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水读 >  天涯 >  煮酒论史 >  《大暗黑时代的前奏曲——三国》

《大暗黑时代的前奏曲——三国》

楼主:鸟山居士  时间:2020-04-03 20:05:50
293
3.28灭蜀(5)(图:邓艾兵出江油 )
公元263年10月,邓艾亲率一万精锐携带爬山辟路的工具在前,使其余两万余人负粮在后,自阴平沿河谷向东南行,自溯谷道上摩天岭,走无人之地七百余里。
期间此军凿山通道,造作桥阁,山高谷深,极致艰难。并且因为道路太过于难走,邓艾的行军节奏又太快,使得粮运不及,人人衣破肤伤士气低迷。可邓艾充耳不闻,依然带着大军狂飙于前,将运粮队伍远远的甩在了身后。
10月中旬,不知已经走了多远,邓艾军突然进入了一片庞大山区,此山区道路更加崎岖,上下坡起伏不定,并且前无人烟,后军不继,因此众人大惧,不敢下山往那片让人无比绝望的山区。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邓艾没有其他的手段,就是硬逼着士兵们下山的话,很有可能因此兵变,所以这是一个非常难的难题。
但邓艾却一丁点儿的废话都没有,直接用毛毯将自己裹了起来,然后躺在地上,在毛毯的包裹下叽里咕噜从山上滚了下去。
众人被邓艾这种如同“莽夫”一般的做法给惊呆了。纷纷在山上观看,想要看看邓艾到底被没被摔死。可当邓艾滚到山下以后,却扒开毛毯站了起来,然后好像没事儿人一样,继续向前行进。
众人见主帅都已经将事做到了如此程度,哪里还敢再留?便只能随邓艾“攀木缘崖,鱼贯而进”。
结果在邓艾的带领下,这些士兵只短短一天便走出山区,行进至景谷,并将部队集中在了杲阳坝(四川北大门之广原青川再北十里处)。
此时的魏军已经是精疲力尽,又饿又渴,所以在饮得青川之水后只稍有振奋。见此,邓艾知道如果再不让这些士兵们吃些东西的话,他们也许挨不到目的地便要被活活饿死。
于是,邓艾带着他们缓步前行,搜索附近的村子以抢劫食物。
可就在搜寻途中,邓艾突见下游十余里处有青烟数十缕。见此,一众士兵大喜,以为是蜀人的村落,于是在邓艾的领导下如疯似颠便往下游狂奔。
可到地方以后才知道,这根本就不是什么百姓的村落,而是蜀军一支五千人的部队驻扎地。
不过这也无所谓,反正不管是百姓还是军队,只要有粮食就行,再说了,擒获蜀军将领以后还能知道他们为什么走到这荒无人烟的地方,正是一举两得。
于是,邓艾立即带领一众士兵对蜀军发动了袭击。
因为蜀军根本没有想到魏军会出现在这里,所以没有一点儿防备,当即便被魏军打得崩溃,不但军粮被抢夺一空,蜀将田章更是被邓艾所生擒。
最后通过逼问,邓艾才得知,原来这五千士卒就是蜀国为了防止邓艾从小路袭击而设置的守备军。可因为田章根本不相信邓艾会从如此难行的道路攻伐,这才行军缓慢and不设警戒。
当时,这五千蜀军已经全部被魏军生擒,并且他们忠于田章,愿随田章生死,再加上田章熟悉蜀地,可做开路先锋,所以邓艾将自己的战袍披在了田章的身上,并向田章承诺,只要肯投降于他,他便愿灭蜀之后分给田章大功。
田章见邓艾已经行进到如此程度,魏兵又逼压甚紧,料定蜀国必灭,因此投降了邓艾,率领手下将官成为了邓艾的先锋。
(注:《三国志▪钟会传》载:‘系会遣将军田章等从剑阁西径出江油,未知百里,章先破蜀伏兵三校,艾使章先登,遂长驱而前……’这个大家不必当真,为什么?因为这不过是姜维投降钟会后钟会虚报以分邓艾功劳的卑劣行为,而陈寿不懂战争,故采《魏书》之言而疏于证实而已)
这之后,蜀军再无防范,邓艾遂率军自景谷青川越龙门山而突至江油。
时江油守将马邈和之前的田章一样,根本没想到邓艾会突然杀到,所以在全无防备之下被邓艾所擒,遂率众降于邓艾。
至此,邓艾现在可用于战斗之兵已接近两万,算上后方两万众,其总兵力已经将近四万。
休整一段时间以后,邓艾再次率军出征,以极快的速度从江油南行,相继经马阁山、天柱山而到达蜀国的中心地带。
直到这时,刘禅才知道敌人已经杀到了自己的腹地。
见此,刘禅慌忙致信于正在涪城附近的卫将军诸葛瞻,让他无论如何都要挡住邓艾的进军,不然蜀国危矣。
按说,在这种十万火急的情况之下,诸葛瞻应该立即行动才对,可见此信以后,不知为何,诸葛瞻竟然屯军于涪亭不进。
尚书郎黄崇见此大急,因此急谏诸葛瞻,让其赶紧向前进军,分别占据险要以拒邓艾之军,绝不能让魏军进入平原地带。
黄崇说得句句在理,但诸葛瞻呢?只是不断的犹豫,就是不动地方。(注:史料未载其因何而犹豫)
结果几日以后,邓艾率军顺利渡过重重险要,杀到涪亭诸葛瞻军前。
论将领能力,诸葛瞻根本无法和邓艾相提并论,论士兵数量,诸葛瞻也无法和邓艾比较。所以,诸葛瞻输的很快,很惨,不说一触即溃也差不了多少。
由是,诸葛瞻再无法进驻涪城,只能连夜退守绵竹(成都东北)以拒邓艾。
本节参《三国志》《资治通鉴》《中国历代战争史》《魏书》
楼主:鸟山居士  时间:2020-04-03 20:05:50
294
3.29灭蜀(6)
战胜诸葛瞻以后,邓艾直率大军往绵竹而去。
邓艾认为,现在诸葛瞻已经丧失了主力部队,力量大大的削弱,估计也是心理防线最为薄弱之时,于是便致信于诸葛瞻,希望他能投降自己,并向诸葛瞻承诺,只要他肯投降自己,自己必上表诸葛瞻为魏国琅邪王。
可让邓艾没有想到的是,诸葛瞻非但不向邓艾投降,还斩杀了使者以示自己的决心。
这之后,诸葛瞻于绵竹之外陈兵列阵(是不是傻),誓要和邓艾在原野决一生死。
见此,邓艾乃命其子邓忠及师纂分别率两千众攻击蜀军两翼,自己则亲率主力于正面紧紧盯住蜀军大阵,却始终不出一兵一卒。
双方就这样战在一起,但因为二将麾下兵力不足,所以没交战多长时间便退了回来,并声称凭自己的力量无法打败蜀军。
岂料邓艾听后大怒,竟直接对二人吼道:“存亡就在这一场战斗了,怎能将失败归罪于战力不足?你们兵力不足,难道诸葛瞻就很强大吗?本帅再给你们最后一次机会,现在!马上!给我杀进敌军两翼,打乱敌军阵型,如果不能达成任务,我必杀你二人,绝不姑息!”
看着邓艾阴冷的表情,听着邓艾杀气腾腾的话语,邓忠和师纂知道,邓艾不是在和自己闹嘻哈,而是真对自己动了杀心。
所以,二人再次率众杀了回去。
这一次,二人直接冲到了最前线,和士兵一起奋勇杀敌,终是靠着不要命的精神冲破两翼的防御。
诸葛瞻见此,只能临时变阵,增强两翼之战力。
那邓艾等的便是这个良机,其见蜀军已露出破绽,直接率主力冲杀而上,配合两翼从三方向蜀军发动了凶猛的攻势。
一个时辰以后,在邓艾的凶猛打击下,蜀军已经完全被动,面临彻底失败不过时间而已。
诸葛瞻的手下都劝诸葛瞻赶紧撤退,可诸葛瞻却无不悲愤的道:“我诸葛瞻于外不能制衡姜维,于内不能除掉黄皓,让二人将一个好好的国家平白祸害成这个样子。带兵还因为拖延不进而丧失了先机,让邓艾捡了一场胜利,有此三宗罪的我,还有什么面目回去面圣?就这样吧,马革裹尸也是一个好归宿。”
就这样,诸葛瞻誓死不退,率蜀军一直和魏军搏杀到死。
而尽歼诸葛瞻蜀军以后,蜀中已再无能阻挡邓艾步伐的军队,所以邓艾顺利从绵竹进军到了雒城。(四川广汉,距离成都不过24公里)
成都方面,早在魏军灭蜀战争发动之前,姜维就已经嗅到了危险,所以致信于刘禅,让他早早防备,可刘禅因为被黄皓忽悠,没能及时调度。直到邓艾出阴平道,连破蜀军以后,成都的百姓这才知道局势的恶劣,同时也知道,这城守不住了,于是纷纷自相扰扰,移家山野,官府根本无法制止。
邓艾破诸葛瞻而移军雒城之后,这种情况便更加的严重,越来越多的百姓移家山野,如果任由这种情况持续下去的话,相信还没等和魏军交战成都就会变成一座空城。
刘禅见此大急,赶紧叫黄皓给自己想一个好办法,可黄皓和赵高一样,只不过是一个精于阴谋算计的死太监,哪里懂得什么国家大事?所以直接“哑火”。
刘禅无奈,只能紧急召开朝会,让群臣想想办法。
有人认为蜀国和吴国是盟友,所以应该投奔吴国。
有人认为南中有七郡,其地易守难攻,应该向南迁徙。
刘禅不知具体应该采取哪一条策略,一时之间陷入了彷徨之中。
可就在这时,光禄大夫谯周却突然站出来道:“自古以来,没有寄居到别国的天子,如此,不就相当于向吴国投降了吗?实为名存实亡也!而且治理国家从来没有什么不同,不过就是大国吞并小国,这是形势发展的自然趋势,不可逆。从这一点来看,魏国有很大的可能吞并吴国,而吴国却绝不可能吞并魏国。所以同样是称臣,对小国称臣就不如对大国称臣,因为您投降魏国只会遭受一次侮辱,而如果投降吴国的话,您一定会遭受两次侮辱,并且以后都不能善终。”
刘禅:“那往南中迁徙怎么样?”
谯周:“向南方大迁徙这种大型行动必须早早计划,提前多长时间就做好准备,如此才能成功。而现在呢?灾祸就在眼前,百姓们还纷纷逃至山野之间,我们就是到了南中又有什么发展?再者说,所谓‘人心难测’,现在灭亡只在旦夕,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小心思,所以陛下您哪怕是要迁徙南中都不一定能安全到达目的地呀。”
这时,一名大臣突然站出来道:“如今邓艾已经不远,魏军也已经完全占据了主动。在这种情况下投降,他会接受吗?”
谯周微笑道:“现在吴国还没有投降魏国,所以形势迫使他们不得不接受我们的投降,接受了也不得不以礼相待。如果陛下投降了魏国,而魏国最终不划分土地给陛下的话,那么我谯周便请求只身前往洛阳,用古代的大义来与他们争论,保证会让陛下能够拥有相当的权益。”
话毕,场中众人频频点头,好像都赞同了谯周的建议,可刘禅却依然想要进入南中,因此犹豫不决。
见此,谯周再谏道:“陛下,南中乃偏远蛮荒之地,此地民心叵测,时常不缴纳赋税,还有多次造反的记录。当初是因为诸葛丞相以武力相逼,他们才暂时性顺从。如今我们已经再没有能够制衡他们的实力,试问他们如何会接纳我们?就怕陛下前脚到了南中,后脚就会被南中的刁民所迫害,还请陛下三思!”
这话一说,刘禅吓得直接站了起来,在原地踱步许久,这才哀叹一声道:“唉~~~~,既如此,那便降了吧。”
“不可!!”
本节参《三国志》《资治通鉴》《中国历代战争史》
楼主:鸟山居士  时间:2020-04-03 20:05:50
295
3.30灭蜀(7)
就在刘禅打算派人将“玉玺”献给邓艾进而投降之际,刘禅之子,北地王刘谌却突然站出来吼道:“父皇乃一国至尊,应当生为国君,死为社稷。大不了您我父子二人背水一战城破而亡罢了,怎能投降国贼做那被万世唾骂之人?!”
