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水读 >  天涯 >  舞文弄墨 >  郭河湾

郭河湾

楼主:乐淘淘哉  时间:2019-09-26 14:11:27
第四章 艰难时世
1、自打进秦家的门起,王丽英和婆婆陈梁氏的关系就不好。原因在于陈恒繁。婆婆不喜陈恒繁,自然而然地就不喜王丽英。如果王丽英性格别这么硬,懂得向婆婆弯腰,也不至于婆媳一辈子合不到一块。
在陈恒繁之前,陈梁氏生过2个孩子,一男一女,都没成人——夭折了。等生了陈恒繁,父亲陈文忠喜不自禁,恐怕他也不长久,就把小褥子裹着的他用布条栓在床腿上。不久,陈梁氏的乳上长了一个疮,比较疼。可是陈文忠不管这些,怕儿子吃亏,硬要陈梁氏用奶水喂陈恒繁,陈恒繁只要吃奶,陈梁氏就感到钻心的疼,自此,陈梁氏把仇恨记在了陈恒繁的身上。
陈文忠比较疼爱陈恒繁、甚至有些溺爱,只要陈梁氏对陈恒繁不好,陈文忠不答应。由于父亲的溺爱,陈恒繁小时候天不怕地不怕,在左邻右舍眼里就是个皮孩子。村里人时常看到,陈恒繁在村子里惹了祸,被人找上门去,陈恒繁在前头跑,母亲拿着一根秫秸在后面断、陈文忠跟在陈梁氏的后面追,一家三口满街追逐。
现在男人不在家,去了关外,剩下王丽英娘仨,在这灾荒的年月里苦撑苦熬。
陈恒繁是刚开春的时候去关外的。当初王丽英想竭力阻拦不让男人走,她的理由似乎很充分,你走的这么远,我一个女人家带两个孩子,怎么办?!闺女7岁,儿子才不到2岁,小队里给下地干活的人一天6两粮食,两个孩子一天才给6两,让俺娘仨怎么活!咱娘那边3口人,挣的粮食也不够吃的,你想过没有!
王丽英说的这些陈恒繁心里清楚,他叹口气,慢慢说道,我不出去,咱一大家人家只有等死,别说发送咱爹欠下亲戚朋友的账了。我在咱姑家那个村子里借的粮食,说好的是春借1秋还3(春天借一斤粮食,秋收后还3斤),咱姑父做的保。我不出去,就没希望了。我去关外闯一闯,凭我的能力,只要我站稳脚跟,很快就给家里打钱来,你们就好过了。
看着男人坚毅的眼神,王丽英不由得不相信。
现在,陈恒繁去关外3个多月了,音讯全无。刚开始,他们吃去年冬天储存的地瓜秧和芋头把(把,方言,读音:霸)子(芋头把:地瓜和瓜秧连接的部分),把瓜秧和芋头把子捣碎,和生产队给的高粱、瓜干混在一起,烧稀糊糊娘仨喝,凑乎着饿不死。王丽英还要每天下地干活,不干活就不分粮食,自己也要吃一点,不能全给两个孩子吃。地瓜秧、芋头把子吃完了,两个孩子饿的哭,后来小儿子坐在地上蔫蔫的,连哭的力气也没有了。
一直喝稀汤寡水的不压饿,首先儿子小岭撑不住了。
起先,儿子小岭拉肚子,一天拉5、6次,到了晚上,喝口水也拉。第二天,本家的兄弟媳妇来找王丽英,进门看到坐在院子里蔫蔫的小岭,问王丽英,这孩子怎么了?
王丽英说,他婶子,他从昨天开始拉肚子,我也没什么好法子。
兄弟媳妇把王丽英拉到南屋,低声说,孩子要紧,你别要强了,去找俺三婶子要两个鸡蛋,煮熟和蒜瓣一起踹碎给孩子吃,拉肚子立马就好了。
王丽英不想去求婆婆,就让大闺女玲玲去找奶奶要鸡蛋,说是要三个鸡蛋,给弟弟治拉肚子。
陈梁氏屋里有鸡蛋,在这样的年月里鸡蛋可是稀罕物。住在一个院子里,陈梁氏知道孙子小岭拉肚子,心想,小媳妇不来求我我不会主动找你。这回见大孙女来要鸡蛋,想了想,小岭毕竟是自己的亲孙子,顺手从床底下罐子里拿出两个鸡蛋递给了玲玲。由此,小岭的拉肚子止住了。
有一天晚上,刚睡下不多久,也就8点多钟,王丽英起来上茅房,看见婆婆住的堂屋门缝里透出油灯的光。她们娘们几个猴黑里(方言 晚上)干什么?带着疑惑,她蹑手蹑脚地走到门前,朝里望去,看见婆婆和小个姑子、小叔子3个人正在吃煎饼,王丽英眼前一黑,险些跌倒,你们真狠啊,她把婆婆在心里骂了几句,他们从哪里弄的煎饼,难道男人从关外寄钱来了?回自己住的南屋,王丽英哭了半夜。
第二天,王丽英找到本家小叔子陈恒淼,问道,三兄弟,你大哥出去3个多月了,我也没见他寄过来半片纸,你经常去大队,有你大哥寄来的信什么的没有?
