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水读 >  天涯 >  煮酒论史 >  医学史上的谎言和谬误 (转载)

医学史上的谎言和谬误 (转载)

楼主:万水千山1901  时间:2019-09-03 20:02:13
宗教与迷信,中医与巫术,忽悠与欺骗,德道与智慧
2017-11-24


心灵鸡汤、发展哲学:以过去做现在,无法超越过去;以现在做现在,无法超越现在;以未过做现在,才能超越现在。

一、宗教与迷信,中医与巫术,忽悠与欺骗,德道与智慧

宗教看不起迷信,因为宗教是迷信的升级版,是理论化和系统化的迷信。同理,中医看不起巫术,因为中医是巫术的高级形式,是理论化和系统化的巫术。

宗教是使用忽悠、骗术和迷信最多的领域;同时,宗教也是运用心理学原理最多、最好的领域。

信仰宗教的人,或宗教从业人员,他们在神灵面前,是匍匐着的。但是,他们在不信教的人面前,则要营造一种在道德或智慧等方面的高尚感或优越感,这个是为了营销的需要,是为稻梁谋。其实,他们热衷的事情或事业,在外人看来,只是一种个人爱好,或个人谋生手段而已;他们给自己营造神圣的光环,只是想拉人入伙或求供奉而已。

宗教与迷信,中医与巫术,忽悠与欺骗,德道与智慧

二、崇古不化,是我们的传统,还是老人对年轻人的忽悠?

崇古,是我们文化的一个传统习惯,发端于孔子时代的恢复周礼运动。然而,崇古并不是一个好的传统,因为它不利于社会的向前发展。同时,或许崇古的文化传统,就是导致科学技术文明,未能在东方文化圈首先产生的根本原因。这也是对李约瑟难题的一种解答。

尤其是到了近现代,中华文明在遭到率先采用科学技术武装起来的西方文明的侵略与打圧之后,被迫改弦易辙,加入运用科学技术的社会发展快车道,与人类其他文明同台竞技、谋求发展。此时,我们的崇古传统,则完全成了阻碍中华文明继续向前发展的心理障碍。

在今天中国,在崇古者的手中有两大经典道具、忽悠法宝:一是易经,二是中医。

我们对加在易经身上的高大上及科学化包装,几乎没有人质疑。由于,易经是哲学,同时它仿佛还与科学有某种关联关系,因而没有敢质疑易经。在网上检索会发现,除了杨振宁在演讲《易经对中华文化的影响》中对易经有不痛不痒的批判外,几乎就只有小编的肤浅粗暴的文章,如《易经批判六问》《易经伪科学》等,对易经有所批判。

宗教与迷信,中医与巫术,忽悠与欺骗,德道与智慧

中医与易经,两者在品味上并无多大差别,实质就是哲学加巫术。两者的区别在于功能上:易经是哲学,中医是医术。对作为哲学的易经,没有什么好质疑的,因为哲学就是个人观点,如同两小儿辩日,无所谓对错。而对作为医术的中医,由于是用来治病救人的,事关人的生命健康,因质疑中医的人则有很多。其中,反中医最出名的,在近代有:伍连德(见《国士无双》)、余云岫、梁实秋、鲁迅、胡适等;在现代则有:张功耀、方舟子、罗永浩、罗振宇等。然而,中医是得到国家正式认可与许可的事物,2017年7月1日还生效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

三、我们的学生、老师及对手日本是如何做的?

我们的邻国日本,在近现代化的过程中,推行的文化国策是脱亚入欧,其中有一项就是废除汉医。在明治维新后,日本迅速强大起来,先后打败大清帝国与沙俄帝国;但是,其民族文化传统并未因现代化进程而丢掉。这个例子说明,文化的内核、精髓与灵魂,是深藏是于民族文化的血脉与基因之中,而不是体现在那些表面文化符号之中。

人们常讲: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没有比较就没有伤害。关于在文明的现代化转型进程中,如何对待文化的问题,我们做得远不如日本民族那样理智。对科学技术文明的接纳,我们相对较为被动,甚至很是抵触,总显得那么心不甘、情不愿的。

即使到了今天,许多人仍然想把我们文明曾经存在过的一些文化表层符号,如玄学巫术之类的,当作传统文化来发扬光大,并以此为借口拒绝科学技术文明。殊不知,在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当代社会,玄学巫术这些东西,早已沦为落后和愚昧的象征。

宗教与迷信,中医与巫术,忽悠与欺骗,德道与智慧

其实,在西方文明的历史上,这类玄学巫术的文化传统及其发达程度,与我们相比,只有过之,而无不及。但是,现代西方现代文明,早已将其扫入历史的垃圾堆,最多将其作为多元文化的一种例证予以保留。我们的先辈林则徐、魏源等,早就呼唤过要睁眼看世界,但是到了今天,有些人仍然认为玄学巫术是我们民族的专有、是我们文化的特征,此与井底之蛙差不远去。

今天,离中日甲午战争开战已有一百二十多年,离九一八事件日本第二次大规模入侵中国已近九十年,历史在不断地推进,也在不断地重复。然而,至今我们似乎仍然还未弄明白:同为东方民族,小日本凭什么能脱颖而出,两次侵略我大中华,并且占领我国大片领士长达十四年之久?

楼主:万水千山1901  时间:2019-09-03 20:02:13

如果科学是迷信,健康也是一种病 【连载】
2016-06-26 14:57

小编按

经常听见一些人(通常都不是科学界的人士)反复的说:“不要唯科学主义”,“不要迷信科学”,“科学也是一种迷信”,“今天的科学以后也会被推翻,所以科学也是迷信。”说句不客气的话,一个成年人如果说出“科学是迷信”的话,几乎等同于脑残。本来,任何学历在小学高年级以上的正常人都知道科学与迷信是截然相反的东西,本无详细分析的必要,但一个谎言如果被反复传销一千遍,尽管成为不了真理,但会在对科学和迷信的概念了解处于模糊地带的朋友之中产生洗脑效应。下面,我们仔细说说为什么科学不是迷信,为什么说“迷信科学”的人是一种脑残。



(如果科学是迷信,健康也是一种病)

科学不是原教旨主义

著名的无神论学者道金斯曾经被宗教界批评是“一个原教旨无神论者”,一些所谓的业余哲学家,会有一种极其无聊的说法:一个科学家对于证据的信念本身就是一种原教旨主义的信仰。作为一位有理性的科学家的道金斯,真的是原教旨主义者吗?

原教旨主义者永远认为自己是对的,比如他们信仰的圣经中的真理是公理,而不是推理过程的产物。如果有证据似乎与发生冲突,那么。该抛弃的毫不犹豫就是证据而不是这本书。

相反,作为科学家,所相信的则是与信仰完全不同的东西。比如,所有的生物学家都信关于就进化的书,不是因为它们是圣经,而是因为这些书提供了太多彼此相关的证据。原则上,任何读者都可以去检验这些证据。一旦一本科学书上有错,这个错误迟早会被人发现并在以后的书中加以纠正。而对于一本圣经来说,则是无法想象的事情。

我们相信进化论,是因为有证据支持它。如果新证据出现否认了进化论,我们就会在一夜之间放弃进化论。但不会有一个原教旨主义者敢于说过类似的话。原教旨主义者面对任何强大的证据,通常做的就是视而不见,拒绝正视。科学家对进化论的信赖绝对不是原教旨主义式的,它不是信仰。科学本身就不是信仰,信仰是宗教范畴。科学也不追求真理,而是老老实实告诉你如何获得知识的最可靠的方法。

牛津大学动物学系一位教授多年来宣称高尔基体不是真实的,是一个幻象。某个星期一,一位美国细胞学家来做讲座,他提供了令人信服的证据,表明高尔基体是存在的。在讲座结束的时候,牛津大学这位令人尊敬的元老教授大步走上前台,以手舞足蹈的方式大声叫嚷,激情澎湃:“我亲爱的朋友, 希望能感谢你。15年来我一直是错的。”听讲座的人把手掌都拍红了。

但绝对没有一个原教旨主义者敢于这样说话。

举个反面例子,美国有位地质学研究者叫库尔特.怀斯,坚持“圣经似的思考”。由于宗教灌输给他一个理念:地球的理念小于1万年——与他受到的科学jiaoyu格格不入,使得他的内心日益不安。他说:我不得不在进化论和圣经之间做出选择,......我接受了上帝之道。多年来我就与所在学院的教授们共同认为,如果宇宙中所有的证据都反对创世论,我也许会认同这些结论,但我依然还是一个创世论者,因为那是基于上帝之道所带给我的。我必须坚持这一观点。

楼主:万水千山1901  时间:2019-09-03 20:02:13
【接上页】


所谓“科学主义”的真相揭秘

科学主义(scientism)被学术界认为是臆造出来的概念,实际上在科学界不曾有过“科学主义”这种东西。现代社会经常提“科学主义”的人一般被认为是不具有基本科学素养的所谓“人文主义者”。

提出“科学主义”概念的人想当然的以为:科学需要人文的指导,而人文也可以是唯心,所以科学应该脱离自然研究的范畴。

有学者一针见血的指出:“科学主义”是一顶用谎言编织的帽子。

臆造”唯科学主义“概念的人虚构出“科学主义者,把科学当作检验所有事物的唯一标准;科学为解决世界一切问题的万能力量。”

然而,科学名家、科普大神,有文体爱好的不在少数,还有许多是公开呼吁重视人文、反对战争独裁的,大力提倡科学的知名的“五四”先驱,他们有的是文艺家、有的是革命家,都没有一个人把科学当成是无所不能、包打一切的。无论是主张“科学主义”的哲学家,还是广大的科技工作者,没有人认为“科学能够解决一切问题”。

“主义”是指“对客观世界、社会生活以及学术问题等所持有的系统的理论和主张。”“唯科学主义”是一个说法,其理论并不“系统”,甚至“唯科学主义”的内容,往往是那些批判“唯科学主义”特别是批判五四运动、为迷信招魂的文人提出的。

“唯科学主义”是一个稻草人,也是一个靶子,大多由一帮厌恶科学、反感科学的文化人所树立、所批判的。

“科学主义”一语经常被反科学者当作贬称来用。批评者拿它当攻击的棍子,指责对手主张只有科学观点才是唯一有意义的观点。这样的主张本身就构成了悖论:它显然不是科学观点,所以要么不成立,要么没有意义。

在美国攻击“科学主义”的主要是两种人:一种是原教旨基督徒,坚信包括人类在内的生物都由上帝创造,因此把进化论骂做科学主义,把进化论者骂做科学主义者,比如已故天文学家和科普作家卡尔·萨根(Carl Sagan)就被就被神创论者称为“科学主义的先知”。另一种人,则是宣扬特异现象的伪科学者,在别人向其要科学证据时,就以“反对科学主义”为遁词。

至于国内某些人动辄说人是科学主义,则可能还属于第三种情形,即对科学了解甚少甚至极度无知,由无知而产生恐惧,因此一见有人普及科学,就给扣顶科学主义的帽子。

“他们指责不加怀疑地信仰科学、夸大科学的作用,反而带来很大的危害,容易造成‘伪科学’的泛滥。”这是相当奇怪的指责,就好比社会上出现了伪冒产品,不去打假,却反过来指责正宗名牌把产品做得太好,导致消费者相信名牌,刺激了伪冒一样荒唐。

科学主义的英文(scientism)在十九世纪七十年代出现。德国哲学家狄尔泰(Wilhelm Dilthey)在十九世纪末主张人文学的研究方法与科学方法不同,人文学应该“主观”,与科学的“客观”相对,并批评那种试图将科学方法应用于人文学(指法律、艺术、历史和宗教)研究的思想为科学主义。

反科学在宗教势力强盛的西方蔚然成风,神学家、哲学家反科学也反得堂堂正正。中国有中国的国情,公开站出来宣扬反科学多有不便,要发表反科学言论还需要羞羞答答遮遮掩掩,“反对科学主义”就成了反科学的一顶隐身帽,文化人自以为戴上这顶帽子就可以隐瞒其反科学真面目,可以破帽遮颜过闹市了。

反科学“文化人”在学术上无所建树,拿不出过硬的证据来支持自己的主张,只能靠扣帽子、打棍子的非学术方法来对付批评者。所谓“科学主义”就是反科学势力用来对付批评者的一顶大帽子。遇到与他们观点不同的人,不需要任何符合学术规范的论证,只需给对方扣上“科学主义”的大帽子,就可以得胜回朝了,实在是方便得很。只可惜这样一来,“文化人”所标榜的“学术”也就所剩无几了,毕竟学术不是这样搞法的。

科学精神最重要的有两条,一条是合乎逻辑,一条是要经得起实际验证。

用更通俗的话讲,就是摆事实,讲道理。只要是反科学的主张,必然是反对科学精神的,否则就要被纳入科学体系之中了。所以反科学只有两手,或者靠逻辑混乱,或者靠撒谎造谣。逻辑混乱的缺点是太容易被识破或驳倒,因而制造谎言更为反科学者所多用。关于“科学主义”的种种说法,大抵是谎言的集合。科学与神学、哲学的一个重要区别,就在于其非形而上学性,是脱意识形态的(哲学也有拒斥形而上学的流派,难以彻底。)。

所谓“科学主义”,如果存在的话,也只是哲学史(而不是科学史)上的一个流派,是某些哲学家对科学的看法而已,与科学本身并无关系,与科学家也没有关系。

如果有谁真的要反对“科学主义”的话,应该到哲学家中去寻找科学主义者,而不应把矛头对准科技界。把“科学主义”说成是科技人员乃至热爱科学的公众的“缺省配置”,视广大科技人员如“敌占区”,向公众散布妖魔化科学的言论,当然不是反对什么“科学主义”,而是地地道道的反科学。

科学把权威看得一钱不值
楼主:万水千山1901  时间:2019-09-03 20:02:13
【接上页】


科学把权威看得一钱不值

我们知道,所有的科学家都承认科学不是万能,有其局限性,不能包打一切。

那么,对科学的“盲目信赖”会不会存在呢?比如说,看见“科学界”某些人说某个事物是对的,就一致拍手称好。

其实,这种“信赖”与科学无关。科学的本质是只认证据和事实,把权威看的一钱不值。任你是名校长、大科学家、名牌教授、诺贝尔奖获得者、美国总统,如果拿不出确凿证据,一概保持怀疑。而迷信不要证据,服从权威。

我们举个例子:有“真\伪专家”打着科学的旗号兜售所谓的“高科技保健品”,民众由于缺乏科学认知,一看是“专家”推荐的,似乎“很科学”,便选择了盲从。其实,民众迷信的本质是“缺乏判断力——迷信伪装成代表科学的权威”。不管这些“专家”是不是真的,拿不出确凿的证据证明其推荐的保健品确有疗效,我们就不认他,不管这个专家是教授还是部长,这个就是不迷信“权威”。部分民众由于科学素养不高,错误的迷信了“权威”,这种行为恰恰不是迷信科学,而是脱离了科学。而科学精神就是保持对“权威”的质疑,是“动态开放的方法”,科学恰恰是最不迷信权威的,把权威看得一钱不值。再说,伪保健品本身与科学无涉,就是迷,也不会是迷信科学,而是迷信伪科学。

所以,“迷信科学”是一个伪命题,任何一个稍有逻辑判断力的人都不会相信这种幼稚、荒唐的鬼话。

那么,科学本身是不是最值得“信赖”呢?

首先要明白:科学是方法体系,不代表知识主体。科学不代表任何一种科学理论,科学理论在科学体系中不占主体地位,好比,地球上有几百万种动物,老虎是动物的代表性物种,如果你说动物等于老虎,那就错误了。打个不恰当的比方,科学就相当于数学(当然,科学不是数学),某一个数学公理被证明具有局限性,被“否认”(其实,是修正)了,然而,你可以否认数学本身吗?

科学讲究实事求是,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只告诉我们能解决哪些问题,以及怎样解决它,即“老老实实的告诉我们获得知识的可靠方法”。而且科学还告诉我们什么是不可能的,例如能量守恒定律告诉我们发明永动机是不可能的。科学的“摆事实,讲道理”的原则,在科学领域之外当然也有应用的可能,在非科学领域应用各种科学方法有很多成功的先例,即使有暂时不成功的例子,继续朝这个方向努力仍然是值得的。

科学既不求终极真理,只是不断接近真理。“真理”本来是一个宗教概念。科学也不是信仰,信仰代表非理性的那一方面。

科学解决的是“应该做什么”和“应该怎样做”的问题,“是什么”只是从属于这两个问题的“几乎微不足道”的问题。科学能够用于决策就证明了这一点。科学不以真理为目标,科学是迄今为止人类获取知识的最有效也最可靠的方法,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科学最讲究的是数学自洽、形式逻辑和实验证据,而玄学、哲学、神学都无法胜任。

我们还可以提出一个反证证明“科学方法最可靠”,比如,你可以任意拿出一个科学方法以外的新方法,证明比科学方法更可靠,自然推翻了前面的论点。然而,至今没有一个实例可以做到。

科学可以被推翻吗?

