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水读 >  天涯 >  煮酒论史 >  泪痕漫评三国 那些隐藏在英雄传奇背后的历史 长篇连载

泪痕漫评三国 那些隐藏在英雄传奇背后的历史 长篇连载

楼主:泪痕春雨  时间:2021-02-02 06:56:46
第二段广告词是我写的。

前一段时间,单纯快乐、游吟者、谢扶瑶网友都和我说起一件事,那就是普通读者都喜欢看短段子,我的文章都是长篇大论,所以推广起来很困难。
不要二分法网友,也提到了这个问题,并向我提出一个很好的建议,那就是由他做一个公众微信,把我的长篇拆成简短的文章,然后每天利用这个微信对外发放。
现在,不要二分法网友已申请了一个公众微信号。向历史学智慧微信号:lszhhui
希望喜欢泪痕文章的网友,加一下这个公众微信号;并且希望大家会把相关微信内容,与自己的朋友分享。在此,泪痕先谢谢大家了。

顺便再把不要二分法网友的另一个微信公众号,也发一下。大国博弈微信号:dagbyi
楼主:泪痕春雨  时间:2021-02-02 06:56:46

感谢木燮、zjyjxdx123、我喜欢胡扯、computercvtian、倒二窗、随便选一个 、李劲555、王无敌于天下、岩鸿藩、波罗的海的菠萝蜜、2015304、我说的你别信、msshxx 、theperfectroger、悠悠见南山L、苏格拉底不是底、sdhzdmhfszcb 、赖不叽叽、天地开朗、骊山之上风云起、左道正门、民族英雄常凯申、2015304、夜空長明燈、大鲸喷、andy92050、枯声、红朝笑笑生、星星碎语、luxiaojia2005 、小子爵、闻鹊喜、新恐怖鸟、待我施为地煞变11、sdhzdmhfszcb、156032032、Xhshen14230 、寂寞De星 、嘉陵江上的渔夫L、zhongrl、东瞰浮梁 网友的支持。再更新一节。


第三节 诸葛亮之死

刘备死后,魏强蜀弱,这是一个最基本事实;甚至吴强蜀弱,也是一个最基本的事实。

从地盘上,魏国占据九个州(幽、青、冀、并、兖、徐、司、豫、凉);吴国占据三个州(荆、扬、交);蜀国只占据一个州(益)。
从所占的地盘去看,以州的个数计算,蜀只相当于魏国的九分之一;只相当于吴的三分之一。

三国时代的官方人口统计,大约是这样的。蜀国有28万户,94万人;吴国有52万户,230万人;魏国有103万户,443万人口。
从户数上看,蜀国只相于魏国的四分之一多点;相当于吴国的二分之一多点。
从口数上看,蜀国还不足魏国的四分之一,不足吴国的二分之一。

在分析三国的战略时,这个基本事实,是我们必须得正视的。

在乱世,天下一片混乱,单纯的实力强弱,也许并没有多大的意义。因为在乱世,就是风云变幻的时代,许多强大的利益集团瞬间砖崩瓦解,许多名不见经传的利益集团,突然称雄一方,这并不新鲜。

但是在局势稳定后,实力的强弱,常常是难以逆转的。
在这种背景下,整体实力相差太过悬殊,能保持不败,也是难之又难的。
楼主:泪痕春雨  时间:2021-02-02 06:56:46
天下大乱之际,刘邦、韩信、英布、彭越之类的人,突然杀出重围,就可以称雄一方;如果回到战国时代,就凭刘邦、韩信、英布、彭越这种出身,他们本事再大一百倍,恐怕也得感叹生不逢时。

局势稳定后,利益集团之间的对恃,强国兼并弱国,那就是常势。如果实力相差悬殊,处于弱势的一方面,就算取得暂时的胜利,也是难以长久的。

如果秦始皇生于燕、韩之类的国家,秦始皇能想办法保全国家,也是非常了不起了。
而太子丹之类的人处于秦始皇的位置,也未必就不会统一天下。

三国格局确立后,天下格局已渐渐稳定,任何一个有现实眼光的政治家,都不会妄想靠一己之力,或是靠几场战争的胜利,就让天下局势翻盘。诸葛亮自然不会有这种妄想。

处于诸葛亮的位置上,一个人不要说北复中原了,能让蜀国避免灭亡的命运,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为单就资源而言,蜀国的劣势实在太明显了。
楼主:泪痕春雨  时间:2021-02-02 06:56:46

