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水读 >  天涯 >  煮酒论史 >  真相背后的真理——岳飞、秦桧、赵构二十大疑案

真相背后的真理——岳飞、秦桧、赵构二十大疑案

楼主:湖东隐士  时间:2020-07-15 12:28:38
@乒坛传奇 18723楼 2014-02-23 09:00:57
@湖东隐士
请教楼主,经常看到某人被任命为提举某某宫使,这是不是就等于现在高级干部靠边站,给个名誉职务,比如政协 之类,哈哈。为什么要宫使呢?宋朝莫不成不单是徽宗信道,而是一贯如此?
想想现在的官职,不知道几百年后的人看到某某省长兼副书记兼什么委员兼什么副组长兼什么指挥长兼博导兼教授兼少将,会不会跟我们现在看宋代官职一样得不知所云。。。。
-----------------------------
先别急,一步步地了解。了解时最好不要用现在的官职来类比,古今政治体制差异何其之大,类比认知会导致极大的偏差。
楼主:湖东隐士  时间:2020-07-15 12:28:38
@乒坛传奇 18706楼 2014-02-22 09:46:33
@湖东隐士
请教楼主几个问题,请拨冗赐教:
1、宋史里提到的执政是指枢密使和副使吗?宰相指同平章事和参知政事?是不是正式的名称没有宰相这一说?
-----------------------------
把“官”、“职”、“差遣”联在一起才能知道此人到底是几品官,有什么荣誉衔,实际担任什么职务。如蔡京曾为太师、昭文馆大学士、太宰,其中太师是“官”,昭文馆大学士是“职”,太宰是“差遣”,即实际职务。有的只有“官”和“差遣”,而没有“职”。如岳飞曾为少保、武胜定国军节度使、湖北京西路宣抚使兼营田大使、河南北诸路招讨使。其中少保、武胜定国军节度使是“官”,湖北京西路宣抚使兼营田大使、河南北诸路招讨使是“差遣”,由于是武官,所以没有大学士、学士之类的荣誉衔。
楼主:湖东隐士  时间:2020-07-15 12:28:38
@乒坛传奇 18706楼 2014-02-22 09:46:33
@湖东隐士
请教楼主几个问题,请拨冗赐教:
1、宋史里提到的执政是指枢密使和副使吗?宰相指同平章事和参知政事?是不是正式的名称没有宰相这一说?
-----------------------------
赵匡胤把官制分为“官”、“职”、“差遣”三个系统,其目的首先在于平稳地把实权从后周朝廷重臣的手上转移到自己人的手里。
“差遣”始于隋唐,赵匡胤巧妙地发挥了它的作用,他扩大了前代“差遣”的范围,借此架空后周朝原有机构。当时的重要机构三省(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六部(礼部、户部、工部、刑部、吏部、兵部)及各寺、监的大量官员均不任本职,而被派去担任其它的“差遣”,这些留用的前朝大臣如被委派了较低的“差遣”,担任较次要的职务,但“官”却没罢没降,仍可依照原来的官位品秩领取相应俸禄,甚至还可以给他官升一级,“差遣”降一级,实权虽然减小了,但俸禄却又有增加,这样就减少了后周旧臣的不满、抗拒情绪。
赵匡胤还规定,对于较低的“官”,如被委派较重要的“差遣”,可以比较两者的俸禄高低,以就高不就低为原则,如“差遣”的待遇高于“官”,俸禄、待遇按“差遣”的标准发放。这样,赵匡胤不但可以提拔的资历较浅的新人担任要职,而且其俸禄待遇也会迅速提高,可以此“隆恩”笼络他们。
赵匡胤借此方式架空了三省、六部,平稳地完成了权力转移,同时也算是善待了后周朝的旧臣,这种策略对宋初政局的稳定起了积极作用。

