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水读 >  天涯 >  煮酒论史 >  锦瑟无端

锦瑟无端

楼主:乌角道人  时间:2019-05-16 14:41:27
锦瑟无端
——李商隐的无题人生
(一)
还是先说一段鬼故事吧!
大约在距今1100多年前,当时是中国历史上的唐朝,在位的皇帝叫李漼,他就是后人所说的唐懿宗(庙号)。唐朝是中国历史上很辉煌的帝国,无奈何,到了李漼兄这里,已进末世(他是唐帝国倒数第四任皇帝)。有一个词叫生不逢时。我以为,这对李漼兄不太适用。在他的眼中,他的帝国依旧是花团锦簇、蜜里调油、绚丽无比。
读过历史的我们知道,这种绚丽是闻一多所说“死水”所泛出的绚丽,纵然有翡翠般的碧绿、桃花似的嫩红、罗绮仿佛的华贵,也不过是死水发酵所泛出的死亡色彩,难掩末世的恶臭,与盛唐时旭日初生、照破云霞的绚丽,是毫不相干的。
即使是已近末世,文人们还是要消遣。抗战时期民谣云:“前方吃紧,后方紧吃”,清朝人赵翼也说过“国家不幸诗家幸,赋到沧桑句便工”。按照这个顺序,当时有这么几个文化人,先是紧吃,接着赋诗,消遣的地点选得十分雅致,在洞庭湖上的一叶木兰舟上,吃的时候没啥问题,到了赋诗这个环节,出了灵异事件。
想来,这几位仁兄写的诗是半吊子水平,境界不高,动静甚大,大家高声吟颂、相互吹捧,终于引来一位衣着寒酸的中年文士,此人施施然上船,吟诗一首:洞庭春水绿于云,日日征帆送远人。曾向木兰舟上过,不知元是此花身。
吟完,掸衣,下船,倏忽不见!
大家赞叹、回味此诗良久,终于有一位回过神来,吟诗这位我认得啊,李义山是也!
大家出了一身冷汗,当此之时,李义山已死去多时了!
楼主:乌角道人  时间:2019-05-16 14:41:27
(二)
李商隐,字义山,号玉豀生、又号樊南生,是我国晚唐时期一位杰出诗人——这是百度词条上抄来的人物介绍,文字平庸得如同人民日报社论,观点正确而无趣如同民主生活会上资深党棍的发言。
李商隐这人其实绝不平庸。
晚唐诗人群体中,白居易年长李商隐42岁,算是老前辈了,即使在当时,他的名气也比李商隐大上许多——岂止名气大,白居易的官职、社会地位、个人财富都比李商隐高出不止一个层次,然而,白居易却对后生小辈李商隐欣赏到崇拜的地步。据说,白居易快死的时候找到李商隐,说我要是下辈子能够托生成你的儿子,就知足了。对老领导、老前辈的这个愿望,李商隐欣然同意。白居易去世之后,李商隐的儿子出生,李商隐想起和老白的约定,为儿子起名白老,结果,这个儿子脑筋不大灵光,有点弱智,大家一致认为,白居易可能是投胎时孟婆汤喝多了,稀里糊涂,进错了门!
李商隐的一生是神奇而又传奇的一生,李商隐,是晚唐诗人中最牛逼而又苦逼的人物!
说他牛逼,是因为他的情爱史。从李商隐作品中找寻蛛丝马迹,探究李商隐私密而复杂的情史,能让人感受读侦探小说般的刺激和窥人隐私的的快感。如果你不遗余力地打听范冰冰的私密情史,那你就是八卦,低级趣味;而同样的功夫用在李商隐身上,就是学术研究,能登大雅之堂。
商隐兄这一辈子,象达达尼昂一样追过宫女,象元稹一样泡过女道士(还是姐妹俩);象渥沦斯基一样爱过有夫之妇;象鲁迅一样留情于文艺女青年;还象罗密欧一样娶了“敌方”阵营家的女儿——这是怎样彪悍的人生!
说他苦逼,是因为他的仕途不顺,一肚子学问,满腔的才华不得施展,在官场、职场上被人踹了一辈子,最终郁郁而终,死时不过四十六岁。
楼主:乌角道人  时间:2019-05-16 14:41:27
锦瑟无端——李商隐的无题人生(三)



选择股票的时候,不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是正确的,但在人生道路上,有时候选择和坚持立场还是很有必要的。

耍小聪明吃了大亏。在次年(公元838年),已做了“李党”女婿的李商隐顺利通过吏部试,恰逢牛党当家,中书省以“此人不堪”的考语,将其从候选官吏名单中一笔勾除;而“李党”也对李商隐曾为“牛党”的历史污点十分纠结,不肯委以重用。

于是,豪情万丈、满腹经纶的李商隐一直庸碌苟且,一世坎坷,官不挂朝籍。进士释褐,二为俗吏,三入幕府,淟涊依人,晚年丧偶,鳏居清苦,终于在贫困中郁郁而终,死时年仅四十六岁。

李商隐死后,其生前好友,比他晚十年中进士的崔珏感叹其才,感伤其运,写了《哭李商隐》系列诗,其中有两句是:虚负凌云万丈才,一生襟抱未曾开。

李商隐的人生坎坷和刘禹锡看来十分相似。刘禹锡长李商隐四十一岁,虽然“诗称国手”却也“命压人头”(白居易语),一辈遭人排挤,难得抬头。

其实,李商隐和刘禹锡个性差别极大,李商隐是圆滑得过了头,妄想左右逢源;刘禹锡则是刚介得过了头,绝不迎合上级,刘老师以写诗讥讽领导和同事为至高快乐。看来,做人和做事都要有个度,孔老夫子虽然反对乡愿,却提倡“中庸”。把握好这个“度”,掌握好“分寸感”需要极高的智商和情商,在这点上,李商隐、刘禹锡二位要比他们共同好朋友白居易差了不止一个档次。

李商隐的人生简历就是这样了,幸好,他还有诗来对抗生活的苟且,他一生,流传下来600余首诗,其中,哙炙人口的就有二十多首。

关于李商隐的诗,《红楼梦》里的林黛玉曾有评判,说她“最不喜欢李义山的诗,只喜他一句:留得枯荷听雨声。”林妹妹喜欢的这句诗出自《宿骆氏亭寄怀崔雍崔衮》,全诗四句:竹坞无尘水槛清,相思迢递隔重城,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大致是说在凄冷的深秋夜晚,诗人听着雨打枯荷,思念着居远方的故人……。林黛玉喜欢这种文字清新、表现直白、全不用典、画面清丽的小诗,十分合乎其贵族少女的身份。恰恰,这是最不李商隐风格的李诗。

