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水读 >  天涯 >  煮酒论史 >  泪痕漫评三国 那些隐藏在英雄传奇背后的历史 长篇连载

泪痕漫评三国 那些隐藏在英雄传奇背后的历史 长篇连载

楼主:泪痕春雨  时间:2021-02-02 06:56:46

楼主荣获2015煮酒论史年度十大作者本文荣获2015煮酒论史年度十大佳作




第一章 从东汉历史说起


第一节 士大夫集团与宦官集团之争(上)

翻开东汉历史,表面上一直是士大夫集团与宦官集团在相争,实际上用现在的流行语去说,那不过是官二代与穷二代在相争罢了。

本来呢,从普遍意义上,穷N代是无法与官N代相争的;因为他们的起点与机会都是不对等的。

官N代有着良好的学习条件、环境;穷N代则没有。
就说读书吧,官N代想读书,他的父母会给他做好一切后勤,总而言之,他们只要好好读书就可以了,其它的事都不用操心。而穷N代呢,在一些励志故事书中,竟然需要凿壁借光、映雪读书。官N代想读书,可以找最好的老师;穷N代呢,常常连读私塾的机会也没有。在这种背景下,穷N代想比官N学习成绩好,本身就难之又难。
官N代处于社会上层,眼界自然非常宽广,而且有着足够的实践锻炼机会;穷N代呢,有的一辈子也连个县城也没有进过,他们就算有关心军国大事的心,凭他们的眼界、经历,恐怕也就是井底之蛙谈天空罢了。在这种背景下,穷N代的整体素质,自然无法与官N代相比。

而且,官N代从小容易拥有积极向上的心态,穷N代则很难拥有这种心态。对于许多人而言,他们并不怕辛苦,也不怕付出。但是,在他们决定辛苦、付出之前,谁能告诉他们,这一切会有回报?他们如何让自己相信,自己付出就会有回报?当这一切无法得到肯定回答时,他们自然很容易丧失积极向上的信心,更不愿意为此做出更多的努力了;因为他们害怕付出一切,到头只会觉得这一切太不值得。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问题是,努力多半生,回首往事,却发现自己一生只是修炼一些高大上的东西,最终在现实生活中毫无用处,他们是什么感想呢?世人评价他时,难免会说了,吃着地沟油的命,操着中南海的心,你寡也不寡。世人评论他们时,难免会说,他们就是传说中的孔乙己罢了,总而言之,你应该关心点正经事、干点正经事,天天整些不着边际的东西,你扯不扯啊。在这种背景下,穷N代通常很难拥有远大理想,因为现实的无奈会把他的理想渐渐磨灭。

相比而言,官N代则很少有这种顾虑;因为他们的父母会肯定的告诉他,只要你能干出点名堂来,我们就可以保证你不会被埋没;而他们也相信自己父母的这承诺。穷N显然没有这种底气,所以胸怀大志的穷N很少见,而官N代则很普遍;关于这一点,翻开三国历史就可以知道了,因为三国历史舞台上,其实就是官N代角逐的舞台,穷N代进入决赛的人,那是扳着指头就可以数过来的。

而且从家庭教育上,官N代更容易倾向于培养子弟们的政治能力、军事能力。因为,在他们看来,这一切都是非常实用的学问。而穷N代们在教育子弟时,却显然很少会花时间培养他们相关的能力,因为在他们看来,这一切似乎并没有多大的现实意义。

三国历史上有一个优秀的将领,他在发家前,天天就琢磨军事问题,只要看到一些山头、险道、河流,就想着如何率军通过,如何安营扎寨?人们看到他天天想这种问题,都觉得可笑极了。一切是显然的,这个将领肯定是穷N代出身,如果他是官N代出身,成天就喜欢思考这种问题,肯定会受到周围的赞扬与鼓励,因为这就是传说中的天赋非常凡啊。而他的父兄更会给他提供相关学习、实践的机会。

楼主已参加《2015年天涯社区“最具号召力的原创分享”评选》点此投票>>>
《天涯打赏傻瓜教程,多图,包教包会》
楼主:泪痕春雨  时间:2021-02-02 06:56:46
其实上述的差距,就足以穷N代难以与官N代相争了。而他们的最大差距还在于,对官N代而言,机会多的是;穷N代的机会不但少,而且也难以把握。
人混来混去,都在不同的圈子里混。人家就是在省部级一层的圈子混,你就是在市县一级的圈子里混;或是在村乡一层的圈子里混;更有甚者只是在标准的穷N代里的圈子里混,你说你们的层次能一样。现代社会有一个词叫人脉,大家处的圈子不同,本身拥有的人脉就是天差地别的,后来积攒人脉时,拥有的机会也是天差地别的。

诸葛亮未出山时,就被人们吹得神乎其神。如果诸葛亮出身于平民之家,他真能玩的这样潇洒吗?估计不能了,因为他肯定也得像刘备、关羽、张飞等人,从最底层干起,一步一个脚印的向上爬。总而言之,绝不可能成天啥正经事也没干过,就是东家出来西家进去的闲聊,就能聊得名动江湖。

