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水读 >  天涯 >  煮酒论史 >  真相背后的真理——岳飞、秦桧、赵构二十大疑案

真相背后的真理——岳飞、秦桧、赵构二十大疑案

楼主:湖东隐士  时间:2020-07-15 12:28:38
@蝶恋花依依 12824楼 2013-03-15 10:48:34
想到了南唐后主被赵家凌辱的场景,真是报应不爽!
-----------------------------
《宋俘记》中有这样一段话——
翳彼太祖,上欺孤寡,得国之始,已非正道。继以太宗,勘平十国,阳示宽厚,不俘妻孥。时假内朝,尽遭淫辱。居心刻恶,历古所无。天鉴不远,祸延后嗣。授人以柄,使括其囊。尽室偕行,实相为报。用纪其详,为世金鉴。有国家者,庸有取焉。

虽然是为金国的暴行找借口,但说的事却也的确是实情。
楼主:湖东隐士  时间:2020-07-15 12:28:38
@必然与自由 12828楼 2013-03-15 16:23:41
兴趣、疑问是知道的开始,从问题出发找到答案或是尽可能的接近答案。
无疑,当前的主流们先有观点,再找证据是可悲的。
-----------------------------
历史是非常丰富的,所以,先有观点的人常常能找到可以支持其观点的证据,而有意或无意地忽略那些对自己观点不利的史实。
楼主:湖东隐士  时间:2020-07-15 12:28:38
@必然与自由 12826楼 2013-03-15 14:06:25
楼主治学严谨,赞一个先。
今人不考证了,所有的大厦建在了沙子上,可悲!
真实,真实之后才能基于理性和逻辑进行判断!
对于判断,二分法因其简易性占据大众思想观几千年了,非此即彼,非黑即白。
“真正的光明决不是永没有黑夜的白昼”,你的文章可谓是最好的注脚了。
-----------------------------
兄台过奖了!
读史重在史实和史识。了解史实是基础,没有捷径可走,只能靠大量阅读。记忆力很重要,对记忆力不强的人来说,这是一件非常辛苦的事,要一遍又一遍地读。
要形成“独断之史识”,则必须掌握多个学科的基础知识,在此前提下深思明辨,才能避免片面和浅薄的解读。


楼主:湖东隐士  时间:2020-07-15 12:28:38
正文 3—7—58

在举行太庙献俘之后,完颜吴乞买声称如此“优待”宋俘乃是“盛德”,是对宋朝皇族恩重如山,此事理应为天下人知悉。所以,他们将辱封赵佶为昏德公、赵桓重昏侯的诏书在金国及金占领区的各路、府、军、州张榜公布;为了侮辱他们不予承认的南宋天子,还特意昭告天下——叛奴赵构的母亲韦氏、正妻邢氏等已经沦为宫廷婢女。
在那个信奉君权神授的时代,此举也是对赵构的一种政治打击——如果你真的是真命天子,你的母、妻、妾、女怎么会成为任人蹂躏的性奴隶?天意哪里会有如此荒唐离奇的安排?
韦贤妃、邢秉懿、柔福帝姬赵嬛嬛一批人已经进了浣衣院,金国元帅府觉得人数还不够,又从赵佶、赵桓的宫眷挑了九十四个女人以备选进。二十余名医官被派去 “照顾” 这些女人——怀有身孕的一律强制下胎,患病的予以调治。
后来,在这九十余人之中,有五十余人被选入宫,另外四十名发还给了赵佶、赵桓。至此,宋朝的嫔妃、帝姬、诸王夫人、宗女、宗妇、宫女、官宦家女子共有二百六十八人留在了浣衣院,另有四百余人留在了元帅府的女乐院……

————————————————————————
附录 《燕人麈》
戊寅,金主诏云:宋俘赵□,可封为昏德公;赵□,可封为重昏侯。妻郑氏、朱氏并封夫人。赵□母韦氏,妻邢氏没为宫婢,余悉遣还。盛德所被,宜令悉知,徧揭各路、府、军、州。
翌日,元帅府令医官二十人抑勒发还之宫眷九十四人,孕者下胎,病者调治,以备选进。
楼主:湖东隐士  时间:2020-07-15 12:28:38
正文 3—7—59