于是,我们可以反推出李商隐的诗歌风格。那就是文字绮靡、主题含蓄、用典工切。

若从题裁分类,我认为是:爱情诗隐晦含蓄;咏史诗凝重低沉。
楼主:乌角道人  时间:2019-05-16 14:41:27
锦瑟无端——李商隐的无题人生(四)

爱情诗隐晦含蓄,是因为他经历的那场爱情太过离奇、刺激、香艳,并且不容于法理世情。

这情事大约发生在大和九年(公元835年),李商隐22岁,此时他正值青春年少,才气初显,出入豪门,正受恩主郓州刺史、天平军节度使令狐楚赏识栽培。并且,他正准备进京应试,博取功名,日后高居庙堂、指点江山看来只在翻掌之间。

应试之前,工于算计的李商隐辞去令狐楚幕府之职,进山隐居修道去也,他所修道的山,叫玉阳山(今河南省济源县西)。

此时李商隐为啥要进山修道?我以为其中关窍有三。一是大考之前找个清净之地、养精蓄锐,好好温习功课,这,是最次要的原因;二是应试之前要刻意远离恩主令狐楚、令狐绹父子。我前面说过,李商隐在两年之后及进士第,其实得到了时任监察部长(左拾遗)的令狐绹暗中助力,若考试之前依然和令狐父子过从太密,难免会授人以柄,进山修道,也算避嫌;第三个原因才真显出李商隐小子心机过人。其中原委,容我慢慢道来。

大约在李商隐出生一百多年以前,正值初唐时候,有一个名叫卢藏用的人,才气有些,官瘾更大,却苦于无人赏识、朝中无人,求官不得。终于,小卢同学发了一个狠,郑重向世人宣布,自此不食五谷,远离凡尘,进山当了道士。卢先生变成了“卢道人”、“卢隐士”,居然声名大振。盖他隐居的终南山,北临长安,山中遍布皇族豪门别业,卢藏用以终南山隐士的清名,在山中游走于皇族权贵之门,成了社交圈的红人,“翩然一只云中鹤,飞来飞去宰相衙”,数年后,深植人脉的卢藏用终于被武则天征辟,由左拾遗升任吏部侍朗。于是,卢藏用另辟蹊径开创的升官之路,被时人引为成功学的经典案例,美其名曰“终南捷径”。现在,李商隐入山修道,更象是在向卢前辈致敬,他要走出一条自己的“终南捷径”。

此时的玉阳山,正可和终南山比拟。青山紫府、绿水白云、松篁交翠、猿鹤相亲,山中散布皇族士家养性修身的建筑群落,其中,最大牌的是唐玄宗为妹妹玉真公主修道所修建的宫殿式道观“玉都观”。

据李商隐诗中记述,他修道时借住的道观名叫“琼瑶宫”,此地经过精心挑选,不仅风光卓异,而且“山连玄圃远,水接绛河遥”,毗邻皇家宫殿“玉都观”。或者,进入皇氏成员甚至皇帝的视野,也只在一步之间。

米兰昆德拉说:人类一思考,上帝就发笑。这话有一句中国俚语正好解读,那就是人算不如天算。现在,一心想着攀龙的李商隐却最终附了凤,他遭遇了一场惊心动魄的爱情。

爱情的到来是如此突然和美好。

李商隐用诗记下了这个刻骨铭心的瞬间:白道萦回人暮霞,斑骓嘶断七香车。春风自共何人笑,枉破阳城十万家。

这首《无题》诗让俺用白话翻译一下。

故道孤旅晚霞;偶逢香车宝马;美人卷帘一笑;羞恼遍山春花!

不久之后,被美人一笑弄得魂飞天外的诗人李商隐终于打扣到,这个对他嫣然一笑的女子,名叫宋华阳,是玉都观的女冠。





楼主:乌角道人  时间:2019-05-16 14:41:27
@乌角道人 2016-08-17 10:16:42
锦瑟无端——李商隐的无题人生(四)
爱情 诗隐晦含蓄,是因为他经历的那场 爱情 太过离奇、刺激、香艳,并且不容于法理世情。
这情事大约发生在大和九年(公元835年),李商隐22岁,此时他正值青春年少,才气初显,出入豪门,正受恩主郓州刺史、天平军节度使令狐楚赏识栽培。并且,他正准备进京应试,博取功名,日后高居庙堂、指点江山看来只在翻掌之间。
应试之前,工于算计的李商隐辞去令狐楚幕......
-----------------------------
@虬髯士 2017-09-08 09:50:57
有味道
-----------------------------
你好,欢迎关注、点评
楼主:乌角道人  时间:2019-05-16 14:41:27

