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水读 >  天涯 >  煮酒论史 >  真相背后的真理——岳飞、秦桧、赵构二十大疑案

真相背后的真理——岳飞、秦桧、赵构二十大疑案

楼主:湖东隐士  时间:2020-07-15 12:28:38
@徐兆玮 2013-01-19 19:08:36
淮阴市井笑韩信。
当年岳飞不容于世。奈何今日依然是积毁销骨。
-----------------------------

公卿有党排宗泽,帷幄无人用岳飞。遗老不应知此恨,亦逢汉节解沾衣。

这个“何处不逢”可笑得很,连岳飞杀刘经一事也要咬住不放。再贴一则史料在此——
《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三十三
右军统制岳飞闻敌去,以所部邀击于静安,胜之。飞还屯溧阳,后军统制刘经欲杀飞而并其军,飞诱经杀之。

这则史料也说是刘经先起的歹意,“何处不逢”如果拿不出别的史料,就没必要理他。我要更新正文了。
楼主:湖东隐士  时间:2020-07-15 12:28:38
正文 2-6-175

此前,赵构为了防止有人窥视帝位,在黄潜善的谋划下,他对赵室宗亲一再诛杀、流放,毫不手软。可是,赵构的亲戚没给他带来任何麻烦。经历了仓惶南渡、苗刘兵变、浮海逃生一系列重创之后,作贼心虚的赵构越来越相信天命,越来越觉得自己这是在遭天谴——父兄被人凌辱他不救,母妻被人奸淫他不顾,兄弟姐妹被人蹂躏他不管,还有五个幼女生死不明。这一切也许还可以给自已找一个解脱的理由——力所不能及,但轻罪重治诛杀宗室,迫害那些并没有确凿谋反证据的亲属,却实在找不出别的理由,除了私心还是私心。再加上试图割祖宗之地求议和,弃大宋子民而求偏安,一错再错直至让金兵横扫江浙,多少无辜生灵肝脑涂地!
再不悔过,只怕天就要革他的命了。
赵构立即采纳了沈与求的建议,派人去迎回柔福帝姬。当然,祖宗陵寝是无法修缮的,那里已经是金军的占领区了,祖坟早就被挖了。(所以沈与求说“略略修缮”,意思是:多少做一点能做的事吧!好歹表示一下陛下有这个心。再有,从今往后善待自己的亲戚,多照顾一下还能够照顾到的人吧。)

楼主:湖东隐士  时间:2020-07-15 12:28:38
正文 2-6-176

除了善待亲属,赵构对大臣也显示出宽宏的态度。自海上流亡起,朝廷官员就出现大量阙额——很多大臣为了保命,以各种理由离开了赵构这个金军的头号目标。现在虽然金兵暂时退师,可回来任职的人仍然不多。
为了恢复一个基本的朝廷模样,赵构对大臣们说:“朝班之上人太少了啊,卿等应当一同商议一下,务必选拔出一些有真才实学之人,越多越好。朕现在乘舆、服御一切从简,应该能够省出些钱来任用一些官员吧!况且的一个郎官的俸禄、费用并不算多,如果能选拔到可用之人,那会有多大好处啊!”
不管赵构是不是真的已经“省吃俭用”,准备把钱拿出来为国求贤,但在苗刘兵变时以“供养必须极为丰厚”为退位的首要条件的他说出了这番话,足见他这皇帝当得也够惨的了。
比这更惨的是——给钱都还未必找得到可用之人。于是,又有一个既荒唐又“合理”现象出现了——那些在靖康之难时不能守节的官员开始被重新起用。在李纲惩治污受伪命的大臣时遭到贬降的一些人又陆续被召回了朝廷。
与金国议和的幼稚幻想被击得粉碎,南下避敌所导致的恶果也被无情的事实所证明,朝廷里割地议和派也总算是消失了。按理说,此时最应该起用的人是——李纲。

