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水读 >  天涯 >  煮酒论史 >  真相背后的真理——岳飞、秦桧、赵构二十大疑案

真相背后的真理——岳飞、秦桧、赵构二十大疑案

楼主:湖东隐士  时间:2020-07-15 12:28:38
@何处不逢 2012-12-07 23:55:37
跑不了的孩子应该把钱给抢劫者吗?
勇敢的负亲者是怎么做的?
土方车冲过来了,怎么办?
相信你很清楚命题。
-----------------------------
这根本不是命题,自己去查词典。(说多了,又有人要说我“抠字眼”)
分析这几个问题,并不能为评价赵构提供任何参考。
1、一个没有反抗能力的孩子没有和抢劫者斗争的义务,一个掌握着国家机器的皇帝,借汪藻的话说:“所谓为民主者,平日取民财力以养兵,缓急之时排难解纷而使民安业也。”——这是他的义务。
一个没有社会义务的孩子逃跑,能说明一个有义务的皇帝逃跑是合理的吗?
楼主:湖东隐士  时间:2020-07-15 12:28:38
@何处不逢 2012-12-07 23:55:37
勇敢的负亲者是怎么做的?
-----------------------------
勇敢者怎么做,吴歌兄和金戈兄已经回答过了。我只指出下面一点——
你试图设计一种绝境,一种反抗完全无效,完全等于送死的情况,来说明“放弃核心价值”的合理性。但金戈兄的回答总是出乎你的意料,从这里也看出你们的根本不同——他总是想办法去抗争,看有没有保住核心价值的可能;你总是要假定已经丧失了一切反抗的条件,当事人已完全无能为力。
赵构是丧失了一切反抗的条件吗?
以金戈兄奚落你的那个“QQ车 PK 土方车”为例:他在找车小灵活、你“胆小”等有利条件,你看到的仅仅是撞击必死的不利条件。
宋金战争其实也是这样,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有些人只看到当时硬碰必败;有些人看到的是宋朝还有诸多有力条件,凭借这些条件可以在北方与金军形成相持,宋朝有金国无可比拟的战争潜力,可以在抵抗中逐步强大。
楼主:湖东隐士  时间:2020-07-15 12:28:38
@何处不逢 2012-12-07 22:56:18
当肩负民族生存,国家兴亡之时,忍杀父之仇辱母之恨,就是牺牲尊严的勇气,就我知道的历史中,除了高宗没有第二个。
-----------------------------
赵构是为了民族生存,国家兴亡而忍杀父之仇辱母之恨的吗?他为民族生存,国家兴亡做了什么?是励精图治了,还是强兵御敌了?
你并不知道这段历史,本文有些地方还并未点白,想留给读者自己思考。举两个例子——
1、九月五日,赵构到达无锡,这天周望向赵构奏报:“昨天夜观天象,牛宿光明,正在东南。从此天象上看,敌骑不会渡江,但可能会进犯关陕、襄阳、邓州一带。”
赵构叹道:“观天象而知吉凶,大都是依据《晋书*天之志》。本朝自祖宗禁止星纬之学以来,除了太史外,就很少有人知道。金国不禁天文之学,所以他们反而知道得多。”

提示:赵构既然相信天象,为什么没想到安排一下关陕、襄阳、邓州一带的防务?——希望天象应验,金兵不打到我这来就好了!他想过关陕、襄邓的人民吗?

2、汪藻上疏里说:陛下经过哪一路,哪一路就遭受兵火之灾;经过哪一州、哪一县,哪一州、哪一县就惨遭涂炭!
今日江淮、两浙已残破到如此地步,万一将来要巡幸湖湘、巡幸四川,岂不又是金虏长驱直入而无人奋起抗敌保民,官军沿路作恶又不敢将其绳之以法,岂不又要重蹈江淮、两浙的覆辙?
古人称天子驾临为“幸”,意思是天子所到之处,人人以为幸运有福,可是现在是这样吗?