建炎二年十月二十六日,赵佶、赵桓、亲王、驸马、内侍,以及剩下的宫眷再迁韩州(在今吉林四平北)。
在这荒凉凄惨之地,赵佶经常伫立远望西南,有时他会问左右之人:“我大宋列祖列宗的陵寝在何处啊?”每次一开口就泪如雨下,泣不成声。
他不仅是在遥望祖宗陵寝,更是在盼望赵构,盼望赵构能有所作为,盼望有一天赵构带着北伐之师突然出现在他眼前……
不仅赵佶,所有尚在苟且偷生的宋俘们都是望眼欲穿。他们不愿意放弃对赵构的期盼,因为除此以外没有别的希望。
然而,赵构再一次让他们失望了。他们没有等到赵构挥师北伐,等到的是完颜粘罕、完颜兀术等率军发动了第四次南侵,横扫山东、奔袭扬州,吓得赵构匹马渡江。
建炎三年秋,被金军打得心胆俱丧的赵构写下了那份丧尽国格、人格的祈哀书……(请回顾《疑案五?歧路之悲》中的相关讲叙)
赵构的卑怯懦弱,使完颜粘罕彻底灭亡赵宋的决心更加坚定。宋俘们回去的希望越来越渺茫了。

————————————————————————
附录 《燕人麈》
十月杪,金主令元帅府再选进昏德宫眷五十余人,复发还奴婢四十人,同徙韩州。自此,宋宫眷属留洗衣院者嫔嫱、公主、诸王夫人、宗女、宗妇、宫女、官家女凡二百六十八人,又内侍二十四人。□□□□□□□□□□□□□□□□□□□□□□□□□□□□□□□□□□□□□□□留养元帅府女乐院者四百余人。□□□□□□□□□□

《呻吟语》
十月二十六日,虏徙二帝、诸王、驸马、内侍、宫眷于韩州。

蔡鞗《北狩行录》
每西南望,伫目久之,谓左右:“寝陵在何处?”泣数行下。遇忌辰,辍膳,流涕尽日。
楼主:湖东隐士  时间:2020-07-15 12:28:38
@湖东隐士 12841楼 2013-03-19 23:31:39
正文 3—7—59
建炎二年十月二十六日,赵佶、赵桓、亲王、驸马、内侍,以及剩下的宫眷再迁韩州(在今吉林四平北)。
在这荒凉凄惨之地,赵佶经常伫立远望西南,有时他会问左右之人:“我大宋列祖列宗的陵寝在何处啊?”每次一开口就泪如雨下,泣不成声。
-----------------------------
@金戈风云 12844楼 2013-03-20 11:19:15
现在哭,太晚了。
-----------------------------
“金戈”兄写首讽刺诗吧,李义山体的。
楼主:湖东隐士  时间:2020-07-15 12:28:38
正文 3—7—60

赵佶、赵桓迁往韩州时,秦桧没有随行。秦桧在呈递那份信时,对金国人说了些什么,史料无载,但那封信呈递给完颜粘罕之后,秦桧的人生轨迹发生了变化。
完颜粘罕在金国皇帝面前说了秦桧的好话,于是完颜吴乞买将秦桧赐给了左监军完颜挞懒。对外的说法是因为“高其节”,也就是欣赏秦桧对赵佶、赵桓的忠心,敬重他不肯依附异姓的气节。
这当然只是一个冠冕堂皇的说辞而已,此时还活着的北宋大臣中,不肯依附异姓的至少还有一个司马朴,为什么司马朴得不到如此礼遇?真实的原因是他们发现秦桧外表虽然还在抗拒,但内心和实际行为已经屈服,而且他的某些看法和做法有利用价值(这可以从后面发生的事可以看出些端倪)。
秦桧到了完颜挞懒处后,完颜挞懒也“高其节”,待他很不错。秦桧的境况大大得以改善,不久,金人允许宋朝被俘官员的随从各自从便,秦桧家的书童砚童、侍婢兴儿,还有御史街司翁顺都表示愿与秦相公同生共死,不愿意舍秦桧而去。
建炎三年,金军准备发动第五次南侵作战。完颜挞懒要秦桧随军南下,秦桧很痛快地答应了,因为他心里有一个盘算——先借此机会回到南方,然后找个机会逃走。

————————————————————————
附录 《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十七
金人迁二帝,自上京至其国御寨,遂移居韩州。……时御史中丞秦桧既不与徙,遂依左监军完颜昌以居,昌亦厚待之。

