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水读 >  天涯 >  天涯杂谈 >  “汉末三国”这个历史时代,到底特殊在哪里?

“汉末三国”这个历史时代,到底特殊在哪里?

楼主:红尘小爱不相关  时间:2019-03-24 10:17:31
乾隆中后期人口大爆炸,人地矛盾激化,天地之力尽矣。中国的底层民众才被迫开始以玉米、土豆、蕃薯作为主食。但迁延岁月,尽力弥缝,人多地少的难题终究无法彻底解决,中国的老百姓为了活下去,只能选择扯旗造反。

“在内外合力的帮助下,清王朝成功完成人口闯关,为大清江山延寿百年。然而,该来的还是会来,而且来得更加惨烈。”
楼主:红尘小爱不相关  时间:2019-03-24 10:17:31
乱编造,或者装神弄鬼。
黑名单 | 举报 | 65楼 | 点赞(1个赞,10.31分) | 打赏 | 回复 | 评论(1)
mexia: 2019-03-12 16:39:02 评论

请教兄长,圣经里的伊甸园真的存在吗?人类如果是左龙造的,那前面几个怎么在地球上活下来的呢?是直接有神看管,可以与神见面,接受神的帮助吗?-------------------------------------------------------------------------------------------既然圣经说幼发拉底河、底格里斯河流域在上古就是乐园。(伊甸园在圣经的原文中是乐园的意思)那么伊甸园就存在。事实上,左龙四万八千年前创造人类就在那一带。(地球之脐)那一带原来是林木茂盛、水草丰美、鸟兽成群的好地方。

他和天慧女神(所谓女娲)用天笔造的几千人都是青年男女,依靠采集狩猎就可以生存繁衍。他和天女生的几百人虽是幼儿,但有母亲哺乳抚育。

犹太人相信一神论。认为宇宙中所有工作都是上帝本人所做,其实是不对的。除了至上神,其他的神也可以称为神或者称为半神。(怎么叫都可以。习惯问题。与一神论并不冲突。)

神用不着看管初民,但他们本身就带有一定的神通,可以看见神,并在危难时接受神的帮助。按照上帝的规划,神祇们引导各个人种分散到了世界各地,这就是著名的人口大迁徙。
楼主:红尘小爱不相关  时间:2019-03-24 10:17:31
玫瑰花下的真相: 2019-03-12 16:55:34 评论

评论 红尘小爱不相关:老师,不是您逐步讲解,我们对清朝的评价过低了,其实看历史清末没有大流血的换代看,清朝还是很大气的------------------------------------------------------------------------------------------------------------满族是大明的属民。努尔哈赤是大明的地方官。汉化程度非常深。除了萨满教和藏传佛教,他们与汉人的信仰完全一致。这一点我以前也没想到。但几年前看了清太祖第一个都城赫图阿拉的建筑,我感到非常震惊。

努尔哈赤是明神宗万历四十四年,建立后金,割据辽东的。“明万历四十三年(1615),即努尔哈赤建立后金政权的前一年,当时女真尚未进入辽沈地区,努尔哈赤就在赫图阿拉“城东阜上建佛寺、玉皇庙、十王殿,共七大庙,三年乃成”。”

“七大庙”中已知的5座寺庙,“囊括了萨满教和儒释道三教。其中堂子属于萨满教,文庙属于儒教,地藏寺属于佛教,玉皇庙、关帝庙属于道教,可见努尔哈赤不仅对萨满教,而且对儒释道三教都尊崇有加。努尔哈赤对佛教、道教的尊崇,留下了许多相关的传说。”
楼主:红尘小爱不相关  时间:2019-03-24 10:17:31
【文庙】

