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水读 >  天涯 >  煮酒论史 >  医学史上的谎言和谬误 (转载)

医学史上的谎言和谬误 (转载)

楼主:万水千山1901  时间:2019-09-03 20:02:13

中国巫术成功进入现代科学圈的秘诀
2013-08-13 昆仑山


有些中国科学家到老年沉迷巫术,甚至否定自己过去的科学成就,当科学思维随着年龄增长退化时,钱学森先生不也成了特异功能迷吗?科学非常讨厌巫术,但巫术却非常喜欢科学,甚至经常自称为科学。巫术之所以喜欢改头换面,与科学紧密的与时俱进,就是因为科学具有公信力。比如,每一次科学的新理论新概念的提出,就会立刻被巫术文化所吸收,产生大量的相关巫术概念,例如全息生命能量、宇宙量子道论、中医纳米调养等等,非常唬人。这使得缺乏理性素养的人往往无法分清楚到底什么是巫术,什么是科学?


按传统的定义,巫术是“驱使”神灵的法术,巫师自称能获得超自然力并能“驱使鬼神”来达到人的目的。但这样的定义远远低估了巫术的狡诈和适应性,早就跟不上巫术发展的形式了。巫术特别害怕被人识别,因此非常善于改头换面,一定会与主流的话语体系保持紧密的“与时俱进”,鬼神概念早就弃之不用了,倒是最新的科学成果会被其迅速的吸收。所以,当我们看到一个理论中充满了“科学术语”时第一个反映应该是:这是否是一个巫术理论?


中国的巫术文化很早就进行了一次“改头换面”,用“道”取代了鬼神。由于没有直接使用“鬼神”的概念,这使得中国人普遍不知道“道”是一个巫术概念,甚至还认为其是一个“自然规律”,造成了极大的误解。巫师具有非常高的智商和敏感度,所以近代以来,中国人中接受西方科学的“排头兵”并不是学者而是巫师,即使在当下,我们也可以看到熟练使用科学概念的往往不是科学家而是巫师。这提醒我们:巫术话语体系具有极强的自我进化和自我隐蔽的功能。


虽然世界已经进入了网络时代,但巫术文化的根基在中国并没有太大的触动。在中国,“大师”远比科学家和哲学家受欢迎,至少收入远高于科学家。由于中国文化被巫术扼住太久,几乎没有产生任何的理性基因,使得中国人面对这种混杂着科学概念的巫术没有任何分辨能力,走向理性和文明的脚步被死死的扼住了。所以,我们急需一种简洁的标准来分辨这些“现代化的巫术”:


要分辨各式各样的现代巫术,最简单的方法就是了解科学的评判标准,只要对照波普尔提出的“可证伪性”的标准,我们就能很容易的分辨出这些现代的巫术:如果一个理论陈述不存在可以被证伪的可能性,但它却自称为可靠的知识,那么就可以视之为巫术。以这样的标准一看,所有的现代巫术立刻大白天下。比如天道、太极、全息生命本体、量子本体论,生命密码、五维世界观等“概念”都是不可证伪的,如果使用这样的概念进行“知识性”的阐述,就进入了巫术的通道。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除了巫术概念(假概念)之外还有一种巫术的话语方式(假陈述),即“不可证伪的话语方式”。比如“不置可否”“不可言传”这样的不定义不判断的话语方式也是不可证伪的,再比如“全面的观点”“矛盾的本质”等包含了一切可能性的陈述也是不可证伪的。一种话语方式如果同时承认了两个相互矛盾的命题(怎么说都有理),就不可被任何的经验证伪,也属于现代巫术的一种。当然,中国的所谓“科学发展观”更是典型的“全面观点”陈述,人们永远无法论证它,它却天然地统治着人们。

楼主:万水千山1901  时间:2019-09-03 20:02:13
华夏文化的本质是丛林巫术
2017-06-08

作者 关敏(ww2840901454)提要:中国文化的“道”其实是一种弱肉强食的丛林巫术,阴阳辩证法不过是丛林巫师的骗术而已。拒绝巫术才能接受逻辑启蒙。

一,“道”是一种弱肉强食的丛林巫术

我以前说过,形式逻辑给概念下定义的规则为:1.定义项的外延和被定义项的外延必须相等。2.定义项不得直接或间接包含被定义项。3.定义项中不能使用比喻或含糊的语词。4.定义一般采、用肯定的形式。定义的目的是揭示被定义项的内涵,如果采用否定形式,只能揭示被定义项不具有什么属性,而不能揭示其具有什么属性。定义一般不能用否定形式并没有排除用否定形式,譬如给负概念下定义,可以用否定形式,因为负概念反映的就是不具有某种属性的事物。

反映事物没有某种性质或没有某种关系的判断就是否定判断。中国文化就是建立在否定判断之上的,其终极概念“道”就从来没有任何肯定的定义。中国人只知道“道”不是什么,但从来就不知道“道”到底是什么?所有关于道的定义都是:无、可道则非道、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大象无形、大道无痕等等,始终没有确切的定义。从形式逻辑的角度来说,道根本就不是一个概念,而只是一种集体表象,它可以被重新定义为任何其它概念,是一种典型的巫术手法!

否定判断只是否定了某个属性,却包含了所有可能,岂有不“预知一切”之理?而“预知一切”正是巫术蛊惑人心的关键法器!巫术并不复杂,任何人都可以通过否定判断建立终极概念,再建构起一个“伟光正”的巫术体系,这也是所有巫术大师的秘笈!中国的“道”传承数千年却“始终有效”是毫不稀奇的,因为“道”每时每刻都在被每个人重新定义,成为了所有中国人的巫术法器!巫术文化使中国人感受到了“狡智”的快感,却为此付出了沉重的代价:被巫术文化关在了理性和真理的大门外,永远生活在杀戮灾难里。

西方摆脱了原始的巫术宗教进入了文明的普世宗教时期,其标志是:以人为目的并且信仰上帝的“不许杀人”的禁令。中国人一直沉醉在巫术的泥潭里,没有“不许杀人”的意识,完全是野蛮人。中国的富人都热衷于虐杀女婴,杀女婴的恶习记载于甲骨文而流传至今。《西游记》、《水浒传》宣扬的就是流氓意识——杀人放火,报仇雪恨。《赵氏孤儿》讲晋国的屠岸贾假借君主的名义杀了赵朔一家300多人;赵朔的妻子是晋国公主怀孕隐匿在宫中,生下一男孩;赵的门客(奴才)程婴、公孙杵臼不惜自己的性命和自己孩子的性命维护赵氏孤儿,程婴牺牲了自己的儿子,公子杵臼牺牲了自己的生命。二十年后赵氏孤儿再度发动宫廷政变,杀了屠岸贾及其一家300多人。《圣经》记载希律王为杀害耶稣,差人将伯利恒城里即四境所有两岁以下的男童都杀尽了。然而,最终耶稣没有像赵氏孤儿那样复仇,他为所有人做了“代罪的羔羊”,为凶手祈求神的赦免和祝福。西方信仰耶稣,滥杀滥报复或多或少地被遏制。《基督山伯爵》的正义复仇,绝不伤及无辜。而且中国有烹杀战俘的传统。秦将白起坑杀赵国降卒40万,项羽坑杀秦国降卒20万。官渡之战的袁绍的8万降卒被曹操全部坑杀。后人评价说:杀得好!任何人在曹操的位置上,都会这么干!所以,中国人日益残暴,到张献忠那里,就发布七杀令,把四川人几乎全部杀光。19世纪末叶,李鸿章依然在屠杀太平天国投降的战俘。

二,阴阳辩证法不过是丛林巫师的骗术而已

只要知道了“否定判断只是一个障眼法”,就很容易理解为什么“道”可以解读现代社会的“道理”,这是因为“集体表象”没有确切定义,给所有人提供了胡乱理解一切的空间。蒙昧的国人惊喜的发现:博大精深的“道”居然可以解释当下的一切,不由焕发了“无限的自豪感”,高呼“老祖宗真是伟大啊!”真是一出可悲的闹剧!虽然这出闹剧无比荒唐,却是一个无法走出蒙昧文化的必然结果。没有经历逻辑理性启蒙的民族都不可能摆脱巫术文化的蛊惑!

我前面的文章反复强调:逻辑以平等原则为前提。也就是说:逻辑只能产生于人人平等的古希腊公民社会。其他社会如中国社会不可能产生逻辑。中国只有阴阳辩证法,并以此抵制形式逻辑。阴阳本指事物的属性,中国人却说这属性构成万事万物。荒谬啊!只有实体才能构成物质,属性岂能构成物质?可见,阴阳辩证法不过是丛林巫师的诈骗术而已。

大家总记得王林大师与多条巨蛇的合影吧,这就说明:王林就是一个耍蛇的丛林巫师,他很喜欢采阴补阳!多少美女被他采花,他说是点穴,美女被玩得乐呵呵的。巧妙的骗局。

没有普遍性的理性启蒙,中国的巫术文化就永远不可能被抛弃!中国人是一个苦难深重的民族,是一个被巫术文化折磨了数千年的民族,至今没有开始理性的启蒙,令人心痛!黎鸣、易中天等人还在吹捧老子巫术“道”、吹捧巫术丛林的阴阳辩证法,愚不可及,阻挡了中华民族的逻辑理性启蒙。

楼主:万水千山1901  时间:2019-09-03 20:02:13
阴阳辩证法批判
2017-06-02


中国文化的根是阴阳,中医、风水、算命、看相、测字等行当都充满了阴阳。这是野蛮人的原始思维。西方有学者专门研究了这种野性思维或原始思维。从河图、洛书到《易经》对阴阳符号娴熟应用,到今天有三千多年。中国文化中的阴阳鱼或太极图最早见于东汉魏伯阳《周易参同契》,不到2千年的历史。孔子云:“一阴一阳谓之道”,这相当于辩证法的“两点论”即对立统一论。此后中国文化一直未改弦易辙,也就是说,唯物主义的巫术阴阳辩证法一直传承了下来。中医的要害就是阴阳辩证法,阴阳辩证法是巫术乱比思维的产物。正是中国人的巫术阴阳辩证法导致了辩证法泛滥中国。如果你是辩证法的脑子,就不可能有形式逻辑的思维,没有形式逻辑的人根本就不是文明的现代人,是不可能正义民主的。东欧乌克兰等地的阴阳鱼或太极图存在了大约5000年,阴阳鱼是乌克兰的文化标志。后来,该地区放弃了丛林唯物主义的阴阳辩证法,接受了希腊文化和基督教,以十诫为基础构建了社会正义和道德底线,从而为东欧社会消除弱肉强食的辩证法奠定了基础。东欧社会消除辩证法后,终于民主了。


一,阴阳辩证法的不完全归纳推理的结论不是真理

随便在网上搜索“阴阳辩证法”,就会看到:“伏羲八卦图告诉了我们一个宇宙最基本的秘密,阴阳是构成宇宙万事万物最基本的元素。”阴阳学说认为,阴阳合万物生,阴阳散万物亡。易中天说:“世间一切事物,都有阴阳……”他举了很多例子,然后说,“归根结底,由阴与阳这两个选项构成(万事万物)。

http://mp.weixin.qq.com/s/jevC7DNTO818bOlBFQsdGg也就是说,万物都由阴阳构成,都包括阴阳2个方面。易中天的说法就是巫术思维。《黄帝内经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篇》:“阴阳者,天地之道也(即万物的本源),万物之纲纪(万都都须分阴阳),变化之父母(阴阳交配生后代),生杀之本始(生死由阴阴决定),神明之府也,治病必求于本。”这一段排比句仿佛战斗宣言,旗帜鲜明地的表明“阴阳”理论不仅是中医的根本,也是宇宙万物的总规律。

国人在使用归纳推理的时候,不知道不完全归纳推理的结论是或然的,没必然性。易中天举了很多例子说明阴阳,属不完全归纳,得出的结论只是一种可能性。但是中国人却把其结论视为天经地义的天理,真是愚蠢。这种不完全归纳推理到了毛那里便达到了顶峰:“凡是敌人反对的,我们就要拥护;凡是敌人拥护的,我们就要反对”。好,敌人反对腐败,我们就要腐败;敌人拥护科学,我们就要反对科学。

原子论认为,万物由原子构成,与阴阳无关。原子由原子核和绕核运动的电子组成。原子核又由质子和中子构成。质子带阳电、中子不带电;原子核由阳粒子和中性粒子构成,阴阳构成规律不成立。

由此可见,阴阳学说漏了中性方面,是反科学的。这就是中国文化缺乏中立公平正义的根源。阴阳文化是感性文化、阴谋文化、两面派文化、极性(两极跳跃,大起大落)文化,缺乏中立公平正义。一个把感情亲情摆在首位的文化必然是黑帮流氓文化。孔子使阴阳二元文化变成了阳尊阴卑的专制文化,鼓吹“父子相隐”包庇盗窃,孟子鼓吹“窃负而逃”保护杀人犯父亲,这都是是孝亲的立场强奸了中立、公平和正义。中国的法治和中医看病都是因人而异,糊涂僧开糊涂方。中国大一统历史悠久,更缺乏多元制衡的中立、公平和正义。

只有把逻辑理性放在感情之上,才能走向中立、公平、正义的高级理性文化。像亚里士多德就超越个人情感,他说:“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从而批判超越了自己的老师柏拉图,走上了中立、公平、正义之路。亚里士多德强调民主条件下的法治就是避免情感、偏见、成见的干扰,坚决反对个人独裁和专制,推崇共和体制。即使在较为专制的斯巴达,其法制也超越了情感,绝不因人而异。

西方之所以能走上中立公平正义的之路,是因为西方社会有个“第三者”,它扮演了中立公平正义的裁判功能。这个“第三者”在中世纪是基督教,当国王与诸侯纷争不停的时候,教会调停至关重要。苏联解体的时候,叶利钦专门请出第三方东正教大牧首出来协调。


二,辩证法混淆了实体概念与属性概念

中国文化讲了“阴阳”的许多性质,无非是属性(程度)上的差别罢了,“大小”是体积上的差别,“高低”是高度上的差别,“多少”是数量上差别,“强弱”是能量上的差别……只有日月和男女才是两种实体而不是属性,把日月、男女这种实体概念与阴阳、上下等属性混为一谈,这是是原始人才会闹出来的毛病。易中天说:男人阳刚,女人阴柔。由阴阳构成的男人为什么被称为阳?他的阴呢?由阴阳构成的女人为什么被称为阴,她的阳呢?


三,辩证法的“二分法”违背了形式逻辑的划分规则

根据形式逻辑的划分规则要求,被划分的对象必须处在同一范畴之内,并且能够按同一标准不余子项地进行一次性地划分。不在同一范畴,不能进行“二分法”的相对性构造。“阴阳”邪说的错误就在于它超越“同一范畴”,并违背了划分的逻辑规则要求。比如,它把“天”规定为阳,把“地”规定为阴;把“火”规定为阳,把“水”规定为阴;把“北方”规定为阳,“南方”规定为阴;把“太阳”规定为阳,把“月亮”规定为阴;在药味中,把“辛、甘”规定为阳,把“酸、苦”规定为阴;在人体中,把“背”规定为阳,把“腹”规定为阴……;都不在同一个范畴内,不能满足概念外延的划分规则要求。

众所周知,“天”属于宇宙范畴,“地”只是宇宙中的一个星球。与“地”相类似的还有水星、金星、火星、土星、恒星和恒星系。如此复杂多样的天体,怎么可以把“地”与宇宙“天”构成一对“阴阳”关系?

现代人都知道,太阳是太阳系的中心,围绕着它有8大行星(冥王星已被开除),地球只是其中之一;各行星至少共拥有165颗卫星,月球平平凡凡只是其中之一,月球并不发光;此外尚有数以亿计的太阳系各种小天体。这样的格局,单把月球拎出来和太阳进行阴阳的比较,显然是无比荒谬的事。“日为阳月为阴”的理论在实践中无任何意义。同样道理,把“火”规定为阳、“水”规定为阴,也是错误的。“火”是能量释放过程的一种外在表现,“水”则是实实在在的物质。他们属于不同的范畴。因此,正如“猪”和“牛”不能构成相对关系一样,“水”和“火”也不能构成相对关系。


四,阴阳辩证法就是骗术

阴阳源于《易经》的八卦。八卦,就是由“-”和“――”两个“爻”组合成的卦象。阴爻“――”、阳爻“-”,就是女阴、男根的表征,表达了古人的生殖崇拜。中国的原始神话里,有一个男神伏羲和女神女娲,他们生出万物。以生殖器的视角来看世界,必然是异想天开、牵强附会、巫术般的荒谬。中国传统哲学从天地男女抽象出“阴阳”来,认为“阴”与“阳”分别代表着宇宙间相互对立的两种物质,即阴阳二气。《周易.系辞》有:“阴阳交合,物之始,阴阳分离,物之终。合则生,离则死。”这就是说,万物的产生、变化都是阴阳二气交配、分离的结果。阴阳生万物不过是有性生殖的无限放大。《周易》认为,“天地交而万物通也,上下交而其志同也。”“天地不交而万物不兴。”“有天地然后万物生焉。盈天地之间者,唯万物。”“天地交而万物生”是胡扯,因为地球诞生前就有万物。

另一种说法,阴阳是由日光的向背引申出来的。朝向日光为阳,背向日光为阴。《诗经》里的阴阳,乃是指日光的有无。无阳光的一面是阴(山北为阴)和有阳光的一面是阳(山南为阳)。易中天解释说:“同为山,山北是阴,山南就是阳。”山北、山南仅仅是方位不同,山的“阴、阳”不过是外来的阳光的有无,“阴、阳”不是山这个事物固有的本质属性,是人的意识附加上去的。“山北是阴”是北半球的现象,在南半球,“山北是阳”了,在赤道附近,“山北是阴,山南就是阳”也是错误的。同理,白昼、黑夜也不是地球固有的,而是太阳照射的结果。气的阴阳不是气的固有的属性,而是外来的热源造成的,阳光射入、煤炭柴火等物质燃烧,都会造成气体膨胀的阳气现象。气的膨胀(阳)或收缩(阴)是事物的热胀冷缩规律的结果,即热量或能量作用的结果。热胀冷缩并非绝对规律,水遇冷结冰反而膨胀。气膨胀(阳)或收缩(阴),气的本质结构并未变化,阳气、阴气还是一回事,所以,把气分为阴气、阳气,显然是自欺欺人而已。

