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水读 >  天涯 >  煮酒论史 >  真相背后的真理——岳飞、秦桧、赵构二十大疑案

真相背后的真理——岳飞、秦桧、赵构二十大疑案

楼主:湖东隐士  时间:2020-07-15 12:28:38
@夏末浅念 15840楼 2013-08-18 16:25:00
谢谢楼主的回复,看了楼主的贴子才知道《宋史》给赵构擦的粉太多了,还“资质朗悟,博学强记,读书日诵数千言……”其实根本不学无术,赵构的庸懦固然让人不齿,但个人觉得在赵构的仓皇南逃中更让人痛恨的是汪伯彦,黄潜善之流,这些人读圣贤之书却不晓民族......
-----------------------------
兄台太客气了!
想了解两宋之交的人一般首先想到去读《宋史》,但很少有人知道《宋史》的编修水平低,尤其是两宋之交这一段,可谓是错讹百出,误人无数。明朝时,就有人提出要重修,但未能付诸实施。
楼主:湖东隐士  时间:2020-07-15 12:28:38
更正——
正文 3—8—177下的附录 《中兴小纪》卷十
然仲性颇孝,或盛怒欲杀人,其母戒之即止,没自称桑仲本王官,终当以死报国,以故能服其下。
其中“没自称”应为“每自称”。
楼主:湖东隐士  时间:2020-07-15 12:28:38
正文 3—8—181

就这样,北伐没开始,桑仲就已死于非命,他部下的将领先打起了内战。
由于距离太远,又兼之道路梗阻,信息传递也就极慢,这边李横已经和霍明打得不可开交,临安府那边却还什么都不知道,吕颐浩还在全力以赴地为北伐做准备。
这次,吕颐浩不会再提“御驾亲征”的建议了,皇帝不敢向前,只有他这个宰相亲自督师了。
绍兴二年四月,赵构任命吕颐浩为江、淮、荆、浙都督诸军事,在镇江开都督府,江南东路、江南西路、淮南东路、淮南西路、荆湖北路、荆湖南路、两浙西路、两浙东路这八路的所有军队全部交由吕颐浩指挥。也就是说,全国的军事力量,除了川陕仍由张浚指挥之外,几乎全部归到了吕颐浩的麾下。正如任命制词中所说的“尽长江表里之雄,悉归经略;举宿将王侯之贵,咸听指呼”。从表面上看,吕颐浩的所握的兵权达到了空前的地步。
吕颐浩还请求设参谋官以下文武官七十七员,铸都督府印、赐激赏银二万两、帛二万匹、上供经制钱三十万缗、米六万斛、度牒八百道,每月给公帑钱二千缗,赵构也全部予以了批准。
吕颐浩为了督师北伐而决定开都督府于镇江,意味着他即将离开临安的朝廷。
秦桧的机会来了。

——————————————————————
附录 《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卷五十三
戊子,尚书左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兼知枢密院事吕颐浩都督江、淮、荆、浙诸军事。制曰:“尽长江表里之雄,悉归经略;举宿将王侯之贵,咸听指呼。”
时颐浩将谋出师,而秦桧之党亦建言:昔周宣王内修政事,外攘夷狄,故能中兴。今二相宜分任内外之事。
上乃命颐浩总师,开府镇江。颐浩请辟参谋官以下文武七十七员,铸都督府印,赐激赏银帛二万匹、两,上供经制钱三十万缗,米六万斛,度牒八百道,月给公帑钱二千缗,仍许召诸州守臣时暂至军前议事。皆从之。
楼主:湖东隐士  时间:2020-07-15 12:28:38
正文 3—8—182