《三朝北盟会编》卷一百四十二
御史中丞秦桧初以不愿立张邦昌,遭粘罕拘执北去,并其妻王氏同行,随行有小奴砚童与婢兴儿、御史街司翁顺而已。
至金国见虏主,文烈帝高其不附立异姓之节,以赐其弟挞懒为任用。任用者,执事也。挞懒亦高其节,甚相亲信。金人许随南官迁徙之人各逐便,砚童、兴儿、翁顺皆不欲舍桧去,乃共欲同生死,遂不相离。
楼主:湖东隐士  时间:2020-07-15 12:28:38
正文 3—7—61

秦桧有了这个念头,妻子王氏自然是要求带上她一起走。如果秦桧伺机逃回南宋,金人恼怒之下,肯定会拿王氏泄愤。韦贤妃、邢秉懿等人遭到的是什么样的蹂躏,秦桧和王氏可是知道得一清二楚的。
但秦桧颇为担心——把妻子留在北方作为人质,肯定更让完颜挞懒放心;而主动提出带着王氏一起南下,完颜挞懒会不会起疑心?会不会遭到拒绝?如果遭到拒绝,那就不但带不走王氏,很可能还会因此受到更为严密的监视,出逃也将极为困难。
怎么办?如何才能既带上王氏又不让完颜挞懒起疑心呢?
秦桧夫妻二人商量出了一计。行军至燕山府时,秦桧声称要把妻子留在燕山,自己一个人随军南下。
秦桧的住处与完颜挞懒邻近。这天,完颜挞懒的妻子一车婆突然听到秦桧家里发出了异常激烈的争吵声。一车婆让人把王氏请了过来,问他们夫妻俩因为何事吵得天翻地覆。
王氏说秦桧负心,想扔下她不管:“我父亲把我嫁给秦相公时,陪了二十万贯的嫁妆,指望他能我与同甘共苦,尽此平生。可现在他受到大金国的赏识,竟然要弃我于途中……”
一车婆听了,对王氏道:“这也值得吵架么?你不必担心,大金国的法令允许家属随军同行。完颜挞懒身为监军,不是也把家属带在军中吗?秦桧又何必把家属留在这里呢?”

————————————————————————
附录 《三朝北盟会编》卷一百四十二
金人欲用挞懒提兵而南也,命桧以任用偕行。桧密与妻王氏为计,留王氏而已独行。
王氏故为喧争曰:“我家翁父使我嫁汝时,有赀货二十万贯,欲使我与汝同甘苦,尽此平生。今大金国以汝为任用,而乃弃我于途中耶?” 喧争不息。
挞懒与桧之居比邻,声相闻,挞懒妻一车婆闻之,请王氏问其故。王氏具以告。一车婆曰:“不须虑也。大金国法令许以家属同行,今皇弟为监军,亦带家属在军中。秦任用何故留家属在此而不同行也?”
楼主:湖东隐士  时间:2020-07-15 12:28:38
正文 3—7—62

一车婆把秦桧夫妻吵架的事告诉了完颜挞懒,完颜挞懒觉得这根本就算不上一件事——那就让王氏跟着秦桧一起随军南下吧。
秦桧的计策成功了,不但带上了王氏,砚童、兴儿、翁顺也得以随行。
从建炎三年秋至建炎四年夏,秦桧一直在完颜挞懒军中,先是当“任用”,接着任参谋军事,后来又成为了随军转运使。
在金军发动大规模进攻前夕,赵构派奉议郎、直龙图阁张邵出使,向金军求和.张邵从楚州一渡过淮河,就遇上了完颜挞懒的军队。于是,张邵求见完颜挞懒,却意外地在完颜挞懒帐中猛然看见了秦桧这个随军转运使……

秦桧经历了金军第五次南侵的全过程,但他一直没有找到出逃的机会。在此期间,他耳闻目睹了金军席卷江淮,完颜兀术突破长江天险,继之又横扫江东、浙西,南宋的军队溃不成军。除此以外,秦桧还知道完颜兀术在回师途中被韩世忠阻截于长江,尤其是黄天荡之战,震动了很多金军将领。
完颜兀术虽然最终以火攻击败韩世忠,把主力带回了江北,但显然对截江之战心存余悸,他对很多人都说:“这次险些回不来了。”

————————————————————————
附录 《三朝北盟会编》卷一百四十二
白之挞懒,遂令王氏同行。由是砚童、兴儿、翁顺亦偕行。
桧为任用,又随行作参谋军事,又为随军转运使。