话毕,刘谌就那样用炙热的双眼看着刘禅,可刘禅只是冷冷道:“我意已决,无复多言,退下!”
就这样,刘禅遣侍中张绍为使,捧着玉玺向邓艾投降去了。
当天,北地王刘谌拉着自己的妻子和儿女一起去了蜀汉昭烈皇帝刘备的祭庙前,他对刘备的雕像一拜再拜,哭诉着自己的不甘,然后一刀一刀将自己的妻子和儿女们全砍死了。最后,看着满地的“血肉”,刘谌留下了悲愤的“血泪”进而愤然自杀。
次日,蜀国侍中张绍到达邓艾处,献上了蜀国的玉玺,然后卑微的表达了刘禅的臣服之念。
邓艾见此大喜,当即表扬了刘禅的识时务,并向刘禅保证,自己一定会将刘禅的功劳上报洛阳,让刘禅等待中央的赏赐。
刘禅见此更是喜不自胜,当即遣使往剑阁,让姜维赶紧投降魏军,并遣尚书郎李虎把士民户口簿转交给邓艾。
公元263年11月,邓艾率军到达成都城北,后主刘禅亲率太子、诸王以及群臣六十多人,分别将手捆绑于后,并拉着棺木走到邓艾军前。
见此,邓艾赶紧解开刘禅等人身上的绳索,并将其邀进营中,做热情款待,同时当场宣布任刘禅为魏国骠骑将军、太子奉车、诸王驸马都尉。
至于蜀国实权官员,特别是那些在本地拥有庞大力量的官员,邓艾基本上全都安排在了自己的手下,给予其重用。
因此,我不得不问一句,邓艾想要做什么?
这之后,邓艾率大军进入成都,并约束将官不准掠夺百姓,所以成都秋毫无犯,治安甚至要比魏军进城之前还要好。
因此,那些之前逃往山野的百姓全都返回了成都,成都在数日之间恢复了往日的繁荣,大家也都盛赞邓艾的贤德,使得邓艾在很短的时间内威震蜀汉。
由是,历经二主四十二年之蜀汉灭亡,魏国共得蜀汉二十八万户、九十四万口、甲士十万两千、吏四万、米四十万斛、金银两千斤、蜀锦及丝绸二十万匹。
好了,邓艾就先说到这里,我们再来看姜维方面军。
一个月以前,姜维闻听诸葛瞻已败,料定成都挡不住邓艾的进攻,便率军东入巴中,准备观察成都的举动再行动作。
姜维撤退以后,钟会顺利越过剑阁长驱往涪,并分遣胡烈、田续、庞会率军追击姜维。可就在姜维即将和庞会等魏军交锋之时,刘禅的投降诏书却传至军中。
现在成都已降,国家再无战力,姜维无法用一军而击四方,所以只能命令士兵放下兵器,并亲往钟会处投降。
而当投降的信息传到全军以后,姜维所部的士兵无不愤慨,甚至纷纷抽出宝刀劈砍地上的石头。由此可见,此时姜维军的战斗意志还是非常坚强的。
这之后,钟会厚待姜维至极,出则同车,坐则同席,以为征蜀官皆为天下英才,但却无一人能出姜维其右。
公元263年12月,洛阳方面任命征西将军邓艾为太尉,增食邑两万户。任钟会为司徒,增加食邑一万户。
同月,邓艾对这天下局势有了新的想法,于是致信司马昭道:“兵有先声而后实者,如今我方刚刚平定蜀国,士气正盛,这时候去攻击吴国,吴人必定惊恐,此是为一举灭吴之绝佳时机。但经过数月征讨蜀国,将士们已经疲惫,所以不能立即用兵,应该暂缓一些时日。我想留下陇右兵两万人、蜀兵两万人,在这里煮盐炼铁,以备军事农事之用。同时制作舟船,预先为顺流攻吴做准备。然后派出使者,往吴国作出最后警告,我想,就现在这种形势,吴国甚至有可能不战而降。因此,我们现在最应该做的便是厚待刘禅以招降孙休。那么具体要怎么做呢?我们可以封刘禅为扶风王,赐给他资财,供给他左右侍奉之人。扶风郡有董卓坞,正好可以作为刘禅的官府,再赐给他儿子以公侯爵位,以郡内的县为食邑,以此来显示归顺所受到的恩宠。最后,我们可以开放广陵、城阳两郡作为封国以等待吴人归顺,这样他们就会又畏惧我们的威严,又感激我们的恩德,望风而降的几率也就大大的增加了。”
那邓艾自从灭掉蜀国以后,在蜀国的声望是一日强过一日,所以让司马昭深深忌惮。如今,又有了如此大的图谋,司马昭就对其更加忌惮了。
于是,其遣监军卫瓘去“警告”邓艾,让他不管做什么都要先得到中央的批准,不然不准妄自行动。因为司马昭是绝对不能让邓艾再平定吴国了。因为现在的邓艾司马昭还能制衡,而一旦让他平定吴国以后,将再无法制衡。所以,司马昭才给了邓艾如此的“警告”。
可让司马昭万万没有想到的是,邓艾非但没有半点儿“觉悟”,反倒指着卫瓘严厉道:“本帅受命出征,奉行晋公(时司马昭已经被重新任为晋公)指示的命令。现在首恶已经归服,安抚刚刚依附的人难道不是最合乎权益的计策吗?如今的大魏,国土南至南海,东接吴国,所以应该趁此时机,最快使国家完成统一。如果一切事情都要等待中央的命令,那就必然会延误战机。《春秋》言:‘大夫出国在外,如果有可以安社稷、利国家之事,那么自行决断也是可以的。’如今吴国虽然尚未归附,但却是全国震恐,所以必须在其重整信心之前将其消灭。本帅虽然没有古人的节操,但也终究不会自我疑惑而损害了国家的利益。回去告诉晋公,我邓艾会看着办的”。
本节参《三国志》《资治通鉴》《中国历代战争史》
楼主:鸟山居士  时间:2020-04-03 20:05:50
296
3.31一将功成万骨枯,胜败到头终成空(上)
卫瓘还能说什么?还敢说什么?无奈的他只能准备返回洛阳,将邓艾的态度汇报给司马昭。
可就在他刚刚走出成都之时,钟会的手下却前来邀请卫瓘,想和他详细的说一下邓艾的事情。
原来,早在钟会收降姜维之时,姜维便已经看出了钟会有反魏之意,于是试探道:“听说您自从出道以来,计策就从来都没失误过,而晋的运道之所以能够昌隆,也全都是依赖于您的力量。如今,您又平定了蜀国,威德震世,百姓们争相歌颂您的功劳,主上也畏惧您的谋略,您还想安然而归吗?何不效法陶朱公范蠡泛舟湖上,从此远离是非,以保全自己的功名和姓名呢?”
话毕,姜维不再多言,就那么默默看着钟会。而钟会呢?默然看了一会儿姜维以后道:“你说的这些都太远了,我不能听从,而且从现在的形势来看,事情还没有到‘那一步’,不是吗?”
话毕,姜维微微一笑,然后拱手对钟会做心悦诚服状:“‘其他’的事情凭您的指挥和力量都能做到,既如此,就用不着我再多言了。”
呵,这两个老狐狸,一个想要利用忠于姜维的蜀兵来造反,一个想要利用钟会来复国,总之都各有心思,没有一个好东西。不过起码在大事开始之前,这两个人还算是“同一阵线”并“相交莫逆”的。
那么要如何才能成功造反呢?
首先必须铲除的便是现在蜀中如日中天的邓艾。因为邓艾不除,他们什么阴谋都干不起来。所以当钟会听闻邓艾和卫瓘闹得很不愉快的消息以后,第一时间便将卫瓘请到了大营之中。然后,他便与卫瓘联名洛阳,向司马昭汇报了邓艾意图谋反的消息。
这还不算,为了让事情能够万无一失,钟会还在剑阁拦截了邓艾的奏章和上报事情的书信,并篡改了其中的话,让其言辞变得狂傲,更加深了司马昭和邓艾之间的仇恨值。
于是,公元264年2月1日,司马昭一面下令钟会和卫瓘用囚车将邓艾押回洛阳,一面集结大军于洛阳西部,看样子是有防止钟会为邓艾所败,前往增援之可能。
见此,邵悌前来拜见司马昭,并劝谏道:“晋公,钟会所统领的兵力是邓艾的五六倍,所以只让钟会去攻击就可以了,哪里还用劳烦您出征?”
司马昭笑着对邵悌道:“你难道忘了之前我是怎么和你讨论的钟会了吗?就这种白眼狼,我怎么可以不做防备?不过尽管如此,我们所说的事情也不可宣扬。我自当会以信义待人,不可落人口实。所以,在钟会还没有进一步的行动以前,我们只需要做好防备措施就可以了,我这么说你可明白?”
邵悌起初一愣,反应过来以后频频点头,再不复多言。
于是,司马昭“带着”曹奂西征,并先使护军贾充持节督诸军占据汉中,将邓艾和钟会所部死死堵在了蜀中。
再看钟会。
这货得到司马昭的命令以后立即带兵往成都而去。可就在即将到达成都近郊之时,钟会却停下了脚步,并令卫瓘率千人先行进入成都擒拿邓艾。
为什么呢?因为邓艾统兵打仗的能力非常强悍,钟会虽然在兵力上强过邓艾,但也不想损失太多兵力,所以才让卫瓘先一步进入成都。
因为凭邓艾的性格,他是百分之百不会遵从卫瓘那种无理的要求,并铁定会将卫瓘斩杀。而卫瓘是三军之监,代表的是朝廷,更代表司马昭。所以一旦邓艾将卫瓘杀掉,自己便将出师有名,弄死邓艾也就更把握了一分。
再者说,邓艾为魏国战神,也是钟会唯一惧怕之人,同时还是自己诬陷之人,所以他更不能让邓艾活着回到洛阳,不然万一等自己造反以后,司马昭再用邓艾来攻击自己怎么办?