事实上,官N代们大都是像诸葛亮这样起家的;曹操之流更是如此的。总而言之,没事就找人闲聊,聊来聊去,就聊出前途了。为什么他们闲聊,就能聊出前途呢?因为人家天天闲聊的对象,都是高官或高官的子弟,一个人能在这种圈子里聊得出类拔萃,自然就有的是机会。首先 ,如果与他们聊天的人是高级官员,自然不用说了,因为高级官员明天随便给他一个委任状,他就可以让他们从处级干起了;如果与他们聊天的人是高级官员的儿子、父亲、老上级、亲信,自然会天天向高级官员推荐他,推荐的久了,高级官员自然会给他颁发委任状的,总而言之,他们还是可以从处级干起。在东汉帝国那种任命官员的制度下,这一切是普遍存在的现象。

如果这个官N代谱儿再大点,天天在上层社会里穷聊,而且越聊名气越大,却是摆足架子不出山,总而言之,你就给我一个处级委任状,也实在太小看我了,凭我的家底、名气,怎么也得从局级干起啊。甚至局级也有些低啊!

如果这个官N代再谱大点,就更牛逼了,总而言之,就算你把局级委任状拿到他家,他也不会轻易接受的。因为,你随便派个人就把这种委任状拿过,你也太小看我了;因为,你怎么也得亲自到我家来请我啊。因为凭我的出身、凭我积攒起来的名气,你就是亲自去请我,我也嫌这官小呢;就算对这个官位比较满意,我也得看看跟你混,有没有前途。

而且这些官N代当了官,通常也容易干出成绩来,因为人家上面有人,胡折腾时自然是没人敢管;想好好干一些成绩时,自然也没人敢随便出来捣乱。
所谓的穷N代,哪有这种机会呢?他们想当个官,自然是难之又难;就算当了官,想放开手脚干干事,也是处处受制。
楼主:泪痕春雨  时间:2021-02-02 06:56:46
刘备刀头舔血的折腾了半天,好容易混了一个副县级的官(县尉),政府却认为当时靠军功当官的人太多了,其中自然有许多是混水摸鱼上来的,更有许多是不称职的,于是就责令各地主管对此展开清查。在这种背景下,一个督邮到了刘备所在的县里,过来就说刘备这个官是虚冒战功得来的,更说刘备只是一个兵痞子出身,总而言之,刘备不配当这个官。

我们知道,刘备领着小兄弟们刀头舔血的折腾了半天,才混出这么一个芝麻绿豆大的官。竟然有人说他没有资格当这个官,关键是刘备还没处说理;因为在官N代一手遮天的社会中,谁会为刘备做主呢?刘备听到这个消息,自然是气得有些抓狂了。总而言之,我操你大爷,老子不配当这个官?那些官N代们,都是屁事事也没干过,出来就当官,而且级别都比老子大多了,他们就配当那个官?真正虛冒战功的人多了,他们有靠山,他们也配当这个官。老子没靠山,刀头舔血为国效了半天力,才混了这么屁大点个官,你们就说老子不配当。这还有天理没有了?

刘备想找这个督邮谈一谈,希望他能给自己点面子。而这个督邮却是一副秉公办事的样子。总而言之,让你这种虚冒战功的兵痞子当官,就是对国家不负责、就是对老百姓不负责。再总而言之,我跟你没什么好谈的;因为你也不是什么官N代,又没有什么官N代罩着,我凭什么给你面子?

刘备那是极有涵养的人,因为人们说刘备时,通常都说他喜怒不形于色,但这次刘备却显然是生气了。因为刘备当时就回去,领着自己的小弟,冲进了督邮的房里,把督邮拉出来绑在一棵树上;总而言之,没头没脸的就用皮鞭打这个督邮,如果不是这个督邮苦苦哀求,刘备当时杀他的心也有了。[注1]
楼主:泪痕春雨  时间:2021-02-02 06:56:46
感谢枯声网友支持,再更新一段。

如果刘备有个好爹,谁也得承认,凭刘备的身手,当一个副县级的官,那实在是太屈材了。因为不要说刘备了,就是刘备的两个金牌小弟,去当副县级官员也太屈材了。问题是,这哥儿三个,谁也没有个好爹,所以刀头舔血的折腾了半天,最后混了一个副县级、两个乡村级干部,都有人说他们不配当这个官,关键是,他们还没处说理。所以,刘备当时就抓狂了,左右是个左右了,上去把督邮暴揍一顿。然后呢,就开始跑路了,总而言之,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爷总有一天会让你们知道,爷不是普通人。
因为当时招兵买马的流寇、官员有很多,而刘备当时也领着一大把小兄弟,所以机会还多的很。如果在太平年代,一个副县级的官员,上面又没有什么靠山,竟然敢鞭打督邮(上面下来检查工作的官员),他恐怕还真是没的混了。

从刘、关、张的发家史,我们可以看出来,一个穷N代想在社会上起步,是多么难。相对于曹操、诸葛亮之类的人,那真是一步一个坎。而且刘备也不是标准的穷N代,因为他的祖父、父亲都曾当过小官,虽然他父亲死的比较早,但是社会关系还是远远优于标准的穷N代。而且刘备在15岁时,也曾到卢植(市级干部[注2])那里上过学,还曾和公孙瓒(市级干部的子弟)当过同学,据说关系还不错。从这层意义上,刘备比标准的穷N代起点高多了,但是就算如此,在起步时,也是一步一个坎。
楼主:泪痕春雨  时间:2021-02-02 06:56:46

