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水读 >  天涯 >  闲闲书话 >  我回到这里,还是当初模样……(2021~2025,我的五年书单)

我回到这里,还是当初模样……(2021~2025,我的五年书单)

楼主:天山小宇宙  时间:2021-04-08 15:45:48
100.132.004(马尔克斯:百年孤独)
哥伦比亚(四):旅游,集市和教堂

另外一个星期六,我们又到波哥大旁边的几个旅游景点去游玩,早上出发,晚下午了才回来,那天车开了两三百公里。南美的国家的城市名称念起来让人很不好意思,比如:波哥大,基多,瓜亚基尔。
波哥大的海拔很高,虽然在热带,但是每天都很凉爽。我们一行人,坐着车,在这种通透的阳光中,自然十分的兴奋。在路上,看见有皮卡车拉着一家人出去旅游的,我们就Hello,Hello的喊,人家也热情的向我们招手,那种热情让我们兴奋。领路人给我们讲,以前他们出去玩,看见一个美女,就跟过去偷拍人家,没有想到,人家美女对着他们热情的笑,还做出造型让他们拍个够,把他们整不好意思了。
在路上,自然段子少不了,看见远处的山沟,别单位的帅哥就说:这个山都裂开喽。于是另外一个声音又响起:切,这明显是挤出来的嘛……于是大家又哄堂大笑。
其中一个目的地是印第安市场,就是一个湖,远处有一座山,然后在湖边,很多旅游的人在这里拍照,又买当地的纪念品。这个项目是比较复杂,实际是琪琪,鲁辉和我三个人在负责。于是我满脑子都在想,要买三个一模一样的纪念品,来纪念这个项目,也来纪念我们之间的友谊。如此用心的选来选去哦。实际上,他们那边的纪念品十分的粗糙,是一种落后工业品纪念物的模样,一点都不精致。
另外一个目的地,是一个小镇,可以想象成国内的各种古镇,街道两边有很多卖皮具的,有很多包,当时满脑子就是想着琪琪配着各种包的模样。但是又不敢去给她买,因为没有理由去送。后来自己还买了一个长条钱包,回来之后人民币也不能放,那是美元的尺寸,现在也想不起放在哪里去了。过了一会,街上还有游行的队伍,那天是他们的什么节日,短号长号鼓边走边奏出仪仗队的音乐。
…………
又是另外一个星期六了。我们又到波哥大的市中心去玩,这里最大的特点就是有很多教堂。
在我外婆那边,有一座教堂,高高的耸立在山坡上,很远的地方都能看见,是那种双楼塔尖,小时候,那里被改成的学校,我们总是跑到那里去玩。
波哥大的教堂可以让自己体会到这种仪式感,这些教堂不是一个,而是周围零落的有好几个,在广场附近的这个教堂最出名,看起来这些石头都是好几百年前的了,应该是殖民地时期就修建好的了。走进教堂里面,有红衣主教在讲经,人们虔诚的坐在下面的凳子上听讲,突然走进去感受到的震撼,感觉里面坐了成百上千人(后来我还仔细的去算过,应该有接近两百人)。我坐在最后面的凳子上,看着前面古老的桌子,自然的会想,这个位置上,不知道这几百年来,曾经有过多少人在这里祈祷,祝福,许愿。他们在几百年的时间里,过去,现在,未来,都过得好吗,他们那种追求爱情,追求幸福的心情是否和我一样?
……………………
后来,大家看电影写读后感,然后翻译成英文。到了《碧海蓝天》这一部,看到了秘鲁的火车,随之响起了《La raya》以及相同的旋律但柔美一点的《Remembering a heart beat》,就想起了南美,就把那些照片找出来,嵌在文字里,写成了《碧海蓝天》的读后感。不知道那年,琪琪看到那篇读后感,会是什么样的心情。
楼主:天山小宇宙  时间:2021-04-08 15:45:48
100.132.005(马尔克斯:百年孤独)
温暖

读到第十章后,描写到上校和内战,感觉能够融入到故事里面去了,回过头来,再看这个书名,觉得作者哪里是在说孤独,明显就是多么波澜壮阔的几代人,最终又走向凋亡的宿命,这里面包含了家族的奋斗,家族的爱恨情仇,等等。实际上和《红楼梦》或《三国演义》里面的滚滚长江东逝水,是非成败转头空的感觉差别也不大。只是这种空来赤去,加上了印第安人的古老,先进殖民者的影响,自身追求先进追求幸福的奋斗,和民族独立和民族解放揉在了一起。
自己还将人物谱抄写了一遍,抄写了人名,又不想写了,仔细想想,虽然一部分是想着能更熟悉人名,更大一部分无非是想着能够见字如面。
这几天的帖子被删掉三次,就感觉帖子被支离破碎连贯不起来了,怎么老是要想着完整,不然就感觉在心里枝枝丫丫的。
这段时间,总是想写出惊奇诧异来,估计潜意识里是想着要博人眼球,是在下意识的保护自己的自尊,因为自己功力,经历,阅历,经济实力在浩如烟海的天涯里太弱太low了,所以要挣扎一下。另外温暖的思念写的太多,会让人感觉到很不成熟,说是眼里是被诓骗,看不到现实中的冷眼残忍。所以又挣扎一下,想写出自己眼中这个世界的最丑陋。绕了一圈又觉得,还是要写温暖的文字,能像那种在沙漠中一眼绿洲的感觉最好……诸如此类……

