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水读 >  天涯 >  天涯杂谈 >  《道德经》是天传秘籍吗?其中隐藏了哪些天机?《非常论道》道出真相!

《道德经》是天传秘籍吗?其中隐藏了哪些天机?《非常论道》道出真相!

楼主:欧阳米果  时间:2020-06-02 16:05:25


《道德经》被誉为“万经之王”,对我们古代及现代的各方面生活发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很多人都说这本书或许已经是人类思维的极限和顶点了,人类很难突破,因此称之为天书、神书。

要论影响力,《道德经》无疑是世界第一!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统计,《道德经》是除了《圣经》以外被译成外国文字发布量最多的文化名著,可是众所周知,《圣经》的普及是被宗教强推出来的,而《道德经》的普及,纯凭其自身的神奇。
楼主:欧阳米果  时间:2020-06-02 16:05:25
这本书奇在什么地方呢?奇在这是一本无法被读懂的书。可以说,一千个读者心中,就有一千种对道德经的解释,包括那些对道德经各种恍 然大悟的人,也只是自己觉得明白了,难以获取学界和公众的普遍认可,别的不说 ,光是头一句“道可道,非常道”,在北宋之前主流观点就多达三种,如今又从古墓中挖出来了“非恒道”,那说法就更多了。

有人会问,这么难懂的一本书,为什么会广泛地传播呢,这就是道德经的第二个神奇之处,从这本书中随意摘取只言片语,似乎都大有深意,越琢磨越不简单,妙在似悟非悟、若明若晦间那一刻意动,胜在恍然豁然、慰然超然间那一丝玄通,可离俗也,可安志,可达心也,可自成……

这真怪了,这些经文字句难道是什么咒语吗?

楼主:欧阳米果  时间:2020-06-02 16:05:25
那绝不是什么咒语,反而是非常朴拙的字句,可经文为什么如此难懂呢?略一分析,发现其中很多话说的似非而是,似是而非,以及种种正话反说,反话正说,打破常识、超出常规,违背常理,难怪叫做“非常道”,简直和量子物理有一拼,尽管如此,它却和量子物理一样,都有着很大的实用性,奇也怪也!

楼主:欧阳米果  时间:2020-06-02 16:05:25
那么,这本奇书就永远无解了吗?非也!

别忘了有这么一句话:“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我们之所以不识奇书真面目,或许是因为思维迷失在了经句之中?如果跳出经句本身,能不能来个“外其书”而“书明”呢?

用“外其书”的视角重读道德经,结果还没等“明书”呢,道德经却表现出了更为不可思异之处!说出来可能都没人相信:全篇五千多个字中——

没有提到任何时间!
没有提到任何地点!
没有提到任何人名!
没有提到任何事件!
此外,全篇之中没有任何地方明确引用过任何人的任何一句话!

不信吗?可以逐字逐句去查,那些字儿就明摆着呢,甭管古本今本、甲本乙本道德经,看看就知道了。


楼主:欧阳米果  时间:2020-06-02 16:05:25
也就是说,如果这本书首次面世是出土于宋墓,那我们就以为书是宋朝人写的,若首次面世出土于明墓,我们就以为书是明朝人写的,反过来说,若不是《道德经》中还有些器物名词、称呼用词,这本书有可能比八卦还要早呢,因为书中连易经八卦的事都没提。

是的,不但没提易经八卦,连道家的太极、四象、五行、九宫、天干、地支、丹鼎、仙人等等这些经典概念,统统没提!等于说,道德经中除了提到了代表二仪的天地阴阳之外,和道教就不怎么挨边儿了。
楼主:欧阳米果  时间:2020-06-02 16:05:25



人们通常认为道教与道德经是一脉相传的,可实际不然,早期的道教如天师道、太平道刚出现的时候,与道德经的关系……怎么说呢?有点像洪秀全的拜上帝教与西方圣经的关系,属于借壳上市,正如洪秀全没有受过正规教会教育一样,张陵、张角这些创教人士,也不是老子的正统弟子,为啥?因为先秦时期如老子、庄子这些与道德经有关系的人,都没有让人们熟知亲传弟子。

