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水读 >  天涯 >  煮酒论史 >  真相背后的真理——岳飞、秦桧、赵构二十大疑案

真相背后的真理——岳飞、秦桧、赵构二十大疑案

楼主:湖东隐士  时间:2020-07-15 12:28:38
正文 2-5-33

《三朝北盟会编》里保存了一份重要史料——傅雱的《奉使录》,《奉使录》里详细记载了他出使金国的情况,傅雱的回来后对赵构和朝廷做了汇报。
(下面要详述《奉使录》的相关记载,原文长达三千字,意译出来后会更长。请耐心阅读,这份史料不仅能解开扬州朝廷的国是之谜,同时也是分析秦桧为何发生转变的重要资料。)
傅雱出使金国的时候,按照李纲当时的意思,是以问候二帝为名的。金国方面很不客气,直接责问傅雱:“割地之事不谈,就直接问二帝吗?我们要是不放二帝,你们是不是要以兵来取?”
傅雱不敢硬顶,先退了下来。
金国派大理卿、昭文馆学士李侗为宋朝使者的馆伴,李侗性格稳重,与傅雱相见之后,默坐良久,不发一言。傅雱找了一个机会,向他打听情况。
李侗顾盼了一下左右前后,见别无旁人,才开口说道:“天下之理,盛衰强弱之势,古今所同。当年汉武帝国势强盛,恨不得吞尽夷狄;耶律德光强大的时候,也恨不得要席卷中原。然而汉武帝又何尝杀尽了夷狄?耶律德光又何尝完全占领了中国?南北差异如此之大,怎么可能可混并统一?那只不过是胡说八道罢了,从古至今,何尝有过这样的道理?”
楼主:湖东隐士  时间:2020-07-15 12:28:38
正文 2-5-34

李侗又道:“盛衰本来自有它的时期,强弱也有它的运数,周而复始如车轮旋转,反反复复如拉锯一般,天下又何尝有永远强大之势?贤人君子辅佐君王治理天下,因时识消长之理,遇事达擒纵之权!在这种关头,能够变通,不死守成规,就可以在盛衰强弱的交替之中,常使天下生灵不坠入涂炭之中,免去一段杀戮。这个因果才是最重要的大事,其他不足道也!”
李侗又道:“自古圣贤,凡是要决定大事,没有不先观察时运的,若时有可为、人乐于效命,就放手去干,如此不仅事业容易成功,亦不会徒费心力;如果时未可为、人不乐于效命,知其不可为而为之,岂不是枉费心力?不但事业难成,而且又能得到什么好处呢?不如先等待时机,不必劳神费力,等到将来时机成熟再来计划、实施。”
“以李侗之见,贵朝的近上公卿之中,似乎完全没有明白事理的人,靠他们谋谟庙堂,岂不误事?就拿金兵打到东京的时候来说吧,东京城未被攻破时,国相元帅也十分烦恼。如果贵朝守御稍固,能再坚持几天,恐怕就一定会别有商议了。两元帅兵临城下之时,李侗也跟随元帅在城下,亲眼看见金兵只有五、七人登城,城上的宋兵就全军溃散。兵势如此,人不效命,贵朝对此岂可预先毫无估计?从这种事上足以看出贵朝公卿疏于谋略,应敌完全没有章法,而且还不觉悟此中道理。贵朝必须保存现有实力,等待将来时机成熟时再用,何必现在枉费心力,岂不误事?”
楼主:湖东隐士  时间:2020-07-15 12:28:38
更正————
抱歉!正文2-5-32中:“《三朝北盟会编》记建炎元年三月至五月之事,仅仅只有一卷的篇幅(卷一百六十一)”有误。更正为——(卷一百十六)
楼主:湖东隐士  时间:2020-07-15 12:28:38
正文2-5-35

