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水读 >  天涯 >  天涯杂谈 >  我的道医之路,拯救中医,真实从医经历。

我的道医之路,拯救中医,真实从医经历。

楼主:易华医  时间:2020-12-28 11:55:44
❤在滴血
楼主:易华医  时间:2020-12-28 11:55:44
这广告做到这里了,可恶,大家擦亮眼睛
楼主:易华医  时间:2020-12-28 11:55:44
李可老中医,自学成为一代名医,读懂了伤寒论,精研医圣治病经方。为什么中医没落,看看中医药大学教材,误解伤寒论多严重!一句“细辛不过钱”,一首“十八反、十九畏”成了中医生毕生不敢侵犯的天条!!

为师者,传道、解惑也!我所认识的部分中医药大学教授,是本科毕业直接留校任教的,靠年龄、关系,媳妇终于熬成婆婆,熬出头来了,顶个高高在上的“教授”头衔,啥病也看不好!因为他学的时候就没学明白!类似于主流相声,体制内的,我们老百姓患者,奔着他的头衔去了,实际上找了一个被西化的中医,按照西医的检查,按照西医思路,开了一大剂量的“杂药凑合”方,病能好吗?

本帖为学术交流,为有经验的中医同仁和我所共同学习探讨,大家如觉的和自己的病情相符合,也一定要咨询中医生,不可自己照方抓药,切记切记!慎之又慎!像李可细辛、附子的用量,会把科班出身的中医吓死,就算开出方来,药房那也不给拿。现在医患关系紧张,很多外行本身攻击中医,都抱着宁可治不好,也不能出事儿的心,中医就这样慢慢看不好病了,慢慢被边缘化了,下面说一下李可用药的经验。
楼主:易华医  时间:2020-12-28 11:55:44


小青龙汤治重危急症举要


出自《李可经验集》

摘要:医圣小青龙汤是治喘神剂,是破解世界医学难题中之心肺、肾重危急症的法宝之一。重新认识伤寒论,努力实践、探索、发掘《伤寒论》每一方的奥秘,是传承医圣心法,复兴中医的奠基之举。

我只是一个赤脚医生,我能做到的事,相信青年一代完全可以做得更好,我学医圣张仲景的遗作,不过是一星半点,努力按他的教诲,身体力行而已。青年一代要立志全面继承《伤寒论》六经辨证的理法方药,努力发掘无尽宝藏,一代更比一代强,勇敢地肩负起中医复兴的历史使命!

小青龙汤组成

桂枝(去皮)、麻黄(去节)、芍药、细辛、干姜、炙甘草各3两(各45g),五味子半升(38g),半夏(汤洗),半升(65g),生姜65g(见半夏注)。

用经方大剂治病,今人颇多疑虑。今一一破疑解惑,拨乱反正,以利临证应用。

剂量换算

据1981年出土之“东汉大司农铜权”,汉代1斤为16两,1两为10钱,汉代1斤合现代250g,汉代1两合现代15.625g,汉代1升,液体为现代200ml( 10升为1斗,10合为1升),不同药物(花、叶、籽、实、矿物类药)由于形状大小,质地坚硬、疏松之不同,经上海柯雪帆等多位专家分别称量核实,可为临床应用依据。如五味子1升为76g,半夏1升为130g(详见《李可经验专辑》403页)。

这是《伤寒论》成书时的国家通行计量标准。为方便应用,去掉小数点以下尾数,则汉代1两合现代15g,3两合现代45g,每1两与原著相差0.5g强。基本符合医圣用药原貌。

我在1961年至1981年20年间,为救心衰垂死病人,径用原方原量(解放初期沿用1斤等于16两,1两等于10钱的旧制,尚未改用克制),实际超过汉代用量1/2,为求稳妥,遵医圣“中病则止,不必尽剂”的原则,采用每剂药煮一次,分3次服,服一次若病退大半,则止后服,停药糜粥自养,不效则迭加,随症情变化,消息进退之法,确有“一剂知,二剂已”的神效。平均计算,药量仍在汉代剂量的范围之内。但已超过现代用量的10倍,24小时附子的用量则超过现代用量60倍。

由于超过法定药典的剂量,我在60年代治重危急症的处方,有两次是经院长、公安局长双签字才得以配药。最初20年的探索,“误打误撞”在剂量上的突破(一位心衰垂死病人的家属误将3剂药并作1剂,2小时内服附子4两半,合现代135g,得以救活,后活到76岁),使数以万计的垂死病人得以起死回生。经方治病救生死于顷刻的神奇功效得以再现。直到1981年“权”的出土,古方计量的千古谜案,终于告破。令人震撼的是,时珍老人的一句话:“古之一两,今用一钱可也”————竟使后世错了439年。

直到现在,全国各省级中医院的中医临床大夫仍受到种种限制,甚至要追究法律责任。束缚中医手脚的“紧箍咒”太多。中医复兴要走经典之路,已无疑义。刻不容缓的是要按古中医自身发展的历史事实与理论实践,重编药典,刻下要先行松绑,赋予临床中医按照四大经典用药的权力。

药物解析:

桂枝:桂枝原方旁注桂枝去皮,现代以桂枝尖为好。

麻黄:麻黄一药,伤寒方中最大剂量为六两(合90g),本方为3两(45g)。

在汤剂煮服法中注明“先煮去上沫”,上沫中有瞑眩物质,服之令人头眩,面赤而呕,先煮去上沫可免此弊。我的经验可加等量之蝉蜕则可有效防止发生瞑眩。

麻黄效用,不但可以开玄府(周身毛孔)而发畅汗,且可通利九窍,开鼻塞、明目聪耳,利小便。使用麻黄峻剂时,可采取“得汗则止,不必尽剂”之法,消息进退。小儿、妇乳、老弱之人,可先服50ml,密切观察,得润汗则减后服,得畅汗(全身毛孔皆有润汗,玄府已开)则止后服。3小时内仍无汗意,可加至100~150ml,更加饮热稀粥一碗以滋胃助汗。

有的病人,虽无汗却小便特多,咳、肿皆消。此为肺气已开,外邪下走空窍而出,亦为中病,勿须强发汗。医圣发汗解表剂中,麻黄用至3两,正是伤寒方的基础有效剂量,低于此则无效。

弟子陈长青治一表闭浮肿病人,每剂10g许,久治无效。遂加至15g,药房忙乱中误取50g,及至发现错误,赶到病人家中时,已药后全身畅汗,肿全消,安然入睡。药工之误,恰恰暗合了医圣基础有效剂量,愈病之速,出人意料。医圣不传之秘在于剂量,又是一证。

赤芍:伤寒方中除芍药甘草汤用白芍酸以收之补之外,其余皆用赤芍,意在通利。经宋代许学士考证无误。再看《神农本草经》芍药项下论述:“芍药,味苦平,主邪气,除血痹,破坚积寒热,疝瘕,止痛,利小便,益气。”则更无疑义。

半夏:原方旁注汤洗。“汤”意为沸水,汤洗即以沸水冲洗数遍。经方中半夏皆生用,汤洗可去其辛辣刺喉之弊,但汤洗也洗掉半夏稠黏润滑之液汁。

过去认为“半夏辛温燥烈”,错了。《内经》明示:“辛以润之”,凡辛味药皆有润的功用,附子大辛大热大毒,都能“致津液”,似乎匪夷所思,正是因为附子最能通行十二经脉表里内外,阳能生阴,气能升水之故。此液汁手感滑溜,正是半夏温润的证明。

古方“半硫丸”治寒积便秘,半夏降肺、胃、胆经之上逆,辛润通便,硫黄大热破寒积,甚效。故我从1961年起,凡用生半夏不汤洗,而以等量之鲜生姜同煮,制其辛辣,积48年之亲身体验,无害而有殊效。用治重症妊娠恶阻,小儿老人暴喘欲绝,百日咳,肺心病之两衰危证,肺纤维化,食管癌之重度梗阻(生半夏130g,鲜生姜75g,赭石细末120g,生附子30g,红参30g,干姜75g,吴茱萸30g,大枣25枚,加用开道散)等数万病例之实验,皆能应手取效,未见一例有害。

现代之制半夏,经清水浸泡,甘草、白矾、生姜片浸泡月余,反复换水淘洗,制成之后已是纯粹“药渣”,半夏功效,丧失殆尽,非但不能止咳、止呕,浓重之矾味,反而令人作呕。现代用二陈汤之所以无效,源出于此。

当代青年中医,以传承医圣薪火为己任,故在理、法、方、药四个大环节,要恢复医圣法度。驾驭毒药以救人性命,是医圣的重要贡献之一。重重险关,老一辈人已一一闯过,青年一代只要勇于再实践,细心体验,必可成功中医复兴之伟业。

细辛:是医界挠头的药物之一,与川乌、附子同列。几乎人人谈虎色变,畏之如蛇蝎,有终身不敢一用者。

细辛,本是医圣手中的秘密武器,用于救危亡于顷刻的一号大将。由于宋代元佑年间陈承的《本草别说》中有“细辛若单用末(这是无的放矢,从古代到今并无一人以单味细辛末治病),不可过钱匕,多即气闭塞,不通者死”一句。陈的根据是某狱中一囚暴死,似与服用含有细辛的药末有关,既未查证属实,又未作药物成分分析,想当然将道听途说写入书中。

后时珍老人编著《本草纲目》时,不辨真伪,不读《神农本草经》的明文记载,以及《伤寒论》经典用药的范例,将陈说引入《本草纲目》。于是“细辛不过钱”的谬说便流传天下,使救命功臣细辛蒙羞、蒙冤439年。中医界要为细辛平反昭雪,要追根溯源。《伤寒杂病论》是公认的四大经典之一,是中医之魂。而医圣用药所遵从的是《神农本草经》。两大经典,足以拨乱反正!

先看《本经》论述:《本经》将细辛列为上品,所谓上品即可以久服,可以延年益寿。论曰:“气味辛温无毒,主咳逆上气,头痛脑动,百节拘挛,风湿痹痛、死肌。久服明目利九窍,轻身长年。”

清代张隐庵阐释此段经文,指明医圣的用药法度,并批驳陈承谬说,极有见地。敬录如下:

“细辛气味辛温,一茎直上,其色赤黑,秉少阴泉下之水阴,而上交于太阳之药也。少阴为水脏,太阳为水腑,水气相连于皮毛,内合于肺,若循行失职(本气之伤,外邪之侵),则咳逆上气,而细辛能治之(麻附细、小青龙汤病理、病机)”。

“太阳之脉起于目内眦,从巅入络脑,若循行失职,则病头痛脑动,而细辛亦能治之。”(麻附细法又一解)

“太阳之气主皮毛,少阴之气主骨髓。少阴之气不合太阳则风湿相侵,痹于筋骨,则百节拘挛;痹于腠理,则为死肌,而细辛皆能治之。其所以能治之者,以气胜之也。”(新订大乌头汤之病理、病机直解,可治类风湿关节炎、硬皮病、红斑狼疮等免疫缺陷病,详见“附夏某案”)

“久服明目利九窍者,水精之气,濡于空窍也。九窍利则轻身而延年矣!”

又曰:

“宋元佑陈承,谓细辛单用末不可过一钱,多则气闭不通而死。近人多以此语忌用(细辛),而不知辛香之药,岂能闭气?(李注:小青龙汤内之细辛之所以能止咳、定喘,皆辛香宣肺启闭开窍之功)上品无毒之药,何不可多用?方书类此之言不少(未指出李时珍,留足了面子),学者不善详审而遵守之(凡经典必恪遵之,原原本本继承之),岐黄之门(《伤寒论》是第一道门坎),终身不能入矣!”