“文庙是当年清太祖努尔哈赤修建的七大庙之一,也叫孔庙,是清代第一座孔庙。一个满族的首领对汉民族的文化先师如此虔诚,其目的是为了政权的统治的需要。

努尔哈赤为加速后金政权封建化的进程,采用宗教手段,广泛地吸收融合中原汉文化,对儒教汉文化推崇备至,赫图阿拉故城建城不久就在内城东南隅高阜上修建了文庙。当年的文庙规模宏大雄伟壮观。但已在战争中毁掉,我们所见到的这座文庙是在2002年在原址上按原貌复建的。

大成殿是文庙的主体建筑,内祀至圣先师孔子,配祀复、述、宗、亚四圣及闵、冉等十二先贤。东西房供奉先儒77位,先贤79位。大成殿后有崇圣祠三间,供奉先师祖先。供奉着先儒77位;先贤79位。文庙曾为满族吸收汉文化立下了不朽功劳。当年,这里芹澡辉煌,钟鼓齐唱,香烟燎绕,善男信女拜谒不绝。”
楼主:红尘小爱不相关  时间:2019-03-24 10:17:31
天聪三年(1629),皇太极下令改建沈阳孔庙,崇祀孔子。同年,皇太极开设文馆,还举行了后金建国以后的第一次科举考试,并录用考中的生员。

崇德元年,皇太极定文馆三院之名,分任职掌。其中,秘书院的一项职责就是遣官祭祀孔庙。同年八月初六日,皇太极遣秘书院大学士范文程致祭于孔子神位,称颂孔子“圣德配天地,道贯古今,删述六经,垂宪万世”,并“以颜子、曾子、子思、孟子配享”。
三年二月初六日,皇太极又派官员祭祀孔庙。

五年规定,每年二月、八月上丁日,行释奠礼。正如乾隆帝在《文庙诗》注中称:“我太宗初创大业,即敕建文庙于盛京,行释奠礼,开创规模,崇文重道,已肇一统文明之盛也。”
楼主:红尘小爱不相关  时间:2019-03-24 10:17:31
建州女真对关羽十分崇拜,兴起之初就选择了关羽做为保护神。萨满朝祭时也要挂关公画像。

据邓子琴先生考证:“满洲尚跳神,无论富贵贫贱,皆于室内供神牌……室向南者,多以北壁为正龛,西为旁龛。东向则以西壁为正龛,南为旁龛。旁龛乃最尊处也,最尊处所供奉之神为观世音大士,次为关帝。”

努尔哈赤迁居赫图阿拉城后,建关帝庙。“国初出师,恒载关羽像以从,所向克捷。及入关,乃崇禩,尊于孔子并,满语称为关玛法。玛法者,祖之称,盖尊之至也。”

在这个时期,地处辽阳县的西八里庄发生了一个故事:“明武安王庙即西八里庄关帝庙。清太祖征明至此,村人逃避。有苏姓者诡称庙祝求保护,乃以版亲题数语,末书‘天命乙丑年题’,以是得无恙。洎定都沈阳,追悼阵亡将士,召苏诵经,赐道袍象笏。。。。。。”

这位“苏姓者”谎称自己是关庙庙祝竟能得到努尔哈赤的御笔丹书,继而保全性命,可见其智,但这则逸闻也说明了当时努尔哈赤崇信关公已是尽人皆知之事。

努尔哈赤死后,其四子皇太极继位。和他的父亲一样,皇太极也崇信关公。天聪初年,皇太极立纛祭天时即“附祀关帝庙”。。。。。。他还将关公信仰推广到了帝国内外的各个民族之中。《朝鲜宣祖实录》第二〇八卷就记载了崇德元年满人首领台吉在抚顺关市祭拜关帝的情景:

“备黑牛一支,乌鸡一支,请关圣帝君神像到墙,傍立大刀两口,下立腰刀四十余口,摆设香案祀奠。用黄表写二台吉并各头目年庚、誓状一通,有各夷目闻刀盟誓,将血酒抛天,遍饮,愿从今一意恭顺天朝,出力报效。”

