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水读 >  天涯 >  煮酒论史 >  三国终结者----司马懿评传(已出)

三国终结者----司马懿评传(已出)

楼主:子非嘉澍  时间:2019-10-24 22:52:24
04、惨败的伐蜀之战

司马懿又成功了,虽然这一次没有实际上的斩获,但是不战而屈人之兵,将东吴军队彻底逼回了江南。为了嘉奖司马懿屡次为国家做出的不朽的战功,皇帝曹芳让司马懿持节,并且作为三军总司令与他一起检阅了曹魏军队。

司马懿的每一次利用战功成功的收买人心和培植自己的势力都在刺激着曹爽脆弱的心灵。一方面,曹爽看着司马懿不动声色的取得胜利,让他觉得,你能,我也能。另一方面,一直以来认为自己掌控全局的曹爽忽然觉得自己竟然慢慢的被边缘化了,原来那个吉祥物似的太傅司马懿竟然还有两下子,他觉得是时候做点儿什么了。曹爽的幕僚和损友们也看到司马懿毫发无损的取得了两次胜利,纷纷建议曹爽带兵建立战功。

但是打谁呢,这似乎不是一个问题。

东吴虽然攻城不行,但防守反击几乎没有失手过。而且东吴的水军天下无敌,再加上长江天险为东吴的加持,使得打东吴难度太大。另外一个最重要的原因是,经过正始初年司马懿的几番运筹帷幄,东南方向的魏军已经是板上钉钉的司马懿的势力。

如果打东吴,就算取胜,也是让司马懿锦上添花,白白给司马懿加分,倒不如往西北方向打出一片天。西北方向那就是蜀国了。再看一下现在蜀国的情况,自从蜀国诸葛丞相过劳死牺牲在工作岗位上以后,老臣魏延也因为党派争斗被冤杀,朝廷一片混乱。硕果仅存的荆州势力姜维也因为与宦官黄皓关系很僵,而刘禅又宠幸黄皓,所以被逼到陇西去了。而且后主刘禅怎么看都像是个昏君,蜀汉应该是一个软柿子,曹爽和他的团队就这么愉快的决定了,打蜀国。

当然,打蜀国还有一个冠冕堂皇的理由,就是要完成父亲当年未完成的事业。当年曹爽他爸曹真就是在其主导的伐蜀之战中赶上连绵的暴雨,造成大规模的非战斗减员,最后只能撤军。后来曹真还是郁郁而死,让司马懿捡了个便宜上位补了曹真的缺。所以,曹爽要完成其父未竟的事业,用痛打蜀国来告慰其父的在天之灵。

于是,正始五年,公元244年,在一个风和日丽的秋日午后,曹爽脱去官服,红旗招展,人山人海。伐蜀之战开始。

曹爽选择走傥骆道入川。
楼主:子非嘉澍  时间:2019-10-24 22:52:24
@阴冰 2019-09-16 02:27:22
在想三国时是个什么情况,曹操失败在没有把朝廷正规化,他不敢自己摘桃子所以还没走到正规化那步,而曹丕摘完桃子就九品中正制走非正规路线了,到司马家摘桃子时就是退回周的封建时代了。
一代比一代差,如果曹操能在加上司马懿的狠毒与心计,可能敢摘桃子正规化朝廷。如果曹丕有他爸的豪强血性的能力和海纳百川的雄心,他可以摘桃子加不屈服于世家大族压力,建立正规化的朝廷。到司马师摘桃子时,这位已经是外强中干没......
-----------------------------


哈哈,感谢二半夜了还给我留言哈。

这个问题较为复杂,曹操其实没有篡汉的心,他只想当个权力最大的大丞相号令天下,篡夺汉室江山这个名号太过惊世骇俗,他不想当天下人的靶子。曹丕完全没有这个思想包袱,他从小就看着吉祥物一般的汉献帝在眼前晃悠,早就看他不顺眼了。所以,曹丕一登基做的两件事就是,一通过九品官人法,二逼汉献帝禅位。司马家能有样学样篡夺了曹家天下,重要的原因是太能活。司马懿做过曹操的官,辅佐过曹丕,作为托孤大臣又跟了曹睿,后来曹睿挂的时候又被托孤。从曹操到曹芳,可以说是四朝老臣,最后被曹爽逼了一把,索性就革了曹家的江山。曹家人不怂,曹髦还是相当有血性的,但是大势已去,没有办法,政治就是这么残酷。

