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水读 >  天涯 >  煮酒论史 >  真相背后的真理——岳飞、秦桧、赵构二十大疑案

真相背后的真理——岳飞、秦桧、赵构二十大疑案

楼主:湖东隐士  时间:2020-07-15 12:28:38
正文3—7—33

到达燕山之后,金兵对曹勋这类随从的防范渐渐有些放松,曹勋开始为出逃做准备。
这天,郑太后用象棋卜了一卦。她用黄罗贴写康王二字,贴在一枚棋子上,虔诚地焚香叩拜,对天祷告:“今将三十二子全部掷在棋盘上,如果康王能即大位,请让此棋子入九宫。”说罢,她伸手一掷,那枚贴着黄罗的棋子果然落入了九宫。
郑太后以手加额,欢喜非常。一旁的曹勋也高兴得给郑太后下拜贺喜,并连忙把此事奏告了赵佶。
赵佶大喜:“皇太后这是瑞卜啊!是非同寻常的吉兆,看来康王登大位之事可以放心了,卿等可向我道贺!”
郑太后道:“由此可知:大宋运数未尽,不会改朝换代。”
在曹勋临行之日,郑太后又对曹勋说:“你见到康王时告诉他:他第二次出使金营时,朱皇后和邢妃让宫人去送康王,将要出门时,有一个名叫招儿的幼女看见四个金甲神人,状貌雄伟,各执弓剑,拥卫在康王身后。当时招儿还指给众人看,众人虽然看不见,但莫不畏肃。后来,邢妃悟出了其中的缘由:‘我一直在京师四圣观敬神上香,甚为虔诚,必是因此感动了神灵。今日身陷虏中,应当更加虔诚。’从此以后,邢妃每天深夜必跪拜四十次,你要告诉康王,一定要虔诚敬天礼神,答谢上天对他的眷顾。”

————————————————————————
附录 曹勋《北狩闻见录》
在虏寨临行日,恭承皇太后圣训,令奏大王曰:“大王再使军前,欲出门时,二后洎宫人送大王至厅,有幼女名招儿,见四金甲人,状貌雄伟,各执弓剑,拥卫王后。女指示众,众虽不见,莫不畏肃。皇后悟曰:‘我事四圣香火甚虔(谓京师四圣观),必其阴助,今陷虏中,愈当虔事。’自后夜深必四十拜乃止。更令奏大王宜严崇奉,以答天贶。”
其扈从时,皇太后未知主上即位,尝用象戏局以黄罗贴覆书康王字于上,焚香祝曰:“今三十二子俱掷于局,若康王入九宫者,大王必得天位。”一掷,其子果入九宫,他子皆不近。皇太后以手加额,甚喜。臣下拜,且贺。即具奏,太上大喜,复令谓:“皇太后瑞卜,昭应殊异,便可放心,卿等可贺我!”勋等皆再拜。皇太后曰:“只以此知,代将不易。”
楼主:湖东隐士  时间:2020-07-15 12:28:38
正文3—7—34

曹勋没有辜负赵佶郑太后的期望,他成功地逃出了燕山,后来到南京见到了赵构。(请回顾《疑案四*天子杀人》中的相关讲述。)
从赵佶的此举可以看出,他对形势有这样一个基本判断——如果张邦昌的伪楚政权能够存在下去,或者中原群雄并起而争位,那么他就只有以囚虏的身份老死金国了;如果赵构能顺利登位,重建宋政权,重新组织起军事力量,则他就有回去的希望。
赵佶知道金国在对宋策略上存在两派分歧,现在是以完颜粘罕的意见为主导。只有当赵构重振国势,金军拿他无可奈何之时,才有可能迫使完颜粘罕一派改变计划,完颜斡离不的建议才可能得到金国皇帝完颜吴乞买的重视。并且,赵构的力量越强,完颜斡离不的意见就越容易占上风。
康王赵构是他惟一的希望。而赵构即位的最大障碍就是没有经过正式传位,反对的人可以借此为理由。正因如此,他要尽可能地为赵构扫清障碍,让曹勋带回去的 “可便即真,来救父母!” 八个字,正是为了给赵构提供一个合法证明。
他也颇为担心赵构当了皇帝后不思进取、畏惧强敌、苟且偷安,把他扔在北国不管,所以他反复叮咛曹勋:一定要把北迁路上的遭遇如实告诉赵构,并带去自己的泪帕和邢秉懿的金环,以此激励赵构的复仇之志。
楼主:湖东隐士  时间:2020-07-15 12:28:38
正文 3—7—35