说到这里,李侗沉默了良久,方才又开口道:“我是燕人,燕云十六州本来是汉人的地方,每每想到我们这些汉人从先祖时就陷落于胡虏,真是不胜伤感。当日听说贵朝收复燕山,我们举族相庆,都说自此又重为中华之子民,都兴高采烈地开始准备汉人的衣服,没想到现在竟是这样的一种局面,真不知道将来何年何月才能再为中国之人!”
李侗说到这里,顾盼了一下左右,见没有旁人,又对傅雱说:“过个三两日,我弄点果子过去,夜间我们再好好叙谈。”
几日后的一个晚上,李侗来到驿馆,与傅雱对坐良久。有人送来些果品来,都是油麦、煎果和燕山府本地的枣子、栗子之类,还有几十个西瓜。
傅雱点上香,奉上茶,与李侗先叙谈了一番,然后态度恳切地问道:“我千里迢迢奉使而来,承蒙阁下指教甚多,还有一事望阁下相告:不知本朝恳请二帝回銮之事,贵朝诸公有没有商量过?”
李侗道:“就知道阁下此行只是为了这件事,前日里没听见郎君说吗?‘初来通问,就谈及二帝之事,难道是要出兵来取?’这句话是言外有意的。”
楼主:湖东隐士  时间:2020-07-15 12:28:38
正文2-5-36

傅雱问:“郎君所言是何意思?”
李侗道:“他的意思是刚来通问,理当先商议其它的事。你们如果不委婉些,要是话不投机,恐怕事情会更难办。现在郎君只是让你们先在驿馆往下,等候消息。”
傅雱不死心,又再次恳问:“本朝所恳请二帝之事,到底贵朝诸公有没有商量过?”
李侗道:“此事必须申报大金皇帝,恐怕元帅们是不能决定的。二帝北上的时候,太上皇(徽宗赵佶)走的是燕山那条路,少帝(钦宗赵桓)是从这里(指云州,今山西大同)走的。少帝过来的时候,在这里住过差不多半个月,现在已经在东北遥远之处了。二太子(完颜斡离不)在的时候(完颜斡离不已于建炎元年六月病亡),曾经商议过此事。本想等贵朝前来恳请的时候,把太上皇送回去(注意:完颜斡离不的意见是只送赵佶回去),现在二太子不在了,也就没有人再提这事了。”
傅雱又问:“那准备怎么安置少帝?”
楼主:湖东隐士  时间:2020-07-15 12:28:38
正文2-5-37

李侗道:“金国没有把少帝送回去的打算。以前,在东京城下的时候,二太子曾与国相元帅商议过此事。二太子说:‘自古北兵到南朝,从来没有破其国、掳其主而归的。这样做只能显示兵力强大,而恩德却不足,现在既然已经攻破了东京外城,不如为宋立主,刻大碑于东京,使天下后世皆知我大金不仅出师有名,而且还不斩尽杀绝别人的后裔;使南朝之兵,自此几百年不敢轻举妄动。如果按这样做,最能显示出大金兵强德厚,这个功绩才算是!如果先破其国,然后携其主而归,只是兵强而已,恩德却不足。兼之将来赵宋中必会有人自立为帝,我大金国岂不少了一段为大宋立主的恩义?’国相元帅当时也认为二太子所言有理,所以把少帝放了回去(按:指赵桓第一次出城时被放回),后来,又由于有些别的缘故,事情发生了变化,所以已经商议决定的事又没有施行。”
傅雱问:“是什么缘故?”
李侗道:“当时本来是派监军完颜兀室送少帝回东京城,完颜兀室推辞不去,于是改派监军下面的子弟及近上郎君等二十余人送少帝,这二十余人也希望做成这一段恩义,同时,他们也怀着些期望(按指从赵桓处得到些好处)。贵朝的近上公卿不悟其意(不知道赶快给这二十几位许诺好处),所以导致决定的事又发生了改变。有人(见得不到什么好处)于是说:‘国家事大,不可不做长久的考虑。往昔,唐太宗也曾经对突厥称臣,等到唐朝强大的时候,还不是把可汗生擒了?国家事大,岂可不深思熟虑?’二太子也曾力争,他分析此事的一番话讲完,大家发现竟然与贵朝秦中丞(秦桧)所请的存赵氏的说法一模一样(按:请特别注意这句话)——如果将来赵氏中有人自立为帝,不仅大金没有了为宋立主这一段恩义,只恐还会兵连祸结。——后来商议了多日,最后听了完颜乌舍郎君之言,改变了原来的决定。”
楼主:湖东隐士  时间:2020-07-15 12:28:38
正文2-5-38

