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水读 >  天涯 >  煮酒论史 >  真相背后的真理——岳飞、秦桧、赵构二十大疑案

真相背后的真理——岳飞、秦桧、赵构二十大疑案

楼主:湖东隐士  时间:2020-07-15 12:28:38
@ronhua 2012-07-07 20:46:56
还有,我知道这里面,绝大多数是女子,男子除了皇子皇孙和部份大臣外,有没有其它大臣的儿子?......
-----------------------------
男子也不少,金兵掳走的人种类很多——学官、明经学生、医人、僧道、秀才、内侍、冠子、帽子、裁缝、染作、木工、铁工、银作、阴阳、伎术、影戏、傀儡、小唱……
其它大臣的儿子应该有,但不多。
楼主:湖东隐士  时间:2020-07-15 12:28:38
@ronhua 2012-07-07 22:17:05
谢先生百忙之中的指教,
网络中一声感谢很苍白,但心却真诚
-----------------------------
别客气!本文下一个疑案《秦桧南归》,会详细讲述宋俘们的经历,仁兄写小说时可能用得着。
楼主:湖东隐士  时间:2020-07-15 12:28:38
@香山大漠 2012-07-07 17:44:50
八字军面临严重军事压力,在河北难以立足,不得不回师黄河南岸。鬼都知道金军认真起来,宗泽守东京只是个笑话,一个八字军能顶多大作用?
-----------------------------
哈哈!难怪“金戈风云”兄骂你是“咸徽狗”,你的话怎么和黄潜善、汪伯颜说得一模一样?这两位下场可不好看哦。
楼主:湖东隐士  时间:2020-07-15 12:28:38
正文 2-5-76

马扩知道,自己最担心的事情还是发生了,皇帝改变了决心。
随后,马扩、宗泽听到了让他们大感震惊的消息:
1、黄潜善、汪伯颜认为信王赵榛是假冒的。
2、传闻宗泽与信王赵榛密谋,想把赵榛迎进东京,有立为天子之意。
宗泽大大吃了一惊,他心里顿时明白了,赵构突然下诏说要回京城,原来是猜疑信王赵榛有异志,担心自己和信王赵榛有秘密勾结!

这里出现了几个重大的疑问:
1、信王到底是真是假?或者说,赵构、黄潜善、汪伯彦到底认为他是真是假?
2、赵构下诏回京的真正原因是为了防止信王入东京称帝吗?
3、赵构既然已经说要回京,为何又迟迟没有出发?

对于第一个问题,也许我们只能回答一半(但这一半也已经足够说明问题了)。
关于信王赵榛,史料记载不一,而且均极简略:
《呻吟语》记载:信王赵榛在金国,绍兴元年(公元1131年)添了一个女儿。
《宋俘记》记载:信王赵榛并未逃脱,在金国一共添了五个女儿,后来死在金国。五马山寨的信王是燕人赵恭假冒。
《茆斋自叙》言之凿凿:信王是真,决非假冒,连赵构本人也从笔迹判断出他是真的。
《三朝北盟会编》、《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均未对信王赵榛的身份提出质疑。
楼主:湖东隐士  时间:2020-07-15 12:28:38
正文 2-5-77

宋朝方面关于信王赵榛的史料记载有一点相同:后来五马山寨被攻破时,信王不知所终。
两说不一又死无对证。关于信王真假的问题我们无法给出确定答案,这里且把这一问题放一放,先来研究一下我们能找到确定答案的问题——赵构是否认为信王为真?
信王赵榛让马扩去扬州请兵,赵榛、马扩不可能不知道办这样的大事,赵构和大臣们是一定要先判明赵榛的身份的,所以赵榛是让马扩带着亲笔信去的,关于这一事实,没有任何人提出疑问。
赵构看了赵榛的亲笔信后,立即从笔迹确认是自己的亲弟弟,对这一事实,也没有人提出疑问。
从赵构后来任命赵榛为来看,更加可以肯定赵构确认信王是真——他没有理由也不可能任命一个西贝货或身份不能确定的人为河外兵马都元帅。

