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水读 >  天涯 >  煮酒论史 >  泪痕漫评隋唐的历史 那段被英雄传奇模糊的历史

泪痕漫评隋唐的历史 那段被英雄传奇模糊的历史

楼主:泪痕春雨  时间:2022-09-06 22:02:49
从张纶的表现,我们大约可以看出来,李唐这个阶段的战争,根本不需要战神一样的李世民领衔,因为在当时背景下,以李渊集团的实力,随便拉出一个优秀的职业将领,就可以胜任。

总的来说,大隋帝国遍地叛乱,根本不可能派军事主力进入这个战场;关键是,当时的叛乱是潮流,所以愿意为大隋帝国继续卖命的人实在太少,就算当地有军政长官想保卫大隋帝国,也会感觉有一种说不出的孤单。

大约是因为张纶率领的是偏师,所以离石、文成两郡的军政长官,都敢试图抵抗,但是抵抗的结果,依然都是失败。于是,离石郡守杨子崇被乱兵杀死;文成郡守郑元被张纶俘虏。

因为类似的原因,李渊的军队一路南下,一路招兵买马,却没有遇到什么大规模的战斗。

到了8月15日,李渊就到达了龙门。
楼主:泪痕春雨  时间:2022-09-06 22:02:49
总的来说,抛开各种云遮雾罩的细节内容,我们可以看出来,李渊5月15日击斩高君雅王威叛乱后,到8月15日到达龙门,就没有经历过什么值得一提的战争。

到此为止,整个山西,就只有河东郡还控制在大隋帝国手中。

现在放眼望去,黄河就在眼前了,只要渡过黄河,就接近关中的大门潼关了!
此时,距李渊击杀高君雅、王威反叛,已整整三个月了!

刚刚驻军龙门这时,李渊面对前面的河东郡,还充满了矛盾。
因为是先攻克河东郡,还是直接插入关中,这似乎是一个大问题。
要知道,河东郡可不是前面的城池,这里有大批政府驻军,而且紧靠大隋帝国的军政重心所在地,如果河东郡守军不犯明显的错误,李渊就有可能钝兵于这里,而长期无法前进了。
问题是,如果李渊在这里钝兵久了,不确定的危险因素会变得越来越多。

问题是,如果绕过河东郡,不确定的危险因素更多。
现在的问题是,李渊应该怎么办?
楼主:泪痕春雨  时间:2022-09-06 22:02:49
就在李渊大本营为此争论不休的过程,忽然发现,这已经不是问题了。

因为李渊驻军龙门之后,关中的军政长官、叛乱首脑那是纷纷响应李渊。所以李渊几乎没有经过战争,就夺取了关中的大片土地,更增加了十多万军队。

在这种背景下,兵分两路打吧!
于是,一路兵马与河东守军作战,一路兵马直插关中。关键是,哪一路军队,都拥有兵力上的优势。
于是大隋帝国的军队,很快被压缩在长安、河东两个孤立的据点内,只能等着奇迹发生了。很不幸,奇迹一直也没有发生。相反,这两座孤城的外围地区,都很快被李渊收割干净了,这两座孤城,就成了熟透的果子,就等着慢慢落地了。

楼主:泪痕春雨  时间:2022-09-06 22:02:49
从上面的基本历史事实,我们大约可以知道,李渊的叛乱环境有多宽松了。因为他叛乱三个多月了,竟然没有一枝围剿大军过来。在这种背景下,他从容的整合自己辖区,从容的蚕食自己辖区附近的地盘。

李叛乱的环境之所以如此宽松,主要是因为两个原因。
第一、大隋帝国遍地都是叛乱;大隋帝国根本无法集结起一支强大的军队投入山西战场。
第二、隋炀帝一直希望从中原战场夺回战略的主动权,所以帝国最多的军事资源都投入了围剿李密的战争中。对此,我上一章分析了很多,这里就不多说了,有兴趣的人,可以看前面章节。
在这种背景下,李渊叛乱后,就有足够的时间慢慢整合自己辖区及其附近的军政资源了。
楼主:泪痕春雨  时间:2022-09-06 22:02:49
虽然不敢说处于李渊的背景下,谁也可以取得这种胜利。但是真心说,这种胜利并不需要多么惊世骇俗的能力,更不需要有一个多么惊世骇俗的儿子。

这种胜利,几乎就是实力上的胜利,而且主要是源于政治外交上的成功。军事嘛,虽然不能说不重要,但是它只要不拖后腿,就足够了。换而言之,它并不需要超一流的军事统帅,只要有一流的统帅就可以了。