在秦桧的授意下,有大臣向赵构提出了一个建议:“昔日周宣王内修政事,外攘夷狄,故而能成就中兴大业。以现在的情况,陛下最好让二位丞相分任内外之事,吕颐浩主外,秦桧主内。”
表面看来,这一建议是为了适应当前的需要,使左丞右相在这段时期里职责、权力更加分明,而实际上,秦桧别有一番用心。
绍兴二年四月十八日宰执奏事时,赵构对吕颐浩和秦桧道:“吕颐浩专管军事及北伐大计,秦桧负责朝廷的日常政务,二卿就像春秋时越国的范蠡、大夫种一样分管职事。”
赵构虽然很快就批准了二相分职的方案。不过,他也隐隐察觉到了一点不对劲——这半年多来,秦桧引荐的人实在是太多了,而这些人大多对吕颐浩是不以为然的态度。秦桧是不是想借助这些人的力量来抑制吕颐浩?二相分职,吕颐浩外出督师之后,也就意味着他再没有机会过问朝政,朝廷里就失去了权力平衡,大权就落到了秦桧手中。
赵构对吕颐浩是绝对信任的,但对秦桧却不能不有几分担心。如果吕颐浩一走,秦桧借机分朋植党,那是赵构所不愿看到的。
于是,出于防微杜渐之意,赵构特别下了一道诏书:

——————————————————————
附录 《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卷五十三
乙卯,执政奏事。上谕二相曰:“颐浩专治军旅,桧专理庶务,当如范蠡、大夫种分职。”
先是,吕颐浩闻桑仲进兵,乃大议出师,而身自督军北向,且言:“近闻金伪合兵以窥川陕。若于来春举兵,必可牵制陕西之急。万一王师逐豫,则彼必震恐,因令韩世忠自西京入关,此亦一奇也。”及是,上谕辅臣,二人唯唯奉诏。
楼主:湖东隐士  时间:2020-07-15 12:28:38
正文 3—8—183

“朕任用二相,本是希望其谋远图、断大事,同心协力,成就功业。朕对二相的倚重和眷遇,从来都是一视同仁。凡是二相引荐、保举之士,朕对他们的选拔、擢升、任命,无不是因才而用,先考察其能力,然后放在合适的位置。但朕尚担心在这些进用之人中,有的人才胜其德,阴怀媚上之心,暗行偏私之举,渐渐形成帮派;如果不及时辨别、制止,则将来可能会发展到分朋植党、互相倾轧。
“自今往后,朝廷的大小之臣,一定要同心体国,敦尚中和,交修不逮。如果朋比为奸,阿附权贵,结党营私,危害朝政,台谏官必须论列、闻奏,朕必将对之严惩不贷,以诛其意。”
这道诏书表面上是在同时告诫两个宰相和他们所引荐的大臣,而实际上主要针对的是秦桧。对此,秦桧其实是心知肚明,但他并不打算罢手,因为他觉得自己的胜算越来越大。
有一点秦桧看得很清楚——吕颐浩要北伐,必将是困难重重。那些表面上支持他的主战派实际上大多是“喊战派”,他们抵抗金兵的方式是用嘴喊,虽然总是喊得慷慨激昂、惊天动地,可到了真的到了要冒生命危险或者要付出相当的利益代价时,他们就会找出各种理由来推脱。吕颐浩迟早是要吃亏碰壁的,等吕颐浩把亏吃够、把壁碰够了,把他挤下去就不是难事了。

——————————————————————
附录 《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卷五十三
癸未,诏曰:“朕寤寐中兴,累年于兹,任人共政,治效缺然。载加考绩,登庸二相,盖欲其谋断,协济事功。倚毗眷遇,体貌惟均。凡一时启拟荐闻之士,顾朕拔擢任使之间,随其才器,试可乃已,岂有二哉!尚虑进用之人,才或胜德,心则媚奥,潜效偏私,浸成离间;将见分朋植党、互相倾摇,由辨之不早辨也,可不戒哉!继自今小大之臣,其各同心体国,敦尚中和,交修不逮。如或朋比阿附,以害吾政治者,其令台谏论列、闻奏。朕当严置典刑,以诛其意。”
时吕颐浩、秦桧同秉政,桧知颐浩不为时论所与,乃多引知名之士为助,欲倾颐浩而专朝权。上颇觉之,故下是诏。
楼主:湖东隐士  时间:2020-07-15 12:28:38
正文 3—8—184

