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水读 >  天涯 >  天涯杂谈 >  移民新西兰十五年后的小城生活

移民新西兰十五年后的小城生活

楼主:robertli171  时间:2019-08-11 19:21:50


楼主:robertli171  时间:2019-08-11 19:21:50


楼主:robertli171  时间:2019-08-11 19:21:50


楼主:robertli171  时间:2019-08-11 19:21:50


楼主:robertli171  时间:2019-08-11 19:21:50


楼主:robertli171  时间:2019-08-11 19:21:50
那一次回乡 (一)

九十年代初读大学期间,我曾独自踏访安徽全椒(那个童年时待过两年的地方),那次回乡是为探访亲友,祭奠家人,缅怀童年所留下的岁月痕迹。

虽然时光已经又过去二十多年,记忆也慢慢模糊,那次探访已渐渐被岁月尘封起来。但是,近日小叔倡议建立了我们家族小辈的微信群,看到弟弟妹妹们的言谈笑语,看到那些往日旧照,那次探访又清晰地浮现在眼前,让我忍不住提笔回忆起来。

那是一个夏天,当我从南京坐车到达全椒县城时,真是正午时分,太阳热辣辣地悬在头顶,让人热汗直流、口干舌燥、无精打采。

正当我在县城汽车站打听发往管坝乡的班车时,旁边几位女孩听出了我的外地口音,一位女孩让我和她们一起走,告诉我她们也去管坝。

上车后,女孩招呼我和她们坐在一起,还叮嘱我看好自己的包裹。车开动后,我们闲聊了几句,知道就读师范的她们正好放假返乡。

上车前吃了晕车药的我此时头脑昏沉、困顿欲睡,迷迷糊糊中听到身边的女孩警告身后的人,我和她们是一起的,让他别动我身旁的包裹。

于是我放松下来,任自己沉沉地睡了过去。期间也曾短暂地醒觉过来,看看包裹无恙,裤兜深处的钱包尚在,于是又放心地睡了过去。

再次醒来已是车到管坝,下车和几位女孩道别后,我依照模糊的印象,向着度过童年的村子走去。

到了村里后,迎面碰到的头一个村人竟然还记得十多年前的我,他热心地把我领到了尚居村里的三叔家里。

记忆中的土坯草房已然不见,一幢水泥砖混的房屋坐落在原来的地基上。虽然简陋,水泥依旧裸露,屋内也未装修,但和当年的漏雨草屋相比,已是进步许多了。

童年记忆中的三叔高大威猛,能够轻易地用单手把我提溜起来。此时看到的三叔,已经苍老许多,岁月在他脸上留下的刻痕,清晰可见。三婶和表弟们也都开心我的到来,并迅速通知了周边的家人:爷爷、二婶、大姑、二姑和小姑。

第二天,爷爷就带着香烛黄纸来到了三叔家,他知道我这次回来,主要是为给奶奶上坟来的。

自从母亲去世后,奶奶来到了我的身边,他弥补了我童年缺失的母爱。在奶奶身边的那两年里,我重新沐浴在母爱的阳光里。

当我到了就读年龄,奶奶把我们姐弟送回父亲身边,在她即将离赣返乡的日子里,我是那么恐惧奶奶的离去。

我曾寸步不离地守候在奶奶身边,她做饭,我就在她身旁玩耍;她洗衣,我就围绕在公共水龙头附近。到了夜晚,我头枕着奶奶的胳膊入眠。早上一醒来,我会首先去寻找奶奶,看到了她的身影,我的心才能安定下来。

可是,奶奶终归是要离开的,毕竟在安徽,还有一大家人在等待着她。一天的清晨,在我好梦正酣的时候,奶奶拎着行李悄然离去。

当我醒来后再也无法看到奶奶时,我绝望地嚎哭着奔出门外,四处找寻着奶奶的身影。

在我以后成长的岁月里,每当想起这一幕,我仍然会泪流满面,不能自己。我似乎仍然能够体会到童年的我,失去奶奶的陪伴后,整个身心曾是多么的绝望,而对母爱又曾是多么的渴望。