楼主:天山小宇宙  时间:2021-04-08 15:45:48
100.132.006(马尔克斯:百年孤独)
我好想用魔幻现实主义的笔调写一封情书

今天把《百年孤独》读完了。读完以后闭眼深吸一口气,罗列自己最直接、最深的感触,出来想法是:我好想用魔幻现实主义的方法,写一封情书,我想,这封情书一定可以把心中炽热的爱意表达的淋漓尽致,充满了拉美的热情,让我们心中所要的久远和他们那些青春生命稍瞬即逝融合起来,从而让人感受到热带雨林般的爱恋。
得到的经验就是,看这类小说,最先两节一定要很安静很认真,要看进去,记住人名,最好是一口气连续看很多章,在脑海中形成一个章法,然后后续的部分就轻车熟路了。不然,最开始的几节都不连续,则会感觉看到第十节都还摸不到头脑,搞不清作者是要写什么。
后面写到情爱,有很多地方和《霍乱时期的爱情》的电影的感觉很相近了,
比如:
--邮差的骡马托着货物行走在热带雨林……
--在最炽烈的时候,在任何环境情况下,都看着周围浮现出情人的样子,她无所不在……
美人儿雷梅黛丝、阿玛兰坦.乌尔苏拉都是里面的大美女,特别是美人儿雷梅黛丝,无数人为之倾倒,有人为她痛苦的自杀,有人为趴在瓦房上看她洗澡掉下来摔死。
小说的写了从头到尾100年的事情,然后将主角一个传递给另外一个,N次用多年以后,多年以前……让人觉得本来是前后的一百年,写成了感觉发生在几年内的事情。
感觉他用了一种很奇怪的第三人称视角,将别人的辛苦和奋斗描写成了异想天开,将奥雷里亚诺· 布恩迪亚上校领导的战争写的荒谬又没有意义。奥雷里亚诺· 布恩迪亚上校是他们家族最重要的人物了,因为他是上校,因为他的优良基因,无数人将自己的女儿送到他的傍晚和深夜,主动的送去土壤,以承接优良的种子回来并自己培养成灿烂的花开。N年后,有17个这样的骨血回来欢聚一堂,为家族增添无限渴望。
这种视角来描写我们,就会这样写道:他们为了微薄的收入,每天早上按时出发,晚上固定时间回来,丧失自己兴趣、希望一般的活着,陷入无限的循环,苍白又单调,如此的孤独……云云。而全然不会去描写每天工作的技术性,人事争论,上下级,小轮回里的目标,追求幸福的坚定等等。
我很多次的将书中的人和在哥伦比亚见过的人联系起来,却很难,只有作者写到:贝壳一样的眼皮,能稍微的感觉到地域性。我为我读不出地域性感到不好意思。
以前在那边办公室里,有一个女生,我一直以为她40岁左右了,几天后才知道,她才28岁,我觉得她是以她们的常规消耗,而在我们看来是过度的奔放,才归结成那样的。所以,美人儿雷梅黛丝应该是一个16岁的少女,才会如此的美丽。
“生命中曾拥有过的所有灿烂,终究都需要用寂寞偿还。”这句这么标签的话,在小说中确实没有找到。我多想会有人和我一起看原著,有那样的心情,有那样的时间。因为这次读后感,并没有像《金瓶梅》一样,每节都写出了小说的内容,而只是写那些笼统的感觉。不过既然是读后感,就应该提及内容,只是现在。还把握不住。
时间那么长,以后会好的。
楼主:天山小宇宙  时间:2021-04-08 15:45:48
100.132.007(马尔克斯:百年孤独)
只有他才是最渴望你的魔兽

奥雷里亚诺(手稿破译者)
阿玛兰坦· 乌尔苏拉
她不是他的姑妈,她是布鲁塞尔的那个留学者,他是蜷缩在梅尔基亚德斯房间看了好多书的被人遗弃的无名者。
你知道吗?马尔克斯对奥雷里亚诺渴望阿玛兰坦· 乌尔苏拉的描写给人心里的触动大过《金瓶梅》里任何场景千倍万倍。因为无时无刻,一头角落困囿的猛兽,他不会死去,他一直活着,在某些深夜,他想撕碎自己,只是因为,他想到达你的世界。
只有研究古书籍几十年也不出房间的人才有这样的抑郁;只有将羊皮卷的破译当成是最大渴望的偏执者才会如此的迷恋你。只有他,奥雷里亚诺。
在他的想象里,加斯通和你尽情的欢笑,打翻的香槟,而后沉默的空气,温暖湿润的到处流散,会让他在隔壁的黑暗里将牙齿咬碎,紧绷得整个身体都颤抖。他没有对任何人妒忌,他是对这爱的难以靠近痛苦万分。
那曾经,所有带有你气息的物件,会小心的存放,又用力的握紧,那仅仅是想闻到你的气息。
清晨,见到第一缕阳光,眼前是你,那是美丽的阿玛兰坦· 乌尔苏拉。
中午,只要一有空隙,你就会钻入我的脑海,狠命甩头,她也还在,那是在想你,美丽的阿玛兰坦· 乌尔苏拉。
傍晚,小区的孩子们在滑梯那边追逐欢笑,我脑海里还是你,美丽的阿玛兰坦· 乌尔苏拉。
在天桥人们的来来往往,在商场超市挑选商品的俊男靓女,在高铁站,在机场候机厅,在德克士乡村基,在这个世界上的任何地方,我觉得只要一回头,就会看见你,给我招呼:咦,你也在这里啊。我美丽的阿玛兰坦· 乌尔苏拉。
深夜里蜷缩跳动的心想拥她入怀,即便是在任何时候都不敢不能窃取你美貌的胆小的我,也会微小的呐喊,你就在我的旁边,我美丽的阿玛兰坦· 乌尔苏拉。
我想在阳光下春天里与你散步,在古老的东区阅读室与你共读。为你做饭,为你叠衣,为你做一切事情,去争当你的奴仆。就像多年以前,我所想的,膝跪在你的脚下,不敢抬头,听见你远远的来,又踏着脚步缓缓的去。
多年以后,我才发现,这些思念,都比不上那种拥有你的渴望。我想在马孔多隔壁的那个让你欢笑的人是我,是我们打翻的香槟,而后沉默的空气,温暖湿润的到处流散……这样的去让空气静止,让时间停滞。
楼主:天山小宇宙  时间:2021-04-08 15:45:48
下午的时候那样打趣的求书单,还没有体会到。
***在这里郑重求书单,希望朋友你推荐出你认为最好的一两本书,最好有出版社,作者翻译者等信息,我就收集起来,我想,这其实就是最为接地气的一本书单了,看它就更接近这个世界。而大家也对这个书单更有兴趣。
…………………………
…………………………
多打点符号让大家看到这一层。
楼主:天山小宇宙  时间:2021-04-08 15:45:48
300.008.000《电视剧:隐秘的角落》《小说:坏小孩》
谨以此篇,献给@dy9395,@有芹

《隐秘的角落》是有芹推荐我看的电视剧, 还是在去年的时候,记得那个时候看电视剧,冷,躺在沙发上还要用小被子裹着腿。
在第50楼,@dy9395,提到了电视剧的小说《坏小孩》,正好以前自己也写过,所以就一并粘贴上来,献给他们,看读后的感受,会不会有些许相同。
楼主:天山小宇宙  时间:2021-04-08 15:45:48
300.008.001《电视剧:隐秘的角落》《小说:坏小孩》
(谨以此篇,献给@dy9395,@有芹)
自卑与自负(一)