中国古代哲人认为,构成宇宙万物的本原是气,气分化为对立的阴阳二气,相互作用,交感合和,产生了宇宙万物。如《黄帝内经.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云:“积阳为天,积阴为地。阴静阳躁,阳生阴长,阳杀阴藏。阳化气,阴成形。”

在古希腊的米利都学派,公元前585~前525年的阿那克西美尼说:气是万物的本原。灵魂是气,气生万物。从中可以看出:“气生万物”不是中国人的独创。西方提出类似哲学更早且更好。此外,古希腊还有“水生万物”“火生万物”等一系列学说。这些都是古人的臆测而已,遗憾的是,许多中国人却拜古成癖。

同样,中国文化把水视为阴也是胡说八道。中国的阴阳学说认为膨胀向上的性质属于阳;水升发为水蒸汽,水蒸汽向四面八方扩散,这膨胀的性质属于阳;水蒸汽遇冷收缩成雨水落到地面,这收缩的性质属于阴。可见,中国文化认为水属于阴就是自相矛盾了。事实是,水的阴阳只是水的物理性质,是一种外在的临时的附加的属性;水的化学性质才是水固有的性质,H2O是水的结构成分即分子式,分子式里无阴阳。可见,由氢氧元素组成的水与阴阳无关。

由此可以断定,中国人由事物的表象所弄出的阴阳学说就是骗术。


五,阴阳辩证法阻止了科学的出现

阴阳辩证法违背了形式逻辑,不尊重事实,凭主观臆断,必然愚昧无知。杨振宁先生在2004 年9月3日在人民大会堂的演讲中鲜明提出,“《易经》影响了中华文化中的思维方式,而这个影响是近代科学没有在中国萌芽的重要原因之一。”因为《易经》的思维模式有两大明显的缺陷。一是宣扬神秘主义,二是美其名曰整体思维,其实是笼统思维。没有进行具体分析,就要去“辩证”地综合,不过是哄人而已。荀子在《天论》中对陨石雨的解释:“星坠木鸣,国人皆恐,曰:是何也?曰:无何也。是天地之变,阴阳之化,物之罕至者也。”但实际上什么没有说清。在古代典籍中,这样的例子枚不胜举。凡是讲不清所以然的复杂问题,统统都用“阴阳”来解释。如在解释电的起因时,就说阴阳相激而为电;在解释地震的起因时,《国语》说是“阳伏不能出,阴迫而不能蒸”引起的。如关于磁铁石吸铁的原因,宋代人陈显微说:“磁石吸铁……皆阴阳相感、隔碍相通之理。岂能测其端倪哉?”关于火药成分硝石、硫黄、木炭的性能,古人也把他们分到阴阳两类物质中去。如宋应星在《天工开物》中就说:“凡火药以硝石硫黄为主,草木灰为辅。硝性至阴,硫性至阳,一阴一阳,两物相遇于无隙或容器之中。其出也……魂散惊而魄齑粉”,这样解释对探究一些具体的自然现象是毫无用处的。

“阴阳五行、天人合一”本是出于制约皇权的政治目的,而生造出来的一套理论。邹衍见儒家仁术不为帝王所重,遂编了一套关于阴阳五行的说法。“阴阳五行”,他自己都不相信,却以此来忽悠君王们,结果失败了。汉朝的董仲舒编造了“天人合一”、上天以灾变谴责天子的理论,结果被汉武帝关进了大牢。最早把董仲舒等人的“阴阳五行、天人合一”理论搬进中医典籍的,是著名的《黄帝内经》;该书很多词句照抄《史记》,可知其成书时间当在西汉中后期。这种照搬,可以说是中国医学史上的一场大灾难。本来,董仲舒并不是科学家,更不是医学家。他说人有366个关节,对应天一年有366天;人有12个大关节,对应一年有12个月;人有五脏,对应天有五行;人有四肢,对应天有四季;人眼有开合,对应天有昼夜……这些东西,显然是牵强附会,没有任何依据。《内经》大量照抄了这些说法(如《灵枢·邪客》一节)。因为中医的理论来自政治理论,所以《内经》说:最好的医生不是职业大夫而是“圣人”。中医“经典”简直是马屁精!

哲学不能直接进入自然科学,自然科学有自己的理论。比如电学中,不能直接用阴阳五行,而是用伏特。一个学科如果没有自己的理论,就还绑架在别的学科中,这是混血儿。中医没有自己的理论,直接把哲学的阴阳五行搬进中医殿堂。中医以阴阳五行的理论为基础,把人的疾病看成是阴阳五行变化引起的。中医的诊断是把脉,其次是望闻问切,再也没有别的手段。望闻问切都是大夫感性的认识,不是逻辑思维的理性认识,所以是骗人的。

阴阳辩证法的根本规律就是“道法自然”。“道法自然”不仅是实然状态的真假问题,而且是应然状态的好坏问题。在“自然”派看来,一个物质若是“自然”的产物,就是好的、有价值的,如何首乌;一个物质若不是“自然”的产物,就是坏的、无价值的,如转基因大豆。其实,何首乌伤肝肾,愚昧的汉人偏要服用之,因为祖先用过;转基因大豆对一切动物和人都无害,愚昧的汉人偏要说有毒,他们没有受害的证据,就靠大肆造谣骗人。这一切的根源,就是中国人对形式逻辑一无所知。一个事物是自然的,并不一定代表它就好,野蘑菇是自然的,但大多数野蘑菇对人都是有害的。中医粉认为吃草药肯定比吃人工制造的药有效,因为草药更加“自然”。这就犯了诉诸自然的谬误。当逻辑充实了中国人的大脑的时候,“道法自然”就自然灭亡了。

楼主:万水千山1901  时间:2019-09-03 20:02:13
类比不当 辩证法滞留丛林
2017-05-19 政论百篇 关敏(ww2840901454)

提要:类比思维属于原始人的巫术思想,抓住一点相似或联系就牵强类比,得出结论大多是谬误。中国的传统思维和今天的辩证法思维大量地使用类比,反而陷入了原始的弱肉强食的丛林思维里。


一,中国人乱比思维

“比”本是个诗歌中的概念,“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朱熹《诗集传》)。正所谓“引而伸之,触类而长之,节下之能事毕矣”(《易.系辞》)。这种“比”和西方逻辑中的类比推理是不同的。逻辑中的类比推理的公式是:A对象具有a、b、c、d等属性,B对象具有a、b、c等属性,所以B对象也可能具有d属性。比如富兰克林曾根据天空中的闪电与电极产生的电之间存在很多共同的属性:有光、有不规则放射、运动迅速、射杀动物、燃烧易燃物等,而推理出闪电也可以象电机产生的电一样由导线传导。后来通过有名的风筝实验证实了这一推断。类比推理有两个原则:第一,是所依据的对象间的相同属性应是本质的,而且与推出属性之间要有必然联系。第二,所依据的对象间的相同属性要尽量多。

中国人“比”没有任何原则约束,完全是天马行空,随意的很。只要两个对象间有任何一点瓜葛就足够证明二者是一回事了。类比是借助喻体的特征,通过联想来对本体加以修饰描摩的一种文学修辞手法。这种修辞法就是巫术思维。巫术思维就是乱用比喻,把毫不相干的事物通过“天人感应”或者“天人合一”的手段硬扯到一起。譬如:“天有十日,人有十等”;这就是把毫不相干的事物通过“天人对应”的手法硬扯到一起。这种乱比思维又叫诗歌思维,其特点是跳跃式的联想(如“疑是银河落九天”)。譬如:小明离婚后,妻子要求和他复合,他却说:“覆水无法收回,因此我和妻子无法复合”。这种比喻就是不当类比:覆水确实无法收回,然而小明和妻子复合只是意愿问题。

中国人最熟悉的类比修辞都在《道德经》里。老子说: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译文】天地不仁爱,将万物看作“刍狗”;国君也不仁爱,把卿大夫看作“刍狗”,用着的时候,加以礼遇,用完之后,任意杀戮,毫无仁慈之心。

明明是“过河拆桥、兔死狗烹”的诈骗把戏,却被无数的道粉故意说成老子有“人人平等”的思想,真是谬种流传,蛊惑人心。

其实,“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是老子做的类比。而类比所得出的结论没有必然性。何况“天地”与“圣人”又是两个属性完全不同的事物,根本就不能拿来进行类比。所以老子类比的结论是完全错误的。

世人不懂这个道理,将这种类比得出的谬论当作真理。这种乱比思维贯穿于《老子》五千言中,这种反逻辑的“陋识”迷糊了不懂逻辑的中国人,使他们佩服得五体投地,可悲啊!


二、中国人的比乱思维

中国人夜郎自大,一直以为中国最文明,外国都是非人的世界。鸦片战争使这井底之蛙的夜郎自大的神话破产,中国人遂虚构了中国有“四大发明、五千年文明史”之说。这些阿Q说辞没有证据,只能骗小孩子。当你批评中国阴暗面的时候,周小平说外国更黑暗。这种思维套路就是比乱思维。起源于清朝的乾隆皇帝--中国的万事万物都在西方之上,没有中国的商品,洋人就死了。清朝儒家官僚们认为阴阳五行、仁义道德远胜于西方,义和团只需要以女人的月经血就可驱除洋人的枪炮,结果在1900年彻底败了。败后的中国人又阿Q地胡说,西方中世纪最黑暗。其实,“黑暗”的西方中世纪,也比中国同时期文明得多。

中国人热衷于传播基督教迫害科学家。试问:为什么要等布鲁诺、哥白尼的理论系统化才来迫害?为什么不像迫害苏轼一抓几十人?苏轼没自己理论仅仅是发了句牢骚,就被关进天牢,差点被砍头,受牵连者达39人。1083年苏轼写《洗儿诗》云:人皆养子望聪明,我被聪明误一生。惟愿孩儿愚且鲁,无灾无难到公卿。这是苏轼人生经验的总结,因为宋朝是大规模使用文字狱的朝代。据赵翼《廿二史札记》卷25《秦桧文字之祸》考述,不下20起。说明那时的中国比西方残酷得多。唐朝宋朝的时候,人吃人风行,人被称为“两脚羊”,分明就是比动物还野蛮的世界。金朝皇帝仅仅因为臣子替皇帝写罪己诏检讨书,就被皇帝弄成肉酱吃了。还有那朱元璋、朱棣仅仅因为一个字就乱杀无辜上万,还有那满清搞文字狱而诛灭人家九族--谁黑暗不是一目了然吗?

中国历史上出现十三次人口大灭杀,每次损失的人口都在50%以上,甚至损失90%的人口。曹操说“生民百余一,念之断人肠”;也就是说,东汉末年混战死去了99%的人口,差点自我灭绝。根本原因是中国人斩草除根、鸡犬不留的残酷屠杀心理造成的。

面对这类批评,义和团似的人物出来了。他们说,上帝残暴得很,毁灭好几个城市。江南樵夫、高寒等人攻击《旧约》中的上帝残暴,发大洪水毁灭人类,比中国的杀人的军阀们坏多了。

这些传统粉犯了类比不当的错误。“上帝”与“军阀”不是同类,根本就不能拿来进行类比。而且中国人没有谴责老天爷即“上帝”残暴的传统。当然,比乱思维也属于类比思维的一种,但不能犯类比不当的错误。


三,辩证法就是丛林思维

吴思称自己是 吴思说:“血酬是对暴力的酬报,就好比工资是对劳动的酬报、利息是对资本的酬报、地租是对土地的酬报。”

这也是类比不当。工资、利息、地租都来自交易行为,可是暴力劫掠不是交易,怎能混为一谈。

吴思歪曲了“酬报”的涵义。“酬报”是交易的时候一方给予对方的报酬。如:嫖客给予“性工作者”嫖资就是“酬报”。受害人被迫付给劫匪的赎金,不属于“酬报”。因为“酬报”的前提交易双方的自愿合作:嫖客与“性工作者”是自愿合作;被绑者与绑匪哪里有自愿合作?除非被绑者成了斯德哥尔摩病患者,把绑匪视为大救星,甘愿把自己的钱财给绑匪作为“报酬”。

以辩证法的“一分为二”来看问题:从绑匪角度看,抓人不易,当然要获得“酬报”即“血酬”;从被绑者度看,我不欠你的,凭什么要给你“酬报”?最后是刀把子说话,交钱则活,不交则死,最后就变成了暴力决定一切的野蛮主义,与逻辑理性、公平正义毫无关系。可见,辩证法就是野蛮的丛林思维。

楼主:万水千山1901  时间:2019-09-03 20:02:13
圣学之徒,上智下愚
老墨 2017-06-26


《论语》中有句圣言:“唯上智与下愚不移”,意思是说:这个世界里,处于人上的总是聪明人,处于人下的总是愚蠢人,社会无论怎么变化也改变不了这种状况。近代文化大家陈寅恪先生曾说:“中国之人,下愚而上诈”,他把孔子的“智”字改成了“诈”字,这一字之变,戳穿了传统儒家圣学的虚伪面具,揭示了中国社会等级制度下的统治者与被统治者之间文化关系的本质。


“智”在汉字注释中,从矢口日。矢,即是箭;口即是口;日即是太阳。表义为口中言语如箭出口而说太阳。内义为,知日,知太阳也,知太阳之阴阳也。所以,“智”是指明万物阴阳之本,知万物阴阳之变化,且能口若悬河教化天下的智慧。


这个“智”字里,没有任何关于公平、正义的信仰,也没有任何对真相和真理的敬畏,以及对永恒之善、美、爱等价值的恪守,而完完全全就是一个从巫术中传承下来的阴阳变易之术。以历史所呈现的事实为证,中国人对“智”的解读,就是吓、诈、哄、骗,无所不用其极。


陈寅恪先生所言“中国之人,下愚而上诈”,可谓精典神句。愚蠢人永远都是愚蠢人,再怎么努力也变不聪明,古今偕同。而聪明人却拥有了智慧的属性——即掌握了巫术的阴阳变易法门,具有了巫觋一般的圣性。“诈”字在汉语里,绝对是最能体现出中国智慧“博大精深”的一个字,狡诈、谲诈、欺诈、奸诈、诈尸、诈降、敲诈、诡诈、险诈、权诈、讹诈、诈唬、诈言、威诈、诈注、诈愚,诈心、诈诱……上层社会的人所拥有的圣贤品德与聪明才智,通过这个“诈”字,便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刻画和展示。


中国人的历史,由巫觋所建构起来的圣学独尊文化,封杀了一切自由思想的苗头,迫使国民沉溺于巫术智慧角力的游戏之中。“面子”上,中国文化温情脉脉,中国人彬彬有礼,而实际上,中国人的虚伪、狡诈、冷漠、不讲人性是全世界公认的事实,也是我们自己为之哀叹、为之深恶痛绝的国民劣根性。


中国之人岂止是上诈下愚,普通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处处也是尔虞我诈。现世中的国人,在面对他人的善意帮助时,都已经失去了相信善的勇气。我们总是以怀疑的眼光,审察一切爱心和善意,是否是别有用心。我们的圣学根本不相信,人即可以、也能够基于博爱的精神帮助他人。近闻,有某位企业家为灾区民众捐赠了2000万块钱,这本是企业家善良之举,却招致一大群网民攻击,痛骂该企业家的假仁假义。以国人的圣性,任何善举之下都隐藏着恶谋,他们已经不知道善就是善、恶就是恶的本质意义了。


圣学培育了国人习惯性的圣人思维,而丛林法则造成的残酷生存环境,又反过来加剧了国人的对圣学文化的依赖,人性与理性的声音因此变得越来越势弱乏力。这是一个极其危险的恶性循环,最终的结果,可能就是历史上反复上演的人口大灭绝式的圣人革命,我们已经感受到了暴戾之气日益浓烈的社会氛围。


传统的农耕社会,愚笨之人尚且可以以力谋生。而当今城市文明社会里,已经普遍接受了知识教育的社会底层,实质上早已卷入了文化巫术的角力之中。所谓下愚之人,不过是巫术斗法中失败的大多数。说他们愚蠢,所有人都会不高兴,甚至于还会跟你激。哪怕他们输得一无所有,输得只剩下一点点良知尚可以做为求生的希望,他们也还是会出卖自己,以此换取一份圣人恩赐,圣学文化把国人早已训化成了没有人性的圣。


上诈也好,下愚也罢。在圣学文化语境中,都是被圣人教化的圣,只不过上诈之人的圣性修为更加高深,下愚之人的圣性天资愚笨。所以,“唯上智与下愚不移”,放在我们这个圣学国度里,绝对属于可以与真理匹敌的“圣人之言”。
有人鼓吹“精英治国”论,好似只有顺着圣权的游戏法则爬上去的人才是“精英”,民主就意味着草包治国似的。而事实上,在民主国家历史上,还没有选举出一个真正被公认的草包,倒是专制历史上的草包数不胜数。


“上智”与“下愚”只是圣学中两个虚假象性概念,目的在于区别不同等级阶层的圣学修为,教化民众服从圣权,服从天命。孔子在《论语》中还描述了一等“中人”,“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在孔子看来,“中人”之上的还可以跟他讲点道理,“中人”以下的,也就用不着跟他们多费口舌了。


圣学中的“智”与“诈”之所以无所禁忌,源自于远古巫圣与自然神灵的抗争传统。华夏民族自古就是由巫觋集团统治,因此,在我们的文化中形成了即敬畏又藐视神灵,但始终却保持着战天斗地的巫圣精神的传统。实质上,巫术活动中积累下来的“智”、“诈”之术,在文化之后便可统称之为“智诈”,与孔子同时代的《文子》中就有世人多“智诈”之说,可见中国文化中的“智诈”传统根深蒂固。并非只是“上诈”,其实“下愚”的本意仅仅表示“智诈之术”不如人。


站在圣学语境之外,以理性的视角看中国社会,上诈与下愚都是茅坑里互拱的蛆。国人之愚蠢在于,即使自己已经输的一无所有,也不愿跳出圣人的智诈之术,虔诚面对自己内心。中国人从来不问自己到底相信什么,也不知道自己该相信什么。甚至于一个垂死之人,还会将拯救者陷于绝境,“拉个年青人垫背”,如此圣性思维的国人,永远都在算计,为自己的圣性人生赢一把。