基于此,钟会必须要邓艾去死,那么就只能先牺牲掉那个可有可无的卫瓘了。
可卫瓘最终死了吗?答案当然是不。
就在钟会将命令传达给卫瓘之后,卫瓘就洞穿了钟会的那点儿小心思,但又不能违抗钟会的命令,便只能于深夜偷偷到达成都,并在进入成都以后密信于邓艾麾下诸将,让他们在天明以后速来相见。
那些将领不敢违抗卫瓘的命令,只能在鸡鸣后前来相见。只有不知情的邓艾父子还在睡着大觉。
见此,卫瓘赶紧率众绕过众将,直奔邓艾府中。
邓艾父子不知死期将近,还在睡梦之中,所以就这样被卫瓘装进了囚车之中。
此事很快便传到了那些被骗的将领耳中。他们一听邓艾被擒,那是气得怒发冲冠,一个个撸胳膊挽袖子,抽起首环刀便直奔卫瓘而去,没多长时间便将卫瓘和他那一千来人堵在了临时营房之中。
当时,卫瓘手下那些将官们都吓坏了,认为必死无疑。可卫瓘却和没事人一样走了出来,并和颜悦色与邓艾手下的那些将领们道:“这次捉拿征西将军完全是奉了晋公的命令,而不是我个人的意愿。征西将军,那是我所崇拜的英雄,我怎么可能会害他呢?相信晋公也是受了小人的迷惑才会行此糊涂之举。各位放心,等回到洛阳以后,我一定会启禀晋公,让他释放征西将军,并将其官复原职。”
众人见卫瓘不似作假,又怕真的惹急了司马昭会给家人造成灾祸,这才没有再行劫持之举。
本节参《三国志》《资治通鉴》《晋书》《世说新语》
楼主:鸟山居士  时间:2020-04-03 20:05:50
297
3.32一将功成万骨枯,胜败到头终成空(下)
数日以后,钟会到达成都,无奈的他将邓艾的囚车送走以后便全并其军,于是下定决心阴谋反叛。
(注:庞德之子庞会亦于此时随钟会进入成都,入城后,庞会不管别的,带人便杀进了关氏族中,将关氏满门杀尽)
当时,钟会的计划是这样拟定的。
第一步:命姜维率五万人出斜谷为前驱,往长安进逼,自己则率主力大军随后而进。
第二步:到达长安以后不必强攻其城,只需要分出少量士兵将其围住,然后让骑兵从陆路走,步兵从水路走,顺流从渭水进入黄河,如此,五日便可抵达孟津。
第三步:步兵和骑兵会师于洛阳,然后攻下洛阳,杀掉司马昭进而取替其位,夺得天下。
以上,便是钟会的全盘计划。可就在钟会即将行动之时,却突然收到了司马昭给他寄来的信件,其内容如下:“士季啊,我恐怕姜维不会甘心就这样归顺我们,恐怕他造反,所以现已遣中护军贾充率领步骑一万进入斜谷,并驻扎在了乐城,我呢,则亲率十万大军驻扎在了长安准备来帮你,估计不过几日我们就能相见了。”
见过此信后,钟会大惊失色,因此急招姜维等诸多亲信道:“如果只取邓艾,晋公一定不会如此大动干戈。现今其带重兵前来,必是对我有所怀疑。如此,便应迅速发难。如果事情成功了,我们就能够夺得天下,失败了,也可以退守蜀汉,做一个刘备一样的人。”
就这样,造反之事盖棺定论,钟会乃于次日将所有的护军、郡守、牙门骑督及以上的官员都请了来,并假造太后遗诏当众宣布要起兵废掉司马昭,开始授官任职,让所亲信的人来带领诸军。又将所请来的群官都关在益州各官署的屋中,且关闭城门宫门,派重兵把守。
卫瓘见钟会已经露出了獠牙,乃诈称病重,希望出来住在外面的官舍。
因为之前和自己一起陷害邓艾的缘故,钟会对卫瓘还是非常放心的,于是答应了他,对他无所顾忌。
次日,就在钟会即将北上对贾充发动攻击之时,他的图谋却全都被一个人破坏了。这个人是谁呢?他就是姜维了。
姜维认为,既然司马昭已经有了防备,那么钟会本次的军事行动十有八九是要输,如此,蜀中必成钟会囊中之物,自己就再无复蜀之希望了。既如此,倒不如率先行动,撺掇钟会杀掉北方诸将,造成魏军内乱,自己再趁机杀掉钟会,重立刘禅为皇进而光复蜀汉。
基于此,姜维立即找到了钟会,并对其道:“大人,据我所知,北方诸将皆为司马昭之死忠,带着他们前往攻击洛阳,恐怕会有兵变的危险。不如在行大事之前将这些人全都杀死。如此,才可全无顾忌向北攻伐。”
钟会认为姜维之言很有道理,当即便答应了他,可事后又觉得这么做有点儿不妥,所以开始犹豫,一时之间不知该如何是好。
可就在钟会犹豫的这段时间里,大事终是失败了,钟会和姜维也都洛了一个不得好死的下场。
钟会帐下有一个很亲近的人叫邱建,他本属胡烈帐下,因为钟会喜爱并信任他,这才收为心腹。可邱建对胡烈还有“旧情”,不想让他就这么死去,便请求让一名亲兵给胡烈送去了一些肉食,可却将姜维的“建议”透露给了胡烈。
胡烈因此和那亲兵道说:“回去告诉我儿子,就说邱建已经秘密给我透露了消息,钟会早就挖好了一个大坑,打算将我们这些北方的将领全部坑杀,所以务必让他来救!”
那亲兵是胡烈的心腹,当即应允,便将此事告诉了正驻兵在外的胡渊。
胡渊闻听钟会要杀自己老爹,当即大怒,便引其父兵马杀向成都宫府之中。
一开始,只有胡渊一队人马杀向宫府,但只不到一个时辰的时间,各军也都呐喊着冲了出来,疯狂向宫府奔杀而去。
(注:因卫瓘从中撺掇,暗将此事传到诸军)。
当时,钟会正在和姜维分发铠甲,准备对胡渊所部进行打击,可却突闻整个成都的军队差不多都发生暴乱。钟会一时慌了,不知如何是好,于是急问姜维道:“现在所有的士兵都杀向这里,我们应该怎么办才好?”
姜维只犹豫一瞬,然后便凶狠道:“现在宫城四面被围,我们一点办法都没有了,只能杀出一条血路,这样兴许还有一线生机。”
就这样,钟会、姜维带领着将近千人奋勇向外冲杀。可暴乱的士兵实在太多,如蚁群一般疯狂向钟会涌去。
一个、两个、十个……数百个。到最后,只剩下姜维拉着钟会死命向外冲杀,在连续杀死了五、六名士兵以后终于因为寡不敌众而被格杀。
而钟会,则更加不堪,他甚至连一名士兵都杀不死便被一拥而上的魏兵分尸了。
就这样,看似成为最终胜利者的钟会被轻易抹杀,甚至死在了邓艾的前面。
好了,钟会、姜维这些人全都被杀死了,那么正在囚车中往洛阳而去的邓艾又会是什么样的结局呢?
其实早在成都暴乱开始之时,邓艾的那些老部下便已经冲出城去,并把邓艾救出迎了回来。
可这事儿传到卫瓘耳中就不是那么回事儿了(邓艾囚、钟会死,刺史的监军卫瓘已经成为了成都最大的官员,所以三军皆为卫瓘所统)。
卫瓘认为,邓艾现在已经对魏国有了相当的恨意,一旦让邓艾成功返回成都,势必会再反魏国。最重要的是,邓艾之所以陷入如今的境地,几户都是自己和钟会一手促成的,所以一旦邓艾返回成都,那自己的地位和生命也就危险了。
因此,卫瓘绝不能让邓艾成功返回成都。
于是,其遣田续率军赶在邓艾返回成都之前将其堵在了锦竹之西,并在一番搏杀之后斩邓艾父子于三造亭之中。
至此,蜀中再无异心者,益州真正被魏国所统。
本节参《三国志》《资治通鉴》《晋书》《华阳国志》
楼主:鸟山居士  时间:2020-04-03 20:05:50
298
终章 一统
1.“乐不思蜀”
公元264年3月19日,随着蜀国彻底为魏国所并,晋公司马昭的声望也到达了人生的巅峰。
傀儡皇帝魏元帝曹奂无奈,只能封司马昭为晋王,并增加其封邑十个郡。
司马昭,还差一个等级就要登上那梦寐以求的九五之尊。
同月,得司马昭命令,刘禅携全家迁徙洛阳,临行时十分仓促狼狈,刘禅原来的大臣们更是一个随行者都没有,只有秘书令郤正和殿中督张通舍弃妻儿老小随刘禅往洛阳而行。
刘禅呢?更是仰仗着郤正的引导和帮助才能使自己的言谈举止合乎礼仪,所以他仰天长叹,直到这时候才知道,有时候有尊严的死要比憋屈的活着更加简单(慨然叹息,恨知正之晚),而刘禅虽然千般不愿,但最后他依然选择了憋屈的活着。
27日,刘禅到达洛阳。这一路上,刘禅都是愁容满面,更是时常感慨自己的无用。可进入洛阳以后,刘禅立马换了一副二世祖的表情,好似见到什么都新鲜,见到什么都高兴,没有一点儿亡国之君的样子。
晋王司马昭接见了刘禅,封刘禅为安乐公,并亲自做陪,与刘禅一起饮宴。
席间,看着魏国人所跳的蜀国歌舞,随同刘禅一起来的随从们无不潸然泪下,只有刘禅一个人嬉笑自若,还连番拍手叫好。
晋王司马昭见刘禅如此,无不鄙视的对一旁贾充道:“看到了吗,一个人竟然可以无情到如此程度。这样的君主,哪怕是诸葛亮复生又能改变的了什么。”
就这样,刘禅躲过了司马昭的第一次试探。
本以为司马昭不会再召唤自己觐见,岂料数日以后,司马昭却再召刘禅饮宴,并在酒过三巡以后借机道:“我说~~~,安乐公啊,你现在还想念蜀国吗?”
刘禅听此话连犹豫都没有,当即便豪饮一杯,然后哈哈大笑道:“在这里能如此快活的生活,我怎么还会想念蜀国呢?哈哈哈哈”
就这样,刘禅躲过了司马昭的第二次试探。
可回到府中以后,郤正却和刘禅一本正经的道:“如果晋王以后再问您是不是想念蜀国,您就要哭着说‘祖先的坟墓都在岷、蜀,我心常常悲痛,没有一天不思念的’。然后就闭上眼睛,做悲痛状。”
见郤正如此说话,刘禅吓了一跳(这难道是想要弄死我不成),可见郤正一副高深的表情,又想起他最后一句话,聪明的刘禅会意的笑了。
果然,数日以后,晋王司马昭还是不怎么放心刘禅,因此再召刘禅入宫询问他是否思念蜀国。刘禅呢,就按照郤正教他的那样说了,并且装作的模样和郤正一模一样,最重要的是在说完了以后紧紧闭上了双眼,做悲痛欲绝状。
司马昭一开始脸色非常不好看,以为刘禅终于露出了他的本色,可当其看到刘禅紧闭的双眼以后,却噗的一下笑了出来,然后强忍着笑对刘禅道:“我说你~~~,怎么说话的内容和表情都这么像郤正呢。”
这话一说,刘禅“一愣”,然后装作吃惊的捂嘴道:“咦~~~?晋王怎么知道?这就是郤正教我说的话呀!”