后来,当我有了自己的儿女后,我曾暗暗发誓:无论怎样,我都要让自己幸福,让自己的孩子幸福,让孩子们有一个完整快乐的家。

因为我深知,童年母爱的缺失,对一个幼龄稚童的心灵会是多么深重的苦难,那种伤痛,虽然历经岁月的尘封,在不经意间揭开后,依然会流出殷红的鲜血,依然是如针扎般地疼痛。

我仍然清晰记得,在我中考前,当我得知奶奶去世的消息,当父亲即将赴皖归葬奶奶的时候,我哭泣着哀求父亲带我去见奶奶最后一面,我是多么的不愿接受奶奶从此离去啊!

父亲没有同意,但他答应我考上大学后,我可以来给奶奶扫墓。从此,这就成为我内心深处的一个心愿。

那天,当我站在奶奶的墓前,当我对着墓碑说出:奶奶,我来看你了。我已经哭倒在墓前的地上。那种天涯永隔的痛苦,那种此生不能相见的悲伤,那曾经熟悉的温暖和爱抚,都被眼前冰冷的水泥所阻隔,让我如何不会产生深切的痛悔?

许久之后,我的情绪才慢慢平复下来。
楼主:robertli171  时间:2019-08-11 19:21:50
那一次回乡(二)

接下来的几天里,爷爷带着我拜访了姑姑们和婶婶家。

见到了小姑,童年记忆里的小姑漂亮水灵,当年她刚刚高中毕业,在村里的小学当民办教师。

那时的她常系一条丝巾,圆润的脸庞肤白细嫩,眼神清澈而明亮,一身衣衫干净而又素雅,在我眼里飘逸如同仙女,与周围整日耕作的农人截然不同,是我骄傲和崇拜的偶像。

眼前的小姑却失去了往日的风采,脸上清晰地镌刻着岁月的艰辛和无奈。

我很清楚地看到,不幸的婚姻和辛劳的生活,会如何改变一个人的容颜。

在三姑家住了两日,姑父是某国营农场的场长,沉稳而威严,有一双漂亮可爱的女儿。

爷爷很乐意住在三女儿家,平日的爱好是打麻将,而且屡战屡胜,说起自己的光荣战绩,爷爷乐得嘴角的胡子都翘了起来。

在我童年的记忆中,对爷爷的印象并不深刻。大概源于那时的他整日忙于农活,常常早出晚归伺弄庄稼的缘故。

记忆深刻的是76年春季那个暴雨的下午,天上不停地电闪雷鸣,门外掉落的雨珠打在人身上竟然生疼,刚才还亮晃晃的白日转瞬就如同黑夜。屋外不停炸响的雷声让我恐惧异常,只好钻入客厅的桌下躲避。

奶奶在灶间烧火准备晚饭,一直担忧地望着门外如注的暴雨,爷爷带着小姑、姐姐还在田里插秧,这样的雨势他们该去哪里躲避?他们会不会被闪电击中?他们为什么还未回来?奶奶担心的面容一直刻记在我的记忆深处。

直到雨势渐缓,电闪雷鸣稍歇,爷爷和小姑、姐姐才一身泥水、惊魂不定地走进家门。还未换衣就声音激动地告诉奶奶:刚才闪电打雷频繁时,田里有人站着身子奔跑,结果被闪电击中了,也不知能否活下来,那人的家人正在哭泣施救呢。

