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水读 >  天涯 >  煮酒论史 >  长篇原创明末军事连载《明殇》

长篇原创明末军事连载《明殇》

楼主:信陵小司徒  时间:2020-11-03 12:33:20
@千成葫芦 2018-08-28 16:56:10
下午愉快,问候朋友,点赞好文,继续支持!
-----------------------------
谢谢
楼主:信陵小司徒  时间:2020-11-03 12:33:20
跟各位请个假,今天暂时不更新了,抱歉
楼主:信陵小司徒  时间:2020-11-03 12:33:20
按理说,此刻最考验军队执掌者的素质,可是此刻的杨镐,竟然被这情况吓坏了(大惧),甚至连他都觉得日军打了过来,而后竟然率先逃跑了!
这可真是个天大的笑话,作为此次大明经略朝鲜的存在,在敌军援兵到来之际,不思破敌之策,竟然置全军于不顾,率先跑路!此等奇葩,当真少见!
就这样,日军各路援军开始追杀明军,此战,明军被杀三四千人,而据《日本战史 朝鲜役》记载,整个蔚山会战,明军伤亡近两万,遗弃尸体10386具,考虑到鬼子一直以来的德行,我们再来看看我朝记载,据《明史纪事本末》记载,此战明军“军士死者万余,游击卢继忠三千人歼焉”,又各营上报战报,战死者近两万(诸营上军籍,士卒死亡殆二万),这一次,确乎大败!
而杨镐对于这次战败,大明损失惨重,应当负有主要责任。
第四次,万里三十八年,杨镐任辽东巡抚,再次在镇安袭破蒙古炒花部,因此,杨镐四次参战经历,两胜两败,且有一大败。不可说其不知兵,但其临大战,却缺乏一名为统帅的定力与魄力。
而此次,杨镐来到辽东后,虽以往战绩多坑人,可还是下足了功夫,决心讨伐后金的。从万历四十六年四月起,杨镐严明军纪、征调四方士兵,大有一举荡平后金之势,辽左上下,为之一振,除此之外,杨镐广积军粮,调派兵马,修筑城池,随时准备抵御努尔哈赤的再次来犯,而他的一个防守重点,正是清河(今辽宁省本溪市东北)。
清河,四面环山,东有鸦鹘关(今辽宁省抚顺东南)作为屏障,是为建州女真部进入辽东的必经之地,此地更是南邻太子河,西有可设伏的白塔佃,地势极其有利于伏击。在杨镐看来,此地“以守则为绝地,以战则为奇地”,因此,杨镐主张在这里积极防御。
原来这里仅有明军数百,杨镐考虑到此地的重要性,立即调派参将邹储贤统率辽军3000余人进驻防守,为防备万一,杨镐再次调派游击张旆率领蓟镇援辽军2000余人进驻防守,至此,清河守军达到6400余人,而杨镐还是不放心,更是调派了一些火器,加固清河防务!
并且,杨镐对邹储贤说道:
“如果女真人到来,在道路之上设置火器,在两山之侧埋伏奇兵,等到敌人自乱阵脚后,一鼓作气,歼灭敌人,千万不要闭城死守,自己束缚住自己的手脚!”
可以说,这再一次体现了杨镐此时积极防御的战略构想,接下来,就看邹储贤怎么去打了。
七月,努尔哈赤一举突破鸦鹘关,进围清河城。二十日,努尔哈赤逐渐肃清清河外围明军,率军正式向清河进发,而守将邹储贤,也是已经侦查得知了这一情况。可是此刻的邹储贤,却并没有在城外布置伏兵,就这样,二十一日,努尔哈赤兵临城下,邹储贤已经来不及在城外布置伏兵了。当即下令,紧闭城门坚守!甚至有几百名在外砍柴的士兵都没有被放回城内,在此之前,游击张旆、守堡张云程都想要按照杨镐的指示,出城交战,这就凸显,大明将官,绝不是贪生怕死之徒,他们是敢于以军人的尊严,同强敌交战的!可是邹储贤都拒绝了他们,选择固守!
那么,邹储贤为什么如此打算呢?原因很简单,那就是杨镐的计策固然不错,可是,邹储贤此刻手下兵力只有六千四百多人,一旦执行杨镐的策略,邹储贤所部兵力就会更加分散,后金军从抚顺以来,对大明的历次交战无不占据着兵力的优势,从而将明军各个击破,而此刻,明军势弱,分兵指挥愈弱,更加容易被努尔哈赤各个击破、消灭!更何况,火器固然会占据优势,可努尔哈赤的军队人数至少两万余人,凭借着六千四百多人想要伏击至少两万后金精骑,就算是占据地利的优势,恐怕也不能占得上风,很有可能全军覆没。张承荫所部万人战殁沙场之事,对于邹储贤,有着一定的触动,因此,邹储贤拒绝执行杨镐的安排,而是选择了闭城固守待援!
