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水读 >  天涯 >  闲闲书话 >  重读小时候背过的唐诗

重读小时候背过的唐诗

楼主:山色空濛雨亦奇88  时间:2018-12-23 09:52:10
@螃蟹飞 2017-03-06 19:38:19
我小时候就会背课文上那几首,什么鹅了,草了,悯农等。。。。
-----------------------------
欢迎光临,我看了您的帖子,读书之多,涉猎之广,令人羡慕啊。
楼主:山色空濛雨亦奇88  时间:2018-12-23 09:52:10
继续
楼主:山色空濛雨亦奇88  时间:2018-12-23 09:52:10
今天读王昌龄《从军行》第二首
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
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
王昌龄的《从军行》每首都是用不同的边塞生活片断反映一个不同的主题。
在一个深秋的夜晚,一轮皎洁的秋月高挂在边城的夜空,将军的大帐内正摆酒设宴,是战事间隙的犒赏三军,还是故乡友人的突然到访?诗中没有交代,因为这不重要,重要的是这晚宴上琵琶弹奏的舞乐,在今夜似乎换了新的曲调,所有的人,帐内、帐外,都在仔细地聆听,静静地分享。然而当新的曲调幽然缠绕在人们的耳畔时,人们听出,那曲子里娓娓诉说的仍然是悲伤,仍然是思念,仍然是关山离愁。一个“旧”字,道出那思念真是“忘不了新愁与旧愁”,绵绵不绝啊。然而这弹不完、诉不尽的缭乱边愁,实在让人又怕听,又想听,那不尽的愁绪如何排遣?不由得仰望夜空,一轮朗朗秋月正映照在连绵起伏、古老雄奇的长城之上。
相比前三句的行云流水,第四句来得有些突兀,按照前三句的意境似乎应该写“无那金闺万里愁”之类才算表达完整。然而王昌龄就是王昌龄,一句“高高秋月照长城”,为读者瞬间打开更广阔的思绪,有浓浓的乡愁,有无尽的思念,还有戍边卫国的雄心壮志,更有超越儿女情长的对祖国的深沉的爱。这一笔真可谓神来之笔,旁逸斜出,傲然生姿。说他“七绝圣手”,真是当之无愧。
最后,还想说一下“关山”这个词。王昌龄在《从军行》第一首中就提到《关山月》,关山、关山月在边塞诗中是最常提到的意象。《关山月》本是旧乐府中的曲牌,多用来表达离愁,李白就曾以《关山月》为题写戍边思归之苦,“戍客望边色,思归多苦颜。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这里的“关山”应是一语双关,既指阻隔亲人的边关的崇山峻岭,又指《关山月》伤别离的曲调。小朋友们要好好体会一下哦。
楼主:山色空濛雨亦奇88  时间:2018-12-23 09:52:10
还是一张无关诗意的画 ,哈哈


楼主:山色空濛雨亦奇88  时间:2018-12-23 09:52:10
今天读王昌龄《从军行》第三首
关城榆叶早疏黄,日暮云沙古战场。
表请回军掩尘骨,莫教兵士哭龙荒。
边关城头的榆树叶在萧瑟的秋风中早已枯黄、零落得所剩无几,黄昏时分城外的古战场上又刮起了遮天蔽日的沙暴,飞扬如云的风沙吹开了沙丘下的一座座新坟、旧冢,露出了无数枯骨。
可以想象从前无数次惨烈的战事后,幸存者将战死沙场的将士们草草掩埋。如今边战仍在延续,将士们还在不断死去,他们的遗骨就这样如孤魂野鬼般散落在远离家乡的千里之外的边疆大漠里,凄凉的场面让人不忍逐睹。
诗人难过又急迫地提出,应该向朝廷上书表奏,请求班师回来将这些暴露在外的尸骨好好安葬,不能让现在镇守边关的守军们看到这样的场景伤心、哭泣啊。
在边塞诗中描写战事惨烈场面的有不少,但王昌龄选的这个片断、这个角度读来更感惊心。他没有对当下战争作更多的描写,却是将画面停留在人们不想看、不想说的一堆堆阵亡将士的枯骨上,不由得让人同情、愤慨——边战何时才能停止,百姓何时才能安宁。
类似的诗好像还真找不出第二首,足见王昌龄之独到。
楼主:山色空濛雨亦奇88  时间:2018-12-23 09:52:10
发布了图片