左相黄潜善和右相汪伯彦首先怀疑信王赵榛是假冒,这一事实也从来没有人提出过异议,而这正是解开疑问的关键之处。
黄潜善、汪伯彦在靖康年间都外任地方官,不在东京,没有可能与赵佶的十八子信王赵榛有密切交往,甚至极有可能根本就不认识,他们凭什么来判断信王赵榛是真是假呢?
楼主:湖东隐士  时间:2020-07-15 12:28:38
正文 2-5-78

信王赵榛提供给赵构和扬州朝廷判别自己身份的,是那封亲笔信。黄潜善、汪伯彦根本就没见过赵榛的笔迹,靠什么来鉴别?
退一步讲,如果他们此前见过赵榛的笔迹,发现这是一封摹仿笔迹的假信,那为什么不说出来?他们完全可以当面揭穿,何必暗地里对马扩使坏?
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黄潜善、汪伯彦根本不可能辨别信王赵榛身份的真伪。
根据赵构前后的行为判断,赵构认为信王是真,并且还很肯定。
那么黄潜善、汪伯颜为什么要说信王是假的呢?赵构为什么后来又变卦了呢?黄潜善、汪伯彦是怎么把他说动的呢?
我们先来看看信王赵榛的出现,到底妨碍了黄潜善、汪伯彦什么,可能对赵构产生什么不利的影响。
信王赵榛妨碍了黄潜善、汪伯彦议和的计划。此时通问使王伦已经去了金国,黄潜善、汪伯彦正等着议和的消息,五马山寨号召河北起兵抗金,企图迎还二圣,岂不又要失信于金国?上次傅雱出使时,张焕、马忠、张所先后渡河去与金兵战斗,金国派高庆裔来责问傅雱,把傅雱给打发了回来。
黄潜善、汪伯彦认为,如果支持信王赵榛去和金军较量,那些乌合之众哪里是金国铁骑的对手?最后不仅会被杀得大败,并且还会使金国更加不相信朝廷有议和的诚意,恐怕王伦和完颜粘罕就没法谈了。
楼主:湖东隐士  时间:2020-07-15 12:28:38
@ronhua 2012-07-07 22:17:05
本人没有能力去考究史料,但认为,单凭一个东窗事发的传说就认定了王氏的罪孽,实属荒唐,小两口东窗私语,竟然被人以蹲墙角的方式偷听而去,更何况那时秦桧正如日中天,...........
-----------------------------
“东窗事发”只是个传说,最早见于元朝刘一清《钱塘遗事》:
秦桧欲杀岳飞,于东窗下谋其妻王夫人。夫人曰:“擒虎易,放虎难。”」其意遂決。
后桧游西湖,舟中得疾,見一人被发厉声曰:“汝误國害民,我已诉于天,得请于帝矣。”桧遂死。未几,秦熺亦死,夫人思之。
方士伏章见熺荷铁枷,因问秦太师所在,熺曰:“吾父见在丰都。”方士如其言而往,果見桧与万俟卨俱荷铁枷,倍受诸苦,桧曰:“可烦语語夫人,东窗事发矣。”
楼主:湖东隐士  时间:2020-07-15 12:28:38
@ronhua 2012-07-07 22:17:05
看了先生的文章,本人突发奇想,王氏是不是一个重情重义的奇女子?当然,这个纯属臆想,没有任何史料佐证。
试想一下,被掳掠北上的大臣们,仅见王氏随秦桧一起同行,而其它大臣,并未见家属跟随,何况以当时的处境,王氏完全没必要随秦桧去金营的,孙傅和张叔夜可以孤身前往,秦桧也可以。再加上秦桧素有惧内一说,也不可能是秦桧逼迫,那么,是不是只有一个可能:王氏主动要求随秦桧北上?
-----------------------------
是完颜粘罕下令将秦桧全家抓起来的,当时不少大臣的家属也被抓了,完颜粘罕还曾下令抓李纲的家属,由于李纲被贬,家属不在东京,得以幸免。
楼主:湖东隐士  时间:2020-07-15 12:28:38
@仰望巅峰 2012-07-09 12:33:42
又来强拉湖东隐士,《错把杭州当汴州》结稿,请关注《赵官家的“非成功转型”——握刀之手改挥毫》。
-----------------------------
还是发在“网上谈兵”吗?
楼主:湖东隐士  时间:2020-07-15 12:28:38
@ronhua 2012-07-09 16:29:44
谢谢解答,期待更新ing
-----------------------------
今天家里来客人了,刚忙完,稍后更新。抱歉,让各位久等了!
楼主:湖东隐士  时间:2020-07-15 12:28:38
正文 2-5-79