二十一日,后金军立即将清河城团团围困起来,在做好一切准备后,努尔哈赤下令,在二十二日清晨,对清河城展开了猛烈的进攻!明军将士据城而守,火器齐发,后金军一下子被大明炮火覆盖,除此之外,巨大的石头、圆木从城墙之上倾泻而下,使得攻城的后金军大大受挫,伤亡惨重!
努尔哈赤见状大怒,想他努尔哈赤起兵以来,几乎是战无不胜,前番抚顺围城,城外歼灭张承荫万余人,都使得他极度轻视明军的战斗力,可是这一次,明军的顽强坚守以及火器的优势使得努尔哈赤大怒!可是,不好意思,面对大明的火器,后金军还真就没有办法。
就这样,后金军连续发起了八次冲锋,都是被守军英勇击退,死伤甚重!整个八旗军的尸体遍布于城墙之下,而此时,明军的伤亡,可谓是微乎其微,因为,此刻的后金军,几乎无法接触到明军,也就谈不上明军有太大的伤亡。此刻的大明守军,群情振奋,辽军及蓟镇兵都是大明军方战力较强的部队,这一次,六千四百多大明将士在此和努尔哈赤进行死磕!
时间一点点的推进着,面对着后金军的连番冲击,清河城,还是出现了问题!那就是城墙虽经近四个月的重修加固,可是,清河城并不太大,城墙材质并非坚城,而后金军只要一有机会,便是开始挖墙!
因为,他们是在没有办法登上城墙,就只能如此做。而努尔哈赤,也是发现了清河城的这一弱点,于是他派遣后金军队举着大木板,也就是所说的板车,斜靠在城墙之上,掩护着后金军。
楼主:信陵小司徒  时间:2020-11-03 12:33:20
谢谢大家
楼主:信陵小司徒  时间:2020-11-03 12:33:20
特此申明!!!有一个叫“龙凤纪年”的网友,大肆抄袭在下《明殇》,希望各位注意警惕!!!
楼主:信陵小司徒  时间:2020-11-03 12:33:20
跟各位朋友请个两天假,出差无法及时更新,朋友们见谅,哈哈
楼主:信陵小司徒  时间:2020-11-03 12:33:20
谢谢各位的支持,稍后就更新
楼主:信陵小司徒  时间:2020-11-03 12:33:20
我不更新,某人也不更新,真是有趣
楼主:信陵小司徒  时间:2020-11-03 12:33:20
那么,在板车之下的后金军在干什么呢?还是刨墙,因为经过连番的攻打,努尔哈赤发现清河城墙东北角一带,相对来说材质较差,因此后金军猛攻这里,或者说猛挖这里,恰巧,此处还是火力网的死角,明军的炮火根本无法覆盖到这里,所以,对于此处后金军的杀伤甚小,此刻的邹储贤也是异常焦急,因为,城墙即将被刨出一个洞!
就这样,经过后金军的不懈刨墙,终于,东北角城墙发生坍塌,而后金军也就趁此踩着同伙的尸体,登上了城墙!
话虽如此,可是明军将官却异常镇静,事已至此,唯有死战!明军所有将士在后金军的绝对兵力优势下,逐步后退,从城墙转至巷战,清河城内500余户居民也是奋起反抗,军民拼死血战!
战斗一直进行着,明军逐渐的落入下风,所有的将士、百姓依次倒在了后金的铁蹄之下,而邹储贤此刻也是知道了,清河,守不住了。可是,身为大明参将,他要以自己的方式,体现大明军人的尊严!
很快,邹储贤烧毁了清河官署,而他的妻儿也是自焚而死,至此,邹储贤已经了无牵挂,随后,他亲自冲入了战阵,与后金军血战!邹储贤率领自己的亲兵家丁,逐渐的转战至城南一带,可最终,还是淹没在战争里,大明中军千总把总二十人也战死沙场,至此,后金军全面的占据了清河城,大明清河之战,战败。
当城破执事,来援救的诸军大多在数百里之外,只有沈阳游击贺世贤率军疾驰,可是他还是晚了一步,但贺世贤攻破后金军一道营寨,斩首一百五十四人,率军而还。
此役,明金双方投入兵力需要明确一番。据《中国军事通史 明清卷》记载,此役清河城内大明守军6400余人。据《中国历代战争年表下》记载,此役大明守军为“万余人”,而《中国军事史 兵略下》记载此役大明守军为“八千余人”,《中国古代战争辞典》里则称明守军一万一千人,而后又称清河城内明守军6400余人与500余户居民被杀,全算在内死亡以万计。
因此,大明守军在清河一带各堡垒额守军总数当为一万一千人左右,而直接防守清河城的当为6400余人,此役,大明参将邹储贤、游击张旆、守堡张云程等人先后战死殉国,军士6400余人全部战死,无一投降!500余户反抗百姓几乎被屠杀殆尽,清河一带堡垒也是逐一丢失。
而此战,后金军人数虽无明文记载,但是其在前期工程阶段,便是有着伤亡数千人的记载,到后期又能全歼6400余守军,结合抚顺之战时努尔哈吃的派兵数,此战后金军至少两万人。而其损失,也是异常惨重,巷战的损失无法统计,但前后加在一起,损失数千人之多,还是极为可信的。因此,大明与后金的交战,绝不是一些史料甚至是学者所说的,斩获不多,任人宰割。
清河的失陷,一方面由于守军兵力稀少,而另一方面,邹储贤的固守待援虽然正确,可是他忽略了一点,那就是自己所依靠的清河城,却并非辽阳、沈阳那样的坚城,抵挡不住后金军刨地似的进攻,故而失守,但此战,邹储贤以下军民万余人拼死血战,无一人投降,彰显了大明的气节!
