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水读 >  天涯 >  闲闲书话 >  红楼第一回写曹家之败

红楼第一回写曹家之败

楼主:微尘土  时间:2019-04-03 11:39:50
第一回
1甄士隐梦幻识通灵
甄士隐梦幻识通灵,真事隐于梦中石上。
第一回开篇把故事内容写为“石上。”
忽见一大块石上字迹分明,编述历历。
出则既明,且看石上是何故事。按那石上书云:
【甲戌侧批:以下系石上所记之文】(第一回)
介绍甄士隐时,正文和批文连用三次“石上”,强调这两字的重要。“石上”即石之顶部或石之头,所以书名叫石头记。
那块石在第一回里自称“蠢物”,僧道和甄士隐也叫它“蠢物”,共用了七八个“蠢物”“粗蠢”“质蠢”字样。此后在书中多次出现,多数情况下称为“蠢物。”
石既为蠢物 ,石上(或石头)就是“蠢物”二字之上,即“蠢”字,“蠢”字拆开是“三人日二虫”,最上是“三人”。
所以,回目“甄士隐梦幻识通灵”,意为真事隐于“石上”,石上即“三人”,红楼故事主旨写三人。和尚说此三人都跟甄士隐有“一面之缘”。
楼主:微尘土  时间:2019-04-03 11:39:50


楼主:微尘土  时间:2019-04-03 11:39:50
“石头”“石上”写的主题是“三人”。这“三人”与“日”相连,日是喻皇上的。这三人就指三位清帝。
楼主:微尘土  时间:2019-04-03 11:39:50
先来研究甄士隐这个人物。脂批说甄就是真,现实中真实存在的人。甄家就在江南。

甄士隐就是第一回自称“余”的那个批书人。甲戌本正文介绍甄士隐“姓甄名费”处,脂批指出“甄”就是“真”,“费”就是“废”。提醒看官,甄士隐这个人物是个真人,而且是个废人。
楼主:微尘土  时间:2019-04-03 11:39:50


楼主:微尘土  时间:2019-04-03 11:39:50
在元妃省亲回中,有这样一则批语:

批书人领过此教,故批至此竟放声大哭,俺先姊仙逝太早,不然余何得为废人耶?(庚辰本侧批)