楼主:湖东隐士  时间:2020-07-15 12:28:38
正文 2-6-177

李纲对宋金两国关系的判断已经被事实证明是正确的,他在建炎元年提出的一系列计划如果能够得以实施,即便不能完全达到预期效果,但有一点可以肯定——国家绝不会蒙受如此之大的损失,赵构也不会落到如此狼狈的地步。
李纲正是国家亟需的可用之人,但是,此时当政的是范宗尹!建炎元年,正是他第一个站出来反对任命李纲为宰相。
赵构虽然在政治上成熟了不少,但在他眼里李纲和黄潜善同为有误国大罪的人。这其实是一个十分荒唐的看法,李纲和黄潜善在国策问题上是针锋相对,如果一定要找出一点共同点的话,那也只能是没有“奉陛下于万全之地”——李纲反对赵构逃跑,黄潜善没有安排好赵构逃跑。
台谏官们也纷纷进言:国家正值用人之际,对那些贬谪的官员,只有没有特别重大的过失,而政事才学有可用之处,就可以召回起用。
赵构采纳这个建议,但李纲却不在召回之列。

赵构对百姓的态度也发生了变化。
朝廷听闻山东登州、莱州(此时尚未陷落)还储积有不少粮食,范宗尹想委派人用海船把粮食转输到浙江,以助军食,但又担心被金军截获。于是,他把这一想法在朝堂提出来商议。
赵构听了连连摇头:“登州、莱州陆路已经被金兵截断,朝廷不能对他们有所帮助,反而要运走他们的粮食,没有这个道理,不可,不可。”
楼主:湖东隐士  时间:2020-07-15 12:28:38
正文 2-6-178

赵构已经知道了一个最基本的道理——把百姓逼到绝路,就是把自己逼到绝路。
在官吏的选拔任命的问题上,赵构和范宗尹曾经有这样一段对话:
范宗尹上奏:“现在朝廷任命的官吏大多数是儒生,臣以为应当兼用一些才吏,紧急之时,这些人会起作用。”
赵构却有不同的看法:“才吏当然不能没有,但不能太多。此前吕颐浩当政的时候,几乎全部用的是些掊克(意为搜刮民财)之吏,让他们去变卖度牒、计置钱物,结果朝廷所欲推行的宽恤之政,到了他们手里,全都变成了搜刮民财。”
范宗尹所说的的才吏,无非是些“驭民有术”、 “办事能力”很强的爪牙。对赵构朝廷来说,这种官吏不用不行,而用了又必然产生很大的祸患。
在当时,很多事情靠儒生是办不成的,比如催收赋税。形形色色的官僚机构、数量庞大无用之兵必须由百姓所交的赋税来供养,在战争时期,百姓的负担就更为沉重。如果皇帝、朝廷、军队能尽到自己应尽的职责,加租加税还能说得过去,而当他们不去抗敌保民的时候,百姓又怎么可能心甘情愿地把自己的血汗钱交给官府?
在这种时候,只会满口仁义道德地讲大道理的儒生是难以完成任务的,那些擅长连欺带诈、软硬兼施的才吏就显示出“办事能力”和“工作效率”了。
楼主:湖东隐士  时间:2020-07-15 12:28:38
正文 2-6-179

为了维持住统治,赵构朝廷不得不用这些心狠手辣的爪牙,也就是一些赵构说的“掊克之吏”。而这类官吏在给朝廷当爪牙之时,个个都会借机巧取豪夺、中饱私囊,从而导致层层盘剥、民不堪命,进一步加剧社会矛盾,甚至逼得百姓造反。
湖南的钟相起义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在百姓遭受兵火劫难之时,豢养官僚机构和军队的庞大费用仍然必须由他们来承担。惨遭涂炭之后,他们的税负不但没有减免,反而还要大大增加,这必然导致民怨沸腾。此时要逼迫灾难中的百姓把钱粮交出来,儒生是办不成事的,只能用所谓的才吏,而这些才吏又借机狠捞,终于把百姓逼上了绝路,不得不揭竿而起。
其实,大宋百姓对朝廷、官府的要求并不高,但凡还能有一条活路,他们一般是不会造反的。在外敌入侵的时候,朝廷、官府想得到他们的支持也并不难——尽到应尽的职责就足够了。
在这方面,宗泽、岳飞是最好的例子,史称宗泽筹备抗金“理财有方,不扰而办”。他不论是在磁州还是在东京,一直恪尽职守,于是很快得到了百姓的拥护和支持;岳飞移军宜兴时,尽了军队应尽的职责,当地百姓又是何等感恩戴德。
楼主:湖东隐士  时间:2020-07-15 12:28:38
正文 2-6-180