迷信与科学的主要区别之一在于,迷信只是一种主观臆测,而科学则建立在对现实世界的客观观察之上。

在现实、网络中却有不少人,发表了一些诸如:“科学不是真理”、“科学推翻了迷信,又成了新的迷信”、“现在的科学会被以后的科学推翻,所以科学也是迷信”之类的皇皇言论。

对于这种人,我无法不恶意的推测:他们曾经在科学、逻辑方面被证明十分愚昧,深深的伤害了他们的自尊,所以高举“科学只是新型迷信,现在的科学家在以后会被证明其实也是蠢蛋而已,而‘我’以后会被证明是正确的。”这样一种把意淫与科学相提并论、极其反智的世界观。

楼主:万水千山1901  时间:2019-09-03 20:02:13
【接上页】

对于这种人,我无法不恶意的推测:他们曾经在科学、逻辑方面被证明十分愚昧,深深的伤害了他们的自尊,所以高举“科学只是新型迷信,现在的科学家在以后会被证明其实也是蠢蛋而已,而‘我’以后会被证明是正确的。”这样一种把意淫与科学相提并论、极其反智的世界观。

上述这些观点,很明显的把“意淫”和“科学”归为了一类。虽然任何一个对科学有基本认识的人,都知道“科学不是真理”(也从来没有自称真理);甚至谨慎的说,目前的科学理论并非能够完全的描述现实,连有些极端唯物主义者认为的无限贴近现实都算不上。不过很可惜的是,普通意义上的“科学被推翻”,依然不会成立——科学理论,可以被更新、补充扩展,但不会被完全推翻。让我们先来看一下两列词组:

1风、雨、雷,日、月、星,鬼火——2风神、雨神、雷神,太阳神、天狗食月、观星术,磷火……

它们的特点就是——对应,而且其中一组完全被证伪。而这样的词组我们其实可以列出更多,不过已经没有必要了。我想我们已经可以得出两个常识:一,眼睛是诚实可靠的器官(虽然精度不足、有误差);二,人脑是喜欢意淫的器官。

或许用这样一句话来总结更准确一点:对现象的解释才会被证伪,而现象不会。而这就是为什么科学不会被推翻的原因。

只有玄学、神学这些理论,才是以对现象的意淫解释为结果的。科学与它们有本质的不同:科学通过预测现象、重复现象来证明自己,它使人制造无数预知的、可控的、重复的现象——而这些现象,或者说应用与产品,它们会一直存在不变。因此,所有经过验证的旧有科学理论,我们都无法完全推翻、抛弃,而是只能包容入新的理论内。正如经典力学在微观、高速领域不适用,但在普通宏观领域依然永远像以前一样正确。因此那些所谓的一个科学理论会被彻底推翻、抛弃,然后“地球只有6000年”、“中医会被以后的科学证实”......这些东西将成为新的科学,永远只是妄想。整个人类的知识积累,不过是实践证伪了意淫,而意淫从来无法证伪实验验证。科学虽然不是真理,但是它永远靠谱,而违背科学的只能是永远不靠谱。

“唯科学”仅仅存在于知识领域

很多所谓的“公知”,如许小年、田松之流,经常说“不要唯科学”,他们忽视了一点:社会行为有千千万万,需要运用“唯科学”的只是在知识领域。获取知识只是社会行为中的一种,没有任何人说过科学可以指导一切人类社会活动,何来“唯科学”?在知识领域必须唯科学。科学本身就得获得知识的最可靠方法体系,在这方面,如果不唯科学,莫非要唯玄学?玄学、神学、哲学都不足以胜任,因为它们不是获得知识的可靠方法。民众盲目的信任“专家”的行为并不是获取知识,所以不存在“唯科学”。

举个例子,清明节祭祖是中国人的传统习俗,虽然绝大多数人都知道鬼是不存在的,轮回也是虚构,但是我没有看见哪个人依据“科学”就不去的。因为这个是习俗,主要是寄托对亲人的哀思,在古代,祭祖还有强化血缘纽带关系的作用。在传统习俗里面,我没有看见哪个人“唯科学”了。许小年之流信口开河——他们到底是逻辑毛病还是确实无知呢?

在于中药粉辩论的时候,有人说判断中医的价值不必、也不能——唯科学。莫非恰恰反证了中医不是科学?

有人说,中医不是科学,但有效,所以我们不能用科学的标准去衡量中医。

你想,中医是有效,但为什么中医的效果远远不如现代医学呢?是哪里出了错呢?是不是医理如阴阳五行错误了呢?还是经络穴位根本不存在呢?如果经络存在,医生开刀动手术为什么从来也不需要不考虑密密麻麻的经络穴位呢?为什么大量实验证明针灸只有安慰剂作用呢?如何检验中药有没有毒副作用呢?如何提高中医的治愈率呢?不证明其医理正确,如何懂的中医治病的原理呢?如果不运用科学实验上的双盲法,如何确定中药就真有效果呢?这个效果是如何诞生的呢?是什么样的化学反应作用于人体的呢?

你看,分析中医是不是需要运用科学的思维?如果我们不运用科学的思维,如何知道中医治病的原理呢?既然不知道原理,如何判断中医就是有效而不是其他原因呢?是不是盲人摸象偶然碰上的呢?能不能让中医的疗效再上一个台阶呢?

所以,中医也在科学研究的范畴。既然是科学研究的范畴,判断中医的药理、医理,就必须运用科学的标准。

当然,中医也有一些看起来与科学无关的因素,比如人文因素。慈眉善目的老中医关怀的给病人把脉,温柔细心的安慰病人,一贫如洗的卧病之人看着药炉上的袅袅细烟、闻着苦药味,他们心里也获得了安慰。

我们的主流医院太繁忙了,忽略了给病人安慰也是医治体系的一个主要部分。这个看起来“不是科学”,然而归根到底,它还是“心理学”。心理学不是科学吗?

科学不看重经典著作

科学是理性的产物,迷信是放弃理性,迷而信之。不少新迷信的信徒就是模糊了科学与迷信的界线,而上当的。科学,是帮助人类从“不成熟”走向“成熟”的一种“动态”的方法,是研究宇宙万物内部规律的一套最有效的方式。与科学截然相反,宗教是静态的。宗教不允许批判经典著作,认为自己是宇宙最高真理,如《古兰经》,一个字不能动。科学允许对本身一切理论的质疑和推翻,更不会说“最高真理”、“永远正确”。

科学对待经典著作毫无热衷,现代生物学论文基本不会引用《物种起源》这样的经典作为证据,而是直接用DNA的实验数据。一个有良心的科学家,仅仅用一分钟就推翻自己几十年所坚守的知识,霍金在世界第七次万有引力大会上就否认了自己以前提出的黑洞信息丢失理论。宗教徒根本做不到这点,也不敢去尝试,如果做到,那宗教就变成科学了。

我们假设,如果上帝真的出现了,虽然与过往的经验常识相违背,科学家也会勇敢承认,这种行为,本身就是科学的态度。而迷信者,没有勇气承认自己的信仰是荒诞的,即使证明上帝不存在,宗教徒要么不敢面对现实以种种借口拒绝承认,要么精神崩溃。

科学真的傲慢吗?

楼主:万水千山1901  时间:2019-09-03 20:02:13
【接上页】


科学真的傲慢吗?

科学取代迷信——是用一种信仰来代替另一种信仰,还是同样是专横独断的信仰?

都不是。

科学之所以有效,部分原因是因为内在改正错误的机制。在科学上没有被禁止讨论的问题,无论是过于敏感的问题,还是需要深入研究的问题。

在科学中,没有神圣的。不可冒犯的真理。对新思想的开放与对所有思想进行的严格的怀疑主义的验证相结合,才使得麦子能够从干草中筛选出来。在科学面前,无论你多么聪明敏捷、多么令人敬畏、多么受人尊重,都与他人一样,无高低贵贱之分。

你的成果必须经受严格的专家的评审才能得到证实。不同的意见和争论都具有重要的意义,所有的观点都应当受到鼓励,应鼓励不同的观点在广度和深度上进行争论。

卡尔萨根写道:

“你坐在一个各种观点争论不休的科学会议上。你发现在大学的讨论会上,发言者在他们的听众的各种难以回答的问题和评论提出后不到30秒钟就开始发表看法。这些裁决者的工作就是发问这样的问题:作者是否做过蠢事?文章的内容是否足够引起读者的兴趣,有否出版的价值?这篇文章的缺点是什么?论文的主要结论是否别人已经得出?在作者实际上已经公开论证了自己的研究结果后,其观点的表述是否充分?其论文是否应该重新呈交?这一切都是在幕后进行的:作者对评论者一无所知。这就是科学团体每天期望知道的东西。

我们为什么要忍受这种现象?我们喜欢被批评吗?不,没有一个科学家喜欢被批评,每一个科学家都觉得他或她对自己的思想和发现拥有所有权。然而,批评对你毫无害处。把它搁在那儿,不去理睬它。应该用一种惯常做法替代上述做法,虽然这种做法施行时困难,但是却是公正的,即,如果一个思想在实行中是行不通的,就应该将其放弃。别在无效的东西上花费太多的脑筋。

有些人认为科学傲慢自大——尤其是当它据称与长期存在的信念相互矛盾,或当它提出一种似乎与常识完全不同的稀奇古怪的概念时。就像在我们所站立的地面上发生地震,科学震撼着我们的信念,向我们所熟悉的信仰发起挑战,使我们长期以来所信仰的说教产生了根本的动摇。

然而,我依旧认为科学的主要部分是谦逊的。

科学家们没有将他们的需要和索求强加给大自然,相反,他们谦卑地询问着自然,并且用非常认真的态度看待他们的发现。我们意识到那些深受尊敬的科学家们错了,我们认识到了人类的不完美。我们坚持研究的独立性,尽最大可能地对所提出的观点进行定量核实。我们不停地前进,发出挑战,寻找自相矛盾的观点,寻找出那些微小的、但不断出现的其他错误、作出其他解释、鼓励各种言论的自由发表。我们高度赞赏那些用雄辩的观点反驳已有的学说的行为。

在此,我们可以举出许多这类例子其中的一个:与牛顿的名字联系在一起的运动定律及引力与平方成反比的定律被认为是人类的最杰出的成就之一。300年后,我们用牛顿力学来预测日食。宇宙飞船从发射开始的数年后,能在距离地球数十亿公里开外,准确地进入宇宙选定的区域中轨道上的预先确定的点,好像世界在向我们款款漫步而来,其精确性令人瞠目结舌,牛顿显然知道他当时所做的事情所具有的意义。

但是,科学家们并不满足于自我探索,并对自己的成绩孤芳自赏,他们坚持不懈地寻找牛顿观点中的缺陷。在高速及强引力方面,牛顿的物理学体系崩溃了。这就是阿尔伯特·爱因斯坦的伟大发现之一:狭义和广义相对论,这也是他的理论长期受到尊敬的原因之一。牛顿力学适用于许多领域,包括日常生活,但在某些对人类来说极不寻常的条件下——毕竟我们没有以近光速旅行的习惯——难以作出正确的回答。

牛顿力学与人们对自然的观察不相一致。广义和狭义相对论在其有效性领域与牛顿力学没什么区别,但却在其他方面(高速、强引力)作出了不同的预测,这些预测与观察完全相吻合。牛顿力学被证明接近真理,适用于我们日常所熟悉的情形,但不适合其他情形。这是一个人类智力所取得的辉煌的。值得庆贺的成就,但却有其局限性。

但是,与我们对人类易犯错误的本性的了解相一致,我们已经注意到这样的看法,即,我们可以无限接近真理,却永远不能完全获得真理。

科学家们如今正在研究广义相对论中站不住脚的地方。比如,广义相对论预言存在着一种被称为引力波的令人感到惊异的现象。人们从来也没有直接检测出这些引力波。但是,如果它们不存在,那么广义相对论从根本上就是错误的。脉冲星是迅速旋转的中子星,现在人们测量到它们的闪烁速度达到小数点后15位。人们预测在轨道上相互环绕的两颗密度很大的脉冲星会放射大量的引力波,这种引力波迟早会轻微地改变这两颗星的运行轨道和旋转周期。普林斯顿大学的约瑟夫·泰勒和拉瑟尔·赫尔斯使用了这种检验方法,从另一个全新的角度检验广义相对论所作的预测。就目前所知,他们得出的结果与广义相对论不一致,其结果可能会推翻现代物理学中的一个主要支柱。这件事情说明不仅他们自己愿意对广义相对论发起挑战,而且他们也受到多方鼓励。

正如这样做的结果所显示的,通过对两个脉冲星的观察,对广义相对论的预测作出了精确的证实。为此,泰勒和赫尔斯共同获得1993年诺贝尔物理奖。

其他许多物理学家通过各种不同的方法也在检验着广义相对论,比如试图通过直接探测的方法捕捉难以捉摸的引力波。他们希望不停留在理论阶段,而是找到突破口,发现在爱因斯坦所理解的自然王国中所取得的伟大成就是否到了该开始经受论证的时候。

只要有科学家在,这种努力就不会停止。广义相对论在量子水平上当然不可能对自然作出充分的描述,但是,即使能够作出充分的描述,即使广义相对论放之四海而背准,永远有效,那么,除了共同努力去发现其错误和局限性以外,还有什么更好的办法使我们更相信其有效性呢?

这就是为什么有组织的宗教迷信不能使我对其信任的原因之一。”

科学家做实验,迷信者只需要“信”
楼主:万水千山1901  时间:2019-09-03 20:02:13
【接上页】


科学真的傲慢吗?

科学取代迷信——是用一种信仰来代替另一种信仰,还是同样是专横独断的信仰?

都不是。

科学之所以有效,部分原因是因为内在改正错误的机制。在科学上没有被禁止讨论的问题,无论是过于敏感的问题,还是需要深入研究的问题。

在科学中,没有神圣的。不可冒犯的真理。对新思想的开放与对所有思想进行的严格的怀疑主义的验证相结合,才使得麦子能够从干草中筛选出来。在科学面前,无论你多么聪明敏捷、多么令人敬畏、多么受人尊重,都与他人一样,无高低贵贱之分。

你的成果必须经受严格的专家的评审才能得到证实。不同的意见和争论都具有重要的意义,所有的观点都应当受到鼓励,应鼓励不同的观点在广度和深度上进行争论。

卡尔萨根写道:

“你坐在一个各种观点争论不休的科学会议上。你发现在大学的讨论会上,发言者在他们的听众的各种难以回答的问题和评论提出后不到30秒钟就开始发表看法。这些裁决者的工作就是发问这样的问题:作者是否做过蠢事?文章的内容是否足够引起读者的兴趣,有否出版的价值?这篇文章的缺点是什么?论文的主要结论是否别人已经得出?在作者实际上已经公开论证了自己的研究结果后,其观点的表述是否充分?其论文是否应该重新呈交?这一切都是在幕后进行的:作者对评论者一无所知。这就是科学团体每天期望知道的东西。

我们为什么要忍受这种现象?我们喜欢被批评吗?不,没有一个科学家喜欢被批评,每一个科学家都觉得他或她对自己的思想和发现拥有所有权。然而,批评对你毫无害处。把它搁在那儿,不去理睬它。应该用一种惯常做法替代上述做法,虽然这种做法施行时困难,但是却是公正的,即,如果一个思想在实行中是行不通的,就应该将其放弃。别在无效的东西上花费太多的脑筋。

有些人认为科学傲慢自大——尤其是当它据称与长期存在的信念相互矛盾,或当它提出一种似乎与常识完全不同的稀奇古怪的概念时。就像在我们所站立的地面上发生地震,科学震撼着我们的信念,向我们所熟悉的信仰发起挑战,使我们长期以来所信仰的说教产生了根本的动摇。

然而,我依旧认为科学的主要部分是谦逊的。

科学家们没有将他们的需要和索求强加给大自然,相反,他们谦卑地询问着自然,并且用非常认真的态度看待他们的发现。我们意识到那些深受尊敬的科学家们错了,我们认识到了人类的不完美。我们坚持研究的独立性,尽最大可能地对所提出的观点进行定量核实。我们不停地前进,发出挑战,寻找自相矛盾的观点,寻找出那些微小的、但不断出现的其他错误、作出其他解释、鼓励各种言论的自由发表。我们高度赞赏那些用雄辩的观点反驳已有的学说的行为。

在此,我们可以举出许多这类例子其中的一个:与牛顿的名字联系在一起的运动定律及引力与平方成反比的定律被认为是人类的最杰出的成就之一。300年后,我们用牛顿力学来预测日食。宇宙飞船从发射开始的数年后,能在距离地球数十亿公里开外,准确地进入宇宙选定的区域中轨道上的预先确定的点,好像世界在向我们款款漫步而来,其精确性令人瞠目结舌,牛顿显然知道他当时所做的事情所具有的意义。

但是,科学家们并不满足于自我探索,并对自己的成绩孤芳自赏,他们坚持不懈地寻找牛顿观点中的缺陷。在高速及强引力方面,牛顿的物理学体系崩溃了。这就是阿尔伯特·爱因斯坦的伟大发现之一:狭义和广义相对论,这也是他的理论长期受到尊敬的原因之一。牛顿力学适用于许多领域,包括日常生活,但在某些对人类来说极不寻常的条件下——毕竟我们没有以近光速旅行的习惯——难以作出正确的回答。

牛顿力学与人们对自然的观察不相一致。广义和狭义相对论在其有效性领域与牛顿力学没什么区别,但却在其他方面(高速、强引力)作出了不同的预测,这些预测与观察完全相吻合。牛顿力学被证明接近真理,适用于我们日常所熟悉的情形,但不适合其他情形。这是一个人类智力所取得的辉煌的。值得庆贺的成就,但却有其局限性。

但是,与我们对人类易犯错误的本性的了解相一致,我们已经注意到这样的看法,即,我们可以无限接近真理,却永远不能完全获得真理。

科学家们如今正在研究广义相对论中站不住脚的地方。比如,广义相对论预言存在着一种被称为引力波的令人感到惊异的现象。人们从来也没有直接检测出这些引力波。但是,如果它们不存在,那么广义相对论从根本上就是错误的。脉冲星是迅速旋转的中子星,现在人们测量到它们的闪烁速度达到小数点后15位。人们预测在轨道上相互环绕的两颗密度很大的脉冲星会放射大量的引力波,这种引力波迟早会轻微地改变这两颗星的运行轨道和旋转周期。普林斯顿大学的约瑟夫·泰勒和拉瑟尔·赫尔斯使用了这种检验方法,从另一个全新的角度检验广义相对论所作的预测。就目前所知,他们得出的结果与广义相对论不一致,其结果可能会推翻现代物理学中的一个主要支柱。这件事情说明不仅他们自己愿意对广义相对论发起挑战,而且他们也受到多方鼓励。

正如这样做的结果所显示的,通过对两个脉冲星的观察,对广义相对论的预测作出了精确的证实。为此,泰勒和赫尔斯共同获得1993年诺贝尔物理奖。

其他许多物理学家通过各种不同的方法也在检验着广义相对论,比如试图通过直接探测的方法捕捉难以捉摸的引力波。他们希望不停留在理论阶段,而是找到突破口,发现在爱因斯坦所理解的自然王国中所取得的伟大成就是否到了该开始经受论证的时候。

只要有科学家在,这种努力就不会停止。广义相对论在量子水平上当然不可能对自然作出充分的描述,但是,即使能够作出充分的描述,即使广义相对论放之四海而背准,永远有效,那么,除了共同努力去发现其错误和局限性以外,还有什么更好的办法使我们更相信其有效性呢?

