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水读 >  天涯 >  煮酒论史 >  真相背后的真理——岳飞、秦桧、赵构二十大疑案

真相背后的真理——岳飞、秦桧、赵构二十大疑案

楼主:湖东隐士  时间:2020-07-15 12:28:38

楼主:湖东隐士  时间:2020-07-15 12:28:38
@吴歌漫画 2012-12-12 14:55:04
-----------------------------
谢谢吴歌兄将图改正!
楼主:湖东隐士  时间:2020-07-15 12:28:38
@吴歌漫画 2012-12-12 14:55:04
-----------------------------
谢谢吴歌兄将此图改正!
楼主:湖东隐士  时间:2020-07-15 12:28:38
正文 2-6-119

然而,金军在中原、山东等地的烧杀抢掠却给宋朝北方留下了难以修复的创伤。金军退兵后,那些溃兵成为军贼,破坏南宋的经济和生产,让千千万万人失去了生存资源。饥饿又把百姓逼得人吃人,逼成了盗贼,他们又会往南流动,继续扩大破坏经济和生产的范围。
赵构朝廷又应对失策,宗泽死后,北方在这种恶性循环中被残破得越来越严重,赵构也越来越失去民心。现在,这种策略又用在了江南。
显然,金国现在的对宋的战略目标是通过逐步蚕食,最终“徐图混一”。他们像狼攻击牛一样,没有一口咬死的能力,就一次次扑上去,在牛身上撕开一道道伤口,使其流血不止,直到终于支撑不住而倒地。
这是另外一种更为毒辣的屠杀——先逼得你们自相残杀。
经过四年的不断攻击、破坏,在金军第五次南侵时,宋朝的北方已经是想抵抗也已经无力抵抗了。河南、河北大部分土地都已为金所占据,南京应天府、西京洛阳府都屯驻着金兵,只剩下东京及其畿邑尚在宋军手里,但已完全落入四面不通、粮储枯竭的绝境。
就在完颜兀术在江南到处抢掠纵火的时候,留在东京的百姓正在大量饿死。
楼主:湖东隐士  时间:2020-07-15 12:28:38
正文 2-6-120

已经投降的前济南知府刘豫派遣使者前来劝东京留守上官悟叛投金人,上官悟烧了刘豫的书信,斩了来使。
刘豫一计不成,有生一计,他贿赂悟上官悟的左右,让他们对上官悟进行游说。上官悟仍然没有动摇,刘豫见状,也只得作罢了。
但是,此时的上官悟其实已经是无能为力了,因为解决不了粮食问题,官司命令已不能执行,东京留守司名存实亡。
有一个名叫聂渊的河北签军首领,经常带着一帮人拿一些食物来和东京城里的军民做交易。因为他是汉人,所以人们慢慢对他放松了警惕之心,聂渊因此得以悄悄摸清了东京城里的情况。
建炎四年二月十四日(也就是完颜兀术从杭州烧杀而去的第二天)夜里,聂渊突然带着几百人登上了北城墙,纵火焚烧楼橹。但他们人少,还不敢从城墙上下来。
和靖康元年时一样,又是城里的乱兵出来帮忙。他们一见城上火起,立即开始在城中放火劫掠不止。上官悟及副留守赵伦见局势已无法控制,只得逃出城去。
自此,宋朝的四京——东京开封府、西京洛阳府、北京大名府、南京应天府全部陷落。这标志着宋在北方的彻底失败,宗泽与千千万万将士为之付出的鲜血与生命,全部付诸东流……
楼主:湖东隐士  时间:2020-07-15 12:28:38
@顶箬披蓑 2012-12-13 09:50:38
何处不逢“张渚从来不临湖”不能被证明,除非有远古至今的监控。否则不能排除X年X月X日至X年X月X日迁移到三面临湖处的可能。
何处不逢的证据支持“张渚曾经不临湖”。
楼主提供的“张渚三面临湖”证据都不成立。
楼主需要举证的是“李寅说张渚三面临湖”。未见证据。
-----------------------------
呵呵!“张渚三面临湖”证据我还没拿出来呢。先把“何处不逢”的诡辩展示完毕,我会给出证据的。
楼主:湖东隐士  时间:2020-07-15 12:28:38
@何处不逢 2012-12-12 23:07:14
谭其骧中国历史地图集北宋卷局部截图
-----------------------------
谭其骧指出过《中国历史地图集》存在的不足之处,提醒读者在使用时予以注意。他在《前言》中明确说明:该图册中“特别是古代的水道径流、湖泊形状等,更难做到正确复原。”(参见《前言》第5页)
因此,涉及到湖泊边的地形、地貌还要参考相关史料的记载。
倒是你说的“南宋改名为张渚”成了疑问,既然南宋才改名,张渚怎么出现在北宋地图上?
如果你认为是你错了,就直接认错;如果你认为《中国历史地图集》存在错误,就拿出能支持你观点的论据。
试试看吧!
楼主:湖东隐士  时间:2020-07-15 12:28:38
@何处不逢 2012-12-13 15:38:26
我说的南宋改名为张渚来自张渚镇官网介绍。未见史料。北宋地图的张渚称呼来源不明。
-----------------------------
能承认不知就是进步,我告诉你一个张渚这一地名北宋就已存在的证据——
北宋 陈襄  《題张渚道中》
班春无术劝污莱,五十年间此一回。黄发路傍应怪問,使君何事入山來?