《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二十八
(建炎三年九月)丙辰,迪功郎张邵为奉议郎、直龙图阁、假礼部尚书充大金军前通问使;起复武翼郎杨宪为武义大夫副之。时将复遣使入金,而邵以上书得见,因请行。
邵自楚州渡淮则逢金军,遂见左监军完颜昌于昌邑,前御史中丞秦桧在焉。
楼主:湖东隐士  时间:2020-07-15 12:28:38
正文 3—7—63

女真贵族们开始意识到:想擒杀赵构,彻底灭亡南宋,必须要有强大的水军,而这不是金军在短期内能办到的。
完颜兀术此次大规模渡江作战还导致了一个后果,那就是无意中替南宋朝廷清除了主和派,把赵构君臣逼到了不得不战的境地。多年对宋作战的经验告诉他们,对手内部的不团结会给他们带来多少意想不到的帮助。
同时,他们虽然占领的山东、河南、江淮的大片土地,但各地义军纷纷反抗。金国人口太少,难以分兵把守如此广袤的疆土。如何肃清、稳固这些新的占领区,如何统治这些不愿被女真统治的汉人,是他们必须面对的问题。
完颜粘罕灭亡赵宋的目标仍然没有改变,但他也意识到再次实施渡江作战将面临巨大的风险。看来一时间无法擒杀赵构,当务之急是巩固江北,为将来进一步南下作战奠定基础。
女真贵族们开始重新考虑对宋策略,于是,扶植异姓傀儡政权的计划又开始酝酿了。首先显示出这种意图的是完颜挞懒,他选中的扶植对象是投降金军的前宋朝济南知府刘豫。
自金军攻陷山东以来,刘豫一直在讨好完颜挞懒。他知道完颜挞懒是金国皇帝完颜吴乞买的从兄弟,并且,在完颜挞懒出生之前,其父完颜盈歌还曾将完颜吴乞买收作义子,因此完颜挞懒与完颜吴乞买的关系非同寻常。

————————————————————————
附录 《三朝北盟会编》卷一百四十一
盖以金人自陷山东,挞懒久居滨潍。刘豫以相近,奉之尤喜,挞懒尝有许豫僭逆之意。

《松漠纪闻》
自此传三人,至杨哥太师无子,以其侄阿骨打之弟,谥曰文烈者为子。其后杨哥生子闼辣,乃令文烈归宗。
楼主:湖东隐士  时间:2020-07-15 12:28:38
正文 3—7—64

刘豫自投降以来,一直在观望、分析宋金战争的形势。金军占领河南之后,金国皇帝并未下诏改变这些地方的官制、风俗,刘豫由此揣测到金国有可能像当年立张邦昌一样,在原北宋官员中选择异姓,扶植为帝,使其为大金国治理中原。于是,刘豫心里有了想法,他一面在完颜挞懒处狠下番功夫,一面开始制造天命神话故事。
济南府有渔民捕到了一条鳣鱼(这种鱼体长约2米,大的可达5米以上),刘豫听说后,随即开始造势,声称此乃神物之应;不久,又有人说北京大名府的顺豫门下生出一株三穗同本的禾,刘豫的党羽们便说这是刘豫受命之符。
把这些天命神话故事四处传扬一番之后,刘豫让儿子刘麟以珍宝重重地贿赂了完颜挞懒,终于换来了完颜挞懒的私下允诺:将给完颜吴乞买上奏,请皇帝册封刘豫为帝。
很快,完颜粘罕那边就听到了此事的风声。完颜粘罕的心腹高庆裔提出建议:“现在我们已经占领了河南各个州郡,而皇帝并未下诏易其官制,改其风俗,以此足见皇帝并无贪图土地之意,是想像当年立张邦昌一样,再立一个异姓为帝。国相元帅应当抢先提出此议,不要使这一段恩义归于他人。”

————————————————————————
附录 《金虏节要》
先是,虏中伪留守高庆裔献议于粘罕曰:“吾君举兵,止欲取两河,故汴京既得,而复立张邦昌,后以邦昌废逐,故再有河南之役。方今河南州郡自下之后,亦欲循邦昌事,元帅可首建此议,无以恩归他人。”
楼主:湖东隐士  时间:2020-07-15 12:28:38
@mifoo 12852楼 2013-03-21 18:45:03
回复第12849楼(作者: @湖东隐士
==========
又上首页了,努力啊,楼主!!
-----------------------------
哦?上哪个首页了?
楼主:湖东隐士  时间:2020-07-15 12:28:38
正文 3—7—65