锦瑟无端——李商隐的无题人生
2.爱情诗:一春梦雨常飘瓦

所谓女冠,是对坤道的正规称呼,也即是我们俗称的道姑。其实,宋华阳还有一个身份,她是陪公主进山修道的宫女。
无论哪种身份,她都不应该拥有俗世中女子的爱情。
然而爱情依然在这个春天,在风景如画的玉阳山,在美人才子之间无可奈何地发生了。
从时间上来看,李商隐和宋华阳的情事维持了两年的时间,极为短暂,极为隐蔽,却极其热烈。
这些,可以从李商隐的诗中看出端倪。
关于两人幽欢之旖旎、情爱之浓烈,有:“池光不定花光乱,日气初涵露气干。但觉游蜂绕舞蝶,岂知孤凤忆离鸾”(《当句有对》),“风波不信菱枝弱,月露谁教桂叶香”(《无题》)及“星沉海底当窗见,雨过河源隔座看。若是晓珠明又定,一生长对水精盘”(《碧城三首》)之句。
关于幽会之难,相聚之短,分别难舍,有“偷桃窃药事难兼,十二城中锁彩蟾”(《月夜重寄宋华阳姊妹》),“未容言语还分散,少得团圆足怨嗟”(《昨日》),“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无题》)及“来是空言去绝踪,月斜楼上五更钟。梦为远别啼难唤,书被告催成墨未浓”(《无题》)之句。
关于别后相思之凄楚难耐,则有“直道相思了无益,未妨惆怅是轻狂”(《无题》),“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无题》)及“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无题”之句)。
终于,一段感情归于结束,两颗心变得荒芜。
关于这段感情因何结束,宋华阳氏结局如何?从正史自然是找不出记录的。我也只能斗胆分析了。
重要线索是,多年以后,李商隐又偶然重回玉阳山,再次经过了宋华阳居住的玉都观。他想起轻狂往事,追忆如花故人,心中不胜惆怅茫然,于是赋诗《重过圣女祠》一首。诗曰:
白石岩扉碧藓滋,上清沦谪得归迟。
一春梦雨常飘瓦,尽日灵风不满旗。
萼绿华来无定所,杜兰香去未移时。
玉郎会此通仙籍,忆向天阶问紫芝。
从这诗中来看,大约是说,女冠宋华阳的不伦恋情终于败露,美人遭受惩罚,或囚或逐(“上清沦谪得归迟”)。即使如此,宋华阳也没有把男一号李商隐暴露出来,玉溪生成功脱身,考场得意,进士及第(“玉郎会此通仙籍”),深爱的女人却就此不知所踪、只能梦中或来世相见了(“忆向天阶问紫芝”)。
只有了解了李商隐的隐蔽、惨痛情史,才能读得懂他的爱情《无题》诗。
之所以多用《无题》为名,不是无话可题,实在是不敢题,不忍题、无法题。不然怎样?象小说《围城》里的诗人曹元朗一样,题上《为宋华阳女冠录旧作》?
同理,我们也可以理解李商隐的爱情诗为何风格上隐晦含蓄,技巧上多用典故了。
因为情人是女道士,所以李商隐情诗中的典故,都和道教神仙有关。诗中的“女主角”通常是西王母的侍女“阿环”或秦穆公的女儿弄玉,而“男主角”也即是李商隐,常常自比为偷吃仙桃的东方朔或在天台山遇仙女的刘晨(刘郎);诗中背景,往往设定在“瑶台”、“龙宫”、“蓬山”、“紫府”等仙境洞府。总之,意境飘渺空灵,辞藻瑰丽隐晦,主角神出鬼没。
楼主:乌角道人  时间:2019-05-16 14:41:27