陈恒淼说,大嫂,俺大哥寄过2、3回钱来,是我拿给三婶子的,你不知道吗?陈恒淼脸上现出疑问。
王丽英听了一愣,他奶奶没给我说过,俺娘仨快饿死了。她的语气里含有愤怒和悲凉。
神情悲伤地回到家,王丽英看见婆婆正坐在屋门前做针线活,心里有气也不敢发作,眼泪汪汪地说,娘,我听说孩子他爹寄钱来了,你匀给我点,买点粮食给两个孩子吃,你看小岭的身上都肿了,你就可怜可怜两个孩子吧。
你听谁说的!老太太语气坚硬。钱我没见着,我屋里还有点瓜干,等会让你妹妹给你拿点吧。陈梁氏头也不抬。
自此以后,王丽英娘仨勉强度日,不会被饿死。
楼主:乐淘淘哉  时间:2019-09-26 14:11:27
2、其实,陈恒繁到东北安稳下来以后,听说单位给报销来的车票,就趁休息搭车到县城,买了一包香烟,找到一块干活的老乡收集车票,公路局给报了十几块钱,他留了几块自己用,把12块钱到邮局寄回了老家,汇款留言上说还一部分自己走时借的邻居的钱,剩下的买粮食吃。汇款单上写的是陈梁氏收,没有寄给王丽英,所以,王丽英不知道男人寄钱来了。陈恒繁以为,钱当然要寄给老娘,一大家人家在一个院子里过日子,老娘还能不问王丽英娘仨的事吗?!以后每逢领了工资,陈恒繁就把大部分寄回家,自己在外能省则省,他知道家里6口人,老的老、小的小,急需这些救命的钱。
他哪里知道王丽英和2个孩子在家里过得艰难,在死亡线上挣扎!长时间得不到家里的消息,陈恒繁心里像着了火似的。他从关外逃荒过来的人的口中,零星地听到,传说有的地方开始饿死人了!
听到这样的消息,陈恒繁吃不下睡不着,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嘴角起了潦泡。好久没有得到家里的消息了,得想个办法!思来想去,他给在公社卫生院当医生的连襟高伏礼拍了封电报,委托他抽空到自己家里看看,家里是什么情况请他速回封电报。高伏礼的家就在公社驻地高庄。
高伏礼下班回到家把电报给老婆王丽芳看,让她第二天拿点吃的到她妹妹家看看,陈恒繁急等着回音。高伏礼在公社卫生院中药房抓药,是个吃公家饭的人,一家人吃饱肚子不成问题。
第二天高伏礼下班回到家,看到王丽芳在屋里发呆,眼睛有些红肿,像是哭过。你怎么了?高伏礼疑惑地问。王丽芳把上午去郭河湾的事向他说了。
王丽芳拿了3、5斤煎饼和十几斤瓜干去了妹妹家,王丽英没在家,她进门看到了两个孩子面黄肌瘦,衣服是补丁摞补丁,小岭坐在院子里,呆呆的,情形很不好,见了姨娘进来一点反应没有。王丽芳当时眼睛就红了,拿出煎饼给两个孩子吃,她把小岭抱起来,轻轻拍着他的后背,说,好孩子,慢点吃,别噎着。王丽英回到家,看见了姐姐王丽芳,姊妹俩回到屋里抱头痛哭,王丽英断断续续把婆婆把持家务,孩子他爹寄来的钱不给她,不管她娘们死活的事说了一遍。孩子他爹出去几个月了,不知道在外混的什么情况,家里一天不如一天,快撑不下去了。王丽英说,姐,你快点给小岭他爹去个电报,让他寄点钱来救救两个孩子,我死了就算了,两个孩子可是陈家的后人啊!
听了妹妹的话,王丽芳心如刀割、泣不成声,妹妹,有我和你姐夫在,不会看着你们娘仨不管。我回去就让你姐夫给陈恒繁回电报,你要看好两个孩子,不要胡思乱想!王丽芳连饭也没吃,陪着妹妹说了会话,安慰安慰王丽英就回家了。
在焦急中陈恒繁接到了高伏礼的电报:钱汇给我,转交王丽英。陈恒繁明白了以前汇给家里的钱,老婆可能一分都没见到,她娘们的日子是怎么过的?陈恒繁不敢想象。在无人的地方偷偷掉了一会泪,第二天赶到通北县城邮政局汇了20块钱给高伏礼,让大姐王丽芳送到家里交给王丽英。从此以后,陈恒繁往老家寄钱寄2份,一份寄给老娘收,一份寄往连襟高伏礼家,由王丽芳转给王丽英。王丽英有时让大姐在公社的街上买点吃的一块带来,家里的日子好过起来。
楼主:乐淘淘哉  时间:2019-09-26 14:11:27
纪念毛泽东 诞辰125周年!
楼主:乐淘淘哉  时间:2019-09-26 14:11:27
@城市田园生活 2018-12-27 06:28:35
楼主加油
-----------------------------
谢谢你。一定加油!
楼主:乐淘淘哉  时间:2019-09-26 14:11:27
3、领的钱多了,陈恒繁给每个人的零花钱相应地多些,其余的还是存到每个人开的存折上。有的人晚上偷偷去找女人的事,陈恒繁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不大过问。离家时间长了,偶尔放纵一回,情有可原。陈恒繁想,大头的钱我统一保管着,你们想多放纵也办不到。
转眼到了农历的年底,工地上放假一天,陈恒繁把保管了大半年的存折发给每个人,陈恒繁交代说:新年到了,赶快给家里寄钱,寄完钱的收据给我看看!你们自己也要添点衣裳什么的。取完钱后,存折还是交到李文起手里。
大家接过存折一看,有的300多块有的500多块,农村的人,哪辈子见过这么多钱!大部分人欣喜若狂,感激老陈替他们着想,真心实意是为他们好!有的人恨不得给老陈磕头,要不是老陈管得严,钱早就败坏光了,哪能撇(攒)下这么一大笔钱。其他排的人就没这么幸运,平时零花觉不着,到年底了,钱也没剩下几个!工地上3个排中,就数陈恒繁的排的人齐整,没有跑的,其余2个排,有的只剩下不到一半的人,大部分人嫌活累、挣的钱少,另寻别处去了。有人跑,就要新招新的,县交通局不胜其烦。
黄玉贤经常到工地上,和陈恒繁接触的最多,知道他的为人处事,大家在闲谈碎语中,多是对陈恒繁的赞扬和佩服。他的排在工地上的管理是最好的,住的工棚里比较整齐,不像进了其他排的工棚里,掀开门帘一股子怪味扑鼻而来,里面更是乱得像猪窝。陈恒繁在众人中也有威信,从副排长李文起和6个班长及5、60口子人,见了陈恒繁都规规矩矩的,感觉众人有点怕他。
黄玉贤心里想,老陈这个人在管理上还真是有一套的,是个人才。人很正直、老实把板,以后多锻炼锻炼一定会有出息。

过了1961年的春节后不多久,黄玉贤找到陈恒繁。
老陈,我给你商量个事。
陈恒繁视黄玉贤为恩人。黄玉贤文化不高,为人实在,对从关内来闯关东的陈恒繁等人格外照顾,觉得他们背井离乡的在外闯荡不容易。遇到当地人找茬欺负老陈他们时,黄玉贤总是能帮就帮老陈他们,压制当地人。从班长提升当排长,是黄玉贤使的劲。黄玉贤比陈恒繁大几岁,接触的日子久了,两人挺对脾气的,老陈就叫黄玉贤大哥。
大哥,什么事你说。
黄玉贤说,上级下文件了,过一阵子,咱交通局要分家,分成公路局和铁路局,我想问问你,你想到哪个局?