其实黄潜善、汪伯彦根本判断不了信王的真假,但他们老谋深算,对这类事的反应很快,如果赵构念及手足之情,发兵援助赵榛,那无疑会毁了和谈。
在朝堂上,黄潜善、汪伯彦不能明说出来,所以马扩一退出,他们立刻围着赵构,请赵构注意辩别信王的真假。
赵构毕竟还年轻,一时间还想不了那么周全,不明白他们的用意,所以再才大声说:“信王是太上皇的亲生子,是朕的亲弟弟,朕岂会不认得信王的笔迹?何疑之有?何疑之有?”
黄潜善、汪伯彦这样的权谋之辈,嗅觉是相当敏锐的。信王赵榛的出现,会给赵构带来了一个潜在的威胁——信王赵榛也可以成为帝位的合法继承人。
赵构下诏任命赵榛为河外兵马都元帅之后,黄潜善、汪伯彦一边暗中阻挠,一边又不断地委婉地暗示赵构——支持信王在河北抗金,对与金议和、对赵构帝位的稳定有着双重的不利。
赵构渐渐被他们说动了,但显然还是犹豫不决,难以下决心。
随后,有人制造了谣言,说信王赵榛与东京留守宗泽有异常的图谋。赵构这下慌了神,有一点他心里非常清楚——自己南下避敌,大失北方之人望,如果宗泽真要拥戴信王赵榛,很可能会给自己带来极大的麻烦。
楼主:湖东隐士  时间:2020-07-15 12:28:38
正文 2-5-80

这才是赵构急忙下诏,宣布要择日回京的原因——防止信王赵榛入东京称帝。
起初,宗泽对这一切一无所知,他还以为赵构见自己守住了东京,已经对抗金有了信心。
就在赵构宣布准备回京的第二天,有人提出了反对意见,秘书省正字冯楫献书给黄潜善:
“昨晚看见黄榜上说陛下欲择日回京,从卫官吏无不欣喜,西兵因为可以回到家乡附近,更是倍加踊跃。但以冯楫之见,东京还不能回,如果陛下回驾东京,万一金人秋后再来,不知本朝之兵如何以抵挡?如果本朝之兵不能抵挡,陛下岂不必须再次避敌?现在蔡河、汴河已渐渐湮塞,航运困难,万一水路断绝,只怕想避敌都很难了,这不能不慎重考虑!”
“假如有人认为,皇上今日驻跸扬州未为得策,假如皇上一定要以马上治天下,那就应当留兵将和宰执中谙练边事、运筹帷幄之人,随皇上居于扬州,专务讲武,以为战守之备,其余宗庙、百官全部过长江到建康(今江苏南京)。另外,财用百物除赡军费用留在扬州外,其余的也应该全部转移至建康府。如此,敌军来袭时,能战则战,能守则守,如果不能战、不能守而欲‘动’,则‘动’起来也容易,不会有牵制之累。”
楼主:湖东隐士  时间:2020-07-15 12:28:38
正文 2-5-80