总的来说,以强胜弱,那是常态;以弱胜强,那才叫奇迹。
当然了,顺应潮流者胜,那是常态;逆潮流而上,那才叫奇迹。
李渊的军事行动,既拥有实力上的优势,又代表着叛乱的大潮流,胜利那就是常态。换而言之,只要发挥正常就可以了。


欢迎大家关注下一章 席卷关中

待续
楼主:泪痕春雨  时间:2022-09-06 22:02:49
感谢诸位网友支持,感谢gdszslt 、大有行 、动感飞猪一号、长翅膀的小公猫、雁小驴1 、致远悠扬 、夜相当美、簡單就是雅、ty_油闷大虾、英式船长、王二十一的打赏,再更新一节。

第十章 席卷关中

第一节 驻军龙门

5月15日,李渊率军造反。
8月15日,李渊终于到了龙门。龙门在山西、关中平原的交界处,只要李渊愿意,从龙门就可以直接杀入关中了。

此前的地区,都远离大隋帝国军政重心所在地,所以抵抗意志都很薄弱,而且也没有多少驻军,甚至都没有什么驻军。这些城池,面对李渊的进攻,或是望风而降,而是经过简单的抵抗,就被李渊攻陷了。
而到达龙门一线,一切就不同了,这里越来越接近大隋帝国的军政中心了。

因为类似的原因,当李渊面对眼前的河东郡时,就开始犹豫了。因为这里紧靠大隋帝国军政中心,而且拥有很多驻军。
在这种背景下,李渊就需要在上中下三策中选择了。

上策:绕过河东郡,直接插入关中。只要夺取关中,河东郡就是一座失去大后方的孤城,自然不攻自破了。据说,当时的李世民就持这种战略。

下策:先夺取河东郡,毕竟绕过有驻军的河东郡,我们进入关中局势顺利,什么也好说,如果出现意外,这就是腹背受敌的节奏。据说,当时的裴寂就持这种战略。

中策:兵分两路。一路留下围攻河东,一路过黄河打关中。
楼主:泪痕春雨  时间:2022-09-06 22:02:49
哪种观点正确呢?可以说各有利弊。

但是,二十多天后,类似的问题,就不存在争议了。
因为二十多天后,中策(兵分两路),就显然成为最优选择,而且也没有啥弊端了。

兵分两路,主要的弊端,就是力量分散了。
如果实力充足,兵分两路才是多大的事啊?

这就好像,开始手头比较紧,一边是鱼肉,一边是熊掌,两者不可兼得,实在让人纠结。现在手头突然钱多了,这就不是啥问题了,因为鱼与熊掌各买一只。想吃哪个,咱就吃哪个。
不行的话,熊掌买上两个,鱼买上两条。吃一只(条),扔一只(条)也可以啊!

总的来说,现在叛乱就是主是潮流,而且李渊拥有强大的基本盘;通过反复站队,就可以让自己渐渐拥有绝对的主动权。
说得具体点,李渊驻军在龙门一线,虽然没有进攻河东郡,也没有越过黄河,但是各地的军民,却是络绎不绝的向李渊投降;过了一段时间,李渊终于感觉兵分两路,人马也非常充裕,既然如此,还用再犹豫什么呢?
于是,李渊留下一路人马对付河东郡;又派出一路人马直插关中了。

楼主:泪痕春雨  时间:2022-09-06 22:02:49
8月15日,李渊到达龙门,而且就在那一天,刘文静带着五百突厥骑兵还有两千匹战马,终于回来复命了。
这意味着,李唐与突厥的合作关系基本稳定了。现在李渊不用象此前那样惊疑不定了。关键是,这五百突厥骑兵往那一摆,就会给四方面发出一个信息,那就是李渊和突厥人建立了稳定的同盟关系。

类似信息一旦被外界认可,愿意站在李渊一边的人就会有很多。
在这个信息确立之前,追随李渊的人也好,试图站在李渊一边的人,难免有一种说不出的担忧的。因为李渊一路向西打仗,突厥人突然支持刘武周夺取晋阳,那李渊当时就要玩完的节奏。

现在这个问题解决了,自然越来越多的人看好李渊了。

楼主:泪痕春雨  时间:2022-09-06 22:02:49
在这种背景下,有一个叫任瑰的人闪亮出场了。

任瑰本是南朝人,但是在李渊起兵时,他已是河东地区的大哥级人物了,而且在关中地区,也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
以前,任瑰就和李渊有着很好的私人关系,所以李渊杀到龙门一线时,任瑰就过来表示,他愿意替李渊游说关中实力派前来投降。

