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水读 >  天涯 >  闲闲书话 >  《佛陀纪事--告诉你一位真实的释迦牟尼》连载

《佛陀纪事--告诉你一位真实的释迦牟尼》连载

楼主:一心禅堂主  时间:2021-04-09 05:18:06
亚利安人从西方带来的原始神灵,也开始与土著人的神灵相互混和,“取长补短”,形成了后来婆罗门神教的基础成分。此外,他们带来的一种新的语言,也开始在这块土地上渐渐进化,这种被雅亚利安人称作“吠陀”的语言,也就是初级形式的“梵语”。这种语言,随着亚利安人统治地位的确立,逐渐成为官方语言。其实,亚利安人的原始神灵,完全是功利主义的!《梨俱吠陀》曾谈到一位叫做“因陀罗”的“战神”,或称为“闪电之神”,他还有一个别名叫做“城市摧毁者” 。他们相信这位“神”的力量,帮助他们一路征服,不断扩充自己的领地,一直到战胜了这块土地上的土著人!很明显,这位“神”完全是为他们的野心而存在的。
游牧民族能够拿出最好的“礼物”,就是牲畜的肉。取悦神灵的最佳方式,就是杀牲献祭了!这种祭祀活动,后来演变成专门的宗教仪式。有趣的是,吠陀时代的亚利安人,与我们中国人一样,具有祖先崇拜的传统。他们在很早以前,就将祭祖活动写进他们的典籍中。《梨俱吠陀》中有这样的描述:“三代之祖先(此处使用了pitris,这个词可以译为列祖列宗),行将起行&#8226;&#8226;&#8226;&#8226;&#8226;&#8226;应我等之吁求,福荫呵护。敬拜远祖、近祖,敬拜安居冥府、置身乐土的亲人&#8226;&#8226;&#8226;&#8226;&#8226;&#8226;啊,蒿草之上的先人,万望予以眷顾。我等之燔祭,恭请享用,万望福佑子孙,万望驱邪禳厄。” (《世界各民族历史上的宗教》第304页 <苏>谢&#8226;亚&#8226;托卡列夫著)看来,在亚利安人的观念中,死去的祖先们,都会置身于美妙的乐土,他们的眷顾,可以给后代子孙们带来各种福祗。所以,用“祭祀”的方式取悦他们,使子孙得到祥和幸福的生活,成为一种必不可少的工作。除了对祖先们的祭祀外,祭祀们还要对各种自然物进行崇拜(祭祀们相信,自然界中日月、山川、水火、风雨、树木等,以致各种动物,都是各种不同神灵幻化出来的),这属于一种原始的“泛神”崇拜。

楼主:一心禅堂主  时间:2021-04-09 05:18:06
后来,逐渐定居下来的的亚利安人,开始转向农业,他们自然开始到土著人的信仰中去,寻找他们需要的神祗。渐渐地,两种文化融合的产物― “三大神祗”,在亚利安人的宗教中出现了。他们是:创造之神“梵天”;仁慈的保护之神“毗湿奴”;毁灭之神“湿婆”。从考古发现的结果看,湿婆神的类似形象,在亚利安人进入印度前,就已经存在,这显然是亚利安人“拿来主义”的产物。
回过头来,我们不要忘了,亚利安人在公元前13世纪,所建立的那个强大的帝国。它不同于我们所想象的那种,比较成熟的君主政体。因为,没有任何记载供我们参考,我们只能凭常识,大略勾画一下它的情形。最初,它可能是众多国家和部落,所共同认可的一个宗主国。起初,因为它在“国际事务”中,充当了一位“正义者”的角色。并且,掌握着足够的军事“惩罚”能力!渐渐地,由于他实力的增强,开始说一不二,强权政治,在这个世界中成为“铁”的定律,因此,超级帝王出现了!此后,经过几代铁碗帝王的统治后,帝国政府的权威,被无可争议地树立起来。这个过程中,婆罗门们成为王权建立的主导者。建立了霸业的王者们,自然将自己的王权,永远归属于神权之下,这是九五至尊的帝王所应该牢记的!因为,只有得到诸神们的首肯,王权才可以稳固。

