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水读 >  天涯 >  煮酒论史 >  笑谈民国一百零八将

笑谈民国一百零八将

楼主:再造文明  时间:2021-01-21 11:36:13
@专业图书出版人耿 @半素马拉松 @女人心里痒痒了 @大寳的小小夢 @岁月的守护者 @筆中劍 @如果其实我很美 @花开梦化蝶 @花开梦化蝶 @龙之脊2012 @身轻2015 @天玄小童鞋 @潘敏珠pmz @竹笣 @无怨无悔的love @我咋注册不上呢 @北极帝车 @还是定风波 @卢伟13916611735 @小猪怎么了123 @美女是珍稀物种
楼主:再造文明  时间:2021-01-21 11:36:13
@你们不为别的,只想先跟你们说声抱歉,感谢你们一直以来的支持与关心,由于各种事情把《将军百战录》给耽搁了很长时间,而且有些篇章没有好好发挥,实在愧对你们,现在兄弟我重整旗鼓,决心好好写下去,不想多作承诺,只有用行动表达歉意并再度答谢各位。
楼主:再造文明  时间:2021-01-21 11:36:13


蔡锷将军(1882——1916),13岁中秀才,22岁毕业于日本陆军士官学校,29岁领导云南辛亥革命,成为云南护国军政府都督,34岁完成反袁护国事业。清丽俊秀,坚韧内敛,自是儒将风采;沉稳机智,清廉务实,兼具雄才大略,近现代史上近乎完美的名将。
楼主:再造文明  时间:2021-01-21 11:36:13
【尚武青年】

湖南堪称人才辈出,就连几个小店店老板都能出对子,文风之盛可见一斑。除了“惟楚有才,于斯为盛”外,这里还是开风气之先的地方。16岁的蔡锷在江标的引导下,再加上受母省维新风气的影响,并没有继续在通过科举考取功名的旧路上走下去,而是被湖南督学徐仁铸推荐报考湖南时务学堂。倒不是因为这个学堂能够像党校那样培养出很多官场老手,看看学堂的主办人和宗旨就知道为何连神童都会被吸引进去:主办人有湖南巡抚陈宝箴(地方督抚中唯一支持变法的实权人物,他儿子也很牛,陈三立,著名诗人,是与谭嗣同齐名的“维新四公子”之一;他孙子更牛,陈寅恪,清华国学四导师之一,被誉为教授的教授、清华的活字典)、按察使黄遵宪(相当于湖南省最高法院院长,著名诗人、教育家、政治家,被誉为“近代中国走向世界第一人”)、学政江标(光绪朝进士,翰林编修),提调为熊希龄(号称湖南神童,15岁秀才,22岁举人,25岁进士,后任民国第一民选总理),总监为谭嗣同(维新变法著名人物,“六君子”之一,被誉为中国最后的侠者),中文总教习梁启超(维新派领袖、清末民初著名政治家、思想家、学者),英文总教 维格(著名翻译家,中国冶金工业的创始人),讲席唐才常(自立军领袖,与谭嗣同合称“浏阳二杰”);宗旨即宣传改良主义的变法思想,广泛介绍西学,批驳顽固派旧学,培养维新人才。

起初,蔡锷就有书生报国的情怀,希望通过开办学堂培养人才来宣扬维新思想以新民救国,但经过甲午战败后面临瓜分豆剖、亡国灭种的巨大民族危机,以及戊戌变法中二位老师谭嗣同和梁启超一死一逃,唐才常领导的自立军起义失败惨遭剿杀等一系列重大事件后,血性不泯的蔡锷受到巨大刺激,从此他的人生轨迹得到改变,(友情提示:生活中受点刺激时千万不要自暴自弃,学学蔡将军穷则思变,过于顺利或是平淡的人注定很难轰轰烈烈干一番大事)本来是优秀读书种子的他决定弃笔从戎,开始大量阅读军事读物,对于讥笑他的人以“吾将学万人敌,不仅龂龂(不停唠叨的意思)于时髦派中讨生活”来反驳。“学万人敌”,这是多么men、多么霸道、多么英雄气十足的话语啊,当年中华第一号勇将项羽也曾出过此言,虽然同是天妒英才地活了三十多岁,可惜他没蔡锷那般沉毅睿智,大好河山被一个小流氓混混给抢走,还有比这更悲剧、更让人受不了的历史吗。

