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水读 >  天涯 >  煮酒论史 >  (连载中)《冷战演义》第六回 亚洲殖民纷崩溃 民族宗教又仇杀

(连载中)《冷战演义》第六回 亚洲殖民纷崩溃 民族宗教又仇杀

楼主:国际关系少年  时间:2019-07-15 09:33:39
第六回 亚洲殖民纷崩溃 民族宗教又仇杀
话说日本战败,反法西斯同盟扼杀日本建立“大东亚共荣圈”之狼子野心。日本退还在战争中所侵占之领土,本土也被美国所占领。英国与法国为世界头号殖民帝国,英法在二战亦遭遇重创,实大不如前,殖民地民心思变,亚洲人民看到独立建国之希望,英法两国殖民地之统治岌岌可危。亚洲大部分地区自近代沦为西方之殖民地。当初亚洲独立国家仅有三个:中国、日本、泰国。中国太大、日本太强、泰国为英法殖民地缓冲带,故三国未被彻底沦为殖民地。战后之亚洲,经过二战战火之洗礼,亚洲民族日益觉醒,要求独立之呼声此起彼伏,尤其以东南亚与南亚地区独立情绪最为高涨。






楼主:国际关系少年  时间:2019-07-15 09:33:39
英国伦敦唐宁街10号里,英国首相克莱门特·艾德礼为大英帝国之前途感到忧心忡忡,艾德礼为英国工党之领袖,曾称工党反对帝国主义,无论形式之新旧,工党不主张民族之间剥削。工党之意图为彻底抛弃英国独占殖民帝国之观念。艾德礼称大英帝国之继续生存,唯有依靠世界其他部分的善意并根据全人类的利益和其他国家合作开发世界资源。保守党之帝国主义政策,远不能维系大英帝国与联邦,因为势必导致大英帝国之丧失与联邦之分裂。
艾德礼曾著书《工党展望》与《走向社会主义的意志和道路》,曾用美好语言展示其反对帝国主义、解放殖民地以及对和平发展之渴望,但又暗藏玄机,依然继承帝国主义一贯思想,为工党帝国主义。
艾德礼望向桌上世界地图,世界之东方——亚洲民族解放运动正在如火如荼。法国、美国在世界各地殖民地亦受战后民族独立运动之冲击,解放运动风起云涌,世界殖民体系岌岌可危,如大厦之将倾。


楼主:国际关系少年  时间:2019-07-15 09:33:39
越南原为法国之殖民地,法国在二战初被德国所击败,日本二战中占据法国在亚洲之殖民地,随着日本之战败,越共不失时机抓紧夺取全国政权之胜利,全国总起义,全国起义先后取得成功,迫使日本扶植的保大帝退位,越南八月革命胜利并建立人民革命政权。1945年9月2日,胡志明在河内巴亭广场发表“独立宣言”,宣告越南民主共和国成立,越南由此结束封建与殖民统治。


楼主:国际关系少年  时间:2019-07-15 09:33:39
印尼曾为荷兰之殖民地,1942年沦为日本统治,印尼人民积极展开斗争,随着二战之结束,1945年8月17日,印尼资产阶级民族主义领袖苏加诺宣布印尼共和国之成立。印尼民族独立运动之高涨,损害西方之利益,印尼建国一月之后,英军登陆雅加达攻占多座城市,并被日军拘留之荷兰与印度殖民军释放组成联军。但是迫于世界舆论之讨伐,英军撤离印尼,印尼人民与荷兰殖民者展开斗争。荷兰重返印尼,继续扩大殖民战争,又积极与印尼和谈。1946年两国谈判,荷兰意图将印尼变为荷兰之附属国,组成荷兰-印尼联盟,尊荷兰女王为元首。然而印尼并不妥协,致使荷兰出动12万大军,大败印尼军队。而此时,联合国组成“斡旋委员会”进行调停,但印尼决策失误,反而损失更多主权。此时印尼内部亦矛盾重重,印尼共产党遭受大逮捕与屠杀,致使印尼独立运动陷入低谷。1948年荷兰发动第二次殖民战争,印尼爱国军民奋起反抗,世界进步舆论亦大力支持,致使印尼与荷兰签订《圆桌会议协定》,经过一系列谈判,统一之印尼共和国正式成立。


