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水读 >  天涯 >  煮酒论史 >  白话历史人物—在轻松幽默的氛围中了解名人

白话历史人物—在轻松幽默的氛围中了解名人

楼主:caniforget999  时间:2019-06-11 18:07:36
前秦大帝苻坚和能相王猛——“五胡十六国”时期功盖刘备、诸葛亮的一对君臣(之三十九)
就在这样一种绝望的气氛之中,苻坚迎来了公元385年的新年。正月,苻坚照例举办元会,大臣们都来参加。此时的长安已经断粮,城内出现人吃人的情况。参加元会的大臣们都不敢自己独享食物,临走时都在嘴里尽可能多的含着一些肉,回家后再吐出来给老婆孩子吃。如今的长安内无粮草,外无救兵。其实大家心里都明白,那一天不远了!
城外的慕容冲也没闲着,新年新气象,慕容暐也死了,慕容冲干脆即皇帝位,宣布燕国复国。史上为了区分慕容垂建立的那个燕国,把慕容冲的燕国称为“西燕”,慕容垂的燕国称为“后燕”。
慕容冲虽然称帝,但是他的内部很多人并不看好他。慕容盛就对他的叔叔慕容柔说:“十个人中做首领的,其才干必须超过剩下的那九个人。如今慕容冲能力一般,还没有成功,生活已经腐化堕落了,恐怕不能成就大事。”慕容盛是慕容垂世子慕容宝的儿子,慕容柔是慕容垂最小的儿子。慕容垂随苻坚南征时留在长安,秦国内乱后逃出长安,归附慕容冲。
苻坚虽然困守孤城,但是长安周边的百姓还都爱戴他。这些百姓为了对抗慕容冲的劫掠,都筑坞堡自守,同时很多坞堡都坚持向长安运粮,但是这些运粮队大多没能抵达长安,被慕容冲的手下截杀,粮食也被抢走。苻坚得知这些百姓的义举,大为感动,派破虏将军兰续慰问长安周边各坞堡,劝告他们不要在冒险向长安运粮,以免遭到慕容冲的毒手。这些坞堡的百姓都说:“我等心甘情愿和陛下同生共死,誓无二心!”
关中有百姓被慕容冲劫掠到军中做奴仆的,偷偷派人到长安城中和苻坚联络,愿意做内应,在慕容冲营中放火。苻坚不忍心这些人冒险,劝他们不要这么做。而这些人对苻坚说:“我们已经不顾及自己的性命,愿意为国献身。如果上天有灵,被我们的诚意感动,希望我们可以成功,就算死了也没有遗憾。”苻坚答应了他们的计划,派骑兵接应他们。然而这次老天没有开眼,这些人放的火,没有引起慕容冲营中的混乱,参与放火的却被烧死了十之八九。苻坚在城中设祭坛为这些义士招魂,亲自前去祭奠。
苻坚多次亲率部下和慕容冲战斗,互有胜负。一次战斗中,苻坚身陷重围。邓羌的三个儿子邓迈、邓绥和邓琼看到苻坚有危险,相互说:“我们一家受陛下大恩,父亲大人又为大秦立下赫赫战功,我们不能不效忠陛下,以承接父亲大人的志愿。不能为陛下死难的,不是男子汉大丈夫!”于是身披兽皮,持长矛冲入敌阵,把苻坚救了回来。
我们看到,苻坚失去了有战斗力的精锐部队后,面对鲜卑族、羌族的叛乱,无力抵抗,但百姓支持、拥护他。慕容垂、慕容泓、慕容冲虽然部队人数多,但是内部并不牢固。苻坚如果在内乱的开始就主动收缩,把关东的氐族部队全部召回,并放慕容暐出关,这样既有足够的兵力对抗姚苌,又足以使慕容暐和慕容垂内斗,所谓驱虎吞狼、引祸水向东。只要关东的部队和氐族部众重聚于长安,再加上关中的百姓对苻坚的爱戴,经过几年的修养,秦国的国力多少可以得到恢复,军队在那些将领的训练之下,完全可以重新恢复战斗力,起码可以和姚苌一战。
苻坚却没有这么做。关中和洛阳仅存的部队,也在和姚苌、慕容泓、慕容冲等人的消耗战中损失殆尽,关东的部队困守各个孤立的据点,最后被各个击破。
慕容冲荼毒关中,百姓离散。史载“道路断绝,千里无烟!”
慕容冲在长安周边作乱,姚苌则趁机攻克了长安西边的新平(今陕西省咸阳市彬县)和安定(今甘肃省定西市)。
至此,局势彻底恶化到了无法收拾的地步。
二月,王猛的儿子,前秦幽州刺史王永抵挡不住慕容垂部将慕容佐和平规的攻击,主动放弃幽州,一把火烧了蓟城和龙城的宫殿,率众三万西返。然而此时关东已经得不到任何长安方面的消息,王永只能接受苻丕的指挥,部队走到了壶关,就驻扎下来。
慕容冲派高盖夜袭长安,一度攻克长安南门,冲进城内。窦冲和李辩率部下力战,把慕容冲军赶出了长安,斩首一千八百级。长安城中缺粮,苻坚手下将士都杀红了眼,一看这一千八百具敌军尸体,和一千八百头猪差不多!不多久,肉都被吃光了!
苻坚的儿子苻晖多次被慕容冲击败,苻坚非常气愤,责骂苻晖道:“你是我的儿子,给你那么多部队,让你和白虏交战,却屡屡被他们击败,我生你有什么用!”苻晖悲愤交加,于当年三月自杀。
“我生你有什么用?”我相信不少人都这么被爸爸骂过,以后再想这样骂儿子的时候,就想想苻晖的悲剧吧。
前秦左将军苟池、右将军俱石子(俱难的弟弟)率五千骑兵出城和慕容冲抢麦子,双方在骊山脚下激战。苟池、俱石子被慕容冲击败,苟池战死,俱石子怕被苻坚责罚,逃到邺城投奔苻丕去了。
苻坚大怒,派自己的女婿,也是帝国最后的猛将杨定率二千五百精锐骑兵攻击慕容冲,把慕容冲打得打败,还俘虏了上万的鲜卑俘虏。如今的苻坚对待这些鲜卑族人可没有当初的仁义了,把这些鲜卑俘虏全部活埋!
五月,数万只乌鸦,在长安城上盘旋鸣叫。占卜此事的人都说,这是有军队攻入长安的迹象。慕容冲受到这件事的激励,对长安发动猛攻。苻坚身披铠甲,亲自上城和敌军战斗,激战中苻坚也身中数箭,鲜血流满全身。
到了晚上,长安城周围都有人高喊:“健儿杨定会被我俘虏,长安的宫殿会属于我,苻坚父子如果出逃我会放了他们。”这估计是慕容冲派人干的。
城内又有歌谣流传,“苻坚去五将山就能长久”五将山在今陕西省宝鸡市岐山县东北,和新平(彬县)非常接近,恐怕这是姚苌派人来干的。
苻坚也知道长安早晚会守不住,与其待在城中等死,不如出城碰碰运气,于是相信了这些流言。他对太子苻宏说:“如果像那些歌谣唱的那样,说不定是上天在指导我啊。我留下你负责长安城中的一切,你不要出城和敌人争斗,我到了陇西,筹集粮草和军队再回来接应你。这或许是上天的安排。”
苻坚先派杨定出城和慕容冲交战,希望可以为自己杀出一条通路。谁成想这次杨定没能成功,战败被俘。这让苻坚更加恐惧,想想那歌中唱的“杨定健儿当属我”,更加坚信是上天指示他这么做。
苻坚托付后事给苻宏后,带着宠爱的张夫人和小儿子苻诜以及张夫人所生的两位公主,在数百名骑兵的护卫下,逃出长安,向五将山奔去。同时派人去各地,希望还在前秦控制之下的州郡能够派部队来五将山集合,于冬天回救长安。
苻坚前脚才走,苻宏后脚就带着自己的母亲和老婆孩子以及宗族子弟,在数千亲兵护卫下,逃出长安。苻宏这一逃走,长安城内的百官也作鸟兽散了!
慕容冲轻易的占领了长安。十四年前他和姐姐清河公主作为鲜卑族人讨好苻坚的筹码被送入宫中,不久因王猛的劝谏而被苻坚送到平阳做太守。如今,我慕容冲又回来了!进入了长安的慕容冲展开疯狂的报复,纵兵大掠,长安城内的百姓几乎死绝。
邺城的苻丕也好不到哪里去。慕容垂离开邺城不久又率军杀了回来。这次慕容垂不想把事情做绝,围三缺一,特地留着邺城西面给苻丕逃跑。苻丕向东晋求救。谢玄派刘牢之率军二万救援邺城。慕容垂再次解围而去。这次轮到慕容垂断粮了,慕容垂就带领手下来到中山找粮食吃。苻丕和慕容垂对峙的这一年,关东百姓那可是遭了秧。战乱之中,冀州、幽州百姓生产得不到保证,存粮又大量被乱兵抢劫,没粮食吃的情况下,人吃人成了普遍现象。
楼主:caniforget999  时间:2019-06-11 18:07:36
前秦大帝苻坚和能相王猛——“五胡十六国”时期功盖刘备、诸葛亮的一对君臣(之四十)
九月,苻坚安全地逃到了五将山。然而这次正是才出狼窝,又入虎穴,姚苌早就等着他呢。听说苻坚到了五将山,姚苌派部将吴忠率军把五将山团团围住。
苻坚的部下四散奔逃,这次苻坚彻底成了孤家寡人,身边就剩下张夫人、苻诜、两个女儿和十几个贴身侍从。此时的苻坚反而心情平静,安然坐在地上,命贴身的厨师做烤肉献食。不久吴忠率士卒杀来,生擒苻坚,押送到了新平。
苻坚被关押在新平城中一佛寺里。姚苌亲自来见苻坚,向苻坚索要传国玉玺,还说:“图谶预言姚苌会接替您的位置,可以把国家交给我。”
苻坚瞪着眼睛怒骂道:“你这小小的羌奴也敢危逼天子?我怎么会把传国玉玺给你呢!你说的图谶苻命,依据是什么?五胡的次序里,根本就没有你们羌族的名字!违背上天的意愿是不吉祥的,哪里可以长久?玉玺我已经派人送到晋国去了,你休想得到!”
我们说“五胡乱华”,指的是匈奴、鲜卑、羌、氐、羯,这是因为这五个民族先后建立起独立的国家。但从苻坚的话里,“五胡次序,无汝羌名。”似乎当时羌族还是个次一等的少数民族。不知道苻坚话里的那“五胡”又是指的谁。
姚苌看要不来玉玺,又派部下尹纬前来劝说苻坚,要苻坚把秦王位禅让给姚苌。
苻坚斥责尹纬道:“禅让之事,是上古圣贤所做的事情。你姚苌叛贼一个,也想和古人相比?”
苻坚知道自己不可能活着离开,为防止女儿们被姚苌凌辱,亲手把两个孩子杀了。
苻坚想到自己平生对待姚苌不错,如今却落到姚苌手里,已经不奢望再活下去了。多次大骂姚苌,只求一死。
姚苌看到从苻坚身上也榨不出多少油水,公元385年九月辛丑日,姚苌派人在新平佛寺里,勒死了苻坚!苻坚死时,年仅四十八岁!
张夫人和符诜继苻坚之后,自杀而死。
姚苌手下听到苻坚死讯,无不痛哭流涕。姚苌对外声称自己接替苻坚大秦天王之位,上苻坚谥号为“壮烈天王”。史上称姚苌的秦国为“后秦”。
当初苻坚将要南征时,任命姚苌为龙骧将军,带领梁州、益州的军队顺长江东下,牵制荆州的桓冲。龙骧将军这个军号曾经是苻坚爷爷蒲洪的军号,后苻健把这个军号授予了苻坚。因此在授予姚苌龙骧将军时,苻坚对姚苌说:“过去我就是凭龙骧将军这个军号建立的基业,因此我从来没有把它授予别人,今天把它授予你,希望你努力!”当时窦冲正好在苻坚身边,立即对苻坚说:“君无戏言,(指苻坚说的话有问题,苻坚凭借龙骧将军登基,如今授予姚苌,还要他努力,努力什么?也登基吗?)这是不祥的征兆!”苻坚听了似乎有所醒悟,沉默了很久都没有说话。想不到如今一语成谶!
