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水读 >  天涯 >  煮酒论史 >  泪痕漫评三国 那些隐藏在英雄传奇背后的历史 长篇连载

泪痕漫评三国 那些隐藏在英雄传奇背后的历史 长篇连载

楼主:泪痕春雨  时间:2021-02-02 06:56:46
感谢枯声、斩业非斩人、故乡青山远、苦守的苦手、新恐怖鸟、前世鲁滨孙、王第QQ870193479、yuh26、纳税人没钱、hank568、qhayjf、楚天公子、axjl_jiao、红朝笑笑生、此世无心、小小師弟、难易不易、王不招、仰望巅峰、才到中天万国明、探索求真、Xushen1423 、gavin76、新昌仁慧、郗家彬、yf61710564、东河水、彼岸花荣、飞啊飞个屁、zhaojian0372、夜空長明燈、刘秀的江湖、南蛮陈、heheisnoob 、大汉皇叔1网友支持,再更新一段。


第二节 宦官集团与士大夫集团之争(中)


不论士大夫集团与宦官集团怎样相争。有一个事实是确切无疑的,那就是士大夫集团是标准的官N代集团;宦官集团是标准的穷二代集团。

翻开那些士大夫集团成员的履历,或曰世代两千石;或曰父亲曾是三公,祖爷曾是三公,再牛逼点,干脆是四世三公、、、、;或曰父亲曾是郡守,或曰伯父曾是刺史,或曰爷爷曾是九卿之一。在这种背景下,那些世代处级、局级的人,那些爹是县长、乡长的人,都不好意思说自己的家世了;至于村长、科长一级的,就更不用说了,因为你爹就是一个村长、科长,你他妈的也敢冒充官二代,你真叫不知羞耻二字是怎么写的?

翻开那些宦官集团成员的履历,虽然很少介绍他们的家世,但是就算一个字不写,我们闭着眼睛也可以猜出来,这种人,估计全是标准的穷二代。因为家里有几个闲钱,谁干这种工作呢?谁舍得让自己儿子干这种工作呢?就好像手上拿着易筋经,谁练葵花宝典呢?就是手上拿着吸星大法,也不会没事练葵花宝典啊。

因为官N代控制着话语权,所以我们总觉得,宦官用人唯亲,所以一人挥刀自宫,全家都光荣,因为全家人都可以跟着改变穷N代的命运了。其实呢,这显然是士大夫集团的一面之词。因为,穷N代就是穷N代,就算他们愿意挥刀自宫,也无法与真正的官N代相比。

事实上,为了阻止穷N代大翻身,所以宦官的亲属,一直被官N代们四处围剿。总而言之,穷N代就是穷N代,你们凭借挥刀自宫小人得志,已是是可忍孰不可忍了,如果还想让穷N代大翻身,真是传说中的要反天了。
士大夫集团中的激进派(传说中不畏强权的官员),就如美国历史上的种族主义者,总而言之,一看到黑人竟然与白人平起平坐,就气得要死要活,总而言之,就是冒着被枪决的风险,也要把某些牛逼哄哄的、违法乱纪的黑人干掉。总而言之,黑人取得人的地位,已是反了天的事,如果他们还敢利用这种地位,想追求更高的社会、政治权利,那就是传说中的是可忍孰不可忍了;至于他们还要去干一些违法乱纪的事,那就是传说中的忍无可忍无需再忍了。
楼主:泪痕春雨  时间:2021-02-02 06:56:46
士大夫集团的激进派,最后常常都被美化成了不畏强权的、为国为民的好公仆;其实呢,他们严厉打击的对象,通常都是宦官或宦官的亲属。总而言之,这个敢杀大宦官赛硕的叔叔;那个敢杀大宦官张让的哥哥;这个敢逼死大宦官侯览的哥哥;那个敢杀大宦官徐璜的侄子、、、。问题是,我们什么时候见过他们敢杀哪个豪门大族的主要成员了?难道豪门大族的主要成员,就都是奉公守法的好公民、好公仆?

士大夫集团中的激进派,一看到那些宦官的亲属,也想挤进上层社会,就是气得要死要活;一看到宦官集团,也敢像他们一样贪污腐败,更会觉得,这世界实在没有天理了。总而言之,就是冒着宦官报复,让皇帝惩罚的风险,也要严厉打击他们的嚣张气焰。[注1]当然了,他们的这种激进的行为,受到整个士大夫集团的欢呼,就算死了,也会被士大夫集团永远敬仰(当然了,他们家族的地位,也会因此更上一层楼);如果没有死,就会成为士大夫集团的精神象征;社会地位自然会得到上升。

更主要的是,那些依靠宦官势力起家的人,为了更好的在社会上生存,也常常会与宦官集团划清界限,并积极向士大夫集团靠拢了。因为,一个人、一个家族,与宦官集团联系在一起,常常会受到整个官场的围剿,这对他们长久的发展,是非常不利的。所以,大宦官曹腾的养孙曹操一出场(二十岁时),就用鸡毛蒜皮的罪名(违禁夜行),杀掉大宦官蹇硕叔父。[注2]曹操这种行为,传统历史都解读为曹操不畏强权,实际上这就叫扯淡;因为这只是曹操向士大夫集团交的投名状罢了。

说得具体点,曹操一家虽然依靠宦官集团起家,但是在发达之后,也会公开表示,自己要加入士大夫集团;当然了,也因为他们这样积极向士大夫集团靠拢,所以也渐渐溶入了士大夫集团。如果曹氏家族不交类似的投名状,不这样积极的向士大夫集团靠拢,曹操再牛逼,也无法取得后来的地位了。
楼主:泪痕春雨  时间:2021-02-02 06:56:46
事实上,如果曹操真的不畏强权,为什么只用鸡毛蒜皮的罪名(违禁夜行),杀掉大宦官蹇硕的叔父呢?难道士大夫集团的成员,没有一个人犯过比这更严重罪行吗?更主要的是,当时洛阳城的治安真的那样好,以至于违禁夜行,都是一件国人皆曰可杀的罪行?从这里我们可以知道,如果曹操真的不畏强权,就不应该只针对宦官的亲属,更不应该只针对这种鸡毛蒜皮的小事。
事实上,曹操用这种鸡毛蒜皮的罪行击杀大宦官蹇硕的叔叔,本身就是向士大夫集团交投名状。因为用这种罪名杀蹇硕的叔父,才更能证明曹操这样做,那是对人不对事。换而言之,他严厉打击宦官亲属,并不是因为宦官亲属犯了真正该死的罪行,而仅仅是因为他是宦官的亲属,更主要的是,这个宦官亲属,还让普遍士大夫集团成员看着不顺眼;所以曹操就寻碴把他打死了。