见刘禅如此白痴的表情,司马昭和左右大臣都笑的前仰后合,自认为聪明的司马昭从此以后也再没找过刘禅的麻烦,刘禅因此得以善终。
公元264年5月,晋王司马昭上表恢复旧五等爵(公侯伯子爵),并封了骑都尉以上六百多人爵位,大肆收买人心,以表明即将改朝换代。
同月,司马昭追任司马懿为晋宣王,司马师为晋景王。
7月,司马昭开始大肆修改魏国礼仪、法律及官场制度,加速去除魏国原有文化。
同月,吴景帝孙休病重,甚至口不能言,就用手书召唤丞相濮阳兴入宫。
濮阳兴入宫以后,孙休拉着孙wan(那个字实在打不出来,只知道念‘弯’字音,各位多担待)的手,并将其交到濮阳兴手中,其意不言自明,就是让濮阳兴以后对孙wan多加照顾。
可是濮阳兴呢?可以说是让孙休失望了。
公元264年7月,孙吴之明主,吴景帝孙休去世,死时年仅29。
本来,按照孙休的意愿,是应该立孙wan为吴国新主的。可就在孙休死去没几天,魏国便对吴国发动了试探性进攻(消息不可能这么快传到魏国,所以这一切应该都是巧合),国家南部边境又不断发生暴乱,所以国内十分恐慌,不管是老百姓还是朝中官吏都想让一名年长的君主担任皇帝。
吴国左典军万彧和孙皓私交甚善(注1:孙吴有中、左、右三典军,主管宿卫禁军,权利很大,在中央有很高的话语权。注2:孙皓乃吴大帝孙权之孙,废太子孙和之子),想要借此机会让其上位,所以在朝中声称“孙皓的才识和明断能力可以和长沙桓王孙策相提并论,同时又十分好学,能奉公守法,很有景帝孙休的风范”。
不得不说,孙皓这个人虽然内心残忍变态,但表面上做戏的功夫真的能和影帝司马懿pk一下,所以朝中大臣皆赞同万彧的观点,乃迎孙皓为吴国的第四任皇帝,也是最后一任皇帝。
本节参《三国志》《资治通鉴》《晋书》
楼主:鸟山居士  时间:2020-04-03 20:05:50
299
2.曹魏灭,西晋生
公元264年8月,晋王司马昭推其子中抚军司马炎辅佐相国事务。这也就是说,司马炎从此要开始辅佐司马昭的工作,其职责已经等同于一个国家的太子。所以,司马炎从此开始便可以说是司马昭第一顺位继承人了。
9月1日,司马昭再推司马炎为抚军大将军,掌大部军权。司马望(司马孚次子,司马懿侄子)为骠骑将军,掌部分军权。
同月,吴主孙皓贬太后为景皇后,追死去的父亲孙和为文皇帝,尊母亲何氏为真正的太后。
刚刚继位的时候,吴主孙皓发布诏书,体恤士民百姓,并打开仓库来赈济灾民,放年长的宫女让他们回到家乡嫁人,甚至连饲养在御花园中的禽兽也都被放回了山林。
当时,人们交口称赞孙皓,称他是吴国百年难得一遇的明主。可一直到本年10月,距离孙皓登基还没到半年,这货便开始原形毕露。
从这个月开始,孙皓逐渐变得骄横淫乱,残暴嗜杀,沉迷酒色,有时候甚至一连好几天都不过问政事。全国上下因此大失所望,濮阳兴等实权者也开始后悔不已,称自己愧对了孙休的信任。
11月,濮阳兴后悔之事传到了孙皓耳中,孙皓乃将其诛杀,并全屠其三族。因此,吴国哪怕是有些抱负的官员也不敢在孙皓面前行劝谏之举了。
公元265年2月,有灵龟进献于洛阳朝廷,可最后却被送到了相国府中。
同月,晋王司马昭再赏军界诸将,并给魏国的士兵大涨工资,让其工资水准远远高于应有的水平,虽然这样会对国家的经济造成一定的打击,但却能将军权和军心牢牢的掌握在自己的手中。如此,哪怕自己改朝换代亦或是改变“些什么”也不会有人再敢管制自己了。
5月,大概是因为某些压力吧,魏元帝曹奂给予了晋王司马昭特别的礼遇,并允许司马昭的王妃称作王后,允许世子司马炎改称太子。
7月,吴主孙皓杀了吴景帝孙休的皇后,并将孙休四个儿子中两个年龄最大的杀死了。
9月,晋王司马昭去世,太子司马炎继位,是为魏国之晋王、相国、大将军,代司马昭掌魏之军政。
同月,司马炎埋葬了司马昭,下令宽缓刑罚并赦免罪人,安抚百姓并减轻徭役,同时又做了一些列的善政,使得魏国政治清平,百姓安居乐业,和此时的吴国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所以当时有很多魏国老百姓都在这一段前后不约而同的说一句话,那就是:“这天下,就快要太平了。”
同月,吴国西陵督步阐(步骘之子)上表,请求孙皓将国都从建业重新迁徙至武昌,如此,在面对魏国军团的时候国都就不用处在第一线,而是在后方指挥作战了,同时还能防止蜀地方向魏军的侵袭,正是一石二鸟之计(实际上就是怕了,不想直面魏国而已)。
孙皓觉得有些道理,遂纳之,并在迁徙武昌之后命御史大夫丁固、右将军诸葛靓(诸葛诞之子)镇守建业。
10月,一切准备皆已就绪,吴国开始从建业迁都至武昌,沿途皆用扬州之民供给,使得地方百姓深为疾苦。大家憎恨孙皓无道,更恨吴国不敢和魏国做正面交锋,所以做童谣以讥讽之。(宁饮建业水,不食武昌鱼。宁还建业死,不止武昌居。)
11月,大宛、康居等西域城邦国再献贡品于洛阳。不过这一次的贡品并没有送到皇宫之中,而是直接送到了相国府。这也就是说,现在国外诸国已经认可了晋国才是中原的合法统治单位。
12月,魏元帝曹奂受到极大压力,在万般无奈之下终于将皇位禅让给了晋王司马炎。
至是,曹魏灭亡,共历45年5帝(从曹丕称帝开始算起),晋朝则取代曹魏,成为了天下最强大的国家。
同时,中华五千年最憋屈的统一王朝,晋朝也就此诞生。
公元265年12月16日,晋武帝司马炎宣布大赦天下,改年号泰始。
17日,晋武帝尊奉曹奂为陈留王,将其宫室安排在了邺城,并将魏国诸宗室都降为侯爵,同时尊晋宣王司马懿为晋宣帝,晋景王司马师为晋景帝,晋文王司马昭为晋文帝。还尊王太后为皇太后,叔祖司马孚为安平王,叔父司马干为平原王(司马懿第五子),司马亮为扶风王(司马懿第四子),司马伷为东莞王(司马懿三子),司马骏为汝阴王(司马懿第七子),司马肜为梁王(司马懿第八子),司马伦为琅邪王(司马懿第九子),司马攸为齐王(司马昭之子,晋武帝之弟),司马鉴为乐安王(司马昭第六子,晋武帝之弟),司马机为燕王(司马昭第七子)。
最后,晋武帝开始大幅度改官任职,因为人数太多,在这就不详述了,不过一朝天子一朝臣而已。我主要说的是,在这其中,晋武帝几乎将所有的大权都分给了自己的族人,也就是宗室。
晋武帝认为,曹魏之所以灭亡,其主要原因便是因为曹魏后期大权旁落,而曹氏宗室又没有相当权利的缘故,所以他大封宗室,使得晋朝成为了司马氏的一个“家”。
他认为,这样的话,以后司马氏就不会被其他“外姓”所取代了。
呵,呵呵,我想晋武帝一定是没怎么好好读过《汉书》,因为如果事情真的像他想象的那般简单的话,汉景帝当初就不会那么火急火燎的削藩了,西汉也不会出现什么劳什子的七国之乱了。等着吧,晋武帝马上就会尝到这个苦果,虽然到时候他已经看不到了,但西晋却是因为他这个愚蠢的举动而最终招致灭亡。
好了,后话就暂时说到这,我们还是继续正文。
本节参《三国志》《资治通鉴》《晋书》
楼主:鸟山居士  时间:2020-04-03 20:05:50
300
3.何为孝
公元266年6月,已故司马昭之丧期至,晋国臣民都遵从汉文帝后之习惯(汉文帝之后为三日,之前为三年),服丧三日。
可三日葬礼结束以后,晋武帝只是去除了丧服,但仍然戴白冠,吃素食,哀伤如同丧期一般。
8月,晋武帝依然哀伤无比,并且又将丧服重新穿上,群臣因此上奏劝解,恐怕晋武帝因为哀伤过度而损害身体。
可晋武帝却说:“汉文帝不使天下的臣民都为他悲伤,而改三年之丧期为三天,这算是帝王谦逊的最高点了。可我思念先王,心中常常悲伤,怎能不穿戴丧服呢?所以朕决定,国家可以不按照汉文帝以后的制度行事,而改为随意实行这之前的三年之丧。”
我勒个去呀,这话一说,尚书令裴秀吓坏了,丧期这东西不过是一个祭奠死人的仪式而已,差不多就行了,当初汉文帝为什么要取消三年丧期?还不是因为这样会影响国家的运转吗?如今,看晋武帝这个意思又有重启三年丧期这个无解的玩意,裴秀当然吓坏了,所以赶紧站出来道:“陛下之前已经除去了丧服,现在却又重新穿上。这样做于礼没有依据,只能乱带节奏。试问,如果君王穿戴丧服而臣下却不穿,做臣子的心中怎会安稳?而如果没有任何法律上的约束,只凭人民随意用丧礼,丧制,那么国家的礼仪不就崩坏了吗?”
晋武帝感觉此话很有道理,便除下了丧服,并且不再提让其他人穿戴丧服之事。
可几日以后,晋武帝再次将丧服穿到了身上。
这晋武帝是要干什么?
见此,群臣再谏晋武帝,希望他能将丧服脱掉。可晋武帝却正义凛然道:“每当朕想念先人却又没有穿戴丧服的时候,心中都感觉到沉痛万分,不要说吃食稻米穿戴锦绣,甚至活我都不想活了。所以,这样只能增加朕的痛心却不能缓解朕的哀伤。朕本生于儒者之家,礼法传承已久,何至于一时之间便对自己的父亲改变这种情感呢?你们不要再说了,我不逼迫你们服从古人三年丧期,但你们也不要强迫朕只服丧三日。”
就这样,没人再敢让晋武帝脱下丧服,晋武帝就这样穿着丧服,吃着素食度过了三年。
北宋司马光说:“上自天子,下至平民百姓,每个人都要服丧三年,这是真正的礼经所规定的,百世不可改变。汉文帝以自己的意思为天下之意,他不守成规,改变古制,败坏礼法,断绝父子之间的恩情,毁坏君臣之间的情义,使后世帝王不能真诚专一于哀悼先人的感情,而群臣谄媚、奉承,却没有人对汉文帝加以改正。到了晋武帝,唯独以自己的天性加以纠正并实行,可称非凡之贤君。而裴秀等辈,不过是粗鄙平庸之臣,习惯于常规,蔑视于旧法,不能够承顺晋武帝的美意,真是可惜,可叹!”
我说:“上自天子,下至平民百姓,每个人都要服丧三年,这真是毁灭社稷的愚蠢之举。上位皇帝死了,太后死了,你服丧三年,这时候敌军来攻击你了怎么办?眼睁睁看着敌人寇掠你的人民而不为所动?等服丧之后再行报仇之举吗?你可对得起人民?对得起国家?中位大臣家人死了要回乡服丧三年,朝廷要如何运转?派那些没有底子没有经验的新人来上任吗?还是等那些大臣服丧回来以后再继续任职?下位百姓有很多工作,有很多农活,经济也不是那么太好,尤其是在三国末期这种百废待兴的时候,不让他们抓紧努力地去干活振兴国家的农业、经济,难道还让他们陪着死人一天到晚的哭泣三年吗?因此,汉文帝废除了这个三年丧期,因此,西汉有了文景之治,因此,后世诸多明君皆以汉文帝为楷模。因此,汉文帝主张以不忘亲人的心丧为主,主张在父母活着的时候多多尽孝为主。什么?你说汉文帝不孝?那就请你上网好好查一下汉文帝是如何孝顺他的母亲的吧,看看历代皇帝中有几个孝顺会超过汉文帝的。汉文帝败坏礼法?晋武帝非凡贤君?晋武帝如果是非凡贤君,他会将所有的大权都集中到他司马家手中?晋武帝如果是非凡贤君他能在晚年腐化朝廷,公开卖官?晋武帝如果是非凡贤君,他会在后宫中养一万多个老婆?!晋武帝如果是非凡贤君,到他晚期之时晋朝能贪污严重?晋朝能斗富成风?汉文帝如果是一个礼法败坏的皇帝,他能一辈子只穿一件龙袍?节省的连一个露台都不舍得修建?他汉文帝如果礼法败坏,他能宽俭待民?他能减轻刑罚?他能以民为本?他能减少各种赋税?他能让文帝时期的税收为30税1?他能让西汉耸立于世界之巅210年?!!!他能让大汉永远不受外族欺负?!!!!!!!!!而西晋才多少年?呵,50年,并且50年以后整个北方和巴蜀都被异族给占了,只剩下东晋苟延残喘罢了。这样的一个君主,这样的一个朝代,如何能与汉文帝相提并论?如何能与汉朝大厦相提并论?!司马公啊,也许看着你的《资治通鉴》又如此反驳你的言论我是不太地道,但有的时候真不得不说,‘这缸可以乱砸,但话真的不能乱说’。”
本节参《三国志》《资治通鉴》《晋书》
楼主:鸟山居士  时间:2020-04-03 20:05:50
301
4.这才是昏君
公元266年7月,吴主孙皓改年号宝鼎,并任命陆凯为左丞相(陆逊的侄子,陆抗的族兄),万彧为右丞相。
8月,吴主之残暴越发严重。他憎恨别人和他对视,凡有和其对视者,非死即残。所以每到吴国朝会之时,左右大臣都低着头,哆嗦在原地,没有一个人敢抬头看他,更没有一个人敢献什么言,谏什么话,所以君臣之间形如陌路,大家都只是各扫门前雪,等着晋国来灭罢了。
见此,左丞相陆凯直勾勾盯着孙皓痛声道:“君臣之间没有不相识的道理,这种情况如果长此以往,必形同陌路,到时,只要发生一些意料不及的事情,国家便将停止运转,大难也就会随之来临。所以,还请陛下能放宽对于臣子的要求。”
孙皓虽然昏君一枚,但却对陆氏一族有着非常的好感,对于那些有能力的陆氏族人也愿意放心任用。而陆凯,就属于有能力的那种人。
因此,孙皓在陆凯的直视下当即应允。
可几日以后呢?再有人和孙皓对视他依然很不开心,所以这之后,吴国君臣之间越发形同陌路。
当时,吴主孙皓居住在武昌,因为在上游,所以扬州各地往武昌运送物资都非常辛苦,再加上孙皓铺张浪费无度,这便使得运送物资的频率屡屡增加,国家和人民因此穷困匮乏。陆凯见此再次上书曰:“陛下,如今四州边境没有战事,属于难得的平静时期,陛下应当致力于休养民力,积蓄财富,以应对后面即将发生的战争。可陛下您呢?却越发穷奢极欲。如此下去,还没等爆发战争百姓就已筋疲力尽,国库空虚,如此,国家还能拿出什么来抵挡晋国的攻击?我深深为此感到忧虑。从前汉室衰微,三家鼎立,如今刘、曹两家皆已灭亡,都被晋所占领,只剩下我们一家而已,您觉得,距离晋国对我们发动灭国之战还能远吗?这是刚刚发生不久的危机预兆,难道陛下看不到吗?我愚笨无知,不想说什么其他的,只想为陛下珍惜国家而已。武昌地势高险,土质稀薄,多山多石,是非常适合防守的地方,并非称王的大都会,您难道没有听说过吗?现在扬州的民谣都在唱‘宁饮建业水,不食武昌鱼。宁还建业死,不止武昌居。’由此来看,我们的百姓是不支持陛下您迁都的。我已经算过了,现在国家的库存已经不足一年之用,百姓更有离散的怨言,我们国家这棵大树已经渐渐枯萎,而地方的官吏们却还在苛责催逼百姓,没有一个人去体恤他们的难处。您自己想一想,这样下去国家还能维持吗?当初大帝当政的时候,后宫的女子以及各种纺织工人才不到一百。可自从大帝以后一直到现在,后宫的女子已经增加到了一千人,这就使得国家资产耗费的更加严重。另外,您身边的近臣大多没有什么才能,他们唯一的能耐便是结成党派相互扶持,并陷害忠良排除异己。这样下去,国家如何才能有人才?这样下去,我们吴国还能维持多长时间?因此,我希望陛下能减省、停止各种劳役,免去诸多苛刻的骚扰,清理、减少宫中的女子,严格选拔官吏,那么就会使民心重新归附,国家也就长久安定了。”
一般的情况下,像这么长的折子我是从来不翻译出来的,统统都是略过,可这个折子真的不能略过去,因为它满满都是吴国现在最需要做的紧急之事。
可孙皓呢?非但没有照做,还对陆凯这种“粗暴直言”非常愤慨,不过碍于陆凯名声大,又碍于他是真的为国家着想,这才没处理他。
而孙皓的态度也不知通过什么途径传到了陆凯的耳中,他本想再劝,可朝中众人都劝陆凯不要再激怒孙皓了,不然哪怕孙皓信任他,他的结果也一定是非常悲惨的,他不为自己着想,难道还要眼睁睁看着自己的家人被孙皓所杀吗?