这位自称“余”的批书人,说自己成了“废人”,可见他就是第一回的甄士隐。“先姊”真正是指先帝,即康熙。
楼主:微尘土  时间:2019-04-03 11:39:50
因此第一回的甄士隐,其“原型”就是作者曹頫,跟写批语的老人是同一个人。他自称“废人”,暗合曹頫罹罪后的遭遇,政治生命完结了,过着不会亲人不通庆吊的隐居生活,社会上好像没有他这个人一样。
甄士隐梦中是在什么地方结识了“蠢物”呢?太虚幻境。
第一回甄士隐梦入太虚幻境,批语是“四字可思”,对这四个字要仔细研究。太者大也。虚清义近,后文有个清虚观,清字虚字一样看,太虚即大清。太虚幻境就是“大清换境”,大清皇宫换了个地方和名称,幻化在故事里,或者说石头记里的太虚幻境,其“原型”(取材于)大清朝廷。
甄士隐梦中太虚幻境跟“蠢物”有“一面之缘”,暗写作者在大清朝堂跟“三人”都有一面之缘。那此三人就是三位清帝。即康熙雍正乾隆。
楼主:微尘土  时间:2019-04-03 11:39:50
总之。甄士隐梦幻识通灵——真事隐于梦中石上。石为蠢物,石上(或石头)就是“蠢物”二字之上,即“蠢”字,“蠢”字拆开是“三人日二虫”。红楼主旨写三人。此三人都跟甄士隐有“一面之缘”。 “一日二虫”是对三人的评价:康熙像个君主的样子,称为一日,雍乾二位是虫。
因之,甄士隐不可能是曹霑,因为康熙时代,曹霑还没有出生,雍正时还是个小娃娃。所以甄士隐只能是曹頫,曹頫跟三位清帝都有一面之缘。
楼主:微尘土  时间:2019-04-03 11:39:50
红楼作者余二人
按蔡义江先生说,书中马甲为“畸笏叟”的批书人,他保存《石头记》的原稿,此人极有可能就是曹頫。
甲戌眉批:能解者方有辛酸之泪,哭成此书。壬午除夕,书未成,芹为泪尽而逝。余常哭芹,泪亦待尽。每思觅青埂峰再问石兄,奈不遇癞头和尚何!怅怅!今而后惟愿造化主再出一芹一脂,是书何本?余二人亦大快遂心于九泉矣。甲午八日泪笔。
此则批语如是曹頫写的,那他就不仅是书稿的保存者,应该也是作者之一。如果仅仅是个书稿的保存者,不会对创作过程如此熟悉,并且视书稿为命根子。只有本人是作者,才会把“书未成”视为死不瞑目的终身憾事。
楼主:微尘土  时间:2019-04-03 11:39:50
如果认定此批为曹頫所写,红楼作者之谜就能解开。
老头说“能解者方有辛酸之泪”,能解开书中“荒唐言”背后真谛的人,即读懂书中真正寓意的人才是知音,才能跟作者产生共鸣。读不懂的人尽管你才高八斗满腹经纶,说的头头是道,也只能是隔靴搔痒不着边际。因此“哭成此书”也有悲叹“能解者”很少之意。“能解者”只有批书的老头和写作圈内几个人。下文的“脂”即脂砚,是另一位批书者。当然也是知音,他也支持或参与了书的创作,有可能是“芹”的同辈。
楼主:微尘土  时间:2019-04-03 11:39:50
“哭成此书”是说这本书是用眼泪写成的,“泪尽”是林黛玉的话,又照应第五回的《枉凝眉》,可见批书老先生就是作者。
楼主:微尘土  时间:2019-04-03 11:39:50
从“哭成此书”一句,可以基本断定《石头记》已经写完了,没写完一般不会用“成”字。“十年辛苦不寻常”“披阅十载增删五次,纂成目录分出章回”,都证明书写完了。
这跟批语下文“书未成”看似矛盾,其实并不矛盾。“哭成此书”是指书稿已经写成,“书未成”是指书没有刊印成本。
“书未成”不是说书没有写完,到甲戌年乾隆十九年已经“披阅十载”了,到“芹”逝世时,二十多年时间了,书早写完了。
既然写完了为什么说“书未成”呢?写书的目的是传给世人,不是为了死后往棺材里放。而私下手抄传阅是不可靠的,极有失传泯灭的可能,只有只有刊版印刷,才能有广泛的读者群,以至流传后世。因此把书稿付坊刻印是父子二人的终生愿望。
但是印书并非易事,要具备一定的社会地位和财力,还要有承当社会风险的魄力。曹家是罪余之人,帮助罪犯家人写的书稿付坊刻印,弄不好会掉脑袋的,谁愿意担这样的风险呢?老头是名声臭了,只能由雪芹和脂砚两人四处奔走寻觅知音,谋求书的刻印出版,但都未能如愿。一直到甲午乾隆三十九年,书还只是手抄本,未能刊印。
“甲午八日泪笔”,联系第十九回耗子煮腊八粥的故事,有可能是甲午年的腊月初八。腊八节也是怀念亲人的日子,“每逢佳节倍思亲”。老头想起逝去的芹溪,只写了“八日”把“腊月”省略不写了。
“余尝哭芹泪亦待尽”,老头常哭他的儿子,想自己也是风烛残年,不久人世了。书未成印,终身遗恨。
“每思觅青埂峰再问石兄,余不遇獭头和尚何,怅怅!”还是说印书的事,一直到甲午年,儿子死了十多年了,书还没有刊印。他想起书中的癞头和尚带石头幻形入世,空空道人将故事拿去传人,那只是作者的艺术想像。现实中有这样的人吗?把《石头记》手抄本印刷出版?恐怕没有。这是多么令人惆怅的事!
今而后惟愿造化主再出一芹一脂,是书何本?余二人亦大快遂心于九泉矣。
“一芹一脂”——“脂”即批书马甲为“脂砚”的人,此时“脂”“芹”两个年青人都死了。“芹”和“脂”在世时,曾四处奔走试图实现《石头记》刊印出版,但失败了(参看周汝昌《曹雪芹新传》第三十章)——只留下我这个将死的老头了,出书无望。如果老天爷有眼,再出来像芹溪和脂砚的一两个热心敢担当的人,把手抄本变成刻印本,那有多好!
“是书何本!”一般解为“幸”字写错了,大可商榷。“幸”与“本”字形相差很大,识字者决不会写“幸”为“本”。“是书何本”是“这书何时能出印刷本”的意思,因为写本人的内心活动,无需外人看懂,省略了几个字。书稿什么时候才能出刊印本?——希望渺茫。即使有那么一天,我这个老头估计不在人世了。
“余二人”,指老先生和死去的“芹溪”两人,当为父子两人。老先生估计自己有生之年是等不到书的刊印了。但死后如果老天有眼,“再出一芹一脂”,即遇到一两个《石头记》的知音把书付印。假如真有刊印出版那一天,我与芹两人在九泉之下也会欣慰,没有什么遗憾了。
“石头记”是用眼泪写成的。“余二人”就是两位作者。一位是“泪尽而逝”“芹”,一位是“泪亦待尽”的“余”。他写批语也是用“泪笔”,标明自己也是作者之一。批书人当是曹頫,“芹”是曹頫的儿子或侄儿曹霑曹雪芹。因此可以断定,红楼作者即“余二人”,曹頫父子二人。
可是红学家把“余二人”理解为夫妻两人。蔡义江先生认为是曹頫夫妻两人,老头的老伴也把书稿视为命根子,毫无根据。
周汝昌先生认为“余二人”是“芹”和“脂”夫妻二人,写批语的脂砚是曹霑的妻子,李煦的孙女,书中的史湘云。按周说,史湘云当过妓女,曹雪芹入过寺院,《石头记》是还俗和尚与从良妓女共同创作的一本书。
那“愿造化主再出一芹一脂”,就是“愿造化主再生出一个芹和我来”,自己活着还希望再生出一个自己,不像人说的话。曹霑死时还不到四十岁,曹霑的妻子也不会太老,“九泉之下”也不合情理。
批语盼望的“一芹一脂”两人,就是后来的程伟元和高鹗。他们在乾隆五十六年将石头记手抄本用活字印刷出版,书名用《红楼梦》。从此以后,红楼梦成为名著广泛流传。作者“余二人”在九泉之下,应该大快遂心了。