提示:在这种情况下,赵构下诏询问的是“朕当于何处驻跸?”怎么不询问一下:有何良策使生民少受涂炭?


楼主:湖东隐士  时间:2020-07-15 12:28:38
@何处不逢 2012-12-08 13:33:29
要遵从自己的内心,而不是看教科书上怎么说。
----------------------------
你以为别人的内心和你一样吗?人与人可能有天渊之别,但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不能千差万别。
在你内心中,可能确实把孝敬年老的父母当作牺牲,但金戈兄却认为这是一个人最起码的义务。
你遵从了自己的内心,那只是你遵从了你自以为的“道德”,我们看到的却是你显然缺乏最基本的责任意识。
楼主:湖东隐士  时间:2020-07-15 12:28:38
@何处不逢 2012-12-08 16:17:27
当然不能。我也没有试图与皇帝联系起来。皇帝逃跑是另一回事。
我认为这里主张为了正义或者社会义务,不论强弱情势只选择反抗暴力到底,绝不妥协永不屈服的朋友,并不是他们内心真实的选择。
-----------------------------
我没发现本楼有这样的朋友。
他们主张为了正义或者社会义务,应该反抗暴力到底,绝不妥协、永不屈服,但决不是认为在反抗过程中,可以不顾当时具体的强弱情势。他们主张最大限度地发挥优势,最大限度地利用一切有利条件去争取胜利。
他们崇敬有价值的牺牲,从不认为无意义的送死是反抗的方式。
你相不相信这是他们内心真实的选择无关紧要,宗泽、赵立、陈淬、李彦仙已经用行动证明了这类人的存在。

楼主:湖东隐士  时间:2020-07-15 12:28:38
正文 2-6-105

我们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看汪藻的这道上疏:一方面,汪藻所指出的武将们的种种劣迹,除了对韩世忠的有些事略有夸大,其余的也的确属实,对刘光世、张俊、王(左王右燮)一点没有冤枉。这些武将把仗打成这样,的确是难辞其咎;另一方面,汪藻即便不是故意袒护杜充这类统兵文臣(本文对此不做详细辨析),但将失败的责任全部加给武将,他的议论仍有失公允。
汪藻真正袒护的是皇帝和宰执大臣们,虽然讳君之过在那个年代很正常,但汪藻所言的——“杜充守建康,韩世忠守京口,刘光世守九江,又把(左王右燮)划归杜充节制,这种安排应该是相当完善。虏骑渡江之时,如果杜充、韩世忠、(左王右燮)齐心合力扼守其前,刘光世出兵掩袭其后,应该可以使金军奔北不暇。”——显然言不由衷。
不论是赵构和宰执大臣们还是汪藻本人,他们心里都明白朝廷是如何将守卫长江的重任“栽”给杜充的;杜充有没有“古名将之风、烈丈夫之勇”,他们也心里有数;刘光世、韩世忠愿不愿受杜充节制,他们更是清清楚楚。
如果真的认为凭对长江防线的“完善安排”可以使金军“奔北不暇”,那赵构和朝廷又有什么必要离开建康?
楼主:湖东隐士  时间:2020-07-15 12:28:38
正文 2-6-106