再看医圣张仲景如何用细辛。医圣用细辛共16方。凡治外寒内饮、血虚寒凝致四肢厥逆时,重用细辛散寒化饮之功,用量为三两,如小青龙汤、当归四逆汤及其类方等8方。

若本气先虚,少阴阳根不固,兼夹外犯或内生之实邪,则细辛只用二两,并与附子同用,如麻黄附子细辛汤之治太少同病,毕安内攘外之功于一方,大黄附子汤用细辛与附子、大黄相配,治寒积便秘,胁下偏痛。细辛辛散之力极强,只用二两,以免辛散太过。同类方共5方。其余各方都是丸散,用量不等,但每次服用量极小。

医圣用细辛已入化境,《神农本草经》的药理,在《伤寒论》中发挥到极至!《本草正义》全面总结了仲景用细辛之妙:“细辛芳香最烈,故善开结气,宣泄郁滞,而能上达巅顶,通利耳目,旁达百骸,无微不至,内之宣络脉而疏通百节,外之行孔窍而直透肌肤。”

总结细辛之功用与用量,医圣张仲景应是我们的典范。在大是大非面前,我们只听张仲景和《神农本草经》的教诲,而不是不看四气五味、升降浮沉、脏腑归经,只论药物的化学成分,那样我们就不是中医了。中医复兴之路在古代而不是现代,回归经典,原原本本继承传统,才是中医再生之路。

细辛以辽细辛为佳,药力雄厚,疗效卓著,但副作用是易致人呕吐,有人主张蜜炙15分钟,以减其辛烈之味,可行。凡用细辛剂,对老幼妇儿重症病人,可依照仲景基础有效剂量,全方按比例迭减至最小量,然后逐日迭加至基础有效量,以保证疗效。适当变通以适应不同病人。

小青龙汤主治

综合归纳伤寒、金匮的论述,本方主治下述各证

1.“伤寒表不解,心下有水气,干呕发热而咳,或渴、或利、或噎、或小便不利少腹满,或喘者,小青龙汤主之。”其脉必见紧、弦。

2.“病溢饮者(水气不化,流于四肢,肌肤,身疼重如带五千钱,肿胀,谓之溢饮)当发其汗,大青龙汤主之(病之重者),小青龙汤亦主之(病之轻者)。”

3.“咳逆倚息不得卧(哮喘重症,张口抬肩撷肚,危困欲绝,端坐呼吸,不能平卧),此方主之。”

4.“妇人吐涎沫(痰饮上泛),医反下之,心下即痞(病机在上、在外,当解表化水气,下之则引邪深入),小青龙汤主之。涎沫止,乃治痞,泻心汤主之。”(半夏泻心汤和之,此证可直用大桂附理中合吴茱萸,直温太阴本脏,更助釜底之火,以拔痰饮之根)。

5.“治肺胀,咳而上气,烦躁而喘,脉浮者,心下有水,小青龙汤主之。”(按即小青龙汤加石膏二两,此证由外寒闭塞过久,内已化热,故加石膏解外清内,免成肺痿之祸。)

以上五条,第一条为伤寒太阳篇小青龙汤证之提纲,其余四条为金匮治内伤杂病之变法。

我的理解,小青龙汤主证只“咳喘”二字,病在肺脏,日久由肺入肾。其病机为“本气先虚,外寒内饮。”治疗大法为“发汗利水”,表里双解。

太阳经是病的来路,亦是病的去路。胸中为太阳经出入之路,又为肺经安居之所,肺为水之上源,皮毛为肺之外窍,又是太阳经之循引通道。诸症当先解表,开太阳,宣肺窍,汗出则外寒由里出表,小便自利,水饮自消,诸症自愈。

但临床治病,却没有这么轻捷便当。由于人体本气已虚,外邪屡屡入侵,寒邪由表入里,由浅入深,正气愈虚,邪陷愈深,层层藏匿于三阴之里,成为痼疾。非得反复扶正托透,伏邪难以尽出。此其一。

本汤病机中内因之“水气”,实即痰饮之演化,痰饮之成,“脾为生痰之源”,必是人体本气先虚,脾失健运,饮食不化精微,反成痰浊。于是浸渍于心胸肺胃间,“肺为贮痰之器”咳喘之内因,实缘于此。若无此内因,则外受风寒,不过是区区麻黄汤证而已,不会成为内外交困的小青龙汤疑难大证。医界有一句话“医生不治喘,治喘丢了脸”。不但中医,现代医学对喘证也是束手无策。说来惭愧,这一世界难题,远在1900多年前,医圣张仲景已完全解决,他的武器便是小青龙汤。

小青龙汤之所以能成为治喘神剂,乃是因为医圣驾驭有方。在“五或症”的加减法中,从种种苗头的端倪初见,便预见到深层病机转化的理路。从而采取相应的治法,以保元气。

如看到第一个苗头“微利”,便去麻黄,因为大便稀溏已知病邪入里伤及太阴本脏,不可更发其阳,故去麻黄之散表。

看到第二个苗头“渴”,便知津液已伤,有转化为阳明病之险,故去半夏,以免重伤津液,而加瓜蒌根三两(即天花粉)以止渴生津,阻断“太阳热化入阳明”之变。

第三条,“若噎者,去麻黄,加炮附子一枚”。这是一个非比寻常的大苗头。有两种解释:一是食物下咽有气阻隔感,非食管病变的假性噎膈症;一是“呃逆”频作,古云:“久病见呃逆者危”。少阴元气,本应下守丹田,今见丹田之气上奔作呃,少阴根气不能下守,将有亡阳厥脱之变,故去麻黄,加附子急温里寒。

此条,医圣揭示了一条大原则:当表证、里证同时存在,若里证急,危及生命,则“急当救里”。伤寒全书,每一法,每一方的字里行间,都寓有这样的深义,不可等闲视之,这也是六经辨证的精髓。中医治病当以识病机,抓“苗头”,顾护脾肾元气为第一要义!

小青龙汤虚化汤

考虑到现代人全属未病本气先虚,则未病本气先溃,因此,我用小青龙汤有以下变通思路:

附子:加附子45g,以四逆汤法驾驭小青龙汤法,重症加生山萸肉90g,先防厥脱,使元气固若金汤,则麻黄细辛可放手去解表利水,而无辛散过度之虞。

人参:加生晒参30g,使成为四逆加人参汤,滋阴和阳,益气生津,以制姜、夏之燥。重症则改投高丽参9~15g,研末吞服。缓缓提升下陷之中气以定喘。

茯苓:加茯苓45g,成为小半夏加茯苓汤,另辟蹊径,淡渗利湿,使浸渍心胸脾胃间之水饮从小便去,协助麻黄细辛开玄府发汗,上下分消。

菀、冬、果:为使本方成为治喘神剂,从射干麻黄汤中选入紫菀、款冬花“对药”,以治“咳而上气,喉同水鸡声(湿痰缠于喉间所发之痰鸣音)。”从近代沪上名家经验中选入定喘要药壳白果一味。紫菀、款冬花,本经中品,温而不热,润而不燥,寒热皆宜,百无禁忌。

《本草正义》盛赞“紫菀,专能开泄肺郁,定喘降逆,宣通壅塞,兼疏肺家气血。凡风寒外束,肺气壅塞,咳呛连连,喘促哮吼及气火燔灼,郁为肺痈,咳吐脓血,痰臭腥秽诸症,无不治之。而寒饮盘踞,浊涎胶固。喉中如水鸡声者,尤为相宜。”

款冬花与紫菀性味相近,仲景之后凡治肺痿、肺病、咳嗽喘促诸方无一不列为主药。所选白果,味甘,微苦,入肺肾经。功能敛肺气,定喘嗽,止带浊,为痰喘要药。其性收涩,表实者与麻黄同用,一散一收,治痰喘极效。白果有小毒,而白果壳善解白果毒,故凡用白果入药,宜带壳打碎入煎。

竹沥:凡见喉间痰鸣漉漉者,加竹沥60ml(三次服)以稀释涤除痰涎。

杏、葶、枣:痰喘实证,胸高息涌,窒闷欲死,加杏仁半升(55g),葶苈子半升(62g),大枣30枚,病退即去。

破格:肺心病合并呼吸衰竭、脑危象者,加麝香(首次顿冲)0.3~0.5g,附子加至100g,另加山萸肉120g,生龙牡、活磁石各30g。

石、梅:寒邪郁久,入里化热,体温39度以上者,加生石膏250g,乌梅36g,热退即止后服,不必尽剂。

蝉蜕:方中麻黄有致瞑眩物质,令人一阵昏眩、面赤如醉,除先煎去沫外,可加等量之蝉蜕,可免此弊。

小青龙虚化汤组成

桂枝、麻黄(另包,先煮去上沫)、蝉蜕、赤芍各45g,炙甘草30g,制附片、干姜各45g,五味子33g,辽细辛45g,生半夏65g,生晒参(另煎)30g,茯苓、炙紫菀、炙款冬花各45g,壳白果(打)20g,鲜竹沥60ml,生姜65g。

本方煮服法

1.加水2500ml,先煮麻黄去上沫,减500ml,后入诸药,文火煮取500ml,兑入参汁分三次服,每次200ml,每次间隔3小时。

2.服首剂第一次后密切观察,若得全身畅汗,则剩余二次弃去不用。若仅得微汗,3小时以后再给药一次。若仍无汗,则缩短间隔时间,频频给药,以得汗为度。此即重剂分投,酌情进退之法。

若服首剂即得畅汗,或汗虽不畅而小便通利,亦为中病。则第二剂之后麻黄减为5g,此时麻黄之用已非发汗,而是调畅五脏气机,类同阳和汤之用。

特殊体质,表闭过者,在服汤同时,可加饮热稀粥,或“黑小豆、红糖、生姜、大枣、葱白(即彭子之五虎汤)”,以滋胃助汗。

3.老幼妇弱使用本方,可将全方按比例制小其剂。如用1/2量,则全方每味药皆减去1/2,严格保持原方君、臣、佐、使各药原貌,不得打乱君、臣、佐、使的比例,以保证经方的主攻方向。最小剂是底线,不得低于1/5,否则无效。婴幼儿也不例外。

如本方附子45g,取1/5为9g,汤成,分10次稍稍与之,每次附子量约为0.9g,中病则止,不必尽剂,只要辨证无误,1/5的小青龙虚化汤,治愈小儿暴喘的时间,不超过8小时,所用药量不足半剂药,剩余药液可弃去,或保留到次日陆续服完,可保终身不犯。

版权声明

本文摘自《李可医论专辑》 ,人民军医出版社出版。文中涉及所有处方及操作为学习参考之用,建议在专业医师指导下学习/使用

楼主:易华医  时间:2020-12-28 11:55:44
今天开始讲点真正道医的知识。

很多我们没有恭敬的心。对有一些事物也是半信半疑。比如说鬼神之事,经常信则有,不信则无,或者是心诚则灵,或者是不信,但我遇到了我也拜,求菩萨、求财神保佑财源广进,生意兴隆,身体健康等等。我要告诉大家的是,我们要对未来充满敬畏。一切自有定数。道医的神秘知识,暗合天地之间“道”的规律,佛讲因果。有因自有果。冥冥之中,我们逃脱不了自身所带的密码。

有一本书叫《了凡4训》,本是道教的,后来佛家经常拿去讲这个因果,也讲了逆天改命,了凡这个人本来命中无子,人也是短寿无财,但他往后来做了很多好事呢,命运改过来了,不但有了儿子,寿命也延长了。但现实当中,可能有的时候真有一些躲不过的坎。这些都在我们的八字当中,有所体现。也在我们所居住、工作的环境当中有所体现。俗话说“命中有时终须有,命中无时莫强求”,说的就是这个道理,有时候想不信这个邪,但人注定胜不了天,也许健康、财运、感情等问题,是我们前世的因,造成今天的结果。

今天大家能读到这个帖子,也是一种缘分,我就从健康角度,那讲一下我们家里的环境,对我们身体的影响。有句话说:有德者,到处是好风水,无德者,好风水也养不住!信与不信,准与不准,大家自我对照。

