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水读 >  天涯 >  煮酒论史 >  真相背后的真理——岳飞、秦桧、赵构二十大疑案

真相背后的真理——岳飞、秦桧、赵构二十大疑案

楼主:湖东隐士  时间:2020-07-15 12:28:38
正文 3—8—160

这几年来的战争,使吕颐浩渐渐明白——要想恢复中原,赵构必须靠前,不能总躲在所谓的“万全之地”。如果皇帝一直是一副随时逃跑的架势,军心、民心就难以振起;如果将士不肯效命、百姓不敢归业,一切计划都将是空谈。为此,吕颐浩上章赵构,请求他承担起重任,这道奏章依稀有几分当年李纲、宗泽的口气——
“臣观自古以来的有为之君,在立志夺取天下之时,没有哪个不是亲自治军、亲自率师出征的,否则就难以戡祸乱、平天下。请陛下考察汉高祖是如何从马上得天下,请陛下效法唐太宗栉风沐雨、亲自征战……
“臣请陛下早定决心,此事刻不容缓。这三、四年来,只要金兵一退,士大夫们就自欺欺人地对陛下说什么已经太平无事了,于是国家不措置战守;在他们的议论、反对之下,许多有利的时机白白丧失了。
“天下局势越来越危急,如今中原已失,国家只剩下江、浙、闽、广数路而已,而这几路中又有很多地方遭到金兵、盗贼的残破。现在,浙西的不少郡县已被金兵焚劫,疮痍未复;浙东一路地理位置偏远,难以号令天下,并且漕运也不方便。

——————————————————————
附录 《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四十九
“臣尝观自古有为之君,将以取天下者,弗躬弗亲则不能戡祸乱、定海内。伏望考汉高祖以马上治之之迹,法唐太宗栉风沐雨之事,以速图之,不可缓也。三、四年来,金人才退,士大夫及献言之人便以谓太平无事,致机会可乘之便往往沮抑不得行。”
楼主:湖东隐士  时间:2020-07-15 12:28:38
正文 3—8—161

“陛下若不赶快把行都定在长江上流之地,就将难以保全目前剩下的几路;也无法与川陕连成一片,使国家号令通达于四方;淮南、荆湖流离逃亡的百姓也不敢回乡、归业。
“如果迅速不改变这种状况,转眼间就会到秋冬时节,金军一旦南下,一切就都来不及了!到时候后悔就已经晚了!”
赵构对吕颐浩的奏章很重视,立即召集宰执大臣们商议,不过最终商议的结果却令吕颐浩甚为失望——仍然是决定以临安府(今浙江杭州)为行都。
临安府在东海边,把行都设在这里,既不能向天下人显示进取中原的决心,也不能让荆湖、淮南的百姓敢于回乡归业,更不能联接川陕,使号令易于通达四方。
吕颐浩心里明白:赵构把临安府作为行都,最主要的原因其实无非是——金兵来了,他好再次下海逃亡。
这次,吕颐浩算是亲身体会了一下李纲、宗泽当年的感受。建炎元年,李纲也是用汉高祖、光武帝、唐太宗的事迹来激励赵构,他听的时候总是频频点头,但真到了抉择关头,就完全是另一回事了;为了赵构向前迈一步,宗泽一连上了二十四道奏章,从恳请到呼喊到痛斥最后到了怒骂,可他还是远远地躲在后面。

——————————————————————
附录 《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四十九
“今天下之势,可谓危矣!既失中原,止存江、浙、闽、广数路而已,其间亦多曾经残破,浙西郡县往往已遭焚劫,浙东一路在今形势、漕运皆非所便,若不移跸于上流州军,保全此数路,及渐近川陕,使国家命令易通于四方,则民失耕业,号令阻绝。俄顷之间,已至秋冬,金人复来,则虽欲追悔,无及矣!”
至是,遂定移跸之议。
楼主:湖东隐士  时间:2020-07-15 12:28:38
正文 3—8—162

