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水读 >  天涯 >  闲闲书话 >  邦無道,扯谈“谷”

邦無道,扯谈“谷”

楼主:吃饱了混天黑V  时间:2021-04-01 14:02:06
邦無道,扯谈“谷”



《論語•憲問》:“憲問恥。子曰:‘邦有道,谷;邦無道,谷,恥也。’”

孔安国曰:“谷,禄也。邦有道,当食禄。君无道,而在其朝、食其禄,是耻辱。”

按:孔安国,夫子正牌后人,十世孙。



一、順 & 從


上位者 ← 谷 ← 下位者 【单向】
上位者 → 裕 → 下位者 【单向】

上位者 ← 顺 ← 下位者 【单向】
上位者 → 從 → 下位者 【单向】

按:下位者服从上位者,称之为顺。《左傳•哀公六年》:“從君之命,順也。”


【谷】(顺)

西周早期《何尊》:“唯王恭德、谷天。”

[唯] 唯:助词。
[王]:名词。周成王。
[恭] 恭:敬,恭敬。动词。《叔尸鐘》:“公曰:‘尸!女敬共(恭)辝命,女膺鬲公家,女功勞朕行師,女肈敏于戎功。’”
[德]:名词。
[谷] 谷:顺。动词。唐兰先生释“谷”为“裕”,训为“顺”。
[天]:名词。

[恭德][谷天]:同位语。

“唯王恭德、谷天”读为“唯王恭德”、“唯王谷天”


“恭德”这个概念一直从西周早期延续至今。

西周早期《何尊》:“龏(恭)德”
西周晚期《弔向父禹簋》:“共(恭)明德”


“谷天”

天(上位者) ← 谷 ← 周成王(下位者)



《逸周書•大開武》:“周公拜曰:‘茲順天,天降寤于程,程降因于商,商今生葛,葛右有周,維王其明用開和之言,言孰敢不格?’”

天(上位者) ← 顺 ← 人(下位者)


《詩經•大雅•皇矣》:“帝謂文王、予懷明德、不大聲以色、不長夏以革。不識不知、順帝之則。”

《左傳•襄公三十一年》:“《周書》數文王之德曰:『大國畏其力,小國懷其德。』言畏而愛之也。《詩》云:『不識不知,順帝之則。』言則而象之也。紂囚文王七年,諸侯皆從之囚,紂於是乎懼而歸之,可謂愛之;文王伐崇,再駕而降為臣,蠻夷帥服,可謂畏之;文王之功,天下誦而歌舞之,可謂則之;文王之行,至今為法,可謂象之。”

帝之則(上位者) ← 顺 ← 文王(下位者)


《逸周書•嘗麥》:“王若曰:‘宗揜、大正!昔天之初,誕作二后,乃設建典,命赤帝分正二卿,命蚩尤宇于少昊,以臨四方,司□□上天。未成之慶,蚩尤乃逐帝,爭于涿鹿之河,九隅無遺,赤帝大懾,乃說于黃帝,執蚩尤,殺之于中冀。以甲兵釋怒,用大正順天,思序紀于大帝,用名之曰:『絕轡之野。』乃命少昊清司馬鳥師,以正五帝之官,故名曰質。天用大成,至于今不亂。’”

“以甲兵釋怒,用大正順天,思序紀于大帝,用名之曰:『絕轡之野。』”

天(上位者) ← 顺 ← 大正(下位者)



【裕】(从)

《尚書•君奭》:“公曰:「嗚呼!君肆其監于茲!我受命,于無疆惟休,亦大惟艱。告君,乃猷裕(從)我,不以後人迷。」”

[乃] 乃:第二人称代词。指召公。
[猷] 猷:思想。名词。
[裕] 裕:从。动词。
[我] 我:第一人称代词。指周公。

“告君,乃猷裕(從)我,不以後人迷。”

译文:敬告君奭,你的想法要与我保持一致,不要让后辈感到迷惑。

召公(上位者) → 從 → 周公(下位者)

按:「召公为保,周公为师,相成王为左右。召公不悦,周公作《君奭》。」两人对话时,周公尊召公为上,自居下位。


《左傳•襄公三十一年》:“《大誓》云:‘民之所欲,天必從之。’”

天(上位者) → 從 → 人(下位者)



二、撫 & 顺


上位者 ← 谷 ← 下位者 【单向】
上位者 → 裕 → 下位者 【单向】

上位者 ← 顺 ← 下位者 【单向】
上位者 → 撫 → 下位者 【单向】


【谷】(顺)

《管子•勢》:“故賢者誠信以仁之、慈惠以愛之,端政象、不敢以先人,中靜(情)不留(流)、裕(谷)德無求,形於女色、其所處者柔,安靜樂行、德而不爭,以待天下之濆作也。故賢者安徐正靜、柔節先定,行於不敢、而立於不能,守弱節、而堅處之。故不犯天時、不亂民功、秉時養人、先德後刑。順於天,微度人。”

按:《管子•勢》中,裕(谷)德 & 順於天,“谷”概念和“順”概念并存。


《國語•周語》:“先民有言曰:『改玉改行。』叔父若能光(廣)裕(谷)大德,更姓改物,以創制天下,自顯庸(用)也。”

[光] 光:廣。形容词。
[裕(谷)] 谷:顺。动词。
[大德]:改朝换代、創制天下之德。名词。

[光(廣)裕(谷)大德]:廣顺大德。

大德(上位者) ← 顺 ← 晋文公(下位者)


【裕】(撫)

《國語•周語》:“單子朝夕不忘成王之德,可謂不忝前哲矣;膺保明德,以佐王室,可謂廣裕民人矣。”

[廣] 廣:寬。形容词。
[裕] 裕:撫。动词。
[民人]:民众。名词。

[廣裕民人]:寬撫民众。《尚書•微子之命》:“撫民以寬,除其邪虐。”

楼主:吃饱了混天黑V  时间:2021-04-01 14:02:06
酒醉扶墙走 版主好!



