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水读 >  天涯 >  煮酒论史 >  真相背后的真理——岳飞、秦桧、赵构二十大疑案

真相背后的真理——岳飞、秦桧、赵构二十大疑案

楼主:湖东隐士  时间:2020-07-15 12:28:38
正文 2-5-24

在杨州的朝廷里,还真就有类似的奇谈怪论,中书舍人刘观就提出了一个观点:
“今日之患,在于国内而不在于外敌、在于朝廷而不在于前线、在于士大夫而不在于盗贼。天下人都认为完颜粘罕、完颜斡离不两人为中国之大患,臣却独以为非也!完颜粘罕、完颜斡离不生于大漠之北,脚未踏进过中国之地,眼未见过中国之人,之所以能成为本朝大患,必须要从国内找原因。现在不治国内而欲治外敌、不治朝廷而欲治边境、不治士大夫而欲治盗贼,臣窃以为此乃错谬也!”
刘观由此提出一个重要建议——把徽宗崇宁年间以来的饕餮无状之臣编为一籍,已死者著其恶,未死者治其。,把这些贼臣依其罪行分类,列出姓名、劣迹,刻板印刷,播告天下。如此,外敌闻之,肯定会心生畏惧;盗贼闻之,莫不心悦诚服,则太平之世可得,中兴之业可成矣!
刘观还特别强调,陛下即位半年以来,这么重要的事都还没办,这实在是没有分清事情的轻重缓急啊!臣痛心疾首啊!
这位夫子也真够“识时务”的,金国铁骑打到家门口了,凭他老先生编一个“败类榜”,人家就心生畏惧、偃旗息鼓、落荒而逃了?
如果宗泽要是也把这当作头等大事来抓,那恐怕宗泽自己是要被完颜粘罕抓走的。
但赵构对刘观之言“嘉纳之”。
楼主:湖东隐士  时间:2020-07-15 12:28:38
正文 2-5-25

扬州朝廷的文臣们整天忙的大多是这类事(这里不再详述了),而武将们正忙着“捉杀盗贼”。
东南各地此时也是盗贼蜂起,在治理盗贼方面,黄潜善、汪伯彦显然没有宗泽那种才干和威信。杭州、建州、真州、江宁等地到处不得安宁,赵构带来的十万御营军可算是有事情干了。王渊、张俊、刘光世等将领带着兵这里剿那里杀,忙得不亦乐乎。
这几位武将,尤其是刘光世、张俊治军无纪,军队几乎跟强盗没什么两样,老百姓这下可遭了殃。
正如鲁迅所说的:“中国人向来就没有争到过“人”的价格,至多不过是奴隶,到现在还如此,然而下于奴隶的时候,却是数见不鲜的。中国的百姓是中立的,战时连自己也不知道属于那一面,但又属于无论那一面。强盗来了,就属于官,当然该被杀掠;官兵既到,该是自家人了罢,但仍然要被杀掠,仿佛又属于强盗似的。这时候,百姓就希望有一个一定的主子,拿他们去做百姓,——不敢,是拿他们去做牛马,情愿自己寻草吃,只求他决定他们怎样跑。”
王渊、张俊一起平定杭州叛乱时,杀了叛贼之后,抢了钱财之后,张俊还趁机把杭州的美妓张秾抢到了手。
楼主:湖东隐士  时间:2020-07-15 12:28:38
正文 2-5-26