随着天下格局渐渐稳定,利益集团的实力强弱,成了双方博弈时,几乎难以逆转的基础。

诸葛亮的军事才能自然不弱,但是没有任何资料证明,诸葛亮比司马懿、陆逊之类的人优秀。甚至而言,以诸葛亮的军事成绩去看,他比司马懿、陆逊差得太远了。

魏延等人的军事才能自然不弱,但是没有任何资料表明,魏延比魏、吴的将领要优秀很多。

蜀军的战斗力自然不弱,但是也没有明显资料证明,蜀军的战斗力明显强于魏军、吴军。

在各国的统治基本稳定的背景下,双方开战后,尤其是诸葛亮那种稳扎稳打的玩法,最后比拼的就是资源,不是双方统帅、将领、士兵的能力。总而言之,谁能调到前线的资源最充足,谁就更容易取得胜利。
在这种背景下,蜀被魏灭那是常态,蜀灭魏那比抓大奖也难。

所以,处于诸葛亮的位置上。务实的战略就是想办法,保证蜀国会长久的保持现状,而不是什么开疆扩土、北复中原。
诸葛亮天天高呼的口号,北复中原,估计和蒋委员长天天高呼反攻大陆,并没有本质的区别。
楼主:泪痕春雨  时间:2021-02-02 06:56:46
让蜀国维持现状的最优选择,就是让蜀国内部实现最大的团结;就是让蜀、吴两国之间实现最大的团结。
如果蜀国内部起了内讧,魏灭蜀估计就没有什么难度了。
如果吴、蜀之间起了内讧,魏国抓住机会一举灭掉吴蜀,估计也是有可能的。

为了实现了吴、蜀之间的精诚团结,诸葛亮做出了多大的牺牲,我前面已分析了,这里就不多说了。
事实上,为了蜀汉内部的精诚团结,诸葛亮也是做出了太多的牺牲,当然了,这种牺牲从结果看,是绝对正确的。

许多人常常奇怪,诸葛亮为什么不取代后主刘禅。问题是,以蜀国的实力,面对魏国的虎视,如果起了内讧,估计随时都可能灭亡的。诸葛亮一心巩固蜀国团结尚且来不及,没事试图篡位引起内讧,那不是没事找死吗?

事实上,处于诸葛亮的位置上,能拒绝篡位的诱惑,并不是件容易的事。虽然说,受到这种诱惑的人,常常都是家破人亡。
表面上,许多人距皇位只有一步之遥,问题是,当他们真的想跨过这一步时,就会发现,这一步之遥也许就是无法跨过的万丈深渊。
楼主:泪痕春雨  时间:2021-02-02 06:56:46
许多人常常把诸葛亮不能北复中原,归于刘禅能力太弱。其实,诸葛亮不能北复中原,关刘禅什么事来着?
刘禅是皇帝,但是蜀国的军国大事,都是任由诸葛亮折腾,从来没有限制过诸葛亮的自由。诸葛亮在这种背景下,不能取得北伐的胜利,关刘禅什么事来着?

但是,诸葛亮的牛逼就在于,翻开三国两晋南北朝的历史,在长达三百多年的历史里,除了刘氏(刘备)皇族,好像还真没有哪个皇族能远离骨肉相残、乱臣贼子的威胁。

那个年代,一个帝国想保持稳定,常常需要一个绝对强势的人物,甘愿当二号人物,或是当一个超然的经理人。
这种人物,有着篡位的可能性,但是他不愿意冒险尝试;这种人物,有着让自己家族更上一层楼的机会,但是他宁愿适当的退一步。在这种背景下,帝国就有机会变得更稳定。

当然了,许多时候,让帝国处于内乱的,不是利益的诱惑,而囚徒的困境。
说得具体点,君主愿意相信臣子,可是臣子心怀不轨,君主就会非常危险;臣子愿意相信君主,可是君主一心猜忌臣子,那臣子就有会非常危险。所以,君臣之间常常很难实现默契。