原本急欲参加唐才常起义的蔡锷因年龄太小,被黄忠浩坚留在家,起义失败,很多师友遇难,蔡锷放声痛哭,他也不顾自己身体瘦弱,非要去考军校,还将原名蔡艮寅改为蔡锷,以“砥砺锋锷,重新做起”以自勉。在梁启超的帮助下进入日本成城学校学习,成城学校即是日本士官学校的预备学校之一,毕业后到军队实习,合格者才有机会升入士官学校。蔡锷向梁启超表明想学军事时,梁还半信半疑说你一个文弱书生,怎能担当起军事重任来。蔡锷说:“只要先生帮我想办法,能报考军校,将来不做一个有名的军人,不算先生的门生。”话都这么说了,梁启超哪有不鼎力相助的。虽然顺利进入军校,但他对唐才常起义失败之事仍然耿耿于怀,仍以奋翮生为笔名,在《清议报》上一连发表了十首诗来抒发胸中不快并寄托对死难师友的哀思:

拳军猛焰逼天高,灭祀由来不用刀。汉种无人创新国,致将庞鹿向西逃。
前后谭唐殉公义,国民终古哭浏阳。湖湘人杰销沈未?最谕吾华尚足匡。
圣躬西狩北廷倾,解骨忠臣解甲矣。忠孝国人奴隶籍,不堪回首瞩神京。
归心荡漾逐云飞,怪石苍凉草色肥。万里鲸涛连碧落,杜鹃啼血闹斜晖。
卅年旧剧今重演,依样星河拱北辰。千载湘波长此逝,秋风秋杀屈灵均。
哀电如蝗飞万里,鲁戈无力奈天何。中原生气戕磨尽,秋杀江南曳落何。
天南烟月朦胧甚,东极风涛变幻中。三十六宫春去也,杜鹃啼血总成红。
贼力何如民气坚,断头台上景怆然。可怜黄祖骄愚剧,鹦鹉洲前戮汉贤。
烂羊何事授兵符,鼠辈无能解好谀。驰电外强排复位,逆心终古笔齐狐。
而今国土尽书生,肩荷乾坤祖宋臣。流血救民吾辈事,千秋肝胆自轮菌。

中国的诗歌向来都不是无病呻吟,故作忧愁,蔡锷心中郁积已久的愤懑、哀伤与一腔赤胆忠心全都挥洒在诗歌中。由儒学生一变而成军校生,漂洋过海到日本留学的蔡锷非常珍惜学习机会,不像后来口口声声称毕业于日本陆军士官学校(被誉为“将校的摇篮”,中日很多高级将领毕业于此,后面还会提到)的蒋介石,不好好学习训练,到处寻花问柳,从振武学校毕业后就没到士官学校进修,后来当上委员长,人家也没给他补发学位证,所以蒋算不上是蔡锷的学弟,反倒有学历造假的嫌疑。蔡锷一举从成城学校考进士官学校,在1904年毕业时,因各项表现突出而被赞誉为“士官三杰”之一(蒋百里、张孝淮、蔡锷的毕业成绩是前三,日本天皇还亲自赠送菊花宝刀)。十年前,甲午海战的惨败历历在目,可蔡锷这些留日学生却非常争气,在这个学校勇夺三甲狠狠地挫败日本学生,蔡锷等人的声名在中日军界传播开来,这时他才22岁,绝壁是成名趁早的风流人物。
楼主:再造文明  时间:2021-01-21 11:36:13
@再造文明 56楼 2014-12-02 21:07
楼主,少发图啊,要考虑手机党的感受啊。
蔡锷将军(1882——1916),13岁中秀才,22岁毕业于日本陆军士官学校,29岁领导云南辛亥革命,成为云南护国军政府都督,34岁完成反袁护国事业。清丽俊秀,坚韧内敛,自是儒将风采;沉稳机智,清廉务实,兼具雄才大略,近现代史上近乎完美的名将。
-----------------------------
@见红就好 2014-12-03 09:27:44
-----------------------------
嗯,知道了,尽量少发一些,就当让眼睛休息一会儿,图片都很小的。
楼主:再造文明  时间:2021-01-21 11:36:13
@再造文明 2014-12-02 22:28:19
【尚武青年】
湖南堪称人才辈出,就连几个小店店 老板 都能出对子,文风之盛可见一斑。除了“惟楚有才,于斯为盛”外,这里还是开风气之先的地方。16岁的蔡锷在江标的引导下,再加上受母省维新风气的影响,并没有继续在通过科举考取功名的旧路上走下去,而是被湖南督学徐仁铸推荐报考湖南时务学堂。倒不是因为这个学堂能够像党校那样培养出很多官场老手,看看学堂的主办人和宗旨就知道为何连神童都会被吸引进去:......
----------------------------
@hitoy 2014-12-03 11:05:53
湘楚究竟出了多少人才
-----------------------------
近现代是湖南人才的喷发期啊
楼主:再造文明  时间:2021-01-21 11:36:13
【铁血军人】
有的年轻人为声名所累,用穷奢极欲来消耗掉他们的青春盛名,以至于“小时了了,大未必佳”,但爱惜羽毛又有救国救民志向的蔡锷无时不刻都在想着百尺竿头更进一步。毕业回国,由于声名远扬,两江总督魏光涛、湖南巡抚俞廉三、江西巡抚夏时、东三省总督赵尔巽、湖南巡抚端方等人争相延揽蔡锷,希望这杰出的军校毕业生能够为我所用。豪情万丈的蔡锷当然很想大干一场,最后选择母省湖南担任教练处帮办并兼武备、兵目两学堂教官。一日登上岳麓山,瞩目大好山河,突然诗兴大发,他情不自禁口占一首七绝:“苍苍云树直参天,万水千山拜眼前。环顾中原谁是主?从容骑马上峰巅!”

