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水读 >  天涯 >  闲闲书话 >  《渎神》笔记

《渎神》笔记

楼主:ty_郭小米215  时间:2019-12-11 07:05:13
这本小书,纯粹是偶然遇见。

楼主:ty_郭小米215  时间:2019-12-11 07:05:13
去花城广场,本意是为了散步,顺便吃饭,再顺便才是去图书馆。去图书馆也不是为了借书或看书,而是为了乘一会儿凉。这样说似乎在努力撇清我与书之间的关系,其实不然,只是想说,这本书之于我完全是个意外。这几年,我的阅读选择很少出现这种意外。它们都是我处心积虑选择的结果,或者源于自身经验与趣味的淘汰,或者至少也是已经证实或不断出现在批评视野中的“经典”。
布鲁姆在《西方正典》中说:如果我们能够永生,或我们的寿命可加倍达到一百四十岁,那我们可以放弃所有关于经典的争论。
我想起年轻的时候,我们像许多幼年的小兽游荡在天地间,不怕遭遇什么,更不怕忘记什么。因为无所谓,而无所畏。我们总在找寻一个令人亲近的地方,一拨人,一本书。用嗅觉,也用直觉,有的时候我们会推开一扇门,发现可以停留一下。如果发现有同类聚集于此,操着同样的言语。于是我们就驻在那里,遇见所遇见的人,说出所说出的话,发生所发生的事。
但我们生命有涯,今天我之所以眷眷于这本小小的意外之书,不是因为我想得太多,而是因为我一直没得到一个与过往生猛敏锐的自己正式的告别。
可是,哪里有真正的告别,它岂不是我一生的际遇营求?我只能坐看我幻化的人事物淡出或降临。
这本小书,出现在图书馆三楼那个最容易碰触的书架上,深蓝,布面,我喜欢的小32开,轻型纸,掂在手上,温和的称手。每一页版心尺寸只占页面的一半,排版疏朗,在热天气里有令人降躁的从容。
我拿到的那一本,没有书腰,翻开它,没有作者介绍,没有内容介绍,没有译者序,目录之后就是正文,文末也一样,什么都没有,干净得令人茫然。
目录 · · · · · ·
I 守护神
II 魔法与幸福
III 审判日
IV 助手
V 滑稽模仿
VI 欲望
VII 特别的存在
VIII 作为姿态的作者
IX 渎神礼赞
X 电影史上最美丽的六分钟
这些题目对我来说有种特别的吸引力。一种严重的空穴来风感。我拿上它找了个座位坐下来,想在饭点前把它翻上一翻,此时我完全没有借走它的想法。家里的书繁殖得厉害,一本书总是带来另一本书甚至另几本书,我无论如何也是看不完了。
它应该只是一两个小时的意外。
楼主:ty_郭小米215  时间:2019-12-11 07:05:13
带它回家

时至今日,从我把这本小书带回家,已经两个半月。
已翻过三回。事不过三。三生万物。我觉得有许多模糊的想法,或者说意象,因此书而在我心中滋长,难以名状,它们像一片迷离的暗吼,塞进我这狭窄得可怜的器皿。不诉诸于文字的话,终会复归于混沌的茫然。
那天在图书馆。翻开它最初的感觉是相当不适。更准确和老实的说法是:我看不懂。
每个字都是干燥的,字与字对峙,词与词冷淡,句与句之间,是宽大的缝隙。合在一起却有不得不的意思。
可能是翻译的问题,书中保留了大量的原词,拉丁语,意大利语,英语,法语,有些是语言谱系学的必须展示,有些则是译者的选择,他不得不生造一个汉语词汇来对应那指涉玄奥的术语,两者之间彼此陌生得令人起疑,于是他只得把原词作为但书,让它们互相照应。比如”忘学“(disapprendimento),比如”不能“(inusabilita)。这也让阅读变得磕磕拌拌,时时被打断。我甚至怀疑这个译者是个相当糟糕的译者,他煮了一锅夹生饭端了出来。
但一小时后,我还是把这本书借了出来。即便消化不良,却是少见的有料的读物。或者说,恰恰是它带给我的不适让我着了迷。相比于语言,更令我不适的还是语言所承载的作者的思维,让我离开了思考的舒适区,它在打开我。
一系列文学与哲学问题:守护神和自我以及创作主体性理论之间的关系;影像与弥赛亚时间的问题;作为文学范式的滑稽模仿;以及魔法在提供伦理准则上的潜能。切入点通常来自一个现象,一个词汇:守护神,魔法,审判日,弥赛亚,一张照片,一部电影。
切口那么小,像一篇漂亮的小说开头,却通向了广阔的问题式语境,每个历史现象借他的思考覆盖至不可思议的智识场域。
我觉得此人脑回路非凡,我被他的想法吹得东倒风歪,失去了重心,等待伸入新的组合。
楼主:ty_郭小米215  时间:2019-12-11 07:05:13
直到现在我还没触及到文本。
绕来绕去,废话那么多,心虚到了什么地步。
因为我找不到自己的语言去言说它,用原书里的话又觉得太过艰涩不像话。我不由得屡屡怀疑,我不堪匹配接近作者的灵魂,别说旗鼓相当,连浅层的理解都谈不上。
看网上关于阿甘本的论文,海德格尔,本雅明,福柯,再往前,尼采,马克思,都要追溯一遍,他们有一套哲学语汇,掌握了那些词,才有了发言或批评的权利。
我没有这个准备,也没想进入这个浩瀚深刻的哲学思想场域,仅仅是,想梳理一下这本小书里一些别开生面的想法而已,怎么就那么难呢?
我要老实地承认,我唯一想做和能做的,就是摘录一些让我有打开之感的思考,因为翻译,或其语汇的指涉意涵神秘而博大艰深,这个摘录可能也不忍卒读,我只能将其化为我能解的一片一片小小的碎屑。
楼主:ty_郭小米215  时间:2019-12-11 07:05:13
十篇之中最短的一篇:《欲望》