欢迎讨论
楼主:子非嘉澍  时间:2019-10-24 22:52:24
插一张入川的地图,百度上搜的




楼主:子非嘉澍  时间:2019-10-24 22:52:24
~~~~~~~~~~~~~~~~~~~~~~~~~~~~~~~~~~


继续说曹爽挂帅的这次伐蜀之役。

三国时期从关中入川的道路一共有四条,陈仓道、傥骆道、褒斜道和子午道,其中最近的就是这个傥骆道,从周至入茫茫秦岭,过骆水走骆道,到汉中,距离六百余里。曹爽选择最短的傥骆道,就是要以迅雷不及掩耳盗铃之势,迅速穿过群山,兵临汉中城下,打开入川的大门。文人统兵的最大的问题是将打仗想的太简单,往往自视过高,而且总是对“羽扇纶巾樯橹灰飞烟灭”式的儒将做派有一种狂热的向往,忘了战争的残酷和不确定。曹爽似乎忘了蜀道难的问题,而且一腔热血的曹爽也忘了想一想,为什么诸葛亮六次北伐为什么没有一次选择这条看上去进兵效率最高的傥骆道。

是卧龙丞相傻么?

曹爽率领的旌旗招展的十余万曹魏大军,从现在的陕西省周至县进入莽莽秦岭。还有一个要命的问题,曹爽伐蜀的大军竟然只有一路,没有分兵。这个问题是兵家的大忌,也就是说如果没有多路进攻,蜀汉就完全可以全力防御几个关卡,而不会考虑兵力被牵制的问题。而且在茫茫的大山中,一旦大军在雄关之下无法突破,撤又撤不了,根本不用打,僵持个十天半个月,十万魏军都要饿死在群山之中。这种最愚蠢的错误,竟然没有人指出来,可见曹爽的幕僚都是些什么水平的。或者是有人说了,曹爽没听,可能在曹爽心中潇洒走一回比万无一失的打一场胜仗更重要,谁知道呢?

还有一点,曹爽伐蜀的先锋是郭淮。这一个任命的无可救药之处,就在于郭淮是司马懿的人,所以郭淮在此次伐蜀之战中的最重要的任务不是做先锋攻城略地,而是要把这事情搞砸。至于为什么曹爽要任命郭淮为先锋,是他不知道郭淮跟司马懿的这层关系,还是曹爽想要玩一把无间道,现在已经不得而知了。

所谓人的问题是最大的问题,魏国上层的相互掣肘成为此次伐蜀之役成功的最大的障碍。听说曹爽伐蜀,其老对手司马懿当然不愿看到他建功立业,第一时间就站出来公开反对。反对的理由也很充分,什么主少国疑不可发动大规模讨伐战争,什么蜀道艰险此去胜算不足。但曹爽以其首辅的身份断然拒绝,不予理睬。曹爽伐蜀,已经是箭在弦上了。现在这种魏军内部互相使绊子下黑手的情况,与多年以后邓艾伐蜀魏军上下齐心东西并进一举灭蜀的情况不可同日而语。还没有开始打仗,内耗就开始了。

我们还是来看一下蜀国现在的情况吧。

曹爽伐蜀的244年,离开诸葛丞相星落五丈原,蜀汉北伐梦碎已经过去了十年。这十年里,蜀汉消停了,魏国顶住了东吴的压力,度过了其最为艰难的岁月。而这个时候,魏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的优势就表现出来了,最直接的体现就是其造血机制非常强悍,国力迅速从被吴蜀两国旷日持久的消耗中恢复过来。

而蜀国就没有这么幸运了。

蜀国在其实际的领导人诸葛丞相率领下近十年劳民伤财的北伐,掏空了蜀汉的家底,在陇西方面已经渐渐无法抵挡魏国的压力。导致的后果就是,为了保证西北不能有事,蜀汉就只能调动已经捉襟见肘的防守汉中的兵力,去支援姜维驻守的西北防线。也就是说,在曹爽伐蜀的时候,蜀汉的汉中防线守卫空虚。如果曹爽能够合理的进行排兵布阵的话,伐蜀之役还是有一定的胜算的。

虽然有胜算,但这种胜算基本上也只是理论上的。虽然说现在汉中防务空虚,但是拜魏延经营汉中防务七年所赐,汉中的防务基本上可以说是稳如磐石。

汉中作为蜀地的北部屏障,也是进一步进取中原的跳板,汉中的防务问题至关重要。当年刘备打下汉中的时候,蜀国舆论皆推举张飞镇守汉中,然而诸葛亮却力排众议破格提拔了魏延。曾经向诸葛亮提出过子午谷奇谋的魏延,不仅富有进攻精神,同时也算得上是一位防御大师。他的防御战略就是以重兵把守汉中外围的险要据点,将入侵的敌军阻挡在汉中平原之外。

由于山势险峻,尽管秦岭茫茫几千里,但翻越秦岭的道路基本只能不多的几条。只要成功封锁进攻乙方的进军通道,使其难以迂回,又拿雄关没有办法,就只能退军。而且人多在这种茫茫大山中是没有优势的,来的人越多越麻烦,人多吃的就多,粮草难以为继,如果不能快速攻克雄关快速通过,只能堵在路上,不撤军就只能等着饿死。



楼主:子非嘉澍  时间:2019-10-24 22:52:24
~~~~~~~~~~~~~~~~~~~~~~~~~~~~~~~~

续前





这基本上是第一次曹魏大军走蜀道征伐蜀地,以前都是出汉中北伐。听说曹魏大军来犯,蜀将都非常恐惧,打算固守汉中,不愿离开城池守关卡。就像一个小学生听说隔壁班最壮的坏小子要来打他,你觉得他的反应是应该出于与之对打还是应该躲在角落的桌子底下呢。所以说,方寸大乱的蜀将的反应也属于正常,对于未知的恐惧有时候比现实的恐惧更加让人毛骨悚然。但是蜀国汉中郡太守王平是个明白人,他敏锐的看出汉中离蜀汉腹地太远,最近的涪县也有上千里,如果在汉中城坚守,一旦阳平关(关城)有失,汉中城破则蜀地门户大开,就大势已去。所以力排众议,一方面向成都求援,另一方面分兵驻守兴势山(现在的洋县),扎住傥骆道的西南出口。并且在汉中到阳平关之间漫山遍野插上旗帜,延绵百里,让人远看似乎在大山之中埋伏了雄兵百万。

后主刘禅接到汉中告急的消息,命诸葛亮的接班人,蜀汉军队的最高统帅费祎亲帅大军前去救援。事实证明,王平的这个部署非常正确,而且以后蜀人面对邓艾伐蜀的时候也是这个路数,如果不是不要命的邓艾使出奇兵,依然不能有所突破。

听说蜀汉已经在兴势死死扎住傥骆道的出口,曹魏军知道消息已经走漏,想趁蜀汉不备迅速拿下汉中的计划基本上不可能完成了。曹魏军对的前线指挥中枢陷入了激烈的争吵,曹爽的政委向其分析了目前的战斗兴势,向其悲哀的指出,赶紧撤,再不撤就非要被憋死在大山中。一种对于前途的悲哀迅速在曹魏的军队中蔓延开来,不知道这里面有没有司马懿的功劳。

此时不嫌事儿大的司马懿不失时机的添油加醋,措辞激烈的给伐蜀的主将夏侯玄写信。

“当年以魏武大帝的英明神武,亲征汉中,也曾攻势受阻,几乎导致大败。如今蜀汉已经抢先占据了险峻的兴势山,堵住了进攻的道路。如果短时间无法取得突破,等到退路被掐断,那么一定会导致全军覆没,十万魏国将士埋骨深山。您作为主将,将要负什么责任,请自己考虑清楚。”

这封信寥寥数语,让人透过纸背似乎能看到森森的凶光,司马懿放出了狠毒的最后通牒。

这已经不是劝夏侯玄撤军了,已经基本上责成甚至威胁其尽快撤军了。如果曹爽不撤军最后战败,曹爽就是魏国之国贼,那么我司马懿就要在后方发动政变,向曹爽问罪!司马懿的这个最后通牒对于曹爽的打击将无异于兵败,要知道现在曹爽在前线带兵,司马懿坐镇朝廷,他就是这个帝国的主宰。一旦司马懿下令政变,曹爽将陷入万劫不复的境地。夏侯玄不敢迟疑,赶紧通报了曹爽。

祸不单行。

就在曹爽跟夏侯玄焦躁不安的讨论着司马懿的最后通牒的时候,又有一个消息传来,曹魏的先锋郭淮已经率军撤了。史书上的记载是“辄拔军出”,就是说先锋郭淮在走到兴势山谷的时候,听到费祎的援军已经到达汉中,而且山口有蜀军驻守,根本没有与蜀汉接战,直接掉头就走。也就是说作为伐蜀的先锋,郭淮根本没有征求主帅曹爽的同意,就率军撤走。而这,其中也隐隐约约能看到司马懿在其中上下其手的影子。

