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水读 >  天涯 >  煮酒论史 >  泪痕漫评隋唐的历史 那段被英雄传奇模糊的历史

泪痕漫评隋唐的历史 那段被英雄传奇模糊的历史

楼主:泪痕春雨  时间:2022-09-06 22:02:49
感谢诸位网友支持,感谢英式船长、夜相当美、大有行 、左道正门、致远悠扬 、我是一皮狼98、雁小驴1的打赏,再更新一节。


第十节 一段相对温和的历史

因为北魏崩盘后的这段历史主角,大多是所谓的胡人,所以我们很容易有一种感觉,那就是这段历史很黑暗、很残酷。
其实呢,因为这段历史只用了短短六年时间,就完成了海选、地方争霸战;所以就王朝更替的历史去看,实在说不上多黑暗、残酷。

对此,只要与汉末三国历史对比一下,就比较清楚了。

尔朱荣公元528年,进入洛阳城,北魏帝国开始崩盘;公元534年,高欢称雄关中,建立了东魏帝国;宇文泰称雄西北地区,建立了西魏帝国。
其间历时只有短短6年。

董卓公元189年进京,东汉帝国开始崩盘;而直公元214年,刘备才入主益州,天下才渐渐进入相对稳定的三国鼎立格局。
其间历时35年。

北魏末年,东西并立相对稳定后四五十年,天下人口就恢复的接近了东魏全盛时期。
东汉末年,三国鼎立相对稳定四五十年后,天下人口依然不到东汉全盛时期的百分之二十。
不要说别的,单看这种人口损失,我们大约就可以知道,哪个时代更黑暗更残酷了。

楼主:泪痕春雨  时间:2022-09-06 22:02:49
东汉末年人口削减太多。
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它用了三四十年,才完成最初的海选、淘汰赛、地区争霸战。
对天下而言,最可怕的、最残酷的就是海选、淘汰赛、地区争霸战时间太久。

在海选阶段,众多大哥为了争夺一个省、一个市的地区,那都是玩了命的打仗。
如果围绕一个省、一个市的地区,都是反复的、没完没了的打仗,常常是折腾十年、二十多年都没有结果。你说可怕不怕?
因为在这种背景下,所有的地区都处于战乱之中,普遍地区的正常经济活动都会无法再继续。
以小农时代的生产力水平,饥饿将成为最可怕的杀手。
如果所有的省市,都是处于这种无休无止的战争状态,你说天下人还活不活了?
东汉末年人口损失惨重,主要原因就在这里。

而进入天下争霸战后,天下就剩下两三个大哥争夺天下。他们都占据着好几个省的地区,在他们统治的地区,普遍都保持着稳定,经济活动都可以正常运行。
虽然隔上一段时间,双方就会出动军队到某个地方约上一架,死上大批人马,但这种人口损失,通常不会让人口急剧下降。
这种状态,自然不如天下统一、太平时代让人感觉更容易生存,但是他造成的人口损失却是有限的。毕竟对于普遍地区而言,战争好像离他们是很遥远的。
北魏末年人口损失相对比较少,主要原因也就在这里。
楼主:泪痕春雨  时间:2022-09-06 22:02:49
在小农时代,人口的增长衰减,通常是衡量一个时代好与坏的重要标志。
你把一个时代的统治者说得再伟大;你把一个时代说得再美好;但是当时或曰人口减半、或曰十室九空,那也叫扯淡。至少让谁回那个时代,谁也会觉得,那就不是人生存的地方。
当然了,如果我们相信,我们回到那个时代,就会成为高高在上的英雄人物,肯定会觉得,那个时代太美好了。因为进入那个时代,热血、激情,自己都可以拥有,关键是,死亡离自己、自己家人还好像很远。

你把一个时代的统治者说得再人渣,把一个时代说得再黑暗,但是人口一直处于稳定增长的状态,我们也很难说它多差劲,因为套用一句官话,人权最基本的内容,就是生存权!人口稳定增长,本身就证明普遍人的生存权得到了保障。

