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水读 >  天涯 >  闲闲书话 >  “错换人生28年”相关疑惑

“错换人生28年”相关疑惑

楼主:若啬  时间:2021-04-05 07:46:45

楼主:若啬  时间:2021-04-05 07:46:45
之前看到错换28年的相关标题只是扫过从未点开。今天看见说去世,觉得意外。结果看了好半天相关消息。在阅读过程中,忍不住多次问自己:血缘不重要吗?
楼主:若啬  时间:2021-04-05 07:46:45
我个人根据看到的网上贴出的改动的出生证明等等疑点认为是“偷换”。

也倾向认为化名姚策的郭家儿子应该认为自己是被遗弃的。

楼主:若啬  时间:2021-04-05 07:46:45
我认为最悲剧的是姚策。
楼主:若啬  时间:2021-04-05 07:46:45


去世与火化之间的差别有多大呢?

昨日看见“逝世”,只是觉得意外。大概因为没点进去看文章,错以为找到各自亲生父母了,就好好生活好好走动呗。不知道肝癌需肝移植是这秘密现世的原因。

今天看见“骨灰”一词,心猝不及防地痛了一下。
楼主:若啬  时间:2021-04-05 07:46:45


————引自BiliBili Leo-一路向北的文
楼主:若啬  时间:2021-04-05 07:46:45


楼主:若啬  时间:2021-04-05 07:46:45
被如此关注,未必是他们所有人想要的。

我还是希望能找到当初“错抱”的真相。
楼主:若啬  时间:2021-04-05 07:46:45
想起一部电视剧《穿越谜团》(2016),36集。

两个母亲,两个男孩子。

宗凤 —— 马东亲生母亲、斯宁养母,医院医生。对换子不知情。直到斯宁死后才发现几年前斯宁便做过DNA鉴定。

吴海萍 —— 斯宁亲生母亲、马东养母,没有固定职业。是换子的知情者,一直追随亲生儿子斯宁的生活轨迹,例如在斯宁上学的小学做保洁员。后来宗凤发现自己被吴海萍跟踪了大半辈子。吴海萍伙同换子的原因是她自己的亲生儿子斯宁患有先天性心脏病。
楼主:若啬  时间:2021-04-05 07:46:45
@小草大树雨露 2021-03-25 10:12:46
郭威和他生父母可怜
-----------------------------
毕竟郭威是那个健康的孩子。虽然生离了28年,但目前也是祖孙三代可以一起聚聚。 是不幸中的万幸。便算他们是先苦后甜吧。

说到姚策和他生父母。如果没发生错抱,或许姚策可以打到那针需要在24小时内注射的阻断蛋白(这里还有需要了解的医学常识,比如姚策被抱离医院时距他出生有多久,为什么没打这关键一针),或许就避免了得乙肝。或许姚策能是个健康的孩子。

生母杜新枝作为乙肝患者,所谓久病成医, 或许更知道怎么照顾有患乙肝风险的小孩。或许姚策得了乙肝,也会身体健康些,不会不到30就过世。

发生的错抱如果是偶然错误造成的,那姚策真是命不好。

如果不是偶然而是有意是阴谋,那郭杜夫妇太狠心,连舐犊之情都没有。姚策的命运就真是可悲吧,在他出生之前就被预谋遗弃了。就像一些“阴谋论”的网上议论,杜是提前住到医院里等到有可换的男孩时再剖腹生产,好换个别人家的健康孩子,把自己生的孩子抛弃给随便什么家庭。

或许真是姚策的命运太戏剧化,才让如我这样吃撑的看客说个不停吧。
楼主:若啬  时间:2021-04-05 07:46:45

楼主:若啬  时间:2021-04-05 07:46:45

楼主:若啬  时间:2021-04-05 07:46:45

(图片取自网络)

警方通知开始调查处理,也许意味着不久的将来会有一调查结论告知大众。
楼主:若啬  时间:2021-04-05 07:46:45
错换人生28年案:“姚策和郭威的孩子”,为何大概率会互换姓氏?
姬鹏 发布时间: 01-18 21:03