事已至此,曹爽只能下令撤军。被人连哄带吓唬的退兵,还不如他爸曹真当年因为天气原因无可奈何的撤军。官二代曹爽,光看见别人得胜归来的风光,却对败军之将的狼狈没有准备。本来信誓旦旦要完成其父未竟的事业,最后狼狈撤军,成为天下人的笑柄。

面对落荒而逃的魏国军队,如果不痛打落水狗实在是有点儿不好意思。费祎率军追击,在傥骆道口设伏阻截魏军,魏军损失惨重,多数参与伐蜀之战的魏军将士埋骨在茫茫的大山之中,只有一部分死里逃生。

乱哄哄的一场曹爽伐蜀,最终以失败告终,像一场闹剧一样。这场倾全国之力发动的伐蜀战争,不但任何目的都没有达到,反而耗散巨大的国力。由于为了提供大军过处的粮草和辎重的资源,长安到洛阳一路的经济民生被曹爽大军搞得一塌糊涂,搞得朝廷中也是一片怨声载道。经过了这样一场乱哄哄的伐蜀之战,原来支持曹爽的世家大族也因为对这样的猪队友的愤怒,转而支持看上去人畜无害的司马懿,这也导致了后来高平陵之变中曹爽同情者寥寥无几。


楼主:子非嘉澍  时间:2019-10-24 22:52:24
十三、一步之遥的深渊


可以这么说,高平陵事件是有其偶然性,但是曹爽的正始改制的终将失败却是大概率的必然事件。哪怕没有司马懿最后的拼死一搏,也会有别的士族领袖出来给曹爽致命的一击,因为曹爽这个小子侵犯了所有士族豪门的利益,简直太招人恨了。作为中国古代屈指可数的神鬼一样的政客,司马懿的高深莫测在于无法保证一招制敌的时候永远能够在合适的时候装孙子,说的好听点儿那叫隐忍。司马懿从政的四十多年的时间里,把扮猪吃虎的套路玩的风生水起,而且年纪越大玩的越纯熟。正所谓人生如戏,全靠演技。现在,司马懿已经开始了他影帝级的表演。


楼主:子非嘉澍  时间:2019-10-24 22:52:24




此刻曹魏朝堂上的气氛只能用剑拔弩张这四个字来形容。死者长已矣,活下来的人还得接着死磕。伐蜀之役的秋后算账在朝堂之上正式开始。

一番激烈的争辩之后,曹爽败下阵来。

说到底,毕竟你曹爽败了,而且败的很窝囊,魏国建国以来从未有过的窝囊。刚开始的时候,气急败坏的曹爽想要利用其首席托孤大臣的身份,把伐蜀之战失败的责任算在郭淮头上。

“你郭淮作为先锋,未经一战居然不进行请示就擅自撤军,极大动摇了军心,导致魏军陷入被动。你必须为此次战败负主要责任。”司马懿在打击曹爽方面,是不会浪费任何机会的,所以他毫不犹豫的进行反击。

“大将军您此言差矣,我当初就说过伐蜀时间不成熟,再三劝说要三思而后行,是大将军你一意孤行。先锋将郭淮审时度势,保全了最为精锐的虎豹骑。如果跟着你一起,不也就被人包了饺子,全军覆灭了么?你看看最后你带回来的有哪个不是被打的丢盔卸甲,我堂堂大魏国何曾有过这样的败绩?老夫认为,郭淮将军非但不应为作战失败担责,而且有大功于社稷,必须嘉奖。” 司马懿表情凝重的正色道,却也字字铿锵,说得曹爽哑口无言。

就这样,郭淮从一个本应承担战败责任的败军之将,摇身一变成了伐蜀之役中唯一因战败而得到嘉奖的战将。曹爽虽然极度的不情愿,但也似乎拿不出太好的说辞来反驳司马懿,明明吃了亏,却还要给别人背锅,有苦说不出。

曹爽真是郁闷到了极点,只能同意司马懿的建议,嘉奖郭淮。

经过伐蜀之战,曹爽因为自视过高导致的失败,使他的威望和民心都降到了最低点。曹爽承担了巨大的压力,这些压力不光来自司马懿阵营的,也有自己阵营的,甚至还有一股他自己也说不清是什么样的势力。这种压力如此的集中和破坏力巨大,其中一定有司马懿的功劳。

曹爽看着司马懿不怀好意的笑,他觉得自己像是白痴一样被人算计了,转眼全世界都在与自己为敌,满朝文武的交头接耳似乎都是投来的嘲弄的嬉笑。

曹爽已经彻底被激怒了。

曹爽原来对司马懿其实还是很敬重的,毕竟司马懿此时已经快六十五岁的高龄了,是跟他爸曹真一个时代的曹魏老资格。但是这些年来,尤其是这次伐蜀之役中司马懿不断地下黑手制造事端,让曹爽已经出离愤怒了。

你资格老怎么了?说一千道一万,我还是首辅,有我曹爽在,你司马懿也只能当千年老二。你司马懿能玩阴的,我曹爽就不能耍流氓么?我就准备耍流氓了,你能怎么地?就这样,恼羞成怒的曹爽决定以后不装了,要做一个纯粹的、彻底的、脱离了低级趣味的流氓。

我是流氓我怕谁?

以曹爽伐蜀为标志,曹魏帝国最为泾渭分明的两大阵营彻底撕破脸,进入了一种不共戴天的零和博弈,再也没有妥协的可能。如果一个人如果没有了顾忌以后,常常会迸发出令人恐怖的能量。曹爽自从与司马懿彻底撕破脸了以后,利用自己首辅大臣的身份,加紧了在朝廷各大要害位置安插自己的亲信,而且明目张胆。

