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水读 >  天涯 >  煮酒论史 >  长篇原创明末军事连载《明殇》

长篇原创明末军事连载《明殇》

楼主:信陵小司徒  时间:2020-11-03 12:33:20
(六)三方布置的利弊
而就在镇江大捷这一期间内,大明两位辽东主官之间,却发生了不可调和的矛盾。而这两位主官,便是熊廷弼与王化贞,这也就是大名鼎鼎的经抚不和。
天启元年六月,熊廷弼再次入朝,而这一次,针对于此刻辽东的危急局势,熊廷弼再次提出了一个方略,史称三方布置策略,由于此刻辽沈丢失,军队军心涣散,而后金虽然占据了广大土地,却是人心不附,并不稳定,因此,在这种情况下,熊廷弼主张为以下几方面:
首先,应该训练士卒,重振军心,集中此刻辽东明军主力,扼守唯一的辽西重城广宁,并且将广宁城打造成城防坚固之地,利用广宁环山傍河的有利地形,以大明陆军主力牵制住后金主力,使其不敢轻举妄动。这样一来,广宁便成为了真正的辽东前沿,进可攻,退可守。
其次,充分发挥出大明军种、国力的优势,以天津、登莱为军事基地,其中以天津集中水军主力,随时待命准备从辽河湾经辽河口北上,进击辽阳沈阳,与陆军水陆并进。以登莱为水师舰船基地,并且在这里集中陆军、水军也就是具备两栖作战能力的部队,随时待命从海路出发,直驱鸭绿江,然后北进赫图阿拉,直捣后金老巢一带。两路水军进可以与陆军步兵骑兵相呼应,退可沿途攻击辽东沿海地带,来去自由,让后金军只能“望洋兴叹”,无计可施。
其三,组建小股特种部队、骑兵小分队等,既能够轮番进击骚扰后金占领区,来去如风,让后金军疲于奔命,而且还能够深入敌后从事破坏、谍报工作,典型的现代特种作战的先驱。这样一来,就算无法取得大规模的战果,可也足以另得后金占领区民心更加浮动、后金上下更加的思绪混乱。
以上,便是以广宁、天津、登莱为三方的具体布置策略。而除此之外,辽东经略驻防山海关,统一调度、节制三方。为收复失地做准备,而熊廷弼拟收复的第一地带,是为辽沈之地。
可以说,这样的三方布置策略,的确颇为宏大,水陆两军待机并进,遥相呼应,小股特种部队轮番骚扰,若是处置得当,的确可以达到预期的效果。但是三方布置策略还有几个重大的问题。那就是三方守卫者是否官得其人、三方联系度是否畅通无阻、三方调度者是否协调得当。
其一,三方不知策略,以大明总体国力军力为基础,但是具体施行还是看执行者的力度如何,若天津、登莱、广宁三方主将总兵或巡抚一方不得力,那么三方布置策略的效果将受到巨大影响。是否有贪功冒进、彼此是否关系融洽、可否会有公报私仇、平庸无能而耽搁大事?
其二,三方相距极其遥远,联系起来是否顺畅?一旦海路遇到大风、延误时间,又该如何是好?一个不慎,萨尔浒的逐个被破便是会再次上演。
其三,居中调度,位于山海关,距离遥远不说,对于前线敌情、各部动向的判断也大多来自于前方的奏报。先不说能否就前方奏报做出准确的判断或者说前方奏报是否准确,单单是命令来回的一来一往的时间,是否会耽搁延误战机?另外,一旦居中调度者无法有效的协调三方又该如何是好?
这几点都是三方布置的一些隐患,但不论如何,熊廷弼的三方布置策略虽未必能协调一致、收复沈辽,但是稳固防守、步步为营、逐层推进还是可以办到的。而这,也符合熊廷弼一贯主张的积极防守策略。
而且,熊廷弼或许也知道自己主张的三方布置策略的风险,因此为了更加的万无一失,熊廷弼还主张充分的调动起藩属国朝鲜的力量,以求让朝鲜调集全国精锐军队,聚集于北境,而熊廷弼也并没有在真的指望朝鲜军有多大的战斗力,但是助助声威、牵制后金还是可以办到的。另外,熊廷弼主张派遣全权处理大员前往朝鲜,以来联络大明与朝鲜,二来招揽聚集辽东逃入朝鲜的大明各卫所的军民,调动起这些军民的信心以及对于后金的怨恨,重新编练起一支军队,这样的军队战斗力绝对不会太差。而且还要招募敢于反抗的辽东一带的矿工等,编练成军,以这两支军队与朝鲜军联合,随时准备进攻后金军!这样的规划,一旦真正成型,绝对够努尔哈赤喝一壶的!
就这样,在熊廷弼的主张下,天启帝朱由校立刻同意,在登莱设置巡抚,在山海关设置经略,任命熊廷弼为兵部尚书兼右副都御史,进驻山海关,节制三方、统一调度。而且还同意了熊廷弼对于辽东的人事请求,并且赞赏熊廷弼起用辽人收拢人心的做法。
因此,在一番准备过后,大明拟调动兵马二十余万,粮草、饷银、器械等责成兵部、户部、工部等协同从速办理。当做完这些准备后,天启元年七月,熊廷弼启程出关,临行前,明熹宗特地赐给他一身麒麟服,四枚彩币,设宴于郊外,派文武大臣为他陪酒、饯行,这样的礼遇,少有人得,熊廷弼也是受宠若京。而除此之外,又派用五千名京营选锋护送他赴任。可以说,天启帝朱由校的这一番待遇彻底的折服了熊廷弼,让他以为自己此番出镇辽东还会与当初一样,保辽无虞。可是,那一次,当朝者是万历,而这一次,却成为了天启。而熊廷弼此次出关,也多亏有了五千京军追随,否则,便真的是另他欲哭无泪了。
楼主:信陵小司徒  时间:2020-11-03 12:33:20
(七)经抚不和的开始
而在自己的主张得到天启帝朱由校的同意后,熊廷弼也是不在耽搁,行动迅速,奔赴山海关。而此时,他也是得知了广宁巡抚王化贞在广宁一带的防务措施,也就是前文提到的沿河设立军营防守。这一防守方式显然与熊廷弼将大军驻防广宁以及周围有利地形掩护的城堡内的方案不同,因此熊廷弼再次上书说道:
“河面狭窄不可靠,城堡太小难容驻兵,现在只应牢牢地守住广宁。如果分兵在河上驻守,部队分散力量就弱小了。敌人用轻骑兵偷偷渡过河来,专攻一所营房,我军力量必然不支。一营溃败,其他各营就都会败,西平等地的防哨也不能守住。河边只适于设立游击队,轮番出入,使敌人莫知浅深,不该屯聚一处,给敌人乘隙袭击的机会。”
而当奏章交上后,此刻的明熹宗很是信任熊廷弼,便立刻下诏表扬了他。恰好此时,御史方震孺也认为王化贞的防御方式有六条不可靠的地方,所以,王化贞的广宁防御方案,也就未能真正成型。
客观来说,王化贞的沿河设置军营防守,的确是把明军彻底的限制在河岸军营内。也就是限制了自身的机动性,并且分散了自己的力量。自从大明与后金开战以来,大多惨败都是从自己分兵,后金军则集中优势兵力逐个消灭开始的。因此,这样的前车之鉴不得不引以为戒。所以,熊廷弼此时反对王化贞,还是有着相当的道理的。
而在此之后,王化贞因为自己的计策未被采纳,内心便开始对熊廷弼有了怨恨。论资历以及朝野公知的能力,熊廷弼此刻在众人看来,都是要强于王化贞的。而在王化贞看来,朝野之所以看重熊廷弼,无非是因为熊廷弼一镇辽东时力稳危局的胆识与能力。可他王化贞也是在人心崩坏之时以一己之力稳住广宁、安抚蒙古诸部,以此来看,他的能力与政绩并不比熊廷弼差到哪里去。这样的心理使得王化贞本就看重的虚荣心更加的高涨,当自己的主张被熊廷弼否决之后,难免个人的怨恨情绪,便是逐渐的出现了。
因此,王化贞一气之下竟然把所有的恨透了,把军事计划的所有工作全部推给了熊廷弼,而熊廷弼对此也是非常的不满意。就熊廷弼个人来说,他甚至是希望自己再次全权处理辽东事宜,而不是有人掣肘。可是此时,面对王化贞撂挑子的做法,熊廷弼却是气不打一处来。因为王化贞廖夏乐自己的所有任务,却牢牢地攥住了广宁一带的兵权!
楼主:信陵小司徒  时间:2020-11-03 12:33:20
(八)有名无实的辽东经略
此刻的熊廷弼虽然已经到达山海关,可是他却根本无法正式履行经略的职权,一个重要的标志便是,前线广宁巡抚王化贞坐拥大军,有些不买自己的账。自己这个辽东经略也仅仅只能指挥得动一点点可怜的人马。因此,熊廷弼请朝廷警告王化贞,不得借口有人节制,坐失战机。朝廷得知后,也并没有做出一个明确的回答,原因很简单,之前朝廷已经授予了王化贞便宜行事的权力,而王化贞也是借此敢与熊廷弼分庭抗礼。至此,两人之间的矛盾愈发的升级。在这之前,各地援辽的军队,陆续开到辽东。身为巡抚,王化贞自然要对来援军队的名号苦心考虑一番,想来想去,王化贞将这些军队全改称为平辽军。平辽,在证明辽土不宁的同时,是否也寓意着要平定辽人或者说没有把辽人当做大明子民呢?因此这个平辽军的称号使得辽人内心很是不愉快。辽人大部在军中任职、辽军的战斗力也是辽东战力的主力,更何况收复辽东依靠的还是辽东百姓的支持。所以熊廷弼以及后来的孙承宗袁崇焕都是十分的重视辽人的作用与力量,逐渐形成了以辽人守辽土、以辽土养辽人的方略,有利于解决相应的辽东问题。可是此番各路援军全部改成平辽军,使得辽人心里很不是滋味。感情自己为国效命,人家却把我当外人,这找谁说理去?
因此,鉴于这种情况,熊廷弼说道:
“辽人又没叛乱,请改为'平东'或'征东',以快慰辽人的心。”
按理说,熊廷弼的主张并没有错,可是造成的客观结果却是使得他与王化贞的矛盾愈发的加深了。而也正是从此时开始,经略、巡抚不和的风声便是传出了。
就这样,当熊廷弼到达辽东一个月后,天启元年八月初一,监军副使梁之垣成为了熊廷弼主张的驻防朝鲜的全权处理官员后,正在与工部、户部等部门商议自己招募等事宜的粮饷军械等等,可也就在此时,毛文龙镇江大捷的消息传到了朝内。
这一次,王化贞的底气更足了,因为满朝为此大喜,而这次军事行动是谁主张的?是他广宁巡抚王化贞!而不是辽东经略熊廷弼!
因此,在这样的情形下,朝廷做出一项决定,那就是立即命令登、莱、天津派出两万水师接应毛文龙,广宁巡抚王化贞率四万广宁兵进据河上,和蒙古军一起乘机进取,由辽东经略熊廷弼在中间调度。
可以看得出来,大明的这次决议实施的模板便是熊廷弼所主张的三方布置策略。可是有个问题,那就是王化贞是抵制熊廷弼的,一旦此次接应毛文龙成功,不恰恰证明了熊廷弼三方布置策略的高明而显得自己的防御措施的不足?想他毛文龙之所以奇袭成功,还不是因为自己组织的这次军事行动?但是一旦接应成功,不恰恰是自己忙活了半天,给熊廷弼做了嫁衣?