“错换人生28年案”因当事人姚策患病被撞破,但却并不会因为当事人姚策的“疾痛终结”而回归正常秩序(从“病危”,“立遗嘱”,“回老家”可以看得出来)。在一定程度上,虽说“养育恩情”比“生育恩情”更重,但这并不意味着“姚家”和“郭家”会就此作罢,让“错换的人生”继续错下去。

要知道,当事人姚策“才刚病危出院”,“秩序扭转”相关的事儿,还不能操之过急。这里所强调的“秩序扭转”,当然并不是指绝对的“各回各家各找各妈”,而是指在朴素的血缘关系矫正上,也是该被正视的问题。并且对于类似的问题,早在案情触发初期,“当事人们”就已经提到过。

事实上,无论是当事人姚策,还是当事人郭威,基本的认知都是觉得“姓氏不重要,只是代号而已,爱才是最重要的”,但是谈到自己的孩子,还是透露出松动的态度。毕竟对于错换人生的悲剧来讲,他们的父母也是受害者,这种时候自然要征求父母们的意见。

从某种意义上而言,“姓氏”对于家庭(家族)来讲,除却是直接的社会存在标志和代号,更是植根于朴素血统的认知存在。说到底,这不仅是生物遗传层面的概念,更是传统继承的概念。于此,既然当事人姚策和当事人郭威的孩子还小,既然两个家庭都知道错换人生的真相,索性将孩子们的姓氏互换,未尝不是一种弥合式的精神抚慰。

当然,作为对“养育秩序”的执念者来讲,此处就不要抬杠了,因为对于传统秩序的存在来讲,认可者和不认可者往往就是两幅面孔。甚至,对于血浓于水的解释来讲,有时候仅凭生物学理论也是无法诠释的。因此,不如将其奉为一种弥合的通道,让其从容地去融合为好。

只可惜,即便绝大多数人都倾向认为“养育恩情”大过“生育恩情”,可回到具体的“关系重组”时,还是难以回避“血浓于水”本身所释放出的“自私自利”。所以,对于“错换人生28年案”后续呈现出的纷乱图景来讲,也就不是什么太意外的事儿。可能任何人在面对时,都可能处理不好。

要承认,爱是不完整的慈悲。莎士比亚在《罗密欧与朱丽叶》中有句话可谓直戳人心:“我唯一的爱来自我唯一的恨”。我们都知道爱可分为不同类别,但是在可见的俗世纷争中,所有的爱都好像是一把双刃剑。因此,对于精神的弥合来讲,才会总把好聚好散时常挂在嘴边,就是因为撕破脸再寻常不过。

所以回到既定的事件中,不能因为事情没有按照完美的步调推进,我们就认为“当事人们”品性不端。因为在面对复杂的局面,“当事人们”也会因为各自的立场被扭曲,这在很大程度上,并不是太出乎人意料的事儿。因为,我们看到的只是我们看到的,而他(她)们自己的真相,永远并不会完全呈现出来。

甚至,直到今天,作为“姚家”和“郭家”都还郁闷,为何这事儿会发生在自己身上。只是,很多事情儿,只能是无限的追问,却不一定会得到满意的答案。并且对于所有人来讲,即便遭遇悲凄,到最后还是要硬深深的接纳过来,直到木已成舟,才会感叹世事无常。

另外,戳破“错换人生28年”的真相,这可能并非“姚家”和“郭家”的本来目的,但是随着真相的露出,给当事人姚策治病可能也只是当前目标,而更多的目的在于,“错位的秩序”如何弥合。毕竟回到具体的生活中,各家还是会更关注“自己人”的日子,所以给“姚策和郭威的孩子”改姓氏就成为不可回避的事实。

说到底,这是个无关具体生活的事儿,但却是“姚家”和“郭家”未来比较看重的事儿。虽然,对于他(她)们自己来讲,都觉得当事人姚策和当事人郭威算是“缘分兄弟”,但这也不过是以浪漫主义的情怀在消解悲剧的底色而已,并不是真的把他们当兄弟看。