既然已经决定要彻底撕破脸,那就把见不得光的上下其手都拿到台面上。电光火石之间,一场政治上的博弈即将成为血流成河的正面冲突。





楼主:子非嘉澍  时间:2019-10-24 22:52:24


~~~~~~~~~~~~~~~~~~~~~~~~~~~~~~~~~~~~~~~~~~~~~···

续前




伐蜀之战失利以后,曹爽下达的第一个政令是,太后移宫。曹爽下令,让皇太后郭太后搬出皇宫,理由是皇太后跟小正太皇帝曹芳天天待在一起,有干预朝政的隐患。这理由,确实是有点儿不要脸了,嫌当妈的跟儿子关系太好,这也算是古今头一个了。
但为什么郭太后就这么不招曹爽待见呢?怎么说皇太后是皇帝的亲妈,也算是曹魏的实权派了,曹爽冒着得罪皇族的危险这么干是疯了么?毛 说过,这世界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先捋一捋郭太后跟司马家的渊源,你就知道为什么曹爽要干这么二的事情了。

说来曹家的事情挺有意思,曹丕因为宠幸郭皇后而废了甄皇后,也就是曹睿的生母。后来曹睿登基后给了母亲甄皇后应有的待遇并且恢复了名誉,但曹睿后来也有一个姓郭的皇后。郭太后虽然资历很老,但是年纪不是很大,毕竟魏明帝曹睿死的时候也就三十六岁。虽然说曹睿在运筹帷幄上还算是颇有明君之风,但在荒淫无度上与曹丕却是不分伯仲,因而一直没有亲生的子女。郭太后非常喜爱自己的两个侄子郭德、郭建,一直当亲生儿子养大。而此二人分别娶了司马师和司马昭之女为妻,这么论起此二人算是司马懿的孙女婿了,郭太后就很自然的与司马懿沾亲带故了。有了这层关系,司马懿积极的拉拢郭太后,用郭太后影响小皇帝曹芳。虽然说曹芳是曹睿弥留之际抱来的,郭太后并不是曹芳的生母,但是曹芳当时9岁登基,郭太后就天然拥有对曹芳的照顾的权利,毕竟从法理上来说她还是曹芳的母后。曹爽早就对郭太后这个司马家在皇族安插的代言人不满了,原来矛盾没有表面化的时候还有所顾忌,现在既然要玩那就玩大点儿。曹爽在正始七年的时候,以皇帝已成年为理由(此年曹芳12岁),让太后搬回自己的宿舍永宁宫,少管闲事。

说是移宫,其实就是将郭太后软禁了起来,因为从这一天开始郭太后基本上就没有离开过永宁宫,这种监视居住的状态一直维持到高平陵事变之后。郭太后在曹爽派人的监督下,和还依然是个孩子的曹芳分离,相对而泣。

司马懿虽然不爽,但是无可奈何。谁让人家是首辅,官大一级压死人。

紧接着,曹爽的第二张牌就打出来了。

曹爽下令,本属于中护军管辖的中垒营和中坚营划归中领军曹羲统领。中护军的统帅就是前面我们交代过的司马懿的儿子司马师,这招明目张胆的釜底抽薪让司马师基本上成了光杆司令。而且,据《三国志》的记载,统领中领军的这两个营的将领正是郭皇后的两个侄子郭德和郭建。对于曹爽来讲,这确实是一个一举两得的妙招,既削弱了司马师的势力,又让郭德、郭建两个郭太后的嫡系被自己的亲信牢牢的控制起来。


曹爽这两招连续的组合拳,确实在某一瞬间打的司马懿找不到北了,所谓拳怕少壮。这两件事,是曹爽伐蜀败北归来后地位受威胁的一种反击,也是曹爽集团与司马懿集团矛盾激化的标志。接连不断地狭私报复让司马懿也压抑不住了,他表示了最严重的抗议。

但是作为首辅,曹爽手里有官员的任免大权,反对无效。

司马懿的老谋深算在这里得到了完美的诠释,在对手咄咄逼人的攻势面前,他没有选择轰烈燃烧玉石俱焚,而是择以退为进,表示接受现状。官场五十年生涯,司马懿看到太多小不忍则乱大谋的惨败,同时也看到无数无可奈何花落去的悲哀,权利斗争就是这样的零和博弈,在绝对的胜算出现之前,千万不要过早的露出自己的牙齿。把自己的锋芒全都隐藏起来,不给对手任何可以抓住和利用的机会,活下来最重要。虽然曹爽的作为,摆明了就是一种打击报复,但司马懿仍平和地接受这一切,因为几十年的斗争经验教会了他,若想夺取政治斗争的最终胜利,决不可莽撞凭意气行事,必须找到最合适的机会一招将对手置于死地。


此时,司马懿的原配夫人张春华病逝。司马懿立刻表现出无法自已的悲伤,并且因为过度的悲伤导致大病一场,无法参与正常的政治生活。很快,司马懿以过度悲伤以及个人健康的原因为由,请求辞职。曹爽接到司马懿的辞职信之后,认为理由无懈可击,谁能拒绝一个风烛残年的老人要给老伴料理后事的请求呢。

简直毫无能够指摘的地方。

终于,司马懿利用这个借口,完美的实现了全身而退,而且让对手没有一点儿可以指摘和利用的地方。多年的官场和疆场的沉浮,让司马懿的以退为进的手腕玩的越来越纯熟,

楼主:子非嘉澍  时间:2019-10-24 22:52:24

曹爽一定是如释重负的批准了司马懿的辞呈,这个老家伙终于斗不过我要走人了。当张牙舞爪的曹爽报着我是流氓我怕谁的心理准备冲到擂台中央的时候,他意外的发现,对手是那么的不堪一击。而且曹爽对于自己最近的这些党同伐异的做法可能感觉有些愧疚,毕竟作为一个皇室宗亲,做一个标准的官二代,他从小的教育告诉他做人要有底线。司马懿此时已经年过七十,毕竟作为一个跟自己父亲一个时代,甚至比父亲还要年长的人,曹爽也觉得自己的那些盛怒之下的招数很难让人觉得光明正大。

曹爽虽然多少有一些过意不去,甚至是自责,但是没有关系,都过去了。

于是曹爽代表曹魏帝国的领导核心,感谢司马懿同志四十多年来为魏国的革命事业做出的卓著的不可磨灭的贡献,欢送司马懿从太尉的位置上光荣退休,并且享受相应的待遇。

正始八年(公元247年),当司马懿从曹魏的朝廷黯然离场的时候,已经是七十一岁的老人了。

这个风烛残年的老人,黯然退出权利斗争的漩涡,向外界宣告自己全面的失败。彻底退出了政界与军界,丧失了苦心经营了四十年的一切。在曾经自认为混的风生水起,门生故吏满天下的司马懿,在离成功只有一步之远的时候,回到了一无所有的起点。仅仅是起点么?与当年相比,他还虚度了四十年的光阴。

作为中国古代屈指可数的神鬼一样的政客,司马懿同志的伟大之处在于无法保证一招制敌的时候永远能够在合适的时候装孙子,说的好听点儿那叫隐忍。司马懿从政的四十多年的时间里,把扮猪吃虎的套路玩的风生水起,而且年纪越大玩的越纯熟。正所谓人生如戏,全靠演技。现在,司马懿已经开始了他影帝级的表演。

各位看官们,请搬好小板凳,准备好瓜子,表演马上就要开始了。


在满朝廷的或者唏嘘或者幸灾乐祸的议论中,司马懿一副悲痛欲绝的模样,在前来吊唁的群臣面前,他表现出一个好父亲、好男人对于亡妻的不舍和生无可恋。后来,在远离首都洛阳的河内郡温县老家,这个悲痛欲绝的老人被晚年丧妻的悲伤击垮了,他生病了。而且一病就是两年。

这两年里,司马懿彻底离开了曹魏的朝堂,一切归零。期间曹爽由于不太放心司马懿,经常派人来探望资深老干部司马懿。说是探望,其实就是监视。从去见过司马懿的人回来报告的情况看来,司马懿确实是病了,而且并且有了逐渐恶化的趋势。得知这个消息,曹爽心情有些复杂,一方面司马懿的垂垂老矣让他感到自己胜券在握,另一方面他又对正在受到病魔折磨的司马懿表示出怜悯。

优柔寡断的曹爽,已经在不知不觉中被司马懿的演技所吸引着入戏了。

司马懿在曹魏朝堂之上浸淫了四十多年,从曹操到曹丕再到曹睿一直到现在的小皇帝曹芳,可以说是四朝元老,门生故吏布满朝堂。但作为一个外姓人,他知道,其实他什么也没有,因为他不姓曹。一个并没有多少根基的曹爽,因为姓曹,就能把自己打压的毫无还手之力。没关系,只要能忍,只有有足够的耐心,只要足够能活,机会总是会有的。但是现在,司马懿能做的只是不断地示弱,再示弱,不要让对方把自己掐死。

司马懿像一只发动攻击前的猎豹,慢慢的潜伏在草丛之中。老夫且冷眼旁观,看你横行到几时。


楼主:子非嘉澍  时间:2019-10-24 22:52:24

