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水读 >  天涯 >  煮酒论史 >  真相背后的真理——岳飞、秦桧、赵构二十大疑案

真相背后的真理——岳飞、秦桧、赵构二十大疑案

楼主:湖东隐士  时间:2020-07-15 12:28:38
疑案九 御赐精忠旗 正文 4—9—14

左丞提议,右相支持,皇帝自然是可以放心了。第二天,赵构批准了罢免向子諲而起用汪伯彦的提案,把诏旨发了下去。
这次,台谏官和朝廷大臣的反应果然与秦桧推荐汪伯彦时不同——没人出来论列汪伯彦的误国之罪。
几天后,吕颐浩奏论防秋事宜,他建议任命韩世忠为宣抚使,总领大军屯驻建康;各路帅臣则不再兼带宣抚使之职。谈到各路帅臣,赵构说起了湖南的李纲。
吕颐浩对李纲是一如既往地诋毁:“李纲放纵自为,臣担心他治理潭州很难有什么好结果。”
赵构道:“朕一直选贤任能,唯恐遗落了人才,所以像李纲这样的朕也委以重任。李纲自上任以来,不知做出了什么政绩?李纲值得称道的,也就是在宣和间论水灾的事,他正是以此颇得人望……”
一旁的参知政事权邦彦居然来了个“有中生无”地污蔑:“其实李纲原本就没有上过什么论水灾的奏章,他是骗取美名。”
吕颐浩立即又加了一句:“李纲的朋党本与蔡京的党羽是一体,靖康元年的伏阙上书,全是由李纲的党羽陈公辅、张焘、余应求、程瑀等鼓动太学生闹起来的,居然杀戮内侍,差点造成大变。”
赵构道:“如果再有伏阙之事,朕一定命令军队收捕,将其全部诛杀。”

——————————————————————
附录 《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五十八
(庚辰)是日,吕颐浩奏论防秋事宜,欲以韩世忠为宣抚使,总大兵屯建康,诸路帅臣兼带宣抚使名者并罢,上因论湖南事。
颐浩言:“李纲纵暴,恐治潭无善状。”
上曰:“朕选任贤才,惟恐有遗,如纲朕固任用,不知有何功可纪?若谓在宣和间论水灾事,以此得时望可也。”
权邦彦曰:“纲元无章疏,苐掠虚美。”
颐浩曰:“纲之朋党与蔡京一体,靖康伏阙荐纲者皆其党陈公辅、张焘、余应求、程瑀鼓唱太学生,杀戮内侍,几作大变。”
上曰:“伏阙事傥再有,朕当令五军收捕尽诛之。”
楼主:湖东隐士  时间:2020-07-15 12:28:38
疑案九 御赐精忠旗 正文 4—9—15

何谓小人谗言?吕颐浩、权邦彦这番举动就是最好的注解。
吕颐浩对待李纲与对待秦桧没什么本质区别,尽管此时李纲并没有妨碍他什么,但吕颐浩却颇有点不整治整治李纲心里就不快活的味道,整治手法是他惯用的那一招——先利用台谏官来弹劾。
右司谏刘棐屡屡论列李纲,说李纲跋扈。远在湖南的李纲根本不知道吕颐浩一伙人正在算计自己,当然更不可能辩解。
绍兴二年九月二十四日,朝廷下达命令——任命太尉、神武左军都统制、福建江西荆湖等路宣抚副使韩世忠为江南东、西路宣抚使,宣抚司设置于建康府;沿江三大帅——刘光世、李回、李光——撤销宣抚使头衔,但其管辖的淮南各州郡不变;荆湖、广东宣抚使李纲改任湖南安抚使,不再管辖湖北、广东。
从表面上看,各路帅臣都不再兼带宣抚使之职,这似乎是一项对事不对人的决定,然而,这项命令却暗含着准备罢免李纲的信号。
依据惯例,凡是前任宰执出任方面帅臣,其头衔一般为安抚大使,如李回是江西安抚大使,而现在李纲的职衔少了一个“大”字,只是安抚使;并且,刘光世、李回、李光虽然去掉了宣抚使头衔,但权力范围并没有缩小,而李纲的管辖范围却大大缩小了。

——————————————————————
附录 《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五十八
辛巳,太尉、神武左军都统制、福建江西荆湖等路宣抚副使韩世忠为江南东、西路宣抚使,置司建康府;沿江三大帅——刘光世、李回、李光并去所领扬、楚等州宣抚使名,其节制淮南诸州如故;惟荆湖、广东宣抚使李纲止充湖南安抚使,湖北、广东并还所部。
自方镇以来,前执政为帅者例充安抚大使。至是,右司谏刘棐屡言纲跋扈,吕颐浩将罢纲,故帅衔比江东西减大字。(日历载出奏禀及指挥殊不了了,盖颐浩之意专为李纲设,是以沿江三大帅虽去使名,而依旧统隶元管州运,独李纲正领一路耳。)
楼主:湖东隐士  时间:2020-07-15 12:28:38
疑案九 御赐精忠旗 正文 4—9—16

