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水读 >  天涯 >  闲闲书话 >  中国故事(系列故事连载)

中国故事(系列故事连载)

楼主:涉江采芙蕖  时间:2021-02-07 22:25:58
中国故事之468:唐明皇游月宫

一苇 述


八月十五中秋夜,月亮硕大圆满,唐明皇在太液池边赏月。
银辉万里,金风吹拂,月宫丹桂的芬芳随着仙风飘至人间,远天之上仙乐缥缈,若隐,若现。
唐明皇仰望长空,心生向往,于是宣召天师叶静能:“明月之上有广寒宫,广寒宫内有神女嫦娥——既然有宫殿有神女,就能去游玩拜访。只是,如何才能到月宫去?”
“这有何难?”天师叶静能走向御花园,折下一根带叶的桂枝,一扬手,望长空掷去。霎时间,银光辉映,桂枝变成一条雪链似的银桥,银桥边芳草鲜美,唐朝的大明宫与月亮上的广寒宫连通了。
唐明皇心生欢喜,同时生出忧愁:“天上人间,银路遥迢,这条路需要走多久,才能抵达月宫?”
“不必忧愁,顷刻可达。”天师叶静走向八仙桌,端起装御酒的陶壶,放在那道银桥天路上。霎时间,酒香漫溢,酒壶舒展长大,化作一辆酒壶形的木车子。
唐明皇攀上屋顶,踏上银桥,坐上木车。
天师叶静能欠身请求:“还欠一匹天马,要借用陛下的白玉如意。”
唐明皇解下随身佩戴的白玉如意,交给天师叶静能。叶静能一扬手,白玉如意飞了起来,等它落到银桥天路上,已然舒展长大,化作一匹白鹿。

白鹿拉起木车,欢悦地鸣叫,撒开四蹄,朝月宫奔去。皇帝坐在酒壶木车上,耳畔只听见天风呼啸。不过一盏酒工夫,他已抵达月宫。
月宫清光透亮,地面铺着白玉,亭台楼阁全用水晶砌成,一座座殿宇高耸入云,飞檐如同凤凰展翅,牌楼上五彩祥云环绕,白鹤正在九霄鸣唱。门楼高处写着三个大字——“广寒宫”。
皇帝停了白鹿,下了木车。一停下来,木车重新又变成酒壶,白鹿重新又变成玉如意。皇帝收好酒壶,收好玉如意,穿过水晶门楼,走入广寒宫。
庭前有一棵大桂树,枝繁叶茂,密密麻麻的丹桂如同漫天繁星。树影里蹲坐着一只玉兔,桂花它落了一身,一点点闪烁着金光,它左手抱着金碗,右手握着玉杵,正在捣炼不死药。
皇帝停下脚步,看着玉兔:“玉兔,很高兴看见你,你真勤快。”
玉兔抬起头,看着皇帝:“皇帝,很高兴看见你,你真悠闲。”
皇帝继续向前走,树干下站着西河人吴刚。吴刚手举斧头,正在砍伐。然而大桂树与天同寿,树干随砍随合,永远砍不倒。
皇帝停下脚步,看着吴刚:“吴刚,很高兴看见你,你辛苦了。”
吴刚头也不抬,继续砍树:“皇帝,今夜中秋佳节,你来得正是时候。”
皇帝继续向前走,来到宫殿中央,那是一个弯月形的舞池,池边坐着一排乐师,有人在吹箫,有人在弹琴,有人在敲钟。舞池中央,一群天女轻盈如飞鸟,衣袂翩翩,正在跳舞。
皇帝不再向前走,他细细听那支仙曲,细细看那场舞蹈。直到神女嫦娥来到他面前,把他接到身边,向他捧出桂花仙酒。
皇帝喝了一杯酒,又喝一杯酒:“曲子清丽绝俗,韵律涤荡身心。人间万千乐人,奏不出这样的音乐。”
嫦娥说:“这是广寒仙乐,名叫《紫云谣》。”
皇帝喝了一杯酒,又喝一杯酒:“舞步曼妙如谜,姿态动人神志。人间万千舞者,跳不出这样的舞蹈。”
嫦娥说:“她们是天女素娥,在跳《霓裳羽衣舞》。”
皇帝半带着醉意,情不能自禁,跟随着节拍,移步换形,十指舞动。
嫦娥见他精通韵律,于是带他走上高高的月台,送给他一支月宫玉箫,请他吹奏《紫云曲》。皇帝喜出望外,接过玉箫,忘情地吹奏。神女嫦娥随着皇帝的箫声,在彩云间舞蹈。仙宫乐师停止演奏,静静地倾听皇帝吹箫。天女素娥停止跳舞,静静地观看神女嫦娥起舞。音乐传到九重天上,所有的神仙都放下手头的事务,前来听皇帝的箫,前来看嫦娥的舞。
终于,音乐停了,舞蹈歇了。
神女嫦娥美丽绝伦,皇帝看着她,无法移开他的目光。
“神女,我可以留下来吗?”
嫦娥背转身,拒绝了:“月宫虽然好,对于凡人来说过于寒冷。你该回去了。”
皇帝恋恋不舍,然而夜色渐深,寒冷深入骨髓,肉骨凡胎实在难以承受。徘徊再徘徊之后,他从怀中取出御酒壶,取出玉如意,送给神女嫦娥,作为相识的纪念。
嫦娥送皇帝出了广寒宫,银桥仍在,芳草萋萋。嫦娥唤出一只三足金蟾,让它做皇帝的坐骑。
皇帝骑上金蟾,人神洒泪分别。

走了一段路,唐明皇回头望月宫,发现身后的银桥一段段在风中飘散、逝失。他无限感伤,从怀中取出玉箫,再次吹奏《紫云曲》。
月宫金蟾深深懂得音乐,箫声响起时,它停在半空倾听,一动不动。箫声像梅花,像白雪,随着月光,安安静静洒落到人间。等到箫声停歇,金蟾吐出一串金钱,等金钱洒落大地,它才继续前行。
过了几天,唐明皇上朝听政,听到潞州城快马来报,说中秋节的深夜,整座城都听到空中仙乐飘飘,仿佛有仙人在耳畔吹箫,到了清晨,早起的人在街上拾得奇异的金钱,那些金钱精致美丽,镶着月光一样的银边。
没有人能解开这个谜,只有唐明皇知道,中秋节的深夜,是他在潞州城上空吹箫。

就这样,月宫仙乐《紫云谣》被唐明皇带到人间,他让宫廷乐师再次编曲,重新演绎,改名为《霓裳羽衣曲》。
唐明皇有一位美艳的妃子,名叫杨贵妃,她一边听《霓裳羽衣曲》,一边自创了一套舞蹈,虽然远远比不上嫦娥的神韵,但也翩然婉转,悦目动人。后来,杨贵妃的那套舞蹈,也被称为“霓裳羽衣舞”。


后记:这几晚寒意渐深,而天上明月越来越饱满,越来越澄清。我在月亮地里走着,走啊走,走啊走,舍不得回到我楼上的书房。
有时候,月亮和星空比最好的书还要吸引我。我沉迷在月色里,一晚接一晚,写下这个故事。


本故事参考资料:李春燕《唐明皇游月宫故事的文本演变与文化内涵》;薛用弱《集异记》;卢肇《逸史》;吕祖灵签第三《唐明皇游月殿》;顾希佳《唐明皇游月宫》;以及其它相关故事


楼主:涉江采芙蕖  时间:2021-02-07 22:25:58
中国故事之469:镜湖神笛

一苇 述

先说镜湖。
古时候,曾经有一位老渔翁月夜捕鱼,一网撒下去,没捕着鱼,却打上来一面宝镜。说来奇怪,镜湖原本清澈见底,自从失去那面宝镜,湖水就变混浊了。
宝镜澄澈光明,能把人的五脏六腑全映照出来 ——好人的红心,坏人的黑心,宝镜一照,一清二楚。
有一年,来了一位贪婪的知府,派人强抢了这面宝镜。但是,当他拿起宝镜赏玩,宝镜里,清晰地映照出他漆黑的心,漆黑的肺,漆黑的肝,漆黑的肠子……知府勃然大怒,把那宝镜狠狠摔到地上。
然而,宝镜没有摔碎,它落地,起飞,头也不回,飞回镜湖,没入水中,再也没有人看到过它。
镜湖再次变得澄清,像一块透明的碧玉,像一面巨大的明镜,让人心驰神往。

再说李谟。
李谟擅长吹笛,是唐朝的天才音乐少年。
皇帝唐玄宗精通音乐,擅长作曲,有一回,他在上阳宫创作了一支新曲,独自吹奏了一遍。那会儿,李谟正好从宫墙外走过,听得入迷,默默记下了那支曲子。
第二天元宵节,洛阳城张灯结彩,李谟站在醉仙楼的高台上,迎着天风,吹奏那支曲子。笛声清亮悠扬,飘散到洛阳城的每个角落。那一夜,所有人都望向李谟。少年李谟衣袂飘飘,仿佛神仙下凡。玄宗皇帝正在赏灯,听到李谟演奏新曲,又惊奇又欣喜,马上宣召他入宫,问他在何时何处得到那支新曲。
李谟说:“昨天清晨,上阳宫外听来的。”
唐玄宗被他的超强记忆力和高超笛艺折服,于是把他安置在梨园曲部。
没多久,李谟名扬天下,成了举世无双的神笛手。

一年秋天,李谟到镜湖游玩。适逢中秋佳节,当地十位达官贵人在船中设宴,请李谟游湖赏月。
湖光潋滟,风月无边,游船移到镜湖中央,李谟深感惬意,于是取出竹笛,吹奏《花好月圆》。一曲终了,众人纷纷鼓掌,一位贵人称赞他:“好极了!除了你,谁配在镜湖吹笛?”
李谟点头微笑,自认为配得上这样的赞美。
然而,船尾传来了一声清晰的冷笑。
达官贵人们不高兴了:“谁?竟然敢轻视天下第一神笛手?”
李谟收起竹笛,望向船尾。月亮下,站立着一位清瘦的老人,白须白发,身穿麻衣,大概是船上烧饭的伙夫吧?
“你——”李谟躬身问道,“懂音乐吗?”。
老人微微点头:“略略懂一些。刚才的曲子虽然应景,但是实在太普通了。你可以吹奏《凉州》吗?”
“当然可以。”
李谟走到船头,迎着湖风,吹奏《凉州》。笛声苍凉激越,甜美的月亮霎时变得凄伤,镜湖仿佛变成大漠,金戈铁马在夜风中厮杀起来。
一曲终了,众人肃然起敬,一位贵人称赞他:“妙极了!你定然是天上的神仙乐师,被贬谪到人间来了。”
李谟点头微笑,自认为配得上这样的赞美。
然而,老人说:“吹得不错。但是声调间夹杂着胡人的乐音,你曾经向龟兹国的乐师学习过吗?”
李谟大吃一惊:“我的老师正是龟兹国乐师,你是从哪里听出来的?”
“你吹奏第三叠的时候,误入水调里了。你没有察觉吗?”
李谟立即向老人呈献自己的竹笛,倒身下拜:“老丈人,请赐教!”
老人接过竹笛,掂量了一下:“这支笛子过于轻薄,吹到最后一个破音,一定会开裂的。你舍得吗?”
李谟说:“学习技艺,怎么能吝啬笛子呢?”
于是老人手持模笛,吹奏《凉州》。
音乐纯粹得像黄金,像白玉,像天心正圆的中秋月,像镜湖深处最澄澈的清水,笛声直冲云霄,驱散了天空的乌云,月亮饱满透亮,所有的星星都显露出来。
海阔天空,千秋万古,宇宙、时光和人情在音乐中融汇、贯通。
天上人间万籁俱寂,人在听,神在听,鱼在听,鸟也在听,万千颗心都在场,万千颗心深深地感动了。
终于,一曲终了,老人吹响最后一个破音,竹笛裂开了。

所有人都沉浸在音乐里,仿佛被音乐带到遥远的凉州,仿佛做梦似的,迷失在镜湖的烟波水月之间。
吹笛老人把竹笛还给李谟,纵身跃入水中,化作一条老龙,潜入镜湖深处,不见了踪影。
李谟怔怔地看着面前发生的一切,全身上下仿佛被定住似的,一动也不能动。
过了好久,人们才舒缓过来,猜测那个老人的身世——他是大地的神灵呢?还是湖底的龙王呢?