这段记载说明了此时的关公信仰已是大清帝国团结各个民族以及周边国家的一种重要手段了。

崇德八年皇太极(1643年)在盛京敕建关帝庙,《钦定盛京通志》记载了这件事:

“盛京关帝庙:有三,一在地载门外城西北五里校场,崇德八年敕建。正殿三楹,东西配庑各三楹,大门三楹,赐额曰‘义高千古’“岁时官给香烛”。。。。。。

除此之外,当时的盛京还有一座比较隐秘的关帝庙,就在皇宫之北,应是爱新觉罗氏的私庙,其创建时间可能比皇宫的建造时间还要早,因为宫墙到这里像是特意拐了一个角度,并在大政殿后的红墙外为庙门留出了一块空地。

此庙至今尚存,正处在盛京古城的中心位置,因此也俗称“中心庙”,可见当时满清皇室对关公的崇拜程度。而且,地载门关帝庙和中心庙这两座盛京较早的关庙都在皇宫之北,这其中应该也暗含着“帝系转北”的隐喻。

“顺治九年,敕封忠义神武关圣大帝。”庙祀遂遍天下”。
楼主:红尘小爱不相关  时间:2019-03-24 10:17:31
作者:九重凤阙1Lv 8 时间:2019-03-14 03:18:12

。。。。。。由于贫困、科学技术的落后以及国际上的孤立,中国除了专注于尽快发展农业之外别无选择。1949年,中国全国只有两座化肥厂,几乎没有农场拥有机械设备,并且既没有电,也没有水泵用的小型发动机。

阻碍中国农业发展和工业化进程的障碍在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历史性访华之后正式解除。。。。。。。--------------------------------------------------------------------------------------------------------------------------------按照凤阙女士的说法,XXX搞合作化,搞人民公社根本就没有什么毛病,中国人民之所以在XXX时代食不果腹、吃糠咽菜,甚至饿死数千万,只是因为缺少化肥。(这就是现在猫左大肆鼓吹的理论)从1949年到1972年,中国的化肥产量似乎一直在原地徘徊。

真实的历史是这样的吗?

请看:
我国历年的粮食总产量和化肥使用量  (单位:万吨)

1952年的粮食总产量为:16392.0万吨;化肥施用量为:  7.8万吨
1957年的粮食总产量为:19505.0万吨;化肥施用量为: 37.3万吨
1962年的粮食总产量为:16000.0万吨;化肥施用量为: 63.0万吨
1965年的粮食总产量为:19453.0万吨;化肥施用量为: 194.2万吨
1970年的粮食总产量为:23996.0万吨;化肥施用量为: 351.2万吨
1975年的粮食总产量为:28452.0万吨;化肥施用量为: 536.9万吨
1976年的粮食总产量为:28631.0万吨;化肥施用量为: 582.8万吨
1977年的粮食总产量为:28273.0万吨;化肥施用量为: 648.0万吨
1978年的粮食总产量为:30477.0万吨;化肥施用量为: 884.0万吨
1979年的粮食总产量为:33212.0万吨;化肥施用量为:1086.3万吨
1980年的粮食总产量为:32056.0万吨;化肥施用量为:1269.4万吨
1981年的粮食总产量为:32502.0万吨;化肥施用量为:1334.9万吨
1982年的粮食总产量为:35450.0万吨;化肥施用量为:1513.4万吨
1983年的粮食总产量为:38728.0万吨;化肥施用量为:1659.8万吨
1984年的粮食总产量为:40731.0万吨;化肥施用量为:1739.8万吨。。。。。。

数据来源:中国统计局的“统计数据”和“中国统计年鉴”
楼主:红尘小爱不相关  时间:2019-03-24 10:17:31
通过上面的统计数据可以看出:

在毛泽东时代,中国的化肥产量和化肥使用量一直在稳定增长。阻碍中国农业发展的所谓化肥障碍并不是在1972年尼克松访华之后突然解除的。(说到底,体制的障碍更关键。)