另外,仓促之间,两万水师能否准备周全?蒙古援军是否可靠?而接应毛文龙是接引毛文龙等退回,还是说援助毛文龙所部与后金军在辽东南地区展开激战?是否有后续的军事作战部署?这一切都没有后续,因此这样的命令未免太过于天方夜谭。更何况,在熊廷弼的内心,对于毛文龙是很不满的。因为毛文龙镇江大捷后,并没有知会自己,反而向王化贞报告,这显然是不把我辽东经略放在眼里!更何况,毛文龙一旦得手,自己的三方布置策略里登莱天津的水师突进也就在无意义,小小毛文龙,能有多大能耐?不接应也罢。因此,在这样的考虑里,无论是王化贞还是熊廷弼以及各自所能控制的各军镇,最终都没有出兵。既出于军事上的现实考虑,也有着彼此之间心知肚明的原因。
而在此之后不久,不甘寂寞的王化贞再次上书详细的陈述大明与后金双方的形式对比道:
“敌人放弃辽阳不加守备,河东失陷地区的将士日夜盼望官军开到,就抓了敌将来投降。而西部的虎墩兔、炒花部都愿意以兵助我。敌人驻守海州的兵力不过两千人,河上只辽地士兵三千人而已。如果派军队悄悄过去夜袭,势在必克。南防的敌军得知辽阳失守一定北归,我军凭借险要的地势来打击他们惰归的军队,可以一举歼灭。”
那么,王化贞的这种分析合理吗?可以说,如果此时的形式真如王化贞所言,沦陷区的军民能够捉后金将领来降,民心向往大明,那么此番到真的可以一试。而事实证明,军民之心心向大明,是可信的。但是如果说蒙古诸部都愿意发兵相助,则未免有些乐观。但是王化贞对此深信不疑,莫名自信。因此,当这样的奏疏上报到朝廷后,时任兵部尚书张鹤鸣非常赞同,上书说机不可失。御史徐卿伯又极力的促成此事,并且奏请派辽东经略熊廷弼从速进驻广宁,蓟辽总督王象乾移驻山海关,全力收复辽东沦陷区。而就在这种东进主张在朝廷里热火朝天的时候,王化贞的又一道奏章飞来,其内再次论述了辽东南地区的形式:
“后金因为我大军收复镇江,就驱赶、抢劫周围四卫屯民。屯民现在占据铁山死守,杀伤了敌兵三四千人,敌人把他们围困得更紧了,应该马上前往援救。”
因此,鉴于这种情况,兵部尚书张鹤鸣越发催促熊廷弼进兵。因此,王化贞也就在这个月里渡河东进!
可以看得出来,王化贞所述之事,虽有不妥,可辽东军民翘首期盼且有敢战反抗之事却是属实。这的确是一个进军的好时机。而王化贞虽有建功之心,但也足以见出能够把握形势,为国立功。但是有个问题是,王化贞只知道出击海州,可却并没有具体的后续规划。怎么进攻?怎么打援?一旦进攻不利怎么退回?王化贞对于这些问题只有笼统的“教科书”式的认知,认为重兵偷袭一定成功,敌人疲惫战斗力一定下降,不得不说,这未免有些天真了。
楼主:信陵小司徒  时间:2020-11-03 12:33:20
(九)异想天开的王化贞
事到如今,熊廷弼已经无法阻拦急于收复失地建立功勋的朝廷大员以及广宁巡抚王化贞,所以,他只得让出山海关,按照方略所规定的,进驻广宁。可实际上,他根本进不去广宁,因为广宁城在现在看来,是王化贞的掌控地盘,王化贞之所以盘踞在广宁,是因为他可以直接调动广宁周围的十四万大军,只要掌握了这些军队,便可以在辽东战场上,建立专门属于他自己的天大的功勋。而他之所以敢这样架空朝廷正式任命的辽东经略熊廷弼,一方面是因为朝廷实际授予了他便宜行事的权利,而另一方面则来源于兵部尚书张鹤鸣等朝中大员的支持,更加重要的是,王化贞的背后此刻站立的不是东林党,而是逐渐成为了日后所说的阉党。因此,熊廷弼对此,的确是无可奈何。
那么,熊廷弼没有进驻广宁,驻扎在哪呢?小城右屯(今辽宁省锦州一带),堂堂辽东经略,此刻的熊廷弼,着实有些憋屈。在这种情况下,熊廷弼依旧上书朝廷,陈述海州之地虽然易于攻取,但是无险可守,不能持久,不应该轻易地前往攻答,可是此时,志得意满的王化贞已经率领大军浩浩荡荡的出发了!那么此次出征的结果呢?灰头土脸、无功而返。
可是到了现在,朝廷的主政大员尤其是兵部尚书张鹤鸣还依旧十分的信任王化贞,不得不说,王化贞招抚流民、安抚蒙古诸部,很有一套。可是对于军事,不能说其一窍不通,可也真不敢说其懂得太多。此人平素不学习军事,又相当轻视后金军,喜好夸海口。对于同僚下属的规劝建议一点都听不进去,傲慢到了极点。到了现在,广宁的防务在王化贞看来已经渐趋稳定。他又安抚了蒙古诸部,因此,王化贞内心里的宏图大计出现了,如果说熊廷弼对于恢复辽东,是主张积极防守、徐图进取、三方布置,那么王化贞的宏图大计,似乎也可以看做三方布置,只不过王化贞的策略是快速进击、一招制敌!
首先,王化贞也是看中广宁明军主力十四万的实力,意图以此为主力,东进牵制后金军主力。
其次,王化贞对于自己对蒙古诸部的魅力自信不疑,他深深地相信蒙古的林丹汗会发兵四十万相助自己。
第三、最坚固的堡垒往往是从内部被攻破的,更何况,在王化贞看来,后金上下并非铁板一块,更算不得坚固的堡垒,因此,他联系上了抚顺之战时投降努尔哈赤并且成为了努尔哈赤女婿的李永芳,意图策反李永芳,来个里应外合,一举拿下后金。
看上去,这样的计划简直是天衣无缝、堪称完美。蒙古林丹汗四十万大军一到,李永芳开城投降,大事可定,不费吹灰之力!王化贞自己深以为如此。更是愚蠢到认为不战便可大获全胜!因此,前线的一切事务如兵马、甲仗、粮草、营垒等王化贞都将其放置一边不加过问,一意说大话蒙骗朝廷。而兵部尚书张鹤鸣却仍旧很相信他,凡是王化贞所请无不答应,那么,我们来看看,王化贞的这宏图大计真的可行吗?
我们先来看蒙古林丹汗,自从林丹汗掌握实权,想要恢复成吉思汗的伟业后,他也的确是东征西讨,在蒙古诸部中确立起了自己的权威。可是此刻,后金的手已经深入了科尔沁诸部,科尔沁诸部虽不足以与林丹汗抗衡,但是却足以构成牵制。林丹汗也曾与后金逐渐的交恶,而大明正是看中了这一点,连赏赐给蒙古诸部的金银都是全权交由林丹汗处理。但是林丹汗真的有那么多的实力与后金对抗吗?显然,并没有。双方势力之间,利益永远是第一位的。从后来的发展看,林丹汗本人虽然也帮助了大明,但效果微乎甚微,并没有起到一个很好的牵制作用。而大明赏赐给林丹汗的大量岁币,都不如发给自己在前方浴血拼命的士兵!
其次是李永芳,这个早在大明与后金刚刚开战,大明还完全掌控辽东时便是投降更是成为了“皇亲国戚”的游击将军,此刻竟然会在大明已经基本上丢失了整个辽东的情况下再次心回意转?未免太有些偶像剧的感觉。更何况,李永芳在大明只是个游击,到了后金,摇身一变成为了驸马,拥有了自己的奴隶,还会再回到大明吗?
以此看来,不得不说,袁应泰误辽,王化贞,坏辽、崩辽!
因此,堂堂辽东经略,此刻的熊廷弼上不得大员支持,下几乎没有一兵一卒,因为广宁的十四万守军基本上都在王化贞的控制下。所以,这样的熊廷弼,是无法实现自己的心愿的。
楼主:信陵小司徒  时间:2020-11-03 12:33:20
(十)熊廷弼vs王化贞等
前问我们说过,熊廷弼此人,性格使他吃了不少的亏,因为他也是一个“屡犯不改”主,他欣喜于别人对自己的言听计从、喜欢自己执掌大权,一旦自己有名无实,那气量狭小、刚愎自用的性格便出现了。而兵部尚书张鹤鸣,与熊廷弼之间,更是水火不容。
按理说,熊廷弼也是兵部尚书,可实际上,在朝的兵部尚书才是兵部的实际主官,熊廷弼的兵部尚书只是一个品阶职衔,是挂名的存在。更何况,熊廷弼远在山海关,凡事都需要向朝廷请示,而兵部尚书张鹤鸣,他自然无法绕开。两人的恩怨,也是从此而起。
本来,熊廷弼对于张鹤鸣的偏袒王化贞,便是极为不满。恰巧从延绥调来的援军军容不整,没有战力。因此,熊廷弼主张治罪延绥总兵杜文涣。那么张鹤鸣是怎么做的呢?宽恕杜文涣。熊廷弼看了看,好。
当熊廷弼上奏请求任用佟卜年的时候,张鹤鸣是怎么做的呢?上书反对,熊廷弼看了看,好。
当熊廷弼主张派遣梁之垣去朝鲜的时候,张鹤鸣是怎么做的呢?很简单,那就扣发饷银。这一来二去的,熊廷弼与张鹤鸣之间几乎是一直争吵,互相怨恨。按理说,熊廷弼身为地方大员,又久经沉浮,朝中应该有着朋友帮助自己,可是熊廷弼脾气暴躁,盛气凌人,朝臣几乎没有喜欢他的。也不得不说,熊廷弼的性格,使得他在明末的党争环境里,有志不可得,有身无处容,又处于辽东大地这个风口浪尖之上,长久下去,必定成为政治的牺牲品。
而在这样的排挤下,熊廷弼的性格自然不会认怂,因此与王化贞与张鹤鸣的开撕也就继续上演。当毛文龙镇江之捷之后,王化贞认为自己立了奇功的想法一直存在着,针对于这种情况,熊廷弼却说道:
“三方兵力尚未集合,文龙发动得太早,致使敌人恨辽地的人民,把周围四卫的军民屠戮殆尽,使东山军民灰心,让朝鲜君臣胆寒,令河西军队丧气,扰乱了三方并进的计划,耽误了联络朝鲜的打算,把它看作奇功,实际上是奇祸呢。”
然后,熊廷弼将自己的奏疏送到京城,并且极力的去批评王化贞,两人互相攻讦之意十分的明显。
从当时客观实际来看,毛文龙奇袭镇江与否,辽地四卫的反抗也即将被屠戮殆尽。毛文龙进攻的早与晚,并不能真正的救助沦陷区的军民,但是给予其精神士气上的鼓励还是可以办到的。广宁一带的军队士气本就不太高涨,毛文龙的胜与败,虽有影响,却并不是最大的影响。至于朝鲜,向来不值得依靠,其胆寒无论是面对丰臣秀吉还是努尔哈赤,表现基本如出一辙。因为朝鲜的确实力不济,从后来的发展看,在萨尔浒之后,朝鲜并未提供给大明多少实质性的帮助,因此熊廷弼此番反对镇江大捷,最重要的原因是毛文龙的行动扰乱了自己的三方布置策略。并不是说损失了辽东南地区的抵抗势力,因为熊廷弼的三方布置策略需要的、是时间,但是辽东南地区的抵抗势力,努尔哈赤是不会允许他们坚持到熊廷弼的到来的。所以,扰乱三方布置策略,是因为可能暴露了大明的军事行动路线以及会使得努尔哈赤更加重视自己的后方以及海防的防御等。但也还有着一个重要的目的,打压王化贞。
可是,当熊廷弼的奏章送上去之后,不但没有打压到王化贞,反而搞得自己灰头土脸,因为朝臣们大都将镇江一役看作大捷,听到熊廷弼如此说,心中多有不服。感受到自己在朝中的孤立,熊廷弼又转而明显地攻击兵部尚书张鹤鸣说道:
“我既然担任经略,四方援军应当听我调遣,而鹤鸣径自发动,不让我知道。七月里我向兵部询问军队人数,到现在两个月了,没有回答。我有经略之名,无其实,辽左的战事都是张枢密和王抚臣一起办的。”
这的确是实话,但是也有负气之意,既然辽左的战事不由自己主持,那很明显,一旦发生了什么军事问题,自然也就跟自己无关,承担责任的也就是如今的兵部尚书张鹤鸣以及广宁巡抚王化贞。更何况,王化贞的自信使得他已经多次率大军往返于广宁与海州之间,并且成功的做到了寸功未建!这样的军事笑话,很明显,和熊廷弼没有关系。
因此,当熊廷弼上书之后,张鹤鸣这下更加恼恨,两人之间的矛盾甚至比熊廷弼与王化贞的矛盾还要大。就这样,从熊廷弼七月到达山海关之后,一直到九月,两个多月过去了,不仅是辽东经抚不和,辽东的经略还和京城的兵部尚书闹得极其僵硬。这个时候,大明的天子,却对这种情况轻易信下而未能及时处理,辽东的败兆,已经可以预见了。
楼主:信陵小司徒  时间:2020-11-03 12:33:20
谢谢各位朋友
楼主:信陵小司徒  时间:2020-11-03 12:33:20
(十一)危机到来的前夜
在辽东的过程里,身为经略的熊廷弼自然没有一味的与王化贞开撕,很明显,他在逐渐地夺取军权。此刻熊廷弼的身边,除却五千京军,只有山海关一带的驻军可供自己调遣。而广宁一带却是驻扎着十四万大军,身为经略,熊廷弼必须做到像自己第一次经略辽东那样,大权独掌。王化贞此刻虽然牢牢地控制着军权,但并不是无懈可击。因为熊廷弼毕竟是经略,那十四万大军也不是王化贞的私有。更何况,王化贞与熊廷弼在辽地的人心、军队将领士兵的认可程度很明显有着一定的差别,因此熊廷弼也就利用这一点逐渐的取回军权。因为广宁的十四万驻军里就有着他所提拔起来的或者他所赏识的总兵官,如刘渠、祁秉忠等人,麻雀虽小,可也是肉。加上这两大总兵手里的兵力,熊廷弼此刻所能调动的兵力已经绝对不是有些资料里所说的数千人,而是接近了四万人。有了这样的军事支持,熊廷弼的经略话语权自然也就越来越大。
因此,当王化贞再次迷信的说林丹汗的四十万大军快要到来了,请求迅速出兵,东进收复失地的时候,熊廷弼却说道:
“抚臣靠着蒙古人,想不虞而收战功。我不敢轻视敌人,不敢说能不战而胜。”事实证明,熊廷弼是对的。因为后来蒙古军队终于没来,王化贞从此也不敢在轻易的进兵了。
就这样,二人原本的暗斗逐渐的明朗,几乎是每事相反,鲜有相同之法。当时,熊廷弼主张积极的防御,他虽然主张起用辽人,收复辽心,但也并不是笼统的或宽泛的信任所有的辽人,而对于蒙古人,熊廷弼虽然主张以夷制夷,牵制后金,但是他清楚,蒙古人是不能够成为真正的凭仗,否则的话,蒙古诸部也不会与大明颤抖二百余年。至于李永芳,其人则更不可相信,王化贞还天真的认为可以策反李永芳,殊不知,努尔哈赤擅长的就是派遣间谍、刺探情报、蛊惑人心、制造混乱,可以预见的,广宁地方现如今应该已经充斥着很多后金的间谍,这一点,是极其令人担心的。
可是现如今的王化贞一切事物不管,执掌军权,满口大话,就算熊廷弼说得对,也会在二人的争执里演变为斗争,因此,针对于熊廷弼的主张,王化贞则几乎要一切相反,丝毫不提防御加固的事宜。而且继续说大话,意思是说我们一旦渡河,河东人必为内应。而且还立刻上奏朝廷,告诉朝廷,八月里就可以高枕酣睡,收到他在辽东的捷报。
针对于王化贞这样的天真烂漫,朝廷里有见识的人知道他一定坏事,啥也不是。但是因为辽东此刻实在太过重要,王化贞又有兵部尚书张鹤鸣甚至阉党的支持,这就使得没有人敢说他的不好。就这样,时间一直前进着。
(十二)努尔哈赤 又来了!