锦瑟无端——李商隐的无题人生
2.爱情诗:一春梦雨常飘瓦




记得林语堂说过,典故是文人之间的小乐趣,用的巧妙,往往外行尚懵懂不解,而知音常会心一笑,为文章极大增色。
必须承认,李商隐是用典的绝顶高手,扣题极准,绝不牵强,喻意深刻。
典故用不好也容易出大问题,轻者牛头不对马尾,狗尾续貂,贻笑方家,重者甚至会引来杀身之祸。
李商隐《无题》诗中,有“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之句,用“青鸟”比作情人宋华阳。这个典故,出自《山海经•西山经》:“三危之山,三青鸟居之”。东晋时玄学家,风水大师郭璞补充注解说:“青鸟主为西王母取食者”。将青鸟比作公主身边的宫女,十分贴切。
关于“青鸟”典故,还延伸出另外一段故事。
李商隐死了1011年后,正值清同治八年(公元1869年),大太监安德海在慈禧皇太后的授意下,以赴广东采购同治大婚龙袍为名,离开京师,一路南下。
安德海大约也读过李商隐的诗,他异想天开,居然在自己乘座的船上打出了“青鸟”的旗帜。这阉货的小心思是,自己是为西王母取食的“青鸟”,则主子慈禧皇太后就是“西王母”,这是在拍慈禧的马屁,另外,也有拉大旗作虎皮之意。
因为太过招摇,船过山东,即被时任山东巡抚的丁宝桢拦下,以“太监擅自远出,并有种种不法情事”的罪名,就地正法,砍下了狗头。
奇怪的是,慈禧对于大胆杀了自己宠信太监的丁宝桢,却并不怪罪,后来还升任他为四川总督。其中的重要原因是,小安子拍马屁拍到了马腿上。盖清朝之际,“东”是正位,“东”比“西”大,慈禧因为出身不正,时时因被“东宫”压了一头而黯然神伤,安德海却满天下宣扬,将她比作“西王母”,岂不是自寻死路。
李商隐、安德海正反两方面典型带给我们的教训有二,一是典故不要胡乱用;二是做人不可太嚣张。
楼主:乌角道人  时间:2019-05-16 14:41:27
继续李商隐的爱情和爱情诗。
钱钟书说,老年人恋爱如同老房子着了火,没救。
好在,我们的玉溪生此时尚青春年少,前途远大。他虽然苦恋未果,曾经痛断肝肠,却——依旧相信爱情。
不久,李商隐又有了另一段奇异的爱情经历。
如果说,和宋华阳的爱情黏稠浓烈似老酒,那么这段感情就清新有趣如春梦。
关于这段八卦,我有幸拿到了第一手资料——来自当事人李商隐的自白。
李商隐一世流传下来的诗篇600余首,其中极为怪异而不同寻常的是其系列诗《柳枝五首》,为总计不过区区100字的5首小诗,李商隐却洋洋洒洒,倾尽心力,竟写了320字的序,如此喧宾夺主,在李商隐的诗作中绝无仅有。
诗名中的“柳枝”便是女主角的闺名。在李商隐写下的序文中,我们可以读到少女怀春、设局邂逅、私定佳期、好事难谐等完整的爱情故事,情节起承转合,人物性格生动,对话热辣有趣,分明一段自传体爱情小说。
因为这序是用文言写成,又因为义山兄文风刻意求奇、爱用典故,现在人难免读来佶屈聱牙,我且受累,将这段爱情故事白话翻译如下(意译为主,尽量“信、达、雅”,水平有限,谢绝抬杠):
柳枝其人,洛阳女孩。老爹早逝,呜呼哀哉。
丧父柳枝,寡母喜爱,年已十七,如花盛开。
柳枝性情,活泼可爱,梳妆绾髻,片刻难耐。
柳枝天赋,音乐奇才,调琴吹笛,皆为天籁。
柳枝性情,精灵古怪,俗人难解,娉书不来。
我有内弟,名叫让山,其门正对,柳枝宅外。
春日方好,风拂柳摆,让山吟诵,余诗《燕台》。
柳枝惊问:谁人有此?让山誉我,子建之才。
柳枝痴痴,手断衣带,乞求让山,求其诗来。
柳枝相邀,明日须来,盛装焚香,抱扇而待。
余虽已诺,世事难猜,终误佳期,走马兰台。
春秋易节,已是冬来。问及柳枝,佳人何在?
让山告余:已为诸候,取为内宅。
此情可感,此心长在,月缺香残,余意徘徊!
为了方便映证我的译文,满足大家的抬杠癖和考据癖,恭附李商隐《柳枝五首•序》如下:
柳枝,洛中里娘也。父饶好贾,风波死于湖上。其母不念他儿子,独念柳枝。生十七年,涂装绾髻,未尝竟,已复起去,吹叶嚼蕊,调丝擫管,作天海风涛之曲,幽忆怨断之音。居其旁,与其家接故往来者,闻十年尚相与,疑其醉眠梦物断不娉。与从昆让山,比柳枝居为近。他日春曾阴,让山下马柳枝南柳下,咏余燕台诗,柳枝惊问:“谁人有此?谁人为是?”让山谓曰:“此吾里中少年叔耳。”柳枝手断长带,结让山为赠叔乞诗。明日,余比马出其巷,柳枝丫环毕妆,抱立扇下,风鄣一袖,指曰:“若叔是?後三日,邻当去溅裙水上,以博山香待,与郎俱过。” 余诺之。会所友偕当诣京师者,戯盗余卧装以先,不果留。雪中让山至,且曰:“为东诸侯娶去矣。”明年,让山复东,相背于戯上,因寓诗以墨其故处云。
楼主:乌角道人  时间:2019-05-16 14:41:27
下面,是《柳枝五首》的正文:
其一:花房与蜜脾,雄蜂蛱蝶雌。同时不同类,哪复更相思。
其二:本是丁香树,春绦结始生。玉作弹碁局,中心亦不平。
其三:嘉瓜引蔓长,碧玉冰寒浆。东陵嵗五色,不忍值牙香。
其四:柳枝井上蟠,莲叶浦中乾。锦鳞与绣羽,水陆有伤残。
其五:画屏绣步障,物物自成双。如何江上望,只是见鸳鸯。
按照“赋、比、兴”的套路,李商隐的序是赋,他先坦白交待了和柳枝的爱情故事,接下来的《柳枝五首》,李商隐大抒其情。
诗中多用比喻,忽而把自己和柳枝比喻成“雄蜂”“雌蝶”,是说两人品类不同,无法结合;忽而互比为“锦鳞”与“绣羽”,是说两人生存空间不同,无法结合;忽而又比做一对水中鸳鸯,渴望双宿双飞。
说白了,李商隐既喜欢柳枝的青春和个性,却纠结她的社会地位和出身,面对赤裸裸的爱情表白,李商隐放了怂炮,逃之夭夭,等到真正失去,却又心有不甘,愁肠百结。
楼主:乌角道人  时间:2019-05-16 14:41:27
面对爱,李商隐没有一无反顾的勇气;失去爱,李商隐没有一笑而过的洒脱,于是,“拧巴”的李商隐用《柳枝五首》和一系列《无题》的爱情诗,祭奠他“求不得”的爱情,消除心中的肿胀。也最终成就了他唐代第一爱情诗高手的诗坛地位。
其实,唐诗中纯粹的爱情诗不多,康熙年间编修的《全唐诗》共收录唐诗四万九千余首,其中真正可划入爱情诗系列的,绝对超不过三百首,这比例极低。
有些诗,貌似主题是爱情,其实非也非也!
李白的“风吹柳花满店香,吴姬压酒劝客尝”是酒徒狎妓;“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是兄弟离情;朱庆余的“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其实是下属向上官讨要官职,伏低做小,暗送秋波;杜牧的“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更是基情四溅,那是风流浪子间的互相戏谑。
那么,唐诗中为何鲜于表现爱情主题呢?容我试着胡乱分析。
一是体裁限制。唐诗的体裁有“五古、七古、五律、七律、五绝、七绝”,讲究平仄对仗,格律谨严。以这种相对僵化的格式去反映旖旎婉约的爱情,好比让杨丽萍穿着空姐的工装去跳“雀之灵”,显然并不合适,强要为之,需要极高的技巧。
二是文人情怀。唐朝以武立国,国力昌盛、疆域辽阔、文化开明,以上种种,打造了唐代诗人(主要是初唐和盛唐)恢弘的格局和辽阔的眼界。唐诗里,多有“男人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痛饮狂歌空度日,飞扬跋扈为谁雄”的壮烈豪情;有“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的冲淡悠远;更有“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的深沉太息。在这种氛围下,你骚柔,你儿女情长、你“你侬我侬,忒煞情多”,你对得起这个大时代吗?你好意思跟同行打招呼吗?
三是开局不利。(这一条乃是道人为了凑足天地人三才之数,强掰而成,搏诸君一笑)据说,唐诗的源头极为怪异,犹如长江黄河是从最初的一滴水开始那样,唐诗漫长的故事也有一个开头。第一首唐诗出自一个叫王梵志的和尚,这和尚跨隋唐两朝,出生非凡。正史记载,他是从黎阳的一棵林檎树瘤中剖出来的,他写的诗,读来驴唇马嘴、十三不靠,我以为大多是神经病的癔语,然而却被清代大才子袁枚评为“禅家上乘”。既然唐诗的开山老祖是这个样子,唐诗中鲜有爱情题材,也就不奇怪了吧。