我小时候看这段历史,就觉得奇怪极了,因为违禁夜行,实在不是什么了不起的大罪(至少从情理上是如此的);既然宦官的亲属非常牛逼,怎么会因为这种罪行,就让官员当场活活打死了呢?关键是,死了还白死。事实上,就是一个普通平民,让官员这样活活打死,也得有个说法啊?因为,这实在有草菅人命的嫌疑。
事实上,许多不畏强权的官员,之所以会被皇帝撤职、抓进监狱,常常就是因为这种原因。处于士大夫集团的角度去看,这是皇帝没分是非,一味包庇为非作歹的宦官;处于皇帝的角度去看,这是士大夫集团寻衅滋事,明着欺负宦官集团。
楼主:泪痕春雨  时间:2021-02-02 06:56:46
因为我们总认为宦官、宦官的亲属就是邪恶的化身,所以官员对他们执法时,无论多野蛮的、多粗暴、甚至是明显欺负他们,也是大快人心的。问题是,如果我们处于皇帝的角度去看,谁也会觉得,所谓的不畏强权的官员,在打击宦官亲属时,常常就是对人不对事;总而言之,老子就是想收拾你们这些依靠宦官暴发的穷二代;再总而言之,你们千万别落到老子手里,落到老子手里,你大声咳嗽一声也是罪;当然了,老子想收拾你们的时候,随便一个姿势,也可以给你们罗列一大堆罪行。

我们通常看到的历史书,常常都是士大夫集团的一面之词。问题是,一面之词通常都也没有什么可信之处。对此只要看看我朝太祖皇帝,在不同人的笔下,一会儿如恶魔化身,一会儿如圣人附体就可以知道了。

是的,我也相信,那些宦官的亲属,肯定大都存在违法乱纪的行为。问题是,我只想知道,那些世代高官的豪门子弟,就真的很清白?为什么一说到不畏强权的官员时,常常就是他们如何敢于违背法律程序击杀宦官亲属;而从来不说他们,是如何敢于违背法律程序击杀世代高官的子弟呢?

在这种背景下,穷二代即使挥刀自宫,也很难改变穷二代的命运。因为,不要说那些挥刀自宫,也没有练成葵花宝典的小宦官了,就算挥刀自宫之后,练成葵花宝典的大宦官,他们的兄弟、子侄、叔伯,也很难真正溶入上层社会;就算特例中的特例,他们的亲属侥幸溶入了上层社会,也马上会与宦官集团划清界限;更有可能成为围剿宦官集团的急先锋。这样一来,不论在江湖传言中,宦官有多年逼,整个帝国依然还是官N代的天下。
对于宦官集团的势力到底有多大,我们只要翻开东汉历史书就可以知道了。汉帝国有十三个州、一百零五个郡国;而且中央政府还有许多高级职务,所以在宦官集团崛起后,汉帝国历代一两千石的官员,就算没有个三五万,也得有个万二八千的。问题是,有多少是宦官的直系亲属呢?显然是少而又少的。
楼主:泪痕春雨  时间:2021-02-02 06:56:46
如果宦官真的一人得道、鸡犬升天,就算袁绍一伙血洗皇宫,也不可能让宦官集团彻底出局的。因为,宦官如果真的一人得道鸡犬升天,那中央、地方政府的官员,岂非都会成为宦官的亲属、亲信?在这种背景下,就算袁绍一伙血洗皇宫,又怎么抵抗宦官亲信、亲属的反攻呢?在这种背景下,袁绍一伙公然冲进皇宫,进行无差别屠杀的行为(凡宦官就杀,不论好坏;甚至许多没长胡须的人,也因此被杀),又怎么会被说成是忠君爱国的行为呢?

其实,从这里我们就可以看出来,所谓宦官用人唯亲,所以一人挥刀自宫,全家都光荣,那不过是士大夫集团的一面之词罢了。恰恰相反,那些自认一心为国为民的士大夫集团,才是标准的用人唯亲,否则,他们怎么会动不动就世代当官,而且全家都当官呢?否则,帝国中央、地方政府,怎么会全是他们的人啊?

也正因为士大夫集团的子弟遍布帝国方方面面,所以董卓虽然坐拥强兵,也是喀嚓一声响,整个关东地区马上遍布讨伐他的旗帜。而且,士大夫集团的子弟没有打败董卓,也不是因为他们力量不够,而是因为他们的内哄太严重了。

而宦官的亲信、亲属呢,好像在袁绍一伙血洗皇宫后,就变得无声无息了。

虽然士大夫集团控制着话语权,所以他们可以一直颠倒黑白的记述历史,问题是,就算看他们单方面记述的历史,我们也可以看出历史并不是他们所说的那个样子。因为,最基本的历史事实是,士大夫集团虽然成天说自己是为国为民的公仆,但他们的子弟却是占据了帝国最多的军事、政治、经济资源;士大夫集团虽然说宦官集团无视帝国利益,但是从他们讨伐董卓时的丑态去看,从他们后来为了争夺权力,打得昏天黑地去看,他们最关心的也是自己、自己集团的利益。什么皇帝,什么帝国,什么百姓,如果与他们的利益发生了冲突,上述的一切都得马上去见鬼。
楼主:泪痕春雨  时间:2021-02-02 06:56:46
宦官集团无法在帝国全面崛起,一方面是受到士大夫集团的四处围剿(比如,众多所谓不畏强权的官员,会对宦官集团进行严厉的打压),另一方面却是受到自己子弟的反水(最经典的就是曹操用鸡毛蒜皮的小罪,击杀大宦官蹇硕的叔父;然后也开始以士大夫集团一员自居)。而更主要的原因,就是皇帝也不会支持他们这样做。事实上,让内廷、外廷两股力量齐头并进,一直是皇帝牢牢控制帝国主要法宝。宦官集团想把手大举伸进外廷,他这是想干什么呢?