《隐秘的角落》一共12集,比《想见你》26集要少很多,它有一个完美的开头。张东升是一个代课老师,而老婆是漂亮的医生,岳父岳母看起来有社会地位,妻子家亲戚也都很不错。岳父岳母对张东升很不满意,很反对女儿和张东升在一起,想逼着他们离婚,于是张东升找着理由带着岳父岳母去爬九华山,在山顶上照相的时候,就将他们推到山下去了。
另外一条线是严良带着普普从福利院逃了出来,因为普普的弟弟病了,普普想去看他,严良想保护着普普,然后可以找到自己的爸爸,找到救治普普弟弟的医药费。朱朝阳是严良小时候的朋友,他们三个汇到一起也去爬九华山,结果唱歌录像的时候,刚好拍到了张东升杀人的瞬间。
我觉得这个开头的设计,几乎占到了吸引观众眼球一大半的分量。而后面大部分剧情,却没有能荡起第二波精彩。
从后面张东升杀ren后的表现,看得出他是一个十分优秀的人。没有看出他有丝毫的慌乱,也没有看到他晚上睡觉做噩梦失眠等的痛苦;十分聪明,有良好的数学逻辑推理能力,收到正义书,立刻就能找到涂铅笔阴影的办法找出是谁投递的;而本身有这种面相和肌肉身材的的人,做企业或搞行政都不会太差。所以张东升因为事业能力而招到唾弃,从我的角度,是觉得演员选得不太对位。不过如果表现这种人心里很阴暗偏激,因为人格问题而受到排挤,到是十分合适。我周边至少见过两个有这种面相体格的人,有一个是山东的,有一次和他两个出差,从下午五点开始就喝酒,然后又唱歌喝酒,然后又烧烤喝酒到十二点了,我觉得他那天至少喝了四十瓶啤酒,第二天十点回程,开车四百多公里。我以前的量是四瓶啤酒,晚上难受,第二天基本是头疼。(判断一个人喝酒是否真醉了,是看他说话的声调变没有,如果变得十分滑尖,他醉得不轻,不过人是清醒的)。
朱朝阳本来是要塑造成一个性格孤僻但又学习第一的学生,看起来也不是很贴切。因为从表现来看,他的孤僻是老师嘴里说的,从他自己的言谈举止会觉得他很乐观,很成熟。
我想大部分被这部剧吸引的人,是想在内心里识别出周围有没有人心理是变态的,或者是自省自己从小到大是否有过变态的心理要求,在心里谋划过报复的计划并像放电影一样在脑海里演过并感觉到十分畅快满足?
也是从小到大,关于谋sha,有过两起,但是都是经过无数人口耳相传听见的了。
大概是小学五六年级,镇上边的小河的船撞到一个麻袋,被人打捞起来,里面装着尸体,后来派出所的破案,是镇上一家的弟弟因为一些家庭矛盾将自己的兄嫂谋sha剁开装在麻袋里用板车拖到河边扔到河里,都很多天了,估计是石头没有绑好,然后又被船撞了然后浮起来被人发现了。
初二的时候听班长说的,他们镇有三个男生将班上一个漂亮女生约到岩洞(我们水库边有岩壁的岸,不是很高,有的地方有一些洞,里面还有石床,估计是以前古时候人留下的)里去玩,然后估计想QJ,被反抗,然后女生被掐si了,也是两天后招供才在岩洞里找到那个女生。(当时候听到的时候,觉得很恐怖,想当时这个女生会是被如何残忍的对待)
以前镇上会有一些人打架,但是没有听说打si人的。
男生要锻炼强壮的体魄,女生确实要牢记《沉默的羔羊》,不要因为难为情而将自己置身于危险之中。
……
其实这部剧除了这些惊悚,能触发给人带来思考的话题是,自卑与自负,这些成长年代的困惑,也是现在有必要反思的。
楼主:天山小宇宙  时间:2021-04-08 15:45:48
300.008.002《电视剧:隐秘的角落》《小说:坏小孩》
(谨以此篇,献给@dy9395,@有芹)
自卑与自负(二)

试试就能行,争争就能赢。
在学生时代,自卑与自负,悲观和乐观,开朗与孤僻是班会课最喜欢讨论的事情。感觉每个人内心都不停在给自己打分。而那个时候老师会教会大家一些术的方法,以提高个体的自信。现在还记得两件。
一是班主任老师说,任何事情都要想方设法坐在前排,并说了一个自己的亲身经历:班主任老师是英语老师,教职培训时会有更高级的英语教师授课,最后每个学员都需要和他口语对话,而大部分人都是缩在后面不愿意冒前,班主任自己则是主动第一二个去测试,他说效果很好,老师对他的印象也很深。于是后来很多年,我一般听讲座,上课,或者是到今天幼儿园要开家长会,我都是习惯性的坐在前面一二排。
二是语文老师推荐我们看《演讲与口才》,说要锻炼自己大庭广众说话不怯场的能力。
其实现在看起来,自卑自负绝不是那样简单,只不过在成长时候一些外在的习惯,可以向好的方面影响内在的自己;而一个人听课坐前排,演讲不怯场,却不能说明他就不自卑。
我现在的认知是觉得,自信是比较客观全面真正的认识了自己的能力性格身体各种环境会合,同时又较为客观的认识了周围人的能力性格各种会合。然后又比较客观的做了比较,不太拔高,也不贬低自己,在自己可担负的负荷下适度的维持积极状态。
但是认识自己和周围人又是一个能力问题,不单单是心理问题,所以在一个未知状态下,就坚持一个信条:我做不好,别人不一定就能做好;我很慌张,别人估计比我更慌张;就好比告诉自己,一切fandongpai都是纸老虎。
如果从我自己内心来评价我自己,我觉得自己是自卑的,又可能自负了。
可能是从小到大在微小乡镇学校成绩总是第一,自己觉得数理方面不错较聪明的自我意识灌输下,我真是很难打内心的佩服别人,不过实践证明我辛勤劳作并没有捕获什么鱼,生活得并不很满意,说明我潜意识里是自负了。
而我自己觉得在别人面前表现出来的又是畏畏缩缩,什么事情都要谦虚一下,本来没有得到什么,却用夸大的感恩来致谢别人对自己的随口赞美?不敢于去取得胜利,不敢于在别人面前表现出那种:看什么看,我就是这么牛的那种骄横气。也可以用另外一个比喻,比如仙女下凡了,有个丫鬟陪着,我内心里是多么喜欢仙女啊,但是最后规则说可以留下一个做老婆,我估计是毫不犹豫选择了丫鬟,因为内心告诉我仙女不属于我。所以这个潜意识里又是自卑的。
一把年纪讨论自卑自负好像没有什么意义了,因为我总是觉得自己要的是从容。我觉得在从容面前,自卑与自负,悲观和乐观,开朗与孤僻等性格心绪等都是曾孙级的后辈。因为我拥有了从容(有可能我是扩大了从容这个词的含义)的心境和能力,就代表我已经有了信仰,甚至于已经能够视死如归。
我为我还有一颗躁动的心而烦躁。
楼主:天山小宇宙  时间:2021-04-08 15:45:48
300.008.003《电视剧:隐秘的角落》《小说:坏小孩》
(谨以此篇,献给@dy9395,@有芹)
独立人格和向生活妥协