~~~~~~~~~~~~~~~~~~~~~~~~~~~~~~~~~~~
继续更新




正如司马懿预料的那样,曹爽自从老对手退休之后,特别是听说这个对手已经老态龙钟再也不足率的时候,顿觉神清气爽,感觉自己就是一个被耽误的政界奇才。没有了司马老头的碍手碍脚,曹爽准备放开手脚大干一场了。所谓新官上任三把火,曹爽立刻昭告天下,自己要开始大刀阔斧的推行新政了。就是这个看上去很美的新政,让曹爽集团很快陷入朝议纷纷的漩涡之中,并导致了最终的人心离散。

曹爽从表面上似乎已经彻底将司马懿打倒在地的正始年间,推行了一系列旨在打击士族大家势力,巩固曹家皇族势力的政策,这就是后来在史书中所记载的“正始改制”。由于正始改制从一开就有着非常明确的指向性,因而有越来越多的士族的利益受到损害,使得曹魏朝堂之上倒向司马懿一方的人越来越多,虽然这种力量到目前为止还是一种暗流涌动,但是这种力量积蓄的时间越久,其爆发时所蕴含的力量就会越大。

要知道曹爽的正始改制到底侵犯了多少人的既得利益,为什么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加入反对曹爽的阵营,让我们先来看一下正始改制的内容。概括而言,曹爽的正始改制主要分三个方面:一是废除九品官人法,恢复曹操当年的唯才是举制度,大幅削减地方中正官的权力。二是推进地方行政机构简化,将州郡县三级官府简化为州县两级,减去郡一级。三是对简化官场烦文缛礼。按照“古法”以为礼度,禁除奢侈之风。

可以说,这三项改革全都涉及了了世族利益集团的奶酪。

在当时的权利中枢中,曹爽集团控制着尚书台和吏部,而司马懿集团则以老一代名士为主体,在地方上以及军队上的势力和影响较大,因此,废除九品官人法就是要抑制地方官僚体系中中正官的权限,加大吏部的权力,使得曹爽集团得以更加严密的控制整个官僚体系。同样,简化地方行政机构,精简公务员编制,也有利于抑制地方势力,加强中央的权威。然而,想法是没有问题,但是操之过急。郡这一行政机构郡不但是行政区划,在汉末更是士族认同的重要基础,即所谓郡望。撤郡,对士族认同来讲,无异于釜底抽薪,是要从文化上消灭对于士族的认同感。撤郡以后,一直到唐宋时期,郡望仍流行于士族,可见汉末以来基于旧郡的认同感之顽固。

简化烦文缛礼和官场排场,可以看作是要消除士族文化根基儒家的影响。经史传家的士族强调儒家礼制,常常在礼仪上花费巨大的成本。曹爽集团推崇清静无为的道家学说,宣扬简约朴素的复古倾向,以玄学理论作为对抗旧士族儒家礼学的工具,这也导致了西晋时期的狂生文化大行其道。

如果我们看清了正始改制的三个政策的内容,其实我们就能明白,曹爽其实就只忙活一件事,通过改革限制特权阶层的膨胀。而这三个政策中最为关键的,就是废除九品中正制,恢复唯才是举的人事制度。在三国纷争、内外不宁的形势下,曹爽集团进行大规模的改制,受到了太多的非议。因为,既得利益者永远不会放弃既得利益,改革意味着阻力巨大。曹操的时代大力推行唯才是举的政策,是因为在当时汉末乱世中,东汉以来固化的利益集团的根基基本已被打断,并不存在规模庞大的既得利益集团,因此改革阻力不大。而正始年间,虽然说天下尚未归于一统,但是各国都已经形成了由国家草创者所结成的利益集团。曹爽可能不知道,他的对手不仅仅是一个司马懿,而是在天下星罗棋布的地方豪门世家大族。

可以这么说,高平陵事件是有其偶然性,但是曹爽的正始改制的终将失败却是大概率的必然事件。哪怕没有司马懿最后的拼死一搏,也会有别的士族领袖出来给曹爽致命的一击,因为曹爽这个小子侵犯了所有士族豪门的利益,简直太招人恨了。

废除九品中正制,推行唯才是举的政策在建安年间曹操主导下曾经推行过,似乎没有什么问题,但是在正始年间却是引发了塌天的大祸。与《三国演义》里多疑的奸雄人设不同,曹操当年为了尽快能够在群雄纷争的乱世立足,不论出身贵贱只要你能为我所用,都给与重任并且给与绝对的信任。不管你是颍川阵营兖州阵营,还是董卓刘备的故将,哪怕是乌桓人都能委以重任,使得曹操很快成长为北方最大的势力。但是,一代枭雄曹操终其一生也未能实现其另起炉灶自立为王的企图,原因很简单,群臣反对。
但他没什么出息的儿子曹丕上位没几年,因为推出九品官人法,群臣众口一词请曹丕自立为王。于是曹丕接受献帝的禅位,魏国建国。

分析一下原因,曹操账下的这些猛将谋士,虽然可以说呼风唤雨,但一旦自己离世,没有什么能留给后代。因为用人靠的是本事和能力,老子有能耐并不能保证儿子也能力强,于是,群臣始终处于一种朝不保夕的恐慌中。而曹丕在其幕僚的建议下,很快就抓住了问题的所在,推出九品官人法。并且以此为政治基础,导致后来的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简单的说,就是官位可以世袭,或者说官员子弟拥有优先入仕的权力。对于曹操自立为王的坚决反对,和对于曹丕逼汉献帝禅位的坚决拥护,其实原因都是一样的。