陈恒繁已经听到交通局要分家的风声了,他问,大哥,你想留在哪个单位?
我40多了,文化不高,对新的东西理解的慢,我想还是干老本行修公路,留在公路局。
陈恒繁愣了会,心想,刚在工地上干出点名堂,熟悉了这里的环境,修铁路要天南地北地跑,居无定所,还是老老实实在这里修公路吧,况且看老黄的意思,不想让自己走。
大哥,我跟着你,你到那我就到哪。
其实,黄玉贤是来试探陈恒繁的口风的。他希望陈恒繁和他在一起,他觉得陈恒繁是个可造之才,一定会比自己强,有这样得力的下属帮自己,什么事交给他也放心,工作起来顺手。响鼓不用重锤敲,陈恒繁一点就透。听到陈恒繁的回答,黄玉贤很高兴。
3月份,通北县公路局正式成立,办公地点是原来的交通局的房子。分出去的的人归哈尔滨铁路局,下设机务段,通北县没有铁路局。
黄玉贤被提拔为公路局副局长,陈恒繁专门跑到县城,和其他几个排关系好的排长、李文起等几个人请黄玉贤喝酒,说是庆贺老黄当上了副局长。老陈和老黄的酒量都不大,东北人爱喝高度酒,陈恒繁顶多2两的酒量。老黄是主角,一桌人轮流向老黄敬酒祝贺,喝谁的不喝谁的?都得喝!不一会,老黄满脸通红,眼睛眯缝起来,说话舌头也大了。
桌上的山珍野味动的很少,一大盆白菜粉条猪肉也凉了。3瓶56度的高粱酒见了底,大家把目标转向了陈恒繁。
2排排长胡铁军是当地人,一脸的络腮胡须,年纪约30出头,家在呼兰县,也是个偏远的、破烂不堪的小县城。领头向黄玉贤打小报告的人就是他。李文起、王全等人想找个机会收拾他。陈恒繁不同意。
陈恒繁知道,在其他的几个排的排长中,胡铁军是个头儿,其他的几个人跟着他转。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只要把他降服了,其他的人不在话下。陈恒繁的策略很简单:装作不知道有人打小报告这事,该怎么干活还怎么干,和他们几个见了面照旧勾肩搭背开玩笑,甚或比以前显得还亲热。当黄玉贤来工地的时候,和胡铁军好的排长在场时,陈恒繁往往替他说些好话。一来二去的,话传到胡铁军耳朵里,胡铁军自忖:人家陈恒繁确实有点本事,活干得漂亮,自己打人家的黑报告其实是嫉妒人家,自己这么干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了!此后,谣言销声匿迹,一场即将发生的冲突化干戈为玉帛。
陈大哥,我敬你一杯,以后你当官了,别忘了弟兄们。大家跟着起哄。
没影的事,兄弟,酒我喝了。说完,陈恒繁一仰脖子,把酒喝干,把酒杯的底亮给胡铁军看。
胡铁军也一仰脖子,把酒喝了个底朝天。在胡铁军抬头喝酒的时候,陈恒繁从裤子口袋里掏出手绢,把口中的酒全吐在手绢上,把手绢放回裤兜里,趁人不注意跑到一边,把手帕拧干再回来大家喝得都不少,没人注意到陈恒繁的小动作。喝到散场,只剩陈恒繁一个人清醒,其余的人东倒西歪的,送黄玉贤回家后,几个人住在了县招待所,第二天才返回工地。
一个多月以后,陈恒繁接替郭长才当上了连长,手下管理着300多口子人。李文起顶上了陈恒繁空下的位子,当了3排的排长。
当上连长不久,陈恒繁被通北县公路局推荐到哈尔滨参加全省公路系统青年干部学 班,脱产学 3个月,当做局里后备干部重点培养。
楼主:乐淘淘哉  时间:2019-09-26 14:11:27
4、陈恒繁在黑龙江干得顺风顺水的时候,却接到了王丽英打来的加急电报,陈恒繁展开一看,电报上面6个字:大嫂病危,速归!落款:陈恒淼。看完电报,虽说是5月份,天气渐渐热了,陈恒繁还是出了一身冷汗,家里难道是出什么大事了吗?否则本家三兄弟不会给自己拍加急电报的。
全国性的大饥荒陈恒繁是清楚的,但自己的家乡、自己家里是什么情况,远在几千里之外的他不甚了了。难道家里要饿死人么?!他不敢再想下去,急的他团团转。提前把自己的东西拾掇好,去县城银行里取出钱,购买了两大麻袋玉米、高粱、大豆等粮食,工作交代给副手,做好了回家的准备。
接到电报后的第二天,他去县城找黄玉贤请假,只见他眼皮浮肿、面色发灰,显然一夜没睡好。听说陈恒繁请假回老家,黄玉贤不愿意放他走,“老陈,局的领导很看重你,有意栽培你,在这继续干下去,前途无量,你真的要走吗?”