独立人格在我看来,是一种自主意识,而有了这种自主意识之后,其他的情绪才会变成自己的工具。我缺少这种独立人格。
大老板有独立人格,我总结出来的的特点是,在事务发展上持肯定态度,而对别人的建议没有纳入自己的认知范畴内永远首先持否定态度。也可能这是他驾驭手下的一种方法而已。
《隐秘的角落》里按照自主意识排序,1)有强烈的独立人格并排序:张东升,普普,朱朝阳的后妈,朱朝阳的妹妹。2)最没有独立人格按倒序:朱朝阳的妈妈,朱朝阳,朱朝阳的爸爸。朱朝阳的后妈弟、严良属于偏执狂,拿着单一人文准则做信仰。
自主意识需要孤立自己,内心不依附任何人,形成过程中需要担负起别人的讽刺,否定,以及自己成长过程中自己对自己能力怀疑的慌乱等。锻炼自主意识最好的方法就是成为鸡头,小到班长,部门负责人,创业领头人,等直接对内对外听命于自己的角色。这样才会对上对下,对外不停的为了维护自己的利益独立起来。
向生活无理由妥协是懦弱的,不是自己的选择,迫于别人的要求,自己在这种迫于下面没有为全盘棋贡献力量,反倒耗费了心力去后悔懊丧,着实可怜,如若这样还不如瘫在那里什么都不做。
楼主:天山小宇宙  时间:2021-04-08 15:45:48
300.008.004《电视剧:隐秘的角落》《小说:坏小孩》
(谨以此篇,献给@dy9395,@有芹)
看书能让人幸福吗?

我在微信上关注了一个老师,有公众号,应该算是一个读书爱好者。他大概一两个星期发一篇文章,大概是简要概括所买书籍的内容,价格,折扣量,每次买书花了多少钱。关注有接近一年时间了,大概估计的话,他一个月应该买书在一千块钱左右,可能还要多一点。按平均三五十一本,一个月也会买二三十本书。有一次,他在公众号上写到搬家,书真的是太多了。平时见他买的书,我基本上从来没有从其他地方看到过。
我理想中的读书顶破天,可能也达不到他一半的操作水平,就实际而言,我现在就根本不及他百分之一。我所想的是,即便是我实现理想,就如他这样读书买书收集书,又能幸福到哪里去?
写字到现在,不想让自己在思想意识上提高那是假的,刚才也讲天涯的网页版面,和情感贴的各种帖子由上到下的翻阅,并按照周,年,全部的排序从上往下看,有那种点击几千万超亿的帖子,在煮酒论史的版面,有认识非常深刻,就像在电视里才能看见的画风言辞。姑且局限的认为,天涯的ID多半就是中年时代,那么这群中年人,会有多少大神级的人物在其中。
是的,以前的字是在述说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一种现象,而现在觉得,写字读书要用来增加自己的厚度。
我此刻对看书能增加自己的涵养产生了一些怀疑了,深究起来,好像也能想通:估计是比起实操来,书看的相对冒前了,所以有些怀疑看书使人进步的举动。现在估计是要大胆的增加在生活中的体验。
楼主:天山小宇宙  时间:2021-04-08 15:45:48
100.095.000(威廉·詹姆斯:实用主义、心理学原理)

威廉·詹姆斯,1842~1910年,一百多年前的作者。在书中的序号是95。
我们在网络中,总是听见实用主义、人本主义、无神论、上帝、理性主义、经验主义……等等,很多。特别是,美元上印着:我们信奉上帝。上帝到底是什么?它是不是仅仅为存在于宇宙中的一种统一的底层的规律而已?
我们每个人的世界观里,包含着周围许许多多的影响,有很多辩证的思想,其实已经是囊括了几乎所有认识世界的方法。只是普通的人比如我,对这些已经加载在身上的认识世界的方法比较笼统,是那种他们在我们身上,而我们却分不清他们。
感觉到了一定是会,就需要将这些认识世界的方法再归纳整理一下,框架起来了。
……
我并没有开始看这本书。但是实用主义,如果你读起来,是不是会想到: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实事求是,学以致用,识时务为俊……等等呢,反正我是把这些笼统到一起了。
来一起看看实用主义说的撒。
楼主:天山小宇宙  时间:2021-04-08 15:45:48
100.095.001(威廉·詹姆斯:实用主义、心理学原理)
威廉·詹姆斯简介 摘自《一生的读书计划》