在《宋史*宦者*邵成章传》中记载着这样一件事:
建炎二年正月,内侍省押班邵成章被除名,南雄州编管。原因是——
当时,金人攻掠陕西、京东诸郡,郡盗起于山东,黄潜善、汪伯彦皆隐匿不报,把这些重要紧急的情况瞒着赵构。盗贼张遇纵火焚烧真州(今江苏仪真),距赵构的行在扬州只有六十里,赵构居然都不知道。
邵成章上疏论黄潜善、汪伯彦之罪,说他们必误国家。
赵构见了奏章后大怒,说邵成章一个太监,不守本职,竟敢议论大臣,必须严惩。
(赵宋家法,内侍宦官不得干预朝廷之事,干预就是重罪。宋徽宗赵佶时大改这道家法,让太监童贯成为全国最高军事统帅,让梁方平、谭稹之流掌握兵权,造成了极其严重的后果。赵构即位之初,就曾下诏特别强调内侍不得干政。)
这件事似乎给了我们一个明确的信息,黄潜善、汪伯彦狗胆包天,竟敢把前方的军情奏报截留下来,瞒住了赵构。
这是本案要剖析的第一个大疑问——
四千里战线烽烟遍地,这么大的战争能瞒得住?
赵构又不是白痴,他之所以南下避敌,就是因为已经获悉金军要南侵,这种低级谎言他会信?
还有,就算黄潜善、汪伯彦瞒骗赵构,朝廷里那些“正直”的台谏官在干什么?邵成章一个太监,主要活动范围在皇宫,连他都知道的事,大臣们难道听不到风声?
论事是台谏官的本职,为了不让皇亲国戚任文资,台谏官们敢把皇帝逼到墙角,现在,他们的正直到哪里去了?他们的勇气又到哪去了?为什么居然轮到邵成章来上疏?
楼主:湖东隐士  时间:2020-07-15 12:28:38
@忘川求水 2012-06-24 23:56:52
赵构回来对他绝不是什么好事,赵构身边近臣肯定也要来,这就多了一批不懂军事的决策层和投降派;而且国境残破,兵力不足,远非开战初有足够时间和人员预警和勤王,赵构真被围住了宗泽难逃其罪。
-----------------------------
我相信宗泽绝对知道这两点!这也是宗泽之所以是当之无愧的民族英雄的原因。
一息尚存,抗争到底!投降派回来,就和投降派斗;金国人打来,就和金国人拼。“拼将十万头颅雪,须把乾坤力挽回!”
史载:金国人畏惧宗泽。我认为他们不可能是畏惧宗泽的用兵谋略,更不可能是畏惧宗泽的武功,而是畏惧宗泽不屈的意志,是畏惧宗泽那种能把千万普通人激发起来战斗的精神。
岳飞是这种精神的继承者,也必将是宗泽悲剧命运的延续者。
楼主:湖东隐士  时间:2020-07-15 12:28:38
@老食和尚 2012-06-25 13:42:22
楼主好文,追看久矣。冒个泡吧。
-----------------------------
谢谢支持!
楼主:湖东隐士  时间:2020-07-15 12:28:38
@金戈风云 2012-06-25 18:45:58
《新狂人日记》