楼主:湖东隐士  时间:2020-07-15 12:28:38
@乒坛传奇 18706楼 2014-02-22 09:46:33
@湖东隐士
请教楼主几个问题,请拨冗赐教:
1、宋史里提到的执政是指枢密使和副使吗?宰相指同平章事和参知政事?是不是正式的名称没有宰相这一说?
-----------------------------
宋初,依据“差遣”的重要程度,虽大致规定了什么品级的“官”可以担任什么样的“差遣”,如宣抚使这个“差遣”必须由中书门下省和枢密院这二府的大臣担任,但总的说来适应面较宽,这就使皇帝在任用和升降官员时有了很大的灵活性。官员有功或政绩良好时,既可以将其“官”、“职”、“差遣”一起提升,使其俸禄、荣誉、实权三者尽有;也可以只将其“官”、“职”提升,使其名利兼得,但不让其实权过大;还可以将其“官”、“差遣”提升,以加高其俸禄,提高其实权,但不给予荣誉;也可以只提升其“官”、“职”、“差遣”中的一项。
这样做确实有一些有利的方面。举例来说:唐太宗李世民一直强调的“贤者在位,能者在职”,意思是品行出众的人应该让他身居要害职务;才能出众,而品行有疑问的人要放在能尽量发挥其才干,但非要害的位置上。如果有两个人都立了大功,其中的一个品行出众也有才能,李世民就会给他更高的职务,提高他的权力。另一个才能出众,但品行让皇帝不放心,那李世民就会赏赐他钱财,而不会再给他更大的权力。这样既符合有功必赏的激励机制,又避免了品行有疑问的大臣位高权重,埋下后患。
反之亦然,在对官员降、免、罢上也有很大的灵活性。比如一个官员颇有才干,因某种原因不慎出现了差错、失误。惩罚的方式可以是降他的“官”,而保留原来的“差遣”,使其引以为戒,在原来的位置上继续为国家效力;又如一个品行不良的官员,在某一特定时期不能不予以重用,这段时期过去后,一旦此官员出现哪怕并不太大的差错,可以大大降低或者直接罢除其“差遣”,而保留其“官”、“职”。这样既削夺了他的实权,但因并未减少他的俸禄,还保留了他的荣誉衔,该官员虽无实权,但还可享受富贵,抗拒、对立的情绪自会大大降低。
楼主:湖东隐士  时间:2020-07-15 12:28:38
@乒坛传奇 18706楼 2014-02-22 09:46:33
@湖东隐士
请教楼主几个问题,请拨冗赐教:
1、宋史里提到的执政是指枢密使和副使吗?宰相指同平章事和参知政事?是不是正式的名称没有宰相这一说?
-----------------------------
宋朝“官”、“职”、“差遣”的分离,使这种方式变得更容易操作、把握。但是,这种灵活性往前再迈一步,就是政治权术。历史事实让后人看到——这种灵活性衍生出了明升暗降、明降暗升、为降而升、为升而降等等一系列手法、套路(这里不再赘述)。
这种做法的负面作用也很明显,使宋朝成为中国历代王朝中官制最为混乱的一代。宋徽宗崇宁二年(公元1103年)吏部侍郎邓洵武上书:“今在选七阶,自两判官至主簿、尉,有带知安州(今湖北安陆)云梦县,而为河东干当公事者;河中(今山西永济西,北宋时属永兴军路)司录参军,而监楚州(今江苏淮安)盐场者;有瀛州(今河北河间)军事推官,知大名府元城县(今河北大名东),充濮州(今山东鄄城北)教授者,淆乱纷错,莫甚于此”。
这是宋朝官场的一道独特风景,一个官称为湖北安陆云梦知县的官员,却要到山西去上班;一个永兴军路(略同今陕西省)河中府(今属山西)的司录参军,安排到二千公里以外的江苏去管盐场;一个人可以既是瀛州的军事推官,又兼职元城知县,两地相距有几百里之遥,而此君的实际工作地点却还远在山东濮州,在州学从事教育工作。如此乱七八糟,看得人晕头转向、莫名其妙。
楼主:湖东隐士  时间:2020-07-15 12:28:38
@乒坛传奇 18706楼 2014-02-22 09:46:33
@湖东隐士
请教楼主几个问题,请拨冗赐教:
1、宋史里提到的执政是指枢密使和副使吗?宰相指同平章事和参知政事?是不是正式的名称没有宰相这一说?
-----------------------------
这种方式不仅制造了官制的混乱,导致宋朝行政机构叠床架屋、政出多门、职权大小悬殊,官员名实不符、职责不清、头绪纷繁,而且还不断制造冗官、冗员,出现大量只支领俸禄却无任何实际职责的官僚,给国家财政带来沉重负担。
到了宋神宗元丰年间,后周朝的旧臣势力早已被时间的长河冲刷得荡然无存。宋神宗鉴于官制的纷繁混乱,实行了改革,史称“元丰改制”。
元丰改制重建了三省六部,合并了许多机构,以新官衔任命宰相和执政,使其官称与实际职权相统一,但此次改革未涉及武官系统、初级文官系统和地方机构,“官”、“职”、“差遣”三系统制也基本保留了下来。
楼主:湖东隐士  时间:2020-07-15 12:28:38
@乒坛传奇 18728楼 2014-02-23 13:27:57
您这么一解释,算是明白点了。。。
请抽空继续讲解,谢谢~
-----------------------------
话太长,只能写正文之余慢慢讲。
楼主:湖东隐士  时间:2020-07-15 12:28:38
疑案十 争夺襄阳 正文 4—10—69