在圣学文化里,没有绝对的真、善、美之信念,没有恪守的普世价值,没有永恒的神圣信仰。圣徒眼中的一切都是术,宇宙万物是上天之术,科学是神灵之术,仁义道德是圣人之术,国家法律是统治之术,……最终,圣学把每个人也都变了“术”,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变了术与术的关系。人性不见了,人人也就都变成了圣。


杭州纵火案的保姆、幼儿园里的虐童幼师、大街上抢劫儿童的人贩子、移植人体器官的盗取者,……这些事件都仅仅只是圣学社会中,“下愚”阶层的种种“智诈”表现。“上诈”的表现我就不说了,免的被敏感。中国人有句俗话叫“上有政策,下有对策”,这句话把圣学社会的游戏人生表达的十分精典。


倘若,我们输到了任何“对策”都有罪的地步,上房有罪、上街有罪、聚餐有罪、……却还在自作聪明地作着圣人梦:撞清官、遇贵人、逢大运、中大奖,不愿面对真相,不敢把握真理,那就不得不说我们真成了一群蠢猪。我以为,“下愚”之极,莫过于此。

楼主:万水千山1901  时间:2019-09-03 20:02:13
中医 怎么理解?
赖杰01 2011-01-18


中医不是科学,体系不一样,逻辑不一样——但不是科学和中医的存亡并没有直接关系,科学不是判断一切的标准——那是五四以来国人最大的误区之一
我想,只要说明了科学是什么东东,那么只要它不是“邪教”或者骗人钱财的幌子,那么就可以存在
理论有很多种,科学只是其中之一
人们最开始的理论是什么???
是巫术
早期人类的艺术形式里面包含了巫术。
一个是绘画,在欧洲洞穴绘画里面有很多动物和狩猎场景,人们相信,画出动物被狩猎图画,就会在狩猎的过程中取得相同的收获
二是舞蹈,早期的舞蹈其实也是模仿狩猎的样子,模仿动物被打中,死去的样子,原始人类相信这种方式,就可以让狩猎活动成功
这就是“巫术”,人类最早期的理论体系
“巫术”时代,并不存在神灵这个概念,人们相信的是这个自然界万物都有其内在的逻辑,并且当时相信人们对这些事物的模仿会影响自然界——请注意,虽然这看上去非常可笑,但其实在没有更好的探索自然的方法的前提下,这已经是非常了不起的精神成果了,我们可以巫术作为所有理论的源头
巫术有两个分支
科学:因为巫术相信自然界是有逻辑的,从而这种思维方式在被继承的过程中,激发了人们探索自然的热情,并创造了很多方式去探索自然——比如炼金术士。炼金术士本质上是科学家——虽然他们的理论错了,但是他们的探索方法非常客观——事实上早期很多科学成果由炼金术士完成
宗教:宗教其实和迷信是一个东西,只不过体系更加完备,而且一般导人向善。宗教继承了巫术中相信自然万物之间有神秘联系这一思维方式,并将万物的本身的灵性“人性化”,创造出了神灵这一概念,并最终形成了宗教。
所以,科学和宗教,其实是同源的。
下面想说一下中国人的思维方式
其实中国人是很世俗的,谈不上有什么宗教信仰,这让人很奇怪,我估计跟中国的早期宗教贵族很快转换成文官体系有关,这使得中国人思维里面基本没有宗教的成分
如果说中国人有什么,我觉得有两样东西,一个是迷信——胡乱信神灵,而且不拒绝相信鬼魂(或鬼怪)的存在,这是宗教诞生早期的状态
还有一部分就是巫术——中国人的很多习俗反映了,中国人思维中有很多原始巫术的成分在里面。中国人固执地相信自己的行为会影响运气、命运、事物发展、来年收成等等一切东西
譬如中国人的忌讳——中国人相信说“死”,“完蛋”等等“不吉利”的话会造成事情真的变糟糕,亲人真的死去。中国人还相信,用某种方式穿裤叉可以让你赌博赢钱。放爆竹可以让来年兴旺。贴对联能让家族平安幸福。等等等等,不一而足
事实上,中国人在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存在这种思维。人们往往相信某些举动会神秘地导致一些事物真的产生一些后果——这点在打麻将的人身上体会最深——一个打麻将的人反复地作自我暗示,用什么方式抓牌、穿什么衣服、坐什么方位、说什么话、抽什么烟,甚至在心里面默念什么话就能改变运气。然后在抓牌的时候,如果偶然和结果相符合了,就会欣喜若狂,然后就会加深这种印象(如果不符合,则自动过滤)。其实中国人之所以沉迷于赌博,我觉得和这种刺激的自我暗示有分不开的关系
而中医呢?我觉得中医之中,最糟粕的,莫过于这些东西。鲁迅先生讲过他抓药要什么什么蟋蟀(好象是同巢原配)做药引,其实就是这种巫术的思想
中国人不信神灵,但是有很多巫术成果——八卦、五行、风水、易经,等等等等
我相信,这些理论里面肯定有对的东西,但是发展到今天之后,绝大多数会被巫术填满
我不敢否定中医不能被去芜存菁,成为一种崭新的理论,但我觉得如果中医药成功,必须从装神弄鬼中走出来,把这些乱七八糟的东西统统赶到博物馆里面——这好像和民族尊严没什么相干,西方人有今天的成功,与他们勇于淘汰神学对于思维的桎梏有很大的关系
而且以我来看,对于普通人而言,最好还是有宗教信仰,这对于社会和人们自身都有很多好处——而巫术这个东西,我看不出它有什么让人着迷的东西
参看《金枝》,一本巨牛的书——不是说理论多伟大,是从一个简单的宗教习俗分析人类历史,太能侃了

楼主:万水千山1901  时间:2019-09-03 20:02:13
相信中医=迷信
2012-01-05  作者:牛辉

中医的理论其中重要的一点就是把疾病与医药各分成阴阳、寒暖、表里,等
类,用这个分类的观念做大前提发展中医理论,就是从《易经》的传统所遗留下
来的。《易经》是中国最早的一部算卦的书,算卦的方法没有逻辑。书中充斥着
风水、占卜、命理、天人感应、巫术等传统迷信的东西。《易经》用得最多就是
“取象比类”、“观物取象”的归纳法。当中的阴阳五行理念更是牵强附会,说
什么“天有五行,水火金木土,分时化育,以成万物。”然后“取象比类”,把
其它东西都跟这五行联系起来,例如东南西北,春夏秋冬和人体的五脏六腑,甚
至连每一个汉字都有五行之分,荒谬之极!《易经》根本就没有逻辑体系和实验
验证,思维方法本身就有问题。连大前提都错了,中医还能有正确的理论吗?

古时候的人知识面窄,不知道太阳系在哪里,不知道电磁感应,更不知道相
对论,古人尤如井底之蛙,他们写出来的东西缺乏科学依据和实验验证。人类文
明经过两千多年的发展进步,难道现在人们的智慧还比不上古人吗?现在科学技
术发展了,我们有能力也有必要对以前的东西提出质疑。

现在科技发展了,我们应该大胆地否定错误的东西。现在我把真象说了出来,
很多人会接受不了,就算有人明明知道中医不科学,但还是不肯接受。就好像现
在好多人烧香拜佛希望可以保佑幸福平安健康长寿,如果你告诉他烧香拜佛是没
有用的,他不会相信的,就算知道没用还是会继续烧香拜佛,可能图个心安理得
吧。

中医这一套理论从来未经证实,但表面上看来又难以否定,类似于黑箱理论,
接受它需要信仰。中医充其量只能算是一种信仰,相信中医等于迷信。

中医的各种基础理论到目前为止还不拿出令人信服的证据。例如中医说人会
上火,火为何物?人头痛了,叫中风,风在何处?现代先进的解剖学还不能发现
人体经络的存在。中医对中医和食物都有寒凉温热之分,例如绿豆是凉的,黑豆
是热的,绿豆凉在哪里?黑豆又热在哪里?中医没有解释,但生物学告诉我们,
绿豆和黑豆的分成是几乎一样的!中医认为红枣可以补血,因为红枣是红色的。
中医认为黑豆可以治白发,因为黑豆是黑色的。大家都知道人参很补,但大家有
没有问过为什么人参很补呢?补什么呢?可能是因为人参长得像人形。我敢说一
条价值上千元的人参的营养价值比不上一根红萝卜。很多人都知道燕窝可能养颜,
其实燕窝只是燕子的唾液。我敢保证,一杯燕窝的营养价值比不上一只鸡蛋!

又比如,中医认为菠萝湿热,荔枝上火,于是人们就一直这样认为,根本没
有人问过为什么,人云亦云,不知所云!湿热和上火是什么意思?菠萝为什么会
湿热,荔枝为什么会上火?没有人知道!菠萝和荔枝都是我喜欢吃的水果,如果
有人愿意请我吃,我愿意做一次试验品,我每天吃一个菠萝和一斤荔枝,连续吃
一个星期(时间可以再长一些),一个星期后看看我会不会所谓的“湿热”和
“上火”。

中医的理论依据很荒唐。

如果你喉咙痛去看中医,医生一般都用到蝉蜕,因为医书记载蝉的嗓子好,
声音大,蝉蜕可以治疗嗓子。

又例如穿山甲很能穿山,所以,女人不下奶,就吃穿山甲的壳,让穿山甲来穿透
下奶的通路。因为中医记载:穿山甲的壳,可以治疗,通经下乳。

张锡纯氏认为,蜈蚣“走窜之力最速,内而脏腑,外而经络,凡一切疮疡诸
毒皆能消之。其性尤善搜风,内治肝风萌动,癫痫眩晕,抽掣瘛疭,小儿脐风,
外治经络中风,口眼歪斜,手足麻木”。因为蜈蚣走窜很快,中医的神医就认为
蜈蚣可以治疗这些由于经络不通导致的疾病呢。

中医认为,朱砂可以安神,为什么呢?中医记载:朱砂之重,可以安神。因为朱
砂很重,所以可以把你的神给坠住。

高山雪莲,中医认为这个东西大热。为什么呢?既然能在高山的高寒之地生存,
而没有被冻死,看来这个植物一定很热了,然后用来治疗所谓的寒病。


蝙蝠的屎(又叫做夜明砂)可以治眼疾,因为中医认为,蝙蝠晚上出来,所以
眼睛好,所以,吃了蝙蝠的屎,就是治疗眼疾!

……

这样的用联想的方式来进行研究,充斥在所有的中医的书籍中。蝙蝠眼睛好
可以治眼疾,但为什么非要吃它的屎呢?为什么不干脆把整个蝙蝠都吃了?按照
这个逻辑,牛力气大,吃牛屎身体会更强壮;人是灵长动物最聪明,吃人屎可以
变得更聪明!

上千年的“实践”,就是用这种逻辑去指导的,你能期待这样“实践”出来
的药物真的有奇效?中医不讲逻辑,只靠联想,根本就没有逻辑的统一性!

支持中医的人都在坚持一个证据,就是中医是经过千百年来的实践总结出来
的,说什么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问题就出在检验的过程中,根本就没有
依据说明是中药起的作用。当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忽略了人本身的自愈能力。人
的病本来靠身体的能力可以自愈的,但吃了中药之后,康复的时间长了,但是他
还以为是因为吃了这些中药才好的。

其实有很多病不是因为他们吃中药好的,而是他们的病自己好的。例如感冒
了去看中医,医生开了很难吃的中药,病人吃下去过几天就好了,其实感冒不治
疗也会好的。好多中药的所谓药用效果是根据这样的巧合得出来的。打个比方,
古代的人认为日全食是因为“天狗食日”,于是人们就敲锣打鼓、燃放爆竹打
“天狗”驱赶,他们发现这个方法可行,“天狗”果然怕锣鼓爆竹,于是这个方
法就一直延用下去。又比如,有人认为太阳升起来是因为鸡鸣,中药就好比一只
鸡,没有这只鸡,太阳也会升起来的。

据说李时珍为了完成《本草纲目》自己试药。他试药的时候根本就没有考虑
到自己身体的自愈能力。假如他发烧了,他吃了一种草,结果退烧了,然后他就
得到一个结论,这种草可以退烧。按这样的逻辑,我也可以试出很多药。例如天
气热了,身上会长痱子,我就用醋擦在身上,第二天就好了,于是我就得到一个
结论,醋可以治痱子!其实痱子根本不需要治,一两天就好了,也不管你擦什么
药上去也会好的。还有,中医治骨折时会先把断了的骨头先接驳好,然后在皮肤
外面包扎一堆黑乎乎的中药,于是人们就认为骨头接好了,是这些中药在起作用。
其实根本不需要抱任何药,断了的骨头会自行修复接驳,可能没有这些中药,骨
头修复得更快。

中医生是骗子,同时他们也是被骗者。他们学中医的时候从来就没有问过中
医的理论为什么会这样,他们只会说,《黄帝内经》或《本草纲目》是这样写的。
我看到中医生给病人把脉的时候真是恶心,我想连他们自己也知道从人的脉象中
根本得不到什么结论,就算用最先进的心电图仪也看不出什么。而那些中医生给
人看病时非要把把脉,好像在卖弄着他高明的医术。我敢跟中医打赌,如果有谁
能把出孕妇的“喜脉”,我给他1000元(本来想写10000的,但我现在的存款就
一千多了)!

中医的理论没有依据,是伪科学。中国、《黄帝内经》、老子、李时珍也不
能证明中医的成立。大家想想,伽利略、牛顿、爱因斯坦、这些科学界的名人,
从来就不会运不动就拿出一个名著来说道理,他们都的理论有实验验证,以理服
人。比如相对论,就是一个很好的科学理论。它有大量的观察和试验的结果支持。
如果能证明光速不变性是错误的,你就可以推翻全部的相对论。

延用了几千年的东西不一定就是正确的。古希腊伟大的哲学家科学家亚里士
多德的很多错误的观点也延用了两千多年,但最终还是被推翻了。例如他认为重
的物体比轻的物体下落得快,物体的运动需要力来维持,这些观点现在看来我们
都知道是错误的。古代的人认为地球是宇宙的中心,太阳绕着地球转,但随着科
技的发展,我们知道地球不是宇宙的中心,太阳也不会绕着地球转动。尽管有人
不接受,但这已经是一个事实。中医存在了那么多年,要人们一下子接受中医是
伪科学这个事实是比较难的。现在摆在我们面前的事实就是,利用现代最先进的
医学技术都找不到中医理论的任何一个证据!

中医存在了几千年,但现在的中医还是停留在几千年前的水平。存在并不代
表科学,中医的理论无论是阴阳五行,气血阴阳,八纲辨证,以至于经脉学说,都是
伪科学。一个没有科学严谨的理论系统以持的学科,等同于迷信,错误百出的理
论基础来支持的所谓医学学科,已经没有继续发展的前途了。

随着医学技术的进步和微生物学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事实证明中医的理论是
错误的,中医的拥护者也不要在固执的自圆其说了。我们必要拿出勇气,抛弃中
医,为自己的健康寻找新的出路。