吕颐浩一时还不能对李纲下手,因为湖南的烂摊子还必须得有人来收拾。他显然想限制李纲权力范围,以免将来罢免李纲时继任者难以一下接手荆湖北路、荆湖南路、广南东路、广南西路这么大的一个摊子。
一旦李纲稳住了湖南的局势,朝廷里就又会有人出来“揭露他的跋扈罪行”,李纲这次的复出也就要结束了。
至于李纲治理荆湖有没有政绩、功劳,吕颐浩心里比谁都清楚,李纲不仅时时在向朝廷奏报荆湖的情况,并且时常专门给吕颐浩写信,详细讲述自己所采取的一系列措施。(在《梁溪集》里载有李纲写给吕颐浩的十三封信,因为大多比较长,本文不便收录。)
韩世忠、岳飞奉命从湖南班师时,曹成虽已投降,但他的四万之众还在湖南境内。李纲手上只有从福建带来的一、两千士兵;韩世忠出于李纲的安全考虑,临走时留下了五百亲兵;另外,在李纲反复恳请之下,朝廷让岳飞把强夺的韩京、吴锡的两只人马留在了湖南。(相关事件请回顾《疑案八*秦桧踏空》)
李纲就这么点兵马,一旦曹成再叛,他是不可能弹压得住的。换了别的官员,只怕要找个安全的地方躲着不出来,等曹成这个瘟神走了再说,但历来谋国不顾身的李纲却迎了上去。

——————————————————————
附录 《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六十
初,纲以湖广宣抚使赴湖南,闻曹成将自邵入衡以趋江西,而韩世忠所留提举官董旼亲兵才数百人,势不足以弹压,即驻师衡阳,遣使谕成,使散其众。成至衡,纲召与语,俾率其余众四万诣建康。
楼主:湖东隐士  时间:2020-07-15 12:28:38
@永别了飞刀 17055楼 2013-10-25 12:52:20
湖东老师!我看了您的回复,我是否认真阅读,您大可不必在意,您应该首先回答大家的问题!
您在讲秦桧诉状时,是有《大金吊伐录》和《宋史》两方面的对比,得出了秦桧上的议状不是预定的议状!我现在有一个疑问:其他的议状在这两个记载中是否也有出入呢?
请直接回答问题!说什么我的阅读能力,无法查找,不知如何查找,……我认为都是废话!既然您说出了自己的见解,别人说出自己的看法,即时不成熟,您也应该......
-----------------------------
你是否认真阅读,我并不在意,但对于一个根本不看人家写的是什么就直接质疑、否定的人,你愿意花时间去回复吗?
难道我在文章中仅仅只是以《大金吊伐录》和《宋史》的对比,就得出了秦桧上的议状不是预定的议状吗?
楼主:湖东隐士  时间:2020-07-15 12:28:38
@永别了飞刀 17048楼 2013-10-24 23:09:52
您认为,秦桧换了马伸的议状,就凭借文字的不同(意思没有什么出入)来断定,先不说您是否臆断了!您先把宋史中记载的所有议状都扒出来,我们看是否与金人的记载有没有出入,这样您再下结论也不迟!
-----------------------------
《大金吊伐录》载《孙傅乞复立赵氏第一状》
第一状:文武百官、军民、僧道、耆老、中大夫同知枢密院事孙傅等,今月六日亥时准元帅府公文一道,备到大金皇帝圣旨指挥事。
傅等闻命震越,义当即死。然念世被本朝恩德,至深至厚。嗣君新政,才及期年,恭俭忧勤,无所不至。若遽蒙废绝,实非臣子所敢闻知。辄复忍死须臾,冒陈悲痛激切之辞,仰干台听。伏望垂天地再造之恩,毕始终保全之赐。傅等誓当捐躯碎首,图报万分。谨具画一下项:
一、太上皇以下,不敢有违令旨,见已起发赴军前,同申恳告之诚,乞垂矜悯。
一、嗣君自即位以来,修德勤政,并无亏失。惟是失信一事,上累谴诃,盖缘亲政之初,偶为谋臣所误,继已尽行窜责。兼检会上皇昨违大金誓,亦系童贯、李良嗣、王黼等妄起事端,并行处斩了当。以此显见嗣君悔悟前失,非有他心。伏望台慈特赐矜察。
一、嗣君在东宫,即有德誉著闻中外,比及即位,臣民归仰。今感戴保全,恩德至厚。若蒙终惠,未加废绝,尚可以岁修臣事之仪。如抛降金银表段之数,虽目下未能敷足,将来下外路取索,分岁贡纳,实为大金永远无穷之利。若一旦废弃,遂同匹夫,纵有报恩之心,何缘自效?
一、伏详来旨,令别选贤人,以主兹土,许汴都人民随主迁居。具见仁慈,存恤备至,不惟臣民爱戴,罔有二心;兼据今中外异姓,实未有堪充选举者,若仓卒册立,四方必不服从。缘此兵连祸结,卒无休息之期,非所以上副元帅爱惜生灵之本意。
一、今日之事,生之杀之,予之夺之,全在元帅。虽大金皇帝诏书有废立之意,然将在军,君命有所不受,则阃外之事,元帅固可专行。如前项所陈,事理明白,更望台慈特霁威怒,终赐保全。
一、汴京城内两经根括取索,公私各已馨竭,显见将来难以立国。乞候班师之后,退守偏方,以备屏藩。如蒙大恩特许嗣君已废复立,所有称呼位号,一听指挥。
右件如前,谨具申国相元帅、皇子元帅,伏望特加矜怜,早赐允从,伏候台旨。