在格神时代,神与人的关系,人与人的关系,上尊下卑:

《中庸》:“(子曰)在上位不陵下,在下位不援上。”

《中庸》:“(君子)上不怨天、下不尤人。”

天与君子,天是上位者,君子是下位者。
君子与小人,君子是上位者,小人是下位者。



一,在格神时代,描述神与人关系的动词,有上尊下卑之义。
二,在格神时代,描述人与人关系的动词,有上尊下卑之义。

也就是讲,动词有“方向性”。

上位者 ← 动词 ← 下位者 【单向】

上位者 → 动词 → 下位者 【单向】

上位者 ← 动词 → 下位者 【双向】

在先秦早期的文本中,大多数描述上位者与下位者关系的动词都是单向的,仅有少部分是双向的。

在先秦早期的文本中,名词很多很多,许多名词其定义已经失传,而动词是有限的。

了解动词的方向性,对快速了解文本的语义有非常大的帮助。



举个栗子

人物一:酒醉扶墙走,女神,上位者。

人物二:吃饱了混天黑,屌丝,下位者。

屌丝仰视女神 (屌丝→仰视→女神)

动词的单向性:屌丝只能仰视女神。屌丝是没有资格鄙视女神的。

女神鄙视屌丝 (女神→鄙视→屌丝)

动词的单向性:女神只会鄙视屌丝。女神是不会仰视屌丝的。



我们处在一个等级社会里,每个人都是有阶级属性的。

所以,我们追求平等。

平等是个现代概念。
楼主:吃饱了混天黑V  时间:2021-04-01 14:02:06
【唯谷眔非谷】(是顺还是不顺)


《左傳•哀公六年》:“從君之命,順也。”

《國語•周語》:“敬王命,順之道也;成禮義,德之則也。”

《左傳•襄公十七年》:“大臣不順,國之恥也。”

《左傳•哀公十四年》:“有臣不順,神之所惡也,而況人乎,敢不承命?”


清華簡《攝命》:“有汝隹(雖)沖子,余亦隹(唯)肇稽汝德行,隹(唯)谷眔非谷。”

译文:你虽然年轻,我还是会考查你的德行,是顺还是不顺。

[有] 有:助词。
[汝] 汝:第二人称代词。指摄。
[隹(雖)] 雖:连词。
[沖子]:年轻人。名词。

[有汝隹(雖)沖子]:你虽然年轻

[余] 余:第一人称代词。天子自称。
[亦唯]:连词。
[肇] 肇:始。副词。
[稽] 稽:查、考。动词。
[汝] 汝:第二人称代词。指摄。
[德行]:名词。

[余亦唯肇稽汝德行]:我还是会考查你的德行

[隹(唯)] 唯:是。连词。
[谷] 谷:顺。动词。
[眔] 眔:并列连词。
[非] 非:不。否定副词。
[谷] 谷:顺。动词。

[唯谷眔非谷]:是顺还是不顺。
楼主:吃饱了混天黑V  时间:2021-04-01 14:02:06
酒醉扶墙走: 2021-03-14 18:29:31

感谢扫盲,明白了,就是那个例子能把人给愁死。不用称版主,那个,最好称呼的年轻一点,高雅一点,亲切一点,大方一些,让人一听就自觉素质很高的那个效果,你知道吧。
另外,格神时代人与人的平级关系,比如都是君子,都是屌丝怎么办。

———————————————————————————————————

达令



我以后称呼你为达令吧,“达令”,就是“通灵”,我感觉这个称呼“高端大气上档次、低调奢华有内涵、奔放洋气有深度、简约复古时尚范”。


其一

“达令”

西周中期《牆盤》:“武王遹征四方,達殷。”
《逸周書•世俘》:“武王成辟四方,通殷。”

[达] 达:通。

《嘉賓鐘》:“舍武于戎功、霝聞,用樂嘉賓、父兄、大夫、倗友。”
《季嬴霝德盤》:“季嬴霝德,乍寶般。”

“霝聞”(令聞) & “霝德”(令德)

[令] 令:霝(靈)。


[达令]:通靈。

在格神时代,通灵之人是最牛逼的。


其二

宋美龄称蒋介石为达令。



其三

“另外,格神时代人与人的平级关系,比如都是君子,都是屌丝怎么办。”

这个,我另外写一节。
楼主:吃饱了混天黑V  时间:2021-04-01 14:02:06
本文的主旨是揭露孔子的巧言。有些话还是说在前面,以免误导读者。



西周早期《何尊》:“唯王恭德、谷天。”