总的来说,叛乱是当时的大潮流,所以任瑰进入关中后,经过一番游说,冯翊郡的叛乱首脑孙华,8月24日就亲自到李渊大营投诚;9月8日,冯翊的郡守萧造也到李渊大营前来投诚。9月10日,华阴令李孝常带着永丰仓前来投降李渊。

到此为止,意味着李渊兵不血刃的就在关中地区打开了局面。
因为这意味着李渊军队还没有度过黄河,但是在关中已是要人有人、要粮有粮,只要他愿意马上就可以进入关中站稳脚了。
9月12日,李渊终于决定渡过黄河了。

楼主:泪痕春雨  时间:2022-09-06 22:02:49
史书上为了突出李世民的牛X。所以就说大家都不敢长驱直入,惟有世民支持长驱直入。

其实,李渊的相关胜利,主要是战略、外交、政治上的胜利。
而且军事上,从头到尾都是以强压弱。
如果这样写,李世民在此间的地位就会降低,所以史书总会有意有无意模糊这种最基本的事实。

如果没有关中的大批人马不战而降,上中下三策不论怎么选择,也是非常危险的,也存在太多不确定的因素。

而众多关中的人人马不战来降,和李世民并没有多大的关系;因为简单的看,这就是任瑰游说功夫无人能及,所以摇动三寸不烂之舌,就为李渊在关中打出了滩头阵地。

因为史书没有可着劲的吹嘘任瑰,所以我们自然知道,任瑰能取得这种成就,就是时也势也,绝不是真因为他的游说之才无人能及。
楼主:泪痕春雨  时间:2022-09-06 22:02:49
更主要的是,在夺取关中的战争中,最大放异彩的人是李世民的姐姐,因为李世民的姐姐在关中地区立起李渊的大旗,直接就拉起近十万大军,就等着李渊率军进入关中会师了。
李渊女儿的这种成就,简单的看,比此时的李渊父子更神奇之极。因为此时的李渊父子依靠晋阳庞大的基本盘,折腾了三个月时间,也无非就拉起十多万军队吧。李渊的女儿在关中,摇动手中大旗,直接就拉起近十万大军,这也未免太神奇了吧。

李世民姐姐的这种成就,似乎更证明,李渊创业之时,并不需要一个惊世骇俗的儿子,因为只要给他女儿机会,他女儿一样可以建立充满传奇色彩的功绩。

关键是,李渊女儿表现在外这样神功无敌,也就在此时露脸一次,然后就没有消息了。甚至在历史书上,连个名字都没有留下来。人们说起这个传奇色彩的女子时,只称之为李氏,或是柴绍之妻,或是李三娘。
楼主:泪痕春雨  时间:2022-09-06 22:02:49
如果只是李渊的女儿,给个机会,就能创造奇迹,似乎还不能证明什么。
问题是,李渊夺取长安之后。李渊的堂侄李孝恭率领一支军队,三下五除二,就让巴蜀地区遍布李渊的大旗了;后来两个好像跑龙套的大哥(詹俊、李仲衮)出场后,很快就让巴蜀全部插上了李渊的大旗。
类似的成就,因为与李世民无关,所以史书说起这种惊天动地的大事时,轻描淡写到了极点。

问题是,除了唐初历史,说到夺取巴蜀时,都是惊天动的大事。
因为巴蜀是一个巨大的军事政治经济地区。拥有这个地区,就是一方举足轻重的诸侯(刘备诸葛亮最大的成就也就是占据这个地区罢了),兼并这个地区,就会让相关的军政集团,战略地位上升一个大台阶。

李渊的女儿,在关中摇动李渊的大旗,迅速就拉起近十万大军。
李渊的堂侄,在巴蜀摇动李渊的大旗,就迅速让巴蜀插上李渊的大旗。
真是因为他们神功无敌吗?因为史书没有可着劲的吹嘘,我们谁也知道,这就是时也势也。如果他们成就了大事,史书可着劲的去吹,谁敢说他们这种成就,不比李世民此前、此后的成就更高?