没有什么比欲望更简单也更人性的了。但也没什么比把欲望付诸语言更困难的了。
阿甘本给出了一个“地窖”的比喻:
我们只能隐藏欲望,在自身深处的某个地方为它们建起地窖,让它们在其中不朽,悬置和等待而告终。
我们不能把欲望放进语言,而放进身体深处的地窖,原因在于:我们是想象欲望。那个地窖里贮存的只是意象,那不可言明的,是我们为自己描绘的那个意象。
不用意象来对人表达自己的欲望是野蛮的。表达不带欲望的意象则是乏味的(比如跟人复述自己的梦或旅行)。
另一方面,表达被想象的欲望或被欲望的想象,则是一个更加艰难的任务。这也是为什么我们总要把它推迟到以后。直到我们开始理解欲望永远不会被满足,而那个不可言明的欲望,就是我们自己,地窖中永恒的囚徒。
弥赛亚为我们的欲望而来。他为满足我们的欲望而把它们与意象分离。这种分离,为的是展示欲望已经得到满足。无论我们想象什么,我们都已经得到了它。那已经得到满足的东西的(不可满足的)意象仍然存在。弥赛亚用已经得到满足的欲望来造设地狱,用不可满足的意象来建构地狱边缘(linbo)。并用被想象的欲望,用纯粹的词,来建造天堂的至福。