可是没过多久,端方另调,广西巡抚李经羲连续三次派人到长沙,诚邀蔡锷到广西来委以重任,有朋友劝他到东北来,认为到大清后方发展的空间更大,可梁启超来信说希望他去广西,说广西是西南枢纽,东连湘粤,西控云贵,如此战略要地方是英雄用武之处。蔡锷权衡再三,觉得广西人吃苦耐劳又团结、质朴,并且枪炮弹药等军用物资丰富,又确实是战略要地,便听了老师的建议。

怀着将广西打造为“中国普鲁士”的雄心壮志,于1905年8月,蔡锷走马上任,担任新军总参谋官、总教练管、学堂随营总理官,走时还带了雷飚、谭道源、彭新民等学生,这些人后来在云南起义时,为他的得力干将。到广西后,蔡锷一手创办测绘学堂和广西陆军小学,均担任总办(校长),像李宗仁、白崇禧、黄绍竑等后来在中国军政界名噪一时的大人物都是从广西陆小走出来的。

广西的军事要职基本都被蔡锷一人给承包了,可他是非常清廉务实的人,身兼数职的他主要抓两件事:边防建设和军事人才培养。雄心勃勃的蔡锷还提出非常前卫但又非常迫切的练兵主旨:中国想要独立,必须至少要战胜一个帝国,为达到这个目的,必须全国一致,而广西则为把握全国的枢纽。

在广西干得风生水起,就连示范跳跃上马的动作都让李宗仁那些学员心醉不已。只见蔡锷从马背后助跑十几步然后一跃而上,英姿焕发,帅气与酷劲逼人,看着看着都醉了。蔡锷又非常关心学员,他坚信著名乡贤曾国藩的那句话:“带兵如父兄带子弟”,能与学员同甘共苦,学员住哪他住哪,学员吃啥他吃啥,学员操练多久他就训练多久,深得人心。无论是他的人格、品质,还是其办校思想、征员主张、文化精神、操练技术、军事理念等等无一不让全校师生心悦诚服。

按理说,这样完美的人在广西一直干下去,想不干出点大事来都很难,可事态并不如所愿,反倒发生急剧变化。由于经费紧张,广西干部学堂第二期培养出来的178名军官很难安置在一个混成协里,经巡抚批准,作为总办的蔡锷决定采用甄别的方法,考核品行、文化,合格的留用,不然淘汰,结果广西籍学院121人就有49人被淘汰,占40%;湖南籍学生29人,淘汰6人,仅20%。广西籍学生就砸锅了,他们纷纷认为蔡锷偏袒同乡,任用私人,还结合广西同盟会支会的关系动员各个军事学堂学生罢课、罢操,还掀起一场名为“驱逐蔡锷出广西”的“驱蔡”浪潮。要知道清末直到整个民国,纷争动乱不断,中国人极度缺乏安全感,所以乡土观念非常浓烈,外省人想到本省当个省长什么的只要稍有差错,往往都会被排挤,但蔡锷认为自己秉公办事,无愧于天地,所以好几次都不为所动,但最后那些人联合商会罢市,把事情越闹越大,还向巡抚打报告。这风潮都传到邻省云南,云贵总督李经羲非常欣赏蔡锷,再次来电请他到云南任职,这才给了他一个很好的台阶。
楼主:再造文明  时间:2021-01-21 11:36:13
@zhjs98 2014-12-03 19:44:11
挺好的有娱乐性
-----------------------------
谢谢,喜欢就常来啊
楼主:再造文明  时间:2021-01-21 11:36:13
@__菩提树下__ 2014-12-03 19:46:55
前几天才去 桂林李宗仁官邸 参观,里面还有蔡锷将军的照片。介绍他在广西的往事。
-----------------------------
这么巧,真是有缘额,记得常来啊
楼主:再造文明  时间:2021-01-21 11:36:13
【起义大都督】
到云南那可是塞翁失马,因祸得福,蔡锷在这里风云际会,得天时地利人和,更能进一步看清国内外局势(当时英国占缅甸,法国占越南,都对云南虎视眈眈,企图以之为跳板侵略中国),不过这会他办事更为慎重了,用将他视为人生导师朱德的话来说就是除了工作外,“便过着与人隔绝的生活,冷静、稳健、隐退”。除了训练学生外,他还专注于编辑《曾胡治兵语录》,以图秣马厉兵、抵御外侮。这部语录体兵书那可不得了,它与《孙子兵法》、《吴子兵法》、《孙膑兵法》、《六韬》、《诸葛亮兵法》等称之为“中国十大兵书”,其重要性不言而喻,而且值得一说的是,蒋介石把这部兵书作为黄埔军校的教材,八路军更是将其一印再印作为各级指战员必读书目。