当然毛泽东时代引进化肥项目,也为中国在20世纪80年代末解决温饱问题,解决吃饭问题奠定了一定的物质基础。
楼主:红尘小爱不相关  时间:2019-03-24 10:17:31
查一查下历年中国的人均粮食占有量,问题就更清楚了:

年度 粮产量(万吨)   人均粮(公斤)
1949年: 11318     208.9
1950年: 13213  239.4
1951年: 14369  255.2
1952年: 16392  285.2
1953年: 16683  283.7
1954年: 16952  281.3
1955年: 18394  299.3
1956年: 19275  306.8
1957年: 19505  301.7
1958年: 19765  299.5
1959年: 16968 252.5
1960年: 14385 217.3
1961年: 13650  207.3
1962年: 15441  229.5
1963年: 17000  245.8
1964年: 18750  266.0
1965年: 19453  268.2
1966年: 21400  287.1
1967年: 21782  285.2
1968年: 20906  266.2
1969年: 21097  261.5
1970年: 23996  289.1
1971年: 25014  293.5
1972年: 24048  275.9
1973年: 26494  297.0
1974年: 27527  303.0
1975年: 28452  307.9
1976年: 28631  305.5
1977年: 28273  297.7
1978年: 30477  316.6
1979年: 33212  340.5
1980年: 32056  324.8
1981年: 32502  324.8
1982年: 35450  348.7
1983年: 38728  376.0
1984年: 40731  390.3
1985年: 37911  358.2
1986年: 39151  364.2
1987年: 40473  370.3
1988年: 39404  354.9
1989年: 40755  361.6
1990年: 44624  390.3--------------------------------------------------------------------------------------------------合作化之前,1956年、1957年中国的人均粮食占有量已经超过了三百公斤。据老人说当时大部分还是细粮。合作化之后,中国的人均粮食占有量一路下滑,1961年甚至下滑到了二百公斤的水平,导致人口大量死亡。此后缓慢回升。直到1974年,中国的人均粮食占有量才重新爬上了三百公斤的水平线。但当时大部分是粗粮。(本人的亲身体验)

既然我们不能把问题归咎于化肥,或者归咎于老天爷,那就只能归咎于当时合作化、人民公社,社员吃大锅饭,人人出工不出力的荒唐体制了。
楼主:红尘小爱不相关  时间:2019-03-24 10:17:31
九重凤阙1: 2019-03-14 09:09:49 评论

评论 红尘小爱不相关:体制固然重要,但是技术飞跃的确是一个必要条件。------------------------------------------------------------------------------------------凤阙女士认为技术第一,制度第二。“阻碍中国农业发展和工业化进程的障碍在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历史性访华之后正式解除”。这种观点在下实在不敢认同。

清末的洋务运动之所以失败,最重要的原因就是不愿触动旧制度和旧的生产关系。整天只惦记着师夷之长技以制夷。

我认为,如果没有改革开放,如果没有解散人民公社,如果没有允许私营企业自由发展,如果没有这种生产关系的剧变,即便尼克松访华后中国引进了一批化肥工业设备,现在的中国也不过是一个特大号的北朝显而已。
楼主:红尘小爱不相关  时间:2019-03-24 10:17:31
网友三界草5Lv说得好:

咱们都不是专门研究朝鲜问题的专家,但多少也是对朝鲜有一些了解。
很明显的例子摆在眼前,中国在没有改革之前,就是国民经济日趋萎缩,有些地方种地的农民粮食都不够吃,吃大锅饭,出工不出力,大家都在混。

就说中国百姓对国家建设的态度,实际分为两个阶段。刚解放至1957年,百姓还是相信政府的,干劲没得说。从57年反右之后,一连串的运动就把百姓的干劲折腾没了。

改革后,三年就把国家粮库全部装满。给自己干和给别人干话,干劲就是不一样。
楼主:红尘小爱不相关  时间:2019-03-24 10:17:31
东方黑2011: 2019-03-13 21:25:22 评论