在赵构心中怀有中兴之梦,憧憬着成为一代圣主的时候,他尚且不敢经营关中、退守襄阳,经过这几年的极限生存,赵构最大的变化有两个:一是在政治上日趋成熟,二是胆子越来越小了,不,应该说是胆已经被吓破了。而在军事上,这位从不敢上战场的年轻皇帝依然是一窍不通,至于战略眼光和用兵魄力,那就更加谈不上了。
在“有为之君”和“万全之地”两者之间,赵构只会选择“万全之地”,想让他学刘邦、刘秀、李世民?那就不用想了。
吕颐浩失望归失望,不满归不满,他也不能再坚持。他不会忘记自己上一次罢相,就是因为坚持请赵构御驾亲征导致的。看来皇帝是指望不上了,那就只有自己这个宰相来承担起重任了!
绍兴二年正月,赵构在神武右军都统制张俊、中军统制巨师古率军护卫下,从绍兴府起驾,前往行都临安府。临安府虽然名为行都,但实际上从此成为了南宋的定都。
可以想象得到,吕颐浩进入临安府时心中是怎样一种滋味,他北伐计划中的首要大事已经落空了。但北伐的准备工作还得继续,到达临安之后,吕颐浩开始着手他计划中的第二件大事——设法收回刘光世的兵权。

——————————————————————
附录 《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五十一
绍兴二年,岁次壬子。金太宗晟天会十年,伪齐刘豫阜昌三年。春正月,癸巳朔,上在绍兴。是日,从官已下先发以,将还浙西也。

壬寅,上御舟发绍兴。神武右军都统制张俊、中军统制巨师古以其军从,留右军统制官刘宝收后,以吏部侍郎李弥大权知绍兴府,节制内外军马。时百司先渡江,扈卫者独执政与给事中直学士院胡交修、中书舍人程俱、侍御史沈与求而已。晚,执政登御舟奏事。上至钱清堰,乘马而行。
楼主:湖东隐士  时间:2020-07-15 12:28:38
正文 3—8—163

要北伐,各统兵大将必须要听从指挥,齐心协力,勇往直前。但是他们会服从朝廷的命令吗?吕颐浩首先想到的是刘光世。刘光世这几年来的所作所为,是个人都能看得清清楚楚,朝野上下对他咬牙切齿已经不是一回两回了,尤其是建炎四年他在淮南争夺战期间的表现,足以使人不用分析推测,就敢料定这个混世高手是绝对不会出师与金军交战的;并且,众将中又以他最为蛮横。
吕颐浩决定先从刘光世下手,而赵构也早就想治一治这个老滑头。对于这件事,赵构、吕颐浩、沈与求也仔细商量了行事的步骤。
正月二十日,也就是赵构到达临安的第七天,沈与求上了一道奏章:
“陛下将行都定在东南,将要恢复中原,而当务之急在于兵。西汉有南北军,唐朝自府兵、彍骑之法废坏之后,还内有神策诸卫,外有诸藩镇之兵,上下相维,使之无偏重之势,其用意深远啊!现在国家图谋大举而兵权实际上不在朝廷,朝廷里虽然有枢密院、三省兵房、尚书兵部,但只是奉行文书而已,请陛下召集大臣认真商议此事,分析利害,思考良策,务必要在不引起诸将恐惧、疑忌的前提下,完善兵政,以使其有助于成就陛下的中兴之志。”