后记:这段时间,我着迷于唐朝的幻想故事。
向往月宫的唐明皇抵达了月宫,带回《霓裳羽衣曲》;痴迷围棋的王积薪遇见半夜下盲棋的仙人,习得天下无敌的棋艺;少年笛手李谟在镜湖遇见龙神,见识了真正天才的吹笛技艺……这些幻想故事庄严、正大、光明,内含着丰沛的才华与力量,毫无后世某类幻想故事的委琐油滑之气。
也许,这就是盛唐气象?唐代的童话跟唐代的诗歌一样,让我无限神往。

本故事参考资料:顾希佳《镜湖笛声》;《太平广记》;田锡《李谟吹笛歌》;以及其它相关资料


楼主:涉江采芙蕖  时间:2021-02-07 22:25:58
中国故事之470:黄石公三试张良

一苇 述

话说张良少年时,原本是韩国的贵族。
然而,秦王灭掉了韩国。
张良结交了一位大力士,打造了一个重达一百二十斤的大铁椎,在博浪行刺秦王。只可惜,大铁椎没有打中真正的秦王,只砸碎了伪装秦王的那辆副车。
秦王又惊又怒,下令追捕凶手。
张良隐姓埋名,来到小城下邳,潜心学习礼仪和兵法。

一天清晨,张良到圯桥游玩,桥下鱼儿游来游去,快活又从容。
正惬意,一位老人来到他身旁,坐到桥墩上,优哉悠哉甩着腿儿。甩着甩着,一只鞋子落到桥底下去了。
老人招呼张良:“小子,下去捡鞋子。”
那老人身穿褐色麻衣,看上去也就普普通通一个老年人而已。
凭什么?张良生气了,愣了一下,几乎想冲上去揍他。然而转念一想,到底是老人家,老吾老以及人之老,自己年青力壮,为他捡一下鞋子也是应该的。
于是他走到桥底下,为老人捡起鞋子。
老人说:“给我穿上。”
张良心想,既然已经捡起鞋子,就为他穿上吧。于是跪在地上,小心翼翼为老人穿好鞋子。
老人一脸享受,翘翘脚尖,笑起来,走了。
张良内心掠过一阵震动,想到从前自己高贵骄傲,如今却愿意为一位路遇的老人捡起鞋子,并为他穿上。他目送那位老人的背影,久久没有离开圯桥。
老人大约走了一里路,又折回来,对张良说:“小子,你可以做我学生了。五天之后,日出之时,你在这桥上等我。”
张良恭恭敬敬跪下行礼,说:“好。”

过了五天,天一亮,张良就到圯桥去。可是老人已经先到了,看到张良,发起火来:“小伙子和老人家约会,比老人迟到,真不像话!”
张良低头认错:“多谢师傅教诲。”
老人说:“五天之后,日出之时,你在这桥上等我。”
张良恭恭敬敬跪下行礼,说:“好。”

又过了五天,鸡啼第一遍张良就出发,到了圯桥,老人又先到了:“小伙子和老人家约会,比老人迟到,真不像话!”
张良低头认错:“多谢师傅教诲。”
老人说:“五天之后,日出之时,你在这桥上等我。”
张良恭恭敬敬跪下行礼,说:“好。”

又过了五天,张良没到半夜就出发。到了圯桥,等了一会儿,老人来了,神情很欢喜:“这样就对了。”
老人从怀里取出一卷兵书,交给张良:“小子,你只要熟读这本兵书,按书上的法则去做,十年就能大功告成。十三年之后,你到谷城山去,山坡上有一块黄石,那就是我。”
说完,老人仰天大笑,扬长而去。
张良想要追他,可是,没走几步,老人消失在夜风中,再找不见了。

张良得到的那本书便是《太公兵法》,是姜太公留下来的兵书。后来,张良熟读《太公兵法》,运用太公兵法的法则辅佐刘邦南征北战,运筹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
十年之后,刘邦灭了秦朝,建立汉朝。
十三年后,张良来到谷城山,山坡上果然有一块巨大的黄石。张良在黄石面前焚香、礼拜,尊它为老师。

后记:我琢磨故事中的“三试”,应为一试捡鞋、二试穿鞋、三试回头仍在,还是一试迟到、二试迟到、三试早到?
当然了,无论怎么解释都说得通,况且“三”亦可作“多”解。
《易》中有“谦”卦,说“谦受益,满招损”。这个故事中,少年张良能容,能和,能谦,能恭,能敬,故而“孺子可教”。
反之,太傲慢,太满足、太自以为是的学生,实在太难教了。

本故事参考资料:司马迁《史记 留侯世家》;顾希佳《圯桥纳履》;以及其它相关故事



楼主:涉江采芙蕖  时间:2021-02-07 22:25:58
中国故事之471:蚁王报恩

一苇 述

古时候,有个心地善良的人,名叫董昭之。
有一回,他乘坐渡船横渡钱塘江。渡船到了江心,江心浮着一段芦苇,芦苇上困着一只蚂蚁。
风浪吹打在芦苇上,蚂蚁岌岌可危。它惶急地奔波,一会儿赶到芦苇的这一头,一会儿赶到芦苇的那一头。然而,无论哪一头都是绝路。
董昭之心中生出怜悯:“它不想死。我得救它。”
他从包裹里取出一根细绳子,抛到水里,套住那段芦苇,想把蚂蚁救上渡船。
然而,同船的人纷纷指责他——
“你疯了吗?它是蜇人的毒虫!”
“你把它弄上来,我一脚踩死它!”
“快放开手吧,让它淹死吧!”
……
董昭之没有放手,他用细绳子牵着芦苇,一直把蚂蚁带到岸边。蚂蚁爬上岸,朝董昭之点了三下头,仿佛在行鞠躬礼,然后它飞快钻入草丛,不见了踪影。
这天夜里,董昭之梦见一个黑衣人,短小精悍,威风凛凛,领着几百个小小的黑衣人,向他道谢:“我是蚁王,今天不小心掉进钱塘江,幸亏遇到你,才保住了性命。日后你如果遭遇危难,一定要告知我,让我回报你的恩德。”
不知不觉,过了十几年,董昭之受到强盗牵连,被捕入狱。当地官员昏庸残酷,要把他当作江洋大盗杀头顶罪。
行刑前的夜晚,董昭之看到牢房爬过几只蚂蚁,忽然想起当年那个梦。于是他捉住三只蚂蚁,放在手掌心,向它们祷告:“告知你们的蚁王,董昭之遭遇危难了。请来救我吧!”
说完,他放了那三只蚂蚁,伏在地上,睡着了。
睡梦中,他又见到那个黑衣人,短小精悍,威风凛凛,领着几万个小小的黑衣人,恭恭敬敬对他说:“恩人,请放心,我来救你了。你出狱之后,马上躲进余杭山。等到明年,天子将大赦天下,你就能重获自由。”
董昭之一觉醒来,肩膀上的枷、手脚上的锁、牢房的门闩和门锁已经全被蚂蚁咬开了。董昭之立即逃出监牢,躲进余杭山。
果然,到了第二年,天子大赦天下,董昭之重获自由。


后记:这是古中国早期的童话故事,讲述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的主题。蝼蚁尚且懂得报恩,何况人呢?


本故事参考资料:陈蒲清《中国古代童话鉴赏》;东阳无疑《齐谐记》;顾希佳《蚁王报恩》




楼主:涉江采芙蕖  时间:2021-02-07 22:25:58
中国故事之472:变成鱼的县令大人

一苇 述

古时候有一句诗,说“庄周曾化蝶,薛伟变为鱼”——庄周化蝶我们都知道,薛伟变鱼是怎么回事呢?
薛伟呢,原本是蜀州青城县的县令大人,为人方正严谨,当官尽职尽责,把青城县治理得井井有条,路不拾遗,夜不闭户。
一年秋天,秋收过后,薛伟突然得了一场热病,七天之后,奄奄一息,连心跳和呼吸都消失了。
家人悲痛至极,匆匆忙忙给他选了块墓地,请了入敛师来收敛他。
可是,入敛师说:“县令大人还有体温,手脚是柔软的,眼珠子会转,嘴角流露出微笑。他没有死。你们再守几天看看吧。”

县令大人没有死。那么,他到哪儿去了呢?
原来,那天,薛伟浑身又热又闷,无法在官衙待下去,只好离开官衙回到家里,但是呢,全身上下依然闷热,他看门外风凉水冷,就取了一根竹杖,沿着门前的大路,出了城,转入一条山路,穿过一片松竹,又穿过一片竹林,终于来到水边。
周围幽深静美,秋波潋滟,秋色无边。江潭像一面宝镜,把天空、流云、山林、飞鸟连同薛伟一同映照在水中,清水里仿佛生出了另一个世界。
吹过森林的风吹到薛伟身上,薛伟手舞足蹈,扔掉手上的竹杖,摘下头顶的官帽,脱下身上的官袍,除去脚上的官靴,赤身跳入清冽的水潭。
“哇啊!多么清凉,多么欢畅!”
他潜入深水,又浮起头来,像水鸭子一样翻波逐浪。
薛伟童年在水乡生活,极爱下水嬉戏,自从长大成人,每日衣冠楚楚,不记得多少年不曾如此舒心快活了。
他浮在水上,仰面朝天,高声说:“此时此刻,要是能变成一条鱼,该有多好!”
旁边有一条小黑鱼,朝他吐出一串水泡,说:“这有何难?你生出奇思妙想,我帮你完美实现。”
小黑鱼尾巴一摆,游走了。
不一会儿,来了一个威武的鱼头人,他跨骑在大鲵上,几十个小鱼头人手举彩旗跟在他身后。
鱼头人展开一封诏书,高声念诵:
“河伯圣书,薛伟接旨:城里的居民、水里的族类,原本道路不通,各有生活。然而凡事有个例外。现有青城县令薛伟,厌倦尘世之烦嚣,不耐案牍之劳形,向往清江之浩渺,渴慕游鱼之自在。河伯怜悯这挚诚的心愿,准许薛伟暂且化身为鱼,做一条东潭金鲤,沉醉秋水之美妙,享受畅游之乐趣。
“薛伟啊,你听好了!如果你放纵远游而忘记归潭,必将遭受神明惩罚;如果你误触钓钩而贪食诱饵,必将遭受刀俎灾殃;如果你奋勇争先跃上龙门,就要化龙飞升,永达光明逍遥之境。
“敬请以此自勉,为我水族争光。钦此!”