当然,这样的“秩序扭转”也要等到“两家人的最后一疼”之后才会去处理。毕竟,当事人姚策还在治疗当中,即便病情恶化,但还是要顾及基本的关系构建。毕竟所有人都清楚,即便未来再怎么重要,也是要顾及当事人姚策的感受。而这似乎又重新回到慈悲的原点,他(她)们在关注自己,他(她)们也在关注别人。

与此同时,当事人姚策在这次病危出院后,已经开始计划立遗嘱和梳理身后事儿,就说明当事人郭威必然会面对两个家庭的“撕扯”。之所以这样讲,并不意味着两家人一定就处理不好既定的关系。而是对于未来的生活来讲,当事人郭威如何面对“生父母”和“养父母”的问题。

在一定程度上,这可能还不只是个人心态的问题,更是个现实的问题。无论是生父母,还是养父母,他(她)们都已走在养老的边缘。这种情况下,如果两家人在既定的财产分配上不能处理得当,当事人郭威自然就比较难办。所以,对于当事人姚策的遗嘱来讲,就显得尤为重要。

因为,以目前可见的信息看来,两个家庭的财产平衡点就在当事人姚策一边。虽然舆论上的故弄玄虚和虚张声势比较汹涌,但终究也只能站在更远处进行“指手画脚”。说到底,每个人都是无数因果关系中的一环,每个人所能够决定的,也只是自己能够控制的事情。至于最终结果是好是坏,很多时候还是要看整体上的因果造化了。
——————————————————
这文章让我觉得,这一错至少是三代人的事儿。
楼主:若啬  时间:2021-04-05 07:46:45

这时估计他们还没人能想到今天的情形。
楼主:若啬  时间:2021-04-05 07:46:45
看天涯杂谈的一个相关帖子,里面除提及郭希志,还有两个我第一次听说的名字:郑引和朱翠荣。便搜了下。

看这张不知哪个能人扒出的文件图,最底部似乎是住院医生是郑引。

这张看起来像医院宣传栏之类的内容。反正这张让我莫名觉得网络挺可怕。
楼主:若啬  时间:2021-04-05 07:46:45


这两张图片解释了“朱翠荣”的出处。看网文,好像如今朱已是院长。再次觉得网络好可怕。

如果相关部门早干点儿什么,这些图片会不会出现?
楼主:若啬  时间:2021-04-05 07:46:45

——————
其实我一直觉得姚许夫妇找郭威还算顺利,便疑惑既然包括连许敏和杜新枝留在医院的病例已不完整,郭威的出生年都已被改得晚了3年,那么怎么查到的呢?

许敏这里提到的“DNA大数据”消除了我的疑惑。前些日子偶然看了几期《等着我》(好像是这名)寻亲节目。里面除了大量的自愿者厉害外,再就这“DNA大数据”让我觉得厉害。

当然,看寻亲节目肯定会憎恨人贩子。收养家庭也惩处,或许会减少儿童拐卖?

看寻亲节目时挺让人心酸的是,孩子丢了的父母祖辈都从丢孩子起摆脱不了内疚负罪感,直接关联人会备受其他家人埋怨,尤其当时负责照看孩子的奶奶姥姥等老人,老人腿脚哪儿有孩子快。因为丢孩子,好多家庭也解体了。印象中说中国目前每年约20万孩子失踪,但能找回的不足百分之一。想来郭希志这种助产护士,朱翠荣这种给开假证的院长也是帮凶吧。
楼主:若啬  时间:2021-04-05 07:46:45
错换人生案:“姚策葬在妻子家乡”,为何他有必要剥离姚郭两家?
2021-03-27 18:57:06 来源: 姬鹏

“错换人生案”中的当事人姚策已经被安放在妻子的家乡,但却并不意味着与其相关的“两方父母”能解决好存在的纠纷。在一定程度上,“送走”姚策以后,养母许敏似乎更加坚定彻查真相的决心,并且还在最新的“发声”中释出“警方介入调查”的信息。