这绝不是因为赵构朝廷总是遇到刁民,宗泽、岳飞总是遇到良民,而是因为宗泽所做的事,赵构做不到;岳飞所做的事,南宋的将领中没有几个人能够做到。如果他们也能尽到基本的职责,大多数百姓会像宜兴百姓一样,心甘情愿地拿出钱粮。
赵构和范宗尹还在谈论用儒生还是用才吏,表明皇帝、朝廷虽然已经认识到了失去民心的可怕后果,但直到现在仍没有看清问题的根源。所谓多用儒生,少用才吏也只不过是扬汤止沸罢了。
赵构朝廷现在亟需要做的,是要将国策回到抗敌保民的正确道路上来,是要大力治理官僚的贪腐,是要彻底改变军队的风气。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否则必将陷入一个恶性循环。
在所有的问题中,最难办的是武将和军队。在江南作战中,军队的一系列问题再次凸显无遗。同时,不论是御营军还是地方武装,朝廷对它们都已无力控制。
在这种情况下,就必须靠范宗尹提出的“稍复藩镇”的方案来救急了。建炎四年五月,朝廷官员反复商议此事,最终决定先把京畿、淮南、湖北、京东、京西之地分为若干区域(镇),每个区域任命镇抚使。
楼主:湖东隐士  时间:2020-07-15 12:28:38
@正经闲人 11736楼
楼主和很多朋友在评论赵构、秦桧和李纲、岳飞为代表的两种人时习惯性的会替当事人把心里话说出来,虽然这所谓的内心活动仅仅是楼主自己的猜测而已。同样的,我在分析这些人的活动时也在猜测他们的动机,大家都是在猜,区别仅仅是这猜测的依据是个人的喜欢还是可以验证的逻辑和事实。
-----------------------------
呵呵!你也需要去查一查词典,先把“分析”和“猜测”这两个概念的区别弄清楚。
你们喜欢猜没人能干涉,但不要拉上我,我对猜测没什么兴趣。再则,猜测也分合理性猜测与胡猜,比如你们几位前面对“东京粮仓”的猜测就属于胡猜。
在有充足资料的前提下,人物的心理是可以分析的,这种分析也是有价值的。如果这也算猜,那心理学只怕要改名为“猜测学”了。
楼主:湖东隐士  时间:2020-07-15 12:28:38
@正经闲人 11745楼
楼主一碰到有不同意见就先让人查字典,我已经上过一次当了,查出来什么是春秋笔法的定义,却没人敢回答我的问题。这次就算了,如果楼主真的想讨论这问题就自己把两者的定义贴出来然后证明自己没有猜测吧。
-----------------------------
“春秋笔法”的正确定义你查到了吗?在网上搜了一个错误的解释,至今还不明白,还以为没人敢回答你的问题。
“春秋笔法”可以在《现代汉语词典》里查,其特点本文前面曾详细讲述,自己回头去看吧。
楼主:湖东隐士  时间:2020-07-15 12:28:38
正文 2-6-181

各镇的镇抚使不仅执掌当地的兵权,并且朝廷还授予其相当大的财权和人事任免权。
此前国家设在这些地方的大小监司,除了茶、盐专卖机构仍由朝廷派遣官员管理,其余全部取消。(因为茶、盐专卖收入是国计所系,所以继续上交朝廷,其它的赋税等收入均由镇抚使收取、支配。)暂定三年无须上供财赋。各镇镇抚使拥有对管辖范围内的州县官任免权,并且镇抚使实行终身制,一经任命,除了因朝廷召擢之外,不再撤换。除此之外,范宗尹等人还建议镇抚使实行世袭制。
赵构基本同意范宗尹的方案,只是对实行世袭制不以为然。
范宗尹等宰执大臣对赵构说出了他们的担忧:“江北各地经历浩劫,已经残破不堪,如果不许镇抚使世袭,恐怕他们不愿意死守。”
这是在提醒赵构——这些地方实际上都是些烂摊子,朝廷如果不给出最大利益,那些武将们只怕是不肯拼命的。
赵构却有另外一种担忧——给出了最大利益,他们就一定敢去和金军拼命吗?就一定守得住吗?因此,赵构提出了一个折中的方案:“如果他们确实能守住这些地方,就可以允许他们世袭。”
从表面上看,为了让武将和各地的武装去抗金,赵构朝廷这次下的本钱的确不算小了。
楼主:湖东隐士  时间:2020-07-15 12:28:38
正文 2-6-182