楼主:ty_郭小米215  时间:2019-12-11 07:05:13
“Linbo”打错了,应为“Limbo”。
电影《盗梦空间》里,导演为故事中那些服用了加强型安眠药,并在梦境中死去的角色安排了一个终极去处,名叫“Limbo”,中文译为“迷失域”或“混沌边缘”。一旦角色陷入这个地方,除非自杀,否则不能从中逃脱,重返现实世界。 “Limbo”并非导演臆造的一个词,在西方的民间传说中,“Limbo”指的往往是地狱边境。早在古罗马人的典籍里,这个词就有了,拉丁文写为“limbus”,原意是“边缘”。
我最初注意到这个词是来自但丁的《神曲》。
《神曲》里地狱的第一层,就是“Limbo”,关于它的翻译,成了一大景观。候判所,灵薄狱,灵泊,林勃。。。层出不穷的译法,也无法安顿这个词汇。
因为”林勃“最简单粗暴,没有实际含义,有人加了一个狱字,”林勃狱“,令其有点实际含义,但《神曲》里这一层除了不能进天堂的遗憾,宁静祥和委实不像个”狱“。于是”林勃“这个无意义的译音,反而成了一种审慎的表达,因为没有意义,也就没有了争议。
林勃是地狱中最特殊的一个地方。远离地狱之城狄斯的哀嚎,是个有七重大门,七重高墙,围绕着一片有光线,有森林,有草地的宜人居所,关着两种人:早夭的婴儿和基督诞生前的先贤。在这里,就连早夭的婴儿们都没有啼哭,仅仅发出阵阵叹息,使永恒的空气颤动,他们还来不及有任何灵魂上升或下降的动作,仅因未受洗而原罪在身,不能归于天堂。但丁追随智慧的火光穿过幽林进入一座高贵的城堡,在那里他看见英勇的战士赫克托尔、埃涅阿斯,贤德的君王恺撒、萨拉丁,还有伟大的诗人以及渊博的学者:荷马、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欧几里德、托勒密和希波克拉底。但丁景仰他们,却又为他们痛心。他们是立德、立功、立言的不朽人物,仅因为生活在耶稣诞生之前的时代,不曾以特定的方式信奉上帝(指“洗礼”),无法得到拯救进入天堂,只能在这“Limbo”当中做“悬空的灵魂”。
楼主:ty_郭小米215  时间:2019-12-11 07:05:13
豆瓣有篇文章:《文字中的灵薄狱》,作者西闪,以阅读法国作家米歇尔•图尼埃(Michel Tournier)的小说《礼拜五或太平洋上的灵簿狱》为由头,分析了文字中的灵薄狱:维尼尔,但丁,马基雅维利,三个不同时代的意大利诗人对于“Limbo”这个词的描述。他的结论是:
”Limbo不单是地狱边缘的意思,尽管程度不一,它还有着遗忘、悬置、待定、拘束等等模糊的含意。“
他还指出了一点:
”有趣的是,尽管不少神学家热烈地讨论过灵簿狱,但它从来不是基督教教义的一部分。它的异端气息太浓烈了,新教徒根本不予承认,严肃的天主教徒也将信将疑。“
现世的意大利学者阿甘本,在”祛魅“的时代带着鲜明的”复魅“气息:”弥赛亚用已经得到满足的欲望来造设地狱,用不可满足的意象来建构地狱边缘(linbo)。并用被想象的欲望,用纯粹的词,来建造天堂的至福。“
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
楼主:ty_郭小米215  时间:2019-12-11 07:05:13
林勃者

这是我编造的一个词语。
与所有异端一样,林勃的位置是那样吸引我,我的所有欲望,都是一个待定的意象,不可言明,地狱和天堂,都没有我的位置,暧昧与模糊才是它的本然。我仿佛一个中间物,一个零余者,一个局外人,一个迷失,一个混沌。
阿甘本在《欲望》中,将欲望的三种实现层级,分别命名为欲望实体的地狱,欲望意象的林勃,和纯粹语词想象的天堂。
与但丁的《神曲》相对应,林勃与炼狱拥有相似的悬置待定意味。炼狱可以看作是地狱与天堂之间的一个”大林勃“。
我从未看完过《神曲》,地狱篇仔细琢磨过,然后徘徊在炼狱篇,天堂篇仅仅只是翻了一下九重天的模型而没有看。
地狱篇最好看,罪与罚鲜明立体逻辑严密,炼狱篇开始混沌模棱,天堂篇的确如阿甘本所言:那是用纯粹的词语所构建的至福。乏善可陈。
有一次,在查找陀思妥耶夫斯基资料的时候,看到鲁迅写的《陀思妥夫斯基的事》。令我惊讶的是,我阅读神曲的经历竟然与鲁迅如出一辙。
他说:”回想起来,在年青时候,读了伟大的文学者的作品,虽然敬服那作者,然而总不能爱的,一共有两个人。一个是但丁,那《神曲》的《炼狱》里,就有我所爱的异端在;有些鬼魂还在把很重的石头,推上峻峭的岩壁去。这是极吃力的工作,但一松手,可就立刻压烂了自己。不知怎地,自己也好像很是疲乏了。于是我就在这地方停住,没有能够走到天国去。“
鲁迅是很喜欢地狱篇的,还收集了很多插画,他停在炼狱,没有能够走到天堂。
他这篇文章写的是陀氏,但丁的《地狱》,《炼狱》,《天堂》却是相应的对照组。
明知陀思妥耶夫斯基伟大,但鲁迅却无法跟着他的足迹走同样的路。
“这确凿是一个残酷的天才,人的灵魂的伟大的审问者。”
”既作为罪孽深重的罪人,同时也是残酷的拷问官而出现了。“
”仿佛就在和罪人一同苦恼,和拷问官一同高兴着似的。“
他声言:”对于(我这种)爱好温暖或微凉的人们“,看不来陀氏这种慈悲,也看不来这样的残酷。
在我心中已是残酷和慈悲的鲁迅,却在陀氏面前自翊爱好温暖或微凉了。
因为“在中国,没有俄国的基督。在中国,君临的是礼,不是神。“
”只有中庸的人,固然并无堕入地狱的危险,但也恐怕进不了天国的罢。“
鲁迅最后叹了口气。
楼主:ty_郭小米215  时间:2019-12-11 07:05:13
上一楼我说:
“阿甘本在《欲望》中,将欲望的三种实现层级,分别命名为欲望实体的地狱,欲望意象的林勃,和纯粹语词想象的天堂。”