而且还特意强调:“是谁剥夺一个母亲看孩子最后一眼的权利?”,“你们为什么要这么做?”。眼下来看,无论真相如何,“姚郭两家父母”也已经很难再走向弥合的路途,只能是向着彼此伤害的终点越来越近,直到迎来终极性的“撕扯之战”。

从这个层面上看,“姚策葬在妻子家乡”似乎就有更为深远的意义:“他属于姚郭两家的孩子,但似乎永远都无法找到安宁的身份认同,因此葬离两家父母确实算是好的选择,与此同时,他跟“姚郭两家父母”的勾连总是充满痛苦,所以从根上剥离姚郭两家确实也是有必要的”。

当然,朴素的意义在于:“我们既然无法选择原生家庭,那么不妨就在再生家庭中永远扎根”。要知道,姚策的孩子还小,比起姚郭两家父母,姚策之于孩子的意义更为重要,起码在单亲家庭中,“身份认同”总还是个让人头疼的问题,尤其随着孩子的年龄越来越大,他总会问起关于父亲的事儿。

在一定程度上,选择“葬在妻子家乡”大概率应该也是姚策生前的嘱托。要不然,以国内的丧葬秩序来讲,十之八九应该是父母安排“葬埋地”。只可惜,当“错换人生”成为姚策无法剥离的“标签”时,“他的存在”就只能偏执地去寻找积极的意义,以至于出现“反常规”也就不足为奇。

所以回到“错换人生案”中,姚策的终极标签大概就是:“逃离”。事实上,从姚策跟养父母“闹翻”开始就意味着永远再难回头,虽然人们常说养育之情深似海,可当骨血不匹配时,夹杂其中的外道情绪就会喷薄而出,以至于最终的情绪自然就会走向“悔不当初”。

之所以世俗多纷扰,就在于世俗本就是个事无巨细的“交易系统”,在这个“交易系统”中,人与人之间都涂抹着情感润滑剂,所以总体上看起来摩擦不大,直到互相关系撕裂后,才会显现出情感润滑剂之外的嘴脸,不得不说,这也是“错换人生案”当中需要直面的问题。

坦率地讲,真相很重要,但是牵扯房产及财产分配的问题更重要,并且在这个过程中,看起来是纠纷的撕扯,可实际上属于关系的清算。“过去再怎么关系好”似乎也无法弥合眼前的纷乱,而每个人除却把守自己的利益,更希望把本不属于自己的利益兜在怀里。

这种时候,如果只按照法理的条款办事,那么关于人与人之间最值得珍藏的“爱和情”,终将还是显得太过单薄。只是,“28年的感情”真就那么不堪一击吗?这是个值得深思的问题,此刻如果说姚策已经无法回答,那么郭威又能给出怎样的回答呢?

另外,探讨“养育情”和“生育情”到底谁重要,这本身就不是个合理的议题,但却成为“错换人生案”中的核心冲突。要清楚,直到姚策去世后,可能所有人还是不确定姚策的真正想法是什么,尤其在养父母和生父母的情感比较上。

事实上,从孩子对生育和养育的感受来讲,最直接的就是“顺序性”。只是就因为顺序性的存在,就得出谁更好一些的结论,显然有些不那么合适。因为无论是生父母,还是养父母,都可能对孩子好或不好。因为我们听说过“视如己出”,也听说过“虎毒食子”。

所以回到姚策和郭威与各自养父母的关系评价上,还是要看具体的养育关系如何,接下来再去讨论“生育情”的问题。然而,让人感到遗憾的是,在世俗的执念中,无论是当事人,还是局外人,都先入为主的掉进“生育情”的陷阱,直至将“当事人们”过往的美好关系视为人生荒唐。

与此同时,对于姚策的印象,多半也都是“媒体印象”,“舆论印象”,而“家属印象”始终并没有被全量的释放出来,这导致很难用于具体的验证。只是姚策已经去世,“他的存在”也都是家属执念性的存在,而对于“错换人生案”来讲,他的去世更像是“姚郭两家父母撕扯之战”前的终极悲歌。