天启元年十月。辽东大雪、温度降低,广宁外河逐渐的结上了厚厚的兵。此时,广宁城内人心开始慌乱起来。为什么呢?因为连广宁人都看出来后金一定会趁机渡河,攻打广宁!但是王化贞呢?自七月至十月三个月来,只知道排挤熊廷弼,防务一点不管,原本逐渐稳定的广宁人心再次濒于崩毁,竟至于连敌人还没有看到,就对广宁失去了信心,这实在是太可悲了!
而此时,朝廷大佬兵部尚书张鹤鸣也坐不住了,因为他也认为,努尔哈赤会在这个时间进犯广宁,原因很简单。首先辽东主官两人经抚不和,这对于辽东防务势必造成重大的影响。其次广宁傍河,若是平常,后金在大明严密防御之下渡河不易,但是现在天降大雪,河面结冰,恰巧利于后金铁骑渡河。而出在此之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那就是此刻大明南疆,烽火再起。因为永宁土司奢崇明起兵反叛,声势颇大。所以,趁着大明在南疆用兵,努尔哈赤认为,自己的机会来了!
而当努尔哈赤得知大明在西南边境陷入战火后,也是决定趁着这个机会,攻取广宁,而王化贞也是同御史方震孺商议,决定派兵把守镇武、西平、闾阳、镇宁等城堡,而以主力驻守广宁。
与此同时,熊廷弼再出山海关,到达右屯,王化贞此刻的这一做法也是符合实际情况的。因此,熊廷弼也认为应该在广宁屯驻重兵,然后在外围也实施重点防守。此时已经谈不上组建小股部队骚扰敌人了,因为努尔哈赤即将到来。所以,考虑到此,熊廷弼调令总兵官刘渠以两万人驻守镇武,总兵官祁秉忠以一万人驻守闾阳。同时又派副总兵罗一贯以三千人守西平。在三将出发之前,熊廷弼再次申明军令:
“敌人来时,跨出镇武一步的,文武将吏都有杀无赦。敌人到达广宁而镇武、闾阳不出兵夹攻,敌人抢劫右屯饷道而三路兵马不救援的,罪也相同!”
这种防御,以三万余人在外围阻击,而已大军殿后,就算是努尔哈赤也不敢轻易穿插,因为一个不慎,就会落入广宁十四万明军的包围里。但是就在此时,问题又出现了,因为自信不已的王化贞再次轻信间谍的话,发兵攻打海州,这已经是第五次了!半年的时间里,王大人来回海州广宁,折腾了五次,一点便宜也没有占到,劳师无功不说,还将自己一方的信息几乎暴露给了努尔哈赤,此等军事指挥,称之为蠢材,似乎并不为过。
因此,熊廷弼实在无法忍受,再次上书说道:
“抚臣进兵,到现在已经五次了。部队屡进屡退,敌人早看透了我方的计谋,我的虚名也因轻易出兵而受到损伤。希望陛下明确指示抚臣,对自己的行为慎重些,不要给敌人嘲笑了。”
既然熊廷弼上书,那么可以预见的,王化贞自然要再度开撕,他上书辩解说道:“我请求给我六万兵,我保证把敌人一举荡平。就是不如意,也一定能做到死伤相等,使敌人一蹶不振,管保它不再成为河西之忧!"并请准许他便宜行事!”
彼时内阁首辅正是东林党叶向高,也正是王化贞的座主,因此很是偏向王化贞,竟然连王化贞如此的大话都能够偏袒,误国也是不浅。见状,熊廷弼也是无奈,他的脾气促使他上奏说道:
“就请按抚臣约定的办吧,应及早罢掉我的官以便于鼓舞士气。”
到了现在,经抚不和,地球人都知道了。大臣们也都知道,两人不和一定会影响边疆,但大多不敢直说而是和稀泥,天真的认为两人可以一起为国效力,但是这真的可能办得到吗?因为,努尔哈赤,已经来了。
楼主:信陵小司徒  时间:2020-11-03 12:33:20
@四川红尘洗梦 2018-11-24 12:21:48
码字辛苦,原创不易,支持佳作。
-----------------------------
谢谢,也希望朋友们能够莅临新作章武随记支持支持,哈哈
楼主:信陵小司徒  时间:2020-11-03 12:33:20
大家有空,可以看看在下的新作,刘备,哈哈,谢谢
楼主:信陵小司徒  时间:2020-11-03 12:33:20
(十三)血战西平堡
天启二年正月十八日,努尔哈赤正式进军,大军从辽阳出发,直奔海州西北的东昌堡而去。十九日,后金大军经一天跋涉入宿东昌堡,二十日,后金军首先从东昌堡越过辽河西进,大明在河边防守的军队由于一不是熊廷弼所说的小股部队,二因为王化贞不经营防务,使得防守河岸的明军毫无战斗力,竟然溃逃而去!而后金军再次搂草打兔子一般的追击二十余里!
因此,后金军也就得以长驱直入,从容的渡过辽河,就这样,广宁外围的第一道防线丢失的简直不要太轻松。后金军因此得以轻松的来到广宁外围的第一个据点,西平堡。此刻西平堡守将为参将罗一贯。
罗一贯,甘州卫人。以参将的身份防守西平堡。辽阳失陷以后,辽西大地,西平便直接处于女真人的兵锋之下,是为前线中的前线,形势危急,人心浮动,而在这种情况下,罗一贯严阵以待,全力防御,力求不有一丝漏洞出现。正是因为罗一贯这样的做法,受到了一致的赞扬,因此王化贞也是向朝廷邀功,加升罗一贯为副总兵,率军三千驻守西平堡。
前文说过,熊廷弼与诸将约定,各自回城修缮防御,事情紧急,必须互相支援,违令者军法从事!并且熊廷弼以及王化贞也曾命令,不要轻易出战。因此,当后金军重兵包围西平堡以后,罗一贯并没有任何慌张,因为他的身后便是十四万随时待命的大军,因此,罗一贯紧急登城防守。但是事情如果真的是预料的那样,就好了。
当后金军到达西平堡城下的时候,参将黑云鹤请求出击后金军。城外后金军据保守估计要有六万以上,整个西平守军才三千人,参将黑云鹤竟然要主动出击,这个时候,勇武是好事,但是更要有智谋。罗一贯当然不会允许黑云鹤这种行为,可是黑云鹤竟然不从,二十一日,打开城门,率领所部出城进击后金军去了!
黑云鹤固然勇猛,但是后金铁骑也不是吃素的,就怕你不出来,等着你呢你自己就送上门来了。因此参将黑云鹤很快陷入了后金军的层层围困里,形势危急,只得向城内败退,城上的罗一贯此刻也是心急如焚,他想救援,可是拿什么去救?西平堡一共三千明军,一半在下面、一半在城上,此刻自己就算下城也必定是无济于事,而如果开启城门,一个不慎,后金的追兵便会借机冲入城门之内,因此,此刻的罗一贯也是心急如焚。可是片刻后,他便释然了。因为黑云鹤还没有跑回城下,连同所部明军就已经被后金追兵赶上,就地歼灭了。黑云鹤败亡以后,城上守军,满打满算仅有两千人左右,此刻要面对的是至少六万后金大军,大战,正式开始了!
因为当后金军歼灭黑云鹤所部后,便想要趁势攻城,可是西平堡经过一年多的加固,此刻城上环列火器,罗一贯据城坚守,给予后金军很大的杀伤。在《明史》罗一贯本传里关于此处是这么记载的:
“用炮击伤者无算”
一般《明史》里对于明清交战时后金军的伤亡术是不做确切交代的。伤亡较小的不说,伤亡较多的说小,伤亡非常大的、掩盖不住了便笼统的称之为无法计算,因此,这一次小小的西平堡,便是在史料上出现了这样的记载,也足以证明西平堡的坚固以及罗一贯并守军的顽强抵抗、大明火器的极大优势!
(十四)罗一贯的选择
攻击受阻、伤亡惨重后,努尔哈赤不得不暂时停止进攻,因为大明的火器实在是太占据优势,后金的铁骑根本无法接近城墙。因此,为了减少所部伤亡,努尔哈赤便派人树旗招降,并且派遣使者来游说罗一贯。但是努尔哈赤错了,自辽左兴兵以来,大明虽有贪生怕死之辈,可大多将领、士兵都能够真正的做到为国捐躯马革裹尸而义无反顾。他们虽然战败身亡、虽然无法挽救危局,但是却是以军人该有的方式,彰显了自己的尊严!从古至今无论何时不论何地,保家卫国的人永远是可敬的!