我们长期生活在一个地方,就要受到这个地方的天地之间元气的影响。我们临县这里有一个奇人,替人看风水、运势、阳宅、阴宅(祖先坟地),他什么都不问、不算八字,只需要你拿个家里的树枝,或一把泥土,或者你养的一盆花,他只要看一眼树枝或泥土、花,就知道你家里的布局,和家里面的情况,以及你找他要算什么!你是求财、求子、灾难、婚姻,他全给你写纸上,没有任何传说中的江湖套路,如“父在母先亡”,不跟你说话。绝对颠覆我们的三观!曾有人试他,马路边树上撇下一个树枝,一看发怒直接扔出去了。我为什么说这个啊?“一叶即菩提”,你想想,一个植物长期生长在你的家里,都吸收了你家里面周围的能量,何况我们一个大活人!我多年的行医经验,让我认识到,道家之事真实不虚,家里面的风水对健康影响十分巨大,我先说说,家庭方位与我们的家庭成员、健康、身体部位之间的联系。

一、西北方
西北方在易经中乃是乾卦位,在五行中乃是属金,是与家中男主人息息相关的方位,同时掌管着家人鼻部、喉咙、肺部、大肠的健康问题。
二、西南方
西南方在易经中乃是坤卦位,在五行中乃是属土,是与家中女主人运势密切相关的方位,此方位主要关系到家人脾胃的健康。
三、东方
东方在易经中乃是震卦位,在五行中乃是属木,主要是关系家中长子的方位,同时关系着家人手脚以及肝胆方面的健康。
四、东南方
东南方在易经中乃是巽卦位,在五行中乃是属木,与家中长女的运势相关联,一样是关系着家人手脚以及肝胆方面的健康。
五、北方
北方在易经中乃是坎卦位,在五行中乃是属水,主要与家中男的运势相关,与肾、肠、膀胱和耳朵方面的健康问题相关。
六、东北方
东北方在易经中乃是艮卦位,在五行中乃是属土,与家中的小儿子的运势是相关的,同时会关系到家人脾胃方面的健康 。
七、南方
南方在易经中乃是离卦位,在五行中乃是属火,主要关乎着家中女的运势,同时会关系到家人头部、心脏的健康。
八、西方
西方在易经中乃是兑卦位,在五行中乃是属金,主要与家中小女儿的运势密切相关。

有人说南方属火就应该摆放红色的东西,到北方属水就应该养鱼,说东方属木就应该摆放青色的东西,这个不一定正确啊,还要结合家庭成员的生辰八字,是需要生还是需要克?这个太高深了啊,我先说一些直接的经验干货。

每个家庭都有厕所,厕所污秽之地,还有的家庭里面有收纳间,是脏乱差的地方。如果你家的厕所正好在震位上,那你别怪你大儿子,脑袋笨,学习不好,工作不顺,身体常年有病。如果收纳间脏乱差、厕所,在乾位(西北)上,那么这家的男主人、整个家庭的运势、健康运势,直线下降!因为乾为天!

有的厕所门正对着就是厨房门,或者厕所门对着卧室门的,这也是非常不好的,一个是生门是进口的,一个是排污秽出口的,这两种气场乱了,会让你肠胃不好。谁的那个洗澡间对着卧室门的,很容易得腰腿痛,风湿病以及与湿有关的疾病。居住时间越长,影响越大。

最差的是一种居家大门,直对厕所门。就是一回家一开锁直线,推开房门直线看到是厕所门的,必然100%会出健康大问题,我所观察的大部分是女主人会得恶性肿瘤,癌症。大家想想身边有没有这种户型的房间,有没有这样的健康问题。
楼主:易华医  时间:2020-12-28 11:55:44
接上文。家庭风水与健康。
家中四壁,不要钉上太多的钉子。有的挂相框,有的挂日历,还有挂宝剑之类的东西。钉子太多的主疼痛,主眼疾。

非军人、警察的住宅,不要挂宝剑之类的东西。有的人喜欢买一把桃木剑或者真正的宝剑,作为镇宅来用,殊不知,刀剑本身带很多的煞气。自身八字较弱,金多为忌神的,刀剑又属金,肝,肺,肾都不好。

和自己属相冲的动物画,也不适于悬挂。例如属鸡的人,家中挂一幅巨大的老鹰图像。属羊的人,挂狗的画。

总结了这个属相、画象的相生相克表,大家供参考属相相生相克表
与鼠相克的属相为羊、马、兔、鸡。
鼠:遇龙、猴、牛大吉,其它属相次吉。

与牛相克的属相为龙、马、羊、狗、兔。
牛:遇鼠、蛇、鸡大吉,其它属相次吉。

与虎相克的属相为蛇、猴。
虎:遇马、狗大吉,其它属相次吉。

与兔相克的属相为鼠、牛、龙、鸡、马。
兔:遇羊、狗、猪大吉,其它属相次吉。

与龙相克的属相为狗、牛、龙、兔。
龙:遇鼠、猴、鸡大吉,其它属相次吉

与蛇相克的属相为虎、猴、猪。
蛇:遇牛、鸡大吉,其它属相次吉。

与马相克的属相为鼠、牛、兔、马。
马:遇虎、羊、狗大吉,其它属相次吉。

与羊相克的属相为鼠、牛、狗。
羊:遇兔、马、猪大吉,其它属相次吉。

与猴相克的属相为虎、蛇、猪。
猴:遇鼠、龙大吉,其它属相次吉。

与鸡相克的属相为兔、鸡、狗。
鸡:遇牛、龙、蛇大吉,其它属相次吉。

与狗相克的属相为牛、龙、羊、鸡。
狗:遇虎、兔、马大吉,其它属相次吉。

与猪相克的属相为蛇、猪、猴。
猪:遇羊、兔大吉,其它属相次吉。

与自己属相相冲相克的画像都不宜悬挂,有人说一家当中有好几个属相的,那怎么算吉凶?以自己房间为主,以户主为主。实际上这个属相相生相克不但影响你的健康,在婚姻当中,也影响意义重大,在交朋友当中也意义重大。找一个与自己属相相冲的朋友,早晚会伤了你。信与不信时间验证。忠言实在不好听,说的话也可能会得罪人,但总比自己输惨了,被伤的体无完肤才知道回头强。不要试图去用你的行动,你的爱去感化敌人,这是一种非常愚蠢的方法。老祖宗的智慧是正确的。

西方医学是对抗医学,有细菌要杀死细菌,有病毒,要杀死病毒,有癌细胞要杀死癌细胞,杀来杀去,把自己也受伤了。西医的历史并不是很长,有人统计过,西药到现在用于人体健康的,共造出17,000多种药,到目前为止,常用的药物也就几百种,剩下的全部被淘汰掉了。为什么淘汰掉?因为在使用过程当中发现很多的毒副作用。是先天的缺陷,很多西药当时研究过程当中是在老鼠、狗身上做的实验,他们也在当时代表的科学最新发现,但人和老鼠狗有本质的区别。就拿木糖醇来说,人吃没事狗就吃了不行。而且现在很多新药也在继续淘汰当中,前几年文迪雅事件,当时新药,胰岛素增敏剂,罗格列酮。花费多少亿美元研制,轰轰烈烈上市,后来又被欧美国家全部下架,因为发现它对心脏的伤害比较大,没有征兆的情况下容易猝死。但这个药目前在国内依然在售。前几年在电视上经常看一个广告,缺乏胃动力,胃酸,胃胀,胃痛,用什么?吗丁啉!凭着广告,一年这一产品在中国销售额达到6亿多元!现在这药品在欧盟也是被严格限制使用范围,同样发现对心脏伤害比较大。在国内几乎儿童胃酸,胃胀都吃。

中药用了现在几千年了?还在用,依然很管用。中国的中医药,一开始从研发上,就是以人为本,传说“神农尝百草”!“十不全自身验病”,历朝历代无数中医的经验医学,现在也是,学针灸的先给自己扎。但可悲的是,全世界放眼望去,还有哪个民族像我们一样,拼命摧毁自己民族的文化,如中医文化!

中国讲究和为贵,中医也是这样,阴阳平和,五脏平和,上下平和,里表平和,气血平和,心情平和,和就是健康。中医药不是要杀死自己的体内病菌和病毒或者癌细胞它是达到一种平和状态。如治疗霍乱的有效药物,藿香正气口服液,体外实验对霍乱没有作用,但喝到肚子里面去管用。有癌症了,并不是要完全杀死癌细胞,能够保持和平共处,你身体的正气,始终压住邪气一头,癌细胞让它长着吧,始终不在发展,就那么大也行。所以说这里所说的平和也不是全平,这个我在以前也讲过,阳始终要比阴多一点。

前几年曾仕强教授讲阴阳之道,我听了豁然开朗。他说这世界上有阴就有阳,有上就有下,有好就有坏!对呀,不可能世界上完全都是好人,没有坏人!一个公司,不可能完全上下一心,朝着共同的目标前进,总有一些人背后给你使坏,搞小动作,拉帮结派,抢研究成果抢客户,向领导进谗言。一个社会一个国家不可能全是好人,安居乐业,辛勤工作,总有小偷抢劫,杀人强奸等等一些恶人存在。哪怕政府制定的法律再全面,实行的这个刑法再严厉,坏人永远也抓不完!!!

健康就是这样,人的身体外在受天时、地理,工作、生活,环境的综合影响,内在受细菌、病毒、情绪影响,不可能完全100%健康,那么我们就要想方设法让它处于平和状态,就可以了
楼主:易华医  时间:2020-12-28 11:55:44
不知者无罪
楼主:易华医  时间:2020-12-28 11:55:44
看懂《运气心法要诀》就可以,所以中医不好学,当年李可在十几年前说:全国真正按照中医传统看病的,就5、6个人!何况现在!
楼主:易华医  时间:2020-12-28 11:55:44
最近接到不少天涯网友,向我咨询精神,强迫症,抑郁症、恐惧症、鬼祟附身等方面的问题。今天给大家统一答复一下。

这类人群实际上非常可怜,饱受病痛的折磨。整个家庭也跟着受磨难。涉及因素众多,治疗起来颇为棘手。千头万绪,我一一道来。

首先从道医入手。本身正气虚弱。容易感受邪魅。有人夜晚冲撞办事的鬼差,游魂,跟着你回家;有的人夜晚在外面随地大小便和做苟合之事,冲撞修行的“精灵”,会招来报复。还有的人,怨气冲天,说了不该说的话,同样也会受到惩罚。大家有没有想想身边的一些事?你天天求财,说了很多好话不一定灵,但是你要说一些丧气的话,这句话一定会实现。宁吃过头饭,不说过头话!切记切记!怕什么来什么!还有,天上掉下来流星小颗粒,落到你家不一定是好事,有人说陨石很贵!但它本身的“能量”,也可能对你伤害。遇到这些情况,一般采取“送”的方法,一场法事可以,再加几剂汤药培养正气。

从中医入手主要是心肝肾,心主神明。心气虚弱,神明不守。心脏为君主之官。肝脏为将军之官,肝藏魂,肾在志为恐。君主不正,将军安能平定叛乱?肾虚的人也容易害怕。有句话叫做正气存内,邪不可干。这个正气,不单单是免疫力。是一种综合的能量,有人说是具有声、光、电、磁、水特性的能量体,我觉得这比喻也不太恰当,练过气功通过小周天,才能有体会到底是什么。我们平常的正气能不能看见?我简单说一下,能!平常人靠感觉,有的人一见面,你就感觉到气场强大,还有的人感觉他是垂头丧气、少气无力。所以说正气一定要强大,有人说“鬼神都怕恶人”,恶人往往肝旺脾气爆啊!

基本方,正气虚弱的人,本身也容易害怕,有的人怕听见打雷的声音,有的人怕电话突然想起,开门的声音,晚上天一黑,恐惧出门。看见水恐惧,等等一切恐惧,用元德汤补之
人参20克,当归20克,麦冬20克,五味子5克一同煎服,10剂。

强迫症,强迫自己干一些事情。有的人认为自己手没洗干净,会反复的去洗,手皮都洗掉了,还要去洗!