我们再来看看其他人的结局。
杀了苻坚的姚苌于公元386年进入长安,随后称帝,完成了苻坚都没能实现的使命。公元393年姚苌病逝,享年六十四岁。姚苌死后,后秦又传二世。公元416年,刘裕北伐。一年后刘裕攻克长安,后秦末帝、姚苌的孙子姚泓投降刘裕,被送到建康斩首,后秦灭亡。
慕容冲占领长安后也没过上几天安稳日子。听说姚苌杀死苻坚后,于当年十月派高盖率军五万攻打姚苌,却被姚苌击败,高盖投降。前面说过,慕容冲本人的能力平平,又一直居住在平阳,此时手下的鲜卑部众都是生活在长安周边的,对慕容冲没多少好感,只是因为慕容冲是慕容暐的小弟弟才勉强听命于他。而慕容冲似乎对于这点完全无感,自我感觉非常良好。他喜欢长安,就命令手下在长安周边屯田,还维修战乱中损坏的前秦宫室,打算在长安立足。然而那些鲜卑族人都是被苻坚从关东迁移而来的,都有思归之心。于是对慕容冲的不满日益加剧。终于,慕容冲部将韩延利用大家的不满,于公元386年攻杀慕容冲。
但是西燕并没有就此灭亡,韩延杀慕容冲后,这批鲜卑族人主动放弃长安,开始东返。路上,为了争夺领导权,慕容宗族内部内斗不止,最后,由慕容永(慕容廆弟弟的孙子)控制住了局面,带领大家来到了长子(今山西省长治市长子县)驻扎下来。公元393年,平定河北之地后的慕容垂发兵攻打慕容永,于公元394年六月攻克长子,慕容永被杀,西燕灭亡。
慕容垂在邺城脚下和苻丕斗了一年,结果却是两败俱伤。苻丕一度和东晋联手,逼迫慕容垂北退。但是苻丕和东晋的联盟并不牢固,苻丕只是想利用东晋帮自己打跑慕容垂,而东晋轻信了苻丕将要投降的鬼话出手援助。刘牢之在追击慕容垂的过程中反被慕容垂击败,苻丕曾带领部下来到枋头就食,听说刘牢之战败,趁机重新占领邺城,和东晋翻了脸。失去了东晋支持的苻丕根本在邺城支撑不下去,面对慕容垂的卷土重来只得于公元385年撤离邺城。慕容垂占领邺城,取得了邺城争夺战的最后胜利。
然而邺城也在战乱之中破败不堪,慕容垂遂定都于中山,并于公元386年正月正式登基称帝,完成了燕国复国的梦想!慕容垂在使命的召唤之下,仍辱负重十六年,至此大功告成。金庸小说《天龙八部》中的慕容复,身上多少就有点慕容垂的影子。
称帝后的慕容垂继续锐意进取,一面平定河北、河南的丁零叛乱,一面开疆辟土。先收复幽州、兖州,还派慕容永攻打高句丽、渤海等番邦,后灭慕容永的西燕,基本恢复了当年前燕的版图。
然而,慕容垂在扩张的过程中给自己埋下了一个隐患,那就是鲜卑拓跋部的拓跋珪。鲜卑拓跋部的代国于公元376年被苻坚灭掉后,拓跋珪在他母亲的保护下来到他母亲的部落并长大成人,后在被苻坚任命统领拓跋部众的刘库仁及其母贺兰部落的扶持下,逐步成长为一代雄主。拓跋珪利用后燕的军队击败了世仇刘卫宸,吞并了他的土地和部众。羽翼丰满之后又和后燕翻了脸!(这年头还能相信谁啊!)
公元395年,慕容垂在手下的怂恿之下,轻率地派太子慕容宝率领慕容德、慕容农、慕容麟、慕容绍等和八万精锐攻打拓跋珪。然而慕容宝志大才疏,慕容家族似乎就有内斗的基因(从慕容廆逼走慕容土谷浑就开始了),因此领导层内部并不团结。结果慕容宝的进攻并没有取得胜利,却在撤退的途中,于叁合陂(今内蒙古凉城县境内)被拓跋珪追击而全军覆没,慕容绍战死,慕容宝等人仅带领一千多人的骑兵逃回,陆续逃回的士兵只有不足二万人。有四万多鲜卑战俘被拓跋珪活埋!
叁合陂的惨败促使慕容垂决定亲征拓跋珪,公元396年,慕容垂征调龙城的鲜卑族军队大举北征。在顺利攻克平城(今山西省大同市)后,慕容垂率军来到了叁合陂。看到一年前战死的后燕将士的遗骨遍布山谷之中,慕容垂设坛招魂,部下将士则放声大哭,声震山谷。慕容垂已经七十一岁了,本来身体就不是太好,受到眼前惨况的刺激当场口吐鲜血,一病不起。在撤军的途中,病逝于沮阳(今河北省怀来县小南辛堡镇)。
慕容垂一死,后燕立刻分崩离析。慕容宝根本无力控制局面,内部内斗不止的情况下,拓跋珪又趁火打劫,率四十万大军南下。后燕迅速瓦解。慕容宝在颠沛流离之中被其母的舅舅兰汗杀死。而慕容德则逃到青州建立南燕。慕容宝死后,兰汗、慕容宝的儿子慕容盛、慕容垂的幼子慕容熙相继在龙城即位。公元407年慕容熙又被部下所杀,后燕灭亡。
苻宏逃出长安后,辗转来到东晋。东晋朝廷把他安置在江州,对他还算客气。后桓温的儿子桓玄篡晋自立,苻宏早年和桓玄交好,就投靠桓玄,并被桓玄重用。桓玄败亡后,苻宏继续在湘江东部地区作乱,公元405年晋将檀祇前来平叛,苻宏兵败,被杀。
苻丕离开邺城,率众来到了潞川(今山西省长治市境内),汇合前秦幽州刺史、王猛的儿子王永所率领的从幽州退回的部众,在晋阳的张蚝和前秦并州刺史王腾的接应之下,来到了晋阳。在晋阳,苻丕得知苻坚遇害,在张蚝等人的劝说下称帝。
公元386年八月,苻丕南下平阳,打算经营并州,东山再起。十月,从长安撤出东返的慕容永向苻丕借道,过境去河北投靠慕容垂,苻丕不同意,双方在襄陵(今山西省临汾市襄汾县襄陵镇)爆发激战,苻丕战败,王永、俱石子战死,帝国最后的部队也丧失殆尽。
苻丕带领仅剩的几千部队企图向南逃到东垣(今山西省垣曲县),半路上遭到东晋扬威将军冯该的截杀,苻丕被斩首,苻丕的儿子苻宁、苻寿等人被俘。东晋朝廷赦免了苻宁和苻寿,把他们送到江州的苻宏处安置。
苻丕死后,苻氏的旁支苻登在陇南称帝,接过了前秦的大旗。但是此时的苻氏想要再建立苻坚当年的辉煌已经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了。公元394年,和姚苌的后秦争斗了九年之久的苻登在和后秦的废桥之战中兵败被俘,后被杀。苻登的儿子苻崇即位,同年十月,联合重建仇池国的杨定(苻坚的女婿,杨安的儿子,苻坚最后的依靠。)一同进攻鲜卑乞伏部建立的国家西秦,却战败被杀,前秦就此灭亡!
到这里,苻坚和王猛的故事就讲完了。
楼主:caniforget999  时间:2019-06-11 18:07:36
在百度上找到两张苻坚墓的图片,让我们体会一下那种苍凉的感觉吧。



楼主:caniforget999  时间:2019-06-11 18:07:36
前秦大帝苻坚和能相王猛——“五胡十六国”时期功盖刘备、诸葛亮的一对君臣(之终章)
我们怎么来评价苻坚和王猛呢?
首先来说说王猛。
王猛,我们称他为“五胡十六国”时期伟大的政治家和军事家,这一点都不过分。可是再来看看历史是怎么对待王猛的,晋书中王猛的传只是附加在《苻坚载记》之中,既没有单独列传,又没有任何的评论,且对他的记载少之又少,他的大部分事迹都是在其他人的记载中呈现出来的,感觉就是个打酱油的。
但是我们必须承认,王猛对于苻坚、对于秦国的态度可以言“忠”;对于苻坚交给他的使命都尽职尽责地去完成,这可以言“义”;死后并没有为自己的儿子谋取任何私利,这可以言“廉”。我们把这些和诸葛亮的事迹对照起来比一比,可以发现王猛所做的一点都不比诸葛亮差。
我们仔细比较一下王猛和诸葛亮,就会发现这两个人很多惊人的相似之处。
首先,这两人都是从一介布衣,逐步走到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位置,都经历了原领导层的怀疑甚至是排斥。但是,这两人都遇到了一位伯乐,不但认可他们的才能,还放手给他们施展的空间,用人不疑、疑人不用。
其次,这两人都是政治、军事一把抓。对内能够稳定国内的政治局势,对外可以领兵出征。同时,又能够挖掘、提拔人才,国家都被他们治理得井井有条。而王猛所取得的成就,客观上来说是超过诸葛亮的。
第三,也是这两人的一个最大的相似之处,就是这两人为政都事无巨细,亲力亲为。以至于最后积劳成疾,可以说都是被累死的。甚至两人的寿命都非常接近,王猛活了五十岁,诸葛亮活了五十三岁。
可是这两人无论是生前还是死后,所受到的对待却天差地别。诸葛亮活着的时候,就受到无论是蜀国内部还是魏国、吴国的一致认可和尊重。死后更是被认为是人臣的楷模,受到万世的敬仰,以至于在《三国演义》中达到了顶峰,完全被神化了。而王猛呢,不但从史籍的记载上就能看出来对他并不重视,死后就迅速地湮没在历史的长河里,籍籍无名了!这是为什么呢?
我想,有这么几个原因。一是王猛的心胸窄了一点,二是王猛阴谋诡计多了一点,三也是最重要的一点,那就是汉民族对于少数民族及其政权的轻视和缺乏尊重。在狭隘的民族主义史观的影响下,对少数民族政权的官职必称“伪”,对少数民族政权首领的头衔必称“僭”,在这样一种心态之下,王猛为少数民族政权服务,应该被列为“三观不正”之类了,自然不可能受到后世的颂扬。
而今天的我们,应该有着比我们的先辈们更加广阔的胸襟,发生在华夏大地上的故事,都是中华文明的组成部分。有功我们就该赞赏,并以先人们的优秀品质为榜样,继承和发扬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而有过我们就该批判,并从中汲取经验和教训,不让在历史上发生过的错误在我们身上重来一次。
同样,这样的大中华史观,也应该用在苻坚身上。对于苻坚所取得的功绩,以及他在位期间,兴儒学,施仁政,这些所作所为应该被后世记住,并得到后人的尊重。
事实上,当时的汉人史官对于苻坚还是给予了一定的肯定和颂扬。《晋书》里就高度评价苻坚,“永固雅量瑰姿......遵明王之德教,阐先圣之儒风,抚育黎元,忧勤庶政......乃平燕定蜀,擒代吞凉,跨三分之二(指前秦、前燕、东晋三国鼎立,苻坚灭前燕,三国有其二。),居九州之七(指天下九州,苻坚的前秦占据了其中七州。)......虽五胡之盛,莫之比也!”
这一评价是恰如其分的。纵观“五胡十六国”时期,实际上当时建立的小国家并不止十六个,但是没有一个小国家能够和苻坚的前秦相比,不论从国家的疆域还是国家被治理的总体程度,都和前秦差了太多。
但是,问题就来了,这样一个内部和谐,外部敬仰的庞大国家,居然在短短两年之内就轰然垮塌,碎成了渣,难道苻坚的前秦帝国就是一个彻头彻尾的豆腐渣工程?