因此,面对努尔哈赤的劝降,罗一贯严词拒绝。但是他知道,援军如果在不到,自己、坚持不了多久了。
二十二日,努尔哈赤见劝降不成,更是调派大批骑兵环城力攻,大明两千守军在罗一贯的指挥下奋勇还击,战事瞬间便是进行到了白热化的程度。大明士兵火炮齐发,后金军一排一排的倒下,但是后金军在面对大明的坚城巨炮的时候,也是摸索出了一个原始的打法。那就是猛攻城墙、消耗大明的弹药储备。很明显,援军如果不到,凭借西平堡的火药储备,罗一贯,坚持不了多久了。因此,后金军再度大力攻城,对准城墙上的明军,万箭齐发。就在此时,一直在督战指挥的罗一贯突然被流矢射中了眼睛,血流不止,被紧急医治。但是流矢中目,伤得太重,如此危急的局势下,根本不可能做到更好的医治,罗一贯的性命安危都是受到了严重的威胁,因此罗一贯基本无法自由行动从而没有办法再度亲临指挥抗击后金的作战。就这样,时间一点点的持续着,中午左右,西平堡的守军脸上涌现了一抹决绝之色,因为他们的火药。弓箭、巨石等防御储备几乎全部用光了,而接下来,就是与数十倍于己的敌军,肉搏血战!
没过多久,后金军登上了城墙,守军与后金军立即展开血战!但是无奈敌我力量相比实在是太过悬殊,大明的战士们逐渐的倒下,罗一贯此时,知道已经无力回天,因此,他面向西平堡的北方隆重的行了大礼,对着内心中大明的方向、天子的方向说道:
“陛下,臣力竭矣”
而后,毫不犹豫,拔剑自刭。顺便提一下,罗一贯的儿子罗俊杰,官至宣府总兵官,后来在李自成进犯罗一贯老家甘州卫的时候,殉国。与此同时,西平堡的喊杀声也逐渐的停止了,这证明,后金军攻占了西平堡。至此,大明副总兵罗一贯、参将黑云鹤、都司陈尚仁、王崇信并三千士兵全军覆没,但就是这三千士兵,据《中国古代战争辞典》的记载,硬抗数十倍于己的后金军两天,杀伤后金军保守估计六七千人!取得了交战以来大明与后金战损比的新高度!足以彰显大明军人的血性!
楼主:信陵小司徒  时间:2020-11-03 12:33:20
来也
楼主:信陵小司徒  时间:2020-11-03 12:33:20
(十五)全军出击 血拼后金!
当罗一贯殉国之时,大明广宁的援军也在赶来的路上,而且速度极快,兵力甚多,因为王化贞知道努尔哈赤进围西平堡,于是在自己所信任的中军孙得功的谋划下,调派了广宁城内此刻几乎全部的兵力约九万人交给孙得功和中军游击祖大寿为前锋,令二人率军会和祁秉忠与刘渠二人,一起援救西平堡、进战努尔哈赤!
而此时,熊廷弼也是传令刘渠率所部两万人从速开拔,援救西平堡!大明军队行军速度很快,二十二日,便是来到了西平堡西处的平阳(今辽宁台安西南)!当明军到达之时,后金军刚刚拿下西平堡没过多久,甚至还没有收兵!见状,刘渠以及祁秉忠二将立即从速向前推进,因为此刻决不能给后金军喘息的机会,必须趁着西平血战后,那三千大明将士血拼而迎来的时机进击后金军!同时,二人也有着相当的自信,因为此刻,平阳以西大明军队总计十二万人之多,就算与后金正面野战,也是丝毫不惧!
可是就在此时,刘渠与祁秉忠却发现,自己的后方队形发生了变化。因为在自己二人后方的孙得功所率领的九万人竟然前进速度放慢下来而且分成了左右两翼!这个阵型就比较奇特了,因为三人合力进军,几乎齐头并进,此刻孙得功突然将广宁军分成左右两翼自然也就把刘渠与祁秉忠所部共三万人彻底的暴露在了后金军的面前,同时,孙得功所部在分为左右两翼后,竟然还逐渐的往后退去、减慢自己的行军速度。这样一来,刘渠与祁秉忠所部不仅是单独面对对面的至少六万以上的后金军,而且还在整体的明军十二万大军的阵营里向前突出,或者说像是被送到了努尔哈吃的嘴边一样。
二人此刻,并不知晓孙得功为什么这么做。不过他们相信经略熊廷弼的军令,对于此刻辽东诸将无论是谁都有着至高无上的约束,因此,也就没有太过担心。无论是刘渠还是祁秉忠自从辽左兴兵以来,他们眼见着自己的同僚兄弟们屡屡丧命殉国,心里早就憋了一股火,誓要与后金军一争高下!因此,二将都督三万大军立刻出击,直插后金军中军而去!
大战瞬间开始,三万明军在刘渠与祁秉忠二将的带领下奋勇冲杀,竟然一下子将后金军搅乱,而后金军也是很吃惊,他们很少会遇见大批的上万的明军这样的向自己冲杀过来,因此一时之间也是有些愣神。而这样的大战一直持续着,史料对于此刻明军对于后金军的战果是这样记载的“颇有杀伤”。这已经很不容易了,颇有杀伤这类字眼的出现,就足以见得出此战三万明军的战斗力。因为在这之前,很少见到会对交战明军的战果有着这样的记载。战斗一直持续着,此时,只要大明的后军全部压上,难保战局的胜利天平会倾向于大明,但就在此时,问题出现了!
因为就在刘渠与祁秉忠率军力战的时候,大明的后军竟然发生了异动。这是怎么回事儿,后军没有经受战斗,前军也没有溃败,怎么后军就发生了异动?就在此时,又一件事发生了,那就是后军的异动竟然变成了溃逃!逐渐的,他们也是得知,带领后军的中军孙得功以及副将鲍承先竟然先跑了!而且这俩人便跑还边喊着前军已经大败了,这也就使得后军一瞬间人心惶惶,四散奔逃!还没有看见敌人,九万大军竟然先行溃散,耻辱至极!而至此,刘渠与祁秉忠也是明白了,这孙得功与鲍乘先这样的行径,应该不仅仅是贪生怕死,否则,他们二人为何要带着自己的部下逃跑的同时,还要霍乱军心?这很明显,是在帮助后金军更好的击溃大明,那么,答案,就只有一个。孙得功与鲍乘先,应该是叛变了。
但事已至此,刘渠与祁秉忠二人已经无力阻止大军的溃散,同时,二人并所部三万人也是被后金军紧紧地缠住,不好脱身。那么,唯有力战到底!战斗一直持续着,原本士气高昂的明军因为后军九万人的大溃退彻底的引起了骚乱,而后金大军也是趁机向刘渠、祁秉忠所部发起了猛攻。一番混战之下,刘渠战死殉国。
刘渠,原京城巡捕营副将,经御史杨鹤的推荐,擢拔为援辽总兵官,力战殉国!而刘渠败殁后,祁秉忠这个西陲健将也是深陷重围,但是祁秉忠率所部奋战不止,直到身中两刀三箭,连马都骑不稳之后,才被家丁扶上马,夺路杀出重围。后金军怎么会放过祁秉忠这个猛将,因此大军进击追赶。而祁秉忠所部的确战斗力强悍,硬是从后金军的重重包围里冲杀出来。但是祁秉忠伤势太重,血流不止,战场仓促,无法医治,最终,伤重卒于战场!而此时,后金军的追兵再次追击过来,这一次,祁秉忠的副将刘征亲自率兵阻截,自己一人亲手击杀后金十多人!但是最终也因为没有后援、寡不敌众,战殁沙场!
至此,平阳一战,大明总兵官刘渠、祁秉忠副将刘征等并三万大军几乎全军覆没,但是所部予以后金军亦相当杀伤,虽最终因后方不稳而惨败,但后金军也是损伤惨重。而除此之外,中军游击祖大寿在混乱中率残部讨到觉华岛(今辽宁省菊花岛),而叛变的孙得功率军一路狂奔,于二十二日晚赶回了广宁城。
(十六)丢人现眼的王化贞
孙得功回到广宁城后,立刻部属所部控制了广宁城门,封存了火药库等器械库,而且大造谣言说道后金军已经兵临城下,一时间搞得人心惶惶、居民四散,场面混乱到了极点!广宁参政高邦佐阻挡也挡不住!而孙得功的下一个目标是什么呢?那就是一直对他相当信任的广宁巡抚王化贞!孙得功打算活捉王化贞,将他献给努尔哈赤。悲哀,王化贞一直将孙得功看做自己的心腹,却不想,大事全败在了这个心腹的身上!
都到了这个份上,巡抚王化贞大人在干什么呢?此刻的王化贞对此竟然一无所知!部下叛乱、城中大乱,堂堂广宁巡抚竟然对此一无所知!说此刻的王化贞是一头蠢猪真的是侮辱猪。因为他正在关上房门处理文书!就在此时,参将江朝栋知道大事不好,必须保护好巡抚大人,因此情急之下,也不顾不得许多,直接便是推门闯了进来!见状,一脸蒙圈的王化贞大声的训斥江朝栋为何如此目无尊长,可是江朝栋也是十分的着急!奶奶的,都火烧眉毛了,你都马上被活捉了,老子来救你,你在这里还摆官威!于是,江朝栋也大喊道:
“事情危险了,请你快走!”
到现在,王化贞还是一脸蒙圈,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但是他也知道,广宁城内此刻乱成了这个样子,预示着什么。因此,堂堂广宁巡抚此时,在一个参将的搀扶下骑马逃走,身后只跟着两个徒步的仆人,就这样,前不久还在说大话一举荡平后金的广宁巡抚王化贞丢下了广宁城,狼狈至极!
而此时,熊廷弼也是得到了消息,参议邢慎言劝他紧急救援广宁,但是此时却被佥事韩初命阻挠,而熊廷弼竟然听从了韩初命的建议,退回了大凌河。而不久后,狼狈逃窜的王化贞在大凌河遇到了熊廷弼。前不久他还坐拥十四万大军笑话熊廷弼只有直属兵力五千人,可是现如今风水轮流转,到了熊廷弼来嘲笑他了。
因此,此刻的熊廷弼看着狼狈不堪的王化贞,微笑着说道:
“抚臣不久前说,六万军队就可以把敌人一举荡平,到头来怎么样呢?”嘲笑之意,路人皆知。闻言,王化贞更是羞愧难当。这个时候,想起了熊廷弼是为辽东经略了。因此,他建议熊廷弼驻守宁远和前屯,来抵御后金军。但是熊廷弼却说道:
“已经晚了。现在只有保护老百姓入关去!”
于是,熊廷弼便把自己所领的五千人交由王化贞来殿后,而后又把全部积蓄都放火烧了。二十六日熊廷弼和韩初命一起护送难民退入山海关,王化贞也随后入关,整个辽东大员,此次,只有广宁参政高邦佐自杀而死。
(十七)懵圈的努尔哈赤
而与此同时,广宁叛将孙得功也是接连邀请努尔哈赤入城,为什么用接连呢?因为此刻的努尔哈赤并不相信孙得功,而是驻军在沙岭一带。为什么呢?因为连日以来的作战,后金军也是损伤惨重,并且广宁此刻至少还应该有着近十万大军,粮草器械火药储备相当充足。万一孙得功诱骗自己,是为诈降,一旦中了圈套该怎么办?
可是努尔哈赤再怎么谨慎,也架不住孙得功的“热情”和广宁城的诱惑,因此,在间谍的刺探下,二十四日,极其震惊、极其震惊广宁就这么容易的到手了的努尔哈赤率军进驻广宁城。而此时,那位广宁巡抚王化贞,已经逃跑了两天了。
在这之后,努尔哈赤留驻广宁十日,并且派军继续追击王化贞二百余里,直到粮食告罄才返回。而代善与皇太极更是进一步率军攻占了义州(今辽宁省义县),而天启二年二月,努尔哈赤才返回辽阳。
至此,广宁之战从天启元年十月十八日起,至天启元年十月二十四日熊廷弼王化贞退入山海关,努尔哈赤进驻广宁止,历时六天。大明聚集重兵十四万、积聚火药、器械、粮饷等半年,对阵努尔哈赤至少六万人以上甚至接近了十万人的大军,遭受战损沙场三万人、投降数万人、丢失了重镇广宁以及附近的四十余座城堡的重大惨败!此战后金军伤亡据保守估计当有一两万之众,但是却一举夺得了辽河以西广宁周围的大片土地。彻底的巩固了辽沈占领区的侧翼,将大明的势力进一步压缩到了山海关以外仅仅三四百里处,取得了重大的胜利!