这就是为什么有组织的宗教迷信不能使我对其信任的原因之一。”

科学家做实验,迷信者只需要“信”
楼主:万水千山1901  时间:2019-09-03 20:02:13
【接上页】

科学家做实验,迷信者只需要“信”

在几十年前的一次午餐中,有人向物理学家罗伯特·W·伍德祝酒时说:“为物理学和玄学干杯!”人们要求他对这句祝酒辞作出解释。那时,人们认为“玄学”是类似哲学似的东西,或者是通过思考就能认识到事情的真相的学问。这种玄学也可能包括伪科学在内。

伍德作了如下回答:如果一个物理学家有了一种思想,那么,他想得越深刻,就越想更深入地了解这种思想。他查阅科学文献,他读得越多,这个思想就变得越清晰。理论准备好后,他就到实验室,并设计一个实验来验证这个思想。实验是非常辛苦的工作,多种可能性都要验证。实验的精确度要求很高,错误尽可能减少。他严格按照实验过程进行实验,他仅为获得实验结果而废寝忘食。在经过严格实验后工作结束时,却发现这个思想毫无价值。这时,物理学家就将其抛弃一旁,让自己的头脑从杂乱的错误中解脱出来,转而去做其他事情。

伍德将酒杯高举过头,下结论说:物理学和玄学间的区别并不在于一类实践者比另一类实践者更聪明,而在于玄学家没有实验室。

现代科学与新迷信的区别

1,科学的主体是知识系统,迷信的主体是信仰系统。

科学与迷信之中都有一些不能直接用经验检验的信念。这种信念在迷信中表现为无根据的信仰,在科学中表现为范型中的形而上学预设。迷信中的信仰是可以言说的、必须言说的,而且同一个迷信体系中相应的其他命题都是为之服务的;科学中的形而上学预设则是难以言说的、在知识体系中不必言说的。是服务于同一个科学范型中相应的形而下命题的。对于同一个论域,可以有互相矛盾的不同迷信体系,其中的信仰也是相互矛盾的;科学范型一旦确立之后,与之竞争的其他形而上学预设也就随之失去市场了。迷信中的骗人方术和歪理邪说都是用信仰控制信众的工具;科学论文只论证具体的科学结论,形而上学预设只存在于字里行间。现代科学论文决不会论证信仰。科学中的形而上学预设是得出科学知识的启发性构件,迷信中的信仰是控制人的工具。

2,科学理论具有自洽性和相容性,迷信中的歪理常常自相矛盾、盲目排他。

自洽性是指一个理论内部各命题之间的无矛盾性,相容性是指某个理论中的命题与这个理论之外的相关背景理论之间的无矛盾性。科学中一旦出现了悖论,科学家们就会在解决悖论的过程中把科学推向前进。迷信的制造者们常常歪曲、盗用科学、宗教和文化术语、把不同领域风马牛不相及的东西随意加以拼凑,以掩盖其大量、明显的逻辑矛盾。在对待背景理论的态度上,科学与迷信的这种区别尤其明显。科学上如果已有理论遇到挑战,必须认真检查相矛盾的命题;迷信中可以对任何已有的理论命题置之不理,无根据地断言已有理论失效。

3,科学命题具有可检验性,迷信中的命题则尽量逃避检验。

科学中的命题有两类,一类是特殊的命题,可以直接与经验比较;另一类是普遍性的命题,不能直接与经验比较,但是可以导出特殊的命题(检验蕴涵)接受经验的检验。迷信办不到这一点,它们往往借助同义反复兜圈子、模棱两可生歧义等手段逃避与经验的比较。对于癌症,现代医学已经形成了一套严格的检验办法和指标系统。一些新迷信的制造者谎称他们所谓的“功法”可以治疗癌症,条件是练功者不得去医院检查疗效。他们设定的类似条件,是为了掩盖其歪理邪说与已有理论的不相容性,也是为了逃避检验。

4,科学研究的结果一般要求有可重复性,迷信命题则没有这样的性质。

50年代,韦伯曾经宣称探测到了引力波的存在,但是,这一结果不能重复,所以至今没有得到科学界的承认。今天的一些所谓“功法”,一会儿是这样的结果,一会儿是那样的结果,难以重复。

5,科学强调主体间性,迷信强调个体体验。

科学命题既可以意会,又可以言传。科学上的结论,不仅其原创者可以得出,而且任何具备一定知识的人都能够得出。观察实验结果,不仅其完成者,而且原则上任何一个人都可以重复。科学概念、科学定律、科学理论,原则上人人都能够论证。迷信宣称可以意会,不可言传,故作高深、放弄玄虚。科学面前人人平等,迷信却因人而异。

6,科学的过程和手段是公开的,迷信的过程和手段有不少是秘而不宣的。

科学命题的可检验性、可重复性、主体间性实现的重要条件是过程和手段的公开。世界上不存在所有人都不懂的科学成果。科学事业是为了探索和理解自然之谜,变未知为已知;迷信则是变有知为无知,变知之甚多为知之甚少。迷信要造神,要把自然现象说成是受超自然力控制的,就会蒙骗信徒,编造的神功奇能当然不能公开。迷信讲“显灵”,把非神秘现象变成神秘现象;科学讲批判,化不理解现象为可理解现象。

7,科学知识只有经受了批判性检验之后才能被科学共同体接受,迷信靠“诚则信、信则灵”的信条获得受众。

科学追求理论与实在的一致。现代科学的原创性成果一般须刊登在严肃的学术刊物上,以接受共同体的批判;新迷信就是打着科学的旗号,也要绕开正规发表途径,借助锦旗、患者来信、专家意见、与首长合影之类的辅助手段,以及未来灾难、“来世”报应之类的恫吓,强化信徒的“诚”,让人失去理智的判断力。恩格斯针对著名科学家克鲁克斯等人用科学仪器研究“降神术”的现象,指出科学上最重要的仪器是“怀疑的批判的头脑”。

8,科学有严格的适用范围,迷信没有这样的范围。

楼主:万水千山1901  时间:2019-09-03 20:02:13
【接上页】


8,科学有严格的适用范围,迷信没有这样的范围。

任何科学的命题、规律、理论,都讲条件;迷信大都妄称无所不能,能够呼风唤雨。真理只要越过其适用范围一步,就会变成谬误。

9,科学承认自己犯错误,迷信从不承认自己犯错误;科学的力量在于它有一套自我纠错机制,而迷信造成的恶果只有靠迷信之外的东西来弥补和纠正。

科学知识是可变的,迷信则是相对稳定的。

10,科学成果的意义一般靠成果创造者之外的人的事后评价;迷信创造者往往在宣传其具体内容之前就对神奇“效果”大肆吹嘘。

自我标榜完成某场“科学革命”者,往往是在制造和宣扬迷信。科学理论靠论证取胜,论证越严密越令人信服;迷信靠唬人称雄,牛皮吹得越大越能唬人。

来源作者:

微信公众号:博科园

【全文完】
楼主:万水千山1901  时间:2019-09-03 20:02:13

科学与迷信泾渭分明
2018-05-16 水志

如今网络上常常流传着一种谬论,说“科学也不能迷信”,认为“过分相信科学也是一种迷信”。易学神棍曾仕强就说“太相信科学,是人类的悲哀”。但持这种论调的人,根本就不懂科学的本质,不知道科学为何物,更缺乏起码的科学精神。


(“曾仕强”信仰的是玄学,自然倾向于贬低科学)

科学当然不是迷信,而是与迷信截然相反的一种定义。我对科学的理解至少包括三个方面:

一,科学是对世界客观事物规律的正确认识,这种认识是经过实践检验并可反复验证,证明是对的;

二,科学是一种认识世界的方法,这个方法就是符合科学一般原则的途径和手段,包括科学思维、程序、规则和技巧,这些方法都是经过历史检验科学界公认的正确的途径和方式;

三,科学是在发展中不断接受检验和证伪的,有错必纠,不存在所谓终极理论,科学一直在发展中前行。

如果已经被证明错误的东西,还硬说它是科学,还要坚持盲目的相信这样的东西,则不是“迷信科学”,而是迷信伪科学、假科学(参考:如果科学是迷信,健康就是一种病)。


(把“迷信科学”挂在嘴上的人,往往具有宗教或者玄学信仰,天生就对科学评价不高甚至恶意贬低)

而迷信恰恰相反,它不能反映这个世界物质运行的客观规律,不能证明自己是正确的,也没有实践的检验和反复验证。它们绝大多数是凭空想象的东西,而且不承认错误,不允许别人纠正。比如,鬼神玄说就是迷信。

看看网络上一些帖子和评论,那些鬼神学说从来不能证明存在性,却反打一棍,要求科学去论证它们的不存在;盲目鼓吹伪科学和反科学的人士,大言不惭动要凭空想象,随心所欲的发表议论,动辄夸口自己推翻了相对论等科学理论,却拿不出任何有效地证据证明,甚至一点像样的推理也没有,却反过来要求科学去证明它的不科学性。这些迷信的东西,既不能证明自己符合这个世界客观规律,又没有相应的研究和实验方法,毫无规则,随意发挥,你一质疑,他就说你是迷信科学,这种反打一耙的反智逻辑,实在令人啼笑皆非且对他们的人品感到不齿。

现在在网络上鬼混的反转控或鬼神迷信论者,他们在科学精神的质疑下,无法自圆其说,就反过来质问科学传道者们,胡说什么“不能迷信科学”,“科学也不能迷信”,殊不知这是一个矛盾概念,也是一个更为荒唐的逻辑。前面说了,科学就不是迷信,迷信就不是科学。只有经过反复验证证明是对的才是科学的,你相信这样的事实,就是迷信吗?

反智者口口声声说“不要迷信科学”,他们还有一层意思,就是想强调“不要过度相信科学”,言下之意就是想说“科学不可靠,神学比科学更可靠”。还是前面那个例子,判断正确的东西只有相信和不相信之别,怎么会有过度相信和不过度相信呢?比如,地球是一个球形,这个事实已经很早就被科学证明了的,我们相信其科学判断,与不相信它的人进行辩论,那个反科学者就会反过来说你“不要迷信科学”,真是荒唐透顶!

一般来说,把所谓“迷信科学”当成口头禅的人,都是反科学和没有科学精神的人,“迷信科学”是他们攻击和否定科学精神的陈词滥调。这些人自认并不反对科学,只是“不过分相信科学”,就是所谓不迷信科学——这其实是对科学本质的认知错误,他们根本就不懂什么是科学。比如,科学界早已经证明地球是圆形的,无数的人造卫星、太空飞船上的宇航员都从外太空的角度观察到了地球,而且还拍摄传回了海量的地球照片。但是,美国却还有一个奇葩组织死死咬定“地球是方的”,还要筹资造飞船上去看;一些阴谋论者硬要瞪大眼睛说瞎话,否认众所周知的事实和证据,宣扬美国登月是假的;一些人认为鬼神信则有不信则无,不必强求,似是而非,看起来是个不偏不倚,其实本人就是个不折不扣的神鬼信徒。这些人,都是典型的把“不能迷信科学”的脑残逻辑奉为圭臬的反科学者,真正的迷信者。他们都是执迷不悟的人。

结论:科学就是科学,迷信就是迷信,科学是迷信的对立面和反义词,根本不存在“太相信科学,也是迷信”的道理。提出“迷信科学”的说法,本身就是源于极端无知和缺乏最起码的科学精神。

楼主:万水千山1901  时间:2019-09-03 20:02:13

从长生不老药看中医的缺陷
作者:关敏

一,“吃啥补啥”源于原始巫术

中医的治疗方法都是巫术理论的指导出来的。以“灸”为例,中医一般用艾叶加工成艾柱或艾条,点燃后熏灼穴位或患部,认为可以回阳救逆、扶正祛邪。早期的中医并不主要使用艾叶,据《五十二病方》记载,灸法可以使用多种可燃物,月经布等污秽物使用得更普遍,因为在巫术思维中,月经水等秽物能驱邪魔。此后逐渐演变为主要用艾叶,这并非淘汰了巫术,而是巫术的另一种演变形式。《礼记·月令》中记载了古人在祭祀活动中经常使用艾草,并视之为神灵之物(万物有灵论)。可见,中医灸法并非临床经验的总结,而是来自拙劣的巫术。

中医的“以形补形”、“吃啥补啥”来源于原始巫术。萨满巫教认为,我吃了鱼会游泳,吃了鸟会飞,吃了敌人的肝胆心脏,就等于把敌人的战斗力吸进了自己的身体。中国的道教也是从萨满巫术变过来的,有“吃啥补啥”的信条,小腿骨折要吃蹄髈,肝炎病要吃动物肝脏,腰子病当然是吃动物的腰子,最好是没有性生活的“童子”猪牛羊的腰子。

据人类学家弗雷泽(Sir James George Frazer,1854-1941,代表作《金枝》)归纳,萨满巫术的根本原则有两条,第一条是相似律——相似即相同,猪腰子与人腰子因为相似,所以相同;第二条是触染律——与某种神秘物质的接触、传染;就能获得其能力。譬如吃了鸟的肉就能获得鸟的飞翔技能,把敌人身上的的毛发体液等物质揉进泥巴所捏的泥人中对之针刺火烧,就能使敌人中蠱得病甚至死去。古代原始人部落的葬俗也有把死去亲人的尸体分割吃掉,以为这样就可与逝去的亲人血肉相连了,这也是触染律在起作用。

二,吃啥补啥毫无科学依据

中医的“以形补形”就是用动物的五脏六腑来治疗人体的脏器器官,简称“吃啥补啥”。

以肝补肝不科学。动物肝脏胆固醇含量较高,对于一些肝病患者如脂肪肝等的人而言,动物肝脏不但不能补肝,而且会加重肝的负担。

以脑补脑很危险。脑是高胆固醇食物,以猪脑为例,每100g猪脑就有2571mg胆固醇。如果长期摄入,尤其是高血脂、脂肪肝的人会加重病情,或引起其他并发症等危险。

吃腰子——补肾。我们常说的“腰子”就是肾脏。狭义的补肾更多的是指改善性功能。生殖功能的强弱往往与性激素合成和机体营养状况有一定关系,通过多吃羊腰子有可能改善机体营养状况,从而改善生殖功能。但羊腰除了能补充一些营养素外,并没有治疗作用,对于那些肾功能不全的病人,羊腰吃多了可能还会加重病情。

吃动物的“鞭”有利于性功能的增强,也是一种误解。性功能与性激素有较大关系,而性激素的产生以胆固醇作为前提物质,多进食胆固醇有利于促进性激素的合成。而动物的睾丸、“鞭”是动物性激素产生的器官和扩充血管丰富的海绵体,认为吃了能增强性功能,那是心理作用大于实际作用。

可见:“吃什么就补什么”是不成立的。不能盲目的偏补,再好的食物也不能长期大量的摄入。需要特别提醒的是,动物的肝脏、肾脏要少吃,因为肝肾是解毒、排毒的主要器官,本身就富集了大量的毒素,长期大量的食用对我们的健康是不利的。

既然“吃啥补啥”是错误的,“吃啥获得啥能力”就更是原始人的巫术幻想!人吃了骡子肉绝不会断子绝孙!人吃了含有转基因食物也不会断子绝孙!

科盲对自己未知的科学领域充满着仇恨,就一定会走向反科学反人类道路。如绿色和平组织拼命阻挡美国转基因玉米解救非洲饥民,据说是为了饥民的健康,其实他们的大老板是天天坐飞机跨国上班,自然比饥民的死活更重要。

崔永元以一个学新闻的科盲资历,为何要反对一百多位诺贝尔奖得主的挺转声明,就是为了通过煽动愚众来获取名利,好售卖他的高出市场价格几十倍上百倍的伪劣“有机食品”(绿色食品)。恶行败露后,却说是有人给他二亿元封口费。封口费都能赚两个亿,那售卖假冒伪劣的“绿色食品”肯定有十倍以上的收益喽。可惜聪明反被聪明误,自己砸了招牌,灰溜溜走人了。

王立军管公安的,居然召集一帮极左分子召开重庆反转基因大会,声言这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目的是由他领导反转基因战争。

许多反转者说:某某机关或者某某干部不吃转基因食品,以此证明转基因食品有毒!这是犯了“以人为据”的逻辑错误!以理服人的证明自己观点,必须从科学原理上合乎逻辑地给以证明;而不是拿某人的行为来证明某个观点,这样思维方法就是以人为据的错误的思维方法即崇圣思维!

必须指出:任何一位高官子女或他们的新生儿都要接种乙肝疫苗,乙肝疫苗全部为基因工程产品。没有一个高官会傻到重新启用乙肝病人血液生产乙肝疫苗的落后方式。任何一位高官只要得了糖尿病,严重时必须注射胰岛素,也全部为转基因产品。谁也不会下令重新启用从猪牛胰腺提取胰岛素的落后生产方式。也就是说,转基因疫苗和药品,医生无义务向患者告知药品生产方式,你只要相信科学家和医生是造福人类就够了。至于转基因的知情权问题,进口或自主研发的转基因作物安全批准文件,全部公开在农业部官网上挂着,人人可以查阅。

三,“长生不老药”不能通过口服即吃的方式获取药效

乙肝疫苗为何要注射?是因为口服即吃的方式,肠胃与肝脏会彻底破坏乙肝疫苗的药性,达不到“药效”目的!这就是传统医术和原始的自然疗法的根本缺陷——口服无效。胰岛素也是口服无效的药物,必须注射!

近年来,很多科学家发现年轻动物的血液能逆转老年动物的衰老趋势,揭示血液中可能蕴藏有数千年来人类苦苦追寻的“长生不老药”。这一发现主要得益于近年来重新焕发生机的连体共生研究。连体共生技术已有150多年的研究历史,是由一位名叫保罗·伯特的法国生理学家发明的。或许是受到连体婴儿在母体共享一个胎盘的启发,伯特博士通过外科手术将两只大鼠的血管连在一起。科学家由此发现:幼鼠的血液能逆转老年大鼠的衰老趋势。但把幼鼠的血液煮沸后就失去了功效。这就是药物冷藏的原因。

为了找到能激活大脑海马神经元的潜在血液因子,研究人员用上述老年人血浆、年轻人血浆和新生儿脐带血进行血液蛋白质组分析,从大量候选的血液蛋白质中筛选出一种叫组织金属蛋白酶抑制剂-2(TIMP2)的血液因子。这种血液因子在脐带血中含量非常高,而在老年血液中则含量较低。研究证明:TIMP2蛋白是一种能够改善老年鼠的大脑功能的重要血液因子。

这种血液因子当然也只能注射!