[谷] 谷:顺。动词。唐兰先生释“谷”为“裕”,训为“顺”。


按此

《論語•憲問》:“憲問恥。子曰:‘邦有道,谷;邦無道,谷,恥也。’”

[谷] 谷:顺。动词。

按:“谷”,一字句。


清華簡《攝命》:“有汝隹(雖)沖子,余亦隹(唯)肇稽汝德行,隹(唯)谷眔非谷。”

[谷] 谷:顺。动词。

按:“唯谷眔非谷”可视作“唯谷王命眔非谷王命”的省略形式。


另外

《詩經•小雅•小弁》
弁彼鸒斯、歸飛提提。民莫不谷、我獨于罹。何辜于天、我罪伊何。心之憂矣、云如之何。

《詩經•小雅•蓼莪》
南山烈烈、飄風發發。民莫不谷、我獨何害。
南山律律、飄風弗弗。民莫不谷、我獨不卒。

《詩經•小雅•四月》
冬日烈烈、飄風發發。民莫不谷、我獨何害。

鄭玄箋:“谷,養也。”

[谷] 谷:顺。动词。


结论:“谷”的动词形式可以训为“顺”。



然后

现代中文里有二个出现很早的词汇:裕德和裕民。

我根据自己的阅读经验,将先秦传世文献早期文本中的“裕”的动词形式训为“撫”与“顺”。

也就是“裕德”训为“顺德”,“裕民”训为“撫民”。

裕德和裕民,皆为动宾结构词汇。



特别提醒

其一,在《荀子•富國》中,荀子将“裕民”训为“富民”。“富裕”这个词开始流行。

其二,战国末期,“寬裕”这个词开始出现。汉代以及之后的注疏家将“裕”训为“寬”。




【裕】(撫)



【撫民以寬】 《尚書•微子之命》:“撫民以寬,除其邪虐。”
【撫民以信】 《左傳•桓公十三年》:“君撫小民以信、訓諸司以德。”
【撫民以德】 《左傳•僖公二十四年》:“臣聞之,大上以德撫民,其次親親,以相及也。”



《尚書•康誥》:“弘于天若,德裕乃身,不廢在王命。”

按:
1、“弘于天若”(弘扬天命)。
“天若”,殷商甲骨文写作“帝若”。“天若”概念出现于西周早期,后来失传,其实是已经并入“天命”概念了。
“天命”,甲骨文写作“帝令”。
另外还有一个“天保”概念,其遭遇与“天若”概念相似。

2、“德裕乃身”(德撫你之身)。

3、“不廢在王命”(不廢王命),西周的官场套话(金文中的格式语言)。



《尚書•康誥》:“丕則敏德,用康乃心、顧乃德、遠乃猷,裕乃以民寧。”

译文:大大效法敏德,以安定你的心念、顾及你的德行、深远你的虑思,欲你与民众安康。

“裕乃以民寧”

[裕] 裕:欲。动词。谓语。

[乃] 乃:你。第二人称代词。指康叔(卫国的第一代君主)。
[以] 以:与。并列连词。《尚書•召誥》:“欲王以小民受天永命”(欲王与小民受天永命)。
[民] 民:民众。名词。
[乃以民]:你与民众。宾语。

[寧] 寧:安、康。形容词。补语。

[裕(欲)乃以民寧]:欲你与民众安康。
相似例句有:《召誥》“欲王以小民受天永命”(欲王与小民受天永命)。
楼主:吃饱了混天黑V  时间:2021-04-01 14:02:06
达令



前面与你扯了动词的方向性,接下来谈动词的重要性。


五言:梨花压海棠。 俚语:老牛吃嫩草。 (老少配)

四言:梨花海棠。 俚语:老牛嫩草。

四言“梨花海棠”,堆砌二个意象,却看不出老少配这个意思。

俚语“老牛嫩草”,老和嫩,二个形容词还在,还是可以看出老少配这个意思的。

所以说,“梨花压海棠”,动词“压”才是画龙点睛。

说一句题外话,现代诗人写诗,动词太随意了。



屌丝 & 女神,这二个名词辨识度太高,也太粗鄙不堪。

某A、某B、某甲、某乙

某A仰视某B (某A→仰视→某B)

某甲鄙视某乙 (某甲→鄙视→某乙)

当你对A、B、甲、乙他们一无所知的时候,你就可以通过动词的方向性去判断。


我是一个民科小白,阅读西周金文,翻开《殷周金文集成释文》这本书,都见不到一个标点符号,很多字也都是不认识的。

在《殷周金文集成释文》中,名词很多很多,许多名词其定义已经失传,而动词仅有近四百个,全部读一遍,然后开始给文本断句。

现在我读诗经、尚书和左传,就容易的多了~



清華簡《攝命》:“有汝隹(雖)沖子,余亦隹(唯)肇稽汝德行,隹(唯)谷眔非谷。”

