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水读 >  天涯 >  天涯杂谈 >  一个职场老鸟,创业新兵的管理日记

一个职场老鸟,创业新兵的管理日记

楼主:九州纵横咨询  时间:2019-09-07 18:20:14
判断一个人是不是瞎忙,就看这5点


制订计划,把工作按照优先级进行排序,然后分配任务……

如果坚持贯彻各种方法和技巧,你的生活和工作将很快变得更高效和轻松,你将不会再被日常事务拖累,你将始终看到那些对自己真正重要的事情。

以下5种工具能让你从不必要的负担中解放出来,极大地提升你的工作效率。


1
优先原则

优先处理最重要的任务,这是解决时间不够用的问题最关键的一条原则。

因此我们把事件的优先级排序作为的第一个工具。

如果工作、职责、任务等之间有冲突,那么我们要判断,什么事情重要,什么事情可以放弃。

通常情况下,我们做事的顺序都是被别人的安排所左右的,或者随机决定先做哪件事。

如果你想从今天起改变这种现状,那就把自己的工作按重要性进行排序。

具体的操作方法是:

拿出一张白纸,写下你要做的所有事项,然后按照重要性程度对每一件事进行标记,把“少一点,却要更好一点”作为你自己的办事原则,挑出那些对你真正重要的事情,放弃那些不必要的活动,你不必为自己拒绝的事情感到自责。


2
正确地制订计划

很多人都感觉生活的节奏太快,好像一直在不停地赶时间,其实你应当提前做好计划,而且要比正常日程表上的计划更超前。

具有前瞻性的计划,需要保证在日常生活中的灵活性。

制订计划最重要的一条原则是:计划要尽量简单,保持开放性。

你不仅需要为工作和任务留有一定的余地,还要为临时出现的活动和休闲时光留出必要的时间。

你需要记住另一个技巧:简单更好!

一个计划越简单,成功的机会就越大。

重要的是,你要给自己的计划打一个分数,去做重要的、对你个人有益的事,不要总是担心别人可能会怎么想,要把目光放在你自己的前途上,不要只管眼前的计划,要放眼于长期的计划。

要知道,谁若不做计划,谁就要按别人的计划去生活。


3
授 权

你相信所有的任务都“重在参与”吗?

工作和生活不是奥运会赛场,你应当马上收回这样的想法。

你是不是经常为同事或好闺蜜跑前跑后,尽管这些可以证明你是个好人,但很快你的时间就紧张了。

如果你什么事情都要亲力亲为,总有一天你会忙不过来。

或者我们换一个说法,如果什么事情都不放手给别人去做,那么总有一天你会放弃,而你放弃的是自己的生活质量。

所以正确的做法是,你要简化自己的生活,其中也包括调动别人的积极性,把任务授权给他们。

授权什么任务?交给谁?为什么?怎么授权?什么时候授权?如果能规划好这五个问题,那么一切都容易解决了。

无论是在职场还是在家里,你要善于向别人寻求帮助。

不过重要的是,你不要把不属于自己的职责大包大揽,要为个人幸福多考虑一点,这样你就有时间和精力用于真正需要优先考虑的人和事了。


4
切断信息的干扰

Wifi、手机、短消息、QQ、网络电话、平板电脑等把我们变成了科技产品的奴隶,每天有越来越多的信息涌向我们,我们总是处于“在线状态”,即使正在忙碌的时候也常常受到干扰。

而且,最后几个清静的堡垒现在也都消失了:无线通信网络的盲点越来越少,在一些航空公司的航线上,有的航班在平飞时都可以进行手机通信了。

有时候我们会感觉自己做了现代技术的俘虏。

要从信息洪流和“始终可以被别人找到”的困境中解脱出来也不难,你只需要把一些设备“关闭”,没有人一天24小时必须随时被领导、同事或客户联系到。

我们在大部分时间里都可以自己决定,什么时候可以被别人联系上,什么时候要对信息做出回复。

我们要利用这个自由,享受完全属于自己的“宁静时间”,留出无电子邮件和无电话的时间,这样就简化了我们的生活,提升了生活质量!


5
建立秩序

俗话说“越忙越乱”,如果一直陷于忙乱中,我们甚至会经常找不到时间去完成最重要的任务,我们没有精力去考虑自己的需要和愿望。

因此你应当减掉负重,要为更重要的事情赢得时间。

“我要做什么事情,我需要什么”,这是核心问题,这个问题不仅关系到堆放杂物的角落、放满书本和文件的办公桌和塞得满满的抽屉,而且关系到我们的日程安排和与别人的交往。

在与周围有意义的人和事打交道时,你将享受那种美妙的感觉,并尽量使其维持长期、可持续的状态。

来源:九州纵横官网www.chinacrossing.cn,作者:洛塔尔·赛韦特,转载请注明出处。
楼主:九州纵横咨询  时间:2019-09-07 18:20:14
会说话的人,一开口就赢了:顶级说话高手的6条沟通建议


虽然都说沟通是人类最基础的能力,但是毫不夸张的说,至少90%的人都不会沟通,我也是其中之一。

这两天我认真读了《好好说话》这本书,颠覆了我很多自以为是的沟通方法,对我很有启发。

我从书中总结出了几个相当有用的方法,适用沟通的常见场景,看完可以快速上手。

为了节省大家时间,我也不废话了,直接上干货。我们一起看看在最常见的人生场景里,普通人最容易犯哪些沟通错误,以及高手是怎么沟通的。

01

与不熟的人聊天

总是没话题怎么办?

每个人在工作生活中,都要与不熟悉的人沟通,比如参加会议、拜访客户、遇见新同事、结交新朋友等等。

寒暄两句之后,常常面面相觑无话可说。聊深一点吧,莫名其妙;不说话吧,太没礼貌。想找点不深不浅的话题,就会碰到下面一系列灵魂拷问:

“你哪年生的?来几年了?”

“你结婚了吗?有孩子吗?”

“你老公干嘛的?在哪里上班?”

这些问题简直属于“上一辈子的问题”。在上一辈里,彼此打探年龄、家庭背景等等,都是很正常甚至善意的表现。但现在行不通。

在这个越来越重视隐私的时代,年龄、家庭背景、过往等等,都属于个人隐私,不该在不熟的时候主动问起。

那应该怎么开启一段轻松愉快至少持续5分钟的聊天呢?

聊名字。

除了互报姓名,还要聊名字的由来、背后的寓意、与名字有关的趣闻。

这里面有两个逻辑:

1、每个人都对自己最有兴趣,也希望别人重视自己。名字是公开的,不触及隐私。聊名字既显示了对对方的重视,又不会冒犯对方,让对方戒备。

2、每个人的名字都有寓意。有的名字排族谱、含典故,有的名字分长幼、讲风水。名字背后,都有故事。

聊名字,一是可以引起对方好感和兴趣,二是名字里有话题,能引申出更大的话题来。

——你叫文七是不是因为你喜欢“七”呀?

——是呀是呀。“七”是我学的第一个英文单词,我觉得很有缘分!

——我也特别喜欢这个数字,我小名就叫“小七”。

——这么巧!那咱俩肯定能聊得来。

——嗯,我也觉得是。你喜不喜欢贝克汉姆?他家小公主超可爱,也叫小七…

...以下省略关于贝家小七的八卦约10万字

从聊名字开始,就可以继续聊兴趣、聊八卦、聊人生,慢慢扩大范围,从此不怕没话聊,而是怕一聊停不下来,话题连起来可以绕地球三圈。

02

感觉被误解,怎么表达更好?

鲁迅先生说过:人类的悲欢并不相通。

大家都是独立的个人,本不相通,难免误解。

在与人交流中,你肯定有过这样的感觉:

“你怎么能不理解我呢?”

“你怎么会这么想?”

“这不明摆着的吗?你怎么还会质疑我?”

“你肯定是不体谅人,故意攻击我,跟我过不去。”

这时候, 你已经陷入了“两个版本”陷阱——

“我们每个人在面对同一件事时,内心都有一个专属于自己角度的版本。在我们所编写的版本中,所有的行为都是有原因、有苦衷的;而所有外在的、来自他人的反弹与质疑,对我们来说都是缺乏体谅的、胡说八道的,甚至是挑衅的。”(节选自《好好说话》)

人与人沟通时总是产生矛盾,就是因为常常陷入“两个版本”的陷阱。

如何避免?

01 先打一剂“感受预防针”,下一步再表达你的感受,澄清误解。

被误解心里就会有小情绪,你肯定想要怼回去。先别急,高手怼之前,会给对方打个预防针:“我知道这也许不是事实,但是你确实给我一种感觉,让我觉得不被认可。”

感受预防针——预先给对方一个暗示:我接下来讲的是我的感受,也许不是客观事实。

这么铺垫有两个好处:

第一,强调“不一定是事实”,不会让对方觉得被冒犯攻击,引起对方的过度防卫。

第二,既然不一定是事实,就能给对方留下解释的空间。

02 表达感受时,把焦点放在自己的感受上,而不是对对方的评判上。

可以比较一下这两种表达方式的不同:

“你干涉了我的自由,让我很难做。”

“我感觉自己受到了束缚,很难做。”

前者让人听起来不舒服,后者就好很多。

这是因为前者是对对方的评判,有指责成分;后者纯属自身的表达,没有评判对方。

下次觉得自己被误解时,我们可以先想想有没有陷入两个版本的陷阱。沟通时,先给对方一个心理铺垫,再说清楚自己的想法,这样对方更容易接纳你的感受,消除误解。

03

被领导/客户骂,怎么应对才好?

每个职场人,总会遭遇几场被上司/客户批评的洗礼。多年前我刚加入新单位时,座位还没捂热,就洗上了。

当时我在A部门工作,一大早B部门的老大就跑来我工位,劈头盖脸一通骂:

“你工作怎么不干?你有没有重视起来?你做成这样怎么跟客户交代?”

我被这诸葛连弩三连发扎得一脸血,立马不甘示弱的反击:

“你说我工作没做?我十一假期都在加班你加班了吗?要不我把工位搬到你那去你监督我干?”

反击一时爽,我清醒后悔得肠子都青了。后来我被该老大穿了好几年的小鞋,脚到现在还肿着。

人在被喷的时候,第一反应都是:不是这样的!你听我说!

可是这么做特别容易让战火升级。因为对方在喷的时候,一见你反驳,他会更上火,你越反驳,他越来劲。原本他只是攻击你工作不力,结果可能就嘴把不住门,直接问候全家了。

有些人会说:“我比较怂,领导骂我我听着,客户跳脚我站着。他骂完了,我就擦擦脸上唾沫星子,继续工作。”

这个方法比我硬碰硬强,但一言不发也会显得笨拙无用,让对方气不打一处来。

真正的高手,能够扭转被动挨骂的局面,变成自己主动表达的战场。怎么做?

在面对暴怒时,先给自己做一个心理隔离,再利用同理心,疏导对方情绪,拦截对方的攻击。

第一步:心理隔离,把自己的情绪隔离开来,避免跟着暴怒。

第二步:利用同理心,通过重述对方说的问题,让对方知道我们已经听懂并且理解了他的情绪,从而达到疏导的目的。

第三步:疏导对方情绪后,就可以冷静寻找解决方案,免受无妄之灾了。

如果时光回到那年,我一定歪着头,做出一副很关切的样子,对那位老大说:

“P总,你这么生气我很理解。让客户不满意确实是我们的问题,换做别人也会很生气。不过现在时间紧迫,我们还是赶紧讨论一下如何解决问题吧。”

04

如何道歉才更容易被接受?

现实中我们难免会犯错误。犯了错误就要道歉,不过道歉也需要技巧。不懂技巧的道歉,难以让对方领情。可能表面笑嘻嘻,心里mmp。

一般人道歉容易踩两个误区:

1、试图淡化自己的错误。

2、试图撇清自己的责任。

娱乐圈里这样的道歉层出不穷,最有名的就是包贝尔结婚伴娘被闹后的道歉声明,堪称失败范本。结果让人更加不满,道歉适得其反。

这时候,我们可以学学蚂蚁搬大象的故事。

从前有一只小蚂蚁,想要搬大象,它搬不动,就被人责怪。如果它说:

“搬不动不是我的错,换成别的蚂蚁也搬不动。”这道理固然没错。但是听的人就不是那么舒服,总觉得它在推卸责任。

但如果它说:“对不起,搬不动大象都是我的错,是我个人能力不足不够努力,我很愧疚。”大家会怎么想?肯定都会反过来安慰小蚂蚁“哎呀不是你的问题啦。你不要自责啦!”

道歉的时候,我们就是那只蚂蚁,大象是我们的责任。蚂蚁搬大象,就是在道歉的时候,尽可能的把责任往自己身上揽,甚至揽到夸张的地步。这样本来想指责你的人,反而还会不好意思地劝你:不怪你的,没那么严重啦。

05

对方听不进去你的话怎么办?

无论是跟同事工作理念不合,还是跟对象想法不和,在沟通中对方都不可能听我们长篇大论讲好久。尤其是遇到对方情绪不稳时,我们连说话的机会都没有。对方不给我们时间说话,我们就急于在短时间内说完自己的想法,也不管对方听不听得进去。

一般这种情况,别人确实根本听不进去。连珠炮乱射出去,击不中任何目标。

高手在遇到这种情况时,就会先思考——如何让对方愿意花时间听我讲话?

先要赢得对方的时间,才有机会解释清楚我们的想法。

《战国策》里讲过一个故事:

齐国有个公子想在自己的封地建城。这容易让国君猜疑,门客纷纷劝阻。公子很烦,就把门客们都拒之门外,不给他们机会劝谏。

这时候有个门客说:“公子,我只讲三个字,多一个字你就把我煮了!”

公子就让他近前说话。门客走上前跟公子说道:“海大鱼。”说完扭头就走。

公子一听这话懵了,赶忙把人喊住,让他说清楚。

门客:“我不敢再说了。”

公子:“没关系,我赦你无罪,说吧!”

门客这才答道:“公子没听说过海里的大鱼吗?渔网套不住它,鱼钩拉不住它。但它要是被水冲到岸上的话,就失去了赖以生存的水,那蚂蚁都能任意摆布它了。齐国就是海,您就是海里的大鱼。您有齐国的庇护,为什么还要自己建城呢?失去了国君的信任,即使是把自己的城墙筑到天一般高,终究无益。”

公子被说服了,下令停止了建城。

这是一个典型的争取时间的策略,分三步:

一、制造意外。

门客通报说自己只说三个字,这让公子觉得意外,他一听就会心想:“三个字就想说服老子?怎么可能?我倒想知道你能说出什么二五六来。”门客从公子那里争取到了开口说三个字的时间。

二、引发好奇。

海大鱼什么意思?没讲清楚你不能走。公子的好奇心被彻底勾起来了。他反过来要求门客继续说下去。门客又为自己争取到了畅所欲言的时间。

三、回应主题。

这时,门客已经让公子放下戒备,也有了充分的时间,就可以把自己的观点完整表达出来,而公子也有耐心听他说道理了。

先制造意外、引发好奇,再来回应主题,这样可以扩大沟通机会,拉长沟通时间,让对方听到停不下来。

06

如何拒绝别人才不伤感情?

在群里聊天,我问好友:“你最近怎么总加班到那么晚?”

她撇撇嘴:“被同事塞了好多工作,不知道如何拒绝。”

还没等我吐槽,另外一个人立马蹦出来说:“我也遇到了这样的问题!我同事今天跟我借钱,我也不知道咋拒绝……”

两个人在群里抱头痛哭。

拒绝,怕对方觉得委屈。不拒绝,怕自己受委屈。要不先问一下再说?

于是许多人遇到别人求助,立马会问:“什么工作?”“你要借多少钱?”

提出这样的问题,就等于是说:我可以帮你,但是我得看你工作量/借多少钱。

这是给自己挖了个大坑,你不跳都说不过去:不仅把“拒绝”这条路堵死了,还给人家讨价还价的感觉。无论最后你帮不帮忙,对方都会不舒服。

那应该如何沟通呢?

别冲动问话,平静一秒钟,然后三步走:

1、从关心对方入手,让对方主动说出来需要你帮忙的原因。这样你就可以预估工作量/借钱的数额大小,在心里判断要不要拒绝对方。

2、拒绝时,把自己摆在对方的心态上,不引起对方心理不适。再用事实罗列理由,更有信服度;最后跟对方诚挚的表示歉意,感谢对方体谅。

3、可以适当提出替代方案,给对方留出一个“我确实想帮你”的好印象。

比如说借钱。

A:我想跟你借点钱。

B:怎么啦?有什么事吗?(从关切对方的角度出发)

A:我要买房,首付不够,还差5万。

B:房子现在太贵了。我半年前买房也借了一圈钱,到现在也没还完呢。你压力肯定也不小。(与对方站在同一战线,同仇敌忾)

A:那你能不能先少借我一点呢?

B:我明白你的心情,我当时跟你一样。但我现在真的一点钱都没有。真的不好意思。(诚恳的表示抱歉)不过我认识几个金融机构的朋友,可以从他们那里低息贷款,挺划算的。要不我把名片推给你了解一下?(提供替代解决方案)

拒绝对方时,从关心对方的角度入手,利用同理心跟对方站在同一阵营里,再给对方提供一个折中方案。这样即使被拒绝,对方也很难产生心理不适,伤害彼此感情。

07

总结

我们从小被教育好好听话,没有沟通的机会;长大后被批评不好好说话,没有沟通的能力。

这作业真难。

好在还有高手的笔记可以看,总结一下:

1、避免尬聊,从聊名字开始。

2、消除误解,打个预防针先。

3、被领导骂,我先涂个隔离。

4、做错事了,学学蚂蚁道歉。

5、说服他人,首先争取时间。

6、拒绝对方,走心才不伤心。

沟通不是天赋的技能,我们每个人都在成为沟通高手的路上不断地学 结。希望上面这些我精选的沟通方法对你有用,让你我在好好说话的路上,一起精进一大步。

来源:九州纵横官网www.chinacrossing.cn,作者:粥左罗-文七君,转载请注明出处。
楼主:九州纵横咨询  时间:2019-09-07 18:20:14
84亿!“互联网零食品牌第一股”——三只松鼠,有何品牌之道?


这几天,股市飘起了一片“松鼠红”,“国民零食第一股”诞生!

7月12日,中国第一个做坚果的互联网品牌三只松鼠正式登陆A股市场,在深交所创业板挂牌上市,三只松鼠最新报价21.14元/股,涨幅达到44.04%,市值达到84.8亿元。尽管看起来一时风光无限,但多少人知道,三只松鼠的IPO之路,也是一波三折。

2017 年 3 月第一次申请,同年 10 月,三只松鼠主动提出中止审查;

2017 年 10 月底第二次申请,同年12 月证监会以「尚有相关事项需要进一步核查」为由取消对三只松鼠上市申报审核;

2018 年 6 月 25 日,证监会网站显示三只松鼠正进入 IPO 排队阶段;

2019 年 5 月 16 日接受上会审核;

2019 年 5 月 17 日,成功过会。

没有一个品牌能一路顺风,且不看过去的坎坷和今天的风光,这一路支撑三只松鼠风雨无阻走下去的,是什么?