联曰:
望闻问切,八卦五行,全是弄虚作假;
温热寒凉,五经六脉,毫无实据真凭。
楼主:万水千山1901  时间:2019-09-03 20:02:13

荒谬的中医理论是中医衰落的必然结果
2011-05-29  作者:国人
面对中医日趋颓废的趋势,各地的一些中医院尽管牌子挂的是中医,但一些
医疗设施和一些诊断治疗手段也基本全靠西医,否则很难维持下去,就是在大部
分农村中医治病也基本上日渐消亡,一些中医学子就业难也成为不争的事实。面
对如此困境,一些中医从业者或者力挺中医者有的已经认识到这一现实,提出了
中医现代化的建议。其实中医理是非常荒谬的,提出中医现代化本身就是痴人的
呓语。
中医理论缺少逻辑关系,中医不是任何意义上的经验医学,连经验主义都不
是。
阴阳五行可以说是中医的理论的灵魂。阴阳五行原是中国古代的哲学范畴,
是古代人对整个自然界的基本看法,在当时来说具有一定的先进性,但这种哲学
范畴一旦与人体和疾病这种特殊的自然现象结合,就背离了其哲学原则。
古人用阴阳来解释宇宙万物的构成与变化,具有一定的唯物论的因素,在哲
学上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但对自然科学来说实际上并没有解决什么问题,这种理
论阻止人们深入的探讨问题,因为各种各样的自然现象都有其内在的特殊矛盾,
应当从其各自的矛盾运动来加以解释。古人很多用阴阳理来解释一些自然现象,
如荀子在《天论》中对陨石雨的解释:“星坠木鸣,国人皆恐,曰:是何也?曰:
无何也。是天地之变,阴阳之化,物之罕至者也。”但实际上什么也没有说清楚。
在一些古代典籍记载在,这样的例子枚不胜举。凡是讲不清所以然的各种复杂问
题,统统都用“阴阳”二者的作用来解释。如在解释电的起因问题时,就说阴阳
相激而为电;在解释地震的起因问题时,“也说是阳伏不能出,阴迫而不能蒸”
引起的。如关于磁铁石吸铁的现象,宋代人陈显微说: “磁石吸铁,……皆阴
阳相感、隔碍相通之理。岂能测其端倪哉?”。如关于火药成分硝石、硫黄、木
炭的性能,古代也把他们分到阴阳两类物质中去。如宋应星在《天工开物》中就
说:“凡火药以硝石硫黄为主,草木灰为辅。硝性至阴,硫性至阳,一阴一阳,
两物相遇于无隙或容器之中。其出也……魂散惊而魄齏粉”,这样解释当然比鬼
神迷信的解释先进,但对探究一些具体的自然现象是毫无意义的。
在战国时期五行说颇为流行,出现了五行相生相克的原理,但这种学说后来
被唯心主义思想家神秘化,早在春秋战国时期,中医就把其运用于医学用以指导
诊断医疗,来说明脏胕的属性及相互关系。
用相五行相生相克的理论来说明脏胕之间相互资生和相互制约的关系,如肝
能制约脾,称为木克土,脾能生养肺称为土生金,在指导医疗上,如肝犯脾,采
用抑肝扶脾的法治,称抑木扶土,贤虚及肝,采用补贤养肝的法治,称为滋水涵
木等,中医理论机械的把自然界和人体的复杂现象结合,毫无根据的划分拼凑成
“五”数,用“五行”的相生相克关系公式来生搬硬套构建起一个人体各种联系
的模型,如为了凑成“五”数,春复秋冬四季改为五季,牵强附会的多出一个
“长夏”。这是完全脱离实践的唯心主义。今天仍把这种阴阳五行理论奉为圭臬
的也只有风水、算命、和中医。
中医理论的特点。
一是概念模糊增强了中医的诡辨性。由于用涵盖性较强过于抽象模糊理论来
解释人体及现象,表述必然不可能象西医那样所指具体和概念清晰,他也只能用
一些模糊的概念进行表述。如果太具体了,那很容易被证伪或者被实验否定。经
络,十二经脉,奇经八脉,精、神、气这些模糊的概念貌似深奥,其实具有较强
的诡辨性,很难被证伪,你要给他一个确切的定义他说你不了解中医博大精深的
内涵,你说他不存在那是因为你还没有发现,在自然科学领域里有很多假设还没
有被人类发现,你拿不有力证据你就不能说他不存在。在中医这样的模糊概念比
皆是,如胃脾吸收“水谷精微”, “水谷精微”的成份是什么,胃脾怎样吸收,
“虚”,“上火”是什么,用科学精确具体的表述中医很难做到。
虽然经络直到现代还拿不出其存在的确凿证据。但经络学说确实已经应用于
中医临床实践。如果把臆测做为成果来应用于实践,用于指导诊断治疗,本身就
是荒谬的。
如果经络是一个现代解剖学还没有发现的人体组织系统,是一个科学假设,
那它是怎样总结出一套指导中医临床防病治病,养生保健的理论,我们要研究一
个事物的属性和规律,那首先要确定这个事物是存在的,对一个不存在的东西而
能研究出一套理论来而且用于指导实践那纯粹是先入为主的唯心论。
如果经络就是血管或者神经,那就要与现代医学接轨,改一个名词我想是不
会影响中医存亡的。
中医的博大精深就是在于概念的模糊,正是由于理论底气不足才使中医不敢
把概念表述的非常具体,造成了中医较强的诡辨性。某一位中医博士在与方舟子
先生辩论针灸是否有效时说他所在的医院“每天有600多针灸病人,(如果没效)
那他们是疯子,是傻子”。叫人无言。
二是保守顽固,不容别人置喙、就是业内人士对中医也不能提出质疑。清代
名医王清任,在行医中十分重视对人体内脏的了解,说“著书不明腑,岂不是痴
人说梦,治病不明脏腑,何异于盲子袒行。”然而封建社会不允许从事人体解剖
学,王清任只好到刑场、荒冡看察尸体,再与动物内脏相比较,他坚持四十二年
之久,终于发现古书所绘脏腑图形与实际多有不符,遂将观察所得绘成《亲见改
正用地腑图》,连同其他医学论述一同收载于《医林改错》中。他在书中自序说:
“今余刻此图,并非独出已见,评论古人之短,非欲后人知我,亦不避后人罪我,
惟医林中人,见此图胸中雪亮,眼底光亮,临症有所遵循,不致南辕北辙,言出
含混,病或少失,是我之愿望。”他的这种勇于探索,敢于对中医提出质疑的精
神是非常可贵。然而他的《医林改错》遭到了中医界的一片攻击、讽刺挖苦之声。
就是现在,谁要是对中医不稍微提出一点不同的观点,必然遭到唾骂。
三是具有较强的欺骗性。中医以整体观为基本出发点,在辨证到了同一疾病
要根据不同年龄、地域甚至不同季节都要不同对待;安全而且没有富作用;中医
是建设性治疗,如肿瘤,中医讲的是“见瘤不治瘤”。说治疗时不是直接治疗肿
瘤,去杀死癌细胞,而是辨证诊治,强调治本;中医擅长于治疗老年病慢性病及
疑难病;一些非药物疗法简单易行,成本低、效果好,如气功、推拿、导引、砭
石、针灸等足以解决诸多常见病多发病,甚至急性病。这些理论听起来头头是道,
对一般老百性来说具有很强的诱惑性和吸引力。
但中医仅是嘴皮子上的功夫,对这些貌似很有道理的“辨证诊治”中医始终
不肯做深入细致的研究分析和探索,强调人体的复杂性却没有诊断指标的标准化
和观察的客观化,强调效果却不敢用科学的手段试验统计,只有拿个案来说事。
整体治疗、辨证诊治,这种模糊理论尽管带有太多的主观成分和玄虚彩色,缺乏
实际意义,但很容蛊惑人心。
四是理论与实践脱节。
科学是理论指导实践,实践完善理论,而中医是理论指导实践,实践服从理
论。迄今为止,对于中医学理论体系的研究工作大都侧重于把它当成一个不可否
定的理论体系和即成的逻辑结构来研究和应用,而很少有人去研究中医理论体系
的历史发展过程,去探查和思考它是否符合科学的自然观,验证统计它在实践中
的真实效果,有没有能够被证伪的成分。就是这样一个毫无逻辑关系漏洞百出的
理论中医一直把他当做成果指导医学研究和实践,有这样的理论指导中医不衰败
那才是奇迹。
在同一个时期,在社会科学领域里可以有不同的学派和理论体系,在某一个
自然科学领域内,不可能存在众多的理论体系,如果存在的话那只能是落后与先
进之分,我们不能说有中国生物学和西方生物学,中国力学和西方力学。社会在
发展人类在进步,任何一门自然科学理论都是在不断的扬弃中逐步发展完善。不
管多么经典的理论,随着时间的推移,终将会被新的理论所取代。中医流传至今
的经典《黄帝内经》直到现在仍是从事中医工作者所必读的指导性著作,这在世
界科学史是绝无仅有的。哥白尼的《天体运行》在世界科学史上的地位人所共知,
达尔文的《物种起源》这一划时代的著作,提出了生物进化论学说,除了生物学
外,他的理论对人类学、心理学及哲学的发展都有不容忽视的影响。现在,可以
说除了少数几个研究自然科学史的专家之外,涉及该领域的学子大概很少有人再
去直接拜读这些科学巨匠的原著了。在科学飞速发展的今天,一些中医专家、教
授还是言必称《内经》,一直抱首这些毫无科学价值的破烂货不放,甚至有人还
提出把中医中药列入小学教育课程,这不能不算中国教育的悲哀。
中医理论和宗教一样都是唯心的产物。但宗教理论主要对应人的精神活动,
你可以信也可以不信,也可以需要,也可以不需要,但中医就不一样,有人类就
有生老病死,有生老病死就需要医治,人们需要它,那它的危害就会比宗教有过
之而无不极。
另外,关于方舟子先生提出废医验药,其实中医的医和药是唇和齿的关系,
废了“医”“ 药”也就没有存在的价值了,至于用现代科技手段加大对动植物
化学成份的研究,提取有用成份造福人类(或者从某一种“中药”中提取了对人
类某一种疾病治疗效果非常有效的化学成份),那是现代科学的功劳,怎么也记
不到中医的头上,与中医中药风马牛不相及。
其实中医的消亡只是时间问题。特别是今年中药退出欧盟市场,已经敲响了
中医消亡的丧钟。

(XYS20110527)
◇◇新语丝(www.xys.org)(xys5.dxiong.com)(www.xinyusi.info)(xys2.dropin.org)◇◇
楼主:万水千山1901  时间:2019-09-03 20:02:13

没有西医和中医,只有现代医学和巫术
米米亚娜 2015-10-22


没错,我今天要写写这个天字第一号撕逼大热门。

与其说这是中医粉和西医粉之间的战争,我更愿意把这两派称之为中医粉和中医黑,因为粉不粉西医无关紧要,矛盾的焦点在于中医是不是一门伪科学。

我妈妈是学医的,也当了很长一段时间的儿科医生,她是个坚定的中医黑。

至于我,虽然我是个忠实的科学狗,但我同时又相信超自然力量,我不排斥买中药制剂吃,也尝试过刮痧和拔罐,当然,更多的是出于对传统文化的好奇——中医有附加的文化价值。

本来我觉得,中医粉和中医黑这两股势力分庭抗礼已久,已经固化为了两种信仰,甚至演化出了宗教精神,谁都无法接受对方的观点,撕也撕不出个结果。但之所以我还是忍不住出来冒个酸水,是因为今天在微博上看到了一个迅速蔓延的帖子:【知名主持人】@胡紫微写的:《关于中医,有此一说》

我截个图,你们感受一下胡小姐的文风:

有兴趣的话可以去搜全文来看。总之,满篇都是这种神奇的医治个例,但无任何科学原理和逻辑推理。

你看,中医粉说中医有效永远只有一个方法:就是举例身边哪个朋友、哪个亲戚、哪只道听途说的阿猫阿狗用了中医把疑难杂症治好了。永远没有实验数据,没有成分药理分析,没有权威的、可查证的文献引用,甚至没有具备逻辑的论证。

有的只是故事。

充满廉价的情怀和文化内涵,充满苍白的民族自豪感的故事,在这个帖子里老调重弹,没有任何技术创新。

偏偏中国人就最吃这一套,越能制造幻觉的故事,越能引发高潮湿身,看看原帖下面乌泱泱的符合就知道了。

不奇怪,中国人都是形象思维的超人,逻辑思维的残废。



说实话,PO主想写鸡汤就纯写鸡汤,不要涉及这种科学与经验的世纪之争,这个帖子的行文实在是矫情而愚昧,居然还有一众名人大V帮其转发,赞其【专业】。如果赞她人美三观正还不至于暴露你的智商,居然赞其【专业】?

你国药丸。

我不是学医的,我也从来没有粉谁黑谁,但是我想说,如果我今天变成了中医黑,不为别的,就是不想和这些猪队友为伍。

你的立场并不会惹我厌烦,会惹我厌烦的是你的傻逼。

观点有不同,傻逼都一样。不管你支不支持中医,这并不能改变你的傻逼。



什么是傻逼?孤陋寡闻吗?不是。

1.没有逻辑思维能力的人。

2.没有科学方法观的人。

这类人是没有跨入现代文明社会的原始人,他们无法独立思考,也无法寻求真相,他们被世俗(常常是低俗)的潮流随意摆布。



不管是西医还是中医,在现代医学出现之前,其实人类所有的治疗方法都无法摆脱巫术和伪科学的阴影。

放血疗法在欧洲肆虐了近两千年,杀人如麻,照样发展出了一套言之凿凿的理论依据,被当时所有的医生深信不疑,甚至连法律都维护着这些以救人为名义的屠夫。

同样是在欧洲,从十五世纪一直到二十世纪,汞制成的软膏一直被用来治疗梅毒,导致许多患者死于重金属中毒。

也是在十五世纪,将洋葱和大蒜放置在室内被认为可以抵御致命的瘟疫——鼠疫。

在1917年到1918年的西班牙大流感流行期间,美国人佩戴大蒜制作的项链也风靡一时。



至于中医,不说远了,四年前马桶台曾经有一档很有名的反人类节目:【百科全说】,忽悠大师张悟本提出以下著名理论:

每天一斤绿豆煮水喝,不但能治近视、糖尿病、高血压,还能治肿瘤。

不要喝酸奶,里面的增稠剂会让血管堵塞。

生吃泥鳅可去火。(导致上百人吃进医院,新闻报道可查。)

生吃长条茄子就等于吃降脂药,因为茄子多孔能吸油,治疗血脂黏稠,还能治肿瘤。

降压药会吃出脑梗、肾衰竭,糖尿病并发症也是吃药吃出来的。降压药不但会扩张血管、造成脑溢血,它还伤肾。



(至于什么在身上画个符、写个字、念个咒就能把病气、阴气、鬼气赶跑,妙手回春的巫术案例,中医里也真不少。)



总之,就是这样一个胡说八道的江湖骗子,红遍了祖国大江南北,被无数养生粉追捧,导致市场上的绿豆、黑豆等五谷杂粮价格一路飞涨,简直媲美洛阳纸贵的气势。

忘没忘?

说什么中医存在了上千年没有被淘汰,说明是有效果的。

你还真对群众的智商辣么有信心?



群众总是非常高估自己的理智和判断力,完全忽视其实绝大部分人都被不理性因素主导的事实,以及绝大部分人都只能人云亦云的事实。

群众是极端也是简单的,越是他们扎堆叫好的地方,幻觉的力量就越是强大。一两个感人肺腑的小故事,一种崇高的情怀宣扬,完全可以把所有无法独立思考的人变成幻觉的奴隶。

而拥有逻辑思维能力,和科学方法观的人,才可能破除这种幻觉。



什么是医疗中的幻觉?起码我就可以说出来两个:

1.安慰剂效应。有非常多的疗法只起到心理安慰作用,而心理安慰能够大幅度影响人对病痛的感知。具体请百度。

2.自愈原理。有些病发作到一定程度,它就是不药而愈的,这是人类自身的免疫系统的战果,不是药物作用,或者不是直接作用。比如最典型的病毒性感冒,市面上所有的药物其实只起到减轻症状的作用,而此病本身则有【七天自愈】的规律。



好,那么中医里有没有真正有疗效,能够发扬光大的技术和配方?我们能不能去伪存真,去其糟粕取其精华?

当然可以,那么你的唯一道路就是进入【现代医学】的门槛,运用现代医学的方法论来检验其效果。

这是人类经过漫长的蒙昧时代,付出了大量惨痛的代价才形成的方法论,它以最严谨、最能诛杀所有幻觉的方法,给与人命关天的医学以最大的保险。

所有经过了科学方法论证实的医学,不管它是起源于西方还是中国,它都是【现代医学】,拥有普适性和可复制性。

屠呦呦提取了青蒿素,虽然是从中医古方里得到灵感,但是她运用的是现代医学的方法,所以这属于【现代医学】。



说来说去,检验疗效的科学方法论到底是什么?

——【大样本随机双盲对照试验】

来,follow me:

大样本、随机、双盲、对照、试验。

答应我,百度一下。

每一个词语,诛杀一种幻觉,四个词语,组成了医学试验最坚实的理智壁垒,它的后面就是健康和生命。

这是【现代医学】屹立的基础,是中医和西医都必须要通过的门槛。

它不是终极完美法,却是人类迄今为止掌握的最好方法。

不能通过的,就是巫术和伪科学。当然,巫术和伪科学也许是有用的,但它们只属于相信超自然力量的人,属于宗教情怀范畴。

我从来不用科学的方法论来检验宗教信仰。


所以,如果你是把中医当做神一般来崇拜的教徒式粉丝,


楼主:万水千山1901  时间:2019-09-03 20:02:13

取象比类与中医
2012-12-20

“取象比类”是中国传统思维方式,也是中医理论和方法学构建的主要思维方式。是指在观察事物获得直接经验的基础上,运用客观世界具体的形象及其象征性符号进行表述,依靠比喻、象征、联想、推类等方法进行思维,反映事物普遍联系及其规律性的一种思维方法。盖源于《易经系辞 下》:“古之包牺氏之王天下,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一类万物之情。”意思是说:远古时伏羲治理天下, 仰望天上日月星辰, 俯视大地山川形势, 观察鸟兽的皮毛文采和山岭泽壑的轮廓走向, 近的就取象于己身, 远的就取象于百物, 于是画出了八卦。并用它来再次领悟自然客观物质世界,以及人类社会内部更为深刻的德行,也就是所谓客观规律,用以描拟天地之间一切万事万物的情状。

“取象比类”就是在思维过程中以所见到的“象”为“中介”,来认识、领悟、模拟客体为目的的方法。取“象”是为了归类或比类,即根据被研究的对象与已知对象在某些方面的相似或相同,推导出在其他方面也有可能相似或类同。取象的范围不仅局限于具体事物的物象、事象,而是在功能关系、动态属性相同的前提下可以无限地类推、类比。说白了就是,甲与亿在某些方面相同或者相似,从而推论出在这个方面以外的其他属性或者特征也相似或者相同。举个容易理解但不是很准确的例子。就人的貌相往往儿子“象”老子是人的一种感性认识。因此,看到两个貌相相似的人就推断二人为父子。当然,得出的结论就带有或然性,也就是可能是也可能不是。对于得出的结论还应该去验证,就这个例子来说验证并不难,去问问两人或者采用更科学的方法“亲子基因鉴定”。但是,作为一种思维方式,所要面对的研究对象是纷繁复杂的,用该取象比类得出的结论正确与否,并不容易得到验证。尤其在古代,几乎不可能去验证。

从古代“意象”到“容貌”的解释,“象”与“相”二字似有借代、通假之处,古之山、医、卜、星、相五术都可归为一类。所以,天有天象,地有地貌,气有气象,星有星相,阳宅三要,阴宅风水。人有面相、手相、眼相、耳相、鼻相、舌象、脉象、五脏六腑之藏象等等。天地人合,三材七政,取象比类。医学在中国古代说白了就是一门“看相”的学问,故望而知之谓之神,然后才是圣、工、巧,于是据象、据数、据辞作出判断和诊断来。
中医理论正是以“天人合一”的整体观念、以阴阳五行学说为基础、运用“取象比类”的思维方式构建而成。
比如,《灵枢 邪客》说:"天圆地方,人头圆足方以应之。天有日月,人有两目。地有九州,人有九窍。天有风雨,人有喜怒。天有雷电,人有音声。天有四时,人有四肢。天有五音,人有五藏。天有六律,人有六府。天有冬夏,人有寒热。天有十日,人有手十指。辰有十二,人有足十指、茎、垂以应之;女子不足二节,以抱人形。天有阴阳,人有夫妻。岁有三百六十五日,人有三百六十节。地有高山,人有肩膝。地有深谷,人有腋腘。地有十二经水,人有十二经脉。地有泉脉,人有卫气。地有草蓂,人有毫毛。天有昼夜,人有卧起。天有列星,人有牙齿。地有小山,人有小节。地有山石,人有高骨。地有林木,人有募筋。地有聚邑,人有蜠肉。岁有十二月,人有十二节。地有四时不生草,人有无子。此人与天地相应者也。"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也说:“天不足西北,故西北方阴也,而人右耳目不如左明也;地不满东南,故东南方阳也,而人左手足不如右强也。”

或许,你还有疑问,人干嘛要跟天生的一样呢?
《春秋繁露 为人者天》给出了答案:“天亦人之曾祖父也,此人之所以乃上类天也。人之形体,化天数而成。”《春秋繁露 人副天数》说:“天有终岁之数成人之身,故小节三百六十六,副日数也;大节十二分,副月数也;内有五藏,副五行数也;外有四肢,副四时数也……”。

《黄帝内经》又云:“天有阴阳,人亦有阴阳”、“天有五行,御五味,以生寒暑燥湿风;人有五脏,化五气,以生喜怒忧思恐”、“地有十二经水,人有十二经脉”、“人与天地相应”。并将这些概念和理论与从人身体上所感觉到的东西相类比而构建成所谓“中医理论”,即中医药文化。用以描述人的生命现象,预测个人命运的吉凶祸福,解释人所罹患疾病的发生、发展与转归,用于人的养生保健、避凶趋吉、防病祛病。把人的生老病死、吉凶祸福与这人世间、自然界所谓的规律和复杂现象都混为一谈。
《黄帝内经》还将人体比附为一小宇宙,将五脏六腑与行星、季节、山川、甚至官职一一对应。因此它对生命现象、对“人”、对“人的疾病”的认识只能囿于古人当时对自然界,即对“天之气”、对“地之形”的认识的基础上采取“近取诸身,远取诸物”的“取象比类”的思维方式去认知。用“已知”的“天”、“地”来解释“未知”的“人体”,通过“已知”的自然现象和相互联系推知隐藏未明的人体所谓“脏腑功能与病理变化”和“经络、脏腑之间的联系”。
《黄帝内经》中反复强调的“善言天者,必有验于人”、“人与天地相参”、“夫道者,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知人事,可以长久。”以及“天地万物者,不以数推,以象之谓也”、“援物比类,化之冥冥”,“不引比类,是知不明”等等所说的就是这一道理。所谓“知地者智,知天者圣”是也!