楼主:国际关系少年  时间:2019-07-15 09:33:39
缅甸曾为英国之殖民地,也曾受过日本之侵略,缅甸组成“反法西斯人民自由联盟”,重创日军,而当二战行将结束之际,英国意图重返缅甸,缅甸错失独立最佳时机,英军在缅建立军事管制,并违反承诺,拒绝缅甸成立临时政府之请求,激起缅甸人民巨大反抗。缅共领导人民大罢工,举行游行示威,并展开积极开展武装斗争。英国惧于缅甸之反抗,转而以笼络之手段,吸收自由同盟领导人进入政府,并同意尽快谈判。1947年《昂山——艾德礼协定》规定缅甸可在英联邦内或联邦外尽快独立。经过一系列筹备工作,组成制宪会议,组成临时政府,1948年1月4日缅甸联邦正式成立,脱离英联邦,民族独立运动取得胜利。






楼主:国际关系少年  时间:2019-07-15 09:33:39
正当东南亚国家纷纷独立之际,西亚与南亚地区国家亦争取独立并取得成果,但又陷入新一轮冲突之中。
英国女王王冠之上最耀眼宝石——印度,二战中,丘吉尔为动员印度人力物力,曾许诺战后给予印度以自由,但战后,考虑印度对于英国之重要性,丘吉尔却反悔,不允许印度独立。二战中,印度国内民族力量得以增长,国大党与穆斯林联盟迅速壮大。印度要求独立之呼声日益高涨,孟买水兵于1946年2月爆发起义,并且印度人民爆发大规模罢工与游行示威,英国政府恐慌印度之起义,调兵镇压。
3月15日,英国首相艾德礼在议会上称不能以旧方式对待当前局势,紧急调整对印政策,预备印度之独立。3月,派遣印度事务大臣劳伦斯、商务大臣克里浦斯和海军大臣亚历山大组成的内阁特使团到达印度,与总督魏菲尔一起,同国大党与穆斯林联盟领导人举行会谈。英国希望印度成为英联邦成员国,而印度国大党与穆斯林联盟则希望能独立出大英帝国,一时僵持不下。
1947年2月21日前盟军东南亚战区最高统帅蒙巴顿新任印度总督,仍试图争取印度政党以统一之印度留在英联邦之内。蒙巴顿与穆斯林领袖真纳多次会晤无果,唯有放弃统一之计划而寻求甘地对印度分治之支持,以保留英国在印度之利益与影响。6月3日,印度总督蒙巴顿提出“印巴分治”方案,又名“蒙巴顿方案”:将印度一分为二,分为印度联邦与巴基斯坦两个自治领。巴基斯坦国,包括西巴基斯坦和东巴基斯坦,七千万人口;印度联邦,包括英属印度的其余部分,两亿人口。王公土邦562个,占印度面积五分之二,八千万人口,在政权移交后享有独立地位,可选择参加印度或巴基斯坦。两自治领自行组建政府与议会,设置总督,仍留于英联邦之内。
1947年8月14日,组建以穆斯林联盟领袖列·阿里汗为首的巴基斯坦。8月15日,组建国大党领袖贾·尼赫鲁为首的印度联邦。正当两国人民欢欣鼓舞自己之民族独立之时,印巴分治之恶果——克什米尔问题成为南亚流血之创口。










楼主:国际关系少年  时间:2019-07-15 09:33:39
克什米尔地区为印度与巴基斯坦争夺激烈之地,克什米尔为印度第二大土邦,人口达五百万,其中大部分为穆斯林。克什米尔王公为印度教教徒,操纵土邦议会将克什米尔地区划归印度统治,克什米尔地区穆斯林对此深为不满。


楼主:国际关系少年  时间:2019-07-15 09:33:39
印度与巴基斯坦对克什米尔地区进行争夺,在而后几十年间发生三次印巴战争。1947年10月双方在克什米尔地区发生大规模武装冲突。