有些事情,少谈主义多看利益,你更能看得清楚。

同样的原因,你就能够预料到,曹爽大刀阔斧推行的这个新政,将要引起怎样的轩然大波了。在群臣,尤其是那些靠着家族或者老爸的功绩走上领导岗位的官员看来,这就是在开历史的倒车,必须要旗帜鲜明的反对。

而现在的曹爽自认为挤走了朝廷上的顽固势力司马懿,开始肆意妄为,矛盾自然急速的尖锐起来。在朝臣汹涌的议论中,不光是朝廷中的中立派和原来司马懿集团的人开始激烈反弹,连曹爽阵营也开始分化。曹爽的智囊阮籍,看曹爽完全毫无章法的瞎折腾,迟早会下不了台,急忙不问政事,隐居山林,成为两晋时代著名的竹林七贤之一。朝中的老臣为了表达对于新政的不满,纷纷学着司马懿光荣退休。

曹爽一点儿不觉得有什么不爽的,巴不得这些老不死的赶紧交权走人,大笔一挥,统统同意。

此时的司马懿通过眼线得知了朝堂上的风云变幻,简直不能更开心了,纷纷对这些老同志虚寒微暖施以恩惠,并不失时机的招到自己的麾下。司马懿通过回忆峥嵘岁月珍惜革命友情的方法,影响了这些老臣,并通过这些老臣的门生故吏大造对于曹爽不利的舆论。一时之间,曹爽小人得志混乱朝纲的议论甚嚣尘上。





楼主:子非嘉澍  时间:2019-10-24 22:52:24
@猴门似海 2019-10-15 11:37:01
加油,顶赞!
-----------------------------

来了就好,哈哈
楼主:子非嘉澍  时间:2019-10-24 22:52:24
~~~~~~~~~~~~~~~~~~~~~~~~~~~~~~~~~
再续



而此时,曹爽对于朝廷中的风云变幻,不可避免的联想到了退休在家的司马懿,或者说,曹爽对于司马懿并没有完全的放心。在司马懿称病的两年时间里,曹爽一直在严密监控司马懿的一举一动,虽然说一直没有亲自登门拜访,但是有司马懿家待人接物或者人情往来的情况,曹爽都尽在掌握。但是了解归了解,曹爽一直也没有彻底的放心。于是,曹爽派其党羽李胜借口将要出仕荆州刺史登门探望。为了能够达到刺探司马懿到底是不是在装病的目的,又不会让人觉得目的性太过明确,对于人选的选择,曹爽是费了一番思量的。当年司马懿驻防宛城的时候,李胜是司马懿的军中行事,司马懿算是李胜的老上级了,后来辗转投靠了曹爽。派李胜前来,算是司马家和曹家都能接受的最好人选了。

接下来,我们将见证影帝司马懿一生中最高水准的演绎,尽管演员司马懿此生表演生涯经历丰富,但这一次的表演才堪称影帝。各种不同的史书对于这一段都有所记载,为了能够淋漓的表达出司马懿同志惊天地泣鬼神的演技,我决定不引经据典。

演出马上就要开始,请不要换频道。

其实这个时候的司马懿也是带着风萧萧兮易水寒的悲壮准备开始这段表演的,因为他知道,让曹爽彻底的对自己放心还是痛下杀手,成败在此一举,不容有失。

带着一探虚实政治任务的李胜来到司马懿面前的时候,司马懿一副老态龙钟的样子。看上去似乎说话都非常的吃力,司马懿用手指着嘴示意侍女,意思是想吃东西。侍女伺候司马懿吃粥,粥沿着嘴角流下,流的胸前衣服上到处都是,俨然一个生活不能自理的半身不遂的老人。侍女习以为常似的放下碗的收拾。

本来李胜还想着要跟司马懿寒暄几句探探虚实,但面对着这个曾经叱咤风云的帝国军神,曾经阴险彪悍的政客,此刻竟然如此苍老不堪,甚至连生活都无法自理。李胜心中油然升起一种英雄末路的悲凉。他已经忘了此次前来的目的,被眼前的强烈的反差震撼的说不出话,禁不住潸然泪下。

真情流露。

“现在皇帝还小,还要仰仗您的辅佐,万万没有想到您竟然病重到了如此的地步。”

李胜带着哭腔哽咽着说完这句话,心中一定没有把司马懿当做是政敌,在他眼中不过是一个行将就木的老人,满带悲悯。从这个角度来看,李胜或者曹爽,是性情中人,不是冷血动物。在他们眼中,与司马懿的纷争仅仅是立场或者政治看法的不同,属于统治阶层内部的矛盾,并没有将司马懿集团赶尽杀绝的想法。

但是,在丛林的世界中,悲悯就是错误。

司马懿忽然咳得上气不接下气,过了很久才慢慢平静下来,上气不接下气的说到。“老朽年纪大了,身体大不如前了,再加上哮喘的老毛病又犯了,怕是快要不行了。感谢您前来探望,您此去并州作刺史,那里胡人很猖獗,请您一定小心,咱们以后怕是再也难见一面了。哎,人这一辈子,可叹啊。”像是在说李胜,又像是在说自己。

李胜赶紧回答,“太傅,我是去荆州,不是并州。”

司马懿继续装糊涂,“您去并州,一定要好好干,不要辜负了皇帝的托付啊。”
李胜只能趴在司马懿的耳边,再次大声说自己是去荆州,不是并州。

司马懿露出了一丝不易察觉的笑意,颤抖着手向李胜摆了一摆,示意自己终于听明白是去荆州。

“哦,您是要去荆州啊,我还一直以为是并州。荆州是好地方啊,那您是高升了。老夫老了,不中用了,怕是也坚持不了几天了。你这一走可能这辈子就再也再也见不上了。我老朽了没有什么可以挂恋的,只是我的两个儿子司马师和司马昭资历尚浅,以后在朝中还请大人多多栽培。两个儿子老夫就托付给大人了,老夫这辈子没有求过您什么事情,这是老夫最后拜托您的事情,请您万万不要推辞”。言辞中,情深意切,一时之间老泪纵横。

此时被感动的李胜已经完全卸下了对政敌的戒备和察言观色,在他眼里,这个曾经阴险可怖的敌人已经脆弱到不堪一击,像一根在风中摇曳的蜡烛,也许下一秒就人走灯灭了。李胜禁不住有一种物伤其类的伤感,不禁悲从心中来,长叹一声,向司马懿拱手作别。



楼主:子非嘉澍  时间:2019-10-24 22:52:24