——————————————————————
附录 《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五十一
壬子,侍御史沈与求迁御史中丞。时禁卫寡弱,兵权不在朝廷,与求言:“陛下移跸东南,将图恢复之举,先务之急,宜莫如兵。汉有南北军,唐自府兵、彍骑之法既坏,犹内有神策诸卫,外有诸镇之兵,上下相维,使无偏重之势,其意远矣!今图大举而兵权不在朝廷,虽有,但奉行文书而已,愿诏大臣讲求利害而举行之,使人情不骇而兵政益修,助成经理中兴之志。
楼主:湖东隐士  时间:2020-07-15 12:28:38
@叽叽喳喳侃大山 15705楼 2013-08-11 01:03:53
再析岳飞不援淮西
岳飞不援淮西,是给他定死罪的根据之一。其文字是:敌侵淮西,亲受御札十三道,不即策应,犯拥兵逗留罪,《律》有临军征讨,稽期(延期)三日者,斩。其岳飞合依斩刑。当时高宗一再催促岳飞赶紧上路,赶紧投身于抗金战场。岳飞是一拖再拖,用的是阳奉阴违的手段,让高宗又气又恨:将在外以为我管不了你,等回来时,看我怎么收拾你!
如果在援淮西的问题上岳飞不出差错,其他问题或许就......
-----------------------------
军事盲:不要一析再析了,你分析一百次也是制造一百次垃圾。你们黑岳时总把“岳飞不援淮西”当作宝贝,哈哈!稍懂点军事常识就知道:1、绍兴十一年,还调中线兵力东援,本来就极为愚蠢;2、尽管愚蠢,岳飞还是忍着怒火服从了命令,亲自带兵去了。
本来,超过本文进度的内容,我是不予理睬的,但看你写得怪可怜的,给一则史料你吧!赵构看了岳飞第一道奏章之后,对大臣说过这样一段话——

上谓大臣曰:“中外议论纷然,以敌逼江为忧,殊不知今日之势与建炎不同,建炎之间,我军皆退保江南,杜充书生,遣偏将轻与敌战,故敌得乘间猖獗;今韩世忠屯淮东、刘锜屯淮西、岳飞屯上流、张俊方自建康进兵前渡,敌窥江则我兵皆乘其后,今虚镇江一路,以檄呼敌渡江,亦不敢来。”

楼主:湖东隐士  时间:2020-07-15 12:28:38
@叽叽喳喳侃大山 15705楼 2013-08-11 01:03:53
再析岳飞不援淮西
-----------------------------
好好看看下面这张图。

思考一下:
1、西线吴玠、吴璘的防区金军损失了几万女真正兵(近一半的精锐)仍然攻不进去;
2、中线岳飞的防区金军不敢碰;
3、完颜兀术吃柿子拣软的捏,以九万人马进攻东线,吓唬赵构。但东线的张俊军有八万人,刘錡军有二万人,杨沂中军有三万人,韩世忠军有三、四万人。
岳飞一代名将,这仗该怎么打他没你清楚?你能把岳飞的想法猜对一半就是极大地“超越自我”了 。
你想评价岳飞,至少还要先学十年基础常识,再读十年史料。想写20万字黑岳文章出名发财?哈哈!

楼主:湖东隐士  时间:2020-07-15 12:28:38
@凉热春秋 15727楼 2013-08-12 19:58:43
本人也“给一则史料你吧”!
岳飞任枢密副使之时,万俟禼弹劾岳飞:“稽违诏旨,不以时发,久之一至舒、蕲,匆卒复还,所幸诸师兵力自能却贼,不然,则其败挠国事,可胜言哉。”其后,何、罗二人又相继弹劾,内容相仿,要求赵构“速赐处分”,并将副本提交给岳飞。
-----------------------------
哈哈!你给出一则史料?怎么只有半则?把万俟禼奏章的全文贴出来呀!是不是诬陷看全文更清楚,你不敢贴吗?
楼主:湖东隐士  时间:2020-07-15 12:28:38
正文 3—8—164