95.威廉·詹姆斯1842-1910年
《实用主义》《心理学原理》《宗教经验之种种》《真理的意义》
威廉·詹姆斯,心理学家、哲学家;亨利·詹姆斯(96),小说家。两人是仅仅相差一岁的兄弟。威廉·詹姆斯是哥哥,虽然两个人的性格差异比较大,但这不妨碍他们兄弟情深。弟弟生来比较挑剔,往往只将注意力集中在高贵的品质上,思考力虽强却不善于推理,同时缺乏高度概括抽象的能力;哥哥有点像爱默生(69),生来赞同民主,充满热情而不乏幽默感,科学、宗教、道德问题都是他关注的热点。弟弟完全是一个艺术家,他影响世界的手段只是小说;而哥哥是一位富有激情的老师,他用人格魅力影响人类。亨利·詹姆斯选择英国上流社会和知识分子圈子;而威廉·詹姆斯则对当时生机无限、日渐崛起的美国充满感情。哥哥热衷于参加公众活动;弟弟对人事交往则不感兴趣。英国哲学家阿尔弗雷德·诺斯·怀特海将哥哥称为“讨人喜爱的天才”。弟弟同样是天才,不过不那么“讨人喜爱”(虽然他的坏脾气有时候看起来也有些吸引力)。
下面要说的是推荐阅读的作品。只要读过威廉·詹姆斯的书都不会后悔,但以下列举的三本书能够让读者真实客观地了解他的思想和人格魅力。从某些方面看,《心理学原理》已经被超越,但这本书依然是威廉·詹姆斯生命力最强的作品。阅读这本书需要花点力气,它在用戏剧化手法表现人类思维活动方面极其成功。后来作者自己曾说这本书的主题是“令人厌恶和小气的”,相信读者不会同意这一自我论断。“实用主义”这个词和威廉·詹姆斯密不可分,但是推荐《实用主义》这本书更主要是因为它和美国民族性格密不可分。如果读者读过约翰·斯图尔特·穆勒(72),也许可以明白《实用主义》对穆勒的重要性以及原因。《宗教经验之种种》是宗教心理学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著作,也是威廉·詹姆斯最有趣的一本书,它生动地体现了作者所说的“实用测试”的真正内涵。
“实用测试”听上去并不复杂,对许多人也具有相当的吸引力。不过,“实用测试”也受到了很多哲学层面的非议,我们对此不详加讨论。简单地说,威廉·詹姆斯认为思想产生的结果的实际效用,决定了思想的意义和正确与否。一个问题即使无法被现实地加以解决,但若它可以影响人类的行为,那它就是一个“真”问题。由此可见,威廉强调的是结果而不是原因。在《宗教经验之种种》中,他确定无疑地说,宗教信仰与其他大脑状态无异,同样是受神经系统节制的。而且“它的重要性不应用它的原因来评价,而应用它的结果来评价”。所以,宗教即使不是绝对的“真理”,对每一个个体和人类整体来说,它仍然是有价值的。“真理”并非绝对领域,而是一个功能性的概念。思想作为工具才能体现价值,人们也只能用“工具主义”来评论它们。总而言之,“对人类有用的思想才称得上‘真理’”。威廉·詹姆斯笔下的道德理想纯粹而至高无上;“有用”绝不是指经济利益;将作者的“实用主义”庸俗化地理解为“有用即有价值”显然是以偏概全的。
“实用主义”远远不能概括威廉·詹姆斯思想的全部,虽然“实用主义”是他思想的核心,也是美国并不清晰的国家理念(如果美国有国家理念的话)的核心。这一点读者应该明白。不过这不是我推荐他作品的主要原因。主要原因是威廉·詹姆斯自己。他的活力四射,对整个世界的敏锐感受,开放的思考方式,乐观有趣的性格,再加上自然清新的文笔,使他成为思想史上最具吸引力的人之一。你可能不喜欢他的“实用测试”(有固定宗教信仰和道德准则的人一定不会喜欢),可你仍然能通过阅读他的作品感受到生机和希望。威廉·詹姆斯是创造“可能”的哲学家,他创造的“实用测试”俘虏了众多读者。阅读威廉·詹姆斯肯定会获得获得意外之喜。
楼主:天山小宇宙  时间:2021-04-08 15:45:48
100.095.002(威廉·詹姆斯:实用主义、心理学原理)
架构(1)

朴素的为了树立架构,这几天空暇的时间,是想到了以下:
1、西方哲学简史。
2、中国哲学概论,或者叫思想发展史,或者叫伦理发展史。
3、《大众哲学》,《新大众哲学》。
4、并回忆以前课本中的意识形态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毛思》《邓论》。
而因为课本中的哲学,总是以一种阶ji意识形态而出现,很多时候直接给出定义,指明对错,很不能让人从内心里去接受。而相反,在电视里,在一些书里、一些短文章中,大多数的我们总会听到:柏拉图、黑格尔、尼采、王阳明、朱熹等名号,并以一种神秘的心态去拜读他们文章中的只言片语,满足一种主动的好奇。内心里因为懂去猎奇可能较少,而因为人性的叛逆而去无理由相信居多。
宗教又是一种无解的迷。
看了《实用主义》之后,又觉得,哲学专业工作者,和技术工程师做的事情也比较相似,他们的推论也并不是天马行空,而是像设计绘图一样,一笔一划的构建了自己的大厦。
而我觉得,绝大多数的我们,都是一个唯物者,是因为我们处的环境和从小到大的教育。
客观唯心主义,就是相信宇宙中有一个除人的意识之外的神,他设计了我们的一切。但是现在的我更相信物质,意识1(人的意识),意识2(生物进化意识),……,意识N(宇宙意识),我不知道自己的这种认知是掉进了哪种局限的原来已知的世界观里(估计专业的人,会说意识2~N是各种规律秩序而已),只不过这样来解释会有新奇的画面出现。
基因可以改变和设计,意识可以永生,那么人通过设计基因就一定能设计出这个世界上完全没有的生物,比如龙,比如凤。而如果意识可以永生,那么宗教都会消亡,因为如果意识脱离生物的大脑载体,那么它可以变得无比坚强,意识的性格可以被编辑,就避免了由于生物载体的不稳定性而产生的各种性格特征、人性弱点等。
宗教是因为当下我们的意识装载在脆弱的生物载体上,而这个载体会为了生存而竞争,并会不可逆转的消亡,所以人们在意识中找到的一种安慰剂。每个人向天空发出的每一个想念的讯息,一定可以传达到想要传达的地方,也许只是因为功率太低,而只能让对方感知而不能改变对方的大脑意识。
而有朝一日人类意识脱离了生物大脑,脱离了这种生物模拟信号构造的不太能可控的计算存储模式,而放入了一个功率计算能力可以肆意叠加的载体里,这种意识就达到了神性。
而在这种神性意识下,他们的神又是什么呢?
楼主:天山小宇宙  时间:2021-04-08 15:45:48
100.095.003(威廉·詹姆斯:实用主义、心理学原理)
架构(2)