薛伟接了诏书,低头一看,双脚已然成了鱼尾,两只手化了鱼鳍,全身上下生长出金色的鳞片——就在那么一瞬间,薛伟变成了一条货真价实的金鲤鱼,足足有三尺长。
薛伟满心欢喜,金尾一摆,潜游进江潭深处。这一游,只感觉周身上下矫健有力,从头到尾流光溢彩,所有的鱼、虾、蟹都朝它投来羡慕的目光。
就这样,金鲤鱼薛伟从心所欲,三江五湖尽情游玩。不过呢,因为他的驻地在东潭,无论白天去往哪里,一到天黑,就得回东潭过夜。
一天清晨,旭日东升,来了一群红鲤鱼,招呼薛伟:“今天鲤鱼节,适宜跳跃,东潭金鲤君,您身为水族新贵,领咱们去跳龙门吧!”
薛伟一听,兴奋莫名,即刻游到前头,领起一众鲤鱼,前往龙门。
正午时分,抵达龙门。薛伟积攒起全身心的力量,奋力一跃。只可惜,就差一丁点儿,没能跃上龙门。他重重地摔了下去,摔肿了半边脸,而前额正中央的地方,却生长出一颗鲜红的血痣——那就是“壮志未酬痣”,因为跳龙门须要鼓励,须要凝聚起全身心的气力,所以留下了这么一点努力的痕迹。
众鲤鱼纷纷唏嘘叹息。
紧接着,一条接一条去跳龙门。很遗憾,红鲤鱼一条都没能跳上去。跟在最末尾的,是一条毫不起眼的青鲤鱼,在最后关头,它纵身飞跃,竟然跳上了龙门。一上龙门,青鲤鱼的尾巴就着了火,它在烈火中继续飞翔,越飞越高。突然,烈焰升腾,纷给落地,那青鲤鱼脱胎换骨,变成一条青龙,飞入苍穹。
薛伟又羡慕,又失落,长吁短叹,慢悠悠游回东潭。
第二天,他没有外出游玩,也没有外出觅食,懒洋洋地待在东潭。转眼到了下午,正当肌肠辘辘,有人投下一团香喷喷的诱饵。
要不要吃呢?
变成金鲤鱼的薛伟碰了碰钓钩,游开了。
不能吃,否则会上钩的。
金鲤鱼薛伟又碰了碰钓钩,又游开了。
然而,肚肠越来越饿,诱饵越来越香。终于,金鲤鱼游近钓钩,一口吃掉那团香喷喷的鱼饵,把钓钩吞进鱼肚子。

“哈哈,钓了条黄金鲤,至少有三尺长啊——完美!”
钓鱼人赵干大笑着,拿草绳穿过黄金鲤的鳃帮子,把它提在手里,鲤鱼拼命挣扎,鱼尾拍打赵干,使它站立不稳,摔倒在地。
“你横,我看你横。”赵干拿了个网兜把鲤鱼兜住,扔进芦苇丛里。
过了一会儿,县衙的厨子来找赵干:“今晚县里有贵客,得做一桌盛宴,你有钓到大鱼吗?”
赵干连连摆手:“没有,没有。只有小鱼。”
“骗谁呢?芦苇丛‘啪啪’响的是啥?”
厨子钻进芦苇,找到了那条金鲤鱼,带走了。
变成金鲤鱼的薛伟拼命大喊:“放了我,不要杀我,我是你们的县令大人啊!”
可是,鱼的话,谁听得到,谁听得懂呢?压根没有人理会他。
厨子把黄金大鲤鱼带回厨房,放在砧板上,手起刀落,把它拍晕了。

县令大人躺在病床上,已经20天一动没动了,这会儿,突然醒转过来。
他站起身,穿上官服,穿上官靴,戴上官帽,急急来到官衙。
薛伟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吩咐厨子:“不要烧那条黄金大鲤鱼了,把它放回江里吧!”
然后,他给所有人讲了这20天的经历。
最后,他说:“做一个人和做一条鱼哪个更幸福?谁知道呢?”

后记:这个故事断断续续写了一个星期,先读李复言《鱼服记》,再读冯梦龙《薛录事鱼服证仙》,又顺藤摸瓜在网上读了两篇论文,越读越觉得内涵丰富。薛伟变鱼和庄周化蝶一样,是一个永恒的哲学问题。子非鱼,安知鱼之乐?然而当你变成鱼,就真的快乐吗?做一个人和做一条鱼哪个更幸福?谁知道呢?

本故事参考资料:李复言《鱼服记》;冯梦龙《薛录事鱼服证仙》;陈蒲清《中国古代童话鉴赏》;冯丽娅《从<薛伟>到<薛录事鱼服证仙>——薛伟化鱼故事的两种文学体裁比较》;刘勇强《衣冠暂解人间累》





楼主:涉江采芙蕖  时间:2021-02-07 22:25:58
中国故事之473:六祖惠能

一苇 述

六祖惠能原本是岭南新州的砍柴人。
他三岁丧父,与母亲相依为命,从来不曾进学堂读过书。
一天,惠能送柴给一户人家,一位老者手捧经书,正高声念诵。惠能放下柴担子,聚精会神听着,从第一句听到最后一句,他开悟了。
“老人家,你读什么书?”
“《金刚经》。”
“从哪里得来?”
“来自湖北黄梅东禅寺,弘忍大师。”

惠能辞谢了老人家,安顿好母亲,前往湖北黄梅东禅寺,拜见五祖弘忍。
弘忍问惠能:“你是哪里人?想要求什么?”
“弟子是岭南新州百姓,不求其它,只求成佛。”
弘忍笑了:“你这个岭南蛮子,长得像只野猴子,怎么能成佛呢?”
惠能抬起头,直视弘忍的眼睛:“人分南北,佛性不分南北。野猴子与老和尚只是相貌不同,内心的佛性有什么差别呢?”
弘忍大师点头微笑,接纳了惠能,派他到后院破柴挑水,踏椎舂米。
忽然有一天,弘忍去看惠能,对他说:“你的见解明澈深遂。我怕恶人妒忌陷害你,没有跟你说话。你懂得吗?”
“弟子知晓师父的心意,所以不走近堂前,不让别人察觉。”
一晃过了八个月,弘忍如集座下弟子,对他们说:“你们学习佛法,祈求种下福田。但是,如果迷失本性,能去哪里求得呢?请观照自身的智慧,每人写一首佛偈。谁真正明心见性,谁就是我的衣钵传人。”
众人议论纷纷,有人说:“要说学问多,领悟深,当然首推神秀上座。他能讲授佛法,最有资格成为衣钵传人。”
又有人说:“如果写了佛偈,得罪了神秀,不是‘偷鸡不成蚀了把米’吗?咱们凑什么热闹呢?散了吧!”

神秀是东禅寺的上座弟子,他终日想着那首佛偈,辗转反侧不能入眠。琢磨了三日三夜,总算写成一首。写成之后,又犹豫不决——要不要呈送到弘忍大师面前呢?要是呈送上去,大师却不认可,岂不是枉费了多年的修行?
讲经堂南廊有一面白墙。半夜里,神秀在墙前徘徊再徘徊,累得汗流浃背,终于,他提来一盏明灯,把佛偈写到墙上:

身是菩提树,
心如明镜台。
时时勤拂拭,
勿使染尘埃。

天亮了,大伙儿围着墙看,纷纷赞美。五祖弘忍经过,读了偈子,点头说:“不错。依照这个方法修习,不会堕入恶道;依照这个方法修习,可以获得大利益。”他让弟子们焚香礼敬这首偈子,念诵它,修行它。
当夜三更,弘忍大师把神秀唤到内堂,问他:“墙上的佛偈是你写的吗?”
神秀恭恭敬敬说:“是。弟子不敢妄求禅宗衣钵,只希望师父慈悲,告诉我如何长进学佛修法的智慧。”
弘忍说:“从这首佛偈看,你还在门外徘徊,没有抵达本质。至高无上的佛法来自本心,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一真一切真,万境万法生。你回去再好好想,另写一首佛偈给我。”
神秀施礼道谢,回到僧舍,思来想去,坐卧不安,总写不成。

惠能在碓坊舂米,听门外小沙弥唱诵佛偈,就问:“童子,你唱什么?”
小沙弥说:“你这南蛮野猴子懂什么呢?弘忍大师让门人弟子写佛偈,谁领悟了佛法,衣钵就传给谁。神秀上座在佛堂南廊写了佛偈,大师让我们念诵它,依照这一法门修习,可以不堕恶道,有大利益。”
惠能说:“我在这里踏椎舂米,八个月不曾去过佛堂,请你领我到偈前学习。”
于是小沙弥把惠能带到南廊,站到那面墙前。
惠能说:“我不认识字,请你读给我听。”
当时,江州别驾张日用参观寺院,就高声诵读那首佛偈。
惠能说:“我也有一首偈子,请别驾大人帮忙,帮我写到墙上。”
张日用嗤之以鼻:“舂米的乡巴佬也能作佛偈?这倒是一桩新鲜事。”
惠能抬起头,直视张日用的眼睛:“别驾大人,不要轻视初学者。有时候,下下人有上上智。而嘲笑轻慢,却有无量无边罪。”
张日用愣住了,不由得刮目相看:“你念吧,我为你写出来。日后你得法成佛,不要忘记先来度我。”
于是,惠能念出一首佛偈:

菩提本无树,
明镜亦非台。
本来无一物,
何处惹尘埃?

张日用接过伙夫的拨火棒,在神秀的佛偈旁边写下惠能的偈子。
众人读了,个个惊叹。
有人说:“人不可貌相,没想到这劈柴舂米的杂役,竟然是个肉身菩萨。”
有人说:“此人深藏不露,日后前途不可限量。”

五祖弘忍听见喧嚣吵闹,就走过来,读了偈子,淡然说:“这是谁写的?也还没有得到真谛。”
众人听大师这么说,便都散去了。
五祖脱下鞋子,一下接一下,用鞋底把惠能的偈子擦掉了。
这天夜晚,惠能在碓坊干活,五祖弘忍悄悄来到他身边,看他因为体重轻,腰间绑上一块石头舂米,赞叹说:“求道者为法忘躯,就应当这样啊!你的米好了吗?”
惠能说:“早就舂好了,只是还没有筛。”
弘忍手持竹杖,往碓上敲了三下,离开了。
惠能领会了。
到了三更,惠能进入内堂,去见弘忍大师。
弘忍大师用袈裟遮盖窗户,不让别人看见。然后他为惠能讲解《金刚经》,把自己平生至深的心法传授给他。
当弘忍讲到“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惠能深深领悟到“一切万法,不了自性”的真谛。于是他向弘忍大师阐述:“自性如何探寻呢?自性原本清净。自性如何探寻呢?自性不生不灭。自性如何探寻呢?自性原本具足。自性如何探寻呢?自性不会动摇。自性如何探寻呢?自性能生万法。”
弘忍大师知道惠能已然明心见性,就对惠能说:“不识本心,学佛无益。你能识本心,能见自性,说得上是大丈夫,是天人师,是佛。”
然后,弘忍大师把禅宗衣钵传给惠能。
衣,是一件木棉袈裟;钵,是一个紫金钵盂。
弘忍叮嘱惠能:“现在,你是禅门六祖了。你要善自护念,广度有情众生,把禅门心法发扬光大。你身份低微,得了衣钵,恐怕招人忌恨,受恶人加害。你赶紧离开这里,回到岭南,等待合适的时机,就剃度为僧,自立门户。”

于是惠能连夜起程。弘忍送他到九江渡口。水边有一只渡船,弘忍解开缆绳,亲自摇橹,对惠能说:“我渡你过去。”
惠能拜谢了师父,说:“请师父坐下,该我摇橹。”
弘忍说:“这一次,我渡你过去。”
惠能说:“迷时师渡,悟了自渡。承蒙师父教导,惠能已经悟了。”
然后,惠能从弘忍手中接过船橹,自己摇船,渡过九江。

惠能渡过九江,一路向南,走了两个月,来到大庾岭。果然,一伙僧人追了上来,要抢夺惠能的衣钵。
一个武僧名叫惠明,他率先追上惠能,手执屠刀,气势汹汹要抢衣钵。惠能把木棉袈裟、紫金钵盂放在石上,对他说:“这是传法的信物,怎么能用武力夺取呢?”
惠明赶上前,想拿走衣钵,然而他使出全身力气,衣钵纹丝不动。
惠明羞愧不安,对惠能说:“行者,请为我说法。”
“好,请你摒除心中的杂念。”
惠明默然站立,直到心平气和。
于是惠能为他说法:“不思量善,不思量恶。此刻,什么是惠明上座的本来面目?”
惠明放下屠刀,开悟了。

惠能回到岭南,在曹溪隐姓埋名过了十五年。后来,他走出山林,到了广州法性寺。
当时,印宗法师正在讲《涅槃经》。突然吹过一阵大风,寺院的旗幡随风飘动。印宗法师暂停讲经,问听法的众人:“此刻,何物在动?”
一位僧人说:“是风动。”
另一位僧人说:“是幡动。”
正争论不休,惠能说:“不是风动,不是幡动,是仁者心动。”
众人听到这句话,十分惊异。印宗法师请他坐上讲坛,向他询问佛法的奥义,惠能的回答简洁精妙,直达佛法的本质。印宗法师说:“行者,你不是平常人。多年以前,听说弘忍大师把衣钵传给一位岭南人——是你吗?”
惠能说:“不敢。”然后,他出示了禅宗的衣钵。
印宗大师于是向他致敬,愿意以他为师。
于是惠能在法性寺剃发出家,正式成为僧人,在菩提树下现身说法。

后来,惠能回到曹溪,建立宝林寺,在那里住了三十六年,曹溪成了禅门的圣地。
曾经有一位僧人,专程来到曹溪,问惠能:“什么是曹溪一滴水?”
惠能回答:“曹溪一滴水。”
是的,最深奥的佛法就在平平常常的生活里,在一日三餐的烦恼里,在一朵花里,在一滴水里。
是的,有时候,问题的答案,就是问题本身。


后记:我一直尝试给孩子讲述六祖惠能的故事,如何深入浅出地讲?如何用最明白晓畅的故事语言,阐述最深奥的禅的义理?
我的理解正解吗?到位吗?
我一再问我自己,我一直不敢尝试。然而,这个星期,我终于鼓足勇气挑战这个故事。
孩子,你喜欢它吗?