~~~~~~~~~~~~~~~~~~~~~~~~~~~~~~~~~~~~~~~~~~~

续前




李胜离开司马懿府邸后心情沉重的向曹爽汇报。

李胜将他见到司马懿的情景一五一十的告诉了曹爽,最后还有些动情的说到,老太傅的病情很重,看起来怕是已经无力回天了。听了李胜的话,曹爽长舒了一口气,紧绷的神经终于松懈下来。但似乎对司马懿的命不久长又有一些心情复杂,毕竟是一个跟自己父亲同辈的老臣,人之将死其言也善,不禁有一些伤感。

但不论如何,这个最大的心病终于不会再对自己有什么威胁了,快过年了,终于能轻轻松松过个年了吧。曹爽一定是这么想的。

司马懿在这一桥段的表演,演技之高超入戏之深,堪称影帝级的演出。如果古代有奥斯卡,司马懿老爷子弄个终身成就奖根本不在话下。但是我们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司马懿的对手,曹爽阵营的人你说他政治上不成熟也好,你说他功亏一篑痛失好局也罢。但是你不能否认的是,曹爽们做事有底线,念旧情,做不出来赶尽杀绝的事情。或者他们从来也没有把司马懿当做是你死我活的敌手,只是政见不同而已,在司马懿已经不再构成威胁之后想到的不是再踏上一只脚让他们永世不得翻身,而是有些愧疚的觉得自己的手段是不是不够光明正大。平心而论,曹爽施政风格鲜明,想要改变从曹丕以来皇族势单力孤的现状,确实想要做些实事,除了误交损友之外并没有太多可以指摘的地方,如果他政治上能再成熟一点儿,也许司马懿也就止步于太傅了。

但是,不会有如果。

历史是好人写的么,历史书里写的好人真的是好人么,或者成功者就是好人么?森森的史书,我看见力透纸背的两个字,吃人。

活下来比做个有底线的人更加重要。

非常想向曹爽表达一下惋惜,虽然你不是一个成功者,虽然你可能也不算是好人,但起码还算是一个有底线的人,所以你只能为你自己的有底线买单。不过现在,曹爽并没有感觉到风雨欲来的恐怖,他只是觉得曹魏江山最大的威胁已经日薄西山了,终于可以过几天云淡风轻的太平日子了。

就在曹爽集团为了突然来临的胜利弹冠相庆的时候,司马懿没有一刻停止在暗中的筹划。在司马懿的授意下,在首都洛阳做中护军的儿子司马师一直在积极的为将来的政变做着准备,司马师虽然已经被剥夺了大部分的禁军管辖权,手下仅有千人的禁军可供其调遣,但是他广散家财、紧锣密鼓的准备,蓄养了三千人只听命于司马师的死士。这从另外一个角度也说明了曹爽确实没有准备将司马阵营赶尽杀绝,否则的话,在首都洛阳放一个司马懿的儿子做中护军的领军,除非他脑子进水了。

但就是这区区三千人的暗杀部队却给了曹魏帝国致命的一击。


楼主:子非嘉澍  时间:2019-10-24 22:52:24
在与曹爽撕逼时期的司马懿,有点儿像巅峰状态下的罗纳尔多,必须四个后卫同时贴身盯防,而且要精神高度集中。因为只要有一个机会,哪怕再转瞬即逝,他也能迅速突破,形成应声入网的射门。
楼主:子非嘉澍  时间:2019-10-24 22:52:24


十四、 高平陵之变

~~~~~~~~~~~~~~~~~~~~~~~~~~~~~~~~~~~~~~~~~~



终于更新到司马懿同学一生的高光时刻了,盗一个图。


楼主:子非嘉澍  时间:2019-10-24 22:52:24


曹爽一定度过了一个欢乐祥和的春节,他已经很久没能这么放松了,甚至他已经意识不到笼罩在整个洛阳城上怪异的氛围。249年春,皇帝下令去为埋在高平陵的干爹曹睿扫墓,基本上所有的朝廷重臣和皇亲国戚,当然也包括曹爽,也都陪着皇帝出城。出行的队伍声势浩大,大家的心情很好,司马懿活不了几天了,已经彻底认怂,帝国从未像今天这样坚如磐石。曹爽一定是带着春游般轻松惬意的心情参加这次上坟活动的,憋屈了这么多年,也该歇歇了。


就在曹爽决定趁着春光好出去走一走的时候,一直通过儿子司马师在关注着洛阳城里一举一动的司马懿也决定动手了。司马懿一扫往日老态龙钟、行将就木的旧态,一身戎装意气风发,等待那个蓄势待发的机会。就像在三国时代诸葛亮有着卧龙先生的雅号一样,司马懿也有一个绰号,但是不似卧龙先生那般飘逸俊美,司马懿的绰号是冢虎。冢虎者,意指盘伏在石冢之中的猛虎。此刻,司马懿像是潜伏已久的猛虎,终于捕捉到一个难得的机会,正在蹑手蹑脚的走向猎物。


就在踏青的队伍渐渐远去,消失在视线,甚至人群激起的烟尘也渐渐平复。春光中,一队人马急速从丹阳门进入洛阳城,骑着高头大马走在队伍中间的是头戴金盔披坚执锐的司马懿。城中,三千只听命于司马家的死士正在等待。


通往皇宫司马门的南坊大道上,一辆辆战车和高头大马的骑兵,犹如一头头猛兽向前疾驰而过,急骤的马蹄声和士兵整齐的步伐声震动了全城。当怀着必死之心的司马懿进入洛阳城的时候,各个城门的守卫突然接到郭太后的懿旨,关闭所有城门。是的,就是那个因为与司马懿沾亲带故,平日里两人往来密切,而被曹爽认为是司马懿一党,将其轰出皇城出去单独守寡的郭太后。可以肯定的是,关闭城门的命令是司马懿集团的人以郭太后的命令为名,或者甚至就是司马懿假传的圣旨。不过,以郭太后对于曹爽将自己弃之如敝履一样的做法必然是怒火中烧,她是有这样做的动机和可能的。


一场蓄谋已久的兵变正在不可逆转的发生。


司马懿在司马师和三千死士的簇拥之下,按照既定的计划,直奔帝国武库而去。从司马门到武库必经之地的曹爽的府邸,虽然曹爽带走了大部分的武装,但看家护院的官署司马鲁芝、典军校尉严世、侍卫统领孙谦等人发现了京城之内的巨变,而且据说行将就木的太傅司马懿赫然出现在兵变的队伍中。众人急忙率领曹府上的家丁,拦住了去路。


“太后有令,命太傅大人前往皇宫,有重要国事商议,尔等退下,否则拦阻者杀无赦!”司马师勒马上前,厉声呵斥道。


官署司马鲁芝觉得事发突然,一定没有那么简单。“请转告太傅大人,万事等大将军拜谒高平陵归来后再作定夺。”


“放肆!太傅大人要见太后,难道还需要曹爽批准么,你们几个赶紧让开!”石苞从人群中冲出,大声喝道。典军校尉严世抬手拉弓,当胸瞄准司马师。一时之间,两边人马剑拔弩张,一场火并就要爆发。


相持不下之际,孙谦从一旁过来打圆场,他推开了严世的劲弩,转身对鲁芝劝说道。“太傅进宫欲与太后共商国是,我等怎可妄加阻截?您还是三思啊!”曹府的守卫这边也觉得公然阻拦三朝元老似有不妥,又听了孙谦这么说,纷纷放下武器,真的就给司马懿一队人马让开了一条路。司马懿在司马师和死士卫兵们的护送之下,安然无恙地从曹爽府邸门前威风八面地闯了过去。


鲁芝见状,知道事情已经无法挽回了,长叹一声转身跳上一匹坐骑,夺路仓促而逃。


司马懿一行人进入皇宫,面见郭太后。现在的郭太后自从伐蜀之役之后就被曹爽限制居住,基本上就等同软禁了,对于造成自己悲惨际遇的曹爽自然是恨之入骨。现在司马懿以太傅的身份与自己联络扳倒曹爽,那简直是正瞌睡就有人送来了枕头,郭太后自然是有求必应。于是在司马懿的授意之下,郭太后以太后的身份颁布诏书,历数了曹爽担任顾命大臣以来种种大逆不道的行为,宣布罢黜曹爽的大将军之职,并且授权司马懿代表自己讨伐曹爽。有了当朝太后的懿旨,司马懿的行动就具有了正义性,就不再是兵变,而是清君侧。当然,此刻司马懿最为担心的是争夺武库的大战的结果,如果能够顺利拿下武库,用帝国最为精锐的武器武装起来的三千死士将势不可挡。于是,郭太后再次下令,命武库守军放弃抵抗。

楼主:子非嘉澍  时间:2019-10-24 22:52:24
~~~~~~~~~~~~~~~~~~~~~~~~~~~~~~~~~~~~~~~~~~~~~~~~~~~~~~~~~~~~~~