支撑一

在红海中发现蓝海

坚果,其实也是一个舶来词,在中国,一般被称为“炒货”“干货”,逢年过节的花生瓜子,就是最典型的国民坚果,而随着中国消费需求的升级,坚果品类步入了繁荣期,已经从年节产品,变成了日常休闲食品。有需求,就有市场,但整个坚果市场,除了瓜子领域的洽洽,几乎没有领军品牌,普遍散乱差,市场红海是不争的事实,但红海尚浅,下面隐藏着一大片蓝海,三只松鼠采用直营电商的方式,第一个聚焦到坚果品类,垂直细分,轻松刺破红海,找到一片蓝海。

在市场已有巨头品牌的情况下,去做垂直细分市场,是后来者挑战策略;而在普遍小品牌的市场,带头去做第一,既符合大众消费趋势,也能实现第一心理占位,容易被消费者牢牢记住。

支撑二

萌文化打造品牌形象

如果你问三只松鼠是什么?在吃货嘴里是卖坚果的,但更多人脑海里浮现的一定是这三只萌萌的小松鼠。

在店家千千万,品牌万万千的电商平台上,要如何让自己的品牌与其它品牌区分开来,带来强有力的辨识度?三只松鼠我们做了很好的示范。

形象定位

三只松鼠把自己定位一家真实、有温度的企业,公司全体员工扮演的都是一只萌萌哒的小松鼠,必须以松鼠的口吻来与顾客交流,并称对方为“主人”。

正是这种别具一格和顾客互动的方式和定位,让它迅速打开了市场局面,而在在零食特产类脱颖而出,成为了品类中的第一。

形象包装

三只松鼠把品牌形象塑造成三只可爱的小松鼠,让人一眼就记住,一眼就识得,很容易让人产生联想:松鼠吃坚果,天经地义;或者松鼠都爱吃的坚果。通过品牌形象和名称就赋予了丰富的品牌内涵和品牌故事。在文案方面,卖萌扮可爱的文风,总能收割满满少女心。

形象定位决定了品牌是什么,而形象包装就决定了品牌看起来怎们样,好的定位,一定需要高度契合的形象去演绎,提炼关键点进行梳理表达,才能形成高效的品牌识别系统,三只松鼠将萌贯穿定位与形象,很好地实现了品牌神与形的统一。

IP传播

三只松鼠在自身形象受到广泛追捧后,便顺势将其打造成IP,推出各种周边,包含公仔、口罩、抱枕等各种带有三只松鼠形象的产品。将三只松鼠的的形象运用在每一个细节,成为一个系统的产业链。

形象IP化让它具备了传播价值,它出现的频次高了,印象也就深了,当人们想要买坚果的时候,自然就想到了三只松鼠。品牌需要不断地拉来用户,讨好用户,而IP是要做的是不断地制造内容、散发魅力,变成被客户追捧的对象,实现地位和供需逆转。

支撑三

体验让品牌有温度

现今有一句话流传颇广“互联网时代下,没有品牌忠诚度!”尤其是互联网品牌,一切以体验来说话,这里的体验,不仅仅是产品体验,包括售前、售后服务、品牌特性、品牌性格等等。

三只松鼠的核心价值观是“把顾客当成真正的主人”,也就是让顾客在这里得到主人的体验,听上去有点俗套,但做起来却也并非那么简单。从客服的“主人”称谓到产品包装,从剥壳器到湿纸巾,从贴心的物流体验到每年3000多万人次的售后沟通,三只松鼠说到做到、执行到位,并建立了一套无微不至的用户服务理念和体系。这套体系给客户最直观的感觉就是体验很舒畅。

体验为王的互联网时代之下,产品不是独立的,需还原到环节上、还原到场景中,卖独一无二的体验,懂你要的,更懂你没说的,通过美好的体验产生好感或是其它感受,进而产生购买或是传播。

七年磨一剑,三只松鼠终于实现IPO,在它萌萌的外表背后,是全网高达千万级别的曝光。无论是品牌定位、品牌形象、品牌传播,它都有自己清晰鲜明的认知,上市之后它的下一步会在哪里,且让我们拭目以待。

来源:九州纵横官网www.chinacrossing.cn,作者:首席营销智库-苏秦,转载请注明出处。
楼主:九州纵横咨询  时间:2019-09-07 18:20:14
“孕期遭辞退,还被公司索赔13万?”


近日,一则话题#孕期遭辞退还被索赔13万#上了热搜,引发网友议论。

山东青岛平度市市民李女士,在青岛某电子公司工作了五年。在她的怀孕期内,收到了这样一封来自公司的信件。

公司以“旷工”为理由辞退了孕期中的李女士,并且还索赔13万元损失。

惊叹于这波操作的我赶紧了解了一下经过,发现事件不仅没有解决,反而扑朔迷离了起来,目前双方各执一词,而且仲裁结果和民事判决结果也出现了分歧:

◆ 公司HR称,李女士由于“未按该公司规定办理书面请假审批手续情况下,擅自离岗”,确已被公司辞退,但属正常流程。

◆ 李女士的丈夫刘先生则表示,公司通知李女士调岗,将她从质检岗位调到接触化工胶的车间贴膜作业,李女士不同意调岗。之后,该公司不给李女士安排实际工作内容,办公室不让进,中午不让她在该公司就餐,同时向李女士下发消极怠工的警告通知。

◆ 平度市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作出裁决称,前述公司解除劳动合同的决定违反《劳动合同法》相关规定。

◆ 而平度市人民法院作出的民事判决称,前述解除劳动关系的决定符合法律规定。

目前该事件还没有进一步的结果,不过提起“三期”女员工所引发的种种劳动纠纷,一直是让HR十分头疼的问题。作为HR,如何更好的进行“三期”女职工管理?作为女职工,在“三期”内劳动权利受到侵害又要怎么办?

下面六个经典案例,涵盖了大家最为关注的孕期薪酬、产假期间的工资、公司年终奖等非常实际的问题,详细解读女职工劳动保护的特殊规定,跟我们一起来补习法律知识~

-01-

“三期”期间,不能恶意降薪

王女士在一家科技公司任实验室研究员。2013年1月31日,王女士生育一女。休完产假后,王女士继续回到公司工作,公司仍安排其继续从事有毒有害实验,还以其未履行岗位职责为由仅按照北京市最低工资标准支付工资报酬。王女士诉至法院,主张公司在其哺乳期让其做有毒有害实验,且无正当理由克扣工资,故要求公司向其支付拖欠的工资。

法院经审理认为,任何单位不得因结婚、怀孕、产假、哺乳等情形,降低女职工的工资。该公司在王女士哺乳期内降低工资的做法明显违反了国家的法律规定,应当将降低工资部分补发给王女士。

◆ 法规链接

《女职工劳动保护特别规定》第五条规定了“用人单位不得因女职工怀孕、生育、哺乳降低其工资。”如果“三期”女职工的现工作岗位对其身体有害,用人单位应与女职工协商将其调到合适其身体状况的岗位,但是,不得以女职工怀孕、生育、哺乳为由降薪。

-02-

“三期”期间劳动合同自动延续

孙女士于2013年10月8日入职一家公司任人事经理并于当日签定了一份期限至2014年10月7日的劳动合同。该劳动合同到期前,2014年9月3日,公司向孙女士作出不在续签劳动合同的通知。2014年10月16日孙女士生育一子。孙女士主张其正处于孕期,公司无权与其终止劳动合同,故诉至法院,要求继续履行劳动合同。

法院审理认为,公司以劳动合同到期为由向孙女士提出终止劳动合同并承诺发放终止劳动合同补偿金,但孙女士正处于孕期,劳动合同应续延至孙女士哺乳期结束,故判决公司继续与孙女士履行劳动合同。

◆ 法规链接

根据《劳动合同法》第四十五条的规定:劳动合同期满,女职工在孕期、产期、哺乳期内的,劳动合同应当续延至相应的情形消失时终止。因此,当女职工进入孕期后,即使劳动合同期满也应当续延至哺乳期结束后才能终止,用人单位必须做的是“续延”而非“续签”。

-03-

不得以怀孕为由解雇女职工

蔡女士于2014年3月10日入职一家环保公司担任人事行政总监,双方签订了为期五年的劳动合同,试用期至2014年6月10日。就在试用期结束的当天,公司向蔡女士送达了《解除劳动合同通知书》,以蔡女士多次迟到、上班不打卡、连续多天请假为由主张其不胜任岗位要求。蔡女士则认为其根本就没有解除通知中载明的相应行为,是公司发现其怀孕而将其辞退,故诉至法院,要求继续履行劳动合同。

法院审理认为,蔡女士提供的录音证据可以证明公司法人代表及相关人员先后与蔡女士协商解除劳动合同事宜,解除理由为蔡女士在试用期怀孕,但双方最终未达成一致意见,而公司作出的解除劳动合同通知中载明的理由缺乏事实依据和制度依据,故属于违法解除,劳动者要求继续履行劳动合同的,公司应当继续履行。

◆ 法规链接

《劳动合同法》第四十二条针对“三期”女职工建立了特殊的职业保障机制,用人单位在女职工“三期”期间解除劳动合同的行为违反法律强制性规定,属于违法解除。

但值得一提的是,这并不意味着女职工“三期”期间用人单位不能解除劳动合同,如果女职工严重违反劳动纪律的(依据《劳动合同法》第三十九条),也就触碰了“三期”法律保护的底线,用人单位完全可以行使单方面解除权,解除与孕妇之间的劳动合同。

-04-

不得以休产假为由拒发年终奖

张女士于2013年3月入职一家软件技术公司担任营销方案经历,签订了为期三年的劳动合同。

2014年8月1日至2014年11月23日,张女士休产假,公司主张因张女士怀孕、休产假、请病假等无法保证工作时间,对公司贡献很少,故无权获得2014年年终奖。

张女士则认为公司2013年按照其年薪15%向其发放了年终奖,其2014年的工作表现获得了领导的认可,休产假之外的时间其仍在职工作,故诉至法院,要求公司向其支付2014年年终奖。

法院审理认为,公司与张女士对年终奖的发放存在约定且具备支付记录,休产假是女职工的合法权利,公司没有提供对张女士进行考核的依据亦无张女士考核不及格的证据,故结合张女士产假期间的时长等因素酌定公司应向张女士支付2014年年终奖20000元。

◆ 法规链接

年终奖是用人单位自主给予员工的一种福利待遇,并非用人单位的强制性义务,但如果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或劳动合同条款中明确约定发放年终奖,用人单位就应根据约定履行义务。女职工休产假期间,用人单位应当视同其提供正常劳动并支付其他工资,不得以女职工休产假为由拒发年终奖。

-05-

未缴纳生育保险

由用人单位承担生育医疗费

李女士2007年入职一家纺织公司,岗位为缝合工,一直工作至2014年2月底。在职期间,公司未为其缴纳社会保险。

2013年8月1日,李女士生育一子。因其不能享受生育保险待遇,李女士诉至法院,要求公司支付其生育医疗费。

法院审理认为,公司未为李女士缴纳生育保险致使其不能享受生育保险待遇,无法向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报销生育医疗费,故公司应向李女士支付符合生育保险报销条件的生育医疗费。

◆ 法规链接

《女职工劳动保护特别规定》第八条规定“对未参加生育保险的,按照女职工产假前工资的标准由用人单位支付。”

用人单位应当为女职工缴纳生育保险,用人单位未为女职工缴纳生育保险的,应当由用人单位承担女职工的相关生育医疗及检查费用。因此用人单位千万不要为了节约用工成本逃避缴纳社会保险的义务,否则所需负担的医疗费用等各项支出可能会远远高于缴纳社会保险的费用。

-06-

产假工资以女职工生育时

上一年度月平均工资为标志

高女士于2008年7月23日入职一家科技开发公司,担任软件开发测试技术支持。2014年高女士与公司签订《休假待岗协议》,约定高女士自2014年5月1日起休待产假,公司每月向高女士支付1248元生活费。

2014年10月1日,高女士生育一子,同日开始休产假143天。经社保基金核算,高女士的生育津贴低于其工资标准。高女士诉至法院,要求公司按照其2013年度月平均工资即每月10000元的标准补足生育津贴,而公司则主张按照劳动合同约定的6000元工资标准作为生育津贴的计算基数。

法院审理认为,生育津贴低于女职工本人工资标准的,差额部分由企业补足。女职工产假期间应得工资标准一般应为其本人上一年度的平均工资,高女士2013年月平均工资在10000元以上,故公司应按照此标准补足其产假工资。

◆ 法规链接

《北京市企业职工生育保险规定》第十五条规定,生育津贴为女职工产假期间的工资、生育津贴低于本人工资标准的,差额部分由企业补足。

换言之,生育津贴不完全等同于产假工资,女职工产假工资应当以女职工生育时上一年度平均工资标准,当生育津贴高于女职工正常工资标准时,用人单位应将生育津贴余额支付给女职工,当生育津贴低于女职工正常工资标准时,差额应由用人单位补足。

从众多案例统计可知,职场女性怀孕最容易遇到的问题就是“无理解雇”,或以各种方式“劝离”。

虽然说用人单位在女职工怀孕期间不得随意解雇,但是要注意的一点就是,虽然不能随意无理由解雇,但是如果怀孕女职工严重违反劳动纪律的,用人单位仍可单方面解除劳动关系。

最后,对于孕妇来说,则要注意以下三点,学会保障自身权益、合法合理维权:

1.孕期女职工体检需尽量去三甲医院,三甲医院能够出具更完善、更正规的证明材料,具有法律效力。

2.孕期女职工在请假时,尽量走正规人事流程,以文字、书面的方式与企业进行沟通。

3.孕期女职工如果遭到违法解聘,应尽快向当地劳动人事局申请仲裁,必要时可以向当地工会寻求法律援助。

来源:九州纵横官网www.chinacrossing.cn,转载请注明出处。
楼主:九州纵横咨询  时间:2019-09-07 18:20:14
“35岁,工作十年,不敢辞职”:真正的职场牛人,没有中年危机


今年年初,一毕业就进国企的老同学小林,突然问我借钱。

原来小林的母亲生了重病,他为了给母亲治病,已经搭上了十年的积蓄。周围的亲戚朋友都借遍了,实在走投无路,这才找了过来。

我很诧异:曾经是全班同学羡慕的对象,如今怎落得这个地步?

原来,他进国企后,因为受不了工作氛围,选择离职。后来,又转战三四个行业,事业都没有起色。

而和他同期进入国企的同事,一路升职加薪,早已成为中层领导。

他却由于多次转行,缺少核心技能,只能在基础岗位苦苦煎熬,急需用钱的时候也不敢离职。

这就是中年人的辛酸,一切都是为了生存。而生存就是,无论昨天你被领导打击得多么灰心丧气,今天也要穿得光鲜亮丽,带着微笑,去上班。

有多少人的工作,是监狱,束缚住肉身,又禁锢灵魂。

人生中途,可还有越狱的可能?

1
有能力的人,没有中年危机

然而,也不是所有中年人都会遭遇中年危机。

近日,微博上有一则热搜,“飞行员辞职被索赔540万”,在东方航空云南有限公司工作12年的前飞行员马某要辞职,该公司要求马某赔偿540万违约金,该案经过审理后,法院最终判决马某赔偿东方航空云南有限公司378万。

不了解航空行业的人,没点开热搜前有两种心态,一种是为当事人担心,379万可不是个小数目,中年人怎可如此任性。

另外一种是愤怒,凭什么离职要赔这么多钱。点开之后却发现,真正该同情的是网友自己。

评论里说,飞行员年薪百万,比大部分网友一辈子的工资都高,他出得起这笔赔款。

而且飞行员稀缺已经是全球性问题,航空公司急需大量经验丰富的飞行员,就算他出不起这个钱,以他的资历也会有其他公司抢着买单。

职场中,有能力的人才有“任性”的资本,在这类人身上,年龄只会是职业生涯中的助力,而不是绊脚石。

能力是职场的通行证,为老板赚钱的能力,在任何一个公司都是稀缺资源。

我认识一个朋友,今年36岁,写得一手好文案,原本销量平平的产品,在她的文案加持下,销量猛增。

正所谓,一条好文案相当于十个好销售员。这样的人才,出去找工作,有哪个老板能拒绝呢?

去工作,本质上就是去替老板解决问题,你能解决多大问题,就会匹配多高的职位,领多高的薪水。

马云说过:“如果你不喜欢一份工作,要么辞职不干,要么闭口不言。”

如果你没有辞职的本事,那就练好本领,做好本职工作。在工作中磨练出本领,才能增加自己的职场交换价值,才能在未来的日子里为自己争取更多的主动权。

2
骑驴找马之前,要对驴好

职业生涯规划师李昂老师在他的书中分享了这样一则案例:

老刘是一名医生,这个职业是家长帮忙选的,并非他心中所爱。

但是他却把本职工作做得非常好,领导、同事、患者都对他交口称赞。

李昂老师问他:“既然都不喜欢这份工作了,为什么还要做得这么好?”