他们几人因为田野空旷,无处躲避,只好蹲伏在地上,幸运地躲过一劫,雨势稍停就赶紧跑回家来。

那一次的惊险遭遇和爷爷的叙述,始终停留在我的脑海里。

在三姑家时,曾和爷爷一起去井边担水,我担心年过七旬的老人无力负重,极力抢过爷爷手中的扁担和水桶。

来到井边方觉十分尴尬,我竟不知如何把井水从井里打上来。折腾好一会儿,还是爷爷接过井绳,轻松地一荡一悠,然后利索地把满满一桶井水提了上来。

担着井水摇摇晃晃方走几步,就觉肩膀压得生疼,咬牙坚持走了一段,井水倒被泼洒了不少。

爷爷有些揶揄地接过扁担,一颠一颠很有节奏地往家里走去,似乎并未显得十分辛苦。

那一刻,方觉自己十分无用。

那时的我,除了读过几本无用的书外,实在没有任何谋生的技能。但是对社会上的许多事情又看不惯,采取不屑一顾的态度,人说:百无一用,大概就是形容那时的我了。

姑父询问起我的学业,问我是否入党,敦促我要尽早成为党员。

当年的我尚未步入社会,所谓的社会经验近乎空白,对他的劝告毫不以为然。等我踏入社会,饱尝生活的艰辛,底层的困顿后,方才体会他的良苦用心。

按照原本的计划,结束在全椒的拜访后,我将和爷爷一起途经上海,见过在上海的二叔和两位表弟后,再返回江西的家中。

父亲也有多年未见爷爷了,希望爷爷在未来不多的日子里,再体验一下长子的孝顺之心。

一路的陪伴让我更深入地了解了爷爷,我在他身上看到了许多父亲的影子。血缘关系实在奇妙,它能够让你在分别十多年后,甫一见面立刻心生亲密之感,继而心意相通。

犹记得九十年代初的上海,盛夏的傍晚,太阳尚未坠落。家家户户都在门前洒水,然后放下一张竹床或者凉椅。

等到日头已落,道路两旁的竹床上都是露着胳膊大腿的纳凉人,或躺或坐,视身旁经过的车辆行人如无物。

而路旁的行人如欲前行,一定要穿梭于这竹床阵中,左绕右转,还得不时躲避玩耍打闹的孩童。

在这竹床阵中穿行,往往眼睛不知该看往何处,触目处皆是白花花的胳膊和大腿。

这一幕景象,大概是我对那次行程尾声最深刻的印象吧!
楼主:robertli171  时间:2019-08-11 19:21:50
童年杂忆(一)

记得是1977年的秋天吧。奶奶带着我和姐姐从安徽全椒出发,先乘车到南京,再从南京乘车到上海,然后在上海转乘火车,经浙赣线到达位于江西上饶的713矿。

爸爸已经为我们姐弟找了位继母,而我们也到了上学年龄,一直待在偏远农村毕竟对我们成长不利。

记得父亲曾带继母到安徽探访爷爷奶奶,那时我已有近两年时间未见父亲,但是见到他却没有重逢的喜悦,也未有亲热之感。

只记得他牵着我的手,他的旁边是继母,继母高高的个子,方脸庞,一脸的严肃样子让我望而生畏,他俩穿着新衣服。

父亲和继母一边说着话,一边牵着我行走在村庄里,在1977年春季微雨的一天,穿过村庄里那条巷道。

我的手被父亲握在手里,虽然感觉温暖和安全,却又有一种陌生和局促,我默默地被父亲牵着,心中有一丝自豪也有一丝忐忑。

也许近两年的农村生活,让我显得邋遢而土气,我的沉默寡言同样让我难以讨人喜欢。

当我用另一只空闲的手在巷道的墙上随手划摸时,受到了父亲的轻斥,他要求我讲卫生,要懂规矩,我唯有沉默不语。

那一次父亲和继母的探访如同一阵轻风,来时无影去时也无踪,那一面之后父亲和继母就从我的生活中消失了,直到秋天奶奶送我们姐弟回到江西家中。

记得从滁州到南京那段,我坐在客车靠窗的座位,那时的我沉默却又活泼,寡言而又好动,对沿途的一切都充满新鲜而好奇的感觉。

我会对着路上经过的车辆和行人挥手致意;我会试图把手探出车窗,抓一把路旁柳树的枝叶;我会想象着,前后的车辆和我们的车辆在进行着一场赛跑,每当我们的车快赶上前面的车时,我会轻声呼喊着:加油。而当我们的车超过并把别的车抛在后面时,我又会轻呼着:胜利。