赵佶和郑太后还特别给赵构壮胆——你有金甲神人随身保护,你是真命天子,一定能够有所作为!
曹勋逃走后,赵佶日日夜夜在盼望什么可想而知,完颜斡离不那至重至厚的“女婿”之礼让他觉察到了一点异样——难道郑太后卜的卦应验了?赵构已经即位?
很快,他接到了完颜斡离不的一封信,打开一看,竟然是赵构在南京登基时发出的大赦天下的赦文。赵佶大喜过望,马上召来贵妃,相与庆贺。所有人的脸上都绽开了久违的笑容——感谢上苍!我们有回去的希望了!
几天后,完颜斡离不从燕山启程,去山后草地与完颜粘罕相会。赵佶猜得到完颜斡离不此去的用意,他在欣喜、忐忑、焦急之中等待着消息。
然而,赵佶等到的是一个让他万万没有想到的结果——完颜斡离不突然暴病身亡。
完颜斡离不与完颜粘罕见面后,把送还赵佶的意见再次提了出来,而完颜粘罕仍就是一股雄霸之气,他心中吞并大宋的战略目标并没有因赵构即位而改变。他的意见是再次兴兵南下,擒杀赵构,彻底消灭新建的宋政权。
金国的两个元帅在对宋策略上分歧依旧。
随后,完颜斡离不在六月暑天打毬,浑身是汗热得不行,用冷水洗浴,结果得了伤害病,用现在的话说就是患上了重感冒,而金国的医学水平又实在太落后,这一下居然要了他的命。