范宗尹提出的这个所谓的“救弊之道”真的能救弊吗?
范宗尹首先想要改变的是武将和军队遇敌不战,望风溃逃的现状,因此给出了他所认为的最大的利益——只要能够为国守土,不但终身可为藩镇之主,子孙还可以世袭。
然而,很多人都看得出来,实际上赵构朝廷根本无力守住这些地方,只不过是把自己保不住的地盘交给别人去死守罢了。
此前,在赵构朝廷对议和还抱有幻想的时候,他们可没打算把这些地方封给那些浴血奋战的仁人志士。
在建炎之初,如果金国答应议和,赵构朝廷是会把北方的大片疆土割让的。是赵构朝廷的庸懦导致金国对极其蔑视,连卖国的机会都没给,决心直接将其彻底消灭,所以赵构想当儿皇帝没当成,朝廷想出卖国土却没卖出去。现在,金军“搜山检海擒赵构”,逼得他们除了抵抗之外别无选择,但他们仍然没有亲身面对战争的勇气,更没有恢复北方的雄才大略,并且南宋的三大将——张俊、刘光世、韩世忠——没有一个敢提兵渡江。照此下去,江北的国土迟早会被金军占领、肃清。
于是,赵构朝廷有了一个新的利害计算——反正是守不住了,与其让金军占领,不如封给当地的守臣、武将、土豪、军贼、流寇、盗贼,让他们挡在前面。
楼主:湖东隐士  时间:2020-07-15 12:28:38
正文 2-6-183

如果各镇抚使能守住这些地方,就成为了屏障,等于是保护江南朝廷的安全。
但是,范宗尹有一点想错了——如宗泽、李彦仙那样尽忠报国的义士,没有藩镇之主、子孙世袭的利益,他们也会誓死抵抗;如张俊、刘光世一类但求荣华富贵的将领,不管给多大的利益,他们照旧会趋利避害;而如李成、戚方、孔彦舟那种丧尽天良,一心要发国难财的贼寇,得了好处之后还是会无恶不作。
再则,面对强敌,各地的武装力量必须由具备战略才能的军事统帅运筹帷幄、统一指挥,只有这样才能避免被金军各个击破。范宗尹把江北划分为一个个不相统属的小军区,南宋军队各自为战、败不相救的习弊不可能有丝毫的改变。
还有,完全不懂军事范宗尹没有看到当前最为紧急重要的战略要害,对争夺淮河一线未作出任何有效的战略行动。
在南宋的文臣武将之中,最先、最深刻地认识到两淮的极端重要性的是——岳飞。
五月下旬,岳飞到越州献俘,自宋金战争爆发以来,献俘还是头一回。此时岳飞的军队已划归张俊节制,所以他首先去见张俊。岳飞最关心的是朝廷下一步的计划以及对自己一军做何安排,但张俊的回答让岳飞甚为失望。
楼主:湖东隐士  时间:2020-07-15 12:28:38
正文 2-6-184

张俊告诉岳飞:朝廷担心金军今年秋冬之际再次渡江,计划让岳飞移军驻守江南东路的饶州(今江西波阳)。
岳飞当即表明了自己的看法:“江东、江西都是山泽之郡,车不得方轨,骑不得并行。金虏深入,岂会不担心被截断后路?只要能守住淮南,又何必在江东、江西布防?况且淮南一失,金虏就已与我共有长江天险,沿江数千里防线,哪有那么多的兵力去处处设防?”
随后,岳飞见到了赵构。这是他们二人的第二次见面,第一次是在相州大元府,那时的岳飞还是一个无名小卒,赵构是不会去注意他的。但现在,岳飞以几千兵力做到了统兵数万的大将张俊不敢去做的事情,为南宋朝廷拔去了心窝处的钉子,赵构要亲自嘉奖这位功臣。
岳飞趁此机会面奏赵构:“听闻朝廷欲使臣驻守鄱阳,以防备金虏进攻江东、江西。但臣以为,建康乃国家形势要害之地,应当选派精兵固守,金虏如果再次渡江,必先犯二浙。江东、江西地僻,金虏必然担心本朝以重兵断其后路,当今之计,不如增加守淮的兵力,拱卫腹心。”
赵构当即表示了赞许。(但从赵构此后的行为看,不懂军事的他当时根本没有听懂岳飞在说什么。)
楼主:湖东隐士  时间:2020-07-15 12:28:38
背景知识 2-6-184-1