在传统中医理论中对药物的选择,这种“取象比类”的思维方式尤为普遍,可谓比比皆是。
例如吃啥补啥,象什么就补什么。吃了动物的脏器就会补人体的相应脏器;吃了形如人脑的核桃就会补人的脑子;吃了形如肾脏、命门的豆类就能补肾。
花类多生于植物的顶端,所以它的药用功能是多治头部疾病,故有“诸花皆升”之说;藤类植物,因其枝干运送水分营养的功能强大,故能治疗肢体、关节疾病;那杜仲的树皮里有像“筋”一样的条状白丝“筋骨”,所以有人想到吃了这 “筋骨”,就会像树一样筋骨强健。
树叶轻飘,易飞扬,故树叶类药,花类药多发散,如桑叶、薄荷叶、菊花、银花、连翘之类为发散类药清热解毒;石头沉重,易下沉,所以矿物类药多用于重镇潜阳,谓之安神,如滋石、龙骨、牡蛎等。
而骨、肉、脏器之类则被视为所谓的“血肉有情之品”能治疗人身体中与之相同或相近部位虚损类疾病;龟版、鳖甲之类则谓之滋补肾阴。
《本草纲目》中那李时珍还说,人的身上都是宝:头发、头垢、耳屎、膝头垢、爪甲、牙齿、人屎、人尿、乳汁、经水、人血、**、唾液、齿垢、胡须、阴毛、人骨、天灵盖、胞衣、脐带、人胆等都是良药,都有着种种神奇药效。

再比如,你喉咙痛去看中医,医生一般都用到蝉蜕,因为医书记载蝉的嗓子好,声音大,蝉蜕可以治疗嗓子。
又例如穿山甲很能穿山,所以,女人不下奶,就吃穿山甲的壳,让穿山甲来穿透下奶的通路。

张锡纯(近代所谓中西医汇通大师)认为,蜈蚣“走窜之力最速,内而脏腑,外而经络,凡一切疮疡诸毒皆能消之。其性尤善搜风,内治肝风萌动,癫痫眩晕,抽掣瘛疭,小儿脐风,外治经络中风,口眼歪斜,手足麻木”。因为蜈蚣走窜很快,中医的神医就认为蜈蚣可以治疗这些由于经络不通导致的疾病。
朱砂可以安神,为什么呢?中医记载:朱砂之重,可以安神。因为朱砂很重,所以可以把你的神给镇压住。
高山雪莲,中医认为这个东西大热。为什么呢?既然能在高山的高寒之地生存,而没有被冻死,看来这个植物一定很热了,然后用来治疗所谓的寒病。
蝙蝠的屎(又叫做夜明砂)可以治眼疾,因为中医认为,蝙蝠晚上出来,所以眼睛好,所以,吃了蝙蝠的屎,就是治疗眼疾!

……
这种取象比类的联想的方式来进行研究,充斥在所有的中医的书籍中。蝙蝠眼睛好可以治眼疾,但为什么非要吃它的屎呢?为什么不干脆把整个蝙蝠都吃了?按照这个逻辑,牛力气大,吃牛屎身体会更强壮;人是灵长动物最聪明,吃人屎可以变得更聪明!上千年的“实践”,就是用这种逻辑去指导的,你能期待这样“实践”出来的药物真的有奇效?中医不讲逻辑,只靠联想,其理论依据根本就是弱智!

可见,“取象比类”方法就是一种原始的同构方法,运用所谓“类比推理”的思维方式去推测描述人体各种形态结构、生理功能、病理现象以及指导药物方剂治疗、养生保健等。现在看来就显得十分笼统而又荒谬,缺少科学验证和实验证据。
综上所述,可见古圣先贤们对生命的认知是先叩问自然、认识自然,同时又以对自然的认知的“意象”类比于人及其疾病,从而关注人的生命,去医治人的疾病。
如果说这种思维方式和认知方法在古代的历史条件下对中医理论的产生,有助于从事物同一性的角度,从宏观认识上把握人体所谓阴阳变化规律,寻究生命奥秘的尝试,具有一定意义的话,那么到了21世纪科学倡明的今天,人们对自身已经有了较为详细的了解后,仍然坚持固守,一成不变。只能说明这种所谓“取象比类”、“类比推理”的思维方式和认知方法,不是科学理性的思维,也不是科学理性的推理,而只是想当然、自以为是的所谓实践经验,更不能掩饰其所谓中医理论的理性缺失。
诚然,这种“取象比类”,如果作为探索未知世界的一种思维方式,或许对启迪人类灵感,获取新的认知有一定作用,当然对所得出结论必须经过严格验证。但是象中医这样几乎整个理论体系都是建立在这种“取象比类”的思维方式之下,加之对于所得出的结论也没有(当然也不可能)进行任何验证。可想而知,这种理论体系必然是充满错误,甚至是荒谬的。

楼主:万水千山1901  时间:2019-09-03 20:02:13

取象比类与中医思维
2018-03-29

中华文化的意象思维在古代得到特别的发展而早熟,《周易.系辞传》:“易者,象也。象也者,像也。”“夫象,圣人有以见天下之赜[zé],而拟诸其形容,象其物宜,是故谓之象。”“见乃谓之象”。“象”字有三重涵义:一指事物可以感知的现象,包括肉眼可以看见的物象和虽肉眼无法看见但可以感知的物象;二指摹拟的象征性符号,如卦象、爻象;三指取象、象征,为动词意。“意”是“象”所象征的事物蕴涵的特性和规律。就“象”与“意”的关系而言,意为象之本,象为意之用;象从意,意主象。意象思维的含义在于:一方面它通过形象性的概念与符号去理解对象世界的抽象意义,另一方面它又通过带有直观性的类比推理形式去把握和认识对象世界的联系。传统哲学的意象思维渗透到《内经》中,成为中医学思维方式的主要内容之一。

“取象比类”之谓,语出《周易》,为易学、五行的重要研习方法之一。世间万物,凡物皆有阴阳,有阴阳则有交感,有交感则必“同气相求,物以类聚”故称为“以类万物之情”。就是能自己看到、理解的就按自己看到、理解到的分析,不能看到的就按与它相似的情况与类似的进行分析。中医即按照事物的不同性质、作用与形态,分别归于木火土金水无形的类别之中,以阐述、辩别人体脏腑组织之间的生理、病理关系,以及人体与外界万物之间的相互联系,故以天人合一谓之。



中医诊病,亦多自“取象比类”之法。

望诊,是对病人的神、色、形、态、舌象等进行有目的的观察,以测知内脏病变,经云“有诸内者,必形诸外”。如《灵枢·本脏篇》所说:“视其外应,以知其内脏,则知所病矣。”

望具体就是看五官,看眼睛是否有神,眼白是否有异常,舌头是否过红,舌苔颜色是白还是黄,口腔过红或过白,鼻涕是稀还是稠,颜色黄色还是白色,耳朵外形、性状,主要看耳轮耳轮肉厚的肾先天就比较好,然后有没有耳鸣。

观察面部的颜色和光泽,根据不同的色泽可以看出气血盛衰和疾病发展变化。正常中国人面色微黄,红润光泽,若出现异常色泽称为病色,常见的有:白色,主虚主寒 主失血;黄色,主虚主湿;青色,主寒主瘀主痛,主小儿惊风;红色,主热;黑色,主肾虚。

望形态是指望形体和动态,如形肥食少为脾虚有痰。形瘦善饥,为胃中有火。踯[zhí]卧喜静,多属寒证。烦躁喜动,多属热症。张口抬肩,喘息不能平卧是喘症,项背强急,角弓反张是痉病;久病循衣摸床,撮空理线是危重证候。



闻诊,包括听声音和嗅气味两个方面。主要是听患者语言气息的高低、强弱、清浊、缓急… …等变化,以分辨病情的虚实寒热。



问寒热,恶寒、手脚冰凉,大多数情况下当为阳蓄内热,万不可轻言为阳虚、寒证,想当我们发热时往往表现为恶寒,雪窖冰天的腊冬井中之水却是温热的,蝉鸣阵阵之伏天井水反是寒澈渗骨,此天地一理亦是可知也。



诊脉是医者用手指按其腕后挠动脉搏动处,借以体察脉象变化,辨别脏腑功能盛衰,气血津精虚滞的一种方法。即所谓“独取寸口”。寸口为手太阴肺经的动脉,而手太阴起于中焦。故《素问·五藏别论》云:“五脏六腑之气味,皆出于胃,而变见于气口。”五脏六腑,四肢百骸都是依靠脾胃输送水谷精微来供养的,胃气的强弱对脏腑精气之盛衰有直接的影响,胃气在机体生命活动中起着极重要的作用。所谓“有胃则生,无胃则死”。而寸口与胃气关系密切,胃气盛衰的变化可以直接反映到寸口脉上来。

寸关尺部位,《脉经》:“从鱼际至高骨,却行一寸,其中名曰寸口,从寸至尺,名曰尺泽,故曰尺寸,寸后尺前名曰关。阳出阴入,以关为界。” 左手寸脉候心,关脉候肝,尺脉候肾;右手寸脉侯肺,关脉候脾胃,尺脉候命门。总的来说是“上寸脉以候上(躯体上部),下尺脉以侯下(躯体下部)”的原则。



古人用药,精琢药物的生长习性,气机变化,而非什么化学成分、有效元素之类。一般为:

取其意,如梨虽长的象子宫对女性子宫有益,但意分离,故孕妇忌;雨水取其沉降之意;沸水,病滚开等等

得其形,如梨形似子宫,故有益于女性,食水果易泻,取其重坠之意。

观其色,如红色补心,白色补肺,黄色补脾,黑色补肾,青色补肝。



首言取其意,如阿胶是驴皮熬得胶质,固摄能力最强,古人认为驴子的性格倔强,其皮所熬出来的胶质便具有倔强的固摄能力,用它来摄血效果非凡,后来讲其功效衍生,变成所谓的“补血” 了。张子和有言:“气血流通方为补”!阿胶并无帮助气血流通的作用,反而导致气血凝滞,因此不能单纯用来“补血”。

有如古人发现鸡不断地吞食碎石子来帮助消化食物,不小便,故鸡内金用于消化不良、遗精、遗尿、盗汗等症,效果极佳,故而以“金”命名。

王好古对蝉蜕去翳膜的解释:“取其蜕义也”! 传统认为蝉昼鸣夜息,故蝉蜕止小儿夜啼,蝉鸣声音响亮而能治蝉声嘶音哑。又如灸法的产生与机理,廖育群氏认为:“火是鬼神所畏,用火灸含有驱逐鬼神之意” 。此外还应注意到,这一治疗行为的主角,也许既不是“火”也不是“热”,而是“烟”。因在古人的头脑中,对烟的作用有着特殊的思考:灵魂、鬼物等不可见之“物” 运动的通路。这也就是说,以火接近人体或某一患处进行治疗,含有令致病之“物”循人为制造的通路——烟,离去的意思。

治失眠“半夏秫米汤”为《内经》仅有十方之一,专为不寐而设: “以流水千里以外者八升,扬之万遍,取其清五升煮之,炊苇薪,火沸,置秫米一升,治半夏五合,徐炊,令竭为一升去其滓,饮汁一小杯,日三,稍益,以知为度”。千里之外流水、扬之万遍盖取其流动之意,苇为空心管状有通达之性,秫米汤汁有黏滑的性质,半夏到了6月份渐成熟枯萎而具有强烈的潜阳入阴之功效。古人认为阴阳之气不通达,阳不入阴,故不寐,取其通达滑利、引阳入阴而黏吸使其不逸,先贤制方遣药之真意概该如此。



次取其形,但凡“诸花皆升,旋复独降,诸子皆降,苍耳独升”。 影响药物升降浮沉的因素主要与四气五味、药物质地轻重有密切关系,并受到炮制和配伍的影响。一般来讲,花、叶、皮、枝等质轻的药物大多为升浮药,而种子、果实、矿物、贝壳及质重者大多都是沉降药。凡味属辛、甘,气属温、热的药物,大都是升浮药;凡味属苦、酸、闲,性属寒、凉的药物,大都是沉降药”。

如龟板和鳖甲都是滋阴的常用药物,龟上下都有甲,只露出四肢、头尾,可见它封固地很严实,所以是阴中之阴。鳖只有上甲没有下甲,龟是冻地很结实的一块坚冰,鳖在很久很久以前也是一块坚冰的,但因为它的秉性属阴中之阳,阳气要破阴而出,也就是要熔化坚冰,在进化过程中逐渐把下面的一半冰熔化掉了,所以变成只有上甲,并且我们知道鳖甲的四周有裙边,质地比较柔软,这就象是冰水混合物,介于冰和水之间,是将要熔化还没完全熔化的状态。

龟的习性喜阴,最喜欢呆在墙角等暗无天日的地方,把它放在地上,它准往沙发底下、床下爬,鳖的习性是喜阳怕阴,喜温怕寒。鳖在晴天丽日时,它喜欢在阳光下晒背,进行日光浴,直到背甲上水份干涸为止,俗称“晒壳”。乌龟性情温和,相互间无咬斗;鳖就不同了,常常相互撕咬,种种习性都证明了龟与鳖偏阴偏阳的不同。

乌龟的背甲隆起像天,腹甲平坦,好似大地,四条腿做擎天柱,乌龟彷佛背负着天地一般。因此,乌龟被认为是可以上知天文、下通地理的灵物。

又如秦艽为风药中之润剂,既能袪风邪,舒筋络,用于中风半身不遂,口眼喎斜,四肢拘急,舌强不语等,单用大量水煎服亦能奏效。像其它风药如羌活、活等是用风将湿吹干的,故药皆燥,而秦艽又名麻花艽,在生长时有一股拧劲,造就它长成就像麻花一样,籍种拧劲疏通经络就和直通完全不一样了。

芦根,生下湿地,茎叶似竹,节间中空,故其性凉能生津除烦,有止呕作用,且其质地中空,具有通达之性,能“除恶阻之阻”,“清郁热之烦”,且非常安全。常遇初孕妇女,妊娠恶阻,食入即吐。因孕妇用药,很多药不敢、不放心用,此物非常安全,临床日20—30克,常有一剂知,三剂已之效。



取其色,如赤芍红色入血分而清热凉血祛瘀,栀子色红入心泻火除烦;猪苓色黑直入肾渗湿利水等。



取象之法从方剂组成的不同进行分类亦可见,如《伤寒明理论》即大、小、急、缓、奇、偶、复等七方。《素问·至真要大论》:“治有缓急,方有大小”,“君一臣二,奇之制也;君二臣四,偶之制也”。



大方:药力猛;药味多;药量重;量多而一次服完;能治疗重病及下焦病。宜于邪气强盛、病有兼证者。

小方:方剂之小者,一般有三种:治疗病势轻浅的方剂;治上焦病,分量轻,分多次内服;病无兼证,药味须少。适用于邪气轻浅而无兼证者。
缓方:药味多,互相制约,没有单独直达的力量;用无毒的药物治病,使病邪缓缓除去,免伤正气;药物的气味薄,不要求迅速取得效果;搀用甘药,利用其甘缓的药性,减弱猛烈药物的作用;用丸药缓缓攻逐邪气;用缓和药治本,增进人体的抗病力,疾病自然除去。适用于慢性虚弱的病证。
急方:是治疗急病重病的方剂。包括:病势危急,应迅速救治所用之方;汤剂荡涤的作用较速者;药性剧烈、气味雄厚者;急则治标者。

奇方:方剂药味合于单数者。有两种意义:方剂只用一种药物;方内药物为超过一味以上的单数。一般认为病因单纯而用一种主药来治疗的为奇方。



偶方:方剂药味合于双数者。有二种意义:方剂只用两味药配合的;方中药物为超过二以上的只数。一般认为病因较为复杂,需要用二种以上主药来治疗的为偶方。
复方:指二方或数方相互重迭组成的方剂,又称重方。此外,原方加味,或方中各药用量相等者也称复方。复方用药数量较多,药效较强,多用来治疗较复杂的病证。



汤剂,“汤者,荡也,去大病用之”,“丸者缓也,不能速去,其用药舒缓而治之意也,”散剂者散也,去急病用之”。

中医的思维就是大自然的思维,大自然的思维中,,取象比类十分常见,如在野外看到很多动、植物、,虽叫不上名字,但却知道它大概能治什么病,取象比类思维,就像“指月之说”所蕴含的意思一样:真理跟文字是没有关系的,如若明了万物之象,则中医的治病之性也就迎刃而解了。