哲学三问: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到哪里去?
估计哲学里对每一个名词都有很严格的界定,而我没有看过那么多哲学书,所以就自己胡乱定义自己的认识。而把意识分为生物意识和人性意识。
我觉得人的性格、气质、知识、理解能力、情商等等,所有意识都是一种大脑的物理实体和这个实体介质的运动。换言之就是每个人的大脑在微观上都是不一样的,我们原来以为每个人的思维方式不一样是因为意识不一样,不是一个实体。而现在的我更愿意相信,思维方式不一样,是因为大脑结构不一样,是这个人不管是受客观的影响还是主观的努力,已经在大脑里修建了不同的物理城池,形成自己固有的一种大脑内能量流动的方法。而这种城池和能量流动方法每个人都不一样,但是他是物理的。
而这种物理的微小不一样,就是人性意识,就是每个人的灵魂,所以灵魂应该是有质量的,他的质量是每个人为了自己的人性意识而改变的脑结构所消耗的能量。
爱情,亲情,生老病死这些都属于生物意识,而不是人性。因为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的身体结构会产生一些人性意识不能控制的激素出来。而人性意识,是完全由后天通过努力,改变大脑结构而获得的。
对于绝大部分人来说,也包括现阶段的我,我加强人性意识的构建还是为了生物意识更好的体验(因为生物意识的爽快我还没有体会够)。
意念冥想,自我鼓励,一是可以通过自己的行为对外界产生影响,一是可以改变自己的脑结构。所以如果技术可以足够的高精尖,是可以设计意识的。而现在没有这些技术,所以只能通过看书,仪式,等,千百年来人们通过主观锻炼而艰难改变脑结构的办法,来实现自己在性格,气质等方面竞争优势。
其实人类进步与否和地球,太阳系等一点关系都没有。而进步的标志在于人性意识的扩大,生物意识的缩小,人性意识完美的服务了生物意识。
而这很难。
因为,到目前,我们都希望自己比别人拥有更多,自己比别人更幸福,自家比别人更强大。注意是相比较更多,而不是绝对数量。
…………
后来的越写越觉得站不住。
不过,回过头来,我还是相信,意识,能力等无形的东西,归根结底是脑结构物理的改变,这样,我们就更有理由相信,追求卓越是一定可能的,因为只要是物理改变,我们就可以通过努力,建成罗马。
楼主:天山小宇宙  时间:2021-04-08 15:45:48
100.095.004(威廉·詹姆斯:实用主义、心理学原理)
反省

实用主义这本书,实际就是詹姆斯的演讲讲义,他的目录为以下:
1、当前哲学的两难
2、实用主义的意义
3、从实用主义角度来考虑几个形而上学的问题
4、一元与多元
5、实用主义与常识
6、实用主义与真理的概念
7、实用主义与人本主义
8、实用主义与宗教
在看这些篇章时候,作者使劲的用最浅显的语言来描述这些道理,讲得十分的透彻。而不像中文典籍,浓缩的文字需要人们去悟道。中文典籍更注重从内心的世界往外看,而西方的道理更像是从外在的世界往内看。
而即便是看完了,也不能对其进行很好的概括,用自己的话说,大概意思就是,不在乎不追究事情的本质是什么,存在对实际产生了价值和效果,这就是真理,有点黑猫白猫的意思,有用即可。宗教有用,就用他,唯心主义有用的部分也可以,唯物主义对当下有用的部分也可以。
但是怎么判断有用的标准?
看到这里,有点想回头再看从小到大正统课本里的观念成长意识流是怎样构造的了。我们在这样的意识教育下长大,但并不是很理解其中的道理,后来我们又怀疑这些正统意识,于是去翻阅各种意识发展史,但是在这种浩繁的文字下面,特别是在这些几百几千年以前的思想下面,越来越觉得分不清对错,后来就会产生一种冲动,从新将从小到大的课本看一遍,看出他们是怎么建立我们的思想成长过程的,并且为什么他们就是对的。
旧价值体系被新思想冲击,然后慢慢融合修补成一种新价值体系,但是我们又想追求一种固定的,天下不败的思维方式,这本身就是矛盾的。
所以你看: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化。不停的接受新思想改变自己,才是天下不败的神功,所以不用于追求迷信有一种统领万物的神功,要找到祂才会充容。而实际是拥有迎接变化的心,就是安稳就是从容。
楼主:天山小宇宙  时间:2021-04-08 15:45:48
洛丽塔,洛~ 丽~ 塔~ 。
清晨你是我迷幻的欲望,手掌从你的双肩滑到手臂,将你轻柔仰扣在柔软枕上。午后你是温暖阳光,透过冬日的空气打在我的窗台上,我在窗后看着树叶飘落,在空中勾画你的模样。静夜你是我笔尖的精灵,在古木色香雕刻书台陈旧信纸上,游走,要将我所有的情感倾注流淌。
月光之环让闪耀之星徜徉于广袤宇宙,那是一个世界,那是过去未来,那是靠你最近的地方。
听着你血液流在我心房的声音,和自己的血液融合在了一起,已经分不清你我。感觉自己流淌着你的坚毅。从此内心封存起来,孕育一颗自由,在宇宙中徜徉着,感受了浩瀚的星云,两千年后回到这里,回到当初的地方。不需要传颂,不需要成为待解的迷,那是两个人的世界,那是卸掉所有靠近的距离。

这是那年看过《洛丽塔》电影的时候写下的,当时还觉得自己是超级大胆。
那年看过《洛丽塔》两个电影版本,(1997版,导演:阿德里安·莱恩),(1962版,导演:斯坦利·库布里克)。现在凭记忆能记住的是:1962版,男主最后将自己所有的钱都一笔一笔的归拢起来给洛丽塔,交代着交代着就哭了。1997版,男主最后在山坡望向山下的村庄,能听到村落里人们的欢笑,然后有旁白挤出很落寞好似很深刻的话,看着挺可怜男主的。
《失乐园》是看了电影再看小说,《半生缘》是看过电影之后再看小说,当然《金瓶梅》也算是看过电影之后看了小说。他们的感触都不一样,小说要深刻很多。所以也希望《洛丽塔》就更深刻了。

楼主:天山小宇宙  时间:2021-04-08 15:45:48
100.122.001(纳博科夫:洛丽塔)
心理症结(一)