在这之后,努尔哈赤为了让清河抚顺一带明军无法容身,不仅拆毁了这一带的城堡,还将各个堡垒内的存粮、器械全部一扫而空。至于田地里尚为长成的青苗,努尔哈赤为了不留给当地的明军、百姓,开始大肆纵马放牧,毁坏这些粮苗,因此,在努尔哈赤的蓄意破坏下,清河一带五六十里地范围内,残破殆尽,荒无人烟!而这,无疑更加的刺激了女真人的掠夺欲望。
楼主:信陵小司徒  时间:2020-11-03 12:33:20
就这样,同年八月,在连连得胜,至少歼灭明军两万余人的情况下,努尔哈赤愈发的轻视大明,行动也就更加的肆无忌惮起来。当时,抚顺清河一带,努尔哈赤虽未正式实施占领,可是此地已经处于后金军的势力范围内,因此,在后金粮食短缺的情况下,努尔哈赤命令部下纳邻、音德二人出境二十里,率军四百人前往浑河嘉木湖(今浑河与苏子河交汇处东北)收割当地的粮食。这一举动可谓狂妄至极,区区四百人,便是敢前往大明之地收割庄稼,而除此之外,努尔哈赤还令二人,白天收割,夜晚休息。俨然就是把这里当真成了自己的属地,而努尔哈赤虽然警告纳邻、音德二人警惕明军的袭击,可是这二人压根就没有将明军放在眼里,肆无忌惮的收割粮食!
可是这一切,还是被信任辽东总兵官李如柏派人侦查得知了。自从到任辽东总兵后,李如柏也是有心,改变着一直以来的自己。
李如柏,字子贞,大名鼎鼎的李成梁的第二子,李氏一门多虎将,李成梁共有九子,年少时多有勇武,受人称赞。长子李如松,更是亲自指挥过“万里三大征”的两大战役,尤其是壬辰援朝,血战平壤,杀的日军闻风丧胆,扬名大明、朝鲜、日本三国。因此被《明史》评价为“将门有将,得无愧乎?”而李氏一门因战功赫赫,在万历年间,被时人评价为“东李西麻”,所谓的西麻,指的是右卫麻家多将才,代表人物便是同样在抗倭援朝战争做出重大贡献的被称为“一时良将”的麻贵。因李家在铁岭卫,处于大明之东,所以当时被称为“东李西麻”。
而李如柏,就是出生在这样的家庭,其父兄为大将之才,李如柏,从小也是耳濡目染,颇具将才。可还有一个问题,那就是李如柏当时的风评并不太好。这又是怎么一回事儿呢?
李如柏少具勇武,万里年间,多次随其父李成梁出塞作战,立有功劳,三十岁左右便是成为了大明重镇蓟镇副总兵。万里十六年(公元1588年),时任御史的任养心上书说道:
“李氏兵权太盛。姻亲厮养分操兵柄,环神京数千里,纵横蟠据,不可动摇。如柏贪淫,跋扈尤甚。不早为计,恐生他变。”
这里面任养心提到了一个现状,那就是当时李氏一门门生故将遍布京城内外,势力及其庞大。这对于皇帝,是一个威胁,所以,万历有必要对李家敲打一番,恰巧李如柏被认为贪淫,成为了开刀对象,于是万历罢免了李如柏蓟镇副总兵之职。
可也正是在同年,其兄李如松出任九边重镇之一的宣府总兵一职,就算遭到弹劾,明神宗也只是将李如松调任为山西总兵,宠信有加。所以,由此可以看出来,这一次对李如柏,只是万历对于李家的一次敲打,因为他已经达到了自己的目的:
“成梁上书乞罢,并请尽罢子弟官,帝慰留不许。”
所以,这里任养心所说的李如柏贪淫,虽确有其事,但也只是个借口而已。因为,若说交横跋扈,影响之大,其兄李如松远胜于李如柏,所以,任养心的评价,可不可全信。
这也就说明一个问题,那就是李如柏为什么在当时人的评价里,并没有好评的原因。一,众人忌李家功劳,故意诋毁。二,李家兄弟的确交横跋扈,从而与同僚关系紧张,遭人非议。
但是,由于万历皇帝对李家十分的重视,因此李如柏再次成为了明军的中高级将领,宣府参将。但是没过多久,李如柏便是称病,再次回家了。这并不是说李如柏真的会有病,更多的,还是李家的一种韬晦之策。
壬辰援朝战争起,李如柏表现的机会也是来临了。彼时,其兄李如松为东征提督,李如柏为都督佥事,先率军队赴援朝鲜。在平壤之战里,李如柏头盔中弹,可仍旧血战阵前,指挥攻城,展现了其勇武之色。而在大明攻下平壤之后,李如柏更是单独率军迅速出击开城,并一举拿下开城,斩首日军一百六十余人。而后更是在碧蹄馆之战里,拼死力战,救助其兄李如松,可以说,李如柏在朝鲜战场的表现还是可圈可点的。
