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水读 >  天涯 >  煮酒论史 >  长篇原创明末军事连载《明殇》

长篇原创明末军事连载《明殇》

楼主:信陵小司徒  时间:2020-11-03 12:33:20
(九)最好的突破点 马世龙
在当时,孙承宗执掌大军十多万,麾下将校数百人,每年耗费军需储备数百万,驻守辽左,声势大盛。这样一位大人物,自然不是常人随意可以见到的。那么,当人有求于孙承宗的时候,怎么或通过什么渠道去联系孙承宗呢?自然是找孙承宗的代理人也就是孙承宗最信任的人了,环顾左右,这个人地球人都知道是谁,那就是马世龙。因此马世龙的地位再次水涨船高,捞到了不少的好处。但是孙承宗却并非贪图权势、喜欢奉承之人,因此就算马世龙受到赏识,有些人孙承宗说不见马世龙也不敢将此人安排给孙承宗。所以,面对这种情况,那些见不到孙承宗的人就会异常愤怒,奶奶的,孙承宗老子整不过,还整不过你个小小的马世龙?而马世龙这个人虽然外表魁梧,但是实际上胆子小的很,此人打仗不怕死,但是对于有人参自己一本,怕的简直不要不要的。所以,那些个想要攻击孙承宗的,最好的突破口,自然就是马世龙(忌承宗者多击世龙以撼之)!
因此,张凤翼便是暗地里指使自己担任言官的同党或朋友上奏诋毁马世龙贪淫以及孙承宗所信任的王世钦等人的问题,以此来撼动孙承宗的地位。当得知了朝廷内部的消息后,孙承宗很是不悦,他自然也知道是张凤翼在捣鬼。魏忠贤是大佬级别的对手,对付起来要小心谨慎,不能莽撞。但是区区张凤翼,在孙承宗面前,还是班门弄斧了。很快,孙承宗上书辩解,言辞恳切激烈,孙承宗为马世龙担保道:
“人谓其贪淫朘削,臣敢以百口保其必无!”
就这样,天启帝朱由校以孙承宗的缘故,再次不过问此事,孙承宗成功的来了一次漂亮的反击。因为他不但为马世龙辩解,还顺道参了张凤翼一本,称其“才鄙而怯,识暗而狡,工于趋利,巧于避患”,不适合担任辽东巡抚这一重要职位。而恰巧此时,张凤翼因为遭逢母丧去职,朝廷也就没有再次追究。就这样,这次博弈,孙承宗再次取得了胜利。
(十)不辨真假 铩羽耀州
而此时,经过一年多的准备,孙承宗认为,可以出师东征,收复失地。因此,他向朝廷申请,发军饷二十四万,军械粮饷等事希望得到兵部、户部、工部的全力配合。但是朝廷的斗争可以多胜,却总会遇到失败。这一次,在兵部户部工部等阻挠之下,朱由校没有在同意老师的请求,孙承宗碰了钉子。东征的这个决议,也只得搁置下来。
但虽说如此,孙承宗在天津巡抚李邦华登莱巡抚袁可立两人的配合下,客观上实现了当时熊廷弼所主张的三方布置,使得整个关外的局势非常的稳定,朝廷内部也不在以边患的事情担忧了,因为,孙承宗在那里镇守,一切无虞!
事实证明,大明只要自己不折腾自己,外敌,是没有机会的。而一旦外敌暂时安稳了下来,内部的折腾,就又要开始了。孙承宗至此与人已经博弈了几年,也该踢到铁板了,而这一次,问题的导火索,仍旧是孙承宗非常倚重的马世龙。
天启五年九月,马世龙久居大将之位,而关外局势至此也是异常稳定,如果自己在拿不出一点功勋,实在是说不过去了,又怎么对得起孙承宗的知遇之恩?因此,在多番的努力下,马世龙从后金投降过来的刘伯漒那里得知,后金在耀州(今辽宁营口北部)驻军只有穆布禄所率领的不满300人,如果大军渡过三岔河袭击耀州,当地的老百姓盼望王师已久,一定会群起响应,到时候拿下耀州还不是易如反掌?马世龙闻言大喜,自己建功立业的机会到来了!如果成功的拿下耀州,那这种收复失地必将是一件大功!因此,马世龙瞬间被美好前景冲昏了头脑,而根本就没有考虑这个投降过来的刘伯漒到底值不值得信任,那么,刘伯漒值得信任吗?当然不,因为,他正是后金派来诈降的人,看此人名姓,应该原为明人,但此刻却甘心为后金效力,不得不说,在大明与后金开战之初,便是已经有了这样的人存在了。
因此,决议已定之后,马世龙调派前锋副将鲁之甲、参将李承先以接济难民为名率师从右屯出发,渡三岔河进攻耀州,同时,为了大军行军方便,马世龙还特令觉华岛游击金冠派遣水师战船,帮助大军渡河。九月初,明军出发,急行军后赶到了三岔河边,但是在此时,一个问题出现了,那就是觉华岛的水师战船却并没有出现!这可急坏了鲁之甲,也急坏了刘伯漒,因为当大明进队出发的时候,后金耀州守将穆布禄就已经得到了消息,因此他率部在芦苇荡里设伏,专等明军的到来。可是现如今,水师战船没有出现,也就证明明军无法渡河,那样一来,这次伏击不就是竹篮打水一场空了?但是很快刘伯漒便是打消了这一疑虑,因为鲁之甲与李乘先却不想放过这次建功立业的机会。因此,鲁之甲与李乘先开始利用小渔船来渡河!就这样,当大明渡河军队达到八百骑兵的时候,时间已经过去了整整四天!这样的耽搁已经毫无袭击的突然性可言,反倒是将明军士兵折腾的极其疲敝,而后金军则可以好吃好喝以逸待劳,这场战斗的结局已经可以预示了。
就这样,九月初七夜,鲁之甲与李乘先率领八百骑兵终于来到了耀州城下,看上去,耀州守卫松懈,又是夜晚,唾手可得,看来情报没有错!因此,夜半之时,明军对着耀州城发起了冲击!可是,意想之内的有人接引百姓群起响应的现象却并没有出现!相反的,后金军的士兵却从四面八方掩杀过来!什么情况,不是说后金军只有300人马?但是看这情况,很明显上当了!