清华简是新出土的文献,“隹谷眔非谷”,学界竟然跟随汉代注疏家,将“谷”训为“善”。

叔肯忍,婶不肯忍!民科小白不得不忍 :(

所以,我在这里扯闲蛋 :)
楼主:吃饱了混天黑V  时间:2021-04-01 14:02:06
【國有道、即順命,無道、即衡命。】

《史記•管晏列傳》:“晏平仲嬰者,萊之夷維人也。事齊靈公、莊公、景公,以節儉力行重於齊。既相齊,食不重肉,妾不衣帛。其在朝,君語及之,即危言;語不及之,即危行。國有道、即順命,無道、即衡命。以此三世顯名於諸侯。”

【士逢有道之君、則順其令,逢無道之君,則爭其不義。】

《晏子•問篇》:“晏子對曰:「臣雖不知,必務報君以德。士逢有道之君、則順其令,逢無道之君,則爭其不義。故君者擇臣而使之,臣雖賤,亦得擇君而事之。」”

【有道、順君,無道、橫(衡)命。】

《大戴禮記•衛將軍文子》:“其言曰:君雖不量於臣,臣不可以不量於君。是故君擇臣而使之,臣擇君而事之。有道、順君,無道、橫(衡)命。晏平仲之行也。”



《論語•憲問》:“憲問恥。子曰:‘邦有道、谷;邦無道,谷、恥也。’”

[谷] 谷:顺。动词。

按:根据以上同一时代的例句,“谷”训为“顺”是理所当然的。



西周早期《何尊》:“唯王恭德、谷天。”

[谷] 谷:顺。动词。唐兰先生释“谷”为“裕”,训为“顺”。

按:唐兰先生仅给出结论,并没提供依据,但还是很牛逼的。
楼主:吃饱了混天黑V  时间:2021-04-01 14:02:06


【若】(順)


“王隹㞢(有)不若。王不隹㞢(有)不若。”(《甲骨文合集》376)

“贞:王其舞。若。贞:王勿舞。”(《甲骨文合集》11006)


【若】(顺) 【谷】(顺)

民科小白曰:若、谷,顺也。动词。虔诚信仰、绝对服从的意思。

人与天之间:若天、谷天、顺天,虔诚信仰皇天的意思。
人与人之间:顺,下位者绝对服从上位者的意思。


西周早期《何尊》:“唯王恭德、谷天。”

[谷] 谷:顺。动词。
[天]
[谷天]:顺天。


西周晚期《毛公鼎》:“告余先王,若德、用卬卲皇天,申固大命,康能四或。俗(欲)我弗乍先王憂。”

“若德”

[若] 若:顺。动词。
[德]
[若德]:顺德。


《尚書•泰誓》:“惟天惠民,惟辟奉天,有夏桀弗克若天,流毒下國,天乃佑命成湯,降黜夏命。”

“有夏桀弗克若天”(夏桀不能顺天)

[若] 若:动词。


“钦若昊天”(《尚书•尧典》)
“钦若先王成烈”(《尚书•畢命》)

[钦] 钦:形容词。单音节词。
[若] 若:动词。单音节词。
[钦若]:敬顺。动词。合成词。双音节词。


“奉若天命”(《尚书•仲虺之诰》)
“奉若天道”(《尚书•说命中》)
“用奉若于先王”(《尚书•君牙》)

[奉] 奉:动词。单音节词。
[若] 若:动词。单音节词。
[奉若]:奉顺。动词。合成词。双音节词。


春秋中期《䣄(徐)王糧鼎》:“子子孫孫,世世是若。”

按:徐国(徐淮夷)是夷狄,其君称王。
为君者,“若天”(奉若天命、奉若天道)、“奉若先王”。
“子子孫孫世世是若”,这句话的意思就是徐王希望他的子孙世世是君王(永葆国祚)。


春秋晚期《莒大史申鼎》:“子孫是若。”



【战国晚期中山王的诏书】(保护王家陵园的法令)

中山王陵《兆域圖(兆窆圖)》銘:“王命賙:為逃(兆)乏(窆)闊狭少(小)大之度,又(有)事者官圖之。進退逃(兆)乏(窆)者,死;亡若、不行王命者,殃連子孫。丌(其)一從,丌(其)一藏府。”

“進退逃(兆)乏(窆)者,死”

[進退]:出入。擅自出入的意思。
[逃(兆)乏(窆)] 兆窆:王陵,王家陵园。
[者] 者:人。
[死] 死:死罪。
[進退兆窆者,死]:擅闯王家陵园之人,死罪。

“亡若、不行王命者,殃連子孫”

[亡若]:不順。亡,否定副词。若,动词。
[不行]:不,否定副词。行,动词。
[王命]
[者] 者:人。
[殃連]:殃及、连坐。动词。
[子孫]
[無若、不行王命者,殃連子孫]:不順王命之人、不行王命之人,(其罪)连坐子孙。

按:“亡若、不行王命者”读为“亡若王命者、不行王命者”。



【不若】(不顺) 【不谷】(不顺)


《尚書•泰誓》:“惟天惠民,惟辟奉天。有夏桀弗克若天,流毒下國,天乃佑命成湯,降黜夏命。”

按:夏桀弗若。

《孟子•盡心上》:“公孫丑曰:「伊尹曰:『予不狎于不順。』放太甲于桐,民大悅。太甲賢。又反之,民大悅。賢者之為人臣也,其君不賢,則固可放與?」”