就这样,当第一次援朝战争顺利结束后,李如柏的春天也到来了。不久,他便正式成为了明军的高级将领,一方的军分区司令,贵州总兵官。而后又是转任为九边重镇之一宁夏总兵官。在宁夏,李如柏与蒙古著力兔在平虏、横城一带交手,并且李如柏较为主动寻战,最后大破著力兔,斩首二百七十余人。至此,李如柏再次因功,晋升为右都督。
可也就在李如柏一路春天之际,他却再次因病回家了,那么这一次,是为什么呢?因为万里二十六年,其兄李如松在与土蛮交战时,被数万土蛮包围,力战而死。当时的李家,其父李成梁已年近八十岁,虽余威犹在,可却已不复当年。支撑李家的重任,自然落到李如松的身上,可彼时李如松战死,使得李家一下子失去了一个支柱,李如柏自然要担负起支撑李家的责任,可是,他并不如自己的兄长,无法护佑李家。当时,李家的局面并不好过,李成梁三子李如桢,并不知兵,为人跋扈,仗势欺人,无甚才能。四子李如樟,骁勇善战,在万历三大征第一战平定哮拜之乱时,擒获哮拜次子,立下大功,后更因功晋升为延绥总兵官。五子李如梅,颇通兵略,异常骁勇,被评价为李成梁诸子里,将略仅次于李如松的存在,在第一次援朝战争碧蹄馆之战时,更是射杀日军勇将猛小野成幸,可他也是在万里二十五年被弹劾罢官。
所以,此时,李家的主要人物,若还是身居要职,势必遭受更多的攻击,因此,李如柏只得隐退回家。
李如柏闲居在家,一晃,便是二十余年。李家诸子,除却李如松五十岁战死外,其余均算长寿,那么,这二十余年,李家诸子在二哥李如柏的带领下,都做了些什么呢?《明史》记载为:
“如柏暨诸弟放情酒色,亦无复少年英锐”
为何如此呢?因为李成梁、李如松原来的部曲,早已经不复存在了。李家的影响力,也是逐渐的下降了。所以,李氏一门成为了现在的状况。
当张承荫战死后,辽东局势崩坏,大明有生力量屡屡丧失,这使得万历十分的震怒,商讨辽东总兵官信任人选。而此时,李如柏作为李氏一门的三号人物,从人们的记忆深处被翻了出来,大家认为他熟知辽事,更是曾被玉石梅国祯评价为有将才,现如今,辽东的局势,也只有李如柏可以堪当了。
而英国公张惟贤等文武大臣更是合力上疏推荐李如柏,当时,杨镐还欲推荐自己的老搭档,李如柏的五弟李如梅,只不过,被众大臣交相否定了,就这样,李如柏再次成为了总兵官,来到了辽东。刚到辽东,闲居二十余年,已经六十三岁的李如柏便是露了一手,那就是他轻松的击败了入犯的蒙古炒花部,雄风不减当年。而李如柏也是知道,努尔哈赤才是辽东最大的威胁,因此,他也一直在注视着努尔哈赤的一举一动。
此次,当他得知努尔哈赤派兵四百人前来肆无忌惮的收割粮食时,便是决心要歼灭这股来犯之敌!
因此,九月四日夜,李如柏派军夜袭敌营,后金军大乱,四散奔逃,被明军阵斩七十余人,余部溃散。可以说,这一次,是大明取得了胜利。可也正是在同一天,努尔哈赤再派5000人马,再次出现在了抚顺关一带,开始了新一轮的大规模劫掠,李如柏得知后,立刻调派军队,前往截击努尔哈赤。很快,明军兵分两路,由李如柏亲自率军,游击尤世攻、王平等协助,从左右两面悄悄地运动到后金军周围,而后发起了突然袭击!
楼主:信陵小司徒  时间:2020-11-03 12:33:20
此次,当他得知努尔哈赤派兵四百人前来肆无忌惮的收割粮食时,便是决心要歼灭这股来犯之敌!
因此,九月四日夜,李如柏派军夜袭敌营,后金军大乱,四散奔逃,被明军阵斩七十余人,余部溃散。可以说,这一次,是大明取得了胜利。可也正是在同一天,努尔哈赤再派5000人马,再次出现在了抚顺关一带,开始了新一轮的大规模劫掠,李如柏得知后,立刻调派军队,前往截击努尔哈赤。很快,明军兵分两路,由李如柏亲自率军,游击尤世攻、王平等协助,从左右两面悄悄地运动到后金军周围,而后发起了突然袭击!