从某种意义上,皇帝会随着士大夫、宦官的力量变化,不断做出调整,总而言之,让他们继续齐头并进、相互牵制。说得简单点,皇帝绝不会让某股力量变得越来越大;皇帝放任士大夫集团打击宦官集团,那是因为皇帝觉得宦官集团有点不知天高地厚了;皇帝不断加强宦官集团的力量,那是因为他觉得,士大夫集团力量越来越大了,不加强宦官集团的力量,就有可能让士大夫集团失控。

皇帝维持高高在的密决,就是让两股、甚至多股力量齐头并进、相互牵制。只要权臣无法打破这种权力格局,他不论混得有多牛逼,也永远无法真正控制皇帝,因为皇帝只要抓住机会,随时可以调动一股权臣没有控制的力量,把那些试图控制他的人打得万劫不复。
当然了,也正因为这种原因,东汉幼小的皇帝出了一个又一个,而且一个比一个脑袋像驴踢过,但是敢挑战皇权的人,通常都会死得很难看。

我们总觉得,皇帝能维持高高在上的地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其实呢,这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对此,我们只要看看三国两晋南北朝的皇帝,就可以知道了。因为,如果不能构建起有效的权力格局,不要说那些脑袋让驴踢过的皇帝了,就是英明神武的皇帝,通常也只是权臣手里的一盘菜。
楼主:泪痕春雨  时间:2021-02-02 06:56:46
在这种背景下,宦官集团的影响力,通常只局限于内廷;虽然那些大宦官,在发家后,会通过各种方式照顾自己的父母、兄弟、叔伯,但是这种照顾的空间是非常有限的;在这种背景下,他们自然无法打破官N代控制帝国的局面。

而且从情感上,宦官对自己的父母、叔伯,也未必有太多深厚的感情,因为不论他们怎么成功,他们也不会忘记,自己从小是被自己亲人推入了火坑。就如,一个女人成为一代名妓之后,就算会照顾自己的亲生父母、叔伯,但是这种照顾肯定是有限的,因为如果他的父母、叔伯真的爱他们,他们就绝不会走上这条道路,这条道路虽然让他们获得某种成就、荣耀,但是也让他们身心伤痕累累,更让世人总用不屑的眼光看着他们。
更主要的是,他们对自己的亲人再好,他们的亲人,也常常会以他们为耻辱的。因为,作为宦官(或妓女)的亲人,常常让他们无法抬起来头,虽然他们享受着宦官(或妓女)给他们挣来的利益,内心却也时刻想与宦官(或妓女)划清界限;尤其当他们混得比较有身份时,这种感觉就会更加强烈。这也就是曹操一出道,就用鸡毛蒜皮的小罪,击杀大宦官蹇硕叔叔的主要原因;因为曹操希望用类似的行动证明,他也是官N代,绝不是穷N代,更不是那种靠自残身体上位的穷N代;就算大家非要认他是穷N代,他也会用某个官N代们深恶痛绝的、暴发的穷N代脑袋(蹇硕的叔叔靠挥刀自宫的侄子上位,自然是标准的暴发的穷N代),证明自己投靠官N代的诚意。

事实上,在曹操没有真正爬上权力顶峰前,他永远也没有足够的自信,承认自己的一切,就是源于大宦官曹腾所赐;当然了,人们在漫骂曹操时,最让曹操难以接受的话语,就是曹操是宦官之后。所以,陈琳替袁绍起草檄文时,把曹操骂得狗血喷头,但曹操感觉他最恶毒的话语就是,陈琳竟然拿他是宦官之后说事;更把他的当宦官的干爷爷,宦官养子的父亲说得极度不堪。[注3]

但是,曹操终于爬上了权力的顶峰,而他的子孙们,也成了传说中的文皇帝、明皇帝,所以他们终于有自信面对那段充满矛盾的发家史了。在这种背景下,我们终于在东汉历史上,也可以看到一个伟大光荣正确的大宦官形象了。于是面对东汉历史上的大宦官,谁也得承认,谁说宦官没好人?曹腾就是一个大好人,而且还是一个大好人。其实呢,如果张让的干孙子也这样争气,那张让在历史上的形象,恐怕也会瞬间高大起来。
楼主:泪痕春雨  时间:2021-02-02 06:56:46
[注1]:“单超的弟弟单迁担任山阳郡太守,因为犯法被囚禁在监狱,廷尉冯绲将他拷打下致死。”(摘自《白话资治通鉴》)
虽然士大夫集团给大宦官单超的弟弟罗列了一大堆罪名,但是,单超的弟弟是被拷打致死,这是不争的事实。


“宛县有一位富商名叫张泛,他和皇宫的某一位妃子沾点亲戚,而又善于雕刻供人赏玩嗜好的物品,经常不断地送给宦官作礼物,因此,在地方上很有地位,仗恃权势横行霸道。岑和贼曹史张牧说服太守成,将张泛等人逮捕。不久遇着朝廷颁布大赦令,成竟然不顾,将张泛诛杀,并收捕他的宗族和宾客共二百余人,全部处死,事后方才奏报朝廷。”(摘自《白话资治通鉴》)
张泛是不是该死,我们权且放到一边。但是,士大夫集团违背司法程度杀他,却显然是不争的事实;更主要的是,擅自击杀张泛的亲人、朋友二百多人,这是什么性质的事?皇帝因此惩罚他们,真算是一种错吗?

山阳郡太守翟超任命该郡人张俭担任东部督邮。中常侍侯览家在防东县,残害百姓。侯览母亲病故时,他回到家乡兴建高大的坟墓。张俭向朝廷上书,弹劾侯览的罪行,然而侯览伺机拦截张俭的奏章,使奏章无法呈送到皇帝面前。于是张俭便摧毁侯览的坟墓和住宅,没收所有的家赀和财产,再详细奏报侯崐览的罪状。奏章仍然不能上达。(摘自《白话资治通鉴》)

因为类似的内容,都被写成了正义与邪恶大战的故事。所以,士大夫集团这些明显是仗势欺人的行为(把犯人拷打致死;私自杀死罪犯一门二百多口;擅自的、公然摧毁宦官母亲坟墓),也被写得荡气回肠,好像多么正义凛然。

面对类似的内容,我总忍不住想,是不是那些世代高官的家族,就都是奉公守法的公民?为什么从来没有秉公执法的官员,去这样肆意打击他们呢?
事实上,宦官集团在严厉还击士大夫集团成员时,肯定也会给他们扣上各种罪名。当然了,宦官集团给士大夫集团成员扣在头上的罪名,我们通常总会认为,都是莫须有的;因为一心为国为民的士大夫集团成员,是不可能会干这种事的。问题是,真正的、现实的政治斗争,真会这样单纯吗?显然是不可能的。

[注2]:太祖初入尉廨,缮治四门。造五色棒,县门左右各十馀枚,有犯禁,不避豪强,皆棒杀之。后数月,灵帝爱幸小黄门蹇硕叔父夜行,即杀之。京师敛迹,莫敢犯者。近习宠臣咸疾之,然不能伤,於是共称荐之,故迁为顿丘令。(摘自《三国志、注》)

[注3]:袁氏被打败后,陈琳归附了曹操。曹操对他说:“你原先为袁绍起草檄文,只数落我一人之罪就可以了,为什么还要殃及我祖父和父亲呢?”陈琳赶紧认了错,曹操因为惜才,并没有追究。(摘自《白话三国志》)
楼主:泪痕春雨  时间:2021-02-02 06:56:46
复才到中天万国明网友:

其实泪痕从曹家的历史看,愿意当宦官的只怕不只是那种穷N代,曹家夏侯家从后来考古发掘看也是当地累世的一个有经济实力的土豪家族(后来曹操起兵多得家族之力),但是,没有政治地位,豪强不能中央化官僚化文治化就无法融入帝国统治集团的圈子,而宦官算是一个捷径吧。

我看到一个说法,宦官主体出自司州豪强,而这股力量被袁绍给斩首,又被董卓打击,迁都不仅是迁都也是把洛阳当地土豪的一次掠夺和剥皮。不确定真假。

另外士族逼不得已也会派人当宦官的,比如袁家能好几代人屹立不倒,好像就是有一位袁家子弟当了宦官的,史书有记载的。
========================

你推荐的那个汉魏并州党,我已下载了,抽时间一定看的。

宦官集团在与士大夫集团建立友好关系时,有一种方法就是认本家。你说的,袁家子弟当宦官,应该不准确。因为相关内容,通鉴上说得非常清楚、明白。
“当时,中常侍袁赦认为袁逢、袁隗出身宰相之家,又和他同姓,特别推崇和结纳作为自己的外援,所以袁姓家族以尊贵荣宠著称当世,非常富有奢侈,跟其他三公家族绝不相同”。

其实,我在最初理解曹操的家世时,也是以为此类比的。比如,曹嵩的亲生父亲,很可能也是豪门大族,因为曹腾是同姓,所以被曹腾认了本家,并让曹嵩给曹腾当了养子。因为曹氏是大族,关于这一点,只要看看曹洪、曹真、曹仁的父祖,就可以知道了。

但是,后来我从百度百科看相关内容时,却发现相关词条中都是言词确确的说,曹仁、曹真、曹洪父祖都系曹腾的亲兄弟、侄子,所以就放弃了前面的猜想;而且从相关内容去看,曹嵩应该就是曹腾的亲侄子。按这种说法,自然是曹腾一人独自撑起了曹氏家族础。换而言之,曹腾出自穷人家,但是因为他的努力,让曹氏家族开始成为大族。而夏侯家族与曹氏的关系,应该也是从曹腾崛起后才有的。

但是不论怎么说,豪强之家的子弟挥刀自宫,也都是难以想象的。如果真有这种事,那士大夫集团在攻击他们的时候,自然更会拿此说事了;因为家里有钱有势,还让子弟阉割求利益,这种人、这种家族,为了利益还有什么事不能干出来? 皇帝信任这种人,能有好结果吗?但是,我们似乎没有看到哪个宦官受到类似的攻击。
楼主:泪痕春雨  时间:2021-02-02 06:56:46
复探索求真网友:
其实先生应该认真研究党锢案的导火线张俭案。较早成书的《后汉纪》和较晚成书的《后汉书》对此案情的描述截然不同,而《资治通鉴》偏取《后汉书》的说法,“为贤者讳”的春秋笔法颇为明显。以当时情况而言,《后汉纪》所载远比自相矛盾的《后汉书》真实可靠。
对于张俭案的起因,各种资料的说法倒很一致。中常侍侯览是因在倒梁冀运动中立功,而被封侯的13名宦官之一。他祖籍兖州山阳郡,有一个同乡叫张俭,时任山阳郡东部督邮。督邮相当于太守的助理,通常每郡设立东、南、西、北、中五部督邮,代表太守调查民情,督察下级官吏,整顿治安。受山阳郡太守翟超委托,张俭调查侯览,发现他行为不法,于是上书朝廷,请求将他治罪。但这封奏折落入侯览之手,被扣压不奏,侯览又在桓帝面前说翟超的坏话,罗织罪名将他逮捕,侯、张两人从此结仇。
这段故事有两个疑问。第一,山阳郡人侯览犯法,当由山阳郡太守翟超上书朝廷报告,不应由督邮张俭直接上奏。如果各地案件事务都由督邮、县令越级直接上书朝廷,那要太守干什么?如果说翟超不敢得罪侯览,又与所有史料记载都不符。第二,侯览家住山阳郡防东县,此县位于山阳郡的西南部,张俭身为东部督邮,根本不该经手此事。如果全郡的事务都由一个督邮来管,那要其他4位督邮干什么?总之,按照东汉制度,像这种情况,应该由山阳太守责成西部或南部督邮调查,尔后太守将调查结果写成公文,上奏朝廷才对。
张俭案的影响之所以会如此广泛而深远,原因是张俭不仅破坏侯览的财产,而且还杀了侯览的家人,情节比滕延案还要严重。《后汉书?党锢列传》只是简单地提及“山阳张俭杀常侍侯览母”,而《后汉纪?桓帝纪》对此案的记载比较详细,情节大致如下:
张俭在街道上遇到侯览的母亲一行,对方不肯让路。张俭大怒,带人将侯览的母亲及其家眷、仆役百余口人当场杀死,又捣毁了侯览在山阳郡防东县的房舍,随后只身潜逃。汉桓帝闻报后便下达诏书,传唤张俭到廷尉府接受调查。但此时张俭已经逃走,还有很多对朝廷不满的官员和百姓暗中保护,官府根本抓不到。在庇护张俭的人中,最年轻、也最著名的一位,就是时年16虚岁的孔融。后来,张俭在孔融等人的帮助下,翻越长城,投奔鲜卑人去了。
如果张俭案的真相确如《后汉纪》所说,那么党锢案的来龙去脉就容易解释了。本来,如果张俭像滕延一样去廷尉接受质询,那么他罪止一身,甚至可能会像滕延那样被赦免,而绝不会引发党锢大案,株连他人。但是他一逃,事情便说不清楚了。汉桓帝的为人向来始乱终弃,就连徐璜、具瑗、左悺等老资格的宦官都难以避祸,侯览也曾受过严惩,不可能被特别袒护。汉桓帝所担心或气愤的,肯定不是张俭擅杀侯览的家人,而是张俭逃走后一直不能被抓住,最后居然还让这个通缉犯长驱上千里,渡过黄河,穿过众多城镇和要塞,翻越长城去投奔敌国。无疑,这反映了地方当局和民间团体是多么激烈地反对东汉政权,乃至于整个帝国制度。因此,桓帝才感到有必要发动一场旨在清理官僚队伍的政治运动,而这次运动的名字就叫“党锢”,意思是“禁止结党营私的人当官”。同时,他命令逮捕所有曾经窝藏过张俭的人员,并将其中许多人处死。

========================

原来这些内容,是出自《后汉纪》,感谢你的回帖,我还真没有看过《后汉纪》。

以前在柏杨的书上,见过一些类似的内容,我在写前面那段内容时,也想引用相关内容,只是柏杨的书中,都也没有标注出处,而我在通鉴、后汉书中都也找不到相关内容,我还以为是柏杨带有情感色的、不准确的表述,所以提也没敢提。有时间,一定看看《后汉纪》。
楼主:泪痕春雨  时间:2021-02-02 06:56:46
复随便选一个网友:

支持泪痕新开帖,顺便问问曹家和夏侯家到底是什么关系?
“为首闪出一将:身长七尺,细眼长髯;官拜骑都尉;沛国谯郡人也,姓曹,名操,字孟德。操父曹嵩,本姓夏侯氏;因为中常侍曹腾之养子,故冒姓曹”
三国演义中的这段看来是纯属虚构了
======================

史书上(三国志、注),也有这种说法,换而言之,曹嵩本是夏侯氏的儿子。但是这种说法的可信度非常低。

我们知道一个有身份的人,在收养儿子的时候,最普遍存在的心态有两种。

第一种心态,肥水不流外人田,所以通常都会在自己侄子里面挑一个孩子,当自己的养子。在古代,这种心态最为普遍。因为只有这样,才会让奋斗来的政治、经济遗产,都留在自己家里。从这层意义上,曹嵩是曹腾侄子的说法,应该最能经得起推敲。而且,曹腾虽然入宫当了宦官,但是他父亲依然还有好几个儿子,所以曹腾发家后,提携自己兄弟子侄并不奇怪。而且曹氏比较著名的大人物,并不只一个曹嵩,比如曹洪、曹仁、曹真的父祖,都也是高级官员。

第二种心态,就是找一个与自己亲生父母永远找不到关系的孩子当养子。在现代,这种心态最为普遍。因为,只有这样,才会让这个孩子永远把自己当父亲看,也不会出来一个人和自己抢夺这份感情。如果抚养了半天这个孩子,最后把一切都给了这个孩子,这个孩子却去找他亲生父母了,你说他这一切是图啥呢。
从这层意义上,曹腾在收养儿子时,实在没有道理去找夏侯氏的儿子。夏侯氏与曹氏的关系的确非常亲密,但是这种亲密的关系,应该是在曹腾崛起后形成的。
楼主:泪痕春雨  时间:2021-02-02 06:56:46
感谢枯声、苦守的苦手、现金社会012、waylenz、探索求真、新昌仁慧、凡目、543247057、hank568、飞啊飞个屁、放手一点空、才到中天万国明、一剑封喉33、行不更名、蒙古国海军大元帅、红朝笑笑生、HCG1525、liuyang7777、遇到潜力股、卓然无双、含章问道、我喜欢胡扯 、czjhsqjc、薏仁红豆123、武当_俞二、随便选一个、9xxxzzzxxx1985网友支持,再更新一段。


第三节 宦官集团与士大夫集团之争(下)


进入东汉时期,社会的交通、媒介,发展到了一个不上不下的阶段,所以官员们可以利用发达的交通、媒介,通过各种串联的方式,让自己拥有更多与皇权分庭抗礼的机会;而皇帝却无法利用这种交通、媒介的便利,建立起一套有效制约官员们进行各种串联的制度。在这种背景下,帝国的人事权力,渐渐开始越来越多的流出了皇权的控制范围。

东汉帝国的官N代们,在垄断官场时,通常都是用互相吹捧的方式进行大串联。说得具体点,就是官员之间互相吹捧成为一种时髦的风气;互相吹捧对方的儿子,也成为一种时髦的风气。
总而言之,官员们没事就是四处串门,一见面就是你夸我,我夸你;你说我道德高尚,我说你品格优良;你说我毫不利已专门利人,我说你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总而言之,我们都是人民的好公仆。

当然了,官员们的子弟刚过十七八岁,也就开始四处串门,当县长、市长、省长、部长的叔叔大爷们一见面,通常都会把他们夸得像朵花一样,总而言之,一看你骨格神奇,长大之后肯定是国家栋梁,说得直白点,一看你以后就是当大官的料;再说得再直白点,我们以后会推荐你当官的;当然了,凭你这种才能、道德,也不用从什么科员、科长干起了,我们以后直接就让你从处级干起来;而且你争点气,随便弄点成绩出来(如果真能干出来最好,不行就找秘书润色点出来),我们马上就可以再推荐你升职。总而言之,凭你的道德、才能,最差也得干到两千石啊,努点力就应该干到万石啊。

官员、官员子弟这样互相吹捧,就是为了当官、升官做好舆论准备。所以,曹操的爹是大官,曹操十多岁时,就被许多官员夸得神乎其神。总而言之,保卫世界和平、拯救人类命运的重任,就交给你了。说得直白点,就是你太有才了,你太有本事了。总而言之,我们大家都支持你出来当大官的;只要有机会,我们就会推荐你出来当大官的。

当然了,并不是只在曹操享受这种待遇,那些有个好爹的年青人,通常都会享受这种待遇。所以,这些人还没有出道,就已头顶着一大堆光环了;只要一出道,起步就得是处级了,稍微一努力就可以到局级了;局级稍干一段时间,就又升官了。

看到这种事实,人们自然会觉得,那些夸他们骨格奇特,一看就是练武奇材的人,都有着知人之明。其实呢,这就叫扯淡。因为在爹是英雄儿是好汉的时代里面,人家的爹是当大官的,人家儿子,怎么可能不当大官呢?
楼主:泪痕春雨  时间:2021-02-02 06:56:46
我这样说,无意证明官N代的道德才能都是靠吹捧出来的,更无意说,他们的成功只是因为他们有个好爹。因为我前面也曾说过,因为他们对前途充满信心,而且有着良好的成长环境,所以他们更容易培养出远大的抱负、理想,高雅的气质,优秀的军政才能。

但是不论怎么说,这种互相吹捧的游戏,也只是一种官N代们的高雅游戏。普通老百姓,永远也没有机会玩这种游戏。所以,刘备虽然牛气冲天,但是如果刘备去找某个善于品人的大佬,那个善于品人的大佬也绝不会搭理刘备的。
因为这是我们官N代玩的游戏,就你这种底层的富二代,竟然也想玩这种高雅的游戏,你他妈的,是不是想当官,想疯了?所以,如果你想让我送你一个评语,我只能告诉你,你就是一个二逼,如果还想让我送你评语,我只能说你是一个傻逼。还你妈的汉室宗亲呢,你也不怕风大闪了你的舌头?现在再送你一个字,那就是滚!谁他妈的在看大门,怎么会让这种人进到我房里?明天老子就炒了他的鱿鱼。

当时流行的品人,实际上就是官N代试图垄断官场的一种的手段罢了。当然了,整个运作应该非常复杂,因为品人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它绝不是见谁给谁戴高帽子就可以了,如果大家都这样玩,那相关的品评就缺乏权威性了。
但是那些主持品人的大佬,通常就是帝国的地下组织部大佬。因为,他们的评语,对那些官N代的前途非常重要。而他们在吕评人时,最重要的参考资料,就是来人的家族背景;分析其它内容(比如,来人的气质、才学、影响力),虽然最见功底,但它并不是主要的。