楼主:泪痕春雨  时间:2022-09-06 22:02:49

是不是说得有点远了。我们再书归正传。
叛乱开始后,最可怕的事,就是没有人地方响应。
只要各地都响应叛乱,哪怕不纷纷向你的大旗下靠拢,就是在其它地方跟着造反,你的压力也会减轻很多。因为在这种背景下,政府军就无法集中精力围剿你了。至于各地的叛乱力量,都纷纷向你大旗下靠拢,就更不用说了。
如果你造反后,根本没有人响应你;不要说你的基本盘,本身就非常小。就算你的基本盘非常大,通常也很难看到出路,因为这就是标准的以一隅之地与天下对抗。

最简单而言,李渊的基本盘是不小。但是如果他造反的时候,不是因为大隋帝国遍地都是叛乱,就他这点实力,估计都不够隋炀帝塞牙缝。
问题是,李渊造反后,大江南北遍地都是叛乱,而且所过之处,人们又都纷纷加入李渊的队伍,这种胜算就实在太大了。
楼主:泪痕春雨  时间:2022-09-06 22:02:49
之所以有那样多的人,愿意站在李渊身后。大约是因为两个原因。
第一、李渊的基本盘非常大;至少在山西、关中,没有哪个叛乱力量,基本盘能与李渊相比。
第二、李渊的政治、外交工作非常成功;所过之处人们都是纷纷向李渊靠拢。
相对而言,军事并不是多重要,它只要不拖后腿就可以了。因为一系列战争,李渊在实力上,都是拥有压倒性优势的。拥有压倒性实力,未必一定会胜利,但是真心说,在此基础上的胜利,并没有多神奇。
在这种背景下,他有没有一个神功无敌的儿子,其实并不重要。因为处于李渊的背景下,前方的统帅只要正常发挥,就可以了。毕竟李渊代表着叛乱的潮流,而且在具体战场上,实力始终拥有压倒性的优势。

历史如果写成这样,难免会让许多人感觉失望的。因为这么一写,那种让人热血澎湃的英雄传奇色彩,当时就被全磨灭了。


欢迎大家关注下一节 关中实力派的何去何从

待续
楼主:泪痕春雨  时间:2022-09-06 22:02:49
现在的情形,就好像大隋公司即将破产了,它的资产即将重组。
你想在重组后的新公司里占据有利的地位,就得想办法跳离大隋帝的破船,然后积攒起一笔原始的资本。再然后呢,就是带这些原始资本,加盟你认为有前途的新公司,就可以占据有利的地位了。

总的来说,在那种遍地草头王的时代,一心角逐天下的大哥,毕竟是少数;甚至一心割据一方的大哥,也是少数;对于普遍的大哥而言,他们的目标也就是拥有一笔资本,然后待价而沽,寻找好的加盟对象。

李渊率军进攻关中时,难免会让各种草头王感觉,大主顾终于出现了;只要李渊愿意出个好价钱,他们就会投靠李渊的。
而李渊现在刚刚起兵,对于这些力量,自然也愿意出大价钱拉拢,于是他们纷纷站在了李渊一边。
普遍的叛乱势力,也就是一些草头王。你别看他们拥有几千、上万、甚至几万人武装力量,但是他们大都没有称雄天下的信心,甚至连称雄关中的信心也没有。
他们之所以要拉起队伍,通常就是因为他们感觉大隋帝国崩盘,已是无可避免的事了。所以需要赶紧拉起队伍,等着待价而沽。

楼主:泪痕春雨  时间:2022-09-06 22:02:49
比较经典的,就是一个叫孙华的人,拉起了几万人的队伍。
李渊接近关中时,就派人游说孙华加盟自己;而孙华很快就亲自渡过黄河去见李渊;李渊和他手拉手坐在一起,夸了他半天,并且给他封官进爵、赏赐财物;还给了他一大堆空白委任状,总而言之,跟着我好好干,你会有享不尽的荣华富贵,你的小弟也会有享不尽的荣华富贵。

孙华返回关中后,李渊又让自己嫡系小弟率领六千人马协助孙华。
李渊这样的意思很简单,让自己嫡系人马进入孙华的地盘,可以帮助孙华进一步扩张势力;更可以找机会渗透孙华的势力。[注1]
这个孙华也比较衰,从目前的情形去看,他的前途应该不错。因为带着几万人马加盟李渊集团,在李渊入关中前,就为你李渊在关中打开了一片天地。这资本、这功劳都也不俗啊。问题是,在夺取长安时,突然飞来一枝流箭,孙华就消失在了历史舞台上。
楼主:泪痕春雨  时间:2022-09-06 22:02:49
更经典一些的就是,何潘仁聚众数万人[注2];李神通和史万宝拉起一万多人的队伍[注3];李仲文、向善志、丘师利也都拉起一枝数目不小的队伍[注4],但是听到平阳公主在关中树起了大旗,也都纷纷投靠平阳公主。于是很快拉起一枝七万人的队伍。[注5]