楼主:万水千山1901  时间:2019-09-03 20:02:13

古人是怎样取类比象的?
2014-02-13


古人生活在自然环境中,每天在自然中生产劳作。因此,自然就成了古人最直接的观察对象和认识对象。

古人通过观察发现,人生活在天地之间,人体自身其实和天地自然并无二致,不过是缩小了的宇宙而已。比如,自然界有天人地三才,人体则相应的有精、气、神三宝。天体有日月更替,人体有心肾交感。自然界有江河湖海,人体有大小经络。自然界有春夏秋冬四季,人体在生理上也有与四季相应的变化节律。所以,从自然界的宏观变化规律可以推演出人体内部的变化规律。

比如,将自然界的物质按其属性分为木、火、土、金、水五行,那么人体的五脏六腑、四肢百骸也按照其属性进行同一分类,每一类都有一个相对应的五行属性。

再比如,现代中医的脏腑学说,其来源则为《黄帝内经》的“藏象”。其意为五脏藏于内,其象显于外。就是说,要了解内在脏腑的功能状态,就要从相应的外在组织器官上收集信息。如肝主筋,其华在爪,开窍于目。心主血脉,其华在面,开窍于舌等等。因为五脏在内,它的功能活动不可能直观观察到,就必须要从外在的筋、脉、骨、肌、皮及五官的变化上去把握。经络的发现,同样也是人们在长期修炼实践中,通过对身体动态的感知而总结出来的一种功能现象。说它是功能现象,是因为在人体解剖上,经络并不存在,它不是像神经、血管一样的实体结构。

道家炼丹术,看起来玄幻莫测,其实也是把以前炼外丹(我们可以理解为化学制剂)所使用的全部家什、方法、名称,如炉鼎、药物、火候等等,以取类比象的方式,原封不动地搬到体内。所以,处处是隐喻。如果我们理解不了古人的思维方式,就会被搞得晕头转向,不明就里。

有人将中国传统养生文化的思维方式形象的喻为“黑箱理论”。形容其内在的未知,就像一个无法打开的黑箱子,只有从它流露出来的信息中,用“悟”的方式来对其内部进行推测和演绎。

古人取类比象的思维方式给了我们莫大的启示。这是古人在自然中发现真理、认识真理的方法。实践出真知。这种经过反复实践的验证所获得的经验是真实的、可靠的。直到今天,还有着不可替代的应用价值,值得我们去探索和效仿。

我们今天继承和发扬中国传统养生文化,探索人体生命运动的规律和奥秘,仍然要沿袭古人取类比象的思维方式。活生生的人体,是一个永远也走不进去的黑箱。只有通过外在的现象观察,练功主体的自身感受,以直观形象的思维方式,才能推演和总结出其内部的变化规律,认识生命现象的本质。

楼主:万水千山1901  时间:2019-09-03 20:02:13

取类比象——古人认识事物的方式
2014-02-13


读《道德经》,读中国传统养生文化的经典书籍,真可谓汗牛充栋、博大精深,不禁为古人的智慧所折服、所感慨。不过,掩卷之后又沉思:这些经典著作,年代久远,经过千百年的变迁,字词文意早已迥然不同。偌大的理论和知识体系,要继承和发扬下去,首要任务是读懂读通。应该怎样做,才能化繁为简,化难为易,抓住其实质,达到纲举目张的效果呢?

我潜下心来,慢慢品味和感悟,渐渐认识到:读古代经典,不能仅仅着眼于字、词。否则就会被表面文字一叶障目,将目光局限于一处,看不到整体,看不到古人养生思想的精髓。这样,就会永远停留在文字层面上打转转,无法深入到本质中去。只有把握住古人认识事物的方式,从思维方法上理解古人、效仿古人,才能达到与古人思想的高度一致,从艰涩的语言中揣摩其深含的道理,才能如庖丁解牛一般,将一切疑惑迎刃而解。

古时候,由于生产力水平落后,人们要靠天吃,。以耕种与狩猎为主业,天天与自然打交道,与自然为伴。所以,古人对自然的依赖性非常强,没有自然的恩泽就无法生存下去。古人与自然生来就有一种割不断的亲缘。

如果能够意识到这一点,我们对古人的思维方式,为什么那么感性、形象而直接,就能很好的理解和把握了。

古人对事物的认识,来源于每天零距离接触的自然界——这一实践活动的主体。它是建筑在“仰观天文,俯察地理,观鸟兽之文和地之宜”的基础上,通过“近取诸身、远取诸象”这一取类比象的方式来完成的。这里的“近取诸身”,就是我们的身体自身;“远取诸象”则是天地自然的各种现象。因为人体小宇宙与天地自然大宇宙,具有共同的本质,遵循着一致的内在变化规律。所以,人与自然才有可比性,才能相提并论,才可以取类比象。古人对于自我的认识,对于人类生命现象的认识,就是建立在观察自然的基础之上,以自然为参照,以与自然同样的规律来认识的。这就是天人合一。“天人合一”的宇宙观、哲学观就是在这种思维方式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取类比象——这种认识事物的方法具体、朴实、直观、形象。这也正是认识中国传统养生文化的立足点和出发点。

楼主:万水千山1901  时间:2019-09-03 20:02:13

谈谈中医“取象比类法”的荒谬
(2018-10-10 21:02:40)转载


国内中医院校现行《中医基础理论》教材中对“取象比类法”的描述如下:

取象比类法: “取象”,即是从事物的形象(形态、作用、性质)中找出能反映本质的特有征象;“比类”,即是以五行各自的抽象属性为基准,与某种事物所特有的征象相比较,以确定其五行归属。事物或现象的某一特征与木的特性相类似,则将其归属于木;与水的特征相类似,则将其归属于水;其他以此类推。例如:以方位配五行:日出东方,与木生发特性相似,故东方归属于木;南方炎热,与火特性相类似,故南方归属于火;日落于西方,与金之沉降相类似,故西方归属于金;北方寒冷,与水之特性相类似,故北方归属于水;中原地带土地肥沃,万物繁茂,与土之特性相类似,故中央归属于土。

不知道这教材的编写人员对常识多么无知、对逻辑多么无能,更不知道那些高中毕业考入中医院校的学生们都是多么愚蠢的学渣,对这些陈旧过时的思维模式竟然不能发现问题、产生疑问。

中国古人,与历史上各民族的古人一样,都以为大地是平的,方向是直的,以为一直朝东走会越走越远,绝不会最终从西边走回来。而中国古人还有一种自信,认为中原地带是世界的中心。为此,中国古人建立了中土五行说,认为中原地带属土、东方属木、西方属金、北方属水、南方属火。如果把这种过时的中土五行说留给哲学史或中医史去记录和研究,还有其历史价值。但放到现代中医理论中,让学生们学以致用治病救人,则纯属坑人害人。

现在,小学生都知道,地球是圆的,大地不是平的,中原地带更不是世界中心。地球上各大洲都有土地肥沃、万物繁茂的地带,这些地带是不是都属土?如果东方属木,而中国的东方是日本列岛,那么日本列岛属木;日本的东方是美洲,那么美洲属木;美洲的东方是非洲,那么非洲属木;非洲的东方是印度次大陆,那么印度次大陆属木;印度次大陆的东方是中国大陆,那么中国大陆又属木。没错,这些各大陆、各岛上土地肥沃、万物繁茂的地带都属土,同时又都属木。同样,如果西方属金,那么中国大陆的西方印度次大陆属金,以此类推,非洲、美洲、日本列岛、中国大陆也就都属金了。之所以出现如此荒谬的结论,是因为中国古人不知道脚下的大地是个圆球,不知道无论向东或向西最终都会回到原点。

同样,站在北半球的中原地带,你可以说北方属水,南方属火,但是再往南接近南极洲时,这个南方就属水了。如果站在南半球的澳大利亚,就必须说南方属水,北方属火,但是再往北接近北极地区时,这个北方又属水了。但是,如果站在赤道地区来看,那么,北方和南方都属水。

看了上述分析,稍有智商的人都能够知道中土五行说是多么荒谬。但是,以中医界群体性的低智商来说,还真看不出其荒谬。原因在于,他们谈起中土五行说时,就忘记了地球是圆的、赤道地区是热的、南北极地区是寒的、各大洲都有土地肥沃、万物繁茂地带这些基本常识。而当他们想起这些常识时,则又会忘记中土五行说。这使他们永远意识不到自己的自相矛盾。

中医界以五行属性对事物的取象比类,绝大多数都是错误的、荒谬的。比如对五音的取象比类,认为自然界有五音:角、徵、宫、商、羽。然而事实却是,自然界的音要比这五音丰富得多,十二平均律才是更好地反映和认识音的理论。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展出十二平均律的国家,公元前400年的何承天是十二平均律的鼻主,明朝的朱载堉又将十二平均律发展为完整的理论。但是,阴阳五行的取象比类法却将中国传统音乐强行固定在角徴宫商羽这五音的死角之内,使中国人发展出来的十二平均律难以在中国立足和发展。直到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将中国的十二平均律带回西方,在欧洲广泛流传,造就了无数西方音乐大师和无数传世名曲。到了清末民初,中国才从西方迎回十二平均律。此时回头一看,西方音乐水平已经远远超过中国,使中国古代音乐与西方比起来是那么暗淡无光。可以说,阴阳五行的取象比类法对中国传统音乐的束缚和伤害,只能用犯罪来形容。

事实上,阴阳五行的取象比类法对中国古代文化的所做所为,就是犯罪。这一方法为了与五行比类,而把一切事物都削足适履地强行归之于“五”这个数字之下。受害的不仅是五方位、五音,还有五色(中医界为什不问问美术界,自然界到底有多少种色)、五化(中国界为什么不问问化学界,自然界到底有多少种化)、五气(风暑湿燥寒,为什么中医界自己都排除了热)、五季(把四季强行凑成五季)。

最为悲剧的是,中医界为了与五行比类,强行把人体的各项事物归到“五”这个数字之下。什么五脏、五腹(此时不说是六腹)、五形体、五声、五变动。中医界太特么爱“五”这个数字了,凡是超出五个的事物,一律强行减缩为五个;凡是不够五个的事物,一律强行凑成五个。这使中医不仅对自然界,而且对人体的认识严重脱离事实,成为阴阳五行这一破烂玄学的牺牲品。

综上所述,“取象比类法”不仅不是科学的思维和方法,而且对中国古人的思维、古代文化的发展、以及中医自身起到了严重的束缚和阻碍作用。对此,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其毒害性,大力加以批判,将这一糟粕从我们的思维中彻底排除。

楼主:万水千山1901  时间:2019-09-03 20:02:13

随机双盲对照试验方法的的鼻主是中国,中医为何不遵守?
(2018-04-23 12:16:25)转载


说起随机双盲对照试验方法的起源和发展,人们也许会提到1747年林德医生在海上用分组对照试验方法证实了柑橘可治疗坏血病,排除了喝醋和海水治疗坏血病的方法,使之成为随机双盲对照试验方法的开端。还会提及1945年后,希尔设计的随机双盲对照试验方法检验链霉素治疗结核病的有效性取得成功,使随机双盲对照试验方法成为药物检验的金标准。也许人们不会想到,中国才是随机双盲对照试验方法的鼻主。不同的是,这种方法从未被中国的中医所接受。其中原因,耐人寻味。
有人会问:随机双盲对照试验方法的鼻主是中国,根据是什么?
首先,我们必须明白随机双盲对照试验方法是干什么用的。
用专业一点的话来说,随机双盲对照试验方法,是目前用来检验药物安全性和有效性的唯一可靠方法。换成白话来说,这是对药物是否有效、是否安全所安排的一种可靠的考试方法。而谈到考试,没人否认,中国古代的科举考试是世界各国考试制度的鼻主。那么,我们来分析一下中国古代的科举考试所采用的方法。
孟子云: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要画一个圆,徒手去画,怎么画也不够圆,总有很大误差。如果用圆规去画,那么就可以很快画出一个精确度很高的圆。可见,好的方法、手段和技术,在做事方面的重要性。而中国古代的科举考试,同样需要可靠的方法来保证考试过程的公平公正和结果的客观性。
中国自隋唐开始举办科举考试,经历宋元明清,其方法制度逐步完善,要点如下:
一、随机。
所有愿意参加科举考试的人都可报名参加考试,而不再采用过去的推举、荐举等办法。这本质上就是确定了考生来源的随机性。这种自由的随机性杜绝了推举和荐举制度中无法避免的人情和贿赂机会,这是保证考生之间的公平性和考试结果的客观性的前提。
医药领域的随机双盲对照试验,其中的随机就是随机选择病人进行分组,而不是按照医生指定的某些条件推举、荐举病人进入某组,目的同样是为了保证试验的公平性和结果的客观性。
二、双盲。主要有以下四种办法。
一是锁院。指考官在考试完全结束前,必须一直住在贡院,与外界杜绝往来。锁院制度减小了考前漏题与考后说情的可能性。
二是糊名。就是把试卷上的考生姓名等个人信息用纸和浆糊掩盖上,使阅卷考官不知考生是谁。
三是誊录。就是由专职的誊录书吏将试卷抄成副本,再将副本送与考官,使考官不能通过识别笔迹等方法识别考生,防止舞弊。
四是回避。考官的亲戚朋友如果要参加考试,需要另设考场,另派考官。明清时规定参与考务人员的亲戚一律不得参加该年考试。
这四项制度的本质,一是不让考官接触、识别考生,二是不让考生接触、联系考官,以保证考试成绩的客观性,这就是“双盲”。我们今天所知道的医药领域的随机双盲对照试验,其中的“双盲”就是参与试验的病人不知道试验用药是什么,参与试验的医生也不知道试验用药是什么,以保证病人和医生都不能得到心理暗示,以免影响试验结果的客观性。
五是采用准考证以及互保连坐制度,杜绝冒名顶替代考行为。医药领域的随机双盲对照试验当中,当然同样会有制度保证参与试验的药物不能被冒名顶替。
三、对照。
很简单,就是考生不能只有一个人。科举考试的目的是选拔人才,必须进行人与人的比较。只有一个人是无法比较的。事实上由于参加考试的考生总是很多,人们可能会忽略对照的重要性。在医药领域,随机双盲对照试验的目的是试验药物,当然不能只有一种药物参与试验,至少要安排被试药物和安慰剂两种参与试验,才能形成对照,以检验被试药物是否比安慰剂更有效。必要时,还会安排二种以上被试药物参与试验。
通过上述分析,我们得知,随机、双盲、对照,是所有领域的考试、试验当中的三个非常重要的防止出现非客观性、不可靠性的要点。而我们的老祖宗早已在科举考试的长期实践中做出了有效的制度性安排。
当然,由于科举考试考的是人,又主要考的是文科,考生与考官还可通过文章内容和文字进行“通关节”,仍有作弊可能。而中国古代因技术手段落后,无法从技术上防止这种作弊,明清时不得不以固定内容和固定格式的八股文模式进行考试,防止考生通过文章内容进行“通关节”。八股文限制了考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创造性,在培养和选拔人才方面造成很多不利后果,这是科举制度最终被废的原因之一。但是,其中的随机、双盲、对照制度,当今中国的高考制度依旧采纳,使中国的高考一直是中国各类考试当中最具有公平性和客观性的考试。
那么,为什么中国的中医从未借鉴过科举考试的制度成果对药物进行类似的随机双盲对照试验呢?
这是因为,中国古代的皇帝和官方从未对中医进行过切实有效的管理。有史以来,中医一直处于民间野生状态,理论模糊,门派林立,各家各派互不服气,难以形成统一意见。
但是,皇帝也是要看病的,皇宫之内当然要设有御医,有御医就要进行管理。那么皇帝们对御医治病是怎么管理的呢?
史籍中详细的记载不多,幸好我们知道康熙治疗疟疾的详细过程。这个过程记录于洪若翰神父于1703年2月15日写给拉雪兹神交的信件中,收录于1995年6月朱静编译的《洋教士看中国朝廷》一书。
1692年,康熙皇帝身患疟疾,高烧不退。宫里的御医用尽了办法也无法治愈。于是康熙颁旨,命在广东传教的洪若翰等两位神父带着金鸡纳霜来京治病。
此时御医们表现出了一贯的强势,坚决反对皇帝服用外国药物。理由是,蛮夷的药物怎么能比咱们博大精深的中药更安全更有效呢?再说这些传教士又不是郎中,他们懂什么?康熙说:吃你们开的中药也吃不好,你们说怎么办?御医们就建议皇上颁旨广求国内贤士,对能治愈此病者重赏。于是来了很多人,由四位朝臣亲自把关并试用他们的药物和方法的安全性,再弄一些同样的疟疾病人来试验他们药物的有效性。结果全部没有效果,还闹了很多笑话。
于是康熙命那些疟疾病人试服传教士们带来的金鸡纳霜,结果那些病人第二天就脱离了危险。康熙病重等不及了,决定服用一半剂量,晚上就高烧退了。但过了几天还有低烧。传教士说是剂量不足,还需服用。康熙就再让三个病人试服,一个发作时吃,一个发作后吃,一个在发作间隙吃。结果,三个病人全部痊愈。这就证明了传教士带来的金鸡纳霜的有效性。但是,还需要进一步证明其安全性。四位朝臣自告奋勇前来试吃,晚上安然无恙,睡得很香。康熙此时又发高烧,再也不顾御医们的反对,立刻按正常剂量服用金鸡纳霜。终于,皇帝的病好了。
而这三个御医呢?被刑部判处死刑,皇帝开恩后改为流放(此类丑事,善讲故事的中医和中医粉们是不会讲的)。
从这个康熙治疗疟病的案例中我们得知,皇帝们知道,吃一种新药前,要随机选取一些同样的病人,通过试吃试验来证明其有效性和安全性,之后才可以吃。而这个案例,事实上已经通过服用各种中药无效、服用金鸡纳霜有效完成了对照试验。所以这是一个随机、对照的试验。虽然没有双盲环节,在当时的世界上的医学领域也是一个比较可信、比较先进的试验。更不要说中国历朝历代的皇帝可能都会采用同样的试验方法。要知道,几十年后的1747年,英国的林德医生在海船上用分组对照试验方法证明了柑橘治疗海员坏血病的有效性,其方法中有随机、有对照,还是缺少双盲环节,与中国皇帝的试验方法相比其本一样,但至少在年代方面落后很久。然而,这种有效的试验方法一但在西方出现,便以不可阻挡之势,逐步被医学界认可,并不断用来证实或淘汰各种药物。1946年,统计学家出身的希尔设计了一个完善的随机双盲对照试验方法用来试验新药链霉素,取得圆满成功,使这一试验方法终于成为现代医学中用来试验药物的金标准。
但是在中国,随机、双盲、对照的试验方法,虽然早已在老祖宗的科举考试中成为常态,也在皇帝们的治病方面得到基本应用,那些无视外国新药、也无意通过可靠的试验方法来检验外国药物的御医们也受到了严厉惩处。但是,中医们还是不能接受随机、双盲、对照的方法来检验中药,依旧坚守在故纸堆里。怎么解释这个现象呢?
我的答案是:一、皇帝们照顾了自己,没有照顾广大苍生。他们惩处了守旧落后的御医,却没有对民间中医进行过任何管理。二、没有皇帝级别的强力管理,永远别指望守旧落后的中医界自我革新,走向进步。