这就好像,人们把三国历史说得再热血浪漫,但是在三国鼎立四五十年后,它的总人口,连东汉全盛时的五分之一都不到。我也会觉得,那个时代太残酷太黑暗了。
因为说一千道一万,一个人想活下去,都感觉很艰难的社会,它把它说得再美好,也让我不敢恭维。


楼主:泪痕春雨  时间:2022-09-06 22:02:49
说到汉末三国的人口损失时,现在许多学者热衷于统计各种隐藏人口。因为说一千道一万,三国时代的人口之少,已到了让我们难以直视的地步。
问题是,说到隐藏人口,哪个朝代没有呢?至少北周、北齐这种贵族政治非常明显的时代,隐藏人口就一定很少吗?

关键是,就是按人们最高的推算;三国鼎立相对稳定四五十年后,天下人口也就是东汉全盛时期的一半;而宇文泰、高欢两系对恃相对稳定四五十年后,按人们最高的推算,人口早已超过了北魏全盛时期。

当然了,因为类似的原因。
所以,隋朝才二世,官方统计人口已达890万。
这个数字是非常惊人的,因为在宋代之前的一千多年皇权政治史上,只有两汉、唐代超过这个数字;而这三个时代达到这个数字时,都已三世四世的传了很久。

为了让大家对890万这个数字,有个比较直观的感觉。
我们再看两组数字。
晋统一天下后,官方掌握人口数字只有240万户;后来经过在量清查人口之后,官方掌握的人口户数,也就370万户。
唐统一天下后,官方掌握的人口数字不足300万户;高宗上位后(大唐开国20多年后),大唐官方掌握的人口户数也只有380万户。
楼主:泪痕春雨  时间:2022-09-06 22:02:49
看历史时,因为人们习惯从英雄传奇的角度看它,所以通常只关注那些站在时代顶峰争雄的大哥小哥如何装X耍酷、拉风露脸,却很少关注那些如同一地炮灰的普通百姓生存状态。

因为类似的原因,当我们看到某个统治者为了自己的恩怨情仇,不惜牺牲几十万、几百万,甚至不惜让帝国毁灭时,都会为之大声喝彩,因为这才是传说中的热血男儿、这才是传说中的快意恩仇。
因为站在英雄史观的角度看,普通老百姓只是一串串数字、符号;或是一件件无生命的道具。
只要能让主人公彻底爽一下,只要能让读者彻底爽一下,死上几十万、几百万才是多大点的啊。

问题是,当我们站在现实的角度思考问题时,马上就会发现,我们永远也不是高高在上的英雄,而只是几十万、几百万炮灰之一。
在这种背景下,我们的思想就会完全转换过来。

这个长篇的题目是隋唐历史,但是写了十节,还没有写到隋唐,许多读者恐怕早已等不及了。
下一章,开始从我们的主人公隋文帝写起。

欢迎大家关注下一章,隋帝国的建立。

待续
楼主:泪痕春雨  时间:2022-09-06 22:02:49
感谢诸位网友支持,感谢英式船长、大有行、夜相当美 、RorschachS 、大众暖男、左道正门、围炉煮酒话桑麻、luxiaojia2005、ty_郑鹤271828 、雁小驴1、顺其自然过日子、碧水风吟的打赏,再更新一节。

第二章 隋帝国的建立

第一节 隋文帝坚登场

杨坚15岁时,拥有的头衔是散骑常侍、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成纪县公。
杨坚15岁时拥有的这几个头衔,那可是非同小可的,因为保守的折算它,也是省军级了,而且还是皇帝的近臣。

幸好,这是贵族时代,而且杨坚还是标准的勋贵子弟,否则,一个15岁的少年就身居如此高位,谁也会觉得是咄咄怪事。
幸好,西魏北周始终处于上升期,否则以空对空的说,一个政治集团执行这种二代有理的人事制度,就是脑残的表现,而且注定要走向没落的。
当然了,杨坚并没有如李世民那样被神话,否则,谁也会觉得,这就是自古英雄出少年。否则,一个15岁的少年,怎么会拥有这样大的权力呢?