唯一遗憾的地方,努尔哈赤如果早把发型改了就好了----------------------------------------------------------------------------------------------是啊,满族的服饰发型很难看。远不如汉服。

一王爷刚刚讲过:天界的神仙,很大一部分就穿汉服。除了汉服,还有更华美、更靓丽的许多种衣饰。穿起来光彩照人、明艳无俦,美不胜收,莫可言宣。
楼主:红尘小爱不相关  时间:2019-03-24 10:17:31
四、汉末三国战争及人才竞争之剧烈亘古罕见

狭义的三国(220年-280年)时代是上承东汉下启西晋的一段历史时期。广义的三国时代则自184年黄巾起义起,东汉开始失去控制力。此后是群雄割据、三足鼎立、最后公元280年三分归晋。

三国时代战争至为剧烈,重大战役很多。兹举如下:
一、黄巾起义(公元184年-186年)双方统帅,何进、张角。结果:何进依靠众多地方军阀击败张角
二、讨伐董卓(189-191)双方统帅,董卓、袁绍。结果:董卓迁都长安,盟军决裂,形成军阀割据局面
三、江夏之战(190)双方统帅,刘表、孙坚。结果:刘表杀孙坚,孙策接任
四、兖州之战(192)双方,曹操、青州黄巾军。结果:曹操击败黄巾军,取得兖州
五、宛城之战(197-199)双方统帅,曹操、张绣。结果:第一次战斗曹操损失爱子曹昂与爱将典韦,第二次战斗取胜
六、易京之战(199)双方统帅,袁绍、公孙瓒。结果:袁绍消灭公孙瓒
七、官渡之战(200-201)双方统帅,袁绍、曹操。结果:曹操连连用计,以少胜多,大败袁绍
八、平阳之战(202)双方统帅,钟繇、马超与呼厨泉、高干。结果:匈奴呼厨泉联合高干攻略河东,钟繇联合马超大败高干等
九、南皮之战(205)双方统帅,曹操、袁谭。结果:曹操在华北平原的控制再也无人能撼动,袁氏余部则在追击下北逃
十、赤壁之战(208)双方统帅,曹操、孙权与刘备。结果:孙刘联军利用风向火攻打败曹操,奠定三国雏形
十一、合肥之战(209)双方统帅,曹操、孙权。结果:双方各有胜负
十二、潼关之战(211)双方统帅,曹操、韩遂与马超。结果:曹操利用反间计打败马超
十三、汉巴之战(211-214)双方统帅,刘备、张鲁与刘璋。结果:刘备击败敌军,收马超,取得益州
十四、汉中之战(219)双方统帅,刘备、夏侯渊。结果:黄忠力斩夏侯渊,取得汉中
十五、荆州之战(219)双方统帅,孙权与曹操、关羽。结果:孙权与曹操联手击杀关羽,孙权取得荆州大部
十六、夷陵之战(221-222)双方统帅,刘备、陆逊。结果:陆逊用火计击败刘备,刘备不久病死
十七、曹丕伐吴(222-223)双方统帅,曹丕、孙权。结果:曹丕三次入侵皆未果,吴和魏脱离臣属关系
十八、南中平定战(225)双方统帅,诸葛亮、孟获。结果:诸葛亮采取攻心战,使南蛮心服口服
十九、诸葛亮北伐(227-234)双方统帅,诸葛亮、曹真与司马懿。结果:共5次,互有胜负,诸葛亮病逝。
二十、石亭之战(228)双方统帅,陆逊、曹休。结果:陆逊大败曹休
二十一、魏灭燕之战(238)双方统帅,司马懿、公孙渊。结果:辽东地区归于魏国统治
二十二、兴势之战(244)双方统帅,曹爽、费祎。结果:曹爽攻克汉中失败
二十三、姜维北伐(249-263)双方统帅,姜维、钟会与邓艾与诸葛绪。结果:互有胜负
二十四、淮南三叛(251-258)王凌、毌丘俭、诸葛诞对抗司马氏,后两次有吴军参与。结果:司马氏彻底铲除魏帝势力
二十五、东兴之战(252)双方统帅,诸葛恪、司马昭。结果:魏军战败,诸葛恪声望达到顶峰
二十六、魏灭蜀之战(263)双方统帅,钟会、邓艾对抗刘禅。结果:邓艾钟会灭蜀
二十七、交州之战(270)双方统帅,陶璜、董元。结果:吴军收复交趾地区,打破西晋三面包围之势
二十八、西陵之战(272-274)双方统帅,陆抗、羊祜。结果:陆抗以3万士兵击溃晋国8万士兵
二十九、晋灭吴之战(279-280)双方统帅,司马炎、孙皓。结果:西晋统一中国
楼主:红尘小爱不相关  时间:2019-03-24 10:17:31
白乐天2020: 2019-03-14 19:51:06 评论