听此,陆凯一声长叹,这以后便再也没对孙皓献什么言进什么策了。
公元266年10月,吴国永安(浙江武康)人施旦因为孙皓暴政而起兵造反。他率千人劫持了孙皓的庶弟、永安侯孙谦,然后以孙谦的血统为借口率数千人往建业方面进军。
当其到达距离建业只有三十里左右的时候,其兵力已经超过了一万之数。可施旦并没有立即攻城,而是打算先礼后兵,遂遣使往建业,希望诸葛靓和丁固能够无条件投降自己,意图不战而屈人之兵。
可诸葛靓和丁固根本不鸟施旦,直接便将使者给斩杀了。
为什么会这样呢?难道建业的守兵要大大的超出施旦吗?
非也!有一句话叫“科技就是力量,装备就是王道”,这句话不管是在现代还是古代都是适用的。当时,身在建业的守军全都是吴国的正规军,不管身上的铠甲还是手中的武器全都是当时最先进的。
而施旦的农民军呢?基本都是一些没有精良装备的新兵蛋子。所以诸葛靓和丁固根本就没将施旦的军队放在眼里,甚至连守城的心情都欠奉,直接便出动全军对施旦的“农民军”发动了攻击。
结果,吴军一砍一个,施旦军却好几下子才能弄伤一个吴军士卒,所以交战没多长时间施旦军便行溃散,孙谦更是在行车之中被生擒活捉。
丁固不敢擅自杀他,就将其关押起来,然后将此事汇报给了孙皓,等待他的定夺。
孙皓呢?那是干脆利落的很,根本不管孙谦是不是被逼的,直接便下令建业方面,将孙谦的妻子儿女全都杀死了。
同时,因为扬州各地的百姓痛恨孙皓的关系,孙皓还大搞diyu黑,称呼本国扬州的百姓为扬州贼,在杀掉施旦的妻子儿女以后还让士兵在建业城中大喊“天子派荆州兵打败了扬州贼。”使得扬州百姓更加痛恨孙皓。
我滴个妈,我从尧舜时代就开始写史了,还从未碰到过如此昏庸的东西,我就纳了闷儿了,怎么在大多数人口中,很是有些聪明的刘禅为什么总是被形容为昏君的典范,而已经昏庸到爆,弱智到白痴程度的孙皓却鲜为人知。真是让人无语。
本节参《三国志》《资治通鉴》《晋书》
楼主:鸟山居士  时间:2020-04-03 20:05:50
302
5.秃发之乱(上)
公元266年11月,倭国遣使拜见晋朝,并献上了相当的贡品。
12月,吴主孙皓不厌其烦的又将国都从武昌迁徙回建业(注:迁都是一件非常耗财耗力的事情,一般明主在没有必要的情况下不会轻易迁都)。
而在归往建业的过程中,孙皓还要求宦官们走遍吴国州郡,为他挑选良家妇女充实后宫。
同时,孙皓还创造了一种新的制度,那就是从今以后,只要是两千石大臣家里的女儿,每年都要向中央申报姓名和年龄,并且到了15岁的时候就要入宫进行考察,只要长得稍微有点儿姿色都要充实后宫,只有那些长相不过关的人才能回乡出嫁。
这样做有两点好处:
第一,可以将吴国的大官们都绑在自己身边。
第二,当然也是最重要的,那便是可以满足孙皓那无休止的淫欲。
因此,在孙皓回到建业之后,其后宫团队已经狂增至数千人之众,中央财政支出也大大的增加了。
最后,这些多出去的压力全都集中在了老百姓的身上(增加税收)。因此,吴国百姓越发憎恨孙皓,不知多少人私下想要让晋国早早统一天下。
同月,随着晋朝经济、农业的稳定发展,又因为屯田制度在现在这种情况下已经不太适用,晋武帝乃废屯田官,改占田制,如光武故事。
同月,孙皓在建业又开始大规模翻修宫殿,致使吴国财政进一步紧缩,民力浪费,百姓因此苦不堪言。
公元267年正月,晋武帝任其子司马衷(著名的傻皇帝)为太子,确定了继承之人。
9月,晋武帝先是增加了百官的俸禄,然后下诏全国,从此禁止星气、图谶之迷信学说。
同月,吴主孙皓受巫者蛊惑,率领庞大的车队向东迎接其父孙和的灵魂至明陵。
当时,孙皓派去的领神使者络绎不绝,每天都对着空气敬问日常起居。巫者更是声称见到了孙和,将其形容的和活人一样。
孙皓又惊又喜,因此每日在东门外迎拜,就和一个神经病一模一样。
而等将孙和的神灵“迎进祖庙”以后,又在七日之内祭祀了三次,并且每次都要安排各类歌舞艺人白天黑夜的表演,美酒大肉从早到晚都没有断过。所以当时的吴国百姓痛骂,晋人嘲笑,怎一个丢人了得。
同月,晋武帝为了增进和鲜卑拓跋部之间的关系,遂将现在还在洛阳的人质,拓跋力微之子拓跋沙漠汗遣返回国。
因此,拓跋部和晋朝之间的感情得以进一步加深。
4月,晋武帝的母亲去世,安葬完毕之后,晋武帝依然没有除掉一身丧服,还是和祭拜司马昭一样,将丧期坚持了整整三年。
10月,不知道孙皓是喝多了还是脑袋被大象踹了,总之在这个月他动用三路大军,分别对江夏、襄阳、合肥发动攻击。结果,三路全败,吴军狼狈而逃。
公元269年正月,晋武帝开始大力打压商人,尤其是那些游商小贩,有很多都被沉重的赋税压得抬不起头,因此转回田地开始务农。
同月,孙皓立长子孙瑾为皇太子,确立了吴国的继承人。
2月,晋分雍州、凉州、梁州部分土地设置秦州,并任命胡烈为秦州刺史。
当初,邓艾在西北坐镇之时,曾将数万投降了的鲜卑人安置在雍州、凉州之间和汉人杂居,所以这一带的居民都是混血之人,是一群不安定分子,朝廷担心此地日久生变,这才让在西部素有威名的胡烈来镇守安抚。
同月,随着晋朝经济、农业日益发展,巴蜀之地逐渐稳定,晋武帝遂有灭吴之念,于是命尚书左仆射羊祜统领荆州诸军镇守襄阳。
任命征东大将军卫瓘统帅青州诸军镇守临淄。
任命镇东大将军、东莞王司马伷统徐州诸军镇守下邳。
至是,三州之军整日演兵讲武,随时有大举灭吴之可能。
公元270年4月,晋之三军未动,杀气便已向南而去。
貌似感受到了北方晋国那铺天盖地的杀气,孙皓害怕了,遂以陆逊之子,孙吴末期之战神陆抗为大都督,统帅全吴国之军准备应对接下来晋国给出的挑战。
可就在晋国准备灭吴,进而一统天下之时,晋国西北却突然爆发了巨大的祸乱,致使晋国灭吴之举延后。
那么这个巨大的祸乱是什么呢?
它源自一个人,一个叫秃发树机能的鲜卑男人。
秃发树机能,河西鲜卑秃发族族长秃发寿阗之孙。
秃发树机能在很小的时候便勇武非常,很得周围部落敬畏,秃发寿阗更是认为秃发树机能有带领秃发种部振兴的可能,所以在很早就放弃了自己的儿子,转而让孙子秃发树机能来担任秃发部的继承人。
果然,秃发寿阗死后,秃发树机能顺利的继承了秃发部首领之位,并且,整个部落没有一个人反对这件事,全都真心实意的尊秃发树机能为主。
当时,河西、陇西一带连年大旱,民不聊生,秦州地区又胡、汉混杂,所以暴力抢夺之事经常发生。晋武帝怕秦州造成更大的动乱,遂遣素有威名的胡烈坐镇。
可让晋武帝万万没有想到的是,胡烈到任以后,尽是用些高压政策来对付这些少数民族,根本不把他们当人看。
胡烈认为,这些少数民族中战斗力最高的便是鲜卑诸种,所以驻大兵于高平川(宁夏固原市清水河流域)及麦田一带的“河西鲜卑”聚居地(甘肃宁夏的靖远、中卫两县市交界地)。意图用武力来压迫那些鲜卑种部,让他们不敢造反作乱。
可这种做法不但没能很好的控制住局势,反而加剧了河西鲜卑和晋朝之间的仇恨。
因此,在公元270年6月之时,也就是晋朝要对吴国大举用兵的前夕,秃发树机能突然暴起,率其种部士兵在秦州境内一顿抢劫寇掠。
本节参《三国志》《资治通鉴》《晋书》
楼主:鸟山居士  时间:2020-04-03 20:05:50
303
6.秃发之乱(中)
秦州刺史胡烈闻听此事以后大惊,当即率军前往攻击,并与秃发树机能战于万斛堆(甘肃固原境内)。
按说,不管是兵力还是装备,秃发树机能都要远远逊于胡烈才是,可不知道为什么(史料中没有哪怕一丝的记录,我大胆预测应该是胡烈轻敌而被秃发树机能给埋伏了),胡烈所统帅的晋军偏偏败给了秃发树机能,并且败得极惨,甚至胡烈都死于乱军之中。
胡烈一死,整个秦州指挥系统失灵,秃发树机能便更加肆无忌惮,乃率众一举攻下高平,并以此为根据地,准备四面出击。
扶风王司马亮闻此立即遣将军刘旂(齐)率众前往讨伐,可刘旂率军来到以后却畏惧已经拥有晋军装备的秃发树机能(战利品及高平武器库中装备),所以迟迟不敢进攻,最后甚至吓得撤退了(史料未载其到底看到了什么)。
晋武帝闻听此事以后极为愤怒,当时便下令要斩下刘旂的脑袋。
可司马亮却上书求情道:“选将调度都是我的责任,这和刘旂没有什么关系,还请陛下能够饶恕刘旂。”
见此信后,晋武帝冷冷一笑,然后下诏道:“罪责,总需要有人来承担,既然你不想让刘旂来承担责任,那这个责任就由你来承担吧。”
于是,司马亮被免去了所有官职。
这之后,为免秃发树机能继续祸乱西部,晋武帝乃于第一时间命尚书石鉴为安西将军,都督秦州诸军事,并与奋威将军田章共同率大军西征秃发树机能。
可哪怕是这样,晋军依然无法战胜秃发树机能,还在交战不久以后陷入了被动的局面。
见此,晋武帝又命汝阴王司马骏为镇西大将军,都督雍、凉之军坐镇关中,一面防止秃发树机能继续为祸西部,一面找寻机会彻底解决掉这个“叛胡”。
可一年过去了,司马骏依然没能平定秃发树机能,甚至都无法占据主动,反倒让秃发树机能联合了氐、羌、匈奴等族中部落共同反晋。
所以一时之间,晋朝边境烽火遍布,晋武帝怎一个头疼了得。
公元271年正月,匈奴右贤王刘猛叛晋出塞,掠夺并州。
4月,秃发树机能联合北地胡(北地郡周围的匈奴人)攻击金城,并在青山击杀凉州刺史牵弘,而司马骏,并没有什么太好的应对之法。
同月,吴人刁玄伪造谶文,声称“紫色的车盖、黄色的旗帜出现于东南方。这是上天的启示,说明荆、扬之主一旦出征,必定会得到天下。”
当时,上至国家宰相,下至黎民百姓,他们全都认为这个什么刁玄是个傻X,因为就当时的情况,吴国能守住晋国的进攻就烧高香了,还要主动向北去攻击晋国?这不是傻X的举动又是什么?