楼主:一心禅堂主  时间:2021-04-09 05:18:06
这些充当“立法者”的婆罗门们,当然要把这些荒谬的制度,归功到他们最高的“神灵”那里!他们为这一制度编造着权威的理由:梵天(神)从嘴中生出婆罗门;从双臂生出刹帝利;两腿生出吠舍;两足生出首陀罗。这样一来,人类被造作之初,就已经被分了三、六、九等。婆罗门在思想意识领域的权威,就这样以“神”的名义,建立起来!
楼主:一心禅堂主  时间:2021-04-09 05:18:06
智深兄所言及是,佛教的每一个教派都在不同程度上发展了原始佛教的学说,既使南传佛教也是如此,虽然它最接近原始佛教的面貌,但还是有发展,只是与其他教派相比程度小一些。
佛教既使经历了发展、变异,但也还是佛教,不仅佛教,任何文化现象都不是一成不变得,正如《庄子·山木》中所云:“一龙一蛇,与时俱化。”不变就不能适应当时、当地的环境,不变就难以生存、发展。变是不变的真理。但是我们有责任了解一个学说和它创始人的本来面目,了悟其变化的原因和过程,比如禅宗绝对不是印度佛教,而是发展和变化来的中国特色的儒化佛教;密宗则绝对是一个融合的产物,也是佛教晚期吸取其它教派秘密思想的产物,但他们的功绩是使得佛教能够作为一个教派被保留下来。
要说继承衣钵最多的要数南传上座部佛教,他最接近佛陀时期的佛教,具有沙门文化的特点,这一教派现存于斯里兰卡和其他一些南传佛教地区,他们的经典属于巴利文系统(长久以来被我们贬为“小乘佛教”)。
谢谢关注!
楼主:一心禅堂主  时间:2021-04-09 05:18:06
其实,亚利安人进入印度之前,就在其内部,按照职业将成员分成武士(贵族)、祭祀、贫民三个等级。但最初,这三等级之间,并没有后来的那些限制,他们不仅可以相互通婚,还可以同吃同住。但是,到了后期,这种以职业划分等级的做法,已经演变成以人种、肤色为依据,带有种族色彩的法律制度。
婆罗门们,开始编辑、组织以“吠陀”为中心的宗教思想体系,婆罗门教(也称作“吠陀教”)逐渐出现。这一时期,它的重要思想里面,远没有后期那些繁复的哲理与推导,相反,教义十分简单。首先,他们告诫世人,吠陀的思想是由“上帝”(梵)亲自启示给人类的,这些思想是不可以随意改变的(吠陀天启);再者,婆罗门的地位,是凌驾于其他三种姓之上不可动摇的,这也是“上帝”的意愿(婆罗门至上);此外,他们认为,宗教的最高与最终形式,就是祭祀,祭祀是万能的。只有祭祀可以讨得“上帝”的欢心,而达到各种不同的目的(祭祀万能)。这些初级的神教思想,虽然显得粗糙而简单,但其权威性,显然是不可挑战的!此时此刻,婆罗门的这些理念,没有也不可能受到任何形式的质疑。因为,一切“黑锅”都被推到了“上帝”及诸神的背上,而人们都毫不怀疑地相信一条“真理”,那就是:“上帝”的意志,不是凡夫能够了解的,只有婆罗门们才能讲清楚。

楼主:一心禅堂主  时间:2021-04-09 05:18:06
雅利安人的原始神灵,可能是属于万物有灵的内容,比如山、树,及其祖先、各种动物等,有代表性的还有被神化的英雄,如战神因陀罗(雷电之神)等。土著人的神灵可能以“兽主”为主,也就是后来湿婆大神的原型,多半跟苦行成就的神仙相关。
《梨俱吠陀》是早期婆罗门经典四吠陀之一,也是其中最重要的一部作品,是一部诗歌集。它的内容包括神话传说、对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的描绘与解释,以及与祭祀有关的内容,神话色彩浓重。
三大神祗的出现应该在奥义书时代,晚于四吠陀时代。最早大概出自《罗摩衍那》和《摩诃婆罗多》。
“国际事务”一词可能不当,有点夸大。
婆罗门四种姓来源的说法是荒谬的,四种姓后来成为一种政治制度,所以说它荒谬,这样解释不知可否?