要知道,不满意当前的工作,敷衍了事的人,不占少数。

这位医生却回答了一句让人印象深刻的话:“骑驴找马,但是不要虐待驴。好歹这也是自己的职业经历,怎么也要对得起自己。”

你把时间花在了哪里,你就是什么样的人。

你把时间花在了将就工作上,那你就只能得到一份将就的工作。

要知道你现在手头上每一份工作,都是你未来的作品。尊重你自己的作品,才会得到伯乐的赏识。

近日,演员王凯凭借《大江大河》宋运辉一角入围白玉兰奖最佳男演员奖。

有人说王凯特别幸运,他参演的《北平无战事》《琅琊榜》《大江大河》都是口碑之作。其实仔细研究一下他的演艺之路,你就会发现这份幸运的背后并不简单。

王凯和正午阳光团队的初次结缘是《知青》,在这部电视剧中,他在零下30多度的恶劣环境下拍摄,很多人受不了直接离开了,他却坚持了下来,并且很好的完成了角色创作,让制片人侯鸿亮发现了他。

然后才有了参与戏骨云集的《北平无战事》的机会,而他在导演临时调整的情况下,完美的演绎了“方孟韦大闹五人小组”这场戏,被导演赏识,给了他出演《琅琊榜》靖王萧景琰的机会,他终于凭借这一角色,走红了。

如果当初王凯看不上《知青》齐勇又土又辛苦的角色,消极怠工,就不可能有今天的他。

王凯接受采访的时候说过,一个人在什么位置,就要做什么样的事情,一定要摆清自己的位置。

谁都想当男一号,但是当你没有这个机会出演男一号的时候,你就要做好你自己目前该做的事情,总有一天,你会坐上这个位置。

从默默无闻到星光璀璨,他用了十年,这和很多职场人一样,从基层员工做起,一路升级打怪,终于走向了梦想的彼岸。

当我们没有能力拿到更好的岗位时,最好的应对方式,不是辞职,更不是尸位素餐。

而是,踏踏实实做好本职工作,想办法从现有岗位上拿到更多底牌,这些底牌能让你在未来的职场上畅行无阻。

3
勇于创造机会,练好迁移能力

李昂老师在《在人生拐角处》一书中说,机会需要等待,等的时候要练能力;机会也是创造的,练能力的时候,机会就来了。

我的朋友,之前在一家出版社做策划编辑,她在这一岗位做得已经非常出色了,一直想转换到互联网行业小试牛刀。

她主动寻找机会,询问了很多互联网行业的牛人,查阅很多资料,发现知识付费课程编辑的岗位职责非常相似,都需要搜集整理内容的能力、策划能力和写作能力。

然后她就尝试着投了简历,现在已经成功转行,工资比之前涨了一倍,每天编写课程也很有成就感。

从这个案例中我们不难发现,很多能力在各行各业都需要,比如说写作能力、策划能力、信息搜集能力,这些都是可迁移能力。

所谓“可迁移能力”,就是你从一个岗位转到另一个岗位,或从一个行业跨到另一个行业后可复用的能力。

我们生活在一个光速发展的年代里,十年前我们还在唱衰手机行业,认为终有一天电脑会取而代之。

十年后,情况来了一个惊天大逆转,现在除了办公,谁还用电脑,手机反而是我们密不可分的朋友。

十年前,我们不知道微信是何物,十年后,它是多少人赖以生存的饭碗。

下一个十年、二十年,这个世界变成什么样,我们现在的岗位是否还存在,都无法预测,但是可以肯定的是,大部分人还是要工作。

所以,工作中的可迁移能力,至关重要,它决定了你职业生涯的长短。

职场越狱并不简单,你要有勇气,要有胆识,还要练就一身真本事。

打铁还要自身强,对于强者来说,中年危机也只是个伪命题而已。

来源:九州纵横官网www.chinacrossing.cn,作者:爱折腾的壹休,转载请注明出处。
楼主:九州纵横咨询  时间:2019-09-07 18:20:14
真正的高手,都懂得“稳定”的重要性


行色匆匆,是这个时代的节奏,满脸焦虑,是身处时代洪流之人的生存状态。

但真正的高手,早已摆脱了焦虑和浮躁,他们,都懂得“稳定”的重要性。

一位行者,上山求学,双眼盯着远方的山,心里想着一定要在日落前到达。

于是加快步伐,不料一不小心被脚下的石头绊了一跤,摔得头破血流,最后只能一瘸一拐地龟速行进,无法按时到达。

内心因此焦灼万分,还一个劲地抱怨山太高,路太陡,石头太多,时间太赶,却独独看不到是自己心太急。

我们,不也常常如此吗?

行色匆匆,是这个时代的节奏,满脸焦虑,是身处时代洪流之人的生存状态。

但真正的高手,早已摆脱了焦虑和浮躁,他们,都懂得“稳定”的重要性。

- 01 -
情绪稳定是对自己的负责

人需要拥有多种素质,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情绪稳定。

在《危险人格识别》一书中,情绪不稳定被视为危险人格。情绪不稳定的人往往缺乏控制情绪的能力,一点点刺激就能让情绪成为他的主人。这就导致他们性情多变,且极端跳跃。

人们都是追求安稳平静的,没有人喜欢在惊吓中度日。过度的愤怒与抱怨,只会让朋友、机会越来越远。周而复始形成恶性循环,工作生活都可能受到影响,伤害的是自己。

情绪不稳定的人,往往还会选择向亲人发火。当争吵成为家庭生活的常态,坏情绪传染太多,不论是亲情还是爱情都会在反复无常的“变脸”中消磨殆尽。

其实,不管遇到了多大的困难和痛楚,总有人能做到向死而生,生活永远不会崩溃,会崩溃的只有我们那经不起考验的情绪。

情绪稳定,是一个成年人稀缺的能力。

观察生活我们能发现,那些真正优秀的人,那些会让你打心眼里产生依赖感、信任感、安全感、亲近感的人,往往都是情绪很稳定的人。

他们遇到突发情况镇定自若,不会大惊失色、六神无主;
遇到困难,执着坚定,不会轻易怀疑后退;
遇到愤怒的事谋定后动、尽力周旋,不会一冲动就不计后果。

古人云:“喜怒不形于色”、“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说的就是这样的人,在遇到极端情况时,还能神色如常、淡然处之。

- 02 -
能力稳定能让你走出很远的距离

“通盘无妙手”是一个下棋的术语,是说很会下棋的人,往往一整盘棋你是看不到那种神奇的一招,或者力挽狂澜的一手的。

这有点违反我们的直觉,为什么是这样呢?

韩国有一位围棋选手叫李昌镐,是围棋界的世界级顶尖高手。他下棋最大的特点,也是最让对手头疼的手法,就是每手棋,只求51%的胜率,俗称“半目胜”。

他曾对记者说:“我从不追求妙手,也没想过要一举击溃对手。”只要每一步比对手好一点点,就足够赢了。

这恰恰是高手的战略。所谓的“妙手”,虽然看起来很酷,赢得很漂亮,但存在一个问题——给对方致命一击的同时,往往也会暴露自己的缺陷,正所谓“大胜之后,必有大败;大明之后,必有大暗”。

而且,“妙手”存在不稳定和不可持续性,无法通过刻意练习来形成技能上的积累,一旦“灵感”枯竭,难免手足无措。正如守卫一座城池,只靠“奇兵”是不行的,终归要有深沟、高垒的防护。

而与之相比,“通盘无妙手”看似平淡无奇,但是积胜势于点滴、化危机于无形,最终取得胜利是稳稳当当的。

真正的高手,都懂得能力稳定的重要性,他们稳定地“输入”,稳定地“输出”。

每天提高一点点,再前进一点点,到一定时候回头看,你会发现,自己已经走出了很远的距离。

- 03 -
内心稳定,风雨无惧

每个人的内心,都有一种深层的不安存在着。心灵内部的那种无助感,那种随波逐流,那种对前程的不确定感......常常令我们力不从心。

生活中常有这样的例子:小时候喜欢画画,但听人说很难出头,就放弃了。后来又喜欢摄影,但一架好的相机要好几万,还是算了。再后来,想写作,就试着投了几篇稿,但陆陆续续都被退回来了,感觉自己没有天赋,不是那块料……

时间久了,就开始迷茫,不断地怀疑自己,否定自己。于是,生活变成了一片望不到边的沼泽地。

越是努力,越是浮躁;越是挣扎,越是往下沉得厉害。其实原因很简单,因为你不知道自己的方向在哪,越往前走,脚步越是不稳,等风一吹,就直接倒了。

你并不是静下心来努力,而只是想早点结束要一个结果。心不在焉,杂念就会纷拥而至。

毕淑敏说过:幸福是一种内心的稳定。

所谓内心稳定,首先是内心对未来的笃定,不急躁,不盲目。只要方向正确,步子稳定,何时抵达只是时间问题罢了。

其次是对生活稳定的把握。明白什么是可以改变的,比如如何看待自己,看待世界,然后尽自己所能去改变它;明白什么是自己无力改变的,然后放手,看淡。

人生一世,草木一秋,即使是物欲横流,也要坚守,唯有静心笃定,方能不乱一心,安然面对。

来源:九州纵横官网www.chinacrossing.cn,作者:人民论坛网,转载请注明出处。
楼主:九州纵横咨询  时间:2019-09-07 18:20:14
不会时间管理,所有的努力都只是瞎忙!

之前的下属最近刚做了主管,聊天的时候向我吐槽:
“自从当上主管后,我怎么变得越来越忙了,感觉每天时间不够用啊。”

其实对于很多首次做主管的朋友都会有这种感受。
因为角色的这种转变,你的下属、平级部门,上级对你越来越高的要求和期望等等往往会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

而评价一个管理者是否有效的标准之一,是他的时间管理能力。
企业提拔你做管理者,其实是想让你在有限的时间里,为他创造更多的价值。

但对于时间足够重视及如何有效管理,往往是很多管理者容易忽视的。

1
管理者普遍在“时间”上的困惑

大多管理者在时间的运用上都有以下几种困惑:
一、时间不够用
销售总监M,每天的工作总让她疲惫不堪。

1、为完成年度销售目标需要将大部分的时间去服务于客户,这是立身之本;
2、还要做好团队的日常工作分配和指导,
3、同时还得及时向上级汇报工作的进展和完成情况。
并且当你带2个下属,和你管理10个人团队时,你个人可掌握的时间就会越少。
职位越高,管理幅度越大的管理者,越容易感觉时间不够用。

二、不知道时间花在哪了
我在面试管理者职位的时候,有一个必问的问题:
“请您列举一下占用您时间最多的三项工作是什么,分别占用了您多少时间?”。

很多人当时都无法作答,需要停下来好好思考一下,因为他们真的不记得自己的时间花在哪了。

更可怕的是,他们不仅不知道时间花在哪了,甚至会觉得这不重要。

三、有时间的压力
人的焦虑,往往是来自于不确定性。

不知道时间花在哪了,甚至发现自己的很多时间如果大多浪费在了一些毫无价值的工作上,你自然就有心理上的这种焦虑。
企业招一个高层,一定是希望他在最短的时间里带来价值,这个时候时间的紧迫性自然会增加他的压力。

并且随着组织对管理岗位有不断更高的要求,对其时间的要求就会加大。

2
有效管理者的“时间管理”之术

陈春花在《管理的常识》一书中提到,一般“有效的管理者”的第一个特征就是会对时间进行有效管理。
所谓的“时间的有效管理”即确定重要的事,确定优先顺序,每件事情都有时间的设定,都能合理地解决。

而《卓有成效的管理者》书中,德鲁克大师给到我们关于时间管理,有两项重要的方法:
一、诊断你的时间
医生给病人看病,不会一上来就给病人开药,而是会问他“你哪里不舒服,今天都吃了些什么,出现这个症状有多长时间了”等等。管理工作也是如此。
如果完全靠记忆,恐怕说不清楚自己的时间是怎么打发的,也就无从诊断。
有效诊断的方法之一,就是记录你的工作时间,以此判断你时间的实际运用情况是否良性。
有段时间觉得自己工作效率低下,我就开始尝试坚持每天记录下来自己今天做了哪些事情,分别花了多长时间。

一个月之后通过记录发现:
1/3的时间花在了日常的会议上;
1/3的时间是在处理那些突发的、临时发起的一些工作上;
公司级、部门级重点工作竟然只分到可怜的1/3,而原则上要占到至少2/3的时间才对。

从那时开始,我会在第二天上班之前对照前一天的工作记录进行复盘:
有没有聚焦在重要的事情上,目前做的这些动作是不是围绕大目标在进行;
今天哪些任务时间浪费的有点多、由此分析一下哪些是可以取消的、哪些是可以授权的、哪些又是可以向公司提出改善意见的,从而尽量地减少无谓的时间浪费。

通过对时间的诊断,找出哪些是有价值的和无效的,从而发现和改善时间管理上的问题,做可以掌控时间的主人,让时间运用的更有效。

二、系统管理你的时间
当我通过诊断发现,有很多时间是浪费在日常的会议上,而让人苦恼的是,有些会议因为是公司的规定,或集团的安排,你不得不参加。

这就是规模大的企业会存在因组织臃肿,或组织不健全、信息未共享、团队内部人员过多等导致你不得不浪费掉很多时间。

所以,时间管理的第一要诀“找到浪费时间的活动,尽可能消除它”:

1、分清楚哪些是浪费时间的活动,对组织效益无益的活动;
2、在自己可调整的范围内尽可能的消除这些活动;
3、如果是你暂时无法改变的,也应及时提报给公司,做整体的慢慢改善。
很多管理者都是因为个人业绩出色而被提拔,当他刚做管理者时,会习惯于自己做,觉得自己做更放心,效率也更高。

就会导致他被事务性工作所束缚,很多事情都等着他亲力亲为,就会沦为被时间推着走的人。

所以,时间管理的第二要诀“适时授权”:
大胆减少自己的时间,把可由别人做的事情交付给他人,这样才能做真正应由自己做的事;
培养“信任”文化,让你相信团队可以,团队才会真的可以;
“授权”在时间上的管理,是管理者有效性的一大改进。

有一次,我特意观察了一下,我们老板有一天早晨,自他进入办公室那一刻开始,到当天下班的时间,一共有6位员工去找他,他主动叫进去的有两次,而剩余的四次全是各部门的部门长去找他汇报和请示工作。

导致下班了他才有自己的时间专注于处理自己的事情。

当时间被分割成许多段时,就等于没有时间。而如果时间能集中,即使只有一个工作日的1/4,也足以办理几件大事。
反之,零零碎碎的时间,纵然总数有3/4个工作日,对关键工作起到的作用也会很小。

至于如何集中,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方法。
我一般会从这两点来集中安排时间:
首先,会把一些可以短时间就能完成的工作,且性质类似的工作放在一起做。
比如每天早上,在上班的途中,我就会把今天需要和团队,和其他部门沟通协调的事情在路上花个十几分钟处理掉。

这种安排的好处,一是会更好地提醒他们每天的重要工作,以及“我关注的工作”,团队才会把他们的时间聚焦在你安排的任务上,帮助你去达成你的工作目标。

提前和其他部门沟通,等于也是先争取到他们的时间,时间就是资源,先把资源占到,再安排接下来的事情,就会更从容有效。

其次,每天会集中一个时段专注于处理自己的工作:
如果遇到下属或跨部门来沟通时,我一般不会马上回应及行动,而是会先问一下“我需要先处理手头一个急事,你的这个事情我xx分钟后帮你解决或再和你沟通可以吗?”。

一是避免被习惯性打断,或被不那么重要而紧急的事情所消耗;
同时,别人找你并不真的就一定需要你的帮助,有的时候只是习惯了找别人更方便。

所以,时间管理的第三要诀是“集中安排和处理”:
把同类性质的、简单零碎的工作进行集中处理;
每天留出专门的时段专注于你自己的工作,尤其是重点工作。

当一个管理者,职位越高,其不能自行支配的时间也就越多,所以,如何通过各种有效的办法系统管理你的时间就变得尤为重要。

你会发现,一个有效的管理者通常并不是一开始就着手工作,而往往会从时间安排上着手。
他们不是以计划为起点,而是清楚自己的时间用在什么地方才是起点,然后管理好自己的时间,为自己为企业创造更多的价值。

来源:九州纵横官网www.chinacrossing.cn,作者:黄兰兰,转载请注明出处。
楼主:九州纵横咨询  时间:2019-09-07 18:20:14
优秀员工无法晋升,应该何去何从?


有位朋友是一家小公司里入职多年的老HR,这么些年来也经常获得公司的优秀员工称号,做事热情又亲和,专业性也不差,深受各部门的喜爱。

然而由于公司平台有限,无需太多管理人员,上级领导也比较稳定,因此多年未能晋升,如今马上快到三十岁了,却还是高级专员的身份。

他想跳槽一走了之,又怕没有管理经验无法获得进一步提高,因此比较迷茫,左右为难。

那么,像这样的优秀员工无法晋升,应该何去何从?

我刚毕业那会可焦虑了,一年不给我加工资我就睡不着,两年不给升职我就不想吃饭。

为什么不给升职呢,其实就那么几点:

-01-

你是好人,我也不傻

1、 没有多余的位置

公司也不大,一亩三分田,放屁的功夫就能转个圈,你说这样的公司,一个萝卜几个坑,又哪来的位置给你呢?

根本就不需要所谓的领导嘛,老板瞅一眼就知道谁在出啥妖蛾子!

所以,你表现再好,老板也不会傻到再给你个帽子的!这就是命,锅就这么大,多给你一勺,别人还吃啥?

天底下最聪明的人一定是老板,他才不会养闲人,所以,单身的老板才可怕......因为他没有小姨子等!

2、 不具备管理者条件

唐伯虎说,没有枪头照样能捅死人,但是优秀的员工不一定就是优秀的管理者,就像撩妹好的人不一定就是好朋友!

做员工你可以做孤单英雄,虽万人吾亦可往矣,但是,做管理者你需要统领全局,沙场点兵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说人话就是,做员工,你自己做,做领导,让别人做!别以为手中有权力就是领导了!

所以,伙计,你一直在优秀员工界混,排除公司平台问题外,最大的可能就是你身上还不具备领导素养。

比如格局,驭人术,沟通力,协调力,领导力等等,所以,命苦不能怪政府!

3、 不想多加钱

在企业里混,你会发现再优秀的财务的算盘都算不过老板,优秀员工才奖励多少?一年奖励一次,多的千把块,少的几百块就打发了,如果给你升职呢?加工资吧?

这可是每个月都要多给的银子,再加上奖金,我勒个去,老板肉疼!说真的不当家不知道柴米油盐贵!很多时候,对于给别人钱这样的事,老板的格局真的还不如员工!

可能是老板觉得平时发多了,再想少发,员工就要骂街,说什么老板抠门的放屁都要抓在手里吧唧几下嘴再扔出去......还不如平时少发或是不发,偶尔发一下,让员工觉得皇恩浩荡感激涕灵!

4、 没有合适的替代者

这年头养头会干活能干活的驴不容易,如果驴不拉磨了,难不成让猪来拉么?猪的定位不是用来杀着吃的么?如果小驴享受了狼的待遇,他还愿意继续拉磨么?想来想去,还是让驴继续拉磨吧!

公司那么小,你是优秀员工,让你晋升了,你原来的事谁做?让你继续做,你会觉得大材小用,可能心理还不平衡,我擦,大爷我都当官了,怎么还让我干活,我应该做办公室看报纸,左边丫鬟给我捏肩,右边丫鬟端茶么......

关键是,平时很多位置可能就一个人,往哪里去找接替自己的人呢?所以还是算了吧!

-02-

世界那么大,我该怎么办

上面分析几个不给升职的原因,如果是第三条,请直接拨打110,其余的几条还能凑合!

1、 跳槽

如果说公司平台小,你还混几年,只能怪你自己!都混几年了,还看不清公司现状,或是看清公司现状还下不定决心!这就是你的问题!人家混的好的人有三种:

一是主子牛逼,自己也牛逼,这是牪。

二是主子不牛,自己牛,也能混个好差事,这是犊(意思是还能把自己卖个好价钱,也算是牛逼人物了)。

三是主子牛,自己不牛,这是犒(意思是自己能跟对好主子,说明眼光高人一等)!

