,百思不得其解,自从找到地缘这把钥匙之后,便解决了很多疑团,这自成体系的文章便是其思考的成果。说实在话,通过阅读这行云流水般的系列文章,也让我也有一种醍醐灌顶之感,大大延伸了我的认知边界。

和大多数网友一样,我由衷地佩服作者的博学、敏锐与坚持。但说到坚持,作者却否认说他没有坚持的感觉,更多的是一种乐在其中的享受与兴奋,地缘看世界的写作是其一生的坚守。对这点我是感同身受:找到一件自己热爱的、擅长的、并自认为有价值的事情来做,是人生的一大幸事。我想很多人穷其一生,也没有这份幸运,可能也包括我自己。
楼主:北水巷  时间:2021-03-14 11:56:03
大家如有兴趣,可以在搜索微信公众号:地缘看世界,可以获得全部文章电子版。好书不分享,是一种罪过。:)
楼主:北水巷  时间:2021-03-14 11:56:03


楼主:北水巷  时间:2021-03-14 11:56:03
昨天熬夜发帖了,今天一整天都打不起精神。我是一个不能熬夜的人,我很纳闷能不能熬夜是否和遗传有关?因为我父亲也是一个特别不能熬夜的人。

我依稀记得,小时候家里种了很多甘蔗,用来自做红糖。其过程是通过榨汁机把甘蔗变成甘蔗水,然后将甘蔗水倒入一个炭火大锅里慢慢进行蒸煮、挥发,最后留在锅底的就是人间人爱的正宗红糖。这个过程需要一天一夜不停歇,所以我父亲需要通宵守着炭火大锅,不时地添加煤炭,直到第二天黎明才能完工。我妈知道他是一个不能熬夜的人,会提前买好瓜子,让他不停地嗑瓜子,然后半夜还会起床煮鸡蛋面给他吃,目的只有一个:防止他打瞌睡睡着了,导致熬制红糖失败。最后重点来了,熬一个通宵之后,他需要两三个白天补充睡眠才能恢复过来,颇像现在从国内飞往欧洲或美国的倒时差。我妈常常打趣说,你一个地道农民,怎么会有这样一副富贵身子。那个年代物质非常贫乏,当时认为父亲有瓜子瞌,还有鸡蛋面吃,很是羡慕。随着年岁渐增,有过熬夜经历之后,才能体会父亲的辛苦。

由于父亲熬夜之后,我就有红糖吃,所以这是我是童年非常温馨的一段记忆。
楼主:北水巷  时间:2021-03-14 11:56:03
今天元宵节,谈谈元宵节。今天元宵节,但是学校不休学,员工不放假,似乎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因为中国历史上元宵节应该是与除夕、中秋、端午等传统佳节并重的节日。

熟悉水浒传的朋友,应该对李逵元夜闹东京有这一段有深刻印象。从作者对北宋东京汴梁城元宵节的描写,可以感知其热闹非凡的节日气氛。"家家门前扎缚灯棚,赛悬灯火,照耀如同白日。正是楼台上下火照火,车马往来人看人。"



小时候不知道这些来历,只知道长辈们把元宵称为“小年”,把除夕称为“大年”,过完大年过小年。过完小年,才依依不舍地告别这段一年中最快乐的时光。因为这段时间会穿上新衣服走亲戚,有平时吃不到的美味佳肴,可以不用上学尽情玩耍,甚至做错了事长辈们也会比平时更宽容。自从离开家乡求学,这些美好的时光便再难寻觅。随着现代生活节奏的加快,传统佳节也慢慢变成了浮光掠影,很难真正走进人们的内心。
楼主:北水巷  时间:2021-03-14 11:56:03
为什么称为元宵节?因为正月是农历的元月,然后正月十五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古人称“夜”为“宵”,所以称 “元宵节”。为什么在这一天搞一个节日?其原因是汉代佛教逐步从天竺(古印度)传入中国,汉明帝刘庄为弘扬佛法,下令每年正月十五晚上在宫中和寺院“燃灯供佛”,以示敬意。后面该做法慢慢从皇家宫廷扩散到民间百姓,逐步形成了元宵闹花灯的传统。