平阳公主是李渊的第三个女儿,是李世民一奶同胞的妹妹。

平阳公主在关中树起大旗,马上就能让众多叛乱首脑聚在自己的大旗下,简单的看就是因为她天纵英才。其实呢,平阳公主这样牛,主要是因为他是李渊的嫡女。大家与其说是投降平阳公主,还不如是说是投降李渊。

因为类似的原因,李渊的另一个女婿段纶,在关中举起义旗,也马上拉起一万多人的队伍。[注6]
因为类似的原因,丘师利让他弟弟丘行恭,率领五百人,高举李渊大旗,也给李渊又拉起数万人的队伍。[注7]

楼主:泪痕春雨  时间:2022-09-06 22:02:49
众多叛乱首脑都投靠平阳公主,简单的看,是因为平阳公主有一个牛X无敌的奴仆。
平阳公主有一个奴仆叫马三宝。马三宝是一个极具传奇色彩的人物,众多叛乱首脑都愿意站在平阳公主大旗下,就是马三宝四处游说的结果。[注8]

简单的看,马三宝实在太神奇了。其实呢,他之所以可以游说成功,往简单了说,他是代表平阳公主去游说的,往深了说,他是代表李渊去游说的。失去这种背景下,他再会游说,也无法取得这种成功。
当然了,我这样说,无意说随便拉个人处于马三宝的位置上,也能建立这种功绩。但是,处于马三宝的位置上,取得这样的功绩,也实在没有什么神奇可言。
因为类似的原因,马三宝在大唐开国历史上,也算一号人物,而且是标准的X丝逆袭。但是,说一千道一万,他的成就,距离凌烟阁上绘像,还是有很大距离的。

马三宝游说这些叛乱首脑的说词,因为资料有限,我们已无从知道了。从情理上,他应该是拿李渊来说事的。总而言之,李渊马上就要打入关中了;你们赶紧站在李渊女儿的大旗下,就等于早早带股加盟李渊集团,以后的前途是不可限量。否则,等李渊大军杀入了关中,你们迫于形势再加盟李渊集团,多少有点晚了。
用现代的话说,现在有一枝黑马股上市了,它的股价,以后翻下几十倍,都是低估的;翻个几百倍,也没有什么奇怪的。现在你们赶紧去买,以后躺在家里吃老本,也够你吃好几辈子;如果买的晚了,估计就没有这样大的利润了;至于错了这枝股,你肯定会后悔的肠子也青了。
楼主:泪痕春雨  时间:2022-09-06 22:02:49
当然了,大隋帝国体制内的军政长官,也不会放弃这种机会。
现在大隋帝国已是一条即将沉没的破船;大隋帝国的军政长官,有上中下三策可以选择。

下策,就是誓死效忠大隋帝国。
基于皇权政治的需要,一个人做出这种选择,通常也会受到史书的大肆称赞;但是这种选择的人,永远是少数。
第一、这不符合人趋利避害的需要;大隋帝国这艘破船已沉没呀,你让人们誓死与他共存亡,这多少有些强人所难。
我这样说,难免会受到一些卫道之士的讥讽,总而言之,在你们这些人眼中,怎么只有利益啊。那我们换一种说法。
第二、大隋皇帝昏庸残暴,天下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大隋帝国政府邪恶残暴,李渊不顾个人生死,前来解救人民于倒悬之中,那些誓死忠于大隋帝国的人算怎么回事呢?显然都是助纣为虐啊!总而言之,凡有良知的人,都会背叛大隋帝国的。
如果你觉得,第一种说法有些端不上台面,你就扯第二种内容。因为类似的原因,当时愿意誓死忠于大隋帝国的军政长官,已越来越少了。
楼主:泪痕春雨  时间:2022-09-06 22:02:49
中策嘛,那就是站在大隋帝国的破船上先观望着,看准时机再选择跳离这条破船。
最典型的代表就是曲突通。这位老兄在此时,那就是一副誓死效忠大隋帝国的忠臣形象,更神奇的还在于,他写在历史书上,也是大隋帝国的忠臣。
但是最后,他一看站在大隋帝国这条破船上,一点前途也没有,终于还是选择了背叛了大隋帝国。

看着曲突通,我不禁想起三国历史上的严颜,总而言之,一副宁死不降的忠臣样子;却成了入侵者最重要的带路党。
曲突通投降李渊后,那真称得上战功赫赫,最后竟然成为大唐帝国开国元勋,画像挂在了凌烟阁上。

楼主:泪痕春雨

字数:340238

帖子分类:煮酒论史

发表时间:2019-07-24 03:28:12

更新时间:2022-09-06 22:02:49

评论数:9272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下载地址:TXT下载

 

推荐帖子

热门帖子

随机帖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