就怕主子不牛,自己也不牛,这是牡。(明明是土鳖还想着过上牛逼的日子)

当然,如果你认为自己的主子胸无大志,不能指点江山让你站在权力巅峰,再加上你还自认为自己有二两小才,那么就另投明主吧!毕竟良禽择木而栖,贤才择主而从。

以目前的现状,如果跳槽可以考虑几条路:

首选,可以考虑去大公司继续做专员,本身就在小公司做高级专员,去大公司做主管的可能性不大,不如继续做专员,深耕某个单一模块,假以时日,做专家!

其次,去小公司做主管,本身高级专员,就当自己是小主管吧,(很多公司高专等于主管来用了,只不过是手下没兵而已),如果不怕麻烦,可以去制造业,虽然辛苦,但是机会多。

再次,可以玩跨界,看自己哪方面的技能突出,不是HR跳槽就一定做HR的,缘分这样的事不好说,看你自己在市场上的定位与自己追求了,要知道牛逼的人不是装什么像什么,而是装什么就是什么!

总之,一句话,三年的主管五年的经理,八年就该当总监了!

当年毕业时就这样,当专员想当主任,当上主任就想试试经理的位置,当了经理就觉得副总也就那么回事,一路挑战自己呗!知道自己能做什么,哪些公司能给自己什么,就大胆的往前冲呗!

2、 要求加薪

如果说自己对自己的能力缺少信心,不敢去外面浪,公司又没有合适的位置,好吧,那只能退而求其次,我们就努力工作,趁自己没事就混个优秀员工的混上,去找老板要求加薪呗。

不管加多少,蚊子虽小,好歹也是块肉嘛!

有总比没有好,你要让老板觉得,这家伙一直在努力,公司没有给他好的职位,再不给加薪,就是对不起他,虽然多数的老板都是没有良心与不要脸的,但是,还是要试试的,不试怎么知道绝望是什么感受呢?

当然要求加薪的套路也很多,不在这里扯,比如偶尔表现一下不在状态呐,不小心神秘的接几个电话呀,或是关键时候请个假呀,与同事聊天不小心透露哪家公司找你聊呀等等!

当然,这一切取决于你在老板心中的价值到底如何,是不是不可取代?

是,可以这样玩,不是,这样玩就是作死!

3、 充电

如果跳槽没有合适的机会,加薪无望,那么就静待时机,好好的梳理一下自己。

SWOT分析呀,上周打卡说的九宫格呀等,给自己确定一个小目标,缺啥就要补啥。

再比如说,没事去面个试,看自己与心仪的岗位差距在哪里?

有哪些技能需要继续提升?然后就按照葫芦画提瓢来有意识的提升自己的技能。

或是趁现在还有工资拿,工作还没有什么压力,可以用这段时间来考证也好,补上自己技能上的短板也行,或是学习其他新的技能也好。

总之,这段时间不能闲着,闲着就容易让自己废了!所谓富贵必从勤苦得,须读五车书......

4、 找机会锻炼

如果跳不了槽,加不了薪,电充的差不多了,那就主动找机会吧,机会有很多:

比如说,忙完自己的事后,主动去帮领导做事,只要领导给你机会,你就能学到东西,当然,你得是个有心人!

别指望领导手把手教你,你又不是女朋友!

厉害的人察言观色中完成偷师!以前有个同事(60岁的工会 哦),没事就主动去领导家帮着打扫卫生......这样好多年,唉,人家在这个位置上不动如山。

再比如说,完成领导的事后,做完自己的事后,可以去帮其他领导做事嘛,说不定人家觉得,唉玛,这货可以呀,来帮我呗。

所以,这是个艺术活。

这个世界,不管是有趣没颜的高晓松,还是有颜无趣的吴彦祖,都不愁找不到媳妇!

就怕你没有彦祖的颜,没有晓松的才,还想着亦凡的命,这就是你的不对了!

所谓少壮不努力,老大送快递,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还要送外卖,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昼夜开滴滴,杜娟再拜忧天泪......

做人呐,还是要有点理想哒!

不赚钱,怎么娶媳妇捏!

我们还是希望,就是跟的主子优秀,自己也优秀,培养的下属还是优秀,自己的儿子更优秀,这样的人生才是艺术人生呐!

来源:九州纵横官网www.chinacrossing.cn,转载请注明出处。
楼主:九州纵横咨询  时间:2019-09-07 18:20:14



前段时间,因为微信回复了老板一个“嗯”,一名网友便登上了热搜。

老板在微信中说:“和领导或客户都不要回复‘嗯’,这个是基本的微信礼仪,有可能你的一个细节就会损失一张订单或者一个客户。”老板的批评让这名网友觉得有些委屈,于是打算辞职走人。

没想到的是,这次大部分评论都站在了老板的一边,称赞老板说的对。但也有人感慨,和老板聊天真是一门高深的学问。

聊天,本身是一件简单的事,但优秀的人,却从不这样聊天。


-01-

把意思表达清楚,是一种重要的能力

那位网友在微信回复老板时仅仅用了一个简单的“嗯”字,既没有内容,也不带情感,无法清楚地向对方表达自己的意思,难怪老板会不满意。

你有没有这样的体会:

向领导汇报任务的时候,领导说:“小X,你说说看,这任务进展如何啊?”

然后你:“嗯,我觉得……大概……还有……另外……”

听得领导一脸懵:“你到底想说啥?”

发邮件给客户,描述了一大堆文字过去,最后客户回复:我们还是电话沟通吧……

职场的困扰,说到底,十之八九,问题都出在沟通上,而在沟通中如何把意思表达清楚,是一种很重要的能力。

例如微信回复领导的“嗯”,可以改为“都安排好了,明天上午9点出发,您看行吗?”

这样的回复里,既包括了已安排的意思,还把具体的计划也表述出来。

在电视剧《小别离》中有个桥段:

化妆品公司的销售总监童文洁,和另一个总监戴安娜处于竞争关系。可童文洁忙着照顾孩子,不仅错过了这个职位,后来还因为请病假被降为后勤杂工了。

职场和家庭的双重受搓,让童文洁大受打击,但又不得不隐忍,直到后来出现了一个转机——郑州部门需要一个主管。

童文洁觉得自己在公司很难出头,去郑州也许是个机会。于是她找到戴安娜,清晰表达出了自己的观点:我现在是你的手下,对你并不构成威胁,我做好了业绩,你也有功劳。

最后她得到了去郑州的机会,并且凭借良好的成绩再次回到总监的位置。

罗振宇在《奇葩说》中曾提到:当代社会,最重要的能力是表达能力。

如果你过不了表达这一关,即使其他能力再出众,也很容易被埋没。

掌握以下三个要素,能让你的表达更清晰:

1、要知道如何才算表达清楚

我们是否表达清楚,不是我们说了算,而是由对方说了算,因此要学会换位思考去调整自己的表达方式。

2、简单明确地说出你的核心观点和主要行动

许多人总想表达完整一些,结果反倒把观点和细节杂糅到一块,让别人接收信息很困难,所以说话要捡重点。

3、注重表达内容的逻辑关系

表达能力很强的人有个共同特征,就是他们都有很清晰的一条逻辑线在串联着他们的内容。


-02-

你聊天的方式

暴露了情商的高低

我微信上有个朋友叫风哥,是个自媒体编辑,人缘很好,每次和他聊天,都是一种愉悦。

比如我写完一篇文章,请风哥帮我看看,他总是在看到消息后及时回复我“收到,马上看或者“抱歉正在忙,稍后我再看哈”。

风哥还有个聊天习惯,就是经常会在文字后跟上一些正能量的表情,类似点赞、加油这样的。

其实我根本还没见过风哥本人,但通过微信聊天,我真心觉得这个人很不错,因为他说话清晰、礼貌又中肯,让人觉得很舒服。

你聊天的方式,暴露出情商的高低。

黄渤有一次参加某颁奖礼,一名嘉宾说:

“马云说过一句名言,我以为是说给他自己的,我发现那句名言同样适合于黄渤,男人的长相和他的才华往往成反比。”

这位嘉宾的话,一方面讽刺了黄渤的长相,另一方面又赞美了他的才华。

黄渤先是说了一句“谢谢”来回应赞美,接着又用幽默的话反击:“我相信这话也一直激励着您。”

一方面回击了嘉宾的嘲讽,另一方面又给了别人台阶下。

那么如何成为黄渤这样的聊天高手呢?这里给大家分享三点。

1、有分寸感

衡量一个人的情商,并非这个人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口吐莲花,而是时时刻刻把握说话的尺度,注意场合、注意身份、注意谈话对象。

例如,某位同事刚接下一项重要的任务,你对他说,“这件事很简单的啦,我就做过,几分钟的事情。”

这话一出,立马把任务的重要性降低了,还让人觉得你有些藐视他,会让听者心生不爽。

2.有同理心

在职场上,人缘好的人说话都很有同理心,就是不会一直对自己的意见固执到底,也会试着从别人的角度思考:如果我是他,听到我这么说,会有什么感觉?

比如出现争执时,你可以先表示理解对方的想法,再说自己的这样做的原因,这样不仅可以体现你的高情商,还能化解矛盾,解决问题。

3. 多赞美别人

蔡康永有一句话让我印象很深刻,他说:“即使是转了三四道手的赞美,我也非常乐意转达”。

高情商的人都善于赞美别人,看到别人的优点,才会进步得更快。


-03-

老板说的没错,细节决定成败

在微信回复“嗯”被老板批,真的很不礼貌吗?

我想主要不是礼貌的问题,而是对聊天时细节把握的问题。

别人在给你发微信的时候字数很多,你只回一个字,给人的感觉会比较草率。

这就好比你给对方讲了一个笑话,如果对方只是“哈哈”,你肯定觉得他在敷衍你;如果对方说了“真好玩,哈哈哈哈”,你就会很满足。

老板会对回复一个“嗯”字进行批评教育,想必更多是一种用心良苦,因为站在客户的立场考虑,又有谁会喜欢惜字如金的服务者呢?

老子说过:“天下大事,必做于细”。

职场上,你对细节是否重视,是否做到位,往往决定了你的成败。

网上曾流传这么一个故事:

一家公司由于遇到了经营上的困难,老板决定缩减员工10%的薪水。

员工们对此意见很大,于是派代表去找老板谈判。

老板解释说:“公司经营上出现了问题,但薪资却偏高,我们经过反复考虑才作了这个决定。希望大家能和公司一起渡过难关。”这番话合情合理。

但老板接下来却说:“但如果每个人都只想少做事多拿钱,那公司怎么才能渡过难关呢?”这句话使本已缓和的局面重新紧张起来。

有员工代表怒了:“谁说我们只想少做事多拿钱了,你也太看不起人了!”说完就拂袖而去,眼看要成功的谈判,却最后毁于一句话上。

类似这样的事情在职场中比比皆事,多少人因没有注意细节而功败垂成。

1979年,洛伦兹在美国科学促进会的一次讲演中提出:一只蝴蝶在巴西扇动翅膀,有可能会在美国的得克萨斯州引起一场龙卷风。

这就是著名的“蝴蝶效应”,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可能会让你平步青云,也可能把你打入地狱,不得翻身。

对于一个平时不注意细节的人,也许会觉得微信回复这样的小事太琐碎,连一句话都要经过思考过再去说,岂不是太累?

现实是,你忽略了细节,恐怕再努力也难以取得成功。仔细想想,一个平时说话自顾自、连基本的社交礼仪都不会的人,老板怎么会放心让他担任公司中重要的职位?

所以,千万不要让自己的努力,被细节所否定。注重细节,应该是你职场上的助力,而不是绊脚石。


-04-

写在最后

在很多人看来,聊天无非就是动动嘴皮子或是发发微信的事情,根本不值得去刻意学习。

但我想说,聊天看似简单,实则很难,因为它考量的是你数十年如一日的积淀。你的聊天方式里,藏着你的情商、人品与格局。

做一个优秀的人,从会聊天开始。


来源:九州纵横官网www.chinacrossing.cn,作者:丁璐瑶,转载请注明出处。
楼主:九州纵横咨询  时间:2019-09-07 18:20:14
混职场10年,我见过太多人掉进这5个大坑


我工作十年了,在职场中见过无数人踩大坑,自己也踩过坑,每次总是不自知,幸亏有前辈耐心点拨,才意识到自己的不足。在工作中,如果不及时纠正这些错误,不仅职场关系处理不好日子难熬,也基本告别升职加薪了。

回顾职场十年,我总结出最多人常踩的五个大坑,针对这五个大坑,我给你以下五个建议,如果你和我一样踩过这些,那我们就一起复盘一下,如果你还在这几个坑里,希望你看完这篇能早点爬出来。

01
永远不要坐等老板主动跟你沟通
老板最需要一个主动的你

我们以前做项目时,常常需要做表。有一次领导叫同事做张 excel 统计表,工作不难,但是他做了2个小时都没有交。
领导过去问他怎么回事,才知道他根本没听懂表里需要插入哪些子项,所以他一直在扭扭捏捏的琢磨。这两个小时里,他也不问领导到底应该怎么做,就干等着领导主动去找他,把领导气得够呛。

职场上像我同事这样不主动沟通的案例太多了。

工作被动,像机器人一样等着领导安排工作;
不主动汇报工作进度,总是等着领导来问;
明明没摸清客户的需求,也不去了解清楚;
遇到难题不寻求帮助,只会自己瞎琢磨;


不主动沟通,老板就默认你会按时按量的完成工作,结果到了 deadline 你突然说交不上活儿,毫无回旋之地;
不主动沟通,客户就以为需求已经提清楚了,结果你干完了才发现驴唇不对马嘴,结果只会惹恼客户。

如果你有这样的问题,请切记:

工作上的主动沟通,往往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主动沟通工作,可以是交流对工作的理解,或者是任务进度,也可以说明自己遇到了什么问题,希望对方提供什么样的帮助等等。
主动沟通,就是要主动了解工作需求,主动发现问题,主动去找解决方法,才能更高效的开展工作。
Facebook 首席运营官桑德伯格在刚加入 Facebook 时,就与创始人扎克伯格约定好:每周都要进行面对面的工作反馈。这对他们日后的高效协作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有些人不主动沟通,怕对方觉得自己能力不足,殊不知打肿脸充胖子才是职场大忌;

有些人怕会给对方添麻烦,殊不知不了解工作要求就瞎干才是真的添麻烦,给领导帮倒忙。

很多职场新人还会幻想领导主动来带领自己工作,现实是领导精力有限没空管你。大多数情况下,领导其实更希望员工可以主动学习,你有问题提出来,领导才好针对性的答疑解惑。

一个人若想在工作中脱颖而出,一定要改变自己的被动状态,主动、定期的跟领导和客户沟通,主动争取机会,主动提出问题,主动寻求帮助。

没有一个领导不青睐善于主动沟通的员工。领导不怕你提问题,怕的是你不思考,永远没有问题。加入思考的主动工作,永远胜于被动工作。

当然,有些人可能会遇到主动“嘘寒问暖”的人生导师型领导,他们会主动问你有没有问题,哪里有困难,需不需要帮助。

但是对于大多数人来说,遇见主动型的人生导师,是职场人最大的幸运,这绝不是职场的常态。

寄希望于遇到这样的领导,无异于买彩票等着中大奖。做梦也不是不可以,但是建议你早点醒来。

02
没有边界感的人最令人讨厌
别把情分当本分
我们产品部门有个女同事,常常让男同事帮忙搬重东西。男同事们本来觉得帮这点小忙没啥,大家开始就都相安无事。

但是后来情况就变了。她喜欢网购,常常买很多大宗物品送到公司来,她自己拿不动,就老是支使同事帮她搬到车库里去。
有时候,同事工作忙抽不开身,她就不耐烦的催促“水果不赶紧拿下去就放坏了呀”,也没想过给同事们留点儿表示感谢。久而久之,大家都不太想给她当搬运工了。

她没有意识到:帮她是情分,不帮是本分。

现在大家都尽量避免帮她的忙,生怕她当作“你理所当然应该帮我”。

职场上这种“把情分当本分”的事情很多。我见过有人每天都让同事带早点,久了就当成了习惯,已经忘了给对方增加了麻烦;我也见过有人经常让同事帮忙给自己干活,意识不到人家的时间精力也很有限。

这些人自来熟到过火,很容易对身边人进行道德绑架,觉得让人帮忙都是“举手之劳何足挂齿”。但是神奇的是,轮到别人求助自己的时候,他们又会瞬间建立起强烈的边界意识,开始双标。

职场上这种行为,对同事关系杀伤力极大。常把情分当本分的人,一定会被大家疏远孤立。大家遇到 TA 的事情,都会退避三舍,以免波及自身。

无论新人老人,在职场中一定要常常注意自己的言行,别做这样的“白眼狼”“伸手党”。


那么问题来了,如何在职场中正确的请求他人的帮助,才不会被认为是“伸手党”?

想要在职场中请求他人的帮助,可以采用“等价交换”。

第一步,说出你的困难,明确诉求。

第二步,主动表明你会怎么回报。

我有一次项目招标需要准备很多材料,想请同事帮忙。我是这么跟同事提出诉求的:

“我还需要准备200份材料,对方要求8点前准备好。我实在弄不过来,想请你帮忙准备50份,我预估需要1个小时。不知道你有没有空?等我忙完这个任务,我可以帮你一起做xxxx的工作。你看可以吗?”

同事掂量了下手头的工作,觉得可以抽出一个小时的空,就答应了我的请求。

一忙完工作,我就第一时间做了两件事:1、请同事吃饭,表示感激;2、主动问他有哪些工作我可以帮忙,兑现承诺。

工作中,一个人总会遇到困难,请人帮忙是常有的事情。请求帮忙的时候,请一定要记得等价交换,及时履行自己的承诺,在同事那里建立良好的信用。

千万别耍小心机,请人帮忙的时候客客气气,帮完了又翻脸不回报。职场中呆久了,大家都是千年的狐狸,谁也玩不成聊斋。如果把人家的情分当本分,自己不反过来回报,那就没法一起愉快共事了。
真诚才是王道,有来才能有往。

03
一个员工最大的靠谱
是为「最终结果」负责

我有个大学同学在一家公司做 HR 总监。上个月我跟她聊天,问她多年来的用人心得,她跟我说:

“一个员工最珍贵的能力还是靠谱。”

靠谱是什么,就是凡事有着落,就是到你手上的工作,你为结果负责。

她给我讲了最近刚刚遇到的两个案例:

我让员工A 摘录数据做一个表格,提前交代好了客户要求,还告诉她今天必须要反馈给客户。A 三下五除二就做完了。我一看,做的东西特别糙。表格做得丑不说,里面的数据格式都不统一,甚至还有错别字。

A 给出的理由是:“我以为你着急要,就赶紧弄完给你,你来把关。”

还有一次,领导让我同事拟个文案初稿反馈给客户。她做得很快,没几个小时就交给客户了。领导一看就火了,文案连封面和目录都没有,没有任何排版。
她还不理解:“初稿不就是写写思路性的东西吗?”