我说了这么一大堆,并不是说在东汉时代,穷N代完全无法与官N代相争。因为在东汉立国不久后,传说中的葵花宝典现身江湖了,所以穷N代们难免会蠢蠢欲动。东汉帝国建立不久后,有一句广告词肯定已泛滥成灾了,那就是你想迅速摆脱穷N代的身份吗?你想出人头地吗?请挥刀自宫!虽然自宫,未必成功,但是如果自宫,你肯定有着坐火箭上升的机会。
如果上天给你一个机会,让你迅速摆脱穷N代的机会,你会把握吗?如果需要你挥刀自宫,你愿意吗?这真是一个残酷的问题。但是,为了家族改换门庭,自然会有无数的穷N代,选择了自宫。

一旦加入宦官的行列,穷N代也容易有远大的理想,更有积极上进的雄心,因为穷N代在这条道路上取得成功,并不是什么难以实现的梦,相反常常让人感觉一切是触手可及的。
而且进入宦官队伍,空N代也会拥有良好的学习机会、条件。我们常常认为宦官没有文化,事实上,那些能出人头地的宦官,通常总会受到良好的教育,尤其是当政府公开让宦官当公务员的时代。

因为宦官帮皇帝处理公务,首先得能阅读奏章,并对相关奏章提出具体处理意见吧,不要说别的了,就是能把文言的奏章读下来,弄明白,也需要非常高的文化知识。如果大家不相信,我们现在随便找几个读文科的大学生,看看他们有多少人能具备这种能力?而这种知识,对于一个想出人头地的宦官而言,它是最基本的知识。事实上,如果他们如果没有高深的军事、政治、经济知识,皇帝也不会没事就咨询他们,更不会把具体工作交给他们。如果是这样,他们估计就只能天天在皇宫里干杂活了。

事实上,进入了宦官队伍,只要能通过了第一轮海选,以后对军事、政治知识,不但有着足够学习的机会,更有着无数实践锻炼的机会,并键是宦官们也会玩命把握相关机会,因为只要好好把握这种机会,出人头地就绝不是梦。
楼主:泪痕春雨  时间:2021-02-02 06:56:46
感谢斩业非斩人、故乡青山远网友支持,再更新一段。

虽然在各种丑化宦官的宣传资料中,大宦官都是没文化的人,而且又贪婪、又短视,仅仅因为会讨好皇帝,所以才会高高在上;但更接近真实的情况显然是,成功的宦官,都有着第一流的军事、政治、经济才能。因为,他们常常扮演的角色,就是皇帝的机要秘书。事实上,只有取得这种身份,他们才有机会变得权倾朝野。

宦官到底有没有才能?我们只要知道这样一些事情,就可以知道了。当小皇帝需要翻局时,只要把相关任务交给某些宦官,他们就会帮助皇帝把不可一世的权臣打得万劫不复;这表面上看起来,非常简单,实际上复杂到了极点,因为一次成功的政变,无论从策划到执行,都是一个大工程。那可不是像武侠小说、或童话故事中所写的那样,皇帝领着他们,把权臣按倒在地喀嚓了,就可以实现。

如果皇帝夺权就这样简单,曹操早死几百回了。因为在最开始的许多年里,汉献帝想杀曹操,那就跟杀只鸡差不多。因为,曹操再牛逼,也只是个臣子,在最初的若干年里,他见了皇帝也得跪头,更得尊重拜见皇帝时的各种礼仪;如果杀了曹操就能如何如之何,皇帝一声令下,曹操当时就得交了粮本。问题是,皇帝夺权并没有这样简单。

“曹操后来因事进殿拜见献帝,献帝不能控制自己的恐惧,因而说,你如果想辅佐我,就仁厚些,不想这样,就开恩抛弃我。曹操大惊失色,频频鞠躬,请求退出。旧的礼仪规定,领兵的三公拜见时,要由虎贲武士持刀挟持。曹操出来后,顾盼左右,汗流浃背,从此不再朝见”。(摘自《白话资治通鉴》)
从相关的内容我们可以看出来,在最初的若干年里,皇帝想杀曹操是多么的容易。
楼主:泪痕春雨  时间:2021-02-02 06:56:46
事实上,哪个皇帝想击杀权臣,也没有什么复杂的。真正的复杂在于,杀掉臣子后,能不能控制局势。否则杀了权臣,又有什么用?最简单的例子就是,王允、吕布是把董卓杀了,但结果呢?如果不是董卓的小弟还需要汉献帝当傀儡,汉献帝当时就得给董卓偿命去。所以,王允让董卓的小弟杀了,吕布如果不是跑得快,自然也会被杀掉。

汉献帝能不能杀了曹操,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杀了曹操,能控制住局势吗?如果杀了曹操,就是让曹操的小弟一怒,率人冲进皇宫干掉自己,那可亏大方了。就算曹操死后,曹操一系砖崩瓦解了,所以曹操的小弟无法控制汉献帝了,更无法杀汉献帝了,问题是又马上出来另一个大哥来控制汉献帝,而这个大哥比曹操还霸道,你说汉献帝这是图啥呢?