1911年3月,刚到昆明不久,总督李经羲非常够意思,他奏请朝廷,推荐蔡锷为第十九镇第三十七协协统(旅长),一来就让他当高级军官,这样的器重与信任真是难得。蔡锷在那里训练新军,并在讲武堂教学,可是没过多久,这一带的同盟会员就密谋着起义之事,一共密集五次会议,而作为实力派的蔡锷就参加了后四次。很多战争的爆发最初都源于理念的不同,李经羲、钟麟同(第十九镇统制,相当于师长)、靳云鹏(总参议,北洋系统,后来的皖系“四大金刚”之一)这些高层长官都是汉家男儿,却非要为腐朽透顶、日薄西山的满洲政权继续效劳,渗透到体制内的革命党人跟他们一样也是拿朝廷俸禄的,如果他们只顾自身利益,升官发财,倒也没必要搞革命,这可不是闹着玩的,搞不好是要掉脑袋的,因为他们有“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的信念,他们还要为整个民族的民主、独立和富强而奋斗,策反他们无效,先礼后兵,惟有开打了。

凭威望、名声与才干,起义军临时总司令非蔡锷莫属。这位带头大哥在10月30日(刚好是那年重阳节,故有昆明“重九起义”之说),于操场上召集一旅人马,与检阅台上高呼:“同起义军,革命清廷,驱逐汉奸,复我山河,兴我汉室之为愈耶!果能如此,诚汉族之荣,军界之光也。赞成者举手,三呼‘革命军万岁’!”向来稳健冷静的蔡旅长都要干革命了,底下那些早就将其奉为男神、偶像的士兵哪有不跟随的。

还等什么,士气被鼓舞到最高点,此时不打更待何时?蔡锷带着一帮同事、新军将士如李根源、唐继尧、刘存厚、顾品珍、雷飚、刘凤楼等人揭竿而起攻打总督署。李经羲对蔡锷等人起义很不能理解,刚开始非常不能相信,直到听闻枪炮声才发现:妈呀,这回来真的啊。不过这位都督没有立刻砸墙而跑,而是说他们即便造反也不会加害于我,毕竟我待他们不薄。说归说,但他还是命令钟麟同、靳云鹏亲自指挥巡防军和宪兵营、机枪队阻击起义军。这样一来,战争之残酷就不在话下了。由于战争过于激烈,蔡锷手下的一位连长看没法打下去,带着两个排屁滚尿流地跑,结果呢,被云南讲武堂毕业的见习排长也就是25岁的小青年朱德带着一个排给拦截了,连长骂了几句就带着几个亲兵一溜烟不见踪影。蔡锷知情后,直接让朱德接替连长职务,朱德倍受鼓舞,带着兄弟们冲啊杀啊没给老师脸上抹黑。当然,还有很多下级军官,重伤不下火线,竭力死战,毫不退缩,真乃将熊熊一窝!经过一夜激烈的战斗,起义军完胜。

蔡锷等人在起义成功之后不忍对上司跑火相加,赠3000元将对自己有知遇之恩的总督大人李经羲礼送出境(本来让他继续主持云南大局,但他不干),还让他到府库提走4万两白银,这种义薄云天绝不亚于《三国演义》里关羽义释曹操的那种做法。在昆明城内的万众期待中,蔡锷被推举为云南都督,俨然为民国开国元勋一枚。这时的蔡锷才29岁,常言道“三十而立”,蔡松坡不到三十就功成名就,成为一省都督。当年他很崇敬少年都督周郎,现在他自己却从一个贫苦儿童成了都督,真是应了那句话: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
楼主:再造文明  时间:2021-01-21 11:36:13
@李拓羽 2014-12-03 22:33:49
支持文明兄~~
-----------------------------
好久没遇到天涯,久违了。谢谢羽兄
楼主:再造文明  时间:2021-01-21 11:36:13
@虎贲大将军2013 2014-12-04 22:28:20
更新不勤,追贴没动力啊,楼主,我们在等你!!!
-----------------------------
这不来了么,今晚陪朋友喝了几杯,O(∩_∩)O
楼主:再造文明  时间:2021-01-21 11:36:13