(十八)崩坏的辽东局势
广宁战败后,举朝震动,兵部尚书张鹤鸣更是惧罪请求前往前线督军。那么广宁之战,大明重兵十四万何以败得这么惨?经抚不和是一个直接的重要的原因。熊廷弼的三方布置策略不敢说万无一失,可是真若实行起来,是一定要强过王化贞的满口大话,寄希望于蒙古诸部、李永芳反正这样的不切实际的想法的。另外,王化贞对于广宁防务的懈怠、不能及时匡救后期人心散乱的民心、用人不明不能明察叛徒而误将大军交由叛将、为了个人私利争权夺利排挤熊廷弼等一系列做法使得他成为广宁惨败的第一责任人!王化贞确是辽左罪人!
但另一方面,熊廷弼身为经略,虽然遭受排挤、朝中也无势力支持,独木难支,但过分看重个人权力,因性格矛盾一言不合便是与王化贞争论相攻,是其不智。但总体来说,熊廷弼处于哪个位置,受到了这样的待遇,他的一些做法也是合乎常理的。但是在广宁刚刚大乱之际,熊廷弼手握五千精兵,是否可以直接趁乱进据广宁,再次收拾人心呢?而不是一举烧毁所有的积聚辎重退回山海关,这样的做法是否可行呢?
不得不说,熊廷弼嘲讽王化贞,一举退回山海关,确有一种看热闹以及负气的嫌疑,但是熊廷弼如果进驻广宁,是否行得通呢?
当时的广宁大乱,叛将孙得功控制所部至少有几万人牢牢地占据了广宁城,而广宁城内此刻人心散乱,不见得会有多少反抗的人。因为广宁人心散乱并非骤然变乱,而是由于王化贞的处置不当,造成连月来人心浮动,这样的人心,收拾起来,是很困难的。
熊廷弼虽然在辽东有着相当的号召力,可是此次出关,他却是几乎丝毫没有实权,广宁城更是未曾到过一步,当地的军民是否会买账?此次不同于第一次经略辽东时进驻沈阳,那时候沈阳城虽乱,可还是大明的属地,其中人心兵将还是大明的百姓军兵。可这一次的广宁城内,叛将孙得功拥众数万,早已经铁了心投降后金,熊廷弼只有五千士兵,又怎么能够妥善周旋?所以,窃以为,熊廷弼在当时,并不具备着进入广宁城、再次稳定人心的客观现实条件。但如果硬要尝试,恐怕,虽有成功的可能,但更多的可能是辽左再多一具大明经略的尸体。
但总之,广宁大败后,大明在辽左,基本是无力进攻而只得采取守势了,形势将更加艰难。
(十九)熊廷弼的结局
天启二年二月,朝廷逮捕了王化贞,罢了熊廷弼的官,让他听候查考。到四月,刑部尚书王纪、左都御史邹元标、大理寺卿周应秋等报上判决书,熊廷弼、王化贞都判了死刑。
到了快要行刑的时候,熊廷弼拖东林党的谋主汪文言用黄金四万两贿赂魏忠贤请求缓期执行,可是到最后,熊廷弼却并没有拿出四万两黄金。这件事让魏忠贤觉得自己受到了戏耍,因此极力罗织罪名,要处死熊廷弼。终于,天启五年八月,明熹宗下令,处死熊廷弼,并且传首九边示众。同时,在阉党的陷害下,熊廷弼被抄家、亲戚、本家都连带被抄家,并且在抄家过程里熊廷弼长子熊兆珪因不堪县令王尔玉的勒索自杀。其母喊冤,更是被王尔玉扒掉了两个丫鬟的衣服各打了四十大板来羞辱。一带良臣,遭到了这样的对待,远近之人,没有不叹息痛恨的。
熊廷弼一家的确遭受了不公正的对待。他虽然负有丢失广宁的罪责,但罪责实在是与他相关甚少,因为他根本没有太多实权,对广宁之事更是插不上手。纵然有罪,罪不至死,也不应该受到这样的待遇。只是因为,他得罪了魏忠贤的阉党,东林党的所谓清流也并不想保他。所以,熊廷弼成为了政治斗争的牺牲品。因为那位广宁巡抚原东林党魁首辅叶向高的弟子王化贞此刻已经投靠了魏忠贤,得以残活了几年。也许,明末党争里,有的不是公平正义,而是一人得道、鸡犬升天。
另外提一下,崇祯元年的时候,崇祯帝下诏书停止对熊廷弼一家的追赃。那年秋天,工部主事徐尔一上书为熊廷弼伸冤,他在奏折里写道:
“当年广宁兵十三万,粮草百万担,全都交由化贞管理。廷弼只有五千名援辽部队,驻守在右屯,距离广宁只四十里。化贞忽然之间同三四百万辽民一下子都败退下来,廷弼只五千人,不一起败退就够了,还能指望他屹然不动,坚壁固守吗?廷弼的罪在哪里呢?我请为他平反昭雪,用以激励有苦劳的大臣!”
可以说,这是实话,但是政治有政治的规矩,熊廷弼身为经略,丢失广宁必须负责,崇祯帝如果同意了徐尔一的主张,不仅是对天启帝的反驳更是对国法以及君主权威的反驳,同时阉党的残存势力,是否会善罢甘休?一切,都有不成文的规矩,因此,崇祯并非不知熊廷弼之冤,却也实在是迫不得已。
就这样,到了崇祯二年五月,此时,当内阁大学士韩爌等上书说:
“廷弼的尸骨至今不能拿回去安葬,根据国法是从来没有过的。”
此刻,崇祯帝同意了,他特别颁发诏书允许熊廷弼的儿子拿他的首级回去安葬,并且谥号为襄愍。因为此刻,朝廷里早已经没有了魏忠贤,而所谓的阉党,也重新的处于自己的掌控之下了。














楼主:信陵小司徒  时间:2020-11-03 12:33:20
(十五)全军出击 血拼后金!
当罗一贯殉国之时,大明广宁的援军也在赶来的路上,而且速度极快,兵力甚多,因为王化贞知道努尔哈赤进围西平堡,于是在自己所信任的中军孙得功的谋划下,调派了广宁城内此刻几乎全部的兵力约九万人交给孙得功和中军游击祖大寿为前锋,令二人率军会和祁秉忠与刘渠二人,一起援救西平堡、进战努尔哈赤!
而此时,熊廷弼也是传令刘渠率所部两万人从速开拔,援救西平堡!大明军队行军速度很快,二十二日,便是来到了西平堡西处的平阳(今辽宁台安西南)!当明军到达之时,后金军刚刚拿下西平堡没过多久,甚至还没有收兵!见状,刘渠以及祁秉忠二将立即从速向前推进,因为此刻决不能给后金军喘息的机会,必须趁着西平血战后,那三千大明将士血拼而迎来的时机进击后金军!同时,二人也有着相当的自信,因为此刻,平阳以西大明军队总计十二万人之多,就算与后金正面野战,也是丝毫不惧!
可是就在此时,刘渠与祁秉忠却发现,自己的后方队形发生了变化。因为在自己二人后方的孙得功所率领的九万人竟然前进速度放慢下来而且分成了左右两翼!这个阵型就比较奇特了,因为三人合力进军,几乎齐头并进,此刻孙得功突然将广宁军分成左右两翼自然也就把刘渠与祁秉忠所部共三万人彻底的暴露在了后金军的面前,同时,孙得功所部在分为左右两翼后,竟然还逐渐的往后退去、减慢自己的行军速度。这样一来,刘渠与祁秉忠所部不仅是单独面对对面的至少六万以上的后金军,而且还在整体的明军十二万大军的阵营里向前突出,或者说像是被送到了努尔哈吃的嘴边一样。
二人此刻,并不知晓孙得功为什么这么做。不过他们相信经略熊廷弼的军令,对于此刻辽东诸将无论是谁都有着至高无上的约束,因此,也就没有太过担心。无论是刘渠还是祁秉忠自从辽左兴兵以来,他们眼见着自己的同僚兄弟们屡屡丧命殉国,心里早就憋了一股火,誓要与后金军一争高下!因此,二将都督三万大军立刻出击,直插后金军中军而去!
大战瞬间开始,三万明军在刘渠与祁秉忠二将的带领下奋勇冲杀,竟然一下子将后金军搅乱,而后金军也是很吃惊,他们很少会遇见大批的上万的明军这样的向自己冲杀过来,因此一时之间也是有些愣神。而这样的大战一直持续着,史料对于此刻明军对于后金军的战果是这样记载的“颇有杀伤”。这已经很不容易了,颇有杀伤这类字眼的出现,就足以见得出此战三万明军的战斗力。因为在这之前,很少见到会对交战明军的战果有着这样的记载。战斗一直持续着,此时,只要大明的后军全部压上,难保战局的胜利天平会倾向于大明,但就在此时,问题出现了!
因为就在刘渠与祁秉忠率军力战的时候,大明的后军竟然发生了异动。这是怎么回事儿,后军没有经受战斗,前军也没有溃败,怎么后军就发生了异动?就在此时,又一件事发生了,那就是后军的异动竟然变成了溃逃!逐渐的,他们也是得知,带领后军的中军孙得功以及副将鲍承先竟然先跑了!而且这俩人便跑还边喊着前军已经大败了,这也就使得后军一瞬间人心惶惶,四散奔逃!还没有看见敌人,九万大军竟然先行溃散,耻辱至极!而至此,刘渠与祁秉忠也是明白了,这孙得功与鲍乘先这样的行径,应该不仅仅是贪生怕死,否则,他们二人为何要带着自己的部下逃跑的同时,还要霍乱军心?这很明显,是在帮助后金军更好的击溃大明,那么,答案,就只有一个。孙得功与鲍乘先,应该是叛变了。
但事已至此,刘渠与祁秉忠二人已经无力阻止大军的溃散,同时,二人并所部三万人也是被后金军紧紧地缠住,不好脱身。那么,唯有力战到底!战斗一直持续着,原本士气高昂的明军因为后军九万人的大溃退彻底的引起了骚乱,而后金大军也是趁机向刘渠、祁秉忠所部发起了猛攻。一番混战之下,刘渠战死殉国。
刘渠,原京城巡捕营副将,经御史杨鹤的推荐,擢拔为援辽总兵官,力战殉国!而刘渠败殁后,祁秉忠这个西陲健将也是深陷重围,但是祁秉忠率所部奋战不止,直到身中两刀三箭,连马都骑不稳之后,才被家丁扶上马,夺路杀出重围。后金军怎么会放过祁秉忠这个猛将,因此大军进击追赶。而祁秉忠所部的确战斗力强悍,硬是从后金军的重重包围里冲杀出来。但是祁秉忠伤势太重,血流不止,战场仓促,无法医治,最终,伤重卒于战场!而此时,后金军的追兵再次追击过来,这一次,祁秉忠的副将刘征亲自率兵阻截,自己一人亲手击杀后金十多人!但是最终也因为没有后援、寡不敌众,战殁沙场!
至此,平阳一战,大明总兵官刘渠、祁秉忠副将刘征等并三万大军几乎全军覆没,但是所部予以后金军亦相当杀伤,虽最终因后方不稳而惨败,但后金军也是损伤惨重。而除此之外,中军游击祖大寿在混乱中率残部讨到觉华岛(今辽宁省菊花岛),而叛变的孙得功率军一路狂奔,于二十二日晚赶回了广宁城。
(十六)丢人现眼的王化贞
孙得功回到广宁城后,立刻部属所部控制了广宁城门,封存了火药库等器械库,而且大造谣言说道后金军已经兵临城下,一时间搞得人心惶惶、居民四散,场面混乱到了极点!广宁参政高邦佐阻挡也挡不住!而孙得功的下一个目标是什么呢?那就是一直对他相当信任的广宁巡抚王化贞!孙得功打算活捉王化贞,将他献给努尔哈赤。悲哀,王化贞一直将孙得功看做自己的心腹,却不想,大事全败在了这个心腹的身上!
都到了这个份上,巡抚王化贞大人在干什么呢?此刻的王化贞对此竟然一无所知!部下叛乱、城中大乱,堂堂广宁巡抚竟然对此一无所知!说此刻的王化贞是一头蠢猪真的是侮辱猪。因为他正在关上房门处理文书!就在此时,参将江朝栋知道大事不好,必须保护好巡抚大人,因此情急之下,也不顾不得许多,直接便是推门闯了进来!见状,一脸蒙圈的王化贞大声的训斥江朝栋为何如此目无尊长,可是江朝栋也是十分的着急!奶奶的,都火烧眉毛了,你都马上被活捉了,老子来救你,你在这里还摆官威!于是,江朝栋也大喊道:
“事情危险了,请你快走!”