汉献帝最初被董卓控制;董卓死了,李榷、郭汜又控制了皇帝。汉献帝好容易逃出了李榷、郭汜的控制,但是谁也不把皇帝真正当回事,皇帝混的那才叫个惨。
于是皇帝和大臣开会时,就如同唱戏一样,“献帝住在以荆棘为篱的房中。门窗不能关闭,献帝与群臣们举行朝会时,兵士们就趴在篱笆上观望,相互拥挤取乐。”。
至于生活,实在可以用苦不堪言来形容了。“当时,宫殿都被烧毁,百官劈开荆棘,靠在墙壁间居住。州、郡长官自拥有强兵,不肯进贡。官员们又饿又乏,尚书郎以下的官员自己出去采摘野菜。有人饿死于断墙残壁之间,有人被士兵杀死。”(摘自《白话资治通鉴》)

后来曹操控制了皇帝,虽然曹操不把皇帝当回事,问题是,谁也得承认,皇帝总算过得人模人样了,如果汉献帝一个想不开,竟然想领着小弟让曹操血溅五步,且不说他的小弟,敢不敢跟他干,就算敢跟他干,而且也能成功了,又什么价值呢?因为,再换一个大哥控制他,没准还不如曹操呢。
关键是,如果大家知道,跟皇帝火并了曹操就是死路一条。那皇帝想找人火并曹操时,谁听到这个消息,肯定也会赶紧跑到曹操那里去告密,因为这是他们躲过杀身之祸的唯一机会。
楼主:泪痕春雨  时间:2021-02-02 06:56:46
是不是说得远了,我上面说了这一大堆,只是希望大家知道,宦官能帮皇帝夺回权力,首先是因为他们控制着足够的军事、政治资源,其次也是因为他们有着过人的军事、政治才能。因为不论怎么说,那也是政变,绝不是武侠小说中的火并;换而言之,绝不是你把对手按倒在地喀嚓了,就算你已取得了胜利。

因为,传统的历史,都是由控制话语权的士大夫集团所写,所以我们总觉得,宦官政治就是皇帝昏晕的产物;当然了,宦官都是一群无知无识的,心理变态的、邪恶贪婪的人。其实呢,这完全是政治宣传的结果。

因为从所谓的四大发明去看,东汉宦官对人类文明的价值,比曹操、刘备、诸葛亮大多了。因为纸是谁发明的?小学生也知道,那是东汉的宦官蔡伦领衔发明的[注3];而纸对世界文明的价值有多大?小学生也知道。
东汉大宦官蔡伦在皇帝的领导下,曾做出一项伟大的发明,并推动了、加速了人类文明的发展。曹操、刘备、诸葛亮有这么牛逼吗?按所谓的四大文明所说,曹操、刘备、诸葛亮等人早死上几十年,人类文明估计没有啥影响,如果蔡伦早死上几十年,那可坏事了。

上面的说法,也许有点搞笑。但是,我们必须得知道,宦官政治从来都是一种精心设计出来的政治格局。所以,宦官的形象之所以非常差劲,主要是因为他们的人没有控制话语权,如果他们的人控制了话语权,他们的形象通常也会非常伟大、光荣的。 所以,《三国志、注》开篇就为了我们塑造了一个伟大的、光荣的宦官形象。
楼主:泪痕春雨  时间:2021-02-02 06:56:46
大魏帝国的高祖皇帝就是一个宦官,所以当时的御用文人,自然得承认,宦官也有好人,而且还有大好人。所以《三国志、注》说到魏武帝的身世时,就说魏武帝的干爷爷(后来被追封为大魏高祖皇帝的大大宦官曹腾)多么人格高尚,多么一心为国为民。

“曹腾在宫中三十余年,历事四帝,没有过失,而且经常推荐贤能,终无所毁伤。他所荐之人,如陈留虞放、边韶、南阳延固、张温、弘农张奂、颍川堂溪典等,都是海内名人”。
仅凭这一段内容,也足以说曹腾人格高尚,一心为国为民了。

我们再看后面的内容,“有一次蜀郡太守因计吏修敬于腾,益州刺史种暠于函谷关搜得其书信,上太守,并报奏曹腾内臣外交,行为不当,请免官治罪。皇帝认为‘笺自外来,腾书不出,非其罪也’,于是搁置了种暠的罢官奏议。曹腾却不以介意,常称种暠为能吏,认为他有事上之节,当时人都赞叹。种暠后升任司徒,对人说:‘今日为公,乃曹常侍力也’,曹腾之行事,皆此类也。”
这种胸襟气度,就是历史上的臣,又有几个能具备呢?


当然了,同样是曹腾,在陈琳(当时为袁绍效力)笔下就变成这个样子。“司空曹操祖父腾,故中常侍,与左悺、徐璜并作妖孽,饕餮放横,伤化虐人。”总而言之,曹操的干爷爷既然是大宦官,他自然也是一个变态、邪恶的化身;因为宦官就没有好人,曹操的干爷爷就更不例外了,因为他是一个大宦官。

我们现在的问题是,哪个曹腾才是真实的曹腾呢?显然就看谁胜利了,如果袁绍取得了胜利,曹腾的历史形象,估计只能以心理变态、贪婪邪恶的形象出现了。问题是曹操胜利了,曹腾的形象瞬间就高大的让人只能仰视了。
楼主:泪痕春雨  时间:2021-02-02 06:56:46
感谢苦守的苦手、新恐怖鸟网友支持,再更新一段。