与赵构不同的是,吕颐浩直至此时仍没有对秦桧产生警惕,因为他的心思用在了北伐上。绍兴二年闰四月初,吕颐浩开始物色都督府的文武官员,在他的奏请下,赵构相继任命为户部尚书兼侍读李弥大、秘书监傅崧卿为都督府参谋官,直显谟阁、福建转运副使李承造为都督府参议官,尚书右司郎中姚舜明为随军转运使。
除此之外,吕颐浩还特别奏请赵构:在必要时,都督府所做的一切决定,可以先以圣旨的名义发布,然后再奏报皇帝和朝廷。这种做法已有先例,张浚以执政官身份经营川陕时,赵构就授予了他以圣旨发布重要命令的特权;现在吕颐浩以首相的身份都督八路的军政大事,拥有这种特别权力似乎也理所当然,所以赵构也照准了。
然而,这件事给吕颐浩惹来了第一个麻烦,而第一个找他麻烦的人正是他特别看中的李弥大。
李弥大崇年三年(公元1104年)进士,在官场已经混了近三十年,论资历那是不折不扣的三朝老臣,此时在朝中任正二品的户部尚书,有兼侍读(辅导皇帝学习经史)之职,他也有点看不起粗疏的吕颐浩,更不愿意跟随吕颐浩去北伐。

——————————————————————
附录 《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卷五十三
闰四月辛卯朔。户部尚书兼侍读李弥大、秘书监傅崧卿充徽猷阁待制,并为都督府参谋官;直显谟阁、福建转运副使李承造升直龙图阁,为参议官;尚书右司郎中姚舜明充秘阁修撰,为随军转运使;起复左武大夫、荣州团练使、神武后军统制巨师古复荣州防御使兼都督府统制军马。
翌日,颐浩言:“臣今以仆射职事出,凡所措置,乞一切作圣旨行下,续具奏知。”许之。
楼主:湖东隐士  时间:2020-07-15 12:28:38
@夏末浅念 15886楼 2013-08-20 10:53:02
吕颐浩这人也算混迹官场多年,是他本人太过耿介,或是确实太没气量,还是粗疏学浅没有人望,怎么感觉挺多人看不上他?!
-----------------------------
吕颐浩并非耿介之人。
吕颐浩也是进士出生,但他的学问比起当时的士林名流来,那就应该算是粗浅了;吕颐浩善鞍马弓剑,但他的战力比起真正的的武将来,那就算不得什么了。此人才兼文武,但都不突出。他是文人中的武人,武人中的文人。
吕颐浩的长处是有胆略、敢作为、遇事果断、忠于职守,缺点是刚褊自用、挟私用人,胸襟狭隘、睚眦必报。
文人有文人的清高,吕颐浩自身才学并不出众,又不能礼贤下士,自然容易招致士林的鄙薄;武将有武将的自负,吕颐浩并无雄才大略,又不能集思广益,自然难以服众;尤其是他在用人上的私意太重、太明显,自己不断地给自己设置障碍。
此人敢干也肯干,但难成大事,朱熹对他的评价是——这人粗。
楼主:湖东隐士  时间:2020-07-15 12:28:38
正文 3—8—185

李弥大有他自己的算计——北伐是一件成败难料甚至是凶多吉少的事,战场的危险自不必说,如果遭到失败,那或多或少是要承担责任的。最“聪明”的做法是在皇帝身边慷慨说事,凭一张嘴就能当忠臣义士,不仅规避了因北伐受挫而丢掉乌纱帽的风险,更不会在前线成为“烈士”。
接到参谋官的任命后,李弥大利用给赵构讲经读史的机会,单独密奏赵构:“东晋时,王导、谢安为都督,但他们未尝离开过朝廷,现在吕颐浩不宜轻动。”
赵构听了,觉得李弥大很有些不对劲——如果你真的认为吕颐浩不宜轻动,那在商议北伐时,在决定吕颐浩开府镇江时,你为什么不置一词?怎么一让你随军出征,你就说吕颐浩不宜轻动了?现在出师诏书已经发布,对吕颐浩的任命已经下达,天下尽人皆知,已是箭在弦上,不能不发,还如何收得回来?
李弥大见赵构颇不以为然,立即又找了一个理由,说自己乃是天子的从官,宰相无权将自己辟为幕僚。
赵构更加不以为然,因为这个理由也颇为拙劣,李弥大是吕颐浩看中的不假,但吕颐浩是奏禀了赵构,得到同意后才下达了对李弥大的任命,并非是擅自作为。