楼主:一心禅堂主  时间:2021-04-09 05:18:06
“祭祀”原本是游牧民族古老的杀牲献祭习俗,它的目的就是单纯地取悦神(上帝),以得到各种利益。然而,到了这一时期,“祭祀”被赋予了更加神圣的意义,婆罗门们相信,“祭祀”活动本身,具有无上的“功德”。很快,这种活动慢慢演变为一种完整、精确的宗教礼仪,并由法律的形式固定下来。
又经历了大约400多年(相当于我国西周中期),离释迦牟尼的出生,还有将近400年的时间。此时,有一位叫做阇那弥觉耶的帝王在位,尽其所能维护婆罗门至高无上的地位,使保拉法政权,达到最强盛的阶段。就在婆罗门祭祀们,没完没了地进行着他们的“血祭”与祷告的同时,一些置身局外的思想家们,开始对这些“神棍”们的机械举动,表现出种种的怀疑?天性中带有的那种怀疑精神,导致他们第一次向神学权威们说不!在他们看来,只要没能得到验证,一切都可以被置疑,哪怕是上帝的意愿!这一反传统思潮,起源于部分婆罗门学者和一些自由身份的哲学家。由于,他们不满婆罗门教中,非理性的“神”学理念,而提出自己全新的思想方法。他们的学说,直接继承了土著文化中“怀疑主义”与“实证主义”的传统!他们通过理智地观察及研究,得出足以惊世骇俗的新型学说。其代表人物,就是郁陀罗迦。据说,这位被印度宗教界称为“仙人”的学者,曾通过多种实验的方法,得到一些不同于“吠陀”经典的结论。比如,他通过禁食的手段,在自己身上进行实验,得出了一项结论认为:人的心神(精神)必须依赖于食物。换句话讲,如果停止食物的摄取,人的心神最终将不复存在!他用这一结论,否定了神创论的传统思想。(《888888》第888页 )他的这一发现,否定了“心神”与上帝相关的神学理念。因此,也开了与传统神学大唱反调的先例。

楼主:一心禅堂主  时间:2021-04-09 05:18:06
这个时期,被称作《奥义书》时代。此时,婆罗门教内部,已经开始出现了微妙的变化,理性的“梵我合一”,逐渐取代了非理性的神造万物。这一结论本身,自然有它特殊的意义,但更重要的是,以“怀疑主义”的精神,通过观察、实验,得出结论的思考方法,大大影响了婆罗门教后来的学说!这一时期的一些重大变革,使得婆罗门教与传统“吠陀”思想开始逐渐背道而驰,反而更加接近土著文化。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就是,将土著文化中的“生命轮回“及”瑜伽禅定“学说,吸附到婆罗门教的学说当中。尽管如此,这两种思想仍然处于对立状态。
楼主:一心禅堂主  时间:2021-04-09 05:18:06
如果,史学家们的结论可信的话,大概又经历了近百年,一场巨大的洪水,改变了这个帝国的命运。首都象城在遭受了毁灭性的灾难后,不得不迁都它地。迁都后的帝国,元气大伤,从此一蹶不振!此后的一切就变得顺理成章。渐渐地,隶属于帝国的个个小王国开始纷纷活跃起来。
有关这一段历史,我们找不到更多可参考的资料。因为,古代印度,原本就是个缺乏历史记忆的民族。但这一历史进程,完全可以用我们春秋、战国时的情况,作为参考。当周帝国的行政能力越来越不济,帝王的统治权威每况愈下时,各封国开始由内部的弑父杀君,逐步演变为对外的领土要求;局部的以强凌弱,发展到较大规模的争夺战争;虚伪的勤王杀贼,“进化“为堂而皇之的挟天子以令诸侯。再往后就是军阀割据,你征我伐。这时的印度,大概就是这种状态。有趣的是,几乎在同时,印度与它东北方的邻邦中国,同样经历着类似的情况。