楼主:山色空濛雨亦奇88  时间:2018-12-23 09:52:10
谢谢版主推荐,谢谢版主提携。哇,好有成就感,一定不负众望,努力写,努力画。欢迎大家来小楼做客,多提宝贵意见。
楼主:山色空濛雨亦奇88  时间:2018-12-23 09:52:10
@山色空濛雨亦奇88 2017-03-08 08:06:42
谢谢版主推荐,谢谢版主提携。哇,好有成就感,一定不负众望,努力写,努力画。欢迎大家来小楼做客,多提宝贵意见。
-----------------------------
哈哈,谢谢您经常光临,鼓励。本人能取得今天的成绩,得到老师奖励的珍贵小红花,与大家的帮助和鼓励是分不开的,我会以此为新的起点,戒骄戒躁,再接再厉,努力再上新台阶。哈哈哈。开心。
楼主:山色空濛雨亦奇88  时间:2018-12-23 09:52:10
王昌龄的边塞诗读的人热血沸腾,连做梦都铁马冰河了,《从军行》还有四首,先放一下,今天楼主心情舒畅,读点风花雪月吧。今天读李白的诗。先来说说我对李白的印象,李白在唐代诗人中是高山仰止的人物,是唐诗的巅峰,和他同时代的一位道人就赞他:“有仙风道骨,可与神游八极之表”,另一个大家都知道的贺知章赞他“谪仙人也”,说他神仙下凡,那感觉大概就像段誉见了王语嫣——想下跪了。他的大诗(歌行类的)激情燃烧、气势滂沱,小诗信手拈来、浑然天成。他一生流传下来的诗有25卷之多。但我小时候背他的大诗时总也背不下来,觉得用词艰涩、深奥难懂,觉得他的诗是属于大人的诗,他关注的东西都是无趣的、高深的,是要到一定层次才可以读懂的。所以小时候特别害怕背李白的大诗,总想着,这首诗能不能长大以后再背啊(其实长大以后一首也背不下来,要背就趁10岁以前),白居易的就好多了。
这就是我对李白的印象,高处不胜寒的感觉,当然,这是小孩子极其肤浅的想法。但是在小诗里还是有很多小孩子感兴趣的东西,那时最喜欢他写给杨贵妃的三首《清平调》,觉得好美好美。
清平调,不是诗名,是一种歌的曲调。杨贵妃和唐明皇都是通音律的,曾有记载说:唐明皇奏羯鼓,杨贵妃起舞。可见用“清平调”来作诗是多么聪明,一定是颇得圣意。谁说李白桀骜孤高啦,分明是阅历颇深嘛。
写这几首诗的时候,李白供奉翰林,在宫中专职为皇帝写诗,所以这个时期的诗都是奉旨所作,也就是说不敢不好。这三首《清平调》是唐明皇与杨贵妃在沉香亭赏牡丹时,命李白所作。今天先来读第一首: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