在昆明开府,军政府人事安排得当,对内外布告合情合理,整个云南百废俱兴,欣欣向荣,作为一省军政长官,蔡锷对新生的政权满怀信心,这不又来写诗言志:
双塔峥嵘拥翠华,腾空红日射朝霞。遥看杰阁层楼处,五色旗帜识汉家。
东风吹彻万家烟,迎面湖光欲接天。千载功名尘与土,碧鸡金马自年年。

在鼎故革新之际,蔡锷的确下了大力气。他当上大官的消息很快就传到邵阳农村家乡,乡亲们都非常高兴,他二弟蔡钟就闲不住了,希望打头阵到昆明去找哥哥弄个一官半职。见到二弟前来,蔡锷也非常高兴,他热情地招待着,还派人带二弟到处游览观光。但好多天过去了,蔡钟还是没有想要回家的意思,蔡锷看穿了弟弟的心思,但铁了心认为这样做有“安插亲信”的嫌疑,自己作为都督开这种走后门的风气,日后其他官员都任人唯亲,那还得了,一人得道,岂不鸡犬都要跟着升天,哪还有什么民主、法制可言,创立民国的初衷岂不全都违背了,十多年来好多次为起义喋血的同袍们岂不白白牺牲,所以他坚决以身作则,杜绝这种事情发生。看弟弟一言不发,生着闷气,脸色铁青,蔡锷更是铁面无私如包公般地劝道:“回家好好照顾母亲吧,三弟还小,家里需要你。”说着,给了20元钱作为盘缠,让他走回去了。

蔡锷演技了得,可那次他绝对没有作秀,后来,下属袁家普回湖南任军资处委员长,准备安排蔡钟为湖南铜元局局长。蔡锷正值从四川去日本就医的途中,便急电袁家普说弟弟年纪小,不能当局长,恐怕会误公事,所以这次弟弟仍没做官。等到抗战时期,非常尊崇蔡锷的李宗仁路过湖南,去看望蔡锷两个弟弟时发现他们仍是普通百姓,心中除了同情外,更是敬重蔡锷的高风亮节。摊上这么一位哥哥,不知他几位弟弟是该为有这样的哥哥感到骄傲呢还是应该感到自豪。

云南光复后,对前方湖北军政府的鼓舞非同小可,可他们却担负着支援四川、贵州革命军的重任。四川当时就有蜀军、蜀北、川南等军政府林立,川督赵尔丰又陈重兵于成都、简阳,钦差大臣傅华嵩、统领凤山以及驻藏大臣联豫率兵一万多由雅安向东推进,川汉铁路督办端方又屯兵川东,形势对革命军极为不利。还是那句话说得好:“天下未乱蜀先乱,天下未治蜀先治”,足以见得四川的重要性不是一般。蔡锷也作如是分析:四川居长江上游,倘若让蛮子得势,带着他们的兵力财力,北连秦晋,东下武汉,西抚藏卫、南控云贵,则足以制民国于死命,所以必须北伐以保西蜀。黄兴、黎元洪以及谭延闿都一连从湖北、湖南通电云南,着其迅速支援四川。蔡锷深感云南方面责任重大,雷厉风行,召集军政府要员商议,决定旋即组织一个师去援川。滇军进发,一路所向披靡,端方、赵尔丰相继被杀,成都成立大汉军政府。

在援贵方面,唐继尧被任命为总司令,这人野心很大,蔡锷本想着先派一支部队过去调解贵州军政府内部的矛盾,让唐率兵去支援四川,但唐的属下戴堪却鼓动他将贵州都督取而代之,与蔡锷一黔一滇,平起平坐。问题这就来了,蔡锷毕竟是有民主意识的人,他经不住部下的劝阻,还是让唐继尧率兵入黔。唐继尧像入山的老虎,直捣黄龙,突袭省会贵阳,经过一天的战争就控制住局势(他的事迹后文将会提到,这里先打住。)然后,唐继尧就向蔡锷报告,谎称贵州民众见了他如重见天日,非要推举他为都督,推辞再四都没用,怎么办啊。君子可欺之以方,蔡锷竟然听信了,就让他不负众望当上都督。自此,西南数省光复,蔡都督功不可没。