楼主:一心禅堂主  时间:2021-04-09 05:18:06
经过300多年的混战后,在释迦牟尼诞生前的几十年里,大约公元前500年左右。当时的印度,以恒河、朱木拿河流域为中心,形成了十六个国家。据《中阿含经&#8226;持斋经》记载当时这十六个国家是鸯伽、摩揭陀、迦尸、拘萨罗、跋耆、末罗、支提、跋沙、拘娄、般阇罗、阿湿婆、阿般提、婆蹉、苏罗婆、犍陀罗、剑洴沙,史称列国时期(也称十六国时期)。此时,原有的宗主国保拉法人的政权,版图被压缩得越来越小,以致微不足道。如果说在此之前,那些小规模的战争,都是小打小闹的话,到了此时,彼此间的相互战争,就相当于现今的“世界大战”。到了释迦牟尼成道(公元前530年左右)前后的几年里,十六国中,发展最快、最强大的,就是位于恒河南面的摩揭陀国;其次,是位于恒河西北的拘萨罗;还有东部的跋耆共和国。其中,拘萨罗就是释迦族所依附的那个强国。而原本正统的保拉法人的政权,成为一个小朝廷,就如同我们春秋末期的周王朝一样,堕落成为一个积贫积弱的小国,作为一种象征性的“标志”,勉强存活着,仰人鼻息、看人眼色,再也没有当年君临天下的霸气!当它的“剩余价值”被彻底榨干后,很快就在繁华旧梦中灰飞烟灭了!
楼主:一心禅堂主  时间:2021-04-09 05:18:06
经过300多年的混战后,在释迦牟尼诞生前的几十年里,大约公元前500年左右。当时的印度,以恒河、朱木拿河流域为中心,形成了十六个国家。据《中阿含经&#8226;持斋经》记载当时这十六个国家是鸯伽、摩揭陀、迦尸、拘萨罗、跋耆、末罗、支提、跋沙、拘娄、般阇罗、阿湿婆、阿般提、婆蹉、苏罗婆、犍陀罗、剑洴沙,史称列国时期(也称十六国时期)。此时,原有的宗主国保拉法人的政权,版图被压缩得越来越小,以致微不足道。如果说在此之前,那些小规模的战争,都是小打小闹的话,到了此时,彼此间的相互战争,就相当于现今的“世界大战”。到了释迦牟尼成道(公元前530年左右)前后的几年里,十六国中,发展最快、最强大的,就是位于恒河南面的摩揭陀国;其次,是位于恒河西北的拘萨罗;还有东部的跋耆共和国。其中,拘萨罗就是释迦族所依附的那个强国。而原本正统的保拉法人的政权,成为一个小朝廷,就如同我们春秋末期的周王朝一样,堕落成为一个积贫积弱的小国,作为一种象征性的“标志”,勉强存活着,仰人鼻息、看人眼色,再也没有当年君临天下的霸气!当它的“剩余价值”被彻底榨干后,很快就在繁华旧梦中灰飞烟灭了!
楼主:一心禅堂主  时间:2021-04-09 05:18:06
在这个拚实力的年代,政治、经济、谋略,都成为综合实力的组成部分。王权思想的不断强化,使得刹地利们尝到了为所欲为的甜头!婆罗门的权威,一落千丈,变得无所用途!如果说,婆罗门的政教制度,曾为维护以往稳定的社会秩序,立下了汗马功劳的话,就如同“周礼”维系了周王朝几百年的统治一样。中央政权逐渐丧失能力,“礼崩乐坏”就是必然的结果!婆罗门所享有 “人间之神”的特权,也开始遭致实权派刹帝利的不满。
婆罗门作为以往政治与神权方面的权威,曾为自己编织过不可超越的神化地位。婆罗门的早期经典《百道梵书》中,曾有这样的叙述:世间有两种神,一种是在天上的众神,另一种就是有学问的婆罗门,他们被称为人间的神!当时,民间也流传着这样的谚语:世界受制于诸神,诸神受制于咒语,咒语受制于婆罗门,婆罗门也就是我们的神。(《世界各民族历史上的宗教》第310页 <苏>谢&#8226;亚&#8226;托卡列夫著)不难看出,生于“上帝”之口,能言善辩的婆罗门们,其实际地位,已经超出了那些不会讲话的众神(上帝)。因为,他们掌有役使诸神的特殊“技术”。“所谓祈祷,实为咒术,诸神必须照办无误。”诸神既然能够按照婆罗门的意志行事,可见,这些人间的“神”,已不是普普通通的神职人员,亦不是什么上帝的“仆人”,几乎成为统治宇宙的“神”中之“神”!实际上,此前婆罗门的地位,的确为他们赢来了丰厚的物质享受,和特殊的法律地位。他们可以在触犯法律时,得到“诸神”授予的“豁免权”。由于向婆罗门馈赠礼物的人,可以在今世或来世得到各种报答,所以,向世间施与“恩典”的同时,婆罗门们很快成为巨富!这是他们所祭祀的诸“神”们,永远都无法享受到的。所以,婆罗门作为人间之“神”的地位,很难被取代。