关于苻坚之败,史上似乎已有定论,《晋书》上就说,“既而足以夸世,愎谏违谋,轻敌怒邻,穷兵黩武……曾弗知天道助顺,神理害盈,虽矜涿野之强,终至昆阳之败。遂使凶渠候隙,狡寇伺间……身首罄于贼臣,贻戒将来,取笑天下,岂不哀哉?岂不谬哉?”把苻坚的失败归咎于轻率发动南侵战争,妄想毕其功于一役,最后兵败,导致鲜卑族、羌族等被其征服的民族趁机作乱,最终导致苻坚的败亡。这个“神理害盈”用得真是绝妙,一个事物发展到极致就会走向衰败,辩证法都用上了!
司马光在《资治通鉴》里提出不大相同的观点。他认为苻坚之败,并非豢养鲜卑族、羌族等敌对民族所造成的,他还举了曹操的例子,说许邵就认为曹操是乱世之枭雄、治世之能臣,如果苻坚治国有道,慕容垂、姚苌等人就会成为帝国的栋梁,而不是作乱的贼子。苻坚的失败,是由于他自身在不断的军事胜利之下,产生了骄傲的情绪。司马光还引用“魏文侯问李克”的典故,指出不断的用兵导致百姓疲敝,不断的获胜导致苻坚的骄傲,“以骄主御疲民,未有不亡者!”
在我看来,苻坚南征东晋也好,养虎为患也罢,只是表象,绝不是其失败的根本原因。我认为,根本原因是由于苻坚和其所处的统治阶层氐族人数太少,社会根基不牢固所致。而苻坚没有从根本上意识到这个问题的重要性,盲目相信儒家思想所颂扬天下一家,对于民族矛盾认识不足,以至于采取了一些错误的民族政策,最终在淝水之战的惨败后,无力应对鲜卑族和羌族的发难,眼睁睁地看着局势一步步恶化而不知所措,结局只能是国破身死。
一个人数上处于劣势的少数民族,要想维系一个幅员如此辽阔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她能依靠和仰仗的、尤其是在国家的初创阶段,是什么?显然就是她的本民族自身。“仁政”没有错,错的是在错误的时间用在了错误的对象身上。
苻坚灭掉一个国家,就要把这个国家的豪强望族全部迁移到长安周边安置,这固然有防止他们留在原籍可以兴风作浪的因素,但是集中安置肯定不是一个好方法,而应该分散安置,并和自己的民族杂居,让本民族监视、威慑这些被征服民族。然后再辅以“仁政”,安抚收买人心。这个过程绝不是一、二十年就能够完成,不经过几代人是达不到效果的。
而苻坚的做法就值得商榷。给那些被征服民族的高层人士高官厚禄,本意是拉拢人心,但是要知道那些人怎么可能心甘情愿地向你低头呢?盲目的宠信,没有丝毫的防范,等于是为这些人创造了造反的条件。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可以给予高官和荣誉,但是不能给他们实权。苻坚甚至还给他们兵权,让他们统领军队,这等于是把刀子交给他们,一旦来了机会,那刀子肯定会捅到自己身上。
同时,留下那些被征服民族聚居在长安周边,却把自己可以依赖的氐族部众分散到了全国各地,最后就应了赵整(苻坚败亡后赵整出家为僧,连权翼都投靠了姚苌,赵整却没有。)歌里所唱到的“一旦缓急当语谁”。
有了正确的民族政策,还要辅以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和社会形式。应该说,苻坚在南征之前,这一方面都做得很好,如果这个局面可以维持下去,慕容垂、姚苌之流就算再有野心,也没有空子可钻,机会可趁。
很多人都认为苻坚就不应该发动南侵战争。在我看来苻坚南征并没有错,无论从当时前秦的国力和军队的能力,完全可以支撑这样一场战争。只是苻坚在军事行动上犯了一系列的错误,先是怀着一颗傲娇的心,盲目自信,以为自己的军队攻无不克战无不胜,对东晋的抵抗意志估计严重不足;在战争进行地过程中,又急于求成,以为可以一战而胜,其实以苻坚当时的条件,完全可以稳扎稳打,层层推进,充分利用自己兵力上的优势,足部蚕食瓦解东晋的抵抗。比如说,吸引东晋主力到寿春城下后,可以分出自己部分主力配合冀州、幽州的部队先攻占徐州,再从徐州南下威胁谢石谢玄部的后路,花上一年时间又何妨?那样恐怕东晋军就会不战自溃,中国的历史可能真的会被改写,苻坚将成为中华文明有史以来异族一统华夏、成为真正天子的第一人!从而受到后世无限的敬仰和膜拜!
而如今我们说起苻坚的唯一印象就是所谓“风声鹤唳”、“草木皆兵”,再有就是“投鞭断流”这样一个狂妄自大、不知天高地厚的典型。相比较之下,那种反差可真是相当的大啊!
不管怎么说,历史就是历史,一切都发生了、过去了。我们今天来看完苻坚和王猛的故事,如果要发点感慨,我觉得毛氏父子评《三国演义》开头引用明朝杨慎的那首《临江仙》最为贴切:
滚滚长江东逝水,
浪花淘尽英雄。
是非成败转头空,
青山依旧在,
几度夕阳红!
楼主:caniforget999  时间:2019-06-11 18:07:36
西楚霸王项羽——中国历史上最具悲情色彩的英雄人物(序)
项羽,应该是中国历史上最具悲情色彩的英雄人物了,没有之一。
如果要在历史中找一位为中国男人做形象代言的话,我想项羽一定是候选之一。他力能举鼎,战力值100,近身格斗随随便便就能杀个百八十人。魅力值100,就算最后穷途末路,身边还有二十六个人跟随,一同赴死,更别提“霸王别姬”这种千古绝唱,历来为人们所津津乐道。
当然,项羽又是一个悲剧英雄。虽然在军事上是个不出世的天才,但是在政治上却是那么的低能。在和老谋深算的刘邦的斗争中,一败涂地,身死东城,为天下笑,千百年来,又引来多少叹息啊。
前几日去西宁了几天,帖子没有更新。从今天起,我们一起来看看项羽完整的一生。本篇写作的基础是司马迁的《史记-项羽本纪》。
楼主:caniforget999  时间:2019-06-11 18:07:36
西楚霸王项羽——中国历史上最具悲情色彩的英雄人物(一)
项羽,名籍,字羽。因此现在我们称“项羽”,其实是在称呼他的字。
项羽的老家是下相,即今江苏省宿迁市。如今的宿迁市区内建有“项王故里”景区。我没有去过,不过在百度上找来一张照片,大家不妨看一看。
项家世世代代在楚国军队中任将领,封地在项城(今河南省项城市、属周口),所以这个家族就以封地“项”为姓氏。
春秋战国时期各国军队中的将领,多由王室成员担任。楚王室本姓芈,熊氏,所以后来就以“熊”为姓。又如著名诗人屈原,也是楚王室的旁支,芈姓屈氏。由此推算,项羽的祖先也应该是楚王室的旁支,封于项,于是大家就姓“项”了。
项羽是战国末期楚将项燕的孙子。关于项燕,《史记》上有两处提到过他,但是这两处记载又有所不同。一处是在《秦始皇本纪》里,说秦始皇二十三年(公元前224年)秦将王翦灭楚国后,项燕在淮南拥立楚国王室成员昌平君为楚王,妄图复国。秦始皇二十四年王翦和蒙武率军再次攻打楚国,楚国战败,昌平君战死,项燕兵败后自杀。另一处记载是在《白起王翦列传》里,说王翦在秦始皇二十三年攻楚时,击败楚军,并杀楚国将军项燕。到底哪一个对,无从查考。
项羽小时候父亲就去世了,从小由叔叔项梁抚养长大。儿时的项羽,应该是个不好好学习的主。项梁教他识字读书,没几天项羽就撂挑子。项梁一看文的不行,就学武吧,就教项羽剑术。没成想项羽学了几天又没了耐心,嚷嚷不学了。这下把项梁气的啊,“这也不学那也不学,你到底想怎样?”
项羽却振振有词,“读书识字,只要能够认识和会写自己的名字就够了!多的学了也没用。剑术学会了,也就只能一对一地格斗,这不是我的理想,要学就学可以一次击败上万人的本事。”
项梁听了这话,还是比较佩服项羽的志向的,于是就教项羽兵法。这个项羽喜欢,认认真真地学了几天,粗粗地了解了兵法的大概后,又失去了学习的兴趣,最终也没有学完。
项羽学兵法仅仅“略知其意”,在后来的历次战斗行动中就能做到攻无不克,可见在军事上项羽就是个天才。但是不好好学习显然是不行的,这也让项羽在军事上取得成功后,打得下天下,却守不住天下,为其后来的悲剧埋下了伏笔。
一次项梁不知道为了什么事,收到了牵连,被栎阳(今陕西省西安市阎良区)的官吏抓捕。项梁的交游看来比较广泛,就拜托蕲县(今安徽省宿州市蕲县镇)的狱吏曹咎拉关系。曹咎和栎阳的狱吏司马欣有旧,曹咎就给司马欣写了封信。有了熟人的关照,再加上这次项梁摊上的事似乎也不大,司马欣就私下里把项梁给放了。
这看上去就是一件小事,不过日后曹咎和司马欣就因为帮了项梁的这一点小忙,而受到了项羽极大的恩惠。
逃过这一劫的项梁似乎没怎么长记性,不久就因为杀了人,在淮北一带混不下去了。项梁就带上项羽,举家逃到了吴中(今江苏省苏州市南部地区和浙江省北部地区)避祸。那个时候的江浙地区还未开化,百姓文化程度都不高。因此来自于中原发达地区的项梁立刻展露出高人一筹的才能,吴中的士大夫们都比不上他。于是吴中每当有大规模的徭役,或者哪个大户人家要办丧事,都把项梁请来,让他当项目总策划兼总指挥。项梁对于这些轻车熟路,运用自己所掌握的兵法知识,每每指挥若定,把一切都办得妥妥的。同时项梁还在暗中观察了解前来参加活动的宾客及子弟的能力大小,为有朝一日有用处时做准备。
秦始皇三十七年(公元前210年),秦始皇南巡到了浙江,去会稽(今浙江省绍兴市)游览并祭祀大禹。项羽跟随着项梁在站在看热闹的吃瓜群众里围观始皇帝的銮驾,看到了秦始皇本人。秦始皇出巡,那个排场肯定盛大壮观,有点小刺激的项羽看着看着,冷不丁冒出一句:“他是我可以取代的!”(“彼可取而代也”,这就是“取而代之”的来历。)
听了这话的项梁,赶忙捂住了项羽的嘴,“别瞎说!是要被灭族的!”虽然被吓了一跳,但是项梁由此知道,项羽绝不会是个平凡的人。
这一年,项羽二十三岁,已经长大成人。此时的项羽,身高八尺(不知道折合现在的尺寸是多少),力能举鼎(举鼎大概是那个时代壮士的必备技能,秦武王就是因为没能举得动鼎,被鼎砸伤后而死的。),才气过人。吴中豪强人家的子弟没有不忌惮项羽的。
楼主:caniforget999  时间:2019-06-11 18:07:36


楼主:caniforget999  时间:2019-06-11 18:07:36
西楚霸王项羽——中国历史上最具悲情色彩的英雄人物(二)
秦二世元年(公元前209年)七月,陈胜、吴广在蕲县大泽乡起义。九月,起义的风潮已经席卷全国,处于秦帝国东南的吴地也受到了波及。此时的吴地属会稽郡管辖,会稽郡的郡守殷通就把郡中的能人项梁请来商议。
殷通对项梁说:“长江以北地区都造反了,这是上天要灭亡秦国 啊。我听说先有所行动的就能控制住局面,而后行动的就会被别人控制。我也打算起兵造反,想以您和桓楚做为领兵的将领。”
桓楚应该也算是当时吴地的一位豪杰之士,此时可能犯了什么事,正躲在太湖里避祸,大家都不清楚他的行踪。项梁就说:“桓楚正在跑路中,没人知道他在哪里,但是我的侄子项羽知道他的住所。我出去问问他。”
项梁起身来到屋外,如此这般对项羽交代一番,让项羽手持利剑在屋外等候,自己又返身回到屋内,与殷通同坐。对殷通说:“请大人召项羽进来,命令他去把桓楚带回来。”
殷通哪里知道项梁已经给他挖了一个坑,就等着他往里面跳呢。就回应道:“好!”