冯楫的措辞倒是很讲究,他不说“退”、“逃”,而说“动”。他的建议实际上代表了此时扬州朝廷中很多人的一种心态——扬州在江北,这里还不够安全,最好退到长江以南,以天堑为屏障,那陛下和我们的安全才有保障,至于回东京,那是万万不行的。
黄潜善将这一建议禀报了赵构,赵构又开始犹豫了。他们又经过多次商议之后,扬州朝廷做出了令宗泽、马扩无法接受的决定:
1、马扩从扬州带出去的兵马不许渡黄河北上。
2、信王赵榛所领五马山寨及河北义军不许渡黄河南归,不许入东京。
3、暂不确定回京日期。
宗泽、马扩、赵榛大失所望。
这样的决定把信王赵榛逼入了绝境,他在河北缺粮、缺兵器,扬州朝廷不给支援补充,连马扩请兵请来的那些乌合之众都还不让过河,那还请他们来干什么?想撤回黄河以南保存实力吧,现在居然成了抗旨!
这是岂不是要信王赵榛死在河北?
宗泽的北伐计划也就此搁浅了。
楼主:湖东隐士  时间:2020-07-15 12:28:38
更正——上节应为正文 2-5-81

正文 2-5-82

宗泽怀着最后的一线希望又给赵构上了一道奏章,详细地向赵构奏报了他的策略:
1、请赵构派一使节从海道出使高丽,设法说服高丽从金国东部出兵;
2、派遣使节出使西夏,告诉西夏唇亡齿寒的道理,争取西夏与宋结盟,至少要让他们保持中立,以此减轻陕西的压力;
3、派遣官吏间道至河东路,让河东路折家(名将世家)收集军兵,在西北部对金军形成牵制;
4、利用辽国遗民对金国的怨恨,寻访辽国贵族子孙,鼓励他们起兵复国,扰动金国腹心之地。
5、金人耐寒畏暑,在六月酷暑之时,由宗泽领军北伐。兵分两路,一路出滑州、浚州,一路出怀州、卫州;
6、全力支持两河义军,北伐之日,约他们共同举事,使金军顾此失彼,无暇应付。
宗泽这个计划考虑面很宽,一个文臣自学了二年军事,能提出这样一个计划已属难得,虽然他这个计划付诸实施时未必能获得成功,但肯定能给完颜粘罕制造出很大的麻烦。
宗泽在做最后的努力。
楼主:湖东隐士  时间:2020-07-15 12:28:38
@徐兆玮 2012-07-09 23:57:02
基本上没有成功的希望。特别是“设法说服高丽从金国东部出兵”更是如同做梦。
-----------------------------
兄台判断得很准,后来扬州朝廷派人去试探过高丽的态度,企图拉拢,但以失败告终。
楼主:湖东隐士  时间:2020-07-15 12:28:38
@baibai1983 2012-07-10 08:45:34
能不能先亮观点,看得—头雾水,建议格式:我的观点,我的论据,佐证史料…要不实在没耐性看下去了
-----------------------------
这一段历史,经过南宋人的篡改、掩盖,元、明、清三代杂剧、评书、小说又进行了无原则的演义,民国时期又屡被大家误读,解放后学术界从五十年代争论至今,八十年代的评书《岳飞传》风靡全国,九十年代到本世纪,网络、出版物良莠不齐,非历史专业的大众对这段历史“了解”得越多,其实是误解得越多。
我要先亮观点,只怕大家会吵得无休无止。比如:现在正在写的,宗泽的北伐计划,其成功的可能性其实很小,如果我不先把史实详细讲出来,不知道有多少人会把我和“大漠香山”划等号。
本文的主题很特殊,分析历史首先要对基本史实有一个统一的认识,而这段史实又错综复杂,这也就决定了本文篇幅较长,写法比较特殊,探寻真相一定要有耐心!
楼主:湖东隐士  时间:2020-07-15 12:28:38
@徐兆玮 2012-07-10 11:31:31
不过兄台说,能给粘罕制造麻烦。我相信搞得好,确实能够如此。但最多也就使金军陷于暂时的混乱,伤些皮肉。
但问题是,如果在反攻中把本钱赔的差不多了,以后的局面怎么维持?当年救太原,也有类似的问题。记得二十多年前《岳飞新传》中就说陕西军团在两次太原解围战中损失殆尽,决定了北宋的灭亡。
-----------------------------
严格地说,陕西军团并未被歼灭,而是被打垮、打散了。
换一个角度思考,一个人口1亿,科技、文化、经济空前发达的大国,对付一个人口不过百万,建国不过十几年,连文字都还没有的女真族,居然找不到办法?这是为什么?
楼主:湖东隐士  时间:2020-07-15 12:28:38
@beyondbeyondma 2012-07-09 20:54:17
看楼主的贴子已成每天的习惯。哈哈 虽然我爱潜水。
-----------------------------
谢谢关注!我的手不够快,抱歉了。
楼主:湖东隐士  时间:2020-07-15 12:28:38
正文 2-5-83