————————————————————————
附录 《燕云录》
是时,康王登宝位,赦文传至燕山,二太子得之,封呈道君。道君即召贵妃相贺,喜动龙颜。

《大金国志》卷五
夏、粘罕由河东归至云中,斡离不由河北归至燕山,约会于山后草地避暑议事,斡离不以病死。
斡离不知康王即位,张邦昌入觐,故会粘罕于草地,议还徽宗,粘罕未之许。会斡离不打毬昌热,以水沃胸背,致伤寒而死,遂中辍,时六年二十一日也。
楼主:湖东隐士  时间:2020-07-15 12:28:38
@蝶恋花依依 12756楼 2013-03-04 10:54:13
完颜斡离不估计也是身强体壮之人,身体越强壮的人一旦感冒起来,要比不怎么强壮经常感冒的人厉害的多得多。我一同学体壮如牛,大冬天都用冷水洗澡,常年基本不会感冒,但一旦有时候感冒,就被折腾的半死不活,犹如大病一场。而我身体一般,每年都感冒几次,感冒对我来说就是小毛病,有时候连药都不用吃。
-----------------------------
另外,金国人对暑热的适应能力较差可能也是一个原因,完颜斡离不如果在上京患感冒,估计死不了。
楼主:湖东隐士  时间:2020-07-15 12:28:38
@徐兆玮 12759楼 2013-03-04 12:26:17
确实是这样。金国内部在对宋策略上似乎又经常存在分歧。这主要是源于争权夺利的原因,还是其他因素呢?
-----------------------------
从现存史料中看,导致金国内部在对宋策略上经常出现分歧,主要有两个原因:1、对形势判断不同而导致的战略方案上的不同;2、内部的权势之争影响到了对外决策。
这两个因素交织在一起,在不同的时期、不同的事件上发生作用。总体说来,第一个因素在前期占主导;建炎四年后,第二个因素不断上升;完颜吴乞买死后,金国内部矛盾日趋激化,成为主要矛盾。
楼主:湖东隐士  时间:2020-07-15 12:28:38
@徐兆玮 12762楼 2013-03-04 15:27:39
因此,粘罕在东京城下到底是怎么想的,还值得仔细考虑。
-----------------------------
完颜粘罕在东京城下有些“措手不及”,因为胜利来得实在太快了,而战果也远远超过了预期。
第二次南侵出兵之时,谁都不敢把对手想象得这样愚蠢、庸懦、无能——
1、完颜斡离不已经用过一次千里奔袭,第二次还可以照样成功;
2、北宋上过“以和议佐攻战”的当,还继续照上不误;
3、几乎所有险塞都不战而弃;
4、完颜娄室的一夜鼓声可以吓跑十万宋兵,还是凭借黄河天险据守的十万宋兵;
5、赵桓、耿南仲等人自己下令勤王之师停止前进,把东京整成个孤城让你来包围;
6、眼见东京要成为孤城,赵桓还不跑,而且全部皇室成员都不许跑,给你创造一网打尽的条件;
7、东京城里没有储备足够的粮食,但他可以送酒果来犒劳敌军;
8、金军攻东京不下,你正烦恼,决心刚开始动摇,他及时地玩个“六甲神兵”,帮你把坚城打破;
9、你不敢打巷战,只要吓唬他一下,他马匹也交、兵器也交、粮食也“借”、金银也送、最后皇帝还自投罗网;
10、皇族三千余人,你几乎全不认识,有人帮你认、帮你抓,往你这送;
……
完颜粘罕的欲望法是随着战局的发展而逐步被刺激起来的,起初他不可能有彻底灭亡大宋的吞天之梦,但当他越来越发现对手之弱简直匪夷所思,于是战略目标随之一步步调高。
楼主:湖东隐士  时间:2020-07-15 12:28:38
@徐兆玮 12762楼 2013-03-04 15:27:39
张邦昌何许人也,哪有什么人望根基能做皇帝呀!当个大臣都没什么人望。粘罕也不好好打听打听,这人哪成呀!那为什么还要立张邦昌?是为了表明金国已经不承认宋朝?就像日本当年宣布不以国民政府为对手?
-----------------------------
其实,完颜粘罕不用打听都知道,张邦昌肯定“混得很栽”,否则不会总是当人质。
之所以立张邦昌是因为在措手不及之时,实在找不到比他合适的人(尽管张邦昌已经相当不合适了),他至少有以下几个“有利条件”——
1、赵宋尤其是赵桓待他太薄,无恩;
2、此人贪生怕死,不会组织宋朝军民反抗;
3、好歹算是个前太宰。
立赵氏任何一人为帝,都表示宋朝还在,而立异姓就是宣布宋朝灭亡。如果中原群雄并起,也是完颜粘罕可以接受的结果,因为那意味着宋的国势毕竟还是动摇了,可以徐图之。
楼主:湖东隐士  时间:2020-07-15 12:28:38
@徐兆玮 12766楼 2013-03-04 19:26:37
那就是希望通过宣布宋朝灭亡,引起天下共逐宋鹿了。那粘罕其实也没对张邦昌报什么希望。立张邦昌就是一个临时步骤,看看立了之后的情况发展再说下一步。
-----------------------------
从史料上看,顺利俘获赵宋三千皇族之后,完颜粘罕已经有了吞掉大宋的欲望,但康王漏网,使这盘棋有了另外的下法。完颜粘罕事先并未做占领东京的准备,金军也不具备这个能力,兵是必须撤的,而张邦昌肯定抵不过赵构,他对此不会不知道,所以他很犹豫。
完颜粘罕倾向于一方面想方设法捕杀赵构,一方面先扶植一个异姓政权,但还没有最后下决心。在这种前提下,宋与完颜斡离不的私下商议又触怒了他,所以他坚决废赵桓。
楼主:湖东隐士  时间:2020-07-15 12:28:38
正文 3—7—36

完颜斡离不的死,使赵佶回国的希望就此成为泡影。如果完颜斡离不不死,至少还可以继续对完颜吴乞买施加影响,而现在,连能够与完颜粘罕争论的人都没有了。
七月十日,赵桓一行人到达了燕山。他们父子被格外开恩地允许团聚一天,然后分别关押,等待着金国对他们的发落。
少了完颜斡离不这颗棋子,从此完颜粘罕权势更重,宋金战争的棋局又发生了变化。接下来,就要看赵构和完颜粘罕的较量了。
建炎元年七月,完颜粘罕已经开始为再次大举南侵做准备,金国动员了燕山、云中、中京、上京、东京、平州、辽西、长春八路的民兵,摆出了再次大举南下的架势。
赵佶、赵桓要想回去,现在只有一个可能——赵构能迅速稳定中原,挡住南下的金军,让完颜粘罕无法得逞。只有这样,宋金双方才有可能从战场回到谈判桌上。
此时正值南宋朝廷里李纲拜相、张所到河北设立招抚司、宗泽接手东京,河北各义军也十分活跃。
金国方面虽然屡获大胜,但也并未因此轻敌。考虑到燕山离河北太近,又屡次听说宋的义军正谋划着来劫夺二帝,为保险起见,他们决定将赵佶、赵桓继续北迁。