我们对当时宦官集团的了解,常常都是源于士大夫集团的宣传材料,自然会觉得宦官集团就是邪恶的化身;问题是,当时大汉帝国的官方宣传材料中,宦官的形象肯定不是这样的。就如在大魏帝国的官方宣传材料中,大宦官曹腾绝对是一个高大全的正面形象。
其实,宦官控制话语权的东汉帝国,那些大宦官的形象都也是高大全的。

“有的人称赞他们(大宦官)有伊尹、霍光一样的功勋,无愧于前代;有的说张良、陈平的谋略,又出现在今天。”(摘自《白话后汉书》)

就好像看蒋委员长一系的宣传内容,蒋委员长就是一代圣人投胎;但是看我朝从前的宣传内容,蒋委员长就是一代人渣投胎。当然了,看我朝的宣传内容,太祖皇帝也是一代伟人;但是看欧美的丑化宣传,我朝太祖也可以称得上一代邪魔了。

事实上,对宦官比较公允的评论应该是这样的,“宦官这种人,他们与普通人不同,名声不好,不是出身于贵族大家。肌肤血气不能传于后代,表面上看不出他的坏处,做事容易取得信任,加以在朝廷里见多识广,熟悉典章制度,所以年幼的君主,依靠他谨慎练达的长处,女君利用他出入听命方便。察访他没有猜疑忌惮的心思,接近他有可喜的颜色。也有忠厚正直,怀术纠正邪恶的;有敏于应对,弄巧乱实的;还有借誉于忠良,先期引誉的。不都是放肆为凶,只是一味横暴而已。然真假并行,貌似忠诚,情实奸恶,所以能迷惑昏庸幼弱之主,搅乱视听,大抵也有一定的道理在其中。”(摘自《白话后汉书》)


[注1]:“其后州郡被诏书,其有军功为长吏者,当沙汰之,备疑在遣中。督邮至县,当遣备,备素知之。闻督邮在传舍,备欲求见督邮,督邮称疾不肯见备,备恨之,因还治,将吏卒更诣传舍,突入门,言‘我被府君密教收督邮’。遂就床缚之,将出到界,自解其绶以系督邮颈,缚之著树,鞭杖百余下,欲杀之。督邮求哀,乃释去之。”(摘自《三国志、注》)

[注2]:先主十五岁时,母亲命他外出游学,于是他与同族刘德然、辽西人公孙瓒一道师事前九江太守同郡人卢植。。”(摘自《白话三国志》)

当时的卢植是郡守级别,在这里我把它定位为市级干部。在这里,我说卢植是市级干部,只是打一个比方,希望人们对卢植的地位有个比较直观的了解,所以这种比方未必多么准确。因为,在许多书中,似乎认为郡守相当于省部级。

[注3]:自古文字,大多刻在竹简上,然后编成册;那些用缣帛写字的人,把缣帛叫做纸。缣贵而竹简笨重,都不方便。蔡伦于是创造设计,用树皮、麻头和破布、渔网造纸。和帝元兴元年,他把造出来的纸奏上和帝,和帝赞赏蔡伦的才能。自此之后,大家都使用这种纸,天下叫做“蔡侯纸”。(摘自《白话后汉书》)


待续
楼主:泪痕春雨  时间:2021-02-02 06:56:46
复新恐怖鸟网友:

“曹操后来因事进殿拜见献帝,献帝不能控制自己的恐惧,因而说,你如果想辅佐我,就仁厚些,不想这样,就开恩抛弃我。曹操大惊失色,频频鞠躬,请求退出。旧的礼仪规定,领兵的三公拜见时,要由虎贲武士持刀挟持。曹操出来后,顾盼左右,汗流浃背,从此不再朝见”。(摘自《白话资治通鉴》)
从相关的内容我们可以看出来,在最初的若干年里,皇帝想杀曹操是多么的容易。
。。。。
不对,

首先,旧的礼仪有没有这种规定呢?我是不相信的,也没有其他证据支持。

其次,汉献帝到了许昌以后,还能不能掌握这样一支虎贲武士呢?据我所知,是不可能的。

==============================

通鉴上的这种说法,未免有些夸张,也的确缺乏其它方面的史料支持,但它所说的内容,应该是可信的(比如,汉献帝一伙如果真的想不开,曹操是非常危险的)。所谓汉献帝在许昌无依无靠,是皇权政治故意模糊历史真相的结果。

在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的通常说法中,似乎认为这是因为曹操一伙眼光远大,所以周围众多实力派,都也不愿意挟天子,就曹操一伙愿意挟天子。其实呢,挟天子是一个非常复杂的工程,事实上,当时各大实力派都也想挟天子的。只是想挟天子,需要天时、地利、人和众多因素凑成。

最简单而言,它需要足够的实力,从张扬、段煨一再向献帝表达忠心去看,这两个大佬也是想挟天子的;只是他们的盘口有点小,所以实在无法布这样大的局。而且,董承(也就是后来试图击杀曹操的国舅)之类的董卓旧部,从始到终都跟着汉献帝周围,他们想挟天子的心,自然是最明显不过了,但是以他们的实力,显然也无法布这样大的局。