楼主:泪痕春雨  时间:2022-09-06 22:02:49
杨坚16岁时,娶了独孤信之女为妻。
独孤信可是非同小可的人物,因为他是西魏七大军事贵族之一,地位一直和宇文泰(西魏执政官、北周奠基人)可以相提并论。
这种婚姻的结合,意味着杨坚的江湖地位更高了。因为从此以后,他 不但是杨忠之子、更是独孤信之婿。

杨坚婚后不久,独孤信就因为政治斗争失败,而被逼得自杀了。
简单的看,这对杨坚父子是一件坏事;但是深入分析,这对杨坚父子来说,应该是一件好事。
一个身居高位的人,在政治斗争中失败后,能以自杀了事。通常也算是平稳着陆了。因为这意味着他的亲朋故旧都不会受牵连;更意味着他的基本盘还能得到保留。

我们现在的问题是,独孤信死后,他的军事政治资源,被谁接管了?从情理上,应该是被杨坚父子接管了。
杨坚父子继承独孤信的主要政治遗产,也是名正言顺的。首先,杨坚的父亲是独孤信的嫡系。其次,杨坚是独孤信的女婿。
因为类似的原因,独孤信死后,杨坚父子的江湖地位,并没有受到任何影响,相反是一个劲儿的上升了。

独孤信死后两年,杨坚的父亲就升任为柱国大将军;一年后进位随国公;三年后又升为大司空。到此为止,杨坚之父的地位,已与从前开国的七大军事贵族没有什么区别了。
而与此几乎同步,杨坚17岁时,被封为骠骑大将军加开府。19岁时,又被封为大将军。
杨坚父子地位这种迅速上升的背景是什么?我们可以从杨坚父亲的能力、军功上找原因。但是在一个贵族社会中,这种解释其实是不够的。
楼主:泪痕春雨  时间:2022-09-06 22:02:49
杨氏家族地位的上升,很大程度上,就是得益于独孤家族的资本注入。因为类似的原因,独孤皇后的江湖地位,是谁也不能低估的。
独孤皇后的江湖地位有多高呢?隋文帝上朝,独孤皇后虽然不垂帘听政,但也总是陪隋文帝上朝,并且让人讲朝堂上发生的事,如果有什么不对,就提出建议。
关键是,在后宫,独孤皇后不许杨坚接触别的女人;杨坚有一次宠幸一个美女,杨坚上朝的时候,直接就被独孤皇后杀了。杨坚听到这个消息,当时就抓狂了,因为我是皇帝,睡个喜欢的女人,就是这种结果?于是,骑着马一路狂奔,手下亲信跟着身后劝了半天,总算劝得隋文帝心情平复了下来。

如果没有让大量的资本注入杨氏家族,独孤皇后显然不敢如此张狂。用私人感情,很难解释隋文帝与孤独皇后的的这种关系。一切是显然的,如果没有强大的家族背景,皇后敢这样干涉朝政、干涉皇帝私生活,肯定是不想混了。因为从大道理上说,独孤皇后就不占理啊!
楼主:泪痕春雨  时间:2022-09-06 22:02:49
杨坚27岁时,父亲杨忠死了,杨坚袭爵隋国公。
那一年,唐高祖李渊的父亲李昞32岁。李昞的头衔是唐国公、柱国大将军。
此时,李氏家族与杨氏家族的地位,还处于同一起跑线上。因为杨坚是隋国公;李昞是唐国公;杨坚是独孤信的女婿;李昞也是孤独信的女婿。
从某种意义上,李氏家族还要领先一些。因为杨坚只是大将军,而李昞已是柱国大将军了。
但是4年后,36岁的李昞死了,那一年,李渊只有6岁。而新的一代唐国公,就是年仅6岁的李渊!
这个变故,让李氏家族随后的发展,明显落后于杨氏家族了。因为杨氏家族的掌门人杨坚33岁,实在称得上年富力强;李氏家族的掌门人李渊只是一个六七岁的幼儿;这种差距,几乎是难以弥补的。等杨氏家族站在时代舞台正中央时,李氏家族已沦为一个没落的、老牌贵族了。
楼主:泪痕春雨  时间:2022-09-06 22:02:49