本故事参考资料:惠能《六祖坛经》;蔡志忠《禅说 六祖坛经》;顾希佳《慧能传衣钵》;以及其它相关故事



楼主:涉江采芙蕖  时间:2021-02-07 22:25:58
中国故事之474:燕子国

一苇 述

古时候有一位商人,名字叫梅臣。他结婚没多久妻子就离世了,只给他留下一个幼小的男孩墨儿。
梅臣宅心仁厚,时常帮助穷苦的街坊邻里,救助流浪的小猫小狗,就连屋檐上的一窝燕子,也不忘关怀养护。
梅臣喜欢燕子,每年春天,一听见燕子呢喃,他就心生喜悦。
一年秋天,梅臣雇了一艘商船,前往大食国做生意。商船在大海航行了一个多月,突然遇上飓风。天上团云密布,头顶漆黑如墨,巨浪宛如高峰,一座接一座滚过来,鲸鳌在惊涛骇浪中翻腾号哭,狂风卷起海水,形成一条蛟龙,朝商船猛扑过来。
飓风刮了一天一夜,商船被打散了,一船人葬身鱼腹——不,不,还剩下一个,梅臣没有死,他紧紧抱住一块甲板,飘荡在茫茫大海上。不知道飘了多久,他累坏了,睡着了。醒来时,已然风平浪静,然而左边游来一群鱼怪,右边游来一群海兽,个个裂嘴张牙,想要吃他。梅臣胆颤心惊,然而有什么办法呢?惟有闭上眼睛等死罢了。

万幸,上苍护佑,鱼怪和海兽并没有吃他。傍晚,海风把他吹向一个岛国,等到甲板触碰到海边的礁石,梅臣终于脚踏实地。他颤颤巍巍上了岸,走了百来步,迎面赶来一对老夫妇,他们身材瘦削,身穿黑衣,来到梅臣跟前,一左一右扶住他。
老翁说:“主人,我们来晚了。”
婆婆说:“主人,这几天您受累了,到我们家歇一歇吧。”
梅臣精神恍惚,随口问道:“我到了什么地方?”
老翁宽慰他:“这里是乌衣国,主人不必担忧,如今没有危险了。”
他们把梅臣接回家中,忙里忙外为他烧茶煮饭、准备床铺。老夫妇的屋子虽然由草木搭建,但是精巧雅致,光线是柔和的,温度是舒适的。就这样,梅臣在老翁家中安顿下来。虽然生活舒适,但是呢,老夫妇和女儿每天早出晚归,很少待在家里。
过了一段时间,梅臣外伤渐渐痊愈,胃口也好起来。时日一长,不免觉得孤单,于是他想起家来。他每日在海边闲逛,观察岛上的大树,想要造一条船返回故乡。
一天,国王召见梅臣,老翁领他进入王宫。那王宫也是一座草木建筑,回廊玲珑曲折,奇花异草芬芳幽雅。君王异常年青,姿态俊逸,身穿一件黑亮的王袍,头戴一顶黑亮的王冠,走下玉阶迎接梅臣。
老翁说:“尊贵的君王,这位就是中华上国的梅臣先生,因为遭遇海难流落我国,现在暂时居住在我家。他原本是我本乡的主人。”
梅臣向国王行跪拜礼,国王亲自扶起他:“开天辟地以来,你是第一个抵达乌衣国的中华上士,乌衣国因为你到来而蓬荜生辉。”
国王在御花园接待梅臣,他不询问中华上国的治国方略,对财富管理也不感兴趣,只是一味追问《诗三百》的诗句和韵律。
梅臣从小熟背《诗三百》,在树荫下与国王喝茶赏花说诗论歌,谈得兴趣盎然。
聚会结束,国王吩咐老翁:“梅上士高洁清雅,他需要什么你只管到王宫来取,不必客气。”
然而梅臣除了一艘回家的船什么都不想要。他每日望眼欲穿,只盼着回归故土。
老翁很为难。
国王也很为难:“乌衣国向来不善造船。这样吧,我让宫娥织造一艘墨羽飞舟,等待时机成熟,送你回归故土。”
梅臣郁郁寡欢。
为了安慰他,老翁把十七岁的女儿于飞许配给他。
于飞体态轻盈,擅长跳舞,她的歌声空灵和美,宛如幽谷的回声。
结婚之后,两人感情日益融洽,日益深厚。于飞变得很恋家,再也不单独外出了。梅臣越来越依恋他的新婚妻子,简直一刻都不能离开她。
一天,两人在花园种菜,梅臣问于飞:“为什么乌衣国人人都穿黑衣裳?不能更换别的颜色吗?”
于飞说:“钟爱出于天性,不可更改。好比我爱黑衣,好比咱俩形影不离。”
梅臣想起一件事:“我与你们家原本不相识,为什么岳丈与岳母称我为主人郎?”
于飞说:“父母与你有宿世的缘份,我其实是在你家出生的。这件事的来龙去脉我也解释不清,以后你自然会晓得。”

不知不觉,日月如梭。
忽然有一天,岛国的上空传来急促的风铃声。梅臣抬头看去,只见一群羽衣天女手提风铃,正在云端摇晃。
“要走了!”
“是时候了!”
人们奔走相告,个个又兴奋又忧愁。
梅臣问于飞:“他们要去哪里呢?”
于飞的眼泪簌簌落下:“我们要分别了。这是命数,有什么办法呢?”
就在这一天,国王赐给梅臣一艘墨羽飞舟。墨羽飞舟精美玲珑,浮在门前的水池上,仿佛马上就要起飞。
国王派人送来一封短信:“是时候了!梅上士啊,请坐上墨羽飞舟,返回故乡吧!愿我们长相忆念,永不相忘。”
梅臣牵着于飞的手,想与她一起坐上墨羽飞舟。然而于飞掩面哭泣,挣脱梅臣的手,跑回到自己少女时居住的房间。
梅臣追过去,问她:“为什么这样伤心呢?难道你不乐意跟我回中国吗?”
于飞泪如雨下:“假使你看见我异类的样子,一定会憎恶我吧?怎么样才能与你继续相爱呢?命运是多么残酷啊!从此以后,我再也不到北方去了。我要在这里终老了。你会忘记我吗?”
梅臣不知道应该怎么安慰她才好。
于飞擦干眼泪,从贴身的袋子取出一颗红色晶莹的小丹药,装到一个白玉盒子里,挂在梅臣的胸前:“这是九转丹,可以召唤人的灵魂。人死去只要不超过一个月,把九转丹放入嘴里,以清水灌下,就能起死回生。”
国王的使者催促梅臣坐上墨羽飞舟,梅臣心神恍惚,泪眼朦胧,坐上了飞舟。一阵旋风吹过,把梅臣吹卷起来,那艘墨羽飞舟化作一双巨大的翅膀,生到了梅臣身上。梅臣展翅高飞。风驰电掣之间,只听见风声过耳,不知道过了多久,他降落在地。

降落在地,梅臣举目四顾。到哪里了呢?原来,不是别处,正是他自家门口。一对燕子穿过杨柳飞到他手臂上,又飞回屋檐——它们是乌衣国的国民吗?
那一瞬间,梅臣内心透明透亮。他明白了,他之前所抵达的乌衣国,其实就是燕子国啊!
家人见他突然回归,又惊异,又欣喜。都围到他身旁,要他讲述历险的经过。梅臣问他的老母亲:“墨儿呢?上学去了吗?”
老母亲抹着泪说:“墨儿感染风寒,昨天咽气了,还没来得及下葬。”
梅臣想起于飞临别时的叮嘱,连忙解下胸前的白玉盒子,取出九转丹,把丹药放入墨儿嘴里,以清水灌下。过了一会儿,墨儿睁开眼,活了过来。一家人紧紧相拥,无限欢喜。
这一年秋天,燕子要迁徙了。梅臣把檐间的燕子招了下来,让它们站在他的手臂上,对它们说:“阳光与雨露是多么珍贵啊,我们生活在共同的时光里,却不能永远相聚,又是多么遗憾啊!你们能听懂我的语言吗?你们能知晓我的心事吗?愿你们享受你们的天年,永远快乐吧!愿我曾经深爱的于飞姑娘获得幸福吧!”
梅臣用洁白的信笺写了一首诗,折叠成 ,系在燕子的尾羽上,让它带回燕子国。
那首诗,是这么写的:

误到华胥国里来,玉人终日重怜才。
云轩飘去无消息,泪洒临风几百回。

第二年春天,燕子们回来了,有一只燕子飞到梅臣的手臂上,它的尾羽上系着一张小小的信柬,上面写着:

昔日相逢真数合,而今睽隔是生离。
来春纵有相思字,三月天南无燕飞。

梅臣又欢喜又惆怅,欢喜是终于有了于飞姑娘的消息,惆怅是他知道再也无法重返燕子国了。
后来,后来的后来,梅臣一如既往爱着春来秋去的燕子,他为燕子写了很多诗,唱了很多歌。但是呢,再也没有燕子来为他传递消息,他再也没有收到来自燕子国的信。


后记:与《长须国》相比,《燕子国》是个有点忧伤的爱情故事。
在查找资料,写下这个故事的过程,我几乎回顾了读过的与燕子相关的所有诗词。从《诗经》“燕燕于飞,差池其羽”,到张九龄“无心与物竞,鹰隼莫相猜”,再到史达祖“飘然快拂花梢,翠尾分开红影”。
“燕子归来寻旧垒”,燕子向来与人亲近。
在古中国诗人眼里,“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出双入对的春燕是自由恋人的象征。
而在东莞乡间,春天燕子带来春阳温暖、百花盛开的消息。燕子是春天的使者,它们欢乐的呢喃意味着寒冷艰难的季节即将过去,接下来,可以期待生机勃发、五谷丰登的年景。