因此得知情况不好,鲁之甲与李乘先且战且退,但是还是甩不开后金军的追杀,就这样,后金军一直追到了柳河沿岸(今辽宁省海城南,西北处流入三岔河),明军被阵斩400余人,损失了战马700余匹,鲁之甲战死殉国!本来是想要出其不意的袭击耀州,但最终却落得这个结果,大明的这次军事行动,以失败告终。而这一次战败,在朝廷里引起轩然大波,萨尔浒明军伤亡四万多人、辽沈之战七万多明军伤亡、广宁之战数万明军投降、三万余明军战死,这样的惨败都远远超过了这次耀州之战,但是,针对于政治斗争来说,尤其是明末的党争来说,没有借口可以给你找出借口,更何况有了耀州之战这个契机,针缝大小的事情都可以被放大到黑洞那样,马世龙也就在劫难逃了。而很明显,那些人的攻击目标,是孙承宗。
因此,当马世龙战败后,言官交相弹劾,而朝廷也是诏令严切,责备马世龙,令其戴罪立功。这是一个很明显的信号,原本马世龙被攻击的时候,总是屹立不倒。因为,他的背后站着孙承宗,可是这一次,却被严厉斥责,也就是证明,朝廷里的风向标,开始变化了。
因为,当时的掌权者魏忠贤已经开始要动孙承宗了(时魏忠贤方以清君侧疑承宗),不是说天启帝朱由校此时不信任孙承宗,其实朱由校对于孙承宗的态度一直很好。只是如果事情出现在孙承宗自己的身上,天启帝朱由校还比较好抹除原谅,但是事情出现在孙承宗的手下,再一再而不可再三再四,更何况,这一次马世龙的的确确有过,这个大把柄,就算是朱由校有心抹除,也并不轻松。更何况,此时的魏忠贤,已经如日中天。比起孙老师,朱由校显然还是更信任魏忠贤。
其实魏忠贤一开始,并不是想与孙承宗为敌,他为了扩大自己的职权,是很需要争取孙承宗的。因此派遣使者联系孙承宗,可是孙承宗对于使者一句话也不说,态度已经很明显了,所以,这一举动使得魏忠贤开始记恨孙承宗。等到魏忠贤开始对东林党的杨涟、赵南星、高攀龙等人出手的时候,孙承宗也是预感到了事情的不妙,自己必须要出手了。否则下一个打击的一定是他!当时他正在蓟镇巡视,因此孙承宗放弃了继续巡视,也没有向皇帝上奏章,因为孙承宗很清楚,魏忠贤窃弄权柄,自己的奏章,朱由校是不一定能看或者想看的,只有自己亲自入朝,去博弈魏忠贤!
但是,督师大臣放弃巡视,必须要有一个正当的理由,因此,孙承宗以祝寿为名义,请求自己回朝面圣。借机扳倒魏忠贤的意思已经很明显了。此时,得知消息的魏忠贤大为恐慌。他不惧怕赵南星等人,但是杨涟和孙承宗却是不同,尤其是孙承宗。此人在朝野极其有威望,本人有能力不说,还是皇帝的老师,恰巧皇帝还非常信任自己的孙老师。更何况,孙承宗此时督师辽东四年,不仅边疆无虞,而起而且威望甚高,又握有十余万大军,麾下将领效命者甚多,这绝对不是一个好招惹的角色。这孙承宗此次进京,一定是来清除自己的。因此,大吃一惊的魏忠贤急忙跑到朱由校的身边,声泪俱下的求情,而朱由校的乳母客氏也是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魏忠贤的党羽顾秉谦也说道,督师大臣没有圣旨擅自离开岗位,是不合法度的。再这样的“求情”下,朱由校终于同意了魏忠贤所请,禁制孙承宗入京,而魏忠贤怕夜长梦多,更是再度声泪俱下,迫使朱由校连夜召见兵部尚书,指示派人立刻阻止孙承宗入京。
而事已至此,魏忠贤还是不放心,他又假传圣旨给宫门的宦官说,如果孙承宗到达宫门外,就把他绑了,总之,绝对不能让孙承宗见到皇帝!
不容易,当真不容易,堂堂大阉宦魏忠贤竟然有怕的人、怕到了如此地步,当真是稀奇!而纵观晚明,除了天启帝朱由校、崇祯帝朱由检之外,孙承宗怕是魏忠贤惧怕本上的第一人!