——————————————————————
附录 《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卷五十三
后数日,弥大于讲筵留身言:“东晋王导、谢安为都督未尝离朝廷,今边圉幸无他,颐浩不宜轻动。”又言:“已为天子从官,非宰相可辟。乞于诸军悉置军政,如汉朝故事,以察官、郎官为之,欲杀其专,自都督府始。陛下必欲遣,臣与崧卿当别为一司,伺察颐浩过失,密以启闻。”
上以为离间君臣,弥大遂改命。
楼主:湖东隐士  时间:2020-07-15 12:28:38
正文 3—8—186

李弥大见还是糊弄不过去,情急之下又对赵构道:“如果陛下一定要让臣随军,那就请陛下仿效汉朝治军的做法,在各军设“军政”之职(实为监军)。可让臣与另外设立一个机构,伺察吕颐浩的过失,密奏给“陛下。以臣愚见,要杀一杀吕颐浩专制的苗头,应该首先从都督府下手。”
李弥大想尽了办法、找尽了借口,其实不过是为了躲避随军北伐罢了。如果实在是非去不可,他就争取当监军,这样既可以离危险稍微远一点,并且如果战败,监军是不会有责任的,至少是责任极轻。
赵构已经不是几年前被大臣们骗来骗去的那个什么都不懂的新天子了,李弥大的话实在是说得太露骨,他真实的意图也暴露得太明显了——这哪里是提醒皇帝防止宰相专权跋扈,分明是为了逃避上前线而不惜离间赵构和吕颐浩的君臣关系。
赵构不想把这种人留在身边,也不想派他去给吕颐浩当参谋官,此人到了都督府,一定是个内斗的挑起者。
赵构索性把李弥大的单独密奏拿出来公开处理,并授意御史中丞沈与求上章弹劾。很快,一道严厉的奏章就呈了上来,沈与求痛斥李弥大妄自尊大,离间君相,破坏恢复大计。

——————————————————————
附录 《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卷五十三
丙申,户部尚书兼侍读李弥大罢为显谟阁直学士、知平江府,仍诏以弥大系侍从官,特不避本贯。
御史中丞沈与求言:“弥大谋间君臣,妄自尊大。自陛下驻跸钱塘,四方颙颙,日望朝廷为向进之图。今陛下命颐浩提相印,总师律,都督诸道之兵而节制之,圣虑精微,罔不曲尽,中外翕然为甚盛之举。弥大设有他见,自合委曲开陈,裨赞庙画,乃缘怀私,妄有奏请,掩陛下推诚待遇大臣之盛德,沮陛下抗志经理四方之远图。望赐降黜。”疏再上,后六日,诏弥大落职。
楼主:湖东隐士  时间:2020-07-15 12:28:38
正文 3—8—187