评论 红尘小爱不相关:学生对农业农村没什么认识,胡乱发言,今后当慎思谨言。----------------------------------------------------------------------------------千万不要这样。个人思考须天马行空、达成共识靠集思广益。理不辩不明,灯不拨不亮。争论归争论,争论是好事。如果大家总是约束自己,谨言慎行,不敢自辟蹊径、独树一帜,特立独行,久而久之,我们就会离真理越来越远,最后变成闭目塞听、蒙昧无知的一群人。
楼主:红尘小爱不相关  时间:2019-03-24 10:17:31
作者:damoskyLv 8 时间:2019-03-14 13:23:02
这个楼已经歪了,凤阙女士大可另开一帖,不必在此胡搅蛮缠。

东方黑2011: 2019-03-14 15:33:59 评论

不好意思,歪楼我也有份,打扰了网友看贴,扰乱了楼主发帖,抱歉

白乐天2020: 2019-03-14 19:24:05 评论

评论 damosky:歪楼有我的原因,影响崔老师的主贴,罪过罪过。------------------------------------------------------------------------------------------------歪楼是我自己的责任,完全不怪凤阙女士。事实上通过反复争论,凤阙女士也纠正了我的一大偏见:把一切都归功于制度变革,淡忘了技术进步对于提高中国粮食总产量的重大影响。

感谢才华横溢、直言不讳的凤阙女士!
楼主:红尘小爱不相关  时间:2019-03-24 10:17:31
三国时期的大战役如上,次一级的战争、战斗那就难以统计了。可以说是不计其数。正所谓“城头烽火不曾灭,疆场征战何时歇”?

三国的人口数字是一笔烂账。据记载,公元263年魏、蜀两国加上280年吴国投降时的人口,其总和是767万。但《晋书》等史料记载221年蜀国人口90万人,到了263年才达到94万。天府之国,水旱从人,不知饥馑,42年里只增长了4万人,很不合乎情理。

事实上,三国时代的户口一般分为普通户,屯田户,军户。只有普通户隶属于州郡县政府,户口登记的数字,只包括编户齐民也就是自耕农。军人、官吏、奴婢是不包含在内的。屯田户一般隶属于典农校尉等,是不是已经统计在上面了,我还没有弄清楚。

蜀汉灭亡时登记的数字是人口94万,军队10.2万,吏4万。国家账目上蜀汉的总人口是108.2万人。

同时,由于三国都实行世兵制,兵民分离。“父死子继,兄终弟及,魏蜀吴莫不皆然”,军队人员都是举家随军,既不纳税也不出力役的,国家不会统计他们的数字。如此粗略概算,“一个兵家里有4到5人,蜀汉便有40万人没统计上。”(见网上文章)