傅雱又问:“当时贵朝将帅商议时,可曾谈过本朝今圣皇帝(指赵构)在外之事?”
李侗道:“正是因为知道还有贵朝今圣皇帝在外,所以二太子才建议把太上皇送回去(按:特别注意此语)。当时料定了会有此事(指赵构即位),所以也不留兵守卫东京。起初是推举契丹萧太尉守京城,萧太尉不愿承当,又推举刘彦宗,刘彦宗也不承当。后来,二太子又建议:‘将来赵氏之人必会自立为帝,此在所难免,务广地则荒(地太多了,照顾不过来,反而会把地荒弃了),不如暂且守河为界,办大事要有大兵力,要是包不住,必贻后患。’于是元帅府就按二太子的建议,只就城中另择贤人守东京(指推戴张邦昌为帝)。金人既然已经得到了河北,已满足了欲望,现在正计划如何保住黄河以北之地,黄河以南已经置之度外了。”
李侗又说:“现今大金的元帅府,每日在商量的都是如何守住黄河以北,正计划从大金国迁调十万人前来,不用燕人和契丹人来守河北,以此足见他们的防患之心。”
李侗还说:“黄河岂可守?这只是胡说八道罢了。假使他们守住了黄河,将来契丹岂不是在他们的腹心之中,他们怎么保证不会生出变乱?”
楼主:湖东隐士  时间:2020-07-15 12:28:38
正文2-5-39

傅雱知道,李侗原本是辽国的臣子,所以他所说话大多尊辽国,傅雱对他的有些话也不敢深入,怕其中有些虚假妄诞之辞。
傅雱又回到了主题:“本朝所恳请迎回二帝之事,将来有没有答应的可能呢?”
李侗道:“假使他们有允从之意,也不可能马上就开口答应,何况贵朝这是第一次派使节来,大金怎么可能立刻就给出许诺?必须要恳请再三,等到他们有愿意就此商量,方可再议。现在想开口一问就得到他们同意,恐怕没这种道理。但既然是来商量,贵朝就不可用兵。”
李侗又道:“金国本是海隅小邦,崛起而吞并辽、宋两个大国,此事岂是人力所能至?”
傅雱道:“想必其立国之前后,必有朕兆,以应受命之符?”
李侗答道:“别无符识,只是大辽曾占卜到国内金气旺盛,以此应谶。”
又过了几天,李侗忽然秘密前来给傅雱报信:“南边有人马过河来厮杀,听说又打了败仗。南朝既然派你们来议事,却又派人马过河,这算怎么一回事?恐怕贵朝所说的和所做的不一样吧!郎君肯定要派人来问,你赶忙准备一下,看如何回答吧。”
楼主:湖东隐士  时间:2020-07-15 12:28:38
正文2-5-40