到现在,王化贞还是一脸蒙圈,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但是他也知道,广宁城内此刻乱成了这个样子,预示着什么。因此,堂堂广宁巡抚此时,在一个参将的搀扶下骑马逃走,身后只跟着两个徒步的仆人,就这样,前不久还在说大话一举荡平后金的广宁巡抚王化贞丢下了广宁城,狼狈至极!
而此时,熊廷弼也是得到了消息,参议邢慎言劝他紧急救援广宁,但是此时却被佥事韩初命阻挠,而熊廷弼竟然听从了韩初命的建议,退回了大凌河。而不久后,狼狈逃窜的王化贞在大凌河遇到了熊廷弼。前不久他还坐拥十四万大军笑话熊廷弼只有直属兵力五千人,可是现如今风水轮流转,到了熊廷弼来嘲笑他了。
因此,此刻的熊廷弼看着狼狈不堪的王化贞,微笑着说道:
“抚臣不久前说,六万军队就可以把敌人一举荡平,到头来怎么样呢?”嘲笑之意,路人皆知。闻言,王化贞更是羞愧难当。这个时候,想起了熊廷弼是为辽东经略了。因此,他建议熊廷弼驻守宁远和前屯,来抵御后金军。但是熊廷弼却说道:
“已经晚了。现在只有保护老百姓入关去!”
于是,熊廷弼便把自己所领的五千人交由王化贞来殿后,而后又把全部积蓄都放火烧了。二十六日熊廷弼和韩初命一起护送难民退入山海关,王化贞也随后入关,整个辽东大员,此次,只有广宁参政高邦佐自杀而死。
(十七)懵圈的努尔哈赤
而与此同时,广宁叛将孙得功也是接连邀请努尔哈赤入城,为什么用接连呢?因为此刻的努尔哈赤并不相信孙得功,而是驻军在沙岭一带。为什么呢?因为连日以来的作战,后金军也是损伤惨重,并且广宁此刻至少还应该有着近十万大军,粮草器械火药储备相当充足。万一孙得功诱骗自己,是为诈降,一旦中了圈套该怎么办?
可是努尔哈赤再怎么谨慎,也架不住孙得功的“热情”和广宁城的诱惑,因此,在间谍的刺探下,二十四日,极其震惊、极其震惊广宁就这么容易的到手了的努尔哈赤率军进驻广宁城。而此时,那位广宁巡抚王化贞,已经逃跑了两天了。
在这之后,努尔哈赤留驻广宁十日,并且派军继续追击王化贞二百余里,直到粮食告罄才返回。而代善与皇太极更是进一步率军攻占了义州(今辽宁省义县),而天启二年二月,努尔哈赤才返回辽阳。
至此,广宁之战从天启元年十月十八日起,至天启元年十月二十四日熊廷弼王化贞退入山海关,努尔哈赤进驻广宁止,历时六天。大明聚集重兵十四万、积聚火药、器械、粮饷等半年,对阵努尔哈赤至少六万人以上甚至接近了十万人的大军,遭受战损沙场三万人、投降数万人、丢失了重镇广宁以及附近的四十余座城堡的重大惨败!此战后金军伤亡据保守估计当有一两万之众,但是却一举夺得了辽河以西广宁周围的大片土地。彻底的巩固了辽沈占领区的侧翼,将大明的势力进一步压缩到了山海关以外仅仅三四百里处,取得了重大的胜利!
(十八)崩坏的辽东局势
广宁战败后,举朝震动,兵部尚书张鹤鸣更是惧罪请求前往前线督军。那么广宁之战,大明重兵十四万何以败得这么惨?经抚不和是一个直接的重要的原因。熊廷弼的三方布置策略不敢说万无一失,可是真若实行起来,是一定要强过王化贞的满口大话,寄希望于蒙古诸部、李永芳反正这样的不切实际的想法的。另外,王化贞对于广宁防务的懈怠、不能及时匡救后期人心散乱的民心、用人不明不能明察叛徒而误将大军交由叛将、为了个人私利争权夺利排挤熊廷弼等一系列做法使得他成为广宁惨败的第一责任人!王化贞确是辽左罪人!
但另一方面,熊廷弼身为经略,虽然遭受排挤、朝中也无势力支持,独木难支,但过分看重个人权力,因性格矛盾一言不合便是与王化贞争论相攻,是其不智。但总体来说,熊廷弼处于哪个位置,受到了这样的待遇,他的一些做法也是合乎常理的。但是在广宁刚刚大乱之际,熊廷弼手握五千精兵,是否可以直接趁乱进据广宁,再次收拾人心呢?而不是一举烧毁所有的积聚辎重退回山海关,这样的做法是否可行呢?
不得不说,熊廷弼嘲讽王化贞,一举退回山海关,确有一种看热闹以及负气的嫌疑,但是熊廷弼如果进驻广宁,是否行得通呢?
当时的广宁大乱,叛将孙得功控制所部至少有几万人牢牢地占据了广宁城,而广宁城内此刻人心散乱,不见得会有多少反抗的人。因为广宁人心散乱并非骤然变乱,而是由于王化贞的处置不当,造成连月来人心浮动,这样的人心,收拾起来,是很困难的。
熊廷弼虽然在辽东有着相当的号召力,可是此次出关,他却是几乎丝毫没有实权,广宁城更是未曾到过一步,当地的军民是否会买账?此次不同于第一次经略辽东时进驻沈阳,那时候沈阳城虽乱,可还是大明的属地,其中人心兵将还是大明的百姓军兵。可这一次的广宁城内,叛将孙得功拥众数万,早已经铁了心投降后金,熊廷弼只有五千士兵,又怎么能够妥善周旋?所以,窃以为,熊廷弼在当时,并不具备着进入广宁城、再次稳定人心的客观现实条件。但如果硬要尝试,恐怕,虽有成功的可能,但更多的可能是辽左再多一具大明经略的尸体。
但总之,广宁大败后,大明在辽左,基本是无力进攻而只得采取守势了,形势将更加艰难。
(十九)熊廷弼的结局
天启二年二月,朝廷逮捕了王化贞,罢了熊廷弼的官,让他听候查考。到四月,刑部尚书王纪、左都御史邹元标、大理寺卿周应秋等报上判决书,熊廷弼、王化贞都判了死刑。
到了快要行刑的时候,熊廷弼拖东林党的谋主汪文言用黄金四万两贿赂魏忠贤请求缓期执行,可是到最后,熊廷弼却并没有拿出四万两黄金。这件事让魏忠贤觉得自己受到了戏耍,因此极力罗织罪名,要处死熊廷弼。终于,天启五年八月,明熹宗下令,处死熊廷弼,并且传首九边示众。同时,在阉党的陷害下,熊廷弼被抄家、亲戚、本家都连带被抄家,并且在抄家过程里熊廷弼长子熊兆珪因不堪县令王尔玉的勒索自杀。其母喊冤,更是被王尔玉扒掉了两个丫鬟的衣服各打了四十大板来羞辱。一带良臣,遭到了这样的对待,远近之人,没有不叹息痛恨的。
熊廷弼一家的确遭受了不公正的对待。他虽然负有丢失广宁的罪责,但罪责实在是与他相关甚少,因为他根本没有太多实权,对广宁之事更是插不上手。纵然有罪,罪不至死,也不应该受到这样的待遇。只是因为,他得罪了魏忠贤的阉党,东林党的所谓清流也并不想保他。所以,熊廷弼成为了政治斗争的牺牲品。因为那位广宁巡抚原东林党魁首辅叶向高的弟子王化贞此刻已经投靠了魏忠贤,得以残活了几年。也许,明末党争里,有的不是公平正义,而是一人得道、鸡犬升天。
另外提一下,崇祯元年的时候,崇祯帝下诏书停止对熊廷弼一家的追赃。那年秋天,工部主事徐尔一上书为熊廷弼伸冤,他在奏折里写道:
“当年广宁兵十三万,粮草百万担,全都交由化贞管理。廷弼只有五千名援辽部队,驻守在右屯,距离广宁只四十里。化贞忽然之间同三四百万辽民一下子都败退下来,廷弼只五千人,不一起败退就够了,还能指望他屹然不动,坚壁固守吗?廷弼的罪在哪里呢?我请为他平反昭雪,用以激励有苦劳的大臣!”
可以说,这是实话,但是政治有政治的规矩,熊廷弼身为经略,丢失广宁必须负责,崇祯帝如果同意了徐尔一的主张,不仅是对天启帝的反驳更是对国法以及君主权威的反驳,同时阉党的残存势力,是否会善罢甘休?一切,都有不成文的规矩,因此,崇祯并非不知熊廷弼之冤,却也实在是迫不得已。
就这样,到了崇祯二年五月,此时,当内阁大学士韩爌等上书说:
“廷弼的尸骨至今不能拿回去安葬,根据国法是从来没有过的。”
此刻,崇祯帝同意了,他特别颁发诏书允许熊廷弼的儿子拿他的首级回去安葬,并且谥号为襄愍。因为此刻,朝廷里早已经没有了魏忠贤,而所谓的阉党,也重新的处于自己的掌控之下了。














楼主:信陵小司徒  时间:2020-11-03 12:33:20
哈哈哈
楼主:信陵小司徒  时间:2020-11-03 12:33:20
又回复不了了
楼主:信陵小司徒  时间:2020-11-03 12:33:20
哈哈哈
楼主:信陵小司徒  时间:2020-11-03 12:33:20
第七篇明殇(七)八年首胜 宁远大捷
(一)新任经略王在晋
广宁惨败后,大明的军事前沿已经从原来的辽河东岸被压迫到辽河西岸。进而后金军从广宁南下,长驱直入四百里便可直通山海关。而这一段狭长的地带,称之为辽西走廊。
所说的辽西走廊,指的是西南起山海关、东北至医巫闾山,东临渤海辽东湾,西依松岭山脉,全长约185公里,东西宽约8至15公里,形成了一个狭长的地带,此刻直接成为了大明山海关的第一屏障,原本就异常重要,此时,更显得重中之重。但是广宁惨败后,对于辽西走廊的守还是弃却成为了大明廷议的主要争论内容。
天启二年三月十八日,兵部左侍郎王在晋代替熊廷弼为兵部尚书兼右副都御使,成为了第四任辽东经略。
王在晋,万历二十年进士,初授中书舍人,后历官江西布政使 、山东巡抚等,明光宗泰昌元年(公元1620年)晋升为兵部左侍郎。对于辽左颇有见识,后世了解明末史实的一部私人著作《三朝辽事实录》便是由他所做,因此此次,王在晋成为了新一任的辽东经略。而这一次,王在晋的管辖范围正式包括了之前熊廷弼三方布置策略所提到的天津、登、莱三地,而且还包括了军事重镇蓟镇。除此之外,王在晋出发时所受到的礼遇规格也丝毫不弱于熊廷弼。天启帝朱由校特赐蟒玉、衣带和尚方宝剑,以示尊崇和权威。
针对于辽东的形势,王在晋做出了自己的分析:
“辽左崩坏,一坏于清、抚,再坏于开、铁,三坏于辽、沈,四坏于广宁。初坏为危局,再坏为败局,三坏为残局,至于四坏--捐弃全辽,则无局之可布矣!逐步退缩之于山海,此后再无一步可退。”
在王在晋看来,辽东此刻,广宁丢失,大明在辽东境内已经无法有太大的作为了,所以他的主张就是弃守关外,退守山海关。
而此时,惧罪前往视察军队的兵部尚书张鹤鸣对于王在晋更是推崇备至,曾评价王在晋为“王在晋铁骨赤心,雄才远略,识见如照烛观火,肩重如迎刃理丝,但秉正不阿,人醉独醒,独臣于在晋两人耳”,而且这个臭不要脸的很明显最后所说的还夸赞了自己。顺便提一下,张鹤鸣此人,虽有一定能力,但在熊廷弼、王在晋以及辽左之事上,基本无功。之前惧罪请求视察军队,可是却惧怕前方危险,逗留了十七天,才到达了山海关。后来担任南京兵部尚书等职。此人虽在此时表现的无功有过贪生胆小,但最终崇祯年间,起义军攻陷其家乡颍州,张鹤鸣被起义军抓住倒挂在大树上,老人家破口大骂、保持气节,最后被起义军杀害,时年八十五岁。不得不说,这个人,有些意思。
因此,当张鹤鸣如此称赞王在晋后,朝廷里也一致认为王在晋可以稳定关外局势,就这样,王在晋正式接手辽东防务。
此时,面对着一团混乱的局势,王在晋的防御思想逐渐的成形,那就是重点专守山海关,自广宁一致山海关的土地全部放弃。恰巧此时,蓟辽总督王象乾也建议王在晋道:
“得广宁,不能守也,获罪滋大。不如重关设险,卫山海,以卫京师"”
于是,王在晋更加坚定了专守山海关,同时安抚西部蒙古诸部的防御策略,并且上奏朝廷,请求批准。他希望朝廷同意他加固山海关的城防,将其打造成边疆雄关,并且主张,在山海关外八里铺筑造边城,拱卫山海关,同时驻守重兵四万,在奏章里,王在晋较为客观的说道:
“臣尝谓必有复全辽之力量,而后可复广宁,必有灭奴之力量,而后可复全辽。不然启无巳之争,遗不了之局,而竭难继之供,不可不虑。”
可以说,王在晋此刻对于辽东的认识,还算客观,比诸后来袁崇焕所说大话五年复辽,要更为实在。同时,王在晋发现山海关关城本身存在重大的隐患,其建议重新加固,也是符合实际情况的。