更主要的是,不论怎么说,这只是官N代们玩的一种高雅游戏。因为刘备虽然被历史证明是牛气冲天的人物,但是也没有资格参与这种游戏。所以,刘备在社会上打拼出一些成就前,只有他们县里的一些富户、土豪,说他生得骨格神奇,一看就是练武奇材外;除此之外,好像没有什么大人物这样夸过他。
当然了,因为发现刘备骨格神奇,一看就是练武奇材的人,都是这种级别的人,所以刘备出道的路,自然比较曲折、艰难了。
楼主:泪痕春雨  时间:2021-02-02 06:56:46
那个认为刘备以后会出人投地的富户(刘备的本家大爷),一直把刘备当自己儿子看。对此,《三国志》是这样写的。刘德然的父亲刘元起,常常资助他,并把他和刘德然一般看待。元起的妻子说:“我们也不是一家人,哪能总这样款待他。”元起说:“我族中有这么个孩子,非等闲之人。”
当然了,也正是因为有这种背景,所以刘备也可以算作底层的富二代。也正因为这种原因,所以在刘元起的经营下,刘备在15岁时,就可以到到卢植(市级官员)那里求学,还能和公孙瓒(市级领导的子弟)一个班上课。这种机会,绝不是标准穷二代有机会得到的。

当然了,刘备的这种起点,自然远远高于标准的穷N代,但是也没什么了不起的。如果刘备就靠这种东西混,肯定不会混成后来的刘备。因为当时的帝国有十三个州,105个郡国,一千多个县;简单算一下,县级及其以上的官员,得有多少?加上中央政府官员、军界县级以上的将领,那更得有多少官员?如果算上他们的兄弟子侄,那更是多的数不过来了。至于刘备这种起点的人,更多的如同牛毛一样了。

在演义故事中,刘备走到哪里,都是开口闭口的,我是中山靖王之后;在真实的历史上,刘备肯定不会这样说的,因为在现实社会中这样说话,肯定会让人当成二逼看的。

中山靖王是何许人也呢?中山靖王是三百年前的一个人物!所以,所谓刘备是中山靖王之后,应该只会在官样文章中出现。因为,这种说法拿到现实生活中,谁听到也会觉得非常搞笑。且不说,中山靖王的刘,与光武帝刘秀的刘,本身就隔着一条大沟。更主要的是,他与中山靖王相隔的年代实在太久远了,而且在过去的三百年时间里,刘备连一个真正有身份的祖先都说不上来。以至司马光在说到刘备与中山靖王的关系时,是这样说的。
“蜀汉昭烈帝刘备对汉朝而言,虽然自称是西汉中山靖王的后代,然而属关系太疏远了,已说不清有多少代,处于什么名分和地位,就同南朝宋高祖刘裕自称是西汉楚元王的后代,南唐烈祖自称是唐朝吴王李恪的后代一样,真假难辨、、、”。按司马光的意思,刘备所谓的汉室宗亲,估计与曹操是曹参之后,并没有本质区别;总而言之,都是御用文人为他做的修饰之词。
楼主:泪痕春雨  时间:2021-02-02 06:56:46
因为有一句老话说得好,大家都是同姓,那五百年前没准就是一家人;中山靖王虽然不是五百年前的人物,却显然是三百多年前的人物。在这种背景下,刘备一个村、一个县城住的人,只要姓刘,恐怕大都能自豪的说,你别看我现在屁也没有一条,可我也是中山靖王之后。因为,刘备的本家兄弟、叔伯(比如,因为曾资助刘备,而在历史书上留下名字的刘德然、刘元起父子),自然都是中山靖王之后,就是和刘备八杆子、十八杆子才能打到关系的刘姓亲戚,也全是所谓的中山靖王之后。在这种背景下,一个人身在底层社会,却动则说什么中山靖王之后,肯定会让人笑掉大牙的。

所以,刘备在现实生活中最多说的话,估计是我曾求学于卢植,而且还和公孙瓒是同桌,还曾睡过上下铺。因为这种社会关系,才有可能让人们高看一眼;因为不论怎么说,这也证明刘备的社会关系,远远高于普通底层社会混的人。
虽然这种社会关系本身,未必多么有价值,但是如果利用的好了,它的价值自然是不能低估的;尤其是人们看到刘备走到哪里,都是一副大哥的派头,更会觉得,以刘备的本事,再加上这种社会关系,想发达,那是迟早的事情。

人们受《三国演义》的影响,总觉得刘备一出场,就是一个中年人。其实呢,黄巾之乱那一年,刘备刚刚23岁,放到现在,也就是一个刚刚走上社会的大学生。当然了,在那一年,关羽、张飞也是二十刚出头。
从刘备的资历去看,放到现在也算名牌大学毕业(因为是一代大儒卢植亲自开班教出来的学生),当然了,也等于是省军级大佬(卢植在黄巾之乱那一年是中郎将)的学生,更是公孙瓒那种省军级大佬(黄巾之乱那一年,公孙瓒是骑都尉,比两千石;随后不久也升为中郎将)好朋友。

看《三国演义》时,大家总觉得奇怪,以刘备的的身份,怎么可能让一见面,就让关羽、张飞拜为大哥呢?因为小说中,过多的强调了刘备中山靖王之后的身份,而这种身份,谁也会觉得,实在不足以让关、张拜在脚下。问题是,小说中也若有若无的说了,刘备是当时省军级大佬卢植的学生,省军级大佬公孙瓒的好朋友;一个人有这种身份,遇到两个县里的土豪,暂时坐在头把交椅上,应该没有什么难度吧。如果再细聊起来,又发现刘备真不愧为名牌大学出来的人,更不愧为见过世面的人,于是决定让刘备当大哥,应该也是自然而然的事。
楼主:泪痕春雨  时间:2021-02-02 06:56:46
因为,黄巾之乱暴发,所以各地政府都征调军队;问题是,在太平年代,也许有很多人为了混口饭吃,会积极参军报名的。真的需要大家打仗时,不要说还没有报名参军的人了,就是现役军人,恐怕也大都会想办法逃避义务的。而且理由也是现成的,现在宦官弄权、奸臣当道,我们凭什么给他们当炮灰;再说得大逆不道点,那些戴着黄头巾的人,都是官逼民反,民不得不反的劳苦大众,我们凭什么要和他们相煎何太急?虽然这种大逆不道的言论,没有人敢随便乱说,但是这种士兵征调到前线,政治可靠性怎么保证?这种士兵上了前线,如果打仗顺利,自然还好说,稍微不顺利,估计除了当逃兵,就是当俘虏了,再严重点就有可能投降贼寇了。如果真是这样,让上面追究下来,当地政府官员能没责任?因为,政府让你征兵,你怎么都弄了些兵痞子啊。