1960年代在南京出土了“长生不老药”。该药的主人是王羲之同一家族的王彬的长女,字丹虎。化验显示,丹丸的主要成分是硫化汞,这是一种毒性很大的化合物,其中硫的含量为13.0%,汞的含量为60.9%。东晋时期,大宅门里的男男女女们都很迷恋它,每天都口服它。

“丹砂烧之成水银,积变又还成丹砂。”东晋葛洪在《抱朴子》一书中介绍了炼丹的过程。由于丹砂的化学成分是硫化汞,加热后它分解出汞,即水银;冷却后,水银和硫磺蒸汽又相化合,再生成硫化汞。丹砂在我国药用历史悠久,《神农本草经》将它列为上品中的第一位,认为它可治百病、养精神、安魂魄,久服使人通神明,不衰老。但实际上,东晋炼成的“不老仙丹”有很大的毒性,很多人因为丹药的毒性而丧命。道士们便将服药中毒猝死讳言为尸解或白日升仙,这不过是欺人的谎言。在中国历史上,服食长生不死之药而死的皇帝约有10人,东晋的哀帝是第一位。公元365年,晋哀帝像往常一样吃了“不老仙丹”,但身体很快燥热难当,哀帝拼命喝酒想泄掉这种不舒服的感觉,但无奈,日积月累毒性太大,哀帝最终撒手人寰。可怜的他,死前连个继承皇位的子嗣都没有。

人吃了“长生不老药”之后,身体先是发冷,接着发热,就像得了疟疾一般。这种“不老仙丹”的名字叫“五石散”。吃药之后会浑身长疮,必须穿着宽袍大袖才舒服,如果穿紧身衣,就会和皮肤摩擦,就像刀一样在身上割来割去;除了宽大,衣服的新旧也很重要,新衣服发硬,一般不受欢迎。又因皮肤敏感,衣物不能浆洗,新衣服和洗过的衣服比较硬,穿起来极不舒服。为了减少脚被摩擦的面积,他们不穿鞋而选择穿木屐,所以,魏晋的人看起来个个都是宽袍大袖,表面高雅、飘逸得一塌糊涂,其实他们心里苦得一塌糊涂。因为几乎不洗澡和换衣服,衣服和身体脏了,便成了虱子的乐园,于是,“扪虱而谈”就成了晋朝名士风度的一部分。在丹药的毒害下,魏晋人的脾气变得很坏,有时甚至性暴如火。“竹林七贤”的领袖人物嵇康,因经常服用五石散,结果有一次一只苍蝇过来烦他,他竟气得拔剑追赶。在说话方式上,魏晋名士也以说胡话、疯话为荣。其实并不是他们想要表现得多么“有性格”,而是因为在药物和酒精的毒害下,他们根本管不住自己的情绪,也管不住自己的舌头。

楼主:万水千山1901  时间:2019-09-03 20:02:13
汉族民间巫术与中国传统医学
(2010-09-03 22:35:41)
原载《中国文化月刊》[台湾]1995年第4期


在中国数千年的文明史中,汉族和其他少数民族一道,曾经创造出了光辉灿烂的古代文化,中国的传统医学(主要是指中医)就是其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在长期的探索和医疗实践中,逐渐形成了一套完整的中医理论(事实上,这些中医理论现在也还在发展和完善中)。

就总体而言,中医理论无疑是具有很强的科学性和实用性的,例如它的脏象学说、经络学说、辨证论治的治疗方法等等。根据这些理论的指导,古代乃至今天的中医师曾经挽救了无数的生命,治愈了无数人的病痛和创伤。尽管人们在过去和现在对中医理论中的许多东西还不甚清楚,但随着科学的进步和发展,中医理论中逾来逾多的观点已被现代科学证明了是正确的,这些都是不用我们多说的。另一方面,无庸讳言,在传统的中医理论中,有一些论点是非科学、非理性的,具有浓厚的迷信色彩或者说巫术成分。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就来具体地分析一下中国传统医学理论中有哪些属于巫术?它们有何表现形式?汉族民间巫术与中国传统医学的关系怎样?

一、巫术与中医的起源
中医从它出现的那一天起,就是同巫术密切相联的。事实上,中医就脱胎于巫术。医,古文作毉,从殹从巫,会意,它表明了古代的医学和巫术是紧密相关的。成书于战国时代的史籍《世本·作篇》上说:“巫彭作医”。根据中国上古时代的习惯,人们常以其职业为氏,巫彭即是一位名叫彭的巫师,“巫彭作医”就是说医术是一位名叫彭的巫师所发明的。《山海经·大荒西经》说:

大荒之中,……有灵山,巫咸、巫即、巫盼、巫彭、巫姑、巫真、巫礼、巫抵、巫谢、巫罗十巫,以此升降,百药爰在。

所谓十巫,就是古代传说中的十位著名巫师,他们凭借大荒中的灵山来往于天堂和人间,由于他们又都是古代著名的医生,所以《山海经》说灵山“百药爰在”。可见,在古代传说中,巫师既是跳神作法者,又是施药行医者。

医学源于巫术不仅可以从上面所说的汉字字形和《世本》、《山海经》等书的记载来说明,古代一般大众的思想意识也能说明这一点。

在中国古代,特别是秦汉以前,在普通人的心目中,巫师的主要职责之一就是为人治病。《韩诗外传》卷十云:

上古医曰茅父。茅父之为医也,以莞为席,以刍为狗,北面而祝之,发卜言耳。

汉代学者何休云:

巫者,事鬼神,祷解以治病请福者也。[1]

另一位汉代学者郑玄也说:

巫,掌招弭以除疾病。[2]

当然,巫师的治病方法主要是通过祷告、施法等等手段来进行,而与医生的治病救人有着本质的区别。不过,由于特定的历史条件所限,古代的许多人并不能正确区分这二者的差别,所以《淮南子·说山训》说:

病者寝席,医之用针石,巫之用糈藉,所救钧也。

糈,巫师祭神时所用的精米;藉,一种滤酒的茅草,用于祭祀。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医生用针石和巫师用祭祀都一样可以治病。

在古代,对于一般的小病可以延请巫师做法救治,而对于大规模流行的疫病就更需要巫师施法禳解了。在汉族民间,每逢岁末都要举行“大傩”。大傩,一种古代驱逐疫病的典礼。汉代王充的《论衡·解除篇》说:

解逐之法,缘古逐疫之礼。昔颛顼氏有子三人,生而皆亡。一居江水为虐鬼,一居若水为魍魉,一居欧隅之间,主疫病人。故岁终事毕,驱逐疫鬼,因以送陈迎新内(纳)吉也。

汉代文学家张衡在其《东京赋》中描述举行大傩时的盛况时写道:

尔乃卒岁大傩,驱除群疠。方相(传说中的一种神,这里指在大傩时由人装扮的方相)秉钺,巫觋操茢。侲子(驱鬼时所用的小孩)万童,丹首玄制,桃弧棘矢,所发无臬,飞砾雨散,刚瘅必毙。煌火驰而星流,逐赤疫于四裔。

《後汉书志·礼仪中》也详细记载了“大傩”的仪节。直到今日,在有些地方还在举行大傩典礼以祛除疫病。

人们相信,用巫术能够治病的原因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他们认为疾病的流行是鬼神为祟。刘熙的《释名·释天》说:“疫,役也,言有鬼行疫也。”本世纪七十年代在湖北云梦睡虎地发现的秦代简策中有一部分题为《日书》,全是与巫术有关的文字,其中就谈到疾疫发生的原因:

一宅之中,毋故,室人皆疫,或死,或病,是棘鬼在焉。

一宅之中,毋故,室人皆疫,多瞢米死,是字鬼狸焉。[3]

除了各种自然的鬼怪神灵为祟外,亡故的亲人也可能是造成家人生病的原因:

甲乙有疾,父母为祟,得之于肉。从东方来,裹以漆器。戊己病,庚有(间),辛酢,若不烦,居东方,岁在东方,青色,死。

丙丁有疾,王父为祟,得之赤肉、雄鸡、酉(酒)。庚辛病,壬有间,癸酢,若不酢,烦,居南方,岁在南方,赤色,死。[4]

死去的父母、祖父大概未得后人祭品,所以要给后人一点颜色看看。而作为后人,这时要消弭病痛,就得赶紧供献一点祭品。从上面的这两段文字中我们可以看到,至迟到秦代,人们已经用五行理论来分析病因了

汉族民间这种巫医不分的现象说明了两点:第一,人们认为巫术与医药在疾病面前都能起到相同或相似的作用;第二,许多人甚至就认为巫术与医药就是一回事,特别是道教中的巫术在汉代以后大量进入中医领域,使中医蒙上了更为浓厚的巫术的阴影,关于这一点我们在后面还要详细地论述。除了在思想意识上汉族民间存在着巫医不分的现象外,中医理论中由于特定的历史条件所限,也包含了一些巫术内容。

中国古代医学的经典著作《黄帝内经素问·移精变气论》说:

黄帝问曰:“余闻古之治病,惟其移精变气可祝由而已;今世治病,毒药治其内,针石治其外,或愈或不愈,何也?”……

所谓移精变气,即指通过精神调养等措施使体内的真气和顺从而达到抵御疾病、保持身体健康的目的;祝由,即通过祈祷、诅咒等方法来祛除病痛,以后中医中以祈祷的方法治病的即称为“祝由科”。另一方面,作为中医理论基础的阴阳五行学说或者脱胎于巫术,或者本身就是巫术.
楼主:万水千山1901  时间:2019-09-03 20:02:13
【接上页】

二、巫术与中医理论
中医理论博大精深,其中自然不乏科学的成份,不过说到原始的中医理论,我们也不得不承认它与中国民间巫术理论有着难以分割的关系,中医学的经典著作《黄帝内经》就完全能够证明这一点。

在《黄帝内经》中,阴阳学说和五行学说是两个最基本的理论,古人常说医易同理,即是指中医理论与易理是相同的(严格地说,易理仅仅包括阴阳学说,但人们一般所说的易理实际上还包括了五行学说),甚至到了今天,这两种学说仍被视为中医中基本的理论,而阴阳学说和五行学说正是中国古代巫术理论最重要的组成部份在本书的前面我们曾经谈到过,阴阳学说的起源颇早,至少在商代就已经产生了,但是,阴阳学说之成为中医学的基本理论,则是春秋时代以后的事了。《左传》昭公元年记载,一位名叫和的秦国医生在阐述病因时说:

天有六气,……曰阴、阳、风、雨、晦、明也,……过则为灾,阴淫寒疾,阳淫热疾,风淫末疾,雨淫腹疾,晦淫惑疾,明淫心疾。

阴、阳、风、雨、晦、明是自然界中的六种气,每一种气如果过量便会引起相应的疾病。在这里,阴、阳二气不过是六气中的二种,并不具有后世阴阳学说在医学理论中占统治地位以后的那种重要的地位。

到了春秋战国时代,由于方士和儒生们的鼓吹,阴阳学说大大地兴盛了起来,因而也对医学产生了巨大的影响,阴阳学说被当时的医学家们接受,并用以来观察、分析和研究病因和病理以及指导医疗实践。《史记·扁鹊仓公列传》记载了春秋末年的名医扁鹊说过的一段话,云:

越人之为方也,不待切脉、望色、听声、写形,言病之所在。闻病之阳,论得其阴;闻病之阴,论得其阳。……

同书又记扁鹊论虢太子之病说:

若太子之病,所谓“尸蹶”者也。夫以阳入阴中,动胃缠缘,中经维络,别下于三焦、膀胱,是以阳脉下遂,阴脉上争,会气闭而不通,阴上而阳内行,下内鼓而不起,上外绝而不为使,上有绝阳之络,下有破阴之纽,破阴绝阳色废脉乱,故形静如死状。……

从这二段话中,我们可以看出当时人们已经用阴阳学说来分析病因了。本世纪七十年代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了五种医学书籍,据学者们研究,这些书大多成书于战国时代,其中也都贯穿着阴阳思想。至于成书于西汉时代的医学巨著《黄帝内经》则更是阴阳学说与医学结合之集大成者。

《黄帝内经》中的阴阳思想已经有许多古今学者曾进行过研究。总的说来,这些学者的研究对于我们认识中医学理论与阴阳学说的关系是非常有益的。不过,由于着眼点的不同,我们对其中的某些观点有一点不同的认识。

以往的研究者们在论述阴阳学说与中医学的关系时,一般都对阴阳学说予以了高度的评价。例如,刘长林先生说:

我国古代关于对立统一规律的认识,有很大一部分保留在阴阳学说中。《内经》发展了先秦以来的阴阳学说,把朴素辩证法推向了一个新的水平。阴阳学说是《内经》全部学术思想的理论基础之一,是理解《内经》奠基的祖国医学理论体系的一把钥匙。[5]

阴阳学说是为中医学的理论基础,这自然是一个不争的事实,问题的关键是如何认识阴阳学说对于中国古代医学科学的所起的作用。要弄清这一点,我们有必要作进一步的分析。

在反映阴阳学说思想最为系统、全面的《周易》一书中,作者把自然界的一切事物都以“阴”和“阳”这两种要素来加以概括。例如在自然界中,有上有下,有高有低,有明有暗,人类有男有女,动物有雄有雌,万事有吉有凶,这些都可以用“阴”“阳”来加以概括,所以《易系辞·下》说:“一阴一阳谓之道。”所谓“道”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自然规律。上面这句话是说宇宙间万物的总规律可以用“阴”和“阳”来表达,这也就是所谓“一分为二”。宇宙间各种事物用阴阳两种要素来划分在许多情况下都是可以的,但不能绝对化,如生物界有雌雄同体的动物,一年之中除寒暑二季外尚有春秋,虽然后世学者千方百计去弥缝其说,如将一年中春夏秋冬四季分为阴阳和少阴少阳等等,如此一来,很明显就带有随意性了。同时,《周易》中的阴、阳是从占卜时的吉、凶演化而来,其原理尤如今天不少人掷钱币以其正面或反面定输赢一样,由于钱币只有正反两面,具有唯一性,因此,阴阳学说并非一种科学的理论。

《黄帝内经》不但完全继承而且发展了《周易》的阴阳思想,并将其同医学理论结合起来,从而形成了在世界医林中独具特色的中医学理论。《黄帝内经》运用阴阳学说理论,将人体各个器官分为阴阳两类,《黄帝内经·素问·宝命全形》说:“人生有形,不离阴阳。”区分阴阳的标准则是:凡是剧烈运动着的、外向的、热的、明亮的、上升的、实的等等都属阳,而静止的、内向的、寒的、阴暗的、向下的、虚的等等都属阴。就人体内脏器官而言,五脏即心、肝、脾、肺、肾因其“藏精气而不泻也,故满而不能实”,所以属阴;六腑即胃、大肠、小肠、胆、膀胱、三焦因其“传化物而不藏,故实而不能满”,所以属阳。

在中医学理论中,除分别了五脏六腑等人体的重要器官而外,还有几个最基本的概念,即“气”、“血”和“津液”,它们是构成人体的基本物质,是腑脏和经络组织等器官进行生理活动的物质基础。对于“气”、“血”和“津液”,《黄帝内经》中同样根据其各自的功能划分为阴、阳两类,如“气”属阳,而“血”和“津液”都属阴。

《黄帝内经》对《周易》的阴阳思想的运用和发展不仅表现在它用阴阳学说去区分人体的各个器官以及构成人体的基本物质,还表现在它对人体器官和基本物质阴阳属性的灵活认识上。《黄帝内经·素问·天元纪》说:“阳中有阴,阴中有阳”,并且阴阳可以互相转化。《黄帝内经·灵枢·论疾诊尺》说:“四时之变,寒暑之胜,重阴必阳,重阳必阴,故阴主寒,阳主热,故寒甚则热,热甚则寒 ,故曰寒 生热,热生寒,此阴阳之变也。”《黄帝内经·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用阴阳转化的观点来分析病因说:“冬伤于寒,春必温病 ;春伤于风,夏生飧泄;夏伤于暑,秋必痎疟;秋伤于湿,冬生咳嗽。”因为寒、湿之气皆属阴,湿病、咳嗽之症皆属阳。风、暑之气皆属阳,而飧泄、痎疟之症属阴,这就是说,伤于阴可以反病阳,而伤于阳也可以反病阴。用运动的观点来认识阴阳属性并将其用于医学实践,这无疑是《黄帝内经》的一大贡献。不过如果我们要进一步去分析的话,就会发现上面所提到的阴阳互相转化的观点在《易传》中就已经出现了,例如《易·丰卦·彖传》云:

日中则昃,月满则食,天地盈虚,与时消息,而况于人乎?况于鬼神乎?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太阳升到了天空的正中便是要偏斜了,月亮圆了的时候便是要亏缺了。天地间万物一盈一虚,随着时间而消长,因而人之家国也不能长盛不衰,祖宗之神也不能永享其后人之祀。《老子》一书也说:“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另外,《黄帝内经》中所说的阴阳互相变化仅仅是简单的机械循环,没有能揭示出事物变化的本质。

《黄帝内经》中的医理也是以阴阳学说为基础的。根据中医学理论,人体健康的标志就是机体内阴阳的相对平衡,一旦阴阳失去平衡,或阴盛阳衰,或阳盛阴衰,或阴阳俱衰都会导致疾病的发生。《黄帝内经·素问·调经》云:“阴阳均平,以充其形,九候若一,命曰平人。”所谓平人,即健康之人。《黄帝内经·素问·生气通天论》在分析疾病的发生时又说:“阴不胜其阳,则脉流薄疾,并乃狂;阳不胜其阴,则五脏争气,九窍不通。”“阴阳乖戾,疾病乃起”,因此,根据中医理论,治疗的原则应该是调节阴阳,使之达到平衡。《黄帝内经·素问·至真要》说:治疗时应“谨察阴阳所在而调之,以平为期。”几千年的医疗实践证明,中医理论中的阴阳学在某些方面说确有其科学的和实用的价值,不过,这完全是由于几千年来中国的医学家们在长期的实践中不断地修正和完善阴阳学说使之愈来愈接近于客观实际而然,而说到原始的中医理论中的阴阳学说它确是从巫术理论演化而来,这正如不少的人类学家们已经指出了的那样,科学在许多时候是从巫术的母体中脱胎而来的。

如果说阴阳学说还具有一些科学性和实用性的话,那么中医理论中的五行学说就更具有巫术色彩。关于五行学说的基本内涵我们在前面已经作了介绍,这里我们重主要来分析一下五行学说与中医理论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中医理论中的五行学说的性质。

五行学说的产生大概在西周末年或春秋初年,但它之进入中医理论大概是在秦汉以后了,据现有的资料,五行学说之与中医理论的完全结合,最早出现在成书于西汉时代的《黄帝内经》一书中。

《黄帝内经》中关于五行学说的论述较为完整的见于《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等篇章。《阴阳应象大论》关于五行学说的论述文字颇长,但为了叙述的方便,我们不妨胪列于下,其文云:

……岐伯对曰:东方生风,风生木,木生酸,酸生肝,肝生筋,筋生心,主目。其在天为玄,在人为道,在地为化。化生五味,道生智,玄生神。神在天为风,在地为木,在体为筋,在藏为肝,在色为苍,在音为角,在声为呼,在变动为握,在窍为目,在味为酸,在志为怒。怒伤肝,悲胜怒;风伤筋,燥胜风;酸伤筋,辛胜酸。

南方生热,热生火,火生苦,苦生心,心生血,血生脾。心主舌。其在天为热,在地为火,在体为脉,在藏为心;在色为赤,在音为徵,在声为笑,在变动为忧,在窍为舌,在味为苦,在志为喜。喜伤心,恐胜喜;热伤气,寒胜热;苦伤气,咸胜苦。

中央生湿,湿生土,土生甘,甘生脾,脾生肉,肉生肺。脾主口。其在天为湿,在地为土,在体为肉,在藏为脾,在色为黄,在音为宫,在声为歌,在变动为哕,在窍为口,在味为甘,在志为思。思伤脾,怒胜思;湿伤肉,风胜湿;甘伤肉,酸胜甘。

西方生燥,燥生金,金生辛,辛生肺,肺生皮毛,皮毛生肾。肺主鼻。其在天为燥,在地为金,在体为皮毛,在藏为肺,在色为白,在音为商,在声为哭,在变动为咳,在窍为鼻,在味为辛,在志为忧。忧伤肺,喜胜忧;热伤皮毛,寒胜热;辛伤皮毛,苦胜辛。

北方生寒,寒生水,水生咸,咸生肾,肾生骨髓,髓生肝。肾主耳。其在天为寒,在地为水,在体为骨,在藏为肾,在色为黑,在音为羽,在声为呻,在变动为慄,在窍为耳,在味为咸,在志为恐。恐伤肾,思胜恐,寒伤血,燥胜寒;咸傻因,甘胜咸。

上面这一段文字详细地说明了中医理论中五行思想的基本内涵,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在中医理论中,木、火、土、金、水是与东南中西北五个方位、人体的五脏和其他各主要器官、五色、五音、五味、五志等等相关联、配合的,并具有相生或相克的关系。不仅如此,五行还与四季(一年四季原为春夏秋冬,与五行不能相应,故于夏秋之间加上一个长夏)和原本用于纪年月日的天干地支相联系,《黄帝内经·素问·脏气法时论》云:

肝主春,……其日甲乙(林亿注云:甲乙为木,东方干也);……心主夏,……其日丙丁(林亿注:丙丁为火,南方干也);……脾主长夏,……其日戊己(林亿注:戊己为土,中央干也);……肺主秋,……其日庚辛(林亿注:庚辛为金,西方干也);……肾主冬,……其日壬癸(壬癸为水,北方干也)。……

因为五脏与五行、五时以及各干支日相配,又因为五行之间具有相生、相克的关系(五行相生的秩序是: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五行相克的秩序是: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所以根据《黄帝内经》的说法,五脏疾病的发生、发展与痊愈都与五行的生克甚至干支时日均有关系,故《脏气法时论》又云:

病在肝,愈于夏(力按:因为肝属木,而夏属火,木能生火),夏不愈,甚于秋(力按:秋属金,金能克木,故到了秋天肝病将加重),秋不死,持于冬,起于春。禁当风。肝病者,愈在丙丁(力按:因丙丁属火),丙丁不愈,加于庚辛(力按:因庚辛属金),庚辛不死,持于壬癸,起于甲乙。……

病在心,愈于长夏(力案:因心属火,长夏属土,火生土),长夏不愈,甚于冬(力案:冬属水,水克火),冬不死,持于春,起于夏。……心病者,愈在戊己,戊己不愈,加于壬癸,壬癸不死,持于甲乙,起于丙丁。

……

上述理论在古代普遍被奉为金科玉律,在这里我们不妨来读一段明代名医孙一奎自己所写的一段行医经历:

壬申(指明隆庆六年,公元1572年)秋仲,予东游 李而王松泉、吴小峰偕行。小峰语予:“中秋至矣,此间有一妓李姓者,行第七,殊可人意,须访之,晚令佐酒。”至则见其态度果澹雅风致。坐少顷,连咳两声,小峰究其病,曰:“偶尔。”小峰谓:“毋诳,孙公知人生死,不啻扁鹊,可求一诊。”诊之两寸短涩,两尺洪滑,关弦。予未语而小峰问脉。予曰:“脉甚怪。公可问经行否?”曰:“行,仅一日,亦仅点滴。”予曰:“此脉在良家主梦遗,若不宜有也。”妓曰:“良然。即御客时,亦或遗,遗则冷汗淫淫,体倦而不能支。”小峰为请药,予曰:“姑置之。”小峰问何故?予曰:“金木相胜,心神无主,法当不治。”小峰谓:“人尚无恙,何得便至于此?”予曰:“弦为春令,当金旺之时,犹然猖獗,设在卯月,木旺火相,肺金枯痿,水之上源已竭。且肾脉洪滑,妓以欲胜,阴血既亏,淫火愈炽。书云:‘阴虚则病,阴绝则死。’今已咳嗽,其兆见矣,可治乎?”次年二月果死。[6]

在这段故事中,李姓妓女因肺病而咳嗽,孙一奎以肺脏的五行属金,其脉相属木,当其肺中尚无大恙时肺金犹能克制其脉相之木;而到了卯月(二月),木极旺盛因而生火,火能烁金,故断定其必死,从而不施救治,任其命赴黄泉。在这则故事中,我们虽然不能完全确定孙一奎的处置是否得当,但根据我们今天的知识至少可以确定,孙一奎根据五脏、四时配五行的原理,认为李氏妓女到了次年二月必死这一点并无科学依据。我们知道,干支是中国古代的一种记时方法,它最先用于记日,其后又用于记年,而干支的排定最初完全是随意的,以后就每年顺推,它仅仅是一种纪年方法,并无其他特殊意义。而战国以后由于五行学说的兴起,五行学者们将天干地支与五行相配,再后来又将天干地支中的五行属性与每年所属之天干地支相配,于是就有了术士们所言之“气运”或“运气”,这不过是术士们骗人的一种把戏罢了。至于如上所录《黄帝内经》中所言每月天干之五行属性,就更具随意性了。例如,正如大家都知道的那样,中国古代所行的历法是阴阳合历,它与实际的季节更替有一定的差距,即按太阳年,一年当有三百六十五天多一点,而中国古代所行之历仅有三百五十天左右,为了使其与实际的季节变化相吻合,这就需要每隔四年曾加一个月,另外,一个自然年为三百六十五天有奇,而天干地支每六十天个一周期(即人们通常所说的六十甲子)这就是说,即使是五行气运之说所谓每个月或每天的五行属性在某一初始的时候果然与自然法则和人的身体节律相合,那么第二年、第三年就会越差越远。因此,以五行学说来诊断病因和治疗疾病实为巫术而非科学。

我们说用五行理论来分析病因并治疗疾病乃是属于巫术的方法还有一点根据:在前面我们曾经引述过的云梦秦简《日书》中就有用干支配五行、用五行来判断疾病并加以禳解的文字:在第797至798号简很明白地说了甲乙日如果生病的话是死去的父母为祟,死去的父母将从东方来享用祭品。根据五行学说,甲乙所主的方位正是东方。又东方为青色,所以简文说“居东方,岁(太岁)在东方,青色,死”。

应该如何评价中医理论中的五行学说?二十世纪随着西医的传入,国内学术界就曾对中医的基础理论特别是其中的五行学说是否科学进行过激烈的争论。一些学者根据西方传入的现代科学观点对中医理论进行剖析,认为中医理论特别是五行学说是非科学的,例如余云岫在其《灵素商兑》中就对五行学说进行了猛烈地抨击,他说:

……所谓风者,由空气流荡而生……于是风之方向,受地理上气候上种种复杂之影响,不能如式而推矣。东方非风发源之地,亦非风制造之所,而东方生风之说为不经矣。

木之生也由种子,种之生也由胎孕,孕之成也由雌雄蕊之交,雌雄蕊之相近者,或自为交接。其隔远者,或因风,或因蝶,或因鸟,或因风之飘荡而至。是风者不过诸媒介中之一种,焉得以生木之功,全归之耶?风之为媒介,不过诸功用中之一种,又焉得谓风之功全在生木耶?风非制木之原料,亦非木之父母,安得谓之生木乎?[7]

此说一出便得到了研究哲学、民俗学、社会学和其他社会科学的学者们的支持,同时也招来了中医师及一些笃信中医者的反击,例如心农说:

中国古人之阴阳五行六气,是太祖之科学、现在之科学,是其螟蛤子孙也。化学原子分正负,物质交换之生变化,或化而为气,或变而为固,可以尽阴阳二字矣。……空气中及物质中,有养(氧)轻(氢)水炭淡(氮)诸气,不外五行金木水火土之范围,现在用ONC代名轻养淡炭,与古之用木金土火何异……金味辛,辛即碱也,碱必有养也;木味酸,酸必有轻也,火味苦,炭质之味苦也;土味淡,土生万物先赖淡气也;水味碱,卤生于水也。……[8]

另外还有些医师则以西医所未能治而为中医所治的病例来证明中医科学并且胜于西医。上述两派观点及其论证的方法在今日看来都未可以服人,前者以五行之金木水火土为实指五种物质而加以指责,实为无的之矢;后者未能洞晓西方现代科学之精髓而为中医之阴阳五行学说辩护,不免失之牵强。近年来国内又有一些学者对中医理论进行了新的研究,对其中的阴阳五行学说大加保褒扬并加之以“系统论”、“整体观”之类的桂冠,有的甚至试图用一些地区的气象统计资料来说明五行学说的“科学性”,如刘亚光先生说:

1978年为戊午年,天干为火,热太过年,地支午为少阴君火。中运之气与司天之气都属火,称岁会。同时天干的中运之气与司天之气都相同属火,称天符。该年既为天符,又为岁会,故叫太乙天符。因此专一性高。该年全国为高温年。同时,火太过则克伐金气,金不足则无以制木,木过伤肝。该年流行肝炎发病率高,而且暑热和其他外感高热病较多。由此可见,如果按运动规律事先能预报该年的气候及疾病流行将是一件极有意义的工作。[9]

众所周知,中国幅员广大,每年各地都会有干旱水涝发生,一些地方某年平均气温偏高,而另一些地方气温又会偏低,这与所谓运气学说毫无关系。说到“系统论”、“整体观”,我们承认,五行学说确实颇有整体观,亦确实可以称之为系统论,但是,“整体观”、“系统论”就一定是科学的吗?我们的回答是否定的。因为,科学固然具有“整体观”,也是有系统的,但是,巫术也具有“整体观”、也是有系统的,这里,我们不妨引用弗雷泽的一段话来说明这一点:

巫术与科学在认识世界的概念上,两者是相近的。二者都认定事件的演替是完全有规律的和肯定的。并且由于这些演变是由不变的规律所决定的,所以它们是可以准确地见到和推算出来的。[10]

中国古代术士们所说的“天人合一”就是对中国传统巫术理论中的“系统论”最完整的概括,自然,阴阳五行学说也是属于这种“系统论”的,关于这一点我们在前面已经谈到过了,这里不再详述。

三、
楼主:万水千山1901  时间:2019-09-03 20:02:13
【接上页】

三、医方与巫术
如果说我们上面所论及的阴阳五行学说与巫术的关系暂时还不能为大多数人接受的话,那么中国古代的医方中包含着巫术的成份、特别是中医中的“祝由科”之为巫术,则是无可怀疑的。中国古代的医学,无论是所谓正统的还是民间的江湖游医,他们或多或少地都会采用一些带有巫术色彩的手段来为人们治疗疾病,所谓“祝由科”即古代中医中用巫术来治病的一种方法。

用巫术治病本是人类对疾病最早的一种治疗手段,它是原始人类巫术活动的一个主要方面。在中国古代,这种以巫术治病的方法就被称为祝由,传说起于黄帝。

用巫术的方法治疗疾病是人们对客观世界以及对疾病发生的原因缺乏正确认识所致,他们相信人之所以会发生疾病,大多是由于触怒了某位神灵,因此人们可以通过讨好或者抗争来达到治病的目的。最常见的方法主要有法术和咒语两类,它们的原理也不外是根据巫术的相似律和接触律,有的则是从一些民间传说和历史故事演生出来的,还有的是受佛教和道教的影响所致。下面就是一些具体的例证:

唐代学者段成式在其《酉阳杂俎》前集卷十一“广知”条中记录了以下的治病方法:

1·井口边草,主小儿夜啼,着母荐下,勿令知之。

2·船底苔,疗天行。

3·寡妇藁荐草节,去小儿霍乱。

4·自缢死绳主颠狂。

5·孝子衿灰傅面。

6·东家门鸡栖木作灰,治失音。

7·古榇板作琴底,合阴阳,通神。

上列第六条属于典型的相似律,因为雄鸡叫声嘹亮,于是人们相信用它站过的木头烧成灰便可治疗失音。

清陈其元《庸闲斋笔记》卷十一“神咒治病”记载了当时民间的一些以巫术治病的方法,其文云:

祝由一科,起于黄帝,禁咒治病,伊古有之。其词甚俚,其效甚速,不可解也。今择余所知而验者录之:

治蜈蚣螫咒云:“止见土地,神知载灵,太上老君急急如律令敕。”以手按螫处,一气念七遍,即挥手作撮去之状,顷刻痛止。

治蛇缠咒云:“天蛇蛇,地蛇蛇,青地扁乌稍蛇。三十六蛇,七十二蛇,蛇出蛇进,太上老君急急如律令敕。”凡人影为蛇所啄,腰生赤瘰,痛延至心,则不可救,名蛇缠,又名缠身龙。治法:以右手持稻秆一枝,其长与腰围同,向患处一气念七遍,即挥臂置稻秆门槛上,刀断为七,焚之,其患立愈。

蠼螋溺射人影,令人生疮,如热疿。治法:画地作蠼螋形,取腹中泥,以唾和涂二次,即愈。或夜以灯照生疮处之影于壁,百沸汤浇影上,神效。

蜂螫痛甚,治法:向蜂来之方以右手中指空中草书“帝”字,中竖直下至地,即以中指挖土涂螫处,立止痛。

又治蜈蚣螫方:以手向花枝下泥书“田”字,勿令人见,取泥擦之。

人被犬咬,即于地上书一“虎”字,口念咒曰:“一二三四五,金木水火土,凡人被犬咬,请土地揭起土来补。”念咒毕,即以口涎吐在土上,揭土敷在患处,以手摩之,立愈。

治难产方:朱书“语忘敬遗”四字于黄纸上,贴在产妇卧床对面,令人口念四字不歇,立产。

上面的第三、四两条是非常典型的由相似律而派生出来的巫术。成书于清代的《本草类方》卷五载治“眼生偷针”:“布针一个,对井睨视,已而折为两段,投井中,勿令人见。”(张泉《医说》)所谓偷针,以其眼睑上生疮如针眼,故名。《本草类方》所载此方显然也是根据相似的原理而产生的巫术。清代学者王士祯的《香祖笔记》卷三中也记载了一些以巫术治病的方法,如其所记治疗鱼骨哽喉的方法云:“鼎州通判柳应辰传治鱼鲠法:以倒流水半盏,先问其人,使之应,吸其气入口中,面东诵“元亨利贞”七遍,吸气入水,饮少许,即差。”在这一个医方里之所以要用倒流水,就是希望鲠在喉头的鱼骨象倒流的水一样从喉头上倒退出来。在中医的巫术中,还有一些是本乎中国传统思想观念的,如《本草类方》卷五载治“心腹冷痛”:“男子病,令女人取水一杯饮之;女子病,令男子取水一杯饮之。(《肘后方》)”治“卒患心痛”:“画地作王字,撮取中央土,水和一升服,良。(陈藏器《本草》)”《香祖笔记》卷三治难产方云:“用杏仁一枚,去皮,一边书日字,一边书月字,用蜂蜜粘住,外用熬蜜为丸,滚白水或酒吞下。”即使在今天,汉族民间仍然盛行以巫术治病的方法,如在四川,家中小儿生病时可在室内撒米,据说如此则为祟的鬼怪引开(一些人在家中亲人去世后出丧时也撒米引鬼);倘若家中有人生病,可能会被认为是惊动了家宅中的鬼灵,便可宰杀一只雄鸡,让鸡血沿住宅滴上一圈,因为鸡血可以驱鬼。在有些地区,病家将熬过的药渣倾倒在路上任人踏践,以为这样可以让路人将病魔带走。

不仅民间流行的不少偏方都具有浓厚的巫术色彩,就是在许多中医学的经典著作中也有专门的“祝由科”。据传为医圣孙思邈所著的《千金翼方》中,其第二十九、三十卷为“禁经”,专门论述治疗时的各种禁忌、咒语法术,其中大多与我们在前面曾经提到过的阴阳五行学说有关,例如其介绍受禁之法(有如今日流行之“气功”)的“都受禁文”说:

想东方木禁在吾肝中,想南方火禁在吾心中,想西方金禁在吾肺中,想北方水禁在吾肾中,想中央土禁在吾脾中。想左青龙、右白虎、前朱雀、后玄武,天师禁驾,无事不苦。东王公西王母道吾禁有随当止,急急如律令。

象上面的这则禁文介绍的上用控制意念的方法来预防疾病的发生,它把五行、五方、民间传说中的四方四神以及一些道家的法语杂揉在一起,实际上是一则咒语。又如其“禁疟鬼法”云:

将狗上山,下使入海,中有一虫,不食五谷,只食疟鬼。朝食三千,暮食八百,一食不足,下符更索,速出速去,可得无殃,急急如律令。

这是企图用恐吓的方法来驱逐病魔、使之不能为害人类的咒语。

用巫术治病虽然有各种不同的方法,但其总的原则一如《千金翼方》所云:“万病击同类”,例如:“逢水难土王击之,逢土难木王击之,逢刀难阳精击之,逢鬼难桃汤击之”(《千金翼方》卷二十九。因为根据五行学说,土能克水,木能克土,而刀难属阴,故需以阳精制之。又根据中国古代传说,凡与桃有关之物皆能镇鬼,所以凡是鬼怪作祟都可以用桃汤驱除)。第二条原则是或者用讨好的方法或者用威胁去诱使病魔离开,例如《千金翼方》所载“禁温鬼法”云:“天门亭长外都使,欲得九卿缚鬼士。非子法住,左手持刀,右手持斧斫黄奴,温病之鬼何不走!前出封侯,后出斫头,急急如律令。”所谓“前出封侯”是讨好,“后出斫头”则是威胁。以上二个原则都是采取积极的巫术方法来治病,而消极的方法便是禁忌,例如《神农本草经》说“勿食鼠伤残物,令人生瘘”。从卫生的角度来讲不食老鼠伤残之物固然不错,但说吃了被鼠伤残之物会令人生瘘则是带有巫术色彩的说法。所谓瘘即是我们通常所说的疔疮,中医称之为鼠瘘,它本与老鼠无关,但民间因为鼠瘘有一“鼠”字,便以为与老鼠有关,所以为了防止生疔疮便需避免食用被老鼠伤残了的食物。《千金翼方》卷二十九归纳了用巫术治病的原则和方法:

万病击同类,对治皆持刀、持桃、持火、持鉴、持水、持绳、持药、持符、持戟、持弓、持箭、持弩、持食、持坐、持粉、持意、持神、持想、持气、持画、持石、持土、持盐、持幡、持脂、持肉、持血、持面、持金、持玉、持印,故其法皆禁击之,所需用禁之法,有请、有告、有祭、有害(原注:善神即饮食祭之、住之;恶鬼即克之、却之)、有杀、有畏、有爱、有喜、有恶、有死、有走、有住、有灭,是故对治用时各各条例。

所谓持刀、持桃等等是指用巫术治疗时所用的各种器具,而其言之所需用禁之法,则是指用巫术治病的基本原则,即对善神用讨好的方法,譬如祈求、祭祀等等,而对恶鬼则用恐吓、驱逐、消灭的方法,或者先祈求、讨好,不灵则恐吓、驱逐、消灭,即所谓“先礼而后兵”。

在中国古代的医学领域中,存在着两种趋势,即以科学的方法来疹断和治疗疾病,这是古代中国医学发展的主流;另一种趋势是用巫术的方法来治疗疾病。传说春秋战国之际的扁鹊就曾提出过“信巫不信医者死”,以后的医学家们又提出过辩证论治的科学的治疗方法,但在实际上也有不少人对何者为巫、何者为医以及为什么巫术不能治病等等并没有清楚的认识。《黄帝内经·素问·移精变气论》有这么一段文字:

黄帝问曰:“余闻古之治病,惟其移精变乞可祝由而已。今世治病,毒药治其内,针石治其外,或愈或不愈,何也?”歧伯对曰:“往古之人,居禽兽之间,动作以避寒,阴居以避暑。内无眷慕之累,外无伸官之形,此恬憺之世、邪不能深入也,故毒药不能治其内、针石不能治其外,故可移精祝由而已。当今之世不然,忧患缘其内,苦形伤其外,又失四时之从,逆寒暑之宜,贼风数至,虚邪朝夕,内至五脏骨髓,外伤空窍肌肤,所以小病必甚,大病必死,故祝由不能已也。”

在这段话中,我们可以看出,《黄帝内经》的作者虽然已经注意到了祝由对治疗当时人的疾病并无功效,但对巫术与医学的本质区别并没有十分清楚的认识。在中医史上有一个非常奇特的现象:按照常理,随着历史的发展、社会的进步,科学总是逐渐地战胜愚昧,中医学的发展一方面也的确是这样,但另一方面,自汉代以后,从原始巫教发展起来的道教势力逐渐壮大,并且日益侵入医学领域,道教中的巫术也随之同中医结合在一起并影响世人。前面我们多次引用的《千金翼方》的作者、号称药王的孙思邈就是一位道士,世称孙真人,他著的医学名著《千金方》和《千金翼方》虽然大大地丰富了祖国的医学宝库,但其中也包含了大量的巫术内容,而这些巫术内容大多又是从道教中的巫术中借用过来的。其他对中医学曾经作出过重大贡献的葛洪、陶弘景等都是著名的道士。

道教脱胎於民间巫教,故道士与巫师在民间常常混为一谈,道士与巫医一样也给人治病。当然,道士与巫医之治病有相同者,亦有不同者。其相同者之事例甚多,毋需赘述;而其不同者,则是一些著名的道士将民间祝祷祭祀之术与修身服饵之术(或称“方术”)分离,例如葛洪在《抱朴子》中阐明了二者的区别:

俗所谓道率皆妖伪,转相诳惑,久而弥甚,既不能修疗病之术,又不能返其大迷;不务药石之救,惟专祝祭之谬,祈祷无已,问卜不倦。巫祝小人,妄说祸祟,疾病危急,唯所不闻,闻辄修为,损费不訾,富室竭其财储,贫人假举倍息,田宅割裂以讫尽,箧柜倒装而无馀。或偶有自差,便谓受神之赐,如其死亡,便谓鬼不见赦;幸而误活,财产穷罄,遂复饥寒冻饿而死,或起为劫剽,或穿窬斯滥,丧身於锋镝之端,自陷於丑恶之刑,皆此之由也。或什物尽於祭祀之费耗,谷帛沦於贪浊之师巫。既没之日,无复凶器之直,衣衾之周,使尸朽虫流,良可悼也。愚民之蔽,乃至於此哉!淫祀妖邪,礼律所禁,然而凡夫,终不可悟。唯宜王者更峻其法制,犯无轻重,致之大辟,购募巫祝不肯止者,刑之无赦,肆之市路,必当绝息。[11]

葛洪上面所指即祝祷祭祀之术,而道家所倡导之方术则是修身服饵以至得道成仙:

若夫仙人,以药物养身,以术数延命,使内疾不生,外患不入,虽久视不死,而旧身不改。苟有其道,无以为难也。[12]

所谓以药物养身,即服饵;而以术数延命,葛洪解释说:

所为术者,内修形神,使延年愈疾,外攘邪恶,使祸害不干。[13]

古代中医包含了一些巫术的内容,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除了上面所举的明显为巫术的例证外,还有一类值得我们加以甄别:《本草类方》卷四载治“心孔闷塞”:“多忘善误,丁酉日密至市买远志,着巾角中还,为末服之,勿令人知。(《肘后方》)”案远志为草本植物,《神农本草》谓其主治“咳逆伤中,补不足,除邪气,利九窍,益智慧,耳目聪明,不忘,强志倍力”以远志治心孔闷塞本来符合医理,但谓须丁酉日密秘到市场上去买并包在角巾中勿令人知,则又给科学的治疗方法蒙上了一层巫术的外套。因此,我们今天在发掘中医方论的宝藏时应该剔除其带有巫术成份的糟粕。

楼主:万水千山1901  时间:2019-09-03 20:02:13
【接上页】
四、本草与巫术
本草,即是中国古代的药物学。从中国最早的药物学专著《神农本草》到明代李时珍的《本草纲目》,尽管它们的科学成就在当时居于世界领先地位,但不可避免地要带有时代的局限性。在中国古代众多的本草著作中,几乎所有的著作或多或少地含有巫术成份。以《神农本草》为例,这部大概成书于汉代以后的药物学专著将三百余种药物分为上品、中品、下品三大类,其分类主要依据的是道教炼丹家对各种药物习性的认识,例如书中列为上品的丹沙、云母、玉泉、矾石、消石、朴硝、滑石、石胆、空青、曾青等所有的玉石类一十八种矿物几乎全是道家炼丹之物,其性能或者可以“化铁为铜成金银”,或者“炼饵服之轻身、神仙”。我们知道,道教的炼丹术虽然是现代化学的先驱,但就其整体而言,它仍然属于巫术的范畴。《神农本草》除吸收了道教的炼丹术以外,还采纳了民间流行的巫术,如谓丹雄鸡(即红色的公鸡)“通神、杀毒、辟不祥。头主杀鬼(原注:东门上者尤良)”。根据汉族民间传说,恶鬼一般都是夜间出来活动并为害人类,而当雄鸡鸣唱时天即将曙,于是各种鬼物都将藏匿起来,所以便有雄鸡能够镇鬼的说法;又汉族民间认为红色也有驱鬼的功效,故谓丹雄鸡能镇鬼。另外根据汉族民间传说,鬼怪都害怕阳光,而东方正是太阳升起的方向,所以人们相信东方是对鬼怪不利的方位。

明代李时珍的《本草纲目》是中国古代的药物学宝典,它总结了十六世纪以前以药物学的认识,较之此前的所有药物学著作的科学上有了很大的提高,例如书中对过去的药物学著作中关于服食“金丹”以求长生、服食黄连雄黄等等可以成仙的说法以及其他一些带有巫术色彩的东西加以批驳,并从科学上论证其错误的原因,例如李时珍在谈到雄黄有杀毒的药性时说:

五毒药,范注《东阳方》变为飞黄散,治缓疽恶疮,蚀恶肉。其法:取瓦盆一个,安雌黄于中,丹砂居南,慈石居北,曾青居东,白石英居西, 石居上,石膏次之,钟乳居下,雄黄覆之,云母布于下,各二两末,以一盆盖之,羊毛泥固济,作三隅灶,以陈苇烧一日,取其飞黄用之。夫雄黄乃治疮杀毒要药也,而入肝经气分,故肝风肝气、惊痫痰涎、头痛眩运、暑疟泄痢、积聚诸病,用之有殊功。又能化血为水。而方士乃炼治服饵,神异其说,被其毒者多矣。……《太平广记》载成都刘无名服雄黄长生之说,方士言尔,不可信。[14]

在这一段文字中,李世珍对服食雄黄以求长生的说法进行了批驳,在道教盛行、皇帝迷信服食仙丹的明代是难能可贵的。但认真分析一下上面的这段文字我们可以发现:范注关于飞黄散的炮治方法如各种药物放置的位置显然具有巫术的色彩,而李时珍却未加任何批评,这就引出了另外一个问题:中国古代最伟大的科学家李时珍在批判各种伪科学的同时,他的《本草纲目》也包含有巫术的成份在内。

《本草纲目》第三卷主治类中有“邪祟”一章,专论邪气侵入人体而引起的各种疾病。这里的所谓邪气,既指自然界中的风寒湿热等,也指世俗所谓鬼怪神灵,因为李时珍也相信鬼怪神灵的侵入也是导致疾病发生的原因。在这一章中,李时珍将桃枭(即不能长大的虚果)、桃花、桃白皮、桃胶、桃毛、桃仁等等均列为治疗邪祟致病的药物。为什么桃树及其附属物具有这种功效?这与汉族民间流传的一个古老故事有关。《论衡·订鬼》引《山海经》云:“沧海之中,有度溯之山,上有大桃木,其屈蟠三千里,其枝间东北曰鬼门,万鬼所出入也。上有二神人,一曰神荼,一曰郁垒,主阅领万鬼,恶害之鬼,执以苇索而以食虎。于是黄帝用作礼以时驱之,立大桃人,门户画神荼、郁垒与虎,悬苇索以御凶魅。”以后汉族民间便认为桃能镇鬼,所以家家每于岁终便书对联在桃木板上,称之为“桃符”,而各种本草中也将桃花、桃仁等等列为驱邪之物,李时珍也未能列外。这是由于汉族民间传说的影响而产生的巫术。我们再来看看下面这组文字:

《本草纲目》卷四:“语迟:百舌鸟(炙食)。伯劳踏枝(鞭之)。”

案:百舌鸟、伯劳鸟都是一年之中鸣叫最早的鸟,于是人们认为它们正可借以治小儿语迟,这是属于因相似而产生的巫术。故李时珍在卷四十九阐述伯劳鸟踏过的树枝可以治小儿语迟的原因时说:“案罗氏《尔雅翼》云:本草言伯劳所踏枝鞭小儿令速语者,以其当万物不能鸣时而独能鸣之故,以类求之也。”这正是巫术的相似律最好的诠释。

《本草纲目》卷八“铁斧”条下李时珍云:

古人转女为男法:怀妊三月,名曰始胎,血脉未流,象形而变,是时宜服药,用斧置床底,系刃向下,勿令本妇知之。恐不信,以鸡试之,则一巢皆雄也。盖胎化之法,亦理之自然。故食牡鸡,取阳精之全于天产者;佩雄黄,取阳精之全于地产者;操弓矢、藉斧斤,取钢物之见于人事者。气类潜感,造化密移,物下所必有、故妊妇见神像异物,多生鬼怪,即其证矣。象牙、犀角,纹逐象生;山药、鸡冠,形随人变。以鸡卵告灶而抱雏,以苕帚扫猫而成孕。物且有感,况于人乎?

这一段话也是对相似律的最好说明。《本草纲目》卷八又云:

故锯(即用旧了的锯子):主治:误吞竹木入咽,烧故锯令赤,渍酒热饮。

案:锯是用来锯竹木的,根据巫术的接触律,物体一经互相接触,在中断实体的联系后还会继续发生作用。用锯子来治疗误吞竹木,显然是古人相信这锯子仍能锯碎误吞的竹木。在《本草纲目》中,象上述的例子还有很多,例如说用鱼笱(一种竹制鱼具)鱼网烧灰或煎汤可治鱼骨鲠喉、用捆猪索或绊牛索烧灰治小儿惊啼、用猫或狸毛烧灰治鼠瘘(鼠瘘即疔疮,旧以为乃因老鼠舔过所致,而猫能克鼠)等等都是根据接触或相似的原理产生的巫术。

除了《神农本草》及《本草纲目》这两部中国历史上著名的药物学著作而外,其余众多的本草著作如同其医理、医方等等一样,都或多或少地包含有巫术的成份在内限于篇幅,我们不再赘述。

我们应该看到,从遥远的古代起就有不少有识之士对世人迷信巫医的风气进行过深刻的批判。汉代的王符在其所著《潜夫论·浮侈篇》中这样写道:“《诗》刺‘不绩其麻,女也婆娑’,今多不修中馈,休其蚕织。而起学巫祝,鼓舞事神,以欺诬细民,荧惑百姓。妇女羸弱,疾病之家,怀忧愦愦,皆易恐惧,至使奔走便时,去离正宅,崎岖路侧,上漏下湿,风寒所伤,奸人所利,盗贼所中,益祸益祟,以致重者,不可胜数。或弃医药更往事神,故至于死亡,不知为巫所欺误,乃反恨事巫之晚,此荧惑细民之甚者也。”另一方面,在科学昌明的今天,我们也应该对中国传统医学进行认真的清理,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1] (汉)何休:《公羊传解诂》隐公四年。

[2] (汉)郑玄:《仪礼·士丧礼注》。

[3] 《云梦睡虎地秦墓》编写组:《云梦睡虎地秦墓》,第859至858号简反面、第856至855号简反面,文物出版社1981年。

[4] 《云梦睡虎地秦墓》编写组:《云梦睡虎地秦墓》,第797至798号简、第799至800号简,文物出版社1981年。

[5] 刘长林:《内经的哲学和中医学的方法》,第46页,科学出版社1982年。

[6] (明)孙一奎:《医案》,明刻本。

[7] 余云岫:《灵素商兑·藏府生理第四》,1917年。

[8] 《中医世界》第一卷第一期,1929年。

[9] 刘亚光:《现代自然科学与中医理论》,第15页,福建科学技术出版社,1983年。

[10] (英)弗雷泽:《金枝——巫术与宗教之研究》,徐育新、汪培基、张泽石译,第76页,中国民间文艺出版社,1987年。

[11] (晋)葛洪:《抱朴子·道意》。

[12] (晋)葛洪:《抱朴子·论仙》。

[13] (晋)葛洪:《抱朴子·微旨》。

[14] (明)李时珍:《本草纲目》石部第九卷“雄黄”。


【全文完】
楼主:万水千山1901  时间:2019-09-03 20:02:13

中国传统医学的文化特点
2015-07-05

第十四章中国传统医学与养生学

在科技史的诸多领域中,近代科学的出现,使世人的眼光移向西方,唯独在医药学方面,中国传统医药学仍独树一帜,至今闪耀着灿烂的异彩。我国古代很早就摆脱了巫术的羁绊,使医学走上了健康发展的道路。此后各个时期,人们撰写了大量的医学著作,据不完全统计,现存的即近8000种,占我国古代各门学科著作数量的首位。

中医的人体经络的客观存在正逐渐被现代科学所证实,源于经络学说的针灸、推拿、按摩等传统疗法的有效性,也为当今西方世界所折服。

第一节中国传统医学的文化特点

“中医文化”包含广义和狭义两种含义。广义的“中医文化”是指中医本身就是“文化”,中医作为一门研究人体生理、病理、防病治病规律的学科,具有自然科学的性质。因科学属于大文化范畴,因而中医本身就是“文化”,狭义的“中医文化”的内涵主要指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及其蕴含的人文内容和文化特征,而不大涉及关于人体生命和具体的防病治病手段、技术和措施。通常所称的“中医文化”采用狭义的概念。

中国传统医学在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中医文化成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文化特点表现如下:

一、中医是在中国传统文化的母体中孕育发展起来的

中医是在中国传统文化的母体中孕育发展起来的,因此中国传统文化的许多特点,都会深深地融合其中,形成独特的中国传统医学文化。

1.《周易》文化特点

中医论著在中国文化的土壤里孕育形成并经数千年而不衰,是光辉依旧的中华文化瑰宝中极重要的组成部分。《周易》是我国哲学、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相结合的一部巨著,是炎黄的智慧结晶。自古以来,《周易》不仅被哲学家、史学家所重视,而且同样被医学家所青睐。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我国第一部最重要的医学著作《黄帝内经》。它总结了先秦的医学实践和理论知识,脏肺强调人体的整体观念,运用《周易》中的阴阳五行学说、藏象学说、气化学说等,形成了一套脏肺和经络学说。正如有的学者所说,《易经》具《内经》之理,《内经》得《易经》之用,相辅相成、相得益彰,交相辉映。漫漫数千年,易说未衰,贯通于中医生理、病理、经络、脉学、方剂等几乎所有的中医论著中,实为中医论著的河头源水。比如东汉末年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是我国医学另一部奠基性著作,它把《内经》的基本理论与临床实践更具体、紧密地结合起来,确立了我国临床医学理论“辨证施治”的基础。

2.宗教文化特点

中国尽管没有出现宗教占绝对统治地位的时期,但中国文化史上所形成的本土宗教道教、从印度传人中国的佛教以及具有宗教特点的儒家文化等,都在一定程度上同中国的传统医学产生了联系,因此使中国的传统医学具有宗教文化的特点。

