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水读 >  天涯 >  闲闲书话 >  读稗记之一·吃到一条木鱼

读稗记之一·吃到一条木鱼

楼主:须弥山主人  时间:2019-05-11 09:52:21
吃到一条木鱼


大概是上世纪七十年代,我听说过一种菜,名叫“摆菜”。
不是将菜摆上桌,也不是桌上几个菜怎么摆法,而是菜名。
我没有见过这种菜,我是听公社卫生院的屠医师说的。
屠医师有一天到某地一户人家作客,吃饭了,主人很客气,上了几个菜,其中有一盘是鱼,色泽诱人,还放着碧绿的葱。这是道主菜,当时是很稀罕的。
照那时的规矩,这样稀罕的主菜,板扎的客人是不会首先动筷的,要主人家先动筷,夹给你,你才能吃。
但这城里人的规矩也许不同,主人家一个劲劝屠医师吃鱼,自己却不动筷。再三再四的劝,屠医师已经脸上挂不住了,觉得再不吃,也太辜负主人家的这番心意了,终于向那盘鱼伸出了他的筷子。
这么硬?屠医师的筷子试探了一下,戳不进鱼身。他捏了捏筷子,使了一点劲,还是戳不进去,他气愤难当,拿筷子猛戳,戳遍了鱼的全身,也没留下一点痕迹。
此时屠医师陷入了王蓝田的魔怔之中。
东晋蓝田侯王述有个著名的吃鸡蛋故事,他用筷子戳鸡蛋,怎么也戳不开,大怒,用手拿起,扔到地上,鸡蛋也不破,得意洋洋地在地上圆转不止,王蓝田更怒,动身,下地,伸脚,用屐齿去辗,可还是辗压不了鸡蛋,于是怒气勃发,又用手,从地上,捡起鸡蛋,塞入嘴中,嚼破,立即吐出。
此事获得了王羲之的高度嘲笑。
屠医师的豪迈不输王蓝田,一怒之下,也伸出了他的手,一把抓起了那条鱼。
他没有扔到地下,鱼的另一面已经给他看见了——这是一条木鱼。
不是和尚敲的木鱼。是木头做的鱼。
做得真是纤毫毕肖,比得上仿真菜的大高手岩崎泷三的作品。
屠医师的故事讲到这里,他满脸羞惭,用手遮住了面孔,格格格地笑着说:“我……我……我……”
那时候穷,招待客人,上一道摆菜,充一充场面,那也罢了,但为什么要劝了又劝?听众不服 。我在桌角上听了,似乎也得到了一个礼仪教训,作客时,主人家不动的菜,你千万不能去吃,吃了会惹笑话的。
我还想,吃饭上一道木头鱼,这算什么?有什么讲究没?
后来看书,找到了“不能吃的菜”的证据:
初坐定,酒家人先下看菜,问酒多寡,然后别换好菜蔬。有一等外郡士夫,未曾谙识者,便下箸吃,被酒家人哂笑。
这是吴自牧《梦粱录》说的。就是说,在当时的杭州下馆子,一坐下,服务员先端上“看菜”,给客人看看,然后点菜,上酒,将“看菜”撤下,换上可以吃的菜。外地人不晓得“看菜”只能看,一见上来就伸筷子吃,服务员就要嘲笑他们是乡巴佬。
“看菜”也就是我们说的“摆菜”。从书中看,在南宋,好像只有都城杭州才有。古书中记录了各种名目,看菜,看盘,香盘,装水果的又叫看果。
杭州酒家的“看菜”,可能是宫廷里传出来的。
宫中请客、接待外宾的盛大宴席,都用看盘。宋高宗生日,“看盘如用猪、羊、鸡、鹅、连骨熟肉”,宋度宗生日,前一天是“每位列环饼、油饼、枣塔为看盘”,生日正日,有各种看果、看食、看菜、匙箸、盐碟、醋樽,殿下两朵庑,亦有看盘,环饼、油饼、枣塔——“俱遵国初之礼在,累朝不敢易之。”一直是这么个规矩。
这规矩唐朝就有。
北宋钱易《南部新书》说:
御厨进馔,凡器用有少府监进者九饤食,以牙盘九枚装食味其间,置上前,亦谓之“看食”。
明朝于慎行《谷山笔麈》说,《新唐书》记载天宝二年,唐玄宗到望春楼看风景,韦坚“上百牙盘食”,“谓之看食,即今之看盘也”。
也就是说,从唐朝到明朝,都有“摆菜”。
据《清稗类钞》,到清朝,“看盘”扩张成了“看席”:
饾饤,一作饤饾。今俗燕会,黏果列席前,曰看席饤坐,古称钉坐,谓钉而不食。唐韩愈诗“或如临食案,肴核纷饤饾”是也。俗且谓宴享大宾,一吃席,一看席也。
一桌吃,一桌看。这就看以前网上流传的豪迈段子:“等我有钱了,豆浆买两碗,吃一碗,倒一碗。”
清朝驻藏大臣和瑛诗曰:
法筵肃肃开雁堂,饤坐目食盘成行。
葡萄庵罗兼糖霜,饆饠陈黯鲶头僵。
藤根騞騞刲乾羊,鸠盘茶杵牛酥浆。
龙脑钵盛云子粮,麦炒豆醋盂釜量。
当时和瑛赴班那个那个之宴,这么丰盛的食物,这么正式的场合,虽是“饤坐”,却在“目食”。
这些看食摆菜,就算下筷子,也是能吃的,顶多失礼,遭服务员哂笑。可是吾乡屠医师吃的摆菜,是木头做的鱼,不能吃。
古人喜欢用各种材料做鱼,金的银的玉的,木头做鱼也历史悠久。
东汉王充曾说过,钓鱼的人用木头做鱼,上了漆,放到水里欺骗鱼们,鱼以为遇到的也是一条真鱼,过来聚会,就上当了。王充是我老乡,他说木头鱼有这个功能,我很怀疑。
晋武帝司马炎时,杭州临平河岸塌方,塌出一个石鼓,扣击无声,就去问博物学家张华。张华说,拿蜀中的桐木,刻作鱼形,就能打出声音了。一试果然,声闻数十里。
……这些木头鱼,不上桌。