————————————————————————
附录 《三朝北盟会编》卷一百十一
建炎元年七月十六日,金人起燕山、云中、中京、上京、东京、平州、辽西、长春八路民兵入寇两河

《燕人麈》
万户大挞不也起河南,都统蒲芦浑、阿鲁保起保州,万户特木也起永宁、祁州,万户胡沙虎起宿(霸)州,万户聂耳起冀(莫)州,都统韶合起真定,万户韩庆和起庆源,都统万佛奴起雄、冀,万户余列起洺州,都统蒙哥起磁、相,万户银朮可、振(拔)束起太原新城,万户赛里起岚、宪,都统马五起平阳,万户郭药师起慈、隰,万户石家奴起汾州,万户娄室起河东苏村,鹘眼起解州、安邑,万户撒离喝起泽州,万户温敦起泽、潞,都统茶喝马起孟州,左监军挞懒起中山。
楼主:湖东隐士  时间:2020-07-15 12:28:38
正文 3—7—37

建炎元年九月,赵佶、赵桓等皇族接到了北迁至中京大定府(在今内蒙赤峰南)的通知,而赵宋宗室则仍旧留在燕山。
即将北迁的皇族一个个满脸凄惶,而能够留在燕山的赵宋宗室境遇比他们还要悲惨。从东京出发时他们有三千余人,到达燕山就只剩下一千八百余人,被安排在燕山的仙露寺里居住。因为他们也姓赵,所以金兵对其拘押、监视极为严密;但生活待遇却又比皇族差了很多,每人一天给米一升,半个月给盐一升,其余的物资就基本没有了,很多人都已经是衣不蔽体,像牲口一样被饥一餐饱一顿地圏养着。
赵佶实在是看不下去了。出发之前,金人给了赵佶、赵桓一万匹绢作为路费,赵佶拿出了一百五十匹分给他们,领到了绢的人个个感泣。
(此后,赵宋宗室中活着到达燕山的这一千八百余人,因衣食不足,苦于寂寞,在不到一年之间,又死亡了近百分之八十,存活下来三百九十八人。)
九月十三日,赵佶及其宫眷一千余人、赵桓及其宫眷一百余人从燕山启程,过石门,至景州,上卢龙岭,渡栾撒河、泽河,过大漠,行程九百九十里,于十月十八日抵中京。此地风物萧索,极为荒凉,远远比不上燕山。他们的他们所需要的衣食器具则靠每两月一次从燕山运过来。

————————————————————————
附录 《燕云录》
起发之前,金人纳绢万匹为路费,道君分赐百五十匹与仙露寺宗室仲理以下作冬衣,领之者无不感泣。
东京去取宗室嗣濮王仲理以下姨、(左女右监)、命、宗女等千八百余口至燕山仙露寺养膳,日给米一升,半月支盐一升,而嗣王与兵卒无异。拘縻点勘监视严密,自困于道涂,苦于寂寞,一岁之间,死及八分,止存三百九十八人。

《呻吟语》
虏以康王兵盛,又请二帝北徙,九月十三日出燕山东门,民皆涕泣跪送。过石门,至景州,上卢龙岭,渡栾撒河、泽河,过大漠。十月十八日抵中京,计程九百九十里。

宗室濮王仲理等一千八百余人仍留燕山仙露寺,有衣不蔽体者,太上临行,令姜谔分赠生绢千端。
楼主:湖东隐士  时间:2020-07-15 12:28:38
@lhr817 12770楼 2013-03-05 11:21:40
以前在中学的时候学过司马光的《训俭示康》,里面提到当时社会风气普遍的奢靡浮华,下层民众“走卒类士服,农夫蹑丝履”,士大夫阶层“酒非内法,果、肴非远方珍异,食非多品,器皿非满案,不敢会宾友,常量月营聚,然后敢发书。苟或不然,人争非之,以为鄙吝。故不随俗靡者,盖鲜矣。”所谓靖康之耻,在那个时代就已经在酝酿了。
-----------------------------
世风浮靡,往往是大灾难的前兆。
楼主:湖东隐士  时间:2020-07-15 12:28:38
正文 3—7—38