领导说:“ 任何一份反馈给客户的文件,都代表公司以及团队的脸面。连基本格式都弄不好,就算你思路再好,客户的第一感觉也肯定是‘这个团队太不专业了’,马上就会对你的专业性起疑,还怎么相信你?”

这两个案例里的同事有一个共同问题:做事没有着落,不对结果负责。


在职场中,有一种思维能力叫做闭环思维,它决定了一个人的工作是否靠谱。

闭环思维是指做事有始有终,任务从你开始,那就到你结束。你负责整个过程,检查问题、沟通问题、改善问题和控制输出质量。

换言之,领导把一项工作交给你后,就不用操心后续,不用再盯进度,不担心你不落实。你会告诉领导何时交付结果。即使你中途做不好,你也会及时反馈,让领导有时间应对。你最后交付的成果,一定是领导觉得有质量的成品。

若要做一个做事有着落的人,每当你要提交一份工作结果时,要在心里问自己:

这样的结果能不能直接交给最终客户?

做一项工作,你要意识到:我输出的成果就是最终的产品。领导把任务交给你了,他们的角色就变成辅助。你有什么困难可以找领导讨论解决,但你本人要对这个产品负责。

想要在职场中变得优秀,一定要培养闭环思维,凡事有着落,对工作结果负责,别做那个只提交半成品的不合格员工。

04
永远不要期待别人主动为你争取权益
老板更欣赏那些主动进取的人
许多人对于在职场中主动争取权益觉得特别不好意思,尤其是职场新人,还觉得“有点羞耻”。

我刚入职场的时候,也是这么想的。后来,我的前辈从领导的角度,好心给我讲了过来人的经验,我才恍然大悟:

职场上适当的主动争取自己的合法利益是对自己负责任,领导也希望员工是个能够对自己负责任的人。

职场上不争权益的人基本上是这种心态:只要做好事情,领导自会看到我的成绩,会主动给我升职加薪。

但事实上,领导绝无可能事事顾全面面俱到。甚至有些领导看不到你的工作成绩,还会误以为你整天无所事事。


马云讲过一段话:

“员工的离职原因林林总总,只有两点最真实:1、钱,没给到位;2、心,委屈了。”

很多人离职“觉得受委屈了”,都是因为自己没有早点表达诉求争取权益。

我有位前同事,在公司工作了6年,他业务熟练,早就可以独当一面,却年年连涨薪都没份。他不敢主动争取权益,总是希望领导能够“良心发现”,主动给他升职加薪。

后来他没有等到,自己越来越觉得委屈,主动裸辞了。

他没有认识到两个问题:

一、任何公司都要最大化的逐利,用最少的钱出最多的活。你不争取权益,大多数公司都不会主动。二、屁股决定脑袋,即使换位思考,员工与领导也没法想的一模一样。你眼中的“付出”和领导眼中的“收获”很难对等。

你闷头干活,不主动汇报自己的工作量,就会导致领导根本不知道你做了哪些工作,当然就无法衡量你的贡献;
你不主动争取权益,领导就会以为你干得很开心知足,根本不知道你其实压抑很久了。
老板不是你肚里的蛔虫,不会时刻觉察你的委屈情绪。

等我同事下定决心走了,领导才知道他心里委屈。可惜为时已晚,积怨已深,无可挽回了。
职场的本质就是利益交换,员工贡献自己的价值,交换应有的权益。
一个真正的职场高手,永远都不会等着上司的恩赐,他们会主动创造价值,更会珍惜自己创造的价值,主动争取权益。

自己都不主动争取权益,本质上是把人生的主动权交给别人,他不够珍惜自己创造的价值,也对自己的人生不负责任。

希望你看完这篇文章,能够像我当时一样,重新思考“主动争取权益”这个事情,摆正心态,别再为它不好意思了。


05
职场没有苦劳,只有功劳
永远要把精力用来做最重要的事
我曾经有位同事,常常出外勤。北京的交通大家也都知道,他一出门半天都回不来。他在这类工作上花费很多时间,却没有得到赏识认可。因为我们当时的外勤工作简单,领导不觉得这能体现个人能力。

有一条职场的铁律是:

你的升职加薪和苦劳无关,只和业绩有关。

我这位同事在“小事”上花费了太多时间,导致重要工作做不出成绩,业绩平平。每年的年终优秀奖都轮不到他,总是颁给那些为领导分担重要工作、创造重要价值的人。

我在之前的文章里强调过二八定律的重要性。职场上优秀的人,往往是那些在关键时刻、关键节点上做关键事的20%的人,而不是做了更多事情的80%的人。
做关键的事,你的能力才能得到更大的提升,才会创造更多的业绩。

在职场中,如果你想成为一个更优秀的人,要常存“二八定律”意识:
永远把时间用在做最重要的事上,永远做值得做的事。

什么是最重要的、值得做的事情?

我妹去年新入职场时问我这个问题,我不准备讲大道理,就给了她一个简单直观的判断标准:

判断要不要做一件事,可以看能不能把它写进年终总结里。

如果你吭哧吭哧干完了一项工作,都不好意思把它写进年终总结里,至少说明这项工作上不了台面、含金量极低,对公司的贡献低,对个人的成长也没啥益处。


写到这里,肯定有人想吐槽:领导给你派杂活你干不干?领导叫你订外卖拿快递,你能说不干?

确实,职场新人刚工作的时候,并没有什么选择权。订外卖、拿快递类的杂活,我们都干过。但是其实每个工作几年的人都会慢慢明白一个道理:

你当初刚进公司的时候,之所以领导叫你干杂活,是因为别的同事比你在岗位上更有能力。让他们去干杂活,会浪费更多的人才成本。

想要摆脱干杂活的现状,首先你自己先要有这个意识:“我要努力培养核心能力,做更重要的工作”。

如果你连这个意识都没有,就绝不会主动培养能力。相反的,当你主动培养能力后,领导自然都会慢慢委派更重要的任务。

如果你都工作好几年了还在干杂活,我有句扎心的话不知道当讲不当讲:

你之所以还在干杂活,是因为你在领导眼里只有干杂活的能力。

还是那句话,任何公司都是最大化逐利的。领导才不傻,人力那么贵,这笔账谁都会算。好员工都用来做最重要的活儿,杂活都会让“便宜”的员工来干。

一起加油吧,努力培养核心能力,把有限的时间精力,都用来做那最重要的事。


以上,是我工作十年来常常见到的职场问题和一点心得体会。总结一下:
一、想要有所成就,别被动工作,要多动脑子与领导同事沟通,主动开展工作,主动汇报,主动寻求帮助;
二、工作中要有边界感,别把情分当本分,在得到帮助的时候要真诚感激,要对帮你的人给予回报,这样你日后才会有更多的人倾力相助;
三、别交付“半成品”的工作,要懂得闭环思维,对结果负责,做事有始有终才靠谱;
四、别以为主动争取权益就是“斤斤计较”,要懂得把人生的主动权把握在自己手里;
五、职场上不看苦劳,只看功劳。别蛮干瞎干,要懂得二八定律,永远做最重要的事。

职场无情,快速进阶的永远是少数优秀的人。工作需要动脑,奋斗需要技巧,改正职场中这些常见的错误认知,有方向的精进,才能在正确的道路上走得更远。

来源:九州纵横官网www.chinacrossing.cn,作者:文七君,转载请注明出处。
楼主:九州纵横咨询  时间:2019-09-07 18:20:14
高情商员工,从不在老板说“辛苦”时,回答“不辛苦”


提到自己的前老板,刘渺依然一肚子怨气。

“那家伙又虚伪又无良,表面嘘寒问暖,动不动就对员工说‘你辛苦啦’,但总是这轻飘飘的一句话,有什么用?!”

刘渺的职位,对外是销售经理,对内是助理业务员。待了快两年,头衔和薪资一直没变。

上个月,他紧锣密鼓跟进完一单case。

老板慰问,再次对他说:“小刘啊,你辛苦啦!”

刘渺想起自己为这项目熬过的几个大夜,“不辛苦,应该的”这几个字实在说不出口。

他干脆顺着老板的话,半开玩笑半认真地说:

“哈哈,那老板看能把我title里‘助理’两个字拿掉么?或者,涨点工资也行啊。”

言下之意,你别成天整这些虚的,来点实在的。

老板愣了一下,马上哈哈大笑。他拍了拍刘渺肩膀,连说好好好,考虑考虑。然后转身走了。

等到发工资时,刘渺发现并没有变化。

他气不过,去质询。老板轻描淡写地说,他考虑过了。

结论是,暂时不加工资,职位也暂不调整。

刘渺一怒之下,辞职走人。

今天,咱们姑且将这老板是不是真的“虚伪无良”放到一边。

我想和大家聊一聊,当老板说“辛苦啦”的时候,我们究竟应该怎么回复才算妥帖。

若是统一回复“不辛苦”,或者像刘渺那样借机伸手,要升职加薪,显然都不是好的选择。

懂得根据不同场景,拆解老板真正想表达的意思,你才能给出最得体的回答。


-01-

老板说“辛苦啦”的2种典型场景

同样一句话,在不同语境下,意思可以是完全不同的。

按任务实际完成情况,“辛苦啦”大致可分为两种场景:

场景1:任务没完成,但你确实尽力了,你的付出老板也看见了。

这种时候,老板只是在表达宽慰。

虽然没完成,但你的工作态度还是积极的,我看到了,值得肯定。

刚工作时,我就曾遇到类似情况。

连续加班一周,最后依然把手上负责的工作搞砸了。

我当时的上级老卢发现后,说:

“这事儿也怪我,过于放手。你也辛苦了。接下来,咱们一起来纠正。”

我至今记得他这段话,也始终心存感激。

能在下属把任务搞砸的情况下,仍然这样说的上级,值得跟随。

场景2:任务按既定目标完成,老板礼节性说“辛苦啦”。

很多职场人,都诟病这一点。

累成狗一样,最后就换你一句轻飘飘的“辛苦啦”?

说实在话,这种情况下,老板多半真的是随口说说,一半敷衍,一半礼貌。

因为他认为,只要工资是按时、足额发的,他对你就没有任何亏欠。

从这个角度,这句“辛苦啦”,只能算是工资外的额外附赠。

一旦明白了老板的想法,即便任务做得再辛苦,你也没有必要生气了,更不必像刘渺那样,恼羞成怒。

工资记得给够,那话,老板你不说也没什么,即便说了,我也不会太当真。


-02-

借机提加薪,

功利且得不偿失

当我们在贩卖机前投入硬币,里面的商品必须第一时间掉下来,这才符合心理预期。

如果它不掉,这机器一定是坏了,我们肯定会立刻找厂家投诉,追讨我们应得却未得的利益。

一旦投入,立马要求回报,一刻都等不了,这是贩卖机思维。

职场中,我们应该格外警惕这种思维模式。

哪怕你当前的这个任务完成得非常漂亮,各方面无可挑剔,也不能顺着老板的一句“辛苦啦”,顺理成章提加薪。

因为工作不是一锤子买卖。

职场,更像播撒种子。春耕,秋收,需要时间来检验。

操之过急,只会显得既功利又心浮气躁。

而且,从老板的角度,评估一个员工该不该涨薪,有很多考量。

比如,公司业绩。若公司已经陷入亏损,不降薪裁员就是好的了,哪还有涨薪?

比如,市场环境。如果大环境不好,或者公司支付的薪酬标准本来已经领先于行业同类型公司,你也很难涨。

再比如,公司预算规划。通常来讲,每家公司都会有自己的投入预算规划,每年的赢利,有多少用于研发、市场及员工福利,都是提前规划好的。

以上都合计完了,最后才会评估你个人的表现,到底值不值得涨。

但凡正规的公司,有关员工的晋升、涨薪等制度,肯定是早就设计好的,跟你提不提,一点儿关系都没有。

所以,当一个任务完成,老板单纯说句“辛苦啦”,你也就单纯地听听吧。

职场路长,功绩需要累积。

若是打算借一次两次之机,就提升职加薪,真的并不明智,会把老板和自己都置于难堪境地。

这种做法,得不偿失。


-03-

高情商的员工,都这样回复老板

当老板说“辛苦啦”时,哪些话绝对不要说?

我想告诉你3个“不”:

不抖机灵、不否定、不趁机索取。

“领导才辛苦,领导你全家都辛苦!”

类似这种抖机灵的回复,你以为自己很幽默,实则只会引人反感。

“不辛苦、不辛苦,应该的。”

既然老板都说你辛苦,你却立刻否定,什么意思呢?难不成是老板看走了眼?

“别整这没用的,倒是给钱啊!”

这点前面说过了,这不可取。

那么,高情商的员工会怎么回复?

对应任务未完成,老板只是宽慰的场景1,其重点,自然是表达愧疚及后续整改思路。

“领导,这事没干好,我跟团队成员都觉得很不好意思。我们仔细复盘了过程,发现问题出在XXX上。接下来,我们打算从XXX方面逐一进行整改,并加强过程管理,一定打一个漂亮的翻身战!”

对应任务已完成,老板只是客气的场景2,高情商的员工,一定会把握机会,将之视为一次良好的展示。

“谢谢领导。其实,大刘和小张也很辛苦。这个项目能成,跟他俩连日加班、终于攻克了XX技术难关密不可分。”

“其实这件事,可能还有另一个解决思路,只是当时时间太紧张,我们最终采用了更稳妥的方案A。”

“现在回头想,在XXX细节方面还是有一些不足,我也都总结了经验。下一次,我有信心做得更好!”

从团队精神、专业思索、未来展望等方面出发,实在有太多话题可说了。


-04-

理想的待遇,从来不靠“要”

最近在网上看到一句话:你当前所有的不如意,都可以通过让自己变得更好来解决。

在职场,更是如此。

如果你不满意当前待遇,最好的方式,从来不是不断找机会跟老板要。

要,是要不来的。

着眼于自身发展,不断锻造、锤炼自己,提升核心竞争力,才是王道。

要求做到行业前五,你一口气做到了第一;

要求拿下1千万订单,你拿下了2千万;

要求文章阅读量1万,你写出了10万+……

当你做到这一步,想留,老板一定给你超预期待遇;想走,亦能快速开辟全新天地。

来源:九州纵横官网www.chinacrossing.cn,作者:焱公子,转载请注明出处。
楼主:九州纵横咨询  时间:2019-09-07 18:20:14
低层次的父母,总是在满足孩子


不要再溺爱你的孩子了,你无私的牺牲只是感动了你自己,但是却害了孩子的一生。

一味在物质上富养孩子

只会养出孩子不匹配的消费观

还记得轰动一时的“留学生机场弑母”案件吗?

在日本留学五年的汪佳晶,25岁了,从未勤工俭学,每月张口找母亲要7000元学费和生活费,母亲四处举债,实在是拿不出钱,他竟在机场捅了前来接机的母亲9刀。

然而,更让人可悲可叹的是,母亲在没有生命危险后,还以“孩子有精神病”为孩子辩护,但最终还是输给了法律。

是什么让自己的孩子成为一个对自己举刀相向的恶魔?

正是家长自己对孩子的无底线的溺爱,无底线的物质满足。

有一句话,叫做穷养儿子富养女,穷养儿子,才能让男孩学会吃苦,学会担当。

富养女儿,才能让女孩有底气,有见识,不会被他人的小恩小惠迷了眼。

这句话当然是有道理的,但是到了现在,很多家长不管男女,都在富养孩子,父母们总是在说,再苦不能苦孩子。

别人家孩子有的,自己的孩子也要有,不能让自己的孩子被别人瞧不起;

自己苦点累点没事,只要是孩子要求的,自己省吃俭用也要满足孩子,不能委屈了孩子。

于是,不富裕的家庭硬是养出来一个花钱大手大脚的富二代。

孩子随随便便一双鞋几百上千,自己买一件几十块钱的衣服都要犹豫很久,家长总是在付出,为了孩子付出自己的一切,期望着自己的富养能够让孩子的未来更好。

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的欲望也在增长,小时候想要的是几十块钱的玩具,长大后想要的几千块钱的电子产品,上万块钱的护肤品,几百万的房子车子。

一味的在物质上富养孩子,一味的满足孩子的物质要求,只会养出一个没有金钱观念的孩子,只会向父母伸手的孩子。

父母的悲哀

付出全部却养不出感恩的孩子

中国式父母,总是在无私的奉献。

哪怕在外工作再苦再累,也要牢牢的把孩子护在羽翼下,不让孩子经受一点风雨。

但是往往,这样无私的爱只会养出不知感恩的孩子。

在《少年说》中,有个叫叶欣雨的女孩,一上台就声泪俱下,质问父母:

“我想问爸爸妈妈,你们真正在乎过我的感受吗?”

“自从你们开超市之后,就一门心思全在工作上,是钱重要,还是我重要?”

面对女儿的控诉,父母一直硬撑着,强颜微笑,超市是家庭的经济来源,不好好打理超市,哪来的经济收入?

最后一刻,这对父母终于忍不住,双双掩面抹泪,只能说:“爸爸保证以后多陪陪你!”

当然,孩子期望父母的陪伴,这很正常。

但是孩子能这样一边理所当然的享受着父母辛苦工作换来的物质生活,一边控诉辛苦工作为她创造更好的物质条件的父母,只能说明父母的爱给的太多了。

所以孩子才会习惯对父母的付出麻木无感,熟视无睹,甚至索取更多。

同样是这期节目,13岁的男孩李仁志告白父母,感恩“外卖配送员妈妈”引发了“集体泪崩”。

当这个胖墩墩、一脸憨厚的男孩登上楼梯,坦然地说:

“我的妈妈每天在城市的大街小巷里穿梭,她就是一名外卖配送员……”

“我希望大家都能给像我妈妈一样的人多一些善意,因为当你打开门的那一瞬间,看见的也有可能是我爸爸捧在手里的‘小公主’。”

“妈妈,我觉得你很伟大!”李仁志,是这样评价妈妈的职业的。

同样是孩子,有的孩子无视父母的付出,一味的索取;

而有的孩子以妈妈的职业为荣,更是看到了妈妈工作的辛苦。

我想,这样的孩子,以后一定能有责任,有担当,更能善待他人。

溺爱孩子的父母

你们的无私不是伟大,而是愚蠢

“我这套浦东的房子280平,是我23岁的儿子送给我的。你们的儿子会买房子给你们住吗?他可能还指望你吧?”