但是,刘禅、诸葛亮之间显然实现了默契。这一切几乎是可遇不可求的。
所以,皇帝临死前,都希望自己的国家会有一个诸葛亮,但是诸葛亮是可遇不可求的;关键是,就算臣子有诸葛亮的心胸智慧,小皇帝有刘禅的心胸智慧吗?
楼主:泪痕春雨  时间:2021-02-02 06:56:46
诸葛亮北伐,一直可以得到蜀国上下的支持,一个重要的原因就在于,蜀国与吴国相比,自然是非常弱的(整体实力,相差一倍);与魏国相比就更弱了(整体实力相差四倍)。在这种背景下,大家都知道,蜀国必须得精诚团结,否则亡国的危机随时会来临。

所以,诸葛亮的北伐,有一个重要的价值就是,它会巩固中央政府的权力。
而诸葛亮以绝对超然的姿态,让大家相信,他这样做,绝没有任何私心,只是为了蜀汉帝国的整体利益。在这种背景下,诸葛亮遂可以一次接一次的北伐。

以蜀汉的境遇,不断北伐几乎是必须的。因为只有北伐,才可以加强吴、蜀之间的团结,才可以让魏国的军事主力,分布上相隔千里的两个战场上,无法形成强大的攻击力。
更主要的是,只有北伐,才可以让蜀国永远保持一种拉满弓的状态。才可以让蜀国,把有限的国力集中起来用于国防战略。当然了,这是基于国家的角度思考问题,是不是一定合理,这里我们不做过多讨论。
楼主:泪痕春雨  时间:2021-02-02 06:56:46

我们知道,全面进入和平后,政府的军费预算,相对就会比较少。更主要的是,在这种背景下,政府也缺乏足够的理由,向下面征收强度比较高的税收;也缺乏足够的理由,经常性的调动整个社会的人力、物力、财力。
在贵族政治呼之欲出的时代,中央政府不能强有力的调动社会资源,这些资源就会渐渐被各种豪门势力所控制。
政府主要开支,如果不是用于正当的内容(比如奢侈消费),明天再想转入比较正当的内容(国防方面),相对就比较困难了。
在这种背景下,如果突然遇到强大的外敌突然入侵,政府就会缺乏动员足够人力、物力、财力的能力。

蜀国作为一个小国,他想存在,就需要帝国保持一种拉满弓的状态,否则,一旦遇到外敌强势入侵,就有可能毫无招架之力的。

其实,不要说别的内容了,就是这两项内容,也足以让帝国会渐渐不战而亡的。因为这样久了,真的需要战争时,政府会发现,你难以调动足够的人力、物力、财力资源用于战争。一个弱国,面对实力悬殊的强国,这种结果是非常危险的。
楼主:泪痕春雨  时间:2021-02-02 06:56:46
诸葛亮的北伐,其实都是一种雷声大雨点小的军事行动。除了第一次北伐玩的比较大,其它的北伐,都有点象军事演 而言之,大都是诸葛亮率军跑到边境耀武扬威一番,就又撤回来了。
类似的北伐,可以使帝国军队的野战能力,可以得到长期保持。就相当于帝国不间断的进行军事拉练。使军队呼之能来,来之能战。如果长久的陷入和平时期,军队的退化常常是惊人的。到时,需要紧急动员时,军队通常会呈现出乌合之众的影子。

类似的国策,在诸葛亮死后,也基本一直保持着。虽然诸葛亮死后,反战的思潮越来越大,但是这种先军政策,一直保持着。
总而言之,曹魏帝国主义亡我之心不死,所以我们不能忘战;关键是,还有无数生活在水深火热中的魏、吴人民等着我去解放,所以不要忘了解放全类的伟大目标。蜀国支持诸葛亮,就是因为蜀国的既得利益集团清楚的知道,以蜀国的实力、处境,必须得处于这种拉满弓的状态,否则谁也不敢保证,哪一天魏国大军就会深入蜀境。
楼主:泪痕春雨  时间:2021-02-02 06:56:46
诸葛亮的能力,常常被人们无限拔高,最经典的就是传说中的木牛流马。木牛流马就是经过改进的独轮车、或两轮车;许多人总认为,木牛流马就是不用人力、畜力就可以自行行走的机械。
如果木牛流马这样牛逼,有两个问题是无法解释的。

第一、动力问题。这种运输工具,既不用人力、畜力,也不用风力、水力、还用蒸汽、石油、电力,那他是什么作为动力呢?
以当时的条件,这种陆路的交通工具,肯定是人力、畜力无疑。否则,牛顿、爱因斯坦见到诸葛亮,也得说一声自愧不如。
第二、不要说古代了,如果在现代,谁能解释了传说中的木牛流马,也可以让整个社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因为,这就等于发明了传说中的永动机。否则,木牛流马的动力来源怎么解释呢?