抑郁症,非常痛苦的疾病,想不开,生活无趣,自杀的人很多。妇女为什么产后抑郁症?生育时大量失血伤气,产后又要分泌母乳,母乳血中所化,脏腑得不到濡养而生病。这绝不是产后小孩哭闹、睡眠不足引起的精神问题,可惜现在西医医院,认识不到这一点,甚至学习西方不坐月子!西方人平常吃什么?她的基因体质几百年和我们一样吗?遇到产后抑郁,也是以心理疏导为主,造成很多婴儿失去母亲,真的很可怜。这个应从产后气血论治,也可以产前产后进行预防。八珍益母丸(汤),经典名方补气四君子汤,加补血四物汤,加上益母草组成,临近预产期服用生产时胞衣好下,恶露少,恢复快,产后峻补气血、子宫回复快,防止产后抑郁,对母乳不受影响!可惜很多人不敢吃!
楼主:易华医  时间:2020-12-28 11:55:44
明天接着聊
楼主:易华医  时间:2020-12-28 11:55:44
应根据体质适当加减,没有骨蒸潮热的,去掉知母黄柏,加上凉血乌发的,侧柏叶,墨旱莲,制首乌,补骨脂
楼主:易华医  时间:2020-12-28 11:55:44
接上文说抑郁症。八珍汤,八珍益母汤,有效预防产后抑郁,去再结合用甘麦大枣汤加郁金效果也很好。医圣张仲景在《金匮要略·妇人杂症脉证并治》中给了我们一个非常好的方子,用于治疗脏燥症
“甘麦大枣汤”。
炙甘草10克,小麦30克,大枣10枚,加入适量清水,小火煎煮,取煎液二次,混匀。早晚温服。
症见精神恍惚,常悲伤欲哭,不能自主,心中烦乱,睡眠不安,甚则言行失常,呵欠频作,舌淡红苔少,脉细微数。临床常用于治疗癔病、更年期综合征、神经衰弱、小儿夜啼等属心阴不足,肝气失和者。

一般我单独用这个房子的时候,我经常加上郁金10克,当归10克,白芍10克,生姜5片。小麦,我选用浮小麦30克。如果睡眠不好的加百合10克。精神恍惚的加石菖蒲10克。根据体质加减来用。其效满意,常常感恩医圣之功德。后来我发现邓铁涛老爷子。也十分喜欢用这个方子。邓铁涛首批国医大师,前段时间刚刚仙去。下面是他用只此方的经验。

1968年治一女干部,心悸惊恐,一天晚上,家人外出,她坐于走廊上,竟不敢返回房间去。诊其舌嫩苔白,脉虚。处方:甘草9克,大枣5枚,面粉1汤匙(冲熟服)。一剂而愈。
关于脏躁的病理,不能如一般注释家以子宫血虚作解释。有些学者认为脏躁的发病原因,多由情志抑郁,或思虑过度,以致心脾受损,脏阴不足而成,是比较合理的。《金匮要略》于甘麦大枣汤煎法服法之后,有“亦补脾气”一句,有注释家认为是后世所加而主张删去。这种考虑似乎脱离了实践。心主神明,悲伤欲哭,像如神明所作,是病与心有关。但心与脾有密切的关系,甘麦大枣汤所治的情志之病往往兼见脾虚之证。甘草、小麦、大枣三药确有补养心脾的作用。
2. 失 眠
患者男,42岁。因精神刺激,持续五昼夜不能入睡,遂见头晕,头痛,以后继续失眠不已(每晚服安眠药后只睡三小时左右),病已三月,经住院未效。诊其舌质如常,苔白润,脉弦滑,血压21.5/15.5kPa。
处方:浮小麦15克,甘草3克,熟枣仁24克,云苓15克,法半夏9克,橘红4.5克,竹茹10克,代赭石30克(先煎)。服药六剂(一剂药煎两次服两天),血压降至21/10.5kPa,睡眠正常。
此证由肝郁不舒以致肝阳上亢,血压升高而头晕、头痛。但起病之由是精神受刺激,主要症状是失眠,故主用甘麦大枣汤加熟枣仁以养心脾而治失眠。苔白润而脉弦滑是兼有痰,故次用云苓、法半夏、橘红、竹茹以除痰;赭石、石决明以平肝。高血压重用甘草不宜,故只用3克,另加熟枣仁以为辅助。
3. 眩 晕
患者,女,工人,38岁。两年前觉头晕眼花,睡眠欠佳,下肢酸软乏力,胃纳尚可,二便正常。得病后屡用补气血,养肝潜阳,祛痰息风及温补等法治疗未效。来诊时症状加剧,眩晕持续,不敢外出,若步行六七十米至百米左右则头晕加剧,需坐下休息片刻,方能继续行走。眩晕非旋转性,无恶心、呕吐、耳鸣,头部时有麻痹感。此外,背部汗出,汗出后背部觉凉,失眠多梦。胃纳一般,二便正常,月经准期而量少,经前后腰腹痛。诊其面色如常,唇色如常,舌尖红,苔白稍干,脉弦稍浮。检查:体温正常,血压正常,听力正常,血象及大小便常规无异常发现,X线胸透心肺正常。
从辨证看,头晕、失眠、多梦、脉弦,即所谓“诸风掉眩,皆属于肝”,似属肝风内动之眩晕,但历经养肝潜阳、息风等方药均无效,可见本病虽与肝有关,但不是矛盾的主要方面。根据其每步行稍远即晕甚,休息后又能起行来看,则与神志有密切关系,故予甘麦大枣汤稍加疏肝健脾之药。方用:甘草9克,麦芽24克,大枣3枚,钩藤15克,素馨花6克,扁豆花9克,云苓12克。2剂。钩藤、素馨花疏肝以治胁痛,麦芽亦有疏肝作用,故用麦芽不用小麦。
再诊:证候大致同前,胸胁痛已除而见腹痛,舌质红活,苔白润,脉弦。处方改为:甘草9克,大枣6枚,白芍12克,麦芽12克,面粉1服匙(冲服)。服3剂后头晕大为减轻,以后以甘麦大枣汤加龙骨、牡蛎或糯稻根、白芍、首乌之属以养肝肾,或加参、术之属以健脾,治之四月而愈,追踪四年未再复发。
4. 妊娠头痛
患者,女,社员,36岁。妊娠已3月,症见头痛,头部血管搏动不安,头晕,心慌心悸,手足发麻,失眠,左胁时痛,恶风寒,胃纳减,便溏。经某医院神经科检查未发现异常体征,诊断为神经官能症。患者精神负担很重,不但不能工作,且不能料理家务。诊其面色、唇色如常,舌嫩苔薄白,脉弦。治法拟养心脾、和肝胆,用甘麦大枣汤合温胆汤。
处方:甘草9克,浮小麦30克,大枣3枚,竹茹9克,枳壳4.5克,橘红4.5克,法半夏4.5克,云苓9克。3剂后,诸症好转,心慌、心悸减少,脉弦减而寸脉稍弱。照上方去法半夏加太子参12克以益气。服15剂后,精神转好,睡眠好,胃纳增,前额和后脑部仍有时痛,有时前额和后脑都发痒,发痒时觉舒服。头部血管搏动感觉大为减轻,心不慌,手足不麻,左胁于晚上仍有时痛。照上方服一个月,已基本治愈。为了彻底治愈和巩固疗效,继续以养心健脾为主稍予养肝为佐,方用甘麦大枣汤合四君子汤加枣仁、首乌,或去白术(于便秘时)加糯稻根,每日一剂或隔日一剂,再服药两个月,后顺产一婴。
5. 关节痛
患者,女,45岁,干部。于1973年7月患左腕关节疼痛,怕风,风吹则全身疼痛,特别是肩关节为甚,进一步发展至大小关节疼痛,走路困难。至1975年,除关节疼痛外,全身皮肤像蚂蚁爬行,又痛又麻,坐立不安,整天难受,心慌。检查抗链球菌溶血素“O”及血沉均正常。1975年9月来诊,症如前述,舌质黯淡,苔白薄,脉细。治以甘麦大枣汤合玉屏风散。
处方:甘草9克,大枣6枚,面粉1匙(冲熟服),黄芪12克,防风4.5克,白术15克。因其怕风,风吹则痛甚,故除用甘麦大枣汤养心脾外,还合玉屏风散以固表,共服药60剂。1975年12月5日再诊,蚂蚁爬行样感觉已消失,尚余游走样皮肤局部疼痛,关节时有轻度疼痛,仍怕风畏寒,舌黯淡,苔薄白,脉细稍涩。照前方加鸡血藤30克以养血息风。共服50多剂,服药后有时自觉皮肤如有风出,病已基本治愈。继续服前药数10剂善后,追踪一年多未见复发。
6. 自 汗
患者男性,42岁,军官。症见自汗,恶风寒,稍一风吹即冷汗大出,心悸乏力,头晕,腰腿酸痛,腹胀,胃纳不佳,尿短黄,大便秘结。病已一年,住部队医院,诊断为自主神经功能紊乱。诊其舌质稍红,苔白,脉弦,两寸弱。治以甘麦大枣汤加味。
处方:浮小麦45克,甘草9克,大枣4枚,糯稻根30克,黄芪12克,太子参15克,云苓15克,白芍15克。服上方20剂。再诊时诸症好转,恶风汗出已少,精神、体力见佳,舌红,有齿印,苔白稍厚,脉两寸弱,关尺稍弦。照上方加白术6克,服七剂后,除迎风仍有少量汗出,睡眠欠佳之外,其他症状均已消失。再服方15剂而愈。追踪两年半未再复发。
此病以自汗为主症,汗为心液,心悸、腹胀、纳差等均属心脾两虚,故甘麦大枣汤之麦用浮小麦,取其能敛汗。四君子汤最初不用白术而加白芍,是因其舌红、便秘。用糯稻根与黄芪,意在加强固表敛汗。
体 会
本方为治脏躁的有效方,方中甘草甘缓和中,小麦养心气,大枣健脾补中,药虽三味,心脾并补。《本草经疏》论小麦,认为除养心之外,“'肝心为子母之脏,子能令母实,故主养肝气。”因药房常缺小麦,我喜用面粉代之,分量一般为一汤匙,可先用少量冷开水调为稠糊状,再用煎好滚烫之药液冲熟和匀即可。《素问·脏气法时论》:“肝苦急,急食甘以缓之。”甘草又能缓肝急,故甘麦大枣汤除补心脾之外还兼治肝。上述两例脏躁证,用甘麦大枣汤治疗,效如桴鼓。可见经验之可贵,值得继承和发扬。
我认为此方有调阴阳,和营卫的作用,但在治疗中必须根据脏象学说五脏相关的理论,抓住心、脾、肝三脏以及他脏之间矛盾的主次用药,务达补益心脾以振元气、调阴阳之目的。另外一个是方比较便宜。药都不是很贵。
楼主:易华医  时间:2020-12-28 11:55:44
今天接着说一些风水病例。
癔症,恐怖症,梦魇。神经官能症。焦虑症。抑郁症。恶性肿瘤等等,上面说了然因素众多,有内在因素有外在因素。外在因素,受到工作,生活,情感等压力。或者子女早逝。或者老伴儿去世。今天我说另外一种原因,鬼神之事。我自己的经历和看到过的,或当故事听之,大家自己斟酌。

首先说我没有天眼,看不见它们,我也不想看见它们!我五爷会看,我爷爷会看,我不想趟这个浑水。因为我城府不深,藏不住东西,心里有什么就想说出来,这玩意说多了肯定不好。我只想当一个好的中医,好的道医。人间正道,光明正大不用邪术害人,不走偏门。但我身边有人会看,而且我能感觉出来。我能感觉到某个地方“气场”不好,那肯定这个地方有“东西”。鬼神之事不是每个人都能遇到,往往它们也喜欢找一些体质偏弱的人。