在这种背景下,对各地政府官员而言,征兵自然是一件苦差事。在这种背景下,刘备出场了,总而言之,国家有难了,现在大家就不要扯什么,国家曾为你做过什么,而应该想一想,你曾为国家做过什么。总而言之,现在国家需要大家流血牺牲,我刘备第一个报名,我的小弟们,也会跟我一块报名的。
我们可以想象,当地政府官员看到这样大义凛然的刘备,肯定会感动的一塌糊涂。

刘备能做到这一切,自然与他优秀的领导、组织才能分不开,更主要的是,恐怕也是因为小弟们都相信,刘备也算有上层关系的人(这种关系,绝不是什么中山靖王之后,而是卢植、公孙瓒那种省军级的大佬,或是刘备的授业恩师,或是刘备的同桌好友),所以跟着刘备混,应该是有前途的。

许多时候,尤其是有理想、有野心的年青人,也未必真害怕把头撇在裤腰带上混事,但是,他们在这样做之前,必须得有人告诉他们,他们这样做非常值得。一切是显然的,如果这样做的结果,就是伤了、死了,最后只能得几百块抚恤金;就算有幸活下来了,也是继续回家该干嘛还干嘛;恐怕谁也没有这样高的觉悟。如果觉得玩命就有前途,愿意玩命的人自然很多,不要说跟着刘备走正道了,就是跟着张角等人走邪道的人,也是漫山遍野的一眼望不到头。

因为,刘备从来都是大哥作派,而且对小弟们也非常讲义气;关键是说起来,刘备也算上面有人;所以他的小弟们,自然相信跟着刘备出去玩命,以后就会有前途。达种背景下,关羽张飞等人自然也愿意跟着刘备为国效力去。
在当时背景下,类似的土豪肯定不在少数。只是真正脱颖而出的人物,恐怕只有刘备等少数人。
楼主:泪痕春雨  时间:2021-02-02 06:56:46
看到刘备这样一副牛气冲天的样子,自然就有一些土豪出来锦上添花了。《三国志》是这样说的,“中山人巨商张世平、苏双等,积蓄千金家财,贩马往返于涿郡一带,见到先主,以为此非凡之人,于是馈赠他大笔钱财,先主便用这些钱财招合起一支队伍”。

张世平、苏双的名字的,似乎只在这里出现过一次。但是,刘备显然从来没有忘记他们的捐助之恩。凭刘备后来混出来的地位,他们的这种投资,应该早就得到了回报。
也许有人会问,泪痕为什么敢这样肯定,刘备从来没有忘记张世平、苏双的捐助之恩呢?其实呢,这个问题太简单了,如果刘备不把他们当年的捐助当回事,几十年以后,人们给刘备作传时,怎么会提到这件事,关键是还怎么能清清楚楚的记下他们的名字?从这层意义上,后来的刘备,只要说起想当年来,难免就会先说一下张世平、苏双的慷慨捐助;总而言之,我人生的第一桶金,就是他们送给我的。而刘备在30出头就是省级大佬了,既然他没有忘记张世平、苏双的恩德,自然会有所回报的。

刘备走到哪里也是大哥派头,就是因为一个只要相信刘备,刘备就不会让他失望。至少,普遍的人都愿意相信这一点。所以,刘备一再摔倒,一再狼狈的爬起,而且常常过着有今天没明天的日子,但是慕名给他当小弟的人,却是数也不数不清。

当然了,也许就是因为这种原因,据说喜怒不形于色的刘备,才会气得亲自鞭打督邮。因为,你们这样做事时,有没有考虑过我刘备的感受,我刘备丢了官不要紧,问题是,我刘备怎么向我的小弟交待?我领着小弟们出来混的时候,可没有告诉他们以后就是这种结局啊。关键是,我刘备不能向我的小弟交待,我他妈的以后还混个屁啊?!
刘备鞭打督邮,那是标准的大哥作派,总而言之,你不给我面子,我可以不和你计较,如果你不能让我向我的小弟交待,我绝不会退半步的。在鞭打督邮后,刘备自然还会向小弟们保证,兄弟同心,其利断金,咱们一条心,总会有出人投地的一天。于是,刘备领着自己的小弟离开那个并没有呆多久的安喜县,那一年刘备大约也就二十四五岁。

因为刘备领着一把小弟,关键是还有关羽、张飞那种优秀的金牌小弟;自然也没有人敢真正追究刘备鞭打督邮的罪行。因为,从某种意义上,这是政府理亏在前;更主要的是,政府不追究刘备的这种罪行,刘备领着那一大把小弟,还愿意给政府效力,至少不会公然给政府找麻烦,如果政府敢追究刘备的这种罪行,刘备不当贼寇,还有选择吗?而且这样一来,也会让那些有志于为政府效力的热血青年,感觉心拔凉拔凉的。所以,刘备离开安喜县后,很快又加入了政府军。
楼主:泪痕春雨  时间:2021-02-02 06:56:46
是不说得有点远了,我们还是书归正传吧。

官N代在当官、升官时,那是坐在家里四处闲聊,就聊的有机会上位了。关键是一上位,就是火箭继续上升;起步就是处级、局级,而且也是象征性的干一段时间,马上就可以到市级工作了,再历练一番,就混成省部级了。
而标准的穷N代在当官、升官时,就是混个科级、处级,也是十八般武艺全使出来。官场如此,其它领域的竞争也是如此的。

面对这种事实,穷N代自然会觉得,这一切实在不公平,因为这样发展下去,自然会让社会两级分化越来越明显,最后自然会有一些人走到哪里,也是一脸的牛逼样,总而言之,我家世世代代都当官,所以我身上流的血液高人一等,你家世世代代不是农民、就是农民工,所以你身上流的血液就是卑贱的。当然了,更有人会说,我家世世代代都当大官的,所以我身上流的血液,那才叫高人一等呢。最后这样牛逼来、牛逼去,就有了贵族、士族一说。

面对这种结果,穷N代们自然是一脸的仇富样,皇帝对也是非常讨厌、捉急的。因为,这样发展下去,皇权就会渐渐受到削弱。因为这样折腾下去,皇帝还拿什么管人呢?