另外,史书上说吴国在242年有人口240万,到了280年却只剩下了230万,孙氏立国,独霸江南,土地沃衍,江湖广袤,几十年中人口不增反降,更为可疑。

《晋书-地理志》说西晋太康元年(280年)全国户口为245万,人口为1616万。那么从263年到280年的十七年间魏国和蜀国平均每年户口增长率为43%,人口增长率为57%。更是不可能的。(出自专家推算)

考虑到世家豪族将军侯爷等等可以荫庇奴仆、佃客、部曲,屯田者可能不入户籍,士兵、官吏及家属不入户籍,再加上逃户、漏户、隐户,少数民族不计入户籍人口等等因素。263年时魏、蜀、吴三国人口应该大致在一千三四百万左右。蜀国大概有二百万人。魏国大概有八百万,吴国大概有四百万。仅为东汉人口峰值(史书记载是五千六百四十八万。)的四分之一。尚不及秦始皇统一中国时的两千万人。

东汉中后期,中国总人口超过五千。(比峰值略少)但自桓灵以降,天灾人祸不断,旱灾、水灾、蝗灾、瘟疫、暴动、少数民族叛乱,再加上董卓入京后几十年的军阀混战,对外战争。建安末年(建安二十五年。公元220年。)三国的总人口很可能已经降到了一千万左右。

当时的中国,天灾人祸极为惨烈。“民人相食,州里萧条。”“人妇食夫,人夫食妇”、“人民饥困,二年间相啖食略尽”“荆、扬二州人多饿死”、“司隶、豫州饥死者什四五”。“长安城中尽空,二三年间关中无复行人”。“洛阳附近,无辜而死者不可胜计”。“名都空而不居,百里绝而无民者不可胜数”之类的记录充斥史籍。

正所谓“出门无所见,白骨蔽平原”。“中野何萧条,千里无人烟。”故魏明帝时杜恕说魏国“奄有十州之地,而承丧乱之弊,计其户口不如往昔一州之民”,陈群说“今丧乱之后,人民至少,比汉文、景之时,不过一大郡”,蒋济也说“今虽有十二州,至于民数,不过汉时一大郡”--------学者估计“东汉时豫州人口约六百万、冀州人口约五百七十万,魏国早期人口并不会达到或者超过这个数字。”

三足鼎立确定后,大规模的战争相对减少。人们生活较稳定,经过几十年的恢复,才有了263年一千三四百万左右的数字。魏明帝时,诸葛亮率领军队不断进攻关中。陆逊率领军队与曹魏在江淮荆州反复鏖战,其目的就是想让曹魏壮丁东西驰骛、疲于应付。无法顺利繁殖人口。因为对方人口的基数比自己大的多,己方增加人口二十万或者四十万,魏国就可以增加八十万,料军十几万,怎么算都不合适。
楼主:红尘小爱不相关  时间:2019-03-24 10:17:31
多谢各位兄弟姊妹抬爱!在下在此致谢!就不一一回复了。尚乞恕罪!
楼主:红尘小爱不相关  时间:2019-03-24 10:17:31
凤阙女士:只有关山今夜月,千里外,素光同。送与诸君共勉。

宝贝禾小妹:我笑山月沾水红,醉清风,三月中。

newphie1小弟:“何得海晏江河清,酒千盏,醉放形?”

宝贝禾小妹 :卿卿高才哪可论,谈笑中,势如虹。

宝贝禾小妹对:何得海晏江河清,酒千盏,醉放形?------ 醉卧星河天与共,行万里,雁排空-----------------------------------------------------------------------------------------------------三位才子才女妙笔生花、吟诗作对,仿佛《红楼梦》中的《林潇湘魁夺菊花诗 薛蘅芜讽和螃蟹咏》啊! 在某看来,三位可比蘅芜君、潇湘妃子与怡红公子。
楼主:红尘小爱不相关  时间:2019-03-24 10:17:31
作者:烟雨含梅Lv 8 时间:2019-03-15 21:13:59
兄长,史书记载武侯治政事无巨细,吏治清明,凡刑三十杖以上者俱要过问。劳累是肯定的,对此,时人认为武侯勤政理所应当,但有些过头,许多政事完全可以委任他人而做,不必事事亲躬。但从另一角度来讲,武侯也因此而积功累德?-------------------------------------------------------------------------------------------------------左龙就是这种行事风格,责任心重。也不是刻意如此,想积功累德。(国家治的好,就可以积功累德。不一定事必躬亲。)