本故事参考资料:刘斧《青琐高议》;鲁迅《唐床传奇集》;陈蒲清《中国古代童话鉴赏》;顾希佳《东方夜谭》;以及其它相关故事


楼主:涉江采芙蕖  时间:2021-02-07 22:25:58
中国故事之475:猩猩醉酒

一苇 述

古时候,山上有一群猩猩,大大小小一共有二十四只。它们时常跑下山去,抢劫村庄里的美酒和草鞋。
这群猩猩第一爱美酒,第二爱草鞋。
村民们很生气。
好不容易酿成的美酒,给猩猩抢去了,自家就没得喝了。
好不容易织成的草鞋,给猩猩抢去了,自家就没得穿了。
村民们开了个大会,想了个办法。
他们酿了十二缸美酒,摆放在山坡上。酒杯子从小到大绕成一圈,陈列在酒缸旁边。
他们编织了二十四双草鞋,搓了一条细长柔韧的绳子,把草鞋勾连在一起,编结成长长的一串,扔在山路旁边。这二十四双草鞋编织得格外精致,大小不一,远远看去,像刚从海底打上来的一串活鱼。
猩猩们刚看见这些东西的时候,也知道是诱饵。一个猩猩指着村庄,破口大骂:“奸猾的人啊!你们坏透了!想拿美酒和草鞋引诱我们?门儿都没有!我们才不上当呢?”
骂完,那个猩猩掉转头,跑进山林去。
别的猩猩也照着样子骂了一通,掉转头,跑进山林去。
然而,没过多久,它们又跑出来,揭开酒缸的盖子,闻闻酒香。
一个猩猩说:“我们不喝,只是闻一闻,有什么害处呢?”
闻着酒香,猩猩们口水滴滴嗒嗒流下来。一只猩猩说:“我们不多喝,只喝一小杯,有什么害处呢?”
它取过最小的酒杯子,舀了一杯酒,喝了。
“真香呀!”它赞美着,跑进山林去。
就这样,所有的猩猩都喝了一小杯酒,心满意足地跑进山林去。
然而没过多久,它们又跑出来,拿起稍大些的酒杯子,舀了一杯酒,喝了,跑进山林去。
就这样,猩猩们跑来跑去,喝光了那十二坛美酒,个个酩酊大醉,纵情地唱歌,狂野地跳舞。
一个猩猩说:“瞧那些草鞋,当真精致有趣。”
猩猩们一哄而上,捡起那些草鞋,一个个试穿起来。不一会儿,每只猩猩都找到了一双最合脚的鞋子。原来,那些鞋子是专为它们量身订造的。
“太棒了!”它们赞美着,低下头,欣赏自己的脚,把鞋带子紧紧系上。
村民们从山脚下跑上来,追捕这群得意忘形的猩猩。
猩猩拼命奔逃,然而被草鞋绊住,相互牵连,相互践踏。最后,二十四只猩猩一只也没跑掉,全被村民捉住了。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克制贪念和谨终慎始是多么重要。

后记:原本想找一个“猩猩戴帽子”的故事,没有找着,却遇上这个“猩猩醉酒”的故事。
相遇是缘。于是我停驻在今天,停驻在这个故事面前,把它重述一遍。

本故事参考资料:李肇《唐国史补》;刘元卿《醒世恒言 贤奕编 警喻》


楼主:涉江采芙蕖  时间:2021-02-07 22:25:58
中国故事之476:鲛人报恩

一苇 述

从前有一位景生,在福建住了三年,第三年的岁末,他租船回家,经过泉州,在沙岸上看见一个鲛人。
那鲛人僵卧在礁石上,全身漆黑,头发卷曲,看上去像个恶鬼。然而他碧蓝的眼睛流露出哀伤,神情忠诚而良善。
景生吩咐客船挪近鲛人,问他:“你是谁?为什么独自卧在这里?”
“我是海底的鲛人,名叫泉客,上个月为琼华公主织紫绡嫁衣,不小心弄断了九龙双脊梭,被流放在这里。如今我漂泊无依,倘若你能收留,必将铭记恩情。”
景生听他说得可怜,就让他上船,把他带回家乡,让他当仆人。
泉客没什么嗜好,也没什么才能。每天吃过饭,洗好碗,打扫干净门楼,就在池塘泡着,泡够了就蹲伏在角落里。景生怜悯他远离南海,孤身一人,也不忍心驱遣他做事。

浴佛节那天,景生到昙花寺游玩,遇见一位好女子,她跟在一个老妇人身后,跪在慈云座下祈祷。姑娘正是花样年华,她双手合掌犹如洁白的莲花,腰肢袅娜犹如春天的杨柳,眼神流盼生辉,如星如月。景生一见钟情,忘了自己身处何方,要做什么,仿佛被磁石吸引,他跟随她离开昙花寺,下了山,穿街过巷,眼看着她们进了一间屋子,关上门,不再出来。
他呆呆地站立了很久,才回过神来,向邻近的人家询问。原来那位姑娘名叫陶万珠,父亲已经去世了,母女俩相依为命,深居简出,生活很清贫。
景生高兴了。他心想,这种情况呢,只要多出点聘金,多准备些礼物,哪有不成功的道理呢?
于是他准备了十担贵重的礼物,上门去求亲。
没想到,老妇人拒绝了。
景生无奈,只好许诺更高的彩礼,然而老妇人还是没有允许。
景生又失望又恼怒:“唉,你把女儿当作珍奇的货物私藏起来,不怕她孤独终老吗?”
老妇人笑起来:“倘若你是挚诚君子,就去为你的婚事努力吧!我女儿名叫万珠,你回去准备一万颗明珠吧!等万颗明珠送过来,我就把女儿许配给你。”
景生回到家中,失魂落魄,喝茶不甜,吃饭不香,辗转反侧无法入眠,思来想去面前总浮起万珠姑娘的面影。然而去哪里找一万颗明珠呢?一万颗明珠,可不是一颗两颗呀,即使卖田卖地,倾家荡产,一时间也筹集不到啊!
景生内心郁结,外感风寒,过了十来天,竟然病倒在床,无法起身。
请了医生来诊治,医生说:“伤寒症呢,药物可以医治。相思病呢,就无药可救了!”

一天清晨,鲛人进房间看望景生,景生叹息说:“‘琅琊王伯舆,终当为情死’——我如今也要为情而死了。泉客啊,你离开大海跟随我到这里,我死了之后,你怎么办呢?谁照顾你呢?”
听到这话,泉客悲从中来,抚床大哭,眼泪滴滴嗒嗒洒落在地。
那幽暗的病房,不知什么时候变得明亮、华丽。景生勉强撑起头颅,朝地上一看,不由得心花怒放,原来,那泉客的眼泪落在地上,一颗颗全都变成了明亮的珍珠,晶莹剔透,宝光辉映——全是货真价实的深海明珠啊!
景生霍地从床上跳起来,精神抖擞,病好了一半:“太好了,我有救了!”
泉客连忙擦干眼泪,扶住景生:“怎么啦?”
景生就把自己如何浴佛节上昙花寺,如何遇见万珠姑娘一见钟情,如果重金求骋不成功,老妇人如何索要万颗明珠的事,一五一十讲给泉客听。
泉客十分喜悦,取过木盆,捡起地上的眼泪,数来数去,只得三千来颗。
景生向泉客鞠躬行礼:“泉客呀,看来我命不该绝,这件事难中有救!你可以尽情地痛哭一场,为我凑够万颗明珠吗?倘若助我娶得心上人,你就是我的再生父母,以后咱俩不是主仆了,互相以亲人相待。”
泉客哭笑不得:“主人啊,我从小住在深海,欢乐时喜上眉梢,悲痛时泪如泉涌,我的喜怒哀惧全由内心发出,不能有半点假装。”
景生说:“鲛人天真天然,不像世人机巧世故,我真心敬佩。不过呢,这件事,难道就没有办法了吗?”
“办法呢,倒是有一个。明天,请主人准备一坛好酒,带我上望海楼——我好久不见大海了。”

第二天,景生准备了两坛美酒,带鲛人登上望海楼。鲛人走不惯山路,只累得气喘吁吁,神色萎靡。然而一望大海,海水浩浩汤汤,茫无际涯,泉客立即振作精神,他一杯接一杯喝酒,迎着海风唱起了深海的悲歌,跳起了深海的舞蹈。
景生很同情他:“如果你实在想家,明天我就雇一艘渔船,送你回故乡,怎么样?”
泉客怆然说:“沧海茫茫,故乡何在?就算投身大海,也无法重返龙宫了!”
说完,他放声痛哭,泪如泉涌,刚刚喝下去的两坛美酒全化作风中的眼泪。
泉客痛痛快快哭了一场,直到泪水流尽,才恢复平静。他泪洒望海楼,一颗颗泪珠全化作深海明珠,宝光辉映天地,山神海神树神风神,个个为之感动。
景生捡起鲛珠,恰恰装满两个酒坛,数量已然超过万颗。
景生心满意足:“泉客,明珠已然足够,我们回去吧!以后,你把我家当成你家,再也无须哭泣。”
就在这时,海上赤城山升起紫色的烟霞,一只青鸟从烟霞飞出来,飞向泉客,送给他 。
泉客展开信笺,即刻展颜欢笑,喜上眉梢:“琼华公主嫁了珊瑚岛钓鳌仙史,仙史修复了九龙双脊梭。他们宽恕我了。我可以重返故乡了。景生,祝你好运!就此别过!”
说完,泉客纵身一跃,跳入海中。

景生拿了一万颗明珠,再次到陶家提亲。
老婆婆请他喝淡淡的清茶,对他说:“上次你拿钱财侮辱我,我跟你开个玩笑而已,哪里是想要你的万颗明珠呢?我女儿是无价之宝,惟有挚诚君子才配得上她。”
老婆婆没有要那万颗明珠,就把女儿陶万珠许配给景生。
景生和万珠结了婚,夫妻相亲相爱,生活得很融洽。过了两年,他们有了一个男孩,取名为“梦鲛”。为什么叫梦鲛呢?是为了怀念鲛人泉客,铭记他为了撮合这段姻缘而泪洒望海楼的恩情。

后记:这段时间,断断续续读《谐铎》,毕竟文言相隔,半懂不懂,但也能喜欢沈起凤的叙事,感觉与蒲松龄相比,沈起凤讲起故事来并不逊色太远,他泰然自若,有一种自足感,字里行间包涵着平和欣悦。
整部《谐铎》,我最爱《桃夭岛》与《鲛人泣珠》这两则,于是重述这两则,向沈先生致敬。

本故事参考资料:沈起凤《谐铎》;陈蒲清《中国古代童话鉴赏》



楼主:涉江采芙蕖  时间:2021-02-07 22:25:58
中国故事之477:张道陵七试赵昇

一苇 述

张道陵,就是张天师,他是张子房(张良)的第八世孙。
传说他的母亲做了一个奇梦,梦见北斗第七颗星从天而降,化作一个仙人,手托铜盆,盆中盛着一颗仙丸,芬芳扑鼻,大得像鸡蛋,红得像鲜桃。
母亲取过仙丸,吃了下去,只感觉腹部温热,身体轻盈。就这样她怀孕了,后来生下张道陵。
张道陵聪颖好学,十六岁就已熟读儒家道家的经书,通晓天上人间的学问,能降龙伏虎,斩妖除魔。

后来,张道陵来到龙虎山,得到一卷《黄帝九鼎太清丹经》,于是他停驻龙虎山,广收门徒,开炉炼丹,终于炼成不死的丹药,打通长生的法门。
当时,张道陵有门人弟子107人,只有王长一人得到他的真传。
众人纷纷埋怨他偏心。
张道陵说:“你们贪恋尘俗,内心混浊,身体沉重,怎么能找到羽化登仙的路途呢?”
一个弟子不解:“那么,什么样的人能得仙法真传?”
张道陵掐指一算:“明年正月初七,午时,将有人从东方来。他大约比王长矮一个头吧,方脸,身穿貂裘锦袄。像他那样的人,就能得真传、通法门。”
于是,门徒都拭目以待。

第二年正月初七,从东边走来一位年青人。王长一看,果然比自己矮一个头,方形脸,貂裘锦袄,腰间佩着雕龙嵌珠的宝剑。
王长拦住他,问他:“你是什么人,要做什么事?”
“我叫赵昇,要拜师学仙,修习长生不老之术。”
王长说:“天师正闭关修炼。你来得不是时候,回去吧!”
说完,王长关上大门,把赵昇挡在门外。赵昇并不沮丧,也不纠缠,白天他在门外等待,夜里他在阶前露宿。107位门徒弟子轮番轰他下山,然而他总不走,就这样,过了七七四十九天。
张道陵说:“这人善于等待,不生嗔怨,这很好。第一关过了,让他进来吧。”