《中国历史地图集》标注无误!你说的张渚镇官网介绍是错误的。


楼主:湖东隐士  时间:2020-07-15 12:28:38
@何处不逢 2012-12-11 19:06:21
丁蜀在宋时地名不清楚,但今丁蜀那个地方早已不是湖水了。窑都开过上千年了。苏东坡还在那里玩儿,为那里的山改过名字。算是热闹地方了。所以今丁蜀的地点,宋时是陆地。
-----------------------------
你说的“张渚东面是宜兴与丁蜀,再往东才是太湖”,同样是错误的。
《咸淳毗陵志*山水》
蜀山在县東南三十八里,一峰屹立,水环其麓,亦名独(獨)山。《颐山录》云:颐山東连洞灵诸峰,属于蜀山。苏文忠因其名而登览焉,有東坡祠,今不存。
独(獨)山在张渚镇北,近章溪。

看清楚:县東南三十八里的蜀山已经是水环其麓了。(胡洑在县南四十里。)而且明确记载独(獨)山在张渚镇北。
你不清楚丁蜀在宋时的地名,为什么要把它往张渚东面放?
楼主:湖东隐士  时间:2020-07-15 12:28:38
正文 2-6-121

上官悟逃出东京后,在唐门遇到了董平(桐柏县土豪出身,或疑为《水浒传》中双枪将董平的原型)。董平逼令上官悟给他书填官告(东京留守有不经朝廷批准就先行授予官职的权力),等上官悟填完官告,董平就将他杀了。
聂渊派人到南京向金人报捷表功。后来金国的镇国郎君来接管东京时,发现昔日有百万居民的东京城,如今剩下的青壮年竟然不到一万人!
东京已经被拖得油干灯尽了!陷落后,东京四面连盗贼都消失了——这一带已经没什么可抢的了。
如果在江南也不对金兵做坚决地抵抗,如果赵构朝廷还是继续这样逃下去,两三年后也必将落到和东京同样的结局……

二月十七日,赵构接到了金军从杭州退兵的消息后,终于离舟上岸,住到了温州的治所。
直到这时,王(左王右燮)才从福建带兵北返,到达了温州。赵构并没有按汪藻建议的那样将其斩首示众,只是降其为文州团练使。
本来,听到金军宣布“搜山检海已毕”而退师,赵构应该是可以松一口气——这一次的劫难总算是又逃过去了。但是,接二连三传来的消息,却让他还得继续发抖下去。
楼主:湖东隐士  时间:2020-07-15 12:28:38
正文 2-6-122