在政治和权力的博弈中,赵构已经能运用官僚体系中的各种棋子,并且是越来越熟练了。
皇帝想要解决那些比较棘手、没有足够的成功把握的问题,可以先让台谏官提出来,因为台谏官有“闻风言事”的特权,上章议论不需要事事拿出证据,并且既便言论有再大的错误,也有不杀言事之人的祖宗之法作为他们的护身符。
台谏官把问题提出来后,不论对错、不论有无依据、不论有无道理,皇帝都可以理所当然地表示重视——这是尊重言事之人,是天子有“虚心纳谏”的美德的表现。
接下来,只要皇帝觉得有必要,可以召集宰执或更多的大臣一起商议——这是既是尊重大臣,又是集思广益,是遵循“与士大夫治天下”的祖训。
商议之初,皇帝可以不用表明自己的态度,可以授意、暗示宰相或者其它大臣出面引导舆论,为自己代言,给自己留下广阔的回旋余地。
沈与求上了奏章之后,关于如何解决禁卫之军兵力寡弱、兵权不在朝廷的问题就正式列入了议事日程。而就在此时,赵构召刘光世来临安朝见,一场朝廷和统兵大将之间的博弈开始了。
刘光世虽然总是哭穷,但他来临安却不是空着手的,带来了大量的缯帛、特产献给赵构。当然,对赵构身边的那些太监以及朝廷里的故旧,他也是必然会打点的。

——————————————————————
附录 《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五十一
光世之来也,以缯帛方物为献。上命分赐六宫,御史中丞沈与求言:“今艰难之际,不宜有此,乞斥还之。”上纳其言,仍降札奖谕。
楼主:湖东隐士  时间:2020-07-15 12:28:38
正文 3—8—165

赵构收了刘光世的礼物,准备将其分给后宫的妃嫔们。沈与求闻听之后,立即劝阻赵构:这礼收不得!
赵构也猛然醒悟:是啊!刘光世的礼哪里能收?收了他的礼,他还不翻着倍地找你要钱粮?赵构马上命人把礼品退了回去,同时又下札奖谕了刘光世的“爱君之心”。
这一对君臣看上去倒的确是亲亲热热,但一触及到实质性问题就马上不行了。
赵构问刘光世能不能亲自带兵渡江北上,移屯扬州,以使百姓敢于回乡归业。然后安人心、劝农桑,经营淮东一路。
刘光世仍然和以前一样死活不肯,而找借口、编故事又本来就是他的强项。于是,赵构让了一步,二月四日,赵构下诏命刘光世先率一万精兵渡江,将大部留于镇江府,如有必要,可以时不时地回镇江处理军务。
刘光世还是不肯奉诏,说自己不是不愿意渡江,关键的问题是钱粮总是供应不及时、不充足。此前多次出现打击金军、伪齐的战机,可是转运副使刘宁止每次都筹集不到出师必须的钱粮,几乎全是他误了大事。所以,要渡江必须先得解决钱粮的问题。
刘光世不是好对付的,他明知朝廷筹措钱粮极其困难,故意把这个难题出给了赵构。

——————————————————————
附录 《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五十一
丙寅,命浙西安抚大使兼淮东宣抚使刘光世将锐卒万人移屯扬州,劝率农桑,经理一路,时至镇江视师。
光世不奉诏。

直显谟阁李承造复为两浙转运副使,专一应副刘光世钱粮,以光世言累有机会,多缘无桩办钱粮,几误大事故也。于是,转运副使、直龙图阁刘宁止遂罢。
楼主:湖东隐士  时间:2020-07-15 12:28:38
@lanjun916 15741楼 2013-08-13 14:48:40
那汉景帝要杀周亚夫的时候,还不是说阴反呀,就是说你周亚夫阳间不反,阴间肯定是造反的.周勃,周亚夫救了西汉刘家天下几代君主,说杀不还是杀了嘛
-----------------------------
再好好看看这段历史,比较一下周亚夫之死和岳飞之死的不同。
楼主:湖东隐士  时间:2020-07-15 12:28:38
正文 3—8—166