李弥大因此丢了头上的乌纱帽,落职奉祠。
吕颐浩虽然未被李弥大的谗言所伤,但此事对他的打击也实在是不轻——自己头一个看中的人就是李弥大,希望他能在北伐中助自己一臂之力。可这位倒好,不但不领情,反而在背后给了“知己”一刀。
李弥大被惩治了,但吕颐浩的麻烦并未就此休止,又有言官上章说给傅崧卿、姚舜明的职名太优了,此事应当讨论、改正……
此时,与秦桧关系密切的殿中侍御史江跻也上了一道奏章,说都督府的权力和责任都至为重大,所以应该设置一名随军漕臣。在宋代,漕臣执掌一路财赋,另外还有代表朝廷监察地方官员的职权。江跻的这个建议,说白了就是让赵构派人对吕颐浩及其都督府的官员进行监视。这无非是在吓唬赵构——陛下给吕颐浩的权力太大了,要防止他拥兵自重,将来形成尾大不掉之势啊!
正所谓众口铄金,除非是头脑特别清醒、眼力明察秋毫的的领导者,否则谗言多到一定程度是会产生作用的,兼之赵宋的祖训又特别强调要严防大臣专权,这类话听得一多,赵构也有些动摇了,开始怀疑自己的做法是不是欠妥,是不是不能因为吕颐浩忠心就授予他如此之大的权力。

——————————————————————
附录 《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卷五十三
上以为离间君臣,弥大遂改命。寻诏:谋、议官叙位视两省官,奉使机宜官视职司干办官,视杂监司选人在诸州通判之下。时已罢随军转运使,而崧卿、舜明所除职,论者以为太优。殿中侍御史江跻请降旨,以督府权任至重,特许置随军漕臣一员;又请自今非见任宰相暂出抚师,其所辟僚属除官进职不得辄援此例。诏令三省遵守,颐浩不悦。
楼主:湖东隐士  时间:2020-07-15 12:28:38
@夏末浅念 15892楼 2013-08-20 14:54:45
楼主博学,跟楼主这个贴子小夏同学受益匪浅,原来觉得对这段历史算有所了解,现在才知道自己了解的那点不仅肤浅,还与史实颇多出入,实在应当尊称一声湖东老师……
-----------------------------
谢谢支持!请不要称老师,大家兄弟相称吧!
楼主:湖东隐士  时间:2020-07-15 12:28:38
@凉热春秋 15926楼 2013-08-21 11:04:03
@夏末浅念 15912楼 2013-08-20 19:29:26
别理凉热春秋那厮,他狗屁不通……
88888888888888888888888
你居然能泄漏一半天机,后生可畏也。
螺蛳确实不敢理睬凉热春秋,他知道,一旦理睬,螺蛳壳就要碎,只好成缩头螺蛳了。
至于谁狗屁不通,看看本人驳斥螺蛳的回帖,有根有据,处处扎在螺蛳壳上,这不是很清楚吗?
-----------------------------
@吴歌漫画 15927楼 2013-08-21 11:33:44
脸皮出奇的厚啊凉热 楼主不回答你 一部分因为正文进度不到的无需理睬 一部分是你太弱了 你和大疝这样的低水平的傻黑 大家一看就明白 无需耽误时间 必要时就打扫一下垃圾 ^_^
-----------------------------
呵呵!还有一个原因,以他的基础,有些东西还根本看不懂。只有在改正“今慈荐将天威”的“键盘错误”之后,他才有请别人回复的资格。
楼主:湖东隐士  时间:2020-07-15 12:28:38
正文 3—8—188

在一番思来想去之后,赵构采纳了江跻的建议,下诏令三省遵行。又过了两天,赵构又对吕颐浩道:“卿是元老功臣,现总督各路兵马,朕已将大军委付给卿,至于朝廷里那些细小具体的事卿,就不应当再亲自过问了。”言下之意是:兵权都交给你了,别的权力你就先放下吧。
吕颐浩闻言甚为惶恐,立即唯唯连声,不敢再说什么。他心中的郁闷自不待言——这些人终于还是让本来对自己的绝对信任的皇帝起了戒备之心。
北伐还没开始,就惹出了这么多的麻烦,到了这时,吕颐浩才真正觉察到有一股力量在背后起作用,而策划者一直站在幕后,似乎是在有计划地排挤他……
吕颐浩隐隐意识到了后顾之忧,但是事情到了这一步,他也不可能留在临安先解除后顾之忧,因为他不能再耽误时间,必须出师了。
闰四月末,吕颐浩请赵构给襄阳桑仲、河南翟兴、荆南解潜、金州王彦、德安陈规、蕲黄孔彦舟、庐州王亨等镇抚使下了一道诏书,命他们加紧训练兵马,储备粮草,为北伐中原做好准备;统一听从吕颐浩的指挥,没有接到朝廷的命令时,不得擅自出兵。
这道诏书其实已经是一纸废文。朝廷仍不知道北伐计划中的中线主将桑仲已经被杀,并且李横围攻郢州已经有一个多月了。