但是他的主张,遭到宁前兵备佥事袁崇焕、主事沈棨、赞画孙元化等人的集体反对,在袁崇焕看来,应该将边城在距离山海关外二百里的宁远城(今辽宁兴城)为此,袁崇焕曾两次直接越级,将自己的意见报告给当时的首辅叶向高,但由于叶向高不知前线的情况,拿不定主意。所以也只得在批示里告诫袁崇焕不可“臆度”,此时,明末的一位重量级人物甚至被看好有可能稳住明末危局的人物出现了,在明末,能被称为政治家、军事家的人不多,能两者兼具的,更少,而此人,便被公认为明末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他就是、孙承宗。
楼主:信陵小司徒  时间:2020-11-03 12:33:20
(二)第二任辽东猛人登场
孙承宗,字稚绳,此人相貌奇伟,据说压得胡须张开就像戟一样,估计是连毛胡子。并且此人的声音浑厚、像是练过狮吼功一样。
此人最初,是一位人民教师或者更准确地说,家教。按理说此人应该和政治。军事武关,但有的时候命运经历偏偏很奇特。当孙承宗以家教的身份跟随自己的雇主新任大同巡抚房守士前往大同的时候,他的人生规划逐渐的发生改变了。
大同,大明九边重镇之一。这里是真正的重兵云集、军事前沿、接近边地塞外,在这里,孙承宗可以获得他想要的第一手资料。而这第一手资料便是边关防务进而上升到军事。孙承宗对于军事兵法极其感兴趣,在大同期间,他总是和老兵以及一些下层军官交谈。因为他知道,老兵身经百战最有经验。下层军官冲锋卖命说的最为真实、看的最是清晰。就这样,孙承宗对于军事以及大明边关的军事事宜有了一个新的了解。不平凡的人注定有着他的人生轨迹。
万历三十二年(公元1604年),孙承宗结束了家教先生的生涯,一举考中进士第二名,也就是榜眼,被授翰林院编修,这是一个很明显的信号,什么意思?只要孙承宗自己不作、好好表现,十年之后,他一定会进入帝国权力的中枢,也就是内阁。
而进入官场后,孙承宗便是展现出了高超处世技巧。万历四十三年四月,大名鼎鼎的梃击案发生,经过调差,万历宠妃郑贵妃的两个内侍庞保和刘成被调查出来。这一下,原本混乱不堪的朝堂再次炸锅,所有人都认为是郑贵妃意欲加害太子朱常洛。但此事本就是悬案,无论是万历还是太子朱常洛,彼此之间都达成了一个政治默契,那就是此事,尽量不要牵扯太多,应该尽早有个合理的结果。
因此,当时任阁大学士吴道南询问孙承宗这事该怎么处理的时候,孙承宗说道:
“这件事关系到东宫,不能放任不理,但是又涉及到后宫,不能追查的太彻底。庞保、刘成以下的小人物要追查到底,庞保、刘成上面的人物牵扯太多,应当适可而止。”
而最终,吴道南按照孙承宗所说的去做,梃击案的影响逐渐的被平定了下来。孙承宗在这一晚明极其轰动的三大案里的表现,足以看出他的见识非同一般。
万历四十八年、泰昌元年(公元1620年)的时候,孙承宗的地位再次得到了巩固,因为这一年大明两任皇帝相继驾崩,十六岁的天启帝朱由校即位,而孙承宗此时的身份则成为了左庶子充当日讲官。也就是负责给皇帝讲课,这恐怕已经是天下所有教师的典范了。而这还不算,这一次干起老本行,孙承宗更是功力不减,一向背后是认为手工技艺超群学习水平不咋地的天启帝朱由校在每次听过孙承宗讲课后都会说“心开”,这样的表现使得就算是魏忠贤,都不敢轻易的动孙承宗。
所以此时,当得知王在晋想要专守山海关之后,已经成为了兵部尚书的孙承宗决定亲自出关考察,朝廷在下决定。
楼主:信陵小司徒  时间:2020-11-03 12:33:20
(三)山海关外的辩驳
当孙承宗到达山海关后,便是开始了对周围地形地势的考察,并且仔细的分析考察王在晋在八里铺所修筑的新城,经过一番考察,孙承宗认为,王在晋说的宏大,但专守山海关,并非上策。
他当即询问王在晋说道:
“当这座新城修建好之后,就立即将旧城的四万大军移驻到这里进行防守吗?”
王在晋却回答道:
“并非如此,应该在这里再次驻守四万大军。”
“若如此,便是八里范围内重兵八万了?那一片石西北之地不应该驻兵防守吗?更何况在八里地的范围内修筑新城,新城的后面就是旧城的前面,旧城所设置的陷阱地雷到底是给敌人设置的?还是为驻守新城的士兵所设置的?新城如果可以防守,又怎么用的到旧城?如果新城守不住,那么一旦四万驻军败逃,来到旧城之下,是开城接纳他们?还是拒不接纳将他们推给敌人呢?”
听到孙承宗如此发问,王在晋回答道:
“山海关外有三道关可以进入关内。”
“那么既如此,一旦敌军到来,士兵就会像之前那样败逃,又怎么用得到重关?”
王在晋再次回答道:
“那这样,在周围的山上,新建三座营寨,专门用来安置溃军。”
“大军尚未溃败就修筑城寨来等待他们,这是促使他们溃败!更何况,败军能够进入营寨,追击的敌军也能够尾随进入城寨,现如今辽东尽失,你不做恢复失地的打算,竟然要专守山海关,尽皆放弃关外的藩篱屏障,还每天在朝廷互相争吵,坐以待毙,京城以东从此以后还有安宁的地方吗!”
至此,被反驳的王在晋无话可说,因为孙承宗说的的确更有道理。而此时,有一个棘手的问题摆在孙承宗等人的面前。那就是广宁至山海关一带的十万难民该如何安置?
此时,袁崇焕建议孙承宗说道:
“在宁远驻扎五千兵力,以壮十三山的声势,然后派遣将领带兵去救援十三山。宁远距离十三山只有两百里,可以轻易占据锦州,如果不行再退守宁远,怎么能放弃十万难民?”
而针对于袁崇焕的计划,孙承宗也是多方采纳,再次询问蓟辽总督王象乾商议,王象乾认为,山海关外的军队刚刚战败,士气低落,如果占据宁远,营救难民,倒不如调动原本山海关的军队三千人前往宁远,一方面占据宁远,一方面营救难民,可最后虽然进据宁远,但是难民,却只救回了六七千人。孙承宗深感辽东局势的危急,因此,稍作安排后,便是立刻返回京城,因为他已经有了自己的想法。
当孙承宗返回朝廷后,直接上书皇帝,认为王在晋才能不足以胜任辽东经略一职,天启帝立刻扯免王在晋。那么,撤免王在晋后,由谁去担任新一任辽东经略呢?
孙承宗说道:我去!
(四)孙承宗的能力
就这样,天启二年八月,孙承宗被加封为太子太保,以东阁大学士领兵部尚书经略辽东,这是大明与后金开战以来,第五任辽东经略,也是截至目前,官职最大的辽东经略,孙承宗担任经略后,充分的给予了蓟镇、山海关等地将领相机行事的权力,同时又请求任用阎鸣泰为辽东巡抚,并且请求国库拨款八十万,这些全部得到了朱由校批准,等到孙承宗出发的时候,朱由校更是亲自将孙承宗送出宫门,并赐给孙承宗尚方宝剑、坐蟒等,而内阁的大臣们更是将孙承宗直送到崇文门外。尊崇至极,而太子太保、东阁大学士领兵部尚书、辽东经略孙承宗也用实际行动证明,他当得起这份礼遇!
而孙承宗到达山海关以后,为了稳定局势,做出了以下的努力。
其一,根据个人能力,人尽其才,安排到各自适合的职位,将关外的一切事宜全部开办起来。他任用江应诏制定军事编制、袁崇焕建造营、李秉诚训练火器装备,鹿善继、王则古处理军需物资,、棨、杜应芳维修铠甲、孙元化修筑炮台,宋献、程仑购买战马、万有孚采伐树木建造工事、祖大寿辅助金冠守觉华岛、陈谏助赵率教守前屯、鲁之甲安抚救济难民、杨应乾就地招募辽人编纂新军等,整个山海关内外一片热火朝天干劲十足。
其二,整顿军队,稳定后方。
任何的恢复大计都离不开军队的支持,可是此刻大明关内外的军队军纪查到了极致,并且武人专横的局面也是有了苗头。针对于这种状况,孙承宗严明军纪,进行阅兵,而后大力裁汰不符合条件的士兵,极大地限制了吃空饷的问题。而除此之外,孙承宗认为,辽人难民心中还是十分的思念自己的家乡,愤恨后金的。因此,必须充分的发挥出他们的力量,因此,孙承宗决定以辽人守辽土。正好裁汰诸军,大军的补充就不用从关内调拨,而是就地招募辽人,来组建新军。很快,鲁之甲从难民里选出七千人驻守前屯,杨应乾招募辽人数千人镇守宁远。并且孙承宗还请求朝鲜继续声援大明,犒赏在皮岛的毛文龙,希望他能够发挥出更大的牵制后金军的作用。并且任用自己所看重的将领马世龙,成为了关内外当时最有实权的总兵官,并且得到了尚方宝剑。
在对军队整理过后,孙承宗更是将自己的后方辎重委托给好友登莱巡抚袁可立,令人配合还算不错,这样,孙承宗才可以稳下心来收拾残局。
而第三点,便是妥善处理自己与朝廷的关系。
自从熊廷弼王化贞的经抚不和以来,加之朝中东林党与阉党的斗争苗头逐渐的放大,此刻的辽东已经不单单是军事前沿那么简单,还有着极大地可能成为双方政治斗争的焦点。无论在辽东的一点风吹草动,都有可能被政敌拿来做文章。而这样一来,孙承宗就不单单要做好自己,还要保护好自己手下的得力人员。但饶是以孙承宗的能力,都不得不屡经波折,久经考验。
当时,天启帝朱由校对于边境的战事很感兴趣,为了及时的了解边境或满足自己的好奇心,东厂的人员便经常充当皇帝的耳目来到山海关进行所谓的视察,从而将视察的结果上报给皇帝。但是这种视察很明显,实用为少、作威为多。这样的东厂使者俨然是某种程度上的钦差大臣。地方所有一切的好坏是由他们呈报给当今天子的,所有的一切问题也只是他们的一句话,因此这些人在地方是否得到了满足,极其重要。因此,对于这些人的态度,不得不慎重。而在起初,这样的状况还好一些。但是,当朝中彻底的变天,所谓的东林清流惨败,阉党魏忠贤掌握大权以后,那些前来巡视的所谓使者,就逐渐的全部成为了魏忠贤的亲信。表面上,魏忠贤所派遣的使者不仅人数规模庞大,而且也的确带着器械、粮饷来供给驻边军队,并且大肆赏赐驻边的将士们,孙承宗作为经略,自然也是得到了大量的赏赐。但是,孙承宗明白,魏忠贤的做法固然是真正的帮助了边关军队,但更深层的问题在于,这是魏忠贤以为皇帝打探军情为借口,将自己的势力深入军队的系统里,握有军权。而这样的一个做法便是留下东厂的人作为监军。一般情况下,接受了大量赏赐当然一定会有私下里的打点,所有的人都会无法反驳。但是当孙承宗从宁远巡视回来以后,立刻上奏朱由校,希望收回令东厂监军的指令。但是这一次,天启帝朱由校没有给自己的这位老师面子,但是回复的却也很委婉,并没有批评孙承宗,而只是说道,这样做没什么的。孙承宗至此,也不好再多说什么,因为他知道,军权,是皇帝最为重视与放心不下的。
但是对于魏忠贤来往的使者,孙承宗则是稍显不太买账,按理说地方大员对于这些京城使者一定是毕恭毕敬,但孙承宗加衔太子太保,本身又是东阁大学士领兵部尚书,是一等一的大员。更何况,孙承宗对于魏忠贤一党是相当抵斥的,所以,针对于这样的宦官使者,孙承宗只是用普通的清茶招待,简单到了极点。但是这样做,或者说与魏忠贤打擦边球。还是会有风险的。
楼主:信陵小司徒  时间:2020-11-03 12:33:20
(四)孙承宗的能力
就这样,天启二年八月,孙承宗被加封为太子太保,以东阁大学士领兵部尚书经略辽东,这是大明与后金开战以来,第五任辽东经略,也是截至目前,官职最大的辽东经略,孙承宗担任经略后,充分的给予了蓟镇、山海关等地将领相机行事的权力,同时又请求任用阎鸣泰为辽东巡抚,并且请求国库拨款八十万,这些全部得到了朱由校批准,等到孙承宗出发的时候,朱由校更是亲自将孙承宗送出宫门,并赐给孙承宗尚方宝剑、坐蟒等,而内阁的大臣们更是将孙承宗直送到崇文门外。尊崇至极,而太子太保、东阁大学士领兵部尚书、辽东经略孙承宗也用实际行动证明,他当得起这份礼遇!