尤世功,历任沈阳游击将军,起初隶属于张承荫麾下,抚顺一战,大明军官战死五十余人,将士死亡万数,尤世功身负重伤,战败而回。在朝廷要论罪夺职之时,经杨镐上书保举,才得以免罪,隶属于总兵官李如柏。因此,这一次,尤世功再次回到了抚顺,他一定要报仇!战争猛然爆发,后金军面对着奋勇冲杀的明军,一下子陷入了慌乱状态,被明军冲击四散,逐渐溃逃!是役,明军斩杀后金76人,得战马87匹,盔甲器械不计其数。
可能看到这里,会有个问题,那就是明军的战役获得,似乎有一些问题,那就是进击五千后金军的李如柏,率军当不在少数。双方交战开始,后金即陷入慌乱状态,可是这种状态下,万人的搏杀,明军却仅仅击杀76人,这又是为何?难道是明军的战斗力真的如此低下?更何况,盔甲器械得到了很多,这一点,也存在问题。因为后金军本就是来抢劫的,他会有多少军械辎重?
这条记录来自于明神宗实录,可信度极高,但是后金军却绝对不仅仅是阵亡76人这么简单。原因有以下几点,其一,明军斩杀首级,是为了报功,所以,由于战场形势多变,最后明朝官方所统计的,是斩杀的人头的数量,并不是实际上的战场敌人尸体的数量,二者之间,是有着一定的差别的。
其二,原本就是来抢劫的后金军的大批器械既然被缴获,也能更好地证明两点,那就是后金军出现了溃逃现象才会来不及带走器械,另外就是后金军阵亡较多,从而遗失了大量的军械。
就这样,李如柏到辽东后,两度与后金军交手,取得了小胜,而他的表现,也就到此为止了。
九月二十六日,努尔哈赤再次入侵抚顺北部的会安堡一带,俘虏了大明军民千余人,当走到抚顺东部的时候,努尔哈赤为了报嘉木湖、抚顺关被李如柏击败之仇,一次性残杀了三百余人!这也证明了,后金军在前番交战里,的确吃了亏。而努尔哈赤不知道的是,经过五个月的准备,大明已经决定大规模的亮剑了!








楼主:信陵小司徒  时间:2020-11-03 12:33:20
明殇》
(三)喋血萨尔浒


大明在抚顺、清河连败,丧师两万余人,人口等被夺数十万口,抚顺、清河百里范围内荒无人烟的情况下,明神宗朱翊钧也是明白了,新兴的女真人与之前的蒙古部族单纯的劫掠不同,因为女真人的贪欲不单单是人口钱财,甚至,还有土地!
可以说,辽左局势崩坏,使得多年身居幕后的朱翊钧,真正的感受到了威胁,开始重视起来(辽左覆军陨将,建州势焰嚣张,边事十分危急)。那么,经历了“万历三大征”且对于军事有一定造诣的明神宗朱翊钧,到底决定怎么做呢?
那就是起善战之军,一举荡平建州女真,“以振国威”!也就是说,明廷决定,调集大军,一劳永逸,彻底解决建州女真部。因此,距离“万历三大征”近二十年后,大明再次开始了一次重大的军事作战行动。
那么,既然是打仗,尤其是打打仗,自然需要兵马、钱粮、武器装备等一应不可或缺的要素。因此,当辽东女真人逐渐横行的时候,大明也是开始了战争动员。首先的准备,便是调集大军猛将。万历四十六年闰四月,在杨镐经略辽东、李如柏任职辽东总兵后,大明军方的人事调动以及军队调动并没有停止。
很快,福建、浙江、四川、山东、山西、陕西、甘肃、南京的驻军以及土司兵等便是接到朝廷的调令,选派精锐,从速赶往辽东!
以上所提调兵之地的士兵,战斗力都相当强悍,据《明实录》可知,当时明军全国额定兵员为116万人,其中,九边重镇占据86万人,内地30万人,而九边86万人里有精锐九万,而全国精锐兵力12万人,也就是说,内地诸军有三万精锐,其实,这里有个问题要注意,那就是明末军队空额现象极其严重,例如努尔哈赤进攻抚顺前期,辽东名义上总兵力有九万人,分别驻扎在120处城堡。而据杨镐调查上报,实际兵额,连六万人都不到。这个数字还是比较可靠的。凭借辽东之重要,军队空额现象尚且如此严重,更何况是其他地区?