一位上海的单亲妈妈自豪地说。

她不是富豪,她只是一个工人出生,有着三次失败婚姻的女人,但是她却是一个成功的母亲。

在中国长大的她,对待自己孩子和大多中国父母一样,对孩子的一切大包大揽,自己再辛苦也不能让孩子受苦。

于是回到故土以色列的她,支着春卷小摊挣钱,孩子放学回来后,沙拉就在给孩子们做馄饨,下面条。

如果没有那番话,她可能就如同一个中国普通的单亲妈妈那样,辛苦把孩子们拉扯大。

直到一天,一个邻居训斥她的儿子:“你们已经是大孩子了,应该学会去帮助你的母亲,而不是在这看着母亲忙碌,自己就像废物一样。”

又转过头训斥沙拉:“别以为生了孩子你就是母亲……”

从那以后,沙拉学会了一句话,特别狠心,才能特别爱。

于是,小小年纪的孩子不再待在母亲的羽翼下,而是早早开始学会挣钱养家,后来她的每个孩子都在自己的领域获得了成功。

卢梭说,你知道用什么办法,一定可以使你的孩子成为不幸的人吗?那就是对他百依百顺。

对孩子最好的爱,是教孩子学会做人,学会生活,而不是让孩子生活在蜜罐里,不让他尝一丝苦涩。

糖吃多了,孩子就不会感觉甜了,只会感觉腻,自然也不会珍惜,只有吃过苦的孩子,才会明白那些甜蜜有多珍贵。

所以,不要再溺爱你的孩子了,你无私的奉献只是感动了你自己,但是却害了孩子的一生。

你总会老去,孩子总有一天会面对这世上的风雨,到时候没了你的保护,他自己又没有独立的能力,他的人生必将举步维艰。

来源:九州纵横官网www.chinacrossing.cn,作者:蜉蝣,转载请注明出处。
楼主:九州纵横咨询  时间:2019-09-07 18:20:14
为什么在职场上受欺负的,总是“老实人”呢?


近日,韩国颁布了一项新的法令—《职场霸凌禁止法》,严禁用人单位或员工,利用职权和资历优势,压榨其他员工,否则将被判刑或罚款。

虽然在我们的日常工作中,严重的霸凌行为并不多见,但也仍有一类职场人,干得最多,挣得最少,还经常被呼来喝去、端茶倒水。而一旦遇到裁员,他们可能还会最先被想起。

这就是职场上的“老实人”。

为什么在职场上,受欺负的,总是这些“老实人”呢?

1
安守本分,却成了最容易被替代的人

之前,我有个同事,是个40多岁的姐姐,脾气温和,任劳任怨,在公司十几年,从未犯过什么错,是领导眼中“最不会找麻烦的人”。

没想到,后来公司业务调整,需要裁员,却第一个把大姐裁掉了。

虽然领导没有明说,但我们也能明白,大姐态度很好工作也做得认真,但坦白讲,她的工作内容,可替代性很高。

一方面,她做的很多工作都是重复性劳动,耗时、但并没有太大技术含量,当办公软件越来越发达后,可能一款先进的软件、一个小程序,就能够完成。

而要说态度好,哪个新毕业的学生态度不好呢,打杂的事,年轻人也比她还眼疾手快。

就这样,看似忙忙碌碌的她,却成了办公室最可有可无的人。

在职业变化如此快速的年代,几乎不可能让我们能一直重复一份简单的工作,也并非不出纰漏,就能保证我们一个稳定的未来。更重要的,是你和你做的工作,明天是否还被需要。

前两天,聊到一个经历很特别的候选人。

他基本上3-4年就会跳槽一次,而不同于大多数人,他每次的职业变化,都是阶梯式上升,每次跳槽,无论从职级、薪资、权限范围,都提升很多。

做到这些,他有一套自己的职场哲学:在每个岗位上,都让自己成为这个岗位上最特别的“复合型人才”。

比如,他在商务部门工作时,公司正在上一套新的办公系统,每个部门都需要找一个人来对接IT,共同推进新系统上线。

当时他资历尚浅,按理说不会安排他来做对接人。但他敏锐地发现这是个好机会,就主动和领导申请,并且自己提前做了些功课,最终说服了领导,把这个任务交给他。

通过这个项目,他不但得以把自己部门内部的每个环节都细致地了解一遍,还掌握了很多IT知识。

项目完成后,凭借这个成功经验以及自己既懂业务、又懂IT的独特背景,成功应聘到一家公司,做了项目经理。

从传统观念看来,他并不是那么“安分守己”,总是做着手头的工作,眼睛却看着其他部门,还经常给老板出难题。

但,正是因为他这种不断争取,不达目的不罢休的劲头,让他走进了职场快车道,变得越来越值钱。

古人早就把职业进阶,分成了七层:奴、徒、工、匠、师、家、圣。

老老实实照规矩做事的人,做得再好,也是“工”的层面,而如果想晋升到匠、甚至更高层级,则必定需要我们形成自己的独特优势。

白岩松曾说:一个人的价值、社会地位,是与他的不可替代性成正比的。

遗憾的是,“老实”,并非不可替代。

2
不懂拒绝,
成了别人“得寸进尺”的帮凶

前段时间,有个网友留言给我。

这个小姑娘,去年刚毕业,加入一家公司后,觉得自己是职场新人,为了能尽快融入团队,经常主动帮大家打打下手。

后来渐渐地,别人都习惯了,有事找她帮忙跑腿。

现在,她除了完成自己本就很忙的本职工作外,还要经常帮老员工买咖啡、带早点、复印打印。

她感到很迷茫,其实自己在事业上还有很多追求,但是每天被各种琐事围绕,已经不知道自己要做什么了,甚至,都动了辞职的念头。

其实,她现在的处境,并非没有自己的原因。

一方面,她错误地认为,团队合作,就是单方面、无休止、讨好式地付出;

另外,当别人的要求已经超出自己的能力范围,甚至影响到自己的工作时,她仍然默默忍耐,从未表露出一点点拒绝。

很多时候,正是“老实人”的不懂拒绝,才让别人一步步试探、甚至跨越底线。

而如果我们去研究那些事业有成、晋升快速的人,就不难发现,这些人,其实都有点“不好惹”。

我有个朋友,原则性很强,即便是刚毕业时,也从没因为要讨好谁,而浪费自己的时间去做无意义的事。

他做事相当专注,业务能力也很强,没过多久,就因为业绩突出,被领导提拔为主管。而那些和他一同入职的职场小白,还在被老员工呼来喝去。

很多职场新人都觉得,自己是弱势,只有被欺负的份。

其实,当你勇敢对不合理、不应该你去做的事说了第一次“不”之后,渐渐地,这些事就不会再找上你。

正如三毛所说:

不要害怕拒绝他人,如果自己的理由出于正当。当一个人开口提出要求的时候,他的心里根本预备好了两种答案。所以,给他任何一个其中的答案,都是意料中的。

与其给人一个老实、可以随便欺负的印象,然后背地里默默忍耐和吐槽,不如让别人早早看到你的原则和底线,只有这样,你才能将自己的时间,用在更对的地方。

3
不会变通,更容易被人利用

多年前,看周星驰的《九品芝麻官》时,有一句台词,当时特别不理解。

那句台词,是这么说的:

贪官要奸,清官要更奸,要不然,怎么对付得了那些坏人呢?

比贪官更奸,怎么还能叫清官呢,那不成了大贪官吗?

直到多年后,从学校步入社会,我才发现,这句话说得,一点不错。

职场上也好,生活中也罢,我们会面对形形色色的人,并非每个人都和我们有一样的想法和道德底线。

面对那些无原则、无底线、为达目的不择手段的人时,如果我们仍然按“老实人”的做事方式来应对,往往,不是他们的对手。

真正聪明的老实人,要懂得如何“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历史上,有个著名的小故事——西门豹治邺,讲的就是这个道理。

西门豹奉命管理邺县这个地方,上任后,他了解到当地的贪官与巫婆勾结在一起,每年以给河伯娶亲为名,大肆搜刮民脂民膏。

西门豹巧妙设计,在河伯娶亲的日子,借口选的女子不漂亮为名,让巫婆到河里通报河伯择日再送个更漂亮的给他,将巫婆投入河中。

见巫婆不回来,西门豹故意说,可能巫婆说不清,又先后将她的几个弟子也投入河中,让他们去向河伯解释。

当然,弟子们也是一去不复返,西门豹将目光看向一旁的贪官们,而他们早已吓得连连磕头,再也不敢为非作歹。

同样在职场上,我们可以很老实,但绝不能软弱。面对别人不道德的做法,默默忍受,就是纵容。

之前有个同事,低调不张扬,平时大家都觉得,这孩子是个老实人。

有一次,这个老实人,和一个特别会拍马屁的同事一起做一个项目。

后来,项目出了些问题,那个马屁精,又使出了招牌的“甩锅大法”,准备去领导那哭诉,然后像往常一样,把错都推给别人。

没想到,那个平时不声不响的老实人,其实并不傻,他在合作之初,就给自己做好了保险工作,他把和那个同事的所有工作沟通都特意用邮件或者微信文字的形式,保存了下来。

就这样,当马屁精一脸得意地从领导办公室出来,以为胜券在握时,“老实人”的一封邮件,其实早就发到了领导邮箱。

老实,是我们做人做事的基本原则,但这个简单的道理,却并非人人都懂。

聪明的老实人,可以很低调,很本分,却不能很胆小,很好欺负。

对待值得的人,真诚相待,互利共赢。但对那些缺少良心和底线的人,老实人,也必须学会灵活应对,在坚持原则的基础上,比他们更聪明,更有办法。

4
在职场上,一个人的道德、品性,是决定一个人能走多远的关键因素。无论什么时代,踏实本分,都应该是我们安身立命的根基。

但,老实,不应该等同于不懂变通、懦弱胆小。

心地善良但有原则,做事踏实但懂变通,才是符合这个时代的,珍贵的老实人。

来源:九州纵横官网www.chinacrossing.cn,转载请注明出处。
楼主:九州纵横咨询  时间:2019-09-07 18:20:14
离职创业18个月,我重新反思「人最大的悲哀,是错把平台当本事」


你好,我是小纵,最近看了一篇很火的文章《郭德纲怒怼岳云鹏:人最大的悲哀,是错把平台当本事》,好几个百万大号转了,都是10W+。

过去几年,这样的文章我读过很多,比如:

《离开了平台,你以为你是谁?》

《对不起,离开平台,你什么都不是》

《一位腾讯5年员工的离职忠告:别把公司影响力,错当自己的能力》

每次读都感触很深,但这次,跟之前的感触都不一样。

因为18个月前,我辞职了,创业了,折腾到现在,我对这个事有了全新的理解:当我要组建一个公司时,当我要发展我的团队时,当我要打造一个平台时,是我,更需要人才。

如果你是老板,是团队leader,或者有志于将来做管理、带团队,可以认真看看这篇,别等着人才走了你才明白,平台能力,要靠一个个人才。

当然我不是反驳那句话,而是讲讲这个问题的另一面,非常重要的另一面。


01
人最大的悲哀,是错把平台当本事
想带好团队的leader要警惕这句话

2018年3月我离职创业,一直到10月份,我才正式招了第一个员工。

之前没招,是因为我不需要,我原本以为,当我需要时招人时,振臂一呼,众英群集。

结果,到今天我发现我彻底错了,招人实在太太太太难了!

有些人,我原本以为挖过来很简单,结果聊了好几次,人家最终的答复是:“我觉得你是个好人,但….”

我的办公环境很好,我给的薪水很不错,我提供的成长空间也挺大,但是:别的公司办公环境也很好啊,别的公司给的薪水也很高啊,别的公司成长空间也很大啊!

因此,到今天,我一直提醒自己:平台不止你一个,别自己做老板了,就觉得全天下自己平台最好,员工都欠你的,员工都是你成就的,其实人家选择很多。

很多老板,很多领导,等人才一个个都离职了还看不清现实的认为:你以为你是谁?没有平台培养你,你能有今天么?

结果人家转身去了更好的公司,加入了更好的团队,甚至自己创业了,人家一样牛逼,而你不得不苦逼的继续招人。

我认识一个老板,能力非常强,一创业就拿到了投资,但创业6年了,公司却快做不下去了。

其实原因就一个:创业6年了,一个合伙人都没有。

不是没有招到牛人,而是大部分牛人待个一年多就走了。

为什么呢?

因为我这个老板朋友,总是觉得分股份出去太不值了,总觉得员工做得牛逼是因为公司的资源好、平台好,总是觉得员工在这里成长起来全靠自己的培养,员工应该知足了,你还想要股份?年薪30万还不够么?已经给你很多了好么?

有个员工在他那里工作三年,给团队做了很大的贡献,但最终因为不满待遇离职了。

结果他跟我吃饭时,说:我把XXX拉黑了,没想到三年培养了个白眼狼,离职后竟然加入了竞品。

这让我想起小霸王和段永平的故事。

1989年3月,段永平来到广东省中山市怡华集团下面的一个小厂做厂长。

当年,《魂斗罗》、《超级马里奥》让FC红白机横扫全球,任天堂市值达到400亿美元。

段永平嗅到了游戏机的商机,给公司打造了一款产品,但取名叫“小霸王学习机”,而且请来成龙代言,一句“同是天下父母心,望子成龙小霸王”让小霸王火了。

段永平不赚谁赚?

1992年,小霸王用 200 万元人民币的广告费,实现了1个亿人民币的产值,纯利润超过 800 万元;1993 年产值达到 2 亿,1994 年产值 4 个亿,1995 年产值达到了 8 个亿…

可段永平真的不赚,因为他半点股份都没有。

1995 年8月28日,段永平辞职了。

走的时候,还签了个协议:离开一年内,不得和小霸王竞争。

段永平走后,老板才明白:职业经理人太多,但段永平只有一个。

1996年,没有了段永平的小霸王霸不下去了,业绩一路下滑,品牌逐步衰落。

而在小霸王衰落的同时,离开平台的段永平自己创业做的“步步高”红了。


02
这些老板嫌赚钱太多背后
是老板明白
平台的强大,离不开人才

2019年8月9日,华为举办开发者大会,正式发布华为鸿蒙系统,令国人振奋!

华为,没有人不佩服的超级平台。

然而创始人任正非却说:人是最重要的,认识到人才的价值,也要给人才合理的回报,合适的价值空间,给适合的工作环境。
2017年,任正非在接受陈春花老师的采访时,竟然说:如果员工感谢华为,那我相信华为是做错了,一定是我(华为)给他多了,给予的多过他所贡献的。
言下之意就是,员工创造了这样的成绩,我给他这样的回报,为什么需要他感恩呢?
这很任正非,这很格局大。

2019年,《财富》世界500强发布,华为从上一年的第72位提升至第61位,2018年营业收入达到1090.304亿美元,超过了阿里巴巴(182位)与腾讯(237位)之和,后二者收入分别是561.5亿美元和472.7亿美元。

不过于此同时,华为利润只有89.5亿美元,不及腾讯的119亿美元,不及阿里的130.9亿美元。

但任正非依然觉得公司赚太多了,他公开说:华为最大的问题就是赚钱太多。

很多老板都嫌自己赚太多。

比如餐饮明星企业西贝。

西贝的创始人贾国龙夫妇是公司的大股东,西贝太赚钱了,又没有上市,所以每年分红很多,于是贾国龙夫妇就做了一个决定,自己赚太多了,要把钱分下去:

两人承诺每年拿出自己50%以上的分红做奖金,分给团队。同时贾国龙还给其他高管立下规矩,年收入超过1000万的部分,要拿出50%激励团队成员。

再比如站在OPPO和VIVO背后的段永平。

最初创立步步高后,段永平真是“无所不用其极的给员工分利益”:

步步高一成立就是股份制,中层管理可以直接入股,代理商可以直接入股,甚至最基层的员工也可以直接入股。

基层员工没钱入股怎么办?

只要你想入股,段永平借给你钱入股。以后用股份的分红和股利再还给段永平就可以。

后来,段永平又主动把自己的股份从 70% 稀释到 20%。

这才是大智慧,因为虽然自己股份占比变小了,但盘子变大了,极大激发了团队的战斗力后,步步高大成,员工们大赚,段永平当然也大赚了。

真正能做大做强的平台明白:平台的强大,离不开人才。
西贝曾经认真研究过:到底是什么成就了西贝?
答案是:西贝人。

很多创业者认为自己是创始人,一手创立的公司,理所应当一人独大,员工都得靠自己这个平台。

贾国龙作为创始人却说:虽然我付出很多,但我得到的回报和付出真的匹配吗?觉醒了,就要带头把钱分出去。

再说段永平。
当年段永平离职时,小霸王的很多高管都跟过来,小霸王给他们加薪都留不住。

总经理助理、外销部长、内销部长、工程部长、计调部长、生产部长、计财部长、后勤部长、供应部长… 为什么都这么追随段永平?