——————————————————————
附录 《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卷五十三
甲午,上谕吕颐浩曰:“卿耆艾有劳,今总督之任,以大军委卿,不当复亲细务。”颐浩惶恐奉诏。

诏诸镇抚使:襄阳桑仲、河南翟兴、荆南解潜、金州王彦、德安陈规、蕲黄孔彦舟、庐州王亨训习兵马,广行布种,储蓄粮食,非奉朝旨毋得擅出兵。
楼主:湖东隐士  时间:2020-07-15 12:28:38
正文 3—8—189

一个多月来,李横、李道没能把郢州城攻破,而霍明也没有能力将他们击退,双方就这样僵持着。不能速战速决对霍明是极为不利的,因为城中粮食将尽,而这时城外的麦子成熟了,李横命士兵将其全部收割,被困在城中的霍明眼睁睁地看着这一季的收成便宜了李横,他算是彻底傻眼了。接下来郢州又必是饥荒,霍明不能坐以待毙,他必须设法逃走了。
郢州城的西城石壁下临汉江,所以李横的军队无法靠近。一天深夜,霍明带着几百亲信,偷偷放绳子从石壁西城下了城,乘船从汉江溜了出去,往德安府(今湖北安陆)投奔陈规去了。
李横到第二天天明时才发觉霍明跑了,急忙领兵去追,但已经追不上了。于是,李横留部将李简驻守郢州,自己则带兵返回了襄阳府。
在李横、李道与霍明火拼之时,桑仲军的后军统制王嵩率部投奔了伪齐。因此,刘豫早于南宋朝廷得知了桑仲的死讯及其所部内讧火拼的详情,他试图乘机招降,想捡一个便宜。
绍兴二年五月二日和五月三日,刘豫派遣的招降使分别到达随州、邓州,但李道、李横均拒绝叛国,扣押了刘豫的使者,并写了奏章,将此事向朝廷上报。

——————————————————————
附录 《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卷五十三
初,襄、邓镇抚使桑仲既为都统制兼知郢州霍明所杀,其将吏驰报副都统制李横于邓州。同副统制兼知随州李道闻之,与横共率其兵缟素围郢。明有口辨,登城谓横曰:“仲心难保,先杀明,次及兄矣。何如吾二人分其众与地,请命于朝?”不听,攻之弥月,横刈其麦以赡军。城中粮乏,至是攻围益急,惟西城石壁,下临汉江,敌不能近。明知事急,乃夜半缒石城而下,与其徒数百泛舟顺流而去。翌日,横始觉之,追之不及,明奔德安府。

《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五十四
伪齐刘豫闻桑仲死,遣通直郎张珖持敕书至随州招李道,使臣彭义至邓州招李横。时横留别将蔡立知邓州。二人皆不受,且执其使以闻。诏嘉奖。(据李道申:伪檄以五月二到。李横申以五月三日到。……其后陈规言于朝。六月壬子降诏奖谕,八月甲辰三人各进二官。)
楼主:湖东隐士  时间:2020-07-15 12:28:38
正文 3—8—190