生活贴得太近会伤害灵魂,灵魂贴得太近会疏远生活,而对于“错换人生”的悲剧在于,灵魂贴得也近,生活贴得也近,所以只能是两败俱伤的结果。甚至无论姚策怎么处理“身后事”都可能有家属会感到受伤,因为关于“情的部分”,总会被高估或低估。

并且我们所见到的“对姚策的评价”,可能多半是基于“姚郭两家父母儿子身份”的评价,而对于他自身的存在,以及对于“错换悲剧”的对抗,似乎是被舆论杂音无条件淹没的。只是对于姚策来讲,他又怎能不思考悲剧的真相呢?而这些问题,作为姚郭两家父母似乎也应该有个基本概念,而非以为死亡可以带走一切。
————————————————
转此篇自然是认为其中观点有可取之处。

自己认为:
1、姚策选择骨灰葬在妻子家乡。该文作者解释为“剥离姚郭两家”。觉得解释得还挺贴切的。假如姚策倾向认为“错换”是他亲生父母“故意”为之,那么他出生之时就已经被亲生父母所遗弃。后来阶段,养母许敏又已经表示要姚策归还他名下房产。在假设“故意"的前提下。这种剥离对两边父母都好。而以后主要祭奠他的也是他的妻子和儿子吧。—— 姚策这一决定很明智,这大概这也意味着他死前很痛苦过。

2、死亡自然无法带走一切。姚策留给养父母家族的记忆无法带走。记忆也会是残忍的。不然怎么会有那么多失忆症患者呢?

3、警方调查真相会如何? 很多人心中是有真相的。姚策亲生父母郭希宽,杜新枝心中自然是有真相的,他们心中的真相也许与他们已经说出的相同,也许不同。当时医院产科的工作人员,进而医院其它科室的工作人员,根据当年医院的管理状况,每个人的心中也会有一个差不离的估计。而至于目前最受怀疑的郭希志心里自然也有真相。
楼主:若啬  时间:2021-04-05 07:46:45
申聪被拐案:生父答应他不追究养父母责任,为何这是最好的结局?
2021-03-26 17:40:39 来源: 姬鹏

“申聪被拐案”迎来“二审”,从某种层面上而言,它属于“梅姨案”的“子案”,截至目前为止,被“梅姨”拐走的9名儿童,已有5人被找回。不过在“二审”开庭前,申聪的父亲申军良接受媒体采访时称:“答应过孩子不追究养父母责任,申聪说在养父母家那么多年,毕竟自己还好好的。”

在一定程度上,如果不回望申军良“苦寻”申聪的15年,似乎很难感受“不追究养父母责任”到底是个什么滋味。因为我们很清楚一个事实:“如果没有需求方,自然就没有拐卖方”。所以一直以来,“人贩子”和“养父母”同罪被认为是无可辩驳的逻辑。

只可惜,作为“被拐卖的儿童”并非静止存在,他(她)们在很大程度上会跟养父母产生养育之情,以至于就算亲生父母找到他(她)们,也只能从头开始建立情感,而对于他(她)们与养父母建立起来的“良性关系”(不排除有些养父母虐待养子女的行为),只能是给予最大的善意。

因此,回到申军良的善意上,可能更多的意义在于成全儿子申聪的诉求,而对于因失去儿子申聪而导致的家庭悲苦,只能是硬深深的去承受。要知道,感性世界里的申军良肯定对儿子申聪的养父母存在“怨恨”,只不过儿子申聪一切还好,就只能将罪责指向“人贩子”。

事实上,如果以“伤害”论是非,申聪的养父母也是“受害者”,只不过他(她)们所受到的伤害只能归为咎由自取。毕竟从申聪的视角出发,他(她)们就算有爱,但更多也是自私的爱。因为从把申聪买回家那一刻起,不仅伤害到申聪的亲生父母,也剥夺掉申聪之于亲生父母的天然选择权。