这第二段为什么老发不出去??
楼主:北水巷  时间:2021-03-14 11:56:03

前几天我家小宝过生日,老婆给他准备了心心念念的精美蛋糕。按照超常规流程,点蜡烛、关灯、唱生日歌、许愿、吹蜡烛、切蛋糕和吃蛋糕。结果中间发生了一个小插曲。生日歌唱完,小宝就迫不及待地吹蜡烛,一口气吹灭三根,只剩下一根。这时大宝大声惊叫:“小宝,你还没有许愿呢!” 这时,二宝感觉犯了什么错,停了下来,然后用无辜地眼神请求妈妈的帮助。妈妈说没关系,那现在就开始许愿吧。小宝很快调整了情绪,装模作样地双手合在胸前,嘴里念念有词。我们原以为这么短的时间匆忙许愿,她可能只是装装样子罢了。许愿结束后,我们故意不怀好意地问她:“小宝你许了什么愿啊?” 结果她直截了当、毫无迟疑地答道:“我希望每天都能下楼玩!”。 话声刚落,我心里一震,全场静默,然后我赶紧用表示理解和许诺的语调对小宝说:“哦,好啊,以后我们尽量天天带你下楼玩哈”……

有时候小孩的愿望非常简单而真实。如果不是通过这种方式,还真不知道小孩心里最大的愿望是什么。

说到这里,我想起今天送大宝去画画培训班上课的情景。 在电梯里碰到同一个培训班的小女孩,她独自一个人。我就关切地问她:“你住在附近吗?你爸妈今天怎么没有送你过来?” 她一脸漠然,并没有直接回答我的问题,白了我一眼,然后自言言语地说:“还是做大人好”。我一愣:“怎么说还是做大人好?” 她接着说:“大人白天整天看着电脑,晚上不是拿手机刷抖音,就是刷小说,还对小孩大呼小叫。我们小孩白天上学,晚上做作业,周末还要去上培训班,太不公平了。”我竟然一时语噎,不知道怎么接她的话……

在日益浮躁的今天,大家常说要给小孩最好的教育,不要让小孩输在起跑线上,可是我们真的懂教育么?
楼主:北水巷  时间:2021-03-14 11:56:03
昨天晚上无聊刷抖音,竟然刷到周国平先生的抖音,这位老先生也玩抖音,意外。

他通过抖音说了几句和读书有关的话,我觉得很有道理,摘抄下来分享一下:

“一个人养成阅读的习惯固然重要,但是读什么书更重要,我们要做一个有品位的读者。在当前互联网的时代,海量信息每天像潮水一样向你涌来。我们要时刻提高警惕,不要让自己成为海量信息的通道,这些信息每天从你身上流过,而你什么也没有得到。”

“如何选择自己要读的书,是有很多讲究的,因为书和人的关系是一个非常个性化的关系。一本好书对于别人可能是本好书,而你不一定喜欢,也不能从中学习或感悟到什么,哪怕是公认的经典,这是非常正常的现象。所以,每个人都要自己去寻找书中的知己,每个人和书籍都存在某种灵魂的亲缘关系,这种亲缘关系要靠自己去寻找,别人很难帮上你的忙。”

“我给出的建议就是:首先将选择的范围圈定在经过时间检验的公认的经典里面,这已经够多的了(以这个为主)。 但也不是说只读经典,现当人写的书,当然也有好书,选择相对困难。建议参考那些负责任的、权威的和书籍有关的网站,以及比较负责任的图书奖书单。但是归根结底最重要的一点:你自己是阅读的主人,你的阅读体验和感悟是最重要的评价标准”。

周国平老先生是一个哲学家,他的观点属于高屋建瓴的理论框架。具体如何操作,我也分享一下我自己的经验。我把我的经验称之为“目录和正文15页判定法”。即一本公认的好书拿过来,我会先浏览目录,如果内容是我感兴趣或认为有价值的,我会先看正文前15页。如果15页看完(有的甚至看不到15页),我还没继续读下去的欲望,则基本认为这本书这不是我的菜。因此,我把一本书和我的亲缘关系大致分成三类:

1. 强亲缘关系:阅读起来如痴如醉,欲罢不能,恨不得一口气看完,有的地方还会暗自叫好,激动不已。通常这类书会出现在我的书架上。
2. 中亲缘关系:虽然读起来没有上面那种酣畅淋漓的感觉,但至少没有阅读煎熬感。该类书可能文笔欠佳,但具有很强的知识或思想价值。
3. 弱亲缘关系或无亲缘关系:这类书要么读起来味同嚼蜡、要么内容空洞毫无新意、要么同我的价值观和审美情趣严重抵触、要么赶时髦吸引眼球没有灵魂,属于避之唯恐不及的类型。
楼主:北水巷  时间:2021-03-14 11:56:03
这几天我白天从事理工科的工作,晚上沉浸在文史书籍里面,偶尔发发帖。时间分配明确,井水不犯河水,这样总算是在工作和兴趣之间找到了一种微妙的平衡,不至于完全偏向一头而产生额外的精神负担或痛苦。对于我来说,这应该是比较理想的生活状态,希望能一直保持下去。

再来聊聊读书的事。我正在读英国作家乔治·奥维尔的《1984》,这本书曾经是部禁书,现在当然开禁了,不然我也读不到。为何会找到这样一本书来读?说来话长。我前段时间一直在读温俊轩的《地缘看世界》,看到中国、印度与巴基斯坦三国交界的克什米尔边境纷争这一段,里面讲到巴控克什米尔有一个地方,叫做罕萨河谷。据说该地区具有纯天然的令人神往的自然风光,是一个没有受到外界污染的世外桃源之地。更神奇的是,居住此地的人普遍长寿,百岁以上老人比例为世界之最。所以,当地政府声称说罕萨河谷就是英国作家詹姆斯.希尔顿的小说《消失的地平线》里描述的“香格里拉”。

相信大家都听过香格里拉(比如随处可见的香格里拉大酒店),但很多朋友可能不知道:这个地名并非真实地名,而是《消失的地平线》这本小说的作者杜撰的,他把香格里拉描述为一个神秘的仙境。故事主人翁在一次意外劫机事件中进入香格里拉,离开后就再也找不到它的位置了(参考陶渊明的《桃花源记》)。这部小说于1933年出版,一出版便引起轰动,一版再版,从而导致“香格里拉”这个虚构的地名迅速成为了人们心中向往的西方版世外桃源。出于好奇心,我一口气读完了《消失的地平线》。小说构思很精巧,描述很细腻,尤其是对香格里拉精神内核的描写,能够让人的思想瞬间神游天外。
由香格里拉我又想起了乌托邦一词,从某种意义上说,香格里拉就是人们心中向往的乌托邦。但16世纪托马斯.莫尔写的《乌托邦》这本经典名著我也没读过。同样是出于好奇心,想知道这本书和《消失的地平线》有什么不同。于是,我又从头到尾把《乌托邦》读完了。看完《乌托邦》后的直观感受是:和《消失的地平线》不同,《乌托邦》并不是一本纯文学著作,其中带有强烈的政治理想和诉求。虽然作者也意识到其描述的乌托邦也很难变成现实,但他没有给它披上遥不可及的神秘面纱,而是详细描述了这个理想社会的政治架构、军事、经济、文化、宗教等方面,以期和现实社会各方面进行对比,从而唤起人们对理想社会的向往之情和和对现实社会改革的愿望。

托马斯.莫尔的《乌托邦》一经出版也是引起轰动,其影响力一直延续到今天。在此后的数个世纪,乌托邦成为小说家、政治家、历史学家、哲学家讨论的热点话题,并随着全球社会的变迁和发展,出现了各种与乌托邦相关的名词,如乌托邦文学、反乌托邦文学、乌托邦主义、反乌托邦主义、敌托邦主义(恶托邦)、经典乌托邦、世俗乌托邦、未来乌托邦等等。我查了一下,在21世纪的今天,还有不少博士研究生研究这个主题,写成博士论文,并获得了文学、政治学或历史学等相关学科的博士学位,真是令我始料未及!!