赵构收到了宗泽的奏章后,又是用温言抚慰了一番,但关于回京之事,却是再也不提了。
赵构召回了前签书枢密院事宇文虚中(关于宇文虚中此前之事,请回顾《疑案三·赵构避敌》中相关讲述),继王伦之后,再派宇文虚中出使金国,宇文虚中的职务名称却发生了一个显著的变化——观文殿学士祈请使(祈请议和的使者)。
此前傅雱、王伦都是称大金通问使(联络问询二帝的情况的使者),职务名称的变化,其实已经昭示:李纲被贬后,朝廷的对金策略发生了本质性改变。

赵构还给宗泽派了一个副手,他让郭仲荀回到京城任东京副留守之职。宗泽也听到了风声,知道扬州朝廷里黄潜善、汪伯彦等人在说——宗泽所招降的都是王善、杨进、丁进这些大盗,现在兵势甚盛,恐其有变!郭仲荀名义上是来协助,实际上是对宗泽进行监视。
宗泽怀着一腔悲愤,给赵构上了第二十四份奏章:
“臣年已七十,尚以疲老之躯,抱区区之愚忠,为国家竭尽心力。臣请陛下早降回銮之诏,以系天下之心。臣愿身先士卒,效命沙场……”
“陛下如果认为老臣所言不能采纳,请将臣放归田里,以尽残年!”

赵构没有给予回复。
楼主:湖东隐士  时间:2020-07-15 12:28:38
正文 2-5-84

宗泽这位七十岁的老人,在繁重的事务操劳之下,在一次次的精神打击、摧残之下,终于撑不住了,他一病不起……
就在宗泽卧病的时候,河北的五马山寨遭到了金军的进攻。
马扩去扬州请兵之后,山寨里有叛亡者将消息告知了金军,金军元帅府担心马扩搬来救兵,于是先下手为强,调集精锐对五马山寨进行围剿。金军断绝了山寨义军的汲水之道,不久,五马山寨被攻破,河北的这个抗金中心被消灭了,信王赵榛下落不明……

心力交瘁的宗泽走到了他人生的最后时刻,他把儿子叫到病榻前,口述遗表:
“未能收复失地,臣将长抱九泉之恨;未能迎还二圣,臣将蒙受千古之羞。所以嘱咐臣的儿子,记下臣临终的遗言:请陛下上念社稷之重,下慰黎民之心,回銮京城,命将出师,大震雷霆之怒,救焚拯溺,出民水火之中。臣夙荷君恩,敢忘尸谏!”
留守司的众将(此中应有岳飞)来与他们的统帅诀别,宗泽道:“我本来无病,全是因为国土沦陷、二圣北迁、黎民涂炭,才忧愤成疾!山河不复,我死不暝目!你们牢记,一定要渡河北伐……”
众将泣道:“愿效死力!”
建炎二年七月初一日,风雨昼晦,弥留之际的宗泽突然在病榻上大喊了三声:“渡河!渡河!渡河!”在这悲愤的疾呼之后,含恨而亡。

楼主:湖东隐士

字数:2226890

帖子分类:煮酒论史

发表时间:2012-03-31 18:36:00

更新时间:2020-07-15 12:28:38

评论数:26418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下载地址:TXT下载

 

推荐帖子

热门帖子

随机帖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