楼主:万水千山1901  时间:2019-09-03 20:02:13

五行 (对万事万物的取象比类)
人文历史 2018-4-22


五行是中国古代道教哲学的一种系统观,广泛用于中医、堪舆、命理、相术和占卜等方面。五行的意义包涵借着阴阳演变过程的五种基本动态:水(代表润下)、火(代表炎上)、金(代表收敛)、木(代表伸展)、土(代表中和)。中国古代哲学家用五行理论来说明世界万物的形成及其相互关系。它强调整体,旨在描述事物的运动形式以及转化关系。阴阳是古代的对立统一学说,五行是原始的系统论。


简介介绍
涵义解析
五行学说最早出现在黄老、道家学 说中,旨在描述事物的运动形式以及转化关系。五行学说是我国古代的取象比类学说,不是五种元素,而是将万事万物按照润下、炎上、曲直、从革、稼穑的性质归 属到水火木金土五个项目中,与西方古代的地、水、火、风四元素学说有区别,是集哲学、占卜、算命、历法、中医学、社会学等诸多学于一身的理论。
五行系指古人把宇宙万物划分为五种性质的事物,也即分成木、火、土、金、 水五大类,并叫它们为“五行”。早见《尚书·洪范》记载:“五行: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水曰润下,火曰炎上,木曰曲直(弯曲,舒 张),金曰从革(成分致密,善分割),土爰稼穑(意指播种收获)。润下作咸,炎上作苦,曲直作酸,从革作辛,稼穑作甘。”这里不但将宇宙万物进行了分类, 而且对每类的性质与特征都做了界定。后人根据对五行的认识,又创造了五行相生相克理论,这个理论主要体现在“五行生克”定律上面。
相生,是指两类属性不同的事物之间存在相互帮助,相互促进的关系;具体是: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
相克,则与相生相反,是指两类不同五行属性事物间之关系是相互克制的;具体是: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
初始含义
木——植物
火——热能
土——土地
金——金属
水——液体
对应关系
五行相生:木→火→土→金→水
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
阳木克火,阳火克土,阳土克金,阳金克活水,阳水克木
木生火:木干暖生火;
火生土:火焚木生土;
土生金:土藏矿生金;
金生水:金销熔生水;
水生木:水润泽生木。
五行相克:金→木→土→水→火
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
刚胜柔,故金胜木;因为刀具可砍伐树木;(兵器、剪刀不宜放床头)
专胜散,故木胜土;因为树木可扎根土里;木材
实胜虚,故土胜水;因为堤坝可阻止水流;石料
众胜寡,故水胜火;因为大水可熄灭火焰;泉水
精胜坚,故火胜金;因为烈火可熔化金属。
看似相克,其实是相生,木克土生火,水克火。(冰)亥克水。
五行
五行(5张)
天干与五行、方位的关系:
甲为栋梁之木,东方。乙为花果之木,东方。
丙为太阳之火,南方。丁为灯烛之火,南方。
戊为城墙之土,中方。己为田园之土,中方。
庚为斧钺之金,西方。辛为首饰之金,西方。
壬为江河之水,北方。癸为雨滴之水,北方。
五行与方位、天干、颜色、神兽的关系:
木:东方,甲乙,绿色,青龙
火:南方,丙丁,红色,朱雀
土:中央,戊己,黄色,黄麟
金:西方,庚辛,白色,白虎
水:北方,壬癸,黑色,玄武
对应列表
五行与八卦的对应关系
金---乾、兑: 乾为天,兑为泽;
火---离: 离为火;
木---震、巽: 震为雷,巽为风;
水---坎: 坎为水;
土---艮、坤: 艮为山,坤为地。
九宫八卦五行:
九星八门五行:
五行与地支的对应关系
(1)地支三合:
子(鼠)、辰(龙)、申(猴)合水局;巳(蛇)、酉(鸡)、丑(牛)合金局;
寅(虎)、午(马)、戌(犬)合火局;亥(猪)、卯(兔)、未(羊)合木局。
(2)地支六合:
子(鼠)与丑(牛)相合化土,寅(虎)与亥(猪)相合化木,
卯(兔)与戌(犬)相合化火,辰(龙)与酉(鸡)相合化金,
巳(蛇)与申(猴)相合化水,午(马)与未(羊)相合化日月。
(3)地支与五行、方位的关系:
子(鼠)属阳水,北方;亥(猪)属阴水,北方。
寅(虎)属阳木,东方;卯(兔)属阴木,东方。
巳(蛇)属阴火,南方;午(马)属阳火,南方。
申(猴)属阳金,西方;酉(鸡)属阴金,西方。
辰(龙)、戌(犬)属阳土,中方;
丑(牛)、未(羊)属阴土,中方。
地支五行:

五星古称五纬,是天上五颗行星,木曰岁星,火曰荧惑星,土曰镇星,金曰太白星,水曰辰星。五行运行,以二十八宿舍为区划,由于它的轨道距日道不远,古人 用以纪日。五星一般按木火土金水的顺序,相继出现于北极天空,每星各行72天,五星合周天360度。根据五星出没的天象而绘制的河图,也是五行的来源。因 在每年的十一月冬至前,水星见于北方,正当冬气交令,万物蛰伏,地面上唯有冰雪和水,水行的概念就是这样形成的。七月夏至后,火星见于南方,正当夏气交 令,地面上一片炎热,火行的概念就是这样形成的。三月春分,木星见于东方,正当春气当令,草木萌芽生长,所谓“春到人间草木知”,木行的概念就是这样形成 的。九月秋分,金星见于西方,古代以多代表兵器,以示秋天杀伐之气当令,万物老成凋谢,金行由此而成。五月土星见于中天,表示长夏湿土之气当令,木火金水 皆以此为中点,木火金水引起的四时气候变化,皆从地面上观测出来的,土行的概念就是这样形成的。五行天文
五行地理
五行学说里,南方属于火,东方属于木,北方属于水,西方属于金,中央属土,协助金木水火的平衡。
季节关系
五行是指气体的五种运动方式。
春天属木,代表气体向四周扩散的运动方式。春天,花草树木生长茂盛,树木的枝条向四周伸展,养料往枝头输送,所以春属木。
夏天属火,代表气体向上的运动方式。火的特点就是向上,夏天各种植物向上生长,长势迅猛,所以夏属火。
长夏属土,长夏是夏和秋之间的一段过度期,天气湿热,庄稼走向成熟的一段时期,所以长夏属土。
秋天属金,代表气体向内收缩的运动方式。金的特点是稳固,秋天收获,人们储蓄粮食为过冬作准备,树叶凋落,所以秋属金。
冬天属水,代表气体向下的运动方式。水往低处流,冬天万物休眠,为春天蓄积养料,所以冬属水.
古人认为一年可细分为五季,分别对应木、火、土、金、水五行。
五行时间
干支历是以60组各不相同的天干地支标记年、月、日、时的一种历法,是中国所特有的阳历。它以立春为岁首,年长即回归年,用二十四节气划分出十二个月,没有闰月。干支历能反映出一年四季的气候变化。
所以干支历的月份按五行来说:
寅、卯、辰月属木,主宰春季,代表东方;
巳、午、未月属火,主宰夏季,代表南方;
申、酉、戌月属金,主宰秋季,代表西方;
亥、子、丑月属水,主宰冬季,代表北方;
辰、未、戌、丑,单个而言都属土,为四方土,主宰四季最后一个月。
节气歌
春雨()惊春()清谷天(),
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酉)寒霜降(),
冬雪()雪冬()小大寒()。
节气歌,每两个字为一个月,以节为始,以气为本。(以第一字为节,第二字为气,两字一月)
季月节气表:
古 语云:天开于子,地辟于丑,人生于寅。自混沌鸿蒙,开天辟地,人立其中,天、地、人三才立,万物成。清者上浮为天,浊者下降为地,圣人立于天地之间,仰观 天文,俯察地理,调节阴阳,和谐万物。天道重子,地道重丑,人道重寅。故以寅月为岁首,立春为岁首元旦,此为干支阳历之法。
木,始于寅(立春),旺于卯(春分至极),接地气于辰(清明)。圣人立 法,以木为人,人生于寅,重寅月,立春为元旦,人气旺于卯(春分),及至清明,人气入土,是为辰月,人气入土,乃人气衰而入墓之象,世人哀之,故以人气入 土,设辰月清明节扫墓祭奠之。木气入土,犹人入墓,折柳喻木,寒食禁火,辰月清明也。
火,始于巳(立夏),旺于午(夏至至极),接地气于未(小暑),太阳虽炙热至极,然炙烤大地,与大地产生反应,产生暑气效果,需要时日,当在未月(小暑),日接地气,暑气形成,天地同热。
土,旺于四季,四季之末月:辰、未、戌、丑,皆为土。人虽贵为三才之一,然终为土所造,生于地,立于地,制于地,归于地。人一生皆离不开土。辰、未、戌、丑皆为地球地气与太阳阳气,产生剧烈反应的四个土月。
金,始于申(立秋),旺于酉(秋分至极),接地气于戌(寒露),秋高气爽,天凉接地气,始凝为露水,是为戌月(寒露)。
水,始于亥(立冬),旺于子(冬至至极),接地气于丑(小寒),天寒地冻,天寒接地气,地始冻,是为丑月(小寒)。
楼主:万水千山1901  时间:2019-09-03 20:02:13
【接上页】
学说应用
五行学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道家认为宇宙万物,都由木火土金水五种基本要素的运行(运动)和循环生克变化所构成,常视为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哲学。五行在人体来讲,代表五脏六腑,各有所属;甲-胆,乙-肝,丙-小肠,丁-心,戊-胃,己-脾,庚-大肠,辛-肺,壬-膀胱,癸-肾脏,这十基本的,一定要非常熟;但是要记得,阴阳可能会互为表里,比如说,甲木受克,可能是胆不好,但也可能应验在肝脏,因为阴阳是互为表里,甲木受伤,木很弱的话,乙木也会跟着非常弱,它又可能应验在胆,也有可能应验在肝;丙也一样,可能应验在小肠,但是你说他的心脏功能一定也不会太好,丙火受克,证明火非常的弱,就是水来克火,火要弱,一定是没有木来生,丙火弱,丁火也一定跟着弱。这十个天干,在我们人体来讲,各代表不同的部位;己-脾受克,你说脾不好,人家可能不知道,但通常断有可能是糖尿病,通常是胰岛素分泌不正常,导致糖尿病的一个原因;庚-大肠受克,最容易发生的事情是痔疮;气管什么都属于肺;这是基本的,但是人的健康不止是这样。在命理学中运用阴阳五行相生相克原理推断一个人命运之吉凶祸福的行为也称为指迷算命。
五行学说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独创的,它光辉的哲学思想,对中国科学事业的发展有极重大的促进作用。五行学说的实质,认为世界是由木、火、土、金、水五种最基本物特性条件构成的,自然界各种事物和现象的发展、变化,都是这五种不同的条件不断运动和相互作用的结果。
中国古代人民,上观天文,下察地理,近取诸身,远取诸物。根据太阳、月球对地球来回寒热一年十二月周期运动变化的交互作用,总结了一整套适合我国农业生产发展的干支纪年纪月历法,并发展成为融入五行生克学在内,影响至今的“干支纪年月五行生克历法”。
木,具有生发,条达的特性,属东方。火,具有炎热,向上的特性,属南方。土,具有长养、化育的特性,属中央。金,具有清静、收杀的特性,属西方。水,具有寒冷、向下的特性,属北方。
五行学说采用取象比类 的方法,将世上万事万物朴素地分为五类,在五行属性的基础上,运用生克制化的关系,来说明和解释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和变化。像阴阳一样,五行之间存在着相 生相克的规律。相生相克是任何事物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没有相生,就没有任何事物的发生发展,没有相克,就没有事物发生发展中的协调和平衡。相生保证了事 物发展的原动力和可能性,相克保证了事物发展的控制力和协调性。事物之间这种生中有克,克中有生,相辅相成,互相为用的关系,推动和维持事物的不断生长、 变化和发展。《类经图翼》曰:“盖造化之机,不可无生,亦不可无制。无生则发育无由,无制则亢而为害。生克循环,运行不息,而天地之道,斯无穷已。”
运用五行的各种特性,以木火土金水为中心,凡自然界中的各种现象、特征、 形态、功能、表现等诸方面和五行中某一行的特性相类似,就 把它归纳于哪一行中,分成五类,在五行属性的基础上分门别类作系统归纳,将各种纷繁复杂的现象理出五行规律,从而可以说明各类之间的联系及变化关系。
中医五行
五行,是指木、火、土、金、水五类机制。它是用来阐释事物之间相互关系的 抽象概念,具有广泛的涵义,并非仅指五种具体物质本身。五行学说是以五种机制的功能属性来归纳事物或现象的属性,并以五者之间的相互滋生、相互制约来论述 和推演事物或现象之间的相互关系及运动变化规律。
五脏中心属火,肺属金,肝属木,脾属土,肾属水。
凡具有生长、升发、条达舒畅等作用或性质的事物,均归属于木;
具有温热、升腾作用或性质的机制,均归属于火;
具有承载、生化、受纳作用的机制,均归属于土;
具有清洁、肃降、收敛作用的机制,均归属于金;
具有寒凉、滋润、向下运行的机制,均归属于水。
五行学说用五行之间的生、克关系来阐释事物之间的相互关系,认为任何事物都不是孤立、静止的,而是在不断的相生、相克的运动中维持协调平衡的。
这一学说在中医学的应用,主要是以五行的特性来分析研究机体的脏腑、经络、生理功能的五行属性和相互关系,以及阐释它们在病理情况下的相互影响。
因此,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中既用作在理论上的阐释,又具有指导临床的实际意义。
自古以来,中国先贤把五行理论巧妙地运用于医学领域,以五行辩证的生克关系来认识、解释生理现象,尽力适应内部自然规律以养生,努力掌握人体运行机制以防病、治病,取得了无比丰富的经验和成果。
历史渊源
五行是五种动态平衡的运动方式,而非实在的某种特定的元素,这个概念错了后面就全是错误中的错误。
道家人士早在春秋时期便提出了属性论五行相胜(克)相生的思想,以木、火、土、金、水为序,是循环数了 ,且已把胜(克)、生的次序固定下来,形成了事物之间矛盾、统一的模式,体现了事物内部的结构关系以及整体把握的思想。因为就在这个时期,《内经》把五行学说应用于医学,这对研究和整理古代人民积累的大量临床经验,形成中医特有的理论体系,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五帝》篇中记载:“……天有五行,水火金木土,分时化育,以成万物。其神谓之五帝。”
“五行”一词,最早出现在《尚书》的《甘誓》与《洪范》 中,在《甘誓》中是指“有扈氏威侮五行,怠弃三正,天用剿绝其命。”《洪范》中则指出“鲧陻洪水,汩陈其五行;帝乃震怒,不畀洪范九畴……鲧则殛死,禹乃 嗣兴,天乃锡禹洪范九畴,彝伦攸叙……。五行: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水曰润下,火曰炎上,木曰曲直,金曰从革,土曰稼穑。润下作咸, 炎上作苦,曲直作酸,从革作辛,稼穑作甘。”它提出了为人们所用的以水为首的五材排列次序,以及五材的性质和作用,但是它没有触及“五行”之间的内在联 系。
五行学说的形成可能有多条思路背景,其一,五帝尧舜时期羲和就开始了术数五行实践 ,由人民出版社出版的《童子问易》 已有考证;其二是源于商代后期以来方位观念的术数化,甲骨文中有很多关于“四方”、“四土”的记载,东、西、南、北、中央的五方观念在商代后期已经形成。 这种方位观念的术数化约在春秋战国之际完成,如《墨子·贵义》有时序和方位,如《礼记·曲礼上》“行,前朱鸟(雀)而后玄武,左青龙而右白虎,招摇在 上”,《史记·天官书》有对四季天象方位的观测做记录。其三,是来源于西周后期以来逐渐兴起的“五材学说”,五行最初源于五材,五材则导源于六府。古代有 木、火、土、金、水、谷六府主管事务,周幽王之后撤销谷府,逐渐形成“五材”。《国语·鲁语》《左传·昭公三十二年》中均有所记载,春秋时期,五行基本确 定,天上有日月星三辰,地上则有五行。
“五行”是关乎自然的呈现与持续运作。所谓“行”,郑玄注曰:“行者,顺 天行气也。”而《尚书》提到的“五行”则具有一定的象征的意义--“行”。“行”所指称的无非是一种自然的“运行”,是依循着本身之为呈现所固有的一种规 则而持续运动,是一种自然的作为。因此当鲧矱洪水时,帝要震怒,因为这是违反自然规律的作为,天命之降于禹,是因为禹因势利导以治水,水性基本上就是流, 阻流以治,自然破坏水性,坏了自然之性,定会引起天怒,因而也必导致人怨,是以夏启伐有扈氏,认为所行之讨伐是“惟恭行天之罚,左不攻于左,汝不恭命。右 不攻于右,汝不恭命……”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清楚的了解,“五行”意味着万事万物运动;意味着万物之宗。以上古人所云,实际在表达一种思想:不顺“五行”而行,则将如有扈氏与鲧般,为天命所弃绝!
德性论五行学说由道家与思孟学派共同发展的。道家《五行》曾伴随古本老子出土两次,其中有明显的道家成分与子思学派气息。马王堆帛书五行和郭店简《五行》的出土即是证明。
理论基础
阴阳本质
阴阳是 宇宙的基本法则,宇宙间一切事物都由阴阳相互作用而产生。传统观念认为:阴阳代表一切事物的最基本的对立关系,如天地、日月、男女、上下、正负等,便以哲 学的思想方式类比归纳出“阴阳”这概念,反映矛盾双方的对立、统一,消长、互根。这其中只有少数合乎乾阳坤阴的引申意义,如日明月暗、男刚女柔等;由此推 而广之归类阴阳却似是而非,如代表性的水火寒暑、动静清浊等阴阳归类实是人为的定义——有昼热夜冷、消长交替逻辑而非易理本意。
根据别世富先生的破译,阴阳关系的本质是自然哲学——平方反比守恒,有具 体的物理意义——展与聚:从状态而言就是无与有,其二进制数理为0与1;从能态而言就是展与势,阳为1次方量势态,阴为2次方量展态,比如自旋为势态动 能,物理量为角频率ω;公转为展态动能,物理量示为 v²。阴阳关系的数学最简表述只能是是Xy²守恒;而五行就是赋予X\y²具体的物理意义——可名之名:“假《易》柄灯悟,几更新轮回”;可道之道:阴阳 五行循环生克化合。
五行来源
阴阳本于易经,而五行出于八卦,都基于河图数理(右图):四象分野图
先天八卦反映物理基本能量态势的分类(天干,如动能):比如乾为自旋 (庚)、兑为向心(癸)运转(辛),坎为频率(壬)、离为波长(丁),震为电势(甲)电流(丙),巽为电场(乙)波幅,艮为磁球物质(戊),坤为驻波力场 (己)。其中甲电与戊磁、辛运动(动能)与乙振动(势能)互为镜像。
而后天八卦反映能态所对应的物质状态(地支,如动量),河图就是物质四象的分野工具:少阴、少阳,太阴、太阳四象为八卦构成之物质基础,与五行物质四象未辰丑戌一一对应。后世把四象附为金木水火,实非五行本义之所在。
故八卦是自然物理量的分类(经),而阴阳五行归纳各物理量间的数理关系(纬)。五行合化可直译为物理方程,概括宇宙的根本运行规则。一个自然平衡、自我修复的系统,必然八卦齐备、五行运化——如同人体(洛书全息)。
五行学说的形成
商代“五方”观念
据考证,五行在商代甲骨文里就有萌芽。在甲骨文中有“四方”之说,不难看出,商代崇尚的是中央,所以就有五方的观念,四方加一个中央,就是五方。张其成认为五方的观念就是中国人在空间问题的觉醒,这样五行就诞生了。
五行的“行”字,就是一个空间。安阳“小屯村”的殷墟,有一个叫“倒金字 塔”的古代帝王陵墓。那个陵墓的形状是一层一层,上面大,下面小,到最下面、最底下的时候,就像亚洲的“亚”字,中间就是一个棺材,这个形状就像一个倒金 字塔。据专家考证,这个“亚”就是四方,再加中间就是五方。
在《五行识人》 一书中提到:在殷墟甲骨文和金文里面大量“亚”字的出现,就是五行的开始。因此,商代就有了五方的观点,而且崇尚“中央”。