再简单而言,它需要改变自己集团的大战略。其实,公孙瓒、袁绍、刘表、袁术等人,肯定都也想挟天子的,从实力上,他们应该是可以布这个局的。只是他们所处的地缘,并不支持他们这样做。
为什么我说这些大佬,肯定都想挟天子呢,因为挟天子的过程,就是意味着自己把手伸进了洛阳、长安为中心的地区。以公孙瓒、袁绍、刘表、袁术等人的地缘,显然不支持他们执行这种战略。一切是显然的,在当时,因为种种原因,他们的战略重心都也无法向洛阳、长安一线转移。

而且,曹操可以挟天子,也是机缘巧合的结果,我们知道,董卓192年死,曹操196年才挟天子。在过去的几年里,曹操为什么无法挟天子呢?因为曹操缺乏把手伸进洛阳、长安为中心地区的机会。后来,为什么曹操拥有了这种机会呢?那是因为董卓旧部火并的一塌糊涂,于是一时无法推出一个、或几个领衔人物挟天子了。所以,汉献帝就东迁洛阳了,但是汉献帝东迁洛阳,也不意味着曹操就可以随便迎接汉献帝。关于这一点,只要看一下通鉴的记载就可以知道了。

于是曹操派遣扬武中郎将曹洪率兵向西,到洛阳迎接献帝。董承等扼守险要阻拦,曹洪不能前进。
韩暹倚仗护驾有功,专横霸道,董承对他十分厌恨,就私下派人召请曹操。于是曹操亲率大军到达洛阳。
从这两条内容中,我们大约可以看出来。曹操可以迎献帝,是董卓旧部(包括投靠董卓的黄巾旧部)在东迁洛阳后,依然内哄不断的结果。

其实,我们只要知道当时围绕汉献帝周围的力量角逐,就知道,曹操在拜见汉献帝时,并没有什么安全可言,是完全可信的。我是说,假如汉献帝一伙真的想不开,最简单而言,也就是传说中的国舅董承一个不想不开。

虽然说曹操最初见献帝,需要武士用刀挟持,未免有些不合情理,但是汉献帝周围拥有大量曹操不能控制的武士,应该是可信的。
楼主:泪痕春雨  时间:2021-02-02 06:56:46
复新恐怖鸟风友:

那么,上面的问题归根到底就是,

在曹操奉迎汉献帝后,汉献帝身边的直属武力,或者说非曹系武力,是怎么消失的?

==============================

相关力量被铲除,应该是经历了四五年时间,通过逐步打击,最后一举铲除的。

建安五年(公元200年)春季,正月,董承的密谋败露。曹操杀死董承和王服、种辑,并将他们的三族全部屠灭。
从某种意义上,这应该是曹操对汉献帝控制力越来越强的标志性事件。曹操与随献帝东迁的力量矛盾当时难以调和,一个重要原原因,应该是曹操在与袁绍决战之时,需要解除后顾之忧;但另一个原因也不容忽视,那就是随献帝东迁的力量,感觉可以趁曹、袁决战之际,摆脱曹操一系的控制;从某种意义上,他们认为让袁绍取得胜利,更符合自己的利益,所以才会在这个关键的时候,与曹操的矛盾突然恶化。
楼主:泪痕春雨  时间:2021-02-02 06:56:46
复新恐怖鸟风友:

那么,上面的问题归根到底就是,

在曹操奉迎汉献帝后,汉献帝身边的直属武力,或者说非曹系武力,是怎么消失的?

==============================

相关力量被铲除,应该是经历了四五年时间,通过逐步打击,最后一举铲除的。

建安五年(公元200年)春季,正月,董承的密谋败露。曹操杀死董承和王服、种辑,并将他们的三族全部屠灭。
从某种意义上,这应该是曹操对汉献帝控制力越来越强的标志性事件。曹操与随献帝东迁的力量矛盾当时难以调和,一个重要原原因,应该是曹操在与袁绍决战之时,需要解除后顾之忧;但另一个原因也不容忽视,那就是随献帝东迁的力量,感觉可以趁曹、袁决战之际,摆脱曹操一系的控制;从某种意义上,他们认为让袁绍取得胜利,更符合自己的利益,所以才会在这个关键的时候,与曹操的矛盾突然恶化。
楼主:泪痕春雨  时间:2021-02-02 06:56:46

复红朝笑生网友:

内牛满面。这个帖子出来,意味着上网又有乐趣了,但也意味着,一直追的成吉思汗,是等不到更新了。
===================
成吉思汗的帖子,忽然不知如何去写了。我曾试着去续写那个帖子,只是一旦计划开始写三国,天天看的都是三国相关的历史,再去写那那个帖子,实在找不到感觉了。等过一段时间,我会尽力更新它的,到时希望你还有兴趣看。
楼主:泪痕春雨  时间:2021-02-02 06:56:46
复小小師弟网友:

来支持楼主开新帖。

不过有一个问题。
楼主说东汉时期的政治问题,楼主说,表面上是士大夫和宦官之争,实际上是官二代和穷二代之争。前半句很对,后半句就值得推敲了。二代只不过是士大夫和宦官的身份属性。但是他们的斗争核心却不是这个身份。最起码的穷二代宦官和士大夫斗争的目的并不在于要改变整个社会官二代对穷二代的不平等。
我记得以前楼主说过宦官的权力是极其依赖于皇权的,或者说宦官集团是皇权的一个衍生。
所以说他们的斗争核心应该是围绕皇权吧。