我是个好奇宝宝,想知道他们在研究什么,到底有什么价值。通过相关论文,我找出了有关这个领域最有名的一些书籍,都想找来看看,不知道有没有和我一样对以下书籍感兴趣的朋友。

 托马斯·莫尔《乌托邦》 1516年出版 (英国)
 康帕内拉《太阳城》 1601年出版 (意大利)
 安德里亚《基督城》 1619年出版 (德国)
以上三本书,合起来称为乌托邦经典三部曲。

 叶.扎米亚京《我们》 1921年出版 (前苏联)
 阿道司.赫胥黎 《美丽新世界》 1932年出版 (英国)
 乔治.奥维尔 《1984》 1948年出版 (英国) --- 这就是我正在看的那本!
以上三本书,合起来称为反乌托邦经典三部曲。

除了以上骨灰级经典书籍,比较有名的还有:

 柏拉图 《理想国》,公元前(古希腊)
 玛格丽特.阿特伍德《使女的故事》,1985年出版 (加拿大)----号称是《1984》的姊妹篇
 贝米拉《回顾》,1888年出版 (美国)
 杰克.伦敦《铁蹄》1908年出版 (美国)
 保罗·奥斯特 《布鲁克林的荒唐事》 2006年出版(美国)
 哈耶克 《通向奴役之路》 1944年 (英国)

值得一提的是,清华大学教授格非的江南三部曲《人面桃花》《山河入梦》《春尽江南》,也是脍炙人口的长篇巨著,于2015年获得第九届茅盾文学奖。里面描写的花家舍,是现代中国人的乌托邦。作者说:“我希望读者在看《江南三部曲》的时候,能够从作品里面找到他自己,看到他自己的灵魂。”江南三部曲连同他另一部力作《望春风》,已经在我的书架上。这几本书是两年前读完的,我记得当时读完之后,思绪跟着飘了几天后才回过神来。


楼主:北水巷  时间:2021-03-14 11:56:03


楼主:北水巷  时间:2021-03-14 11:56:03
@萨个滴滴 2021-03-03 22:26:44
我是个理科生,也喜欢文史,每天都看看书,我们有相似的经历
-----------------------------
找到朋友了,握手~~~
楼主:北水巷  时间:2021-03-14 11:56:03
昨天大宝写了一篇题为《老马回乡》的作文,写完拿给我看,我真的很惊讶她的想象力。文中通过拟人的手法,讲述了马戏团的一匹老马麦克斯经过艰难险阻回到他的故乡——格格大草原去安度晚年的故事。为了帮助麦克斯实现他的愿望,麦克斯的好朋友小狗杰克决定和麦克斯一起并肩战斗,逃离虐待他们的马戏团老板。从晚上偷盗门卫的钥匙,写到白天遇到人们的围观,惊慌突出人群;从晚上躲避狼群的追捕,写到遇到好心的驴子赠与食物;从在树林迷失方向,写到遇小兔指点迷津,最后有惊无险地回到了他魂牵梦萦的格格大草原。

这是学校老师布置的一篇命题作文,虽然她的文笔还有点稚嫩,有些段落衔接还不是很自然,但在小学四年级能写出这样的情节和文字,已经超出我的期望了。欣喜之余,我对大宝说,你的这篇童话的构思很好,很有想象力,好好修改下,说不定可以发表在《实用文摘》的杂志上哦。这时,我注意到她眼睛里立刻冒着亮光,表情夸张地说:“真的可以么?好像我从来没有想过我写的作文能发表啊?” 我鼓励她说:“凡事总有第一次,不试一试怎么知道呢?爸爸觉得你很有写作潜力哦!”接下来的时间她很兴奋,问我要怎么修改。我跟她解释了一些可以修改的地方,她妈妈也给了一些修改意见。她很快就修改好了。最后我建议她明天拿给老师看看,请老师也指导一下。