汪藻和当时赵构身边的大臣们不会看不出来,经历了扬州之难和苗刘兵变,被吓得心胆俱丧的赵构最关心的是自己的安全,哪里还顾得上想其他人,哪里还顾得上想赵氏宗社,哪里还顾得上想大宋子民?
汪藻不会看不出来,那些把杜充抬到天上的的士大夫们(甚至可能包括他自己)心里打的是什么算盘——有危险时把别人往前推,自己打着护驾的旗号跟着赵构一起往后躲。挡在前方的人守住了长江防线,自己有举荐之功;守不住长江防线,可以视情况找出几个罪人或者替罪羊。
那些留在前方的文臣武将也有不少人打着自己的算盘,杜充根本不把心思用在抗敌守土上,他在考虑自己的退路在哪;刘光世发挥他一贯的特长——避敌不战,他知道朝廷不敢把手里有兵的大将怎么样,要是逼急了,可以去当盗贼,还怕朝廷不来招安?这次,连韩世忠也学起了刘光世。
当时真实的状况是——皇帝没有尽自己的职责,朝廷大臣们没有尽自己的职责,统兵大帅(如杜充)没有尽自己的职责,武将(如张、刘、韩)没有尽自己的职责。还有,大多数士兵也没有尽自己的职责。
在这从上到下都不尽自己的职责的国家里,长江天险也好,州郡城池也罢,都是形同乌有,起不了什么作用。少数尽职责的英雄志士,他们付出鲜血和生命的代价换来的成果,也被这帮“聪明人”毫不顾惜地葬送了。
楼主:湖东隐士  时间:2020-07-15 12:28:38
正文 2-6-107

这种状况,用当时的话说叫做“国家风俗浇薄”,用现在的话说叫做“道德普遍沦丧”。
一方面,在精神的堕落中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正一步步走向悬崖;另一方面,亡国灭种的压力也正在迫使民族精神的改变。
要尽快改变这种现状,一般都只能是自上而下。如果赵构能承担起这个责任,他完全可能成为中兴之主,因为南宋具备足够的物质条件,需要改变的是人、是人的精神。

汪藻的上疏对刘光世、张俊、韩世忠、王(左王右燮)的谴责不可谓不激烈,然而他自己也知道,尽管他们个个都该杀头,但把他们全都杀了,谁有能力和威望接手管理他们的军队?只怕那些军士们十之八九都会变成盗贼,很可能立即形成天子无兵、盗贼蜂起的局面。
所以汪藻也只建议先治王(左王右燮)之罪,然而,这也是有很大风险的。建炎三年诛杀范琼时,是先把他骗到了建康,然后突然下手,当时还有韩世忠、张俊、刘光世三大将率军在建康威慑范琼所部的士兵。现在,能把王(左王右燮)诓到温州吗?要是他们带兵前来,朝廷控制得了局势吗?
金军尚在虎视眈眈,如果御营军再火拼起来,那将是一个怎样的不可收拾的局面。
楼主:湖东隐士  时间:2020-07-15 12:28:38
@何处不逢 2012-12-09 12:23:18
在暴力面前妥协,屈服,是常态,所以我们才景仰不屈的偶像。
-----------------------------
是不是说赵构的妥协、屈服是常态?
楼主:湖东隐士  时间:2020-07-15 12:28:38
@何处不逢 2012-12-09 14:53:05
认为自己和大众是勇敢的和坚强的,很容易会蔑视怯懦和脆弱。
认识到人性普遍的怯懦和脆弱,就不会对这种社会常态横加嘲讽。同时也会更加敬仰勇敢和坚强。
-----------------------------
呵呵!顾左右而言他。不须逃避,正面回答一下——
是不是说赵构的妥协、屈服是常态?
楼主:湖东隐士  时间:2020-07-15 12:28:38
@何处不逢 2012-12-09 15:44:41
是不是说赵构的妥协、屈服是常态?
++++++++++++++++++++++++++++++++++++++++++++++++++++++
是啊,前面就说过了。
-----------------------------
呵呵!前面你还说过——“在暴力面前妥协,屈服,是常态,所以我们才景仰不屈的偶像。”
听起来仿佛你景仰的是宗泽、岳飞、李彦仙、赵立,可前面你又说过——“其他网友也许是刘錡的粉丝,我推崇高宗……”

没兴趣去分析你那句话是言不由衷,只要你还知道妥协、屈服最多只算是常态就可以了。
楼主:湖东隐士  时间:2020-07-15 12:28:38
正文 2-6-108