进入南京前要经过长江大桥,6岁的我那时已知这是中国最雄伟的桥梁,当时在画报上常能看到它的英姿。

当客车靠近时,却有些失望,桥的入口显得肮脏而杂乱,除了守桥的士兵有些威严外,整座桥与我想象中的雄伟壮观相差太远,而远处的万里长江却那么浩渺而悠远,让我小小的脑瓜入迷且陷入沉思。
楼主:robertli171  时间:2019-08-11 19:21:50
童年杂忆(二)

也许从南京到上海的路途我已睡着,所以记忆中只留存着客车初进上海的片段。

记得那是一个清晨,车窗外,是上海街头如同洪流一般的自行车阵,遇到红灯亮起时,自行车流就暂时中断了,而绿灯一亮起,车流继续滚滚向前漫去。

年幼的我从未见过如此庞大而看不到首尾的自行车队伍,简直看得入迷了,而车辆,在这庞大的车流面前似乎如同一叶叶孤舟,一点也不起眼了。

当我们离开长途客车站,去乘坐公车时,我习惯性地看见车门就上,却被售票员挥手示意下去,只听得她嚷嚷:前门上车,后门下车。

接着又加了一句:乡下人,不懂规矩。

公车行驶在上海弯曲而拥挤的马路上,向着杨浦区的方向开去。一路上,我看到路旁铺面不时有人在一块块地卸着铺板,长长的似乎永无尽头的马路两旁,店铺中不时有人进出,在做着营业前的准备。

还有人拎着煤球炉来到街边,手里拿着一把葵扇,炉上冒着一点青烟,看来正是生炉子做早饭的时候。

下了车,来到亲戚家里,印象中是一座石库门内的三楼。上楼时,听见有人在说:某家乡下又来亲戚了。

在亲戚家,记忆中留下的是亲戚正在家中不断地用拖布擦拭地板,擦完后我们仍需待在门外,直到地板干透了,才被让入屋内。

看着屋内那张洁净舒适的大床,长途坐车之后疲乏困倦的我多么渴望能躺上去睡一觉啊!但是我们不能,那是别人家中,我们只是来做客。

亲戚招待我们午餐,准备了几样小菜,嘴里不停地谦让着说:不要客气,随便吃,多吃点菜。眼睛却不时瞟向我们手中的筷子。

看到我喜欢的梅菜扣肉和大块的红烧肉,我欣喜地伸出筷子夹去,却被奶奶的筷子凌空夹住。

奶奶一边挡回我的筷子,一边夹了些梅菜放入我的碗中,一旁的姐姐也不停地朝我使眼色,我这才悻悻地埋首于碗中的白饭。

到了下午,我们客客气气地和亲戚分了手,投宿于奶奶的一位干姐妹家中。

那位奶奶独居于一处石库门楼上单间内,是奶奶在上海帮佣时的朋友。

我们在那位奶奶的小屋打了地铺,奶奶告诉我到了这里不用拘束,如同到了自己家中。

我们将在上海停留一段时间,当时有一项政策,对于奶奶家这样解放初期迁离人员,会提供一定补助。

奶奶这次送我们姐弟回赣,希望顺便办理此事,得到补助对当时贫困的家境将有所帮助。

记得奶奶去办事时,我就在楼下的弄堂闲逛,一口土气的安徽腔普通话自然会被弄堂里的孩子们欺负。他们嘲讽地学我说话,称呼我为乡巴佬!也许还打了我,记得我是哭着回去的。

后来,奶奶不准我下楼了,她外出时,我和姐姐就待在小屋内,我只能看着楼下街面上的自行车与行人发呆。

有一晚,舅爷爷请我们吃饭,他是江南造船厂的工程师,晚餐的亮点是大闸蟹。

看着亲戚的孩子们一位位衣着光鲜,谈吐不凡,连剥下的蟹壳都没有一丝丝残肉,整齐干净得仿佛可以重新拼回一只空壳蟹。

姐姐表现尚好,分配给我的除了背壳,蟹的其余部分被我嚼得稀烂,肉与壳混为一团,引来身旁孩子们的不住嗤笑。

舅爷爷也生气地盯着我眼前盘子里的烂渣渣,说我是暴殄天物、浪费美味。
楼主:robertli171  时间:2019-08-11 19:21:50
童年杂忆(三)