天会五年二月七日,文武百官、军民、僧道、耆老、中大夫同知枢密院事孙傅等状。

————————————————————————————————————
《靖康要录》卷十五载《孙傅乞复立赵氏第一状》
百官、僧道、耆老、军民、中大夫、同知枢密院孙傅等状:
今月六日亥时准元帅府公文一道,备到大金皇帝圣旨指挥事。
傅等闻命震越,义当即死。然世被本朝恩德,至深至厚。嗣君新政,才及期年,恭俭忧勤,无所不至。若遽蒙废绝,实非臣子所敢闻知。辄复忍死须臾,冒陈悲痛激切之辞,仰干台听。伏望垂天地再造之恩,毕始终保全之赐。傅等誓当捐躯碎首,图报万分。谨具画一下项:
一、太上皇以下,不敢有违令旨,见已起发赴军前,同申恳告之诚,乞垂怜悯。
一、嗣君自即位以来,修德勤政,并无亏失。惟是失信一事,上累谴诃,盖缘亲政之初,偶为谋臣所误,继已尽行窜责。检会上皇时,昨违大辽信誓,亦系童贯、李良嗣、王黼等妄起事端,并行处斩了当。以此显见嗣君悔悟前失,非有他心。伏望台慈特赐矜察。
一、嗣君在东宫,即有德誉著闻中外,比及即位,臣民归仰。今感戴保全,恩德已厚。若蒙终惠,未加废绝,尚可以岁修臣事之仪。如抛降金银表段之数,虽日下未能敷足,将来下外路取索,分岁贡纳,实为大金永远无穷之利。若一旦废弃,遂同匹夫,纵有报恩之心,何缘自效?
一、伏详来旨,令别选贤人,以主兹土,许汴都人民随主迁居。具见慈仁,存恤备至,不惟臣民爱戴,罔有二心。兼据今中外异姓,实未有堪充选举者,若仓卒册立,四方必不服从。由此兵连祸结,卒无休息之期,非所以上元帅爱惜生灵之本意。
一、今日之事,生之杀之,予之夺之,全在元帅。虽大金皇帝诏书有废立之意,然将在军,君命有所不受,则阃外之事,元帅固可专行。如前项所陈,事理明白,更望台慈特霁威怒,终始保全。
一、汴京城内两经根括取索,公私所有,已为馨竭,显见将来难以立国。乞候班师之后,退守偏方,以备屏藩。如蒙大恩特许嗣君已废复立,所有称呼位号,一听指挥。
右件如前,谨具申呈皇子元帅、国相元帅,伏望特加矜悯,早赐允从,伏候台旨。

天会五年二月日。

———————————————————————————————————
《三朝北盟会编》卷七十九载《孙傅乞复立赵氏第一状》
七日丁卯,同知枢密院孙傅、文武、僧道、耆老等画一状赴军前。
《伪楚录》曰:孙傅第一状:中大夫、同知枢密院孙傅等今月六日亥时准元帅府公文,备到大金皇帝圣旨指挥。傅等闻命震骇,义当赴节死难,然念世被本朝德泽,至深至厚。嗣君亲政,才及期年,恭俭忧勤,无所不至,若遽蒙废绝,实我臣子所不敢闻知。辄复忍死须臾,冒昧悲痛激切之词,仰干台听,复望垂天地再造之恩,毕终始保全之赐。傅等誓当捐体碎首,图报万分。谨具画一下项:
一、太上皇以下不敢有违令旨,见起发赴军前,同伸恳告;
一、嗣君即位以来,日修德政,并无亏失,惟是失信一事,上累谴呵,盖缘亲政之初,为谋臣所误,既以尽行窜责。兼检会上为大辽信誓,亦系童贯、李良嗣、王黼等妄取事端,并行处斩了当。如此显是嗣君悔误前失,非有他心;
一、嗣君自在东宫,即有德誉著闻中外,比即位,臣民归仰。今感戴保全,恩德至厚。若蒙终惠,未加废绝,尚可以岁修臣事之仪。如抛降金银表段之数,虽目下未能敷足,将来下令外路取索,分岁贡纳,实为大金永远无穷之利。若一但遽行废弃,遂同匹夫,纵有报恩之心,何缘自效?
一、伏详来旨,令别择贤人,以王兹土,许汴都人民随主迁居,具见仁慈存恤之至。据今中外异姓,实未有堪充选举者,若仓卒册立,四方必不服从,缘此兵连祸结,卒无休息之期,非所以上副元帅爱惜生灵之本意;
一、今日之事,生之杀之、予之夺之全在元帅,虽大金皇帝诏有废立,然令在将军,君命所不受,则阃外之事,元帅自可专行;
一、汴京两经根括取索,公私所有,各以罄竭,显见将来难以立国,乞班师之后,退守偏方,以备藩屏;如蒙大恩特许嗣君巳废复立,有称呼位号,一听指挥。
右件如前,谨具申国相元帅、皇子元帅,伏望特加矜悯,早赐允从,伏候台令。
楼主:湖东隐士  时间:2020-07-15 12:28:38
@永别了飞刀 17059楼 2013-10-25 13:52:48
您真的认为区别很大???您先说说这两个版本所说的意思都是什么??
-----------------------------
《大金吊伐录》所载《秦桧乞立赵氏状》
朝散郎、试御史中丞致仕秦桧准元帅府指挥,如别有异见,具状申者。右桧窃以自古建国立王,非为率众庶以奉一夫,盖欲代天致理,使生灵有所依归,不坠涂炭也。
契勘张邦昌在上皇时,执政日久,伐燕败盟之计,皆所预知。今若册立,恐元帅大兵解严之后,奸雄窃发,祸及无辜,将不称元帅吊民伐罪之意。
若蒙元帅推天地之心,以生灵为念,于赵氏中推择其不预前日背盟之议者,俾为藩臣,则奸雄无因而起,元帅好生之德,通於天地。
桧虽草芥,亦被生成之数,无任待罪陨越、激切恳求之至。
谨具状闻,伏候台旨。
天会五年二月十四日朝散郎、试御史中丞致仕秦桧状。