如果朝廷不及时按刘光世的要求拨付钱粮,则他不仅可以不出兵,而且还会反过来抱怨一通:我想兴兵北伐,全是被你们耽误了;那么,立即按刘光世的要求如数调拨呢?也不行,先不说筹措钱粮的困难,对于朝廷来说最大的风险是——把钱粮挤出来拨给了刘光世之后,他十有八九又会找个什么理由,比如形势突然发生了变化,现在又不适宜出师了,那么,给出去钱粮肯定是要不回来的了。所以,既便有那么多的钱粮,赵构也不敢拿肉包子去打狗。
刘光世一直在哭穷,总在喊军中的钱粮匮乏,赵构和朝廷大臣们早就怀疑刘光世在冒领、贪污,变着法子勒索朝廷,但一直拿不到确凿的证据。
赵构和吕颐浩等商议之后,做出了一个决定:先罢免被刘光世指为罪人的刘宁止,任命直显谟阁李承造为两浙转运副使,专门负责刘光世一军钱粮供应,其用意是让李承造设法查清刘光世一军到底有多少人,每月到底要消耗多少钱粮。
撤换了转运使后,赵构忽悠刘光世说:朕已经惩治了办事不力的官员,李承造上任后,钱粮不会再出现问题,卿可以放心渡江了。
刘光世立即又找了一个新的理由:如果过江屯兵,可能会导致邻寇(指伪齐)生疑,反而惹出事端,所以不如还是屯兵江南,确保浙西根本之地。


——————————————————————
附录 《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五十一
己卯,浙西安抚大使兼扬、楚等州宣抚使刘光世同执政对于内殿。光世自镇江入朝,留弥月。上命光世移屯维扬,而光世以为恐邻寇有疑,或致生事,愿仍领浙西以为根本之地。盖光世实惮行也。
楼主:湖东隐士  时间:2020-07-15 12:28:38
正文 3—8—167

朝中大臣心里都明白:不论刘光世的理由有多少,其实真实的原因只有一个——不敢去也不愿去。
右司谏方孟卿上奏赵构:“如今陛下既然已经移驾临安,岂能不导致‘邻寇生疑’?臣听闻刘光世此前还宣称要承担起收复山东、河北的重任,当时说得慷慨激昂,现在却连长江都不肯过,其意安在?臣希望陛下召宰相吕颐浩、秦桧,让他们当着陛下的面与刘光世商议,及早确定该拨付多少钱粮,一定要让刘光世立即行动,以防事到临头的时候,他又首鼠两端,败坏大事。”
赵构按照方孟卿的建议,出动吕颐浩和秦桧两个宰相来对付刘光世。而刘光世这个老滑头又和左丞右相打起了太极拳……
刘光世的理由是一个接一个,如此推来挡去,谈了一个月,赵构、吕颐浩也没和他谈出个结果来。本来,沈与求预先上的那份奏章就是要营造出一种舆论氛围,让刘光世觉得朝中大臣都对他颇有微词,甚至是切齿怨怒,给他一定的压力,希望他多少顾虑一下后果,能够顺势让一步。但刘光世显然没把这一套放在眼里,照样是谁的帐也不买。
按理说,到了这一步,软的不行就应该来硬的了,但赵构终于是没敢硬来。最后,皇帝下了一道保全自己颜面的命令——只须移屯五千士兵到江北,刘光世可以往来于镇江、扬州两地节制其兵马。