派去出使金国的章谊、孙进于正月五日出发,正常情况下,大约半年能够返回。显然,赵构还在指望在秋天麦熟之前能够等到议和回音的到达,然后再酌情做决定。
然而,这种等待无疑是足以让他五内俱焚的一种煎熬。按时间推算,赵构应该在正月里已经获悉完颜兀术夺占了和尚原,他和朝廷大臣们必然担心蜀口又将有一场大战,但在接到确切消息之前,赵构还心存着一丝侥幸,朱胜非的建议、岳飞的请战也因此被搁置下来。
大约在三月初,完颜兀术、完颜撒离喝十万大军进犯蜀口的消息传到朝廷(金军于二月初开始行动,则消息报到朝廷大约在三月初),赵构自然是十分失望。
完颜粘罕的进攻计划已经显现得很明显了——金军集中精锐主力进攻蜀口,先打开进入四川的大门,如果得手,则大举入蜀;伪齐的李成率军从中线突破,直下荆湖,洞庭湖的杨幺也起兵策应,夺占荆南府、归州、峡州。
襄阳丢失,从汉水连通汉中的通路已经被截断,如果李成、杨幺占据了荆南府、归州、峡州,则从长江入蜀的通路也会被切断,四川将彻底陷入孤立无援的境地,一旦凭自身的力量抵抗不住金军主力的进攻,则必将全蜀尽失。如此一来,长江天险就失去了作用,金军和伪齐占据上流,可以自西向东席卷东南……

——————————————————————
附录 《三朝北盟会编》卷一百五十九
朱胜非自再为宰相,首建议遣诸大帅分屯淮南等路,各据要害,以经略淮北、荆襄;又奏:襄阳上流,襟带吴蜀。我若得之,则进可以蹙贼而退可以保境,今陷于寇,所当先取者。
楼主:湖东隐士  时间:2020-07-15 12:28:38
疑案十 争夺襄阳 正文 4—10—70

在这种情况下,说赵构不紧张那是不可能的,事实上,朝廷一面焦急地等待着蜀口的战报,一面不断向岳飞发出命令,让他加紧准备,多派间谍密探,侦查李成和杨幺的情况,每日必须给朝廷汇报一次情况。
北有伪齐,南有湖寇,应该先对哪个下手是赵构必须首先确定的问题。张浚几个月前曾路过荆湖,并停留了一段时间,对湖寇的情况应该是比较清楚的。所以,三月六日,赵构向张浚问起了洞庭湖杨幺的状况,并征询对策。
张浚道:“洞庭湖寇大多是无知村民,迫于官吏的压榨迫害,所以逃到了湖里,不剽掠就无以为生,他们抗拒王师,乃是势不得已,为了保命。臣以为朝廷最好是廓伸信义,将其招安。”
从赵构这段时间的行为来看,他显然是想先解决杨幺,因为这不妨碍议和。除掉了心腹之患,可以使荆湖北路无后顾之忧,将来如果议和不成,李成发动进攻,再全力应对来自北面的威胁。当然,此举事关重大,他必须听取文臣武将们的意见。
大臣们的反应可能有些出乎赵构的意料,大多数人都持与朱胜非相同的意见,认为应该先襄阳后洞庭。