清朝瀛若氏《三风十愆记》中,真有木头鱼上桌的形迹。
有个开当铺的商人叫方时茂,家里宴客很奢华,创造出很多种大菜,带坏了一地风气,富人争相效仿。平民之家宴饮定制,食器浅小,六个菜,有的少一个,就用木头“刻鳞像鱼形”,盛到盘中充数。
这说的是明朝的事。
网上又查到胶东乳山的木头鱼,是当地宴客必备,有空心鱼,也有实心鱼,用梨木或枣木刻成。
屠医师吃到的木鱼,莫非是这么来的?他当年是去了乳山么?我老家的老同学真标告诉我:“岭南与余姚交界的地方有这种习俗。”原来这异俗如此近么。真个是:千古风流事,名肴共此时。
楼主:须弥山主人  时间:2019-05-11 09:52:21
@酒醉扶墙走 2018-03-04 17:56:37
好看,我从没遇见过摆菜,这种情况,直接把木鱼放到自己碗里得了,屠医师遇到的那家主人真不该劝菜,要劝也劝能吃的呀!杭州下馆子相当于现在的菜谱吧,食客们知道那道菜长什么样,好点。唉真饿了。
-----------------------------
我自己也没遇见过。。。是听来的故事:)
楼主:须弥山主人  时间:2019-05-11 09:52:21
@事了扶伊去 2018-03-04 20:33:57
既是擺菜,為何“主人家一个劲劝屠医师吃鱼”,或是 俗如此罷?
問好須彌山主。
-----------------------------
新年好!也许是表示客气。。。现在看来真是怪怪的。。。
楼主:须弥山主人  时间:2019-05-11 09:52:21
@云石胶 2018-03-05 10:35:06
小时候农村穷,宴席上经常有摆菜,最常见的是鱼,是真的鱼,可以吃,但懂规矩的人都不会下筷!一条鱼可以顶好几场宴席!:)
-----------------------------
原来是这样
楼主:须弥山主人  时间:2019-05-11 09:52:21
@巷底臭椿 2018-03-05 12:14:53
老家从前吃席,最后一道菜叫碗头鱼,完整的一条鱼,头尾翘在碗外面,通常是上菜人托着一碗鱼向每桌上献一献,大家知道是最后一道菜了,说声免了免了,此菜并不上桌,半生
后来,不再有此讲究,整鱼上桌,主人或主动将它戳破,请人享用
近年物质极大丰富,鱼肉都已吃腻,没有值得特别相让的价值了,客人每吃一口都象赏脸似的
-----------------------------
献一献,这个办法好。
楼主:须弥山主人  时间:2019-05-11 09:52:21
@诗情画意过一生 2018-03-05 13:02:43
原来叫摆菜呀,现在很多农家饭馆每道菜都会做个盘,给点菜的人看碟点菜,原来是这种缘由。
-----------------------------
透明厨房的样子。。。
楼主:须弥山主人  时间:2019-05-11 09:52:21
@草桥关 2018-03-05 16:22:59
不过是一普通的年节习俗而已,居然上面没一人知道为什么,让人有种失落感。
年节酒席,什么菜都可吃,唯鱼不可吃,是一民间习俗,其意取年年有鱼、年年有余,讨一个吉祥而已。这种习俗也扩大到稍郑重的宴请,不吃鱼(整鱼),有对主人的祝愿的意思在。
-----------------------------
这可真不知道。。。我小时候吃的都是小鱼,一碗有几十条
楼主:须弥山主人  时间:2019-05-11 09:52:21
@xixiange1963 2018-03-05 20:55:51
好看,读稗记应该整合在一个帖子里!
-----------------------------
楼主:须弥山主人  时间:2019-05-11 09:52:21
@端木庸 2018-03-05 21:36:32
电影《黄土地》有这么个场景。陕北农村婚席,摆一道木鱼,代主家领席者用筷子敲敲,意思是吃了。具体那个场景推测,是搞不到鱼,但又要彩头……
-----------------------------
原来陕北也有。
楼主:须弥山主人  时间:2019-05-11 09:52:21
@messiyun 2019-05-07 20:55:02
可以说是老饕了。
-----------------------------
不敢。。。

楼主:须弥山主人

字数:3171

帖子分类:闲闲书话

发表时间:2018-03-04 12:34:06

更新时间:2019-05-11 09:52:21

评论数:21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下载地址:TXT下载

 

推荐帖子

热门帖子

随机帖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