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起句华丽无比:她穿着轻盈绚烂的霓裳羽衣,连天边美丽的云霞都羡慕;国色天香的牡丹花比不上她千娇百媚的面庞,都想化作她的容颜。
李白不愧为诗仙,他没有具体描写杨贵妃的服饰,颜色怎样,质地怎样,款式怎样,有多么华贵多彩。也没有具体描写杨贵妃的容貌,什么淡扫蛾眉,什么朱唇点绛,什么鬓云欲度,什么香腮似雪,都没有。实际上美人的容貌也是百般难描的,李白巧妙地绕开写实的手法,用了两个拟人化的句子,就把杨贵妃哄得心花怒放了。
赞了杨贵妃,不能冷了一旁的唐明皇,身为一国之君,阅尽红颜无数的他,为了杨贵妃竟然“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白居易语)。李白当然看在眼里,一句“春风拂槛露华浓”,道尽皇上对贵妃的深情:本就风姿绰约的牡丹花,因为有了春风的抚弄、雨露的润泽,显得更加浓艳丰满, 娇柔欲滴。想必唐明皇读到这一句时一定是微笑颔首,万分的满意。
爱情本是寻常的,但发生在他们身上就是不寻常的了。历朝历代的帝皇,后宫佳丽三千,很难说有真正的爱情。但唐明皇和杨贵妃却给我们上演了一场轰轰烈烈、爱恨缠绵的皇帝与妃子的爱情故事。关于他们的故事,很多题材的艺术作品都演绎过,同时代的有白居易的《长恨歌》,后来有清朝洪升的《长生殿》,最近的应该算李玉刚的《新贵妃醉酒》。对于深宫中“天生丽质难自弃”的杨玉环,经过这不同寻常的、真实的、甘之如饴的爱情滋养,顿时使她如眼前这沉香亭的牡丹一般,更加鲜艳、更加娇美、更加迷人。
这样天姿国色的美人,如何能轻易见到?三、四句继续吟咏她超凡脱俗的美丽:如果不是在西王母居住的群玉山顶的仙女中觅到,那一定只能在众仙居住的瑶台,且是在一个月光皎洁的夜晚,或许能和她偶然相逢吧。
读完全诗,人们在倾慕杨贵妃的美貌,感慨唐玄宗的痴心的时候,难免还会生出这样的感叹:杨玉环啊杨玉环,幸亏你生在开元盛世,遇到李白这样的绝世高手,不然千百年后谁能知道你美得如此倾国倾城呢?
楼主:山色空濛雨亦奇88  时间:2018-12-23 09:52:10
发布了图片