图中红圈标注的朝廷计划让岳飞驻守的地方,蓝圏标注的是此前刘光世躲避金军的地方。

赵构朝廷计划把能战的岳飞一军放在这种偏僻之处,其用意颇让人费解,但有一点可以肯定——他们没打算把岳飞用在抗金战场。
所以,岳飞先后在张俊、赵构面前明确表示异议。
楼主:湖东隐士  时间:2020-07-15 12:28:38
@正经闲人 11758楼
现代汉语词典是法定唯一词典吗?如果不是那么其他正规出版社出的词典就一定是错的吗?
-----------------------------
你说说看,你那错误解释来自哪个正规出版社出的词典?
楼主:湖东隐士  时间:2020-07-15 12:28:38
@正经闲人 11758楼
对于你的回复我当时就给以答复,你现在可以再回答我一次“明明是打的依附正规金军的汉人部队,你却写岳飞与金军作战取得胜利”这算什么修辞方法,还是写作手法?
-----------------------------
要说多少遍你才能明白呢?你被网上的垃圾文字严重污染,已经看不懂规范的语言了。
再回答你一次吧。
1、岳飞打的是金军的偏师,是保护交通线、协助主力作战的部队。这种部队成分复杂,其中有女真正兵、有契丹、渤海、奚、汉儿、南人,但其统领是一般是女真人。与金军主力不同的是,这种部队女真正兵所占比例较小。

@正经闲人 9494楼
与金军六战皆捷,抓的却都是依附金军的女真汉儿、儿剃头签军。呵呵,反正打伪军也是抗日嘛。

看了你上面这段话,确实是不想回复你,因为你连金人是什么民族都还不知道,竟然说“抓的却都是依附金军的女真汉儿”,说汉儿是依附金军也还罢了,怎么能说女真人是依附金军?
还在“呵呵”呢。
楼主:湖东隐士  时间:2020-07-15 12:28:38
@正经闲人 11758楼
对于你的回复我当时就给以答复,你现在可以再回答我一次“明明是打的依附正规金军的汉人部队,你却写岳飞与金军作战取得胜利”这算什么修辞方法,还是写作手法?
-----------------------------
2、在当时,不论是金还是宋,都把这种部队称为金军。例如《广德捷奏》:“将带所部人马邀击金人,至广德军见阵,共斫到人头一千二百一十六级,生擒到女真、汉儿王权等二十四人,并遣差兵马收复建康府溧阳县,杀获五百余人,生擒女真、汉儿军、伪同知溧阳县事渤海太师李撒八等一十二人。”其它史料也是记为“邀击金人”。

为了避免读者产生误解,我在正文中还特别做了说明——

金军这种部队一般都是“杂牌军”,其中战斗力强悍的女真正兵较少,并且还有大量的“剃头签军”。
所谓“剃头签军”,在南宋初年指的是那些投降的、被俘获的、被强抓的汉人,其中很多是宋河北、河东之民。他们本没有打仗的意愿,是被强迫剃掉顶发,在金军中服役,因此签军的战斗力不强,而且很容易瓦解。

你正是从这段说明里看出岳飞打的是金军的“杂牌军”,然后反过来又说我用了什么春秋笔法。
不知道金人是什么民族属于无知,依据同一的文章里的明确说明来指责该文章用“春秋笔法”,就只能说是无赖了。



楼主:湖东隐士  时间:2020-07-15 12:28:38
@正经闲人 11758楼
对于你的回复我当时就给以答复,你现在可以再回答我一次“明明是打的依附正规金军的汉人部队,你却写岳飞与金军作战取得胜利”这算什么修辞方法,还是写作手法?
-----------------------------
你自己再对比一下你查到的两种解释,如果还看不出区别,真的是要回学校读书了。