今天晚上,很好的月光。
我不上网,已有三十多天;今天上了网,精神分外爽快。才知道以前写赵构的,全是发昏;然而须十分小心。不然,那赵家的狗,何以看我两眼呢?
我怕得有理。......
-----------------------------
哈哈,“金戈”兄下笔总是出人意料!
楼主:湖东隐士  时间:2020-07-15 12:28:38
@老马何以识途 2012-06-21 08:03:58
-----------------------------
“老马”兄:上次谈及宋朝的台谏制度,在下只顾着和人辩论去了,没有回复,请见谅!现在又涉及到这一问题了,愿聆听高见!
楼主:湖东隐士  时间:2020-07-15 12:28:38
@大漠香山 2012-06-23 08:24:32
古代皇帝最怕别人说自己昏,徽与昏同音,整天徽宗徽宗的叫,换了谁能受得了啊。
-----------------------------
@渭水渔樵 2012-06-25 23:10:26
你这么无知还喜欢发言。
-----------------------------
@大漠香山 2012-06-26 08:26:37
徽宗这个谥号,明明就是损人的称呼,你们还在这里硬着头皮顶什么呢。比如唐玄宗这个称号,与悬字同音,还比如宋神宗,明神宗,神在这里有半仙之意;还有明明熹宗,唐僖宗,有玩乐不干正事之意;还有晋惠帝,与慧字谐音,暗示他智商问题;
所以谥号这个问题,别以为古人孝字为先就不能贬先人。
-----------------------------
你还嫌不够丢人现眼?这样教你,你居然还没弄懂!
徽宗是庙号,赵佶的谥号是“体神合道骏烈逊功圣文仁德宪慈显孝皇帝”。劝你少说话,你一说就漏底。只要你读过任何一篇宋史的本纪,就应该分得清庙号和谥号。
本纪的开篇第一句话就是接待皇帝的庙号、谥号,然后才是名字、生辰。如《宋史*徽宗纪》:徽宗体神合道骏烈逊功圣文仁德宪慈显孝皇帝,讳佶,神宗第十一子也……
人家说你无知,不是打击、贬低你,是在同情、教育你。
楼主:湖东隐士  时间:2020-07-15 12:28:38
@忘川求水 2012-06-26 09:04:32
当初李纲请回宋徽宗,自己大权旁落,后来皇族给金兵连锅端,这件事上李纲也有一定责任。
-----------------------------
这是张浚等人对李纲的诬陷,史实如下:
1、金军第一次南侵退兵后,宋徽宗赵佶想在镇江复辟,为了避免一国二主,引发内战,李纲等朝廷大臣(包括李纲的死对头耿南仲)一直设计连诱带逼,于靖康元年四月把徽宗赵佶弄回了东京,随后,宋钦宗赵桓将赵佶软禁于龙德宫。
2、靖康元年八月,宋钦宗赵桓、耿南仲将李纲排挤出了朝廷。
3、金军第二次南侵时,李纲已不在朝廷。当时,赵佶曾向赵桓提出到西京洛阳去募兵,赵桓坚持拒绝(怕他又想跑出去搞复辟),全部皇族也因此不得离开京城,后来除了康王赵构外,被完颜粘罕连锅端。
4、张浚等人为了置李纲于死地,把赵宋皇族全体被俘的责任强加在李纲头上(本文前面的附录中引吕中《皇朝大事纪》记有此事,可参阅)。

楼主:湖东隐士  时间:2020-07-15 12:28:38
@忘川求水 2012-06-26 09:04:32
宗泽还不如乘赵构惊慌失措,无心河北战局,放手去打
-----------------------------
宗泽没法放手去打,他的战区在中线,东线此时无帅,西线也是各自为战。宗泽只是东京留守,无权指挥山东、关陕,他如果率军前出至河北,其两侧均无法防护,必成孤军之势,极易被合击甚至围歼。
要打赢一场战争是有诸多条件的,举两例说明:
1、在指挥上:面对如此危急的情势,赵构朝廷自身撤离,还不委任总摄全局的大帅来统一指挥,各路甚至各州郡在程序上还直接是由朝廷指挥。而这个指挥中枢又远在扬州,比如长安告急,哪怕是用金字牌急递,军情奏报到达扬州也必须二十天以上,然后,皇帝、宰执商量几天,再发出命令,等命令到达长安,又是二十几天,前后一个半月就已经过去了,只怕仗都打完了。
2、在后勤上:比如陕西缺粮,必须从其它路调运。河南已是战区,无力调运,能调粮的只有四川,但四川各州郡不受宗泽、陕西帅臣的指挥,所以只能先奏报到扬州,二十几天后,扬州朝廷闻讯,商议下来,给四川下诏,等命令到达四川,又一个月已经过去了,然后四川各州府筹集粮食,从难于上青天的蜀道运往陕西,只怕粮食还没到,陕西的士兵已经饿死了,或者已经去当盗贼。
战争机器一旦开动,必须有人统筹全局,把全国的力量迅速调动起来,这绝不是凭一个东京留守的权力就能办到的。你让人送粮,人家送吗?一句话就给你顶回去了——皇上无旨,下官岂敢擅行?
对这些问题,下文在叙述历史事件会涉及,会论证赵构不回东京所带来的一系列严重后果。
楼主:湖东隐士  时间:2020-07-15 12:28:38
更正————上文发漏了一节

正文 2-5-26

这样治理盗贼不仅治不断根,而且往往是越治越严重,老百姓遭到盗匪和官军的交替洗劫、蹂躏,更多的良民被逼成了盗贼。
赵构对此的认识十分有限,黄潜善、汪伯彦等人也只知道用兵镇压,而那些贪财好色的武夫们见到这种美事更是“欣欣然有喜色”,既可以立功升官,又可以劫财劫色,而且盗贼又不像金国铁骑那样厉害,名利双收,还没什么生命危险,实在是肥差!