陈恒繁坚定地点了点头。黄局长,陈恒繁把手中的电报递给他,家里确有急事,我要回去看看,不回去看看,我工作也无心干下去。等把家里的事办完,我就回来。
黄玉贤把电报还给他,老陈,给你20天的假,把工地上的事安排好,能早回来就早点回来,工地上的事一大摊子,我怕别人镇不住。
王丽英在山东的老家里家里真的是过不下去了,自己死活在其次,还有2个未成年的孩子,无奈之下,才给陈恒繁拍的加急电报。
1961年春节前后,村子里已陆续有人饿死了。村前屋后的榆树的树皮被饥饿的人们扒光了,接着扒槐树的树皮煮着充饥,但是槐树的树皮更苦,人勉强咽下后,不容易消化,况且槐树皮里含有一种碱,对人体有毒,吃后人的脸上肿。饿极了的人们凡是能吃的都吃光了,有的人就去村前边的庙里墙根下挖观音土吃,观音土黄白色,细细的,好似和好的面团。人吃下去后淤积在肠胃里,没有营养不能消化,最后难免一死,一个700来口人的村子,最多的时候一天要往外抬7、8个人。高庄公社有的自然村的周边上、路边上有倒毙的人,严重的村庄能减员近三分之一。那种悲惨的情景现在在农村里60岁以活着的人的记忆里真是铭心刻骨啊。
到了3、4月份,你手里即使有钱,也买不到粮食了。进入到5月份,全家人是吃了上顿没下顿,实在没有法子,年已50多岁的陈梁氏,颠着小脚带着闺女跟着其他的人爬火车到安徽蚌埠,去刨去年秋天落(la)在地里的芋头,春天经常下雨,现在天已热了,埋在地里的芋头开始腐烂,散发出一股淡淡的带点甜的、带点酒味的气息。娘俩来回5天,除了吃的,剩下大半口袋烂芋头背了回来。王丽英再也从婆婆手里要不出一点吃的了。带着两个年幼的孩子,王丽英没法出去,三口人不能在家里等死啊。
王丽英不识字,找到本家兄弟陈恒淼说:“三兄弟,你大哥在关外1年多了,现在你侄女、侄子饿的哭,眼看着不行了,我一个妇女像个没脚蟹,实在没别的办法,你给你大哥写封信,叫他赶快回家,对他说:来晚了就见不到俺娘仨了。”
陈恒淼知道现在情况的严重性,看看脸色泛黄、有气无力的王丽英,说,“大嫂,要让大哥快点回来,写信太慢,不如给他拍封电报。”
“行,大兄弟,我替你侄子谢谢你了。”看着王丽英瘦弱的身影晃晃悠悠地走远,陈恒淼心里有些发酸,下午他什么事没干,跑到城里邮局给陈恒繁怕了加急电报。
楼主:乐淘淘哉  时间:2019-09-26 14:11:27
@城市田园生活 2018-12-29 06:02:50
楼主辛苦
-----------------------------
写纯文学的东西,出力不讨好。现在的人们,不大喜欢这样的文字。
楼主:乐淘淘哉  时间:2019-09-26 14:11:27
@城市田园生活 2019-01-01 05:52:50
顶!赵兄辛苦!新年快乐!
-----------------------------
祝 城市田园生活 兄 新年快乐、事事如意
楼主:乐淘淘哉  时间:2019-09-26 14:11:27
第五章 小队会计
1、陈恒繁从东北做了几天几夜的火车,心急火燎第往老家滕县赶。在滕县火车站下了火车,出了车站在大同路路边上碰到本村的一个人,陈恒繁一把拉住那人的袖子:大侄子,你大婶子在城里哪家医院住院?
那人一脸的懵:我昨天还看见俺大婶子,她没住院啊!
陈恒繁放下心来,人只要没事就好。他在车站广场旁找了一个拉地排车的,把从东北买的东西运回家。
谁知由于种种原因的耽搁,陈恒繁没能再回到通北县公路局。自陈恒繁回山东老家逾期未归,局里连发了3次电报,催促他回去。直到一年以后,局里还往陈恒繁老家发电报催他回去。
有陈恒繁从黑龙江托运回来的救命的粮食,陈家度过了大饥荒这一劫难。接到通北县公路局拍来的电报,陈恒繁很是犹豫,王丽英可不干了,抓住陈恒繁的手生怕他跑了,哭得鼻子一把泪一把:你要是再回东北去,等我自己喝药死了,你把两个孩子带走,你好无牵无挂的。王丽英是让大饥荒吓破了胆,再也不敢放男人离家半步。
实际上,在全国其他地方,大饥荒主要是发生在1958年的下半年到1961年的上半年大约3年的时间,即大家知道的3年自然灾害。1961年下半年开始,各地的情况陆续好转,郭河湾由于地处半山区,恢复的比别的地方慢半拍。
看到老婆要死要活的,陈恒繁打消了返回黑龙江的念头。随着时间的推移,家庭情况好转起来。陈恒繁用100块钱从本村一户人家手里盘过来一片桃园,要不是那家人家等着钱用,也不会以这么低的价格转让。桃园在大坑的西边,和大坑隔一条土路,大约有6、7亩,桃树有一个半人高,显得非常茂盛,正值挂果、结果的好时节。接过桃园的第一年,陈恒繁家就获得了大丰收,除去亲邻和自家吃的不算,卖完桃后算账,净赚3、4百元。当时社会上流行一句顺口溜:七级工、八级工,赶不上社员一沟葱。陈恒繁想,还真是这样,在家门口也能挣钱,还能一家人在一起,这样多好啊。自此以后,陈恒繁就在郭河湾安稳下来。黑龙江的一切如过眼烟云,慢慢飘散。