而当组织孙承宗进京的指令到后,孙承宗刚刚走到通州,只得原路返回。而在这之后,魏忠贤党同伐异,大肆罗织罪名,东林党一瞬间遭到了毁灭性的打击,孙承宗自然也无法幸免,接连遭到了弹劾。于是,孙承宗也只得上书请求罢官回乡,他虽有能力,可是身后已无朋友,皇帝不太支持,魏忠贤依然权倾朝野,自己已经无法再有作为了。
天启五年十月,天启帝朱由校终于同意了孙承宗告老还乡的请求。朱由校并不昏庸,也绝对不是后世所公认的木匠天才政治蠢材。此刻同意孙承宗的请求恰恰是最好的白虎自己的孙老师的办法。因为只要孙承宗留在朝中一天,魏忠贤是绝对不会放过对孙承宗的打击的,久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久而久之,孙承宗一定会被抓住把柄,倒不如就此让老师回乡,任何人也就没有了再次攻击他的借口。而除此之外,朱由校特意晋升孙承宗为光禄大夫,他的儿子世袭中书舍人,又赏赐孙承宗蟒服、银币等,被免官回家,有此殊荣者,着实不多。足以看得出朱由校对于孙承宗的重视。而除此之外,朱由校并不傻,他还派遣专门侍从保护孙承宗回家,因为他知道,除恶务尽,这个道理,魏忠贤太清楚了,半路给你搞点儿事故,东厂与锦衣卫最为拿手。所以,朱由校对于孙承宗的保护,意图很是明显。总之,孙承宗就此回乡了,但是朱由校绝对没有看错人。他的孙老师,十二年后,将以最壮烈的方式,报效大明!
就这样,自从天启元年主持辽东防务、至天启二年八月孙承宗督师辽东至天启五年十月去职回乡,共镇辽东四年,在这四年里,孙承宗在山海关之外,共在锦州、大凌河(今辽宁省锦州)、小凌河(今辽宁省锦州西南)、杏山(今辽宁省锦州南)、松山(今辽宁省锦州南)等地依据地势修筑城堡,将整个山海关外的防御体系打造的十分坚固,此防线起自山海关至宁远前锦州城,涵盖了几乎整个辽西走廊,孙承宗每天坚持推进一步,共逼退努尔哈赤七百余里,构成了这一防线,这便是大名鼎鼎的关宁防线!而除此之外,《明史》孙承宗本传记载他的功绩为:
“前后修复大城九、堡四十五,练兵十一万,立车营十二、水营五、火营二、前锋后劲营八,造甲胄、器械、弓矢、炮石、渠答、卤楯之具合数百万,拓地四百里,开屯五千顷,岁入十五万。”
可以说,整个辽河以西地区,几乎全部被恢复,这样的功绩,世所共闻。而努尔哈赤在这样的对手对峙下,寸步未进,反而被逼的后退,孙承宗于大明,确有大功!
楼主:信陵小司徒  时间:2020-11-03 12:33:20
跟大家请个假,最近有点捣不开,没有及时更新以及问候各位兄弟姐妹,大家新年快乐,加油
楼主:信陵小司徒  时间:2020-11-03 12:33:20
(十)、经不折腾的辽东
而此时,新任的蓟辽经略高第,这个人很有意思。因为这个人在《明史》里的记述只有短短的几十个字,记载的是什么内容呢?主要有两件事,一件事一句话,第一件事说他此次代替孙承宗作为蓟辽经略。第二件事说的是当后来的清军攻打永平的时候高第害怕举家慌忙逃窜被下狱,就只有这两件事,简洁到了极致。而历来这个人也被笼统的归纳为阉党,总之历来的风评是目光短浅、胆小阴险的阉党分子,此人目光的确不长远,但是说其胆小阴险阉党之徒,似乎有些站不住脚。
此人为万里十七年进士,资历很老。起初担任临颍县县令,《明史》里对此无记载,但是临颍县县志却说此人赈济灾民救助了数万人,且为人廉洁,从不贪污赋税公款,做官为人很有一套,并受到好评。而在这之后,高第历任大同知府、湖广参政、山西布政使等地方一二把手,颇受好评、颇有政绩。而且在天启年间,高第再次巡抚大同,曾私人出资七千两犒赏边军,因此在军中百姓里口碑很佳,就这样,天启二年十月,高第得以以兵部尚书经略蓟辽。从这些履历里看来,高第此人在明末的官场,表现的还算可以,似乎也没有跟魏忠贤有太大的瓜葛。
并且,此人还曾遭到阉党成员陷害,而崇祯元年,平凡被阉党迫害过的官员名单里,竟然也有高第。所以说此人就是阉党阴险,似乎并不稳妥,在那个年代里,和阉党有些关系,似乎并不稀奇了。
所以,说了这么多,有一点是需要注意的。那就是《明史》毕竟是清朝所修,虽然史学家的操守是值得尊敬的。但是政治的影响力美化程度毕竟存在于其内,《明史》之所以争议这么多,也恰恰是因为如此。因此,在《明史》的记述里,有一些明朝官员或者被刻意贬低、或者被有意抬高,这都是有可能的事情,要注意这一点,对于一些人和事的理解,也就容易了。
那么,当高第上任后,他主张什么呢?很直接,放弃关外,退守山海关。也就是史料所说的“谓关外必不可守,令尽撤锦、右诸城守具,移其将士于关内”,这是很明显的畏敌无远略,也正是因为此种做法,高第才被看做阉党成员。而他的这一决定,遭到了大力的反对,尤其是、袁崇焕。