所以,大明彼时,虽名义上军队数额有116万,但实际数字,可能是要低上许多的,而此次大明想要抽调的各地军队,当属于各地驻军能征善战的存在,如福建、浙江的军队,当有俞大猷、戚继光旧部传承下来的抗倭军,这些军队的前辈曾在二十年前再次入朝参加对日作战,虽然人数不多,但是明军的精锐力量。又如四川的军队以及土司兵,多次镇压当地叛乱,还有着参加过平定播州杨应龙叛乱的部队,战斗力也是较为强悍。山西、山西靠近蒙古诸部,所在驻军常年厮杀,战斗力有着一定的保证,因此,大明朝廷才会下诏调集这些军队。
可是,在调兵之时,却出现了严重的问题,那就是兵员不足、行动迟缓、士气低迷、军纪混乱等情况。
大明闰四月开始调兵遣将,可是直到九月份,所到驻军包括新招募的士兵在内,一共才七万人。而这些被调到辽东的士兵,却有着伏地哭嚎,不愿意出关打仗的存在,原本调集的是各地精锐,可是而今的精锐就是这副模样,对此,杨镐也是相当的忧心。
那么这里便涉及到一个争论不断的问题,这就是大明此次调动多少军队。对于此次大明出兵人数,由于《明史》里并没有明确的说法,所以历来有着不同的说法,有十万说、十二万说、二十七万说、四十七万说等等,对于这个问题,有必要明确一下。
楼主:信陵小司徒  时间:2020-11-03 12:33:20
自己顶
楼主:信陵小司徒  时间:2020-11-03 12:33:20
先来看一下,明军四十七万说以及二十七万说的来源,这份依据来自于后金《满文老档》,其中有一段是这样记载的:
“我明领兵大臣及议政诸贝勒均已到齐,我大兵四十七万,将於三月十五日月明时兵分八路进发”
这条记载是说,杨镐给后金努尔哈赤写信宣称自己有大军四十七万。这也是四十七万人的由来。但是后金也是知道,这只不过是杨镐的宣称,实际上明军不会有这么多士兵。因此,在《满文老档》里的另一条记载为:
“明帝步骑兵共二十七万,分四路出击,其一路兵撤回,其三路兵皆被歼灭。”
也就是说,后金记载的是,大明号称四十七万人,实际上夸大了二十万人,只有二十七万人。
而紧接着,《清实录 太祖实录》里有着这样的记载:
“杨镐以二十万兵号四十七万”
也就是说,在努尔哈赤实录里,清朝官方将明军数量记载为二十万人,号称四十七万人。并且还将明军各路军队人数记载的清清楚楚,例如杜松部六万人,李如柏部六万人、马林部四万人、刘铤部四万人,作为大明的敌人,都认知到明军四十七万只是虚张声势,因此四十七万说是站不住脚的。
那么,《满文老档》以及《清实录 太祖实录》的记载是否可信呢?有人可能会说,《明史》里不是也有着杜松领兵六万、刘铤领兵四万的记载吗?这不是与清朝史料是暗合的吗?可是还必须要考虑一个问题,那就是《明史》也是清朝修撰的,虽然史学家的操守是值得尊敬,史学是值得敬畏的,但是《明史》里随处可见的贬明扬清是显而易见的,明军越腐朽、明军人数越多、那么后金击败了他们,不恰恰是突显了后金崛起的天命眷顾吗?所以,我们还有必要看一下明朝方面的记述:
首先是辽东本地兵额,虽然万历四十五年时额定九万人,又据《明实录 神宗实录》记载,至万历四十六年七月左右,新招募兵丁加在一起总计十一万人,但是据杨镐统计,实际人数不到六万人,又加之抚顺、清河战损,剩余三万余人。所以杨镐才会认为,此刻辽东本地明军除去新兵,能够作战的仅有两万余人,况且需要镇守各地,简直是入不敷出。
其次是王在晋《三朝辽事实录》记载说:
“主客出塞官军八万八千五百五十余员名”
也就是说在王在晋看来,明军一共88550余人,这个数字可以说已经精确到了相当的程度。那么,是否可信呢?所谓《三朝辽事实录》,是王在晋私人撰述的记载大明辽东事宜的书,也就是被称为野史的存在。但是,《三朝辽事实录》的可信度还是相当高的。因为作者王在晋不仅在兵部担任侍郎,还曾经略辽东并担任兵部尚书,可以说,他对于明军官方统计应该是有着相当的知情权,并且能够接触到最为权威的数字。
所以,也正是由于这个原因,《三朝辽事实录》里所记载的88550余人这个数字被广泛的采用,例如《中国军事通史 明代军事史》便是采用了这个数字。
而在《明实录 神宗实录》卷五百七十四所记载,万历四十六年九月,兵部内部资料称:
彼时辽东“调募主客二兵仅止七万”,因此,兵部打算再次调遣“宣大三千、山西二千、延绥三千、宁固二千、真定二千五百”,如果将此处一万两千五百人这个数字与之前所说的七万人加在一起,再加上十月调至辽东的四千浙兵,那么,大明辽东军队数量便是达到了八万六千五百人,这与王在晋所说的八万八千五百五十余人相差不多,可以作为王在晋所言的一个佐证。