完颜粘罕深以为然。
在金国建国之前,生女真的完颜部就有完颜阿骨打和完颜撒改(完颜粘罕之父)两大派系,分别统治着两大区域。
完颜撒改为国相,身贵权重。完颜阿骨打即位、起兵反辽都须得到完颜撒改的赞成。完颜阿骨打即位时,完颜撒改行跪拜之礼,完颜阿骨打立即起身制止,说自己登大位,全是靠完颜撒改等人的协辅之力,所以彼此之间还是应该和往常一样,不必行君臣之礼。
完颜撒改死于天辅五年(公元1121年),完颜粘罕袭了国相之位,天辅七年(公元1123年)完颜阿骨打死后,同母弟完颜吴乞买即位。自此,完颜吴乞买和完颜粘罕成为两大派系的首领。完颜粘罕凶悍有谋,在对辽战争中又战功卓著,所以,除了皇帝之外,完颜粘罕是权势最大的女真贵族,即便是完颜阿骨打的几个皇子,比之完颜粘罕还要稍逊一筹。
建炎元年,完颜斡离不意外身亡,金国将帅中更是无人能与完颜粘罕抗衡。这多少引起了完颜吴乞买的一些顾虑,所以完颜吴乞买有意扶植完颜阿骨打的三太子完颜讹里朵、四太子完颜兀术、自己的从兄弟完颜挞懒,使之能对完颜粘罕形成制衡。

————————————————————————
附录 《金史*撒改传》
太祖称都勃极烈,与撒改分治诸部,匹脱水以北太祖统之,来流水人民撒改统之。
……
收国元年正月朔,太祖即位,撒改行国相如故。伐辽之计决于迪古乃,赞成大计实自撒改启之。撒改自以宗室近属,且长房,继肃宗为国相,既贵且重,故身任大计,赞成如此,诸人莫之或先也。
太祖即位后,群臣奏事,撒改等前跪,上起,泣止之曰:“今日成功,皆诸君协辅之力,吾虽处大位,未易改旧俗也。”撒改等感激,再拜谢。凡臣下宴集,太祖尝赴之,主人拜,上亦答拜。天辅后,始正君臣之礼焉。
楼主:湖东隐士  时间:2020-07-15 12:28:38
正文 3—7—66

完颜吴乞买做出这种举动,其实是两大派系开始产生嫌隙的标志。金国在灭辽国、攻北宋时,其内部虽然也有分歧,但基调是团结的。现在,却渐渐露出了权势之争的苗头。
对于完颜吴乞买的用意,完颜粘罕也看得比较清楚,因此他也特别注重巩固自己的权势地位。在扶植异姓傀儡政权这种大事上,完颜粘罕是不甘为人之后的,他采纳了高庆裔的建议,立即派右监军完颜希尹快马回京,向完颜吴乞买呈报扶植异姓政权的建议。
完颜挞懒和完颜粘罕都持此议,完颜吴乞买当然很快就予以批准。
于是,完颜粘罕又派高庆裔去具体操办。高庆裔从云中出发,他的第一站是此时属刘豫管辖的景州(即北宋之永静军,属河北东路,治在今河北东光),高庆裔之所以首先就到这里,是因为此处乃是刘豫的家乡。
高庆裔把景州的官吏和军民代表召集于州治,告诉他们国相有求贤建国之意,让他们推戴一位可以立为皇帝的贤能之士。当下把众人全都吓得不敢说话——这种时候要是说错了话,迟早脑袋得搬家。
高庆裔坚持要他们提出人选,众人都说:“愿听国相元帅推举,我等实在不知贤者。”

————————————————————————
附录《金虏节要》
庆裔,粘罕腹心也,恐为挞懒所先,遂遽建议,务欲功归粘罕。粘罕从其说,遣庆裔自云中由燕山、河间越旧河之南(刘豫节制旧河为界),首至豫所隶景州。会吏民于州治,谕以求贤建国之意。
郡人莫敢言之,皆曰:“愿听所举,某等不知贤者。”
楼主:湖东隐士  时间:2020-07-15 12:28:38
正文 3—7—67