龙虎山南面有一块田,种着豆子。张道陵派赵昇看守田地,驱赶偷吃的鸟兽。
赵昇欣然接受任务,住进田边的小草屋。夜幕降临,春月初升,来了一位红唇美女:“小师傅,我走了远路,扭伤脚踝,请让我住宿一宵。”
赵昇让美女住进小草屋,让她睡木床。而他自己抱了一捆干草,睡在地上。一整夜,那红唇美女一再挑逗赵昇,然而赵昇不为所动,始终行为端正。
张道陵说:“这人不恋美色,这很好。第二关过了,让他回来吧。”

龙虎山西面有一片松林,一棵老松枯死了。张道陵给了赵昇一把斧头,让他砍倒老松,挖起树根。
赵昇欣然接受任务,提了斧头,去砍伐枯松。枯松砍倒了,松根挖起来,地下露出一窖黄金。那会儿,头顶传来一个声音:“地藏黄金,天赐赵昇。”赵昇说:“我是个求仙问道的人,要黄金有什么用呢?”他铲起泥土,掩埋了黄金。
张道陵说:“这人不贪钱财,这很好。第三关过了,让他回来吧。”

龙虎山云雾缭绕,云雾深处有珍贵的草药。张道陵交给赵昇一把药锄、一个药篓,让他采药。
赵昇欣然接受任务,走进深山,采了满满一篓草药,坐在一块大青石上歇息。忽然腥风大作,跳出来三只黄斑老虎。老虎把赵昇团团围住,露出凶猛的牙齿。赵昇神色平静,对老虎说:“我上山求道,没有做过坏事。死生有命,如果前世欠下血债需要今生偿还,那你们吃掉我吧,如果没有相欠,你们走吧!”
三只猛虎在他身闻了闻,掉转身,走了。
张道陵说:“这人心胸坦荡,不忧不惧,这很好。第四关过了,让他回来吧。”

龙虎山下有一处墟市,墟市热热闹闹,商品琳琅满目。张道陵交给赵昇一锭银子,让他买十匹素绢。赵昇付了钱,背起素绢往回走,没走几步,店主人追上来,扯住他,诬陷他:“你没有付钱,怎么抢走我的绢?”
赵昇说:“钱已经给你了,是一锭银子。”
“没有!”
“好吧。既然如此,我用这把剑来抵值。”
赵昇解下身佩的宝剑。
“不够。”
赵昇脱下身上的貂裘。
“不够。”
赵昇脱下身上的锦袄。
“好了,够了。”
张道陵说:“这人不吝惜自己的财物,不责备别人的过错,这很好。第五关过了,让他回来吧。”

金风送爽,稻谷金黄,龙虎山半数门徒到田间收割。午间吃饭的时候,忽然来了一个乞丐,衣不蔽体,全身疮脓,恶臭难闻。众人纷纷躲避,只有赵昇走上前,把自己的饭分给他吃,解下身上的麻衣披在他身上。
张道陵说:“这人能帮助人,不避恶臭,这很好。第六关过了,让他回来吧。”

时光荏苒,到了第二年的初夏,张道陵聚集108位门徒,领他们走上一处悬崖。在那悬崖绝壁之下,万丈深渊之上,岩石的缝隙之间,生长着一棵大桃树,结了一树大桃果。
张道陵环视门徒:“谁能摘得桃果,我传他修真秘诀。”
大弟子二弟子三弟子,小心翼翼爬到崖边,向下张望,不望还好,一望下去,只吓得全身发抖,冷汗直冒。
106个门徒步步后退,就连王长也不敢在悬崖边久待,大家都认为不可能摘得桃果。
赵昇走上前,勇敢地跳了下去,不偏不倚,稳稳落在桃树上。他摘下桃果,一个接一个掷上来。就这样,赵昇摘得106个桃果,106位门徒每人分得一个。
那会儿,大桃树上只剩下三个桃果,晃晃悠悠,挂在最遥远的桃枝上。赵昇身体沉重,没办法摘取。
张道陵伸手拉他,手臂越伸越长,越伸越长,不一会儿,够到赵昇,把他拉了上来。
“剩下的三个桃果,还是我去摘吧。”说完,张道陵纵身跳下悬崖。啊呀,桃树上见不着他!张道陵哪里去了呢?
“师傅死了!我们怎么办呢?”106位门徒痛哭起来。
王长对赵昇说:“师傅已然修得长生仙术,一定不会死。我们去找他吧!”
王长和赵昇一同跃下悬崖,没想到,他们并没有落入深渊,却跌落到一个桃园。张道陵坐在亭子里,一边烹茶,一边吃桃果。
“你们信念坚定,不畏生死,这很好。第七关过了,你们到我身边来。”
于是赵昇和王长坐到张道陵面前,一个在左,一个在右,向他学习伏虎降龙的法术,以及长生不老的秘诀。

后记:我关注这个故事很久了。
它适合讲给当代孩子听吗?孩子们会从故事的浅表理解故事,从此受了讹诈也不争辩吗?孩子们会模仿赵昇跃下悬崖吗?……碍于种种顾虑,我一直没有讲。
上星期,我把它讲给一位孩子听,同时讲出我的顾虑。孩子说:“你们大人真白痴,你们以为小朋友都是傻瓜呀?”
为了与孩子们一起成长,至少不那么白痴,我决定重述这则故事。

本故事参考资料:顾希佳《东方夜谭》;冯梦龙《喻世恒言》;李昉、扈蒙、徐铉等《太平广记》;岱宗山人《张道陵七试赵昇》;以及其它相关故事


楼主:涉江采芙蕖  时间:2021-02-07 22:25:58
中国故事之478:人参翁

一苇 述


古时候,有个读书,名叫余生,他非常勤奋,无奈天资愚笨,他的祖父、父亲、伯父、叔父、兄弟都考取了功名,当了官,只有他读书怎么都读不进心里去,考试怎么都考不取。

有一次,家里举办宴会,满座都是成功人士,个个身穿绿色官服,身披绿色锦袍,只有他一身素色布衣,寒酸地低着头,看着自己的空碗。
有个年青的堂弟喝醉酒,高声问他:“兄弟,天底下有一种病无药可医,无法可救,你知道是什么病吗?”
余生老实地回答:“不知道,愿闻其详。”
那堂弟狂笑起来,告诉他:“这种病呀,名叫愚蠢。”
余生的眼泪从心脏涌上眼眶,恨不得在大地上找一道裂缝,“倏”一声钻进去,永远不再冒出头来。

后来,余生离开家,隐居到晋阳山下一个村庄,住在一间茅屋里。他白天苦读诗书,夜晚苦读诗书,就连做梦也在苦读诗书。然而,读来读去,他还是读不通那些诗书,写不出像样的文章。
一天夜晚,余生在灯下读书,忽然来了一位老翁,他身穿粗布衣裳,头发胡须全白了,脸色却像三岁小孩一样红润。
余生很高兴,因为难得有客人来访。他搬出红泥小火炉,温了珍藏的好酒,跟老翁喝酒谈心。
老翁问他:“余生,你独自在山村读书,是想要谋取功名富贵吗?”
余生老老实实地回答:“老人家,不瞒你说,我天生愚笨,恐怕今生难以获取功名。但是,书中有圣贤说过的话,有英雄唱过的歌,我希望理解其中的义理,欣赏其中的豪迈,享受读书的乐趣。”
老翁点点头,对他说:“你为人真诚,志向笃定,理应有更好的命运。明天,你到西岩椴树下找我吧!”
说完,老翁走出门,消失了。

第二天,余生攀上西岩,看到一棵巨大的椴树,椴树下有一棵老参。他把人参挖起来,人参足足有一尺长,形状像极了那位老翁。
余生对那人参说:“老人家,我听说人参能医百病,能开心窍。然而你我是朋友,我怎么能吃你呢?”
当天夜里,余生梦见老翁陪他读书,对他说:“没关系,你把人参吃掉吧。我只是离开椴树,住进你梦里而已。”
于是余生把人参洗干净,煮来吃了。
从那以后,余生心智大开,读书过目不忘,能明悟深奥的义理,提起笔来文思泉涌。
第二年,他考取进士,当了地方官,励精图治,清正严明,为老百姓做了不少好事。


后记:这是一则药材故事,它赞美人参的神奇功效。故事里的人参翁让我想到“智慧老人”这个意象——是的,故事深藏着隐喻与象征。我知道,对天性朴拙而苦苦求索的人来说,与智慧老人相遇之日,便是踏破铁鞋之后的顿悟之时。

本故事参考资料:张读《宣室志》;陈蒲清《中国古代童话鉴赏》


楼主:涉江采芙蕖  时间:2021-02-07 22:25:58
中国故事之479:三个狐妖

一苇 述

古时候,江陵县有一位裴少尹,裴家不仅门第高贵,而且财物丰厚。
裴少尹有个儿子名叫子璞,长到十四岁,清秀俊逸,心思聪颖,富有才华。裴少尹精心培育他,十分疼爱他。
那一年深秋,黄叶落尽,子璞得了一场怪病,一忽儿发冷,一忽儿发热,每每有人靠近他,他就翻白眼,一串串说胡话,没有人明白他说什么。
裴少尹日夜担忧,五脏六腑犹如大火炙烤,四处请医问药,然而都没有治好子璞的病。

一天,来了一位乌先生。
他头戴黑色道巾,身穿黑色道袍,手执一支黑色拂尘,自称为得道的仙师,能够驱鬼除妖。他进屋看了看子璞,摸了摸他的额头,把了把他的脉博,对裴少尹说:“你儿子没什么病,只是给狐妖缠上了。只要我作法驱妖,他马上就能痊愈。”
俗话说“病急乱投医”,裴少尹没有多想,立即摆起法坛,请乌先生作法。乌先生坐上法坛,一连画了七道驱妖符,不停嘴地念诵驱妖咒,后来他烧掉符咒,用清水化开,让子璞喝下去。
喝了那碗符水,子璞不翻白眼,不说胡话,体温也恢复了正常。他坐起身,对裴少尹说:“父亲,我好了。”
裴少尹无限欢喜,盛赞乌先生仙法高明,用最好的酒饭侍候他,又送给他100两白银,60匹绸缎。
乌先生说:“狐妖只是暂时离开,恐怕还会回来,这几天我会隔天过来看一看。”
果然,接下来的每隔一天,到了正午,子璞总会不受控制地哭笑一阵,但是乌先生一来,他就马上恢复平静。

过了十多天,天蒙蒙亮,来了一位白先生。
他头戴白色道巾,身穿白色道袍,手执一支白色拂尘,长得仙风道骨,自称为得道的仙师,能够驱鬼除妖。他进屋看了看子璞,摸了摸他的额头,把了把他的脉博,吃惊地对裴少尹说:“不好,你儿子给狐狸缠上了!”
裴少尹告诉他:“你说得对,另一位仙师乌先生也是这么说的,他已经为我儿子作法驱妖了。”
白先生狡黠地一笑:“嘿嘿,天下骗子横行,你怎么知道乌先生不是狐狸?”
裴少尹糊涂了,只好摆起法坛,请白先生作法。
白先生坐上法坛,一道道符画起来,一串串咒语念起来。
正作得起劲,乌先生来了。
乌先生一来,就指着白先生的鼻子,破口大骂:“你这狐狸精,你这臭妖孽!你缠着这孩子不放,还变成仙师害人!快滚回荒郊的破坟墓去吧!”
就这样,乌先生说白先生是狐妖,白先生说乌先生是狐妖,两人怒发冲冠,互相辱骂,扭打成一团。