楼主:乌角道人  时间:2019-05-16 14:41:27
3.咏史诗:三百年间同晓梦

再看李商隐的咏史诗。
唐诗中,咏史怀古是一大主题,其写手之众,名篇之多,难以列举。
即使如此,李商隐居然也能在其中杀出重围,后代学者公推,李商隐的咏史诗代表唐诗中此类诗的最高水平。其中,我们耳熟能详的名句有:“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咏史》;“八骏日行三万里,穆王何事不重来”《瑶池》;“三百年间同晓梦,钟山何处有龙盘”《咏史》;“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贾生》。还有许多,恕不一一列举。
由李商隐的咏史诗,再引出一断公案。
公元1931年9月18日夜,日本关东军抢占东北军沈阳北大营,史称“九一八事变”。自此,日军陆续侵占了东北三省。而9.18发生之际,东北军最高统帅张学良正在北平胡天胡地,声色犬马。据此,国民党元老马君武曾赋诗《哀沈阳》二首。
其一:赵四风流朱五狂,翩翩胡蝶最当行。温柔乡是英雄冢,哪管东师入沈阳。
其二:告急军书夜半来,开场弦管又相催。沈阳已陷休回顾,更抱阿娇舞几回。
这两首诗写得皮里阳秋,嬉笑怒骂,直将张少帅骂得体无完肤、一文不值,一时间引得洛阳纸贵,天下传抄。
其实,马老先生的这两首诗,正是化自李商隐的《北齐二首》,原诗是:
其一:一笑相倾国便亡,何劳荆棘始堪伤。小怜玉体横陈夜,已报周师入晋阳。
其二:巧笑知堪敌万机,倾城最在著戎衣。晋阳已陷休回顾,更请君王猎一围。
这诗被纪晓岚高度评价,谓为“含蓄有味,风调欲绝”。
凭心而论,马君武先生的诗作颇得原诗神韵,不过,将张学良和齐后主高纬相比,愚以为远有不如。
我个人更喜欢李商隐的《安定城楼》。诗曰:迢递高城百尺楼,绿杨枝外尽汀洲。贾生年少虚垂涕,王粲春来更远游。永忆江湖归白发,欲回天地入扁舟。 不知腐鼠成滋味, 猜意鹓雏竟未休。
诗中,有怀才不遇的愤懑,心灰意冷的茫然,离尘出世的洒脱,交织杂陈,意味万千。
其中“永忆江湖归白发,欲回天地入扁舟”之句,你说出自李白之手,我也相信。
另有一首五言小令《自况》:陶令弃官后,仰眠书屋中。谁将五斗米,拟换北窗风。写得从容淡定,颇有孟浩然的意境。
爱情诗和咏史诗,如同华山派的剑宗和气宗,二者同出而异门,差异极大。爱情诗要的是细腻与温柔,咏史诗要的是境界和厚重,极少有诗人将这两类题材都做到极致。其中之难,好比让琼瑶阿姨写一部《亮剑》,让朗朗用二胡拉一段《二泉映月》。
而李商隐身负两派绝学,都能做到极致,除了一个“服”字,我们还能说啥?
楼主:乌角道人  时间:2019-05-16 14:41:27
4.结语:锦瑟无端五十弦

最后,无可避免地要谈到李商隐这一生写的最奇特瑰丽的诗。这首诗,有人甚至将之谓为唐诗中的“歌德巴赫猜想”。
这诗名叫《锦瑟》,简单地取自这诗的前两个字。
您说这名字取得敷衍?其实不然,我以为,以《锦瑟》为名,和《无题》相类,令人茫然无迹可寻,反而意蕴无穷——如同武林高手摆出的“起式”,看似平淡无奇,其实后招变化令人难以揣度,往往使对手不经意间被嘎然放倒。非如此,不能见其功力深厚兼老谋深算。
奈何进入二十一世纪,互联网时代,人心不古,写文发文以“起名”为第一要务,若名不惊人、不搏人眼球便难有市场,难入读者大人法眼。于是,道人的历史长篇《大风歌》只能被编辑老爷改做《刘邦是怎样炼成的》。近日,据说有人提议将施耐庵的《水浒传》改名为《一百零五个男人和三个女人的故事》。呜呼!
《锦瑟》其诗烩炙人口,我且画蛇添足,将之恭录如下: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玉暖日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这诗,格律谨严,用典贴切,文字冷艳,意境凄婉——但是,我就是不知道李商隐在这诗里到底是要说啥。
到底在是感叹碌碌无为的人生,感伤日益衰败的国事,或者,悼念他“得不到”和“已失去”的爱情?
好吧,小子我自承才疏学浅、孤陋寡闻。那么,近代著名政治活动家、史学家、文学家,和陈寅恪、王国维、赵元任并称“清华国学四大导师”的梁启超先生总不才疏学浅、孤陋寡闻吧?
且听梁启超如何评《锦瑟》:我理会不着,折开一句一句叫我解释,我连文义也解不出来,但我觉得它美,读起来精神得到一种新鲜的愉快。
李商隐一生入世,营营苟苟,不尚佛道,然而年近暮年写的这诗,令人难以索解,似懂非懂,却大有禅味。
如同和李商隐同时代的高僧大德雪峰义存禅师的说法:我若东道西道,汝则寻言逐句;我若羚羊挂角,你向什么处扪摸?
钱钟书先生在小说《围城》中,塑造了一个新派诗人曹元朗,此人总体上形容萎缩,语言乏味。然而,钱先生却借曹元朗之口,表达了他对诗的理解:诗有意义是诗的不幸。
以此为结!
楼主:乌角道人  时间:2019-05-16 14:41:27
书剑时将晚  丘园日空暮
——孟浩然的田园人生

公元710年,在中国历史上,是不平常的年份,大唐帝国的政局,波诡云谲,杀机四伏。
6月,唐帝国第六任皇帝李显被妻子皇后韦氏和女儿安乐公主毒死,太子李重茂登基;十几天后,临淄王李隆基发动宫庭政变,诛杀韦氏全族和安乐公主;稍后,李重茂迫于形势,让皇位于他的叔父、李隆基的父亲李旦,李隆基晋位太子,本年二十七岁。
大唐帝国由此在艰险中突破了瓶颈,迈向了第二次辉煌。
然而,在每个中国人的记忆里,发生在1400年前大唐帝国国都长安的那场惊心动魄的血雨腥风,远不如那年春天,鹿门山上的一个雨后清晨生动清晰。