——————————————————————————————————
《三朝北盟会编》卷八十所载《秦桧乞立赵氏状》
御史中丞秦桧独缴状申论列,谓邦昌辅相无状,不能尽人臣之节,以释二国之难,不足以代赵氏,情愿乞押赴军前面论。
桧状曰:右桧窃缘自祖父以来,七世事宋,身为禁从,职当台谏,荷国厚恩,甚愧无报。今大金拥重兵,临已拔之城,操生杀之柄,肆制官吏、军民等,必欲灭宋而易姓。桧家尽死以辨其理,非特忠其主也,且明两朝之利害耳。
赵氏自祖宗以至嗣君,一百七十余载,功德基绪,比隆汉唐,实异两晋。顷缘奸臣渝盟,结怨邻国,谋臣失计,误主丧师,遂使生灵被害,京城失守,上皇、嗣君致躬出郊,求和于军前。两元帅既允其议,已布闻于中外矣。且空竭帑藏、居民之所积,追取銮舆、服御之所用,割交河北之地,恭为臣子。
今乃变易前议,自败斯盟,致二主衔冤,庙社将倾,为臣子之义,安能忍死而不论哉!
且宋之于中国,号令一统,绵地数万;,覆载之内,疆域为大;子孙繁衍,充轫四海;德泽加于百姓,前古未有。兴亡之命,虽在天有数,焉可以一城而决废立哉!
昔西汉绝于新室,而光武乃兴;东汉绝于曹氏,而刘备据蜀;唐为朱温篡夺,而李克用父子犹推其世序而继之。盖继世之后德在人者深,其基广业巨,势虽陵替,四海英雄必赴其难,天下之士不敢窥其位。所谓基广则难倾,根大则难拔,此之谓也。
西晋武帝因宣景之权,以窃魏之神器,德泽在人者浅,加以惠帝昏乱,五王争柄,自相残戮,故刘渊、石勒得以据中原。犹赖王导、温峤辈辅翼元皇,江左之盛,逾于西京。石晋欺天罔民,交结外邦,以篡其主。其于天下也,得之以契丹,失之以契丹。况少主失德,任用非人而忘大恩,曾无德泽下及黎庶,特以中国藩篱之地以赂夷人,天下其何思之哉!此契丹之所以能灭晋也。
宋之有天下九世,宥德比隆汉唐,实异西晋。大金废立之议,可不明天地之意,以考古今之迹哉!
窃观大金今日计议之士,多前日大辽亡国之臣,画筹定计,所以必灭宋者,非忠于大金也,假威大金以报其怨耳。曾不知灭大辽者,大金大宋共为之也。大宋既灭,大金得不防闲其人乎?
顷上皇误听奸臣,因李良嗣父兄之怨,灭契丹盟好之国,乃有今日之难。然则因人之怨以灭人之国者,其祸岂可胜言哉!为计议者,必欲灭宋之策,在绝两河怀旧之思,除邻国复仇之患而已。又曰:“大金兵威无敌天下,中国之民可指麾而定。”若大金果能灭宋,两河怀旧之思亦不能忘;果能灭宋,徒使宋之宗属、贤德之士倡义天下,竭国力以北向,则两河之民异日抚定之后,亦将去金人而归宋矣!且天生南北之国,方域之异也。晋为契丹所灭,周世宗复定三关,是为晋所报恨。然则今日之灭赵氏,岂必赵氏然后复仇也。虽中国英雄亦将复中国之恨矣!
桧今竭肝胆、捐躯命,为元帅言废立之议,以明两朝之利害。伏望元帅不恤群议,深思国计,以辨之于朝;若用谗言,以矜己之功能,非特伤敌国之义,亦贻患于异日矣!又况祸莫大于灭人之国,昔秦灭六国而六国灭之,苻坚灭燕而燕灭之。项童贯、蔡攸贪土地以奉主欲,营私而忘国计,屯兵境上,欲灭辽以取燕云之地。方是时也,契丹之使交驰接踵,祈请于前。为贯、攸之计者,当思国计以从其请,乃欲邀功业以兼人之地,遂贻患于主而宗社垫危,今虽焚尸戮族,又何益哉!
今元帅威震中原,功高在昔,乃欲用离间之论,而矜一己之功,其为国计亦已失矣!贯、攸之计可不鉴哉!
自古兵之强者固不足恃,刘聪、石勒威足以制愍怀,而挫于李矩数千人之众,苻坚以百万之师,衄于淝水之旅,是兵强而不足恃也。
大金自去岁问罪中原,入境征战已逾岁矣。然所攻必克者无他,以大金久习兵革,中国承平百年,士卒罕练,将帅未得其人也。自古中国地土甲兵之威,四邻无有;将相英雄,世不乏才。使异日士卒精练,若唐藩镇之兵,将相得人;若唐代、肃之臣,大金之于中国能必其胜哉!
且世之兴王,以有德而代无德,以有道而代无道,然后皇天祐之,四海归之。若邦昌者,在上皇朝,专事燕游,不务规谏,附会权幸之臣,共为蠹国之政。今日社稷倾危,生民涂炭,虽非一人所致,亦邦昌为之力也。天下之人方疾之若仇,若付以土地,使主人民,英雄必尽起而诛之!非特不足以代宋,亦不足为大金屏翰矣!
大金必欲灭宋而立邦昌,则京师之民可服,而天下之民不可服;京师之宗子可灭,而天下之宗子不可灭!
桧不顾斧钺之诛、戮族之患,为元帅言两朝之利害,伏望元帅稽考古今,深鉴斯言,复嗣君之位以安四方之民,非特大宋蒙福,实大金万世之利也。
不任惶惧恳告之至。谨具状申。