因为段永平尊重人才,他明白,没有人才,就没有平台。

平台是什么组成呢?人才。

1995年,段永平创立步步高时,段永平把公司业务分成了三条线:

第一条线:教育电子业务,主要经营步步高点读机、学习机等等,黄一禾负责;

第二条线:视听业务,主要经营 VCD、DVD、MP3、蓝光 DVD 等产品,陈明永负责;

第三条线:通信业务,主要经营无绳电话、步步高音乐手机等等,沈炜负责。

仅仅过了4年,段永平做了个大格局的决定:

根据以上三条业务线对步步高公司进行改制,成立三家独立公司,人随事走、股权独立、互无从属。段永平在每个公司占些股份即可。

然后,2000 年,段永平就退休了。

后来大家都知道了,这 3 家公司的其中 2 家分别长成了如今手机行业里两棵赚钱机器:OPPO 和 VIVO。


03
傻子罗振宇背后
平台和员工最好的关系
一定是互相成就

我的公司是做管理咨询服务的,属于知识服务,所以一直比较关注得到,欣赏罗振宇。

最近看了刘润老师写的《傻子罗振宇》,更加欣赏罗振宇,也更明白为什么得到这个平台这么强。

刘润老师在得到开设课程,新课上线,他要飞到北京做开学典礼直播,给自己的课做宣传。这中间会产生一些费用,机票、酒店等,刘润老师自己承担,他认为宣传自己的课,理所应当嘛。

结果罗振宇不同意,说要全部报销。

之后,刘润老师的课大卖,赚了很多钱。

得到三周年庆典,罗振宇邀请刘润做开场演讲,刘润老师心想,自己一直没怎么为得到做过什么贡献,就欣然答应了。

刘润没有提过费用,罗振宇也没有提。刘润老师认为,这就对了嘛,这是默契,互相帮助嘛。

结果庆典后,罗辑思维的工作人员给刘润发了一份协议,要账户,给他打钱。刘润老师说不要,但工作人员说自己做不了主。刘润去找了罗辑思维CEO脱不花,才把这个钱挡下。后来,罗辑思维说请刘润老师吃10顿小龙虾。

原来,罗辑思维默认,做课程推广时,平台承担所有费用。

刘润老师感慨:这种拼命怕合作伙伴吃亏的样子,真傻。

我也是做课程的,我知道行业里很多非常优秀的老师都想跟得到合作,希望自己的课程能上架得到。大家都知道,只要上了得到,你就能得到很多名,还能实实在在的得到利,大赚一笔,很多老师的课程销售在上面都是千万级的。

按理来说,得到这个平台这样牛气,对待老师应该是牛逼哄哄的,但是人家没有,人家老老实实服务老师,客客气气配合老师,实实在在分钱给老师。

我想罗振宇非常明白:平台和老师之间最好的关系,一定不是谁欠谁,谁感恩谁,而是互相成就。

这种平台不牛,怎么可能?
这两年,只是付费圈子里发生过两次影响比较大的撕逼事件,都是平台太牛逼哄哄了。

一个是一位老师做的课程销售太火爆了,老师赚了很多钱。然后平台就不按最初约定结算课酬,甚至以不结算为要挟,想跟老师重新签协议。同时绕过老师,把课程卖到第三方,与第三方分利。

另一个是一个老师和平台合作一门课程,课程也卖得不错,分利润分了一段时期后,平台跟老师说“钱你也赚到不少,是不是接下来版权可以归我们了”,言下之意就是“之后赚到的,我不想跟你分了”。

这两起撕逼事件背后,都是:没有我们平台,哪有你今天?是平台成就了你,你知足吧,你感恩吧。
我不相信,这样的平台会成为好平台。
写在最后:
这篇文章,不是说「人最大的悲哀,是错把平台当本事」不好,如果你能用这句话提醒自己,鞭策自己,当然是好事。

不过,如果你是个老板,是个团队负责人,或者你将来想做管理、创业,你一定要时刻思考问题的另一面,平台是人才构成,平台和员工是互相成就的。

你为什么没有录用一些人?你为什么辞退了一些人?因为你觉得他们不能给你做贡献。你为什么招一个人培养他?因为你觉得他能给公司给团队做好业务,带来收入,所以,时刻记住,你需要别人,只有拥有这样的思维和格局,你才能成就更大的事业。

最近,我的助理说“老板,你变了,你竟然开始不嫌麻烦给人家寄礼物了”。说实话,我是真心感谢,我创业后,随着团队变大,尤其今年开始做训练营后,越来越发现,你想做事,想做更大的事,离不开大家的帮助,人家不一定非得来你这帮你做,人家来帮你,你要真心感谢。

总有一些平台,认为自己牛,自己成就了人才,所以人才一个一个离它而去,而也总有一些平台,认为平台需要人才,平台和人才互相成就,所以它们尊重人才,广纳人才,平台越做越大,比如阿里,比如腾讯,比如今日头条,比如海底捞,比如西贝等等。

当然,最好的状态是,一个平台经常怀着感恩的心对待所有为平台做贡献的人,而所有人对老板对平台也同样常怀感恩之心。毕竟,创业,组建一个团队,大家一起工作,是一种缘分,强者互持,low者互撕。


来源:九州纵横官网www.chinacrossing.cn,作者:粥左罗,转载请注明出处。
楼主:九州纵横咨询  时间:2019-09-07 18:20:14
学历造假但是能力强的员工,该不该开除?


近期有某公司HR咨询九州纵横冯老师,该公司新入职的员工各方面素质都很好,能力也很强,但是经查询发现学历造假。一方面由于学历造假,违反了公司规定,按规章应该予以开除。另一方面,该员工能力强,上级领导及同事对他很满意。实在是不知道该怎么处理。冯老师对HR说,遇到这种情况只能视情况灵活处理,不能一味按照规章去处理。特将此类问题的处理加以总结,希望对各位HR能够有所帮助。

公司近期入职了一名设计人员,试用期表现也都能够达到部门要求,即将准备转正。但就在最近,有员工举报该设计人员学历有问题,经HR重新核验后确实发现存在学历造假的情况,经过与该设计人员沟通,他也承认并没有他宣称的本科学历,而只是中专毕业,之前的证书是伪造的,而公司招聘标准明确表明不招聘大专以下学历的员工。

面对HR的调查,设计人员希望公司能够给予一次机会。请问:面对这样的员工,是否给予转正呢?


01

原则就是底线

因为做HR,常常会收到一些帮忙找工作的求助。

不敢说自己有多少资源,包你多长时间进入某某公司上班。但可以保证的是,你的简历经过润色之后,显得更有竞争力,会得到更多的面试机会。

比如说,我会建议一个前台将工作岗位描述为行政专员,岗位内容尽量丰富,用词精炼有层面。请问这算不算造假?

一个人毕业三年,跳槽六次,如实描述,结果他的简历没人收。

于是他修改了简历,第一份工作做了一年,因为个人发展受限离职去找了第二份工作。

第二份工作做了两年。然后他很快得到了面试机会。请问这样的造假是不是不能接受?

我们在开展招聘工作的时候,会不会去下意识挑一些工作经历和岗位职责描述更加细致的更丰富的呢?

如果给我告诉你,那些写的多的,可能还没有写的少的那个人工作能力强,你会不会自觉打脸?

这些是冯老师从学历造假这件事引发的思考。简历内容包括姓名性别籍贯等基本信息、受教育情况、工作经历、技能和项目经历等。

为了显得更加有竞争力,求职者都会尽量去美化和修饰简历。

如果每个求职者都是完全真实的简历,HR会觉得人才太少,还是会觉得这样方便辨别是非。HR应该如何看待各种简历“造假”现象。

笔者的观点是,每个人都天生追求完美,简历就是最好的诠释,是否真实,请分清修饰和造假,然后采取不同的态度和处理办法。

内容单薄,可以花时间充实填充,本身也是一次提升理论的机会,算是修饰。

把没有说成有,把错写成对,无中生有,就是造假了。造假不光是诚信问题和道德的隐患,而且有失公平。通过造假而获得的机会和资源,让本身具有资格的人面对更少的机会和更大的竞争。

比如,别人投资时间和金钱拿到了入场券,而李某却通过假身份拿到了入场券,就是打乱了基本秩序,打破了公平。


02

情形分析

当我们真正要去解决简历造假问题的时候,还必须要搞清楚这种行为属不属于造假,造假程度。这些决定了我们采取何种对策。

所以我们还要分析求职者涉嫌造假有哪些情形,应该如何甄别和鉴定,这才是一个有效的逻辑。

在职场中造假有多么普遍,甚至有的时候问题真的很严重。

而更多时候,也可能是善意的谎言,无非是想进入门栏获得参赛资格,本身能力并不是虚的。

所以先盘点一下职场所谓造假有哪些情形,以及背后的原因是什么,简单做一个阐述。

第一种,身份造假。

这种造假厉害了,从身份证开始,都不是自己。拿着伪造的身份证,或者别人的身份证参加工作。

这种情况,恐怕是犯法了吧。

这么奇葩,怎么可能会发生。真的会发生!首先身份证造假确实存在,有不法分子投机取巧,自然有这个市场。

之前看过一个新闻,某些骗子身上竟然搜出几十张身份证,而且都可以用来购买车票。拿着假身份证到哪里上班呢?现在制造业、餐饮等服务业大量缺工,很容易蒙混过关。

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很多公司现在都会有公安联动的刷卡系统,一刷辨真伪。

第二种,捏造事实。这种情况虽然不至于犯法,但也存在的严重的诚信问题。

比如说,伪造学历证书、职业资格证书、技能鉴定证书,伪造工作经历,伪造工作职位(差异大)等等。

这一类,我们用捏造这个词,是想表达造假的程度太令人发指,就是说没有的你说你有,没做过的,你说自己做过。

比如说,捏造职位这件事。某人在原公司是做行政助理,简历描述却是财务主管,或者说岗位跳级很大,描述为行政经理。我们知道,有些时候,你在一个公司做行政助理,实际却承担了很多综合管理和协调的事务,业务也很熟悉,达到了行政主管的水平。

这个时候,简历描述为行政主管,还能够理解。所以说,万事都要有个度,除非你把面试官当傻子。

第三种,合理自我包装,我把它称作为善意的谎言。

就是说,对自己的工作经历做一定的修饰和丰富。虽然你不定做这么全面和深入,但至少你能搞定这块业务,能力方面不存在问题。

比如说,作为绩效主管,你承担了公司大量的绩效体系搭建和实施的工作,公司没有绩效主管,所以绩效方面的工作都是你在执行。

这个时候你去应聘,写简历的时候,完全可以把自己写成绩效管理专家,精通绩效管理。

其实你的水平已经达到了,只是公司没有给予你及时的晋升和发展。

对工作职责进行一定的修饰,我觉得算是善意的谎言,工作能力没有问题,属于合理包装。


03

对策研究

遇到学历造假等简历造假情况,处理起来既要坚持原则,又要视情况合理应对。

我知道肯定有人说,有什么好视情况的,遇到这种情况直接送他回家,这种人人品肯定有问题。

有才无德,才用在偏门上了,不如早点撇清关系。确实,每一个掩饰背后,都有一个故事。

而且大多数的故事,都是不能被认可的。所以,你要这么一刀切,也没有错。本身原则这种问题,就要宁可错杀,不可放过。

但经营企业,也绝不是办好人俱乐部。

养了一群小白兔,老白兔,老老白兔,然而打不了仗。所以,企业用人很难去准确鉴定品行,并且只任用老实人。

三国时期的曹操,能够以一支义军,逐渐吞并袁绍等豪强,最先建立强势的曹魏。与他的用人理念也是分不开的。

曹操用人,能力第一,利益驱动,人品不是必要条件。可能会有人说,因为他本人人品就不好,所以可以容纳人品不好的人。

但我想说,成王败寇,处在那个历史时期,董卓今天才在皇宫作威作福,明天就横尸街头了。

所以,实用,善谋,能战才是最重要的。至于人品一般,他可以留一手,背后观察和控制。

在今天,有人品一般的人来给公司送业务,送项目,求合作,老板也不会拒之门外吧。

当然,这么说,绝不是对人品进行忽视,对诚信有问题的人进行认可。

而是一刀切,可能无法完全适应当今的人才现状。在招聘过程中,有个环节叫做背调。

针对重点岗位,这件事必不可少。目的主要是调查候选人面试情况与真实情况之间的差距。当然还有很多办法可以进行个人调查。

背调的结果可能会存在与面试表现的差异。这很正常。理性的角度来看,我们要重视这种差异,对其进行定性。就像我们前面分析三种情形,是身份造假、捏造事实,还是自我包装。

前两种情况,万不得已,决不能任用。任用也要在一定的范围和限定内合作。

自我包装方面,也要具体看,不改变根本的自我美化,是人之常情。

这个时候,主要看实际工作能力和工作中的素养。不是还有个试用期吗,哪些地方发现问题,试用期重点考察,用实际表现和价值贡献来决定他的去留。

所以,去伪存真是招聘过程中的重点。

学历造假等现象也可以说普遍存在。人无完人,我不反对自我包装。

至少,这是对求职的一种认真的态度。我们做HR,很容易陷入一种轻浮侦探情境。

比如,这个候选人各方面条件都不错,但是他没有正规的中级职称,而他的简历中写了自己是中级职称,我们就会觉得发现新大陆这个人不诚信,不能用。我的建议是,请把所有情况都推送给用人部门,优点和缺点都暴露出来,让用人部门进行表态和决策。

现实情况已经很普遍,不信你可以在专业招聘网上看看,有专门的HR专家提供美化简历的服务。

接受这样的现实,然后在问题中进行定性和权衡,才能更好的适应当今的招聘形现状和形势。毕竟,人才竞争,在你追求所谓完美的时候,人才已经被抢光了。

来源:九州纵横官网,转载请注明出处。
楼主:九州纵横咨询  时间:2019-09-07 18:20:14
累死你的不是工作,而是“选择”


今年 35 岁的乐哥,曾经是某知名医药企业的新媒体运营,当他联系到我的时候,已经在家待业超过200天了。

乐哥听说我最近离职创业了,加上一直看我的文章比较信任我,就主动找到我说想聊聊,能不能给他提点建议。

我在约定餐厅见到乐哥时,简直有点难以置信,原本 180 多斤的壮汉,现在也就 150 多斤了,衣服明显松松垮垮,整个人的气色也不是很好。

我起初还以为他生了什么病,后来还是乐哥主动讲了他的现状,我才明白他为什么会变成这样。

说实话乐哥原本条件不错,10年前硕士毕业于北京一所 985 高校的新闻学院。毕业时,乐哥阴差阳错的进了一家知名医药企业的市场部门,负责新媒体业务。

后来有一个很巧合的机会,乐哥在做公司微信推文的时候,不小心把两个产品的介绍搞混了。

谁曾想集团领导看到了推文,本来就对市场部门不满的领导层极其生气,借着由头开始整顿市场部门。风口浪尖上的乐哥,首当其冲被优化了。

拿到N+1 个月赔偿的乐哥,开始是乐观的,他觉得自己做了10 年新媒体,对微博、微信、抖音,甚至社群都有经验,而且人脉也广,找工作应该不难。就算一时找不到好工作,他可以自己先做自媒体,肯定能养活自己。
乐哥“休息”了一个多月开始找工作,却发现没自己想的那么乐观。

一方面是行业不景气,几家大的互联网企业刚经历过一轮人员优化,加上乐哥真正能拿出手的传播案例也并不多,跟那些生龙活虎杀入新媒体圈的95后们比,性价比太低了。

另一方面,原本信心满满的自媒体也并不理想,从 0 到 1 远比想象的难。乐哥做了一个财经类账号,第一期推文求业内各位大佬转发,阅读量到了5k,可是再往后就是寥寥几百了,更不用说盈利了。

更关键的是,乐哥工作以来一直大手大脚,工作 10 年也只有2W 存款,要不是 N+1的补偿,这6个多月可能都抗不下来。他不光要交房租,还要给自己交各种社保、公积金,加上生活支出,他已经没什么钱了。

乐哥低着头默默地说了一句话,让我的心里也很难受:快吃不上饭了,但我总不能35 岁了还跟爸妈要钱吧,我这么大年纪还让他们担心……

那晚上我思考了很久,也帮乐哥复盘了很久,我发现很多人也面临像乐哥一样的问题,明明付出了很多努力,但好像就是赚不到什么钱,甚至在危机来临时首先被“优化”。

这其实并不是他们不努力,就是“选择”了错的努力方向。不知道你发现没有,累死我们的并不是工作,而是我们的选择。

01

熬资历的时代过去了
你的职位决定你的定价

知名咨询专家刘润老师分享过一个观点:我们很多人有一个错觉,那就是决定我们在人才市场上定价的是“能力”。实际上能决定我们值多少钱的,并不是能力,而是职位。

每个职位定价,都经过了公司精心核算,这个职位能产出多少价值、获得多少薪酬,都是有数的。

所以你的薪酬,根本上匹配的是这个岗位,其次才是你这个人。

这个结论有两方面的含义:

第一层是字面含义,一个职位能提供多少薪酬,核心在于能产生多少价值量。

这很简单,一个职位越是稀缺,越是责任重、要求高、产出大,这个职位的薪资就越高。

每份工作都很重要,但显然并不是同样重要。

比如新媒体行业里的作者,薪酬就远比编辑和运营人员高得多,因为这是行业核心工种。

比如有些饭店里的大厨,甚至能跟饭店老板分账,因为如果流失一个好大厨,就可能搞垮一家饭店。

比如互联网公司的程序员,也往往比同级别的产品、运营拿钱多,因为门槛更高。

但乐哥一直都是在医药企业做新媒体,这个岗位对公司的价值远不如医药研发、生产、销售重要,甚至也比不上新媒体公司的运营同行。

尽管每个岗位都自有价值,但是价值量的大小显然不同,当企业想要优化人员时,牺牲价值相对较小的岗位,可能连顾虑都不会有。

听起来可能很扎心,但这就是真实的商业世界。

第二层是隐藏的含义:资历越老,你反而越危险。

很多人会有一种错误想法,那就是资历越老越值钱。

实际上真相是,资历越老,你就越危险。

如果员工资历越长,薪水就会相应提高,会逐渐逼近这个职位的薪酬上限。

但严格意义上来说,公司真正需要的是你这个岗位,而不是你这个人本身。

当有比他更年轻、薪酬更低,同样胜任这个岗位的年轻员工出现,如果老员工不能跳到新的职位维度竞争,不断往上走,就很可能会被公司换掉。

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如果排队在你后面的人同样胜任,还比你便宜得多,不换你换谁呢?

02

不要扎堆头部市场跟牛人竞争:
红海是失败者的血染红的

人类社会实质上是一个竞争社会,对于普通人来说,不管是择业还是做生意,如果想要获得更好的资源,就要在各类竞争中胜出。

要想更好的赢得竞争,我们就要弄明白两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是,你进入的这个行业是红海还是蓝海,你的工作是不是要跟高手竞争抢滩。

很多人对于行业和工作,并不是那么了解,单纯是看到很多人都在做,就一头扎进去。

有个故事讲中国人和犹太人做生意的区别:

当一条街上有一个犹太人开加油站成功后,其他的犹太人就来做差异化的生意,把饭店、当铺、裁缝铺子开起来,让整条街繁荣起来。

当一条街上有一个中国人开加油站成功后,那么这条街上会被其他的中国商人开满加油站,最终只有一小部分最顽强的商家能够生存下来……

竞争并不一定不好,但是如果你不够强,最好不要去红海里跟大批高手竞争,要知道红海之所以红,就是失败者的血染红的。

知名营销专家小马宋,曾经说过:“其实做生意不在于你自己有多强,而在于你的对手有多弱。”

找蓝海就是一个降维打击的过程,不要总想着去跟高手抢滩。

总往人多的地方去,大概率会被身体更强壮的人挤死,或者不断地趋于平均值,得到一个不好不坏的鸡肋结果。

这也就是我为什么劝阻乐哥,不要做财经类公号的原因,一个门外汉要去一个极端拥挤的市场抢高手的饭碗,太难了。

第二个问题是,你进入的这个市场是分散市场,还是头部市场。

我们在择业,或者做生意的时候,很少思考我们即将进入的这个市场是分散市场,还是头部市场。

所谓的分散市场,就是这个行业很难一家独大,而且往往是天然分层的,不管你是什么价位、学历,只要做得好都有生存空间,比如餐饮。

所谓的头部市场,就是这个行业存在集聚现象,所有资源、用户都在向头部玩家靠拢。比如互联网行业就是一个典型的头部市场,真正江山稳固的搜索、社交、电商公司,就是三家。

包括现在的微信公众号、微博、抖音运营,也越来越出现机构化的趋势,资源和用户更加集中在头部玩家的手里,普通用户想要破局正在变难。

比如根据《中国产业信息网》的数据显示,全国超 2000w 个公众号中,能持续盈利的仅有 0.1%,光这些账号就掌握了接近8 亿活跃用户。

我们在择业或者做生意的时候,往往没有意识去考虑这些问题,但是进入头部市场和分散市场带来的结果是不一样的。

头部市场是金字塔型市场,真正能够站在塔尖的人,才是最大的获利者,意味着你要一路打怪升级,但仍然很难站上塔尖;

分散型市场是台阶形市场,每一层都能养活一大批人,你不一定非要跟所有人竞争,就可以活得很好。

比如刘润老师就曾分享过一个例子:

著名青年艺术家孙浩,是在中国美术馆举办个人画展最年轻的艺术家,他的作品《满江红》曾经在2016 年佳士得春拍中,拍出了 747500 元人民币的高价。

但孙浩其实在音乐和绘画上都极具天赋,当年抉择时也曾陷入两难。

后来他还是选择了绘画,因为他认为音乐领域犹如金字塔,能到塔尖的就那么几个人。

但绘画则是梯形台,5w 一平尺的画家和 50w 一平尺的画家都大有人在,每一个阶段都能养活一批人,成功概率明显更高。

思维差之毫厘,结果相异千里。

03

安逸程度决定了你的天花板:
如果你觉得安全,说明你开的不够快

乐哥最大的问题,就是在这 10 年间享受了太多安逸,既不学习,也不成长,丧失了锐意进取的精神,每天满足于钱不多、事少、离家近的安逸生活,忽略了这份工作潜藏的危机。

但是,成长就是一个反复阵痛的过程,如果你总是处于一种很安逸的状态当中,那就说明你的生活缺乏挑战和风险,你就不可能有成长。

就像一个赛车手说的:“如果你觉得安全,那就一定是开的不够快。”

一时安逸,并不意味着你躲过了风险,而是把风险累积了起来。

更可怕的是,安逸的生活最容易温水煮青蛙,风平浪静的生活水面会掩盖悄然而至的人生危机,等到剧变出现,你再想改变人生就晚了。

这就像苏轼说的:“天下之患,最不可为者,名为治平无事,而其实有不测之忧。”

前几天,我跟同事在公司园区散步,走到了一家便利店买水。便利店门口有一个自助结账的机器,四个上了年纪的收银员阿姨在教顾客们使用自助结账的机器。

出来的时候,我跟同事说,我突然想起来了之前有一个高速收费员大姐,在高速收费站被取缔之后说的那一番话:“我今年36了,我的青春都交给收费了,我现在啥也不会,也没人喜欢我们,我也学不了什么东西了”。

这些收银员阿姨在做的事情,不也就是教这些顾客去习惯没有她们么,不就是帮助便利店用机器取代自己么,不也有点讽刺么?