按:商太甲不順。

《逸周書•芮良夫》:“嗚呼!惟爾天子嗣文武業,惟爾執政小子同先王之臣,昏行罔顧、道(導)王不若、專利作威、佐亂進禍,民將弗堪。”

按:周厲王不若。

《左傳•昭公二十六年》:“至于幽王,天不弔周,王昏不若,用愆厥位。”

按:周幽王不若。

定州汉简本《论语》:“夷狄之有君不若,诸夏之亡也。”

按:夷狄之君不若。



《老子》第三十九章:“侯王自稱孤、寡、不谷。”
《老子》第四十二章:“人之所惡,唯孤、寡、不谷,而王公以為稱。”

《左傳•僖公二十四年》:“冬,王使來告難,曰:‘不谷不德,得罪于母弟之寵子帶,鄙在鄭地氾,敢告叔父。’”

[不谷]:专有名词。东周时期天子自称的谦词。

按:
“君天下曰天子”(《禮記•曲禮》),周成王谷天,西周时期,天子谷天。
东周时期,周王室衰微,“天王出居于鄭,辟母弟之難也,天子凶服、降名”(《左傳•僖公二十四年》),天子自称“不谷”。
“不谷”,是东周天子对君不了天下、谷不了天这样一种王室尴尬地位的自嘲。
后来,楚子不敢僭称“天子”,却也开始自称“不谷”,以示自己与周王室平起平坐。
楼主:吃饱了混天黑V  时间:2021-04-01 14:02:06
【若】(顺) 【谷】(顺)

民科小白曰:若、谷,顺也。动词。虔诚信仰、绝对服从的意思。

人与天之间:若天、谷天、顺天,虔诚信仰皇天的意思。
人与人之间:顺,下位者绝对服从上位者的意思。



中国传统社会是个等级社会。

中国传统社会里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人身依附关系。

所以说,“順”是中国社会的文化基因。

“順”是孝文化、忠文化、爱党爱国文化的理论基石。
楼主:吃饱了混天黑V  时间:2021-04-01 14:02:06

《論語•八佾》:“子曰:夷狄之有君不如諸夏之亡也。”

定州汉简本《论语》:“□曰:夷狄之有君不若诸夏之亡也。”


民科小白断句:“子曰:夷狄之有君不若,諸夏之亡也。”




《論語•子張》:“子貢曰:紂之不善不如是之甚也是以君子惡居下流天下之惡皆歸焉。”

《論衡•語增》:“孔子曰:紂之不善不若是之甚也是以君子惡居下流天下之惡皆歸焉。”

《論衡•齊世》:“孔子曰:紂之不善不若是之甚也是以君子惡居下流天下之惡皆歸焉。”


民科小白断句:“孔子曰:紂之不善、不若,是之甚也,是以君子惡居下流,天下之惡皆歸焉。”
楼主:吃饱了混天黑V  时间:2021-04-01 14:02:06

酒醉扶墙走: 2021-03-21 21:13:30

他不是还有个:以德配天的要求。要求统治者必须以德服人,也就是顺要在有德的基础上,对吧

———————————————————————————————————

酒醉


以后称呼你为“德將無醉”(周公语录)吧~

这张图送给你
楼主:吃饱了混天黑V  时间:2021-04-01 14:02:06
上位者 ← 顺 ← 下位者 【单向】
上位者 → 從 → 下位者 【单向】

[顺] 顺:动词。单音节词。
[從] 從:动词。单音节词。

[顺從]:动词。合成词。双音节词。


上位者 ← 顺 ← 下位者 【单向】
上位者 → 撫 → 下位者 【单向】

[顺] 顺:动词。单音节词。
[撫] 撫:动词。单音节词。

[撫顺]:动词。合成词。双音节词。



《詩經•大雅•烝民》:“天生烝民、有物有則。民之秉彝、好是懿德。”

[秉] 秉:顺。动词。《逸周書•諡法》:“秉,順也。”
[彝] 彝:法、则,法则,规矩。名词。在约定俗成的“规矩”这一义项上,“彝”与“德”是同义词。
[秉彝]:顺德。


《尚書•洛誥》:“厥若彝及撫事如予,惟以在周工。”

[若] 若:顺。动词。
[彝] 彝:法、则,法则,规矩。名词。
[若彝]:顺德。

[撫] 撫:动词。
[事] 事:名词。
[撫事]




“顺德” & “撫事”(撫民)

上位者 ← 谷 ← 下位者 【单向】
上位者 → 裕 → 下位者 【单向】


《國語•周語》:“光裕(谷)大德”

[光] 光:廣。副词。
[裕(谷)] 谷:顺。动词。
[大德]:改朝换代、創制天下之德。名词。

[光裕(谷)大德]:廣顺大德。

《國語•周語》:“廣裕民人”

[廣] 廣:寬。副词。
[裕] 裕:撫。动词。
[民人]:民众。名词。

[廣裕民人]:寬撫民众。


1、唐兰先生将“谷”(裕)训为“顺”。

2、民科小白根据动词的方向性,将“裕德”训为“顺德”、“裕民”训为“撫民”。

就文字证据而言,在先秦早期文本中,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发现“谷德”,仅发现“谷天”,
但在先秦早期的传世文献中,“裕民”很早就出现了,春秋时期又出现了“裕德”(谷德)。
“撫民”出现于春秋战国时期。