这也很好理解,人家喜欢无为和“不言之教”,怎么能热心搞教育呢?(就冲这点,真不明白道德经是怎么传下来的)所以,早期道教只是挂靠了一下道德经,并不是一脉师传下来的,而且那些人创教之后从事的事业和拜上帝教也差不多,不是造反就是割据,这和《道德经》中讲的为人处世原则就更挨不上了。

熟悉三国的人都知道,太平道的张角造反和天师道的张鲁割据都失败了,除了一部分人继续琢磨造反之外,众多道士开始了潜心修行的生活,钻研道的应用,这才促进了道术的大发展。

关于这些,相关文字和史实都非常清楚,咱想不信都不行啊。
楼主:欧阳米果  时间:2020-06-02 16:05:25
大家想啊,道德经和后来的道教都没什么关系了,它还能和其他学说有交集吗?更不可能,道德经除了在写法上超离时代之外,还有更为离奇的地方:“道”这种思想,似乎是非常突兀地出现在人间的!

传统上,我们都认为道德经是从周易思想中引申出来的,其实不然。周易分为《易经》和《易传》两部分,《易传》(即彖tuan传、象传、系辞传等)成书于战国时代,比道德经出现的年代晚,这就不考虑了,那么《易经》……不知道大家读过单纯的《易经》没有,在这里先引用一段,比如这个:

乾卦 (乾为天)乾上乾下
《乾》:元亨利贞。
初九:潜龙,勿用。
九二:见龙在田,利见大人。
九三: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
九四:或跃在渊,无咎。
九五:飞龙在天,利见大人。
上九:亢龙,有悔。
用九:见群龙无首,吉。”

楼主:欧阳米果  时间:2020-06-02 16:05:25
大家看到了吧?单纯的《易经》只写了各种卦,每卦一篇,都是干巴巴的卦辞和爻辞,再回头看一下道德经,很容易发现这两者之间没有什么紧密联系,因为《易经》之中从来没提过道德经中的“道”!甚至连阴阳的概念也没有。

哦,也别说,《易经》中还真用过“道”这个字,比如《小畜》卦中的“初九,复自道,何其咎?吉”,《履》卦中的“九二,履道坦坦,幽人贞吉”,可是这些“道”字指的是道路,与道德经中说的“道”,完全是两个概念。
楼主:欧阳米果  时间:2020-06-02 16:05:25
道德经中说了两种道,一种是“先天地生”,然后又生了一二三的那个道,此道相当于“造物道”和“管理道”,包含各种根本规律,叫做天之道,简称天道;另一种是“大道废”那句中的道,此道指的是人间的行事原则、道法道义等,叫做人间之道,因为负责“造物与管理”的天道是不可能废的。

但不论是哪种道,都与易经中说的“道”不是一个意思,或者说,易经中的“道”、卦辞、爻辞,仅能与道德经中的人间之道靠点边吧。

关于天道思想的来历,道德经中是明明白白地交了底的!“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地母。吾不知其名,强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


楼主:欧阳米果  时间:2020-06-02 16:05:25
从“不知其名”、“强字”、“强为”等用语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出天道思想并不是从以前传承中来的,否则直接用原来的概念和名称就行了,还需要用强吗?之所以要用强,正因为从前根本没有,又不知如何表达才合适,很勉强地现给起了个名:就叫“道”(天道)吧,由此可见,天道这种事物从命名到概念定义,是原创首发于道德经的,别无分号。
楼主:欧阳米果  时间:2020-06-02 16:05:25
就凭这一条,说什么道德经的思想来自于古文《金人铭》,显然是不对的,因为《金人铭》中的一句话让它现了原形:“天道无亲,常与善人”。这句话道德经中也有,那么,谁引用了谁的?关键在于搞清楚“天道”这个词!