和司马懿担心的一样,真正的大战爆发在对于西坊武库的争夺。

石苞率领着三千死士前去攻打武库,负责守备武库的是丁谧和曹绶,面对突然来临的三千死士的猛烈攻击,守军渐渐支撑不住,且战且退,但凭借着地利也算遏制住了对方的攻势。正当双方难解难分之时,远处传来大队兵马行进的马蹄声和脚步声。丁谧、曹绶以为是自己的援军到了,但是等这队人马走进了,才发现是卫尉郭芝、大鸿胪何曾率着一批驻京外军杀进京城。

“接太后懿旨,着将洛阳武库移交石苞、何曾接管,不得有误,敢违者格杀勿论!” 郭芝拍马上前,手里拿着诏书,大喝道。


突然的变故,让守军一下子失去了抵抗的底气,丁谧和曹绶只得下令缴械投降。

夺取武库之后,司马师带着武装到牙齿的三千死士赶赴皇宫,重兵把守司马门,来向父亲汇报战况。司马懿虽然须发皆白,但难掩肃杀之气。当他看到司马师豢养的三千死士已经披挂整齐,随时准备赴死的时候,对于成功又增加了一份必胜的把握,面瘫的脸竟然也挤出了一丝笑意。

“这小子竟然还可以。”

司马懿辅佐曹氏四代帝王,四朝之元老,更兼有太傅之尊,不怒自威。兵不血刃之下,司马懿凭借三千死士拿下了王城。司马懿在阙下,面对着列阵排开的三千死士,用尽最后的气力嘶吼出来:

“生死与共,国士报之。今日老夫与诸位共襄盛举,誓为圣上铲除叛逆宵小之臣,廓清宇内。若成济大事,老夫必以救命之恩厚报诸君。”

“起事!”一声虎啸般的怒吼之后,名动千古的高平陵之变正式拉开帷幕。

在下达了郭太后废黜曹爽的命令之后,司马懿立刻任命司徒高柔接替曹爽大将军一职,统领曹爽名下的所有武装,并兼有调度天下兵马的权力。在宣布了任命之后,司马懿拉着高柔的手,亲切的说,“君而今是我大魏帝国的周勃了,请为天下苍生廓清宇内。”司徒高柔,也是曹操时期的三代老臣了,跟司马懿一样也是位高权不重的典型代表。

是曹魏朝廷三公之一,相当于丞相的地位。为了争取最广泛的统一战线,司马懿极力拉拢曹魏朝廷里的当权派,可谓志在必得。于是半推半就之下,高柔从一个位高权不重的司徒,摇身一变,成为了保全曹魏江山的大将军,这可是要留名青史的啊。虽然说高柔也算见过世面的,但是听到司马懿的任命之后,依然抑制不住的激动地颤抖。建功立业,在司马懿麾下又有何不可?就这样,大将军高柔持节,收编了洛阳城内以及周边禁卫军的军营,同时,司马师亲自出马占领中领军军营。事情来得太突然,留在洛阳城内的曹爽的党人根本没有时间做出应对,只得逃出城投奔曹爽。

其中就包括曹爽的智囊,大司农桓范。司马懿听说桓范跑去投奔曹爽,非常担心,毕竟桓范是大司农,手里握有天下粮草的调配大权。蒋济不以为然的对司马懿说“太傅多虑了,桓范虽然足智多谋而且老成持重,但是曹爽目光短浅而且胸无大志,必定患得患失,断断不会重用桓范的建议”。司马懿这才放心下来,后来的事实果然证明,曹爽一心认为司马懿不至于要置其于死地,拒绝了与司马懿进行殊死决斗的建议。
完全取得了洛阳城内的控制权之后,司马懿与太尉蒋济带军出城驻守洛河桥,阻止曹爽回城,并派人给曹爽送去了郭太后的懿旨。

正在游山玩水的曹爽看了诏书,犹如晴空霹雳一般,明媚的春光也瞬间黯淡了下来。

这叫什么事儿啊,不是说司马懿已经快挂了么,这怎么又活蹦乱跳的跑出来,还来弹劾我。李胜这个孙子可真孙子啊,曹爽现在连把远在荆州当刺史的李胜吃了的心都有。城里的军队被司马懿收编了不说,自己带的兵也不太多,打回去也没有必胜的把握。而且在排兵布阵方面,司马懿甩他曹爽不知道多少条街,倾全国之力发动的伐蜀之役最终以铩羽而归收场,这样的自知之明他还是有的。


楼主:子非嘉澍

字数:164243

帖子分类:煮酒论史

发表时间:2018-08-28 21:17:26

更新时间:2019-10-24 22:52:24

评论数:241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下载地址:TXT下载

 

推荐帖子

热门帖子

随机帖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