春秋笔法,又称微言大义,指行文中虽然不直接阐述对人物和事件的看法,但是却通过细节描写,修辞手法(例如词汇的选取)和材料的筛选,委婉而微妙地表达作者主观看法。

春秋笔法:相传孔子修《春秋》,一字含褒贬。后来称文章用笔曲折而意含褒贬的写作手法为春秋笔法。

退一步说,不论你用哪种解释,本文都与春秋笔法沾不上边。
1、本文阐述对人物和事件的看法相当直接,比如“岳飞不愧是战术天才”、“岳飞与这些杂牌军一见阵,就取得了胜利”等等;
2、本文在写岳飞六战皆捷时,并无细节描写;
3、本文并未采用什么特殊的修辞手法来渲染;
4、本文写岳飞六战皆捷时,所有相关史料全部采用,并无筛选;
5、本文的褒贬之词很明显,根本不是暗含褒贬;
6、本文叙史用直笔,在尽量保留史料原貌的同时,为避免误解,还另加说明。

楼主:湖东隐士  时间:2020-07-15 12:28:38
正文 2-6-185

岳飞献上的战俘中有八名女真人,赵构叫来翻译,亲自审问,从俘虏嘴里获悉了一些赵佶、赵桓的消息之后,赵构下令这八名女真战俘处死、分尸,对汉儿则不杀,编入宋朝的军队。
赵构赏赐岳飞铁铠五十副、金带、鞍、马、镀金枪、百花袍等,以示嘉奖,但对岳飞提出的增兵淮南的建议却未做答复。
岳飞很快就接到了命令:协助张俊去剿灭戚方这个流窜在江东的悍匪。

建炎四年三月,岳飞从镇江回师救广德军时,晚到了一步。戚方已攻陷广德,杀了广德的守臣,大肆抢劫了一番后往宣州而去。岳飞因为接到了收复建康的命令,所以一时顾不上追击戚方,这个恶贼又在宣州大肆猖獗起来。
四月,宣州知州李光获悉戚方正向宣州而来,立即着手布置城池防御事宜,命令城外居全部迁入城中,把他们安排在寺院、人家及空闲的官舍居住。此前,李光收留了一百多名从建康溃散下来的班直,现在是用到他们的时候了,李光任命班直首领王逸为都统制,下令宣州城里的现任及寄居官分别负责把守城壁,城中的僧道、居民也都执仗登城,做好了准备。
楼主:湖东隐士  时间:2020-07-15 12:28:38
正文 2-6-186

戚方到达宣州城下时,李光先派遣兵马监押吕执中去尝试招安。戚方这个狡虏佯装同意,想以此麻痹对手,其实暗地里谋划着如何攻城。
吕执中察觉到戚方有些异常,于是设法从戚方处脱了身,但有一个名叫石振的随从却还是被戚方抓住了。戚方逼迫石振说出城中的虚实,石振也有了从贼之心,于是详细地讲出了城中的方位和部署,哪些地方薄弱易于攻击,哪些地方防守严密。
戚方自以为了解了城中虚实,拿下小小的宣州不在话下,于是发起了进攻。但李光率众坚决抵抗,戚方无法得逞。
这一天,李光让人诈称知州,登城向戚方喊话:“戚统制所部本是官军,怎么能全然不顾国家正值艰难之际,何苦要攻打宣州城?为什么一定要当盗贼?”
戚方喊道:“戚方不敢抗挠朝廷,只是因为士卒都在挨饿,所以不免要寻觅些粮食。”
城上又喊道:“我给你粮食,还有银绢,作为犒军之用,如何?”
戚方道:“如果能蒙知州犒军,戚方立即退兵。”
于是,李光派人送出了大量的米、肉、银、绢。戚方照单全收之后,虽然暂时停止了进攻,但并没有打算退兵的迹象。
王逸看出了几分端倪,对李光道:“此贼不像要退走的样子,我们不可掉以轻心,必须更加小心提防。”

楼主:湖东隐士

字数:2226890

帖子分类:煮酒论史

发表时间:2012-03-31 18:36:00

更新时间:2020-07-15 12:28:38

评论数:26418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下载地址:TXT下载

 

推荐帖子

热门帖子

随机帖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