实际上,我就算看了两个版本的电影,都不太会把《洛丽塔》当成是男主有心理症结来看的。那时候的我,看见谁都是相爱了,蓝天爱着白云,树爱着叶子,光爱着影子,春风摇曳爱着窗帘,任意相互靠近的低低细语的男女生都是在谈情说爱……,所以那个时候认为男主亨亨爱着洛丽塔,并没有什么奇怪,眼里想看到的是,亨亨是那么热烈认真执着的爱着。
小说看了五六节,也或者是多年以后头脑有所清醒,居然会觉得亨亨是一个精神疾病轻症病患,我在想,那年她推荐我看《洛丽塔》的时候,是不是把我看成是一个轻微病患?如果是那样,我要去否定了,我是正常的,那么重视是因为爱而已。
推荐书中写到一个观念,值得在这里复述一遍:世界上存在两种作家,一种积极,一种消极。积极的人是想树立一种思想,来引导人们跟随,而消极方法为打开某一个大脑,仔细的解剖陈述出大脑里真实存在的东西,不在乎好坏。两种方法都可以成就经典。
想到心理症结,会去想到身边发生过的案例。
以前我们单身宿舍,有一个专偷女生内衣内裤的男的,这个人长得很像我们的一个同事,有一个女生看到过那个偷者的背影,所以消息散开来,大家对那个同事都敬而远之。后来一次小衣服同时被偷了好几条,同事还被领导叫过去问了,回答不是,大家还认为他在撒谎。后来单身宿舍的男生团结起来,将这个小偷捉住了,用麻袋罩着头,很多人都去踢了几脚,最后又送到了派出所。这个人确实和同事很像,这个时候,同事才彻底洗白。
现在看起来,这个人应该是真的病患,被太阳晒过的小衣服罩着他的脸上,深深的呼吸,可能让他感觉很好,对这种人的羡慕在于可能他的不正常能让他体会到更有能量密度的快感,而可恶在于他始终是一个病患,造成了社会恐慌,需要被剔除。
小时候,表弟院子里有一个间歇性的疯子,平时其实很勤劳,但是只要有人和她小孩玩,打闹的时候,她就以为大家在欺负他小孩,就会冲过来打另外的这些孩子,我都被打过。
其实从小到大,还看到更为严重血腥的精神病人,只是与这个主题相差太远,就不在这里说起。
如果要将正常人的精神剖析到一种极致,就需要自我极度的封锁。到了一定程度之后,就不再受外界影响,于是就出来了《追忆逝水年华》这样的作品,但这样也容易被人担心为精神失常。
人是群居的动物,无时无刻不受外界影响,而一旦受外界影响,就会随时的纠偏自己,至少让自己成为大多数。所以有芹这种开贴诉情,最终走向的一定是正常,而我学着她,这些读读写写,也一定终将成为大多数。
其实那种自我封闭,向内探究的方式,有时候会觉得值得被怀恋,可能那样才最真诚,最专贞。
楼主:天山小宇宙  时间:2021-04-08 15:45:48
100.122.002(纳博科夫:洛丽塔)
心理症结(二)

看到上篇24,又有疑惑了。是看不出它的好,小说描写得十分的冗长十分的细微,没有满足自己那种一环扣一环,引人入胜的期待。
以前黑白电视的时候,有那种外国电影,然后特有的那种翻译腔调,疑惑他们为什么总是鼻子被堵住了一样。我非常不喜欢那种中文配音版,因为原版的说话的语气情绪根本就表达不出来。我想我看这两本书,是不是有点中了这种翻译的魔套。
我也感受不到这种所谓世纪精品那种表达能够撞击心灵的力量。觉得他和那些网文,随便一本小说也没有什么区别。网络上很多读后感,又是图,又是文,然后用那些写读后感惯用的词语,看着也没有获得什么实际讯息。
又想到需要导师了,是那种能说出它为什么好的导师,能够举出好多类似的小说,写法,题材,然后去比较它,有理有据的证明他开了什么题材的先河,去让自己能够感受到它的好。
文化意识形态不一样,也可能是不能很好体会的原因。
我看这样的小说不能让我感觉很爽(我有时候感觉爽了,是因为我总是在心里强调它很好,是经典,所以我装着必须爽,然后就真的小范围的爽了一下),是不是因为内心总是忙碌的,所以感受不到?要怎么样让自己静下来,而因为静下来,慢下来而被先进者笑话,又要如何来平复?
我好像能够体会到,如果要在世界文化典籍中获得快感满足感,是需要有相当物质生活条件让自己平静,要在周围有静的声音在影响着自己(现在周围所有的人都是谈论钱,房子,换车,……)。比如,如果要报导一个在建筑工地撑模板的工人,利用空闲时间徜徉在世界文海,是多么的虚假不负责任。
谁能告诉我啊,要疯了。
楼主:天山小宇宙  时间:2021-04-08 15:45:48
100.122.003(纳博科夫:洛丽塔)
感受细微