从木牛流马的传说,本身就可以证明,诸葛亮的能力,大多是后世神话出来的。
楼主:泪痕春雨  时间:2021-02-02 06:56:46
陈寿说诸葛亮军事能力比较弱,许多人都一副不服气的样子。问题是,诸葛亮有哪一仗能拿出手呢?一仗也没有。

什么火烧博望、火烧赤壁,七擒七纵那都是传说中的内容。不管它是出现在小说中,还是出现在正史上,它都经不起任何推敲。
诸葛亮几次北伐,自然都值得圈点,但是如果从相关的战绩上,能看出来诸葛亮有机会北复中原,也说得未免太神奇了。

第一次北伐,诸葛亮趁虚进攻魏国边远地区的三个郡,纯军事的角度看,这并没有任何了不起的。关键是,在魏军主力到达之前,他就被迫撤军了。

第二次北伐,诸葛亮亲率大军,面对一个魏国无名将领,被打得只能无奈退军。郝昭如果不是以偏师挫败过诸葛亮,估计历史书的字缝中,都不会留下他的名字。

第三次北伐,诸葛亮亲率大军,夺取两座边境城池。
后来的北伐,更是被司马懿堵住,只能无奈退军。虽然诸葛亮一再说,自己打得司马懿闭门不敢出。问题是,说一千道一万,这就是你无法突破对方的防线,只能无奈撤军罢了。
如果对手不出战,就能阻止敌人侵略,那些割地赔款的国家,肯定都是让猪一样的统帅到了前线。因为,你像司马懿一样畏敌如虎,就不啥事也没有了吗?
楼主:泪痕春雨  时间:2021-02-02 06:56:46
我前面说了,诸葛亮能做到这一切,绝不是件容易的事。问题是,单就这种战绩来说,诸葛亮如果也能称得一代名将,那一代名将也实在不叫个事了。

诸葛亮的天才在于,他用一种近于无私的行为,表明他只是一个操盘手,而绝不是一心扩大自己股权的豪门代表。
这样一来,他与后主的矛盾就消失了;也与其它豪门的矛盾,也就消失了。

所以,诸葛亮执政其间,有着严苛的嫌疑,甚至而言,就是非常的严苛。但是,诸葛亮死后,始终受到人们的怀念。
对于帝国而言,他是一个近于无私的经理人;对于豪门而言,他是一个绝对超然的操盘手;对于老百姓,他是一个执法严明的执政官。

处于诸葛亮的位置上,能做到这几点的人,那是非常罕见的。因为,处于诸葛亮的位置上,难免会想着如何让自己的家族更上一层楼,甚至都忍不住一步步向皇位靠拢。甚至而言,千百年后的读史者,都忍不住要笑诸葛亮愚忠,都忍不住要奇怪,诸葛亮为什么不篡位?

权臣与皇位之间,好像只有一步之遥,但是这一步之遥,常常就是万丈深渊,权臣试图越过这一步时,常常是拿着自己全家的人头,更是拿着帝国的存亡在做赌注。诸葛亮的大智慧就在于,他始终拒绝这种诱惑。

待续
楼主:泪痕春雨  时间:2021-02-02 06:56:46
感谢木燮、赖不叽叽、willows9803、待我施为地煞变11、苏格拉底不是底、东瞰浮梁、倒二窗、李劲555、王无敌于天下、wolfgangjs、天地开朗、千古忠臣侯景、卓然无双 、夜空長明燈 、枯声、林里树 、我困欲眠 、悠悠见南山L、sdhzdmhfszcb、Xhshen14230、kas100、王二十一、苏涂涂、闻鹊喜、嘉陵江上的渔夫L、悠悠见南山L、zjyjxdx123、随便选一个、我喜欢胡扯、156032032、意YT、岩鸿藩网友的支持。再更新一节。


第四节 兼并战的动力越来越弱


三国鼎立的格局可以长久的存在,一方面是因为诸葛亮有着大战略的眼光、胸怀,所以在他的努力下,蜀吴构建起了稳定而巩固的联盟。另一方面却显然是因为,随着天下格局的稳定,大家进行兼并战的动力,都是越来越弱了。