楼主:山色空濛雨亦奇88  时间:2018-12-23 09:52:10
@山色空濛雨亦奇88 2017-02-27 14:59:50

据说有图镇楼才算完整,发一张楼主自己画的白描,大家见笑了。



-----------------------------
@狼骑木马 2017-03-08 11:32:06

顶,把所学的再温习一次,已经不错了
-----------------------------
欢迎
楼主:山色空濛雨亦奇88  时间:2018-12-23 09:52:10
天涯的女同胞们,节日快乐!晚安!明天见!
楼主:山色空濛雨亦奇88  时间:2018-12-23 09:52:10
今天读李白的《清平调》第二首:
一枝红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
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
这一首仍然是极尽赞美之能事,渲染杨贵妃的美貌以及她和唐明皇的爱情:因为君王的万千宠爱集于一身,贵妃就像一支带露的牡丹一样红得娇艳、香得凝重。楚王爱恋巫山神女,不过是一场梦境,枉自思念,痛断肝肠,怎比得上眼前这至高无上的君王与绝世倾城的美人之间举世无双的爱情?相传汉宫里佳人无数,个个美得不可方物,但有谁能和贵妃媲美?只怕是连绝代佳人赵飞燕,也得倚仗穿上美丽的新衣或可望其项背吧。
字面的意思很好理解,值得细细品味的是其中引用的几个典故,特别有意思。
首先说楚王和巫山神女的故事吧。宋玉在他的《高唐赋》中向楚描述了巫山神女和楚怀王的故事:“昔者先王尝游高唐,怠而昼寝,梦见一妇人曰:‘妾,巫山之女也。为高唐之客。闻君游高唐,愿荐枕席。’王因幸之。去而辞曰:‘妾在巫山之阳,高丘之阻,旦为朝云,暮为行雨。朝朝暮暮,阳台之下。’……”
宋玉写《高唐赋》的时候怀王已死,当朝的是楚襄王,看了楚怀王和巫山神女的艳遇,那楚襄王极是艳羡,也想和这位女神发生点什么。于是宋玉又在《神女赋》中描写了楚襄王与神女的遇合:“其夜王寝,果梦与神女遇,其状甚丽,王异之。……精神恍忽,若有所喜,纷纷扰扰,未知何意?目色仿佛,乍若有记。……寐而梦之,寤不自识;罔兮不乐,怅然失志。”
哈哈,宋玉不仅是文人,还是心理学家,他懂得即便是拥有三千佳丽的君王也整日幻想着遇到完美爱情,所以,虽然两篇赋都是想象,但楚襄王自欺欺人地沉溺其中,好像真的和传说中的神女有过点什么。而那以后,宋玉的两篇赋就千古流芳了,想来一定是后来的君王或是士大夫们也同样沉溺其中,并且羡慕、嫉妒、恨的结果吧。
李白在这里引用这个典故,是何等高明啊,暗喻杨贵妃堪比神女,唐明皇遇到她,是现实中的云雨巫山啊。
第二个典故是赵飞燕。楚汉时期的君王喜欢瘦美人,相传赵飞燕细腰袅袅、轻盈欲飞,可作“掌上舞”,有诗为证:“楚腰纤细掌中轻”、“嬛嬛(xuān)一袅楚宫腰”,说的就是像赵飞燕那样的美人,“身轻若燕”的典故也出于此。据说当时上行下效,宫里女人为了瘦都节食,造成了“楚王好腰细,宫中多饿死”的恶果。
说到唐代的时尚,所谓“燕瘦环肥”,而且看周昉《簪花仕 女图》,图中贵妇个个丰颊腴体、云髻高耸、艳丽入时,更兼低胸长裙,外罩半透明质感纱衣,将丰腴体态展露无余。唐人以胖为美应该是没错的。但白居易的诗里也说“樱桃樊素口,杨柳小蛮腰”,想那小蛮腰肢如杨柳扶风应该与当时的风尚背道而驰,还居然被白居易纳为小妾,看来时尚这东西在任何时代都有主流与非主流之分,所谓“萝卜青菜各有所爱”。
记得有一部演杨贵妃的电视剧,忘了什么名字,演到一个情节,说杨贵妃本来很喜欢这三首《清平调》,但高力士因为受了李白的脱靴之辱,就向杨贵妃进谗言,说李白以飞燕之瘦,讥杨妃之肥,以飞燕之不检(私通赤凤),讥杨妃之不伦(杨贵妃本来是唐明皇的儿媳)。其实怎么可能,唐明皇和杨贵妃是博学多才、修养颇深的才子佳人,绝不会曲解李白赞美杨贵妃的本意,而且以李白之聪明怎么会用这样的方法讥讽杨贵妃?那真是不想要脑袋了,所以电视剧纯属牵强附会、胡编乱造。
又想起起名字的事,有个老同学就叫红艳,不知是不是用了这首诗中的典故。还有何香凝,大概也是典出于此。
楼主:山色空濛雨亦奇88  时间:2018-12-23 09:52:10
发布了图片