于是项羽来到了屋内,不久,项梁给项羽递了个眼色,说道:“可以了!”项羽立刻起身,拔出利剑,一剑就把殷通的脑袋给砍了下来!这殷通不是倒霉催的么。项梁的这个做法也值得商榷,人家殷通好心好意把你当知心朋友对待,造反这么大的事,唯独和你项梁商量,可见还是高看你项梁一眼的。项梁不感念人家的恩德,反而趁人家不备,取了人家的性命,这绝不能称为是义举。
项梁一手拿着殷通的人头,另一手拿着会稽郡郡守的官印和绶带,走出屋子。屋外殷通手下的官吏一看殷通被杀了,都大吃一惊,有些殷通的铁杆部下一拥而上,企图为殷通报仇。然而这些人在项羽面前那都是小菜一碟,刚才才杀了殷通一人,项羽显然没过足瘾,看到这些人一起冲上来,项羽挺剑砍杀,顷刻间,殷通的部下就被项羽杀了八、九十人!其余人等一看这个架势,纷纷拜伏于地,祈求活命。
项梁就把这些日子以来所结交的豪强之士全部召集到郡守衙门里,对他们说出了造反的计划。由于项梁平时积攒起高昂的人气,这些人都对项梁唯命是从,于是吴地就在项梁的带领下,加入了反抗秦朝的起义军行列。项梁派人到郡内各县,很快就募集到八千精兵。项梁也按照平日里对那些豪强的了解,分别授予他们官职,每个人的任命都可谓人尽其才。大家伙也都佩服项梁的知人善任,于是共推项梁为会稽郡郡守,以项羽为部将,率兵安抚郡内各县,同时对那些不听话的地方进行打压。
此时最先起义的陈胜正处于事业的上升期,陈胜攻下陈郡的郡治陈县(今河南省周口市淮阳县)后,自立为王,并建国,国号张楚。陈胜并不是一个普通的农民起义领袖,他具有一定的政治眼光,起义之初就打着为公子扶苏和项燕复仇的旗号,以获得秦朝内部和楚地百姓的支持。建国后,又向各地派出使者,拉拢还未起义的地方一同起兵,传播革命火种。
广陵(今江苏省扬州市)人召平就被陈胜任命为使者前往广陵招降广陵地区的各级秦朝官员。然而广陵的地方官对秦朝很忠心,召平的招安没任何效果。此时,不利的消息传来,秦朝在初期的慌乱后稳住了阵脚,以章邯为主的秦军对起义军发动反攻,吴广、陈胜先后被杀,革命形势迅速由一片大好急转直下。召平在秦军来到广陵之前,逃过长江,来到江南的会稽郡,见到了项梁。
召平利用当时消息不灵通的便利,谎称自己受陈胜的委派,任命项梁为张楚国的上柱国(相当于丞相),并对项梁说:“如今江南已经被您平定,请速速率军渡江北上,迎战秦军。”由于陈胜刚起兵时打出过项燕的旗号,所以身为项燕儿子的项梁毫不犹豫地相信了召平的瞎话。项梁就这样被召平忽悠,率领八千江东子弟,离开会稽,渡江北上。项羽也跟随项梁,开始了他一生中最具传奇色彩的时代,此时,项羽才二十四岁。
渡过长江的项梁,听说东阳(今安徽省天长市西北)人陈婴控制了东阳,就打算和陈婴联合,一同率军西上。
陈婴原来是东阳县令的副手,为人谦虚谨慎,讲义气,在东阳有很好的名声,是公认的“长者”。陈胜起义的消息传来,东阳本地的一些豪强少年聚集在一起,杀了东阳县令,公推陈婴为首领。陈婴推辞不就,无奈架不住那些豪强的强推,只得从命。大家伙听说陈婴出面当了扛把子,一时聚集到陈婴麾下的竟有二万人之多。
强推陈婴为首的豪强少年们一看来了这么多人,一不做二不休,又要立陈婴为王。东阳军都用黑巾包头,以显示和其他地方的起义军不同。
这时候陈婴的母亲发话了,陈母对陈婴说:“自打我嫁到你们陈家以来,就没听说你们陈家祖上有谁地位显赫的。如今突然得到如此大的名声(指被立为王),不是什么好事!不如跟随他人,做人家的下属,如果大事成功,能得到封侯的赏赐,也是很不错的。如果失败了,跑路起来也容易,不会被追着不放。”
陈母的这番话,还是头脑比较清醒的,形势不明朗的情况下,贸然做出头鸟,往往死得很难看。正是有感于陈母的明智,这段故事也被收录进了《世说新语》,记载在《贤媛》一篇之中。
陈婴听从了母亲的劝告,坚决不肯称王。正好项梁率军过了长江,陈婴就对手下人说:“项家世世代代都是楚国的名将,在楚国国内有着响亮的名号。如今要成就大事,不以合格的人作为统帅,大事不可能成功。如果我们投靠项梁的麾下,以有名望的家族为依靠,灭秦的大计一定可行!”
这话说的冠冕堂皇,陈婴的部下们听了都认为很对,于是陈婴就率领东阳的起义军主动归顺的项梁,听从项梁节制。有了陈婴的加入,项梁的声威大振。项梁趁势渡过淮河北上,沿途各地的起义军纷纷加入,英布、蒲将军就是在这个时候加入项梁大军的。等到项梁抵达下邳(今江苏省徐州市睢宁县古邳镇)时,部队人数已经达到了六、七万人之多。
楼主:caniforget999  时间:2019-06-11 18:07:36
西楚霸王项羽——中国历史上最具悲情色彩的英雄人物(三)
这时候,广陵人秦嘉立楚国王室后裔景驹为楚王,正驻扎在彭城(今江苏省徐州市)的东面,听说项梁带了那么多人过来,认为是来抢地盘的,就派人前来阻止项梁继续北上。农民起义,无组织无纪律是通病,很多没有长远的政治眼光,就想着占一块地盘,老婆孩子热炕头。基本不会意识到主要的敌人是谁,不打倒主要的敌人,自身的安全就没有保障。同时,分赃不均而引发内讧更是常有的事。
项梁就对手下说:“陈王(因陈胜已称王、故称呼他为陈王)率先起义,现在战事不利,大家都不知道他的下落。革命事业遇到了点挫折,秦嘉就背叛陈王,私自立景驹为王,这种叛逆的行为是无道的!”于是率军猛攻秦嘉军。
秦嘉打不过项梁,向北撤向胡陵(今江苏省徐州市沛县龙固镇东、故城已没入微山湖)。项梁率军尾随而至。秦嘉被迫回军迎战项梁。双方激战一整天,秦嘉阵亡,他的部众都投降了项梁。景驹只身逃到了梁地(今河南省开封市周边地区),也被人杀害。
吞并了秦嘉这股起义部队后,项梁的声势更加高涨。然而乱世中太扎眼并不是什么好事,秦朝前来平叛的主力章邯在接连打败了吴广和陈胜之后,听说彭城地区新冒出来一股力量,势头很猛。立刻率大军前来,驻扎在栗(今河南省商丘市夏邑县)。
此时项梁正驻军于胡陵,听说附近来了秦朝的大部队,立刻派部将朱鸡石和余樊君前去迎战章邯。项梁起兵以来一切顺利,没遇到什么敌手,因此对于秦朝军队的战斗力估计严重不足。结果一战惨败,余樊君战死,朱鸡石带着残兵败将退回了胡陵。
这一仗对项梁震动很大,为了避开秦军的锋芒,项梁主动后撤,率部队退到了薛(今山东省枣庄市薛城区)。在薛,项梁处死了朱鸡石,作为对战败的惩罚。
在朱鸡石、余樊君迎战章邯之前,项梁派项羽率军进攻襄城。历史上,襄城通常是指今河南省许昌市襄城县。唐张守节作《史记正义》中也说是“许州襄城”,这成为学术界公论。但是看看地图就能发现,襄城县去徐州甚远,中间隔着众多的郡县,项羽怎么可能带兵绕开那么多县城,去攻打一个如此遥远的地方呢?有人考证说这个襄城应该是“相城”,当时泗水郡的郡治,即今安徽省淮北市相山区。司马迁写《史记》时笔误,把“相城”写成了“襄城”。这样看似乎可能性大得多。
不管怎么说,当时这个“襄城”很不识时务,拒不投降项羽,拼死抵抗。项羽正是年轻气盛,遇到困难没有放弃,而是迎难而上,契而不舍,强攻襄城。不久,襄城城破。项羽一怒之下,把襄城里的百姓全部活埋!劫掠一番后,率军来到薛和项梁汇合。
此时,陈胜被部下杀害的消息得到了证实,项梁一看带头大哥死了,各地的革命群众面临群龙无首的局面,就把彭城周边的起义队伍的头领全部召集到薛来商议对策。这群人之中,就有一个后来的风云人物—汉高祖刘邦。
居鄛(今安徽省桐城市南)人范曾,已经七十岁高龄了,一直隐居在家中,没有出来为秦朝做官。平时熟读兵法,素有谋略。范曾应该是在起义军中作了一番比较,认定项梁最有前途,就前来拜见项梁,对项梁说:“陈胜肯定会失败!为什么这么说呢?当初秦灭六国,楚国是最无辜的。自从楚怀王上了秦国的当,到了秦国就被扣押至死,楚人到现在都可怜他。所以楚南公(楚南公,是楚国南方的一位老者,善预言。)就说‘楚国就算只剩下三户人家,最终灭亡秦国的,一定是楚国。’(‘楚虽三户,亡秦必楚。’也有理解为楚国的三家大姓昭、屈、景。)现在陈胜首先起义,却不立楚国王室的后人而自立为王,这样做得不到百姓的认可,肯定不会长久。大人您从江东起义,楚地的豪杰都争相归附,您知道是为什么吗?这是大家都认为大人您家世代为楚将,您能够拥立楚国王室后人而使楚国复国的缘故啊。”
范曾的话有一定的道理。乱世之中,大家伙为什么要听你的?树立一个权威很重要。在当时没有什么比“复国”这样一种政治口号更有号召力的了。
项梁认为范曾说得很对,就派人四处寻找楚国王室的后人。还别说,真让项梁找到一位。楚怀王有个孙子熊心流落到了民间,如今只能靠为别人放羊为生。项梁把他迎到了军中,立为王,号“楚怀王”,就是打着前楚怀王的旗号,以争取民心。这一招非常管用,安徽、苏北一带的民众纷纷归附,这对于项梁这支起义势力的内部安定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项梁以盱眙(今江苏省淮安市盱眙县)为国都,封陈婴为楚上柱国,自己自号“武信君”。
过了几个月,国内安定之后,项梁率军主动出击。当时秦军主力已经转战河南、河北等地,进剿魏、赵等地的起义军。项梁军先攻克亢父(今山东省济宁市南),又率军救援被秦军包围在东阿(今山东省聊城市东阿县)的齐地起义军领袖田荣,并在东阿城下大败秦军,解东阿之围。
东阿解围后,齐地的革命队伍就发生了严重的内讧。本来齐地的最先起义的是田荣的哥哥田儋,由于是齐国的王族后人,田儋起义后就自立为齐王。然而田儋称王后不久,在率军前去援救被章邯围困在临济(今河南省新乡市封丘县)的魏王咎(魏国王室公子、被陈胜立为魏王)的战斗中,被章邯击败、被杀。田荣带领残兵退至东阿后被围,齐地其他的起义军将领拥立齐襄王的儿子、齐国末代国君田建的弟弟田假为齐王,这让田荣大为不满,认为田儋死后,齐王应该由他的后人来当。于是田荣弃反秦大义不顾,率军进攻田假。田假被击败后,只能投靠了项梁,田假封的国相田角及其弟弟田间投奔了赵国(由张耳、陈余拥立陈胜部将武臣为赵王,建立的赵国。)。田荣打跑了竞争对手,就立田儋的儿子田市为齐王。这样一搞,本来还算团结的各地起义军之间有了裂痕。
项梁在东阿大胜之后,就决定率军追击败退的秦军,同时多次派人到田荣处,邀请田荣和自己一起西征秦军。然而田荣的做法很不上路子,你被围困的时候项梁前来营救,如今你的危机解除了,却向项梁提起了条件,要求项梁杀了逃难而来的田假,同时要求赵国杀掉田角和田间,才肯发兵西征。
项梁对田荣派来的使者说:“田假是我们友好邻邦的国君,落难来投,我怎么能杀害他呢?”赵国也不愿用杀害田角、田间来和田荣做交易。田荣就拒绝发兵配合项梁的军事行动。
田荣的这一做法,非常不讲道义,可想,这给当时的项羽留下了极坏的印象。再加上后来田荣一系列对抗项羽的举动,遭到了项羽的打击,田荣兵败身死,这都是后话。
楼主:caniforget999  时间:2019-06-11 18:07:36
抱歉,今天晚上看了2018年足球世界杯亚洲区预选赛中国对韩国的比赛,没有时间更新了。
中国队几十年来,首次在一场正式的重要比赛中击败韩国队,不容易!好样的!
