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水读 >  天涯 >  天涯杂谈 >  移民新西兰十五年后的小城生活

移民新西兰十五年后的小城生活

楼主:robertli171  时间:2019-08-11 19:21:50
@袜子的鞋 2017-08-17 20:04:40
楼主:看你帖子有几天了,起初羡慕你的文笔,后来欣赏你的美图,再回过头来,发现,我要学习的是你的这份懂生活,爱生活的心境,可以告诉我,你每次遇到困难,都是怎样调整心态的吗?
-----------------------------
谢谢你的赞扬!我谈谈自己的想法,不一定适合所有人。

首先,要有一个好身体,坚持锻炼,身体健康,情绪稳定,人也会比较乐观,看待困难的角度和心态都会发生变化,也会更积极地去解决困难。

其次,尽量理智地对待困难,事到临头,就去解决,不要让困难过于困扰自己,不要情绪化。

第三,家人始终是我坚强的后盾,老婆是我的精神支柱和减压阀,有任何困难我都会向老婆倾诉,和老婆一起共同面对,夫妻同心,其利断金。
楼主:robertli171  时间:2019-08-11 19:21:50
一连几日的风雨,让这个即将入夏的春天,弄得反而如同秋冬之际了。

昨日的家人各自有约,虽然窗外仍然细雨蒙蒙,但我想:与其闷坐屋内,不如到雨中去欣赏一下山野风光,也许会别有一番情趣呢!

推车出门时,雨仍然时停时下,车胎顺着潮湿光滑的路面滑行,似乎速度快了许多。

空气湿润而清新,远山被云层笼罩,近处的田野和绿树都被雨水清洗得绿中透亮。

边骑边看,心中被一种宁静、快乐浸润着,忽然想起近日正在翻看的一本书来。

《帕米尔历险记》,作者是英国探险家扬哈斯本(Francis Younghusband)。这本书出版于1896年,主要讲述作者的亲身经历。

他到当时东北的见闻,攀登长白山直达天池的辛苦历程。

接着讲述他从北京出发,经内蒙荒漠地带,自东向西横穿新疆,经帕米尔高原,翻越喀喇昆仑山,最终到达印度的艰难探险过程。

然后又讲述他翻越喜马拉雅山,到达西藏的经历。

由于整本书都是作者的亲身经历,在叙述中夹杂感触和议论,让我在阅读过程中似乎跟着作者的脚步在行走,如同身临其境、感同身受。

这本书虽然写于百余年前,却让我毫无时代的疏离感与违和感,作者的思维、观念和感触,常常会让我以为是当今时代的人。

有时会想到,一个社会,也许真是由极少数有勇气、有智慧的人,带领、推动着这个社会向前迈进。

如果这样的人多了,这个社会的进步就会快速许多。

如果这样的人少了,这个社会也许会步履蹒跚、一波三折,或者前进一步后退三步。

如果这样的人消失了,也许这个社会永远都会处于蒙昧状态。

2016/11/28
楼主:robertli171  时间:2019-08-11 19:21:50


楼主:robertli171  时间:2019-08-11 19:21:50


楼主:robertli171  时间:2019-08-11 19:21:50


楼主:robertli171  时间:2019-08-11 19:21:50


楼主:robertli171  时间:2019-08-11 19:21:50
这样的云与天空,常常会让人看得入迷,忘记时光的流逝,以及夕阳西下。

楼主:robertli171  时间:2019-08-11 19:21:50
凝视眼前这沉静的双眸,我有时会想:除了日日吃草,它们会想些什么呢?

楼主:robertli171  时间:2019-08-11 19:21:50
夕阳总能吸引我驻足,尤其是最后一刻清晰可见的跃动,直至坠入遥远天边的刹那,有一点惋惜,有一点不安!

楼主:robertli171  时间:2019-08-11 19:21:50
活着,手脚俱全,身体也很健康,可以平静安宁地看这夕阳,也是一件幸福的事吧!

楼主:robertli171  时间:2019-08-11 19:21:50
尤其是身边还有一位这么漂亮可爱的儿子,一起看这么美好迷人的夕阳,所谓完美的人生,大抵也就如此了吧!