作为兼并战的主要动力,主要有两个,一个是恐惧,一个是利益。
许多时候,恐惧比利益更具推动力。

在天下大乱之际,各方都跃跃欲试的发动战争,常常是因为在那种混乱的时代,你不去积极兼并别人,别人就会兼并你。在那种时代,强弱逆势是司空见惯的事,所以占据一个州的诸侯,常常是几个照面之后,就被清理出局了;而领着几百小弟的大哥,也有可能一飞冲天的。

曹操、孙坚父子、刘备,那都是一路打出来。
曹操在讨伐董卓时,差点死于荥阳;讨伐吕布时,差点死于濮阳城内;讨伐张绣时,长子死于非命,侍卫长死于非命,曹操本人也差点死于非命;与袁绍进行官渡之战时,也是九死一生。
孙坚死于战场、孙策死于敌人之手;孙权也差点死于逍遥津。
至于刘备,老婆孩子就被敌人俘虏过四次,自己与死神擦肩而过的次数就更多了。

在那种年代,如果你没有这种玩命的精神。就算你拥有再大的资本,也会被人轻视,更会让人时刻算计的。因为,在那种大哥都如虎如狼的时代里。你这种一心过安稳小日的大哥,在大家眼里,实在就是待宰的肥猪。

在这种背景下,各大利益集团在试图对外扩张时,内部很容易达成共识。因为那就是一个逆水行舟的时代,你不去想办法尽力向前冲,就有可能被时代大潮所淹没。
楼主:泪痕春雨  时间:2021-02-02 06:56:46
在天下局势渐渐稳定后,占据优势的利益集团,常常不再被恐惧的因素所刺激了。最简单而言,谁处于魏国皇帝、执政官的角度,也不会发自发心底的害怕被吴、蜀侵略。

抛开云遮雾罩的政治宣传、文学化描写,我们可以发现,魏蜀吴三国的皇帝、执政官、官员、将士,并没有太明显的差距;而魏国在资源上,却拥有压倒性的优势。在这种背景下,魏国不去成天想着侵略蜀、吴,也是给足了蜀吴面子,怎么可能发自心底的害怕被蜀、吴侵略呢?

在这种背景下,恐惧不再作为强国发动侵略战争的强大驱动力,因为强国内心充满了自信。

处于弱国的角度,虽然会被亡国的恐惧所刺激,但是他们也知道,以他们的实力,不断发动侵略战争,通常只是一种徒劳的努力,所以他们不断发动侵略战争的动力,无非是是借此加强中央集权,使帝国中央政府可以最大限度的调动本国的人力、物力、财力。

恐惧虽然会刺激弱国一心备战,但是弱国通常也只是以攻为守罢了,因为处于诸葛亮等人的位置,谁也会知道,绝不能随便深入魏境,因为随便一个重大的失误,都有可能加速蜀国的灭亡。

在这种背景下,表面上恐惧会刺激弱国不断发动战争,但是更强烈的恐惧,也会压制弱国大开大合的进攻强国。因为,在那种天下格局已稳定的背景下,打仗纯粹是拼资源、拼国力的,弱国与强国大开大合的开战,那纯粹不过是找死罢了。
楼主:泪痕春雨  时间:2021-02-02 06:56:46
在天下大乱之际,各方都跃跃欲试的发动侵略战争,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那就是在天下大乱之际,各大利益集团都没有定型;所以大家都相信,只要侵略战争取得胜利,自己也有机会品尝胜利的果实。在这种背景下,各大利益集团在试图侵略别人时,内部也很容易达成共识。

随着局势稳定,利益集团自身渐渐已定型了,这样一来,侵略战争的果实,常常只会被少数人摘取,而绝大多数人,只能充当炮灰。
在这种背景下,利益也不再作为各大利益集团发动侵略战争的强大驱动力,至少大家很难因此达成共识。

所以随着局势稳定,谁处于皇帝的位置,或是处于执政官位置上,都是一心想进行大规模的战争。因为,进行大规模的对外战争,皇帝或执政官,就可以名正言顺的调动全国的人力、物力、财力。这种局势长久的保持,会让君权不断扩张(或是执政官的权力不断扩张),所以豪门大佬都会本能的抵制发动侵略战争。