《尚書•洛誥》“撫事”一词应该是后世传抄者篡入的,但启发了我。


结论:

[谷(裕)]:顺、從,顺從。动词。

[谷(裕)]:顺、撫,撫顺。动词。
楼主:吃饱了混天黑V  时间:2021-04-01 14:02:06
已经病入膏肓了。第15层楼被抽掉啦!
楼主:吃饱了混天黑V  时间:2021-04-01 14:02:06
【与“顺”有关的“动词群”】



民科小白曰: 若、谷、秉、奉,顺也。 动词。 虔诚信仰、绝对服从的意思。


【秉】(顺)


《逸周書•諡法》:“秉,順也。”

《詩經•周頌•清廟》:“濟濟多士、秉文之德、對越在天、駿奔走在廟。”

《詩經•大雅•皇矣》:“帝謂文王、予懷明德、不大聲以色、不長夏以革。不識不知、順帝之則。”

按:文王“順帝之則” vs 多士“秉文(文王)之德”


西周中期《疒興鐘》:“疒興不敢弗帥且(祖)考,秉明德,固夙夕,左(佐)尹氏。”

西周晚期《梁其鐘》:“梁其肈帥井(型)皇且(祖)考,秉明德,虔夙夕,辟天子。”

西周晚期《作冊封鬲》:“乍(作)冊封異(翼)井(型),秉明德,虔夙夕,卹周邦,保王身,諫辥四或(國)。”

西周晚期《四十三年逨鼎》:“皇考其嚴在上、廙(翼)在下,穆穆,秉明德”


西周中期《善鼎》:“用乍(作)宗室寶,唯用妥(綏)福,唬(號)前文人,秉德,共(恭)屯”

西周晚期《井人佞鐘》:“佞不敢弗帥用文且(祖)皇考,穆穆,秉德”


《尚書•君奭》:“天維純佑命,則商實百姓、王人,罔不秉德、明恤,小臣、屏、侯、甸矧咸奔走。”

《詩經•周頌•清廟》:“濟濟多士、秉文之德、對越在天、駿奔走在廟。”



【奉】(顺)


《尚書•仲虺之誥》:“奉若天命”
《尚書•說命中》:“奉若天道”
《尚書•君牙》:“奉若于先王”

按:
[奉] 奉:顺。动词。单音节词。
[若] 若:顺。动词。单音节词。
[奉若]:顺。动词。合成词。双音节词。


《尚書•泰誓中》:“惟天惠民,惟辟奉天。有夏桀弗克若天,流毒下國。”



【顺】


《詩經•大雅•下武》:“媚茲一人、應侯順德、永言孝思、昭哉嗣服。”

《詩經•大雅•抑》:“荏染柔木、言緡之絲。溫溫恭人、維德之基。其維哲人、告之話言、順德之行;其維愚人、覆謂我僭。民各有心。”

《左傳•文公十五年》:“禮以順天,天之道也。”

《左傳•哀公二年》:“順天明(命),從君命,經德義,除詬恥。”


《逸周書•大開武》:“周公拜曰:‘茲順天,天降寤于程,程降因于商,商今生葛,葛右有周,維王其明用開和之言,言孰敢不格?’”

《逸周書•嘗麥》:“以甲兵釋怒,用大正順天,思序紀于大帝,用名之曰:『絕轡之野。』”



下一节:

民科小白曰: 秉、奉、將,执也。 动词。 毫无保留的遵守和执行的意思。
楼主:吃饱了混天黑V  时间:2021-04-01 14:02:06
【“顺”概念的定义】


民科小白曰: 若、谷、秉、奉,顺也。 动词。 虔诚信仰、绝对服从的意思。


上位者 ← 顺 ← 下位者 【单向】
上位者 → 撫 → 下位者 【单向】

《國語•晉語二》:“諸侯義而撫之,百姓欣而奉之,國可以固。”

《左傳•襄公十四年》:“良君,將賞善而刑淫,養(撫)民如子、蓋之如天、容之如地;民奉其君,愛之如父母、仰之如日月、敬之如神明、畏之如雷霆。”


按:
《韓非子•解老》:“人希見生象也,而得死象之骨,案其圖以想其生也,故諸人之所以意想者,皆謂之象也。”
西周金文和先秦传世文献,其语法与现代白话文差别不大,但先人们有想象力,缺乏抽象能力,类比思维根深蒂固。



【“顺”的反义词“逆”(不順)】


《孟子•離婁上》:“順天者存,逆天者亡。”

战国时期行氣玉銘:“順則生,逆則死。”

战国时期《中山王厝方壶》:“祇祇翼翼,昭告后嗣,‘惟逆生祸,惟顺生福’,载之简策,以诫嗣王。”



战国中山王陵《兆域圖(兆窆圖)》銘:“亡若、不行王命者,殃連子孫。”