——————————————————————
附录 《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五十一
右司谏方孟卿言:“今陛下既已移跸临安,岂能免邻寇之疑?臣又闻光世欲以身任山东、河朔之事,其陈义甚高,今乃不欲渡江,其意安在?臣愿清燕之间,召宰相吕颐浩、秦桧与之面议于陛下之前,及早应副钱粮,并措置合宜事件,谕以圣意,使之必行,庶几不致临时首鼠败事。”
上召光世入对,谕使将大军偕行,光世终以为难,乃命移屯五千往来节制而已。
楼主:湖东隐士  时间:2020-07-15 12:28:38
@凉热春秋 15751楼 2013-08-13 23:52:13
北宋什么时候结束?什么时候有南宋?北宋南宋如何断代?你连这些基本知识都从你主子那里学不到,还好意思在此嚷嚷。
张邦昌立了国,谁承认他?刘豫立了国,谁承认他?李自成也立了国,谁承认他?洪秀全也立了国,谁承认他?
你以为赵构一旦自称皇帝,他就是南宋了?看他向金的表白:“……前者连奉书,愿削去旧号,……是天地之间皆大金之国,而无有二上”,绍兴第一次和议时,他取消帝号和国号,向金国称臣纳贡,跪拜金国诏书,这是南宋朝?我呸,明明白白是金国的一个藩镇。真正赵构成为南宋皇帝,还是二次绍兴和议之后,金国皇帝“册康王为宋帝”,才有了南宋高宗,才有了宋金二国都承认的南宋版图。
-----------------------------
哈哈哈哈!为了找茬,你居然想把史学界公认的北宋南宋的划分给改了。
按照你的划分,南宋是不是寸土未失?是不是不仅河北、河东,连陕西、山东、河南、淮南全都不是南宋丢的?
你还是先把“今慈荐降天威”中的“键盘失误”改给大家看看吧,自己改不了,到秦桧吧找你的战友去,你们一伙人没一个改得了吗?都是和你一个水平?这脸也丢得太大了吧?
楼主:湖东隐士  时间:2020-07-15 12:28:38
@lanjun916 15757楼 2013-08-14 12:16:20
其三,死前,毒杀岳云,是太忠心。
至于你喜欢用细节来考查人的话,还不如用大史观来看人物......
-----------------------------
哪怕你只看了本文的《引言》,也能知道没有岳飞毒杀岳云这种事。
呵呵!基础常识和基本史实都不清楚的情况下,你的“大史观”就形成了。
楼主:湖东隐士  时间:2020-07-15 12:28:38
@lanjun916 15761楼 2013-08-14 15:06:14
一,无论如何,毛说林造反,可是没有实事的依据一样呀,岳飞一样没有起兵造反
二,还在南宋时期,赵家后人都对岳平反了,惟独你,却不平反,有意思呀
-----------------------------
@吴歌漫画 15763楼 2013-08-14 16:03:43
谁不给谁平反?晕了你。。。
-----------------------------
他是陶醉,自我陶醉到连别人写的是什么都不看,就替别人确定了观点。呵呵!看看他这一句——
@lanjun916 15757楼 2013-08-14 12:16:20

楼主可知有宋一朝,是不杀大臣的,犯的重罪的大臣均是贬谪,如:蔡京,贾似道等等,包括苏轼,一贬了之;这与开国皇帝有关,认为大臣之罪在君未能明查有关;

看过本文的不至于问我知不知道“有宋一朝,是不杀大臣的”,本文写了赵桓诛杀李彦、王黼、梁师成、 童贯,曹勋逃归,李纲腰斩齐愈,赵构杀陈东、欧阳澈,赵构赐死张邦昌……其间反复讲述过赵匡胤的这条誓约,他居然以为我不知道。

楼主:湖东隐士  时间:2020-07-15 12:28:38
正文 3—8—168

这回,刘光世总算是给皇帝留了一点面子,没有当场找理由拒绝。
几日后,刘光世向赵构辞行,回镇江去了。赵构、吕颐浩知道:刘光世回镇江之后,渡不渡江那又是他自己的事了。一个多月来,先是让台谏官造舆论,接着是执政官对他晓之以理,皇帝对他动之以情,最后是皇帝和左丞右相一起出马,可还是拿刘光世没有任何办法。
吕颐浩心里有多窝火那是可想而知的,北伐计划的前两件大事一件都没办成——皇帝不肯向前,统兵大将也不肯听令。
吕颐浩像是迎头被泼了两盆冷水。对赵构,他不能再多说什么,毕竟他是个独苗皇帝;但对刘光世,吕颐浩还心有不甘。他苦苦思索控制统兵大将的办法,二月里,朝廷下了一道命令:恢复祖宗旧制,今后内外各军必须每月向枢密院上报告军中士兵、马匹、器械的总数,以及各统制官、统领官所辖数量。吕颐浩想藉此掌握军队的实际情况,并准确计算钱粮及其它物质的需求量。刘光世不是总拿钱粮不足说事吗?我就一定要查清实情。
然而,吕颐浩的此举对刘光世起不到作用,弄虚作假也是刘光世的拿手好戏,每月的“报表”他按时上交,至于数字嘛,那是可以随便编的。
吕颐浩的设想最终还是落空了,他开始清醒地意识到:对刘光世这种人,除非能够动狠的,否则的确是难以控制。