高庆裔慢慢给出暗示:国相元帅属意于刘豫。众人一来不敢不迎合,二来也畏惧刘豫的权势,再说刘豫又是家乡人,当场就一起表示愿推戴刘豫。
高庆裔大喜:“你们推戴的人选与朝廷、帅府之意正相吻合啊!”
很快,景州官吏、军民的推戴状就送到了高庆裔手中,而此事也就此传扬了出去。
随后,高庆裔又去了德州、博州、大名府、东平府,如法炮制,导演出了一场万民推戴刘豫的闹剧。
不久,高庆裔拿着各个州郡一致推戴刘豫的愿状回到了云中。完颜粘罕让他再走一趟,去问一问刘豫愿不愿意当皇帝。
刘豫自然免不了要假惺惺地推辞,他对高庆裔说还是推戴前太原知府张孝纯为好。
高庆裔回报给完颜粘罕,完颜粘罕要他再走一趟,去转告刘豫:“推戴你的,是河南各个州郡千千万万的黎民百姓;而推戴孝纯的,只有你一人。不能以你一人之情而阻万姓之愿,你当顺从人心,我可以把张孝纯派过去辅佐你。”
为了把戏做足,高庆裔硬是往返跑了三个来回。
最终,刘豫果然“顺从人心”,不,应该说是如愿以偿,答应即位。

————————————————————————
附录 《金虏节要》
庆裔徐露以属刘豫。郡人迎合虏情,惧豫权势,又豫适景人也,故共戴之。
裔喜曰:“尔与朝廷、帅府之意正相合尔!”遂令列状举之。
庆裔至德、博、东平,一依景州之例。既至东平,则分檄诸郡以取愿状。归至云中,具陈诸州郡共戴刘豫之意,及持诸吏民愿状于粘罕。复令庆裔驰问刘豫可否,豫佯辞之,又且推前知太原张孝纯。
庆裔归报,粘罕又遣庆裔谕豫曰:“戴尔者,河南万姓;戴孝纯者,惟尔一人。难以一人之情而阻万姓之愿,尔可就位,我当遣孝纯辅尔。”
豫诺之。
楼主:湖东隐士  时间:2020-07-15 12:28:38
正文 3—7—68

在高庆裔往返奔走之际,金国又作出了把赵佶、赵桓等人继续北迁至五国城的决定。
对被拘押于韩州的赵佶、赵桓等人听到韩世忠在黄天荡大败完颜兀术的消息时,他们心里还甚感欣喜——看来金军一时半会灭不了南宋。他们又开始期盼,期盼赵构能先保住长江以南,然后积蓄力量,将来发动反攻。只要赵构能强大起来,他们就还有回去的希望。
赵佶无论如何不会忘记也不愿忘记完颜斡离不当年提出的那个计划。然而,建炎四年七月,他们突然接到了再次北迁通知,金国已经确定要立刘豫为帝了。这意味着完颜粘罕故伎重演,继续采取以扶植异姓来动摇赵宋国势的策略。
赵佶的希望彻底破灭了。
赵佶等人此次要去五国城(在今黑龙江依兰),他们离中原是越来越远了。出发不久,又传来了命令——减去随行的宗室、官吏。
赵佶苦苦乞求,但最终无济于事。他召集这些宗室、官吏,与他们就此告别(应该说是诀别了):“卿等随我来到这里,大家本当忧乐与共,但现在事属他人,我也无可奈何……”说到这里,又是泪如雨下。
随后,宗室、官吏们在金兵的驱逐下一个个号呼而出……

————————————————————————
附录 《呻吟语》
七月,又徙二帝于胡里改路五国城。舟行至东路,都统孛堇习古传虏主命,减去随从宗室仲瑅等五百人、内侍黎安国等三百人,流离咸州道中。惟和仪郡王有奕、永宁郡王有恭,燕王府节使有章、有亮,越王府节使有忠、有德六人从。

《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三五
是日,二帝自韩州移居五国城。五国城者,在金国所都西楼之东北千里。金人将立刘豫,乃请二帝徙居之。时越王俣、郓王楷已薨。
乌登路都统锡库者,以金人之命,减去随行宗室官吏,上皇力恳之,不从。乃召谕之曰:“卿等相随而来,忧乐固当同之。但事属他人,无如之何。”言讫泣下,皆相与号呼而出。
楼主:湖东隐士  时间:2020-07-15 12:28:38
@徐兆玮 12862楼 2013-03-21 23:28:25
粘罕这样自编自导,意义何在?刘豫是不是真有些许号召力?
-----------------------------
楼主:湖东隐士  时间:2020-07-15 12:28:38
@徐兆玮 12862楼 2013-03-21 23:28:25
粘罕这样自编自导,意义何在?刘豫是不是真有些许号召力?
-----------------------------
此事分析起来话长,先看一下靖康二年金国的《册大楚皇帝文》中如何吹嘘张邦昌——

今者国既乏主,民宜混同,然念厥初本非贪土,遂命帅府与众推贤,咸曰:“太宰张邦昌,天毓疏通,神姿睿哲,处位著忠良之誉,居家闻孝友之名,实天命之有归,乃人情之所系。择其贤者,非子而谁?”