楼主:再造文明  时间:2021-01-21 11:36:13
@hitoy 2014-12-05 10:10:27
速度啊楼主,读的很过瘾,加油
-----------------------------
好的,周末我们狂欢一下,欢迎常来顶贴啊
楼主:再造文明  时间:2021-01-21 11:36:13
@逍遥游6668 2014-12-05 11:10:45
精彩纷呈
-----------------------------
多谢,欢迎常来
楼主:再造文明  时间:2021-01-21 11:36:13
【护国大将军】
第二次革命爆发之后的种种事情可以看出他的优良品质,他坚持军人不党、军人不干政的主张,即使手握兵权却又高风亮节,也没有借机飞扬跋扈地向自己的顶头上司袁大头炒鱿鱼,他认为民国建立,先前的暗杀、起义、流血政变都应该被Pass掉,得重新回到法律轨道上,再怎么也要有民国民主共和的样子。蔡锷与四川、贵州、广西等各省都督联名通电主张法律解决宋教仁案,还称:“同室操戈,自召分裂。谁为祸首,即属仇雠……万一有人发难,当视为全国公敌。”他们很珍惜得来不易的民国与和平,前段日子,蔡锷就领头策划西南“五省边防计划”,现在居然就要南北对决,实在是不应该啊。

无论黄兴、李烈钧诸人如何捉襟见肘、回天乏力,蔡锷仍然坚守中立,还是一句老话:宋渔父先生(即宋教仁)是我湖湘乡党,也是本人非常敬重佩服的人物,对于他的死,我也非常痛惜,但案情没查出个水落石出,怎么能贸然对一个国家的总统开战呢?这不是为以后那些虎狼之心的乱臣贼子留下谋反夺权的模版嘛,要知道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这样战端一开,民国以后都恐怕难有宁日。但他的高见却没有人听,南北双方都被仇恨和分歧冲昏了头脑,都欲致对方于死地,以后仍是烽火连年,民不聊生。

革命党激进分子不听蔡锷等人的劝告,贸然起兵,蔡锷遵照当时通电,起兵攻打起义川军。坚持不到两个月的“二次革命”就告失败。袁世凯在北京政府稳坐钓鱼台,开府封将,他非常器重蔡锷这样的良将奇才,封授其为“昭威将军”,这可是“威”字第一号。但疑心颇重的袁大头直接把蔡锷调到北京来,给自己作顾问,替这位头也圆圆肚皮也圆圆的大总统打打下手,生怕几时放虎归山。那可正好,反正蔡锷急切希望通过借助袁世凯的力量来替中国训练更多具有近代化素质的强兵良将出来,宽大无私的蔡锷真有当年抗倭名将戚继光那种“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的恢弘大度和高远志向。

袁大头在民国建立之初,南北各方人士(不论革命派还是北洋系,或是两边游走的立宪党人)都对他期望很高、很高,高到许之以“中国华盛顿”的美名,但老袁毕竟是在皇权统治下的旧中国走出来的,看着那金光灿灿的龙椅,想着那威加海内的风光,大有“大丈夫当如此”的念头(这也是雄性荷尔蒙分泌极度过旺的表现),实在憋不住想要当皇帝。在“洪宪六君子”轰轰烈烈的筹划下,在“太子”袁克定积极怂恿与极度的诱惑下,在美国博士顾问古德诺的声扬推崇下,终于粉墨登上皇位。

“呛呛锤,呛呛锤”,好戏的高潮在几经曲折的铺垫下正式上演。允许我借用网民的一段话(我始终认为网民的力量是无穷无尽的,网民的智慧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很多意想不到的事或是实际中做不到的事都是网友想办法解决的,当然要看你怎么想。):蔡锷与袁世凯,一个清癯儒雅,一个粗壮雄武;一个劲气内敛,一个虎视鹰扬;一个高洁自守,一个黑白通吃;一个捐生纾难,一个窃国自为。在这两个与众不同的男人之间发生的故事当然是扣人心弦,引人入胜的了。袁世凯帝制自为,无视民主共和,俨然一窃国大盗,亏我蔡松坡先前还对这人抱有非常高的期望,真是期望越大,失望越大,现在必须得为四万万同胞争人格,非拼着命去干这一回不可!

蔡锷从此奠定了讨袁护国的信念,但他并没有冒进声张,毕竟自己还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北京乃至整个北方可是老袁的老巢,必须迂回曲进。于是他在北京著名的烟花巷——八大胡同里同小凤仙卿卿我我打情骂俏,二人粘在一起快活赛神仙,在恩师梁启超犀利尖锐的大笔一挥而就写下酣畅淋漓的《异哉所谓国体问题者》的时候,蔡锷反倒乐呵呵地笑道:“先生真是书生气十足,实在是不懂政治。”此外,他还上书袁大头,“希望贵大总统再高升一步”其实这只是掩人耳目,蔡锷已经暗中商议逃到云南再举义旗了,他时常托病(其实是真有病)请假,就是在同梁启超和同窗挚友蒋百里商议讨袁对策。还故意在八大胡同(相当于天上人间之类的)与小凤仙卿卿我我,好不快活,表现得比后来的张学良还要袁克文,闹得潘夫人极不愉快,吵吵嚷嚷,摔桌子椅子要与老夫人回湖南老家。在小凤仙的协助下,蔡锷终于“猛虎出山,百兽震惶”般地潜到云南。听闻消息的袁世凯当场气得直叫:“向来都是我卖人,现在我却被人卖了。”凭借其声威和感召力,松坡将军一呼百应、千应乃至万万应,天下云集响应。作为当事人之一的刘成禺在《洪宪纪事诗》中记下这一传奇:
当关油壁掩罗裙,女侠谁知小凤仙。缇骑九门搜索遍,美人挟走蔡将军。
楼主:再造文明  时间:2021-01-21 11:36:13