十月,完颜粘罕来到了燕山,他让人去告诉北宋被扣押、被俘的大臣——准备返回南朝。
众官员闻听,顿时一片欢呼,随即开始打点行李,等待出发。可是左等右等,却怎么也等不到进一步的消息。
其实,完颜粘罕是在试探他们。
宋朝的官员们后来还是启程了,不过不是回南朝,而是被押赴塞外的显州(即广宁府,今辽宁北镇县),在那里去受流放之苦。
但是,有一个人——秦桧——却留在了燕京。
这是本案的第一个疑问:为什么秦桧能够留下来?
关于秦桧北迁半年以来的表现,史料中能查到的只有片言只语的记载。如《呻吟语》中说——“秦桧因为已经依附了完颜挞懒,所以能够留在燕山。”但秦桧是如何依附完颜挞懒的,他具体有些什么样的行为,该书却未作说明。
再如,《鹤林玉露》称——“秦桧天资狡险……到了金国之后,其人的情态就发生了改变,谄媚完颜挞懒,倾心为其所用”。这也只是一个简单的评述,详情还是不得而知。(《呻吟语》为当时被俘的宋人所作,而《鹤林玉露》的作者罗大经出生于六十多年后。)

————————————————————————
附录 《燕云录》
至十月,国相粘罕已到燕山,计议追呼出头,许其南归,无不欢呼。方行备车促装,无复有指挥,并押赴显州。

《呻吟语》
十月,虏迁从官陈过庭等至显州,惟秦桧依达懒,居留弗遣。

《鹤林玉露》卷五
桧天资狡险……既至虏廷,情态遂变,谄事挞辣,倾心为之用。
楼主:湖东隐士  时间:2020-07-15 12:28:38
正文 3—7—39

跟谁赵桓北迁的五个重臣,张叔夜最先死在了路上;大约与此同时,宰相何栗也已经身亡(关于何栗之死有三种说法:一说是病亡;一说是绝食自尽;一说是他密谋带着赵桓逃回,事情泄露后,被金人以油布缠身,用火烧死);司马朴因私藏建炎赦诏而被枷禁,险些被杀;孙傅则不知所终;只有秦桧最受优待。
除了因为秦桧此时的态度与其他大臣有所不同之外,似乎很难找到第二种解释。然而遗憾的是:史料中零星的记载还不足以使我们立即作出判断。
我们可以把这个问题放一放,先来看一看接下来发生的事情。

建炎元年末至建炎二年初,金军第三次大举南下。但这一次,完颜粘罕的中路军遭到了顽强抵抗。宗泽独守中原,浴血奋战,保住了东京。从作战经过看,完颜粘罕避免攻坚作战,试图把宗泽的留守司军诱出东京,然后在平原旷野上对其重创。很明显,完颜粘罕极想击溃这支刚刚建立起来的军事力量,但宗泽没有上当。完颜粘罕虽然取得了很大战果,但被宗泽牵制在北方,对扬州的赵构未能造成实质性的威胁,也并未达到预期的作战目的。
大约在建炎二年夏天,身在中京的赵佶听到了这个消息。

————————————————————————
附录 《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五
栗至金国,不食死,年三十九。(世传栗在金国谋奉渊圣间道亡归,事泄,金人缠以油布而焚之,今从《实录》附传。)
傅北迁,年五十一,后不知所终。

《呻吟语》
司马朴藏建炎赦诏,燕山留守枷禁之。何栗、曹成以病亡。
楼主:湖东隐士  时间:2020-07-15 12:28:38
正文 3—7—40

当时,驸马都尉蔡鞗跟随在赵佶身边,在他的《北狩行录》中有这样一段记载——
自从迁到塞外荒凉之地,赵佶就一直日夜苦思,寝食俱废,千方百计地打听南边的消息。他对赵构抱着殷切的希望,当听说完颜粘罕遭到了抵抗,赵佶喜形于色,他觉得总算是有了一点谈判的筹码了。
一天,他对蔡鞗道:“感谢上天的眷祐啊!建炎中兴,使我大宋亿万黎民有所归依,虽然劫难尚未过去,但只要据有江左,就是有助于维持住我大宋之国祚。我写了一封信,想厚赂本路都统,请他把此信递交给左副元帅完颜粘罕。此信恐还有些不妥之处,卿去和秦桧商量,把文字再润色一下。”
蔡答道:“太上皇文笔高妙,非臣等所及。”
当时,秦桧正好也在中京。在蔡鞗眼里,秦桧是一个为保赵宋而奋不顾身的忠臣。他找到秦桧说明了赵佶的用意,请秦桧推敲语句,代为润色。
秦桧看了赵佶的信,立即对之赞不绝口:“天祚我宋,宋必有主。太上皇圣虑如此,即便是子游、子夏(孔子的二个弟子,以文学著称)也不能措辞于其间!我马上准备一些酒菜,明日就邀请本路都统。”