可就在全国人都痛骂这个傻货的时候,有一个更傻的货却对刁玄之言信奉不已,这个人是谁呢?
孙皓。
本月,孙皓带着太后、皇后、后宫数千人及庞大的部队向北行进,意图一举而定天下。
当时,满朝文武全都急谏孙皓,劝他不要犯傻,可孙皓却一意孤行,一定要向北统一天下。
就在孙皓兵出华里,要往北行那自取灭亡之道时,一名士兵的话却改变了孙皓的行程,让吴国又多活了几年。
一天黄昏,正是吴兵扎营用餐之时,可当时的营地里却是一片死寂,没有一名士兵往自己的嘴里塞东西,反倒是黑着脸坐在原地,因为他们都知道,这一条送死的路走下去,自己九成九就回不来了。
而就在这种气氛“压缩”到极点之际,一名士兵突然暴吼了一声:“X的,谁会去打这种送死的战争!如果真的碰到敌军,我他X立马就倒戈!”
这话如果是在平时说,估计这名士兵当场就会被擒杀,可如今,却没有一个人对他动武,反倒有越来越多的士兵跟着附和。
由是,这种声音越传越广越传越广,士兵们的情绪越来越激烈。
逐渐的,全军的氛围都变了,由一开始的寂静变得吵闹,再由吵闹变得寂静。而这,就是兵变的征兆。
随军将领见此大惊,赶紧拜见孙皓,将此情况如实说明,并几乎死谏孙皓,让他赶紧回去建业,不然将有大祸降临。
孙皓虽然是个二五子,但好像也感受到了问题的严重性,出奇的没有再说什么,而是带军队回去了。
7月,鲜卑秃发树机能越发猖狂,整个西部地区无人能制其锋,晋武帝无奈,只能再遣贾充往西部安抚。
可贾充虽然鬼谋屡出,政绩卓越,但他并不是一个带兵打仗的人才,晋武帝为什么还要他总管西部军事呢?
侍中、尚书郎、车骑将军贾充,自司马昭时就受到司马氏宠爱,为司马昭身边的心腹。晋武帝能够成为太子,贾充也出力不少,所以更受晋武帝喜爱。
贾充虽然政绩卓越,谋略奇出,但却虚伪谄媚,还与太尉、太子太傅荀觊,侍中、中书监荀勖,越骑校尉冯紞结为朋党,他们在晋武帝面前相互吹捧,并帮助团队排除异己,只要谁得罪了三人中任何一人,都有被贬往地方之可能。
所以,朝野上下的官员都非常憎恨他们,欲除之而后快。
不过因为三人的“防御”太过坚固,大家一直没有机会罢了。
可近一段时间秃发树机能崛起,地方官员不能制,这就给了朝中大臣们绝好的机会。
为什么呢?
之前我已经说了,贾充别的厉害,但统领大军行军打仗却是废物一个,因此,让他去攻击秃发树机能就是送死。
而一旦贾充失败则必将被处罚,且这种处罚最次也是贬到地方。
同时,贾充又是这三人党的首领,所以一旦他被贬走,这三人党也就树倒猢狲散了。
于是,众人都准备完毕,就等晋武帝给他们一个机会而已,而这个机会,很快就来了。
本节参《三国志》《资治通鉴》《晋书》
楼主:鸟山居士  时间:2020-04-03 20:05:50
304
7.败亡之种——贾南风
公元271年秋,晋武帝满脸却黑在朝堂上和文武百官道:“诸位,现在西部大乱,秃发树机能无人能挡,之后的事情应该如何处理,还请诸位拿出个章程。”
这话一说,朝中大臣忽的振奋异常,然后,几乎连考虑都没有的,侍中任恺第一个站出来道:“这些异族人勇猛非常,想要平定他们,使用武力并不是最好的手段。我想,只有派出一位德高望重、富有才智并在我朝身居高位的人才可以胜任。”
晋武帝来了兴趣:“哦?那你觉得谁才能担任此职呢?”
任恺:“贾尚书文武双全,在我朝德高望重,此重任非其莫属!”
话毕,未等贾充反驳,很多大臣便都站出来附议。
晋武帝亦觉得此提议甚有道理,便将此事盖棺定论。
于是,悲催的贾充被任命为统领秦州、凉州诸军事,但京中官职依然在身。
贾充对此很是忧虑,因此整日闷闷不乐,但却没有“遁走”之法,便只能硬着头皮上了。
8月,晋武帝分益州南中地区的四个郡为宁州。
9月,蜀汉后主刘禅于洛阳老死,享年六十有四。
11月,贾充将要往西赴任,当时,很多公卿大臣在夕阳亭为他践行,这里面有和他关系好的,也有和他关系不好的。但不管关系如何,贾充都会笑呵呵的对其招呼。可细心人一眼就能看得出来,贾充根本就是心不在焉,因为他的眼睛一直都在往四周欻欻,好像是在寻找什么人一般。
不一会儿,贾充找到了他的目标,于是撇下众人,直奔三人党中的荀勖而去。
见到荀勖以后,他赶紧拉着荀勖的手并悄然道:“我的老弟啊,这段时间你到哪去了?!现在正是为兄生死存亡之时,你可无论如何都要想个办法救救为兄啊!”
荀勖微笑着以家常一般的口吻小声说着不是家常的话:“贾兄莫慌,之前不去见您不是怕给自己找麻烦嘛,也不是没有办法,而是隔墙有耳,不可言明罢了。您身为陛下身边近臣,如今却被一群废物所控制,这确实让人气愤!但此次之行,又是陛下钦定,实在不能更改。所以,现在的办法只有让你的女儿和太子成亲。如此,在成为皇亲国戚的身份以后才能够合理的留在洛阳!”
一听这话,贾充双眼一亮,可一想自己那些女儿的“尊容”,贾充那明亮的双眼又暗淡了下来,于是道:“我那几个女儿你又不是不知道,她们哪里能配得上太子呢?唉~~~~”
荀勖:“贾兄不必妄自菲薄,皇室的婚姻,外貌只能占一小部分而已,您如果相信我,那就将这件事交给我来办。”
贾充知道,在三人党中,就属荀勖这小子鬼主意最多,所以拉着他的手激动道:“好,那这事儿就拜托贤弟了,我会将日程再拖上一拖,还望贤弟尽力。”
就这样,贾充拖延了前往西北的日程,而荀勖呢?则第一时间找到了冯紞并对其道:“贾公是你与我的依靠,一旦贾公外出,你我二人必将失去现在的权势。如今,太子的婚事还没有定下来,陛下虽然有心卫瓘之女,但也不是没有机会,你我二人不如一起出一把力,将贾公之女捧上去,如此大恩,贾公定终生不忘,到时你我二人便再无忧患矣!”
话毕冯紞连连点头,遂与荀勖共往贾府,和贾充整整商议了一个晚上,才想出一个最为简单却又行之有效的办法。
什么办法?当然是打通后宫的关系。
次日,贾充的妻子郭槐携重礼贿赂了晋武帝最爱的女人——杨皇后,希望杨皇后能让晋武帝允许贾充的女儿成为太子妃。
史料没有记载郭槐给杨皇后送了什么,但杨皇后确实收了礼物就把事儿给办了。
当时的情况是这样的,杨皇后到了晋武帝处便开始夸奖贾充,并希望晋武帝能让太子娶贾充的女儿为妃子。
可晋武帝却皱着眉头道:“这怕是不太合适吧?据我所知,这卫氏的种既贤又能,男的英俊女的貌美,而且身材修长皮肤白洁。可贾氏的种呢?说句不中听的话,这帮人不管是男是女,一个个全都嫉妒成性并且容貌丑陋,还身材矮小皮肤如黑炭,把这种人嫁给太子,这,这简直不可理喻嘛!”
这话一说,杨皇后可不乐意了,当即纠正了晋武帝的“错误”,并说贾充的女儿怎么怎么漂亮,怎么怎么贤惠,直把晋武帝忽悠的头昏脑涨。
就在晋武帝半信半疑之时,身在一旁荀勖和冯紞也连忙帮腔,疯狂的夸赞贾充的女儿,这就使得晋武帝改变了原来的想法,最终终是让太子司马衷娶了贾充的女儿——贾南风。
(注1:贾充的那帮大闺女一个赛一个丑,其实最开始贾充是想让小女儿嫁给司马衷的,毕竟她和那几个姐姐相比简直就是仙女,可临嫁之时,因为这小女孩岁数太小,个子太矮,贾充这才让长相奇丑的贾南风替代为太子妃。)
(注2:各位记住这个贾南风啊,这可是个重要的角色,下一部作品《两晋南北朝》会重点提及)
而贾充呢,也终于因为女儿的婚事而没往西北平定秃发树机能,算是躲过了一劫。
本节参《晋书》《资治通鉴》《三国志》
楼主:鸟山居士  时间:2020-04-03 20:05:50
305
8.贾充掌权
公元272年正月,晋武帝通过和一众参谋、将军之间的讨论,认为周围异族之敌中,要属秃发树机能最为难缠,而秃发树机能为什么到现在还没有被消灭掉呢?除了他拥有强悍的战斗力以外,其侧翼“盟友”也给了他很大的帮助。
因此,在彻底消灭秃发树机能以前,晋武帝决定首先铲除掉其侧翼盟友——匈奴右贤王刘猛。
于是,在本月,晋武帝遣监军何桢率数万正规军猛攻刘猛。
刘猛在最开始和何桢撕吧了几次,但因为双方装备差距太大,所以刘猛不是对手,便只能采用游击战的方式拖延何桢。
何桢觉得这样继续下去不是办法,遂以重利贿赂刘猛左部帅李格。
最终,李格经不住诱惑,刺杀了刘猛并率军投降晋军。
至是,匈奴右贤王之乱算是被彻底平定了。
2月,司马炎太子司马衷正式纳贾充之女贾南风为太子妃。
贾南风外貌丑陋、精于设计陷害,再加上有贾氏为靠山,所以太子府中不管是太子司马衷还是其他妃子都非常害怕贾南风,可以说,贾南风刚刚进入太子府便已经主宰了今后的晋氏江山。
同月,晋武帝和右将军皇甫陶不知因为何事在朝堂之上争论了起来,据说那天皇甫陶一点儿面子都没给晋武帝留,气得晋武帝在龙椅之上直打哆嗦。
散骑常侍郑徽见此,直接站了出来,要以大逆不道的罪名给皇甫陶定罪,可正在生气的晋武帝听闻此话以后却停止了发抖,反而阴冷的看着郑徽,以极为不善的口吻道:“你小子知道朕最怕得不到什么吗?”
郑徽:“这,臣不知。”
晋武帝:“朕最怕的就是听不到逆耳的忠言。皇甫陶虽然言辞激烈,但每一句都是为了国家。这种人,哪怕是将朕气死又能如何?反倒是你,身为朕的常侍,但却只知道溜须拍马陷害忠良,我要你何用啊?”