陈恒繁承包桃园共3年时间,手里挣了一笔钱。加上在东北撇下的钱,1964年开春,地里的农活不忙,陈恒繁打算盖屋。从老家院子里搬出来单过。手里有钱好办事,砖瓦木料等一一置办齐全,择日动工,亲戚邻里都来帮忙,麦收前3间高大敞亮的瓦房建成了。
正当陈恒繁专心盖屋的时候,村子里来了公社派来的“四清”工作组(即清账目、清仓库、清工分、清财物和社会主义教育运动),工作组进驻了有10来天,结果清查1小队会计的账目和财物时,对不起头来,就是账实不符。这问题严重了,急得会计王会勇满头大汗,说话也不利索了。
工作组长说,你先回家想想,明天给工作组说清楚。要不,我们也不好办。
账上多实物少?只能是被贪污了。王会勇的麻烦大了。第二天1小队在小队大院里召开社员会,批斗贪污分子王会勇。由于查不实到底贪污了多少,不好定罪,批斗了一场,把王会勇的会计撤销了事。
楼主:乐淘淘哉  时间:2019-09-26 14:11:27
2、陈恒繁新盖的宅子在村子的西北角,大坑的东边,一座占地约有半亩的大院子,座北朝南三间青砖包外墙的大瓦房,和周围土墙瓦房比,明显高一个档次,证明这家人家境殷实和主人的能干。
农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夜来南风起,小麦复垄黄。麦收前,天气很热了,陈恒繁正坐在自家大大的院子里,队长王裕震走了进来。
大叔!别看王裕震比陈恒繁大6、7岁,在农村,按辈分他应该叫陈恒繁大叔,农村人注重这个。陈恒繁在郭河湾里的辈分是比较高的。
王裕震弟兄四个,他是老大,1米85的大个头。他四弟王裕墙自小在郭河湾就是个无痞,横行无忌。有一年村子里排戏,他扮演一名日本兵,由于演得形神兼备,从此落下一个外号——日本人。一次他和本小队的一个人闹矛盾,那家在1小队也是个难缠的主,王裕墙光着上身站在那家人家大门口百般叫骂,骂了半日,那户人家硬是没一个人敢出来应声的!1小队也就200来口人,王家四兄弟要风得风、要雨得雨,因此,王裕震在队长的位置上坐的很稳,已经干了好几年了。
裕震来了,来坐下。陈恒繁起身相迎。
二人寒暄了两句。大叔,王裕震开门见山地说,你知道王会勇不干了,咱队不能没有会计啊。我想请你接这个活。
裕震,不是我驳你的面子,我现在手里有一大片桃园,我自己家的事还忙不完,咱队里有那么多人,你再挑一个合适的。
大叔,你就别推托了,算我求你给我帮忙,你见多识广,依你的本事,就是你当队长也绰绰有余。
话说到这个份上,陈恒繁不好意思再拒绝,自此以后,陈恒繁把经营着的桃园转了出去,当了一小队的会计,王裕震说话算数,生产队的事无论大小都找陈恒繁商量,在一小队,无论是春种秋收,还是发展副业,陈恒繁能当大半个家。
楼主:乐淘淘哉  时间:2019-09-26 14:11:27
给先行者树碑,
替普通人立传,
为改革开放呐喊。
楼主:乐淘淘哉  时间:2019-09-26 14:11:27
@城市田园生活 2019-01-06 04:42:56
为楼主加油,坚持不懈
-----------------------------
兄弟什么工作?起得好早啊!
楼主:乐淘淘哉  时间:2019-09-26 14:11:27
3、周庆莲和陈恒繁家住一条胡同内,斜对门。胡同里有7户人家,路南3户,路北4户。陈恒繁家是最早在此盖房子的人,那时这一片就他一家,从他家往后是一片地,地的北边是一条水沟,不下雨的时候是从东到西的一条土街,他家西不多远是一个大坑,前面说过。大坑的北面是一小队的队院。队院的后面是村小学,后来公社高中停招,郭河湾自己办初中、农中。
以后几年里,陆续有几户人家在此盖屋,搬来居住,形成了有7户人家的一条胡同,其中就有周庆莲家。是周庆莲搬来后和他好的,还是因为和他好才搬来和陈恒繁对门的,现在无从查考。
周庆莲的丈夫陈应来在矿上干工,离家远,不能每天回家。陈应来家和陈恒繁家是在五服沿上的本家,陈恒繁要大几岁。她一个人在家照顾3个孩子,还要下地干活挣工分,整天累得够呛。一家五口人,虽说陈应来是挣工资的,可是一月三十来块钱的工资,除去本人吃喝用度,交到周庆莲手里的不多,日子不大宽裕。每到夏秋两季收获后队里分粮食的时候,要算工分。基本口粮按人头分,其余的按工分的多少分配。队里先按人头算出一个平均线,工分低于平均线的要往生产队找钱(给小队钱),高于平均线的部分,按工分从生产队摊钱(领钱)。像周庆莲家里的情况,四口人一个挣工分的,每季算账的时候,都要往生产队里找钱,年底算总账的时候,他们家由于劳力少,是找钱户,最多的一次要找给队里100多块钱。
周庆莲30岁上下,身材高挑,肤色白净。老支书之所以选她当妇联主任,是因为她上过学。像她这个年龄的女人,小时候除非家里殷实,否则父母不会让女儿读书的。她嫁给陈恒来,是看中了他是个工人,是个吃公家粮的,况且陈恒来长得也不赖,漫长脸、面色白净、身材高大而匀称。