另外,有的人是认为,杨镐上奏的这份提到辽军仅有不到六万余人的奏疏,是有意掩盖日后明军失败,是为了脱罪,可是需要注意的是,这份奏疏是杨镐经过四个月的调查,于万历四十六年七月上奏的,彼时萨尔浒之战尚未发生,因此,杨镐的说法,还是可信的。
另外,萨尔浒之战后,杨镐上书成道,明军“主客出口者仅七万余人”,将明军实际参战人数,又削减了一万余人,这虽然存在着杨镐推脱罪责的想法,但是这样的数字与八万八千余人的差距,还是不大的。
再者,计六奇的《明季北略》写记载此次明军:
“师号十二万,不满十万人。”
宋樊澄在《东征记略》里记载为:
“号十二万,不满十万人”
《明史纪事本末补遗》记载“四路兵计十万”
谈迁的《国榷》记载说此战大明“丧师九万”,这几项综合起来,明军调派人数,便是可以确定了,那就是应该在八万余人左右,上下波动不会太大。
除此之外,大明要求朝鲜以及叶赫部出兵,朝鲜原本应该出兵三万人,但是因为努尔哈赤使者的游说威胁,朝鲜最终只出兵一万三千人,叶赫部数目不详,但是,叶赫部并未出兵直接参战,因此可以忽略不计。
所以,综合以上,明军出兵人数王在晋的记载应该是真实的,加上朝鲜部军队,明军实际出关人数为101550余人,当为较确切的一个数字。
因此,《中国古代战争辞典》取明军“8.8万余人”,加上朝鲜叶赫一部共计“约11万人”,而《中国历代军事战略下册》记载明军算上朝鲜叶赫部总兵力为“约十万人”,《中国古代战争通览下卷》认为,明军总数为“8.85万余人”,加上朝鲜叶赫部共计“约11.36万余人”《中国历代战争年表下卷》认为明军总兵力为“八万八千余人”,加上朝鲜、叶赫一部共计“约十一万”,可以说,以上所取明军总数相差不多,较为可信接近事实。
因此,本文取《中国军事通史 明代军事史》所记载的数字,明军88550余人,加朝鲜所部一万三千余人,共计101550人,出征后金!
楼主:信陵小司徒  时间:2020-11-03 12:33:20
加油
楼主:信陵小司徒  时间:2020-11-03 12:33:20
顶一下
楼主:信陵小司徒  时间:2020-11-03 12:33:20
支持佳作
楼主:信陵小司徒  时间:2020-11-03 12:33:20
加油早上好
楼主:信陵小司徒  时间:2020-11-03 12:33:20
支持
楼主:信陵小司徒  时间:2020-11-03 12:33:20
调兵之后,便是遣将了。此次大明调动了一大批能征善战的总兵、副将、参将等,具体有以下诸位,杜松、刘铤、柴国柱、祁炳忠、王国栋等。
杜松,字来清,陕西榆林人,在当时的大明边将里,声名赫赫,更是被其敌人称之为“杜黑子”、“杜太师”,因其与敌人交战时,常常撸起袖子,露出自己黝黑的双臂,而后便是挥刀横冲乱砍,因此被人称之为杜黑子。杜松因功历任宁夏守备、延绥参将、延绥总兵官,与蒙古各部落大小百馀战,战无不胜,因此被蒙古诸部落称之为“杜太师”,因此,万历三十六年,接任李成梁,担任辽东总兵。
所以,杜松的确是一员勇武赫赫的猛将。但是其人,缺点却也是异常的明显,他不似李如松、李如柏那样跋扈骄狂,却也是脾气暴躁,性情古怪,缺少作为大将者的智谋与风度。
在他接替李成梁镇守辽东的时候,因与敌交战失败,竟然一气之下烧毁自己部队的粮草,更是想要削发出家,其为人躁而勇、刚而贪、狠而不知权变、厉而不善智谋,可谓勇将,不可谓良将。此次,因辽左局势崩坏,明廷特设山海关总兵,以杜松担任,谋攻后金。
刘铤,广东总兵官刘显之子,因善使一口一百二十斤的镔铁大刀,每逢敌人,轮转如飞,冲入敌阵,因此,被人称之为“刘大刀”。如果说,杜松是声名赫赫,足以震慑大明周围各部族,而刘铤的名声,比诸杜松,只强不弱。《明史》里称之为:
“綎于诸将中最骁勇。平缅寇,平罗雄,平朝鲜倭,平播酋,平倮,大小数百战,威名震海内。”
刘铤不然骁勇,而且用兵也善于计谋,例如在第二次援朝战争中,刘铤与日军小西行长部对峙,刘铤此时产生了一个当年李如松也曾有过的想法,那就是捉住小西行长!于是,刘铤派人联系小西行长,约定跟他见面。使者三次往返,刘铤每次都单人匹马在半道等待小西行长,这样一向谨慎号称智将的小西行长也相信了刘铤的诚意。于是双方约定了见面日期,要不是因为刘铤部下泄露了日期,小西行长大惊逃跑,那一次,刘铤便是成功了。
又如,平定播州之乱时,刘铤再次巧妙设伏,大败敌军,颇有斩获。所以,刘铤平定缅甸、对抗日军、平定内乱大小数百战,大多获胜,不是没有原因的。除此之外,柳毅他能够因长期镇守四川,还根据川军的特点训练了一个新的兵种、那就是车兵。