楼主:caniforget999  时间:2019-06-11 18:07:36
西楚霸王项羽——中国历史上最具悲情色彩的英雄人物(四)
没有齐国的援助,项梁仍然决定主动攻击秦军。他派项羽和刘邦一道,率领楚军一部攻打城阳(今山东省菏泽市鄄城县)。城阳被攻克后,项羽再次暴露出残暴的本性,又一次屠城,杀光了城阳的百姓。随即,项羽和刘邦主动攻击驻扎在濮阳(今河南省濮阳市)的章邯,在濮阳以东大败章邯。章邯率领残兵退入濮阳城中据守。得胜后的项羽和刘邦挥师南下,攻打定陶(今山东省菏泽市定陶区)。有了上一次城阳屠城的不良记录后,还在秦国控制之下的各城都加强了防守,拼死抵抗。你想啊,战死也是死,城破还是死,里外都一样,那谁不拼死守城呢,守城说不定还有一线生机。结果定陶没能攻克。项羽和刘邦又向西进攻,攻打雍丘(今河南省开封市杞县)。
在这里,项羽和刘邦碰上另一路由秦国丞相李斯的长子李由率领的秦军主力,双方在雍丘城下爆发激战,混战中刘邦的部下曹参阵斩李由,项羽和刘邦趁势大破秦军,一时间楚军军威大振。项羽和刘邦又回军向东,攻打外黄(今河南省商丘市民权县),外黄也没能攻克。
看到了吧,项羽和刘邦这两人几年后就斗得你死我活,可如今居然还是一个战壕里的战友,并肩战斗过呢。
就在项羽、刘邦南下作战的时候,项梁也亲率驻扎的东阿的楚军来到了定陶。这一次,项梁击败了秦军,打下了定陶。同时,项羽、刘邦攻灭李由的消息也传来了。在一个胜利接连有一个胜利的感染下,项梁开始飘飘然了,整个项梁军也弥漫这傲娇的气氛。
项梁军中有一人看出了潜在的危险,这个人叫宋义。历史上没有关于宋义这个人出身的记载,可见应该是个平头百姓,一个小人物。但是宋义却很有眼光,他及时劝谏项梁道:“打了胜仗之后,如果主帅有了骄傲自满的情绪,士兵们有了懈怠的情绪,这样的军队一定会遭遇失败。如今士兵们已经开始有所懈怠了,(宋义没有说大人您也开始骄傲了,可能是不敢,也可能是给项梁留面子。)而秦兵的数量还在不断增加,我很为您担忧啊。”
傲娇中的项梁显然听不进宋义的良言,还让宋义出使齐国,把他打发走了。
宋义在去齐国的路上遇到了正从齐国前来项梁军的使者高陵君田显,宋义就对田显说:“您这是要去见武信君(项梁)吗?”
田显说:“是啊。”
宋义就接着说:“我判断武信君一定会被秦军击败。您如果放缓前去的脚步,就会避开死于乱军之中的灾祸。如果您急着赶路,那就等于是去投胎啊!”
宋义的判断一点没错。项梁、项羽接连取得胜利后,显然成为了秦国的头号打击对象。秦国从各地调集兵力补充章邯军,章邯得到兵力的加强和给养的补充后,对定陶的项梁军发起猛攻。傲娇中的项梁疏于防备,被章邯一举击败,项梁也死于乱军之中。
就在项梁兵败的同时,项羽和刘邦在打不下外黄的情况下,又率军西进,进攻陈留(今河南省开封市陈留镇)。陈留还没攻克,项梁兵败被杀的消息就传来了。项羽就和刘邦商议,认为项梁的失败严重打击的部队的士气,再这样攻下去,恐怕队伍就会发生溃散,于是决定撤军,回彭城。
这时,陈胜失败后的残部吕臣也率军在附近和秦军交战,看到项羽和刘邦撤军,也前来汇合,和项羽、刘邦一同撤到了彭城。吕臣驻扎彭城东边,项羽驻扎在彭城西边,刘邦驻扎在彭城西南的砀(今河南省永城市芒山镇)。
章邯击败了项梁,得知项梁已死,认为楚地的起义军残部算不上什么大的威胁,就主动率军北上,渡过黄河,攻击起义事业正风生水起的赵国。此时的赵国,由张耳、陈余拥立的陈胜部将武臣刚被部下杀害,张耳、陈余又拥立原赵国王室后人赵歇为赵王,继续高级反秦大旗。
面对章邯咄咄逼人的攻势,赵歇和张耳、陈余不敢迎战,率部众退守巨鹿(今河北省邢台市巨鹿县)。章邯命王离、涉间率军把巨鹿团团包围,自己则驻军在巨鹿城南,筑一条甬道连接漳河和包围巨鹿的王离军营,为王离、涉间输送给养。陈余突出包围,在河北募集了一支几万人的部队,打算救援巨鹿。但是陈余知道自己的部队战斗力不强,不敢和秦军交战,只能驻扎在巨鹿城北,同时派人去齐国、楚国求救。
被项梁拥立的楚怀王熊心也接到了项梁的败报,熊心非常害怕,离开了盱眙北上彭城。来到彭城后,熊心收回了项羽和吕臣的兵权,把部队抓到自己手里。同时,任命吕臣为司徒,吕臣的父亲吕青为令尹,刘邦为砀郡郡长,统帅砀郡的部队。而项羽,熊心只封他为鲁公(即鲁县(今山东省曲阜市)县令)。
从熊心这一举动就能看出,熊心不是一个没有政治能力的傀儡。项梁拥立他,只是拿他作招牌而已,实权都在项梁手里。如今项梁死了,楚国的实权派一下倒了,权力出现了真空。熊心迅速抓住了这一时机,一方面收回兵权,另一方面任用外来户吕臣,排挤项羽。这都是熊心想全面掌权的信号。
此时的项羽,年纪不大,在和秦军的多场战斗中,已经表现出一流统帅的气质。但是此时的楚国起义军内部,已经派系林立了,项羽所仰仗的只有项梁和从会稽带来的八千子弟。由于项梁新败,项羽也只好忍气吞声,接受了这一任命。
当初宋义在出使齐国的路上遇到的齐国高陵君田显,目前正好在楚国。田显对楚怀王熊心说:“宋义曾经对我说过项梁必败,果然没过几天,项梁真的被秦军打败了。战斗还没打响,就提前看出了胜败的征兆,这可以说宋义是个非常了解军事的人才啊。”
熊心正在培养自己的亲信,听田显这么一说,立刻召见宋义,和他讨论当前的时局。一番交谈之后,熊心被宋义的能力所折服,随即任命宋义为上将军(即三军总司令)。这时候,赵国的求救信也送到了熊心手上,熊心就命宋义率领楚军主力前去援助,同时任命项羽和范曾作为宋义的副将,一同出征。
楼主:caniforget999  时间:2019-06-11 18:07:36
西楚霸王项羽——中国历史上最具悲情色彩的英雄人物(五)
宋义由一个无名小卒一下就成了上将军,楚国的各位将领都要受他节制,也有点不知道自己几斤几两了。他自号“卿子冠军”,率领楚军来到了安阳(今河南省安阳市)。安阳的北边就是漳河,章邯就率军驻扎在漳河的对岸,渡过漳河,离被围的巨鹿就不远了。然而宋义却停止了前进,全军驻扎在了安阳,一待就是四十六天。
项羽哪里能等得下去呢?他是项梁一手带大的,项梁是他的叔叔,但这叔侄之间情同父子,如今杀了项梁的仇人就在漳河对岸,宋义却不渡河迎战章邯,项羽那可是心急如焚。项羽就来找宋义,对他说:“如今秦军把赵王围在巨鹿,我们应该尽快率军渡过漳河,在外围攻击秦军,而赵军也可从巨鹿城中杀出,在内部攻击秦军。这样我们两下夹攻,秦军必破!”
宋义却说:“你说的不对!牛虻只吸牛的血,对牛身上的虱子不感兴趣。(意思是指只想打败秦军,救不救赵无所谓。)如今秦军进攻赵军,如果打胜了,也一定会疲惫不堪,我正好趁机攻击他们。如果秦军不胜,我就抛开他们不管,直接向西杀向关中,一举灭亡秦国。因此不如先让秦赵两军斗个两败俱伤。冲锋陷阵,我不如你;但是要论运筹帷幄,你就不如我了。”
宋义非但不接受项羽的意见,还在军中下令,“像老虎一样凶猛,像狼一样凶狠,像羊一样贪婪,自以为是不听指挥的,斩!”这分明就是在打项羽的脸。
实事求是地讲,宋义的策略也不是没有道理,坐山观虎斗,坐享其成,未尝不是个好办法。宋义不但在谋略上有一手,政治上还很成熟,自己作了上将军,还想在齐国打下点根基,不知道他是怎么运作的,居然让他的儿子宋襄到齐国做国相。宋义亲自送宋襄去齐国,一直送到了无盐(今山东省泰安市东平县东)。同时宋义每天都举办酒会,和自己的亲信们饮酒作乐。
宋义只顾自己快活,却不知道体恤士卒。当时天气不好,气温很低,还阴雨绵绵,士兵们受冻挨饿,对宋义意见很大。
项羽自打项梁死后,隐忍了一段时间,如今又受了宋义的窝囊气,受到了不公正待遇的内心终于忍不住爆发了。项羽利用士兵对宋义的不满,对手下们说:“我们正要拼尽全力攻击秦军,宋义却驻扎在此这么长时间。现在兵荒马乱的,百姓们都没粮食吃,士兵们只能在豆子里掺上一半的野菜来充饥。眼看着部队就快要断粮了,他宋义每天却只顾饮酒作乐。不率军渡过漳河,来到赵国境内接受赵国的补给,和赵军一起攻击秦军,却说什么‘趁秦军疲惫’。秦国那是多么强大啊,赵国刚刚复国,秦军必定会一举灭亡赵国,那样的话秦军只会更加强大,哪里有什么空子可钻?再说我们楚国刚刚打了败仗,大王他坐都坐不安稳。把全国的军队交给他宋义指挥,我们楚国的安危,就在此一举。如今他宋义却不知道体恤士卒,只想着为自己谋私利(指送儿子去齐国为官),他宋义绝不是个国家社稷可以依仗的臣子。”
第二天早上,项羽来到宋义的大帐参见宋义,实际上就是去要宋义的命的。宋义哪里知道,还像往常那样接见项羽。项羽进屋杀人也不是第一次了(上次就杀了会稽郡守殷通),见了宋义,二话不说,拔刀就把宋义的脑袋砍了下来。
项羽走出大帐,对士兵们宣布:“宋义和齐国阴谋要背叛楚国,大王已经私下里命令我杀了他!”项羽也很有意思,还担心自己杀了宋义得不到大家的支持,现编了个瞎话忽悠大家。
然而项羽的勇武是有目共睹的,诸将都害怕项羽,没人敢出面反对。于是大家一起对项羽说:“将军的家族是拥立楚王的功臣,今天将军为国家诛杀叛臣,我们都没意见。”于是一起推项羽作代理上将军。项羽咱草除根,派人追上了宋义的儿子宋襄,把他也杀了。同时派人向楚怀王报信。
楚怀王好不容易找了个政治上的同盟,却被项羽杀了。如今军队都在项羽手里,自己就算想不同意,也做不了主。只好顺水推舟,做个顺水人情,封项羽为上将军,也用不着什么代理了。英布、蒲将军的部队都受项羽的指挥。
项羽杀宋义的消息迅速刷屏,威震楚国,各新独立的诸侯都知道了项羽的大名。项羽命英布和蒲将军为先锋,率军二万渡过漳河,联合巨鹿城外的陈余,对秦军发起攻击。然而英布、陈余联军和秦军多次交手,却没占到多少便宜。陈余就再派人向项羽求救。
项羽接到陈余的求救信,当即率领全部楚军渡过漳河。过河后,项羽下令,凿沉渡河用的渡船,烧掉漳河北岸可以驻军的房屋,砸碎做饭用的炊具,以显示必破秦军的决心。(这就是“破釜沉舟”的来历)
项羽率领全军只带三日的口粮,全军快速机动,来到巨鹿城下。项羽一鼓作气,全军立刻投入战斗,包围了王离的部队,对其发起猛攻。楚军攻占了为王离军输送补给的甬道,王离军也断了粮。王离率秦军与项羽激战九次,项羽大破王离军,阵斩秦将苏角,生擒王离,王离的副将涉间不肯投降,自焚而死。
自从秦军围困巨鹿后,各地的起义军前来救援的部队有十几支,然而这些援军没有一个敢于出战,只能筑起土墙自守。项羽率楚军来到战场后,这些诸侯们仍然不敢发兵和楚军并肩战斗,一个个都趴在土墙上远眺楚军和秦军激战(这就是“作壁上观”的来历)。只见楚军将士各个小宇宙爆发,无不以一当十,喊杀声震天!看得那些诸侯们心惊肉跳。项羽大获全胜之后,召这些诸侯进见。这些人来到项羽的大营前,纷纷跪倒在地,跪着走到项羽的大帐里。进了大帐都拜伏于地,没人敢抬头看一眼项羽!