不惧北洋精锐新军25万人的巨大优势,2万护国军誓师讨袁以维护民国,悲壮豪迈地走向了讨袁战场,大有“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的大气磅礴与悲凉决绝。在大战前夕,蔡锷并没有十足的把握,但决心如泰山般坚固,他说:“失败就战死,绝不亡命;成功就下野,绝不争地盘。”战事进展得异常艰难,刚一开始,蔡锷就同唐继尧在战略大问题上发生争执,一个极力主张先进攻重庆,扼住北洋军南下的咽喉之地;一个竭力想要进攻成都,造成四川率先光复以振声威,当然威望上蔡锷胜出,他的方案才被采纳,但稍微懂点军事地理常识的人都知道,如果先进占成都,即使得手,北洋大军可大举经由重庆,封锁云南、四川的咽喉,使其首尾不能相顾,再只接杀向四川,窝在盆地的护国军只有全军沦到被包饺子的地步。

再者蔡锷所部近8000子弟兵经常缺粮少弹,后勤不济,补给迟迟跟不上,全体将士包括言出必行要与士兵同甘共苦的蔡将军一直勒紧裤腰带度日如年地活着,在给老师梁启超的信中,蔡锷写到:“自滇出发以来,仅领滇饷两月。半年来,关于给养上后方毫无补充,以致衣不蔽体,食无宿粮,每月火食杂用,皆临时东凑西挪,拮据度日。”四川陈宦相应护国军后,向蔡锷请求援军,蔡将军却心酸地回复:“今竟求援于我,毋乃乞米于丐”,竟以乞丐自比,其状况之恶劣可见一斑。在川南纳溪的一次激烈战斗中,蔡锷到前线指挥,遇强敌突袭,不得已滚到水田里隐蔽,天黑才被刘佩金总参谋长派警卫队人马护送到指挥部,平时英俊潇洒惯了的蔡锷一身泥泞,窘态如何,实难想象。
时在蔡锷麾下效力的朱德等人回忆“鏖战经月,日眠食于风雨之中,出入乎生死以外”,“平均每日睡觉不到三个钟。吃的饭是一半米一半砂硬吞”,“本来就清瘦的蔡将军形容憔悴枯槁,面色惨白,让见者不忍稍作直视”,即使如此,护国军还是秋毫无犯——“五月无饷,而将士不受馈一钱,蜀人爱戴之如骨肉也。”蔡锷及其护国军的艰苦卓绝令今人永远也难以想象。打仗打仗,有时候打的就是那坚持到最后五分钟的士气。在这场帝制与民主的决斗中,蔡锷将军还是最后胜出,各地声援讨袁的的省份相继揭竿而起,袁大头过了83天皇帝瘾,终于在一片叫骂声与讨伐声中宣告结束帝制。

让他当华盛顿他不干,非要学人家去当皇帝,现在被迫取消帝制,他还想继续当大总统,还以本大总统的名义下发“罪己诏”。袁世凯本来让陈宧到四川与蔡锷协商停战,蔡锷却反将一军,托陈宧拿着自己的亲笔信劝说陈宧识大体,顾大局,促袁世凯退位,态度非常鲜明,固然也很强硬。权奸如袁世凯,是那种容易放权的人吗,所以他仍然赖在大总统位上不走。护国战争依然继续着,由于蔡锷诸人“和衷共济,誓死报国”太有号召力了,不光各阶层民众群起而响应,那些青年更是踊跃参军,组织“讨袁学生军”,声势浩大,继续讨袁。

到1916年4月,袁大总统还再作垂死挣扎,策划“先攻川湘”的阴谋,还向美国波士顿银行签订2000万元的借款合同,作为与护国军继续作战的军费,可由于反袁在中国都是一股大浪潮,美国人不看好他就没借钱给他。北洋系统内部早已四分五裂,段祺瑞、冯国璋也不再给老头子卖力,袁的心腹爱将四川陈宧、陕西陈树藩以及湖南汤芗铭相继宣告独立,众叛亲离的袁世凯在绝望中死去,时人戏称:“病起六君子,命送二陈汤”。向来仁厚的蔡锷在给袁世凯的挽联中更是不忘幽默地笑骂他一通,足以见得老袁是多么不得人心,其实也是蔡锷“爱之深恨之切”:
辛亥革命,你在北,我在南,野心勃勃,难容正人,惧我怕我,竟欲杀我;
海内兴师,上为国,下为民,雄师炎炎,义无反顾,骂你笑你,今天吊你。
楼主:再造文明  时间:2021-01-21 11:36:13

http://img3.laibafile.cn/p/m/199554056.jp
护国战争前夕拍摄的照片,是松坡将军与李烈钧、唐继尧诸人的合影。蔡将军原本就是十足的潇洒帅气,儒雅又威武,再加上那酷酷拽拽的动作,左手抚着军刀,右手插进裤袋,百分百的万人迷。