襄阳府与临安府实在是隔得太远,兼之沿路的递铺也已经瘫痪失效,两地的信息传递极为缓慢。直到这时,朝廷还不知道桑仲已死。
五月四日,也就是李横扣押刘豫招降使者的第二天,终于准备的就绪的吕颐浩率领神武后军及御前忠锐将崔增、赵延寿二军,正式出征。
自赵构即位以来,皇帝和朝廷一直是往南逃,这一次终于有王师北上了。因此,赵构朝廷举行了一个隆重的仪式,朝廷的文武百官全部都来相送,以壮行色。临安府的百姓更是夹道围观。出征者慷慨誓师的豪言壮语、送行者静候佳音的祝福自然是少不了的。这一天,临安城的街道上人山人海,热闹非凡……
然而,接下来发生的事却极具戏剧性和黑色幽默的意味。就在送走吕颐浩的第二天,人们的心情都还没来得及从激动中沉静下来,朝廷突然接到了霍明的奏章(霍明杀桑仲在三月七日。此奏章应是在三月里发出,经过四月、闰四月,共两个多月的时间,才于五月五日到达临安)。赵构和朝廷大臣们这才知道桑仲已死,顿时大吃了一惊。昨天才刚刚隆重出师,今天得知北伐计划中的中线主将突然没了,这可如何是好?!赵构一边召集宰执大臣紧急商议对策,一边派快马去飞报吕颐浩。

——————————————————————
附录 《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五十四
癸亥,吕颐浩出师,以神武后军及御前忠锐将崔增、赵延寿二军从行,百官班送。
楼主:湖东隐士  时间:2020-07-15 12:28:38
@闲来逛2013 15935楼 2013-08-21 15:58:54
湖东老师写这文章辛苦哦 感觉看了非常受益 如果出版了 一定买一套 不知道什么时候可以出版 还有老师对出版社要坚持哦 里面如果删太多再出版就大打折扣了
-----------------------------
好的!一定坚持,不过兄台要耐心等待。
楼主:湖东隐士  时间:2020-07-15 12:28:38
@火柴纸 15949楼 2013-08-22 11:32:15
楼主,我工作以后越发对内斗这件事有所理解了。以前常常觉得为什么这些强人会彼此不容,如果双方排除异议,共同辅国不是很好,现在想想其实想法幼稚了。很多人都有自己的方案,而且坚信自己是对的,搞倒竞争对手,自己去全力大干一场,名利双收。终究还是对事态发展认识不清,正如您所说的,秦桧最初不见得就是要卖国,他自己的认识出了问题。
而当权的人也有私心,李纲也用了双重标准,这样的话党争就很难避免了。如楼......
-----------------------------
有了社会阅历后,读历史就会不一样。
楼主:湖东隐士  时间:2020-07-15 12:28:38
正文 3—8—191

吕颐浩得知此讯,如闻晴天霹雳,他的北伐计划瞬间就被彻底打乱了;并且更为要命的是只知道桑仲已经被杀,襄阳府那边到底发生了什么事还无法断定——霍明的奏禀可信吗?桑仲真的是要谋反吗?霍明是为国锄奸还是擅杀上级?接下来可能会发生什么事?对这一切,吕颐浩、赵构、朝廷大臣除了不知道就是无法判断。
怎么办?取消北伐计划吗?天啊!辛辛苦苦准备了大半年,誓师出征才仅仅一天就偃旗息鼓,打道回府,这简直是在开玩笑!皇帝、宰相和朝廷在天下人面前要出多大的丑!继续率军行进吗?可原定的计划必须全盘调整,此时襄阳府那边的情况尚且不明,想调整又从何下手?
这真是给吕颐浩和赵构出了一个难题,把他们置于了一个极为尴尬的境地。
在反复斟酌之后,朝廷下了这样一道诏书:由霍明先代管襄阳府、邓州、随州、郢州镇抚使司的公事,并暂代襄阳知府之职,仍听从吕颐浩节制;由郢州的各统制官推举一个能够服众的人来当郢州知州,推举出来的人可以立即上任,然后再把其姓名、履历等情况奏报朝廷。(注意:朝廷是让众将推举新的郢州知州,而不是要霍明推荐或者给霍明直接任命的权力。)
这是没有办法的办法了。

——————————————————————
附录 《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五十四
甲子,兼合门宣赞舍人、襄邓镇抚使司都统制、知郢州霍明权襄阳府、邓、随、郢州镇抚使司公事,权知襄阳府,听吕颐浩节制;其郢州令军中统制官同举可以服众者权知,具名闻奏。
朝廷始闻桑仲死,故就命之。翌日迁明武功大夫、遥郡团练使,仍赐诏书奖谕,不知明已败矣!
楼主:湖东隐士  时间:2020-07-15 12:28:38
正文 3—8—192