袁崇焕,自元泰,出生在今天比较火爆的一个地方,东莞万历四十七年(公元1619年),也就是大明与后金血战萨尔浒的那一年,袁崇焕考中了进士。当时,袁崇焕只是被任命为一个小小的福建邵武知县,但是,与孙承宗一样,袁崇焕在任的时候,尤其喜欢与人谈论兵法,而遇到老兵,更是与其谈论边关战事等问题,以此来加深自己对于大明边疆、战事的了解程度,这一点,与孙承宗太过相似,也注定了袁崇焕的不平凡。那么,不平凡的事在后面,孙承宗通过老兵低级军将了解了边关战争风土人情之后,是待时而动、蓄势而发,那么,袁崇焕呢?在了解了边塞战事风土人情之后,袁崇焕认为,自己有镇守边塞的才能!也就是说,这是一个极度自信的人,属于天才的自信,是一切人成功的催化剂。但属于天才的自信,更容易伴随而生相当的狂傲与自以为是,从而成为了人生的催命符。袁崇焕,大概,就是这样的一个人。
天启二年的时候,袁崇焕进京朝觐朱由校,这个时候,袁崇焕人生中的第一个贵人出现了,这便是时任御史的侯恂,侯恂认为袁崇焕非同一般,御史便破格提拔袁崇焕到兵部任职,而袁崇焕也就此开启属于他的充满争议的一生,顺便说一下,这个御史侯恂就像是个算命先生,提点了很多人,而其中重要的,除了袁崇焕,还有一位,叫做左良玉。
而袁崇焕真正的大胆表现,也正是在此时,当广宁失陷以后,当时的大明朝廷决定镇守山海关,而此时,担任兵部职方司主事的袁崇焕,却是胆子大到了极点,那就是他没有通知任何人,而是自己一个人前往关外去视察山川地形去了!当时兵部开工后,所有人都大吃一惊,袁主事哪去了?就连他的家人也不知道他去了哪里。这可吓坏了众人,这么个大活人,怎么就人间蒸发了呢?一段时间后,这个无故旷工的袁主事回来了,告诉了众人他去了哪里做了什么,而后袁崇焕的自信开始彰显了。
他上书说道:
“只要能给我足够的兵马钱粮,我一个人就可以镇守山海关!”
有些人天生的适合某种职业,例如项羽、又如李世民。袁崇焕大概就是一个极度自信的人而又确有才能的人。广宁惨败、人心惶惶所有人都是往关内的方向慌不择路,而唯独他一人单人匹马前往视察山川形式,这是勇敢,更是自信的彰显。从而才会说出了如同几年前“以边才自许”的那句话,“予我军马钱谷,我一人足守此”!而廷臣们也大多称赞袁崇焕的才能,于是袁崇焕再次被破格提拔为兵备佥事,督关外军,而且还拨给他二十万两,招募新兵。而袁崇焕也就此踏上成就其一生额地方,辽东。其实在这里,有一件事需要明白,自信,可以说出豪言,自信,同样也能够说出诳语!这、也是袁崇焕。
楼主:信陵小司徒  时间:2020-11-03 12:33:20
当时,由于广宁失陷,所以关外的大多地区有的是被哈剌慎诸部所占据,因此袁崇焕只得驻守于山海关内,而不久后,哈剌慎诸部归顺,袁崇焕便在时任经略王在晋的指示下,都督参将周守廉、游击将军左辅率部驻守中前所,真正的靠近了交战的前线,而且还负责管理前屯卫所的相应事宜。而鉴于袁崇焕在中前所的表现,王在晋更是交给了袁崇焕一个异常艰巨的任务,这个任务要是张凤翼,就不去了。因为王在晋要求袁崇焕进一步前往前屯去救济安抚广宁一带逃过来的大量的难民,当时的前屯几乎随时面临着后金攻击,十分的危险,但是袁崇焕接到任务后,丝毫没有耽搁,而是连夜出发,当时生态环境还比较好,东北虎也曾活动于前屯一带,袁崇焕冒着给虎豹当干粮的危险,穿越荆棘从速赶路,在四更天的时候,到达了前屯卫所,而这一举动,受到了驻军将士们的交口称赞,认为袁崇焕很有胆量。
而袁崇焕的这一系列表现,不仅展现了其能力,更显示了其勇气,现如今的关外,需要的就是袁崇焕这样的人才。因此,经略王在晋相当的看重袁崇焕,并且把袁崇焕再次提拔为宁前兵备佥事,按理说,王在晋也算栽培袁崇焕,按照官场的规矩,袁崇焕应该对于王在晋的指令比较听话。但这种不成文的规矩到了袁崇焕这里,却是不好使了。因为袁崇焕个人认为,王在晋此人对于辽东的战守之计没有长远的规划战略,所以对于王在晋的指令袁崇焕并非完全听从,是一个不听话的下属。
而鉴于这种认知,当王在晋主张在八里铺修筑新城的时候,袁崇焕便是持反对的意见,并且还直接越级给首辅叶向高写信反映,此事前文已经说过。最终孙承宗的到来使得王在晋的想法没有得以实施。而孙承宗,便是袁崇焕的第二个贵人,因为孙承宗对于袁崇焕能够与自己见解一般,很是惊奇。只是孙承宗不知道两人的喜好与所为还是那样的相同,否则将会更加的惊奇。而袁崇焕的确在孙承宗的手下表现的也很是突出。例如前文提到的袁崇焕建议进据宁远、占据锦州、营救十三山的十余万难民,虽然最后王在晋主持营救难民失败,只是救回了六千余人,但是袁崇焕的种种表现已经被孙承宗看在了眼里。而且袁崇焕也是孙承宗防御方式的支持者,并且孙承宗更是采纳袁崇焕的主张派遣袁崇焕率军五千进驻宁远,将这样的重任交给袁崇焕,就更加的突显出孙承宗对袁崇焕的重视。而袁崇焕到了宁远之后,的确不负所望。在他的努力下,极力安抚军民之心,加固宁远的城防,因为之前祖大寿在这里修筑的城墙的规格并不符合孙承宗的规定,因此袁崇焕便是重新修筑宁远,袁崇焕的意图很明显,那就是将宁远打造成一座重城!