蜀国作为三足鼎立最弱的一环,豪门大佬虽然知道,不断的进行战争,会让皇帝或执政官的权力不断扩张。但是,他们也知道,作为弱国,如果不能赋予中央政府更强大的权力,他们将很难面对强国的军事压力。
所以蜀国灭亡时,丁口94万,兵十万、吏四万。这种兵民官吏的比例,放在任何一个小农社会也是惊人的。蜀国之所以会以这种形式出现,最主要的原因,就是蜀国作为最弱的国家,他的危机意识最为强烈,所以在扩军备战方面,他们更容易达成共识。而且诸葛亮以超然的姿态,让大家相信,他这样做绝不是为了扩张自己的私人权力,而是为了保护蜀汉集团的根本利益。使蜀汉各大豪门,都不会公开反对诸葛亮这种明显加强中央集权的行动。
楼主:泪痕春雨  时间:2021-02-02 06:56:46
魏明帝时代,魏国对外扩张的动力已丧失了。无论恐惧、利益都不足以驱动魏国发动大规模的战争了。

谁能在战争中获得巨大的利益,谁就更倾向于支持发动战争;问题是,后期在战争中获利的人,常常只是皇帝或强势的执政官。

在国际格局渐渐稳定的时代,皇帝自然希望发动战争,强势的执政官也有类似的倾向,被皇帝赋予全权的豪门代表,也有类似的倾向,但是普遍豪门大佬显然丧失了发动侵略战争的动力。因为,这种战争失败了,什么也不用说了,就算胜利了,普遍的豪门大佬,也没有什么明显的利益,相反还会面临潜在的危险。

所以,魏明帝时代,魏明帝一心想大规模的伐蜀,只有曹真上窜下跳的支持魏明帝这样做,而其它豪门大佬呢,都是纷纷站出来反对魏明帝。
简单的去看,豪门大佬反对侵略蜀汉的理由,是非常充足的。因为太祖皇帝英明神武,率领一伙最优秀的豪杰智谋之士,尚且不能灭掉蜀吴,我们就更不要指望了。

如果魏明帝知道后来的历史,肯定会肯定告诉持这种论调的豪门大佬。
曹操不能统一天下,司马懿不能统一天下,司马炎却统一了天下。高欢不能统一天下,宇文泰不能统一天下,杨坚却统一了天下。当然了,努尔哈赤不能入主中原,皇太极不能入主中原,六岁的顺治皇帝却率领大家入主中原。什么太祖皇帝不能做到的事,我们就不要做了。这不是扯淡吗?
楼主:泪痕春雨  时间:2021-02-02 06:56:46

问题是,大佬们所说的意见,正确与否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他们表达的态度。
比如,奴隶制合不合理的?美国初期的大哥们,都异口同声的说,奴隶制非常合理。虽然说,从大道理上讲,美国初期的大哥们(也就是传说中的先贤们)所说的理论,那都是在扯淡。
问题是,大哥所说的道理正确与否,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他们的态度是显而易见的。如果所有的大哥都认为奴隶制是合情合理的。哪个大哥坐在头把交椅上,也不敢轻言废除奴隶制。因为他敢轻言废除奴隶制,肯定会把天捅下来的。

豪门大佬们反对魏明帝伐蜀时,所说的理由都是一些陈腔滥调,都也未必经得起推敲。问题是,他们不论用怎样的观点反对魏明帝伐蜀,都明确的表达了自己的态度。
在这种背景下,曹真已率领大军进入了蜀国境内,却终于选择了拉稀。因为反对这场战争的大佬实在太多了,而支持这场战争的大佬,却是一个也没有,在这种背景下,魏明帝只能让曹真率军退回。

大家都反对你这样做,就算你勉强要这样做,也不会有好结果的,因为战争开始后,大家都是出工不出力,或是暗中使坏。在这种背景下,你如果也能把这场战争打胜了,那就叫有鬼了。
更主要的是,你不听大家劝谏强行发动战争,最后让打得大败而回。你还有脸继续坐在执政官的位置上吗?就算皇帝,不颁发一些类似罪己诏的东西,能行吗?
楼主:泪痕春雨  时间:2021-02-02 06:56:46
在天下格局稳定之后,皇帝、执政官、豪门大佬常常都是各怀心机。
如果相关战争的结果,就让帝国的中央集权越来越加强,豪门大佬自然会纷纷反对。因为,随着中央集权的加强,豪门贵族的既得利益就会受到损伤。
如果相关战争的结果,只是加强了豪门大佬的力量,并且会削弱本身就非常脆弱的中央集权,皇帝或执政官,自然不会支持豪门大佬领衔进行大规模的战争。