正打得难解难分,门外来了一位金先生。
他头戴金色道巾,身穿金色道袍,手执一支金色拂尘,长得仪表堂堂,自称为得道的仙师,能够驱鬼除妖。
尹少尹连忙把金先生请进屋,告诉他儿子生病的经过、乌先生作法驱妖的经过、白先生作法驱妖的经过、乌先生和白先生扭打的经过。
金先生说:“这些事容易对付,我去看看。”
金先生走进子璞的病房,哼了一声,高声痛骂:“你们两只狐狸精,你们两个臭妖孽,还想骗人到什么时候呢?快快滚回荒郊野外死人堆里去!”
乌先生、白先生一同扑向金先生,一个说:“狐狸精,你来凑什么热闹?”一个说:“臭妖孽,受死吧!”
裴家上下十分惶恐,只得把裴子璞背出来,把房门关上,任由那三个道士在屋里撕咬扭打。
整整一天,病房里不断传出辱骂声,扭打声,惨叫声。终于,天黑下来,辱骂的声音停止了,扭打的声音也不再传出来了。
裴少尹命人打开门,点亮灯烛,只见地上躺着三只狐狸,一只黑色,一只白色,一只金色,它们浑身血污,奄奄一息,已经不能动弹。

裴少尹立即打杀了三只狐狸,在门前堆起柴火,把它们烧成灰烬。
第二天,裴子璞恢复了正常。后来,他一直很健康,再也没有得过类似的病症。


后记:这则故事紧凑生动,情节流转之间流露出辛辣讽刺,唐代故事家讲故事之高超技艺由此可见一斑。
故事中,裴少尹病急乱投医,来的第一位法师是狐妖,来的第二位法师是狐妖,来的第三位法师仍然是狐妖。面对仪表堂堂丰神俊朗的狐妖,情急之下,如何分辨呢?裴少尹爱子心切,缺乏慧眼,幸好故事自有智慧,三个狐妖自相残杀,倒地不起,终于露出原形。到了这种时候,再不点起熊熊烈火,把狐妖烧成灰烬,就太愚蠢了。


本故事参考资料:张读《宣室志》;陈蒲清《中国古代童话鉴赏》



楼主:涉江采芙蕖  时间:2021-02-07 22:25:58
中国故事之480:蜣螂城

一苇 述


从前有一位书生,身上天然有兰花的香气。他到朋友家做客,坐过的椅子都能留香三日,因为这个缘故,他得了个别号,名唤“香郎”。

有一回,香郎乘船出海,遇上一场飓风,来到一个岛国。
船泊在岸边,香郎下了船,沿着卵石小路,走进海岛深处,来到一座城市。
那座城的城墙用粪土筑成,墙面淋淋漓漓洒满新鲜的粪便,密密麻麻伏着几百万个蜣螂。城门上方,庄严地刻着三个大字:蜣螂城。
实在太臭了!
香郎捂住口鼻,正要往回走。城门突然打开,出来一个老头儿,他走到香郎身旁,嫌弃地说:“哪里来的龌龊家伙!咱蜣螂城是人间净土、洞天福地,不欢迎你!”
香郎退后三步,恭恭敬敬请教:“老人家,请问您姓甚名谁,这蜣螂城有何风景名胜?”
“我姓孔,名铜臭翁,原本住在五浊村,因为跟鲍鱼肆主人气味相投,所以移居蜣螂城,掌管北门钥匙。蜣螂城有一座千年陈屎山可以攀登,山下三个新鲜百粪池可以洗浴。蜣螂城满城芬芳,而你全身发臭,这里不适合你,你走吧!快走吧!”
香郎向来好胜,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我不走。难得来到蜣螂城,我要爬一爬千年陈屎山,洗一洗新鲜百粪池!”

就这样,香郎进了蜣螂城,登上千年陈屎山的峰顶,泡在新鲜百粪池洗浴。那新鲜百粪池满池大粪,越洗越臭。洗久了,臭味深入骨髓,香郎的心肝脾肺肾被彻底地浸染了,他的嗅觉完全被扭转了。从百粪池上来之后,香郎感觉蜣螂城满城芬芳,他跟鲍鱼肆主人、铜臭翁气味相投,相互引为知己,三个人在藏污纳垢轩焚香结义,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求同年同月同日死。
蜣螂城主有一个女儿,名叫无香公主,她天生不爱打扮,每日蓬头垢面。无香公主不知香臭,从来不赞美蜣螂城的香味,她有一种独特的禀赋,无论她去到哪里,哪里的气味就会消失。虽然无香公主美貌无双,然而蜣螂城上至达官贵人、下至下里巴人没有一个人喜欢她。
蜣螂城主召见香郎,对他说:“你是蜣螂城的贵客,又即将离开蜣螂城,我把无香公主许配给你,你带她离开这里吧!”
香郎和无香公主结了婚,蜣螂城主从粪窖取出36个金元宝送给香郎,然后送他们上船。大船扬帆起航,没多久,香郎回归故乡。

很奇怪,如果跟无香公主在一起,香郎就一点儿都不臭,可是一离开无香公主,他就臭不可闻,所有人都捂住口鼻,离他远远的。从蜣螂城带回的金元宝金光灿灿,但是没有人肯收这种钱,因为实在太臭了。
多年以后,香郎老了,他变成一只巨大的蜣螂,紧紧地抱住那36个金元宝。而那36个金元宝呢,被他抱久了,就变成了36个金粪球。

后记:我尝试讲《蜣螂城》的故事,讲着讲着,《蜣螂城》变成了另一个故事。
我要留下它吗?
你呢,你喜欢它吗?你更喜欢沈起凤先生的讲述,还是这里的讲述呢?
而我,之所以讲述这个故事,之所以讲成这个样子,也许是因为,我很喜欢故事里的“无香公主”这个意象吧。


本故事参考资料:沈起凤《谐铎》;陈蒲清《中国古代童话鉴赏》





楼主:涉江采芙蕖  时间:2021-02-07 22:25:58
中国故事之481:白雀助天翁

一苇 述

古时候,坐镇天宫凌霄殿的是刘天翁。然而,后来,天宫的主人却变成了张天翁。这是怎么一回事呢?
这件事跟一只白雀有关。
张天翁原名叫张坚,他是渔阳人,喜欢张网捕鸟。一天清晨,一只白鸟从天而降,朝晖映照,全身白羽闪烁生辉,没有一丝杂色。然而它无法振翅起飞,因为两只翅膀中央处,已经被弹珠打穿了。
白鸟落在网上,悲哀地呻吟,鸣声凄楚婉转,仿佛绝代歌女的绝命娇音。
张坚把白鸟从网上取下来,放在花园里,问它:“你毛羽高洁,是天上的神鸟吗?”
白鸟说:“我是天宫刘天翁的宠鸟。刘天翁喜怒无常,他昨晚发怒,用弹弓打穿了我的左翅膀,今朝又发怒,用弹弓打穿了我的右翅膀。如今我坠落凡间,被你的罗网捕获,要宰要杀,随你便吧。”
张坚上山采摘草药,为白鸟止痛,又给它吃生肌的乌鱼,让它伤口愈合。过了三个月,洞穿的翅膀长合了,白鸟再次展翅飞翔,它追随张坚,在凡世歌唱,把天上的仙乐带到人间。

刘天翁得知这件事,勃然大怒,派赤脚仙下凡诛杀张坚。
白雀心有灵犀,早就预知这件事。它对张坚说:“因为我,刘天翁派赤脚仙来杀你。赤脚仙本领高强,但他有弱点,他一双赤脚,最怕蒺藜。”
白雀引领张坚到南山山坡,采来一麻袋蒺藜,撒在院子里。
第二天,赤脚仙提着诛仙剑,推开了张坚的院门。张坚坐在屋子里,慢条斯理,喝着清茶。
赤脚仙赤脚走过院子,蒺藜扎满他的脚底。
“啊呀,疼死我了!疼死我了!”
赤脚仙在院子里跳,越跳越疼。张坚从屋里出来,大网一撒,把赤脚仙罩在网里。
“你还要杀我吗?”张坚问。
“不杀了,放开我吧!”赤脚仙求饶了。
“可以放你,但是你不能与我为敌。如果你能发誓,以后我当了天翁,封你为‘赤脚大仙’。”
于是赤脚仙发誓不与张坚为敌。
张坚放了赤脚仙,与他一起喝清茶,谈天说地,快活非凡。

刘天翁得知这件事,勃然大怒,派金靴仙下凡诛杀张坚。
白誉心有灵犀,早就预知这件事。它对张坚说:“因为我和赤脚仙,刘天翁派金靴仙来杀你。金靴仙本领高强,但他有弱点,他一双金靴,最怕铜豌豆。”
张坚和赤脚仙走遍了附近的铁匠铺,打造了一箩筐滚圆滚圆的铜豌豆,撒在院子里。
第二天,金靴仙提着诛仙刀,推开张坚的院门。张坚和赤脚仙坐在屋子里,慢条斯理,喝着醇酒。
金靴仙穿着金靴走过院子,金靴踩在铜豌豆上,仿佛装上了滑轮,金靴仙脚底一滑,摔倒在地。
“啊呀,气死我了!气死我了!”
金靴仙爬起来又摔下去,越摔越生气。张坚从屋里出来,大网一撒,把金靴仙罩在网里。
“你还要杀我吗?”张坚问。
“不杀了,你可以放开我吗?”金靴仙求饶了。
“可以放你,但是你不能与我为敌。如果你能发誓,以后我当了天翁,封你为‘金靴大仙’。”
于是金靴仙发誓不与张坚为敌。
张坚放了金靴仙,和两位神仙一起喝醇酒,谈天说地,快活非凡。

刘天翁得知这件事,勃然大怒,派四条腿的天狗去咬张坚。
白雀心有灵犀,早就预知这件事。它对张坚说:“因为我、赤脚仙和金靴仙,刘天翁派天狗来咬你。天狗本领高强,但它有弱点,它四条狗腿子,最怕浆糊。”
当天晚上,赤脚仙和金靴仙挖去院子里的泥土,张坚往地下灌了满满一院子浆糊。
第二天,天狗越过院门,跳进院子,冲向张坚。那会儿,张坚和赤脚仙、金靴仙坐在屋子里,慢条斯理,正在吃香喷喷的烤羊。
然而,院子里灌了深深的浆糊,天狗越挣扎越往下陷,终于全身陷进浆糊里,只露出一个狗头。
“啊呀,憋死我了!憋死我了!”
“你还要咬我吗?”张坚问。
“不咬了,救我吧!救我吧!”
“可以救你,但你不能与我为敌。如果你能发誓,以后我当了天翁,封你为‘哮天神犬’。”
于是天狗发誓不与张坚为敌。
张坚把天狗从浆糊里救起来,放进温泉洗了个澡,让它和大伙儿一起吃烤羊,谈天说地,快活非凡。

刘天翁得知这件事,勃然大怒,决定亲自下凡捉张坚。
白誉心有灵犀,早就预知这件事。它对张坚说:“因为我、赤脚仙、金靴仙和天狗,刘天翁要亲自下凡捉你。刘天翁本领高强,但他有弱点,他一张饕餮嘴,爱吃佳肴老酒,一对招风耳,爱听美言馋言。”
于是张坚设下盛宴,打算与白雀、赤脚仙、金靴仙、天狗一起款待刘天翁。
第二天,刘天翁坐着天车,驾着白龙,降落凡尘,来找张坚。
张坚恭恭敬敬请刘天翁入席,让他吃尽人间佳肴,喝尽人间美酒,张坚、白雀、赤脚仙、金靴仙、天狗轮流说着吹捧刘天翁的好话。刘天翁喝得醉熏熏的,心里乐开了花。
趁刘天翁烂醉如泥,张坚脱下他的天服,坐上他的天车,驾起他的白龙,挥动他的神鞭,领着白雀、赤脚仙、金靴仙、天狗直上云霄。他们从北天门进入天宫,然后堵塞了北天门。
第二清晨,张坚来到凌霄殿,拿起天印,当上了天翁。