宗泽浴血奋战于中原,山东、关陕节节败退,此时扬州的朝廷对北方却几乎没有支援,甚至在史料中找不到他们对前线关注、谋划的记载。
这实在是太荒唐了!
赵构难道不知道中原失守,金国大军就会压到江淮吗?不知道宗泽若败,完颜粘罕下一个目标就是自己吗?
不可能!
赵构虽然是没有雄才大略的普通人,但这个道理普通人也肯定能看得明白。
楼主:湖东隐士  时间:2020-07-15 12:28:38
正文 2-5-27

在《宋史*宦者*邵成章传》中记载着这样一件事:
建炎二年正月,内侍省押班邵成章被除名,南雄州编管。原因是——
当时,金人攻掠陕西、京东诸郡,郡盗起于山东,黄潜善、汪伯彦皆隐匿不报,把这些重要紧急的情况瞒着赵构。盗贼张遇纵火焚烧真州(今江苏仪真),距赵构的行在扬州只有六十里,赵构居然都不知道。
邵成章上疏论黄潜善、汪伯彦之罪,说他们必误国家。
赵构见了奏章后大怒,说邵成章一个太监,不守本职,竟敢议论大臣,必须严惩。
(赵宋家法,内侍宦官不得干预朝廷之事,干预就是重罪。宋徽宗赵佶时大改这道家法,让太监童贯成为全国最高军事统帅,让梁方平、谭稹之流掌握兵权,造成了极其严重的后果。赵构即位之初,就曾下诏特别强调内侍不得干政。)
这件事似乎给了我们一个明确的信息,黄潜善、汪伯彦狗胆包天,竟敢把前方的军情奏报截留下来,瞒住了赵构。
这是本案要剖析的第一个大疑问——
四千里战线烽烟遍地,这么大的战争能瞒得住?
赵构又不是白痴,他之所以南下避敌,就是因为已经获悉金军要南侵,这种低级谎言他会信?
还有,就算黄潜善、汪伯彦瞒骗赵构,朝廷里那些“正直”的台谏官在干什么?邵成章一个太监,主要活动范围在皇宫,连他都知道的事,大臣们难道听不到风声?
论事是台谏官的本职,为了不让皇亲国戚任文资,台谏官们敢把皇帝逼到墙角,现在,他们的正直到哪里去了?他们的勇气又到哪去了?为什么居然会轮到邵成章来上疏?
楼主:湖东隐士  时间:2020-07-15 12:28:38
@无心念昔 2012-6-26 16:43:00
赵构有三条路可以跑:入陕,西军能战之士尚有十余万,还能入川等退路。诣京湖,有襄阳,荆州,鄂州等重镇可守,水网交通也不错,反攻中原也比较方便。其次是奔金陵杭州,对于赵构来说是最安全的方案,可以去泛舟海上了,但是就把自己最富庶之地给金人蹂躏了,还好南宋初整个南边还是风调雨顺的。
到江南算是个比较怂的选择了。个人觉得入陕是个雄主的选择。
-----------------------------
威武盖世者敢守中原,雄才大略者必入关陕,中才之主可退襄阳,才薄德寡者迟早是“穷海看飞龙”。
楼主:湖东隐士  时间:2020-07-15 12:28:38
正文 2-5-28

邵成章是宋钦宗的内侍,此人为人忠直,赵构在南京登基时,他才到赵构身边,也就是说,他侍奉赵构还不到一年时间。
其实,明眼人一下就能看出这段记述中的问题:试想一下,如果赵构一直以为北方无战事,近旁无盗贼,突然听说四千里河山烽烟遍地,强盗离自己只有六十里,那么他绝不可能立即就大怒,而应该是大惊!
并且,就算赵构先前一无所知,现在总知道了吧!那为什么不把黄潜善、汪伯彦叫来质问?为什么不赶快行动起来,亡羊补牢总胜过放任自流吧?
况且,赵构给邵成章的罪名是内侍干预朝廷、太监议论大臣,并没有说邵成章危言耸听,造谣惑众,这也证明他对外患内忧其实心知肚明。