楼主:robertli171  时间:2019-08-11 19:21:50
门外寒风呼啸,地面纤尘不染,昨日的草坪上还是遍地黄叶,今日就被寒风吹得无影无踪,只剩一地的青草在风中摇摆起伏。

安坐店内,静听窗外风声不断,呼啦啦的风声中还不时夹杂着尖啸声,看来风吹动时还不时变换形式、方向和力道,吹出了不少花样。

不时进来的客人都带着一身寒意,嘴里还不时地嘟囔:好大的风,好冷的天气!我笑笑,一边收钱一边答道:真正的冬天到了,不过也就这两个月。

没人时,踱出店外,看到迎面扑来的冷风卷起路人偶尔落下的一页纸片,迅疾卷入空中,眨眼之间消失不见。

远处的雪山却清晰可见,往日缠绕在雪山周遭的云层,看来在狂风的撕扯下,早已飘流四散、踪影全无。

雪山覆盖着白雪,在寒风中气定神闲,似乎还透着点微微的笑意。

看雪山如此安稳,我也似乎受到了感染,在寒风中挺直身躯,举手抬腿舒展了几下,以此表示对于冷风的毫不在意。

2016/07/09
楼主:robertli171  时间:2019-08-11 19:21:50


楼主:robertli171  时间:2019-08-11 19:21:50
冬天的雨总是没完没了,天上的乌云一团团飘过,好像总也没有尽头。

这样的天气下,心情总会有点儿阴郁,不过好在能多些时间看书。

这两天突然喜欢上了野夫的文字,一直沉浸于他在《江上的母亲》所营造的氛围中,似乎回到了故乡和往事这类情境中。

这样的文字,看来很适合这样的天气。

在阅读《江上的母亲》过程中,连带着对土改、镇反、反右、大饥荒那段历史也产生了兴趣。

翻看了几本书,查阅了一些资料,以前也断断续续接触过一些这方面的文字,但似乎都没有这次受到的触动大。

印象深刻的是一位女作家采访一位86岁的刘姓老人,她们之间有一段关于大饥荒的对话,一直让我难以忘怀。现摘录部分:

依:这里饿的人多吗?

刘:饿死的,唉——!多了!还有连家饿死的。我娘家新景王家坪吃人肉吃得凶(土语:厉害),那个梁上人不敢走,一走就拉上去吃肉去了。人没有吃的嘛。

依:奶奶,你们家有没有饿死人?

刘:饿死了一个,我的一个儿子饿死了。

依:娃娃多大了?

刘:八岁了,我的儿子。

依:是哪一年?

刘:就是五九年,饿死的娃娃叫个开志,我们是姓王的,王开志。没有吃的嘛。

依:你的娃娃怎么埋的?

刘:没有埋。就扔了,大人都没有人埋,还娃娃家。

依:你看见过饿死的人吗?能看见吗?

刘:死人?见过,见过。那深沟里,我去剥树皮,那里扔着几个死人,我下去看,都剥得光光的。我去剥榆树皮,一沟的死人,人家都来割肉吃。倒着一堆肠子,吃过树皮的肠子就倒下这么一堆,其他都被人拿得光光的。 把肉都割着吃了,光留下肠子。

依:就是这个村子吗?

刘:嗯,在沟里。

依:人肉都被刮光了吗?

刘:刮光了,刮光了。

依:你看到骨头架子了吗?

刘:人家连骨头都拿走了,啃骨头去了。光剩下肠子,吃过草衣的,都是黑的了,黑肠子。人饿的遇到啥吃啥,都砍着剁着背去了,人死了,就不晓得了嘛。

依:头在不在?

刘:头没有,头没有,人家都拿上去了,连头人家都背上去了。我老爷的大嫂子,把脑髓煮在锅里,说:“就这个吃上好。”她给她的静娃要上的几个,人脑髓这么大,用锅煮熟,她说:“这个吃上好嘛。”煮了三个脑髓,这是六零年。

依:谁说吃上脑髓好?

刘:静娃的妈,就那个娃的妈。

依:她是给娃娃吃?还是自己吃?

刘:在锅里煮熟,娃娃吃着哩。也是为了给娃娃救命。娃娃就活下来了。 饿的那时候,没有人管。

依:死人是外村的?还是本村的?

刘:这个庄子里的。外地的人跑不来。

依:你看见人肠子害怕不?