也许过了十来日,也不知奶奶的事办得是否顺利,我们坐上了开往江西的火车。

在上海站候车时,有一件事留在了我的记忆里。

等车时,我很想去解大手,奶奶看着行李,指点我厕所的方位,走到门口,却被人拦住了,让我交上5分钱的入厕费。

一个6岁的孩子,身上何曾备有分文,我支吾着身上没钱时,他挥手让我走开。

此时我便意难忍,走到离收费桌不远的角落里,脱下裤子蹲着,迅疾拉了一坨便便。

还没等我拉爽快,就被清洁工一把揪起,只听他嘴里嚷嚷:这是谁家孩子,随地大小便,一点也不讲卫生,乡下人真没教养。

嚷嚷声惊动了奶奶,她赶紧过来,告饶了半晌,交上入厕费,让我进入厕所,继续我未尽的事业。

如今,我已在新西兰生活了十五年,刚好是在国内生活时间的一半,回首这半生的经历,自感在国内所遭遇的歧视与偏见,数倍于国外。

甫至新西兰,收获各种热情与友善,初时,以为那不过是本地人的虚伪。

经过这十五年的接触,我慢慢感受到,也许那并非虚伪,而是教养所为。

窃以为,由于每人生长环境、人生经历、学问涵养的不同,所谓偏见,其实人人皆有,不过或多或少而已。

而是否歧视他人,恰如一口浓痰在喉,有人选择含在口中,有人选择吐在纸上,有人选择吐在眼前地上,更有人选择吐在他人脸上,皆因教养不同而已!