楼主:微尘土  时间:2019-04-03 11:39:50
甄士隐
当日地陷东南,这东南一隅有处曰姑苏,【甲戌侧批:是金陵】有城曰阊门者,最是红尘中一二等富贵风流之地。这阊门外有个十里街,街内有个仁清巷,巷内有个古庙,因地方窄狭,人皆呼作葫芦【糊涂也,故假语从此具焉】庙。庙旁住着一家乡宦,姓甄名费字士隐。
“当日”即甲申年,“地陷东南”即土地沦陷,脂批“是金陵”,金是国号,陵与凌是古今字,义为侵凌。土地沦陷是金侵略的结果。
甲戌本在“葫芦庙”三字旁批有“故假语从此具焉”字样,“葫芦”为假语,那真言是什么呢?就是宋词“壮志饥餐胡虏肉”的胡虏。甄士隐家在葫芦庙旁,贾雨村寄居葫芦庙内,都是胡虏治下的意思。
胡适和鲁迅两位前辈先生认为作者是旗人不会反清排满,是一种常情推测,不是必然逻辑。一般情况下,胡虏是排外意识浓厚的汉族文人对少数民族的歧视性称呼,不会出自旗人之口。据此,很多人认为红楼梦不是曹寅后人所作,作者另有其人。这就太迂了。
曹家虽为满洲旗人,血统也是汉族并非满族,身份是包衣奴才。奴才跟主子决裂以后,其仇恨比夙敌更甚。春秋时伍子胥帮助吴国打败了楚国,对楚平王掘墓鞭尸的不是吴王夫差,而是楚国的旧臣伍子胥。现实中一个耳光就能使铁哥们反目成仇,何况雍正乾隆打了作者曹家不止一个耳光。
作者拿胡虏来称呼清朝皇帝,还有一个原因。大清朝的民众,百分之九十以上是汉族,满族人口很少。皇上惩处奴才,达官显贵被抄家籍产以至流放处死,对普通民众来说如看猫儿狗儿打架一般(第五回)。作者只有同汉族反清文人站在一起,把家仇跟国恨连在一起。才能得到广泛的共鸣,作品才能流传后世。