楼主:乌角道人  时间:2019-05-16 14:41:27
1.鹿门春晓
景龙四年(公元710年),襄州(今湖北省襄阳市)鹿门山的春天来得尤晚。
往年,癸未日(二月初二)前后就当响起的第一声春雷直到庚戌日(二月二十九日)方才打响,足晚了近一个月。
雷声响过后不久,天降小雨。
漫长的冬天积累的足够生机,被春雷唤醒后,倏地喷发。细雨如同染料,漫漫洒下,眼见原先玄灰冷峻、敦实绵延的鹿门山渐渐蒙上绿纱,在烟雨中,竟有了几分妩媚。
接下来的一个月里,雷声渐悄而雨势连绵。静夜中,仿佛能分辨出青草舒展的“咝咝”声和野花绽放的“啵啵”声。
之后,山野间艳若流火的桃花、杏花,白若云霞的玉兰、李花相继绽放,引来蜂飞鸟鸣,间杂着汪汪犬吠和呦呦鹿鸣——沉寂了一冬的鹿门山于是热闹起来。
在这个仲春的早晨,在白芷和杜若的清香里,在莺争暖树的喧闹中,有一个年轻的诗人在山间草庐中,在温暖的芦花被里,伸了一个懒腰,发出了一声叹息。
醒了?似乎还没有。
昨日,与好友在襄阳城南高阳池欢聚的情景,在他的脑海里慢慢回味。
宴会豪华却不失精致:“绮席卷龙须,香杯浮玛瑙”;席上,有美人解语,盈盈分香:“髻鬟垂欲解,眉黛拂能轻”;酒酣之际,一众才子谈史论文“谈笑光六义,发论明三倒”………。
真个一场欢宴啊——年轻诗人似醒非醒的脸上露一丝笑意!
曲终人散。“山寺鸣钟昼已昏,渔梁渡头争渡喧”,大家在渔梁渡口相别,诗人乘扁舟一叶,回到了隐居的山间小舍。
忽尔,诗人风神散朗的英俊脸庞眉头稍紧。
或许,他在疑惑:到底“香炭金炉暖,娇弦玉指清”红尘之趣和“扇枕北窗下,采芝南涧滨”隐逸闲情哪一个才能带给自己真正的快乐呢?
稍后,年轻人暂且放下了这个注定会使他纠结半生的难题。
在这个鸟鸣花香的美好清晨,春梦初醒的年轻诗人不经意地吟诵出那首哙炙人口的绝句: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如你所知,这位年轻的诗人名叫孟浩然,本年21岁。
楼主:乌角道人  时间:2019-05-16 14:41:27
《春晓》这诗哙炙人口,被编入全民制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本。全中国不会背这诗的人,极少。
凡事皆有两面,因为这诗太过普及,导致我们失去了深究其美的兴趣。
我以为,普及和流行是经典的大敌,捧杀才是绝杀。
举个例子。大约二十多年前,我正荷尔蒙激荡如潮,青春有力如虎,偶然听到一首情歌,歌词如下:因为爱着你的爱,因为梦着你的梦,所以悲伤着你的悲伤, 幸福着你的幸福;因为路过你的路,因为苦过你的苦,所以快乐着你的快乐,追逐着你的追逐。
歌词耐人品味,被歌者沧桑磁性的嗓音演绎,一听之下,使我大为倾倒。后来知道,这歌由台湾歌手苏芮首唱,歌名《牵手》。
其时正值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各地方电视台在每晚黄金时间开办“点歌台”的栏目,只要你肯交钱,就为你打字幕点歌。于是象《牵手》这种广谱适用的歌曲成了点播热门,婚丧嫁娶,无事不点,风头之健,一时无两。曾有一晚,这歌被连续点播了八遍之多。
于是,这首经典好歌最终成为最令我深恶痛绝的歌曲之一,无论何时何地,一听之下,必定腰酸、燥热、头晕、耳鸣、盗汗、腿软。
哙炙人口灭了一首好歌。
那么,让我们抛弃对流行的成见,扔掉课本,忘记上学时为应付考试时背的诗词大意和中心思想,用心重新感受这首《春晓》。它到底好在何处呢?
我以为,是不经意和不刻意。
不经意是指写作的方式。啼鸟、风雨、花落。这本是早春最常听见看见的景物,被时尚年轻的小孟随手拈来,随意拼接。
没有用典,没有炫技,浑然天成,着手成春,如逢花开。评价《春晓》这诗,完全可以套引金圣叹批《西厢》的说法:自从有此天地,他中间便定然有此妙文。不是何人做得出来,是他天地直会自己批空结撰而出。若定要说是一个人做出来,此一个人即是天地现身。
在这个春天的早上,孟浩然天地附体,为唐诗之园增添一支带露的小葩,在中华文明之河翻起一朵晶莹的水花。
楼主:乌角道人  时间:2019-05-16 14:41:27
不刻意是指诗中表露的特有的深远清淡的趣味。
在唐诗宋词中,咏春是一大主题,在这主题下,老少才子们恣意发挥,抒发种种情感。如果要强要将诗中的情感归纳一下,我局部借鉴《红楼梦》中政老爷给几个千金取的闺名,可分为探春(叹春)和惜春。
所谓探春(叹春),此类诗词,长于写景,文字花团锦簇。比如杜甫的《春夜喜雨》。“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云云,可谓字字春意,句句欢喜。类似的诗,还有韩愈的《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总而言之,道不尽春之喜悦。
所谓惜春,多是感叹春光易老,韶华难留。此类诗词,重在抒情,比如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由春、江、花、月层层演进,提出“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的哲学思考,最终抒发“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的离愁和“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的哀愁。更直白的还有宋人辛弃疾的《摸鱼儿》,开篇就是“更能消、几番风雨,匆匆春又归去。惜春长怕花开早,何况落红无数。”中年愤青辛弃疾这是在借写春天大发牢骚,感伤自己蛾眉见妒、仕途不畅,哀叹大宋国运衰败,前途暗淡。这词写的一味愁苦,缺少正能量,据和辛弃疾同时代的罗大经说,这首词发表后,曾惹得当时的皇帝赵昚大为光火(“寿皇见此词颇不悦”)。
而孟浩然的这首《春晓》则另辟蹊径,和以上的套路绝不相同。
他以区区二十个字,写出了对啼鸟迎春的些许欣喜,对风雨落花的淡淡伤悲,展示出一个小资宅男的闲散趣味。