就这样,晋武帝免去了郑徽的官职,得到了满朝士人的赞赏。
3月,吴主孙皓任大都督陆抗为大司马,继行大督之职,执掌全国兵马。
7月,因为太子妃贾南风的关系,晋武帝再升贾充为司空,并将其侍中、尚书令、领兵职务保留。
贾充进一步的高升,使得三人党越发主动,而以任恺为首的“清流党”则开始陷入被动的局面。
因此,任恺开始用软硬兼施的手段拉拢朝中的中立派,意图以极端的手段增强“清流党”在朝中的力量。
一而再再而三!这不知死活的任恺总要找自己麻烦,总要置自己于死地。这一回,贾充怒了,于是也采取了同样的办法来增强三人党的力量,势必要和“清流党”决一死战。
一时之间,朝中官吏都开始依附靠山,两党中人已势如水火。
一段时间以后,晋武帝了解了这种情况,于是同时招来了贾充和任恺,在式乾殿宴请他们,并在酒过三旬以后和颜悦色的劝解二人道:“朝廷应该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大臣之间要和睦相处,朕不希望看到同为一朝的官员相互争斗、陷害,你们明白吗?”
话毕,二人点头称是,可自此以后却更加肆无忌惮(因为晋武帝没有责罚二人,所以二人以为晋武帝就是要纵容他们两党斗争,以达到朝中的平衡)。
一段时间以后(具体时间未知),贾充和其党羽推荐任恺为吏部尚书,此举表面上是要升任恺之官,但实际上却是要将其支离晋武帝身边。
晋武帝不知贾充的真实意图,还以为两人的关系真的变好了,于是便行恩准。
可一段时间以后,随着晋武帝和任恺见面的时间越来越少,晋武帝对任恺的依赖感也就淡了。
“三人党”借此开始各种陷害任恺,最终,晋武帝听信谗言,将任恺罢官,使其赋闲在家。
因此,贾充和其“三人党”逐渐主导了朝中的政事。
8月,吴主孙皓突然在毫无征兆的情况下召昭武将军、西陵大督步阐入京。
步阐一族世代居住在西陵,和中央一直相安无事,如今突然被召,自以为是孙皓这昏君听信了谗言要弄他,所以非常害怕,便在本年9月投降了晋国,并派侄子步玑、步璿前往洛阳去充当人质。
晋武帝听闻步阐投降的消息以后特别高兴,当即封步阐为西陵大督、卫将军、开府仪同三司、侍中兼交州牧、宜都公。
10月,步阐背叛吴国的消息传到了陆抗那里,陆抗不敢拖延,立即派将军左奕、吴彦等前往讨伐。
晋武帝亦做出应对,分别遣荆州刺史杨肇、巴东监军徐胤率本部兵马支援西陵,另遣车骑将军羊祜攻击江陵,以达围魏救赵,分吴之兵的效果。
见此,身在江陵的陆抗立即命令左奕、吴彦于西陵周围筑造高耸围墙。
如此,外可抵抗晋军,内可防御步阐。
这还不算,陆抗还白天黑夜的催逼筑围,要求士兵必须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任务,那着急的样子,就好像敌人已经来到眼前一样。
当时,西陵的吴军已经累得上气不接下气,所以军中怨声载道,诸多将军也因此向陆抗建言道:“大人,当前三军刚刚出征,锐气正盛,所以急攻步阐,在晋军前来之前拿下西陵才是最好的办法,何必去做那筑围之事,在开战以前就使士兵疲惫呢?”
陆抗:“西陵城所处之地易守难攻,城内粮草丰足,各种防御设施、器械都十分精良,再加上晋国援军即将到来,城内士气定然高涨,根本不是短时间能够攻破的。试问,如果敌人援军前来的时候,我军狂攻数日还未能下西陵,会产生什么后果?必定会被两面夹击,进而全军覆没。所以,我们必须要做好万全的准备,这样才能成功将西陵收复。”
就这样,围攻西陵之吴军再次拼命筑围。可没几天以后,士兵的情绪又不对了,于是前线诸将再次请战。
陆抗见围墙已经筑的差不多了,便允许士兵攻城,但有言在先,那就是给他们一日时间,如果连一座城门都破坏不了就再回去筑围。
于是,吴军对西陵发动了疯狂的攻击。
可结果就像陆抗说的那样,别说破坏一座城门了,就连一片墙皮子都没能扣下来,因为西陵的城防实在是太坚固了。
基于此,吴军再无怨言,转而专心致志的筑围,终于在晋军前来之前将围墙筑造完工。
本节参《晋书》《资治通鉴》《三国志》
楼主:鸟山居士  时间:2020-04-03 20:05:50
306
9.惺惺相惜?
公元272年10月末,晋三军即将抵达目的地,尤其是羊祜的五万大军,已经距离江陵越来越近。可就在这生死存亡之际,三军之帅,陆抗却要率主力兵团移军西陵,陆抗麾下的将领都认为江陵的作用要重于西陵,所以皆劝陆抗不要移军,可陆抗却道:“江陵城高墙厚,粮食充足,驻兵亦重,没什么可以担忧的。哪怕是敌人得到了江陵也不会持久,很快便会被我夺回。可如果晋军占据了西陵,那么南山的众多夷族就都会动摇骚乱。这样的话,祸患就不可估量了,所以江陵可以丢,西陵绝对不能丢!”
就这样,陆抗率主力兵团向西而行,并在11月先晋兵一步到达西陵。
到达西陵以后,陆抗先是命公安大督孙遵沿着南岸往江陵方向游击羊祜,让羊祜不能专心攻城,然后令水军都督留虑抵抗徐胤。自己则亲率主力凭长围与杨肇对抗。
最开始的时候,杨肇还象征性的对陆抗发起过几次攻击,但因为每次攻击都占不到半点儿便宜,所以杨肇便不再进攻,而是和陆抗形成了对峙的局面。
可就在双方打算展开长期对峙的时候,陆抗军中将领俞赞却背叛了吴国,转而投奔到杨肇的军中。
陆抗因此连夜急招各军将领,并和他们语重心长的道:“俞赞是军中的老将军了,对我军的方方面面都十分了解。而我军最弱的环节在哪里?便是那些夷兵驻守的地方!那些夷兵是临时召集,对我吴国并不忠心,而且训练不足,很容易被击溃。俞赞对此非常了解,一定会将夷兵的驻守地点告诉晋军,本帅可以料定,明日拂晓之时,便是晋军总攻之际!”
基于此,陆抗连夜大换防,用军中最精锐的战士替换了原来夷兵守备的位置。
而事情果然如陆抗所料,次日拂晓,杨肇将所有战力集中于一点,对原来夷兵驻守的壁垒发动如同雷霆一般的进攻。
可吴军早有准备,未等晋军冲杀上来,密集如蝗的箭雨便冲向晋军,使得晋军在冲上壁垒之前便损失惨重。
可杨肇依然没有发现事情的异常,还是不断令大军攻击。
就这样,一名又一名晋兵死于战场之中,一名又一名晋兵从壁垒之上栽落。而壁垒之上的吴军则一个个如同九幽恶魔,不停挥舞着手中的钢刀向下疯砍。那装备,那动作,那说话行走的方式,不管从哪一点都看不出是夷人士兵。
直到这时,杨肇才知道自己中计了,于是赶紧鸣金收兵。
可陆抗怎么会放过如此痛打落水狗的机会?他见敌军已崩,当即令全军反扑,于是,晋军大溃。
公元272年12月,晋将杨肇再也挡不住陆抗的进攻,只能仓皇北逃,陆抗想追击杨肇,进而将其部队全歼,可担心自己出主力追击杨肇之时步阐随后出击,将自己的壁垒全部摧毁,便通告全军后擂动总攻击的战鼓,可实际上只出动轻军追击杨肇。
杨肇不知是计,以为陆抗出动主力大军对自己进行追击,所以更加仓皇的逃窜,整个晋军根本毫无纪律可言,更没有人去看追击自己的吴军到底是不是主力,就由得后方吴军不断砍杀。
结果,晋军相互踩踏而死,掉入大河而死,以及被吴军砍死的士兵不计其数,几乎被全歼。而步阐以为陆抗全军追击杨肇,也出动主力兵团攻击壁垒,意图毁之。
可就在步阐之军接近吴军壁垒之时,无数的吴兵从四面八方冲向步阐,并直接将步阐之军击溃。步阐眼见中计,不敢久留,只能弃军逃回西陵。至于其他士兵,尽皆被吴军所生擒。
就这样,西陵只剩下了一个空壳子,再无抵抗吴军之可能。
晋武帝见此情况,料定西陵无法再救,便行弃之,并令其他两路大军撤回原地。
同月,陆抗攻陷西陵,将所有参与本次叛乱的将领全部族诛,无一生还,西陵之乱得以平定。
平定西陵以后,吴主孙皓并没认为这是陆抗的功劳,只以为自己得到了上天的保护,所以立即请来术士,让他为自己占卜凶吉,看看是否能得到天下。
结果术士一顿捂捂扎扎跳大神以后,无不兴奋的对孙皓道:“陛下,大吉!大吉!神明说,陛下很快就能入主中原,平定天下了!!!”
妥~~~~了~~~~~~,这话一说,孙皓更是放心了,认为平定天下就是上天强加给他的事情,不管自己以后是否努力处理政事都将完成这件伟大的事情。所以从此以后,孙皓更加不理政事,满心都是吃喝玩乐,统一天下。
公元273年正月,晋国车骑将军,正诸军于襄阳的羊祜开始频繁与吴国大司马陆抗接触,双方信中推心置腹,简直和结拜兄弟一般。
吴主孙皓因此而怒,遂对陆抗起疑。
那么这是怎么回事儿呢?难倒陆抗真的有背叛吴国的可能吗?
答案当然不是这样。
话说那羊祜撤回襄阳以后,便开始使用以德服人的战略来使吴人屈服。他是怎么做的呢?