道教与中医。道教起源于商周的巫祝祭祀鬼神及战国秦汉时代的方士求仙采药。在古代神仙信仰的基础上,沿袭方仙道、黄老道的某些观念和修持方法,于东汉中期形成。道教吸收和融会了华夏民族许许多多有价值的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成果。道教利用“符水”、“咒语”为传教手段并兼修医术,随后道教与医学紧密结合,为中医学做出了积极的贡献。汉代另一中医论著《难经》,提出了在中医学上影响较大的“左肾右命”之说,成为此后中医命门相火之论的开端。同时“虚无恬淡,寂寞无为”是道家最恰当的生活方式和最理想的养生之道,这种思想后来被中医典籍所吸收,成为中医学说的一个组成部分。古语中素有誓医道同源”、“十道九医”、“医道一家”之说,大凡修道之士,都精通医理。

儒教与中医。儒教源自儒家思想,是一种和谐均衡的“中道哲学”。其特征是一个涵盖自然、社会政治、伦理、宗教于一体的“天人合一”、“天人合德”的图式。它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中医知识结构和理论的形成。集先秦医学之大成而承两汉医家之心传的我国最早的中医经典著作《黄帝内经》,建立了中医体系的雏形,这个体系为中国传统医学长盛不衰奠定了基础。中医临床学专著《伤寒杂病论》,同样深受儒家思想的巨大影响。由于儒家思想基本是一种伦理政治学说,一方面强调人与社会的关系,其“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理念渗入中医思想之中。如用君臣关系阐述脏腑十二官的关系;用“君、臣、佐、使”之说配伍中药方剂。清道光年间《李氏医案》一书分为五卷,以仁、义、礼、智、信为卷名等等,无不嵌刻有儒家伦理思想的标记。儒家伦理思想的价值取向、调解功能以及“推己及人”、“能近取譬”、“将心比心”等方法、原则,大量渗透于中医学的伦理道德之中。因此,很多医家在自己的医学论著中,以显要的位置、大量的篇幅或辟专篇阐发伦理学问题,探讨医生的行为规范、医患之间的关系准则。在儒家崇古尊经的思想影响下,中医学形成了一种“习医之人,必以研读医经为首务”。而研读医学之人,也都以注解医经为归宿的治学方式,使2000多年来的中医学一脉相承,保持了中医论著发展的连贯性和继承性,从而形成了中医论著的独特体系。

佛教与中医。佛教自公元一世纪传入中国,与儒道融合,演变成中国佛教,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佛教带来了印度的医学知识,丰富了中医学论著。隋唐史上记载了10余种由印度翻译过来的医书和药方,如佛教《大藏经》内存有大量的医学内容。唐代医家孙思邈著的《千金方》引用印度佛学的“地、水、风、火”四大理论,对疾病的自然痊愈和人的必然死亡提出了四种可能:凡人火气不调,举身蒸热;风气不调,全身强直,诸毛闭塞;水气不调,身体浮肿,气满喘粗;土气不调,四肢不举,言无声音。

3.民俗文化特点

清代考据学风盛行,许多文人致力于考据,编纂了大部典籍,如《四库全书·医书类》等。此时期医学同样注重于考证,大多医家都致力于研究古书、整理文献的工作,但在中医论著的写作体裁上却呈现出多彩多姿的风貌:既有宏富严密的长篇大论,也有短小精悍的医学小品,如医案医话、随笔杂谈、书评序跋乃至歌诀、箴言等,尤以医话与歌诀最具中医特色。医话将科学性、实用性、文学性恰到好处地融会在一起,成为中医的重要经典。以歌诀形式编写的医著言简意赅、医文并茂,加之音韵天成,所以脍炙人口,使人喜读易诵。其二是用诗词、赋文戏曲形式编写,如《伤寒药性赋》是蒲松龄以赋体形式对《伤寒论》用药特点和规律所作的专题阐述,介绍了一些常用药物的药性气味、所属经络、主治功效、配伍应用,颇具特色,达到了科普的作用。综上所述,对于以儒、道为治学初阶的中医来说,把中国的传统语言文学深深地融化在其对医理的论述、学说的创建以及临床诸方面。也就是说,既重视“以名举实”的语言功用,又力图超脱语言对医理灵活理解与运用的种种束缚,乃是中医论著语言文学的一大特色。

从以上中医文化特点可以看出,中医与中国传统文化之间存在着息息相关、丝丝入扣的亲缘关系。正是这种亲缘关系,使得中医论著从传统思想文化这一丰腴的母体中,源源不断地吸收养料,积淀起深厚的内涵与功力,从而保持了经久不衰的生命力,为中医药学的发展铸造起辉煌的历史碑铭。

二、中医传统文化包含独特的精神文化

中医精神文化是指精神层面的中医文化,包括中医理论文化、中医生命文化、中医比较文化等;中医物质文化是指中医药物、器具、店堂等物质所蕴含的文化。此外,还有中医的行为文化,它是指中医诊疗活动所蕴含的文化意义。中医的精神文化和物质文化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是不能截然分开的。

1.中医哲学是中医文化的核心部分

中医学伴随着人类进化的脚步诞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极具中华民族文化特色。中医学在其理论体系形成的过程中深受古代哲学的影响。古代哲学思想形成了中华民族共同的文化、社会、心理、习俗等体系。道家认为,“道”是宇宙万物生成、发展之源,并以阴阳五行、元气学说进一步论述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

哲学是关于世界观、方法论、价值论的学问,中医哲学就是中医学的世界观、方法论、价值论。中国传统医学作为中国传统哲学的一部分,在中医理论上得到了集中体现。如中医理论的“整体性、辨证性和人文性”成为中西医的显著不同之处,也是中医文化的核心。因此中医哲学不仅与易、儒、道、释哲学有相同的共性,而且还有与易、儒、道、释哲学不同的个性。

2.医生命文化

医学的对象是人的生命,换句话说,生命是医学的本元,而生命文化可以说就是医学的元文化。中医在认识生命的本质、规律问题上,有着不同于西方的鲜明的个性色彩。如中医将“气,,看成是生命的本源和动力,将阴阳五行看成是生命的过程序列,并以此建构了藏象、经络、症候等理论系统;中医将自然人与社会人作动态比附,建构了一个心与身同构、同序的小生命体系统和人与宇宙同构、同序的大生命体系统。中医比任何一门其他医学更反映本民族的文化特征,从某种意义上说,与其将中医看成是一门生命科学,倒不如将中医看成是一种生命文化。‘

3.天人合一、形神一体的整体观

阴阳五行学说与中医天人合一的整体观等中医理论的基本构架与哲学文化有很深的渊源。阴阳学说最早阐明了对立统一的规律,五行又可以说明自然界多种事物间复杂的关系,而天人合一的整体观强调了人是自然界的组成部分,人与自然万物存在着共同的规律,因此人体必须顺应天地、宇宙的变化规律。

中医学主张把天文、地理、人事作为一个整体看待。人既生活在自然界中,也生存在人类社会之中,因此影响健康和疾病的因素,既有生物因素,也有社会和心理的因素。因此,中医学从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关系中去理解和认识人体的健康和疾病,十分重视自然环境和心理因素的作用。同时,中医强调要把整个人体当作有机整体看待。因此在诊断、治疗和调养方面,要把人的生理机能看作一个整体,因而把人体的生理机能与自然环境看作一个整体,把治病过程看作一个统一性运动。.因此中医强调“四诊”、“八纲”。“四诊”即“望(望色)、闻(闻味)、问(问情)、切(切脉)”,“八纲”(即“阴、阳、表、里、寒、热、虚、实)”。医生在“四诊”的基础上,依照“八纲”之间的相互对立统一的关系,对病人进行综合性的辨证治疗。

这种形神合一,以神统形的整体观来源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大一统的整体观。

4.阴阳平衡观

中医学认为阴阳分别代表人体内相对的双方。在人体正常生理状态下,保持阴阳相对平衡,人就会显得非常健康;如果出现一方偏衰,也就是人体出现了不平衡,人体正常的生理功能就会紊乱,人就会出现病理状态。因此,无论是饮食起居、精神调摄、自我锻炼还是药物调理,都离不开协调平衡这一宗旨。治病防病,贵在调和阴阳;防止衰老也贵在调和阴阳。

楼主:万水千山1901  时间:2019-09-03 20:02:13


所以中医就是巫术,就是封建迷信,就是愚昧落后。
楼主:万水千山1901  时间:2019-09-03 20:02:13

中医巫术思维模式是中华民族的悲哀


《山海经》等早期古典书籍中记载的具有治病能力的人都是巫师,所谓医术只是附属于巫术的技能,而不是独立的存在的。《说文解字》对“医”解释中特意注明最早的医生就是巫师。
事实上,全人类医巫同源是非常普遍的现象,中医并没有任何特殊性。古人认为植物的某些部位如果与人体某些部位形状相似,那就一定有好处,比如核桃补脑,心形的叶子对心脏疾病有效,肾形的种子可以治疗肾脏疾病等。植物器官的颜色也被赋予很多相对应的功效,比如红色的补血,黑色的可以治疗白发。以颜色和形状等外在特征臆测某种特殊功效在几乎所有民族都曾发生过,这是普遍存在的模仿巫术,其基本逻辑是巫术的相似律,即相似的就是相同的。古人认为自然界的事物都是神灵事先设置好的。神灵设置了疾病,同时也设置了治疗疾病的药物,那些相似的形状和颜色就是神灵做出的标记。
不同地域或民族的传统医学走向并不完全一致。西方传统医学较早与巫术分离,实践经验逐渐占据主导地位,并摸索出观察、实验等科学方法,最终演化成现代医学。中医则长期被巫术思想束缚,实践经验逐渐被边缘化,中医始终没有强调过认真观察和总结经验,更谈不上验证理论和疗效。由于无法认识复杂事物,含混模糊的整体观就成为了巫术的鲜明特征,中医的整体观念正是巫术的属性,而非什么独特角度。巫术思维的原始逻辑经过历代中国医者的不断发展和演化,已经变幻出许多变形的方式,甚至形成了一个巫术的分支——玄学,但究其根源,都是以相似律和接触律为基础。
中医是巫术色彩最为浓厚的传统医学,并且始终以巫术思维作为根本方法,与科学医学背道而驰。古人就把阴和阳的概念无限扩大和引申到宇宙万物,虽然大多数事物并没有明显的阴阳属性。对于人体,中医认为,人体上部为阳,下部为阴;体表为阳,体内为阴;背部为阳,腹部为阴;诸如此类。然而,阴和阳并非人体的基本属性,模仿巫术让中国古人产生了错误的认识。中医将五行学说奉为不需进步的终极真理,并任意应用于世间万物,比如将五脏与五行对应起来,而且还可以无中生有地捏造相似,这是极其粗糙的模仿巫术。
中医困于巫术,根本原因就在于始终把阴阳五行等巫术学说作为理论基础,始终以巫术作为主要研究方法。中国古人一概用容易观察的对象来推测未知的人体。《黄帝内经》中有这样一段经典的描述:“天圆地方,人头圆足方以应之。天有日月,人有两目;地有九州,人有九窍;······”这段文字显示中医相当粗糙地运用了模仿巫术,瞬间就把人体的难关攻克了。经络穴位理论也是运用模仿巫术的结果。“经”与“络”(古时也写作“落”)本来是水利工程术语,“经”指水系主干,“络”指连接“经”的分支。中医把人体所谓的十二经脉与中国北方的十二条水系看做一一对应,经络的描述中还直接照搬了“隧”、“洫”、“渎”、“灌”、“溉”等水利工程名词。穴位的名称也大多来自水利相关名词,如“海”、“泽”、“井”、“渊”、“池”、“溪”、“沟”、“泉”等等。这些通过模仿巫术得出的理论就是中医所谓的独特学问,两千年来都不可动摇。不过这也不是什么独创,古埃及医学也曾经把人体的血管系统比作尼罗河水系。
《本草纲目》中有一方为“小儿客忤,因见生人所致。取来人囟上发十茎、断儿衣带少许,合烧研末。和乳饮儿,即逾。”小孩子怕生人,将来人头发与小孩衣带混合做药物即可治愈,这无疑是巫术。另有一方为“横生逆产。用夫阴毛二七茎烧研,猪膏和,丸大豆大,吞之。”丈夫阴毛真能使胎儿转体吗?这显然是在想象丈夫帮助妻子生产,用阴毛代替丈夫去妻子体内发挥作用。这同样是巫术,基本思路是接触到丈夫身体一部分(阴毛)就能获得他的帮助。《本草纲目》的绝大部分药物都和巫术有关。为什么会这样?因为李时珍只是对前人记载和民间流传的药方做了汇总分类。
实际上,中医几乎所有的“经方”都源自巫术,民间“验方”一经中医青睐也必须用巫术理论解释,接受巫术理论的指导。中药的“四性五味”、“君臣佐使”等基本原则无一不是以巫术思想为基础的臆想,几乎看不到任何经验的痕迹。即便中国人在数千年的医疗实践中确实发现过有效的药物,都被中医的巫术理论带到了错误的道路上。自古以来中国古人就不是从临床经验中寻找有效药物,中药绝大多数都是通过巫术思维联想出来的,联想的途径包括名称相似、外形相似、颜色相似、类型相似等等。
中医是经验医学,西医是实验医学,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没有经过双盲实验的药物,疗效是值得怀疑的。
巫术在中医药领域广泛存在。中医认为吃动物的某种器官对人体相对应的器官有好处,以胃治胃,以心归心,以血导血,以骨入骨,以髓补髓,以皮治皮”(见《本草纲目》)。因为古人完全不了解食物的成分以及消化分解过程,也不知道营养物质被机体吸收机理。古人认为:动物器官与人的器官相似,而相似就是相同,这属于模仿巫术。吃屎在蒙昧阶段的各民族的巫医都都干过,而中国停留在此阶段。吃屎喝尿成了中医的特色。李时珍提倡吃屎:“妇人血崩。老母猪粪烧灰,酒服三钱。”荒唐不可理喻的药方,真亏得李时珍想得出来。“蝙蝠屎可治眼疾”(《本草纲目》兽部)。古人看到蝙蝠能在夜里自如地飞行,误以为蝙蝠具有非凡的视力,进一步臆想出吃了蝙蝠的粪便可以明目。于是,蝙蝠粪便就作为提高视力的良药了。李时珍不知蝙蝠是瞎子也就罢了,“吃谁的屎就具有谁的本领”的理论实在是荒谬绝伦!夜明砂直到今天依然存在于国家药品标准中。这种联想方式充分利用了巫术中最常见的相似律原则,属于模仿巫术。以人或动物粪便入药是中医的巫术传统,直到今天,中医还在大量的中成药里坚持使用。五灵脂便是其中之一,这个美妙的名字其实就是鼯鼠、飞鼠或其它近缘动物的粪便。在《中国药典2005年版》中有11个中成药中含有五灵脂。随着时代的进步,中药里的老鼠屎应该减少点吧,事实却相反,《中国药典2010年版》反而增加了4种:十二味翼首散、平消片、平消胶囊、痛经宝颗粒。在《国家中成药标准汇编》中有17种,在《卫生部药品标准中药成方制剂》中有64种成药含老鼠屎。中药“生血宁”,号称对传统中药蚕砂进行分子水平改造,制成铁叶绿酸钠,获得中药二类新药证书,获得2004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实际上,蚕砂“补血或补铁”毫无科学依据。
巫术思想至今仍然主导着相当一部分中国人根深蒂固的思维,阻碍着中国人的各种科学发展,被誉为中药之王的人参就是典型的例子。由于人参的主根常有分支,有时会出现类似人的四肢的情况,于是古人就将这一相似之处错误地联想为这种植物与人体有相同之处。差不多两千年前中国人就认为人参可“补五脏,安精神,止惊悸,除邪气”,以后又陆续联想出许多“功效”,人参几乎成了无所不能的万能良药。直至今天,国家药典中还称人参具有“大补元气,复脉固脱,补脾益肺······”,这一切都源于人参与人体外形有相似之处,以模仿巫术的思维方式错误地认为人参与人体外形相同,进一步联想二者内部必然也相同,所以服用人参是大补。
中医粉极力推崇的针灸同样源于巫术。以“灸”为例,中医一般用艾叶加工成艾柱或艾条,点燃后熏灼穴位或患部,认为可以回阳救逆、扶正祛邪。早期的中医并不主要使用艾叶,据《五十二病方》记载,灸法可以使用多种可燃物,月经布等污秽物使用得更普遍,因为在巫术思维中月经水等秽物能驱邪魔。此后逐渐演变为主要用艾叶,这并非淘汰了巫术,而是巫术的另一种演变形式。《礼记·月令》中记载了古人在祭祀活动中经常使用艾草,并视之为神灵之物。《古今注·杂注》曰:“阳燧以铜为之,形如镜,向日则火生,以艾承之则得火也。”古代中医在巫术思想的引导下逐渐统一认识,认为艾是纯阳之品、神灵之物,自然也就成为了灸法的主要用品。李时珍在《本草纲目》说:“艾叶,纯阳也······可以回垂绝元阳。服之则走三阴,而逐一切寒湿,转肃杀之气为融和;灸之则透诸经,而治百种病邪,起沉疴之人为康泰”。由此可见,中医灸法并非临床经验的总结,而是来自拙劣的巫术。
中医不是什么独特的思想体系,而是巫术体系的分支。中医在理论、药物、诊断、疗法等方面全部是巫术思维的推演,虽然经过上千年演化减少了表面上的仪式感,但其巫术根基却没有些许动摇。
中医不是独特的神秘学问,是未经驯化的野性思维,是人类蒙昧时期的原始思想形态。
楼主:万水千山1901  时间:2019-09-03 20:02:13

中医与巫术之间的距离
2011-07-04 01

中医:玄学可治病?