楼主:国际关系少年  时间:2019-07-15 09:33:39
12月,印度将克什米尔问题提交联合国安理会,联合国成立印巴问题委员会,1949年1月双方正式停火,7月划定了停火线。克什米尔分为印控区和巴控区,印巴分别在各自控制区内建立了地方政府,印度控制克什米尔五分之三土地与四分之三人口,巴基斯坦控制克什米尔五分之二土地与四分之一人口。双方在停火线上布置重兵,双方矛盾冲突不断。


楼主:国际关系少年  时间:2019-07-15 09:33:39
正当南亚次大陆刚赢得独立就兵戎相见之时,中东地区一国横空出世,中东宗教、种族之仇杀愈演愈烈。
英国曾于一战中占领巴勒斯坦采取“分而治之”,借犹太复国主义运动,搅乱地区秩序,从而稳固在巴勒斯坦之统治。二战中,历经劫难的犹太人回到巴勒斯坦,希望在先辈之领土上建造犹太人的国家。1947年2月,英国把巴勒斯坦问题提交联合国处理。“联大”召开特别会议以讨论巴勒斯坦归属问题。11月29日,大会通过《巴勒斯坦分治(第181号)决议》。规定英国对巴勒斯坦的委任统治于1948年8月结束,其后在巴勒斯坦建立阿拉伯国和犹太国;阿拉伯面积11000多平方公里;犹太国面积14000多平方公里;三教圣地耶路撒冷由联合国管理。








楼主:国际关系少年  时间:2019-07-15 09:33:39
巴勒斯坦阿拉伯人和阿拉伯国家纷纷举行示威,反对分治。阿拉伯人认为犹太人已离开故地近两千年,而阿拉伯人生活于此已一千多年。而犹太人所受之苦难非阿拉伯人所造成,由此阿拉伯国家不接受分治决议,不能以牺牲阿拉伯人之利益换取犹太人复国。
阿拉伯人在耶路撒冷、雅法、特拉维夫等地掀起了激烈的反抗运动。 1947年11月30日,在耶路撒冷和一些阿犹混合的城镇,爆发了犹太人和阿拉伯人之间的激烈武装冲突。而后在1948年1月—3月,双方不断发生冲突。




楼主:国际关系少年  时间:2019-07-15 09:33:39
1948年5月14日,英国结束了对巴勒斯坦的委任统治,同日,犹太复国主义者宣布成立以色列国。15日,阿拉伯联盟国家埃及、外约旦、伊拉克、叙利亚和黎巴嫩的军队相继进入巴勒斯坦,巴勒斯坦战争正式开始。
美国支持以色列,而英国对美国插手巴勒斯坦事务颇为不满而支持阿拉伯国家。战争之初,阿拉伯军队给予以色列军队以重创,以军四面受敌,势单力薄。支持以色列的美国迅速给予以色列装备援助,并操控联合国通过阿以停火4周的提案,英国当时以支持停火提案与停止对阿拉伯援助为条件换取美国对英之援助。由此,5月29日至6月11日,阿拉伯与以色列全线停火。
美国在停火期间帮助以色列装备重型现代化武器,以色列也从西方国家购进大批装备武器,并扩军备战,以军人数从战争之初三万人扩充至六万,远远超过阿拉伯军队。
阿拉伯军队由于英国停止武器援助而军需不足,阿拉伯国家又内部矛盾不断,一鼓作气之势已无,内部猜忌,疑窦丛生。
1948年7月8日阿以战争再起,以军战斗力大增,阿军在装备、兵员方面处于劣势,以军转败为胜,十日内夺取1000平方公里土地。7月19日阿以实现第二次停火。以军再次从欧美获取大量援助,并于10月15日对阿军发起进攻,并于年底进攻加沙地带与戈兰高地,并于次年三月夺取红海出海口,获取战场主动权。










楼主:国际关系少年

字数:3699

帖子分类:煮酒论史

发表时间:2019-07-06 17:51:38

更新时间:2019-07-15 09:33:39

评论数:11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下载地址:TXT下载

 

推荐帖子

热门帖子

随机帖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