楼主:再造文明  时间:2021-01-21 11:36:13

补上上一张图片

楼主:再造文明  时间:2021-01-21 11:36:13
二 嬴得生前身后名
“居今日而不以军国民主义普及四万万,则中国其真亡矣!”“欲建造军国民,必先陶铸国魂。”这是蔡将军在《军国民篇》中写的,其匡世觉民之心不可谓不急切,在他的“流血救民吾辈事,千秋肝胆自轮菌”的诗歌中更是以天下苍生为己任,足以媲美范仲淹“先天下之,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崇高使命感。蔡将军对三权分立、权力制衡非常推崇,在《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发之际,他还嫌扩大参议院立法权而限制政府行政权不利于三权分立制衡,他在组织军政府时,明确指出“发挥民权政治之精神,实行代议制度”,但没看到中华走向和平富强、民主就撒手人寰,真是一件“长使英雄泪满襟”的憾事。如此兼资文武又志洁高尚的美男子,近乎完人,可老天这家伙羡慕嫉妒又恨得咬牙切齿,竟然让他青壮年之际身患恶疾,英年早逝,每每读到这段历史故事,总让我辈这种还未丧失血性的男子大有“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的慷慨悲凉。

国葬,那可是国家给予逝者最崇高的尊敬,而且还是民国开国5年来的第一次,蔡将军真可谓备极哀荣!更为巧合的是,《国葬法》就正式签署在蔡将军的生辰日那天,双重隆誉。蔡将军去世时,国内各界名流纷纷吊唁挽联,其中最惹人注意的莫过于小凤仙的两幅对联:
不幸周郎竟命短,早知李靖是英雄。

万里南天鹏翼,直上扶摇,那堪忧患余生,萍水姻缘成一梦;
几年北地胭脂,自悲沦落,赢得美人知己,桃花颜色亦千秋。

但不要就此认为小凤仙知书达礼而被蔡锷引以为知己,其实这是衡州狂士王血痕代笔,小凤仙首肯才送过去的。当年知道小凤仙身世曲折凄惨后,蔡将军心生怜惜便给她讲一些《三国演义》、《水浒传》之类的故事和一些其他的文化常识,小凤仙的文化水平也不一定高到哪里去,但陪蔡锷“做戏”,久而久之就对将军儒雅风流(切记“风流”这个词在历史上曾往往是褒义词,尤指人品才情俱佳,例如:唯大英雄能本色,是真名士自风流。少年朋友不要听风就是雨,把好端端的事情都想歪了)的品性产生好感,足以见得蔡锷的感染力不是一般。历史本比小说好看,关键是有什么更好的方法尽可能重现历史,一些不懂得这一道理的导演编剧为了多制造噱头吸引观众,只好胡编乱造,没能更好地接近原滋原味的历史,非要说人家一个十五六岁卖唱的风尘女子与蔡将军有瓜葛,就连后来蔡锷的儿子都不认同这一点。不过好好想想,这也说明蔡锷将军动人的故事流传之广,深入民间。

蒋介石在其办公室经常悬挂一副孙中山先生亲笔提名为“养天地正气,法古今完人”的条幅,但老蒋离古今完人这一美誉实在是相去甚远,若加在蔡将军头上则是名至实归。小生常常在想,如果我们中国青年都能像蔡将军那样,即使十个德意志或是小日本又奈我中华民族何?

民国五大伟人有孙黄袁黎蔡之说,其实评心而论,孙中山大略有余,雄才不足;袁世凯雄才有余,大略不足;蔡锷雄才大略兼具,血性理性都有,沉毅机智,笃行务实,可惜天妒英才,英年早逝!


这是蔡将军的全家福合影。自古名将如美人,不许人间见白头。好在,将军有后,儿女满堂。



很多帅哥都演过蔡锷将军,华仔演得有几分神似,王志文演得也很不错。

楼主:再造文明

字数:815845

帖子分类:煮酒论史

发表时间:2014-11-27 07:55:00

更新时间:2021-01-21 11:36:13

评论数:5108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下载地址:TXT下载

 

推荐帖子

热门帖子

随机帖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