要说陈恒来吃公家的饭,有一个有趣的传说。1957年,七里河建煤矿,他和村里10几个青壮年被选去挖矿、搞土建。等矿井建好后,要裁人。那时候工农差别不大,有的城里人甚至还不如农民,农民有地,吃粮、吃菜不愁。在城里吃不上饭的也有。有的人在拿到补偿后跑回了家。陈应来不愿意回家种地,一心想留在矿上。一天下午收工后,陈应来手里拿着10元钱来到矿临时办公室,对办公室主任说:“雷主任,我在工区里拾到10块钱,不知是谁丢的,交给公家。”雷主任说,“哎呀,小陈,你的觉悟真高啊!呵呵,好好干。”后来,陈应来如愿地留在了矿上,成了国家工人。像陈应来这样凡是坚持下来的人,优势在70年代末显示出来了。跑回家的人就后悔了,看着陈应来穿得干干净净、骑着自行车上下班就眼热。有的人背后指指戳戳,说陈应来是花钱买的工。陈应来知道了,只笑笑,并不辩白。
看着她一个人艰难的带着孩子过日子,陈恒繁动了恻隐之心。由于陈恒繁头脑灵活,和公社里的人混得熟,进城上县、跑公社都是陈恒繁,郭河湾4个生产队,就数1小队干得最好,社员分的粮食、年底摊的钱最多,大部分的功劳是陈恒繁的。陈恒繁就和队长王裕震说,周庆莲是大队的妇联主任,男人不在家,孩子小,家里困难些,多派她些轻巧的活,她好多挣点工分。以后农闲的时候,周庆莲就比别人多出工,如到生产队院子里帮保管员晒种子粮或者干其他的杂事,这些事别人想得还得不到,活儿轻松,和下地干重活一样领工分。后来,她知道是陈恒繁在照顾她,心里就存了感激。
秋天地里的棒子(玉米)有一人高了,第一次追肥后要浇地。这天下午,周庆莲在北坡的棒子地里浇地,她手里拿着铁锨,裤脚挽到小腿肚子上,赤着脚趟在田垄里,有串沟跑水的地方,就用铣挖土堵漏。抬起头,她看到陈恒繁在机耕路上走,她早就想当面谢谢他,平时没有机会。她转头看看周围没有别人,只有田野里一片风刮过庄稼发出的沙沙声。
“大哥!”
陈恒繁停下脚步,循声望去,看到地里在向他这边望的周庆莲。
“大哥!” 周庆莲又喊了一声,她从玉米地里出来,站到了地头的田埂上。
陈恒繁走过来,“弟妹,浇地呐。”他没话找话地说。
“是啊,我得谢谢你 ,你不给队长说,他会派我浇地这样的好活?!”
周庆莲走到陈恒繁站着的地方,“大哥,我嘴笨,不知怎么说,你让队长照顾我,我心里有数。”她看着陈恒繁的眼睛。
陈恒繁说,“你是咱村的妇女主任,队里有能力照顾你是应该的,能照顾多少是多少。你也别知情我。要谢你就谢队长。再说了,咱还是本家。”
“我不谢他,我知道是你使的劲。就该谢你。”
“都是一家子,别说谢什么的。”陈恒繁看到了她高挽着的裤脚,秀气的脚、柔腻白净的小腿露在外边。目光往上扫去,一个楚楚动人的女人站在面前。当和她的眼睛对视时,陈恒繁的心里动了一下,他看到她的眼睛低了下去。
“弟妹,以后有什么困难就提出来。”
“行,大哥,以后你别嫌我麻烦你。”
陈恒繁往村子里走去。他就是一个凡夫俗子,面对一个对自己示好的、漂亮的女人,他不可能不动心。周庆莲比自己的老婆风韵多了,看来她对自己有点意思,得(有)空试探她一下,陈恒繁边走边想。
楼主:乐淘淘哉  时间:2019-09-26 14:11:27
4、郭河湾村治保主任陈恒昌,中等个、体型瘦,要饭出身。他上边一个姐、下边一个妹妹。解放前父亲去世的早,母亲陈朱氏领着3个孩子艰难度日,每年的农闲的时候,陈朱氏就领着两个女儿出去要饭。在走村串户的要饭中,遇到有富裕人家需要帮工,陈朱氏就住下来,帮助主人家缝补浆洗、或者伺候月子什么的。别看陈朱氏穷,做人有骨气,真的是冻死迎风站、饿死打饱嗝!讲好的条件按条件来,除此以外主人家的财物分文不取,她干活勤快,为人忠厚,在微山湖东西两岸都知道有这么一个人,谁家有需要帮忙的都找她。大闺女还未成年,就给湖西的一个张姓人家当了童养媳。1955年,国家号召支援边疆建设,移民支边。条件是在人多地少、村庄稠密的地区,动员贫民中具有全部和部分劳动能力,可以自食其力,又能全家迁移者;如不能全家迁移而按兄弟股份分居后愿迁移者亦可,老弱残疾无劳力户不迁;地主、富农、反革命分子及其家属不迁。其土地、住房由迁入地政府安置,并贷给或借给粮款予以扶持。移民原有的土地、房屋等,一律由农业社加以保护。如自愿交政府、合作社,或托亲友接管,听其自便。但不得出卖、典当、抵押。移民在迁居途中,乘车、住宿、饮食、医疗和生活补助等费用,由国家解决。到达迁驻地点,由当地政府分配土地,安置住房。陈恒昌家知道了这个政策,一心想去东北支边,政府给房子土地,去的当年还给粮食补助,陈朱氏不用再每年春、秋两季带着孩子出去要饭了。他们家在郭河湾没有房屋地产,除了年龄尚小的妹妹不符合条件。陈朱氏和陈恒昌商量,要把小闺女找个人家当童养媳,他们娘俩去东北安家。陈恒昌是半大的孩子,还不大明白事理,他听母亲的,听说去东北比这里好,愿意跟着娘去关外,但是眼里流露出舍不得小妹妹的神情。