杨氏家族后来可以继续上升,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在宇文护执政的时代,杨坚一直受到宇文护的排挤。
这种事实,简单的去看实在是一个坏事。问题是,当周武帝击杀宇文护后,谁也会发现,它其实是一件大好事。
周武帝清理宇文护亲政后,就让太子宇文贇与杨坚13岁的女儿订婚。这让杨氏家族的地位进一步上升了。

而杨氏家族的幸运,并不只这些。因为杨坚37岁时,周武帝就死了。
周武帝死后,太子宇文贇上位。
这样一来,杨坚成为皇后的父亲,地位更非同小可了。

而杨氏家族的幸运,并不是只有这些。因为周宣帝上台后,就把宇文宪、宇文孝伯清理出局了。这两个被清理出局后,杨坚在北周帝国的实际地位,大约已排在人臣的第一位了。

而杨氏家族的幸运,还不只这些。因为两年后,成为周宣帝的宇文赟也死了。于是六岁的小皇帝面对张牙舞爪的杨坚,只能乖乖领着盒饭上路了。
楼主:泪痕春雨  时间:2022-09-06 22:02:49
因为杨坚是在此基础上篡权的,而且隋朝开国时间比较久,所以造神运动没有充分展开,因为类似的原因,所以中国历史学者笔下,隋文帝杨坚的历史地位是非常有限的。
所以有一种比较流行的说法,那就是自古得国之易,没有比杨坚来得容易了。因为简单的看,杨坚就是依靠父亲的成就,加上娶了一个好媳妇(孤独信之女),又有一个好女婿(周宣帝),关键是周武帝、周宣帝都早早死了,宇文宪也被清理出局了,所以他就拥有了篡位的资本。

而统一天下呢?说白了,也就是临门踢了一脚。因为西魏时代,宇文泰夺取蜀地;北周时代,周武帝夺取关东地区;周宣帝又夺取了淮南;杨坚上位后,以天下之力,夺取一个蜷缩东南一角的陈朝,怎么看,也就是晋武帝司马炎灭吴的水平。

但是有一个西方人在写这段历史,因为他对整个时代背景,大约并不是太清楚;关键是,还是以英雄史观写这历史;所以难免会把杨坚写得非常神奇,因为几百年的大分裂,就是在杨坚手上结束了,你说杨坚多神奇啊!
更主要的是,这部书非常畅销,所以杨坚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一度高大上的可以把汉武唐宗踩在脚下了。
楼主:泪痕春雨  时间:2022-09-06 22:02:49
总的来说,我们对一段历史理解的越充分,越容易倾向于接受唯物史观;当我们对一段历史了解的越少,越容易倾向于接受英雄史观。
当我们对一段历史的非常少时,通常就是记住几个英雄故事的段子,在这种背景下,我们难免会感觉历史就是几个英雄人物灵光一闪的产物。
当我们对一段历史了解的越来越多时,自然就会发现,任何一段历史,都是几百万、几千万、几亿人历经十几年、几十年时间造就的。单就一个人的作用,它是非常渺小的。
因为不要那些极为普通的小人物了,就是省军级、副国级、国级的大佬,也是一坐一大排!
虽然说,翻开历史书,这些省军级、副国级、国级的大佬通常只是字缝中存在的一个个符号;甚至在当时中央政府开大会时,这些人大多也是如同张三、李四一样的存在着。
事实上,不要说媒介落后的古代了,就是媒介空前发达的现代,你把最近两届中央委员的名单罗列出来,人们对着他们的名字,恐怕和看到张三、李四没有区别,因为他们的名字,恐怕大都听也没有听说过。
甚至毫不夸张的说,你把最近几届的常委名单罗列出来,对大部分人而言,许多曾常委席中就坐的大佬,也就是张三李四一样的存在,因为说实话,他们中许多人的名字,大家那是一点印象都没有的。
但是,谁敢说这些人的打酱油的?事实上,这些人随便拉出一个来,也都称得上举足轻重。如果一个人坐在首席的位置上,认为自己可以无视他们的意愿,也真把自己想得太神奇了!
楼主:泪痕春雨  时间:2022-09-06 22:02:49
我朝开国之际,名列十大帅、十大将的人,都有着近乎传奇的经历,都是时代最顶级的军界大佬。
问题是,你到大学历史系随便找100个大学生,能把这十大帅、十大将名字数齐的人,恐怕不会超过3个,甚至一个也不会有。
这些人,在当时也许称得上叱咤风云,也许称得上一言一行可以决定大局。但是写在历史书上,大多也就是张三李四一样的存在。
当然了,与十大帅、十大将地位相当的行政、经济主管是如此的。至于上将、中将级别的人,就更不用说了。