就这样,至天启四年(公元1624年),宁远城的修筑彻底竣工,那么,宁远城此刻是什么样子的呢?据记载,宁远本就内拱岩关,南邻大海,居表里之间,屹为形胜,本身就有着如此险要重要的地势,而在袁崇焕以及满桂等人的共同修筑下,此刻的宁远,在原来周长五里零一百九十六步,高三丈,周围护城河深1.5丈的基础上,从天启三年九月开始,袁崇焕主持新修建外城高达3.2丈,掩护守城士兵的矮墙高0.6丈,底部宽达三丈,上部宽达2.4丈,地基更实用巨大的条石七层,而且中间打的异常坚实。外围还以砖石砌墙,浇灌灰浆,这样一来,使得新修筑完成的宁远城异常的坚固。这样的修筑很明显是吸取了抚顺、清河之战时努尔哈赤军队的攻城方法也就是前番守城战失败的经验。
后金军大多依靠弓箭,而他们的云梯一般较低,这样一来,宁远城高约十米一,掩护城墙高约两米,既能使得后金军的云梯无用武之地,同时,两米高的矮墙足以掩护明军士兵躲过后金军的弓箭。所以,此刻的宁远,绝对是坚城。这时的宁远共有四座城门。
东门远安门,南门永清门、西门迎恩门、北门大定门,城门的命名寓意十分的明显,就这样,宁远逐渐的成为了关外第一重镇,在袁崇焕、满桂的组织镇守下,大批的难民回到了这里,开垦种植,自力更生,军民加在一起,足有五万余户,来来往往的商旅、百姓、流民都愿意聚集在这里,军队士气也是得到了极大的提升,被视为关外的乐土(桂,良将,而崇焕勤职,誓与城存亡;又善抚,将士乐为尽力。由是商旅辐辏,流移骈集,远近望为乐土)。就这一点来说,极大地稳固了大明前沿边防,袁崇焕等人,功不可没。
与此同时,天启四年九月,马世龙、王世钦、袁崇焕率领步骑水师一万两千人会同巡视广宁,宣誓主权,拜谒原有的北镇祠,一路巡视十三山、右屯等地,由三岔河返回。这一举动,极大地鼓舞了大明军人的信心士气,百姓也是交口称赞。而面对着孙承宗坐镇,各大将协力的局面,努尔哈赤不得不暂时后退。广宁一带再次成为了大明的势力范围。而也因为这一功劳,袁崇焕再次得到提升,担任兵备副使、以及右参政,而宁远军民,更加信服于他。
至天启五年的时候,在孙承宗的决定下、袁崇焕辅助具体实施,锦州、松山、杏山、右屯、大凌河、小凌河等宁远前部二百里的土地全部得到恢复,原有的城堡被加固,并且新修建了大量的新城堡,使得大明的关宁防线逐渐的成为了以山海关为中心的基地、以宁远为中心的内地、以锦州为中心的边地。三点紧密联合,共同镇守,打造成为了一条牢不可破的防线。
十月,当孙承宗政治斗争失败,免官回乡之后,高第的到来,使得原本稳固的局势,再次出现了变化。因为高第此人,虽为官颇正,但与阉党,应该也有瓜葛。此人无远略,主张尽皆撤退关外的军队,锦州、右屯、大凌河、小凌河、杏山、塔山、松山等地驻军,全部放弃土地,撤回到山海关,包括宁远的守军。
高第的这一决策立刻遭到了反对,锦州右屯等地督屯通判金启倧立刻向袁崇焕反应道:
“锦州、右屯、大凌三城都是前锋要地,如果撤兵,已经安居的百姓将再次被迁徙,收回的疆土再次沦陷,关内外经得住几次退守?”
此言相当合理,经过四年的休整,广宁惨败后的人心浮动、军无士气、土地沦丧的局面刚刚有所好转,百姓正在再一次相信大明,军队正在再一次恢复战斗力,就算努尔哈赤大军到来,锦州、右屯等地皆不可守,层层阻击,当地的军民是敢于为大明而战的!哪怕最后战死,也能给予敌军以相当的杀伤、迟缓敌军的进攻速度。而一旦宁远守军支援及时,双方配合得当,则胜负亦未可知。这样的逐层防御不是被动的挨打,而是在严密的防御体系里灵活机动的阻敌于外或诱敌于内的作战策略,锦州、右屯等地,此刻的大明,决不能轻易的放弃。
袁崇焕本就不同意,因此此刻,更是极力的向高第辩驳,他对高第说道:
“兵法云,有进无退,收回的疆土怎么能轻易放弃?锦州、右屯动摇,宁远便会难保,进而使关门失去了保障。这些地方只需要派遣良将守卫,就不需要太多的顾虑。”
但此刻的高第主意已定,已经执意要撤离,你袁崇焕满口兵法,那现如今就把你所驻守的宁远也撤销,看你怎么办!
面对着高第的威胁以及指令,这一次,自信的袁崇焕毅然决然的予以拒绝,他说道:
“我宁前道也,官此,当死此,我必不去!”