我在之前一篇文章《我花20w从体制内跳槽:看十年,“稳定”越来越成为奢侈品》里说过:

大家可以很明显的感觉到,当下人类社会正在处于变革的前夜。

一方面技术进步在加速,人类改变世界的能力愈发强大,越来越多的旧行业将被颠覆,无人驾驶、5G、人工智能这些以前只在电影里出现的技术,在现实中越来越常见;

另一方面传统的故事、规则正在失效,贸易保护、反全球化、虚无主义日益盛行。

未来“稳定”可能会是你享受不到的奢侈品。

所以选择安逸,拒绝成长,无异于一种慢性自杀。

04

如何做出更好的人生选择
不再盲目努力?

1)做好职业规划,问清自己三个问题

我们之所以会感觉迷茫,是因为在生活的洪流里,我们往往没有做好职业规划,丧失了“自我”这个锚点,忘记了自己“有什么、想要什么、能放弃什么”。

当你随波逐流的时候,你无法预知自己会被大水冲到何方。

所以你要定期的追问自己这三个问题:“我有什么、想要什么、能放弃什么”。为自己规划一幅成长蓝图和执行路径,不要让自己迷失。

2)寻找价值链的上游

每个行业最具价值的职位总是一小部分,比如公众号领域的作者,餐饮行业的大厨,金融领域的基金经理……

你要明确你的职位,是不是本行业真正输出价值的职位。

这一类职位不仅是本行业汇报最丰厚的职位,也是成长空间最大的职位。
3)当你处于5 级职位时,尽可能做一些 6 级的工作

就像刘润老师说的,一个公司副总裁,不管怎么说薪资都会高于本公司普通文员,职位之所以能够影响薪酬,很重要的一部分就是职级。

因此你应该尽可能的展现自己的发展潜力,在你还是 5 级的时候,尝试做一些 6 级的工作。打消老板的后顾之忧,一旦这个职位空出来,你就将是首选。

这个上升的路径,就是老板对你能力的“追认”。

4)找到自己的学习锚点,然后围剿式学习

我们在成长的过程中,最重要的学习方式其实不是读书,而是观察和模仿周围的人。这也是最快的一种学习方式,但是却很容易被我们忽略。

你应该把你目之所及能看到的,输出价值水平最高的那个人,当做你的目标,向他围剿式,仔细观察他的工作方式、思维模式,借鉴他的成长路径。

当你的水平接近他时,再换一个学习目标。不要觉得不光彩,过去的学徒都是这么观察自己的师傅过来的。
5)分清你进入的市场是头部市场还是分散市场

在头部市场和分散市场,我们面临的竞争压力和前途走向,是完全不一样的,因此我们应该在进入之前就思考清楚这个行业的属性。

如果这个行业是赢家通吃,那么就属于头部市场,比如钢琴领域,我们能举出来的音乐家很少;

如果这个行业不是赢家痛楚,高低不同的玩家都有生存空间,那就是分散市场,竞争要小得多,比如我们知道的知名画家远比音乐家多的多。

6)不要轻易进入红海跟牛人抢滩

竞争本身并不可怕,但过度的竞争对于普通人来说,会造成过高的损耗。

但是我们的竞争对手来自何方呢?

我们不能简单的只看到显性的竞争者,而是要从核心目标出发,看谁的行为影响到了我们的核心目标。

就像阿迪达斯CEO罗思德说的:“我们只关注消费者,那么不光耐克、安踏是我们的竞争者,优衣库或者其他品牌也是我们竞争者,因为消费者买了他们的产品一样不会再买我们的产品。”

从这个理念出发,你就会发现很多原本不是传统意义上竞争者的人,实际上都是你的竞争者。比如,快餐城的竞争者就可能包含各种便利店,你在经营时就应该把这些竞争因素考虑进去。

7)安逸就是“死亡”的前兆

美的董事长方洪波曾经说过“破坏和颠覆是互联网时代的特征”,因此“平衡就是静态,静态就是死亡”。

在这个充满变革和颠覆的时代,你的生活越是安逸,就越可能存在不为你所见的风险,你就越要警惕暴风雨来临前的宁静。

最重要的是,永远不要停止学习。

8)认识到自己的平庸,这个世界就会豁然开朗


这个建议的意思,并不是让你妄自菲薄,而是劝你接受自己是一个普通人的事实。


因为我发现很多人在做决策时,出发点都是“我是一个天才”或者“我比周围的人更优秀”。

这个出发点是极其危险的,他会导致盲目乐观、拒绝学习、封闭心态,非理性思考……简单来说就是自大到不见棺材不落泪。但是如果你有机会研究一下很多大佬的成长轨迹,你会发现很多大佬即便是很成功了,性格中都带有一点自卑的气质。

可能很多人会觉得自己比身边的人更天才、更有才华,但实际上如果你已经过了15岁,周围人还没发现你的天才,很可能是因为你不是,而不是因为别人眼瞎。

就算是又怎么样呢,就像郭德纲的徒弟陶阳从小就被称为京剧神童,但郭德纲告诉他,历史上被叫做戏剧神童的多了去了,但是没有哪个神童成角儿的。所以陶阳最终决定半说相声,半唱戏,为此郭德纲还被很多观众声讨。但后来证明这个决定还真是对的。

每个角儿都是靠自己苦熬苦练,一步一个脚印儿的杀出一条血路来的,他们的出发点往往是“我还不够好”,而不是“我已经很好了”。

就像有个做投资的老师告诫我的:在我们投资这行,认识到自己的平庸,这个世界就会豁然开朗。

这个建议放在各行各业,一样适用。
以上,就是我对人生选择这个命题的全部思考,如果恰好你也认可以上我说的这些,那我就再送一段查理·芒格老爷子的话给你:

商界和科学界最有用的古老法则有两步,第一步是找到一个简单的基本的道理,第二步是一生非常严格按照这个道理去行事。

朋友们,加油。

来源:九州纵横官网www.chinacrossing.cn,转载请注明出处。
楼主:九州纵横咨询  时间:2019-09-07 18:20:14
凡事从自己的身上找原因(建议所有人看看!)


世间无难事,庸人自扰之。

我们之所以会活得这么累,是因为心里装了太多无关紧要却又极其伤身的人和事。

生活中,难免有很多不尽如人意的事情,总会有很多后悔和遗憾,当我们非常失落,又无处宣泄时,很多人便开始“怨天尤人”。

怨老天爷不开眼,怨他人没有为自己做什么,却不能冷静下来,反省一下自己,这不仅是一种悲哀,也是一种愚蠢。

01

在遇到问题的时候,我们的第一反应是什么呢?我们是把责任推卸给环境和别人,还是首先想到的是自己的责任?

有个太太多年来不断抱怨对面的太太很懒惰,“那个女人的衣服永远洗不干净,看,她晾在外院子里的衣服,总是有斑点,我真的不知道,她怎么连洗衣服都洗成那个样子。……”

直到有一天,有个明察秋毫的朋友到她家,才发现不是对面的太太衣服洗不干净。

细心的朋友拿了一块抹布,把这个太太的窗户上的灰渍抹掉,说:“看,这不就干净了吗?”

原来,是自己家的窗户脏了。

《孟子》云:“行有不得,反求诸己。”事情做不成功,遇到了挫折和困难,或者人际关系处得不好,不要怨天尤人,而要反躬自省,一切从自己身上找原因。

一切从自己的身上找原因,是一种内心的自省,是要让自己活得更真实些,让高贵的人获得本应有的自爱和自尊。

02

一位年轻人向清净苦述:

由于自己性格耿直,心直口快,处处得罪人,事事不顺;

大学毕业后踏上社会,却越来越厌世,感慨现在社会上的人不喜欢听真话,总喜欢阿谀奉承,虚情假意;

未来的路不知怎么走,真希望走进深山,远离这个世界……

清净讲了一个故事:

当年南岳怀让禅师欲传灯与马祖道一。看到马祖道一终日打坐,怀让禅师跟他打招呼,马祖也不理不睬。

怀让禅师便拿一块砖在马祖面前的地上磨。

马祖忍不住问:“老法师,您在干什么?”

“磨砖做镜。”

“砖头怎么能磨成镜子呢?您开玩笑!”

“那我问你,你在干什么?”

“打坐!”

“打坐为了什么?”

“为了成佛!”

“砖头磨不成镜子,难道打坐就能够成佛吗?”

马祖怔住了,问:“怎么做才对呢?”

怀让说:“譬如牛拉车,车不走,是打牛还是打车呢?”

“当然是打牛了!”

怀让说:“你现在明明就是在打车嘛!”

清净说:我们自身是牛,客观条件就是车,是打牛还是打车,显而易见。

我们生活在世间,就像开车在路上,路直直着走,路弯就弯着走。发生交通事故,或者翻进沟里,就要反思自己操作不当。

如果抱怨道路太多曲折,是没有价值和任何意义的。外在的客观条件或许我们无法决定,而改变我们自己则是完全可以的。

年轻人说:我天性耿直,心直口快,不好改!

清净说:天性耿直和心直口快都不是缺点,甚至是修行的极好资质。只是,与不同人沟通需要注意态度和技巧:

与老人沟通不要忘了他的自尊;

与男人沟通不要忘了他的面子;

与女人沟通不要忘了她的情绪;

与上级沟通不要忘了他的尊严;

与青年沟通不要忘了他的直接;

与孩子沟通不要忘了他的天真。

一种态度走天下,必然处处碰壁;因地制宜,因人而异,即可四海通达。

年轻人说:我对自己的未来充满恐惧和悲观。感觉几乎社会上所有的人,都很虚伪、奸诈、自私……不知怎么做能改善这种状态呢?

03

世界上最浪费生命的三件事:

1. 评论

别人不靠你活着,何况你未必了解他的全部,论人长短不如取人之长补己之短。

2. 责怪

责怪人人都会,却无法改变现状。共勉之所以好过责怪,在于既提高了自己,也欢喜了大家。

3. 担忧

准备不足或者无力改变时才会担忧,前者需要行动,后者需要放下。

在人生的旅途上,人们往往背着两个包袱,一个包袱上写着他人的过失,另一个包袱上写着自己的过失。

然而走人生之路的时候,人们却往往把写着他人过失的包袱放到胸前,而把写着自己过失的包袱放在了背后。

很多时候做事并不是别人限制我们,而是我们自己限制自己。很多困难,都是一些懦弱的人凭空想象出来的,真去干了,发现什么事都没有。

一切都是源于自己内心的恐惧!

我们做事如果没有成功,应当马上反过头来从自己身上找原因。

一切从自己的身上找原因,是一种内心的自省,是要让自己活得更真实些,让高贵的人获得本应有的自爱和自尊。

自此思忖过后,心中豁然开朗,可谓:“明了,心了,事自了。”既如此,我们何不自私一下,遇事时多“求诸己”呢?

从现在开始,学着用一颗平常心,去经历尘世的纷纷扰扰,去拥有人间最简单的快乐和幸福。

来源:九州纵横官网www.chinacrossing.cn,转载请注明出处。
楼主:九州纵横咨询  时间:2019-09-07 18:20:14
优秀员工离职原因分析之二(高管必看)


员工的离职原因有很多,九州纵横冯老师根据多年的经验,在8月25日发文《优秀员工离职原因分析之一》。很多学员看过之后,纷纷留言表示总结的非常到位。希望冯老师能够再总结一些。应大家的要求,冯老师再次发文,希望本文对大家有所帮助。

1、经常要义务加班

公司经常要求员工加班是现在大部分企业都存在的现象,而且很多企业都是义务加班,没有加班费和福利的。如果员工想找老板要点福利或者加班费什么的,老板会说你没有上进心,斤斤计较。因此,时间长久了以后,员工心理就会产生情绪,工作不开心了自然就离职了。

2、自己负责的事情多又杂

这是在很多中小企业都存在的情况,企业为了节省用人成本,员工往往要身兼多职,一岗多能。这就很容易让员工自己擅长的事情做不好,又要去应付各种各样的琐碎事情。长此以往,员工就会觉得自己像打杂的,得不到太大的提升,因此也就待得不长久了。

3、升职加薪遥遥无期

这个是大多数员工选择离职的主要原因,有些老板为了让员工没有提加薪的理由,常常会在开集体会议的时候说公司现在发展前景不太好,经常在亏损,没怎么赚钱,因此今年就暂时不给大家调薪,等到公司情况好转或到了明年再给员工调整薪资等。很多员工接受不了这种理由,所以往往就会望而却步,产生离职的想法。

4、经常调整业务方向

在一些小型企业或创业型公司中,如果公司整体发展规划不清,目标不明确,就会导致员工在工作过程中出现今天干这个,明天做那个的情况,结果什么都做过了,却没有一件事情做得出结果。这种工作方式让员工看不到希望,所以就只能选择离职,找更好的发展方向去了。

5、领导只重用亲信

在一些公司里,领导任人唯亲,不管自己的亲信有没有能力,只要是自己人就能得到重用。无视其他员工的能力有多强,不管是加薪还是提拔,只要你是外人,统统都不在考虑范围内。这种做法只能让员工感到心寒,看不到出路,自然就只能选择离职,另谋高就了。

6、没有完整的奖罚制度

公司管理不规范,用很多奇葩的规章制度来约束员工,而且这些制度都只对公司有利,关于员工利益的都是含糊带过,甚至不提。在整个制度执行过程中,没有奖罚分明,单方面强调如何惩罚员工,没有奖励和激励员工的手段。这就让员工觉得企业在压榨自己的剩余价值,员工自然就心里很不舒服,离职也就在所难免了。

以上总结的六个原因就是大多数员工想要离职的理由,虽然每一条都很扎心,但是却很现实。


来源:九州纵横官网www.chinacrossing.cn,转载请注明出处。
楼主:九州纵横咨询  时间:2019-09-07 18:20:14
这4种性格的人,注定当不了管理者!


管理层的腐败破坏了企业是非观、价值观。强调高层管理人员的道德品质在企业发展中显得尤为重要和必要。

01

最终能证明管理层真诚和认真的,是毫不含糊地强调正直的品质

领导工作通过品质才能贯彻实施。好的品质才会树立起好的榜样,人们才会去仿效。

品质不是一个人所能获得的某种东西。如果他不将品质带到工作中,他就永远不会有这种品质。品质不是能愚弄人们的东西。

与他一块工作的人们,尤其是他的下属,通过几周时间就可以知道他是否具有正直的品质。

他们可以原谅这个人的许多东西:无能、无知、不牢靠或行为粗鲁,但是,他们不会原谅他的不正直。

他们也不会原谅高层管理者,因为是高层任命了这个人。

可能难以给品质下个好定义,但是,缺乏正直的品质所构成的严重性,致使某人不适合担任管理职务则不难界定。

02

如果一个人的注意力只集中在人们的弱点上,而不是人们的长处上,这个人绝不能被任命担任管理职务。

如果管理者总是对别人的缺陷看得一清二楚,对别人的长处却视而不见,这将会破坏企业的精神。

当然,一个管理人员应该清楚地了解他的人员的局限所在,但是,他必须将这些看做是他们能力的局限,看做是让他们把工作做得更好的一种挑战。

管理者必须是一个现实主义者,而愤世嫉俗的人是最不现实的。

03

将个人的因素置于工作的要求之上是一种堕落的表现,并且起着腐蚀的作用。

如果一个人对"谁是正确的"这一问题比"什么是正确的"这一问题更感兴趣,这个人就不应予以提拔。

打听“谁是正确的"会鼓励下属谨小慎微,或者玩弄权术。它会鼓励人们一发现错事,便立即进行"掩盖",而不是采取纠正的行动。

管理层不应该任命一个将才智看得比品德更重要的人,因为这是不成熟的表现;管理层也不应该提拔害怕其手下强过自己的人,因为这是一种软弱的表现。

04

对自己的工作没有高标准的人,不应该放到管理岗位上。

因为这样做会让人们轻视工作,轻视管理者的能力。

一个人可能知之不多,绩效不佳,缺乏判断能力和工作能力。但作为管理者,他不会损害企业的利益。

但如果他缺乏正直的品质,无论他知识多么渊博、多么聪明、多么成功,他会破坏企业中最有价值的资源——企业员工,他败坏组织精神,损害企业的绩效。

对于企业高层领导来说,尤其如此。因为组织精神是由最高管理层开创的。如果一个企业有良好风气,那是因为企业的最高管理层风气良好。

如果一个企业腐败,那是因为企业的最高管理层腐败。

常言道:“上梁不正下梁歪”。在任命高层管理人员时,再怎么强调人的道德也不过分。

来源:九州纵横官网www.chinacrossing.cn,转载请注明出处。

楼主:九州纵横咨询

字数:146902

帖子分类:天涯杂谈

发表时间:2019-04-06 20:53:04

更新时间:2019-09-07 18:20:14

评论数:70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下载地址:TXT下载

 

推荐帖子

热门帖子

随机帖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