——————————————————————
附录 《鄂王行实编年》
伪齐于每郡俱置伪将。又有湖寇杨幺与伪齐交结,欲分车船五十艘,攻岳、鄂、汉阳、蕲、黄,顺流而下。李成以兵三万益杨幺舟师,自提兵十七万,由江西陆行趋两浙,与幺会合。朝廷患之,始命于江南北岸水陆战备处,常为待敌计。又命于兴国、大冶通洪州之路,措置堤备,多遣间探,日具事宜以闻。又命防拓鄂、黄等州及汉阳军,又于下流鄂、岳备贼营之潜渡为寇者。

《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七十四
丙辰,上问执政湖寇事宜。张浚曰:“村民无知,迫于官吏之扰,偷安江湖,非剽掠无以为生,其拒王师,实惧大戮,势不得已,以缓死尔。臣谓宜廓信义以招之。”
楼主:湖东隐士  时间:2020-07-15 12:28:38
疑案十 争夺襄阳 正文 4—10—71

此前,帅守江西的赵鼎也上过奏章,把自己对形势的分析提交给赵构和朝廷,赵鼎认为:李成占据汉江上游,目前虽然尚未南下,但他经营襄、邓,用意不浅。如果李成顺汉水直下汉阳军(今湖北武汉市汉阳区),则沿长江诸郡都可以顺流而至,故而上游一失,为患极大。
岳飞也给赵构上了一道奏章:
“如今外有北虏,内有杨幺,都是国家的大患。以臣观之,杨幺虽然在近处,但实际上必须凭借李成为外援,否则难成气候。为今之计,要么将李成擒杀,要么使其丧师远逃。待解决李成之后再出兵湖南,则荡平杨幺群盗并不是难事。更何况襄阳六郡,地势险要,乃是恢复中原的根基。
“臣已经厉兵秣马,惟待朝廷下令,就提兵北上。伏乞陛下睿断,以使长江上流早日平定,为中兴大业奠定基础,不胜天下之幸!”
文臣武将所见略同,赵构不得不重新掂量。最终,在朱胜非等人反复劝说下,他终于明白:襄阳的得失关乎南宋的安危。你不北伐,可人家要南侵,想不打已经是不行了;既然不得不再次面对战争,与其被动挨打,不如先发制人。
赵构终于下了出兵夺回襄阳六郡的决心。

——————————————————————
附录 赵鼎 《乞下湖北帅司隄备贼马状》
今李成尚留汉上,虽未闻追袭之耗,而经营襄、邓,用意不浅。盖轻兵追袭,为患速而小;占据上流,为患缓而大。计朝廷已有措置,非臣愚虑所及。缘上流既失,即自汉阳而下,沿江诸郡皆顺流可至之地,不可一日驰备,非特防秋而已,此前也上过分析荆湖形势的奏章。

岳飞 《乞复襄阳札子》
镇南军承宣使神武后军统制江南西路舒蕲州制置使臣岳飞札子奏:
臣窃唯善观敌者,当逆知其所始;善制敌者,当先去其所恃。今外有北虏之寇攘,内有杨幺之窃发,俱为大患,上轸宸襟。然以臣观之,杨幺虽近,为腹心之忧,其实外假李成以为唇齿之援。今日之计,正当进兵襄阳,先取六郡,李成不就絷缚,则亦丧师远逃。于是加兵湖湘,以殄群盗,要不为难。而况襄阳六郡,地为险要,恢复复中原,此为基本。臣今已厉兵饬士,唯俟报可,指期北向。
伏乞睿断,速赐施行,庶几上流早见平定,中兴之功,次第而致,不胜天下之幸。取进止。
楼主:湖东隐士  时间:2020-07-15 12:28:38
@jlflyfox 18745楼 2014-02-24 12:28:23
马上要收复襄阳了!
哦,对了,楼主,这个时候,岳飞才30岁多点吧。
-----------------------------
绍兴四年,岳飞虚岁三十二,实岁三十一。
楼主:湖东隐士  时间:2020-07-15 12:28:38
@凉热春秋 18742楼 2014-02-24 10:32:06
“前者连奉书,愿削去旧号,……是天地之间皆大金之国,而无有二上,……”之日起,
至第二次绍兴和议止,双方的关系就不是“议和”,而是诏安和归降的关系,就像高俅诏安宋江一样。
唉,你真是蠹虫一只,线装书都倒了你的霉。
-----------------------------
哈哈哈哈!是这样吗?那你吹捧出来的“南宋第一民族英雄、光辉的榜样、伟大的导师、英明的统帅、杰出的舵手、迎风飘扬的旗帜”可真够窝囊的,连求和都算不上,是在乞求归降。
你要想继续傻黑下去,估计只能说赵构是在“诈降”了。
楼主:湖东隐士  时间:2020-07-15 12:28:38
疑案十 争夺襄阳 正文 4—10—72