两军相逢勇者胜!这是亘古不变的法则。项羽破釜沉舟,以必死的决心投入战斗,楚军才会爆发出惊人的战斗力。巨鹿之战,是项羽的成名作,楚军也一战而冠绝诸侯,成为反秦联盟的核心力量,项羽自然也成为了诸侯们公认的盟主。
反观秦国则一代不如一代。先有李斯的儿子李由兵败被杀,现在秦国名将王翦的孙子,王贲的儿子王离也失去了祖、父辈的英勇,居然兵败被俘。秦国的覆灭自然也是无法避免的了。
楼主:caniforget999  时间:2019-06-11 18:07:36
西楚霸王项羽——中国历史上最具悲情色彩的英雄人物(六)
王离被击败,巨鹿之围解除,但是不要忘了秦军另一支主力丝毫没收到损失,那就是章邯所率领的二十多万秦军。此时的章邯驻扎在棘原(今地不详、应该就在巨鹿南面),项羽则移军进驻漳河的一条支流浊漳河南岸,和章邯对峙。章邯虽然兵力不少,但是获胜后的项羽也得到了十几路诸侯援军的加强,再加上刚刚取得大胜,士气正旺。章邯不敢贸然发起进攻,反而屡次后撤,一直撤到漳河南岸,回避项羽军的锋芒。
秦军大败的消息传到了咸阳,秦二世知道后大怒,派使者来到章邯的军营中,责备章邯。章邯害怕了,派自己的长史司马欣(就是放了项梁的那个栎阳狱吏)去咸阳为自己解释。司马欣到了咸阳,却根本进不了皇宫。在宫门外干等了三天,当时把持朝政的赵高都没有接见他。司马欣嗅出了不安的味道,感觉到赵高已经不信任章邯了。于是司马欣也不见秦二世了,急忙逃出咸阳,都不敢沿着来时的路径返回,换了一条路逃回了章邯军中。赵高听说章邯派来的使者既没有等候自己的接见,招呼都不打一个就私自离开,立刻派人去追。幸好司马欣留了个心眼,换了一条路,才没被赵高的人追上,逃过一劫。
司马欣见到了章邯,对他说:“如今朝政全部把持在赵高手上,他以下的官员什么事都做不了。这一仗如果我们打胜了,一定会遭到赵高的嫉妒;如果打败了,大家都难逃一死。希望将军您好好考虑这件事。”
陈余也在一旁煽风点火,他给章邯写了封信,信里说:“当年白起为秦将,南面攻克鄢(楚国别都,在今湖北省宜城市,属襄阳。)郢(楚国都城,具体位置不详,在今湖北省荆州市江陵县一带。),北面击败赵括,坑杀赵国四十万降卒。他攻克的城池,抢来的土地,数都数不过来。然而结果呢?竟然被秦昭襄王赐死。蒙恬为秦将,向北打跑了北方的游牧民族,开辟榆中(一说是今甘肃省兰州市周边地区,另一说是今陕西省延安市、榆林市等地区。)上千里土地,最后却在阳周(今甘肃省庆阳市正宁县,可是蒙恬的墓却在今陕西省绥德县,两地离得有点远啊。)被杀害。这是为什么呢?是因为他们二人对于秦国的功劳实在是太大了,没办法封赏,只好找个理由把他们杀掉!”(白起和蒙恬的被杀,并不是像陈余说的那样简单,而是有着更深层次的原因。陈余这么说,不过是忽悠章邯罢了。不过章邯作为秦人,白起和蒙恬是怎么死的不可能不清楚。)
“如今将军您作为秦将已经三年了,率军打仗,损失的士卒超过十万以上,然而诸侯的部队却越打越多。那赵高素来只会阿谀奉承秦二世,用欺骗的手段蒙蔽他。现在局势对秦国越来越不利,一旦被秦二世知道了实情,赵高肯定担心会被秦二世所杀,所以只能找个理由杀掉将军您来为他自己开脱,再派其他人来取代将军,这样做赵高就能把他的责任推得一干二净。”(陈余这段话,既分析得有条有理,又指出章邯所面临的威胁,以达到分化瓦解章邯意志的目的,可谓很有水平。)
“将军您带兵在外这么长时间,和朝廷内部的矛盾越来越大。您有功也要被杀(像白起、蒙恬那样),无功也要被杀(赵高会杀掉你为自己开脱)。况且上天要灭亡秦国,这是无论聪明人还是傻子都知道的事!将军您内不能直言劝谏秦王,外将要成为王国之将,想要摆脱这二者而长久地生存下去,怎么可能呢?将军您不如倒戈,跟随诸侯们一起起义,大家立下盟约,共同灭秦,分掉秦国的土地而称王,您就可以南面称孤。这不比您自己带着镣铐,被送上刑场杀掉,您的妻子儿女受牵连为奴,受尽凌辱要强得多吗?”(最后威逼利诱、连哄带吓,劝说章邯加入到反秦这一很有前途的事业中来。)
章邯本来就因为司马欣的劝说有所心动,看来陈余的来信,对秦国的忠诚彻底动摇了。章邯就派心腹部下始成来到项羽的军营,想和项羽和谈。然而双方斗了这么长时间,彼此都缺乏起码的信任度,再加上双方所提出的和平条件相去十万八千里,对于项羽来说,名为会盟,实际上就是要章邯无条件投降,这当然不是章邯想要的。所以这一次的和谈没谈拢,以失败告终。
项羽一看软的不行就来硬的,不打到你心服口服,还治不了你了。命蒲将军组织部队在三户(漳河上一渡口名,在今河北省邯郸市临漳县西。)一日一夜渡过漳河,随后对章邯军发起攻击。章邯军此时已经毫无斗志,被项羽击败。项羽率军紧追不舍,在汙水边再次把章邯打得大败。
连吃败战的章邯再也没有多少讨价还价的本钱了,只好派人再次来找项羽和谈。此时的项羽也遇到了麻烦,军中的粮食快要吃光了。项羽就把部将们召集起来商议,项羽说:“我们快要断粮了,不如答应他们的和谈要求。”部将们都没有异议。于是项羽就和章邯的使者约定在洹水南岸商朝国都遗址殷墟(今河南省安阳市殷都区)上会盟。
和平协定签字生效,章邯所率领的二十万秦军就此向项羽缴械投降。随后章邯来到项羽军中拜见项羽。二人见面后,章邯痛哭流涕,向项羽诉说赵高的种种行径。
章邯好歹也是秦军主将,三年前陈胜部将周文率起义军由武关攻入关中,一度打到了灞上。要不是章邯挺身而出,力挽狂澜,秦国已经被灭掉了。随后章邯又纵横关东,消灭多股起义军力量。如果不是碰到了项羽,秦末的农民起义还能造多久还真不好说。但是章邯见了项羽哭什么呢?难道是担心项梁死在自己手上,项羽会怨恨自己而引来杀身之祸?所以才把屎盆子一股脑地都扣在赵高头上?我想大概是这个原因吧。
项羽为了安抚章邯,封章邯为雍王,这等于是给章邯开了张远期支票,把秦国的故地封给了章邯,意思是只要你章邯和我们一条心,灭秦后你就是秦地的主人。释放了足够的善意之后,项羽也留了一手,把章邯扣在了自己的军中,把投降秦军的指挥权交给了司马欣,命司马欣率领秦军为先锋,在诸侯联军的前面开道。
公元前206年七月,项羽用了不到一年的时间,先杀宋义而夺取楚国的军权,再擒王离、降章邯,解巨鹿之围,一举令诸侯俯首,从而成为了反秦联军的盟主。从此,项羽率大军西进,踏上了灭秦的征程。
楼主:caniforget999  时间:2019-06-11 18:07:36
@hallaluya 2017-03-26 17:12:15
回复的人不多呀,先标记关注一下,楼主加油。
-----------------------------
谢谢支持!有人喜欢看这个帖子,我就会写下去。
楼主:caniforget999  时间:2019-06-11 18:07:36
@不出乡里年纪迈 2017-03-27 16:14:06
一直在看
-----------------------------
多谢!
楼主:caniforget999  时间:2019-06-11 18:07:36
西楚霸王项羽——中国历史上最具悲情色彩的英雄人物(七)
然而事情远没有想象中的那么美好。诸侯联军一路西行,来到了新安(今河南省义马市境内)。各诸侯军中的士卒,很多人过去都有去关中服徭役的经历。而投降的秦军之中,恰恰也有很多士卒,管理过关东六国来关中服徭役的的那些人。可想,当年秦国的这些管理者,对于关东那些役卒们,绝不可能和颜悦色,当成是自家兄弟那样对待的。双方的矛盾,那可是相当的深。如今,双方的身份一下调了一个个儿,诸侯联军里的士兵们,可算找到了报仇雪恨的机会,对于秦国降兵极尽奴役驱使之能事,秦国的降兵们受尽了屈辱。
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秦国降兵们私下里都聚在一起说道:“章邯将军欺骗我们,让我们投降了诸侯联军。现在如果能够攻入关中,灭亡秦国,那就最好。如果不能,诸侯联军一定把我们虏到关东供他们役使,而我们的老婆孩子还都在关中,按秦国法律他们都会被杀。”
怨言在秦军中越传越广,秦军中的怨气也日益高涨起来。怨言也渐渐流传到诸侯联军的士兵耳朵里,于是不断地有人向上级汇报,秦国降兵们要造反。各诸侯听到风声,急忙向项羽汇报,项羽就把英布和蒲将军招来商议。
项羽说:“秦国士兵人数还很多,他们内心并不是真心臣服。如果入了关,到了他们的地盘上,他们再不听我们的命令,那样麻烦就大了!不如把他们全部杀掉,只带上章邯、司马欣和督尉董翳(就是当初写信给司马欣放了项梁的那个蕲县狱吏)三人入关。”英布和蒲江军也没有表示异议。
说动手就动手,项羽没有一刻耽搁,当日夜里,项羽率大军偷袭秦国降兵的营寨,把二十多万秦军降兵驱赶到新安城南,全部活埋!