楼主:湖东隐士  时间:2020-07-15 12:28:38
@永别了飞刀 17055楼 2013-10-25 12:52:20
湖东老师!我看了您的回复,我是否认真阅读,您大可不必在意,您应该首先回答大家的问题!
您在讲秦桧诉状时,是有《大金吊伐录》和《宋史》两方面的对比,得出了秦桧上的议状不是预定的议状!我现在有一个疑问:其他的议状在这两个记载中是否也有出入呢?
请直接回答问题!说什么我的阅读能力,无法查找,不知如何查找,……我认为都是废话!既然您说出了自己的见解,别人说出自己的看法,即时不成熟,您也应该很大度的解答疑惑,湖东老师,您说对吗!
我认为,您回答了这个问题,也是证明了您逻辑的严密,不是吗??我渴盼您的回复!
-----------------------------
回答了这个问题,并不能证明我逻辑严密,仅能表明没有犯低级错误而已。
上面给出了《孙傅第一状》、《秦桧状》的宋金史料对比,其它的议状恕不一一列举了。既然你是新浪国学论坛的版主,找到《靖康要录》和《三朝北盟会编》总不应该是难事吧?余下的请你自己去查。
另外,说你不知如何查找并不是废话,如果你是初学者,我不会让你去查的,那是故意为难人,但你说要写这段历史,就不得不直言相告——不熟读《三朝北盟会编》、《建炎以来系年要录》,根本没有写好这段历史的可能。
楼主:湖东隐士  时间:2020-07-15 12:28:38
疑案九 御赐精忠旗 正文 4—9—17

按预先的安排的路线,曹成是从邵州经衡州出湖南入江西,然后再到建康,李纲担心曹成有反复,于是亲自带着那仅有的一点人马,前往衡州等待曹成的到来。
曹成率着他的四万之众一到达衡州境内,李纲立即召曹成来城里相见。见到曹成后,李纲悬着的心终于是稍稍放下了些,这个昔日杀人放火的悍匪安已经被岳飞打得魄飞胆丧,完全没了气焰。于是,李纲安抚了他了一番,交待了相关事宜,让他不要进城,直接启程赶路。
九月九日重阳节,李纲站在城头,目送曹成率众出境,望着数万人流滚滚东去,李纲不禁悲从中来,潸然泪下——这些北方人也都是大宋子民啊!他们失去家园后,流窜到南方,无恶不作,所以不得不镇压;此时,在遭到岳家军的穷追猛打之后,他们成了一伙垂头丧气的残兵败将,带着家属老幼,穿着单薄破烂的衣衫,在萧瑟的秋风中忍饥挨冻地往前走。前面等待他们的将是什么样的命运呢?当他们如狼似虎地烧杀抢掠时,朝廷当然会时时惦记着他们;而现在,他们已被岳飞打得乖乖就范,只怕今后朝廷里再没有人会想到他们了。这些人是死是活,一大半要听天由命了……

——————————————————————
附录 李纲 《次衡州二首》其二
重九日,曹成以七万人过城下,赴本司公参。
弄兵赤子满潢池,渤海龚生真吏师,欲使循良买牛犊,会须哀痛问疮痍。
东南王气虽方振,西北流人洵可悲。七万虎狼皆敛戢,庙堂还有阿谁知?

按:据《建炎以来系年要录》载:曹成过衡州时,其众实为四万,李纲诗序中称七万,当是李纲只知其原先的兵力总数。
楼主:湖东隐士  时间:2020-07-15 12:28:38
疑案九 御赐精忠旗 正文 4—9—18

曹成总算是平静地离开了湖南,但李纲马上就接到了禀报:马友的余党步谅等又造反了,有二万之众,从江西入寇湖南,已经攻破了醴陵(今湖南醴陵)、攸县(今湖南攸县),现在屯驻于衡山县境内。
李纲命统制官韩京屯驻于茶陵,扼住步谅南下的通路,自己则亲自率领其余的人马去平叛。李纲一个年迈书生带二、三千兵去讨伐二万贼众,这事听着就觉得悬得很,不能不让人为他捏一把汗。
但是,李纲还有别的办法吗?
不可能有!朝廷已经把韩世忠、岳飞调离了,如果任步谅发展下去,只会越闹越大,越来越不可收拾,又不知要残破多少州郡。李纲只能去拼命,只能在交战时寻找破敌的机会。
李纲带兵不声不响地进入了衡山县,打探清楚了步谅的屯驻地点后,在深夜里悄悄从白沙镇渡过湘江。第二天清晨,李纲的军队突然出现在步谅营前,虚张声势地鼓噪起来。
李纲派人向营中喊话:“荆湖南路、荆湖北路、广南东路、广南西路宣抚使李纲亲统大军到来,李宣抚不愿杀戮生灵,步谅等赶快出来投降,可以免罪……”
步谅听说名满天下的前宰相亲自前来,以为必定是提领着重兵,于是马上答复——愿意投降。

——————————————————————
附录 《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六十
时马友之将步谅有兵二万,掠衡山,泊吴集市。纲留统制官韩京屯茶陵以扼贼,而亲帅大军自白沙潜涉江,谅不虞其至,遂出降。