译文:不順王命之人、不行王命之人,(其罪)连坐子孙。

按:[亡若][不行]是同位语,“亡若、不行王命者”读为“亡若王命者、不行王命者”。

“不順王命”与“不行王命”,二个维度。

“不順王命”是描述人的态度;“不行王命”是描述人的行为。


在战国时期,“順”是生是存,“不順”是死是亡。

在现代社会,“順”不一定是福,“不順”则肯定是祸是删帖封人。



有意思的是,与“顺”有关的“动词群”,也有二个维度。



民科小白曰: 經、秉、奉、將,行也、执也。 动词。 毫无保留的遵守和执行的意思。



【經(俓)】

《爾雅•釋道》:“俓,經也。人所經由也。”

《釋名•釋典藝》:“經,俓也。如俓路無所不通,可常用也。”


[巠(俓)] 俓:路,俓路。名词。
[俓(經)] 經:行,循行。动词。循着俓路前行。



西周早期《大盂鼎》:“苟(敬)雍(擁)德巠(經),敏朝夕,入讕(諫),亯(享)奔走,畏天畏(威)。”

[敬] 敬:动词。西周早期《班簋》:“隹苟(敬)德,亡卣(逌)違。”
[擁] 擁:动词。西周早期《辛鼎》:“辛乍寶,其亡彊,氒(厥)家雝(雍)德。”
[經] 經:动词。
[德] 德:名词。

按:[敬][擁][經]是同位语。“苟雍德巠”是“苟德、雍德、巠德”的缩写,每一个动词代表一个动作行为。这种形式在金文中非常的普遍,我最多看见过七个祭祀动词叠在一起,代表七种祭祀仪式。


春秋早期《晉姜鼎》:“隹(唯)王九月乙亥,晉姜曰:‘余隹(唯)司(嗣)朕先姑君晉邦,余不叚(敢)妄(荒)寧,巠(經)雍(擁)明德,宣邲我猷,用紹匹(弼)辝(台)辟。’”

[經] 經:动词。
[擁] 擁:动词。
[明德]:名词。


《尚書•酒誥》:“在昔,殷先哲王迪畏天、顯小民、經德、秉哲。”

[經] 經:动词。
[德] 德:名词。


《孟子•盡心下》:“孟子曰:「堯舜,性者也;湯武,反之也。動容周旋中禮者,盛德之至也;哭死而哀,非為生者也;經德不回,非以干祿也;言語必信,非以正行也。君子行法,以俟命而已矣。」”

[經] 經:动词。
[德] 德:名词。
[經德]:名词性动宾短语。

[不] 不:否定动词。
[回] 回:名词。

[經德不回]:循德无邪。《逸周書•諡法》:“秉德不回”。


战国早期《齊陳曼簠》:“齊陳曼不敢逸康,肈堇(謹)經德,乍(作)皇考獻弔(叔)饙盤,永保用。簠。”

《左傳•哀公二年》:“順天明(命),從君命,經德義,除詬恥。”

《大禹謨》“皋陶曰:「帝德罔愆,臨下以簡,御眾以寬;罰弗及嗣,賞延于世。宥過無大,刑故無小;罪疑惟輕,功疑惟重;與其殺不辜,寧失不經;好生之德,洽于民心,茲用不犯于有司。」”

“與其殺不辜,寧失不經”

译文:(实行宽刑)与其错杀无辜之人,宁可漏失不经之徒。
楼主:吃饱了混天黑V  时间:2021-04-01 14:02:06

【將】

民科小白曰: 經、將、秉、奉,行也、执也。 动词。 毫无保留的执持、执行和遵守的意思。上位者执持、执行,下位者执持、遵守。

即:上位者执行 VS 下位者遵守


西周早期《麥方尊》:“用馔(饗)侯逆授,將明令。”

西周早期《麥方彝》:“用馔(饗)井(邢)侯出入,將令。”

译文:以宴邢侯的传令官,(传令官)执持(邢侯的)命令。

按:
邢侯,邢国的第一代君主。
“逆授”就是“出入”,是负责传达君主命令的官员。
“作冊”就是史官。
麦,是西周天子派给邢侯的史官,是《麥方尊》、《麥方彝》、《麥方鼎》和《麥盉》的作器者,也是《邢侯簋》铭文的作者。

再,铭文中那个字:一彳、一止、一匚、一羊,读为“將”,这是学界大多数人的看法。


西周中期《史頌鼎》:“用乍(作)䵼彝,頌其萬年無彊,日將天子顯令,子子孫孫永寶用。”

按:“日將天子顯令”,史官頌每日执持天子顯令。


西周晚期《詩經•大雅•烝民》
王命仲山甫、式是百辟。纘戎祖考、王躬是保。出納(入)王命、王之喉舌。賦政于外、四方爰發。
肅肅王命、仲山甫將之。邦國若否、仲山甫明之。既明且哲、以保其身。夙夜匪(非)解(懈)、以事一人。

毛诗传:“将,行也。”郑玄笺:“奉行”。

[將] 將:执持,执行。动词。

按:
“出王命”,接受君王的命令,并向外向下传达,“賦政于外”。
“入王命”,事后,向君王汇报执行王命的结果。
“出入王命、王之喉舌”,仲山甫任天子身边的重臣,是王之喉舌。
“肅肅王命、仲山甫將之”,仲山甫执持和执行君王的命令。



《尚書•胤征》:“奉將天罰”

按:
[奉] 奉:执持,执行。动词。单音节词。
[將] 將:执持,执行。动词。单音节词。
[奉將]:执持,执行。动词。合成词。双音节词。



《尚書•君奭》:“武王誕將天威,咸劉厥敵。”