我们可以想象在道德经之前有天帝、天神这类概念,还有盘古开天,伏羲女娲创世等神话,哪来的天道一说?天之大道,是道德经中给“混成之物、天地之母” 现起的一个名啊,而且费了那么大的劲都没把天道给说明白,若在更早的时候冒出来天道这个词,麻烦给解释一下,这是个啥?

如果《金人铭》中的天道不用道德经的解释,那又是什么意思?还能是为雪域高原送来安康的青藏铁路(天路)?


楼主:欧阳米果  时间:2020-06-02 16:05:25
这应是一个判断标准了,也就是说,凡是在文中提过天道这个词或是相关概念的,必然晚于道德经。《尚书•汤诰》中有“天道福善祸淫,降灾于夏”一句,以商汤的名义说了“天道”,后来被证明这是伪古文《尚书》,真古文存于《史记卷三•殷本纪第三》中,那里面说的是“不道”,而不是“天道”。

所以说,“道”这种思想,出现的非常突然,并不是从《易经》等典籍中发源或引申而来的。
楼主:欧阳米果  时间:2020-06-02 16:05:25
如果非要说起道德经与易经的关系,那就在于道德经很好地诠释了易经的“易”字。《易经》里“易”的含义有三个:变易、简易、不易。

对于“不易”,一句“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足以概括,可是对“变易”的说明,就有些绕脑子了,如“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不学点辩证法,还不太好理解这些从参照中来的变易,道德经可能想说:道的存在是绝对的,而道的表现是却相对的。由于总在变化,这才有了经中那些似非而是、正话反说的现象,什么大音希声啦,什么上德不德啦,照这意思,越是上德就越像流氓?(看来咱也有希望成为上德啊)

“变易”绕点脑子也就罢了,可对“简易”的说法就让人莫明其妙了,怎么个简易法呢?按道德经里说的,个人最好简易到婴儿状态(无知无欲,致柔如婴儿),社会应该简易到原始共产主义状态(绝圣弃智、小国寡民,回到“结绳以用之”时代),难道为了追求简易,就要反文明、反进步?我们个人都最好别成长了?
楼主:欧阳米果  时间:2020-06-02 16:05:25
更为奇怪的是,其中圣人之治竟然是“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莫非这位圣人是个饲养员?也别说,凡是养在圈里的,个个都是“少思寡欲,绝学无忧”的模范。如此说来,我们大力提倡普及义务教育,提高人民文化水平还不对了?
楼主:欧阳米果  时间:2020-06-02 16:05:25
由于道德经中时不时冒出这些莫名其妙的话,可愁坏了后世的学者们,为了从这些话里解释出正能量来,真是绞尽脑汁,比如把“古之善为道者,非以明民,将以愚之”中的“愚”字,给解释成了淳厚朴实——总不能说成是愚民吧?

可淳厚朴实也不对头啊?道德经中有好几处用到了愚字呢,在别处都当愚昧讲,怎么到这儿就淳厚朴实了?再者说了,经文里有专门表达淳厚朴实的词啊,“我无欲,而民自朴”嘛,难道是不小心把“朴”写成“愚”了?那也不对呀,“愚”和前面的“明”是相对的,朴和明就对不上了。

这可咋整?干脆把“明”字也用春秋笔法解释一下吧,什么是春秋笔法呢?就是寓含褒贬的写法,比方说……哦,不用比方了,就用现成的实例吧,学者们把贬义的“愚”给写成了褒义的“淳厚朴实”,那么相应的,还要把褒义的“明”给写成贬义的“智巧伪诈”,这就是典型的春秋笔法,经过这么一春秋,这句话就解释成了“古代善于为道的人,不是教导人民知晓智巧伪诈,而是教导人民淳厚朴实”。
楼主:欧阳米果  时间:2020-06-02 16:05:25
晕,这还用得着“善为道者”吗?不善为道的也不会没事儿闲的,把人民都教成狡猾狡猾地吧?先不说能不能教导成功,问题是这么干,有什么好处?