绍兴四年三月十三日,南宋朝廷发出了命令——
现驻军鼎州的王(左王右爕)继续率所部招捕杨幺;
2、镇南军承宣使、神武后军统制、江南西路、舒、蕲州制置使岳飞兼任荆南府、鄂州、岳州制置使。荆湖北路安抚使司统制官颜孝恭和崔邦弼两军,以及荆南镇抚使司的兵马,划归岳飞节制。
3、岳飞立即筹划收复襄阳府、唐州、邓州、随州、郢州、信阳军,力争在今年麦熟以前收复以上州军。
赵构和宰执大臣们把收复襄阳的重任交给了岳飞,让王(左王右爕)继续负责招捕湖寇。显然,他们知道岳飞和王(左王右爕)两将能力上的差距,反攻襄阳不仅要打攻坚战,而且刘豫很可能会派人去金国搬救兵,十有八九是一场接一场的硬仗、恶仗;而招捕湖寇相对容易得多,即便王(左王右爕)平定不了洞庭湖,但箝制住杨幺总不至于办不到,好歹能够避免岳飞处于腹背受敌的境地。
此时,岳家军的总兵力为二万八千六百一十八人,划归岳飞节制的崔邦弼军约三千人,颜孝恭军约一千九百人,而荆南镇抚使司仅派统制官辛太带来了一千二百名乡兵,岳飞能够调动的兵力共约三万四千余人。而王(左王右燮)指挥的兵力有近五万人,但朝廷却没有再抽调一部分给岳飞。

——————————————————————
附录 《金佗续编》卷五《朝省行下事件省札》
三省、枢密院同奉圣旨:
一、王(左王右爕)现驻军鼎州,招捕杨幺,累有申奏,乞别差官兵防托大江。今差岳飞兼制置荆南、鄂、岳,其湖北帅司统制官颜孝恭、崔邦弼两军,并荆南镇抚使司军马,并听节制使唤。
一、李横退师,据诸处深报:叛贼李成、孔彦舟等占据襄阳府、唐、邓、随、郢州、信阳军,候卖熟,聚兵南来作过。岳飞累有奏陈,措画收复,备见尽忠体国。今差本官统率所部军马,于麦熟以前,措置收复上件州军。
楼主:湖东隐士  时间:2020-07-15 12:28:38
疑案十 争夺襄阳 正文 4—10—73

北复襄阳、南招湖寇的重大决策确定下来后,张浚也就再没有什么顾问的价值,并且罢免的“流程”也基本走完了。让张浚没有想到的是,他在朝廷里待了十几天,居然也成了一项新的罪行。辛炳说张浚这是恬不知耻,犯下骇人听闻的误国重罪居然还泰然自若,枢密院乃是掌握兵机的要害之处,行朝神武军十余万人,无一不是激昂忠勇,立志报国,真不知张浚有何颜面来领导他们!
辛炳、范同还历次弹劾奏章抄录了副本交给张浚。在他们的穷追猛打之下,张浚只得再次上章引咎请罢。
三月十五日,赵构下诏罢免张浚的知枢密院是之职,以资政殿大学士、右通议大夫提举临安府洞霄宫,任便居住。十六日,赵构又下诏命张浚免谢辞。
台谏官们仍不罢休,继续上章论列,说对张浚的处罚太轻,不应该保留他的资政殿大学士之职,辛炳还请求赵构将张浚远贬岭南。
十七日,张浚落资政殿大学士之职。三日后,又改任便居住为福州居住,算是没把张浚贬到岭南。
四月一日,赵构收到了仙人关的捷报。他大喜过望,对吴玠连声称赞,立即决定授吴玠定国军节度使、川陕宣抚副使,并把自己用的战袍、器甲赐给吴玠,还写了亲笔奖谕札,札中说:“朕只恨路途要远,不能亲手抚卿之背,以慰朕心。”