因为类似的原因,翻开古代的历史,那些国级、副国级、省军级的大佬,常常都是打酱油的存在。因为历史的聚光灯只会打在少数几个主角的身上,在这种背景下,我们难免会有一种错觉,那就是历史只是几个英雄人物可以决定的,其它的人,都是打酱油的存在。
因为类似的原因,我们常常有一种错觉,那就是随便拉一个初中生穿越回古代,都能如何如之何,因为古代人大都是打酱油的、而且还没有头脑。
问题是,一个在乱世之中,可以混成省军级、副国级、国级的大佬,哪个是吃素的?不要说普通人了,就是皇帝敢无视他们的意愿,也会随时陷入危机之中的。
楼主:泪痕春雨  时间:2022-09-06 22:02:49
顺风顺水之际,杨坚没有任何过人的表现,就莫名其妙的爬上了时代的顶峰,更顺势一脚,让整个中国历史翻开了新的篇章。
杨坚之前的三四百年,整个中国历史就是分裂、战乱为主色调。从此以后的三四百年,虽然依然存在这种色调,但是谁也感觉,中国历史的主色调,已变成了统一、稳定。
作为英雄史观,面对这种巨变,常常是习惯性的从杨坚的思想、道德、能力上寻找答案。
但是这种寻找是徒劳的,因为大隋帝国存在时间很短,所以造神运动无法深入开展,在这种背景下,人们自然感觉这种历史的巨变,实在不是杨坚神功无敌的结果。
这就好像,陈胜振臂一呼,率领九百人,就让强秦砖崩瓦解。如果陈胜成了太祖武皇帝,而且后代子孙争点气,那陈胜写在历史书上,肯定就是神一样的存在。
问题是,陈胜很快失败了,谁也知道,这就是时来天地皆同力的结果。并不是因为陈胜神功无敌的结果。

待续
楼主:泪痕春雨  时间:2022-09-06 22:02:49
复深深思考:

唯物史观:没有成吉思汗,照样有李吉思汗统一蒙古,金朝必定灭亡、南宋必定灭亡。
唯心史观:没有成吉思汗,蒙古难以统一,南宋、大金将喘息很久,东西亚广大人民将免于蒙古铁骑,人类历史将巨大改变。

=========================

长城以北对文明世界的冲击,是源于生产力的发展,北方寒冷干旱地方得到进一步开发,所以他们对传统农耕地区的压力越来越大。
因为类似的原因,契丹人衰落了,有女真人补充;女真人衰落了,有蒙人补充;蒙人衰落了,有满人补充。他们对传统农耕文明地区的冲击,那是一浪更比一浪强。
如果蒙古的事业,终止于成吉思汗,蒙古对世界的历史影响,真心说没有多大。
蒙古影响世界,是因为成吉思汗死后,有赤术、蒙哥;还有旭兀烈、忽必烈。


面对这种事实,我们总不能说,这是因为上天眷恋长城以北地区,所以才会强悍民族、英雄人物一代接一代。

唯物史观只是认为,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在某个阶段,长城以北渐渐强大,军事上会明显强于传统农耕文明地区。
这就好像,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发展到某个阶段,中国的东南地区经济会遥遥领先于传统的文明地区,这并不是因为东南地区代代出英贤,而是客观环境变了。
这就好像,黄河流域的文明,遥遥领先长城以北、长江以南上千年,绝不是因为黄河流域当时代代出英贤,而是时也势也。