楼主:山色空濛雨亦奇88  时间:2018-12-23 09:52:10
今天读李白的《清平调》第三首
名花倾国两相欢,常得君王带笑看。
解释春风无限恨,沉香亭北倚栏杆。
这一首是三首的总结。
历史上对唐明皇的评价不一,有说他是无道昏君的,又说他是风流才子的,有说他是多情种子的。不管说什么,最后都会将国事的衰微归结到杨贵妃身上,特别是《长恨歌》和《长生殿》一出,杨玉环就被永久打上了“红颜祸水”的烙印。但我比较喜欢鲁迅的话,他说:“我一向不相信昭君出塞会安汉,木兰从军就可以保隋;也不相信妲己亡殷,西施亡吴,杨妃乱唐的那些古老话。我以为在男权社会里,女人是决不会有这种大力量的,兴亡的责任,都应该男的负。但向来的男性的作者,大抵将败亡的大罪,推在女性身上,这真是一钱不值的没有出息的男人。”虽然我没有为杨贵妃平反的想法,但我还是喜欢鲁迅的话,鲁迅骂人是最痛快淋漓的,这大概也是他被“千夫所指”的原因吧,但他有“横眉冷对”的本事,有时候就是要学学他的“横眉冷对”。
回到诗本身,当时,李白身为御用文人,在他的心中,唐明皇一定是天纵的英才、旷世的明主,而这样的天之骄子必须有个倾国倾城的美人来配。所以他说:“名花倾国两相欢,常得君王带笑看。”国色天香的牡丹和倾国倾城的美人相得益彰,君王每每看到都会发自内心地感到由衷的喜悦,那真是“相看两不厌”啊。
第三句的“春风”借指唐明皇,就像春风吹拂万花丛,君王“带笑看”贵妃,心中就算有无尽烦恼也烟消云散了。
最后一句将画面定格在沉香亭:天地之间,阳光明媚,春风拂槛,万花竟放,至高无上的君王与娇媚无比的贵妃凭栏相依,极尽花容月貌,极尽华服美饰,极尽浓情蜜意,真可谓美不胜收,人神共羡,天地动容。
读完全诗,不得不感叹,李白不愧为一代“诗仙”。
最后,再向上小学的小朋友们说明一个问题:第三句里的“解释”是化解、消释、消散的意思,不是现在的“解释”的意思。这样古今同形不同义的词在古文中有很多,小朋友们以后学古文时会遇到很多哦。比如《甄嬛传》(嬛字读xuan宣,不应读huan环,说来话长,以后有机会再说吧)中文艺女青年甄嬛小主也念了一句唐诗“逆风如解意,容易莫摧残”,其中的“容易”二字就和现在的“容易”不是一个意思,是“随意”、“不经意”、“轻易”的意思,而现在的“容易”主要是“简单”的意思;再如《出师表》里提到“卑鄙”这个词,那时“卑”是指 地位低下,“鄙”是指知识浅陋,但并不是贬义,是诸葛亮同志自谦的词,而现在的“卑鄙”则指品质恶劣,已变成贬义词。还有“泼辣”,古时指凶悍、蛮横不讲理,如《水浒传》中:“(牛二)专在街上撒泼辣。”而现在多指干练、有魄力,是褒义词。还有“爪牙”,韩愈《与凤翔邢尚书书》中提到:“今阁下为王爪牙,为国藩垣。”这里把“爪牙”与“藩垣”并提,“爪牙”指君王得力的左膀右臂,“藩垣”比喻卫国的重臣,是大大的夸赞。而现在的“爪牙”则比喻坏人的党羽和帮凶,完全不是一个意思了。
明白吗?
楼主:山色空濛雨亦奇88  时间:2018-12-23 09:52:10
发布了图片


楼主:山色空濛雨亦奇88  时间:2018-12-23 09:52:10
周末了,亲们周末快乐!
楼主:山色空濛雨亦奇88  时间:2018-12-23 09:52:10
@ty_125925888 2017-03-10 14:31:06
画的好美
-----------------------------
欢迎光临,谢谢读帖。
楼主:山色空濛雨亦奇88  时间:2018-12-23 09:52:10
今天种了一上午多肉,腰酸背痛。亲们周六快乐!
楼主:山色空濛雨亦奇88  时间:2018-12-23 09:52:10
100年前,也是一个诗歌兴旺的时代。那些毁了中国古代文学的人罪该万死!

100年前,也是一个诗歌兴旺的时代。那些毁了中国古代文学的人罪该万死!

------------------------------------------
@毕明迩 2017-03-13 10:21:00

那时候,中学生会写格律诗。在报刊上时有可见。
-----------------------------
看来很多人都向往那个时候。

楼主:山色空濛雨亦奇88

字数:127084

帖子分类:闲闲书话

发表时间:2017-02-27 22:44:00

更新时间:2018-12-23 09:52:10

评论数:1643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下载地址:TXT下载

 

推荐帖子

热门帖子

随机帖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