曾经治过我老家一个女的,她在搬到新居以后,噩梦连连,半睡半醒之间,经常见到有人站在床边,忽然又消失不见。醒来后心跳加速,恐怖,不敢入睡。喝过几副中药,情况稍有好转。听到这叙述,以前没有这个现象,就是搬了新家才出现这个状况,而且换个地方睡就很好。听完之后,我和朋友亲自上门查看,进他们房间,我感觉身上有鸡皮疙瘩,气氛压抑。
我朋友查看了一下说:床底下两三米深,挖吧!果然挖出一具枯骨!话说农村新宅基地,挖地基不深,卧室床正好在棺材之上!法事送走之后,这女的病就好了。

我父母想在老家盖一处独院儿,在自己庄稼地上盖,地表看不出坟头,但我总感觉不放心。于是找到一个会看的临村朋友,他都没来现场,在家里面给了我一个蓝色小三角,问了我的宅基面积,东西多宽,南北多长,然后让我晚上把旗插在,对角线宅基地中央,马上回去再找他,我家到他家有一公里。我插完旗之后回去复命,一进门他就说,没事儿,你们的院里面都没有东西,但是在你的宅基地东南角外墙,有一个小孩在那里!不在你的宅基地之内,没事你盖吧。后来我把房子盖起来,三年之后,我想在墙外挖一个排水坑。就在东南角外墙挖着挖着,挖出一个头骨来,一看就是个小孩的头,大概10岁左右,棺材的木头全腐化,和泥土一样!有些东西真不是完全靠科学,能解释清楚的。

曾经遇到过一个比较少见的病患,一个20岁的小伙,小时候5岁时被惊吓过度,而导致的舞蹈病。你要是第1次见他,你会控制不住想笑,走路的时候就像跳迪斯科,类似尬舞,头在摇,挤眉弄眼,嘴巴时张时合,双脚蹦跳着就来了。坐下也是浑身抽动,很可怜的孩子,到处求医十多年,大部分医生不知道这是什么病,拍过无数脑部影像,被抽血无数次,逐渐失去信心,也有被医院诊断为“多动症”,实际上“诸风掉眩皆属于肝”,“风性日久、必生痰郁”。家属也曾找风水先生来看,有人说祖坟地不行,有人说身上背负鬼,进行迁坟、驱鬼,病越来越重。当时我较年轻,病人是找另外一个医生看的,没能解决问题。后来我在北京,有一教授探讨此事,他传给我三个舞蹈病的病例,他曾经治愈的病例。内服汤药,配合道教还受生债的镇肝符烧成灰喝下,再结合家中风水方位调理,是长子?中子?幼子?它们所对应的东方、北方、东北方,肯定有问题!如有缘再见此人,但愿他早已痊愈!!!

另一个风水病历,有年轻男士新婚后,想经营煤球生产,工厂选址在人字形路口交叉处的三角地,三角为火,大凶之地,煤球未烧属土,燃烧又属火的特性。木生火,木克土,三角火型之地建厂,加起来重泄肝气,必定伤肝!我当时正上中学,家里的传承告诉我,这个地方不行,但是也是将信将疑。没想到短短三年多的时间,男主肝癌去世,留下两个年幼的孩子和媳妇。

楼主:易华医  时间:2020-12-28 11:55:44
前几天写了一些。不出所料,遭受不少攻击。这是正常的,因为每个人所接受的知识不一样,所经历的事情不一样,所信仰的宗教也不一样,当然也有无神论者。但是呢,中国的传统文化确实有非常深的魅力。暂时呢,我们不讨论宗教问题,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自由。中国的道家文化、道医文化。当你接触之后,你会深深的爱上它。

郭德纲先生曾经说过,假如一个外行人去告诉中国的火箭导弹专家说,我认为我们的原子弹导弹里面燃料应该用煤,啊应该这样设计应该那样设计。那么这个专家能够正眼看这个外行人,和这个外行人去辩驳,就算专家输!现在的中医恰恰是面临这个问题。很多外行人在批判中医。而日本的大力扶持大力发展,大量进口中国好的原材料中药,将中国医圣伤寒论里边儿的中药方子现代化加工,申请了200多个世界专利,将中药(汉方)卖到了全世界。而我们还在讨论中医科学不科学的问题。早年我在胡庆余堂的时候,有一天和一个台湾老板在一起吃饭,他是做牛樟芝生意的。牛樟芝是类似于灵芝的一种药用真菌。牛樟芝前几年在中国养生市场风靡全国,现在销声匿迹了。原产于台湾。具有抗肿瘤作用。由于它不是传统中药,在国内目前没有国药准字号上市。只是以保健品形式销售。目前在我国东南地区,有大量人工培育,几乎全部出口到日本。我问这个老板:“每月向日本出口多少牛樟芝?”他的回答吓我一大跳:大和制药,大正制药这两家每个月共要60吨!我听了非常心痛,这么好的东西呀!为什么我们就不能放开呢?非要做动物实验、人体实验,一期、二期临床,走上十年十五年的流程吗?但是我不是为这个牛樟芝做广告,它确实对肿瘤有一定效果,极大限度的抑制了肿瘤的生长增强体质。提高生活质量,延长寿命,如果有肿瘤患者看到,可以吃一些。当然它不是万能仙丹,吃完以后长生不老,晚期肿瘤死亡也是正常的!

再说说精神类疾病吧。幻视,这类精神病天天看到不该看的东西,天天受到惊吓。为什么中医治疗精神疾病不行?因为很多方子里面都有18反,中医药大学的本科生刚开始学习就要背18反药物,不能在一起配,本草名言18反,半蒌贝蔹芨攻乌,遂芫藻戟俱战草,诸参辛芍叛藜芦。这个方的如果你去抓药,现在是医生不敢开,药房他也不敢拿呀。现在有人研究18反的药物配伍在一起确实起到神奇的功效,但是能把18反开在一起的医生,有这个权力的没几个人。下面这个原方只做医生交流用,我的传承药药方有很多不符合18反的。这方剂里面,“两”为旧制,和现在的几斤几两重量是不等的。

石室秘方
凡人无故见鬼如三头六臂者,或如金甲神,或如断
手无头死鬼,或五色之状者,皆心虚而崇凭之。
白术 苍术各三两 半夏 大戟 山茨菇各一两 天南
星三钱 附子一钱

各为细末,加麝香一钱,为末,成饼子。凡遇此病,
用一饼,姜汤化开饮之,吐顽痰碗许而愈。



楼主:易华医  时间:2020-12-28 11:55:44
说风水与健康,不是说学中医必须成为道士。让大家更好的了解道家文化,达到趋吉避凶。信与不信,自我斟酌,自我验证,望大家口下积德,没必要攻击,自毁所福。按道理说皇帝选的风水好不好?包括故宫,包括他们的陵墓都是上好的,为什么也亡国了呢?这就涉及到大运,现在2003年到2023年是下元8运,这要讲起来这就很长很复杂了。我也不是专业的风水先生。我只说一下健康方面的知识,我只说个大概,不讲太细了。

有缺角的房子,长期居住。肯定不好。缺角方向不一样,结果不一样。
开窗见尖锐物品,如信号塔,铁塔,电线杆之类很近。火性、金性之煞。
住宅不宜三面环路,四面环路更为大凶。
住宅外墙不易爬满爬山虎。阻挡阳光,阴气盛。
不宜种植缠绕的植物。
床上空不易出现,横梁压床头
床不宜正对镜子
楼房,他人家的厕所位置,下面不能当厨房、卧室
楼房,若是门相对,必主一家退
大鱼缸养鱼,不是每个人都适合
楼房住宅建在反弓路,一般不太好
小溪不能直接流经宅院。
家庭成员要按照自己所属方位选择房间,如小孩子不能拿西北角的房子当卧室。
等等等。
楼主:易华医  时间:2020-12-28 11:55:44
别认为御医就水平高,中国历史这么长。在中医界有贡献建树的一个是宋朝的钱乙,也就是六味地黄丸的发明人。被称为儿科鼻祖。一个是清朝黄元御。我们不要完全迷信以前的东西,不能说古中医就是万能的。相反,我在平时也大量应用西药,尤其是治疗糖尿病的时候。我也绝不是在宣扬迷信,传统文化信与不信,各安其所,各随其便。我也不是国医大师。只是中医界一个“小学生”。我所发表的都是我验证过的。
楼主:易华医  时间:2020-12-28 11:55:44
再次声明,本人不反对西医,以前在中西医结合门诊,甚至经常用一些西药。来调理患者身体。中医有中医的长处,西医有西医的长处。很多人说,现在卫星都上天了。进入到这个量子时代,你还在讲阴阳五行。还有很多人说中医是骗子,这是典型的是数典忘祖。西方医学进入中国才几年,往上数三代四代,都不知道什么是西医西药。但是现代医学的发展极大地改善了人们的健康,这是不容争辩的事实。

但是有些问题确实不是西医能解决的。也不是仪器能检查出来的。我举个例子啊,假如一个健康女士,平常气血调和身体健康,是没有疾病的。有一天和老公大吵一架,刚开始发怒,发完怒之后又生气,这个时候他出现了茶不思、饭不香、睡不着的的情况。我们都有生气这个经历,生气的时候是不是感觉胸口发闷,甚至在咽喉部位感觉有东西咽不下,吐不出,堵的感觉。假如这个时候去西医化验血,验尿,拍片子,大家说能不能检查出疾病状态?肯定是化验不出疾病来,结果一切正常。这时候如果找个中医号脉就能号出她生气,肝主情志,肝气不舒,咽喉部位是肝经的,经过路线。我们就按中医理论给她开疏肝解郁的相符,郁金之类的药物,吃完药她这个症状就消失掉了。

再举个例子就是遗精。中医所说的精是生命的精华物质,精微物质,还包括生育之精,就是精子。意义比较广泛。男孩在十四五岁开始发育的时候,精满自溢,身强力壮,精血旺盛。当储存到一定时候,做梦会有梦遗现象,这是正常的。以前美国生物学博士方舟子,黑中医说,精子只是一些蛋白质,吃些鸡蛋能补过来没什么大不了的。我感觉他很弱智。因为我接触过很多小男孩,由于好奇染上了手淫的习惯。导致精关不固,梦遗滑精严重。甚至曾经有一个初中男生,手淫把身体搞垮之后,每天晚上遗精严重,每天晚上两次、三次,极度痛苦,白天头晕眼花,耳鸣,注意力不集中,身体停止发育,阴茎短小,记忆力下降,夜晚,梦多就遗精!醒了不容易睡!这个出男生,后来找了多个大医院,做了详细体检,检查结果一切正常,没有疾病。因为睡不好,先后被多家医院诊断为强迫症,抑郁症,焦虑症,因为身体指标没有问题,所以西医从精神上入手。导致这孩子吃非常多精神类药物,对身体造成不可逆的伤害!实际上它是“肾”出了问题,有经验的中医,完全可以通过调节肾的阴阳,来解决他的疾病。

还有一个就是月子病,尤其是月子受风寒。据说西方人不坐月子。中国妇女的月子里,绝对不能受一点风寒,老一辈人当中的共识。谁违反了,将来会极度痛苦,我遇到过好多病例。我老家有一女士,冬天坐月子,平时在床上,盖好被子。有一次上厕所,床边棉拖鞋被踢远,她就穿好棉袜,使用脚后跟踩在地板上,走了4、5步去穿鞋。几天之后脚后跟开始痛,痛了五六年,西医拍片子脚后跟没有疾病,但就是痛,阴天下雨,天气转凉就会疼痛加重。被诊断为神经痛,进行封闭治疗,营养神经均没有效果。最后还是我用中医汤药,祛风散寒,舒筋活血进行调理好的。
四川成都有一女士,同样也是月子受风寒,头部疼痛。用她自己的话讲:我都快痛死了,检查结果还一切正常呢,都说我是心理作用!同样我用三剂中药解决了她4年的痛苦!为什么以前喝中药不管用?药量问题!很多完全学院派、课本上的方子用量一般较少,很多被西化的中医,不求有功但求无过,怕药多了伤害身体。告诉大家我的经验,风寒型引起的这个血管性头痛,神经性头痛,我一般用当归50克,川芎50克,每剂用量,这两个当主力,君药。在配合引经药,患者是肝经癫顶?还是胆经?还是胃经?效果较好。
楼主:易华医  时间:2020-12-28 11:55:44
黑4类。

行医这么多年来,见到的人,形形色色,什么人都有。只有你想不到,没有他们做不到。老话说的好,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现在有很多中医黑,我把中医黑分为四大类。

一:曾经受过某些“中医”伤害的人。这一类中医黑,我们也不能怪人家。只怪某些中医学艺不精,辨证不准,用药不当。现在很多人找医生,都喜欢找老医生,认为经验丰富。我以前的帖子就说过,不是每个人靠死记硬背靠学习就能成为中医的。中央大学的教授又如何?年纪大的国家名中医又如何?有些时候真是靠年龄、靠关系熬成了教授!就像郭德纲曾经说过,相声演员比谁活的年龄长,最后其他人都死了,他成老艺术家了!有患者被误诊,漏诊。有人喝中药,喝了很长时间,花费巨大,口味难以承受。最后病没有治好,你说他能不黑中医吗?