太常少卿陈戬也上章指出军队的问题:“如果兵将用命,则可以以寡敌众;不用命,则兵将再多也还是会一败再败。现在国家不能对武将用刑法,将领的威信不足以震慑士兵,军中有令不行。陛下必须严申纪律,使兵将惟命是从,则敌可破矣!”
在此次金军渡江追袭过程中,南宋军队所存在的问题及其严重性暴露无遗,如果有人还说没看出来,那就真是在装糊涂了。
赵构选择了装糊涂。
其实,赵构在内心里岂能不恨这些将领?在他看来,自己给他们封高官、给厚禄、赐重赏,对他们的飞扬跋扈一再迁就,对他们鱼肉百姓装聋作哑,可到头来,他们就是这样报答自己的。
但是,恨归恨,赵构现在也只能是忍。
赵构此时还认识不到,这是他自己种的苦果。所谓“履霜,坚冰至”(行走在有霜的地上时,就可以预计到冰冻三尺的严寒快要来临了),当他把李纲等人远贬之时,朝廷就已经开始“履霜”,种下了在国是决策中一错再错的种子;当他把宗泽的浴血奋战指责为“妄作”之时,已经把刚刚出现的改变颓势的希望之火浇上了一盆冰水;当他不听胡寅的劝谏,不早日组建真正的天子之兵之时,已经决定了他很难避免对武将只能赏不敢罚的窘态。
现在,自己种的苦果自己吞吧!
楼主:湖东隐士  时间:2020-07-15 12:28:38
正文 2-6-109

建炎四年二月一日,赵构下诏责备弃越州不守的两浙宣抚副使郭仲荀,以及保护隆祐太后不力的权知三省枢密院事滕康、刘珏,对现在手上还握着兵的刘光世、张俊、韩世忠、王(左王右燮)一个也没敢动。
在诸将中,刘光世对混世之道理解得最“深刻”,他不往南去打金兵、保护隆祐太后,却巧妙地派人去没有金兵的地方去招安盗贼。
当时,盗贼郦琼正在攻打淮南西路的固始县(今河南固始),固始被围已经几个月了。在守城的军民和城下的盗贼都打得筋疲力尽之时,刘光世派的人来了,许诺郦琼只要接受招安,可以在刘光世麾下为将,兄弟们也可以从此吃皇粮。郦琼接受了招安,固始军民四个月零二日的艰苦抵抗,帮助刘光世轻而易举地又立了一功——为国家的州县解围,把盗贼招降过来“抗金”,这难道不是为国效力?
金兵来时,他保存实力,朝廷不敢拿他怎么样;金兵走了,朝廷更加不敢拿他怎么样。他在“抗金战斗”中又壮大了自己,军队扩大了,自然还可以理直气壮地向朝廷和地方的官府多要些钱粮。
刘光世不愧是“将才”。
楼主:湖东隐士  时间:2020-07-15 12:28:38
正文 2-6-111

他是最会选择任务的那种下级。
刘光世给赵构写了一封奏章:“杜充败事,导致建康失守,现在下落不明,王(左王右燮)所统领的前军也溃散而逃,韩世忠直接乘海船离镇江而去。现在臣以孤军驻守南康(今江西星子),正传檄诸路,会兵勤王。望陛下远避敌锋,等到春暖之时,臣击破金军不是难事。”
刘光世比杜充更懂“汇报的艺术”——杜充、王(左王右燮)、韩世忠他们几个败事的败事,逃跑的逃跑,把我这一支孤军扔在了南康。虽然我处境“危险”,但还在想方设法组织抗金力量,陛下先跑远一点,等到春暖花开,看我怎么收拾这些金兵。
杜充还只是有“区区困兽之志”,刘光世却有“击破金军不是难事”的必胜信念,真有点气吞骄虏的架势了。
可以想象得到,赵构看到这份奏章心里是什么样的滋味,他的答复如下:“诏:刘光世所部军士本来就不少,现在又要汇集勤王之兵,朕深为忧虑这会骚扰到百姓。卿还是只统领本部人马,在金军退兵之际,乘势给予其打击,勿失战机。”
(请略略品味一下赵构这道诏书的措辞,不难看出他此时的心情。)
在二月的早春里,刘光世在一个金兵都没来的“危险境地”里等来了完颜拔离速退师的“喜讯”。
楼主:湖东隐士  时间:2020-07-15 12:28:38
@xingwozhonghua 2012-12-10 09:42:04
这位是信奉“人不为己天诛地灭”的人物,但嘴还是很厉害的,在那平反“汪精卫"的帖子里,俺算是领教过,可咱智慧浅薄,辩不过这位“大神”,愿楼主弘我中华正气,以史扬圣德以戒今世、育后辈!
-----------------------------
他的嘴不厉害,逻辑倒是混乱得厉害。在本楼中,他会和“大漠”、“丙吉”一样,声音越来越小,最终影响力完全消失。
兄台之所以觉得和他辩论吃力,其实是因为他没有准确表达论点的能力,他的思维在混乱中跳跃,兄台有些不适应罢了。
楼主:湖东隐士  时间:2020-07-15 12:28:38
正文 2-6-112