而孙承宗到达山海关以后,为了稳定局势,做出了以下的努力。
其一,根据个人能力,人尽其才,安排到各自适合的职位,将关外的一切事宜全部开办起来。他任用江应诏制定军事编制、袁崇焕建造营、李秉诚训练火器装备,鹿善继、王则古处理军需物资,、棨、杜应芳维修铠甲、孙元化修筑炮台,宋献、程仑购买战马、万有孚采伐树木建造工事、祖大寿辅助金冠守觉华岛、陈谏助赵率教守前屯、鲁之甲安抚救济难民、杨应乾就地招募辽人编纂新军等,整个山海关内外一片热火朝天干劲十足。
其二,整顿军队,稳定后方。
任何的恢复大计都离不开军队的支持,可是此刻大明关内外的军队军纪查到了极致,并且武人专横的局面也是有了苗头。针对于这种状况,孙承宗严明军纪,进行阅兵,而后大力裁汰不符合条件的士兵,极大地限制了吃空饷的问题。而除此之外,孙承宗认为,辽人难民心中还是十分的思念自己的家乡,愤恨后金的。因此,必须充分的发挥出他们的力量,因此,孙承宗决定以辽人守辽土。正好裁汰诸军,大军的补充就不用从关内调拨,而是就地招募辽人,来组建新军。很快,鲁之甲从难民里选出七千人驻守前屯,杨应乾招募辽人数千人镇守宁远。并且孙承宗还请求朝鲜继续声援大明,犒赏在皮岛的毛文龙,希望他能够发挥出更大的牵制后金军的作用。并且任用自己所看重的将领马世龙,成为了关内外当时最有实权的总兵官,并且得到了尚方宝剑。
在对军队整理过后,孙承宗更是将自己的后方辎重委托给好友登莱巡抚袁可立,令人配合还算不错,这样,孙承宗才可以稳下心来收拾残局。
而第三点,便是妥善处理自己与朝廷的关系。
自从熊廷弼王化贞的经抚不和以来,加之朝中东林党与阉党的斗争苗头逐渐的放大,此刻的辽东已经不单单是军事前沿那么简单,还有着极大地可能成为双方政治斗争的焦点。无论在辽东的一点风吹草动,都有可能被政敌拿来做文章。而这样一来,孙承宗就不单单要做好自己,还要保护好自己手下的得力人员。但饶是以孙承宗的能力,都不得不屡经波折,久经考验。
当时,天启帝朱由校对于边境的战事很感兴趣,为了及时的了解边境或满足自己的好奇心,东厂的人员便经常充当皇帝的耳目来到山海关进行所谓的视察,从而将视察的结果上报给皇帝。但是这种视察很明显,实用为少、作威为多。这样的东厂使者俨然是某种程度上的钦差大臣。地方所有一切的好坏是由他们呈报给当今天子的,所有的一切问题也只是他们的一句话,因此这些人在地方是否得到了满足,极其重要。因此,对于这些人的态度,不得不慎重。而在起初,这样的状况还好一些。但是,当朝中彻底的变天,所谓的东林清流惨败,阉党魏忠贤掌握大权以后,那些前来巡视的所谓使者,就逐渐的全部成为了魏忠贤的亲信。表面上,魏忠贤所派遣的使者不仅人数规模庞大,而且也的确带着器械、粮饷来供给驻边军队,并且大肆赏赐驻边的将士们,孙承宗作为经略,自然也是得到了大量的赏赐。但是,孙承宗明白,魏忠贤的做法固然是真正的帮助了边关军队,但更深层的问题在于,这是魏忠贤以为皇帝打探军情为借口,将自己的势力深入军队的系统里,握有军权。而这样的一个做法便是留下东厂的人作为监军。一般情况下,接受了大量赏赐当然一定会有私下里的打点,所有的人都会无法反驳。但是当孙承宗从宁远巡视回来以后,立刻上奏朱由校,希望收回令东厂监军的指令。但是这一次,天启帝朱由校没有给自己的这位老师面子,但是回复的却也很委婉,并没有批评孙承宗,而只是说道,这样做没什么的。孙承宗至此,也不好再多说什么,因为他知道,军权,是皇帝最为重视与放心不下的。
但是对于魏忠贤来往的使者,孙承宗则是稍显不太买账,按理说地方大员对于这些京城使者一定是毕恭毕敬,但孙承宗加衔太子太保,本身又是东阁大学士领兵部尚书,是一等一的大员。更何况,孙承宗对于魏忠贤一党是相当抵斥的,所以,针对于这样的宦官使者,孙承宗只是用普通的清茶招待,简单到了极点。但是这样做,或者说与魏忠贤打擦边球。还是会有风险的。
(五)小心的孙承宗 暂时的不倒翁
天启三年,问题出现了,问题出现在孙承宗自己的班底里,实际上,孙承宗镇守辽东期间,虽然朝廷风起云涌,但孙承宗有天启帝朱由校的支持,加之自己的斡旋,外人一直无法攻破他的防线。但最终,问题,出现在他自己的班底里。因为他的政敌或别有用心的人知道孙承宗背景深自身又无懈可击,要下手,就只能从他的部属里开刀!
到了天启三年五月,孙承宗认为,当初自己所推荐的辽东巡抚阎鸣泰并不称职,因为很多关于辽东军事应对的问题,阎鸣泰并没有更好的建议。
更何况,阎鸣泰此人“而实无才略,工谄佞,以虚词罔上而已”,当初熊廷弼派遣他前往沈阳,这厮走到虎皮邑,竟然大哭而返,丢人丢到了辽东!但是,面对孙承宗的说法,阎鸣泰自己却不这么认为,并为此很不情愿。
因为当初孙承宗决定不能只是专守山海关的时候,曾经与部属进行过探讨,而对此提出相应具体主张的有两个人。一个为阎鸣泰,另一个,则是袁崇焕。袁崇焕认为,应该坚守宁远,屏蔽山海关重地。而阎鸣泰则认为应该防守觉华岛,也就是说袁崇焕认为应该着重陆地防守拱卫山海关,而阎鸣泰认为宁远陆地靠近后金控制范围,并不好防守。倒不如防守海岛觉华岛,这样就能使得不擅长水战甚至没有接触过水战的努尔哈赤无计可施。综合了两种观点之后,孙承宗采纳了二人的说法,一方面派遣重兵驻守宁远,另一方面以偏师驻守觉华岛,这样一来,宁远守军与觉华岛水师便可以互相照应,一旦双方再次开战,觉华岛守军可以利用水师的便利经由三岔河绕道后金侧背,进行攻击。而就算双方没有开战,宁远的进战也可以拓地二百里,后金就算进攻,宁远距离山海关也够遥远,足以成为屏障,就算前方战事失利,后方也有着相对充裕的反应时间,何乐而不为呢?因此,孙承宗立即派遣袁崇焕率军五千进驻觉华岛,参将金冠率军进驻觉华岛。这是阎鸣泰在辽东军事规划被采纳的一次表现。但此后,孙承宗能力超群,阎鸣泰在他面前根本没有发挥的机会,因此内心也常怀不愿。在这样的情况下,孙承宗上奏朝廷,而朝廷立即罢免了阎鸣泰。顺便提一下,阎鸣泰此人后来投靠了魏忠贤。
而在这之后,廷议决定由右佥都御史张凤翼接任阎鸣泰的职位,但此人胆小怕事,此时,却是又生出了许多事端。
(六)胆小无能的张凤翼
自从王化贞丢弃广宁后,关外八城尽空,虽然孙承宗锐意修复新城,但是由于孙承宗刚刚到辽东,还没有来得及全部修筑。因此,当张凤翼得知这件事之后,内心打起了小九九,因为在他看来,孙承宗去辽东至今已经九个月,却还是未见起色,而孙承宗又身为阁臣大佬,估计,这是不打算在山海关常驻,是要返回朝廷了!而这个时候,将辽东那一大摊子烂事交给自己,这不是害他吗?因此,张凤翼此时,十分的恐惧。为什么?因为辽东巡抚按制,此时当驻宁远,可是宁远此时荒无人烟,地处前线,后金军随时可能出现,这太危险了,不行,自己绝对不能去送死!因此,张凤翼立即上奏,请求专门把守山海关,关外之地,干脆通通不要了!当时首辅叶向高是他的老师,另一位阁臣韩爌还是他的同乡,按照张凤翼的想法,自己的奏疏一定能得到认可。但是此时,无论是叶向高还是韩爌都是压下了他的这一想法,因为此时,专守山海关是不得皇帝之心的。所以,张凤翼只得到达山海关,但是张凤翼仍不死心,天启三年八月,当他到达山海关三个月后,张凤翼终于鼓起勇气前往巡视前屯、宁远等地。而这时,他的小算盘再次打响,当巡视过后,张凤翼立即上书朝廷,奏疏里极力的赞扬孙承宗到辽东一年后的建树,但是在他的奏疏后面,却有着这样的一段话:
“八城畚插,非一年可就之工;六载疮痍,非一时可起之疾。今日议剿不能,言战不得,计惟固守。当以山海为根基,宁远为门户,广宁为哨探。”
很明显,张凤翼在这里虽然提出要以宁远作为门户,广宁当做前哨,但是他却说,辽东的修复恢复非短时间能做到,现如今力量不足以进剿,只有防守。而说来说去,他的防守重点,还是山海关,宁远只不过是一个藩屏之地,那样的话,也就无足轻重了。而既然如此,他这个辽东巡抚,也就可以安然无恙。因此,这封奏疏,张凤翼很巧妙的为自己的胆小做了个开脱。但孙承宗不是吃素的,自然明白了张凤翼的小九九。
可是此时,在孙承宗的部下里,有着大多数人主张退守山海关,这时,张凤翼内心极其的高兴。但是,有着大多数人同意,自然也就有人不同意。首先,孙承宗倚重的大将马世龙主张,应该驻守中后所。

楼主:信陵小司徒

字数:147395

帖子分类:煮酒论史

发表时间:2018-08-22 17:24:28

更新时间:2020-11-03 12:33:20

评论数:5232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下载地址:TXT下载

 

推荐帖子

热门帖子

随机帖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