李纲 《降步谅以万众口号四首》(选三)
马友余党步谅等,以万众自江西寇湖南,破了醴陵、攸县,屯于衡山县界。得报,即衡阳率师次衡山,遣兵将夜渡江,晨叩其垒,贼出不意,悉解以降。放散驱掳老弱外,得精兵七千人,分隶诸将,漫成口号四首。
貔貅一夜渡湘江,贼垒朝临尽出降。自古成功在机会,周郎赤壁岂难双?
王师破贼凯歌旋,积甲高于熊耳山。尽选精强付诸将,威声已足镇荆蛮。
赤眉铜马与黄巾,汉魏收功岂异人!驾驭抚绥要有术,从来盗贼本王臣。
楼主:湖东隐士  时间:2020-07-15 12:28:38
疑案九 御赐精忠旗 正文 4—9—19

李纲这是拿命赌了一回博。他赌赢了,得到了最想要的结果——一人不杀。在李纲眼里,“从来盗贼本王臣”(这些盗贼原本都是皇帝的臣民)。
这次冒险的收获也特别大,李纲把降兵中的老弱一律放散,选出七千精壮士卒,编入了自己的军队,自此他的宣抚司有了一万人马。李纲大感庆幸——终于有足以弹压湖南其他盗贼的兵力了。
李纲带着自己的新军开赴潭州,沿路人烟稀少,田野遍是荆榛,一派凄惨萧瑟的景象;而一到潭州,所见所闻更是让李纲触目惊心。
靖康元年李纲被贬时,曾经路过潭州,当时的潭州是何等繁华,烟雨蒙蒙之中,参差十万人家。然而现在极目所见的尽是兵火浩劫之后的留下的断垣残壁、灰烬瓦砾……
从入湖南境起,李纲就经常找父老打听当地的情形,而父老们总是未语泪先流,哽咽不成声:“自从建炎四年,金兵攻破潭州,湖南就没有一日安宁,盗贼横行,杀人简直就如屠狗宰羊,至今山谷溪涧中还有血水流淌。比盗贼更可怕的是那些贪残刻毒的官吏,盗贼来了还能躲,但官府敲骨吸髓的搜刮却躲不过去!他们比豺狼还凶狠,挟威仗势,强取豪夺,刑讯鞭挞。可怜湖南的百姓,现在已落得父子妻儿不能相保。上户有钱,还能想办法逃走,下户就只能等死。朝廷哪里知道我们的苦难……”

——————————————————————
附录 李纲 《初入潭州二首》
长沙自西号繁雄,兵火连年一扫空。犹有江湖资险固,恨无方略畅威风。
旁通川陕关河远,下视荆襄指掌中。圣主中兴当自此,无因借箸感尧聪。

昔年假道过长沙,烟雨蒙蒙十万家。栋宇只今皆瓦砾,生灵多少委泥沙!
寸心报国浑忘老,四路宣风静不哗。只愿吾皇假年月,直从襄汉定中华。

李纲 《八月十一日次茶陵县入湖南界有感》
忆昔湖南全盛时,郡邑乡村尽充实。连年兵火人烟稀,田野荆榛气萧瑟。
我初入境重伤怀,空有山川照旌节。试呼耆老细询问,未语吞声已先咽:
自从虏骑犯长沙,巨寇如麻恣驰突。杀人不异犬与羊,至今涧谷犹流血。
盗贼纵横尚可避,官吏贪残不堪说。挟威倚势甚豺狼,刻削诛求到毫发。
父子妻孥不相保,何止肌肤困鞭挞。上户逃移下户死,人口凋零十无八。
九重深远那得知,使者宽容失讥察。今朝幸睹《汉官仪》,愿使斯民再苏活。
我闻斯语心如摧,平生况有阳城拙。行移州县遣官僚,尽罢科须治奸猾。
巨蠹推穷付囹圄,社鼠城狐扫巢穴,削平群盗拊疮痍,报政何须待期月?
楼主:湖东隐士  时间:2020-07-15 12:28:38
@欲采蘋花竞自由 15990楼 2013-08-23 12:47:13
隐士先生,周末我读吕思勉先生的《白话本国史》,其中对秦桧、赵构颇有回护,对岳飞、韩世忠评价颇低,因为文章篇幅很简略,我无法判断吕老以何为依据得出这些观点。只能猜测他当时所处的中国正值军阀混战,也许对当时局势的失望心情使他未能保持客观性。在不影响先生创作的前提下,不知先生能否对吕老的观点做个简单评价。多谢。
-----------------------------
写到这里,继续分析一下吕思勉先生的《白话本国史》。如红线所标示,吕思勉先生谈到盗贼的问题——

看看李纲在韩世忠平定范汝为时对韩世忠说的那番话,再看看李纲在湖南是如何治理盗贼的,我们就应该能够分析吕思勉先生对南宋初的盗贼问题只有表面的、泛泛的了解。
李纲诗云:“驾驭抚绥要有术,从来盗贼本王臣。”