参考资料
1.  五行学基本原理及应用 .百度[引用日期2015-01-13]
2.  李学勤.《周易溯源》.成都:巴蜀书社,2006:28
3.  任国杰.《童子问易》.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257,120,32,148
4.  五行学说与中国古人的思维 .南京大学报.2004-03-30[引用日期2014-04-24]
5.  到底什么是阴阳五行?别世富 .新浪[引用日期2017-06-25]
6.  张其成.五行识人.北京:北京:当代世界出版社,2009年3月:6-7页

作者:失传技术研究所工作室
https://www.bilibili.com/read/cv408017
出处: bilibili
楼主:万水千山1901  时间:2019-09-03 20:02:13
中医越来越向巫术靠拢 国际化是痴人说梦
来源:国际在线 时间:2006-08-18 15:25:14

南海网8月18日消息:在中国传统文化必将拯救世界的大潮之中,中医也一直在提国际化、现代化,不过搞了几年,连我们自己的不肖子孙们都在写文章说中医是伪科学,后院起火,“两化”大业步履维艰。当然这其中卫生部可能力量不够,几年来一直在查医生的红包问题,如果把这个难题交给广电总局处理,那就再容易不过了,直接下个禁令,从早上九点到下午五点,中国人只许看中医,从下午五点至早上九点,西医不许经营,从此天下太平。

中国的中医一夜之间全部消失,大家也不会慌乱,反正西医有的是,有地方看病。你看这世界上医疗水准比我们高得多的国家,几乎都没有中医,有也至多是华人社区的一些点缀。虽说中医已经如此边缘化,我还是希望它能在现代社会活下去;要活下去,就要遵守现代社会的规矩,靠自大耍赖,怪力乱神,撑得了多久?

现代社会的规矩很多,不能把药搞成“毒”,可能算是其中一条吧?英国《独立报》报道称,由中药引起的心脏损伤、肝功能衰竭等副作用的病例,在今年上半年增加了4倍;报道中尤其提到英国有两家商店售卖“复方芦荟胶囊”,经检测显示该药的汞含量超出英国所允许标准11.7万倍。

这条新闻迅速在国内流传,大家的担心也在情理之中,毕竟我们还没有爱中医爱到献身成仁的地步,可是“复方芦荟胶囊”的制造者,上海复兴临西药业有限公司,它的质量部负责人王兴俊却在8月17日对《新闻晨报》的说辞是,“确实是含有汞的,而汞也确实对人体有害,英国的检测结果无可厚非,但对于国外的标准我们也无能为力。我们的方子始于明朝,如今已生产销售了20余年,累计生产约2亿盒,约有1亿患者服用过。至今还没有一例因使用该药品而对人体造成毒害的例子出现。”

上海市食品药品检验所中药室主任、国家药典委员季申的发言更有趣,“以前国内对于重金属的控制做得不是很好,近年来已经有了很大的加强,在一些新药的评审上尤其如此。但是我们的中医已经有千年的历史,如果突然实施全面控制,我们很多传统名药甚至会面临灭绝的困境。”他认为,中药的重金属控制必须逐步进行。“但我们的立场不会因国外标准的不断提高而改变。”

你说我重金属十万倍超标我认了,我甚至还可以坦承很多传统名药也面临同样的问题,但它只会吃死外国人,中国人百毒不侵,因为我们不同逻辑,不同标准。这种泼皮态度一出来,基本上无法沟通了。国家药典委员会只愿意维持低标准,“复方芦荟胶囊”也无停产的消息,不过,我相信西方人更相信他们的逻辑他们的标准,中医药的声誉越来越差,越来越像巫术,国际化基本上是痴人说梦,不仅如此,中国人毕竟普遍开始相信科学,义和团大师兄的背影越来越小,淋狗血画符咒的绝活也无人继承。一边是汞超标11.7万倍的英国检验单,一边是中国式的模糊解释“但吃无妨”,可能多数人还是会“崇洋媚外”一下,不愿意以身试毒。中医不屑去“毒”,把它当文化,以至于连最基本的检验都过不了关,再被人测几次,禁几次,传统名药看来就保不了。

楼主:万水千山1901  时间:2019-09-03 20:02:13
正洪观点:中医是一种以国家政策推行的巫术
2018-05-08

以玄学巫术之芯,无法结出科学文明之果

编小按:此间,在省城贵阳参加某理论培训班学习。在培训的教学安排表上发现,晚间修身课还包括《中医问诊》。这让小编感到困惑,中医在我们的社会生活中,到底有什么样的地位、作用与价值?现将相关想法写出,作为学习心得之一。

话说,在我们的通俗文化中,有三大宝藏:一是中医,二是风水,三是算命。此三者,从作用机制及实质内容上看,均属于文化事物,与科学无半点关系。

然而,此三者中的中医较为特殊,貌似其与科学有某种联系。因为,另外两样即风水与算命,其解决的主要是心理问题,因而纯属文化现象;而中医则有所不同,虽然中医的本质仍为文化,但由于其作用的对象为生命健康问题,并且是以科学的名义解决生命健康问题,因而中医又是文化中的伪科学。

识别一个事物是科学还是文化,有一个十分简单的判断方法:科学没有国别,而文化则有国别。如果说中医属于科学,那么这个世界上至少有一百多种医学。因为,这个世界有多少个民族,就会有多少种医学。以此判断,中医绝非科学,其只能是文化。

那么,我们为什么会相信与吹嘘中医是科学,或者我们为什么会相信与吹嘘中医有效病效果?对这个问题,小编有以下答案。

第一,巨婴思维所致。我们中国人,一向推崇“眼见为实,耳听为虚”,以为自己才是观察与评判这个世界的主体,自己的感受及判断才是正确的。这种思维,是所有巫术被认为有效,骗术能够成功的心理基础。所有的传统医术,曾经都被人们在感观上认为有效过。破除这种虚妄认识有的效方法,是科学逻辑与实验科学,具体方法是“大样本、随机、双盲、对比试验”。如果按此验证,中医的虚妄性无可逃遁。因此,中医拒绝这种检验,辩称自己为另类科学。

第二,民族虚荣所致。你有科学,我有玄学;你有技术,我有巫术;你有西医,我有中医。这是在文化上提虚劲,并非文化自信,而是文化自卑;是把科学与文化混淆、与国别挂勾;是把生命健康问题,上升为国家感情问题。这种思维的幼稚性,不足挂齿。

第三,利益趋动所致。中医的利益链太长、产业链过于庞大。其行业人群的利益问题,已经压倒了生命健康问题与科学真理问题。在我们中国,几乎所有的城市都有一所中医院,所有的医院都设有中医科;著名的大城市都有中医学院,所有的医科大学几乎都有中医专业;在民间,还存在大量的中医自由职业者;而各地还有庞大的中草药种植及加工产业。如此庞大的中医药从业人员,中医药是他们的谋生之道。

第四,政策推行所致。在中国,中医是作为国家政策所推行的事物。这是因为,中医具有成为政策推广对象的特性。第一,中医的名义价值。中医针对的是生命健康问题,因而中医具有较大的社会及市场需求。第二,中医的真实价值。虽然中医理念及技法是否有效,是永远无法证实或证伪的问题,但是它能满足人们的文化心理需求;虽然中医不能真正解决生命健康问题,但是它能以解决生命健康问题为名,向人们提供文化心理产品及服务。

那么,中医是否具有危害性?反对中医者均认为,中医有不容忽视的严重危害,理由为中医所涉及的是生命健康问题。然而,小编诊认为,中医的危害性,被中医反对者们严重夸大了。如果中医真有那么大的危害,其早就被人们抛弃不用了。当然,中医对生命健康的危害,也是客观存在的,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中医的毒附作用,比如中草药肾病问题;第二,采用中医诊疗方式,可能贻误对疾病的诊疗。但是,由于中医主要是一种文化心理产品,在一般情况下不会对生命健康问题构成较大危害。

结束语:中医之于中国的危害,主要不在于对国人生命健康的危害上,而在于对国人科学逻辑素养的负面影响上;并且这种影响也不直接损害个体的智商与情商,而是导致国家民族整体科学逻辑素养不能跟上科学文明高速发展的步伐,最终形成一种畸形的混搭文明,即全体国民可以使用与享受全球科学文明带来的巨大好处、便利与效益,但是国家民族文化的思维模式仍然停留在玄学巫术阶段。这是一种落后的文明形态,一种被科学文明所豢养的文明。

楼主:万水千山1901  时间:2019-09-03 20:02:13

被误读的文化:我们为什么会抵触科学文明?
2017-11-26


中国古语: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

心灵鸡汤:以过去做现在,无法超越过去;以现在做现在,无法超越现在;以未来做现在,才能超越现在。

文化冰山理论。文化像一座冰山,有八分之七的部分,在海平面以下,从感观上无法看见,此为文化的内核,即文化的实质内容,其包括文化基因与民族潜意识等等;另有八分之一的部分,在海平面以上,从感观上可以看见,这是文化的表层,即文化的标识符号,其包括两部分,一是被自己贴上的标识符号,二是被他人帖上标识符号。

文化的表层与内核之间有较大区别。文化之底层内核,其存在的形态具有固化性,人类对其不能自主选择,其也不会轻易发生变化,此与人类的遗传基因相类似。但文化之表层符号,其存在的形态则具有偶然性,人类对其可以进行自主选择,它可因历史演变及人为事件而发生改变。总之,在文化的演化过程中,文化的内核实质几乎不变,或者只发生细微变化;但是,文化的表层符号则可以发生较大变化,甚至发生跌宕起伏的变化。


文化表层与内核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文化的内核与表层的关系:首先,由内而外,即内核决定表层;同时,由外而内,即表层对内核具有反作用。在这两个关系中,人们对前者不太感兴趣,因为人们对它似乎无能为。人们只对后者感兴趣,因为人们可以通过调整文化的表层符,从而影响与改变自己文化实质;这如同,我们可以通过对服饰打扮的调整,影响和改变自己的心情一样。所以,如今人们对文化表层符号的关注、运用和改造,成了各个文明及民族自我发展与相互竞争的主战场。

我们在言说文化时,话语所指较为混乱。人们在提及文化时,有时是指文化的内核实质,而有时则是指文化的表层符号。在笼统言说文化的特殊性时,一般用的是文化内核意义,比如讲中华文化源远流长,这里的文化即指其内核实质;而在具体言说文化的特殊性时,一般都是拿文化的表层符号说事,如讲汉语、汉服是中华文化的象征,这里的文化更多取其表层意思。因此,人们在言说文化时,由于所指各不相同,往往会导致交流障碍。

所有文明,其文化发展都要经历两个阶段。由于文化的内核实质几乎不会变化,因而人类文明演化的历史,实为文化表层符号的变化史。人类文明的演化,从表层文化符号的变化来看,先后经历了两大阶段:第一阶段,文化的表层符号以玄学巫术为主要特征,是为玄学巫术阶段;第二阶段,文化的表层符号以科学技术为主要特征,是为科学技术阶段。


我们错把文化发展的两个阶段,当作对立的两种文明。第一,玄学巫术并非哪个文明所特有,它是人类文明的必经阶段,在各个文明的初始阶段都有它的影子,玄学巫术现在仍是某些文明的世界观及方法论,如非洲土著民族。第二,科学技术亦非哪个文明所特有,人类科学技术发展的历史,只有四、五百年时间,它是在人类文明发展的时空中,由一个点或几个点偶然触发,然后呈弥散状或跳跃式向外辐射扩张,最终流布全球。

我们对中西方文化的误读。西方文明先于东方文明掌握科学技术,这是客观事实。但是,这一偶发的事实状态,却让部分国人误读文明和文化,误以为玄学巫术代表中华文明,科学技术代表西方文明。这是对文明的错误定义,即用文化的表层符号偷换文化的内核实质,进一步讲,是用虚妄的文化表层符号偷换真实的文化表层符号。这里,让我看一看中西方文化的客观情况、我们的主观认识,以及这种主观认识带来的后果:第一,中西方文化的客观情况。西方文明过去是玄学巫术盛行,现代西方的玄学巫术也不减当年;中华文明的过去与西方一样,是玄学巫术盛行,但是现代中国的科学技术并不弱于西方。第二,我们对中西方文化的主观认识。如今有不少人,习惯于将玄学巫术称为中国传统文化,将其作为中华文化的标识符号。第三,误读中西方文化的后果。前述对文明及文化的误识,不管是对内还是对外,是自贴标签还是他贴签,均是对中华文明和文化的矮化与丑化。


为什么我们会误读中西方文化?为什么人们会对文明作如此错误的定义,对中华文明与文化作如此错误和有害的定义?前已述及,文化的标识符号包括自贴与他帖两种,因而也可在这两方面寻找误读文明与文化的原因:一是自卑心理作祟,是在自卑心理作用下的自傲表现,对此亦不必多言;二是西方世界的有意为之,虽然阴谋论弱智偏执、为人不屑,但是至少在国际竞争中,西方国家的精英们,是乐见中华文明的自行矮化的,因为这对西方世界有利,这仍然是真相的一个维度。

误读文化的另外一个参照系。我们看不懂自己是怎么回事,因为身在其中。那么,就让我们来观察另外一个文化对比及较量的参照系:基督教文明与伊斯兰教文明的关系。这两大宗教是一对冤家,自其形成起,就相互为敌、征伐不断。这是由于,这两大主流宗教之间具有相同的特征:内部十分团结,对外强悍扩张。在历史上,这两大宗教的教量,一直是各有胜负、不分上下。然而,从近代开始,由于基督文明与科学技术结缘,伊斯兰文明才逐渐全面败下阵来。伊斯兰文明在竞争中败落,改变了其文明发展的走向及进程。自此,它走向了与科学文明发展方向相反的路径,它要用这种方式来保持和彰显其自身文明的特质性及优越性,并以此对抗基督教文明步步紧逼的打压,并且将这种对抗作为其生存与发展的动力及保障。但是,它的这种选择,反而导致其更加失败,越失败就越对抗,如此陷入万劫不复的恶性循环。

结束语:通过以上简单的分析,便可清晰的知道,科学技术的后发文明该如何选择。然而,令人十分遗憾,我们选择的路径,或者至少我们在方法论上,似乎与伊斯兰文明的选择有些相似。这让人想起两句话,一句是中国古语: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再一句是心灵鸡汤:以过去做现在,无法超越过去;以现在做现在,无法超越现在;以未来做现在,才能超越现在。



正洪观点 与你同行

每次相遇 无限温馨

楼主:万水千山1901

字数:2514184

帖子分类:煮酒论史

发表时间:2019-03-26 03:10:30

更新时间:2019-09-03 20:02:13

评论数:1103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下载地址:TXT下载

 

推荐帖子

热门帖子

随机帖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