我们常常说,司马懿让诸葛亮打得闭门不敢出,所以司马懿不如诸葛亮。问题是,司马懿接受的任务就是保境安民,并不是大举伐蜀。在这种背景下,司马懿进入不利于自己的战场,主动进攻诸葛亮,本身就是凶多吉少的。更主要的是,就算司马懿冒险取得一些胜利,他也无法扩大战果的。因为,无论皇帝还是豪门大佬,都不会继续为他追加战争资源的,这样一来,司马懿就等于用一个地方军队,与蜀汉举国之力相争。

如果曹魏举国上下都支持伐蜀,诸葛亮肯定不敢和司马懿这样嚣张。因为,以魏国军事资源,只要多路发兵,就可以把诸葛亮打得连北也找不到。从某种意义上,就算诸葛亮活到钟会伐蜀时,也会一筹莫展的,我们总认为,只要蜀国在某个地方留一些军队,就能如何如之何了。问题是,在整体资源有限的背景下,你不论怎么布置,也会顾此失彼的。
楼主:泪痕春雨  时间:2021-02-02 06:56:46
司马氏拥有取代曹氏的机会,就是因为魏明帝时代开始后,大规模的战争,都是司马懿领衔进行的。
基于魏明帝的角度,自然希望让曹氏宗族(非直系的曹氏、夏侯氏成员)领衔相关战争。问题是,曹氏宗族实在推不出一个强有力的代表人物。
更主要的是,曹氏宗族领领衔相关战争,豪门大佬难免会给他们制造各种障碍。制造障碍的方法很简单,那就是行动还没有开始,就齐声大唱衰歌;总而言之,战争时机不成熟,强行开战是必败的;再总而言之,在战争中出工不出力。

在这种背景下,曹氏宗族识相,抓紧终止战争,还能全身而退,比如,曹真大举伐蜀虎头蛇尾的结束,就是由此而来的。
在这种背景下,曹氏宗族如果不认相,那可危险了,因为在豪门大佬齐唱衰歌之际,你指望他们会全力以赴的帮助你,你也想得太乐观,曹休大举伐吴一败涂地,很大程度上就是由此而来的。
楼主:泪痕春雨  时间:2021-02-02 06:56:46
如果曹氏皇族愿意让一个非宗室的成员,领衔各类军事行动,效果相对就比较好一些。因为,这多少意味着,曹氏皇帝并没有把天下权力,都往自己家族收拢的企图。

司马懿就是在这种背景下,拥有了越来越高的军政地位。当然了,因为许多军事行动都是司马懿(非曹氏成员)领衔的,所以也就容易取得成功。但是,司马懿知道,无论皇帝,还是豪门大佬,对他的支持,是有一定限度的,如果他非要超出这个限度,是绝不会有好果吃子的。
最简单而言,以司马懿的家族背景、资历、能力,领衔军队灭掉蜀国,那司马懿会膨胀成什么样子,谁也不敢想象。在这种背景下,不是皇帝会制约司马懿,就是豪门大佬也会想办法制约司马懿的。当然了,因为司马懿明白这个道理,所以司马懿面对诸葛亮,永远只是不求有功,但求无过。

司马懿一直非常保守,是因为他受制于太多的力量制约。
否则,蜀国一个撮尔小国,都敢成天穷兵黩武,高呼反攻大陆,魏国怎么就不敢呢?

诸葛亮想解放全人类,想解救那些生活在水深火热中的魏、吴人民;曹睿、司马懿也想解放全人类啊,也想解救那些生活在蜀、吴暴政下人、受苦受难的人民啊!

问题是,什么理想、口号都是大而空的。真正的问题是,发动战争时,谁去付出?谁去收获?

楼主:泪痕春雨

字数:1374028

帖子分类:煮酒论史

发表时间:2014-11-19 17:38:00

更新时间:2021-02-02 06:56:46

评论数:17092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下载地址:TXT下载

 

推荐帖子

热门帖子

随机帖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