第二天,金国尚书高庆裔果然来了,说国相元帅传话给南朝的使者:“既然派使节前来通问,如何又派军马过河来厮杀,不知派军马来厮杀是什么意思,是不是要把二帝抢回去?”
傅雱回答:“不知道”。
(傅雱没有说假话,他的确是不知道。这种情况成了宋朝的“习惯做法”——从金军第一次南侵时康王赵构出使起,宋朝总是这边使者在议和,那边已经出兵开打。金国起初还不太适应,现在可能也已经习惯了。)
高庆裔道:“那就算你这个使者不知吧!那你试着分析揣度一下,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傅雱道:“可能是红巾军(两河百姓自发组织起来的抗金义军)吧?!肯定不是朝廷派的兵。”
高庆裔道:“已经派了三拨人过河来了,这三拨人都有黄榜。第一拨是张焕(请回顾《疑案四*天子杀人》中李纲、黄潜善派兵之事),被百姓杀了;第二拨是马忠,他也没讨到便宜;第三拨是张所,也被打败了,溃逃而去。三拨过河人马都带有黄榜,怎么可能是红巾军?”
傅雱道:“肯定不是朝廷派的兵,现在二帝尚在贵朝,又派我等来通问祈请,后面还会再派使者前来,岂有派遣军马过河之理?恐怕真的是盗贼,盗贼也能假造黄榜……对了,盗贼要是不假造黄榜,没法鼓率群众啊!”
高庆裔听了,并不相信傅雱所言。(但他觉得,傅雱应该是的确不知实情)
楼主:湖东隐士  时间:2020-07-15 12:28:38
正文 2-5-41