=================================

士大夫与宦官之争,核心的内容大约是,帝国的权力资源如何分配。

基于士大夫集团的观点,帝国的权力资源,应该建立某种世袭的结构,换而言之,他们不希望大量穷二代挤入政治舞台分享他们已在享用的蛋糕。但是,他们的这种想法,对皇权而言本身就是一种威胁,因为他们的想法变成现实,就意味两晋南北朝的政治格局提前变成现实罢了。因为官员世袭的结构一旦形成,那官员就不是简单的官员了,而是一个个有着家族背景的大佬了。到时皇帝自然缺乏有效控制他们的能力了。

而宦官制度的强化、扩大,其实就是皇帝想阻止、放缓这种官员世袭化的趋势。虽然对穷二代而言,从这种途径分享帝国的权力资源,是一种残酷的、痛苦的历程,但是他们也常常无法拒绝。从某种意义上,在东汉帝国,这是穷二代上位的主要机会。

他们之间的争斗,不存在正义与邪恶之争。只是两种不同出身的人之间在争斗。但是他们之间泾渭分明的、好像正义邪恶大战的主要原因,就是因为他们拥有不同的出身。做为士大夫,自然看不起宦官用那种卑贱的方式上位;而作为宦官,又何尝看得起士大夫集团拼爹的行为呢?
楼主:泪痕春雨  时间:2021-02-02 06:56:46
复仰望巅峰:
看到老师的大作,总算心定一些;2014年11月26日凌晨2时15分以后学生就跟老师一样,永远得失去父亲节,如果我爸可以挨到今年的12月5日,就恰好是他的肝动了肿瘤手术满五年;自从切除良性瘤以后给他的身体造成很大伤害,原本复发以后西医就诊断我爸存活不到三到六个月;离开浙江来云南看中医快三年时间(实在是奇迹)然而我目睹他在生命最后关头消化功能丧失、腹部胀成篮球那么大(后来知道是肿瘤破裂)再想到今天竟由衷感叹“老人解脱了”!我爸周岁57而论虚岁也才59,岂知他临终住院引流时抽出了血水而并非黄色的腹水,向老师说一说家事让胸口没有那么堵,还希望老师不要觉得学生太唠叨。
=====================

生老病死,世人无法避免。过好生活中的每一天吧。

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虽然至亲的人远去,谁也会觉得失落、难过。但它已是过去了。
楼主:泪痕春雨  时间:2021-02-02 06:56:46
复才到中天万国明网友:

(一)、不是用刀挟持,而是两排武士手持兵器站在两侧,三公不带兵器一路上去,如果皇帝一声令下,那自然立刻完蛋,这是树立皇帝威严的一种仪式

===========================

如果这样去解释,应该就更形象,也更容易让人相信了。

(二)、恭喜泪痕开新书,希望泪痕能简单说说:宦官能帮皇帝夺回权力,首先是因为他们控制着足够的军事、政治资源,其次也是因为他们有着过人的军事、政治才能。

这两点后者我关注的是明朝宦官有内书堂,只有内书堂毕业的才能进司礼监,而东汉是否有这种体制内的设施载于史料呢?

前者,唐朝宦官控制神策军,明朝宦官有御马监,东汉是否有明确的类似记载呢?
===========================

对于相关问题,我后面会详细分析,相关问题,我现在也没有思考透彻。但是,宦官集团可以一再帮助皇帝打败权臣,它显然不是一个偶然能解释的。而且,类似的事情在东汉帝国那是一再上演,而在其它时代、帝国,几乎是看不到的。从某种意义上,类似的事情发生,应该是有制度作为保证的,不是单纯靠皇帝、宦官的合作成功,或是权臣的疏忽。
楼主:泪痕春雨  时间:2021-02-02 06:56:46
复探索求真网友:

先生分析说刘备当副县级干部太屈才了,但历史上刘备之后很长一段时间里一直待在这个级别上,甚至投靠自己的同学公孙瓒开始也是处在这个级别,这不是没有原因的吧。先生千万不要以为这个级别有多差,曹操回忆也指出自己当县级干部时身边的同僚50岁都算是年轻的了,曹操、袁绍等人一定是特例中的特例,我朝太宗的孙子28岁以海归硕士的身份当一个副县长都引起全国侧目,这样算来没有什么背景23岁的刘备当一个副县级干部绝对是重用了。其实先生不是在《汉高祖刘邦》中也指出陈胜失败也正是由于崛起的太快了自身缺乏相应的能力与实力吗,在回复网友中也明确指出就算刘邦一开始处于陈胜的位置也很可能会失败,因为能力和实力都是需要时间来培养的。刘备后来的杰出能力可能也不是天生的吧,应该正是那么多年从基层锻炼的吧。至于督邮不见刘备也是相当正确的,君不见现在的中央工作组也规定不能私下随意会见地方干部,原因嘛你应该懂的。我希望先生写三国时立场一定要像写《两晋南北朝》那样客观。
===================

从刘备的履历去看,刘备绝对是事业早成的人了,因为刘备23岁时就是副县级,就是当徐州刺史时,也不过34岁。

我说刘备当副县级太屈才了,在文中的语境是说,如果刘备有个好爹,无论谁下去清查不合格的官员,也不会说刘备不配当这个副县级,相反还会给刘备一大堆好评语,并推荐刘备当更级别的官。