——————————————————————
附录 《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五十一

诏:内外诸军并各供具人马、衣甲、器械总数及开坐统制、统领官所辖数以闻,自今每军月具籍申枢密院。
时吕颐浩以诸大将专兵难制,故举旧制行之。然终不能得其柄。
楼主:湖东隐士  时间:2020-07-15 12:28:38
正文 3—8—169

但是,朝廷没有对统兵大将压之为威的实力,国家也冒不起这个风险,赵构更是没这个胆量。
只能先忍着,以后慢慢再想办法吧!
南宋初年,东南几个统兵大将的官运与朝廷的文臣的升降进退形成了一个鲜明的对比:刘光世、张俊、韩世忠等一直是只升不降,有功必大赏,无功也小赏,有过却从来不敢真罚,或者轻罚之后马上重赏;而文臣却是频繁地上上下下,连宰相都换得如走马灯一般。
自从吕颐浩拜相后,朝野上下报仇雪耻、恢复中原的呼声是越来越高。但是,吕颐浩却不折不扣是在碰壁,而赵构则是忧心如焚:打吧,担心打不赢;和吧,担心谈不成。所以他一直是脚踏两只船——一边在积极支持吕颐浩筹备北伐,一边还在和秦桧研究议和的事,还在等待金国方面的回音,只不过慑于公论,此事现在只能秘密进行了。
在赵构、吕颐浩和刘光世周旋之时,秦桧是一个协助者,更是一个观察者。虽然回来的时间不长,但从他位列执政之初,就经历汪藻上章激起文武相攻的事,此后的诸多事件更是让他清楚地了解了赵构和朝廷是如何为武将、为兵权而伤透了脑筋。
秦桧对此没有提出自己的看法,他还在继续“礼贤下士”。在这段时间里,他又把朝散郎、广南东路提点刑狱公事程瑀荐引入朝,试太常少卿之职。

——————————————————————
附录 《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五十
乙丑,太常少卿赵子画权尚书礼部侍郎,本朝以公族为从官自子画始。朝散郎、广南东路提点刑狱公事程瑀试太常少卿,秦桧引之也。
楼主:湖东隐士  时间:2020-07-15 12:28:38
叽叽喳喳侃大山 15772楼 2013-08-15 01:06:06
秦桧篡改了岳飞战绩吗
那些说秦桧篡改历史者,已经到了不讲理的程度。在没有任何证据的情况下,则反复坚持说:自此“无复有公是非”,而秦熺对南宋国史的篡改,也远不止于绍兴八年之后,此前相关的史料也未逃其手。还说经秦熺之流斧削之后,官史中“凡所记录,莫非其党奸谀谄佞之词,不足以传信天下后世”。而绍兴三十三年南宋史宫张震上奏说:“自建炎元年至绍兴十二年,日历已成将五百九十卷,多所舛误。”后来有个叫徐度的官员看了以后,也唯有“太息而已”。
-----------------------------
@金戈风云 15778楼 2013-08-15 11:00:08
二棒槌:不是指出秦桧篡改历史者已经到了不讲理的程度,是你这厮傻到了无可救药的程度。
绍兴三十三年高宗还活着,张震是公开上的奏章,太上皇岂能不知?张震怎么敢无中生有?
说秦桧篡改历史确实有史料依据,而你这厮写了二千字的翻案文章,却拿不出一条依据,通篇都是臆想,咋骗得了人?咋出得了名?咋发得了财?
-----------------------------
@徐兆玮 15780楼 2013-08-15 13:38:41
中计了。哪有绍兴三十三年哪!
-----------------------------
呵呵!这个倒也无妨,原创者是“叽叽喳喳”,“金戈”兄估计是没有注意到。
楼主:湖东隐士  时间:2020-07-15 12:28:38
@凉热春秋 15779楼 2013-08-15 12:28:38
张震说的是:“自建炎元年至绍兴十二年,日历已成将五百九十卷,多所舛误。”你看好了:
其内容一:时间,秦桧掌握修史权是在绍兴八年至绍兴二十五年。
其内容二,是错误 ,而不是篡改。
-----------------------------
哈哈!给你看看史料原文——
《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百九十八
(绍兴三十有二年闰二月丙戌)秘书省著作佐郎张震言:“自建炎元年至绍兴十二年日历已成者五百九十卷,多所舛误;而十二年以后迄今所修未成书者至八百三十余草卷,未立传者七百七人。切虑日久益以废弛,望令本监长贰同共修纂,正其差误,内因故相所作《时政纪》所修者,并审订事实,签贴修改。”从之。