请注意对“忠良”、“孝友”的强调。

楼主:湖东隐士  时间:2020-07-15 12:28:38
@徐兆玮 12862楼 2013-03-21 23:28:25
粘罕这样自编自导,意义何在?刘豫是不是真有些许号召力?
-----------------------------
再看一下《行府告谕亡宋诸路立楚文字》——

行府会验本官,乃去年同康王出质者也。既许寻旧好之后,少主窃发精兵,夜犯营寨。官兵接战,即时破灭,以其败盟,遂围京城。将临进攻,本官哀泣稽首曰:“某身为宰执,出质军前,不意犯于不虞,罪当万死。然少主莅事日浅,盖缘奸臣所误,且乞缓其攻击。”
洎从军北行,河北州县或有不降,每欲进击,必自哀求,往往有可愍之意。
及重兵再举,又乞遣使理会,虽威之以锋刃不之避也,欲引而南进,曰:“岂有大臣躬亲出质,不能戢兵,以致交恶,而同敌人忍观其伐主也,我头可断,我身不可去。”
破城之日,驿召而至,语及废国之际,号泣躄踊,涕泗交流,告乞再造;既见不容,或以脑触柱,或以首投地,几至自绝,乃知忠孝刚毅出于其伦。
忽闻共戴,果谓此人则得其人也,然恐难夺其志,洎在京百官差到翰林学士承旨吴开、翰林学士莫俦赍状劝请曰:“……伏惟太宰相公名高今古,学通天人,位冠冢司,身兼众美。硕德伟望,早羽仪于百工;嘉谋赤心,每勤劳于三事。敢望以苍生为忧,而不以细行自饬,以机政为虑,而不以固避自嫌。上体大金择立存抚之恩,下副国人推戴为主之念。又,别有状申行府,文武、百官、僧道、耆老、军民共请太宰张相公以治国事。别有劝请文字,窃恐犹有辞让,伏望元帅府更赐敦谕本官早从舆望。”
寻请知枢密院事、汉军都统制刘侍中等同诣,具道其由,勃然奋怒曰:“国虽将破,在臣子之分,岂容闻此事?”由先有防备,不获自绝,然而闭目掩耳,背立偃蹇,终不为听,但骂文武官僚:“以诸公畏于兵威,置我贼乱之罪,宁甘死于此,不可活于彼,以取后世篡夺之名也。”

请注意对张邦昌的包装:上文第一段说他爱君;第二段说他爱民;第三段说他忠君,宁可断头也不愿看着敌人进攻自己的皇帝;第四段说他以身殉国未遂,忠孝刚毅出于天性;第五段说他至高至尊的荣华富贵也难夺其志;第五段说他鄙视那些贪生怕死之徒,不愿苟活更不肯篡位。
楼主:湖东隐士  时间:2020-07-15 12:28:38
@徐兆玮 12862楼 2013-03-21 23:28:25
粘罕这样自编自导,意义何在?刘豫是不是真有些许号召力?
-----------------------------
《行府告谕亡宋诸路立楚文字》中对张邦昌最终接受册封是这么说的——

其间志气屹然不动,虽多方勉谕,以事在已然,虽死无济,何如就册,用拯生灵,犹不下饮食累日,几至灭性。遂拥迫入城,乃有在京官僚、僧道、耆老、军民共集劝请,直至今月七日方受册命。

看看这个忠义之人——在事情无可改变之时,还屹然不动,最终因为绝食自杀未遂,被“拥迫入城”,在万民劝请之下,为了救东京一城生灵,才勉强接受册命。

楼主:湖东隐士

字数:2226890

帖子分类:煮酒论史

发表时间:2012-03-31 18:36:00

更新时间:2020-07-15 12:28:38

评论数:26418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下载地址:TXT下载

 

推荐帖子

热门帖子

随机帖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