楼主:微尘土  时间:2019-04-03 11:39:50
红楼梦作者是曹頫父子二人,甄士隐这个人物,就是暗写曹頫的遭遇。
第一回写了好多人物,其实都是作者自己说话。如果真以为甄士隐或曹頫有一个女儿,那就读不懂红楼梦了。英莲不过是作者自叹的眼泪,比喻自身的经历而已。
楼主:微尘土  时间:2019-04-03 11:39:50
士隐大叫一声,定睛一看,只见烈日炎炎,芭蕉冉冉,【甲戌侧批:醒得无痕,不落旧套】所梦之事便忘了对半。【妙极!若记得,便是俗笔了】又见奶母正抱了英莲走来。士隐见女儿越发生得粉妆玉琢,乖觉可喜,便伸手接来,抱在怀内,斗他顽耍一回,又带至街前,看那过会的热闹。方欲进来时,只见从那边来了一僧一道,【所谓万境都如梦境看也】那僧则癞头跣脚,那道则跛足蓬头,【此则是幻像】疯疯癫癫,挥霍谈笑而至。及至到了他门前,看见士隐抱着英莲,那僧便大哭起来,【奇怪!所谓情僧也】又向士隐道:施主,你把这有命无运,累及爹娘之物,抱在怀内作甚?【甲戌眉批:八个字屈死多少英雄?屈死多少忠臣孝子?屈死多少仁人志士?屈死多少词客骚人?今又被作者将此一把眼泪洒与闺阁之中,见得裙钗尚遭逢此数,况天下之男子乎?看他所写开卷之第一个女子便用此二语以定终身,则知托言寓意之旨,谁谓独寄兴于一情字耶!武侯之三分,武穆之二帝二贤之恨,及今不尽,况今之草芥乎?家国君父事有大小之殊,其理其运其数则略无差异。知运知数者则必谅而后叹也】士隐听了,知是疯话,也不去睬他。那僧还说:舍我罢,舍我罢!士隐不耐烦,便抱女儿撤身要进去。那僧乃指着他大笑,口内念了四句言词道:
惯养娇生笑你痴,【甲戌侧批:为天下父母痴心一哭】
菱花空对雪澌澌。【生不遇时。遇又非偶】
好防佳节元宵后,【前后一样,不直云前而云后,是讳知者】
便是烟消火灭时。【伏后文】

楼主:微尘土  时间:2019-04-03 11:39:50


楼主:微尘土  时间:2019-04-03 11:39:50
注意:甄士隐梦里是绛珠还泪,醒来是“粉妆玉琢”的英莲。第三回林黛玉说三岁上和尚要化自己出家。明告看官,英莲跟林黛玉是一个人,作者故意用幻笔写成两个人物。逆来顺受的英莲是现实,反抗的林黛玉只是理想。和尚看着“有命无运”的英莲先是大哭,后又大笑。大哭指林黛玉,大笑指甄英莲,她听了和尚“不许见哭声”的话,总是嘻嘻笑着。
楼主:微尘土  时间:2019-04-03 11:39:50
癞头和尚与跛足道士也是子虚乌有,癞头,是把不光彩的东西放到光天化日之下给人看,不光彩的事就是当汉奸,跛足就是缺胳膊短腿讲故事,八十回的《石头记》看起来好像没有完似的。
楼主:微尘土  时间:2019-04-03 11:39:50


楼主:微尘土

字数:4850

帖子分类:闲闲书话

发表时间:2019-03-14 18:27:12

更新时间:2019-04-03 11:39:50

评论数:21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下载地址:TXT下载

 

推荐帖子

热门帖子

随机帖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