楼主:信陵小司徒  时间:2020-11-03 12:33:20
面对着袁崇焕的坚持,高第也无可奈何,但是却执意将锦州等地的军民全数撤入关内,袁崇焕敢抗命,除却自信与担当,还因为他兼任宁前道,并不直接受高第统辖,但是其他诸城守将,却是没有这个胆子了,只得撤退。于是,这一番撤退丢弃了粮食十余万石,这也使得在路上士兵的蛮横无理、迁徙的仓促许多百姓以及军人死在了路上,哀声遍野,军民百姓怨声载道!在这一过程里,高第不得人心,使得一些军队的士兵趁机谈窜,有的士兵前往宁远投奔袁崇焕,经过这样的折腾,刚刚稳定下来的辽东,再次混乱不堪!高第,误国至深!
见到这样的情况,袁崇焕也是异常气愤,不久前他的父亲过世,朝廷下旨夺情,为了大明,他留了下来。可此刻辽东主官却如此愚蠢,这样的大好局面竟然败在了蠢材的手里,这样的情况不是袁崇焕所能忍受的,因此袁崇焕请求回家为父守丧,但是朝廷好在还明一些事理,没有允许,并且于天启五年十二月晋升袁崇焕为按察使,但此时,新的大战,以近乎临近了,临近了宁远这座孤城。
天启六年正月,近四年没有动手的努尔哈赤,这一次终于等到了他的机会。自从孙承宗督师蓟辽的四年里,努尔哈赤对于大明的军事行动少到了极点,除却天启五年正月,后金军攻取了旅顺,大明守将游击张盘、都司朱国昌阵亡,以及天启五年九月的耀州之战后,双方之间几乎没有爆发大规模的军事冲突,这一方面是因为孙承宗等人在辽东的巩固推进,另一方面,这四年对于大明是一个休养生息稳固人心的机会,而努尔哈赤也可以利用余威,为自己赢得一个相对稳定的消化占领区的时间,而且显得更从容。因为他不用担心大明来进攻自己,因为自己,才是掌握着辽东主动权的一方。
就这样,天启五年三月二十二,努尔哈赤正式迁都沈阳,改名为盛京。而后也是大力推进占领区的稳定工作,收买人心,推行后金的制度,也伴随着血腥的镇压,但总之,至天启六年,努尔哈赤在辽沈一带的统治,相较于四年前已经极大地稳固下来了,大明想要恢复,难。
那么,当稳定了自身之后,是时候挥兵西向了。当年孙老头在的时候,我不敢轻举妄动,现如今孙老头走了,新来的高第又是个蠢材,大明刚刚确立起来的防线再次濒于崩溃,不正是属于自己的恰好时机吗?因此,与当年熊廷弼离开辽东后的时间几乎一样,当孙承宗离开辽东刚刚两个月后,努尔哈赤,又来了!
天启元年正月,努尔哈赤亲率大军,进攻宁远。他的战略意图很明显,如果一切顺利,那就拿下宁远,直接攻打山海关,就算是战事不顺利,也可以掠地抢掠一番,何乐而不为?更何况,此次努尔哈赤,对于自己有着极大的自信。
正月十四日,努尔哈赤亲率大军十三万,从沈阳出发,直奔辽西而去!在这里,有一个问题需要注意,那就是此番努尔哈赤到底率领多少军队呢?
据《明熹宗实录》第六十七卷记载:“今奴贼……约有五万余骑”,而《明熹宗实录》第六十八卷又有“虏众五六万人围攻宁远”的说法,因此,据《明熹宗实录》看来,大明官方也并不确定努尔哈赤此来大军的人数,但是五六万人一定是有的。
而除此之外,《国榷》第八十七卷记载“建虏统西虏渡河,五六万骑攻宁远”,在《石匮书后集》袁崇焕本传里,曾记载到“北骑四十万逼宁远城”,计六奇的《明季北略》里声称努尔哈赤的骑兵,不下两万人。今辽宁省兴城县县志认为,努尔哈赤所部不下十万人。而这样一场大战,奇怪的是,在《明史》里却是语焉不详,笼统的称之为大军,这是一个很有趣的事情,在《明史》里,后金与大明交战,很少有详细记述后金军的人数的数据,这样做的目的,固然可能由于年代久远了解不清,但渲染出一种以少胜多且大胜特胜的感觉,往往更符合一个新兴朝代的光辉,因此,也就不值得奇怪了。
那么,以上来自明朝方面的记载,可以看得出来,相对来说较为可信的,后金军队的数量,当在六万人到十万人这个范围。那么,清朝的史料对于此事又是如何记载的呢?
据《清太祖实录》所载,努尔哈赤面对宁远城曾说道“吾以兵二十万来攻”,这当然是夸大的说法,努尔哈赤彼时全军总数据保守估计,当在十五万人上下,几乎很难调动出来二十万人。很明显,这是努尔哈赤在吓唬人而有意说大的。
那么,针对于这一次战役的大明主将袁崇焕来说,他是怎么认为的呢?袁崇焕说道:
“称来兵二十万,虚也,约十三万,我亦不以来兵为少也。”
作为困守孤城的主将,袁崇焕对于敌军的估算,不可能大意。而且彼时后金军刚到,袁崇焕就算出于稳定军心的需要,也不会将后金军的数量说得过多,只会少说来稳定军心,所以,这十三万人,应该是一个相对确切的数字。
因此,根据这些史料,《中国军事通史》明朝卷取努尔哈赤全军兵力“五六万”这个数字。《中国古代战争辞典》取努尔哈赤全军“13万”这个数字,但同时也在后面注明“一说五六万、一说10余万”。而《中国历代战争年表》取努尔哈赤全军数字为“十余万”。《中国古代战争通览》取努尔哈赤全军人数为“11万”,《中国历代军事战略》则取努尔哈赤全军“十三万”这个数字。因此,综合得益于研究成果,笔者在本文取努尔哈赤全军十余万这个数字,当接近于史实。
就这样,天启六年正月二十三,在相继不费吹灰之力的占领了锦州、右屯等地后,经过九天的行军,努尔哈赤率领十余万大军,抵达宁远城下,这一刻,宁远形势危及到了极点,著名的宁远大战,即将上演!