这种表达是不当的,地狱并非欲望的实体,欲望不可能有实体,欲望一旦达成将不再是欲望,只能是抛在身后的经验与记忆。所以,地狱是由欲望的尸体所造。

欲望是一种状态,一种人类永恒的困境,不能诉诸于完成时态,因此,哪怕一个欲望已达成(满足),那不可满足的意象仍然存在,直到我们开始理解欲望永远不会被满足,它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更令人惆怅。林勃,即在水一方可望而不可即之境,它是欲望的永恒范式。

欲望(desiderare),译者说日译本作“欲求”,欲望总给人肉体化的倾向,而欲求却多了些精神化的味道。
楼主:ty_郭小米215  时间:2019-12-11 07:05:13
@samwang996 2019-09-24 20:34:39
三木写了一篇《读秦汉史》。他列举了现当代秦汉史的6本著作,谈其别裁与新意。这项工作在我看来简直在为不能为之事,这要占有多么充分的史料,形成多么开阔的史观,才能总结得出。我佩服得紧,三木回一句:为无益之事。
文章千古事,明月百年心。
文艺,研究或创作,无论怎样进行也拯救不了任何人,也改善不了任何社会,莎士比亚不会使人们变好或变坏,但他可以教导我们如何在自省时听到自我,接着,他也许会教我们如何接受自我及他人的内在变化。
为无益之事,遗有涯之生。
与三木分享一段记忆,也与《神曲》有关。
2012年一个冬天的中午,寒假不必设闹钟的日子里,我自然醒来,有那么一小段时间沉陷,好象失了恋,细想来却只是一些常识泛起,我知道,这种生活在别处的感觉,等起床后又将在我的走动中如碎屑抖落。
床头柜上堆叠了许多本书,《太阳照常升起》非常应景,却让我在正午的阳光中翻到科恩对杰克.巴恩斯说:“日复一日,我却从来没有活过。”
有些文字的诞生就是为了加深我们的悲哀,可问题是,我们本来就够悲哀的了。它们总让我们感觉生活不在这里,在岁末年尾的时刻,这种提醒更象神启。
它让我想起了《神曲》里的一幕:但丁在地狱门外见到一群游魂,他们都是活着时的无所作为者。“他们无望地企求彻底的死,他们暗淡的一生是那么一文不值,因而他们才对其他任何鬼魂的命运羡慕不止。”
我在恐惧,连地狱都不配进。
2013年始,我开始徒劳无益的写作,仅仅只为,免于“不活”。
楼主:ty_郭小米215  时间:2019-12-11 07:05:13
未写出与写出的同等重要

《欲望》在本书中10篇文章中最短,却可当作钥匙,它让我能够接近理解阿甘本思想的一个核心概念:“悬置”-“非作”。
六大本秦汉史,三木用笔简洁地用了可能不到一万字总结了。我觉得,他没写的部分,对比他呈现出来的部分,同等重要。
这就是阿甘本所说的悬置,或是非作。
在创作行为中,一切事物都渴望并力图在存在中自保,6本史书呈现的景观浩如烟海,三木如何呈现它们引起的思想波动?他必须抵抗那些景观想要呈现的欲望,至少在一个瞬间里,他会使一个欲望非作,并沉思它,这是一种内在于欲望的抵抗,一种内在于活动的非作。这就是阿甘本所说:
因为他保持他和他自己的不是和不做,所以他才能是和做。
楼主:ty_郭小米215  时间:2019-12-11 07:05:13
《欲望》篇完。
楼主:ty_郭小米215  时间:2019-12-11 07:05:13
审判日:相片的本质