二十多万人啊!一夜之间全部丢了性命,多少个家庭,就这样失去了亲人。可见项羽有多么冷血!
但是客观上来说,项羽杀降也是无奈之举。秦国就在眼前,入关后会遇上什么样的事情,当时谁都预料不到。这二十多万人无疑是一个巨大的不定时炸弹,一旦哗变,那可真不好控制,因此项羽的担心并不是多余的。况且如何处置这二十万人,的确是个令人挠头的事。全部放了吧,等于是放虎归山,为秦国的抵抗增加有生力量。找个地方控制起来吧,还需要分出一部分兵力担任警戒不说,光这二十多万人每天的吃喝,就足以让人抓狂。这样看来,当时似乎也没有一个比杀掉他们更好的处置办法了。
项羽坑杀二十万秦国降卒,给他背上了千古的骂名,成了他人生的一大污点。
处理完秦国降兵,项羽摆脱了一个大麻烦,轻装上阵。过了新安,前面很快就到了函谷关(今河南省灵宝市北、属三门峡市)。函谷关是秦国和山东(崤山以东)六国的天然分界,过了函谷关,就到了秦国地界。
诸侯联军来到关前,前锋送来了一个奇怪的消息。函谷关上有人把守,这没什么可奇怪的,奇怪的是守关的士兵竟然是打着楚国的旗号!
这可真是咄咄怪事,项羽赶忙派人打探,很快消息传来,原来是刘邦趁着项羽转战河北,吸引秦军主力的时候,率领本部人马南出宛城(今河南省南阳市),走武关(今陕西省商洛市丹凤县东武关河北岸)进入关中,击败秦国最后的抵抗力量后,秦王子婴(赵高杀秦二世,立秦始皇长子扶苏之子子婴为秦王,子婴登基后即诛杀赵高。)向刘邦投降,如今关中已经成了他刘邦的地盘了!刘邦派人守函谷关,就是想把诸侯联军挡在关外,自己好在关中称王!
项羽一听那个气啊!好你个刘邦,我披坚执锐,出生入死,和秦军苦斗了将近一年,没成想却便宜了你小子,捡了个现成的啊!你先入关也就罢了,居然还派人守函谷关,妄图阻止我们,好处你想一个人独吞啊!
项羽立刻命令英布率军对函谷关上的刘邦守军发起猛攻,顺利地攻克了函谷关。项羽率领大军进入关中,一直来到了戏水的西岸(今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区东),驻扎在新丰鸿门(今临潼区东新丰镇鸿门堡村)。
此时刘邦正驻扎在灞上,在项羽军的西南面。项羽到来后,刘邦还没来得及前来拜见项羽,刘邦的军中就出了一个叛徒。
刘邦的左司马曹无伤偷偷派人向项羽禀报:“刘邦想在关中称王,任用子婴为相国,秦国的金银财宝他想一个人独占!”
项羽本来就被刘邦派人守关弄得十分恼火,再听了这样一番话,更是怒不可遏。项羽立刻下令:“明日一早让士兵们饱餐战饭,准备一举击破刘邦军!”此时项羽手下的诸侯联军兵力达四十万,而刘邦军只有十万人。
范曾投靠项梁以来,就对项家忠心耿耿。范曾也看出来刘邦就是项羽潜在的竞争对手,如今刘邦势力还不够大,最好早点铲除。于是也给项羽的火上再浇一把油。
范曾对项羽说:“以前刘邦在山东时,就是一副地痞嘴脸,贪财好色。可如今入关后,秋毫无犯,既没有大肆抢劫财物,又没有四处搜刮美女供自己享用,他的志向不小啊。我曾经派人看他的气数,只见刘邦头顶的云气都成龙虎的形状,还发出五彩颜色。这都是天子的气相。赶快消灭他,不要让他得逞!”
楼主:caniforget999  时间:2019-06-11 18:07:36
@ty_38 2017-03-28 16:57:15
楼主写的不错,不要在意他人的评价,写出自己的东西,为你加油!
-----------------------------
多谢抬爱!
楼主:caniforget999  时间:2019-06-11 18:07:36
西楚霸王项羽——中国历史上最具悲情色彩的英雄人物(八)
眼看革命刚刚成功,革命队伍就要火并。项羽的四叔项伯(项梁的弟弟、项梁是老三)做了一件改变历史进程的事情。项伯和张良是老弟兄,此时的张良正在刘邦的军中。项伯知道了项羽将要攻击刘邦军的打算,担心仗一旦打起来,张良在乱军之中将不能幸免。于是项伯连夜赶到刘邦军中,找到了张良,把项羽的计划告诉了他,劝他赶紧跟着自己离开这个是非之地。
项伯对张良说:“别跟着刘邦啦,免得把自己的性命搭上。”
张良说:“我替韩王送沛公(刘邦)入关(张良祖上都是韩国国相。项梁立楚怀王后,张良劝说项梁立韩国王室后裔韩成为韩王。张良认识刘邦在先,关系也很好,但是为了韩国复国,转而辅佐韩王成。刘邦入关前,汇合韩王成和张良,留韩王成守韩国故都阳翟(今河南省禹州市、属许昌),带张良入关。因此理论上说张良现在是韩王成的臣子,所以张良这里才会这样说。),沛公现在遇到了危险,我弃他而去是不义之举,所以不得不把实情汇报给沛公。”
张良急忙来到刘邦的大帐,叫醒了刘邦,把项羽天亮就要发起进攻的消息告诉了刘邦。
刘邦闻言大惊失色,问张良道:“那我该怎么办?”
张良问刘邦:“派兵守函谷关,阻止诸侯军入关,这个馊主意是谁为大王出的?”
刘邦说:“一个无名小人(鲰生,也有理解为一位姓鲰的书生。)告诉我说,‘派人守卫函谷关,不要让诸侯军入关,这样秦国的土地就都归我所有了。’我就听从了他的意见。”
张良一听哭笑不得,如今再数落刘邦也没有意义,只好问刘邦:“大王您认为您手下的士卒能够抵挡得住项羽军的攻击吗?”
刘邦不吱声了,过了很久才回答:“当然打不过项羽咯,那么我该怎么办啊?”
张良说:“请大王亲自去和项伯解释,就说您绝不敢背叛项羽,请他在项羽面前替您求情。”
刘邦很奇怪,“你什么时候和项伯有交情的?”
张良说:“秦国统治时期,我就和项伯是好朋友。项伯曾经杀了人,是我救了他一命(怎么项梁、项伯这兄弟俩都一个德行呢)。今天我遇到了危险,所以特地赶来告诉我。”
刘邦又问:“项伯和你谁年长?”
张良说:“项伯比我大几岁。”
刘邦说:“你帮我把他请到大帐里来,我要向对待兄长一样对待他。”
张良就引项伯来的刘邦的大帐拜见刘邦。此时的刘邦极尽拉拢之能事,不但亲自向项伯敬酒,还和项伯攀起了儿女亲家(项羽败亡后,项伯投降了刘邦,而此时双方亲家的约定,刘邦提都不提了。)。刘邦看火候差不多了,就趁机对项伯说:“自打我入关以来,秋毫不敢有所犯,统计官吏和百姓的人数,把府库里的钱物打点清楚并封存起来,就等着项将军前来。之所以派人守卫函谷关,是为了防备盗贼的出入和其他的突发事件,并不是想阻止项将军入关。我日盼夜盼,就盼着项将军能够早日入关和我汇合,哪里敢背叛项将军哟。希望您可以在项将军面前替我美言几句,把我不敢辜负项将军的心意转告给他。”
项伯是个毫无政治立场的人,也可能是为了报答张良的救命之恩,亦或者就是项伯的智商余额不够,太好忽悠,就答应了刘邦的请求。项伯还为刘邦出主意,“您明天一早一定要亲自来项羽的军营向他当面解释。”
刘邦赶紧答应:“诺!”
项伯连夜赶回了项羽的军营,并来到项羽的大帐中,把刘邦的话对项羽又说了一遍。项伯还为刘邦说好话,“如果不是沛公先入关,打败了秦国最后的抵抗,你哪里能够这么轻易地来到这里呢?如今人家对我们有大功,而你却要攻打人家,这是不义的行为啊!不如趁机好好对待人家。”
项羽为人有个大毛病,就是耳根子太软,听了项伯的解释,想想似乎也有道理。再加上项伯毕竟是长辈,就答应了项伯的要求,等刘邦来了再说。
于是,项羽和刘邦二人人生中的一场大戏,鸿门宴,即将开场。
楼主:caniforget999  时间:2019-06-11 18:07:36
西楚霸王项羽——中国历史上最具悲情色彩的英雄人物(九)
第二天一大清早,刘邦带了一百多个随从,来到了鸿门,项羽的军营。见到项羽后,刘邦赶忙拜谢,低三下四地说:“我和将军您一道攻打秦国,将军您在河北(黄河以北)作战,我在河南(黄河以南)作战,然而没想到的是我居然能够先于将军您入关,才能在这里再见到将军您啊!可是现在却有小人在将军面前说我的坏话,让您对我产生了误会。”
项羽给刘邦说得有点不好意思了,本来么,一年前两人还并肩战斗,称兄道弟的。如今自己居然打算对老朋友下手,刘邦话又说得那么客气,项羽是个要面子的人,自然心里会产生愧疚。所以刘邦这么一番话,项羽的气已经消了一半。但接下来项羽犯了一个低级错误,他竟然把曹无伤给供了出来。项羽对刘邦说:“这都是你的那个左司马曹无伤说的,不然我怎么会这么做呢?”
刘邦一听项羽说是曹无伤,心里那个气啊,恨不能现在就把曹无伤下油锅。不过眼下自己的危急还没解除,自己还在人家项羽的大营里,今天能不能安全离开还不好说呢。孙子还得继续装!
既然刘邦来了,项羽自然要招待一番。于是项羽和刘邦一起进到大帐中来,项羽安排下酒宴款待刘邦。
鸿门宴开场了。
项羽是主人,和项伯一起面向东而坐。范曾面相南而坐,坐在项羽的左手位。刘邦面向北而坐,坐在项羽的右手位。张良面相西,站在刘邦身边伺候。
酒菜陆续呈了上来,宾主推杯换盏,不咸不淡地唠嗑。其实大家心里各怀鬼胎。
项羽最坦然,他年纪最小,此时也就二十五、六岁,虽有一身武艺,但是心无城府。昨晚听了项伯的劝,本来对刘邦的杀心基本消除了。刚才又听了刘邦的解释,现在已经完全释然。因此此时项羽的心思也就放在了酒席上,和刘邦好吃好喝一通,叙叙旧,吹一吹自己破釜沉舟的辉煌战绩而已。
刘邦此时肯定是忐忑不安的。项羽会不会对自己不利,现在还看不出来。下面会发生什么?鬼才知道。如今的每一秒对于刘邦来说,都是那么的漫长啊!
而范曾似乎并不知道项伯夜里去过刘邦的军营,早上听说刘邦自己送上门来了,应该很高兴,心想这下可省事多了!于是酒过三巡,范曾开始有所动作了。只见他把身上佩戴的玉玦拿起来晃了几晃,这个肯定是范曾事先和项羽商量好的暗号,示意项羽对刘邦下手。他哪里知道项羽已经没有杀刘邦的心思了。
范曾看项羽什么表示都没有,还以为项羽没注意,又把玉玦拿了起来。如此这般重复了多次,项羽就当没看见,继续喝他的酒。范曾一看坏了,他知道项羽的性格,讲义气,重感情。认为项羽见了刘邦,想起过往,不忍心下手。
范曾知道再这么坐下去,酒喝完了刘邦就会离开,再想抓到他可比登天还难。于是范曾离开酒席,来到帐外,找到了项羽的堂弟项庄,对他说:“你哥哥心肠太软,不忍心对刘邦动手。你进到大帐中去敬酒,敬完酒,就说要舞剑助兴,趁机一剑把刘邦杀了。不然,你们兄弟终有一天会落到刘邦手里!”