至于督邮不见刘备,从端到桌面上的理由去说,自然无可非议。问题是,如果刘备有个好爹,难道督邮也会这样一副秉公办事的样子吗?
楼主:泪痕春雨  时间:2021-02-02 06:56:46
此外曹操发现献帝的图谋后,消灭了献帝的党羽而放过了献帝本人,以后甚至把自己的女儿送进皇宫当后妃。以后的北魏的孝武帝对宇文泰有同样的图谋结果却是本人被杀,随他入关的势力被收服。两者同性质的事情,结果却不同原因是什么呢。
=============================

汉献帝的政治价值,绝不是北魏孝武帝可以相比的。
不论怎么说,当时天下十三州,还没有一个实力派敢公然否定汉献帝的合法性。而北魏孝武帝呢,恐怕只有宇文泰所在西北地区,愿意承认他的合法性。

处于宇文泰的地位,无论立哪个元氏皇帝,也可以取得孝武帝的相似的价值。但是,处于曹操的地位,如果真把汉献帝砍翻了,那他不论立谁当皇帝,恐怕也只能在他的地盘内拥有合法性。

虽然汉献帝是傀儡,但公孙渊父子也好,马腾父子也好,袁绍、刘表、刘璋、孙权兄弟,都也承认他的合法性。事实上,当时只有汉献帝具有这样强大的政治号召力。换上谁,也不可能具体这样强大的政治号召力了。
楼主:泪痕春雨  时间:2021-02-02 06:56:46

复郗家彬网友:

汉献帝彻底沦为曹操的傀儡,标志性的时间应该是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而不是建安五年。
建安十三年,司徒赵温免官,这意味着在大汉帝国名义上的权力体系,曹操已经排在了第一位,而在此之前,至少在名义上,司徒赵温是排在司空曹操之前的。如果赵温背后没有相当的政治经济集团予以支持,他是不可能取得三公地位的,而且还是排在曹操之前。对于曹操而言,他只需要汉献帝一个傀儡即可,司徒赵温这样的摆设,是毫无必要的。
是年,支持汉献帝的两大核心人物,侍中守光禄勋郗虑和少府孔融发生内讧,曹操居中调节,进而成功的争取到郗虑脱离汉献帝集团。孔融时任少府,掌管汉献帝的私人财政,郗虑兼任光禄勋,掌管着汉献帝仅存的军事力量,如果汉献帝要发动政变,必须要人(这点必须争取郗虑)要钱(这点必须争取孔融),郗虑与孔融关系破裂,意味着汉献帝政变的最后可能性基本为零。而在此之前,郗虑和孔融是互粉的关系,孔融曾经称赞郗虑是大儒郑玄的得意弟子,是当世知名的儒学领袖,又深谙兵法,文武双全;郗虑称赞孔融是圣人之后,名实相副,也就是当代的圣人。郗虑在建安初年就在汉献帝身边,是献帝最为倚重和信任的人,考虑到郗虑与孔融的关系,如果汉献帝成功争取到这两人,至少成功谋杀曹操是有一定把握的。
是年五月,废三公制,曹操任丞相,八月,郗虑任御史大夫,同月,孔融被杀,背后的直接推手就是曹操和郗虑。至此,在大汉帝国内部的权力体系中,曹操是排名第一位的,郗虑排在第二,但是与之前赵温、曹操并列的双头体系不同,郗虑是比曹操低半级的。司徒与司空是并列关系,只是排名不同,而丞相与御史大夫并不是并列关系,而是正副职的关系。
至此,汉献帝的经济基础被掏空,仅存的军事力量投靠曹操,汉献帝彻底沦为傀儡,对曹操的威胁降为零。所谓攘外必先安内,内部安定了,曹操才敢南征,赤壁之战就发生在这一年。
资治通鉴描述曹操朝见汉献帝时恐惧的心理,虽然是文学夸张,但绝不是空穴来风,至少在建安五年至十三年期间,曹操对汉献帝是有所顾忌的。

================================

看到这种内容,面对我构思的三国框架,实在有一种说不出的感觉。

我之所以突然想写三国历史,是因为我觉得三国历史是一个比较大众的题材,相对容易吸引人。更主要的是因为,我觉得现代人所写的三国历史,通常都也无法走出三国演义的阴影(当然了,那些枯燥的、侧重某个内容的历史论文除外)。因为,现代人写的三国,常常都是围绕三国演义中的几个主角去写的。其它人物,不论有多大的来头,也无论有多大的影响力,也只是一个个酱油的人。

其实,翻开三国志去看,三国演义中的几个主角,所占的篇幅是非常有限的。但是因为现代人写的三国,通常无法摆脱三国演义的影响,所以从格局上常常就是把三国演义不符合史实的内容钉正出来,表面上说的是历史,其实只是历史化的三国演义。

我以为,自己所构思的框架,已够大了,但是看到你写的内容,还是觉得,自己仍是井底之蛙。所以希望这次写三国,还如上次写水浒一样,与诸位网友共同合作,最终能写的远远突破最初的构思。

楼主:泪痕春雨

字数:1374028

帖子分类:煮酒论史

发表时间:2014-11-19 17:38:00

更新时间:2021-02-02 06:56:46

评论数:17092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下载地址:TXT下载

 

推荐帖子

热门帖子

随机帖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