相片在某种程度上捕捉到了审判日,它表征末日,神的谴怒之日。
这甚至与题材的严肃性无关。
一个例子:
据说人类史上第一幅有人物形象出现的照片,早期银版照相法拍摄的《圣殿大道》,呈现的是在正午一个繁忙的时刻。
街上本该挤满行人和车马,然而,因为那个时期的相机需要极长的曝光时间,这些移动的人群当然也就什么也看不到了。什么也没有,除了照片左下角边墙上一个细小的黑色轮廓。一名男子停下来擦皮鞋,他一定是以腿微抬、脚放在擦鞋人的工具箱上的姿势静站了很久。
人群,或者说,全人类,此刻都在场,却都看不见,因为审判关涉单个的人、单个的生命:确切地说就是这一个而不是其他。这个生命被末日审判的天使,也是摄影的天使,挑出,捕捉,并赐予永生。
就在他做出最平常最普通的姿势、擦鞋的姿势的时候,在这个至高的瞬间,人,被交付给他最小的、最日常的姿势。那个姿势充满了一整个生命的重量,那个无关紧要甚至愚蠢的时刻,在自身内部收集并凝聚起一整个存在的意义。

楼主:ty_郭小米215  时间:2019-12-11 07:05:13
照片永远多于影像

它在可感的与可理解的之间,复本与实在之间,它在这之间巨大裂隙所在的位置。
摄影是一种救赎的要求。照片里的人要求不被遗忘。
一个问题:基督教神学家们所说的复活,是以何种状态复活,是死亡时的样子,还是年轻时完整的样子?没人能提供一个令人满意的答案。
这里的复活,涉及的是身体的形式,是身体的“相”而不是身体本身。
摄影,在这个意义上,就是“相”之复活的预言。
楼主:ty_郭小米215  时间:2019-12-11 07:05:13
一个动人的小例子:
普鲁斯特执迷于摄影和收集照片。他的不断要求终得回应,他爱的男孩之一,Edgar Auber 终于恩赐了他一张,背面用英语写着最美的献词——
“看我的脸:我的名字是也许曾是( Might have been);我也被称作不再( No more),太晚( Too late),永别( Farewell)。”
楼主:ty_郭小米215  时间:2019-12-11 07:05:13
手机短信提示,借的书三日后到期。
这次借《亵渎》两个月是为了啥?为了继续这个贴子么?
楼主:ty_郭小米215  时间:2019-12-11 07:05:13
本书最后一篇《电影史上最美丽的六分钟》

桑丘•潘沙走进省城电影院。他四处寻找堂吉诃德,发现他就坐在边上,双眼盯着荧幕。影院差不多满了;阳台——就是一个大台阶——上挤满了吵闹的小孩。在几次尝试接近堂吉诃德未果之后,桑丘不情愿地坐到一个低矮的座位里,坐在一个女孩(达西妮亚?)旁边,这个女孩给了他一根棒棒糖。电影开始放映;这是一部古装片:荧幕上,穿着盔甲的骑士骑马奔驰。突然,一个女子出现了;她处在危险之中。这时,堂吉诃德突然站了起来,拔出他的佩剑冲向荧幕,开始用一阵猛刺把布幕切成碎片。荧幕上的女子和骑士依然可见,但被堂吉诃德利剑划开的黑色伤痕变得越来越大,无法和解地吞噬着影像。最后,荧幕上什么也不剩,人们只能看到支撑荧幕的木质结构。愤怒的观众离开了剧场,但阳台上的孩子们却继续为堂吉诃德而狂热地欢呼喝彩。荧幕下,只有坐在地上的那个小女孩用反对的目光盯着他。

我们应该怎样对待我们的想象?爱它,信它哪怕(爱)到(不惜)毁灭或改造它的地步(这也许就是奥森•威尔斯[Orson Welles]电影的意义)。但最终,只有在想象揭露自身的空洞与未完成,显示自己空无材质的时候,我们才真正地为想象的真实付出代价并最终认识到这点:达西妮亚——被我们拯救的达西妮亚——不会爱上我们。
楼主:ty_郭小米215  时间:2019-12-11 07:05:13
关于想像力,我想到这则故事:
在1932年,里根先后在爱荷华州的WOC广播电台、WHO广播电台担任运动播报员,负责播报芝加哥小熊队的棒球赛,仅依靠着球场传来的收报机文字讯息,在广播室里以他的想像力来报导比赛进行的情况。有一次比赛进行到第九局时,收报线突然故障,但他仍流畅地虚构比赛进行的情况,直到收报线修复为止。
楼主:ty_郭小米215  时间:2019-12-11 07:05:13
随意搜索一个我喜欢的博主如何运用“想像”


楼主:ty_郭小米215  时间:2019-12-11 07:05:13

楼主:ty_郭小米215

字数:18978

帖子分类:闲闲书话

发表时间:2019-09-23 21:19:31

更新时间:2019-12-11 07:05:13

评论数:105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下载地址:TXT下载

 

推荐帖子

热门帖子

随机帖子