所谓的车兵,是由火枪兵、步兵、骑兵混合组成作战的一种新型作战方式。指的是在与敌交战时,骑兵先行冲出,而后步兵迅速将大车围成圆形阵势,阻挡敌军的同时,掩护火枪兵射击与在内的步兵,而当火枪兵给予敌人大量杀伤后,骑兵在迅速冲出,攻击敌军,而后步兵收尾。此法在随刘铤作战时,颇有成效,大约两万人,是为当时劲旅。
但是,刘铤此人,与杜松一样,缺点十分的明显。如果说杜松无谋斗勇、贪婪火爆,那么刘铤此人,贪婪财货而治军不严,挟功自重又目中无人,万历十一年,刘铤初入行伍之时,恰逢云南动乱,动乱平定后,刘铤收受钱财颇多,并且纵容部将奸淫掳掠,他的部队多次毁坏民居,为祸百姓,致使当地投降部族降而复叛,百姓大多苦不堪言。
刘铤还曾为了破格提拔,贿赂时任御史的宋兴祖,怎料宋兴祖将此事上报,刘铤因此被革除平定云南后所加封的官职,其为人贪婪而治军不严如此。
而在讨平播州之乱时,刘铤因为功勋较大,多次找借口而不肯前往,而且还敢胁迫朝廷,当听说朝廷的言官弹劾自己,他竟然上书请求辞职,再次威胁朝廷。其挟功自重可见一斑。
这一次,明廷,便是将有“晚明第一勇将”之称的刘铤调至辽东,征伐后金,刘铤刚一到辽东,便是摆起了架子,在他看来,自己熟悉川军,这些刚调来士兵不合乎自己的指挥方式,请求杨镐将自己所熟悉的川军两万人调来。可是杨镐却将此数削减至八千多人,及至最后,这八千人也是没有调来。除却粮饷问题、路途遥远以外,这也是制衡刘铤的一种做法。
而刘铤在奉诏前往辽东的时候,也是故技重施,极尽拖延,朝廷闰四月发布调令,可是到了六月,刘铤、杜松仍旧没有出关,因此受到了朝廷的催调令,在这之后,又过了三个月,九月,桀骜如杜松都已经出关了,可是刘铤依旧没有动身!更是可见此人挟功自重之意。
柴国柱,字擎霄,号峨峰,西宁卫清水堡(今大通县景阳乡)人,知名于万历朝,史称其“骁勇善射”,勇冠三军,历任凉州副总兵、陕西总兵官、甘肃总兵官、辽东总兵官、集镇总兵官等,多有斩获,为一时称道。
祁秉忠,为蒙古人后裔,第十一代东祁土司,历任西宁镇海营游击、甘肃参将、凉州副总兵、甘肃总兵官等,护境保民多有功劳,与敌交战,多有斩获,被边民誉为“勇公”,更是被熊廷弼称之为“西陲健将”,袁应泰称赞他“智勇兼资,威名夙著,且多蓄健卒”,因此,祁秉忠所部较为善战,其人堪称一时忠勇之将。
而在调兵遣将之后,便是做出后勤等相应准备了。这头等重要的便是粮饷,有吃的才会有战斗力,有工资才肯去卖命,拿辽东地区来说,至万历四十六年,万历四十五年下半年的军饷还没有发放,而明军部队里吃空饷现象十分的严重,士兵领不到饷银,饿着肚子又怎么打仗?谁还会去卖命?所以,大明政府研究决定,增派饷银三百万,请求皇帝发内孥来充当军饷,可是皇帝并不同意动用自己的小金库,于是三百万削减为两百万,皇帝还是不允许,无奈之下,从政府大工、马价各借五十万两,而其余的,则由户部摊派到百姓头上,称之为“辽饷”,并且在广宁设置专门的掌管饷银的辽东饷司。
除此之外,明军大规模补充更换校验武器,此项任务由兵部工部联手完成,对于铠甲、刀兵进行校验,并且为援辽部队配备相当数量的火器,如大将军炮、佛郎机、三眼神铳等,更是从山西等地调拨三百尊大炮,来加强出征军队的火力,可以说,明廷的准备看上去还是很充足的。
就这样,至万历四十七年二月,大明已经为这场战争进行了长达九个月的准备,那么,这是否意味着已经准备充足了呢?
当然不是,此次调兵,明中央政府的动员效率之低、质量之弱也是毫无遗漏的暴露出来。最直接的一个体现就是各路人马行进速度之慢,所部人员斗志偏低以及各部磨合根本谈不上,各部战斗力层次也是参差不齐,这些现象都相当的明显。因此,杨镐虽无帅才,可是他也是明白,凭借着这样的军队,是不足以进击敌人的,因此,杨镐的主张是暂时练兵,兵精后再行进攻。可以说,杨镐的这个想法,还是不错的。

楼主:信陵小司徒

字数:147395

帖子分类:煮酒论史

发表时间:2018-08-22 17:24:28

更新时间:2020-11-03 12:33:20

评论数:5232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下载地址:TXT下载

 

推荐帖子

热门帖子

随机帖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