楼主:泪痕春雨  时间:2022-09-06 22:02:49
感谢诸位网友支持,感谢zlx30665 、新恐怖鸟、围炉煮酒话桑麻、大有行、dtan 、英式船长、夜相当美、156032032 、致远悠扬、雁小驴1、小手温暖、左道正门的打赏,再更新一节。

第二节 脑残的周宣帝

周宣帝仅仅当了两年皇帝,就死了。
周宣帝死后,他7岁的儿子上位了。
现在的北周帝国,就是标准的孤儿寡母当国。于是,杨坚把握住机会,一举把小皇帝踢下台,自己爬上了皇位。大隋帝国就此建立了!
面对此情此景,大隋帝国的御用文人,应该怎么记述这件事呢?自然只能把它成一场正义、邪恶大战的故事。
当然了,正义的代表必须是大隋皇帝杨坚;邪恶的代表必须是北周的皇帝。否则,大隋开国皇帝的所作所为,算怎么回呢?

大隋帝国灭亡后,大唐帝国的御用文人,应该怎么记述这件事呢?自然得顺着大隋帝国御用文人的笔调继续写。
否则,大唐高祖皇帝造大隋皇帝的反,算怎么回事?否则,大唐太宗皇帝杀兄逼父算怎么回事?
总的来说,皇帝不能代表天下人的利益,他就应该下台;他不想乖乖下台,臣子就会用武力让他下台的。
这种道理,真心说,一点毛病也没有。问题是,在皇权时代,这种道理,就有些似是而非了。
楼主:泪痕春雨  时间:2022-09-06 22:02:49

不知道我们注意到一个事实没有。
刘氏(刘袷)、萧氏(萧道成)、杨氏(杨坚),他们作为乱臣贼子,不但都是弄死前朝皇帝,甚至还要灭前朝皇帝的满门。
杨坚篡位后,要灭宇文皇族满门,他的一个亲信只是对此表示反对,马上就被杨坚疏远了。
但是他们写在历史书上,人们却很少强调他们乱臣贼子的一面,相反还有意无意的认为,他们都是一代拨乱反正的开国皇帝。

曹氏(曹丕)也好、司马氏(司马炎)也好,他们作为乱臣贼子,其实是相对温和的。因为他们篡位后,对前朝的皇帝都表示了足够的优待。
比如,汉献帝退位后,在一个独立的小地区,一直保存着尊荣的地位。曹魏建立14年后,汉献帝才死的,而且还是以天子之礼埋葬。[注1]

比如,司马氏篡位后,魏帝曹奂也一直在一个独立的地区保存站尊荣的地位,据说比当年退位的汉献帝过得还风光。[注];关键是他还继续活了30多年。他死的时候,中国历史已进入了著名的八王之乱之中,西晋帝国的灭亡都开始倒计时了。[注2]

但是曹氏也好、司马氏也好,写在历史书上,都是标准的乱臣贼子形象。



楼主:泪痕春雨  时间:2022-09-06 22:02:49
许多年前,有一个历史学者,给大明太祖皇帝作传时,有许多贬斥的内容。总而言之,大明太祖皇帝只能共患难、不能共享福,所以清理大批亲密战友;大明太祖皇帝内心充满猜忌,所以大搞各种文字狱,因言获罪之人伙矣.....。
本来呢,这些内容不算什么。但是,终于有一天,这个历史学者有一种说不出的恐惧,因为看着这些内容,你说他不是在影射当朝太祖皇帝,谁信呢?
虽然说,这个历史学者写的大明太祖皇帝传,是开国之前的事。问题是,这些内容,怎么看,也怎么让人觉得他这是在影射当朝啊。

后来,这个历史学者再写明史时,都会小心翼翼,揣摸上面的意思。
但是很不幸,人们依然从他的新作中,找到了影射当朝的铁证,于是他家破人亡了!