项庄很听话,立刻进到大帐里,向大家敬酒。完毕后,项庄对大家说:“主公和沛公喝酒,军营中没什么乐子,就让我舞剑为大家助兴吧!”
项羽一听,这个主意不错,就说:“好!”
项庄拔出佩剑,舞了起来。项伯看出了破绽,知道项庄进来肯定没安好心,急忙也拔出佩剑,和项庄对舞。项伯始终站在刘邦的身前,用自己的身体挡住项庄。项庄根本没机会接近刘邦,就这样刘邦又逃过一劫。
如今的形势,傻子都能看出点苗头来。张良当然看出了项庄的意图,急忙走出大帐,来到项羽的大营之外,找到了跟随刘邦前来的樊哙。
樊哙不但是刘邦的连襟,更是刘邦的铁杆兄弟。刘邦进去之后,樊哙作为随从只能在营门外等候。现在一看张良急急忙忙地走了出来,就迎上前问道:“现在的情况怎么样啊?”
张良说:“很危急啊!现在项庄说是为大家舞剑,其实就是想寻机刺杀沛公啊!”(“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这就是“项庄舞剑,意在沛公”的来历。)
樊哙一听就急了,说:“这还得了?我和你一起进去,跟他们拼了!”
现在的人们,一说起鸿门宴,都知道“项庄舞剑,意在沛公。”这句话。似乎这就是鸿门宴最精彩的部分。其实不然。项庄、项伯只能算是配角,项庄舞剑充其量也就是个插曲罢了。真正的主角是樊哙,樊哙的登场,鸿门宴才达到了高潮!
樊哙一手持盾,一手按剑,就往大营里闯。营门口可是有卫士站岗的,一看樊哙要硬闯,立刻上来阻止。只见樊哙用盾护住身体,向冲上来的卫士们猛撞过去,一下把卫士全部撞到在地。于是樊哙伸手拉开大帐的帷幕,径直闯进了项羽的大帐里。
进入项羽大帐的樊哙,来到刘邦身边,面相西而立,瞪圆了双眼盯着项羽。因为用力过猛,头发全都竖了起来,眼角都瞪得裂开了!樊哙在跟随刘邦起兵之前,是沛县一个杀狗的屠夫,想来身材魁梧,膀大腰圆,再穿上一身铠甲,佩剑持盾,我们想象一下那一定是威风凛凛的。
项羽正安心地喝酒,突然看见闯进来一个全身披挂的武士,也被吓了一跳。唐朝以前中国古人没有椅子,都是跪坐,屁股坐在脚后跟上,身体的重心落在脚后跟上。项羽一看樊哙闯了进来,一下挺直了身子,呈跪姿,重心前移,右手按住剑柄,这是准备格斗的姿势。
项羽问:“来者何人?”
张良赶忙介绍:“这是沛公的参乘(先秦时期兵车上站在右侧护卫的人员)樊哙。”
项羽历来欣赏勇士,看到樊哙气度不凡,就对侍从说:“这是位壮士啊,给他上一壶酒。”
左右给樊哙拿来了一壶酒。樊哙向项羽下拜谢恩后,站起身来,拿起酒壶一饮而尽。
项羽一看樊哙一口气喝光了一壶酒,顿时也来劲了,又吩咐侍从道:“再给他一条猪腿吃!”
左右成心作弄樊哙,拿来了一条生的猪腿。
樊哙二话不说,一屁股做到地上,把盾放在身前,把生猪腿放在盾上,把盾当做砧板,拔出佩剑把肉从猪腿上切下来,一块一块地都吃光了!要知道那可是生的啊。
樊哙的行为也把项羽震住了。项羽又问:“壮士,还能再喝点不?”
樊哙说出一番足以流传千古的话。
樊哙说:“我死都不怕,一壶酒有什么可推辞的!过去秦王有虎狼之心,杀人恨不能把人都杀光,给人用刑恨不能把所有的刑罚都来一遍,这样全天下的人都起来造反。当初楚怀王曾经和各位将领们有约定,‘谁先攻入关中,谁就在关中称王。’如今沛公率先击败秦军,占领咸阳,但是丝毫没有侵犯公私财物,把秦国宫殿府库都封起来,把军队移出城外,驻扎在灞上,就等着大王您前来。派人守卫函谷关,那也是为了防备盗贼和突发状况。像沛公这样劳苦功高的,大王您竟然没有任何的赏赐,却轻信小人的挑拨离间,要诛杀有功的人。这样的行为就是亡秦的后续啊,我认为大王您不应该这么做!”
这样一番高水平的说辞,很难让人相信是从一个杀狗的屠夫嘴里说出来的。这样看来樊哙也不仅仅是一介武夫,心思还很缜密。瞧这话说得有理有据,义正辞严。真让人想不到古时候杀狗的屠夫也这么有文化!
项羽给樊哙说的没了脾气,也不好再吱声,只是说了句:“请坐。”就再也不说话了。樊哙就坐在了张良的下手。
又坐了一会儿,刘邦借口方便一下,离开了大帐,顺便招呼樊哙一同出去。
刘邦出了大帐,半天都没回去。项羽命督尉陈平(此时的陈平也是项羽的人,后来才投靠刘邦。)出来请刘邦回去喝酒。
刘邦出来了可就不想再回到那虎狼窝里,但是招呼都不打一个就这么走了,也太没礼貌了。刘邦犹豫之间,就问樊哙:“就这么走了,都不去说一声,没有这样做事的。”
樊哙继刚才的慷慨陈词之后,又说了一句名言,“做大事不必顾及细节,行大礼不必考虑小的失误。现在人家就是刀和砧板,我们就是砧板上的鱼和肉(指任人宰割),不赶快逃跑,还去道什么别啊!”(“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这就是“人为刀俎、我为鱼肉”的来历。)
听了樊哙的话,刘邦打定主意走人,留下张良和项羽周旋。
张良问刘邦:“主公您带了什么礼物没有?”
刘邦说:“我准备了一对白玉璧,打算送给项羽。另一对白玉斗(饮酒的酒器),打算送给范曾。刚到时,正赶上项羽在气头上,所以没敢拿出来,你替我送给他们吧。”
张良说:“遵命!”
楼主:caniforget999  时间:2019-06-11 18:07:36
西楚霸王项羽——中国历史上最具悲情色彩的英雄人物(十)
刘邦连来时所乘坐的车辆和那一百多个随从也不要了,就骑了一匹马,樊哙、夏侯婴、靳强、纪信四人持剑盾徒步跟随。当时,刘邦军驻扎在灞上,项羽军在鸿门,走大路相距四十里。刘邦为防止项羽派兵追赶,就避开大路,走骊山脚下的小路回到自己的军营。
临走时刘邦对张良说:“我从小路回军营,路程不过二十里。你估计我已经回到军中,你再进项羽的大帐向他说明情况。”
刘邦走后,张良估摸着时间差不多了,才来到大帐中,向项羽道谢。张良说:“沛公不胜酒力,喝大了,不能亲自向大王拜别,特地留下我向大王辞行。沛公向大王献上一对白玉璧,向大将军(指范曾)献上一对白玉斗。”
项羽问:“沛公去哪里啦?”
张良回答道:“沛公听说大王有责罚的意思,只身一人先离开了,现在应该已经回到了军中。”
项羽似乎也没觉得刘邦的不辞而别有什么不妥,就接受了刘邦的白玉璧。范曾听说刘邦跑了,气得七窍生烟。拿过那一对白玉斗,直接扔在了地上,拔出剑把玉斗砍了个粉碎。说:“这小子(指项羽)真是不能谋划大事!(‘竖子不足与谋!’)夺走项王天下的,就是刘邦了!你们这些人都会落到他手里!”
刘邦回到军中,第一件事,就是把曹无伤杀了!
至此,鸿门宴落下了帷幕。
鸿门宴是项羽和刘邦这一对秦末主要政治对手第一次面对面的对决。对决的结果,显然是刘邦侥幸脱身,而项羽却毫无作为。对于刘邦而言,目前根本没有和项羽对抗的资本,无论从部队的人数上,还是从当时的声望上,刘邦都差得太远。所以刘邦采取了正确的做法,示弱!卑躬屈膝,毕恭毕敬,以迷惑项羽。相比于刘邦的老练,项羽则嫩得太多。即没有长远的政治眼光,还很轻易地相信别人。从而没有抓住这一千载难逢的机会,一举除掉刘邦。纵虎归山之后,再想来打虎,才发现原来老虎长大后很难打得了了!
项伯在其中所起的作用就耐人寻味了。他是项羽的叔叔,是至亲,却胳膊肘向外拐。难道就为了和刘邦攀个亲家,就可以出卖自己的侄儿吗?这其中应该可以看出来两点:第一,项伯和项羽的关系肯定不咋地。《史记-项羽本纪》里记载早年项羽是跟随项梁逃到江南去的,没提项伯,因此项伯加入项羽的队伍,应该是在项梁率江东子弟渡江之后的事情。项羽被项梁一手带大,和项伯只是名义上的叔侄,没有多少私人感情。第二,就是刘邦的个人魅力。《史记-高祖本纪》中称刘邦为人仗义,重感情,但是并没有举出什么具体的事例,记载下来的都是诸如参加宴会一文钱贺礼都不带,就敢大摇大摆、旁若无人地坐到上座上去这样的无厘头的恶搞。但是却有很多地方记载很多人心甘情愿地跟着刘邦,为他卖命,甚至替他去死。这绝不会是刘邦仅仅靠着大方,肯多给手下赏赐财物就能做得到的。刘邦的好名声应该在当时的社会上广为流传,得到舆论的一致认可,以至于项伯都慕其高名,倾心和他相交,才会一门心思地为刘邦考虑吧。
总之项羽和刘邦之间的矛盾暂时得到了缓解。项羽也不打算攻击刘邦了。在鸿门休整了几天后,项羽率大军进入了咸阳。
项羽的到来,对于秦国来说,上至秦王子婴,下至黎民百姓,就是一场噩梦。和刘邦的秋毫无犯,约法三章截然不同的是,项羽命令大军在咸阳城中烧杀抢掠,无恶不作!项羽更是坏事做绝,杀掉了已经投降的秦王子婴!至此,秦人自公元前770年秦襄公护送周平王东迁有功,被周平王封为诸侯而立国起,历三十三任国君,共五百六十四年,于公元前206年亡国!
大肆劫掠一番之后,项羽还嫌不过瘾,又一把火把秦国的皇宫给烧了,大火烧了三个月才熄灭!壮丽无比的阿房(音e第一声、pang第二声)宫,也被烧成了灰烬,从此人们只能从文字记载中想象阿房宫当年的风采了。
项羽这一趟关中之行,可谓赚了个盆满钵溢。不但个人声望达到峰值,财宝美女也抢了个够。捞够了的项羽打算东归,有个人却来却说项羽:“关中之地,黄河、崤山以及四个险关(函谷关、武关、大散关和萧关)作为天然的屏障,土地肥沃,可以定都于关中,称霸天下。”
项羽一听,你怎么不早说啊!如今秦国的皇宫都烧了,百姓又被我抢劫一空,对我正恨之入骨呢,怎么在关中定都?又考虑到手下的将士都是徐州一带的,出来征战一年了,个个都想念家乡亲人。就对那个劝说的人说:“得到了富贵,却不荣归故里,就如同穿着丝绸做的衣服在夜里赶路,谁知道你穿了一身好衣裳呢?”没有听从那个人。
那个说客也是嘴欠,项羽不听就不听呗,私下里到处跟熟人说:“人们都说楚国人就是猴子洗了一个澡,然后带上帽子。(嘲笑楚人没文化、不开化。)果然是这样啊!”
这句话传到了项羽耳朵里,项羽一听,什么?你说我是猴子?就把那个说客给煮死了!

楼主:caniforget999

字数:583330

帖子分类:煮酒论史

发表时间:2016-12-12 21:17:00

更新时间:2019-06-11 18:07:36

评论数:772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下载地址:TXT下载

 

推荐帖子

热门帖子

随机帖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