当努尔哈赤率军十余万来到宁远城下的时候,此时的宁远守军有多少人呢?据《中国军事通史》明朝卷所取为城中士卒“不满2万”,《中国古代战争辞典》取明军守城士兵总数为“不满2万”,《中国历代军事战略》认为守城明军为“共一万余名”,在《中国古代战争通览》里取守城明军总数为“1.7万名”,因此,综合起来,本文所取的当时宁远城内的守军数量为一万大多,不满两万的数字。
而此时,在得知了努尔哈赤亲率十余万大军西来的消息后,经略高第以及总兵官杨麟麾下十余万重兵,却拥兵不救,这也就证明,此刻的宁远是真正的孤城,将没有外援,以往的抚顺、清河、开原大明将士处于劣势,从来没有守住城墙,沈阳、辽阳、广宁大明将士人数处于优势也没有守住家乡,此刻敌我双方的对比几乎是十比一,又没有支援,这一战,真的可以守住吗?这是当时所有人心里的疑问,但是,并不包括袁崇焕。
楼主:信陵小司徒  时间:2020-11-03 12:33:20
在袁崇焕看来,抚顺兵微将寡,城墙低矮不厚,又加之时机混乱,间谍入城,败在了实力与准备与天时上。清河兵少将勇,但城池同样不固,开原、沈阳、辽阳坐拥坚城、重兵,但败在了放弃优势,以自己之短抗敌军之长,不查奸细、不拢人心,焉能不败!广宁任人不明,不收人心,咎由自取,怨不得他人!可是如今,镇守宁远的是他袁崇焕,前车之鉴,他绝对是要吸取教训的!
因此,在努尔哈赤还没有到来之前,袁崇焕立刻做出了应对部署,首先便是将宁远周围的兵力全部集结于宁远城内,并且把所有的火器全部部属在宁远城内,袁崇焕的意思很简单,宁远新筑的重城,火器新到的大炮,正好让努尔哈赤试试!现如今所有人都知道,努尔哈赤的铁骑,野战几乎天下无敌,他袁崇焕可不会傻到出城野战,被人包饺子。因此,充分的发挥出城墙、火器的优势,据城固守,才是此战的最佳之策。正月二十一日,早于努尔哈赤两天,袁崇焕已经完成了第一项部属!
其次,将宁远周围的所有老百姓全部迁入宁远城内,并且携带着自己所能那的动的所有的钱粮,努尔哈赤你不是喜欢抢掠吗?那我就让你一根毛都得不到!除非你攻破了宁远城,用李云龙团长的话说道,守不住也得崩掉你两颗门牙!
其三,布置外城之后,开始布置宁远城内的防守,首先,满桂率部提督全城,并且主要防守要冲东门远安门!左辅负责西门迎恩门,祖大寿防守南门永清门,朱梅防守北门大定门!而与此同时,袁崇焕指令同知程维楧彻底的盘查城内的后金军间谍,努尔哈赤你不是擅长这一招吗?我就让你彻底碰到钉子!并且,为了持续作战,通判金启倧守护军粮的同时编纂民夫支援守城事宜,除此之外,为了表达决心,袁崇焕做出了当年项羽破釜尘舟、韩信背水之战相同的做法,他传檄给前屯守将赵率教、山海守将杨麒,尤其是山海关总兵杨麟,不是不救援我吗?这一次,如果有我袁崇焕手下的将士逃到你这里,可将其全部斩杀!
而最后,袁崇焕要做的,便是凝聚人心!袁崇焕决心与宁远共存亡,诸将也应该同自己一样,只要将不畏死士不偷生,就一定会绝处逢生,置之死地而后生、投之亡地然后存,就是这个道理!之后,袁崇焕手持佩剑刺破自己,而后写下了血书,与满桂、祖大寿、左辅、朱梅、何可纲等众将士一起盟誓,誓死守住宁远!袁崇焕并且敬拜全体的将士,这一幕幕的表现,使得宁远城内众将士无不人人决心激愤拼死效命于袁崇焕!
就这样,努尔哈赤,你过来吧!正月二十三,努尔哈赤越过宁远五里地驻扎,企图切断山海关一带的大明援军,并且放回了抓捕的大明百姓回去恐吓劝降袁崇焕,称自己有大军二十万,而袁崇焕不为所动,誓死守城的决心,没有丝毫的改变!
在此之后,努尔哈赤下令,后金军的骑兵、步兵等瞬间展开协同攻城,开始了老规矩,万箭齐发攻击城墙上的大明守军,但是由于宁远城墙修筑的合理,后金军的弓箭几乎都无法碰到明军士兵。而与此同时,城墙上的大明守军却是英勇的展开了还击!在大明火炮尤其是新引进的西洋大炮的轰击下,后金军的盾牌云梯战车等攻城器械几乎遭到了毁灭性的打击,后金军士兵也是被火炮轰炸的死伤惨重!