楼主:湖东隐士  时间:2020-07-15 12:28:38
@欲采蘋花竞自由 15990楼 2013-08-23 12:47:13
隐士先生,周末我读吕思勉先生的《白话本国史》,其中对秦桧、赵构颇有回护,对岳飞、韩世忠评价颇低,因为文章篇幅很简略,我无法判断吕老以何为依据得出这些观点。只能猜测他当时所处的中国正值军阀混战,也许对当时局势的失望心情使他未能保持客观性。在不影响先生创作的前提下,不知先生能否对吕老的观点做个简单评价。多谢。
-----------------------------
吕思勉先生在夹注中注明的盗贼活动范围有三处错误——
1、李成的活动范围主要在江淮地区,并未到湖湘;
2、张用未曾“据襄汉”,“据襄汉”的是桑仲、李横。张用的流窜路线大致是:京西路——襄汉(被桑仲击退)——荆湖北路——江南西路(被岳飞招降)。
3、也不能说孔彦舟是“据武陵”,他的流窜路线大致是:京东路——京西路——荆湖北路——荆湖南路,然后在洞庭湖作恶——激出钟相起义——镇压钟相——入据潭州——转屯鄂州——被任命为蕲州、黄镇抚使——叛逃伪齐。
另外,文中的“张浚”应为“张俊”。
从以上的错误来看,吕思勉先生对南宋的盗贼问题并未做认真研究。(故结论下得甚为草率。)
楼主:湖东隐士  时间:2020-07-15 12:28:38
@欲采蘋花竞自由 15990楼 2013-08-23 12:47:13
隐士先生,周末我读吕思勉先生的《白话本国史》,其中对秦桧、赵构颇有回护,对岳飞、韩世忠评价颇低,因为文章篇幅很简略,我无法判断吕老以何为依据得出这些观点。只能猜测他当时所处的中国正值军阀混战,也许对当时局势的失望心情使他未能保持客观性。在不影响先生创作的前提下,不知先生能否对吕老的观点做个简单评价。多谢。
-----------------------------
由于没有仔细研究《三朝北盟会编》、《建炎以来系年要录》,而仅从《宋史*高宗纪》等看盗贼的问题,故而吕思勉先生出现了严重的误判。
一、吕思勉先生并不了解盗贼蜂起的根本原因;
二、吕思勉先生并不了解不同盗贼的不同性质;
三、吕思勉先生对于平定盗贼的方法并不了解,而是简单地以“打平”二字概而言之。事实上,仅靠打是平不了的。
楼主:湖东隐士  时间:2020-07-15 12:28:38
@欲采蘋花竞自由 15990楼 2013-08-23 12:47:13
隐士先生,周末我读吕思勉先生的《白话本国史》,其中对秦桧、赵构颇有回护,对岳飞、韩世忠评价颇低,因为文章篇幅很简略,我无法判断吕老以何为依据得出这些观点。只能猜测他当时所处的中国正值军阀混战,也许对当时局势的失望心情使他未能保持客观性。在不影响先生创作的前提下,不知先生能否对吕老的观点做个简单评价。多谢。
-----------------------------
先说一下不同盗贼的不同性质,南宋初的盗贼导致可以分三类:军贼、流寇、土寇。
一、军贼:指本来是南宋的正规军,在宋金战争中被金军击溃或吓跑,从此不敢抵御外敌,反而在国难当头之时,残破自己的州郡,杀害自己的同胞,其代表人物孔彦舟、戚方等。军贼的头子大多都是人渣,例如孔彦舟这个禽兽,《金史*孔彦舟传》载:
孔彦舟,字巨济,相州林虑人。亡赖,不事生产,避罪之汴,占籍军中。坐事系狱,说守者解其缚,乘夜逾城遁去。已而杀人,亡命为盗。宋靖康初,应募,累官京东西路兵马钤辖。闻大军将至山东,遂率所部,劫杀居民,烧庐舍,掠财物,渡河南去。

孔彦舟这种恶贼没有任何道德底线,引一事例来看孔彦舟是个什么东西——
彦舟荒于色,有禽兽行。妾生女姿丽,彦舟苦虐其母,使自陈非己女,遂纳为妾。

他可以不择手段地把亲生女儿变成自己的小老婆……
这种人不可能以道义来引导,只能用暴力来消灭。
楼主:湖东隐士  时间:2020-07-15 12:28:38
@欲采蘋花竞自由 15990楼 2013-08-23 12:47:13
隐士先生,周末我读吕思勉先生的《白话本国史》,其中对秦桧、赵构颇有回护,对岳飞、韩世忠评价颇低,因为文章篇幅很简略,我无法判断吕老以何为依据得出这些观点。只能猜测他当时所处的中国正值军阀混战,也许对当时局势的失望心情使他未能保持客观性。在不影响先生创作的前提下,不知先生能否对吕老的观点做个简单评价。多谢。
-----------------------------
二、流寇:指北方的民兵、百姓,在战争中失去了家园,因而聚集为盗,流窜于南宋境内这类盗贼有一个特点——贼众绝大多数是“可以为盗亦可以为兵”,贼首则差别极大,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类:
1、宁可叛国,不抗外敌,愿意充当敌人“以中国攻中国”的走狗,如李成;
2、不敢抵抗金兵,但也不愿叛国,靠抢劫自己的同胞为生,如张用、邵青;
3、外敌也打,自己的百姓也残害,如张荣;

对流寇的贼首要区别对待,李成这类必须诛杀,而对第二、三类中则有不少人可以转化为抗金力量。(岳飞收降杨再兴就是把盗贼导入正途的最典型的例子,杨再兴从杀人放火的恶魔变成了抗金英雄。)
至于贼众,则应当赦免,李纲诗中说“西北流人洵可悲”,指的就是这些贼众。