至于能否克服偏见,尚需增强自身的学识与修养,所谓眼界大开、见识深广,自然偏见消融,从而对世事人生抱持更多的理解与宽容。

而对待歧视,唯有奋力抗争,只是此路漫漫无期啊······

一路的行程我已遗忘,只记得列车到达上饶站后,我们坐上开往坑口的客车。

在一个秋日的下午,艳阳高照,我们的车子爬上一座坡,经过713矿电厂门口,看到熟悉的“713矿”几个字眼,我有一些激动,知道离家已经不远了。

车子接着经过一座铁路岔口,路旁是熟悉的储煤场,那破损肮脏的窗户一如两年前我离开时的样子。

然后车子行驶在道路与丘陵间,间或有些农田,不久车子经过罗桥军营的门口,沿途砖厂高高的烟囱矗立在不远处,

很快地,大洞山那熟悉的月牙形洞口出现在前方,枫岭头镇到了,再经过横跨小河的红石桥,车子停在了一座丁字路口。

这时,拥挤而又充满污浊空气的车厢使我晕车欲呕,我急着下车,却被姐姐拖住了。

原来我忘了家已搬至矿区,这里只是矿上的生活区,我们还得继续坐5公里的车。

车子继续晃晃悠悠行驶在农田和村舍之间,驶过铁路交叉口,爬过几座坡,再下一座大坡,经过厂区门口,终于来到了办公大楼前的灯光球场旁。

下了车,我不顾一身呕吐物的酸臭味,沿着熟悉的道路向着14栋的家里奔去,奶奶和姐姐拎着行李在后跟随。

来到家门口时,看见父亲正坐在门口的躺椅上和邻居聊天,没看到我,我走到他身边,对他说:爸,我回来了,奶奶和姐姐还在后面。

父亲抬头看到我,一脸的惊喜,随后领着我去迎接奶奶和姐姐。

接过奶奶手中的行李,父亲向奶奶抱怨从上海出发前也不发个电报,奶奶笑着解释:一路她都熟悉,而且我们都能自己行动,行李也不多,所以就直接来了。

有时也奇怪,童年的往事我仍然记得如此清楚,回忆起来历历如在眼前。

想想母亲去世前后我还不到4岁,也许那幕幕情景在我生命中留下的刻痕太深,以至于在日后的人生岁月不断回味,不断强化那生命中所经历的点点滴滴吧!
楼主:robertli171  时间:2019-08-11 19:21:50
大洞山(也称为月岩),少时年年几度攀爬游玩。

陆游曾作诗:月岩

几年不作月岩游,

万里重来已白头。

云外连娟何所似?

平羌江上半轮秋。

楼主:robertli171  时间:2019-08-11 19:21:50
图片来自网络

楼主:robertli171  时间:2019-08-11 19:21:50
图片来自网络

楼主:robertli171  时间:2019-08-11 19:21:50
关于713矿(网摘)

1956年8月17日,中苏两国政府签订关于苏联援助中国建设原子能工业的协定(从1955年到1958年,在核科学技术和核工业领域,中苏两国政府先后共签订了6个协定,援助的范围和内容逐步扩大)。

1956年11月,第一届全国****会第51次会议通过决定,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三机械工业部,主管核工业的建设和发展工作。1958年2月,第三机械工业部被改名为第二机械工业部(下称二机部)。

1958年5月31日,时任******的**批准了二机部上报的“五厂三矿”选点方案,即衡阳铀水冶厂(272厂)、包头核燃料元件厂(202厂)、兰州铀浓缩厂(504厂)、酒泉原子能联合企业(404厂)、西北核武器研制基地(221厂)和湖南郴县铀矿(711矿)、衡阳大浦铀矿(712矿)、江西上饶铀矿(713矿)。

“五厂三矿”

272厂

位于湖南衡阳,是1958年8月开始兴建的中国第一座大型铀水冶纯化厂。

272厂是中国“二五”计划期间苏联援建的重点项目之一,其初步设计任务书、生产工艺流程均由苏联莫斯科设计院编制和提出,关键设备由苏联提供。作为中国第一个铀水冶纯化厂,272厂担负着从铀矿石和铀精矿中提炼二氧化铀的艰巨任务。

202厂

位于内蒙古包头,创建于1958年,是中国军用核材料、核燃料元件研制与生产的重点军工企业,是中国主要的核电燃料元件生产科研基地。

504厂

位于甘肃兰州,始建于1958年,中国第一座浓缩铀生产工厂,老一辈创业者形象地把504厂比喻为中国浓缩铀事业的“老母鸡”。504厂先后为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第一颗氢弹、第一艘核潜艇、第一座核电站提供了合格的核燃料,被称为“中国浓缩铀工业的摇篮”。

404厂

位于甘肃河西走廊西部,于1958年经**专委批准建设的中国建设最早、体系最完整、规模最大、政企合一的核工业综合性科研生产基地。这座矗立在西北戈壁滩上的核工业基地,曾经创造出包括第一个反应堆、第一条核材料生产线在内的“核工业十个第一”。

221厂

位于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州府西海镇,基地始建于1958年。中国开始研制核武器之后,经过一番选择,**决定在海拔3000多米的金银滩草原建设第一个核武器研制基地——221基地,对外名称为“青海省综合机械厂”,掩护名为“青海省第五建筑工程公司”。

711矿

711矿是中国最早发现和勘探的大型铀矿,也是全国最大的铀矿之一,位于湖南郴县。1960年9月1日,中国第一座铀矿山411矿(后改称711矿)第一期工程胜利竣工,为第一颗原子弹研制、爆炸提供了合格的原料,被原二机部部长刘杰赞誉为“中国核工业第一功勋铀矿”。