首先让赵构感到恐惧的是杭州的惨祸,经历过苗刘兵变的他在政治上成熟了不少,汪藻上疏里的那句话——臣恐人心一旦解体,陛下将从此无所依靠啊!这样下去,陛下将来还能往哪里去啊?——赵构掂得出有多大的分量。
赵构立即下了一道抚恤赦书:
“朕听闻:临安府军民并力拒敌,与金兵血战五日,方才被攻破城池;诸县村堡防护严密,屡屡掩杀金兵。所以金兵心怀怨恨,临行之时焚烧屋宇、使得城郭一空!与其他州郡相比,临安遭祸尤为惨酷,朕痛彻肺腑!
“夷狄入侵,直驱江南,你们挺身御敌,舍生忘死……
“朕念大宋子民遭此惨祸,疮痍未复,夜不能寐,嗟悼不已!现已特别派遣使臣,前往临安抚恤兵民。朕希望你们能多多保重,一起等到天下太平之时。朕之心意,希望你们能够知悉!……
“已经开春了,你们都还安好吗?”
二月二十二日,又一个让赵构大为震惊的消息传到了温州,知真州向子忞奏报——杜充叛国投降。
赵构听闻此讯,一连几天都吃不下饭。杜充这个以宰相兼江淮宣抚使方面大任的重臣叛国投敌,极大震动了南宋朝廷。
赵构心里极为复杂:“朕待杜充甚厚啊!把他从庶官一直擢升为宰相,他何以会这样啊?”
楼主:湖东隐士  时间:2020-07-15 12:28:38
正文 2-6-123

赵构几天吃不下饭的原因,不是因为还在恐惧金兵,金兵再来也是秋冬之际的事了,他恐惧的是怕自己落到无所依靠的地步。
他就认为武将中很少有“深识义理”之人,一直以来,他对那些读圣贤之书,通过考进士踏上仕途的文臣们还寄予了很大的期望。但是,从下海逃生的时候,他就发现平日里在他面前表现得忠心耿耿的士大夫们,真正到了危难关头,也一个个把义理扔到了一边,真正陪着他去冒风涛不测之险的也只有为数不多的几个人。
现在,他超越常规地给予了高官厚禄的杜充也背叛自己。
赵构不知道谁是可靠的了,今后还能信任谁……
当然,赵构站在自己的立场上觉得待杜充不薄,但是,站在杜充那种只求权势荣华、不求尽忠报国的人的立场上,他会认为皇帝待他太薄了——你给我宰相之职,不过是为了自己避敌,让我去替你去跟金兵拼命罢了,是让我享受权势荣华吗?所以,杜充早就在另谋打算。
建康之败后,实际上杜充除了投降以外,已无路可走——即便他没有过失,赵构朝廷都必须拿他当替罪羊,去或多或少地维护已经丧失殆尽的民心。何况,大江失守,杜充重罪难逃;更何况,他不知枉杀了多少人,不知有多少人想要他的命。
楼主:湖东隐士  时间:2020-07-15 12:28:38
正文 2-6-124