看得懂吗?
楼主:湖东隐士  时间:2020-07-15 12:28:38
正文 3—8—170

程瑀是当时的一位名士,也算得上是秦桧的故旧。因为秦桧所引荐的这些人都颇负时望,所以确实让人难以察觉他真实的动机。
秦桧引荐名士入朝试图对付吕颐浩,在绍兴二年二月初见成效——胡安国人还未到朝廷,批评吕颐浩的书信就先到了。
有两件事引起了胡安国对吕颐浩的不满——一是轻率罢免吴敏,二是不加核实就将道州知州向子忞治罪削官。
吴敏是钦宗朝的宰相,胡安国曾经与他同朝为官。当年,耿南仲排挤吴敏、李纲时,胡安国曾经仗义直言,也正是因为此事,胡安国被耿南仲挤出了朝廷(请回顾《疑案二*元帅避敌》中的相关讲述)。赵构朝廷在无人可用之时,曾任命吴敏出任湖广宣抚使。吴敏到职才十六天,几乎什么事都还没来得及干,吕颐浩又突然把他免掉,并且将他从观文殿大学士降为资政殿学士,由通议大夫降为太中大夫。吴敏就这样匆忙出山又匆忙回家了。
湖广宣抚使可不是一般的差遣,担负的乃是总领两湖、两广的方面大任。按理说,授官之前应当考虑成熟,授官之后不能轻易罢免,将如此重要的职务随意任命、罢免实在是有为所欲为、把国家大事当儿戏的味道。

——————————————————————
附录 《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五十一
新除中书舍人胡安国自全州遗尚书左仆射吕颐浩书曰:“昔韩忠献公秉政十年,勋盖一时,权震天下,然议者亦或排之,则孙公沔、李公参、吕公诲、王公陶与司马公光是也。众人常情,睚眦必报,而忠献公于此数人皆引用之,各尽所长,不以为怨。而近世诸人借国威福、行其私意,取快一时。欲救往迷,正在今日,相公中间均逸,亦有异同之议,今公衮言归,进退贤否,赏罢功罪,固当以至公无我为先,报复恩仇为戒。然比于忠献犹有未及,不免天下之疑。以贵者言之,如旧相吴观文起帅长沙,继除三路宣抚,吴虽辞免,而军书羽檄辐凑门巷;又以剧盗方集境中,恐失事机,惶恐拜命,鸠兵选将,夙夜究心,亦未为失。一旦赐罢,自观文降资政,自通议降太中,传播诸方,骇动观听,所可疑一也;以微者言之,向子忞之守道,锄治奸猾,虽犯众怒,识者是之。申乞移按他部不为过也。巨寇侵陵,众寡不敌,移守山寨,而外台乘此交劾罢之,所可疑二也。

楼主:湖东隐士

字数:2226890

帖子分类:煮酒论史

发表时间:2012-03-31 18:36:00

更新时间:2020-07-15 12:28:38

评论数:26418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下载地址:TXT下载

 

推荐帖子

热门帖子

随机帖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