楼主:一心禅堂主  时间:2021-04-09 05:18:06
然而,此时摩揭陀国的统治者,完全可以被称作 “无赖”。因为,它是一个后起的,以军阀政治为主体的国家。没有任何道德和传统,可以对它进行约束!它在建国之初,就将婆罗门的“神”权一脚踢开,早早地一步跨入“准中央集权制”。这种国王垄断统治大权,明目张胆地,与以婆罗门为代表的梵天上帝,分庭抗礼的事情,除了“无赖”还有谁敢开这个头呢?在这里,因为婆罗门的地位已经一落千丈,反抗力量开始受到政府的支持。大量对婆罗门思想,持反对态度的沙门、学者,开始源源不断地汇集到这里。所以,这个国家的首都王舍城,很快成为反婆罗门的“沙门”运动中心。在这个中心里,各种思想流派,虽然五花八门,但他们的共同点,都是一致反对婆罗门的权威地位,并对其神教加以质疑!这里很快成为当时“异端”思想的策源地,成为当时思想异常活跃、开放的地区。释迦牟尼刚出家时也曾来到这里,与当时那些著名的哲学家、宗教家进行切磋与交流,甚至拜他们为师。这种思想界异常活跃的情况,反过来也刺激了周边国家刹地利们敏感的神经,他们纷纷仿效,逐渐加强垄断政治的能力。当然,也有特例:当时的强国之一跋耆共和国,却始终严守着自己古老的“民主”传统,及种种优雅的美德(据佛经的记载,笔者认为:这个国家是土著人建立的政权,还没有受到婆罗门教的影响。当然也没有进化到纯粹的君主制,很可能与迦毗罗卫国一样,保持者传统的“民主”政体。)。用“礼仪之邦”来形容它,可以说是恰如其分!因为他们相信,传统的礼仪制度,是国家稳定的基础。但它的柔弱加美德,并不会给任何强大的军队,造成一丝无论是战略,还是战术上的威慑力!
如果,我们将摩揭陀国,比附如狼似虎的秦王国,它后来在兼并战争中所使用的种种策略,与秦王国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据说,它同样采取了远交近攻的战略,利用了各国间的明争暗斗,一步步的扩大着自己的版图,直到最后,它的继承者孔雀王朝,建立了印度历史上最为幅员辽阔的大帝国,这与秦王朝是何等的相似?


楼主:一心禅堂主  时间:2021-04-09 05:18:06
近来天涯网经常上不去,所以很久没有更新,请各位鉴谅,今天似乎可以上了,请大家继续关注!呵呵!
楼主:一心禅堂主  时间:2021-04-09 05:18:06
贰、披枷戴锁的王子

他与众不同

回过头来,我们再来看看这位刚刚出生的王子。我们前面曾提到过,围绕他的出生,有很多“动地放光”、催人泪下的神话传说。其实,这些描述,不仅被用在释迦牟尼身上,在后来的高僧传记中,更是屡见不鲜。为高僧们创造神话的工作,从印度到西域,一直到中国、朝鲜、日本,两千多年来,一直延续着,这些暂且按下不谈。我们更希望能够深入释迦牟尼所处的时代,跟随他一同去经历他与众不同的“心路历程”!
王子出生后,净饭王就迫不及待地,将他的国师阿私陀请进宫来,为小王子预测未来。据记载,阿私陀是一位很有修证的苦行僧,之所以能够成为净饭王的国师,自然有他特殊的本领。按照印度的传统,国师一职,应该相当于首席大祭祀,也就是一国的宗教领袖。这一点我们不必深究,还是看一看这位苦行僧,见到王子后会说些什么吧?
据记载,苦行僧仔细端详了小王子后,先是微笑,而后悲伤地哭泣起来,这种似疯似癫,莫名其妙的行为,搞得大家满头雾水。最后他缓缓解释道:他之所以微笑,是因为王子如若在家,将成为伟大的“转轮圣王”,如若出家,将必定觉悟成佛!悲伤的原因是,他将不久于人世,无缘受到这位未来佛陀智慧的教导!(《99999》第20页 )