——————————————————————
附录 《三朝北盟会编》卷一百五十七
又臣寮上言:“臣近尝论列知枢密张浚罪状,至今半月,未蒙施行;浚亦偃蹇枢府,恃以为安,中外愕然,无不惊疑。臣已录白奏状副本,申张浚照会去讫……”
三月十五日,三省同奉圣旨:张浚除资政殿大学士、右通议大夫、提举临安府洞霄宫,任便居住。

《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七十四
丙寅,诏张浚免谢辞。

丁卯,张浚落职奉祠……御史中丞辛炳复言:“浚之不臣,不窜之岭表不足以塞公议,宫祠自便,所至必有以摇人心者,为害非一。”因言昨敌骑渡江,滕康、刘珏以措置乖方,尚犹谪授分司之官,湖南居住。今浚之罪百倍康、珏。后三日,诏浚福州居住。

《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七十五
绍兴四年夏四月庚辰朔,制授吴玠定国军节度使、川陕宣抚副使。玠因除宣副,遂移镇加恩,上赐以所御战袍、器甲,且赐亲笔曰:“朕恨阻远,不得拊卿之背也。”
楼主:湖东隐士  时间:2020-07-15 12:28:38
疑案十 争夺襄阳 正文 4—10—74

吴玠是张浚一手提拔起来的,吴玠建立殊勋,按理说,张浚多少有知人善任之功。当初,蜀中的士大夫们状告张浚的时候,不正是说张浚任用刘子羽、吴玠、赵开是严重的错误吗(相关事件请回顾《疑案九*御赐精忠旗》)?现在事实证明并非如此。但是,赵构仍无半点减轻对张浚的处罚的意思,他是不会去管这些的。
张浚已经洒泪离开了临安,他走得很凄惨,不仅没有随从,连轿夫也仅仅只有两人。
接下来遭到台谏官弹劾的是曾与吴玠并肩作战的刘子羽,台谏官们说刘子羽是妄庸小人,专横太甚,张浚的所有罪过都是他助成,秦蜀之民恨不能食刘子羽之肉。
四月四日,赵构下诏责授刘子羽为单州团练副使,白州安置。
严惩了张浚、刘子羽之后,赵构为四川悬着的一颗心算是落了下去。在他看来,吴玠第三次守住了蜀口,挡住了外敌;朝廷通过罢免张浚、刘子羽,必能抚慰蜀中的人心,防止发生内乱。现在四川从内至外应该是会安稳多了吧!
不过,这边暂时可以放心,那边还有让赵构悬心的事,岳飞能够收复襄阳吗?千万不要影响了议和还落个无功而返啊!

——————————————————————
附录 《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七十四
又七日,遂罢借田之命。浚即日如福州,从者皆去,肩舆才两人。

《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七十五
宝文阁直学士、宣抚处置使司参议官刘子羽责授单州团练副使,白州安置。……初张浚既贬左谏议大夫,唐煇言:“浚所引参赞军事者,皆妄庸小人,而专横之甚,众所切齿者唯刘子羽。未见施行,臣不得不论。子羽天资佥佞,有以媚浚,故见信任,凡浚过恶,皆子羽助成之,秦蜀之民恨不食其肉……”
楼主:湖东隐士  时间:2020-07-15 12:28:38
疑案十 争夺襄阳 正文 4—10—75