此外,道德经中的某些思想还有前后矛盾之处,着实让人困惑。比如“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这句好不容易有点儿慈航普渡的正能量了,可在别处又说“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得,刚有了点善,又让您给斯成不善了,那我们还能不能有点好儿了?就说百善孝为先这条,算是天下皆知了吧?那请问孝敬老人这事儿到底有何不善之处?如果这都是不善,那天道还能“常与”什么样的善人?
楼主:欧阳米果  时间:2020-06-02 16:05:25
所以,各位大学者们,你们累不累啊,越费劲去解释,越违反了简易!对于这类话,最简单的解释就是,要么是反动思想,要么是乱语怪言。

当然了,道德经是如此高深,咱们可不能轻易说它是反动思想,那会砸了很多人的饭碗,还会砸了更多人的信仰,实在不行,只好当成是乱语怪言了,不乱不怪不足以显其高深。
楼主:欧阳米果  时间:2020-06-02 16:05:25
面对道德经中的各种奇奇怪怪,别说咱们了,就连当年世界顶级的学神、学霸孔老夫子也是相当蒙圈的,《史记》上说,孔子曾向老子问道,之后发了这样一些感慨:“鸟,吾知其能飞;鱼,吾知其能游;兽,吾知其能走。走者可以为罔,游者可以为纶,飞者可以为矰。至於龙吾不能知,其乘风云而上天。吾今日见老子,其犹龙邪!”

这些话,从百度上查一下白话文翻译,表面上像是在夸老子的神妙,实际上是孔子“不明觉厉”了,也就是说,不明白咋回事,只觉得好厉害的样子。

孔子先列举了鸟、鱼、兽这些已知概念,表明他不明白老子的理论归属,那些理论与自己所了解的知识体系不接轨!然后孔子又承认他对老子的理论无法把握,既不能罔,也不能纶,又不能矰,想学都摸不着门路,所以呢,孔子简直不知该怎么形容好了,只能说是像龙一样玄乎。

楼主:欧阳米果  时间:2020-06-02 16:05:25
这件事,也从另一个角度说明了道德经的思想观念是特立独行的,简直特立到孤立了,连这本书自己也常在字句中发一些不被人理解的感叹。我们的学习本领当然赶不上孔子了,所以至今不明白道德经表达的到底是什么,尽管这个世界上每天都有人对道德经恍然大悟。

说到这里,我们要再次怀疑一下,道德经是老子写的吗?一个正常的人类,写出来的思想为什么这么奇怪?
楼主:欧阳米果  时间:2020-06-02 16:05:25
神奇的天道思想,难道来自作者头脑中的灵光一闪吗?不太像,因为在道德经中,天道从起源到表现,从规律到运用,已经是一个较为完整的思想体系了,这很难用灵感来解释,没听说过灵感还能闪成连续剧的!

难道天道思想的出现,纯凭作者想象吗?也不可能,大家都清楚,想象必须是建立在已知信息上的,一个新生儿不可能想象出股票行情的变化,若没有大量已知信息,连科幻小说都编不下去啊!可是道德经中明明说了,关于天道的事儿,即使是最基本的名称和定义,在从前是也是不存在的!

无中生有地冒出来一整套非常孤立的天道理论,详细讲解了关于天地来源、形态、演变、构造、性质、功能、关系的知识,并且这套理论还能对人们产生指导意义,这完全是超过了人类能力极限的事,我们甚至可以问,道德经真是人类写的吗?





楼主:欧阳米果

字数:26030

帖子分类:天涯杂谈

发表时间:2018-05-15 21:44:39

更新时间:2020-06-02 16:05:25

评论数:7443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下载地址:TXT下载

 

推荐帖子

热门帖子

随机帖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