见状,努尔哈赤等人,也是心急如焚。但是久而久之,还是找到了一个突破口,那就是由于火炮都是架在城墙垛口一带,不便挪动,因此形成了火力死角,整个炮火无法轰击到这一地区,因此后金军再度万箭齐发压制明军的弓箭手的还击,趁着这个机会,后金军的牌车等攻城器械还是接近了城墙,而接下来要做的,便是刨墙!在这样的刨墙之下,宁远城竟然被后金军抛出了好几个两丈余高的大洞,这一幕,使得袁崇焕异常震惊,他也是真正亲身体验到了后金军攻城的实力,这刨墙的功夫,足以摧毁一切的厚重城墙!因此,此刻的形势相当的危急,照此下去,城破,只是个时间的问题!
在这种情况下,袁崇焕让罗立等人指挥西洋巨炮,立即炮轰后金后军,让他们的后续无法跟上来,后金军在巨炮的攻击下直接是溃不成军,而针对于下方在火炮的火力死角下刨墙的后金军队,袁崇焕拿出了早就准备好的武器,那就是以火油浸泡的毛毡等系在铁索上扔了下去,火箭齐发甚至向下倒油,总之就一个目的,烧毁后金军的牌车,烧死后金军!很快,这种手法奏效,攻城的后金军队立刻遭受到了毁灭性的打击,几乎全部被烧死在宁远城下。努尔哈赤大怒,继续命令后金各梯队继续攻城,战斗一直进行到了夜半之后的二更天,后金军伤亡惨重,加之天色已晚,实在无力继续攻城,因为明军的大炮火箭弓箭简直太可怕了!陈强的下面全是后金军的尸体,而明军的伤亡几乎是微乎其微!努尔哈赤不得不暂时退军。
这一次,后金军的攻城遭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挫折,伤亡至少数千人,这还仅仅是一次攻城所造成的伤亡。以前在抚顺、清河,没见过明军有这样强大的火炮、精准的弓箭射击以及应对攻城利器牌车的好的办法,在开原、铁岭、辽阳、沈阳都是依靠着野战消灭明军的有生力量令明军胆寒,以及间谍的策应才会成功,可这一次,宁远城防稳固,且火药充足、军民一心,又没有内因,一时之间,努尔哈赤愁容满面、一筹莫展。但是他自信有着十余万大军,宁远虽大,可依旧可下!
因此,第二天,后金军再次组织进攻,但这一次,饶是怎样吹嘘的战力,后金军竟然连前进都有些畏缩,因为他们根本无法接近城墙!这样的状况一直持续到了下午,因为在那城墙之上,大明的火炮火箭实在是太厉害了,碰到瞬间灰飞烟灭,努尔哈赤大怒,也只能大怒,因为他并没有更好的办法来接近宁远城墙,因此,只得派遣督战队持刀在后面胁迫后金士兵前进,可是,面对着大炮的凶残,后金的士兵此刻认为,还是冰冷的屠刀更和善,因此,虽然有督战队,可是后金的军队还是大批的退却,无法前进丝毫!
就在此时,努尔哈赤亲自督战,而城墙之上大明炮火凶猛的倾泻下来,而在这一通猛烈的炮火之下,后金军再次伤亡惨重,片刻后,后军竟然全线后撤,最后竟然陆续退去,因为,此刻比起更多的士兵的伤亡,在后金的内部似乎发生了更重要的事情!
这一幕,守城的袁崇焕以及众将士看在了眼里,那么后金军到底为什么就此退去呢?要知道,按照后金军的作战方式来说,无论是沈阳、辽阳还是广宁、开铁,从来没有交手两天不到的时间里,便是如此匆忙的退去。而这一次,显然太过于反常,因此,从这以后,后世的一种风行了数百年且到今天一直引得无数人乐此不疲的探讨的说法出现了,那就是后金此次退却的如此之快,固然是因为伤亡惨重,但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因为明军的大炮炸死或炸伤了后金的灵魂人物、努尔哈赤!
此事明朝以及朝鲜的史料都有提及,张岱的《石匮书后集》、朝鲜的李肯诩的《燃黎室记述》里提到了努尔哈赤受了重伤,虽然在《清实录》里我们可以得知,努尔哈赤回师沈阳后,四月还曾亲征蒙古喀尔喀诸部,但是八月努尔哈赤便是病逝,《清实录》的说法是背上生疮,但是据推测,努尔哈赤在宁远城下虽未必被直接轰炸而死,但是身受重伤,还是有很大的可能的。例如《中国军事通史 明代卷》在书下注解里提到,清河之战,后金军伤亡颇大,在大炮的轰击下八进八退,努尔哈赤都不曾退兵,西平之战,罗一贯杀伤后金军五六千人努尔哈赤仍旧不退军,宁远之战才仅仅不到两天,努尔哈赤怎么退的这么快?而且后金军报复觉华岛虽有泄愤,但更像是掩人耳目的进攻,因此,努尔哈赤在宁远城下,应该是身受重伤,所以,努尔哈赤的最终过世,大多数认为,和在宁远城下受伤有关系。
楼主:信陵小司徒  时间:2020-11-03 12:33:20
这是啥?
楼主:信陵小司徒  时间:2020-11-03 12:33:20
各位小年快乐

楼主:信陵小司徒

字数:147395

帖子分类:煮酒论史

发表时间:2018-08-22 17:24:28

更新时间:2020-11-03 12:33:20

评论数:5232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下载地址:TXT下载

 

推荐帖子

热门帖子

随机帖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