四月六日,赵构接到了岳飞的一道请战的奏章。这道奏章于三月中下旬发出,当时川陕宣抚司派遣的向朝廷报捷的使臣路过江州,岳飞因而得知了仙人关大捷的喜讯,他尚不知道朝廷已经下达了出兵襄阳的命令,于是借此机会请求朝廷允许他进兵。可能是受吴玠大败金兵的鼓舞,岳飞在奏章中写了一些誓败贼虏的激昂之词。赵构看了之后甚为担心,他认为岳飞明显有轻敌之意,非常危险,所以特别交代朱胜非:“卿一定要特别诫谕岳飞,用兵一定要持重啊!”
此后,赵构还专门问宰执大臣们派岳飞是否合适。刚刚被召回朝廷出任参知政事的赵鼎答道:“若论熟知上流的利害,没有人比得上岳飞。”
其实,不仅是赵构,朱胜非和赵鼎等大臣也在担心——岳飞千万不能失败啊!因为这次不同于平定盗贼,对付伪齐的李成还好说,但金国一旦派兵来援,岳飞能够与之抗衡吗?
虽然赵鼎在江西与岳飞共事过一段时间,对岳飞有相当的了解,但作为一个文臣,他对岳家军此时的战斗力并无准确的判断。不过,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也是一件好事,正是由于这种担心,促使他们不遗余力地支持岳飞。

——————————————————————
附录 《金佗续编》卷六《报仙人关获捷省札》:
岳飞奏:“四年三月十七日,有川陕宣抚司使臣杨祖云赍捷报旗前赴行在,称于兴州界仙人关杀金平野,与番贼四太子、皇弟郎君见大阵,获捷。乞更量进兵等事。候敕旨。”

《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七十五
乙酉,江西制置使岳飞奏川陕战捷事。飞奏中颇有轻敌之意,上谓朱胜非曰:“用兵当持重,宜深戒飞。”
楼主:湖东隐士  时间:2020-07-15 12:28:38
@乒坛传奇 18728楼 2014-02-23 13:27:57
-----------------------------
从“官”、“职”、“差遣”看张浚所受的处罚——

三月十五日,赵构下诏罢免张浚的知枢密院事之职,以资政殿大学士、右通议大夫提举临安府洞霄宫,任便居住。

十七日,张浚落资政殿大学士之职。三日后,又改任便居住为福州居住,算是没把张浚贬到岭南。

“右通议大夫”是寄禄官,文官第十阶,正四品;“资政殿大学士”是职名,正三品;“知枢密院事”是差遣,正二品。
三月十五日张浚的罢职是罢了“知枢密院事”的差遣(职事官),降阶官为“右通议大夫”,赵构给了他“资政殿大学士”的职名。
十七日,处罚加重,取消了“资政殿大学士”的职名,指定其于福州居住,成为降官、落职、罢差遣、贬谪福州。
楼主:湖东隐士  时间:2020-07-15 12:28:38
虽然赵鼎在江西与岳飞共事过一段时间,对岳飞有相当的了解,但作为一个文臣,他对岳家军此时的战斗力并无准确的判断。不过,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也是一件好事,正是由于这种担心,促使他们不遗余力地支持岳飞。
---------------------------------------------
@jlflyfox 18756楼 2014-02-25 12:38:19
岳飞的甜蜜时刻到了,难得的时刻啊
-----------------------------
其实,不论是岳飞、韩世忠还是朱胜非、赵鼎,此时心里都窝火,今天的正文会详细讲述。敬请关注!
楼主:湖东隐士  时间:2020-07-15 12:28:38
疑案十 争夺襄阳 正文 4—10—76

岳飞接到朝廷委任他出师的命令时,自然是喜不自胜,然而也有让他心中极为不快的事。那就是朝廷的命令里明确指出:
“自从与大金通使议和以来,朝廷一直约束诸路不得出兵。只因李成不断南侵,故而不得不守卫疆土,所以此次出兵仅以收复襄阳六郡为限。如果李成逃遁出了襄阳六郡,则不要出界追击,并且不许宣称是提兵北伐、收复东京,以免引惹出不必要的事端,务必要获得收复战略要地实利,又使伪齐找不到借口。”
这样的命令不能不让岳飞大为恼火——皇帝和朝廷大臣怎么还在做议和的梦?
不久,赵构的亲笔御札又送到了。岳飞接了御札,打开一看,上面写的是:
“卿忠义之心,通于神明,军队纪律严明,受到百姓拥护,真是无愧于古人。如今朝廷允从了卿的奏请,已经下达了收复襄阳数郡的命令。卿此次出征,对伪境中的顺从之人,不必攻打,只讨伐抗拒者。卿如果获胜,追击时一定要谨慎,切不可超出李横所守的旧界,务必遵从朝廷号令。如果违反此令,引发事端,误了国家大计,纵使卿立下奇功,朕也必将重重处罚……”
看来,赵构正是担心岳飞会对朝廷的这项命令不满,担心他“胆大妄为”,所以特别发了这封亲笔信,以引起岳飞足够的重视。