————————————————————————
附录 蔡鞗《北狩行录》:
自燕京迁居虏部相府院,每思宗社,寝膳俱废。一日,谓都尉蔡鞗曰:“宸极失御,播越至此,观其前载厄运之困,古今未有。荷天眷祐,建炎中兴,亿兆攸归,奄有江左,虽居沉劫,思有以少助继天之祚,今草得一书,欲厚遗本路都统,求通于左副元帅。卿为我与秦桧商量,更润饰之,恐有未至。”
鞗曰:“圣述高妙,非臣等所及。”
是时,秦桧亦寓中京。初大金军至城下,以议上尊号邀请渊圣皇帝,遂留宿青城,而正朔不叙请议。至二月六日,有异姓之命。翌日,请太上同太上皇后、嫔妃、诸王、驸马应皇族尽出,遂易置君,乃令城中共举(军前)乞立张邦昌。
时桧职在御史,奋不顾身,历数张邦昌平日履行,身为宰辅,奉使不死国难,而欲主承大器,非桧所敢闻,不能尽忠于本朝,何以效节于大国?乞立赵氏,以慰人心。不从。既而太上北迁。
如桧等辈欲立赵氏,谓蔡鞗曰:“天祚吾宋,宋必有主。今圣虑若此,定膺昭格,文华理胜,虽游夏不能措辞于其间,明日具酒肴,邀本路都统。”

太上欲归之心,顷刻不忘,每令张玮、张尧臣询访之,少有嘉音,喜见于色。
楼主:湖东隐士  时间:2020-07-15 12:28:38
正文 3—7—41

不久,蔡鞗听说此信送到了完颜粘罕手里。那么,秦桧是否真的对这封信未做任何修改和润色,就直接递出去了呢?
事实是:和秦桧在东京所上的议状一样,这封信也出现了两个版本。
先来看一下蔡鞗《北狩行录》里所载的赵佶的信,全文如下:
“我自从北迁以来,受到众人的鄙弃,只有左右(指完颜粘罕)尚有同情之心,由此可知,英雄的度量,毕竟与俗人不同啊!很早就想写信给左右,但又犹豫再三,迟至今日方才动笔。
“我听说只有大英雄才能听大度之言,所以才敢略略陈述一些自己的浅陋之见,希望左右留意省察。
“自古以来的君子,无不以济世安民为己任,所谓有国士则能安一国之人,有天下士则能安天下之人。所以以尧舜禹汤这样的君主,得到皋夔稷契之类的臣子辅佐,则普天之下,莫不蒙受恩泽。这些事载在典籍,昭然可考,无须一一详述。
“现在仅以近一点的事来说:唐太宗掘起于晋阳,平定了天下,又率师征伐荒外,西破高丽,北擒颉利可汗,真可谓是皇帝之师,天下无人能与之抗衡。但唐太宗能高瞻远瞩,考虑长久之计,生擒颉利可汗而不杀,允其回国,使突厥从此感恩戴德,俯首称藩,所以在唐朝灭亡时,还能得到沙陀之助而洗雪国耻。

————————————————————————
附录 蔡鞗《北狩行录》
某自北来,众所鄙弃,独荷左右见怜,故知英雄度量与俗不同也。尝欲通书于左右而,自卜自疑,因循至今。某闻唯大英雄之人,然后能听大度之言,敢略陈固陋,惟左右留神省察。
古之君子,莫不以济世安民为己任,故有国士者止能安一国之人,有天下士然后能安天下之人。是以尧舜禹汤之君,而辅以皋夔稷契之臣,则日月所照,风雨所及,莫不被其泽,载在典籍,昭然可考,不待一二陈也。且以近事言之:昔唐之太宗,起自晋阳,奄有天下,征伐荒外,西破高丽,北擒颉利,可谓皇帝之师,莫强于天下也。而远思长久之计,致突厥稽首戴恩,常为北藩,故唐之亡也,终藉沙陀以雪国耻。
楼主:湖东隐士  时间:2020-07-15 12:28:38
正文 3—7—42