陈朱氏说,孩子,我也没有好的法子。我这几年走遍了附近的村庄,在微山湖西边有家人家,家里有个男孩,比你妹妹大7岁,前几年他家生这个孩子的时候,我在他家帮忙洗褯子、伺候月子,住了几个月,他们对待我还不错,忠厚老实的一家人,只是听说这孩子脑子不大灵便,咱这样的人家还能挑三拣四的?!你妹妹到了那里不会吃亏受气。等有空我去那里给他家说说,能行的话,就把你妹妹交给这家人家。
小妹被安置到湖西人家当童养媳去了,那家给了些粮食和几十块钱,带着亲(qing 庆)家给的东西,在1956年夏初,陈朱氏带着陈恒昌,和本庄上其他几户人家,一起去黑龙江支边去了。
关里人初到关外生活不 惯,新家安在偏远的地方,住的人哪的都有,一个小屯子里住着山东的、河南的、安徽的、河北的等等,南腔北调五花八门,比较乱。当地政府不好管理,有迁移户住不上一年,把政府给的路费、借给的粮食吃完,全家人不见了踪影,是跑到别处去了,还是回老家了,政府没有能力去追查。过了几年,当地公社把临近的几个屯子集中在一起,让陈恒昌当治安员,那时他18、9岁,赤贫出身,如今一家人有个安稳的窝,自然不会逃跑。让他当治安员,一是晚上在屯子里巡逻,防盗。二是防范再有人家举家逃跑,有逃跑迹象的,就向公社报告。自那以后,不几年陈恒昌就干上了治保主任。陈恒昌不思进取,觉得当治保主任挺好,不用下地出力干活,吃过饭在屯子里转悠几圈,如此而已,眼望着30的人了,也没有哪个女人愿意跟他,在东北干了十几年治保主任,仍人独身一人。可是,人是看不住的,屯子里的人家还是逐年减少。到了1970年代初,关内的生活逐步好转,老家山东更是好于周边的省份,在1971年的夏天,陈恒昌和老母亲陈朱氏回到了山东老家滕县郭河湾。大队把村小学西邻的原来大地主陈冠峰家的两间南屋给他们母子住,他和母亲各住一间。他回来的时候将近35、6岁,仍是单身,陈恒昌在关外也没混上个媳妇成家立业。因为他有在关外当治保主任的经历,大队让他继续当治保主任。
楼主:乐淘淘哉  时间:2019-09-26 14:11:27
第六章 绿色的田野
1、自从在北坡地里遇到周庆莲,感觉到她的意思后,陈恒繁心里像揣了个兔子,砰砰砰心跳了好几天,这几天光想这个事,急的抓耳挠腮的。妻不如妾、妾不如偷、偷不如偷不着。想找个机会验证验证周庆莲。她是自己的近邻、又是本家弟媳妇,怎好意思下手呢?!兔子不吃窝边草,可是这片草太丰美富饶、太诱人了啊。转念一想,都快出五服了,本家只是同姓,隔得很远了,况且还是她先勾引的我呢,不搞白不搞!
在这样的秋天里,在青纱帐没(mu)人高的绿色田野里,在农村,这样的机会很多。
又是一个午后,太阳一如既往懒洋洋地照着大地,风吹过满坡的庄稼发出哗啦啦地声音,陈恒繁知道她还在北坡浇地,直奔周庆莲浇地的地块而去。
弟妹,浇地呐!
大哥,你来地里转转。周庆莲的表情有点不自然。
陈恒繁对种庄稼很内行,什么地块适宜种什么,地里墒情怎样、选什么种,什么时节播种,什么时候施肥、什么时候浇地,队长王裕震都和他商量,一般按照陈恒繁的意见办。所以,陈恒繁要经常到地里查看。
周庆莲正坐在田埂上,陈恒繁走过去。
大哥,你坐。
陈恒繁站着看她,她上身穿一件白色的确良的褂子,薄而透的褂子遮掩不住挺拔跑满的妈妈(方言 乳房)下穿灰色的裤子,裤脚挽到小腿上。从敞开的领口能看到上半个妈妈。陈恒繁有些眼花缭乱,心扑通扑通地跳,热血冲上头,好像身体的某个部位起了变化。
陈恒繁前后看看,无人。对周庆莲说,弟妹,我给你说个事。
大哥,什么事?
你起来,我给你说。
周庆莲要站起来,陈恒繁伸出手拉她,周庆莲下意识地把手伸给他。她起来后陈恒繁没有松开她,把她往棒子地里拉了两步,这样即使有人从路上走过,也不会发现。
从陈恒繁拉她起来,周庆莲还没反应过来,就被他拉到了棒子地里。
男人喘气粗了,周庆莲知道他想干什么。陈恒繁一只手拉住她不放,另一只手也没闲着,隔着衣服在她身上乱摸。还用手去找她的裤腰带,又用手一边抚摸她的屁股,还用劲把她的屁股按向自己。
大哥,你别急。周庆莲一边推拒,一边说,我早晚是你的。棒子地不是办这事的窝。等哪天晚上,我给你留门。
得了许诺,陈恒繁又上下摸了几把,向她柔软处顶了顶,说道,现在先办了,以后再说以后的事,你别诓我。
大哥,我是那样的人吗,周庆莲伏在他的肩上,对着他的耳朵说,你放心,诓别人也不会诓你。周庆莲艰难地说。
楼主:乐淘淘哉  时间:2019-09-26 14:11:27
@howdoyoudoworld 2019-01-09 08:09:27
接地气,顶。
-----------------------------
谢谢鼓励!