显然有人企图掩盖真相,但却是欲盖弥彰!
《三朝北盟会编》和《建炎以来系年要录》是记载这段历史的最重要的史籍,其作者徐梦莘和李心传都是南宋人,他们当然不敢对赵宋皇帝有所“讥谤”,所以在这两部史书里也不得不回避了这一问题,但作为有良知、有职业道德的史学家,他们在书中留下了很多暗示,同时又保存了一些重要的资料(如宗泽的奏章),后世人只有用心去看,其实不难发现真相。
楼主:湖东隐士  时间:2020-07-15 12:28:38
正文 2-5-29

在《三朝北盟会编》中保存着宗泽在建炎二年三月给赵构的二封奏章,其措辞之激烈,语气之愤慨为历代臣子奏议所罕见:
“今日之士大夫,气节污秽低下,言论卑鄙无耻,其中强一点的也不过是为了持禄保宠;哪些尤为卑下的,到现在还只知道苟安钻营。
他们从来就不曾为陛下想过——弃祖宗二百年大一统之基业是何等可惜;
他们从来就不曾为陛下想过——陛下的父母兄弟、至亲骨肉上蒙尘沙漠,在翘首祈盼救援;
他们从来就不曾为陛下想过——祖宗的陵墓寝庙为贼虏肆意蹂践;
他们从来就不曾为陛下想过——京师乃天下之根本,宗庙、朝廷、百司、仓库尚俨然如旧;
他们从来就不曾为陛下想过——河北、河东、京东、京西、陕右、淮甸百亿生灵正惨遭涂炭,被杀掠殆尽……
这些人朝进一言,暮入一说,商量计划着如何泛舟江海,退到江南湖外。无非是为贼虏行方便之计,无非是已将自己的亲属家财远送南方。为人臣者,不忠不义,竟然能到如此之地步,这些人正如孔子所谓‘苟患失之,无所不至!’(因为害怕失去利益,所以什么卑鄙无耻的事都干得出来)
臣夙夜痛心!泣血沥诚、竭尽忠心为陛下保护京城。从去年秋冬至今年春,已经血战数月。现在农事将兴,陛下不早回京师,则天下之人不知何去何从……”
楼主:湖东隐士  时间:2020-07-15 12:28:38
正文 2-5-30

据《宋宗忠简公遗事》载:赵构对宗泽的奏章,开始还用温言抚慰,后来干脆就不予回复了。从这里我们也可以看到,赵构是收到了宗泽的奏章的,而既然收到了宗泽的奏章,有怎么可能对前线的事一无所知呢?
说他被黄潜善、汪伯颜蒙骗,完全是一派胡言。
赵构的不理不睬,显然激怒了宗泽,在接下来一封奏章里,宗泽借着抨击大臣,几乎是在指着赵构的鼻子痛骂了:
“那些不忠不义之辈,只知持禄保宠,动为身谋。
居然认为祖宗二百年大一统的基业不值得珍惜;
居然认为京城、宗庙、朝廷、府藏不值得留恋;
居然认为二圣、后妃、亲王、天眷不值得搭救;
居然诸帝、诸后、山陵园寝不值得保护;
居然认为周室中兴不足效法;
居然认为步东晋之覆辙不足羞耻;
居然视以巡狩之名而逃跑避敌为高明;
居然视苟且偷生而偏安一隅为幸运;
搜刮民脂民膏去献给仇敌,收罗器械去送给贼虏;
禁止招募守御之兵,唯恐勇敢之士去和金贼死战;
阻扰保甲来协助军队,唯恐流离之民能安居乐业。
欺罔天听,凌蔑下民,凡误国之事,无不为之!”