高庆裔走了以后,李侗又来议论此事:“最近听说金人正在谋划守河之计,还不肯用大辽之人(守河),而到自己国中迁调人来,足见其防河之意甚切。贵朝派兵过河来,正犯了他们的大忌。既然是派遣使者想来和人议事,却又派兵过河,恐怕嘴里说的和实际行动不相一致吧,迎回二帝之事又如何可以商量出个结果?并且过河的人马又没有讨到便宜,这是小人不能成事,无端地制造出纷争,与事何补?从这件事上又足以看出贵朝近上公卿对国事欠缺长久的考虑,既然想商量就应该好言好语,等到有了机会的时候,再整顿人马,然后采取行动,难道不好一些吗?现在总是这样轻举妄动,如此何能成事?还有,李侗曾经听说过:自古治国,有如治病,如果脚坏死了,就应该从胫骨处截断;如果胫骨处坏死了,就应该从大腿处截断,如此可以保住躯体安全。如果脚坏死不能去其胫,胫坏死病不能去其股,恐怕整个身体都不能安全。昔年大辽的失策,正缘如此。升平既久,人不习战,突然有一日金人起兵,不谋求自治之术,仗着国大,不严加戒备,认为金人小国不足畏惧,今年出兵不利,溃散回归;明年出兵不利,溃散回归。等士兵快溃散完了,就去招募乌合之众。大辽过去缺少食粮,因为没有足够的粮食供应给军队,就去招募民兵,招募的民兵不够,又去招募市兵,招募的市兵为不足又招募僧兵,尽管有了这四种军队,人虽多,其实都是乌合之众。等打了败仗,这些兵溃散回归,又全部成为了盗贼。当时大辽那些没有被金人残破过的州军,各自蹂践。其实金人所破州军不到十分之一,其余都是溃军自行烧劫、蹂践、占据。将来贵朝弄兵不已,一定要防着溃散的军马回来,残破自己的州府。当日大辽有三百余座州、军,贵朝原有四百余座州、军,两国的幅圆疆土相去不远,现在贵朝如果划黄河为界,南边的州府其实还很多,尚有三百余座。如果真能保全,也不算小了。又何必派遣人马过来引惹事端?还是少一点谋划休战息兵之计,以图自治。”
楼主:湖东隐士  时间:2020-07-15 12:28:38
@terry03 2012-06-28 10:54:45
主战和主和本身并没有问题,而是在坚决抵抗的姿态下的主和,与苟安不思进取状态下的主和是完全不一样的。
-----------------------------
如果是忍一时之辱,而图奋发之机,则不但是智者,也是勇者。勾践卧薪尝胆,张俭望门投止,杜根忍死须臾,南霁云将以有为,汉文帝、汉景帝退而治国,为汉武帝北击匈奴准备了条件,唐太宗对突厥称臣,最终一战而擒之。这些和“直把杭州作汴州”式的主和有天渊之别。
楼主:湖东隐士  时间:2020-07-15 12:28:38
@徐兆玮 2012-06-28 20:26:04
傅雱何时出使的?
-----------------------------
六月二十日受命,七月底至巩县,八月底至云中。
楼主:湖东隐士  时间:2020-07-15 12:28:38
@terry03 2012-06-28 17:54:06
这个家伙脸皮比到月球还厚,撒谎和吹牛是没有任何心理障碍呀。我见过很多这种人,最好不要跟他争,因为他不要脸,跟他争的结果就是你很受伤,而他还得意洋洋。
-----------------------------
苏辙曾有过这样的激愤之辞:“君子小人,势同冰炭,同处必争。一争之后,小人必胜,君子必败。何者?小人贪利忍耻,击之则难去;君子洁身重义,沮之则引退。”
无耻是小人的盾牌,可以挡住谴责的利箭,却遮不住别人的眼睛。无须让这种人惭愧,只要使众人能看清,当你不再因他得意洋洋而感到受伤,其实,他就已经输了。
楼主:湖东隐士  时间:2020-07-15 12:28:38
@老马何以识途 2012-06-27 09:29:32
还以诬陷为例,何谓诬陷?实际上除了言官本人,没人可以确切地知道是不是诬陷。一时查不到证据,不代表没有发生过:证明存在很容易,证明不存在却是不可能的。所以李纲被诬陷,理论上不能对言官定罪,但赵构必须经过调查,来决定是否处罚李纲,而不是由他自己的好恶程度而定。
-----------------------------
“老马”兄:其它的观点我都基本赞同,上面这一条有些无法接受。
这是不是在使用双重标准——对言官是无罪假定,对李纲似乎又是有罪假定。1、言官拿不出证据,也可以弹劾李纲,李纲即使是被诬陷了,也不能给言官定罪?
2、一时查不到证据,不代表没有发生过,可也不代表一定发生过啊!
楼主:湖东隐士  时间:2020-07-15 12:28:38
@一根柴火锅 2012-06-29 08:28:31
楼主,在下以前学的法律,现在半路出家学历史,恳请楼主指教,如入门的路径,书籍,工具等门外汉谢谢楼主。
-----------------------------
仁兄太客气了,指教实不敢当!先问一下,仁兄古文功底如何?
楼主:湖东隐士  时间:2020-07-15 12:28:38
@徐兆玮 2012-06-29 09:46:47
李侗为何不说耶律余睹和萧奉先之争,还有耶律淳的自立。一个大国的统治集团如果团结一心,全力抗敌,即使疏于防范,也是很难迅速被打败的。
-----------------------------
对于李侗的动机,傅雱未下定论,只说“亦不敢深然其言”。所以李侗为什么不说辽国的内部矛盾,不好妄测。
楼主:湖东隐士  时间:2020-07-15 12:28:38
@徐兆玮 2012-06-29 11:47:21
从当时形势来看,不割地而打抗金和迎还二圣的旗号,虽然会遭到金的打击,但也能凝聚南宋人心,维护和加强南宋朝廷和赵构的地位。
如果赵构连赵佶都要不回去,反而首先割地,恐怕是南宋自身就有解体之忧。
-----------------------------
割地就是示弱,示弱往往会被打得更惨。
楼主:湖东隐士  时间:2020-07-15 12:28:38
正文 5-2-42