不得不承认,在“公域尺度”和“法理尺度”上,申聪的养父母也是罪责难逃。只可惜,难办就难办在“申聪已经跟养父母建立起良性的养育关系”,以至于亲生父母真要是“一根筋”的论死理去掰扯是非,很容易让即将成年的申聪陷入两难困境,而这也是普遍“拐卖儿童案”中较为难解的部分。

要承认,我们依然在人性的黑洞里难辨方向。作为申聪的养父母,在被养子申聪的亲生父亲申军良戳破真相的那一刻,想必也是五味杂陈。如果说15年前他(她)们把养子申聪买回家是出于“自私”,那么15年后很可能在“自私”里已经开出“养育之花”。

甚至对于15年前申聪的养父母来讲,即便意识到“买孩子”是违法行为,但是在特定环境下,侥幸心理往往会让他(她)们觉得应该会“万无一失”。甚至随着时间的推移,以为木已成舟:申聪就是他(她)们的“亲儿子”。

只是“天不藏奸”,不是自己的孩子终究还是有可能被要回去,他(她)们就属于被命运嘲弄的大多数。好在,他(她)们对申聪很好,以至于养子才会跟亲生父亲说“别追究我养父母的责任好吗?”。如果这是善意的因果达成,大概也算是最好的结局。

另外,在申军良的“我执”里有一种不认命的勇气,他让我们觉得“用上帝的眼睛看自己,发现自己内在的神明”是重要的。当然,他之所以能寻回丢失15年之久的儿子,并不在于他坚持什么,而在于命运确实存在嘲弄式的反转。

只可惜,绝大多数时候,命运的残酷都是从始至终的。就如被“梅姨”拐走的9名儿童中,也只是5人被找回,至于剩下的4人,很可能这辈子都难以回到亲生父母身边。所以有时候谈论悲苦,更多是指那些“能看到希望的悲苦”,而对于那些“绝望的悲苦”,只能是深埋人心成为“执念之恨”。

就申军良来讲,在找回儿子申聪这一年多,其实更多是找回生活的希望。因为对于大多数人来讲,在面对失去儿女的过程中,很难进行哲学式的自我消解,以至于他(她)们除却进行自我蚕食别无它法。因此寻常所言的放下执念,更多也是善意的劝解,除此之外并没有实际意义。

与此同时,申聪总是要成长的,他终究是要成为他自己,去寻找真正属于自己的天地。以至于不论是“亲生家庭”,还是“养育家庭”,都将会成为他记忆的驿站。但在这个过程中,他终将需要用很长的时间来消解内心的矛盾,因为身份焦虑对于他而言大概率会伴随一生。

说到底,申聪对于亲生父母的感受更多在于想象力,也就是想象自己的骨血属于亲生父母,除此之外,想要融入亲生家庭,更多的情感构建还是要通过长久的陪伴生活来养成。但这个过程中,是无法避免现实环境带来的陌生感,而这个困境也只能他自己去承受。

不得不说,“被拐卖的儿童”想要真正捋顺自己的“身份认同”,也是需要打碎自己去重塑的。在这个过程中,无论是“亲生父母”,还是“养育父母”,都要尽可能的以申聪的感受为主才好,这包括:尊重他的弱点及确认弱点的合理性,尊重他的不成熟及认可不成熟的存在性,而这个过程中,注定也是艰涩的,某种程度上,可能比父亲苦寻他15年更要维艰。
——————————————————
在”错换28年“的文下看见这篇文。都是相关问题,于是也搬运了一下。

首先,看完这篇我挺想骂人的。虽然终于还是停止于想。

然后,想感叹人的生命力。如申聪所说,他”还好好的“。照片上这么小的一个孩子,离开生父母15年后还好好的。

无论申聪还是找了他15年的父亲,还是得继续生活下去。
——————————————————
法与情。个人还是认为应该严苛拐卖人口的法律,对买孩子收养的人不能容情。申聪可以去监狱里探望他的养父母。

楼主:若啬

字数:19092

帖子分类:闲闲书话

发表时间:2021-03-24 16:35:10

更新时间:2021-04-05 07:46:45

评论数:109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下载地址:TXT下载

 

推荐帖子

热门帖子

随机帖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