这就是写史者的困境!
且不说无良的文人,会拿着你的文字上纲上线了;就是没有人拿你的文字上纲上线,许多时候,历史也是惊人相象的重演着。
在这种背景下,你说自己是在说历史,人们也难免会感觉你这是在影射当朝。
最简单而言,如果当朝太祖皇帝就是弑君上位;你在历史书上,大骂各种弑君上位的皇帝。你说你没有影射当朝的意思,谁信啊?

只要我们知道这种基本的历史常识,自然就会知道,为什么司马氏之后乱臣贼子,通常都是以正面形象出现了。因为后面的太祖皇帝,大都是乱臣贼子出身。在这种背景下,史官大骂前朝太祖皇帝是乱臣贼子,肯定是不想活了。
因为面对你自己写的内容,就算你没有影射当朝的意思,谁信啊?

楼主:泪痕春雨  时间:2022-09-06 22:02:49
是不是说得有点远了,我们从周宣帝上位说起。
周武帝死后,太子宇文赟上位了。他就是周宣帝。
因为周宣帝被人篡位了,而且在当时丑化亡国皇帝,已成为一种主流的宣传方式,所以周宣帝自然就成了一个脑残变态的家伙,总而言之,并不是杨坚想篡位,实在是因为周宣帝太脑残变态了,所以杨坚只能篡位。
杨坚篡位的程序,在两晋南北朝时代并不新鲜,老套的都让人感觉它都是按一个固定的剧本在进行。
总而言之,老皇帝死了。合法上位小皇帝,怎么看都脑残变态,于是大忠臣忍无可忍,最终只能替天行道了。
虽然这种鬼话,恐怕他们自己也不相信,但是谎言千遍自然成真理,当一切异己的言论都被淹没后,相信所谓史料的人,自然会认为这一切肯定是真的。虽然相关史料看起来耸人听闻、也根本经不起推敲,但是人们也很少怀疑了。面对这种史料,人们只能感叹那是一个疯狂离奇的时代,因为脑残变态的小皇帝怎么一个接一个呢?
楼主:泪痕春雨  时间:2022-09-06 22:02:49
对此,我们只要看看南北朝时的前废帝、后废帝、郁林王、东昏侯的历史,就可以知道。
这四个小皇帝,之所以被废,据说都是因为他们脑残变态,但是我们简单梳理他们的历史,大约就会发现以下四个共性。

第一、他们都是合法上位的。至少他们上位的合法性,当时都毫无争议。[注3]

第二、他们都是荒唐、奇葩的,到了耸人听闻的地步。
总的来说,这些皇帝荒唐、奇葩的行为,都如同大字报里的内容,所以看得多了,自然会发现,那就是天下文章一大抄,看来看去,全是似曾相识的场景,更是似曾相识的内容,连个新鲜的花样都找不出来。[注4]
关键是,他们的行为就不是正常人类的行为。

第三、他们都很年幼。
前废帝刘子业,死时17岁;
后废帝刘昱死时16岁;
郁林王萧昭业死的时候22岁;
东昏侯萧宝卷死的时候18岁。

第四、他们都是被人篡位后杀掉的。
前废帝刘子业被自己叔父杀掉,而他叔父杀掉他后,就成了宋明帝。
后废帝是被萧道成杀的,萧道成杀他后,经过一番表演后,就成了齐高帝。
郁林王萧昭业被萧鸾所杀,而萧鸾杀了他后,就成齐明帝。
东昏侯被萧衍所杀,萧衍杀了他后,就成了梁武帝。

从这种共性中,我们大约就会发现,他们之所以变态邪恶,从普遍意义上,就是乱臣贼子篡位后抹黑他们罢了。

楼主:泪痕春雨

字数:340238

帖子分类:煮酒论史

发表时间:2019-07-24 03:28:12

更新时间:2022-09-06 22:02:49

评论数:9272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下载地址:TXT下载

 

推荐帖子

热门帖子

随机帖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