——————————————————————
附录 《鄂国金佗续编》卷五载《朝省行下事件省札》
一、今来出兵,止为自通使议和后来,朝廷约束诸路,并不得出兵。伪齐乘隙侵犯,李成等辄敢占据,须着遣兵收襄阳府、唐、邓、随、郢州、信阳军六郡土地,即不得辄出上件州军界分。所至州县,务在宣布德意,存恤百姓。如贼军抗拒王师,自合攻讨,若逃遁出界,不须远追。应官吏军民来归附者,不得杀戮,一面招收存恤。亦不得张皇事势,夸大过当:或称提兵北伐,或言收复汴京之类,却至引惹。务要收复前件州军实利,仍使伪齐无以借口。

《鄂国金佗金佗稡编》卷一《高宗皇帝宸翰》
敕岳飞:矧卿忠义之心,通于神明,故兵不犯令,民不厌兵,可无愧于古人矣。今朝廷从卿所请,已降画一,令卿收复襄阳数郡。惟是服者舍之,拒者伐之,追奔之际,慎无出李横所守旧界,却致引惹,有误大计。虽立奇功,必加尔罚,务在遵禀号令而已。收复之后,安辑百姓,随宜措画,使可守御。不致班师之后,复有疏虞,始可回军,依旧屯驻。朕当重置赏典,以旌尔功。故兹笔喻,无慢我言。十四日。
楼主:湖东隐士  时间:2020-07-15 12:28:38
疑案十 争夺襄阳 正文 4—10—77

赵构的这一举措,也无疑让岳飞清楚地认识到——赵构本来不想打也不敢打,是在被逼得没有办法时才咬牙做了决定。
岳飞对皇帝有多失望是可想而知的。
宰相朱胜非派的特使来见岳飞:“岳太尉只要旗开得胜,朱相公就奏请主上封岳太尉为节度使。”
朱胜非的特使传了这话,自然是等着岳飞道谢,但心怀失望和愤闷的岳飞突然问了一句:“丞相为何待我这么薄?”
特使被问得一愣,节度使乃是武将至高的荣誉,岳飞居然还嫌太薄?
岳飞正色道:“请替岳飞告诉丞相:岳飞可以义责,不可以利驱。收复襄阳是忠君报国之举,丞相以为不授节度使,岳飞就会坐视不理吗?攻下一座城池就赏一个爵位,那是对待常人的办法,不要拿来对待国士。”
所谓国士,乃是以国家兴亡为己任之士。岳飞素来不是一个喜欢自诩自夸的人,他的这一番话,折射出的是他心中的不满。
四月十九日,岳飞率军从江州出发,在鄂州挥师渡江。江风吹动着“精忠岳飞”的战旗。船至江心,岳飞望着滔滔东流水,在部属面前发下誓言——岳飞不擒贼帅、不收复襄阳六郡,绝不再过此江!

——————————————————————
附录 《鄂国金佗稡编》卷九《遗事》
复襄汉时,宰臣朱胜非使人谕之,以饮至日建节旌。先臣愕然曰:“丞相待我何薄耶?”乃谢使者曰:“为飞善辞丞相,岳飞可以义责,不可以利驱。襄阳之役,君事也,使讫事不授节,将坐视不为乎?拔一城而予一爵者,所以待众人,而非所以待国士也。”

《鄂王行实编年》
先臣渡江,至中流,顾幕属曰:“飞不擒贼帅,复旧境,不涉此江。”

楼主:湖东隐士

字数:2226890

帖子分类:煮酒论史

发表时间:2012-03-31 18:36:00

更新时间:2020-07-15 12:28:38

评论数:26418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下载地址:TXT下载

 

推荐帖子

热门帖子

随机帖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