刘:那时候的人看见不害怕,我不害怕。我去找榆树皮,就把光阴找上了,把榆树皮剁开,在锅上炒干,磨出来面,烧上汤喝。一吸一碗就到嘴里了。

依:那时候人死了埋不埋?

刘:谁埋哩?没有人埋,怎么埋哩?就是强劳力也饿得不得动弹。

依:你还记得谁吃过人肉?

刘:这个村子里,下街道的一家子。毛巧妈,四十九岁生下的一个女孩子,那家有个女孩子还活着哩,娃娃还有一口气,她的大大把女孩子拉到场上,弄死了,用刀子割了一块回来。煮熟了吃肉,他们一家子吃。她的妈咬上一块,就说:“娘娘哟,吃我的娃娃,我的心上疼死了。”又咬上一口,说:“娘娘哟,我吃我的娃娃,我的心上疼死了。”他们一家吃了这个女孩子。

依:娃娃多大了?

刘:就是七、八岁,小丫头子。

依:怎么弄死的?

刘:就捏死了,还怎么弄死?那么小,也饿的不行了。她大把这个娃娃捏死了嘛。她妈咬一口就说:“吃我的娃娃,我的心上疼死了。”

依:他们夫妻当时多大岁数?

刘:五十多岁。

依:政府不来人追究吗?

刘:没有人管。咱乡下,没有人告,也就没有人管。

------


记得在国内吃火锅的时候,很喜欢烫猪脑髓,在火锅里涮过之后,滑滑溜溜的,比豆腐还嫩,吃到嘴里,那种滋味实在是种享受。

只是不知道,人脑髓是否有同样的滋味?

有时候觉得自己挺无聊的,总喜欢看些过于真实的历史,把大把的时间放在这些与家庭无关,与个人生活无关,与挣钱或享受生活无关的文字上面。

也许只是兴趣吧!

也许对真实的历史有过于浓厚的兴趣!

也许我的日子还算过得去,也许整日守着小店的日子过于平淡,才会想着看些无聊的东西。

也曾强迫自己多了解一些有关投资、房产方面的信息,可是很快就弃之一边,看来自己真是没有投资理财的本领和积极性啊!

好在老婆对我要求不高,只要我安心守着小店,她也就安心守着我和孩子们过我们平淡的小日子。

也许看多了历史的残酷和真实,对社会和人性的了解和认识就会更深刻一些。

也许了解的再多又有何用处呢?

不过,多了解一些曾经发生过的事情,总会有些用处吧?

即使不能立刻变现,总会沉淀在脑海深处,在未来的某个关键时刻给自己一些警醒吧!

2016/07/06
楼主:robertli171  时间:2019-08-11 19:21:50
此图片来自网络

楼主:robertli171  时间:2019-08-11 19:21:50
此图片来自网络

楼主:robertli171  时间:2019-08-11 19:21:50
寻访紫杉溪瀑布

在阅读本地人文历史的过程中,偶尔了解到,身边这座雪山流淌着不下五条瀑布。

只是大多数来游玩的人只知道其中一条最大、最易到达的瀑布--Dawson falls,至于其他更美丽、更风姿绰约的瀑布,因到达不易,一直隐藏在幽深神秘的密林里。

我一直有心去寻访那几条美丽而又不被众人所知的瀑布,撩开它们神秘的面纱,一窥那让人惊艳的面容。

正值周末,我和家人一起,准备穿过牧场,深入密林,去探访一条毛利语名为Mangakotukutuku (紫杉溪)的瀑布。

车子离开主路后,沿着支路向雪山方向驶去,道路蜿蜒向上,坡度渐陡,由牧场渐渐过渡到树林。

路边偶现一两户人家的房屋,只是不见主人的踪影,颇有点"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的味道。
楼主:robertli171  时间:2019-08-11 19:21:50


楼主:robertli171  时间:2019-08-11 19:21:50
下了车,背上行囊,翻过牧场的围篱,我们行走在绿草地上,向着远处的密林进发。


楼主:robertli171  时间:2019-08-11 19:21:50
儿子腿短,迈过围篱还有些费劲,老爸自然要助上一臂之力。

楼主:robertli171

字数:437468

帖子分类:天涯杂谈

发表时间:2017-04-18 15:16:00

更新时间:2019-08-11 19:21:50

评论数:14011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下载地址:TXT下载

 

推荐帖子

热门帖子

随机帖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