杜充在真州的时候,终于等到了他盼望已久的消息。
杜充以前有一位名叫凌唐佐的好友,曾任京畿提刑,此人在南京应天府投降了金国。在凌唐佐穿针引线之下,完颜兀术派人来招降杜充,许诺只要杜充肯降,就像对张邦昌那样,把中原之地封给他,让他当傀儡皇帝。
这是杜充所能得到的最高的投降待遇了。于是,他离开真州,经天长军(今安徽天长)北上,去追寻他儿皇帝之梦去了。
因为本文后面杜充将不再出现,这里顺便交代一下杜充后来的事。
杜充投降后,去云中参见了左副元帅完颜粘罕。让他大失所望的是,完颜粘罕对他极为蔑视和厌恶,完颜兀术原来提出的由杜充出面组织傀儡政权的计划就此告吹,杜充只得到了一个相州知州的官职。
绍兴二年,杜充的孙子从南方跑去投靠杜充。有人借此事向完颜粘罕诬告杜充私通南宋。
完颜粘罕怀疑杜充是因为没当成儿皇帝而心怀不满,所以这个反复无常的小人又想图谋不轨,于是将他抓住了监狱,严刑拷打。
杜充这次倒是很“坚强”,他知道只要屈打成招,完颜粘罕会像杀一条狗一下把他给宰了,所以尽管被打得遍体鳞伤,他还是咬牙不肯招认。
楼主:湖东隐士  时间:2020-07-15 12:28:38
@在此退出江湖 2012-12-12 22:10:12
先生好:在这里想请教下,宋朝的土地兼并是个什么状况?!土地所有权比之前代是更分散还是更集中?!这对于宋朝社会政治的上层建筑有什么影响?!要多了解这些该从哪些书开始研究?!
-----------------------------
兄台的问题不是一两句话能回答得了的。我还是先推荐几本书吧。
建议从漆侠先生主编的《宋代经济史》入手。(中华书局,2009)先对宋朝的经济有一个整体的了解。然后,阅读《宋史*食货志》、《宋会要辑稿*食货》、《文献通考*田赋考》等史料。(但读这些书对古文有很高的要求)
楼主:湖东隐士  时间:2020-07-15 12:28:38
@在此退出江湖 2012-12-12 22:10:12
另外,我还有个疑惑,尽管隋朝是毁在隋炀帝手里,但隋朝的经济能力仍然支撑起他巡幸,开运河,对突厥,高句丽用兵。按宋朝的人口比隋朝多,生产力水平不会比隋朝低,与隋朝相比,北宋一朝未尝有大工程,未曾有大规模对外用兵,北宋的税赋未曾低,人民负担未曾轻,可北宋为何还是一个积贫的局面?!社会生产的财富耗费在哪里了?还是我原本就搞错了,宋朝的生产力水平竟不如隋朝?!
-----------------------------
兄台并未搞错,宋朝的生产力水平不但比隋朝高,比唐朝也要强很多。
有些数据还相当惊人,比如铁产量,在王安石变法时,就已经达到唐朝的三四倍。美国有一位教授曾估计过宋神宗时的铁产量,他得出的结论是在75000—150000吨之间,是1640年英国铁产量的2.5-5倍。
造成宋朝积贫局面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最主要的原因是养兵和腐败,养兵之费有时高达国家财政收入的70%-80%。(这之中伴随着数额惊人的贪污)
其它原因还有很多,分析起来可以写成几卷本的专著,恕不能在此详论了。
楼主:湖东隐士  时间:2020-07-15 12:28:38
@苦思苦想哪个 2012-12-13 22:19:51
想请教下老师:老师一定要看到啊!
我看过赵冈的<中国传统农村的地权分配>,我理解的他的意思是,到了北宋,随着人口的增长,中国变成人多地少的局面,因此土地买卖逐渐由买方市场变为卖方市场,购买土地将越来越难。对地主而言,土地扩张的速度赶不上分家析产的速度,这就导致北宋之后的地权实际是较汉唐为之分散的,这个说法是否符合北宋的实际状况呢?北宋的这样的经济基础和科举制度的结合是不是就是北宋以后的文官政治集团产生的原因呢?
-----------------------------
大家还是以兄弟相称吧!老师不敢当!
我认为实际情况可能比这要复杂得多。在北宋,全国经济发展不平衡且呈现一定的阶段性,不同地区、不同时期的状况差异很大,三言两语说不清楚。稍后,我简单介绍一下我了解的一些情况。
楼主:湖东隐士  时间:2020-07-15 12:28:38
@湖东隐士 2012-12-14 16:07:59
@苦思苦想哪个 2012-12-13 22:19:51
想请教下老师:老师一定要看到啊!
我看过赵冈的<中国传统农村的地权分配>,我理解的他的意思是,到了北宋,随着人口的增长,中国变成人多地少的局面,因此土地买卖逐渐由买方市场变为卖方市场,购买土地将越来越难。对地主而言,土地扩张的速度赶不上分家析产的速度,这就导致北宋之后的地权实际是较汉唐为之分散的,这个说法是否符合北宋的...........
-----------------------------
问题涉及面太宽,一天讨论一点吧。
一、北宋人口和垦田面积的增长
1、宋太祖开宝九年(公元976年)户口数为3090504户,宋神宗元丰六年(公元1083年)户口数为17211713户,户口增长了约5.6倍;宋徽宗大观四年(公元1102年)户口数为20882258户,户口增长了约6.8倍。
2、宋太祖开宝九年(公元976年)登录在国家版籍上的垦田数为295332060亩,宋神宗元丰六年(公元1083年)垦田数为461455000亩,增长了约1.6倍。(宋徽宗大观四年(公元1102年)垦田数史料无载)
3、宋代“隐田漏税”情况十分严重,如宋神宗元丰五年时北方五路登录在国家版籍上的垦田数为118874203亩,经过清丈,至元丰八年查出了129560697亩隐田。故当代宋史研究者据此推算,宋神宗元丰六年实际垦田数可能在8亿亩左右,则垦田数实际增长可能为2.7倍。
4、由上述可见,北宋人口和垦田都一直在上升,但人口上升明显快于垦田数,越来越人多地少的情况属实。
5、作为佐证,可参看苏轼《与朱鄂州书》:“鄂渚间田野小人,例只养二男一女,过辄杀之,尤讳养女。”宋朝杀婴儿的情况很普遍,其中以福建最为严重,到了“以杀为常”的地步。(当然,杀婴儿与北宋的租税、赋役制度有很大关系,此处暂不详论)
(待续)