《尚書•多士》:“旻天大降喪于殷,我有周佑命,將天明威,致王罰,敕殷命終于帝。”

《尚書•湯誥》:“將天命明威”

《尚書•泰誓上》:“肅將天威”

[將] 將:执持,执行。动词。
楼主:吃饱了混天黑V  时间:2021-04-01 14:02:06
【秉】(执) 【奉】(执)

《爾雅•釋詁》:“秉,執也。”


《尚書•多方》:“非我有周秉德不康寧,乃惟爾自速辜。”(不是我有周执法不让你们安定,乃是你们自己召罪。)

《尚書•多士》:“非我一人奉德不康寧,時惟天命。”(不是君王我执法不让你们安定,这是天命。)



【尚书的语序】

尚书主体部分,都是口语,也就是口语式。
西周人发言,习惯将最重要的部分提到语言的最前面。突出、强调的意思。
也就是说,不能以现代的、书面形式的、正常语序的要求,来阅读尚书。



《詩•鄭風•女曰雞鳴》:“女曰雞鳴、士曰昧旦。子興視夜、明星有爛。”

朱熹《詩經集傳》:“昧、晦。旦、明也。昧旦、天欲旦、昧晦未辨之際也。”


《史記•周本紀》:“二月甲子昧爽,武王朝至于商郊牧野,乃誓。”

《尚書•牧誓》:“時甲子昧爽,王朝至于商郊牧野,乃誓。”

马融云:“昧,未旦也。”
伪孔传:“昧,冥;爽,明;昧爽,谓早旦也。”
孔颖达疏:“《释言》云:‘晦,冥也。’‘昧’亦晦义,故为冥也。‘冥’是夜,‘爽’是明,夜而未明谓早旦之时,盖鸡鸣后也。”



《尚書•太甲上》:“先王昧爽丕顯坐以待旦”

[昧爽] 昧爽:昧旦、黎明。名词。状语。说明时间。

[丕顯] 丕顯:西周成语。形容词。

[先王] 先王:名词。主语。

[坐] 坐:动词。谓语。

[以] 以:连词。
[待] 待:动词。
[旦] 旦:名词。
[以待旦]:动宾短语。补语。表示目的。

调整语序:昧爽丕顯先王坐以待旦。

断句1: 昧爽,丕顯先王坐以待旦。(书面语式)
断句2: 昧爽,丕顯先王坐,以待旦。(口语式)
断句3: 昧爽,丕顯先王,坐以待旦。(《诗经》式)



【將德】(上位者执持 VS 下位者遵守)


《尚書•康誥》:“文王誥教小子、有正、有事:‘無彝酒’;越庶國:‘飲惟祀,德將無醉’。”

按:“小子”,有周宗室子弟。“有正、有事”,有周朝廷大臣。“庶國”,指各诸侯国。

[越] 越:与。并列连词。

原句需要分开读:
1、文王誥教小子、有正、有事:‘無彝酒。’(平常不要喝酒。)
2、文王誥教庶國:‘飲惟祀,德將無醉。’(国君臨祭祀,可以喝酒;遵守规矩,不要喝醉。)


“德將無醉” → 將德無醉

[將] 將:执行,遵守。动词。
[德] 德:法则,规矩。名词。
[將德]:遵守规矩。

[無] 無:否定动词。
[醉] 醉:名词。
[無醉]

按:[將德][無醉]是同位语。



《左傳•成公八年》:“八年,春,晉侯使韓穿來言汶陽之田,歸之于齊。季文子餞之,私焉,曰:「大國制義,以為盟主,是以諸侯懷德畏討,無有貳心。謂汶陽之田,敝邑之舊也,而用師於齊,使歸諸敝邑,今有二命,曰:『歸諸齊。』信以行義,義以成命,小國所望而懷也,信不可知,義無所立,四方諸侯,其誰不解體?《詩》曰:『女也不爽,士貳其行,士也罔極,二三其德。』七年之中,一與一奪,二三孰甚焉,士之二三,猶喪妃耦,而況霸主?霸主將德,是以而二三之,其何以長有諸侯乎?《詩》曰:『猶之未遠,是用大簡。』行父懼晉之不遠猶,而失諸侯也,是以敢私言之。」”

“大國制義,以為盟主” & “霸主將德”

按:
“大國制義”,就是大国制定规则,也就是大国定义“德”。
“盟主”,就是霸主。
“霸主將德”,霸主执持和执行“德”。



“大國制義”&“霸主將德”:上位者定义德、执持德。

“德將無醉”:下位者被德定义(下位者遵守德)。

下位者如果胆敢抗拒上位者、抗拒德,那就是“不若”、“不顺”,那就是死,并且其罪“殃连子孙”。



“德”是三千年来民众(下位者)一直戴在身上的枷锁,却被描绘成是我们的优秀传统、文化基因。

楼主:吃饱了混天黑V

字数:12616

帖子分类:闲闲书话

发表时间:2021-03-14 03:23:14

更新时间:2021-04-01 14:02:06

评论数:32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下载地址:TXT下载

 

推荐帖子

热门帖子

随机帖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