譬如说:
周武王灭殷后,即徵九牧之君,登豳之阜,以望商邑。至于周,自夜不寐。周公旦问他:“曷为不寐?”王曰:“我未定天保,何暇寐!”(我还不能使上天赐给周朝的国运永远不变,哪里顾得上睡觉呢?)营周居于雒邑而後去。---------他忧国忧民、勤于政务、积劳成疾,当政四年就去世了。

秦始皇:“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於上,上至以衡石量书,日夜有呈,不中呈不得休息。”

诸葛亮:“政事无巨细,咸决于亮。”

李世民:也是这样。所以魏征才在《谏太宗十思疏》中劝他:“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则智者尽其谋,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文武并用,垂拱而治。何必劳神苦思,代百司之职役哉?”

朱元璋:废宰相,集君权与相权于一身,同样极其勤政。譬如洪武十七年,从九月十四日到二十一日8天之中,全国各级官员上呈了1160份奏章,总共汇报了3391件事情。按每件奏章1千字计,总字数就有116万字之巨。平均一下,他每天要批阅20万字,处理423件事。同时,每天他还要上朝接受群臣面奏,处理百姓告御状,接见外地朝觐的官员。
楼主:红尘小爱不相关  时间:2019-03-24 10:17:31
康熙:
康熙说:“天下大小事务,皆朕一身亲理,无可旁贷。若将要务分任于人,则断不可行”。

康熙认为“勤政实为君之大本,怠荒实亡国之病源”。他每天都要御门听政。即使康熙十八年北京发生大地震,照常早朝,御门听政如故。

自亲政之日起,到去世之前,除因生病、三大节、重大变故外,只要身在宫中,康熙几乎日日勤政不辍。康熙三十二年,大学士奏请皇帝,隔三四日听政即可。康熙道:“朕听政三十余年,已成常规。不日日御门理事,即觉不安。。。。。。”

清代“御门听政”的时间早的吓人,春夏季是卯正(早6点),秋冬季在辰初(早7点)。

连日本鬼子都认为“清朝三百年的政绩,也是靠它拥有像康熙帝那样以卫道者自任,把自己提高到模范帝王的地位,成为鞠躬尽瘁的贤能天子,才争取到那样难治民族(指汉族)的全面信任和拥护。”

乾隆:
乾隆同样勤政。清代史学家赵翼以他的亲身感受记下了乾隆皇帝的勤政情形:

皇帝每天早上都在卯时(5点至7点)出宫……从寝宫出来,每过一道门,就放一声爆竹。我们在直舍值日,听到爆竹从远到近,就知道圣驾到了乾清宫。冬天的这个时候,蜡烛还要再烧一寸多,天才大亮。我们十多个人值班,五六天轮一个早班,已经觉得很累了。谁知道皇帝天天如此。

这还是平时。当西陲用兵之时,如果有军报到了,虽然是夜半时分也必然亲自览阅,然后召集军机大臣到前面指示机宜,动辄千百余言。我那时负责撰拟文件,从起草到作成楷书进呈,有时需要一两个小时,皇上仍然披着衣服在等。

楼主:红尘小爱不相关

字数:30044

帖子分类:天涯杂谈

发表时间:2019-03-05 02:39:11

更新时间:2019-03-24 10:17:31

评论数:556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下载地址:TXT下载

 

推荐帖子

热门帖子

随机帖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