作者:孙乐涛 供《ICON云中往来》杂志



中医与文艺复兴之前的传统西医是非常相似的,可以归为同一种认知、实践体系:这种体系的本质就是极不完全的归纳加上大胆的臆测、联想、类比。周作人曾批评中医:“全然是行医的玄学家”。事实上,不惟中医,近代之前的西医也是“行医的玄学家”。文艺复兴之后,西方世界现代科学全面起步。在这样的背景下,西医也迅速摆脱玄学思维,走上现代医学的道路,于是中、西医分道扬镳。

“医易同源”、阴阳五行学说、“四体液说”、“猴子解剖家” 盖伦、王清任《医林改错》、“脏象(藏象)学”、金鸡纳、精神疗法……



中医与近代之前的西医极为相似

中医近代以来被尊为“国医”,同“国学”、“国画”、“国术”等并列而为“国粹”。这些说法,实际上都是近代以来西方科学、文化东传所激起的,是与西方的同类事物相对而言的。但至少就与中医相对的“西医”来说,我们却需区分其泾渭分明的两种形态:一个是文艺复兴之前的传统西医,一个是自文艺复兴开始兴起至19世纪成熟的现代西医。

众所周知,我们如今作为“国粹”的中医,是与现代西医完全不同的一种认知、实践系统。但很多人却不知道,中医与文艺复兴之前的传统西医是非常相似的,可以归为同一种认知、实践系统:

在医学理论方面,二者都是从一种古代思辨哲学世界观出发,构造出以整体观、平衡观为主要特点的生理、病理学说,其中充满了臆测、联想、类比;在医药方面,二者都属于本草医学,以直接取自自然界的植物、动物、矿物等为主要药物。

中医理论最重要的经典《内经》出现在汉代。《内经》的主旨就是以阴阳五行学说来建构中医理论。

而阴阳五行学说及与之相关的元气论是中国古典世界观的核心内容。
阴阳五行学说是一个整全性、封闭性的世界模式,它认为支配世界的根本原则就是阴、阳两种属性的对治、平衡,即“一阴一阳之谓道”(《易传》)。而世界上所有事物又大致可分为五类,即水、火、木、金、土。《内经·素问》中说:“东方生风,风生木,木生酸,酸生肝……南方生暑,暑生火,火生苦,苦生心……中央生湿,湿生木,木生甘,甘生脾……西方生燥,燥生金,金生辛,辛生肺……北方生寒,寒生水,水生咸,咸生肾……”。根据这样的“取象比类”,就把自然界与人体的所有一切事物都归为与水火木金土相匹配的五类了。这五类事物之间是一种相生相克的关系,相生相克其实仍是阴阳对治平衡关系的具体化。

显然,这是基于对中国中原地区气候、自然的观察,加上大胆的猜测、丰富的联想而造成的一个模式。这个模式认为,整个世界的正常运转、生生不息都是基于阴阳五行的平衡,不论是自然还是人体,其病态都是由于失衡所致。“阴盛则阳病,阳胜则阴病”,阳病则补阳,阴病则滋阴。五行的正常关系是“生”、“克”,生是促进、滋生,克是制约、抑制;五行的病态关系是“乘”、“侮”,乘是过度的抑制,侮则是原本施加制约的一方,由于过度虚弱,反过来受到欺侮。治疗原则就是有促有抑,使其恢复到正常的生、克关系。


《内经》以阴阳五行学说建构中医理论的时间,与“西方医学之父”希波克拉底形成其“四体液说”的时间大致相当。中国古代“医易同源”,“医”依中国古代哲学经典《易经》而立;四体液说与之类似,依古希腊的基本哲学世界观“四元素说”而立。“四元素说”认为气、水、火、土四种基本元素是万物之源,这四种元素以“爱”、“恨”两种力量相互吸引或排斥——就如同中国的“阴”、“阳”,他们之间的组合、分离就形成了各种物质。而人体有四种体液——血液、黏液、黑胆汁、黄胆汁,分别与四元素像对应,健康就是各种体液和谐混合的结果,如果体液混合错误就会生病,而医疗的要领就是使体液恢复到和谐状态。

显然,四元素、四体液说与中国的阴阳五行、五脏五腑的学说极为相似。这样把从自然到人体的各种现象都强行归结为四类或五类,显然会存在大量的削足适履的情况。事实上起初古希腊医学是认为人体有三种体液的:血液、黏液、胆汁,但为了和四元素相匹配,就只好将胆汁分为黄胆汁和黑胆汁,这和中国古人为了把四季和五行相配合,勉强从夏季分出一个“长夏”来是一样的。“四体液说”主导西方医学理论2000余年,直到17世纪现代医学兴起才开始式微,这与中医也堪有一比。


传统中、西医属于同一种认知、实践体系。这种体系其问题在哪里呢?严复有一段话说的很好:“中国九流之学,如堪舆、如医药、如星卜,若五行支、干之所分配,若九星吉凶之各有主,则虽极思,有不能言其所以然者矣。无他,其例立根于臆造,而非实测之所会通故也。”这种体系的本质就是极不完全的归纳加上大胆的臆测、联想、类比。

联想、类比等与纯形象化的神话相比,较为抽象,是高一级的认知方式,但与讲求逻辑、“实测”,以精确性为特征的科学仍有相当大的距离。这样的认知方式近代以来经常被称为“玄学”。如梁漱溟就说,“中国人既然无论讲什么,都喜欢拿阴阳等等来讲,其结果一切成了玄学化,有玄学无科学”;周作人批评中医:“全然是行医的玄学家”。事实上,通过以上的介绍可知,四体液说与阴阳五行学说都充斥着大量的联想、类比、感应。所以,不惟中医,近代之前的西医也是“行医的玄学家”。

基于联想、类比、感应来治病,传统医学中比比皆是。比如《本草纲目》中就记载,夫妻各饮一杯立春时节的雨水后同房,治疗不孕有“神效”,李时珍解释说,这是“取其资始发育万物之义”。鲁迅《父亲的病》一文中也讲到绍兴名医陈莲河治他父亲的水肿病所开的药——“败鼓皮丸”,此药用打破的旧鼓皮做成:“水肿一名鼓胀,一用打破的鼓皮自然就可以克伏他。”再比如水蛭会吸血,中医就认为把它晒干了入药能活血化瘀,蚯蚓在土壤中钻来钻去,中医就认为它晒干了入药能够通络利尿。

弗雷泽曾提出巫术的两项定律:“相似律”即相似可产生出相似;“接触或蔓延律”即曾经接触过的事物,隔离之后仍能互相影响。显然,中医的玄学思维距巫术不远。


从解剖学看中医的沦落

文艺复兴之后,西方世界现代科学全面起步。在这样的背景下,西医也迅速摆脱玄学思维,走上现代医学的道路,于是中、西医分道扬镳。我们可以解剖学为例来管窥这个过程。

解剖学是现代医学最基本的前提。事实上,中西方传统医学本来也都是建立在各自的解剖学之上的。《内经》中就有“解剖”的概念。《内经》、《难经》中对人体各内脏器官的形状、重量等都有详细的说明,一些现代研究者依据其所列举的数字,计算出心与肺重量的比例为1:4.25,这与现代解剖学的1:4.33很接近。

文艺复兴前基于宗教、风俗等原因,西方世界也极少有人体解剖。希波克拉底之后主导西方医学思想1000多年的医学泰斗盖伦很重视解剖,但他基本上是解剖动物,被称为“猴子解剖家”。他把从动物解剖中获得的结论直接运用到人体上,难免带来许多错误。文艺复兴开始,随着人文主义、科学精神的兴起,人体解剖的禁令才逐渐被冲破。一代巨匠达芬奇在绘画中力图自然地表现人体,这就要熟悉人体解剖的知识。为此他勇敢地解剖了约30具尸体,以科学家的严谨态度,为后世留下大约800张人体解剖图,可谓现代解剖学的前锋。此后,巴黎大学富有反叛精神的学生维萨留斯经过长期的亲身实践,开创了现代解剖学,成为现代医学兴起的重要标志。

而中国传统医学长期以来就丧失了解剖实证精神,其解剖学知识停留在《内经》等四部经典的水平上,两千年未有多少长进,而且以讹传讹,越谈越玄,愈发脱离实际。清代富有实证精神的医家王清任痛心于这种现实:“治病不明脏腑,何异于盲子夜行?”于是他积数十年之功,于1830年出版《医林改错》一书,以自己的亲身观察,纠正传统中医对人体器官的种种错误认识。但是,王清任并不是真的去解剖人体,而只是“看剖”,也就是到坟场去看被狗咬破肚皮的小儿尸体,或去刑场看被处以剐刑的犯人。这当然大有限制,改错不彻底,甚或形成新的错误。

王清任这种改错精神在中医史上极为罕见,几为绝响。1840年后,在西方科学文化的强力冲击下,中医理论不进则退,不但未将王清任的改错精神继续下去,反而越来越向玄学的道路上退去。先是广东医家朱沛文提出所谓“形从洋”、“理从华”的说法,在医学上推行“中体西用”。到20世纪初上海中医恽铁樵则提出“《内经》之五脏非血肉的五脏”,为中医进一步玄学化开辟了广阔的空间。于是,“脏象学”应运而生:五脏不是实物,而是某种抽象的功能符号。很多中医家觉得“脏象”不够古雅,不富有哲学意味,于是改称“藏象”,这就更可以在玄学之路上纵情狂奔了。“脏象(藏象)学”已是当代中医的主流理论之一,但铁板钉钉的事实是,至少在20世纪之前,中医都是认为五脏是解剖之实物的。


金鸡纳的故事

解剖学固然重要,但于现代医学来说,它仅是最基本的前提。现代医学之成立,更有赖于发达的现代化学、生物学、物理学等等。我们可以“金鸡纳”为例来了解一下现代医学的基本面貌。

用来治疗疟疾的金鸡纳本是秘鲁印第安人的土著药物,这本属古老的本草医学的范畴。印第安人用它来治疗疟疾时,既对疟疾的病因、病理一无所知,也对金鸡纳何以能治疗疟疾的药理一无所知,这完全是偶然服用后口口相传的经验积累,同中国的“民间验方”并无二致。金鸡纳17世纪传入西方,也一直是一种本草药物,与现代医学并无关系。直到19世纪,随着化学、生物学等的大发展,西方科学家先是从金鸡纳中分解出活性成分“奎宁”;然后又通过显微镜观察到疟原虫,对疟疾的病因、病理有了真正的了解,知道金鸡纳可以治疗疟疾是因为“奎宁”能杀疟原虫;到20世纪中叶西方科学家首次成功地以人工方法合成“奎宁”,从此治疗疟疾不再依赖于金鸡纳树。这样,金鸡纳这个“民间验方”就进化成现代医药。

在金鸡纳这个例子中,现代医学还受到传统验方的提示,而今天绝大多数的药物开发、治疗,完全是科学设计的结果,与民间验方已没有任何关系了。一种新药的开发,首先要从分子、细胞、器官到人体的不同层面上弄清病理状况,然后根据这些状况来设计、合成药物,这些药物再经过复杂的动物试验、临床试验、双盲测试等程序,才可能被批准上市。

中医依据自己无所不能、无所不包的阴阳五行框架,也可以对任何疾病作出解释,并设计出药物。如可根据症状确定病人的阴阳是如何失调、五行是如何乘侮的,然后再依据寒带药草性温、热带药草性寒等原则择取药物,设计出药方。这样的解释、设计无所不能,绝不会出现现代医学那样“病理不明无从施治”、“尚未发现特效药”的状况。但很明显,这样的设计完全是一种玄学的臆想,它富有浪漫的文化艺术气息,但绝非科学,理论上不会失败,实践上也永远没有进步。

近代以来,中国的各门自然科学都从无到有地建立起来,与国际接轨,唯独医学领域并存着中、西医两个体系,纠缠不休。很明显,这其中有不太健康的民族主义思想在作祟。平心静气地看待中医,我们可以说,中医本于古代的思辨哲学,其基本理论与现代科学是格格不入的。中医疗法更像一种“人文疗法”、“精神疗法”。在我们的文化语境中,这样的疗法当然也有一定的意义,希望中医能够在现代社会中找到自己的位置。

附:

五行归类图:


自 然 界  五
行  人 体

音  五
味  五
色  五
化  五
气  五






脏  五
腑  五
官  五
体  五
志  五
声  变

角  酸  青  生  风  东  春  木  肝  胆  目  筋  怒  呼  握
徵  苦  赤  长  暑  南  夏  火  心  小肠  舌  脉  喜  笑  忧
宫  甘  黄  化  湿  中  长夏  土  脾  胃  口  肉  思  歌  秽
商  辛  白  收  燥  西  秋  金  肺  大肠  鼻  皮  悲  哭  咳
羽  咸  黑  藏  寒  北  冬  水  肾  膀胱  耳  骨  恐  呻  栗



“四体液”归类图:


体液:

血液

粘液

黑胆汁

黄胆汁

器官:









季节与人生:

春(儿童)

冬(老年)

秋(成年)

夏(青年)

元素:











楼主:万水千山1901  时间:2019-09-03 20:02:13
中医的危害(一)
2016-09-23


70年代以前农村的人生病了很多请巫婆、神汉来跳大神念咒语请神捉鬼,这种迷信注重巫术的仪式。现在农村的人生病了会请风水、算命先生来看看宅基地、坟地的朝向和布局,算算八字,看看面相。甚至城里人办公司、开店铺、结婚、开业、建房等等也要找风水先生看布局,择日子。这种迷信注重巫术的思想和原则。

中医在一开始就以药物治疗为特征,与注重仪式的巫医有明显的区别,这也是中医引以为豪之处。但是巫、医同源,他们的思维方式是一样的,都是相似所以相同的联想。中医的名家,包括《黄帝内经》、张仲景、葛洪、孙思邈、李时珍等等的著作中除了用药之外也还有许多明显注重巫术仪式的方法,说明他们本质上离不开巫术。

到了现代依然残留着一些注重巫术仪式的治疗方法。比如针灸的灸,过去是用来驱鬼镇邪的。鬼怪小说里都有用狗血泼鬼的描写。古人相信鬼害怕污秽之物,一开始灸的时候就是用女人的月经带之类的秽物。后来认为艾草是纯阳之物,同样可以驱鬼,所以就改用艾草,衍变成现在所谓的艾灸了。艾灸并不是因为艾有什么药用功能,纯粹是用来驱鬼辟邪的。五月节家家门口挂一束艾草也是驱鬼辟邪的意思。

现在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中依然记载着许多有明显巫术特征的药。比如蝙蝠屎叫【夜明砂】是因为蝙蝠晚上出没眼睛必然好使所以能治一切眼疾;油漆残渣【干漆】用来防止家具被虫蛀的自然就可以治疗“虫积腹痛”;每月都开的【月季花】自然就有了“活血调经”的功效;会吸血的【水蛭(蚂蟥)】当然就可以“破血通经”;【丝瓜络】呈网络状自然可以“通络活血”;能钻土的【地龙(蚯蚓)】就有了“通络、活血、下乳”的功效;【制何首乌】既然叫做“首乌”当然就可以治“须发早白”;生长在水边的【泽泻】自然可以“利水渗湿”,用于治疗“水肿胀满”;人的胎盘【紫河车】自然可以“温肾补精、益气养血”等等难以一一细数。还有中成药【五子衍宗丸】由枸杞子、菟丝子、覆盆子、五味子、车前子五味药组成,声称能治疗不孕症和肾精亏虚。你不是无子吗?我用好多好多叫子的药物给你吃,你自然就可以一窝一窝地生孩子了。这些所谓的药巫术的联想思维很明显,不是因为它们真的有什么疗效,纯粹是中医拍屁股想出来的。因为是以药的形式出现,没有装神弄鬼的场面,普通人就不觉得它们是巫术了。

中医的理论基础就是巫术的思维方式。所谓的阴阳五行就是主观地、武断地、随意地认定或者指定天地万物都具有阴阳和五行这些特性,于是天地万物就是相似的,相似必然相同。既然相同,天地万物所秉持的阴阳五行的特性就可以用来生、克人体内的阴阳五行特性的缺陷,就可以成为药物来治疗人体内的任何疾病了。这样的思维方式不可能正确反映客观世界,这样的方法也必然是毫无用处的。中医的诊疗方法都是按照这种巫术原则设计出来的,不管它们是否注重巫术的场面、仪式,本质上它们都是一种巫术,都是在装神弄鬼。由于古人对巫术理论的崇拜和信仰,他们信心满满地认为他们的药物是万能的。古书上介绍药物和方法后面很多都有“立瘥”、“神效”等字样,现代的中医大师们开发的药物也往往是包治百病的,这里面除了有不少有意的骗子外,也有一些是出于对巫术信仰的信心。

科学的方法就是把事实和证据摆在第一位。科学用逻辑和实证的工具,认真地、严谨地求证事物间的真正的因果关系,找到事物间的本质的联系,找到客观世界的普遍的规律。所谓科学,用一个字说就是“真”,用两个字说就是“求真”,用四个字说就是“实事求是”。中医这种基于主观想象和联想的产物不可能正确反映客观世界,是与科学的方法南辕北辙,格格不入的。在科学看来,中医的所有诊疗方法,包括黄帝内经张仲景孙思邈李时珍等等,除了有极少一些粗糙的经验方法和原始的观察之外都是一些巫术的方法,它们只是一堆“博大精深”的垃圾,一堆毫无用处的垃圾。

在有科学之前,世界各地包括西方世界都是用这种巫术的思维方式来看待世界,它们也有类似于中医那样的巫术医学。国外的传统医学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际上都不比中医逊色,甚至更好。在希波克拉底时代就知道要客观地观察世界。希波克拉底提倡以客观、真实的观察为依据,对观察结果进行描述和对比分析。虽然希波克拉底在治疗疾病方面也没有什么成就,但是这种实事求是的观察性研究的精神却正是现代医学的根本。印度、西方等地在外科手术方面的经验方法也比中国的经验方法更加丰富和有效。但是总体上说国外的传统医学也和中医一样是主观的、唯心的,不可能有大的突破,不可能有大的成就。早期西医的放血疗法也一直延续至今依然有不少信众。美国国父华盛顿就是被放血疗法治死的。到了现代,世界各地都以科学医学作为主流医学,那些传统医学,不管是传统的西医,还是印度医、埃及医、希腊医、南美医、北美医,都被打入了冷宫。只有中国还在大张旗鼓地推行传统医学,把中医放到了宪法的高度,不许批评,不许质疑,还办了无数的大学、研究院来教授、传承这些愚蠢的巫术。科学和巫术,理性和愚昧,唯有我们中国人固执地选择了巫术和愚昧,难道不是中华民族的耻辱和悲哀?!

愚蠢的就是有害的。跳大神、吃香灰虽然没有直接伤害人体,但是信了这些方法就会耽误正确的治疗,间接地杀人害命。中医的疗法和跳大神一样毫无用处,一样可以用愚昧杀人。中医疗法还用治疗方法和药物直接干预人体。这些愚昧的方法还可以直接地杀人,所以说中医比跳大神更为有害。下面我们举例说明中医是如何害人的。

楼主:万水千山1901

字数:2514184

帖子分类:煮酒论史

发表时间:2019-03-26 03:10:30

更新时间:2019-09-03 20:02:13

评论数:1103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下载地址:TXT下载

 

推荐帖子

热门帖子

随机帖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