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水读 >  天涯 >  煮酒论史 >  (国学与艺术)【中国的三教九流,江湖与传统文化】

(国学与艺术)【中国的三教九流,江湖与传统文化】

楼主:趋势2019  时间:2019-05-16 20:27:45
季氏将伐颛臾
[先秦] 孔子及弟子
季氏将伐颛臾。冉有、季路见于孔子曰:“季氏将有事于颛臾。”
孔子曰:“求!无乃尔是过与?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且在邦域之中矣,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
冉有曰:“夫子欲之,吾二臣者皆不欲也。”
孔子曰:“求!周任有言曰:“陈力就列,不能者止。’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且尔言过矣。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
冉有曰:“今夫颛臾,固而近于费。今不取,后世必为子孙忧。”
孔子曰:“求!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而谋动干戈于邦内。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
楼主:趋势2019  时间:2019-05-16 20:27:45
观易吟 【宋 邵雍】
一物其来有一身,一身还有一乾坤。
能知万物备于我,肯把三才别立根?
天向一中分体用,人于心上起经纶。
天人焉有两般义,道不虚行只在人。

这首诗是北宋象数派易学家邵雍写的,收在《伊川击壤集》卷十五。
这是一首既有博大舒放的宇宙胸怀,又有高远深刻的人生意境的诗作,是作者参透宇宙人生,观“易”见“道”的智慧流露。
“观易吟”把《易》的三才之道、天人之学归纳到“一”和“心”这两个字上。天人合“一”、体用归“一”、乾坤见“一”、“一”就是“易”,就是“道”,就是乾坤之“理”,而这个天人一统的“道”恰恰就在人的“心”中。

《观易吟》解释如下:
一物其来有一身,一身还有一乾坤。
一物一乾坤也,乾坤备则八卦立,则有生成败灭,东南西北,春夏秋冬。物物皆有一八卦。
能知万物备於我,肯把三才别立根?
别立根则可知万物。三才天地人,时方物也。然三才之根为何?如何别立?
天向一中分体用,人於心上起经纶。
一,太极也。天心动则太极阴阳分,体用立。经纶,治理也,引申为行事。即心动而有言有行,此言行因心动而起。
天人焉有两般义,道不虚行只在人。
天心和人心并无两样,因而人心可代天心,人心动则体用分。大道运行有道,能否着道,关键只在人心。

值得提出的是,邵雍的人文情怀和宇宙意识、安乐精神和真善境界,不仅对后世易学家、理学家产生了重要影响,而且对当今的世俗人生仍然有着指导、借鉴意义 。

楼主:趋势2019

字数:209165

帖子分类:煮酒论史

发表时间:2019-02-23 09:24:33

更新时间:2019-05-16 20:27:45

评论数:176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下载地址:TXT下载

 

推荐帖子

热门帖子

随机帖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