“匈奴冒顿单于曾经将汉高祖围困于白登七日,汉军粮草不继,人马俱困。当时,如果要擒杀高祖,其实已是易如反掌。但冒顿单于能够不贪近利、图谋长远,使高祖得以南归,使汉祚得以延续,所以后来奉约结好,由此可以年年得到中国的珍宝玉帛。后来匈奴内乱,五单于争立,呼韩邪单于因为得到了汉宣帝的支持而重新统一了匈奴。
“契丹耶律德光以石氏失约为由,率兵长驱汴京,将石氏的宗族全部流放到北方荒凉之地。然而,他却怎么也守不住中国的疆土,以致于数十年之间,徒然使万千生灵肝脑涂地,而中原之地却最终还是为刘知远所有。耶律德光与唐太宗、冒顿单于相比,其英雄度量,岂不是相差万里!
“在大金先皇帝(指完颜阿骨打)起兵于辽东之初,宋就不顾航海的艰难,谋求与大金订立海上之盟。承蒙先皇帝愿意约为兄弟,并许诺归还燕云之地。可当时燕山有些狂妄小人啸聚,图谋不轨,而我的将臣又懦弱无能、首鼠两端。我错听了奸臣的谬妄之说,导致得罪于大国。
“我深知已铸成大错,所以在大金兴师问罪之初,就深自克责,不敢对大金有所怨恨,自己黜去了皇帝的位号,传位于嗣子。

————————————————————————
附录 蔡鞗《北狩行录》
又匈奴冒顿单于,围高祖于白登,七日不食,当时若欲取之,如俯拾地芥。冒顿单于不贪近利,以为远图,使高帝得归,以奉祭祀,故得岁受缯币,举中国珍宝玉帛,奉约结好。后匈奴国乱,五单于争立,终得宣帝拥护呼韩。
近契丹耶律德光,责石氏之失约,长驱至汴,举石氏宗族,迁之北荒。然中国之地,亦不能守,以致糜烂灰烬,数十年之间,生灵肝脑涂地,而终为刘知远所有。比之唐太宗、冒顿单于,其英雄度量,岂不万万相去远哉!
先皇帝初理兵于辽东,不避浮海之勤,而请命于下吏,蒙先皇帝约为兄弟,许以燕云。适燕山妄人啸聚不逞,某之将臣巽懦,怀首鼠之两端,某以过听惑于谬妄之说,得罪于大国。之初,深自克责,黜去大号,传位嗣子,自知甚明,不敢怨尤。
楼主:湖东隐士  时间:2020-07-15 12:28:38
正文 3—7—43

“最近,听说我的嗣子之中有人(指赵构)受到了推戴。我以为这不是因为嗣子有出众的贤德,而是因为祖宗的德泽对百姓至厚至深,百姓是不会轻易忘记的……
“不知左右是否想效法唐太宗和冒顿单于,保人之国,全活百姓,从此每年享受进贡的岁币玉帛,还赢得兴灭继绝的美名,成为万世楷模?还是想效法耶律德光,使天下生灵涂炭,而疆土终为他人所有?如果一定要如此,则我实在难以理解;如果欲效法唐太宗和冒顿单于,则应当派遣一名使者,带着我的亲笔书信,去将此国家大计告诉我的嗣子,使赵宋的子子孙孙永为藩臣,对大金来说,这岂不是万世之利吗?
“我恭敬地认为,以左右的命世之才,当此大有作为之时,一定能听大度之言。
“古时,赵国的使者出使秦国,秦王问:“可以攻打赵国吗?”赵国的使者答道:“有一个人很好色,好色的害处,本是世人所共知的,而如果是这个人的母亲说他,则人们都会认为是一位贤母;如果是这个人的妻说他,则人们会觉得是为妒妇。”今日之事也大致与此类似啊!
“左右麾下的贤才甚多,一定能够洞察这其中的道理。
“为了言而尽意,所以不知不觉就详细地叙述,恭谨地期望台慈照察,幸甚!”

————————————————————————
附录 蔡鞗《北狩行录》
近闻嗣子之中有为彼人之所推戴者,非嗣子之贤,盖祖宗德泽在人至厚至深,未易忘也。
不审左右欲法唐太宗、冒顿单于受兴灭继绝之名,享岁币玉帛之好,保国活民,为万世法耶?抑欲效耶律德光,使生灵涂炭,而终为他人所有耶?若欲如此,则非某所知;若欲如彼,当遣一介之使,奉咫尺之书,谕嗣子以大计,使子子孙孙永奉职贡,岂不为万世之利也哉!
伏惟左右以命世之才,当大有为之时,必能听大度之言也。
昔日有为赵使秦者,秦王问:“赵可伐欤?”赵使对曰:“里人有好色者,好色之患,世所共知,而母言之则为贤母,妻言之则为妒妇。”今日之事大类是矣。惟麾下多贤,必能审处,言欲尽意,不觉覶缕,伏望台慈照察,幸甚。
楼主:湖东隐士  时间:2020-07-15 12:28:38
正文 3—7—44