首先退兵的是江西的这一路金军,他们于建炎四年二月离开了江西。他们带着抢劫而来的、投降的宋朝官员替他们搜刮而来的大量金银财宝,重载而归。因为担心驻扎在南康的刘光世所部(这还是一支生力军)乘机截击。金军没有沿原路返回,而是经袁州向西进入了荆湖南路。这样走还有另外一个好处——来的路上已经抢过一遍了,回去时换条路,又可以在没抢过的地方大抢一回。
宋湖南帅臣直龙图阁向子諲收到金军扑向潭州(今湖南长沙)的警报后,虽然他麾下并无精锐之兵,但仍然决心率潭州军民固守,下令禁止士民出城。
金军到达潭州后,在城下大喊,命令守臣、军民开门投降。潭州军民坚决不从,纷纷请求向子諲带领他们死守城池。
向子諲巡城督察官吏时,在东城遇到了成忠郎赵聿之,赵聿之是赵宋宗室,向子諲对他道:“君乃赵宋宗室,决不可效法那些苟且偷生之辈。”赵聿之感激流涕——决不做愧对祖宗之事!
金军见诱降不成,对潭州发动了进攻,向子諲率军民死守了八日,潭州城被攻破,金军登城之后,立即四面纵火。
楼主:湖东隐士  时间:2020-07-15 12:28:38
正文 2-6-113

向子諲率官吏夺南楚门突围而出。那些没能突出重围的将士坚决不屈——赵聿之兑现了自己的诺言,拔刃自杀殉国;将官成忠郎刘玠率余兵巷战,身中数十箭仍拼力向前,把一腔热血洒在了阵前;敦武郎、兵马都监王(左日右东)率领民兵在朝宗门与金兵血战,为国捐躯……
金兵在潭州大肆抢掠了六日,然后屠城而去。
此前,完颜拔离速在进军中还一直没有真正打过硬仗,他可能没有料到会在并无御营军驻防的潭州遭到顽强抵抗。金军虽然攻克了城池,但也付出了他们所不愿意付出的伤亡代价。
史料中未记载向子諲当时的兵力状况,但宋朝诗人陈与义的诗却告诉我们,当时潭州可能只有一些“疲兵”——
庙堂无策可平戎,坐使甘泉照夕烽。
初怪上都闻战马,岂知穷海看飞龙。
孤臣霜发三千丈,每岁烟花一万重。
稍喜长沙向延阁,疲兵敢犯犬羊锋。
楼主:湖东隐士  时间:2020-07-15 12:28:38
正文 2-6-114