赵构和朝廷大臣们猜测:既然霍明杀了桑仲,还往朝廷上了奏章,说明霍明很可能控制了当地的局势。出于稳定襄阳、邓州、随州、郢州的考虑,五月六日,赵构又下了一道奖谕霍明的诏书,把他的官从武节大夫、果州刺史升为武功大夫、遥郡团练使。(武功大夫比武节大夫高三阶,遥郡团练使比遥郡刺使高一阶。)

当然,这两道诏书也都不过是两纸废文罢了,因为霍明早已经被李横、李道打跑了,只不过赵构和吕颐浩还不知道罢了,他们还怀着最后一线希望——如果霍明愿意出师,那北伐计划也许还勉强能继续实施。尽管吕颐浩知道这种希望其实渺茫得很,但也只能求天保佑了。
真是出师不利,出乎意料的不利!吕颐浩怎么也没想到会遇上这种倒楣事,然而,接下来还有他预料不到的倒楣事接二连三地发生。
吕颐浩刚刚行军至常州,他前军将领赵延寿所部的忠锐军在吕城镇发生了叛乱。忠锐军是由受招安的盗贼整编出来的军队,其中有不少人既无报国之心,更没有和金国铁骑对阵的胆量,觉得那无异于找死,于是他们决定重新干盗贼的老本行,所以在行军途中脱离了队伍,掉头南下。

——————————————————————
附录 《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五十四
初,尚书左仆射、都督江淮荆浙诸军事吕颐浩总师次常州,而其前军将武节大夫、荣州团练使赵延寿所部忠锐军叛于吕城镇。
楼主:湖东隐士  时间:2020-07-15 12:28:38
正文 3—8—193

五月二十日,这伙叛兵经过镇江府的金坛县。他们改不了盗贼的本性,又想攻进县城烧杀抢掠一番。金坛县令胡思忠率领弓箭手迎战,被叛兵们击败,他们逼住了胡思忠,拿枪往胡思忠身上刺,但并不刺死,刺得他浑身鲜血淋漓,疼得死去活来,以此显示他们的“威武”,发泄他们的愤怒——你一个小小的县令,居然敢“冒犯虎威”?
胡思忠忍着剧痛,说出了他的最后请求:“是我要发兵拒战的,不关别人的事……你们可以杀了我这个县令,但不要……不要抢掠仓库,不要杀害平民……”
叛兵们听了更加怒气冲天:老子想怎么样,你还管得了?是你要抗拒是吗?那你就尝尝抗拒的滋味!叛兵拿着枪追着胡思忠刺,一直将他赶到了河边。胡思忠不堪忍受如此的凌辱和折磨,含恨投河自尽了。
出来平定叛乱的是刘光世,他派出前军统制王德向叛兵猛扑过去。刚刚还威风八面的叛兵们一听到风声,立即撒腿就跑,跑出了镇江府地界,又跑过了建康府的溧阳县,拼命向南奔窜。王德一路穷追,终于在广德军的建平县追到了他们,随后一举将其歼灭。

——————————————————————
附录 《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五十四
是日,叛兵过金坛县。奉议郎、知县事胡思忠率射士迎敌,为所败,贼以枪刺之。思忠曰:“宁杀令,毋掠藏库、杀平民。”贼怒,逐之至市河,思忠溺死。
浙西安抚大使刘光世遣前军统制王德追叛兵至建平县,及之,尽歼其众。后赠思忠三官,录其家一人。于是,颐浩称疾不进。

楼主:湖东隐士

字数:2226890

帖子分类:煮酒论史

发表时间:2012-03-31 18:36:00

更新时间:2020-07-15 12:28:38

评论数:26418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下载地址:TXT下载

 

推荐帖子

热门帖子

随机帖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