孔子作为文艺评论家曾经给他最欣赏的《关雎》以“乐而不淫,哀而不伤。”的八字考语,如果用现代俗语来说,就是不刻意、不过分。
从这个角度讲,浩然已深得做诗三味。
在年轻的诗人看来,风雨不过是春天故事中的一段插曲,窗外鸟鸣正胜,春意正浓,何必为昨夜的落花而烦恼呢?
楼主:乌角道人  时间:2019-05-16 14:41:27
据考据,孟浩然35岁之前从未离开襄阳故园,他的乡居岁月是如何度过的呢?
从他的作品里,我们最多读到的是世家子弟的“闲情记趣”。
平常的日子,诗人在“左右林野旷,不闻城市喧”的自家园庐“涧南园”中读书作文,他“昼夜常自强,词翰颇亦工”,年轻的浩然便是如此自强而又自负;
若是天气晴好,心情亦佳,孟浩然常去襄阳城南的“万山潭”垂钓,“垂钓坐磐石,水清心亦闲”,闲看鱼游石下、猿跃藤间、鸟翻云中,年轻的浩然却忽然心猿意马起来——原来,这里是传说中汉水神女经常出没、私会情郎的所在,“游女昔解珮,传闻在此山”。
已而,夕阳在山,期待的艳遇并未出现,鱼也不解风情未曾上钩。一无所获的浩然兄看来并不气馁,固然“求之不可得”,依旧“沿月棹歌还”。
机会好的时候,一杆下去,钓线下坠,一条肥美的“槎头鳊”被扯出水面。那便不用客气,找到美女渔娘,央请“美人骋金错,纤手脍红鲜”。
浩然感叹,脍鱼美味,天下无双,想来当年西晋陆机推崇的天下之至鲜“莼羹”也不过如此了。他于是写诗赞曰:“因谢陆内史,莼根何足传”。据说,比孟浩然小23岁的“诗圣”杜甫读到此诗,也大咽口水,称赞浩然把“脍鱼”广告做得超凡脱俗,感叹道:
复忆襄阳孟浩然,清诗句句尽堪传。
即今耆旧无新语,漫钓槎头缩颈鳊。
从孟浩然的作品里,我们还能读到他和新婚妻子的“闺房记乐”。
浩然娶妻大约在景龙元年(公元707年),那一年,他18岁。遗憾的是,娶的是谁家小姐、芳龄几何、容貌怎样我们都无从考据。所幸,从他的一首欢快的、大尺度的七律《春情》中,可以感受到少年夫妻的鱼水相得、琴瑟交欢。诗曰:
青楼晓日珠帘映,红粉春妆宝镜催。
已厌交欢怜枕席,相将游戏绕池台。
坐时衣带萦纤草,行即裙裾扫落梅。
更道明朝不当作,相期共斗管弦来。
大意是:
日光穿过帷幔珠帘映上匡床,我陪佳人对镜梳妆。
不是厌倦了昨夜枕席间的旖旎春梦,只为相约今朝春园池边徜徉。
你坐时,青草将你轻轻萦绕,你行时,落梅为你裙裾添香。
让我如何能看够你的娇俏模样。
佳日苦短,意兴方长。
相约明日,琴瑟合奏,此情不渝,地久天长!
(诚为意译,多少有点再创作的成分,诸君领会精神即可)。
浩然诗素以“清淡”、“清雅”、“清旷”著称,他居然也能写出如此浓郁甜蜜的情诗,我们只能感叹,这是爱情的力量。
山居的生活是如此恬静、甜蜜、美好,然而,浩然终于还是决定要出行了,他知道,他有他的宿命。
楼主:乌角道人  时间:2019-05-16 14:41:27
2.洛京风尘
浩然离乡那年,是开元十二年(公元724年),他35岁。
这一年,大唐帝国皇帝李隆基年已不惑。由他打造的这个盛世如鲜花着锦、烈火烹油。
12年前,李隆基接受父亲李旦禅让,登基称帝。
当年,30岁的李隆基精准切除了其姑母太平公主的势力集团,赐死太平公主,实现了皇权巩固,天下归心,当年十二月,李隆基改年号为“开元”,向天下昭示其励精图治,重建先祖伟业的决心。
从此,李隆基在皇帝的岗位上成功“开挂”,年轻的皇帝朝乾夕惕,任用贤能,改革官职,整顿吏治,打造出唐帝国的第二个盛世,史称“开元盛世”。
四十多年后,同为襄阳籍诗人的杜甫回忆起那个如同烟花般美好而短暂的黄金时代,不胜感叹流恋唏嘘,写诗《忆昔》曰:
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
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
九州道路无豺虎,远行不劳吉日出。
齐纨鲁缟车班班,男耕女桑不相失。
宫中圣人奏云门,天下朋友皆胶漆。
百馀年间未灾变,叔孙礼乐萧何律。
这是一个政治通明、商业繁茂、行旅安全、诗乐和谐、四海之内皆朋友的太平盛世。
大约在孟浩然出生前1200余年,儒家学派的开山祖师、智慧老人孔子曾经就后世门徒如何顺应时代,为官处世提出了自己的意见。他说:危邦不入,乱邦不居。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邦有道,贫且贱焉,耻也;邦无,富且贵焉,耻也。
夫子的意思是,君子要把个人的贫贱荣辱与国家的兴衰存亡联系在一起,如果大道不存、礼崩乐坏,而个人却滋润风光、如鱼得水,没啥值得荣耀;若是国家昌盛、百业兴旺,读书人却隐于世外、于国于家无所作为,也是耻辱。
孟浩然是亚圣之后,他曾经在诗中自报家世:“维先自邹鲁,家世重儒风。诗礼袭遗训,趋庭霑末躬”(《书怀贻京邑同好》)。族中长辈为他取名孟浩字浩然,就是取自先祖孟子的名言:吾善养吾浩然之气。
了解以上背景,于我们理解孟浩然为何出行极有帮助。浩然此行,目的明确:求仕。
孟浩然明白,无论本人性情如何冲淡恬静,无论人格如何不愿受拘泥约束,求仕都将是他无可逃避的宿命。
楼主:乌角道人  时间:2019-05-16 14:41:27
2.洛京风尘
浩然离乡那年,是开元十二年(公元724年),他35岁。
这一年,大唐帝国皇帝李隆基年已不惑。由他打造的这个盛世如鲜花着锦、烈火烹油。
12年前,李隆基接受父亲李旦禅让,登基称帝。
当年,30岁的李隆基精准切除了其姑母太平公主的势力集团,赐死太平公主,实现了皇权巩固,天下归心,当年十二月,李隆基改年号为“开元”,向天下昭示其励精图治,重建先祖伟业的决心。
从此,李隆基在皇帝的岗位上成功“开挂”,年轻的皇帝朝乾夕惕,任用贤能,改革官职,整顿吏治,打造出唐帝国的第二个盛世,史称“开元盛世”。
四十多年后,同为襄阳籍诗人的杜甫回忆起那个如同烟花般美好而短暂的黄金时代,不胜感叹流恋唏嘘,写诗《忆昔》曰:
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
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