楼主:一心禅堂主  时间:2021-04-09 05:18:06
这种类似我们国家“看相算命”的风气,在当时的印度似乎很是风行!经中的记载,如果可信的话,净饭王可能是一位非常热衷此道的人。在王子出生前后,他曾多次不厌其烦地,请来各种“世外高人”,为王子做了好几次这样的事!据说,在古印度,有很多这样的苦行僧,由于长期在森林、雪山修习禅定,可能产生一些了知过去及未来的能力,这种能力被称作“宿命通(佛教所称六种“神通”之一-笔者注)”。这些苦行僧,也会经常被有权势的人请到家中,预测未来诸事,而且这种现象非常普遍。这则传说似乎与后来的结局不无二致,起码有一半的可能性被验证无误。但是传说与事实,究竟哪个在先?则无法考证。这件事从一个侧面表现出,古印度人的最高理想。也就是说,在他们的心目中,在家做“转轮圣王”和出家做佛陀,很可能都被认为是最高的成就!
这位未来的佛陀出生后第五天,被取名为悉达多,意思是愿一切成就,加上他的姓氏,全名称作乔达摩&#8226;悉达多。因为,他属于释迦族,所以在他成道后,被尊称为释迦牟尼,牟尼就是圣人,意思是释迦族的圣人。这不由得使我们想起了比他小14岁的孔子,在其后的两千多年里,也被中国人称作“孔圣人”。

楼主:一心禅堂主  时间:2021-04-09 05:18:06
作为一个婴儿,在出生后的第七天,就失去了亲生母亲,这无疑是一件不幸的事!然而,他的姨妈,母亲的胞妹(净饭王的另一位妃子),却很快地承担起抚养他的义务。这位养母给予他无微不至的关怀,一直把他抚养成人。释迦牟尼与这位养母之间,建立起了超越亲生母子的感情。在他成长的过程中,这位母亲的意愿,也是他最不愿违背的!
王子少年时,有一次,父亲听从释迦族长老们的建议,要求他去拜谒婆罗门神庙。因为当时,他对婆罗门教的思想有抵触,更对梵天上帝的意志不以为然,所以拒绝前去。但当母亲出面劝说后,他竟然“为了满足大家的愿望”,答应下来!从这件事情中,我们可以得知,既然有婆罗门神庙,就一定有定期的“祭祀”仪式。前面我们曾了解到,这种“祭祀”仪式,除了杀生献祭就是祈祷,此外没有其他内容。看来,他的家族虽然有自己传统的宗教(属于土著人的宗教),但很可能也按照当时的“国际潮流”,引进了婆罗门教。我们应该注意到,虽然,婆罗门教一直在不断地吸收土著宗教的部分内容,但这两种文化仍然是相互冲突的。出现在此时的沙门运动就是一个实例。从前面的叙述看,此时释迦宗族的长老们,包括净饭王,都已经开始信仰这种新引进的宗教了。但是,作为王子,却一直不肯屈尊前去,这显然引起部族长老们的不满。由此看来,他很可能承受着一种来自宗族内部巨大的精神压力。“长老们”可能相当于现今的“顾问委员会”成员。他们的建议,必然受到净饭王的重视。看来,此前的王子,很可能一直拒绝拜谒婆罗门神庙,在长老们看来,已经太不象话了!不得不采取一点行政手段,向国王施加一点压力!所以,我们有理由认为,这可能是释迦牟尼后来离开家,去投身土著文化为主流的“沙门运动”的原因之一。当然,经中围绕这一事件,又进行了大量神话般地描述:因为,释迦牟尼是“神中之神”、“高于一切神”,所以“太子(释迦牟尼)一进神庙,湿婆、室建陀、那罗延、俱毗罗、帝释天和梵天等等(以上,均为当时婆罗门教所信奉的诸神。),所有神像,都齐刷刷地从坐位上起身,匍匐在他的脚下&#8226;&#8226;&#8226;&#8226;&#8226;&#8226;。”(《999999》第33页 )这些记载,想让人们相信,婆罗门教的神祗们,已经放弃了自己至高无上的地位,将释迦牟尼尊为他们的“神”,这显然是一场印度式的“斗法”!这些记载,表明了后世佛陀的弟子们,急于将强大的婆罗门势力,彻底压下去的急躁心态!因为,他们显然忘记了佛教教义中,有关佛非“梵神”的宗旨,不仅把他称为“神”,而且毫不隐讳地将他称为最高“神”!