1.每次和吴国作战,或者抢夺吴国物资,都要大张旗鼓的约定日期,从来不突然袭击。
2.每次麾下将帅有出“阴谋诡计”者,羊祜都从来不听从,甚至用美酒给其灌得说不了话。
3.晋军进入吴境以后,如果没有粮了,羊祜会允许士兵借,但在回到领地以后一定会派人再将借来的军粮成倍送回去。
4.羊祜喜欢打猎,但每次打猎都在晋国的边境,从来不会到吴国边境去。有时候吴国猎户不小心进入了晋国边境,误杀了晋国的野兽,羊祜还会将野兽送到猎户手中去。
基于以上,吴国边境不管是百姓还是士兵都很佩服羊祜的“心胸”,认为他是一个伟大的将军。
这人心,也就逐渐向晋国那边去了。
陆抗感觉不好,赶紧采用应对之法。
他首先严令士兵不得抢夺百姓财物,然后又出台了很多利于百姓的政策。更狠的是,陆抗还给羊祜送上了美酒佳肴,感谢他对“自己人民”这一段时间的照顾。
而羊祜呢?根本没有半点儿生疑,大口喝着陆抗送的酒,大口吃着陆抗送的肉,根本没有半点儿怀疑。
还有一次,陆抗病了,这厮竟然给羊祜写了一封信,声称能治疗自己这种病的药南方没有,只有北方才有出产,希望羊祜能给他弄点儿,不然自己就死了。
羊祜啥说没有,直接弄了药给送过去。
当时,陆抗手下的将领都劝陆抗不要吃,可陆抗却是半点儿怀疑都没有,拿起来就吃。
而羊祜果然没有用什么下作的手段,陆抗吃了药以后就好了。
这事儿不管是当时还是现在都非常有名,世人皆说这二人是英雄惜英雄。可在我看来,其实就是两个老狐狸在相互勾心斗角。而这为的,便是占到人心的便宜。
本节参《晋书》《资治通鉴》《三国志》
楼主:鸟山居士  时间:2020-04-03 20:05:50






楼主:鸟山居士  时间:2020-04-03 20:05:50
308
11一拖再拖
公元274年7月,晋武帝的最爱,杨皇后去世,晋武帝很伤心。可几日以后,他的伤心便荡然无存,取而代之的却是无比的振奋。
因为就在这个月,吴国的顶梁柱,最后的战神陆抗病情急剧加重,不几日的时间便口不能言,脚不能走。
他料想时日无多,便在临死前上奏于孙皓道:“陛下,西陵是国家的屏障,地势既处于上游(对吴而言是上游,对晋而言是下游),又与敌人的领土接壤,如果敌人顺流而下,那么就如同星驰电掣一般。到那时,主力军团如果不能第一时间前来营救就危险了。这是关乎国家安危的关键,不是小小的祸患。我的父亲(陆逊)从前在西部边境时曾经上言朝廷:‘西陵是国家的西大门,虽然容易防御,但也容易丧失(说容易防御是因为地理易守难攻,说容易丧失是因为对敌国地处下游,敌人很快便能杀到,容易被打一个措手不及)。假如守不住的话,那就不是失去一个郡那么简单的了,估计连荆州也保不住。因此,如果西陵有了忧患,就要竭尽国家的力量去争夺它。’臣过去曾经请求在西陵驻守三万精锐,但却没能被批准。可自从步阐事件以后,我方兵力越发减少。现在我统帅着千里方圆之地,对外要抵御强大的敌人,对内又要安抚各蛮族,可手中的士兵呢?上上下下连预备兵都算上也不过几万而已,并且这些士兵已经疲惫,士气很低,根本无法应对突发而来的状况。我认为,诸王年幼,不用给他们配备如此多的兵马,可以省去一部分来防止敌人对西陵方向进行攻击。另外,现在宫中宦官太多,有很多宦官一天天根本没有事情做,陛下可以让他们前来战场,再用牢狱之中的罪人也奔赴西部战线。如此,西部战线的部队就能达到八万,还能节省宫中的开销,这样就万无一失,我就算是死也能瞑目了。可如果不这样做,西部局势就危险了,还请陛下能够恩准。”
陆抗所说皆为肺腑之言,可孙皓并没有采纳他的意见。
就这样,陆抗没能等来孙皓的批准便离开了人世,而继承陆抗军队的分别是陆晏、陆景、陆玄、陆机和陆云(皆陆抗之子)。
可他们只善于文章诗赋,对于行军打仗并没有继承父亲和爷爷的基因。
所以,从此刻开始,吴国的灭亡进入了倒计时的状态。
8月,晋朝重新颁布守丧三年之法。
公元275年正月,秃发树机能的势力已经由凉州金城郡更向西北发展,意图将整个西北异族皆归于自己麾下,进而掀起血腥旋风,彻底推翻晋朝的统治。
晋武帝因此寝食难安但却不能治。
同月,吴国中书令,三朝元老贺邵被孙皓活活折磨致死,使得满朝悲愤却无人敢于言语。
原因:贺邵劝孙皓“改邪归正”孙皓不听,还记恨贺邵,所以就找个借口将其残杀了。
6月,鲜卑拓跋部大人拓跋力微遣其子拓跋沙漠汗往洛阳上供,意图进一步深化和晋朝之间的关系,如此,便能在本来就强大的基础上更加强大。
晋武帝本来没想那么多,毕竟现在西北秃发树机能猖狂无敌,能少一个敌人就是一个敌人。
可卫瓘却不这样想。
他认为,一头冲人乱吼的狗不必惧怕,因为他会让人有所防备,而这人一旦有了防备,那狗无论多么厉害都伤不到人了。只有那种成天在你面前点头哈腰的猛犬才最为可怕。因为你不知道这猛犬的危险,还总是给他喂好吃的,让他更加强壮。等有一天,这头猛犬突然发疯,你就是想制止也制止不了了,他会一口将你的脖子咬断,让你直接丧命。
在卫瓘眼里,拓跋部便是这种极为危险的猛犬。
所以,他建议晋武帝将拓跋沙漠汗暂时留在洛阳,然后由他在边境通过大量的金钱来离间拓跋力微、拓跋沙漠汗以及拓跋各部之间的关系。
晋武帝对于卫瓘的才能是相当肯定的,所以只看了一眼奏书便大印一挥,同意了。
公元276年正月,司空、尚书令、侍中贾充在朝廷已进一步做大,不但朝中大部官员为其马首是瞻,甚至自己的儿子都成了皇帝姑爷。
晋武帝怕百年之后儿子制不住贾充,乃将其兵权全部收回,但地位依然不变。
7月,随着吴主孙皓越发狂暴奢靡,越来越多的百姓开始在吴国境内造反,很多地方太守感觉吴国早晚要完蛋,便开始投降晋朝。
同月,孙皓各种血腥平叛,各种杀功臣,各种迷信(字数太多,略略略)。
8月,晋武帝任命何曾为太傅,陈骞为大司马,贾充为太尉(没有兵权的太尉),齐王司马攸为司空。
10月,晋武帝用汝阴王司马骏为征西大将军,羊祜为征南大将军,并允许二人设立幕府,征兆属员,且享受仪同三司待遇。
同月,征南大将军羊祜上表晋武帝,声称此时正是一举灭掉吴国的最佳时机,绝不可错过(一千多字,略)。
晋武帝对此提议甚为赞同,便召开廷议商讨。
当时,大多数朝臣都不建议晋武帝现在对吴国发动总攻,其原因无外乎西北的定时炸弹秃发树机能,晋武帝甚感有理,因此没有第一时间答复羊祜。
羊祜知道晋武帝的顾忌,于是再上言道:“平定了吴国就相当于平定了天下,平定了天下就相当于我们再无后顾之忧。而到了那个时候,周边胡人哪里还敢再与我们晋朝对抗?所以,现在唯有以最快的速度平定吴国才是王道。人这一生,不能两全其美的事情十之八九,所以凡事都有危险,凡事都需要果断去博,去拼,怎能尽想那两全其美之事呢?”
看着羊祜这封奏折,晋武帝的内心久久不能平静,更倾向于闪电伐吴。
可当时,因为秃发树机能给晋朝造成的压力实在太大,所以整个晋朝廷,除了羊祜、杜预、张华和晋武帝以外,便再无人赞成此时伐吴。
因此,伐吴之事还是被拖了下来。
本节参《晋书》《资治通鉴》《三国志》
楼主:鸟山居士  时间:2020-04-03 20:05:50
309
12.决定伐吴
公元277年正月,东夷二十余国先后到洛阳献上了本国的贡品并朝拜晋武帝,宣誓从此以晋朝马首是瞻,可晋武帝现在要的并不是别人的朝拜,而是秃发树机能赶紧灭亡。
怒了,晋武帝现在是真的怒了,就因为这个秃发树机能,使得自己无法完成统一天下的大愿,就是因为秃发树机能,使得自己一天天茶不思饭不想,秃发树机能秃发树机能!谁能现在弄死秃发树机能这王8羔子,他便是晋武帝的恩人!
基于此,朝中一不知名的官员向晋武帝推荐一人,一原本在曹魏,后投孙吴,后又投魏、晋的三国末期第一猛将——文鸯。
文鸯跟随其父文钦有过多次叛变的记录,晋武帝认为这种人骨子里便流淌着反复之血,所以不愿重用。但现在局势就是这样,只要能尽快平定秃发树机能,不要说是文鸯这种晋武帝自认为反复的将领,哪怕就是曹操重新从土里爬出来他也得用!
因此,晋武帝命文鸯为帅,准备主动出击,攻击秃发树机能。
公元277年3月,各部已准备就绪,文鸯遂率凉、秦、雍三州之兵前往征伐秃发树机能。
文鸯,三国末期第一猛将,不仅武力超群,统兵作战的水平也相当高超。更重要的是,其麾下三州之兵皆为西北精锐,战斗力可算是牛的一13。
秃发树机能,他的能力如何?能把晋武帝打得茶不思饭不想,相信我也不用多做介绍了。而其聚集整个西北的异族,其战斗力也绝对不下文鸯。不用说,这场战役铁定是火星撞地球,神仙打架!
但不知道为什么!不知道为什么!!不知道为什么!!!!!!史书却没有记载这场战役的丝毫过程,只说文鸯大胜,且降胡二十万口。其他至于损失多少,杀敌多少则无一字记载。
本次大胜,虽然使秃发树机能的实力大减,但却没有将其生擒,也无力继续向北追击,晋武帝还怕文鸯再起什么花花肠子,便只能命其班师回朝。
7月,晋武帝令所有在京诸侯王即刻奔赴封地,并颁布封地驻兵三等制。分别为一等国(大国)编制五千人,二等国编制三千人,三等国编制一千五百人。
12月,卫瓘分裂行动已经完毕,又见拓跋力微病重,便上书晋武帝,声称已经可以将拓跋沙漠汗放回去了。
晋武帝没有多说,当即便“释放”了拓跋沙漠汗。
可以回家了,拓跋沙漠汗当然高兴,可还没等拓跋沙漠汗回到拓跋部,拓跋部的那些首领们便纷纷找到拓跋力微,并向其献拓跋沙漠汗之谗言。
拓跋力微如今已经104岁了,开始神志不清,竟然真的听信了谗言,将文武双全的拓跋沙漠汗杀死了。
可一段时间以后,拓跋力微回光返照,大脑格外清醒,当即悔恨自己之前的行为,时常痛哭过后大发雷霆。
之前献谗言的那些首领们见此无不吓得神魂乱颤,生怕拓跋力微会拿他们治罪。
而就在这最为敏感的时期,收了卫瓘贿赂的乌桓王库贤突然找到了拓跋部的各个部落首领,并对他们道:“你们大概还不知道吧,大人恨你们之前献谗言杀了他的长子,现在磨刀霍霍的要将你们的长子全都杀死呢!这还不算,据说,在让你们尝过丧子之痛以后还要将你们都弄死,你们不赶紧想办法,难道还等着大人请你们吃饭吗?!”
那些部落首领们一听这话,一个个无不吓得惊慌失措。
结果第二天,便有部落的首领带着自己的部落远逃他乡,而且这种情况越来越多严重,只几日时间便走了N多部落。
眼见好不容易打下来的天下在瞬时之间分崩离析,拓跋力微一股劲儿没上来,嘎嘣,死了!
由是,由弱转强的拓跋种部再次衰弱了下去。
那么他们还有机会由弱转强甚至成为超级强国吗?我们《两晋南北朝》再说。
同月,就在秃发树机能大败,鲜卑拓跋种部衰弱以后,西北杂胡、鲜卑及五溪蛮皆遣使往洛阳内附,使得晋朝的权威更加巩固。
公元278年6月,征南大将军羊祜病重,上书请求能够进入洛阳和晋武帝一叙。
晋武帝允许。
到了洛阳以后,羊祜已经病得无法行走,晋武帝便允许他乘坐车子上殿并不用行礼。
做了简单的礼拜动作以后,羊祜便单刀直入:“陛下,孙皓凶暴残酷已经到达了极点,早晚为人所杀。如果我们现在行动,可以不战而胜,可如果再拖延下去,恐怕孙皓马上就会死亡。到时候,吴人如果立一名贤惠的君主,那么我们哪怕有百万之众,怕是也无法窥伺长江了,还请陛下速速决定。”
话毕,晋武帝陷入了久久的沉思,在决定是否攻击吴国的时候,他脑子里出现了秃发树机能的身影,但他同时也知道,这真的是攻击吴国最好的机会了。
于是,在经过漫长的思考以后,晋武帝还是决定不管秃发树机能,直接对吴国发动总攻。
于是,晋武帝道:“既然羊公如此说,那朕灭吴便是!可~~~,不知羊公能否带病指挥全军呢?”
羊祜摇了摇头道:“攻取吴国不一定非要我去,我也不敢居于名利之间,陛下自行选择便可。不过这都不是重要的,就现在的吴国,您不管派谁去都是能战胜的。重要的是,攻取吴国以后,一定要派遣贤德且能力出众的人管理,如此方可彻底安定天下。”
就这样,晋武帝终于决定攻击东吴,并开始在南部边界大量集结士兵。
(注:羊祜死于本年11月,死后杜预代其职权)
可就在晋武帝终于要对吴国发动灭国之战时,那让晋武帝恨得咬牙切齿的秃发树机能又开始上蹿下跳了。
本节参《晋书》《资治通鉴》《三国志》

楼主:鸟山居士

字数:650644

帖子分类:煮酒论史

发表时间:2019-06-13 19:44:59

更新时间:2020-04-03 20:05:50

评论数:1977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下载地址:TXT下载

 

推荐帖子

热门帖子

随机帖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