等刘天翁清醒过来,事情已经无法挽救了,他召来一条蛟龙,乘坐它飞上北天门。可是北天门已然堵塞,蛟龙撞不开,重重地跌落大地。刘天翁迁怒蛟龙,把它变成一条泥鳅。后来,他满心愤懑无处发泄,就在人间四处游荡,制造各种各样的祸患。
为了安抚他,张天翁任命他为东岳大帝,掌管人间的生死。

后记:刘守华老师和顾希佳老师都重视这个故事,认为它是后世“斗阎王”故事的始祖,与当代同类故事渊缘深厚。
相比“斗阎王”意象,这“上天宫”要昂扬些,故事里的白雀也让人向往。只可惜段成式的记载实在简略,难以窥视盛唐的细节。怎么办呢?只好勉为其难,请下来诸位神仙,为故事续一口仙气,期待它在千年之后,再次活过来。

本故事参考资料:段成式《酉阳杂俎》;刘守华《中国民间故事史》;顾希佳《斗阎王型故事的比较研究》




楼主:涉江采芙蕖  时间:2021-02-07 22:25:58
中国故事之482:蜗角之国

一苇 述


从前有一只蜗牛,像所有蜗牛一样,身上背着一座小小的房子,头上顶着两支细细的触角。
左边的触角上,有一个大大的国家,名叫触国。触国人丁兴旺,男女老少足有千亿人。
右边的触角上,也有一个大大的国家,名叫蛮国。蛮国兴旺发达,街市上车水马龙,各行各业经营得欣欣向荣。
像所有国家一样,触国和蛮国妄图扩张领土。
他们互相挑衅,互相对骂,互相扔石头。终于,两个国家发动战争。
触国国王一声令下——滴嘟!滴嘟!冲锋号吹响了,千千万万触国人手持冲锋枪,越过国境线,冲向蛮国的国都。
蛮国人不甘示弱,蛮国国王运筹帷幄,发号施令——救亡!图存!万万千千蛮国人一手拿起长矛,一手举起盾牌,冲上战场,迎战敌军。
两军交锋,打得难解难分。大战持续了三天三夜,万万千千将士倒下去,万万千千将士迎上来。天地为之昏暗,山河为之变色,尸体堆积犹如草垛,鲜血在大地上汇流成河。
经过这一役,两个国家人口骤减,元气大伤。不久,老国王死去,新国王继承王位。他们继续励精图治,继续富国强兵,准备下一场战役。

而所有这一切,蜗牛全不知情。蜗牛从墙根爬向菜园,吃掉一片嫩菜叶,心满意足,懒洋洋地晒着太阳,睡着了。


后记:多年之前,第一次接上网线,去看一个网络论坛。虽然互相间隔了几千里地,在一个虚拟的空间,人们却争得面红耳赤,相互辱骂,恨不能置对方于死地。
我总要想到庄子的这个故事,我想接过故事的接力棒,把故事一再讲下去。
每当陷入内心的争战,触国和蛮国纠缠撕打,我就渴望回归整体,回归故园,做一只自足的蜗牛。

本故事参考资料:《庄子》


楼主:涉江采芙蕖  时间:2021-02-07 22:25:58
打开故事匣子(自序)

一苇

每个时代都有老人,每个时代都有孩子。积聚一生经验的老人是智慧老人,蒙昧稚嫩的孩子是初生赤子。智慧老人给初生赤子讲故事,于是文明得以传承,新人得以成长。
木心先生纵观中外文学史,感慨大文豪歌德的童年,赞美人类讲故事的传统:

“约翰.沃尔夫冈.冯.歌德,寿长,横跨两个世纪,殁于十九世纪中叶。幼时爱听母亲讲神话——最初的家教,感慨啊!以前母亲、祖母、外婆、保姆、佣人讲故事给小孩听,是世界性的好传统。有的母亲讲得特别好,把自己放进去。
这种非功利的教育,渗透了孩子的心灵。如这孩子天性高,这就是他日后伟大成就的最初种子。
现在,这传统世界性地失去了。”

对此,我比木心先生乐观。给小孩讲故事这个传统,即使在某些时代淡化,也完全可能在另一个时代复兴。
几千年来,中国是诗歌的国度,同时是故事的国度。诗与故事可以说是传统文化的两翼,两者互相平衡,又交相辉映。中华民族倚仗诗与故事在历史的旷野飞行,从远古抵达今天,永恒地葆有了浪漫与天真。也许,这是中华文明数千年来柔韧不屈绵延不绝的原因之一。
早在春秋时期,孔子编订六经,曰《诗经》,曰《书经》,曰《礼经》,曰《乐经》,曰《易经》,曰《春秋》,但他忽略了初民的神话,也放弃了流传于民间的故事。孔子爱诗,说“不学诗,无以言”,然而“子不语怪力乱神”,说“未知生,焉知死”。因为儒学历代被推崇,孔子的话被奉为经典,许多卓越人物从小读诗,一生写诗。唐朝的街市中,歌女们传唱李白、王昌龄等诗人的诗。宋朝的大地上,“凡有井水处,皆能歌柳词”。中国最杰出诗篇并非束之高阁的珍藏品,它们是普罗大众日常的滋养。
故事没有这么幸运,古中国涉及怪力乱神的神话、民间故事几乎被文学正统拒之门外,少有优秀文学家专门去记录、编订、创作它们。古中国学童从小熟读四书五经,却难以读到瑰丽的原生神话和鲜活的民间故事。民间故事散落于民间,千百年来,在荒烟蔓草之间,时而流传,时而湮灭,时而重生。
搜集、整理、重述中国民间故事,我想到鲁迅先生《野草》的一段话:“生命的泥委弃在地面上,不生乔木,只生野草,这是我的罪过。野草,根本不深,花叶不美,然而吸取露,吸取水,吸取陈死人的血和肉,各各夺取它的生存。当生存时,还是将遭践踏,将遭删刈,直至于死亡而朽腐。”这几乎是中国民间故事命运的写照。
这些故事自有其光辉灿烂的魅力,即使被忽略,被篡改,它们终将倚仗自身的力量重生,呈现其无与伦比的价值,滋养未来的初生赤子。
与诗相比,故事更天然地亲近小孩子。故事起源极早,它们产生于人类的童年时代,拥有迷人的形象与奇妙的幻想,这些特质使故事契合于所有时代的童年,为孩子们喜闻乐见。
源远流长的中国民间故事是历代先祖智慧的结晶——来,让我们打开故事匣子,把故事送到小孩子手里。


2021.1.25定稿
楼主:涉江采芙蕖  时间:2021-02-07 22:25:58
中国故事之483:蟪蛄国

一苇 述

古时候有一位书生,喜欢在风雨里钓鱼,别号“披蓑戴笠生”。
一年隆冬,下了大雪,他跟朋友们欢聚赏雪,饮了很多酒。还没到正午,他就酣醉了,朋友们送他回家,他倒在卧榻上,“呼噜噜”沉入睡梦之乡。

忽然来了一位华衣官员,向他鞠躬行礼:“披蓑戴笠先生,我是蟪蛄国的时翰林,我们国君召见你,请上马吧!”
披蓑戴笠生满心欢喜,连忙起身,穿好衣裳戴好帽子,随时翰林来到门外。枣子树下立着一匹枣红矮马,雕鞍精美,装饰着水晶石,像皇家物品。
披蓑戴笠生骑上小枣马,风驰电掣,没多久,来到一个国家。天气渐渐变得炎热,两人下了马,在路旁清风亭歇息,一边吃西瓜,一边欣赏清水湖的红莲花。
披蓑戴笠生深感诧异:“这是什么地方?隆冬时节天气如此酷热,西瓜竟已成熟,红莲竟已盛开。”
时翰林告诉他:“这里就是蟪蛄国,离中华十万八千里。蟪蛄国以一日为一年,清晨立春,正午立夏,黄昏立秋,午夜立冬。如今瓜果甘甜,荷花稍有倦意,正是初秋时节。”
披蓑戴笠生看着清水湖,红莲逐渐凋零,微凉的西风变成凛冽的北风,两人赶紧貂裘,仍然深感寒冷。披蓑戴笠生细看残荷,依依不舍。时翰林命令仆从为他煮酒御寒,两人谈古论今,觉得志趣相投,不知不觉,清风亭外下起了鹅毛大雪。
时翰林催促他:“天已漆黑,隆冬将至,快走吧!”
披蓑戴笠生骑马上路,就着月光,回头再看清水湖,湖水竟已结成寒冰。
天太冷,夜太黑,实在无法再前行,于是他们停歇在路边驿亭,借宿了一宵。
第二天清晨,披蓑戴笠生进入蟪蛄国京都“延年城”。城中百花盛放,他春风得意马蹄欢畅,不一会儿来到王宫,拜见蟪蛄国国王。
国王责备时翰林:“你去年夏天出发,今年春天才回来,为什么耽搁了这么久?难道不知道时间宝贵吗?”
时翰林低下头不敢回答,生怕耗费了国君的时间。
披蓑戴笠生说:“不怪时翰林,是我流连清风亭,赏完秋荷赏冬雪,导致有所耽搁。”
国王请披蓑戴笠生坐到上宾的席位上,对他说:“披蓑戴笠先生,你是中华高士,无畏四季风雨,能在时光中陶然沉醉。我的女儿桃花细雨公主仰慕你很久了。如果不能与你缔结良缘,她立志孤独终老。你愿意见一见她吗?”
披蓑戴笠生不由得怦然心动。
桃花细雨公主从深宫出来,掀开面纱,含笑敛眉,向披蓑戴笠生致意。她的容光无与伦比,整个春天的山水花鸟为之黯然失色。披蓑戴笠生一见倾心,决定留在蟪蛄国,与桃花细雨公主结为夫妇。
因为极度幸福,他全然忘记了时间,丝毫没有注意年月流逝,不知不觉,过去了60年。
老国王早已去世,披蓑戴笠生在蟪蛄国当了三十六年国王,现在他退休了,把王位传给大儿子英雄俊杰。
桃花细雨公主已然白发苍苍,她卧在病床上,拉着他的手,泪眼婆娑:“记得当年初相见,我拥有绝世的容颜,如今华年消逝,我也即将追随往昔时光回归大化。我的年岁已然用尽,你的年岁还长。你不必陪我了,回到你原来的世界去吧!”
听了这一席话,披蓑戴笠生如梦初醒。他走出王宫,走向一匹年青的小枣马。整个王族、所有重臣都来为他送行。他骑上马背,跟蟪蛄国挥手道别。小枣马纵蹄飞奔,没多久,把他送回自家门前。这时冰消雪化,垂柳萌芽,时节已然抵达初春。

他下了马,走进家门,不留神在门坎上绊了一跤,他倒在地上,“哎哟”一声叫喊出来。
再睁开眼,却见一家人围在床前,他的母亲目光关切,又悲又喜,口中念诵佛号,感谢皇天后土的护持。
原来,隆冬时他饮酒过量,一直昏迷到现在,已经过去两个月了。
蟪蛄国以日为年,这短促的两个月,竟然是蟪蛄国漫长的60年。

后记:这段时间,我为沈起凤的故事着迷。与《聊斋》相比,《谐铎》更富有象征性,桃夭岛,蜣螂城,蟪蛄郡,每个象征都彰示着某种本质。
光阴如同永恒的流水,我们如同光阴之水里的游鱼。让我们跟随披蓑戴笠先生,到蟪蛄国一游,见识时间公主绝美的容颜。

本故事参考资料:沈起凤《谐铎》;陈蒲清《中国古代童话鉴赏》



楼主:涉江采芙蕖

字数:1067112

帖子分类:闲闲书话

发表时间:2015-04-07 19:04:00

更新时间:2021-02-07 22:25:58

评论数:1380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下载地址:TXT下载

 

推荐帖子

热门帖子

随机帖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