楼主:湖东隐士  时间:2020-07-15 12:28:38
正文 2-6-125

一次,完颜粘罕亲自提审杜充,问:“你还想重回南朝吗?”
杜充答道:“元帅敢放,杜充不敢走!”
完颜粘罕见他一副奴才相,嘲笑了他一番,大概是觉得他这种软骨头也翻不起什么浪,把他给放了。
吃了这一番苦头之后,杜充总算是在金朝又当上了官。

续杜充投敌的奏报之后,赵构又陆续得知了周望、汤东野、郭仲威的消息,他的心情可想而知。而让赵构心情最为沉重是荆湖南路出了大事——鼎州武陵县(今湖南常德)百姓钟相在洞庭湖一带率众起义,并正式建立政权,定国号为大楚。
这说明那里的大宋子民对赵构、对南宋朝廷已经绝望,他们被逼得铤而走险,要另谋生路了。
钟相本是一个普通百姓,此人信奉巫术,他常常用巫术给人治病,居然也治好了不少人。渐渐地钟相在武陵县一带颇有名气,他自号“老爷”,又称“弥天大圣”。宣称自己有神通,能通天意,能救人疾患。二十多年前,附近的百姓就以他为首,结了一个乡社。
钟相很早就在乡社里秘密提出了一个政治主张——法分贵贱、贫富,非善法也。我行法,当等贵贱,均贫富。
楼主:湖东隐士  时间:2020-07-15 12:28:38
正文 2-6-126

这其实是一个政治空想,只要是日子还过得下去,百姓是不会为了这种理想去拼命的。然而,在徽宗末年的黑暗统治下,无情的社会现实使钟相的政治空想越来越深得人心,渐渐地环武陵县几百里之内的百姓,纷纷带着米粮去拜见钟相,成为了他的门徒。
靖康之难时,钟相曾从乡社成员中挑选了五百名青壮,组成一支义军,由其长子钟子昂率领,开赴邓州张叔夜的南道都总管司。赵构登基时,这支义军正在去往南京的途中,却突然接到了新皇帝的诏命:遣返勤王之师,各回原来之处。
钟子昂在回乡途中,一路所见,到处是溃军、流寇、盗贼劫掠无辜百姓。钟相预感到天下从此难以太平,于是他不但没有把这支义军解散,还不断扩充其人员,在武陵县的天子岗修建营寨,打造器械,训练民兵。
建炎三年冬,军贼孔彦舟流窜到了荆湖南路。这孔彦舟原本赵构大元帅府的一员部将,赵构去南京时,他奉命留在了东平府,后来他所部被南侵的金军击溃。孔彦舟让他的士兵改扮成女真人的法式装束,冒充金兵四处作恶。
当完颜拔离速一路烧杀地从潭州北退之后,孔彦舟这伙军贼却大有在这一带“安家”之势。
在金兵和军贼的轮番蹂躏之下,洞庭湖附近的几个州郡满目疮痍,不少地方断了炊烟。
楼主:湖东隐士  时间:2020-07-15 12:28:38
@何处不逢 2012-12-15 10:14:12
毗邻志 “溪”项下有:
章溪在縣西七十里源出章山北入荊溪
-----------------------------
呵呵!学会看书了。但还要学会辨析,对比一下书里这两句话——
1、“溪”项下有:章溪在縣西七十里源出章山北入荊溪。
2、“渚”项下有:張渚在縣西南七十里源出章山北入荊溪 【 張疑作章】

试问:渚是水中陆地,如何能“源出章山北入荊溪 ”,你再查查书里“荊溪 ”在哪,看看如果张渚真的“北入荊溪 ”,何以能说在“縣西南七十里”?
还有,你现在看到的是清朝的刻本,注意后面的【 張疑作章】。这说明当时校勘时对此条记载就存在疑问。最可能的情况是,校勘者觉得与张渚的实际位置不符,所以怀疑是另有一个“章渚”。


楼主:湖东隐士

字数:2226890

帖子分类:煮酒论史

发表时间:2012-03-31 18:36:00

更新时间:2020-07-15 12:28:38

评论数:26418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下载地址:TXT下载

 

推荐帖子

热门帖子

随机帖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