今天下午放学回家,我看得出来她很开心。她说老师表扬了她,说写得很好,准备帮她拿去参加作文比赛。吃完晚饭她突然对我说:“爸爸,如果我有写作天赋,我将来是不是可能成为一名童话作家啊?”我说:“当然有可能,只要你有兴趣,爸爸看好你。” 我想通过我们和老师的鼓励和认可,一颗种子已经在孩子心中埋下了,虽然这颗种子不一定会生根发芽。

曾经记得哪本书上说的一句话:教育不是想方设法将学生的脑袋填满,而是在适当的时机点亮他们心中的明灯,我想这应该是更好的教育吧!我不由得想起台湾作家三毛写的两篇文章:《逃学为了读书》和《我的三位老师》,里面描写了学生时代的三毛酷爱读书,但很不喜欢上学;她虽然读了很多书(当然是课外书),但只有少数几位老师欣赏并鼓励她。这看起来自相矛盾的表述,结合三毛后来的成就,会引起我们对当下教育体制更多的思考。
楼主:北水巷  时间:2021-03-14 11:56:03
这几天晚上一直在看《1984》,终于看完了。对书中描述的社会场景不寒而栗,这不是正常人类社会该有的状态,也希望永远不要出现。可能这本书的最大贡献在于:给全人类社会设置了一个警钟,警告我们永远不要触碰那个红线。正如德国诗人弗里德里希·荷尔德林所说的:总是使一个国家变成人间地狱的东西,恰恰人们会试图将其变成天堂。

另一本著名的同类著作是哈耶克的《通向奴役之路》(正在读),书中结合历史上出现的各种政治社会形态和政治学说,阐述了自由和组织、民主与专制、个人与集体对于一个族群或国家,具有不可偏废的辩证关系。不管是东方还是西方的文明历史,都不断印证了一种结论:极端的自由和极端的专制都会导致社会发展停滞不前、局面混乱,甚至人性扭曲。所以,很多步入现代的社会思想家都意识到:理想的社会状态应该既要给予个人一定的自由和权力,又要将个人的自由和权力贡献一部分出来给集体或国家,来应对那些单靠个人不可能应对的社会和自然风险(比如战争、疾病、自然灾害等,通过这次席卷全球的新冠疫情,大家或许能感受到一点什么)。

如何在两者之间找到一个平衡,设计一个看起来不那么极端、切实可行而又具有发展活力的社会制度,是一个极其复杂的、动态的系统工程,需要考虑某个特定人类族群的长久以来的生活习惯、观念、文化、宗教、科技、经济状态以及当前所处的历史阶段。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社会体制和政治学说,只有合适的才是最好的,时间是最好的裁判。


最后推荐我刚购买的一套书:《民国梦与民国》,这套书试图以历史周期律的视角,生动再现了民国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相信会给你不一样的阅读体验。






为什么会购买这套书?因为我曾经在天涯读到过一个帖子(长篇连载),标题是“不被理解的毛泽东”,作者虚声。通过阅读这个帖子,我觉得虚声先生是一个很有思想的人,能够另辟蹊径,通过独立的思考推导出令人信服的观点和结论,而且文笔也很好,读他的文字是种享受。可惜近期再去找这个帖子,已经找不到了,原因我不说大家也能猜到。于是我通过微信公众号找到虚声先生,加了他微信。从简短的聊天中能感受到虚声先生的谦谦君子之风,于是我果断购买了他最近出版的《民国梦与民国》。然后他慷慨地把“不被理解的毛泽东”长篇电子版以及他写的所有政论、时评毫无保留地发给我了,心情愉悦!

楼主:北水巷

字数:7666

帖子分类:闲闲书话

发表时间:2021-02-24 06:40:48

更新时间:2021-03-14 11:56:03

评论数:27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下载地址:TXT下载

 

推荐帖子

热门帖子

随机帖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