李侗的这番话,有人认为这是在用攻心之策,有人认为是出自他燕人的本意。这里我们暂不推测他的用意,先分析一下他的话会对赵构、黄潜善、汪伯彦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首先来看一下李侗的“历史观”。宋人和我们的现代人的认识有很大的不同,他们对国家兴亡治乱的反思有着他们那个时代的特点。
李侗说的第一个观点我们暂时称之为“强弱消长循环论”,所谓“盛衰固自有时,强弱亦是有数,周旋如转轮,反复如引锯,天下何尝有常强之势?”他举汉武帝和耶律德光为例来证明这一论点。
同时,李侗认为强弱的消长是有天命的,金国以海隅小邦而能灭迁攻宋,这不是凭人的力量可以办到的。当时,有这种看法的绝不止李侗一人,应该是被普遍接受的观点。
完颜阿骨打起兵时,他所统治的生女真部仅仅只有十几万人(关于生女真部、熟女真部的人口数量史料无确凿记载,有说十几万的,有说几十万的,虽然说话不一,但可以肯定其人口在百万以下),而辽国人口几千万,宋的人口更在1亿以上。金国竟然先在十年之内灭掉了辽国,这已经是不折不扣的“蛇吞象”,然后,仅用了一年时间,就攻灭了北宋。所以在迷信天命的古代,人们不得不解释为——这是天命(所以傅雱还问李侗是否有天兆)。
楼主:湖东隐士  时间:2020-07-15 12:28:38
正文 5-2-43

中国古人一般认为天命不可抗,如果这一切都是天命,那么顺应天命的安排是最明智的选择。
所谓“上观天命、下察人事”,李侗从人事上分析,又击中了宋朝几个致命的弱点:
1、公卿大夫庙谋无策:皇帝赵构对治国用兵一无所知,而朝廷里此时缺乏才能卓越的政治家、战略家、军事家,即使是李纲、宗泽也没有找到对付金军的有效办法。
2、军心涣散,士卒不肯用命:靖康末,金军攻破东京外城的时候,仅仅只有八个金兵(一说六人,一说十几人)攻上了城墙,上万宋兵竟然瞬间崩溃,金军对当时战况的描述是——“八人登垒,破千仞之坚城”。宋朝靠这样的兵是打不了仗的。
3、宋朝的主战派虽然竭尽了全力,但此时尚未建立起抗衡金国铁骑的军事力量,宋连续三次派兵渡河,均告失败。
4、宋朝此时盗贼蜂起,内乱尚未平定,如果没有强有力的军事统帅,则不但战不能胜,还很可能步辽国的后尘——被敌人摧毁的州郡不多,被自己的盗贼、溃兵残破的地方却比比皆是。
从人事上看,宋朝要解决的问题,要克服的弱点的确还很多。
楼主:湖东隐士  时间:2020-07-15 12:28:38
正文 5-2-44

在这种情势下,很自然地就会推导出一个结论——为人君者,当顺天命、度人事而为,不争一时之胜负,而应该“于盛衰强弱之中,常使生灵不坠涂炭,免得此一段杀戮,这个因果最为大事,其他不足道也!”
如此,则议和就必然是上策了。
那么有没有议和的可能呢?按照李侗的说法,“议和”是完全有可能的:
1、金国起初并无灭宋之心,在女真贵族中,对宋策略其实一直没有达成统一。以完颜斡离不为代表的一种意见是征服宋朝,让其俯首称臣、年年纳贡、岁岁来朝。此时金国最有实权的完颜粘罕还决心未定,其对宋策略随时可能调整,变数很大。如果赵构朝廷愿意付出代价,则完颜粘罕有可能会“做成一段为宋立主的恩义”,承认赵构这个皇帝。
2、金国人口太少,占领了辽国全境后,统治起来并不容易,现在为了吞并宋黄河以北的土地,已经在计划从东北老窝里迁调人口南下,如果还要继续开疆拓土,则“务广地者荒”,兵力“包不住”时,反而会引起祸患。
3、几千万辽国人居于金国腹心之中,人心未附。他们遇到机会,有叛乱的可能,对此金国也不得不防。
4、李侗认为,金国得到黄河以北的土地,欲望就满足了,他们对黄河以南并没有占领、吞并的打算,倒是担心黄河以北守御兵力不足。
综上所述,可以得到这样一个结论——如果赵构以割让黄河之北的土地为代价,是很有可能换取金国罢兵的。

楼主:湖东隐士

字数:2226890

帖子分类:煮酒论史

发表时间:2012-03-31 18:36:00

更新时间:2020-07-15 12:28:38

评论数:26418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下载地址:TXT下载

 

推荐帖子

热门帖子

随机帖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