712矿

712矿也是中国最早发现的铀矿藏所在地之一,曾为中国第一颗原子弹提供原料,位于湖南衡阳。712矿于1958年建矿,1985年停产,2003年破产,2010年起大批职工陆续搬迁到衡阳市。

713矿

位于江西上饶。公开资料显示,该铀矿原是苏联援建的项目,苏联撕毁协议、撤走专家后,不再为该矿的铀水冶提供配套的自动控制系统。此后,工人们不怕苦、不怕脏、不怕放射性,土法上马,人工操作,生产出了宝贵的“黄饼”。

50年代末地质队发现上饶境内枫岭头坑口一带有铀矿床,而且是露天矿,铀是制造原子弹导弹的原素,为了发展核工业,1958年国家二机部决定在上饶建立713矿,矿址在稠川村的浙赣铁路附近,建设大军来自复员转业军人,采掘矿业技术工人、高校毕业学生。他们在贫脊的土地上搭工棚,开道路,建学校礼堂医院宿舍,为祖国的国防工业流下了辛勤汗水甚至青春。

为了保障713矿的供电,1959年上饶在乌龟塔旁边同步建了一座713矿电厂,电厂门前是个陡坡,坡的那边是铁路16道货场及杨家仓库,大批的货物须用人力平车翻过大坡运往仓库和货场,于是在电厂的围墙边设置了一个拉坡机,拉坡机用钢缆绳牵引平车上路,以减轻劳动强度。

上饶713矿电厂与矿区的交通由厂车串连,铁路还在矿区建了一条2000米长的坑口713矿专用线,以便矿藏通过浙赣线运到湖南衡阳铀冶炼厂冶炼。为了支援矿区作业同时当时分别建了樟树墩到弋阳,永平铜矿永平到铅山,德兴铜矿张家畈到乐平的矿专用铁路。

上饶713矿是军工企业,只有代号713,通信地址是保密的,要与家人通信只能用上饶9号信箱,具有神密神圣的色彩。而江西境内的军工企业都以7字头代号,比如德兴冶炼厂代号701,新光厂代号702,江光厂代号703。车间也是用代号的,比如;八十源车间代号308。

713矿经过20多年的露天开采,矿源渐渐枯竭,80年代中期一部分职工调到湖南衡阳712矿。另一部分职工调到江西境内的赣南崇义719矿。而江西另一座铀矿山是江边村,这座小山村位于崇仁县,代号721矿,职工曾经达2万人,为了支援矿区,铁路专设了一条南昌-江边村的铁路,这条铁路除了运矿还营运旅客,这对边远赣南赣中的农民是有利的。

因矿藏已完成了历史使命,713矿停产,企业改制,职工买断工龄,2006年5月1日核工业部713矿电厂宣布退役,但这段辉煌的历史记载着当年创业建设者的曾经。
楼主:robertli171  时间:2019-08-11 19:21:50
矿生活区礼堂(图片来自网络)

楼主:robertli171  时间:2019-08-11 19:21:50
周末,一起去爬山,上下山十多公里。

小儿女一路前行,奔上跑下,带动着我们夫妻俩也无法停留,紧紧跟随。

下山之后,全家人竟然毫无疲惫之感,让我对家人体质的进步,心中暗暗有些吃惊和开心。

就在去年初,也是此山,爬山之后几天内家人都腿酸不已。不到两年,体质竟然进展如斯,倒颇出乎我的意料之外。

近来,常常会思考一个可笑的问题:我的后半生该如何度过呢?

看看自己,已过四十五周岁,人生的前半场差不多也就这样了,已到了鸣金收兵的时候了。

那么,下半场呢?

在这即将开始的时候,我是否应该有所筹谋?有所计划?有所打算呢?

总不应该还是像前半生那样:浑浑噩噩、跌跌撞撞、懵懵懂懂、糊糊涂涂,跟着感觉走,听凭命运的摆布。

虽然,筹谋可能落空,计划赶不上变化,打算也可能成为竹篮打水,那又怎样呢?