楼主:湖东隐士  时间:2020-07-15 12:28:38
@忘川求水 2193楼
楼主,天涯有这么一句话:永远不要和白痴争辩。因为他会把你的智商拉到和他同一水平,然后用丰富的经验打败你!虽然我觉得楼主的智商还没有被拉到他的水平,不过真的是浪费时间
-----------------------------
呵呵!请放心,这里的所有人,就算想把智商退化到那种水平都是不可能办到的,就像他不可能读得了史料一样。
楼主:湖东隐士  时间:2020-07-15 12:28:38
@大漠香山 2012-06-27 11:12:31
吴玠即便这样牛,比岳飞牛几个档次,但是和南宋周郎虞允文这样的世界级千古名将来比,又差了一截,采石矶一战20万金军灰飞烟灭
-----------------------------
@金戈风云 2012-06-27 15:46:50
你这厮是不是得了妄想症?虞允文是文臣,后来当过宰相,他才不会自吹是什么世界级千古名将。采石矶一战20万金军灰飞烟灭了吗?那后来杨存中、虞允文在京口、瓜州打的是谁?
再回去问问你的主子赵构,采石大捷后是不是还要继续推行纳贡称臣的政策?
-----------------------------
“金戈”兄打假真是干净利落!
楼主:湖东隐士  时间:2020-07-15 12:28:38
正文 2-5-31

宗泽的这封奏章非常“出格”,我们把字里行间所表达出来的意思稍微翻译一下:
祖宗二百年的基业你不要了?你父兄沦为囚徒、受尽凌辱你不管了?你的母亲、妻子在被人奸淫蹂躏你无动于衷?别人在挖你的祖坟你满不在乎?
……
这哪里像臣子给皇帝上章,就差直接骂赵构不是人。
宗泽虽然敢犯上,但他是知书达礼的文臣,不是粗鲁的匹夫,奏章的言辞激烈到这种程度,肯定是事出有因,肯定是有什么事把他刺激到狂怒起来,所以说起话来不顾后果。
从宗泽奏章里的那句话——搜刮民脂民膏去献给仇敌,收罗器械去送给贼虏; 禁止招募守御之兵,唯恐勇敢之士去和金贼死战;阻扰保甲来协助军队,唯恐流离之民能安居乐业。我们已经可以看出一点端倪,赵构很可能是在想割地议和。
不论是从情理上推断,而是从扬州朝廷的所作所为来分析,赵构决定割地议和的可能性极大。
首先,李纲已不在朝廷,黄潜善、汪伯彦已成为左丞右相,朝中主和派已具有压倒性优势。
黄潜善、汪伯彦从赵构即位之初就一心想议和,现在李纲被贬再贬,张所被流放岭南,宗泽又被安排在前线干苦差事,所有障碍都已经排除,此时正好推行他们的初衷,他们岂肯闲着?
楼主:湖东隐士  时间:2020-07-15 12:28:38
正文 2-5-32

另一方面,从扬州朝廷对宗泽和前线战事的态度来看,他们决心议和的可能性也极大,否则一定会全力支援宗泽。事实是,即便是完颜银术可打到了邓州、襄阳,切断了宗泽的退路,他们也完全不作为。如果不是抱定了议和的打算,凭谁在这种情况下也是坐不住的,并且襄阳并不算太远,又是南北之要冲、兵家必争之地,岂可坐视不理?
上面都还只是分析推断,尽管分析推断十分有力,但还不足以作为扬州朝廷打算割地议和的铁证。
要找到铁证颇为困难,连对宋金战争记载最详尽的《三朝北盟会编》里都没有扬州朝廷当时正式商议国是的任何记载。此时不商议、确定国是那是根本不可能的,显然,有关史实要么是被人故意销毁,要么是作者不敢写。
《三朝北盟会编》记建炎元年三月至五月之事,仅仅只有一卷的篇幅(卷一百六十一),这和其他时期的记载大不相同,例如记靖康年间之事,有时以一卷的篇幅仅够详记几天的事,甚至卷六十九只记了靖康元年闰十一月二十五日一天的事。
根据徐梦莘的惯常做法,对于不能秉笔直书的事件,他往往会留下线索,让后人去发现。
这次,《三朝北盟会编》里有没有留下探寻真相的钥匙呢?

楼主:湖东隐士

字数:2226890

帖子分类:煮酒论史

发表时间:2012-03-31 18:36:00

更新时间:2020-07-15 12:28:38

评论数:26418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下载地址:TXT下载

 

推荐帖子

热门帖子

随机帖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