又看了两节到28,可能是昨天的心境平静了很多,稍微能够逐字逐句的去感受细微了,亨亨爱着洛丽塔,她一举手一投足,他都心驰神往。他很爱,多次描写自己像魔兽一样期待着拥有,然而又极力的控制自己,不想给洛丽塔带来伤害。前面漫长的篇幅中满是细微到如针落地般的声音。
这可能是精神分析类文章的总体特点。大概是高二,在电视里很笼统的看到过佛洛依德《梦的解析》的介绍,到了教室之后,就着那几句经典的评述(现在也忘了)给同学们大吹特吹潜意识,后来我一个同学真的去买了那本《梦的解析》,其实这本书我自己也没有看过。
我想在我以前的思维里,大多数的那些观点,都是看了别人对那些作品的评论,然后自己操着这些结论,或者去吹牛,或者去影响自己,这种操作就像中翻英,然后再英翻西,多少有些面目全非了。
我想在我以后的生活中,尽量努力的去看原著,也尽量去拥有看原著的各种感受能力。
《百年孤独》和《洛丽塔》里,我都在描写思念或者是爱而不得,站在眼前却不能靠近等这些细节片段里驻足良久,很能共振。写到这里我又觉得自己内心空出了巨大的沟壑渴望着被理解被填满,而身体的反应是紧闭的双眼深呼吸脑海里在不停的搜寻着具体的她而咬牙切齿般的想念(不要乱想,我仅仅是坐在电脑前写字而已)。这一刻我想我爱她的原因是因为她也不需要如世俗说的那样去懂我,而只需要仅仅去怜悯我这因为欲望?环境?自我龌龊?(都可以)所遭受的痛苦,不去诋毁嘲笑它。而我如果知道她现在就是这样想的,我就会思念她,爱上她。因为我太饿了。
有些想念是因为思维的活动,然后自己又主动的去增添戏码,而让周围或者是脑海形成一种氛围,忽远忽近,有又像无,不能非常明确的真实。而有些场景所形成的物理感受,会让你绝对相信你是真的爱着她。
《小团圆》里,九莉和燕山很久没有见面了,那天见到,九莉问燕山最近怎么样,燕山说:前段时间结婚了。九莉感觉到她和燕山之间有一条河流穿过,轰隆隆的水响,越来越宽。(凭着记忆写的,可能和原话有些差别)
所以我也想将自己的这些感受归纳一下,罗列出来。
1)以前初中,老师要男生女生混坐,避免自习讲话。这也成就了班上多少人的初恋,至少我觉得我是其中之一。和她同桌半学期还要久了,有一次星期天下午到学校,我从校门往外走,看见她从车站那边往学校走,好远的看见,心突然一下砰砰的跳。那些文章里老是滥用心跳的感觉,他知不知道这种感觉很难发生,很强烈的?
2)大三,上《控制工程概论》,她总是坐在我前面一桌,有时候也转过头来讨论问题,平时上课大家的位置并不固定,这样每次都坐在固定的位置很是难得。我觉得她很聪明,这门课考试感觉她考得很好,她还雀跃的给我说最后一个题开始没有想到,最后时刻终于做出来了,很是高兴。后来都是第二学期了,在校园里,我从图书馆出来,远远的看见她和同学从对面走过来,心突然一下砰砰的跳。
3)有一天,在公司前面的车站,本是下班了我先走,后来忘了拿东西就又回来,看见她穿着一件黄色的羽绒服在车站等车,估计她都没有看见我,但是我心突然一下砰砰的跳。
4)今天是5月15日,也大概是13年的这个时间,那天的天气很好,我用杯子接了纯净水,看见她坐在电脑旁,我有意识无意识的说到:今天阳光明媚啊,过一段时间估计就要热了。她也没有说话,别下头去,我能感到空气中一闪,有什么东西传导过来,我一下觉得心里很委屈。
5)散伙饭的那天,她站在饭馆门口,我从门口进去拿包准备回家了,和她擦肩而过,她侧步让去,我真的能听见她好像在说话:你走吧,本来也只是可怜你而已……。然后听见两个人之间有一条河,轰隆隆的水声。
上面的她是不同时段喜欢的人,是从小到大我通过场景真的能感受到喜欢一个人的身体反应,一路走来,基本就只有几次。所以我很怀疑那些文章中,来不来就心跳了,觉得他们写得太夸张,用得太随意了。
楼主:天山小宇宙  时间:2021-04-08 15:45:48
100.122.004(纳博科夫:洛丽塔)
感受细微(二)

《洛丽塔》上半部分看完了,下半部分也看到第六节。
亨伯特实际上是一种病态的爱恋,他很爱洛丽塔,对她也很好,如果洛丽塔也很爱他,那么就是完美了。只是洛丽塔仅仅为比较早熟,并有意无意的释放自己的那种猎奇的性魅力。她还不懂爱。亨伯特是借着洛丽塔的小萝莉之身,构建了一个物象,然后来爱她。
越过上半部分之后(上半部分以洛丽塔母亲的死结束),下半部分开始,就能逐渐的融入到小说的情节中去了,可能有两方面的原因:
一是,上部分很多篇幅在介绍亨亨的过去,所有事情的成因,然后又热烈的开始爱着洛丽塔,并和她妈妈结婚,对于一个正常读者来说,有点太撞击了,突然一下接受不了亨亨对洛丽塔的爱。而下部分开始,亨伯特和洛丽塔开始旅游,开始相处,逛遍了美国,有很多他们相处的细节,这个时候把他们当做成人来看,就能开始体会到其中的矛盾了。
二是,这是一本细腻的小说,不能看得太快,其实文中的主人翁自己也承认自己是精神病患,但是他有良好的家境,渊博的知识,又聪明又有好的自制力。亨伯特本质上是中年妇女的绝佳杀手,洛丽塔的母亲就对他着迷。他本身也是教授,温文尔雅,不油腻很修身。只有在内心里承认了亨伯特本质上是个优秀者,但是因为少年时候的期许使自己生病了,是个可怜人的时候,才会去发自内心关注他,怜悯他。
看过下半部后,再回来看一次上半部,应该有更好的感觉。
一部作品被冠以经典的时候,确实有他的闪光之处。但我们因为经典去阅读,会受头脑中“经典”“正统”“经典即正确”等思想先入为主的影响,所以反倒会形成一种排挤感。如果一开始不知道那些人的介绍或评论,而和普通的书籍同时被阅读了,还是能体会出它的好。
我不知道,在美国类似的国度里面,是不是成年男人内心很占比例的有喜爱小萝莉之心。但是我觉得自己还没有。也或者是欧美14岁的女生已经很成熟,应该拿中国十六七岁的年纪与之相比较,则为高二左右的女生,自己能想象得出,这种年纪女生中有比较成熟的,可能都已经经历了所有,她们争先恐后的去装着很崇拜很依恋大叔的样子,而这种样子就会让有这种真诚病态的大叔沦陷,然后去真心的但是病态的付出如亨伯特对洛丽塔般的爱。
可能每个人心中都住着一个洛丽塔,或者或许我心中就真的有一个洛丽塔。那是一个把自己所有想象加持到刚符合能触发自己要求的人上面,去爱她,为她付出宁愿所有。如果当年,有另外一个触发自己所有想象的人出现,那爱的就会是另外一个人。不过缘分不就如此吗,如果当时能遇到其他人,那么为什么就只是遇到了她呢。
我想你是把我理想化后对我倾述,而我对你除了尊重没有任何超越朋友的感觉。这种理想化的倾诉当时是一种第六感,而现在分析起来,它可能是真的存在。
不管是不是想象加持,洛丽塔本来身上就散发出无与伦比的吸引力,而亨伯特是一定会爱她的,遗憾的只是洛丽塔不爱他而已。

楼主:天山小宇宙

字数:91554

帖子分类:闲闲书话

发表时间:2021-03-23 15:57:00

更新时间:2021-04-08 15:45:48

评论数:1060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下载地址:TXT下载

 

推荐帖子

热门帖子

随机帖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