“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言前定则不跲,事前定则不困,行前定则不疚,道前定则不穷。"出自于《礼记·中庸》的这句话,我一向深以为然。

我想,我的下半辈子,首先要遵循的,应该是尽可能----尽我最大可能地,真实地活着!

这一条,是我一直以来对自己的希望,也是我热切盼望自己在后半生能够确确实实遵循的一条原则。

所谓真实地活着,我想应该是:说自己想说的话,做自己想做的事,听从自己内心真实的声音,按照自己的意愿,过自己想要的生活。

蓦地想起八十年代末的一天,刚上大一,书记在会上让我们谈对事件的看法,天真如我,竟直抒胸意。耳听之后的聪明人所说的聪明话,自知日后我将与党票无缘了。

后来,看到讲台上授课者手中那发黄的讲义,那不知所云的陈词滥调,让我对所学之物顿生厌恶之情,遂埋首于心仪的闲书中而不能自拔。

那四年,唯一令我自慰的是看了些喜看的闲书,想了些爱想的问题。

又想起某日,骑车百余里至刘家峡,观炳灵寺石窟,然后登船游那水库。

见两旁焦黄的黄土山相向排列,直至远方,山中不见一丝绿草,两山之间一湾清水,在盛夏的蓝天映衬下,蓝得迷人,蓝得醉人,蓝的让人想纵身跃入其中,与那汪蓝水融为一体。

记得自己对人说:在这样的水边,看书,赏景,晒太阳,如此一生,也就满足了。

二十余年后,在南岛的某个湖边,我忽然想起了自己当年所言,难道冥冥之中,我在践行自己当年的想法?

其次,我希望自己的后半生,能够快乐地活着,尽可能地活得快乐些。

所谓快乐,我想应该是自心底所流淌出来的,而非生硬地、人造的、生拉硬扯而产生的。

想起了那一次,我说自己一点也不胖,女儿的小手揪着我脸上的肉,嘟着嘴对我说:还说不胖!还说不胖!这么大块的肉,到底是谁脸上的呢?

那一刻,我们一家人都开心地笑着,那一刻,我的快乐,如山泉从石缝中喷涌而出,汩汩流淌,简直不可遏制!那一刻,我是如此快乐,如此无比的快乐!

还有一次,下班回家,儿子扑上来搂抱着我的腰间,两腿缠绕在我腿间,喃喃低语道:Dad,I miss you!I miss you!那一刻,我的小心尖简直醉了,快乐充满了我的整个胸腔,都快从我嘴边溢出来了。

还有某日,我一直被烦闷缠绕,老婆劝解我说:就像当年发生的那件事一样,总会过去的,不过几日时间,解决了,事情也就过去了,何必一直在心里牵挂着它呢!

是啊!天下的事情总会有解决的办法,何必让烦恼缠绕自身呢?想通了,自然也就快乐了。

对于后半生,我想自己是该真实地活,快乐地活,此外,还应健康地活,聪明地活,如此这般,我这一生,该会活得有些趣味,有些回味,有些余味吧!
楼主:robertli171  时间:2019-08-11 19:21:50


楼主:robertli171  时间:2019-08-11 19:21:50
上山时,女儿不忘和她的朋友同行,越来越发现女儿喜欢和同龄的伙伴一起玩,不再是那个缠着父母的小女孩了,有点失落!

楼主:robertli171  时间:2019-08-11 19:21:50
两个家庭结伴同游,一路绿树相伴,山清水秀,不亦悦乎!

楼主:robertli171  时间:2019-08-11 19:21:50
儿子虽然腿短,仍能够紧紧跟上,去年此时,尚需牵手帮扶,不过一年有余,已是进步如斯,作为父亲,心中甚慰!

楼主:robertli171

字数:437468

帖子分类:天涯杂谈

发表时间:2017-04-18 15:16:00

更新时间:2019-08-11 19:21:50

评论数:14011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下载地址:TXT下载

 

推荐帖子

热门帖子

随机帖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