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水读 >  天涯 >  煮酒论史 >  《道德经》解读和感悟,您看,是否与我心有戚戚焉!待续(第五章)

《道德经》解读和感悟,您看,是否与我心有戚戚焉!待续(第五章)

楼主:长天秋水2019  时间:2019-03-07 20:34:01

——原文: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chu:二声,草)狗①。
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天地之间,其犹 橐龠②(tuo:二声yue:四声,风囊)乎?
虚而不屈③,动而愈出。
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注:儒家之“仁”是“爱人”,限于人群;这里的“仁”是“好生爱物、偏爱”,范围更宽泛。
①刍狗(用草扎成的狗,用于祭祀之用)。
②橐,铸造金属器物时用的风囊,皮革制成;龠,管籥,承气出音之器。这两种物件有共同特点,外力鼓动时就吹气和发音,外力撤销后自然恢复原有状态,功用上与刍狗类似,用于一时之需,平时保持虚静自处状态。
③屈:枉己从人之意,不能保持自身自然本态。

——译文:天地任自然,不好生不恶死,不存在仁爱偏好,将万物视为祭祀用的刍狗,需时则用之,用后可以弃之不管,任其自然。

得道的圣人也一样,没有仁爱偏好之心,将天下生民百姓视为刍狗一样,需要时可动用民力,成事后就让他们处于自然状态。

囊括万民万物的天地之间,这个空域正如橐和龠一样吗!内体空虚,不被动改变外在形态,外力动作越大,反应越强烈。

因此,君王不应出于所谓爱民之仁心,立言建制,教化民众奉行君王的有为之事,即使礼法繁多,数之不尽,也不如恪守虚静,保持中道不动。



——释文:这章以“刍狗”、“橐、龠”做比喻,劝当世君王效仿天地和圣人之道,不用对百姓表现出仁爱、偏爱之心,适时而用,不立言建礼法,行清净无为之治。这里体现出老子对当世社会所谓“仁政”持批评态度,后文说仁义为“忠信之薄而乱之首”,表达出更加强烈的反对声音。



老子告诫君王抛却仁爱、仁政,行清净无为之治,理由有二:一是天地和圣人都不讲仁爱;
二是如果从仁爱的角度出发,治理天下,就要设立名目繁多的礼法,教化百姓遵守,这无异于频繁不停地鼓橐吹龠,施重压于民众,造成天下风生水起,得无宁日。


楼主:长天秋水2019  时间:2019-03-07 20:34:01
解完这一章,突然想起关汉卿《窦娥冤》中的一段台词:“有日月朝暮悬,有鬼神掌着生死权。天地也只合把清浊分辨,可怎生糊涂了盗跖颜渊:为善的受贫穷更命短,造恶的享富贵又寿延。天地也,做得个怕硬欺软,却原来也这般顺水推船。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天也,你错勘贤愚枉做天!哎,只落得两泪涟涟“。 这段话将“天地不仁”更形象地展现出来了!

楼主:长天秋水2019

字数:902

帖子分类:煮酒论史

发表时间:2019-03-07 04:25:33

更新时间:2019-03-07 20:34:01

评论数:11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下载地址:TXT下载

 

推荐帖子

热门帖子

随机帖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