楼主:一心禅堂主  时间:2021-04-09 05:18:06
然而,就在佛陀灭度13个世纪后,印度婆罗门教的新生代中,出现了一位叫做商羯罗(公元788年-公元820年)的教士。这位仅仅住世32年的天才青年,以婆罗门教(印度教)学者的身份,在对大乘佛教进行了深入地研究后,正式将佛陀释迦牟尼,纳入到他的神学学说中,佛陀释迦牟尼从此之后,被称为婆罗门教大神毗湿奴的“化身”。在某种程度上,使得婆罗门教的哲学思想,越来越接近后期大乘佛教,发达的哲学系统!一时间,在已经走向没落的佛教团体中,大量教徒成批地改信婆罗门教。虽然佛教在印度彻底销声匿迹的直接原因,是阿拉伯人及其伊斯兰教的侵入。但其基础的动摇,完全是因为其教义,在后期产生了重大地变易,并被强大的婆罗门教吸收消化,而使其自身得到强化。从此后,人间的觉者释迦牟尼,成为婆罗门教中毗湿奴大神的化身,他的使命,也变成婆罗门神祗们拯救世界计划中的一部分。甚至被描绘成,为了改变人们对于“吠陀”思想的错误理解,作为毗湿奴化身之一的释迦牟尼,有意识地向世人宣说反对神教的错误思想,以阻止杀牲献祭行为!那么,这种错误的思想,在完成了“矫枉”的使命后,其“过正”部分,必然被再次修正!其生前极力反对的婆罗门神教思想,再一次被树立起来。其结果是不久后,佛教作为独立的宗教,被彻底消灭在印度本土!
楼主:一心禅堂主  时间:2021-04-09 05:18:06
接下来,我们继续通过王子成道后的一件事情,去了解他对母亲是如何地尊重。一次,这位母亲带着一群释迦族的女人,软磨硬泡地跪在外面要求出家。这件事竟使释迦牟尼感到非常为难!因为僧团拒绝女性加入,更何况,当时整个沙门运动中,也没有女人出家的先例。起先,他避而不见,让他的弟子出面相劝。最后,母亲的眼泪还是使他无法拒绝,破例收下了这些让他感到非常棘手的女人们,并专门建立了比丘尼僧团!释迦牟尼是讲平等的,既然收下王族的女人出家,就没有理由拒绝其他女人的出家请求!因此,后来加入比丘尼僧团的人数也开始越来越多。
悉达多,作为国王的长子,儿时的生活,一定是富足而温馨的。如果说他有什么与众不同的地方,可能就是这桩发生在他童年时的事了。当时各国的国王为了鼓励农业生产,都会定时举行农耕庆典仪式。因为,当时农业是立国之本,富国强兵的潜在希望,就是发展农业。用我们现在的话讲,农业是考核国家综合竞争力的重要指标。因此,农耕庆典作为一种仪式,在迦毗罗卫国几乎每年的春季,都要高规格正而八经地举行一次。在这个仪式上,国王率领王公贵族,与老百姓一起下地耕种,以表示对自古以来,不劳动者不得食真理的深切认同!这种少有的亲密接触,对老百姓的生产热情,无疑是一种有效地激励!庆典中还有一项仪式是必不可少的,就是通过各种祭祀活动,祝福未来有丰厚的收成。结尾还要以国王的名义犒赏全体参加耕种的百姓。

楼主:一心禅堂主  时间:2021-04-09 05:18:06
据巴利文三藏《中尼迦耶》第36《萨遮迦大经》记载,这一年的庆典仪式上,悉达多王子,第一次被带到现场。这也是他第一次以太子的身份,参加国家级的政治活动。但是,因为他还年幼,为了遮阳,宫女们奉命将他的床榻,安置在一棵菩提树下,并小心看护。但当庆典进入高潮时,贪玩的宫女们忍不住也跑去看热闹,树下就只剩下小王子一个人。庆典的热闹与树下的宁静,形成鲜明的对照。奇怪的是,这位年幼的王子,并不象其他同龄人那样喜欢热闹,相反,他更喜欢独处和沉思。他被这宁静、安祥的气氛所吸引,整理好自己的座位,盘腿坐定,收敛起散乱的意识,制心一处,进入深入思维的禅定境界。据他后来的回忆,当时,他轻而易举地证得一心不乱的“初禅”境界,获得第一禅悦。这是他此生第一次享受到禅悦。禅悦是禅定过程中,得到的一种特殊的精神感受,是指当禅定进入某种次第时,具有的一种“快感”!这是他今后证悟高深佛法道路的一个起点,对于一般的儿童来说,这可能是一件不可思议的事,这就是王子的特殊之处。!

楼主:一心禅堂主

字数:109538

帖子分类:闲闲书话

发表时间:2007-05-24 00:57:00

更新时间:2021-04-09 05:18:06

评论数:1203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下载地址:TXT下载

 

推荐帖子

热门帖子

随机帖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