楼主:湖东隐士  时间:2020-07-15 12:28:38
@欲采蘋花竞自由 15990楼 2013-08-23 12:47:13
隐士先生,周末我读吕思勉先生的《白话本国史》,其中对秦桧、赵构颇有回护,对岳飞、韩世忠评价颇低,因为文章篇幅很简略,我无法判断吕老以何为依据得出这些观点。只能猜测他当时所处的中国正值军阀混战,也许对当时局势的失望心情使他未能保持客观性。在不影响先生创作的前提下,不知先生能否对吕老的观点做个简单评价。多谢。
-----------------------------
三、土寇:指南方造反的百姓,代表人物钟相、杨幺、范汝为。土寇一般是被暴政、被贪官污吏逼出来的,他们的造反属农民起义,是官逼民反。他们的起义既具有正义性,又带有盲目的、过度的破坏性,而其结果则往往是为野心家所利用,或者在取得一定成功后领袖层迅速腐化。
宋朝的有识之士能够认识到土寇和军贼的不同——“民叛与兵叛不同,如虔贼,向来岳飞非不讨杀,亦有已见净尽之言,终不能绝,尚跨四路出没,何也?州县非其人,归业不可,宁为寇耳!”
治理土寇的根本是治理政治的腐败,绝不是用武力打得平的,打平了张三,又会出来一个李四。
看看李纲诗里写的——“父子妻孥不相保,何止肌肤困鞭挞。上户逃移下户死,人口凋零十无八。九重深远那得知,使者宽容失讥察。”把老百姓逼到这个地步,他们不造反怎么办?
楼主:湖东隐士  时间:2020-07-15 12:28:38
@欲采蘋花竞自由 15990楼 2013-08-23 12:47:13
隐士先生,周末我读吕思勉先生的《白话本国史》,其中对秦桧、赵构颇有回护,对岳飞、韩世忠评价颇低,因为文章篇幅很简略,我无法判断吕老以何为依据得出这些观点。只能猜测他当时所处的中国正值军阀混战,也许对当时局势的失望心情使他未能保持客观性。在不影响先生创作的前提下,不知先生能否对吕老的观点做个简单评价。多谢。
-----------------------------
看清了不同盗贼的不同性质,也就能够明白盗贼蜂起的原因——
1、大量军贼的出现,外因是宋金战争,内因是宋朝军政腐败、军风败坏;
2、众多流寇产生的根源在于北方百姓失去了赖以生存的土地;
3、逼出这么多土寇,一方面是由于战争导致经济负担急剧增加,而很多地区生产被严重破坏;一方面是因为政治腐败,大量贪官污吏乘机发国难财。
楼主:湖东隐士  时间:2020-07-15 12:28:38
@欲采蘋花竞自由 15990楼 2013-08-23 12:47:13
隐士先生,周末我读吕思勉先生的《白话本国史》,其中对秦桧、赵构颇有回护,对岳飞、韩世忠评价颇低,因为文章篇幅很简略,我无法判断吕老以何为依据得出这些观点。只能猜测他当时所处的中国正值军阀混战,也许对当时局势的失望心情使他未能保持客观性。在不影响先生创作的前提下,不知先生能否对吕老的观点做个简单评价。多谢。
-----------------------------
看清了盗贼蜂起的原因,也就能够明白治理盗贼的正确方法——
1、对于军贼,必须予以镇压、剿灭,贼首必须诛杀。而更重要的是必须彻底改变军政、军风,在这方面,宗泽、吴玠、岳飞的做法是非常有成效的。宗泽让将士“畏军法甚于畏敌”,吴玠对临阵脱逃的士兵一律处斩,杀得“人皆股栗”;岳飞的军令“天不能摇,地不能动”,严到了敢拿百姓一束茅草,就将受到重罚。
2、对于流寇,应当剿抚并用,视不同情况区别对待。更重要的是尽一切力量坚决守土,保住百姓的生存资源。(建炎年间,赵构朝廷在这个问题上犯下了无可挽回的错误。)
3、对于土寇,平定之后,重点不在治民,而在治官吏。
楼主:湖东隐士  时间:2020-07-15 12:28:38
@欲采蘋花竞自由 15990楼 2013-08-23 12:47:13
隐士先生,周末我读吕思勉先生的《白话本国史》,其中对秦桧、赵构颇有回护,对岳飞、韩世忠评价颇低,因为文章篇幅很简略,我无法判断吕老以何为依据得出这些观点。只能猜测他当时所处的中国正值军阀混战,也许对当时局势的失望心情使他未能保持客观性。在不影响先生创作的前提下,不知先生能否对吕老的观点做个简单评价。多谢。
-----------------------------
吕思勉先生指出南宋初盗贼纵横,这是历史真相,然而他却未能看到真相背后隐藏的根源性问题——政治的腐败、军政的败坏、对金策略的重大错误、求和南逃所带来的一系列严重后果……
本文正在写的李纲治理湖南,他的主要措施正是针对真正的病根,仅仅半年多时间,李纲就基本稳住了湖南的局势。然而,他雷厉风行地严惩贪官污吏——“巨蠹推穷付囹圄,社鼠城狐扫巢穴,削平群盗拊疮痍,报政何须待期月?”——朝廷也就不断接到对李纲“暴政”的控告,蓄谋已久的吕颐浩借机大做文章,赵构也觉得他不把自己和朝廷放在眼里。李纲再次被罢职……
痛恨贪官污吏,一心要救国救民的李纲、宗泽、岳飞,他们有一个比金军还要可怕的敌人——南宋内部的庞大的深度腐败的官僚集团。
李纲的命运其实预示着岳飞的未来!
一句“文官不爱钱,武将不怕死”,使岳飞成为所有爱钱的文官和所有怕死的武将的敌人……
楼主:湖东隐士  时间:2020-07-15 12:28:38
@徐兆玮 17107楼 2013-10-27 14:07:48
西北流人洵可悲
-----------------------------
这一段原本准备附录李纲的奏章,后来发现把他的诗当史料附上可能效果会更好。

楼主:湖东隐士

字数:2226890

帖子分类:煮酒论史

发表时间:2012-03-31 18:36:00

更新时间:2020-07-15 12:28:38

评论数:26418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下载地址:TXT下载

 

推荐帖子

热门帖子

随机帖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