二:高级黑。这类黑最可恶。影响最大。往往他们在人心目中有一定声望和地位。打着科普的名义,彻底毁灭我们的传统中医。如方舟子,丁香园里的“专家”等。像当年毁灭汉字一样,当年有著名文化学者曾经说过汉字不灭,中国灭亡。民国初年也曾提出过,要彻底废止中医。也曾提出过中医不亡,中国不行。这些高级黑。大量引用新知识,新论点。来批判他们自己并不熟知的领域了,为了某些利益,作为一个完全的外行人,去批判内行的事情。就像交大的博士,要直接改革创新相声一样,猛批郭德纲德云社。

三:无脑黑。这种黑粉像弱智一样,人云亦云。在自己有限的智力和知识方面,试图找出中医某些不科学的地方,也参与进来,目的不外乎证明自己有多优秀,懂的多!

四:伪中医粉的自黑。这一类黑很让人无奈,但是占少数。大家不要对号入座,我说的是一部分“伪中医粉”!不过他们的行为,也同样非常的恶劣我经常遇到这样的伪中医粉。他们往往特别喜欢中医,对中医有一定了解,看过几本医书,自认为自己是中医的铁杆粉丝。他们往往看过几本中医书,还没有理解透彻,就自认为掌握了中医的真谛,为自己开药,或者为家人诊断并开方抓药,一瓶子不满,半瓶子晃荡,说的就是他们!有的伪中医黑粉,把自己身体乱吃补药或者乱吃清热药,把身体吃垮了,或者把家人朋友的身体给调坏了,他不认为自己有问题,如果另外一个医生给他们瞧病,他们往往拿他自己所理解的中医知识,去评判另外一个医生的能力水平,以及方剂用量等等。“学医三年,天下无不治之病”他们甚至认为糖尿病、肿瘤都能够100%用中医治好,别人的方案他不听,一意孤行!等到最后才发现自己什么也不是!最后才知道“行医三年,天下无可用之药”,他就去找别的原因和借口为自己开脱。
一人久病成“医”,讲起中医来头头是道,出口汤头歌四气五味,闭口伤寒论寒热虚实!比我都能说,胡乱为自己开方,把自己身体吃垮了,吃成上热下寒,上面头晕脑胀,睡眠不好,口干舌燥,血压升高,下面拉肚子,脚发凉,甚至遗精。既然你这么大本事,为什么身体这样呢?还不虚心接受,我给他开一个“交泰饮”,就黄连,肉桂,两味中药,目的是交通心肾,让心火下行温暖肾寒,让肾寒上行,防止上面火燥。这一个名方,他竟然不认识,认为这两味药不治病,一寒一热不能在一起吃,说是会打架,真是不懂装懂!这样的例子会有很多,我喜欢用经方调理,大家都知道张仲景的经方剂量一般都不大,味数也并不是很多,很多伪中医黑,都不知道这是什么方子,开给他们反而嫌弃便宜,嫌药性不够!今天又遇到一个,我给他看了下气汤,只有8味中药,他一看,竟然直接把我拉黑,这位朋友假如你看到,你赶紧喝上吧,它就能调理你的身体!兵不在多,在精;将不在猛,在谋;药不再多,在症。假如你还以自己所理解的知识,去给自己乱吃药,让你身体就真不行了!
楼主:易华医  时间:2020-12-28 11:55:44
自从立帖以来,得到很多天涯网友支持,交了很多朋友,这我很高兴。还有很多西医同仁,也在学习中医,因为他们逐渐发现了,有一些慢性病,还是中医调理的好。还有很多自学中医的朋友,为自己为家人调养身体。这不反对,但是大家千万要知道,中医不是直观医学,不是以病论治,不是见炎治炎,不一定有火了就该服用清热的药,不一定有寒了就该服用袪寒的药。分清寒热虚实,里外上下,这需要很长时间的实践。

经常有网友,为自己开中药调身体,结果出了大问题,造成上盛下虚,寒热不分,补不能补,补了就上火发炎,泻不能泻,泻了就拉肚不止,甚至少女停经,男士滑精。错综复杂。学医不精,误人误己!

遇到这些同类疑难病例,很多中医都不知道怎么办了,说实话我开始学医时,也曾犯过同样的毛病,后来反复读《伤寒论》,发现有几个泻心汤,能够解决这类病,半夏泻心汤、附子泻心汤、甘草泻心汤、大黄黄连泻心汤、生姜泻心汤。这几个泻心汤,有各自的适应症,不由感叹医圣的思想!我以后逐渐写一些病例参考。另外一个我推崇黄元御的方法,以及他的传人麻瑞亭,麻老中医的下气汤,起源于黄元御,黄元御的医术起源于《伤寒论》,归根结底,调养了气机,使人上下气机通畅,里外气血调合,慢性自然好转,黄元御的方子,我用了很多次,简单有效,他的方子一看都差不多,不是去(治病)的,他的方子都是从脾胃气机入手,转动了你的生命“循环轮”,黄元御的传承人麻瑞亭,一辈子只靠一个下气汤加减,活人无算,今天我写些黄元御的故事,清朝御医,但我沉得罗大伦先生写的更有意思,我今天摘抄一段罗大伦先生《神医是这样看病的》里面黄元御故事,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黄元御
看周星驰的电影《功夫》的时候,我被片子里小孩子的经历给吸引住了,一个小孩子,在街上碰到了个衣衫褴褛的人,此人向他推荐若干本书,有本书的名字叫《如来神掌》……

这个经历很有趣,我在写黄元御的故事之前,突然想起了我是怎么了解黄元御的,和这个故事还真有点儿类似。

那是在我刚刚开始学习中医的时候,有一天,在街头逛,看到街边有个人在摆摊卖旧书,那是非常热闹的一个商业街的街头,傍晚时分,有几个人在有意无意地挑着图书,我也走上去,随便看看,都是些过期的画报和武侠小说之类的书,我看着无聊,刚要走,突然,看到在诸多书中间,有一本书很不一样,这是一本很旧的书,灰色的封面(现在绝对没有书设计成这种颜色),上面黑字印着:《清代名医黄元御传人——麻瑞亭治验集》,我当时根本不知道麻瑞亭是谁,更不清楚黄元御是何许人也,但是当时觉得:嘿,这里还有中医书?而且这么朴素的封面,这么有勇气,里面的内容一定很不同寻常,于是那起来翻了几下。

刚这么一翻,就被书里的内容雷了一下,什么“火分丙丁,心为丁火,属手少阴;小肠为丙火,属手太阳……平人丁火下降,以温癸水,所以肾脏温暖,而下寒不生,癸水上承,以济丁火,因而心家清凉,而上热不作”(一般教材里火就是火,不分什么丙丁的),这些内容看着新鲜,心里当时立刻就有了感觉:这是一个地道的老中医写的!

就这样,立刻就买了回来,回来以后就开始狂看,尤其是里面如何诊脉的内容,我看得最仔细,结果很快就可以给别人号脉了。

没多久别人就开始夸我号脉号得准,好多人都以为是家传的,其实还真不是,母亲还真没怎么教过我,我都是看这本书学的。

好多年以后,我才知道,这本书早就绝版了,我在读博士的时候,好多同学都来找我复印这本书,到今天我都不明白当年怎么会在一个卖画报的旧书摊上,凭空出现这么一本书。

这本书现在就摆在我的面前,这是我最喜爱的书之一了,上学时被几个台湾同学借去复印,迟了几天没还,都吓晕我了,别不是丢了吧?

当年就是由于这本书,使我知道了黄元御,因为麻瑞亭老中医是黄元御的第五代传人。

那么,这位清朝名医黄元御,到底有着怎样的一生呢?他又为什么能在中医领域独树一帜呢?下面让我们来慢慢地讲吧,在讲黄元御的故事的时候,可能和前面所有医家都有些不同,以前的这些医家我没有见到任何的后人和传人,所以全部都是文献记载的历史,对于民间传说的名医事迹我一概不用,而黄元御这里由于麻瑞亭老先生是黄元御的直系传人,因此有些传说是可以相信的,所以会录入一些麻老说过的故事,各位知道就可以了。

在康熙四十四年,也就是公元1705年,一个婴儿出生在山东省昌邑县的黄家辛郭村,这个孩子就是我们的主人公——黄元御。

要说黄元御的家庭,那还实在是有点历史,大家在看《三国演义》的时候,都知道有个大名鼎鼎的豫州牧、太尉黄琬,那就是黄元御的祖先,过去的人家那是讲究祖上的功德的,如果祖上出了位名人,那是要世代牢记的(不包括秦桧那样的名人),这样可以教育后人像前辈学习。所以这黄元御的家族,就世代以读书为荣,在明朝时还出过一位尚书,据说这位一直连任六朝,这可是一位能干的国家干部,更让后代们羡慕不已。结果是造成了黄家上下一起读书发奋的状态,黄元御的父亲就是一个读书迷,擅长写文章,做诗词什么的,总之也算是当地的一个才子,但是似乎只是一个庠生,没有取得什么更大的功名,于是就把这个劲头都使到了黄元御和他的兄弟们的头上了。

各位可以想象了,在黄元御父亲的爆炒之下,此时这黄家上下的读书气氛一定十分的浓厚,家里的堂兄堂弟的都在一起比,看谁聪明,看谁读书读得好。

要说这学习环境也的确重要,它能调动人的兴奋点,好嘛,黄元御就在这种气氛里,直学得是“诸子百家,靡不精熟”,简直就是什么书都看,博览群书,上至天文,下至地理,没有不涉猎的。

现在看来,这些都是国学的功底,我单这么说可能您还没有个概念,但是如果您知道日后黄元御解《易经》解得多么的好,您就该了解他现在都在打什么样的功底了,黄元御对《黄帝内经》里的五运六气的解释,那是和历朝历代都不一样的,他提出了人家自己的一套解释,独树一帜,没有对天文历法的了解,能提出这么深刻的内容吗?搁一般人,能看懂就不错了。

所以我们可以想象此时的黄元御,本来就是挺聪明一孩子,再加上这么个比赛学习的环境,结果很快就考成了庠生。

此时,锦绣前程正在向黄元御招手,黄元御意气风发地望着远方,感到生活充满了希望。

一转眼,黄元御已经二十九岁了,此时是雍正十二年,就在黄元御“常欲奋志青云,以功名高天下”的时候,他的身体出现了问题。

这是什么问题呢?相信大家都有过体会,就是由于过度劳累,眼睛给累坏了。

这眼睛可是人身上一个很重要的器官,我们现在经常碰到眼睛累出问题的,比如打网络游戏,连着好几天,然后眼睛痛得睁不开的(建议在网吧设立眼保健操时间),还有写毕业论文的,很多同学也累得眼睛通红。 黄元御那个时候没有电脑,但是当时的读书照明环境却是很不乐观的,因为如果想用功,那就要晚上点蜡烛,那点儿光,飘忽不定晃来晃去的,您想啊,这眼睛能不出问题吗?