楼主:乐淘淘哉  时间:2019-09-26 14:11:27
2、村里换了支书,支部其他成员没动。上世纪70年代的农村比较清贫,村干部没有什么特权,也就没有争权夺利事情出现。谁当支书、谁是村支部成员,对广大村民来说无所谓,上级想让谁当谁当去,好像于己无干。社员们每天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不劳作就没有收获,每天在队长的哨子声中上工,日子照常平淡地过下去。
村支部其他成员除了上文提到的治保主任和妇联主任,其余的是:大队会计陈恒谋,外号大马虾,又瘦又高,走路弯着腰。40岁左右年纪,早年上过几年私塾,能记账会算账,从成立大队起就是大队会计。
民兵连长陈应坤。中等个、四方脸,复退军人,身体壮实,像截四棱子石碑。
大队文书陈应河,老高中生,为人狡诈,处处想贪便宜。有一句不太恰当的话形容他:心比天高、命比纸薄。
村子的中间有几间草房,是村支部开会、办公的地方,被村民称作大队部。大队部大门面向村子中间的大街。大街从南到北穿村而过,把村子分作东西两半。大队部在街西。
大队部所谓的大门没有门扇,只是两个用青砖白灰垒的门垛子。门的北边是两间土坯房,那是村子的打面坊。大队社员花上毛把钱把玉米、高粱、瓜干等在这里打成面。郭河湾在附近的几个村子里算是比较好的,周围村子里没有打面坊,几个村的村民也都到郭河湾村打面。门的南边是三间高大的瓦房,显得比打面坊新。是村子的代销店,就是卖油盐酱醋、针头线脑的小商店。大门里是一个能容纳全村人的好几亩大院子,村子里很少开社员大会,逢到放电影的时候,开场前支书会说上两嗓子。院墙高低不平,西南角还有一个大豁口,是抄近道的人扒的。
院子靠北墙一溜盖着7、8间草房,东边3间是村支部开会、支书办公的地方,西边的两间是村卫生室,中间的一间是广播室。遇到需要全村人知道的事,广播员就会在大喇叭上咋呼一通。村支书也常常在通过大喇叭给村民上课。在狠抓阶级斗争的年代里,大喇叭是村支书教育村民的得力工具。中午、晚上吃饭的时候,广播室会放些豫剧、山东梆子、柳琴戏之类的。
这个大院子就是郭河湾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楼主:乐淘淘哉  时间:2019-09-26 14:11:27
中午更一节
楼主:乐淘淘哉  时间:2019-09-26 14:11:27
3、郭河湾在解放后,村子里的状况也没好到哪里去。出去要饭的人少了,大部分村民能吃饱肚子,一年到两头瓜干煎饼、老咸菜,孩子们就盼过年过节改善生活。现在的年轻人根本想不到过去农村的真实情况,走亲戚、看朋友,往往是到集上买2斤大米,到合作社(代销店)里让人用包装纸像包白糖一样仔细地包好,提着2斤大米串门子。还有的人家,到集上花2、3毛钱,买几根油条(当时称果子),用纸捻子扎紧提着走亲戚。
农村光靠种地是没有出路的,现在国家的政策松动了,要想点别的办法。
当上了大队书记,就是郭河湾近800口子人的头儿,要不干出点样来,不仅辜负了老支书孙守喜,也辜负了全村老小的期望。我陈恒繁自命不凡,名声在外,一定要闯出一片天地来。深秋天气,凉风吹透衣衫,陈恒繁觉得有些凉意,头脑却更加清醒。黄昏的时候,他一个人沿村子边漫步。走到村东高坡处,他停下来,眯着眼望着他生于斯、长于斯暮霭中的村庄,黑色的草屋顶错落排列,炊烟缭绕在村庄的上空,像一顶灰色的纱帐。由东北绕过村子,在村子西南拐个弯,偏向西南流过的西沙河,此时像一条橙色的丝带,在夕阳的映照下,飘渺而又明亮。西沙河蜿蜒曲折,从东北方向的大山里流出来,向西南注入微山湖。
要想富,肯定要搞副业。指望村子里千把亩山岭薄地,除了交公粮,剩下的社员们能吃饱饭就很不错了。1950、60年代,村子里每到农闲的时候,有的人家还去微山湖周边的村子里要饭。
从哪里下手呢?这个问题陈恒繁考虑好几天了。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望着东边青幽幽的山,终于,他有了一个成熟的想法,要和村班子成员通个气,听听大家的意见。原来4个小队会计,陈恒繁和3队的会计王宏显关系最好,有什么事情2个人常在一起商量,让王宏显到大队来帮助他抓副业,陈恒繁预先和他通过气了。
旁晚,村广播员高献春在大喇叭上下通知:村委会成员晚上在大队部开会。
这天晚上,大队部里的电灯下坐着班子成员,一盏25瓦的灯泡发出昏黄的光。陈恒繁坐在靠北墙摆放的一张三联桌前的一把椅子上,那是他的办公桌,平时他很少来这里,一个靠种地的农村能有多大的事呢。其他人有的坐在联椅上、有的坐在凳子上。
“大家都是老人了,村子里的情况大家都清楚,现在政策松动了,允许搞副业,不搞副业永远别想富起来。咱村底子薄,没有积蓄。我思量着咱先从简单点的干起来。”停了一下,看到其他人没有说话的意思,他接着说“我找了几个人商量了一下,大家认为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村子东边就是山,开山卖石头比较可行,咱村离县城也就6、7离地,往城里送石头,用不了多大成本,前几天我去城里,看到有许多新开的工地,县水泥厂也要用大量的地瓜石,地排车各个小队有,拾掇拾掇就能用,你们看行不行?”
陈恒繁对着会计陈恒谋说:“老五,你说说。”陈恒繁和陈恒谋是本家兄弟。
陈恒谋坐在角落里,瘦削的脸在电灯下看不甚分明:“大哥,我觉得这个法子行,开山炸石头,买些炸药就行,用不了几个钱,地排车各个小队都有。但是要找一个领头的管这个事,联系往县水泥厂送石料、结账等。你心里有没有底?”
其他人都赞成,附和说要找一个精明的人管这个事。至于找谁管,还得陈恒繁拍板。
“人倒是有一个,”陈恒繁的目光从4个人脸上扫过,慢慢地说道:“3小队的会计王宏显。”
楼主:乐淘淘哉  时间:2019-09-26 14:11:27
记录一段历史,
记录一个村庄在改开初期的奋斗历程。

楼主:乐淘淘哉

字数:170069

帖子分类:舞文弄墨

发表时间:2018-11-15 03:14:25

更新时间:2019-09-26 14:11:27

评论数:536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下载地址:TXT下载

 

推荐帖子

热门帖子

随机帖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