赵佶的这封信,引述了唐太宗、冒顿单于、耶律德光的三个历史故事,其文辞虽然恭谦,却是绵里藏针,尤其是信中的那一个问句——不知左右是想效法唐太宗、冒顿单于,还是想效法耶律德光?语气近乎于威胁。
显然,在赵佶看来,赵构这个棋子已经开始发生作用。假如完颜斡离不还活着,他一定会旧事重提的吧;可惜,自完颜斡离不意外身亡之后,女真贵族中再没人说过把赵佶送回去的话。赵佶只好自己说出来,试探一下完颜粘罕的反应。
当然,赵佶发出的威胁毕竟只是一个亡国之君发出的的威胁,他同时给出的是一个使国家蒙受屈辱的交易方案——我让赵构对金称臣,你放我回去。

不久,赵佶和蔡鞗就听说秦桧打通了本路都统的关节,将此信送到了完颜粘罕的手中。但他们可能不知道——完颜粘罕看到的是另一封信。
绍兴十九年(公元1149年)四月,曹勋给南宋史馆上了一个藏本,称是秦桧代徽宗皇帝所作的书稿。此稿从何而来,史书阙载(绍兴十一年,宋金议和时,曹勋曾作为报谢副使出使金国,此稿可能是那时得到的),但其真实性却毋庸置疑,因为当时身为南宋宰相的秦桧知道此书稿宣付史馆后,曾对赵构说:“曹勋所收藏的这份臣在金国时为徽宗代写的书稿,其中所写,与今日之事无一不合,实因讲和本来是出自徽宗的圣意。”也就是说,秦桧本人承认确有代作书稿之事。

————————————————————————
附录 《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百五十九
秦桧奏:“昨日蒙御前降到曹勋所藏臣向在北庭代徽宗作书稿,书中开陈与今日事无一不合,因请讲和本出徽宗圣意。”
楼主:湖东隐士  时间:2020-07-15 12:28:38
@徐兆玮 12777楼 2013-03-05 23:06:17
人真是需要有城府,粘罕骗人又不是头一回了。
-----------------------------
曹勋《北狩闻见录》有一则关于骗人的记载——
初,二圣既出京城,馆于郊宫大王位。虏排长木为障,障外有兵,每数步一窍,容人看外,外亦窥内。
虏日以肉、米、面与内人相博易,闲语曰:“南家有兵到某处矣。”又曰:“南家提兵数十万在河北,每金人车马过河,即夺去,大军所以未敢离此。”语讫,即睕目,如金人旁来,色若有畏而不敢留者。入递以奏,两宫皆喜,为不日救至。又数易倚墙器械,即用郊礼画木枪,复有病人,如伤重包裹,卧于墙下云:“西面有钱相公兵四十万,渐近,刀枪将去阵上,强壮人皆往迎敌。”
会天大风,乔贵妃亟制绛罗袍,备缓急兵至,即以衣上,为出奔之计。
每十数日,又作他语一新。栅中观听,临行,犹传兵至栅尾,然了无来者。后乃知贼故欲缓众心,虏计多此类。
楼主:湖东隐士  时间:2020-07-15 12:28:38
@吴歌漫画 12784楼 2013-03-07 00:04:20
被耍的晕里逛荡 像被洗了脑 内部人斗起来倒是一套套一套
-----------------------------
@金戈风云 12785楼 2013-03-07 09:43:57
这也叫隔行如隔山,窝里斗是他们的专业,所以一个比一个专业,在军事上是啥都不懂。这两个昏君也不想想,你手下都是些啥兵将,一夜战鼓可以吓跑十万,突然就强大起来了么?真是什么当都敢上。
-----------------------------
还不止是这两个昏君,昏臣也是一大堆。宣政风流是华其外而悴其内,末世繁华,社会上层不可避免地被这种占据。

楼主:湖东隐士

字数:2226890

帖子分类:煮酒论史

发表时间:2012-03-31 18:36:00

更新时间:2020-07-15 12:28:38

评论数:26418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下载地址:TXT下载

 

推荐帖子

热门帖子

随机帖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