在完颜拔离速进入荆湖南路的同时,金中路军的主力也开始退兵。完颜兀术追不到赵构,从明州回到了杭州。蒲里浑宣布“搜山检海”已毕,派人问完颜兀术对明州如何处置,完颜兀术回答很干脆:“照扬州的方法办。”
建炎四年二月,明州在一场血腥屠城之后,被金兵纵火焚烧。史载:整个明州城内,除东南角的几座佛寺内和偏僻陋巷偶有幸存者之外,其余的居民全部遇难。金兵不仅屠城,对明州附近的村落也不放过,连那些深山穷谷,平时人迹不到之处也要搜索杀掠。遍州之境,死难者不可胜数。
此时,明州知州刘洪道领兵屯驻于奉化县。虽然躲得比较远,但这位知州大人还是经历了一次生命危险。刘洪道麾下的士兵在奉化县的集市上强抢明夺,殴打百姓。当地一个名叫蒋琏的人忍无可忍,夜里召集了数十人突然包围了刘洪道的住所,要把他杀了。
这下可把刘洪道吓坏了,幸亏奉化县丞及时前来解围,劝刘洪道赶快下令严惩殴打百姓的士卒,又好言抚慰了蒋琏等人一番,刘洪道才算是保住了小命。
探听到金兵已经走了,刘洪道开始领兵北上“收复”明州城。这位知州大人对拯救幸存者、安置逃亡归来的难民没什么兴趣,但的确是特别有“经济头脑”, 他知道百姓逃难时会把一些带不走的东西埋在地下,于是让士兵在民宅的废墟间掘地三尺,寻找窖藏之物。
楼主:湖东隐士  时间:2020-07-15 12:28:38
正文 2-6-115

刘洪道的“耕耘”果然颇有收获,不但挖到了大量器物,还掘出了不少钱。二月十三日,赵构接到刘洪道“收复”明州的奏报时,还同时收到了这位“忠臣”献上的从地下掘出的四万缗钱。
可怜的是那些逃难归来的百姓,房屋烧了、家没了、粮没了,埋在地下的血汗钱没有被金兵找到,却又被父母官带着官军挖走了。他们在兵火之祸中虽然侥幸逃生,接下来还要在饥寒交迫中苦苦挣扎……

接下来遭难的是杭州,建炎四年二月七日,完颜兀术命令把军队移屯至杭州城外的吴山、七宝山,然后下令纵火焚城。杭州城里火光冲天,三天三夜烟焰不绝。二月十日,杭州彻底化为了一片废墟。十一日,完颜兀术再次纵兵对幸存者大肆杀掠。
二月十三日,金军退师。因为携带着大量掳掠而来的的辎重,所以他们取道苏州、秀州(今浙江嘉兴),沿塘岸路水陆并用而行。一路之上,只要看见房屋,一律纵火焚烧。
二月十八日,完颜兀术在回师途中攻破了秀州。此时驻守在平江府的两浙宣抚使周望听说秀州陷落,金军即将进入吴江县,顿时大为震恐。
楼主:湖东隐士  时间:2020-07-15 12:28:38
@何处不逢 2012-12-10 18:10:03
楼主:湖东隐士 时间:2012-12-10 17:26:54
兄台之所以觉得和他辩论吃力,其实是因为他没有准确表达论点的能力
++++++++++++++++++++++++++++++++++++++++++++++++++++++++++
信口聊的时候,也不一定就要认真表达。
但是对正文中张渚镇的地理位置,我做了认真的分析。楼主引用史料有明显错误,我指出之后,楼主为此作了大段的、完全没有逻辑的辩护。这与楼主所谓字字有根的追求殊不相符。望更正。
-----------------------------
呵呵!你对张渚镇的地理位置做了认真的分析?我怎么没看出来呢?说你没有准确表达论点的能力不是贬低你,如若不信,你把关于张渚镇的“认真的分析”表达出来,把我的“明显错误”指出来。看看能不能做到论点论据清晰,论证过程无误,试试看吧!

楼主:湖东隐士

字数:2226890

帖子分类:煮酒论史

发表时间:2012-03-31 18:36:00

更新时间:2020-07-15 12:28:38

评论数:26418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下载地址:TXT下载

 

推荐帖子

热门帖子

随机帖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