皇帝可以高高在上,无非是因为他可以决定别人的升降沉浮。如果谁能当官,谁能升官,就由血统决定,就由官员们互相吹捧、推荐说了算,皇帝还拿什么管人呢?关键是,明天皇帝想降一个人的职、撤一个人的职时,大家都是异口同声,这个人血统高贵,所以皇帝千万不能撤人家的职;或是大家都异口同声,这个人才能、道德那是第一流的,总而言之,如果皇帝撤了他的职、降了他的职,那国将不国了。这样一来,皇帝还靠什么管人呢?
楼主:泪痕春雨  时间:2021-02-02 06:56:46
这样折腾来折腾去,皇帝还有什么权力呢?到了最后,帝国的各种军事、政治、经济资源自然都被这些官N代牢牢把握,到了最后是什么结果呢,只要我们看看三国两晋南北朝的历史就可以知道了,那就是什么皇权、皇帝,通常都是如同狗屁一样,因为乱臣贼子那是成群结队,出了一个又一个;于是皇帝成为傀儡成为常事,皇帝被废也好像家常便饭,至于小皇帝被丑化成变态、神经病,然后被乱臣贼子替天行道杀掉,更是最常见的剧目。于是帝国如同走马灯一样,三天两头的换。

面对这种混乱的历史,人们通常总认为,是因为当时的人们的思想觉悟太差劲了,都不懂得忠君爱国了,否则,神圣之极皇权、皇帝,怎么会变成这副德性呢?
面对这种混乱的历史,人们总觉得,是因为当时老天不保佑老百姓,否则,变态的、神精病的皇帝,怎么出了一个又一个,一个比一个严重呢?真是没有最最变态、最神精病的,只有更变态、更神精病的。所以人们一起说那段历史,最喜欢干的事,就是把这些皇帝的变态、神精病事迹罗列一大堆。

后来呢,经过几百年的发展,历代皇帝不断加强思考教育,于是人们终于开始懂得忠君爱国了,关键是老天爷保佑世人,所以各种变态的、低能的皇帝,也不再出了一个又一个了;而且英明神武的皇帝总会适时的出现;所以皇权终于又渐渐变得比较神圣了。

其实呢,这种解释非常扯淡。因为,如果时机允许,谁也不会忠于皇帝的。因为,人生来是平等的,你坐在上面,我跪在下面,凭什么啊?就算人生来是不平等的,我实力比你大,凭什么你坐在上面,我跪在下面?

民间有语云,人人都有帝王相,人稠地窄轮不上;自古皇帝轮着坐,明天轮到我家来。更主要的是,普通老百姓看到某个臣子死心塌地忠于皇帝时,都会说他们这叫死心眼,说得文雅点,那就叫愚忠,因为皇帝对得起你,你就忠于皇帝,皇帝对不起你,你为什么还要傻乎乎的忠于皇帝呢?
虽然官方历史,总是把那些愚忠的臣子夸了又夸,市井百姓虽然也因此觉得他们非常高大,但是说起他们时,却总也忍不住开口闭口的说他们死心眼,因为把我们放到那个位置上,我们早就把皇帝踢到一边了。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来,乱臣贼子之心人皆有之,只是没有机会罢了。

所以,当皇帝控制的军事、政治、经济资源越来越少,豪门大族控制的军事、政治、经济资源越来越多,皇帝再想让臣子死心塌地的忠于他,那就越来越难了。只要不改变这种客观事实,只要不能改变这种客观事实,乱臣贼子永远也不会缺乏的,皇帝、皇权永远也没有什么神圣可言。既然如此,皇帝想保持高高在上,那应时一门复杂的学问,绝不是依靠臣子的忠心可以实现,更不是依靠天天给臣子上大课就能实现。
楼主:泪痕春雨  时间:2021-02-02 06:56:46
在东汉时期,官N代的现象刚刚开始普及,所以皇帝还能用一种怪招对付,这种怪招就是让穷二代大举走上政治舞台。当然了,穷二代想走上政治舞台,那是需要血的代价,因为它是需要挥刀自宫的。你别说,皇帝用这种方法,显然压制了官N代的扩张速度。皇帝用这种变态的、残酷的制度压制官N代扩张,自然会引起官N代们扑天盖地的反击。

官N代们在反对这一切时,通常的说法永远也是,宦官心理变态,宦官贪婪、邪恶,这种人不断进入官场,会全面降低公务员的整体素质。总而言之,宦官这种人,也就是配在干点杂活,哪配参与军国大事呢?
再总而言之,官N代见多识广,道德才能都是优秀,只有让官N代垄断公务员队伍,才能让提高整体公务员的素质。

表面上,大家是正义与邪恶之争,实际上都是围绕权力相争的。一切就如大宦官张让所说,我承认我们不清白,问题是,你们所谓的士大夫,谁是清白的?

你妈的,你们谁家不是大大小小全是公务员,不是白钱、黑钱堆了一大家?你们谁家没有小洋楼、大花园?你们谁家不是奴仆、婢女成群?你们谁不是穿着奢侈名牌?谁不是吃着山珍海味?全你妈的别跟我装逼,更别跟我装什么人民好公仆,你们是怎么回事,你们家是怎么回事,我全知道。如果你们真是人民的好公仆,真是死心塌的忠于皇帝、忠于帝国,怎么解释你们家的成员,都破格当官、升官的事实?怎么解释你们家那些不明财产的来源?

说我们宦官用人唯亲,提钱就上?真是你妈的胡扯时,也不怕让雷劈了。现在我们把帝国县级、市级、省级、国家级官员名单,全拿出来看一看,有多少人不是你们所谓的士大夫成员?我们宦官的亲人,又有几个会在这种名单之上?

我操你大爷的,就你们这副德性,还有脸说我们宦官用人唯亲,提钱就上,如果我们真有这种本事,你们这些所谓的士大夫,还哪有机会玩什么四世三公、世代两千石啊?
就凭你们这副德性,如果不是有个好爹,你们算个屁啊!就你们那点本事,老子闭上眼睛都比你们玩的好;老子随便从村里找几个放羊的,也未必就比你们差。就你们那点道德水准,也敢标榜自己道德高尚,真你妈的不知羞耻二字是怎么写的。

你们投胎投的好,就可以生来穿名牌、吃名牌;四处串串门,互相吹捧一番,就可以起步处级、局级,三下五除二就升到了市级、省部级。老子没有投个好胎,一辈就只能吃糠咽菜,咬着挥刀自宫,也是从底层干起,一步一个坎的总算混了点地位。你妈的,你们看不起老子,老子还看不起你们呢。你们把天下的财富都弄到了自己的家里,却恬着脸说我们这些暴发的穷N代们贪污腐败,你们还要点脸不要了?

楼主:泪痕春雨

字数:1374028

帖子分类:煮酒论史

发表时间:2014-11-19 17:38:00

更新时间:2021-02-02 06:56:46

评论数:17092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下载地址:TXT下载

 

推荐帖子

热门帖子

随机帖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