黄元御的眼睛出问题是在那年的八月,黄元御自己说,本来自己身体挺好的,也没得过什么病,但就是在这年的八月份,左眼睛突然开始发红,自己感觉眼睛特别的发涩(左目红涩),当时他也没怎么在意,觉得过两天也就该好了。

结果,三天以后,整个的白睛就开始都红了,像出血一样,并且开始肿了起来,渐渐地把黑睛给包围上了。

这回可就让人担心了,估计当时黄元御的样子一定是十分的骇人,大家看着都绕着走。

怎么办呢?请医生吧,此时我们的黄元御还对医学一窍不通,当然要请其他的医生来瞧瞧了。

让我们来看看黄元御的笔下,这位医生的形象吧,这位一出场,造型就很是别致,戴着个很威严的帽子(高冠),表情极端地严肃,说起话来,那是吐沫横飞,黄元御的原话是“口沫泉涌”。

按说这人家是什么造型,我们不应该说三道四的,因为人家也有扮酷的自由,但是您治病倒是用点心啊?这位可到好,上来就判断黄元御是有大肠之火,即用大黄、黄连等药,他的意思是使用泻下之法,让热从大肠泻出。

可是服了药以后,黄元御居然没有什么动静,这医生也奇怪了?怎么回事儿?大黄都不灵?加大药量!于是就又用大剂量的大黄泻下。

于是这位医生就判断:泻下的方法不对,应该是外有风寒,应该散寒。

我来插一句,这就是这位医生的不对了,我们现在不知道黄元御当时的情况,可是如果您真的要是判断大肠有热,使用泻下之法,那就要加大药量,真的让他泻,在临床中有的人对大黄就是不敏感,甚至需要加到上百克才能泻呢,您怎么能看到不泻就打退堂鼓了呢?

这回好,该发汗了,这位医生的法儿也真多,他弄了盆热茶,把黄元御按在上面,然后用厚衣服给盖上,让蒸汽熏蒸黄元御。

要说如果真是外感风寒了,这还可能真的起作用,但这和眼睛红肿有什么关系呢?我没想明白,估计当时的黄元御更不明白,结果被折腾得汗流浃背,连脚后跟的出汗了(汗流至踵),但眼睛可还是没有任何的好转。

这下这位扮酷的医生傻眼了,连忙告辞,说我回家再想想办法去,就走了。

黄元御的家人也急了,连这么酷的医生都没办法,这病别不是个很严重的病吧?

于是就又到处请人,这次找来的是一个老太太,据说这位老太太非常的擅长针灸,这位老太太一看,这白睛里面的瘀血已经这么多了,应该刺血,把瘀血放出来。

这位看来的确是有两下子,她“轻刺白珠”,结果是流出来数十滴的浊血,黄元御的感觉说是像胶一样的粘稠。

其实我觉得这位老太太还真是有两下子,如果让她继续治疗,黄元御的眼病也可能就好了。

但是命运却偏偏不是这么安排的,就在这个时候,前面的那位医生又跑了回来,一进门,就又开始吐沫横飞地报告:“我终于想出办法来了!”

黄元御的家人也很着急,天啊,这么久想出来的,一定是个好的方法啊,于是就请这位接着开方。

这位想出来的办法就是清热解毒,用苦寒之药,这个方子我们已经不知道了,但是药性知道,是苦寒的药,他给黄元御连着服用了几十付,就是这个方子,把黄元御的脾胃彻底地给搞垮了,黄元御的身体到最后也没有彻底恢复。

服了这些药以后,黄元御的左眼睛开始出现了白膜,中医叫翳膜,慢慢地开始覆盖眼睛,这位医生一看,又开始使用一种叫揭障丹的苦寒药物,给黄元御口服,然后用一种苦寒的药面,熬水熏眼睛。

最后,黄元御的左眼睛就基本全废了,翳膜覆盖了整个眼睛,有增生的组织还突出到了眼睛外面(蟹睛突出外眦)。

各位可以看看,这位医生就像是个蹩脚的猎手,枪是好枪,但是这位上山东一枪西一枪,打得全是自己的同伴,没一枪打准目标,这样的技术真是令人悲哀啊。

可见,中医诊断学是多么的重要,这个诊断学就好比是枪的瞄准设备,您不瞄准,再快的身手,子弹也会奔着同伴去的。

在经过这次生病以后,黄元御的脾胃系统彻底地被伤害了(中医认为如果不恰当地使用苦寒的药物会伤到脾胃),从此一辈子都没有恢复好。

更为严重的是:黄元御从此成为了一个只有一只眼睛可以用的人,他的左眼,不但不能使用,还严重地影响了他的形象。

而清朝的科举制度规定:五官不正,不能够被委派官职。也就是说,科举的大门,从此在黄元御的面前,彻底地关闭了。

此时的黄元御坠落到了人生的最低谷,没有比这种事情再悲惨的了,你的学问不比别人差,甚至比他们所有的人都好,但是,此时却因为别的问题,失去了和其他人一起学习、竞争的机会,这就好比是在高考前,突然告诉您,您因为某某原因(令人愤怒的是居然是相貌的原因),您不能像同学那样参加高考了。

您想想心里会有什么滋味吧,当您天天远远地望着昔日的同学们去走进课堂,您这个昔日的高才生却只能在一旁呆呆的望着,您是不是有种想痛哭的欲望?

楼主:易华医  时间:2020-12-28 11:55:44
我都可以想象得到,黄元御当时远远地躲开人群,徘徊在村边,想着同伴们都在读书,自己的前途呢?前途在哪里呢?难道自己真的要以一个残疾人的身份渡过这一生吗?!

走在街上,世界也不再像是以前那样的阳光明媚了,人们都用异样的眼神望着自己,是啊,自己英俊的相貌已经不复存在,现在是一个令人害怕的形象,而且,人们不再把自己当作一个学子的典范,而是一个毫无前途的废人了!

自己的志向呢?那些致仕报国的志向呢?全部都灰飞烟灭了,自己只有在梦里,才能又回到健康的时光,仿fo又能够实现自己的梦想了,可是一旦从梦境中醒来,冰冷的夜色告诉自己,那些日子一去不复返了!于是两行清泪从黄元御的眼中流出,滴落在枕头上。

这对任何一个人,都是一种痛苦的磨炼,在这种磨炼中,有的人会无力地倒下,但是,有的人会再次站立起来,在磨炼中脱胎换骨,从此获得重生!

黄元御就是这后一种人,他在经过了痛苦的煎熬以后,再次站立了起来,他要扼住命运的咽喉,他要掌握自己的命运!

一个分明要滑向谷底的人生轨迹,生生被黄元御用自己的毅力,再次扭转过来,重新走上了正轨!

各位,黄元御是怎么办的呢?他觉得,既然自己是被疾病给害了,那么,他就要重新在这里站起来,他要和疾病做坚决的斗争。

就在那天,就在黄元御自己望着远方的时候,他暗暗发誓,自己这一生,都要献给同疾病做斗争的事业,拼尽全力,用不后退!

后来,他实现了自己的诺言,在他短暂的这一生里,他没有过一刻的停息。

他首先去书店买来了一本《伤寒论》,放在桌子上就开始读。黄元御是什么人啊,不但国学功底厚,而且还不是一般的聪明,所以就信心足足地以为就此可以学会中医。

黄元御自己说的,刚一看《伤寒论》的时候,整个一完全看不懂:这,这都说什么呢?张仲景老师的这些话怎么一句都看不懂啊?(讵读仲景《伤寒》,一言不解)

这下傻眼了,没想到上来就碰了钉子,天啊,难道《伤寒论》这么难学吗?可人人都说这是医学的基础啊,怎么这上来就这么难呢?以后这还不得更难学?

要搁一般人,见硬就回了,毕竟自学是一种特费功夫的学法儿,过去一般都是先跟着老师出诊,看若干日子以后,有个耳闻目濡了,心里对这些名词熟悉了,老师再给慢慢地讲理论。

但是不知道各位发现了没有,我写过的好多大师还真不是那么跟着师父学出来的,真正的大师似乎多半是自己憋出来的,然后才去跟老师学,这个特点很值得研究。

我们的黄元御同学也真是个牛脾气,还是不想去找师父,要接着自己憋,但是毕竟人家是学国学出来的,知道学习方法,所以就采取了一个很好的策略,就是去书店,把所有能够见到的注解《伤寒论》的书都买回来,碰到一个问题,就挨本书的翻,看看这位古人是怎么理解的,看看那位是怎么理解的,这就好比是找了很多的的师父,有了问题就挨个师父的问。

到底买了多少本《伤寒论》的参考书呢?买了至少几十本,也有可能是上百本(纵观近古伤寒之家数十百种)

各位,这就是人家的学习态度,人家黄元御为什么后来成就那么大啊,人家态度太好了,看官中有学中医的可以比较一下自己的藏书,看看现在读书条件这么好的情况下,您的《伤寒论》的参考书是否能和黄元御有得一比。

您再看看这个时候的情景吧,可谓是蔚为壮观,只见我们的黄元御同学手里捧着一本《伤寒论》,旁边放了一堆的参考书,看一句《伤寒论》,就狂翻一通参考书。

估计有朋友该疑惑了,这不可能吧,《伤寒论》我们一读可就读懂了,没有那么难啊?怎么号称学冠一时的黄元御居然这么笨?

我给各位解释一下,不是黄元御笨,您能明白的内容黄元御还能不明白,人家黄元御是对自己要求的太高了,人家所说的懂,那是要融会贯通,那是要把整个《伤寒论》吃透。

反正当时黄元御是觉得自己距离要求差得太远了,甚至产生了这样的疑惑:是不是我们就达不到张仲景先师要求的水平了?

于是他对自己很是失望,最后干脆就把书合上,叹了口气:“唉,我这辈子到底能不能领会到《伤寒论》的灵魂呢?

在放松的这段日子里,黄元御到底看什么书我们就不清楚了,总之没有任何的记载,等到公元1737年,其实就是转过年来的春天,黄元御重新翻开了《伤寒论》,开始再次凝神研究。

这个时候,黄元御的心已经完全的安静了下来,他自己描述当时的情景是:“又复摊卷yin思。日落神疲,欹枕假寐。时风静月白,夜凉如水,素影半床。清梦一肱,华胥初回。”

可见当时黄元御处于没有任何人打搅的环境中,然后他自己是完全的融入了书里面,他在生活中的各种时刻都在思考着,甚至在梦境中,都会遇到思考的问题。

在这种学习状态里是最容易出成果的,这里面没有任何神秘的地方,就是一个道理: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终于有一天,黄元御在思考的时候,突然心里灵光一现,然后就豁然开朗了,原来是这样啊!按照他自己的说法是:“恍然解矣!”