九州道路无豺虎,远行不劳吉日出。
齐纨鲁缟车班班,男耕女桑不相失。
宫中圣人奏云门,天下朋友皆胶漆。
百馀年间未灾变,叔孙礼乐萧何律。
这是一个政治通明、商业繁茂、行旅安全、诗乐和谐、四海之内皆朋友的太平盛世。
大约在孟浩然出生前1200余年,儒家学派的开山祖师、智慧老人孔子曾经就后世门徒如何顺应时代,为官处世提出了自己的意见。他说:危邦不入,乱邦不居。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邦有道,贫且贱焉,耻也;邦无,富且贵焉,耻也。
夫子的意思是,君子要把个人的贫贱荣辱与国家的兴衰存亡联系在一起,如果大道不存、礼崩乐坏,而个人却滋润风光、如鱼得水,没啥值得荣耀;若是国家昌盛、百业兴旺,读书人却隐于世外、于国于家无所作为,也是耻辱。
孟浩然是亚圣之后,他曾经在诗中自报家世:“维先自邹鲁,家世重儒风。诗礼袭遗训,趋庭霑末躬”(《书怀贻京邑同好》)。族中长辈为他取名孟浩字浩然,就是取自先祖孟子的名言:吾善养吾浩然之气。
了解以上背景,于我们理解孟浩然为何出行极有帮助。浩然此行,目的明确:求仕。
孟浩然明白,无论本人性情如何冲淡恬静,无论人格如何不愿受拘泥约束,求仕都将是他无可逃避的宿命。
孟浩然此行,目的地是洛阳。
这很值得我们推敲和玩味。既是求仕,正常的途径应当是到帝国首都长安参加科举试。
而孟浩然此番不走寻常路,跑到洛阳,南辕北辙,却是为何?
我以为,浩然此举,正可见其极富心机,对自己的入仕之路有周密的规划,对本朝的选官制度有极为深刻的理解。
那么,在帝国要想当官、当大官需要具备怎样的条件呢?
下面,让我们对唐朝的选官制度做一个简单的了解。
如果你是一个有志于做官的帝国青年或中年、老年才俊,在正常情况下,必定要通过国家举办的科举考试。
这时,你将面临两种选择:参加常科考试还是制科考试?
常科考试就是每年定期举行的正规考试,这种考试又叫礼部试,由国家外交兼教育部副部长(礼部侍郎)主持,极其庄严慎重。
制科考试则更加了得。这种考试主要是为了选拔社会“非常之才”,通常由皇帝亲自主持。通过制科考试的幸运儿们,被称为“天子门生”,风光、前途无限。然而,制科考试何时举行、考试内容要看皇帝本人的心情和个人兴趣,并无规律可寻。
为了稳妥起见,我建议你还是积极准备,参加常科考试!
决定了参加每年的常科考试,你还将面临两种选择:到底以“生徒”还是“乡贡”的身份去参加考试?
所谓“生徒”还是“乡贡”是指参试渠道。
如果你是国家京师或州县学馆的正规学生,就由学馆择优推荐直接参加礼部试,这样的参试选手叫“生徒”;
如果你纯属自学成才,走的是野路子,那么对不起,你还是先参加本地州县举行的考试,这种考试叫“解试”,“解试”合格,由州县出具证明,去首都长安参加礼部试,这样的选手叫“乡贡”。
无论是“生徒”还是“乡贡”,总之,你现在具备了参加礼部试的资格了,吃饱喝足、养精蓄锐、准备好笔墨纸砚准备去参加考试吧。
别急,你还将面临两种选择:是参加明经科试还是进士科试?
在正常情况下,明经科登第后,通常会被分配到各地州县任基层官职,多被选授为县丞、县尉、县令或州县的参军、主薄之内,往往沉没下僚,这种级别通常被进士登第的高材生们讥为“胥吏”,而进士及第则被时人称为“登龙门”,前途不可限量,有唐一代,大部分宰相都是进士出身,当代的风气是“虽位极人臣,不由进士者不为美”。换句话说:高级干部聚会,你要不是进士出身,你都不好意思跟别人打招呼!
恭喜你,经过科场会战,你进士科或者明经科及第了,这下,可以去高高兴兴去当官了吧。
且慢,要走上国家干部岗位还早得很呢!
楼主:乌角道人  时间:2019-05-16 14:41:27
在我大唐,进士科或者明经科及第只是迈过了做官的第一道门槛。
通过了考试不过证明你是应试型人才,以帝国疆域之辽阔、管理模式之粗放,只会考试的书呆子是吃不开的,在基层官员的任命上,本朝更看重的是其经世济民的实干能力。
如何让人事部门(吏部)知道本人确实德艺双馨、与众不同、才堪大用?
精心设计、包装推销自己,得到文坛或官场“大咖”认可推荐,在整个仕林中打开知名度,迅速成为“网红”方是是最佳的选择。
作为注解,我们参考白居易的成名入仕之路。
话说,在孟浩然洛阳之行63年后,16岁的毛头小子白居易自江南入京参加科举考试,考试前,他先登门拜会了朝中名流,时任著作左郎的前辈诗人顾况。
顾况看着这个嘴上无毛的小鲜肉,心生鄙薄,拿小白同学的名字取笑说:米价方贵,居亦弗易。稍后,待读完白居易呈上的诗作《赋得古原草送别》后,大为折服,击节叹曰:有才如此,居亦何难!由此,顾况引白居易为知音小友,频繁带其出入社交场合并大力推荐,将初入官场的小白同志扶上马送了一程。
另外,朱庆余的七言绝句“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也是向时任水部员外郎的大诗人张籍献好之作,并由此得到了张大人的认可推荐,从此声名大震,官运亨通。

孟浩然将求仕的首站设在洛阳,其用意有二。
其一,以当时交通来看,从孟浩然家乡襄阳至洛阳远较至长安便利快捷。洛阳为帝国“东都”,连接广通渠、通济渠南北两段运河,百业俱兴、人文昌盛,是浩然初入江湖、增长见识、交友扬名的不二之选;
其二,浩然得到消息,就在明年(开元十三年),帝国皇帝李隆基将东封泰山,大典活动起点设在洛阳。其时,洛阳必定文人荟萃、冠盖云集。浩然自负地认为:到时,以自己的才情文章,足以倾倒公卿、名动天下,如果更有幸能面见皇帝,从此青云直上,大展平生报负,从而“冲天羡鸿鹄,争食羞鸡鹜”又有何难呢?

楼主:乌角道人

字数:29675

帖子分类:煮酒论史

发表时间:2016-06-07 05:31:00

更新时间:2019-05-16 14:41:27

评论数:55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下载地址:TXT下载

 

推荐帖子

热门帖子

随机帖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