不用我说各位也知道了,黄元御终于对《伤寒论》有了更深刻的理解,这使得他在研究《伤寒论》方面一直站在很前沿的位置,直到今天,我们在提到研究《伤寒论》的流派时,还会经常提到黄元御。

写到这,我感觉黄元御的学习方法有点像我们前面写过的徐灵胎,也是拿着参考书自个儿学,然后开始批注这本书。

黄元御也是,当时豁然开朗以后,他觉得以前别人注释的都不够完善,于是就想自己写本注释的书。

这本书叫《伤寒悬解》,当时只是打了草稿,然后由于生活动荡,就没有写下去,在十年后,这本书将在黄元御的手中被完成,并成为中医史上研究《伤寒论》一本重要的著作。

我曾经告诉过各位,这个《伤寒论》就是中医临床的基础,每个中医开方子都会从这本书里面找到灵感,自打这黄元御把《伤寒论》给吃透了以后,他就有了去进行临床实践的底子了。

只不过这个底子打得也太费时间了,一本书折腾了这么长的时间,这要是搁现在,学校领导早就急得跳起来了。

那么黄元御同学为什么会写这么一本《伤寒悬解》呢?其实这本书就基本相当于他的读书笔记,他对《伤寒论》思考得太深入了,觉得以前好多教授说的都不对,于是就开始按照自己的见解来解释,在研究《伤寒论》的派别中,黄元御是属于错简重订派的。

这个读书笔记,在十年以后,他给好好的整理了一下,估计写了很多新的内容,后来出版了,大家有机会可以看看,对于理解《伤寒论》很有好处。

当读完《伤寒论》以后,黄元御同学几乎是脱了一层皮(这哪里是在学习啊),黄元御自己说的是:“心枯神瘁,几于白凤朝飞”。

再感慨一遍,这哪里是学习啊,他几乎是用尽了自己的精力来学习这本经典的,这实在让我们没什么话好说的了。如果有个最用功学生的排行榜的话,我估计黄元御同学一定是排名第一的。

顺便再感慨一句,这个《伤寒论》还真的不白读,我以前在读书的时候,就专门用了一年的时间,来回地读《伤寒论》和前人的经方医案,整整一年,白天晚上全是《伤寒论》,结果现在感觉诊病的基础就是那一年打下的,那年过后,有亲戚朋友求我开方的(那时还是个学生),如果遇到和读过的汤证一样的,就开经方(张仲景的方子),如果不一样的,就婉言谢绝,结果开出方子的,百分之八九十都痊愈了,基本是几付药就见效,现在这么多年了,老家还有一些患者来找我看病,就是那个时候传出的名声(惭愧啊),所以我才理解为什么古人把张仲景称为医圣,说句心里话,我能够坚持这么多年一直在不断地学习中医,完全是因为看到了中医的好处,看到了患者痊愈后的笑脸,这完全是拜《伤寒论》所赐。

经方体系是一个很有趣的体系,它是经过临床千锤百炼出来的,是经过千万个真实的人体试验摸索出来的,每个方子的适应证都非常精准,方子的组成也十分的合理,在过去有的医生甚至发现个别经方如果你加上什么药,效果就不好了,把加上的药减去,效果就恢复了,所以中医有句话叫“经方不加减”,当然,这也太教条了,我们还是可以根据经方进行加减的,后世的所谓和经方并列的“时方”,其实很多也是经方加减得来的,所以我们说《伤寒杂病论》是中医临床的基础。

我才认真地读了一年的《伤寒论》,自己感觉收获就是如此之大,人家黄元御却如此玩命地读了若干年,您想想吧,这该是一种什么样的进步呢?

有的网友问,怎么这位黄元御就单是憋在家里看书,就能写出著名的中医著作?

这的确是个问题,我想各位也都会在心里提出这个疑问,那到底他有没有临床的机会呢?难道中医不用临床就能写书吗?

其实,学习中医的人都知道,您学了中医以后,就不会闲着的,大家知道你在学中医了,就会有亲戚朋友来问,我出现了什么什么毛病,你能帮助琢磨琢磨吗?这种情况多去了,一开始还不敢答应,但是学了两年以后,基础理论掌握得差不多了,也就能够提出些看法了,所以一边学习,一边给亲戚朋友看病,是很正常的现象,现在中医药大学里的好多同学在亲戚朋友中都很有威信了,据我所知,很多同学放假回家,患者在家里都站排来看病,因为疗效不错,一传十,十传百,一听说这人回家了,就都来了。

那么黄元御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给人看病的呢?他自己没有记载过,但是我们可以从他一生的行程中来分析,他在读《伤寒论》的这段时间里,是在山东的,然后又在山东住了近十年的时间,从那以后,他就基本上是在北京(因为后来当了几天御医)和江淮一带来回走了,到山东的时间很少。

可是,现在在山东却流传着很多黄元御治病的传说(至今老百姓还给黄元御去上坟呢),当时还有“南藏北黄”的说法,就是说当时山东治病最好的医生有两位,南边的是诸城的藏枚吉,北边的是昌邑的黄元御,也就是说,当年黄元御在山东已经是以医名著称了,那么,结合前面我们分析的他一生的行程,我们就可以知道,黄元御就是在读《伤寒论》以后,或者就是在读的同时,在近十年的时间里,已经迅速地成长为一个很有临床经验的医生了。

也就是说,从他写读《伤寒论》笔记开始,到十年后,他把这些笔记整理成书,这十年期间,黄元御已经是医名很盛了。

再看十年以后,他到北京,他的医术居然让乾隆皇帝大为倾倒,可见他的临床经验是在前推十年的时间里积累起来的。

没人相信这个世界上有天才,但是努力和精神专一,的确能够制造像天才一样的人。

其实,黄元御在读《伤寒论》的时候,就是带着问题去读的,他特奇怪的一件事情就是:自己的眼睛红肿,这的确是应该算作有火啊?为什么使用清火的药,反而把自己害了呢?

在边读边思考的过程中,黄元御发现了秘密,原来有很多火热之证是假象啊,有很多是由于气机升降失常而得,并非是真正的火啊!

于是,黄元御在读《伤寒论》的过程中,就找到了问题的答案,可以说,黄元御独特的学术思想就是在这个时候开始形成的,在他的《伤寒悬解》中,他的学术思想已经出现了。

有位叫钱叔玉的人,这位估计是山东农村的吧,这一年的初秋,大家都开始干农活了,在农村住过的人都知道,这个时候的农活儿那是相当的累的,这是秋收啊,一年里面的体力全在这时候用呢。这位钱老兄因为干活太卖力气了,结果开始咳嗽,有痰,而且最吓人的是唾血,血的颜色是紫黑色的,在过去那个年头,人们最怕的就是吐血了,所以大家商量着赶快找大夫吧。

可那个时候,贫苦人家哪有那么多的钱请大夫啊?于是就挺着,结果这么吐血,一直吐了一年有余。

最后,有人说,实在不行,去请黄元御先生吧,这位是个读书人出身,而且人家不大在乎收钱的事儿,我们去试试吧。

结果来了和黄元御一说,黄元御还真来了,到了农户的家里,一看,黄元御可就吓了一跳。

患者想了想,回答:“还遗精,很容易惊恐,总是很健忘,还有晚上睡眠不好,只要一躺下,就开始喘,只能坐着睡觉,一旦身体倾斜,就会吐血,天气一凉,病就开始重,而且右脚还肿了,大便也是不成形的。”

黄元御听完了患者的叙述,说:“我明白你的病情了,你想知道你的病是怎么患的吗?想听听这里面的道理吗?”

患者虽然是个农民,但是也很好奇啊,忙回答:“当然想听,先生请给我们讲讲吧!”

这一说不要紧,有分教,这个圆圈的故事后来被别人看去了,写成了一本书,叫《圆运动的古中医学》,其实里面的理论就是通俗版的黄氏圆圈。

我觉得我们所有的人,都还是对我们自己体内的圆圈有个了解的好,所以就不嫌啰嗦,给各位详细地解释一下这个圆圈。

那么,黄元御讲的这个圆圈是怎么回事儿呢?原来,这也不是黄元御自己的发明,中医理论里自古就是这样描述人体脏腑的运行的,不过黄元御把这个问题给系统地提了出来,并且用这个理论来指导治病。

现在我就代替黄老师来把这个圆圈描述一下吧,我描述的语言当然和黄老师有差距(黄老师的语言能力太强了),不过意思大概如此。

话说这人体里面,五脏六腑是上下分布的,中医认为,其功能也有方向,这些脏腑所引导的气机也是处于动态中的,这个图画我给大家描述一下,首先肾在最下面,属水脏,中医说肾脏是水中含火,水是肾阴,火是肾阳,火我们就明白了,那一定是向上走的,它生什么啊?火生土,也就是说,火性向上走,使得脾土温暖,那么脾是负责什么的呢?是负责把胃吸收的营养(中医叫精微物质)发送到全身的,这脾有个特性,它是向上走的,因为有一部分营养还要到肺脏,与吸入的空气中的精微物质结合,由肺协助向全身输布。

肾脏中的水呢,水生木,也就是说,在水的滋养下,木气也开始得到了营养,要发展了,它发展的方向也是上升,跟树一样,这个肝脏也是从左边往上升的,随着脾土之气上升,中医有句话,叫:“肝随脾升,胆随胃降”,就是说的这个。

好多人说,这中医的肝怎么在左边啊,解剖可是在右边,中医说的是肝气,是肝的功能,是一个功能系统,不单是那个脏器实质。

所以左边身体有病,有时要考虑到肝脾之气上升是否正常,尤其是肝气。

此时各位看到了,这个气机随着肝脾升到了顶部,这里就是肺和心了,各位知道,木生火,这火配五脏是心,四季配夏天,心火的特点其实也是要向上的,但是,由于有肺脏的存在,心火被带向下行。

肺是属金的,四季配秋天,主肃降,甭管夏天多热,遇到秋天,气机就开始往下降了,这心火本来是要上升的,但是因为有肺金在上面,所以就跟着往下降,直降到肾中,使得肾水不至于过寒,温暖肾水,而肾水随着肝木和上承,到达心火的位置,使得心火也不至于过热,这叫“水火既济”。

有的时候,这个往下降的过程被破坏了,那么心火就无法下降,憋在上面,各位就会看到上面热,下面寒的局面。口渴,眼睛红,口舌生疮,可下面的腿还是凉的。

在肺金下降的同时,人嘴里吃入的东西进入了胃,然后也是向下走的,所以胃气要下降。在中医里,脾为己土属阴,胃为戊土属阳,阳要下降,阴要上承才对。

在胃气下降的同时,胆气也随着下降,就是我们说的“胆随胃降”,现在有好多的胃病,就是胃气上逆,胆汁反流,这就是气机逆行的结果。

您现在在看看,脾土左升,肝气和肾水都随着升,胃气右降,胆气和心火随着下降,这是不是一个左边升,右边降的圆圈呢?

在这个圆圈里,脾胃一阴一阳,就是中心的轴,一切都是围绕着它们来转。

这就是黄元御的理论,他最后把一切病都归入到这个圆圈的运转失常,任何一个地方出问题了,把圆圈的运动给“咔嚓”一下挡在了那里,就出现了问题,这个时候怎么办呢?就要使用药物,调畅气机,让它们恢复上下运行,这样人体自己就会恢复健康的。

这个圆圈我说的简单,大概就是这么个道理,黄元御自己论述得还要仔细,术语比较的多,各位可以参看他的书。

我还跟您说了,黄元御的第五代传人麻瑞亭老中医,就是从黄元御的书里拿出了一个叫“下气汤”的方子(麻老的这个方子我后面会给大家讲的),稍微给加减了一下,变成了一个药性有升有降,调和脾胃的方子,这位老人家一辈子基本就用这一个方子治病,来个患者,他就给调调方子,稍微加减,把气机这么一调,患者就好了。您看他的医案,那就是一个升降,我的感觉,他就是用药在人家的身上拨了一下,把这个不大转动的圆圈给重新启动了,结果麻老一辈子“活人无算”,患者如云。尤其是有很多严重的血液病,还真都被他给治好了。

前两天还看到天涯论坛里的一个网友,没有任何中医基础,自己有鼻炎,怎么都治不好了,最后无奈,就自己从黄元御的《四圣心源》里挑了个治鼻炎的方子(这本书我以后会给各位讲),然后在家人的注视下,毅然服用,结果没两天就基本好了,这位朋友每天都现场报道服药情况,各位有兴趣的可以查查。

楼主:易华医

字数:116910

帖子分类:天涯杂谈

发表时间:2018-10-06 05:40:06

更新时间:2020-12-28 11:55:44

评论数:565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下载地址:TXT下载

 

推荐帖子

热门帖子

随机帖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